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京東 2017 Q3 財報?
2017年第三季度凈收入為837億元人民幣(約126億美元),同比增長39.2%。
2017年第三季度毛利額為130億元人民幣(約20億美元),同比增長50.3%。2017年第三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毛利額為128億元人民幣(約19億美元),同比增長51.9%。
2017年第三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凈利潤為10億人民幣(約1.5億美元),2016年第三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凈虧損為5億元人民幣。2017年第三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凈利潤為22.2億元人民幣(約3億美元),同比增長359%。
劉強東說過,京東想盈利很容易。一直在虧損的京東,當然沒多少人信!
最新財報,京東第三季度凈利潤22億,不管你信不信,這是事實。剛過去的雙11億,天貓拿下了1682億,京東在雙十一大促期間拿下了1271億,根據星圖數據京東當天拿下了543.75億,遠超過自己的618大促的業績。京東在3C數碼家電和母嬰快消品當仁不讓,阿里表現最強勢的依然還是服飾百貨,各有所長,應該說在客場,和阿里打個棋逢對手!
11月13日,京東公布2017年第3季度財報。第三季度京東收入達到8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2%,高於指引中值0.9%,高於市場預期0.2%。具體業務數據方面,京東2017年第三季度交易總額(GMV)為3025億元,同比增長32.3%。截至2017年9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為2.66億,同比增長34%。截至2017年9月30日,過去12個月的持續經營業務經營現金流為199億元人民幣,持續經營業務自由現金流為146億元人民幣。
本季度,京東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持續經營業務凈利達到了2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359%,季度環比增長185.2%,好於市場預期166.7%,連續七個季度實現盈利。不僅如此,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GAAP)持續經營業務凈利潤也10億元人民幣,毛利率15.4%,凈利率1.2%,均創歷史新高。
關於Non-GAAP和GAAP的討論很重要,因為京東以往虧損很多並不是來自業務,而是來自投資虧損。而隨著永輝,易車的股價大幅上漲,以及樂信的上市(京東持有11.9%的股份),京東未來的GAAP凈利潤表現會更好。但從我個人對業務的理解,最終重要的業務盈利表現衡量標準指標是Non-GAAP!
?「京X計劃」效果顯現,成本控制得體,助長毛利率提升
平心而論,本季度39.2%的收入增幅並非格外亮眼,利潤率的提升主要來自於對成本和費用的控制。第三季度,京東營業成本(Cost of revenues)70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7.3%。成本增速慢於收入增速,導致毛利潤達到130億元,增幅50%。毛利率也實現了上市以來最高的15.4%。
京東毛利潤率的持續提升,我們認為受益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品類結構調整,高毛利潤率的生鮮快消品做大;一個是受益於2.66億電商用戶的廣告收入。從長遠來看,京東未來每年還會以1-2個百分點的速度提升毛利潤率。
除了自營產品的購買成本外,流量獲取成本(traffic acquisitioncosts)是Cost of revenues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季度,京東全力推動「京X計劃」。8月10日推出「京度計劃」、8月25日的「京奇計劃」,以及9月27日登場的「京易計劃」,加上此前和騰訊以及今日頭條的合作,「京X計劃」實現了京東對中國網民的全面覆蓋。在保持用戶規模穩定增長的同時,控制住了成本,最終實現毛利率的提升。
本季度,京東年活躍用戶數達到2.66億,同比增長34%。阿里巴巴最新的年度活躍用戶數為4.88億,增速11%。京東的用戶數約阿里的55%,但增速是其3倍以上。很多人在引用易觀國際的報告談到了天貓的市場份額上漲,但肯定不是阿里的市場份額上市,因為從用戶維度來說這種可能性幾乎不會發生。電商GMV的增長與用戶規模增長是強關聯,基本是同比例增長,無論是京東、唯品會、噹噹,還是阿里巴巴,無一例外。從整體GMV增速來看,京東是一定快於阿里巴巴(旗下淘寶、天貓和聚划算等)。
