為什麼垃圾分類投放在中國進行得不如日本等國家好?
每次看到國內的垃圾、國內的垃圾桶,就會不由自主地思考「這個垃圾該去哪?」 也曾經看過分類垃圾桶,但都只是是簡單的果皮和塑料分類而已。連日本的學校飯堂都有4個分類垃圾桶。我相信這樣子不僅對垃圾的循環再次利用有很大幫助,還對資源(人力、環境)起到最大化利用。所以,越來越疑惑,我們都知道垃圾分類的好處,為什麼中國不選擇這條路?一起焚燒不會對人類、環境成本更高嗎?還有,也想了解一下日本經歷過多少努力達到現在垃圾嚴格分類的目標。加問:你認為中國幾年之後能真正著手於垃圾分類?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一下究竟什麼是垃圾分類。理解了這些東西,你會發現看似簡單的問題可不簡單。
————————
垃圾分類是我一直很關注的一個問題,其實它的複雜程度比絕大多數人想像的都要高。
說實話,雖然我是化學專業,但是我自己也很經常搞不清楚哪些東西是可回收的而哪些東西不是。實際上,在化學家眼裡,很少有東西是不可回收的,不論是塑料、金屬、紡織品、紙製品、電池、甚至是食物殘雜都是有辦法回收再利用的,但是一般的可回收垃圾桶並不一定接受這所有的東西。
所以說從實踐上來講,一個垃圾是否可回收取決於回收站本身分類處理垃圾的能力和技術。同時越是純粹的東西越容易回收,而越是混合度高、複雜度高(概括地說,就是熵高)的東西,越是難於回收。
可是當我們簡單粗暴地將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類的時候,問題就來了,很多原本是可回收的垃圾這麼一混合,它就變得不可回收了。比如糞便和衣物都可以回收,而沾了糞便的衣服就很難回收了——所以你看,這個問題它就是這麼複雜。
化學懂得越多,越是搞不清啥玩意該回收啥玩意不該回收,因為理論上所有東西都可以回收——問題關鍵在於哪些東西該人類自己回收,哪些東西可以讓大自然代為回收。
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科學家、技術人員和政府部門,把相關回收體系建立和完善起來(這本身就已經不容易了,這一點我們可以向日本學習),然後需要有效的宣傳使得多數人能夠理解並運用這套垃圾分類法則,然後我們才能夠實現足夠高效的垃圾分類。
而在那之前,即便是受教育程度足夠的人,還是不懂垃圾該怎麼分類,我們的垃圾桶上也很少有說明得非常清楚的——或許不像我這樣,少想一些反而更容易做判斷吧,但這離一套成熟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統還是很遠的。
在垃圾回收問題上,即便是美國也遠遜於日本,它一般沒有更為細分的垃圾回收系統。上一次我把塑料片放進可回收垃圾箱中,還被回收站的人提醒說不能回收,最後還得登陸他們的網站才搞明白他們負責回收哪些東西——越是地大物博,越不在意垃圾回收,所以美國沒有太在意此事也在情理之中(當然,這是和日本相比,可不是和中國比)。另外相比之下,中國平均的資源還是要少很多,垃圾產生量也要大很多,給環境造成的壓力也大許多。
我非常希望這個問題在中國能夠早日得以完善。
PS:至於垃圾分類何時能在中國實現,鬼才知道。要麼是群眾被逼急了,要麼是政府被逼急了,要麼是有遠見的科學家和管理層決定大量投資實施此計划了。下次見到環科的教授倒是可以問問。中國的垃圾分類在試點城市做了十幾年了,基本還是原地踏步,主要原因還是做不下去。文章不長,謝謝耐心看完。
國內各地的環衛局的確是提出了垃圾分類舉措的,也在垃圾箱上貼了分類的標籤,但是由於前期的指導和後期的配套設施不到位,因此收效甚低。基本算是應付差事。
其實,我認為我國的垃圾分類是做的比較好的。這個好,說的是拾荒者主導的前端被動分類工作。
先講個故事。本人家住上海。據我觀察,一般情況下,紙箱、鐵盒、塑料瓶之類的東西,在垃圾箱內的停留時間很短,因為附近有拾荒嗜好的居民會潛伏在垃圾箱附近,當你扔完看似有價值的垃圾後,他們會迅速將這些垃圾搜查一遍。
我家樓下的垃圾箱每天都會被附近的一個垃圾婆清空好幾次,裡面的塑料袋、塑料盒會被她挑出來,分類、疊好,賣給廢品站。
由於工作的關係,本人前往垃圾填埋場數次。國內大部分城市的填埋場內,都有專業拾荒者霸守。金屬類的物件,基本被收拾一空,真正進入填埋環節的主要是塑料袋、木頭、破布等。
2012年的時候,我去過一次福州紅廟嶺垃圾填埋場。當時紅廟嶺的填埋氣發電項目已經正常運行了。在紅廟嶺的填埋作業區,外人是很難進去的,工作人員主要是填埋作業人員和填埋氣發電工程的管理人員。在填埋區的外圍,也許可以叫做緩衝區,有拾荒者駐守,他們以垃圾為生,拖家帶口。
在上海的老港,寧波的鄞州填埋場,這樣的景象就不可能存在了。隨著城市的發展,垃圾填埋場的管理越來越規範。隨著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方案的實施,垃圾資源化利用的途徑不斷完善、終端處理設施也將逐步增加,今後進入填埋場的垃圾也將回來越少,拾荒者也存在轉型的壓力。
繼續講故事。上圖是某市一個國營的垃圾處理中心的情況,2014年夏天拍的。我們為這個處理中心提供了沼氣預處理設備和燃氣發電機。
這個垃圾處理中心主要處理機場航站樓、機艙保潔垃圾以及機場附近鄉鎮的生活垃圾,主要採用人工分選的方式對垃圾進行分揀。分揀出來的塑料袋粉碎後,通過擠壓的方式生產環保板材。其餘的垃圾,如利樂枕包裝盒則壓縮打包後外賣。
這個企業的主要收入應該是機場或者當地鄉鎮支付的垃圾處置費,少量收入來自於可回收廢棄物的銷售。這兩年各地環保壓力大,作為國營企業也必須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所以企業的很可能處於微利經營的狀況。
