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和賣場的商品布局和陳列有什麼講究?
去過很多超市 看到裡面的商品布局和陳列都大同小異,所以想請教下各位著裡面有什麼講究
先說一句,@arvin 的內容應該都來源於網上,所以裡面存在一些錯誤的(其實也算不上錯誤),比如那張超市圖,是不合格的,米油鹽等雜貨的位置沒標出來,這可是超市最重要的品類;另外關於部門分類的也是有誤的。
如果對這方面感興趣的,可以去聯商網聯商網-零售業門戶 專業服務零售連鎖商業地產 分享零售業資訊商機看看,那是專業的零售門戶,裡面有相關知識。七年前還在超市工作的時候,天天去,不過那時候是看零售圈的八卦。
下面是從零售網找的一張布局圖,簡單說幾句。1.一般的,生鮮在最裡面,這個是最賺錢的,也是最能用來吸引老頭老太的。不過,近年來,卜蜂蓮花(以前叫易初蓮花)目前正反其道而行,把生鮮放在入口處。我覺得這是尊重用戶體驗,為用戶著想,至於為什麼,不多說了。
2.入口處,可以看到是家電、音響什麼的,這個很多時候是撐場面,和國美蘇寧比,相對低端一些。但大家電基本負利潤,小家電有些利潤(之前寫的是:利潤還是不錯的,有誤)截圖看毛利率就行了,銷售受店影響大,這份數據來自網上,不知道他的店大小、位置。(下同)
3.過了家電,一般就是服裝,和家電一樣,佔地大,但人少,通常靠低價吸引衝動消費。
4.服裝之後,就是日用百貨,高毛利,銷量一般。
5.日化清潔就是超市利潤的源泉了,毛利和銷量都高,所以他們的位置一般在中間,如果是兩層的,則一般在兩層的連接位置(一樓去二樓的樓梯口,或者到了二樓的樓梯口),這裡可以面積大些,讓人沒有擁擠感,可停留。具體原因我也不知道,可能是用戶在這種空間替換的地方會下意識的有所停留吧。
6.日化之後,一般就是油鹽醬醋、保健品等為代表雜貨部和休閑食品部門(立即可以吃的),這兩個一般日用雜貨接近生鮮些。但除保健品外的日用雜貨都是毛利低,銷量高,一次稍猛大米、油、糖鹽的虧本特價就可以引發一次踩踏事故,但都是賣得越多虧越多,基本這個部門和生鮮是用來吸引人氣的。7.休閑食品則是高毛利,高銷量。當年我就在這個部門呆了2年多,我可以背下2000多個商品的售價,以及近百個商品的條形碼,某些商品,降價幾毛錢就可以引發一次銷量的暴漲。在過年的時候,可以貢獻60%以上的業績。
8.酒水飲料部門,這基本是一個不賺錢的(白酒除外),他的位置靠著休閑食品,兩者關聯度高。
9.在生鮮和食品雜貨之間還會夾著一個冷凍冷藏部門,就是賣牛奶,餃子,冰淇淋之類的,部門雖小,利潤銷量都很不錯。以上差不多基本說了一個超市的組成,確切說是我以前呆的超市部門分布(現在已經被沃爾瑪收購了),他的布局基本是學習家樂福,而國內大部分超市也是學家樂福,所以大家都差不多。
最後說說,單個貨架的陳列,一般的都是按品類集中,好賣的在中間,不好賣放最上或者最下(這是「懲治」供應商的好辦法,可以把一個暢銷品打成滯銷品),當然還會考慮體積問題,大體積的很少放中間。
但是,你有時候會看到一個品牌的集中陳列,或者一個貨架大部分是一個牌子的,這個背後很多時候是商家在使錢(明買或暗地行賄)
老婆催用電腦了,不寫了,離開那個職業也有六七年了,很多也變化了,我也忘了,以後想到再補充吧。——————————————————————————————--
補充一張圖(網上找的),某門店的人員組織結構(也有些公司、店會把紡織和家電放在百貨下)(7月10日)
——————————————————————————————————
再補充2張毛利圖(還是網上找的)
沒做過超市,所以談不上發言權,不過之前研究過一些購物動線的東西,加上之前做快消品的經驗,可能有點幫助:
1.購物動線是需要設計的
每個超市或者賣場都是很多種商品,像@無少 列舉的種種,生鮮,家電數碼,服裝日用百貨,日化,雜貨,休閑食品,酒水飲料和冷凍冷藏,而這些分區如何去布局,如何放置,實際上都是「應該」經過精心設計的,一個購物動線設計較好的賣場和一個沒有經過設計、隨便布局的賣場,銷售額可能相差很多,大家都有類似的經驗,去超市回來,一般都會比計劃外多買出一些非必需品,一包瓜子,幾袋薯片,牛肉乾……而超市的商品簡單來看就會分成三類:門面商品,生活必需品和衝動購買品,所有的布局和設計,都是圍繞商品的不同類型來做的。
家電數碼服裝這些,無非就是充門面的商品,按照無少的說法,其實銷量也就是意思意思,雖然利潤不錯(的確價格也不便宜),但是真正到超市裡買這些東西的,除了一些價格不敏感的同學,估計也不會很多,所以如果超市有兩層,一般都會把這些東西放在顧客進來後的第一層,因為沒人會特意為這些東西來超市,只能希望顧客在逛的過程中,突然對這些商品產生了興趣,順手拿起一件,塞進購物車裡;