傳統的電商流量日趨耗盡,京東和阿里正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獲取新的用戶。
相較於5.14億的整體網購用戶規模(CNNIC第4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京東的用戶數仍有增長空間。因此,京東的核心問題不是沒有流量,而是沒有便宜的流量。他們對此的應對策略是切入社交和擴大線上覆蓋範圍。一方面,他們藉助和騰訊的盟友關係,將自身的交易場景和騰訊的內容、社交場景結合,拓展新客源;此外,通過「京X計劃」進一步拓展對線上群體的覆蓋。
阿里由於用戶基數已經接近飽和,不得不依靠全新的獲客方式,簡單說就是文娛+海外+線下(新零售)。但無論哪一個,阿里都處在摸索、布局階段,短期恐怕難以看到明顯效果。
?GMV口徑調整,京東接近三分之一個阿里
京東調整口徑後第三季度GMV為3025億,全年預計GMV為1.4萬億左右,相當於三分之一個阿里電商業務規模。
京東主要調整口徑差異是,京東計算交易總額包含買家向賣家支付的郵費,但是包括了京東B2C業務中未完成銷售和投遞且價值超過2000元人民幣的訂單(此前不包括)。但即使調整過的口徑,依然比阿里GMV更嚴苛。
根據阿里財報披露,GMV包括線上自營業務和第三方平台所有產品和服務的訂單的交易總額,而不考慮該商品是否被銷售,投遞或者被退回,以及買家向賣家支付的郵費,並排除標價超過10萬元人民幣的產品和服務,以及買家單日累計購買超過1百萬人民幣的交易。現在則乾脆將10萬元和100萬元的具體數字也去掉了。
很多人質疑京東為什麼調整口徑,其實GMV指標對於一個自營為主的京東來說早就不重要了。Amazon基本就不公布GMV指標,國內的唯品會也不公布。大家看GMV,主要也是方便對比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說明兩家平台在國內電商市場的實際影響力差距。但問題在於京東和阿里的口徑並不一致,京東要嚴苛的多,比較吃虧。從長遠來看,京東必然會弱化GMV指標,不是說放緩了,而是沒有什麼太大實質意義。
?履約費用小幅上漲,推動整體費率上升
本季度,京東履約費用63.7億元,增長40.4%,費用佔比7.6%,較去年同期的7.5%小幅上漲。市場營銷費用33億,同比上漲54.9%,費率3.9%。環比來看,由於二季度收到「618」促銷季的影響,營銷費率達到4.4%,本季度有所回落。同比來看,該季度3.9%的營銷費率與去年同期上漲0.4個百分比,顯示京東目前仍側重於市場推廣。
此外,本季度京東技術與內容費用17.6億元,同比增長42.8%,占收入比2.1%,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管理費用增長8.3%,達到10.5億元,費率1.3%,較去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
受到履約費率和市場費率的上升,京東各項費用率之和由去年同期的14.7%上升至14.9%,整體保持穩定。
?未來展望:四季度營收必超預期 品類擴張存風險
京東對四季度的業績展望為營收1070-1110億元,同比增長35%-39%,環比增長27.8%至31.3%,中值高於市場預期0.4%。考慮到雙十一京東累計下單金額就已經達到1271億元,我們認為第四季度的業績幾乎肯定會超過這個範圍。
除了收入有望超預期外,京東的毛利率同樣有機會繼續提升。原因在於「京X計劃」仍在有條不絮的推進中。10月20日,京東攜手搜狗推出「京搜計劃」;11月9日,他們又和愛奇藝推出「京愛計劃」。我們相信「京X計劃」將繼續降低京東的流量獲取成本,進而提升公司毛利率。
不過,從盈利角度來看,由於雙11的促銷大戰,京東的費率可能會上升,因此不排除重回虧損的可能性。而真正的威脅來自於阿里巴巴對商家政策的收緊。財報發布後,京東高層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中表示公司正面臨不正當競爭,100多個本地服裝品牌商退出京東,服裝品類GMV增長停止。從長遠角度看,如何突破對手的品類封鎖,是京東需要面臨的大難題。
?講故事,Amazon才是電商祖師爺
京東的一直在虧損,市值卻非常高,588億美元。最後我要糾正一下某電商高管一個常識性錯誤,支撐京東市值的,肯定不是靠阿里巴巴的故事。
京東的故事從一開始就是延續Amazon的,Amazon一直都不盈利,或者長時間微利狀態,但市值高達5424.3億美元,亞馬遜當下的市值,92%來自於2020年以後的預期利潤。
京東模式和阿里模式在本質上就不同,怎麼可能是靠阿里的故事。而另外一個事實是,阿里估值故事的很大一部分來自阿里雲,同樣也來自Amazon AWS業務!