早在2004年,我去過廣東某地一個生活垃圾垃圾處理廠,在那裡見到了老者家公子的照片,和老者長的很像。這個廠的處理工藝是人工+機械分揀、有機垃圾堆肥處理。十幾年前我國垃圾分選設備商對國內垃圾成分的了解度不夠,所以很多項目中使用的分揀設備運行效果差,不少項目的機械分揀線基本都是擺設。廣東這個項目如出一轍,機械分揀線基本不運行。至於人工分選線,效果是很好,但是工作環境實在太差。進入分揀車間的那種體驗,你不會想嘗試第二次。人工分揀出大物件、金屬鐵器後的有機易腐垃圾被裝載機運到車庫式發酵倉發酵。發酵倉底部流出來的黑灰色滲濾液,是極度致嘔的味道。目前那個垃圾處理廠已關張多年了,原因既複雜又簡單。簡單的原因是,政府補貼力度低,長期虧損。
回答題主的問題。
垃圾分類工作進行的好壞,絕對是一個民族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據說在第二屆知乎鹽活動結束後,會場的地面異常整潔。我覺得這就很能說明問題。當然,也不能老拿綜合素質說事情。我覺得這個分類工作,在我國要想做好,政府層面的執行力、管理能力,可能是擺在首位的。
十年前,在全民族還沒學會如何扔垃圾時,我們談垃圾分類問題時,沒有意識到這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十年過去,事實證明,當初的想法的確有些超前,不少銜接工作沒跟上,很多試點城市分類效果原地踏步了十年。但這十年時間其實並沒有百花,我們或多或少意識到了問題出在哪裡。最明顯的問題,一多兩少。踢皮球的官僚管理機構多、老百姓一學就會的分類科普活動少、終端配套處理設施少(絕大部分垃圾填埋、少數焚燒)。以前的分類工作,現在看來就是對上糊弄領導,對下忽悠群眾,對國家政策陽奉陰違。插個段子,瑞金沙書記視察京州市光明區信訪局時,對達康李書記就說,不想幹事的領導,就讓他連降三級。我相信今後政策的執行力,比十年前會大大提升。2017年4月,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已正式實施,今後垃圾分類的效果我們拭目以待。
謝謝點贊。
一群原始人,以家庭為單位,每個家庭自己種地,自己種菜,自己養牲口,自己打獵,自己織布,自己做衣服,自己製造日常工具,自己保護自己的安全,自己看病......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
後來人們發現,人又不是全才,不可能樣樣精通,於是都自己做多累啊,何必呢。有些人擅長打獵,不擅長織布,那就讓他去專心打獵好了,最好打的獵物能夠全村人吃。有些人擅長織布,不擅長打獵,那就讓她專心織布好了,最好織的布能夠全村人用。而打獵的人沒時間也不會織布種地種菜怎麼辦?讓他拿打的獵物去和擅長種地/種菜/織布的人交換就是了。織布的人也是如此,讓她去拿布和別人交換就是了。
於是,專心打獵的人成了獵人,專心織布的人成了紡工,專心種地種菜的人成了農夫,專心製造日常工具的人成了鐵匠。
然後人們發現,當人們以封閉的家庭為單位自管自顧,全村的生活物資總產出,要比基於專業分工的交換的物資總產出要少得多。且不但量少,而且品質差:獵人打來的都是豪豬,你自己只能抓來松鼠;紡織工做的布經久耐磨,而你自己做的布,穿兩天就破了。
更重要的是,人們都是逐利的,都想要有更好的生活。一個獵人永遠會追求能打更多更好的獵物 -- 比另一個獵人更多更好,從而能從「村子」里交換來更多的生活資料供自己生存和享受。結果就是人們的生產技能不斷地提升,生產力水平也不斷地發展,這個村子的經濟總量不斷地增長。
好了不說教了,反正我想表達什麼,以知乎用戶的眼界,估計早就聽明白了。
這裡僅是針對題主的問題說兩點:
1,如果「垃圾分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重複利用和保護環境,我認為相比讓「教師/醫生/碼工/會計/各行各業的人」去自己動手做,遠不如我國廣大的拾荒者們來得專業和高效。原因很簡單:
你是個「獵人」,而不是「紡工」;
紡織對你來說是個浪費你打獵時間的低效負擔,巴不得少做,越少越好;但對紡工來說卻是個高度專業化的營生手段,巴不得多做,越多越好。
2,這裡提供一個除了日本之外,世界上另一個對環保極其重視的老牌發達國家的別樣範例:美國。在美國,絕大多數居民,不論你是公寓住戶,還是獨棟房住戶,垃圾都是完全不分類的,統統一股腦扔掉。
(為了防止偏離本文主旨的不必要撕逼,這裡做必要補充:上一段中的「絕大多數」尺度太模糊,於是我準確性存疑。美國有那種富裕如華盛頓北邊和西邊的衛星城,扔垃圾也一股腦的地方,也有窮鄉僻壤卻還裝模作樣擺兩三個分類垃圾桶的地方,而具體的機構,如大學食堂,要求又不一樣。總之,全國並不統一。但依然,相比日本那種「塑料蓋一類,包裝紙撕下來一類,剩下金屬瓶一類,大件舊貨還要另交錢」的分類法,美國的「不分類+無腦直覺粗分類」的存在絕對是壓倒性的。而且,請讀者參考最後一段話:本文並非是倡導類似「居民層面什麼都不做」這一具體操作,而是表達「高度專業分工提升社會共同效能」這一經濟學真理。具體到操作層面,如果模型和實驗證明,居民層面的垃圾初步處理做到特定程度再轉交專業公司,全體系效能最大化,那麼這種層面的垃圾處理自然應該在居民層面普及,如普遍安裝廚於垃圾粉碎機。)
類似這樣的垃圾桶:關鍵是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接下來,一家專業垃圾處理公司 -- 很有可能是一家位列SP 500成分股的叫做Waste Management, Inc的公司(http://www.wm.com/index.jsp),來到你的公寓或小區,一輛大車把所有混雜的垃圾都運走到他們統一的工廠,進行最專業和自動化的垃圾分類。上限是將一切有再利用經濟價值的成分分離出來,底線是符合政府的環保法規。
這樣的車一車拉走:美國專業「拾荒者」:
而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如果居民垃圾分類是一個法定要求和文化要求,而每家每戶每天總計需要15分鐘-半個小時去做並不那麼專業的垃圾分類,這相當於平均每個家庭每天少了15-30分鐘,而這15-30分鐘,完全可以做別的事情:如果你是個碼工,你能多寫15-30分鐘代碼;如果你是個醫生,你能多接診一個病人;如果你是個會計,這張報表可能就平了;
