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在烹飪中是否不可或缺?為什麼?
植物食用油在烹飪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意義,有沒有可能有一種與它具有相同作用且具有更多優點的替代品?
不可或缺。
1、第一條不可或缺的因素是必需脂肪酸的補充,主要就是亞麻酸、亞油酸及其衍生物,包括我們常說的DHA之類的物質都包括在內。除了食用油,我們也可以從很多食物中去獲取這些物質,如堅果、魚油等,但食用油仍然是最方便的途徑,例如烹飪時使用核桃油總比砸核桃要省事;
2、第二條不可或缺的因素是高能量物質的補充與儲存。人體主要依賴油脂與碳水化合物來儲能,油脂的能量密度比碳水化合物的兩倍還高,代謝速度也更慢,儘管如今生活條件好了,每天餓了想吃就吃,不需要那麼多脂肪來儲備能量,但也不是一點都不需要。當然,用於儲能的脂肪也可以由葡萄糖轉化而來,並且這部分還可以從很多食物中獲取,不過同樣,食用油還是最容易的途徑;
3、第三條不可或缺的因素是因為油脂是身體機能所必需的物質,人體不可能是一個純粹水性的環境,有些部位如皮膚,必須是油性的環境,否則游泳這項運動就非常危險了,油脂在身體中便可以起到這方面的作用,在烹飪過程中,油脂也會提高一些物質的吸收效率,最典型的案例是維生素E,它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
4、第四條不可或缺的因素是風味,看上去最不重要,但這卻是食用油最難被別的物質替代的理由。烹飪過程中的油脂可以起到很多作用,例如油脂本身的脂香味,熗鍋時萃取的一些脂溶性香味物質,潤滑作用,乳化作用等等,此外,食用油可以讓人們在燒烤以外多一種高溫烹飪的手段,最簡單的例子,煎雞蛋是一個味道,炒雞蛋又是一種味道,並且都不是煮或是蒸可以實現的。
所以說,食用油不可或缺。
==============
題中強調了植物性食用油,其實如果是追求烹飪的快感,動物性食用油的風味更佳,但是現代的研究認為動物油食用油中膽固醇含量偏高,不利於健康;當然如果平時並不怎麼食用內臟、雞蛋這些高膽固醇食材,動物性食用油中膽固醇含量也不是不能接受,看自己的取捨了,不過現在動物油的銷售網路遠沒有植物油那麼完整。
排名第一的答案說了很多,可惜文不對題。
食用油的使用在我所認知的範圍內,在中國料理當中,是可以減少使用的。
不管哪個地區的烹飪、料理,無非是煎炒烹炸煮燉,樓上說韓國料理不需要食用油的,腌泡菜當然不用了,但是石鍋拌飯是需要油的。
中國人做菜,煎炒烹炸當然是免不了用油,樓下說過了,不用油就糊了。詳細一點說,食用油是炒鍋里劇烈反應的溶劑,沒有溶劑,反應不僅不能進行,反應物(食材)還要因為承受過高的溫度被烤糊——就是說油可以給食材提供更均勻和溫和的相對高溫的環境。
相比它的替代品,水和料酒,它的沸點更高,更不容易揮發:首先沸點高意味著更高的溫度,往油里打一個雞蛋出來的是煎雞蛋,往熱水裡打個雞蛋出來的是煮荷包蛋;不容易揮發讓油可以更長時間的提供很高的溫度——中式料理中的「大火收汁」這樣的過程,就是把水蒸發掉了。
但是為什麼還要說油並不是必要的呢?前面說了煎炒烹炸,還有煮和燉這樣,完全以水做溶劑的烹飪方式呢,。其實煮跟燉的含義差不多,燉的時間要長一點。煮雞蛋,水煮魚(這個要用油),燉雞湯,燉牛肉,等等。燉往往能讓食材中的營養融入到湯里,同時隨著高壓鍋的普及,喜歡燉湯的家庭也越來越多。
綜上,如果某人某天要自己下一碗麵條再打個雞蛋,或者給自己煲一碗雞湯,那他或她就可以暫時告別食用油了。所以,食用油在中式烹飪中,並不是必須的。當然可以沒有,油脂可以從其他食物中獲取,比如肉類,蛋類。人也可以把糖類轉變成脂類。所以從營養平衡的角度講是沒問題的。
但是,油的沸點高,是一種很方便的高溫處理方式。如果希望食物迅速從生變熟,外表焦黃可以直接油炸。除此之外高溫處理的方式幾乎只有用高壓鍋了。。。
同時脂類是良好的溶劑,可以讓芳香物質溶解;也可以促進脂溶類維生素的吸收,比如胡蘿蔔素。
其實油本身就是香的,,清水煮麵加點油,味道一下就好了。。
不放油,煎雞蛋看看雞蛋會變成什麼?炒菜不放油,菜會怎麼樣?均勻快速的把食物升溫到150度到200度才能激發香味。油、水、空氣(水蒸氣)都是傳遞熱量的介質,油的效率最高,效果最好,前提是不談健康....。
想替代,就得找一種新的介質,目前看沒什麼更好東西可選。不過分子料理領域更喜歡用水低溫加熱真空包裝的食材,就是太廢時間了。
難道油在做菜時的根本目的不是防粘鍋嗎?