京東最新的三季度財報發布後第二天,收盤價暴跌近6%,包括大摩在內的好幾家投行都直接調低了京東股票評級,大摩對京東的目標價從53刀直接降到了45刀。。。京東曾經的大股東高瓴資本也在三季度大規模拋售京東股票,有個國外網友的吐槽特別亮:雙十一賣得最多的,就是京東的股票。。。
作為曾經的電商平台工作者,我只想說這是份注水報告。某年的雙十一,我公司tm營業額破百萬,其中有20W是老闆親自動手刷出來的。據老闆透露,平台一般是通過刷大件物品拉動交易金額,數目不得而知。
而京東,讓商家報的活動,把商家自己埋進坑裡。你不夠一定的交易額,取消下次活動資格。所以商家會不計成本地填坑。
刷單已經自成系統,操作十分便利。呵呵呵。
不要太相信平台給出的數據,仔細研究,意義並不會很大。
我也是電商工作者吧,年初公司天貓店刷單被扣了48分,罰了4萬塊錢,年中618前京東小二讓我們京東店做分銷,做200萬銷售額送一場掌上秒殺資源位(分銷就是刷單),估計小二不止找我我們一家嗎,天貓的刷單都是賣家偷偷的刷,京東則是小二帶著大家百萬級的刷,可怕
會員體系調整之後,我就想知道有多少還掛著磚石會員稱號的京東會員沒有每月兩張免費的運費券了。
京東一直虧損就是因為倉儲和自有物流,今年先是非生鮮類食品更改續重運費要求,然後是會員體系調整廢掉一些鑽石會員的福利,這些都是為了給京東快遞減負,單從這方面來看,京東想盈利確實很容易,把普通會員享有的福利全砍掉就行了。
首先我並不是京東黑,京東的自營售後確實很好,我14年在京東買的喬思伯U2機箱和15年買的酷冷XT機械鍵盤在今年9月份相繼出了點毛病。鍵盤按鍵壞了,還好在保期內,大概一個星期不到就返廠修好了。U2的前面板音頻插孔壞掉了,本來是已經過保了,我只是問了客服一下有沒有原廠的東西賣,結果直接給我免費發了個新的前面板介面。
但是京東這樣的調整,真的是把那些購物慾不強,偶爾想買個便宜的小玩意的人強行往淘寶推。人家造假沒影響你就好。
不過今年在京東買的東西比天貓多,感覺京東優惠力度大一點。
他們聚划算好多東西0點搶的還是不錯的。
我還是等雙12的去庫存貨吧
有錢人的世界我不懂。從前目標的一個億,一下子動不動就變成千億。
股東們信?反正吃瓜群眾是不信,假的有點過了
雙十一,某世界500強的電子產品,被低於廠家供貨價銷售,某東虧錢補貼。
某電子產品第一品牌,被某東長期線下甩貨,線下批發商哀鴻遍野。線下~就因為某東有錢,燒錢補貼,線下都是眾多分散的經營者,根本抵擋不了某東土豪的砸貨砸價。未來很有可能線下實體都會被壟斷,資本壟斷~我從另一個角度回答看,作為一名褥羊毛資從業人員,明顯感受到京東今年雙11放水很大,很大一部分是京東要衝擊營銷額。
看長圖
這樣的號我有4個,外加各類大牛,各位想想水有多深!
這樣的號我有4個,外加各類大牛,各位想想水有多深!