如果你是一個「獵人」,你說不定能多打一隻「豪豬」。
最最最起碼,你多了15-30分鐘的休息時間,足夠你看一集Big Bang Theory,或者打一局電腦遊戲,或者跟伴侶痛快地干一炮,最起碼能看著遠方什麼都不想地清清腦子 -- 垃圾的專業分工化處理間接推動了這個國家的影視文化產業,遊戲產業,性產業,啤酒產業 -- 如果你看著遠方屁都不幹的時候想順便來一瓶的話。總之,無論如何,你都不願意花這15-30分鐘去做一個政府和文化逼你去做的你根本並不擅長,且根本不會為你提供任何價值的事情。
但Waste Management公司可不會這麼想。他們完全不怕這個麻煩 -- 正相反,麻煩越多越好,因為這意味著賺得更多。而他們有本能地把垃圾分類分得更徹底的動機,也是因為這對他們意味著更多的經濟收入。與此同時,他們有全套的專業垃圾處理設備:居民能做到的撐死是把金屬瓶上的塑料包裝撕下來,但這些公司卻有能力把一個包裝完好的電子設備中的黃金提純出來,如果經濟上有得賺/法規有要求的話。
一個「獵人」永遠有充足的意願去打更多獵物,巴不得全村兒都他包了,且有充足的意願和能力,去把各種不同的獵物去皮去內臟,大卸八塊,分割成可即時烹調的肉塊去出售。而當這個「獵人」覺得自己還是更擅長打獵而不是屠宰的時候,顯然,他的直覺必然是找一個屠夫去合作:結果並不是他賺得更少,而是兩個人都賺得更多,且村子有了更多更好的肉食產品。
我並沒有否認居民層面的「垃圾分類」對人們環保理念的感性提升效果,也沒有否認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同時大致支持在居民層面的粗略垃圾分類(如果在技術上講,這樣做能讓整個「體系」更專業和高效的話)。但是,說到如何進行「垃圾分類」,或者說,我們該向誰去學習,題主真的確定日本的做法很好么?
其實日本的垃圾分類最大的意義並不是像上面有些回復以為的那樣把資源回收的工序交給了普通家庭,而是對家庭垃圾進行了大體上的分類和預包裝。
日本大部分地區的垃圾分類並沒有那麼細,通常只分三個部分,一是可燃垃圾,二是不可燃垃圾,三是飲料用的塑料瓶。每個45升容量的標準垃圾袋一般賣人民幣兩塊多錢,袋子本身成本不高,價格主要的成分是垃圾處理費。廚房垃圾作為可燃垃圾的一部分裝袋之後丟出,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散發出的臭味和蒼蠅。玻璃、金屬等不可燃垃圾單獨丟出,避免了受到廚房垃圾的污染,大大方便了回收處理。空飲料瓶一方面是回收利用比較方便的資源垃圾,另一方面重量體積比小,專用垃圾袋可以賣可燃和不燃垃圾袋的一半價錢,降低負擔。日本並不是說用家庭分類代替工廠分類,而是家庭環節進行的大體分類和包裝可以提高工廠處理的效率。
而且有這種使用標準垃圾袋統一包裝的制度,居民區就可以不設垃圾箱,不用放置一個個又臟又臭的大塑料盒子。可以讓居民在指定時間把成袋的垃圾放到指定地點,回收車輛每周只要去轉兩次,工人把一袋袋的垃圾丟上車拉走送焚燒廠就好,弄完乾乾淨淨。不必加裝機械臂挨個抬起垃圾箱倒垃圾,回收速度更快,還減少了這個環節飛散出來的垃圾的二次污染。不會發臭生蛆的不可燃垃圾更是一個月去收一次就好了。規劃好以後錯開扔垃圾的日子,每個片區不需要有專人負責,每幾個片區可以輪流使用同一組環衛車輛和人員,有效減少開支。
在包裝袋上收垃圾處理費就好比用燃油稅代替養路費一樣,垃圾丟得越多,交的處理費就越多,丟得越少交得就越少,相對來說是一種更加公平更加鼓勵減少垃圾產生量的收費方式。
相比起每個樓道口放幾個公用垃圾箱,各種大小各種袋子有的還沒袋子的廚房垃圾不停地丟,每天必須挨個清理不然夏天又臭又招蒼蠅,就算清理也還是會有臭味和招蒼蠅,扔多扔少每個月固定金額的垃圾處理費你都得交,露天的垃圾集中存放場一座座山一座座山,日本這樣的家庭垃圾處理體系難道不是進步嗎?不值得學習嗎?
目前學不來的原因也很多,讓這種制度成為全體國民的生活習慣、能划出數以十萬計的合理的方便回收的垃圾存放地點都不是一日之功。基層環衛人員的工資沒有高到讓政府和物業肉疼。對垃圾處理的重視程度和見不得露天垃圾的衛生習慣還沒有達到。光全民每個袋子一兩塊錢買垃圾袋,所有垃圾裝袋扔這件事情難度就不小。日本的方法目前在我國不具備普及的條件,不過這個例子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好的參考。是不是照搬日本的方式不重要,但讓社區更加整潔更少蒼蠅、讓環衛人員工作起來更輕鬆更有效率應該是努力的目標。
其實,是因為政府沒有美國的狠。
在國內到處可以見到垃圾桶,居民區也不例外。而美國,都是房子的小區根本沒有公共的垃圾桶,公寓的小區才有零零散散的一些公共垃圾桶。我住的地方平常每周會有垃圾車來收一次,分三個桶,可回收、不可回收、可降解。你不扔自己家垃圾桶沒地方扔啊。
那麼自己家垃圾桶不分類行嗎?都放不可回收行嗎?行啊,你足夠有錢就行。垃圾是按照體積(和重量)收費的。每個月收到的賬單來自是根據你定的垃圾桶大小來決定多少錢,同時還有重量限制。你如果把所有東西不分類,都放在不可回收桶里,那你得要一個巨大的桶,然後一半工資就木有了。而可回收和可降解桶,是在你定了不可回收桶的服務之後免費附帶的。注意了,不是像國內那樣,賣給垃圾回收的,他們給你錢。而是默認是你要付錢的,而遇到可回收和可降解的話,免費。所以你要付的錢永遠&>=0。關乎銀子的情況下,這個機制會讓你自然而然主動分類,主動降低不可回收垃圾的比例。
那麼亂放行嗎?比如把不可回收的也放在可回收桶里。行啊,你足夠有錢就行。垃圾車的工作人員是會抽查垃圾是否按照要求放,是否合格。遇到不合格的就拒絕回收。之後會有什麼後果,都是你自己承擔的。比如垃圾桶被弄倒,垃圾到處飛,物業首先會跳出來罰你款。
有這些狠規則在,分類就成了必然的。大家習慣之後,即便在公共垃圾桶也會主動分類放。
附帶一個撲街的垃圾桶照片。風大直接吹翻了。綠色的是不可回收,藍色的是可回收,灰色的是可降解。
一瓶礦泉水,要被分成三種垃圾,因為它們由三種不同的塑料構成——標籤紙,瓶身,瓶蓋(瓶蓋還有一個圈在瓶身上,記得摳下來哦!)