烹飪需要一種,沸點比水更高的液體導熱介質,於是就有了各種沸點/凝固點不同的食用油。
在國內的時候做飯似乎感覺不可缺。
但現在國外,就發現可以很少用。雞翅用醬油鹽腌腌烤箱上,出來就很好。
牛建子水過下去掉血水,之後扔砂鍋放燉肉調料醬油和水一頓,出來可以切片吃醬牛肉。
其他肉類類似,就是隨便鹵。
青菜可以炒。胡蘿蔔芹菜之類可以生吃或者切了放點豆腐絲加油醋汁涼拌。
發現這邊生吃的不僅是黃瓜西紅柿胡蘿蔔芹菜,
還生吃西蘭花,菜花。還有荷蘭豆豆角。。。。。我們都說豆角不炒熟了吃會中毒,我看他們吃的好歡,也沒有中毒的跡象。。。。。
此外做花捲饅頭包子烙餅,都不用油,花捲或者烙餅裡頭為了分層,用黃油,味道好香。
飛利浦空氣炸鍋
剃刀家解決了油炸不用油
題主的問題我從兩方面試著答答看,食用油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烹飪溫度和風味。
溫度:食用油根據油品不同可以達到的溫度基本在220-280左右。在這個溫度下會起一些特殊的化學反應,很多答案中已經提及。同時造成食物結構的改變。但是有一點。我不太認為食用油與食物本身起反應是食用油作為必要品的原因,反而因為食用油較少作為化學反應的參與者這點才是。因此如果就這點來說我認為火烤和烤箱可以替代一部分食用油的功能,但絕對無法完全替代。
風味:食用油有非常多種,從大類分主要有植物油和動物油。細分就要分各個科別。這些油大多有自身的氣味及口感。而這一特性就造成了其實一道菜譜中的用油是非常固定的,比如煎牛排,用牛油,豬油和橄欖油是完全不一樣的。另外比如說江南有個蔥油拌面,蔥油的油可是要用豬油的。所以食用油不可替代。用什麼食用油某種意義上也很限定。
手機打字實在太累,答得不好還請見諒。
這個問題適合老一輩人來回答,問問老爺爺奶奶們5,60年代沒有油吃的時候吧
如果用不粘鍋就可以徹底不用油了吧
油,米飯都不是必要的
。。。我只是個會做飯的,不高端。。。
沒有油怎麼炒菜?不炒菜怎麼吃米飯?
想想三十年前
別人說專業俺農民不懂!只知道小時候家裡吃了四五個月的豬油!!
對於食用油來說的話, 人主要就是想要健康一些, 我個人是推薦茶油的, 像我這樣的年輕人都覺得這個油的口感味道會比普通的花生油輕盈一些, 而且炒菜的時候還沒有什麼煙, 這個我是挺喜歡的, 畢竟我也是鼻炎患者, 對油煙很敏感, 長期以來用的一個叫九利的品牌, 個人覺得還不錯
其實是否是在我國不可或缺?
在韓國做交換生的時候發現韓國朋友做菜基本不用油。有個韓國同學說他來中國的時候因為中國的菜太多油,吃不習慣的他拉了幾天的肚子,他也很驚訝為什麼中國的菜這麼多油。兼職的時候,老闆娘也說她看到的中國是用油大國。
所以我想,是不是我們的飲食習慣將它變得不可或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