匿了,怕京東查水表狗頭東任何數據都不可信
點進來其實就是想說一句,答主在北方某二線城市,身處一大型社區,從雙十一開始,四通一達稍具規模的快遞點都比京東的物流點快件量大,以前買小家電還會搜下京東,現在我的消費習慣幾乎都在淘寶,京東就剩下價格參考價值
反正雙十一,京東一毛沒貢獻,天貓貢獻一個月工資。真真假假誰說得清
隨便翻了翻靠前的幾個答案,全是黑京東的,我不分析股票大盤,不分析財務營銷,我就覺得京東買東西售後,快遞,超某寶不是一點兩點。這是給我這個普通消費者最直觀的印象。
我對財務報表什麼的都看不懂,我就知道一件事,這次雙十一,淘寶天貓他們一直說是多少時間內成交額多少,京東說的卻是多少時間內下單額多少,那個我語文還是勉強及格的
這個問題是京東自己提問的嗎?要不然為什麼按時間排序最早回答問題的是京東前員工?你盯著這個問題寫答案還長篇大論寫了那麼多第一個發表。還設置篩選評論。
害怕什麼?
我自己是哪邊都不支持。哪邊便宜買那邊。雙11天貓沒買,京東入了個顯示器。畢竟這玩意還是走京東放心點,容易碎好退。去年是入的顯卡,我的480京東自營比天貓所有店都便宜~~~
我已經習慣在狗東下單 今天買明天上午到了 物流體驗不要太好
我們拿京東財報和阿里巴巴最近的財報對比著看:
1.營收:
京東第三季度(截至2017年9月30日)凈收入8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2%。
阿里巴巴上一季度(截至2017年9月30日)營收人民幣551.22億元,同比增長61%。
其中,來自核心的電子商務營收人民幣464.62億元,同比增長63%;來自雲計算業務的營收人民幣29.75億元,同比增長99%。
從增長率來說,京東的數據不算差,但阿里巴巴營收增長高達61%,增長幅度驚人。這從側面說明中國電商市場整體都在上漲。當你乘坐向上運動的電梯,不用費力都能到達高處。
阿里巴巴和亞馬遜/京東模式:
阿里巴巴依靠淘寶、支付寶、天貓等電商平台,吸引了超過5億用戶和幾千萬商家,然後又向商家收取廣告費、銷售傭金等,主要以此盈利。
亞馬遜連續20年沒盈利,都在建電商基礎設施,以此吸引了幾億用戶。最近才通過衍生的雲業務、會員費實現盈利。京東同樣奮戰十幾年,辛苦建物流等基礎設施,以此建立競爭力吸引用戶,去年才開始盈利。
阿里巴巴是平台模式,主要靠廣告盈利;亞馬遜靠雲業務、會員費,京東靠自營差價、會員費等盈利。這是兩種盈利模式的不同之處。
2.凈利:
京東第三季度(截至2017年9月30日)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凈利潤10億元人民幣,凈利率1.19%;
阿里巴巴上一季度(截至2017年9月30日)凈利潤人民幣174.08億元,同比增長146%。
阿里巴巴凈利是京東的17倍,增長率也是驚人。這是阿里巴巴模式相比亞馬遜/京東模式的優越之處:投入相對較輕,凈利率極高。
而亞馬遜、京東模式更類似線下零售,線下零售行業凈利普遍低於10%。這決定了亞馬遜、京東很難達到阿里巴巴這樣的高利潤率。
亞馬遜通過雲服務找到了利潤增長引擎,京東很難有樣學樣搞雲服務,因為面前有大山阿里雲。京東金融業務目前看最有希望提升利潤率,雖然面前同樣是巨頭螞蟻金服。
3.活躍用戶數
京東過去12個月活躍用戶數2.66億,同比增長34%。
阿里巴巴數據是,2017年9月,中國零售市場移動月活躍用戶數量為5.49億,去年同期為4.5億。
從這個數據看,京東活躍用戶數增長數據不錯,當然和阿里巴巴還很有很大差距。
總體來說,中國B2C電商市場,京東還算搞得不錯的。但京東搞得再好,也是屈居第二,前面領頭的阿里巴巴更兇猛。無論從舊業務還是新業務,尚未看到格局變化的趨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