日本主婦花了多少時間在垃圾分類上,中國雙職工家庭比例高到驚人,女性普遍承擔著兩份工作,有物質回報的社會工作和不被社會認可價值的家務勞動,還有時間花在垃圾分類上么?
中國實際上有一個垃圾分類的工作一直在進行,就是大街上的「破爛王」,就是那些淘垃圾中可以回收部分的再轉賣的人員。這也是垃圾分類啊,而且做的不錯
中國還處在不要亂扔垃圾的階段……都扔垃圾桶里就不錯了
想必我的答案也沒人看就放心的叭啦啦啦了╮(╯▽╰)╭
垃圾分類真的是巨大的系統的工程
不是幾個在健身房喝完飲料易拉罐分類扔換輛自行車騎的公益廣告就能解決的問題
所以〒_〒我可以先從回收電池說起嗎..
記得小學時候學校搞了次回收廢電池的活動,小朋友們都沸騰了,還是小學生兒的我翻遍家裡和爸媽辦公室總共找了30多節電池..然後成了小標兵(什麼鬼)。表彰大會上每個人排著隊把辛辛苦苦收集來的電池放到電池回收箱里,,可是大會結束後我眼睜睜的看見幾個老師把兩大箱電池倒進了垃圾桶#……是真的各種垃圾的垃圾桶##然後我們的收垃圾的爺爺騎著三輪車把混在一起的它們帶走了帶走了╭(°A°`)╮當時年少那個被震驚的我啊、誰來挽救我的童年……
一個大張旗鼓的(記得貌似還是區里鼓動起來的活動呢)這樣的回收活動還如此對待,真的不敢想在中國分類回收垃圾是否只是一個口號、一個需要經費的理由或是一個面子工程呢。
(青春都獻給學校了)上中學也是,,,不止無數次看到保潔阿姨把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兩個大垃圾袋連瞅都不瞅直接打包帶走、‖多少次了..
學校走到地鐵站要經過一個垃圾處理站(好吧那是轉運站還是處理站來著我也不太清楚 總之每次路過都是臭臭的酸酸的就是了),從來也不見有分類的標示。垃圾全部都是一車一車的裝,我相信那絕對都是一個個保潔阿姨混合可不可回收的垃圾箱的成果。
(#)
就算我們有分類垃圾的意識,有分類的垃圾箱嗎?
就算有分類垃圾箱,分類後的垃圾真的會被分類處理嗎?
就算真的分類處理,真的會有回收嗎?
(*)
再不說回收後的用途,整個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的工程是龐大的,不僅需要群眾的配合以及響應,最需要的是Z府的規劃和系統的配套建設。
希望分類回收不再是一個口號、
以上邏輯差#..、出自理科盲文化課盲的鋼琴狗,,諸位看官多擔待哈能把垃圾丟進垃圾桶就已經很不錯了。
日本的垃圾分類其實大大的加重的日本社會的成本,而且根本沒有給垃圾回收廠節省成本!
這裡面有兩個概念,第一是整個社會的成本變高了。第二是廠家的成本也提高了!
先說廠家的成本。
很多國人對垃圾回收毫無概念。
要知道,垃圾回收的絕大多數成本支出,並不是發生在垃圾分解回收的過程中,而是發生在垃圾運到回收廠家的路途中。
對,就是運輸成本,垃圾可不會自己長腳跑到垃圾回收廠。
運輸成本可以達到垃圾處理廠成本的七成甚至更高。
去過日本的人是知道的,日本路上的垃圾桶是很少的。絕大多數日本人都是在家裡把垃圾分類分好了以後,再等垃圾車來收走。
可日本的分類分的太細了,細到恐怖的地步。這些細分好的垃圾難道能放在同一個垃圾車裡面運走嗎?
當然不能,這樣不就白分了嘛。
所以,垃圾處理廠不得不購買更多的垃圾車,僱傭更多更多的工人,把居民區劃分成更細更多的片區,來滿足大家垃圾分類的需要。這個裡面的成本增長會多的超出正常人的認知上限。
第二,我們來說為什麼垃圾分類會提高日本整個社會的成本。
日本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垃圾處理廠的成本一下子多了這麼多,為什麼他們還要運作下去?日本政府不知道運輸成本會暴增嗎?日本政府當然是知道的,所以,運輸成本的上升,日本政府每年會支付高額的垃圾回收補貼給垃圾回收廠,這樣才能維持垃圾回收廠的正常運作。
那日本政府的錢哪裡來的?還不是老百姓的稅收?這還只是賬面上的錢。實際上整個社會的成本提升可不僅僅是這些補貼。
每個日本主婦為了垃圾分類,每年要浪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在垃圾分類上?一天就算保守十分鐘。每個家庭一年在垃圾分類這件事情上至少要60多個小時。
時間也是一種成本,更不要說日本還有嚴厲的法律法規,每年維持這些法律法規的執法人員的成本是多少?垃圾分類細緻到幾百條,學習的成本又是多少?
整個成本加起來,我告訴你,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體驗日本東京的垃圾回收:乾淨整潔不是無代價的_環衛科技網(內容豐富,流量有點多,請注意,不過值得看)這篇是環衛科技網去年八月寫的一篇關於垃圾回收普通個人需要額外支出的費用,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可為什麼還要這麼做?
因為,垃圾分類已經變成了一種儀式,變成了日本人這幾十年來的一個深入骨髓的精神。變成了日本人高度文明的一張名片。每一個日本人都以此為榮,以不垃圾分類為恥。甚至,垃圾分類變成了日本人全體對外秀優越的最有利武器。
每次只要有日本人參與的事情,十有八九會有集體性的撿垃圾去分類的新聞,已經上升到了一種精神。
沒人在意到底會增加多少成本,會給社會和企業甚至是個人增加多少負擔。因為這個就是精神!