像生鮮,牛奶,油鹽醬醋,日雜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你可能就是為了買這些才來到超市的,這些商品最重要的屬性是新鮮和實惠,主要的作用就是吸引你來這家超市,而不去旁邊的競爭對手那裡,因為你無論如何都是要找到它們的,所以沒必要放在一進門就能看到的地方,反而是要放在比較深入的地方,以便於你在尋找商品的過程中,可以看到無數你計劃外的商品,沒準其中有一兩件就躺在你的購物車裡了。
休閑食品這種就屬於典型的衝動購買型商品了,估計超市利潤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來源於這類衝動購買型商品,這種商品是典型的低捲入產品,可能一個新的口味,一個新的品牌,一個新的促銷,甚至一種不同的擺放方式,都會吸引你把他加入購物車中,因為單價不高,也不會思前想後考慮半天,所以這裡的商品,最適合擺放在你推著購物車尋找必需品或者尋找收銀台的路上,讓你不假思索的丟到車裡。
一個好的賣場或超市(當然是從經營者的角度來講的),應該把自己的三類產品分清楚,在顧客購物動線的設計時加以考慮,貼一張宜家的購物動線圖,雖然領域不同,但是學意而不學形嘛要做好這種購物動線的設計,首先就要了解自身的購物流動情況,雖然現在大賣場很多,但是估計能做到這種分析的,也寥寥無幾:(兩種不同類型顧客的購物動線)
2.身隨眼動——有趣的發現帶來的科學分析
在一篇分析宜家布局的文章中(上面的兩張圖也是截於此),介紹了這樣的一個發現:「我們(人類)是一個向前看的種族,因此,千萬人疊加下來的購物動線圖,其實和人眼能看區域的分布是非常匹配的」
為了研究購物動線的設計,文中的教授找同事設計了一些很棒的圖形化軟體模擬器。他們可以看到到他們前面的一片可視區域。可視區域是受到環境的約束的[如下所示]。因此,他們坐在可以顯示他們可視區域的模型里。每一次他們想在某方向上行動,他們就布置到可視範圍中的一個隨機點,當他們相對物體發生移動時,他們能看到的區域形狀就會發生變化,然後依次類推。
根據宜家的布局,用這樣的軟體模擬出來的顧客分布熱圖,居然和真實的顧客分布熱圖數據非常接近。這就證明了這樣的事實:身隨眼動,視線所及的範圍,就是多次疊加後的顧客分布圖。
那麼我們就可以很明確這樣的事實,在超市中,如果有的區域隱藏的特別深,那麼這塊區域的銷售可能就會很差,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在人流多的地方,為人們看到這個區域創造便利條件,如果所有的區域都能夠被顧客明確的看到,那賣場的銷售效果才可以說是比較完美的。
實際上,這樣類似的道理,在《顧客為什麼購買》的購物學原理中,也有相關的介紹
「人類在生理學和物理學上具有一些共同的能力傾向局限和需求,受限於人類的生物學常數 比如只有兩隻手,眼睛的視線引導走向等等……」
「大部分的顧客在賣場都是習慣向右走,習慣使用右手——而從瀏覽型網站的訪問習慣來看,則是F型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習慣」
「從人體工學的角度來考慮商場的布置,比如『顧客需要騰出一隻手』要讓用戶在購物的同時不必背負重大的負擔」
另外,在購物學中,也重視對購物者心理的探究:
「在大多數的商務場合下,至少有一半的人只有一隻空手,如果你兩手空空,你就可能感到不安」
「第一個出現的商品,購買的可能性未必會大於後面出現的產品」因為用戶在只有一個選擇時會希望有比較和參照,而用戶在十幾個選擇時會困擾,可能放棄,而適當的比較(幾款產品)則有助於顧客下決定」
「有些場合或產品,是用戶帶有強烈目的性訪問的,在這些場合里,廣告的前置播放根本就毫無用處,相反,在用戶完成既定目的之後的引導,效果反而會更好。對於購物籃也是同樣的道理,放的太靠前,反而有很多顧客在開始時沒有意識到需要拿,而等買的東西太多拿不動的時候,反而找不到購物籃,於是放棄了購買更多的商品」
等等~~
事實上,基於人類生物本能上的差異,所形成的購物習慣,遠不止這些,而在我看到的賣場中,能夠做到根據數據分析顧客行為,從而設計購物動線的,又少之又少,希望這些東西有點拋磚引玉的效果把~~
關於宜家購物動線設計的文章:Alan Penn on Shop Floor Plan Design, Ikea, and Dark Patterns.