在我看來,日本近似瘋狂的垃圾分類就是新時代的「武士道精神」。
你不垃圾分類,你都不配做日本人。別國為什麼素質低下,原因是他們都不會垃圾分類。
這個論點在中國吃的不要太香。
那中國真的沒有垃圾分類嗎?
呵呵,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中國的垃圾分類做的是相當的不錯。
只是很多人看不見,因為很多人眼睛都長在頭頂上。
中國有數量龐大的拾荒者,也就是很多人嘴裡的撿破爛。
這些人對垃圾裡面什麼東西值錢,什麼東西該去哪裡回收價格更好,那是了如指掌。
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只要這個垃圾桶是露天的,垃圾進去,不出半個小時,裡面所有的能賣錢的垃圾,會被一個不剩的撿走。
不僅撿走,還是被分門別類的收納,賣到不一樣的地方。
拾荒者也是一個江湖,要知道,每年他們創造的回收價值,遠遠的超出大家的想像。
600萬城市拾荒者,在垃圾場複製暴富之路_網易新聞(內容豐富,流量有點多,請注意,不過值得看)
這是網易新聞的有詳細引用資料和數據的一篇報道。
我在這裡節選幾段。
城市拾荒者大致分為兩種,一種專門收購廢品,他們在居民區、工廠或工地周圍活動,收購別人不需要的廢品材料,稱斤計算價格。另一種主要撿拾垃圾,他們在垃圾桶等垃圾丟棄區撿拾有回收價值的物品。這些「個體戶」把撿來的垃圾分類,賣給更高一級的小型收購站。接著垃圾又被大型收購站打包聚集,送到回收再造工廠處理。
拾荒者的賺錢模式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他們回收不同種類的廢品,包括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硬紙、報紙、書本,不一而足。他們必須具備極好的眼力來判斷廢品材料,同時熟知市場價格。除了肉眼可以認出的材料外,金屬、塑料類的廢品需要用打火機燃燒後,辨彆氣味才能知道具體材料。
比如有一個以垃圾回收為主的「冷水村」,村民有數百人。雖然撿垃圾很臟,健康風險很大,但是獲利頗豐,人均每月三千到五千,幾乎都在老家買了一二十萬的商品房,或者蓋了新樓。他們甚至把老家的親戚朋友介紹到這裡,一同收廢品。還有的一家三代都居住在冷水村,子承父業,開闢更大規模的垃圾回收事業。
不同的城市拾荒者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關係,他們會「包小區」,劃分地盤,特定小區的垃圾只能由一個人來回收,不可越界。
拾荒者因城市垃圾處理能力滯後而產生。據2006年的統計,中國668座城市中,有拾荒者230多萬。廣州市供銷合作總社2005年9月的數據顯示,廣州市約有10萬人從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每年回收的再生資源產值超過100億元。
我承認,拾荒者在中國是一群非常特殊的群體,但是,我只是想告訴大家。你不想做的事情,其實有人做的非常好。因為裡面有巨額的財富,所以,反而比所謂的日本垃圾分類,做的更徹底,做的更好。
隨著中國的整體生活條件的提高,我相信拾荒者會慢慢的退出歷史舞台。
他們的工作會由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接手。
如果真的有心,那就全國一起努力,提高大家的民生,而不是一邊跪舔著日本垃圾分類的高素質,一邊狗眼一樣的看著拾荒者。
我們的垃圾分類,從根上,做的就比日本要徹底的多,因為這裡面有無數人的所有生計。
我們不是垃圾分類做的不好,我們是跪的太久了,很多人站不起來,還看不起自己人。
作為一個每次都認認真真做垃圾分類的人:
喝完牛奶會用水涮一下折好歸類,易拉罐也會用手按扁用紙箱裝起來(喝屈臣氏蘇打水,所以不用涮,如果高糖的比如可樂,建議用水晃蕩一下,不然容易召喚螞蟻)。垃圾都會裝兩個垃圾袋扎口。
所以我成了全小區最受歡迎的人。
我拿著垃圾下去的時候,至少3、4個人滿眼小星星的在我旁邊搶奪我的分類垃圾。
值錢的可回收品都被他們帶走了,封口的拆開來垃圾看看沒什麼的就隨手一丟。
樓上那個第一名的答案雖然說的沒錯。
就是科班了點。
我任然會堅持分類。
----------------
我暈,
是不是我證明了以上事情的真實性就會被人噴住棚戶區?
以上所述的事情我想表示:
1.垃圾分類回收需要有盈利。沒有盈利的行為堅持不了很久。
2.物業管理嚴格,對於垃圾回收是有好處的,因為可以保留回收環節里好利潤的部分。
3.不管如何討論環境、素質、體制、法規都是浮雲,垃圾分類源於自身對自身的要求,分類了也就分類了。沒分類的,也別屁話一堆。
我想說三件事。
這第一件是去年我到某古城,特意避開了人多的熱門景點,找了條偏僻的小路走一遭。到了中午,我也懶得去吃那些排隊的東西,從背包里掏出備好的麵包啃起來。
吃完以後,我看到不遠處有個垃圾桶,就走過去。
到了近處發現,那垃圾桶還是有分類功能的,看起來也有不少年頭了。
本來我還挺高興的,想到一個小城市多年以前就開始實行垃圾分類,一陣感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實現了吶。
但這時,我突然發現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垃圾桶雖說上面分門別類的設置了兩個投放口,可底下居然是渾然一體的,這是在搞笑嗎?那還分個毛線類啊?
而且這個外殼是做工十分粗陋,有好幾處都開裂了,背後印著11年製造,卻是一番飽經風霜的面貌。偷工減料也要有個度啊喂。
此刻,我的表情是這樣子的:
設計出這垃圾桶的都是些人才,我投翔,我投翔。
想來也是為了響應上級號召、應付領導檢查,而做出的表面工程,就像是舊城改造只把筒子樓外牆一刷了事。對於有關部門這種圖省事而不幹實事的行為,我感到十分氣憤。
那種感覺就好比是說「我好不容易搞的這一本東西,怎麼就被堆到村頭廁所了呢?」
我回去把這個情況跟老媽一說,說你這樣做根本沒意義,她說我們只要做好自己就行,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那這個社會也就能培養起垃圾分類的意識了。
第三件事,我在學校用各種電子產品,比如鬧鐘、手機、收音機(四六級要用)等等,兩年來攢下大量電池。因為一直存放在身邊也不好,我一直想找個地方把它們丟掉。找了好久,也不見廢電池回收箱。
我沒辦法,就問宿管阿姨,阿姨說你直接丟到垃圾桶里就行。
行嗎?反正我到現在還把他們放在抽屜里沒扔掉。
評論區有知友說現在電池已經沒危害了,但是我覺得電池裡面這麼多重金屬元素吧,就這麼當成生活垃圾的話也不好。
如果還有什麼要說的話,那就是我在很多地方都看到,人們往垃圾桶里扔垃圾的時候,是不會管哪個寫的可以回收的。只圖順手方便,一個投射,進了就進了,沒進也不過去撿,更別提分門別類了。
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垃圾是要扔到垃圾桶里的。但能夠做到的已經算是好的了,很多人乾脆直接順手亂丟,就像隨地大小便或是給別人身上潑髒水一樣的不文明。
看到別人亂扔垃圾,有時我也提醒一句,但往往遭受白眼。後來乾脆不管他們,默默撿起來。想想也是,有道是「讀書時時有個我在,行事樁樁少對人言」,雖說是要靠個人的努力,但垃圾分類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是不是?
其實最核心的問題有三個,我看到大部分答案說了其中一個,還有一個有幾個答案提及了,還有一個幾乎沒有人說到。
其一是大家都說了的,人口基數大、生活垃圾產生量大、人口平均素質低、環衛工人專業素養不夠、政府要求市民做好垃圾分類的同時沒有強制性地要求垃圾收集和轉輸過程中的分類。不多贅述。
其二是部分答案有提到的,中國的垃圾分類可操作性太差,比如日本不同的垃圾分類有七八種,而且不同的雜物箱上標識很明確,瓶子管瓶子、軟包裝管軟包裝、易拉罐管易拉罐、報紙管報紙,一看就知道什麼東西應該扔在什麼地方。而中國的垃圾桶上就兩種標識,可再生和不可再生,問題是我怎麼知道什麼垃圾是可再生的什麼垃圾是不可再生的呢?報紙算可再生嗎?易拉罐算可再生嗎?PP瓶算可再生嗎?毫無可操作性可言。
其三是國情的原因。就是中國的生活垃圾特性跟全世界所有其他國家都不一樣,首先,我國的絕大部分生活垃圾來自廚餘垃圾,這個比例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其次,中國的廚餘垃圾,其有機物含量和動植物油類含量遠遠高於其他國家,包括日本。因為包括日本在內的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在飲食方面用油的很少,而且飲食種類相對簡單,而我國得益於幾千年來引以為豪的飲食文化,導致我們產生的廚餘垃圾具備以下幾個區別於其他國家的特性:濕答答(含水率高)、黏糊糊(含油量高)、臭烘烘(有機物高),這種垃圾特性本身對垃圾分類就是很致命的影響,所以垃圾分類做不好,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也是功不可沒。作為老百姓需要知道幾件事
1 什麼是垃圾分類?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
2 怎樣分類,比如一個煙盒外面的紙盒和裡面的錫紙怎麼處理?一個燈泡外面的玻璃和裡面的金屬怎麼處理?
3 分類好了怎麼辦?有區分垃圾袋標誌嗎,有區分垃圾箱嗎?垃圾車來收有區分嗎?拾荒者會不會把打包好的垃圾拆開撒的亂七八糟?
4 我不分類會怎樣?有處罰嗎?不處罰我為什麼要分類?處罰怎麼來執行?
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再來說如何進行垃圾分類。
中國在經濟上趕上日本也許只需要幾十年,但是觀念上大概需要幾代人垃圾分類是否應以家庭和個人為單位來開展,恐怕本身就要先打個問號。
垃圾分類這個事情,現在的技術已經可以做到在城市垃圾場處理中心,用大型機械系統來完成。實踐已經證明,在垃圾桶環節人人動手並不能提升其中多少效率。
具體到垃圾種類,
具體到垃圾種類,
比如這是針對大塊不可燃垃圾的
After crushing such bulky noncombustible objects as household electronics, as well as wooden furniture, the waste is sorted into various categories, including steel, aluminum, combustible and noncombustible.After sorting, steel, aluminum and other reusable resources are recycled (material recycling), while combustible waste is utilized as fuel (thermal recycling).
這是針對瓶瓶罐罐的
這是針對瓶瓶罐罐的
Automatic bottle sorting system comprises sizing machine, aligning machine, color identification machine and clearing machine. Sizing machine divides glass bottles into large or small categories, each bottle is aligned by an aligning machine before being sent via the conveyer to a color identification machine, which sorts the bottles by color and shape.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se machines, the clearing machine uses air cylinders and sweeps the bottles into cullet hoppers prepared separately for each color.
這是針對塑料垃圾的Waste Plastic Material Separation System (Multi Sorter)
The plastic differentiation sensor uses a contactless near-infrared ray reflection and absorption analysis system. Waste plastics are categorized as polyvinyl chloride (PVC) and other types. This system can be applied to remove PVC from other plastics destined for incineration or RDF (Refuse-derived Fuel) production.所以已經是很專業的系統,可以做到自動分揀,形狀識別,顏色識別,重量識別,材質識別等等。隨著垃圾處理量的增長,未來的識別分揀系統會更加智能。
現在提倡由家庭來進行垃圾分類的人似乎沒有做過完整的成本收益分析。為了分類每一件的生活垃圾人們每天都要花下去時間,而千家萬戶的時間也是成本。況且普通人在垃圾區分上並不專業,會出現大量的錯分類的情況,最後還是要靠集中處理來糾正。
聚沙成塔,整個社會為這個事情浪費的時間成本換成金錢,用來升級垃圾場處理中心,綽綽有餘。現代社會本來就應該把零散的成本集中起來處理以減少成本總額。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最省錢。
我每次都在想喝完的飲料瓶和奶茶杯這種塑料製品屬於可回收還是不可回收?
如果可以,誰能保證這玩意被用來幹啥,會不會變成小孩的玩具?如果不可以,但是這東西真的是做環保凳子的上佳材料啊。
垃圾回收肯定是分步驟的來了,比如現在,一二線城市可以宣傳垃圾分類,但三四線甚至更小的城市應該還是在宣傳讓大家把垃圾放進垃圾桶的階段。所以,如果討論,我覺得把範圍劃得更小一些才更實際。下文為之前的答案:
因為從事的就是垃圾回收行業,所以非常希望能從自己的角度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垃圾之所以需要分類,是最後的處理環節需要,不同的處理形式就要求不同的材質,因此就有了分類。垃圾最後的處理分為:焚燒、堆肥、填埋和再生處理。
再生處理的咱們太熟悉了,能賣成錢的都是可再生處理的,這個在咱們國家已經很少能落到垃圾的最後處理者----環衛手裡了。
堆肥一般是餐廚垃圾,但最好沒有油脂類的,看到之前有人說國外有下水道的餐廚垃圾粉碎機,可以直接排出,那是因為國外的下水管道都比較粗,適合這麼做,但國內粗細不一,推廣性比較差。焚燒的一般為塑料製品,咱們日常產生的垃圾多為此類,處理費用太高,就放在焚燒爐里焚燒了,但要求焚燒物一定要乾燥,如果水分過高焚燒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二惡英(還請自行百度該物質),這就是為什麼咱們國家焚燒爐一直有,但卻不常使用的原因,咱們的垃圾是乾濕不分離的。
填埋一般都是建築垃圾、有害物質。
填埋需要比較大的場地,確實比較浪費地方。北京的填埋技術在世界都是領先的,可以達到8-10層的垃圾分層。
讓我們再來看看前面的兩個環節:垃圾分類、垃圾回收
首先,讓我們來學習下國外的先進經驗,日本就不用說了,垃圾分類在全世界都做的是最好的國家,但我不得不說難搬到中國來的,一是咱們國家太大,推廣難度大;二是人口素質,即使政策都搬過來,也很難讓民眾們配合。尤其是處理垃圾還要收費這事兒,我估計人民群眾自己就可以找個地方掩埋,絕對不讓回收公司回收了,或者有很多仿製的袋子都會出來,反正不會老實兒的交費用。
所以,基本上分類就很困難了。。。。
所以,基本上分類就很困難了。。。。那如果不能分類,我們是否可以通過回收環節進行分類呢?
在中國,可再生資源其實早就在垃圾流入到正常的回收環節,就被剝離出來了。可以試試隨手在街頭扔一個礦泉水瓶,說不定不出三分鐘就被人撿走了,以此類推:紙張、瓶子、電子產品、廢舊家電甚至是建築垃圾。
餘下的會由環衛來進行回收和處理,當然少不了在處理過程中的後期分類。
雖然咱們扔垃圾沒分類,但垃圾確實在分類處理,只不過處理的有效程度比較差。如果想要實行垃圾分類回收,首先必須要有明確的垃圾分類標準及懲罰制度:比如大棒骨,肯定大部分人都認為是餐廚垃圾,但實際上由於其分解的困難程度,應該是歸到其它垃圾。其次,要有適當的針對回收和再生企業的政策,如果要進行正確的垃圾回收和再生,靠商業模式是不行的,因為我們行內都知道使用提煉原礦的價格要比提煉再生礦的成本低很多。最後,要給政策落地時間,垃圾分類絕對不可能立竿見影。垃圾回收在中國還需要經歷10-20年的時間,才有可能有效果,要從幼兒園的孩子開始教育,影響他們,讓他們影響家庭,當然不是一個學期一次,而是頻繁的、明確的進行。
最後我僅以我在的行業,來說個大家都沒關心但卻自釀苦果的事兒:
很多人隨手扔掉瓶子或者給拾荒者,拾荒者可以賣給回收站,回收站正常收上一噸瓶子(3000塊左右)如果轉手賣給工廠4000元,僅賺1000元,心裡不平衡,自己買一個粉碎機,把瓶子篩選、分色、清洗、粉碎後一噸瓶子可以賣到8000-9000元,因為工業鹼(火鹼)的購買成本低、沖洗後也不用給污水處理費,直接排到土地或水裡就行、一個小粉碎機3萬元左右,這買賣不吃虧~~
錢是賺了,環境污染了,國家取締也取締不過來,但是最後因為您隨手扔一個瓶子,帶來的是自己生活環境的水污染、空氣污染,您又會怪國家。。。當然,我覺得這還得賴國家,因為他宣傳得太少。。。。
錢是賺了,環境污染了,國家取締也取締不過來,但是最後因為您隨手扔一個瓶子,帶來的是自己生活環境的水污染、空氣污染,您又會怪國家。。。當然,我覺得這還得賴國家,因為他宣傳得太少。。。。如果您再看到這個回收機,請把手中的PET飲料瓶投給這個機器,政府之所以支持我們,是因為我們可以保證回收來的所有瓶子都進入都國家認證的處理工廠。
因為「垃圾不分類可能導致不孕不育」「垃圾分類成功可保一月吉運」「垃圾分類能有效防癌」「垃圾分類能降低女嬰出生率」「破壞垃圾分類是美帝對我國實行亡國滅種的陰謀」等宣傳工作還沒有做到位。
願答案說了日本為什麼在垃圾分類上做的好,現在說說中國在在這方面為什麼不如日本吧!
第一:分類會造成諸多不便
垃圾分類執行起來真的很難。舉個栗子,可燃類垃圾(剩菜剩飯之類的生活垃圾都算可然類)在日本一般是一周收兩次。冬天還好,夏天那可就受不了了。就算是像日本人那樣把飯菜吃得乾乾淨淨不浪費,吃個西瓜啥的總得留點皮吧!你能想像大夏天的這種生活類的垃圾在家放三天是什麼感覺么??假設某天扔可然類的垃圾你忘了,那就得放一周了。日本的住宅本來就小,信不信到時候連你家的狗都嫌家裡臭?!再比方說盒裝牛奶、飲料之類的,扔這些包裝盒的正確姿勢是倒出剩餘部分,然後用水洗凈,再扔掉。牛奶飲料的也就忍了,油瓶啥的你想洗不?假設你一個人住,那麼住個20多平米的房子算正常水平。這麼大的房間里一般有一個廁所加浴室還有一個廚房,可能有個衣櫥,再除去一張床,一個書桌加椅子,再加上一個雜物架這些最低配置,你想想你還有多少空間放垃圾?然後你還要把垃圾分類,除了可燃類垃圾其他垃圾都是一周只有一次機會可以扔的,也就是說這些垃圾至少要在你家放一周。
儘管有以上的種種不便,日本人做到了。我個人不覺得他們素質有多高。首先就是亂扔垃圾是可能被罰款的(雖說我沒聽說有誰被罰過,只要你做的不太過分,他們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而且他們民族性格是都不希望給誰添麻煩,都是小心翼翼的,還有一點就是太八卦。在一個生活區里你今天亂扔東西明天整個社區都會知道。所以強大的社會約束力促使日本人遵守垃圾分類的習慣。
我不是日精,但憑心而論,目前中國的人口素質根本不支持這樣做。都說知乎用戶讀者素質較高,那麼能忍受上述種種不便的人有多少?退一步講,即使各位看官能忍受,各位看官的父母呢?如何說服這些上了年紀的人遵守?反正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中國目前的社會風氣,根本沒有日本類似的公共約束力。而目前中國又不可能弄條法律出來規定亂扔垃圾是違法的,就目前中國的執法狀態來看就算弄出來了也沒法執行的。
第二:不重視
現在的中國是經濟大於環境的。這個沒辦法,中國畢竟還是發展中國家。一方面宣傳環保另一方面又建各種對環境有害的工廠,這不是誘導公民拆自己檯子么。即使分類了,除了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迫於各方面的壓力和成本可能會搞一些類似的公司(這方面我沒數據,不知道弄了沒),其他的城市會捨得花錢投資這種保本就是萬幸的垃圾分類處理的產業么?沒政績不說,即使上馬了居民也很難體會到垃圾分類的好處,連口碑都很難討到。從另一方面來說,你有錢了你願意去買由回收垃圾生產的產品?
第三:環保意識
萬事開頭難。垃圾分類要在一個地方貫徹實行,沒有個三四十年的堅持是實現不了的。在這期間要加強群眾的環保意識,要讓群眾感到垃圾分類帶來的好處,給些甜頭他們嘗,要從娃娃開始抓起培養他們的垃圾分類意識,直到整個社會形成了垃圾分類的意識並自動去實施才算成功。現在日本的年輕人有個毛的環保意識啊,只是遵循規矩而已。但是中國不一樣,中國沒有這樣的規矩,所以要建立和培養這樣的規矩。但在開始的時候是十分困難的,這不僅要求執政者的能力,還要求執政者要有情懷。現在的中國,我看還沒有實施這樣的條件。
=====原答案
我想在垃圾分類方面如果日本自稱第二,沒哪個國家敢稱第一了吧。在日本呆過幾年,參觀過九州,北九州等的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之類的,以鄰為鏡,看看日本為何能把垃圾分類貫徹的那麼徹底。
第一:分類的意識
一個飲料瓶正確的分類方式是什麼?飲料要喝完,喝不完必須倒出來,飲料瓶外部包裝撕下(包裝上有專門方便撕下而設置的一個設置)扔到不可燃一類,瓶蓋有單獨收集的地方(部分地區會分開,給我的感覺是城市越大分類越粗糙,越小,當你去一個地方辦理在留卡的時候,市役所會發給你你所在小區的分類方式的),瓶子則扔到資源類。超市一些用保鮮膜封裝的東西上會貼標籤,有些喪心病狂的日本人甚至會去把那個紙質標籤撕下來扔到可燃類。我導師把一個杯子碰到地上了,花了十幾分鐘把它砸碎用報紙包起來帶回家,因為研究室沒有扔這種垃圾的地方。研究室去BBQ,花了一個小時弄吃的,兩個小時來處理垃圾,由於現場沒有扔垃圾的地方,最後把垃圾帶回了學校,奇葩的是,因為洗地所以後來湯湯水水的垃圾不好處理,就全部用可燃類垃圾裝回來了,然後就在研究室外面的陽台上晒乾,再分類。。。日本的垃圾是按天回收的。比如我現在的地方是周一周四回收可燃,周二不可燃,周三回收一些廢舊報紙之類的,周五回收瓶子之類的資源類垃圾,如果錯過了,只能等下次了。
反觀外國人,學校有個宿舍是專門給外國學生住的。中韓越非歐美之類的魚龍混雜,垃圾基本亂丟,垃圾回收站的人貌似跟學校干涉過幾次,後來放棄了,附近居民常常會找學校投訴的,還有投訴闖紅燈之類的(尼瑪宿舍在一個山腳下十分鐘不過一輛車的啊!)。
第二:憂患意識
日本在七十年代環境惡化,程度不比現在中國要好到哪去。本來要上關於大阪灣和東京灣COD年紀變化數據的,找了好久沒找到那個論文。大家可以回想奧特曼的情節,很多怪獸都是因為環境污染產生的變異。環境問題在當時的日本可見一斑。我導師也說過,中國現在的環境跟日本七十年代很像,這是會影響到下一代智力和身體發育的。並舉例日本現在這一代(他對日本當代的學生素質嗤之以鼻,好吧,其實他對我這種學渣也嗤之以鼻,不說了,都是淚)。現在的日本吃了虧自然會漲記性。
日本真的很重視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我去北九州參觀一個垃圾回收站的時候,他們那個地方有專門的視頻,資料,展覽室,講解員。他們做的資料淺顯易懂,肯定不是刻意準備的,現場還有很多小朋友的留言或者來信的展示,可以看出是學生過來參觀的。我參觀過了很多環境保護類的工廠,基本都會設這樣的一個展覽室。印象較深刻的是一個污水處理廠的展覽室里有很多地方的下水道蓋的圖樣,如果贊多的話就傳上來吧。
還有就是日本的憂患意識特強,一個島國什麼都沒有,自然想方設法各種節約各種再利用。
第三:國家小,便於管理
一條政策在一個省個在全國貫徹執行的難度是不一樣的。你說不能隨地吐痰,那麼在田間幹活的農民伯伯難道要忍著回去再吐?一些人沒有受到類似的教育,沒有那樣的環境,套用知乎出現頻率超高的一句話就是:拋開環境來談素質就是耍流氓。國內地域多樣性導致一些政策真的很難貫徹執行。
第四:技術
日本在這方面的技術確實夠強。我參觀了一個處理飲料瓶的工廠,全部都是自動化,處理後可以做成很多其他的東西,比如衣服啊,手套什麼的,反正當時挺震驚的,不過估計這些東西都是銷往第三國家了吧。為什麼瓶蓋會分開在這裡也得到了解答,瓶蓋跟瓶的處理方法不同,據說更具有回收價值。
我還參觀過朝日啤酒的一個垃圾處理廠,垃圾可以產生沼氣,製紙,當肥料,簡直是變廢為寶。
有利潤自然會有動力,畢竟是資本主義國家。根據他們展示的數據,經過他們的處理垃圾的再利用率十分高。具體我也不記得了,當年的資料都當垃圾扔了。
========
手機輸入,先就這些吧~
有人要求還是傳幾張吧~手機弄的,有點不方便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