關於賣場布局、購物動線已經有很好的回答了,說說陳列吧。
「即使是水果蔬菜,也要像一幅靜物寫生畫那樣藝術地排列,因為商品的美感能撩起顧客的購買慾望。」——傳說來自法國。
煽情完畢,步入正題。
沒有陳列就沒有銷售,商品陳列技術是一種高級競爭手段,從銷售的角度對產品進行可視化陳述,以吸引消費者購買。
合理布置商品在賣場中的位置,以達到吸引顧客、增加銷售機會和提高賣場績效的工作。同時陳列還是終端廣告的一個重要形式。
對,陳列主要有兩個目的:1、有效提高銷售 2、塑造品牌形象
顧客的購物過程:從「注意」開始一直循環到計劃購買結束。
顧客進入賣場購物,看到陳列特別的產品,引起興趣,產生購買慾望,聯想生活、工作等,權衡後購買。
最關鍵的一環還是怎樣引起顧客的注意,不然一切都免談,這真的是門技術活。
以單個貨架為例:一般都以垂直陳列為主。
圖中為什麼會用女性為例?
8020原則,賣場內絕大多數顧客為女性。
其次,女性顧客在賣場的逗留時間比男性顧客長,為什麼?
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外,我再補充一點,不知道算不算。真的記不得出處了,原始社會,男性負責狩獵,目標明確,拉弓射箭扛著獵物回家,女性負責採摘野果,哼著小曲東摘一個西摘一顆,像不像現代女性的逛街習慣?祖先留下的習慣,以後男士陪女友、老婆逛街的時候,少抱怨點,其實她是真的不由自主。
上圖應該很好理解,最左邊的刻度是指產品陳列的高度,其次是陳列的架層(圖中是5層貨架,現在一般都比這個數多),再次是不同層面產品銷售比例。
並不是說最底層和最高層一無是處:
1 交替陳列必需品
2 負毛利產品
3 打壓「不聽話」的經銷商,你懂的。
易看、易摸、易挑選:廠家會為某幾個特定位置爭的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少數情況),外加各種送禮討好主管,因為黃金位置確實很有價值,也確實能提升銷量。
上輕下重、上小下大原則:理解字面意思就好了,重的產品不方便顧客提取和理貨員整理,萬一砸到人就真不好玩了,現在消費者覺悟高的很,千萬不要小瞧任何大媽。
其它的關於陳列整齊、乾淨、飽滿等最基本的就不多說了。
多點陳列
上圖中包含一些展現品牌形象的元素,也存在一些問題,來,找你妹。
不要告訴我你不會注意到這樣的陳列,當然這只是剛剛上好的端架,還沒有加上特價牌、沒有綁贈品、沒有上促銷員、沒有上試吃品,如果加上呢?具體銷售對比我不能說,只能透露:提升很明顯,老闆很高興。
上圖中的陳列對忠實顧客和潛在顧客的影響是留給參加培訓人員思考的,智者見智。
多點陳列=多店陳列,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定義時,感覺充滿了智慧,不是么。同一賣場同一品牌或同一產品曝光多次,顧客會視而不見?就算不想看也已經看到了。顧客不會記住?沒辦法,看多了就記住了。嗯,你的產品開始說話了。
正常貨架上競品寸土必爭,多點陳列是有效提升銷量和展現品牌形象的最佳手段,當然賣場空間有限,先下手為強,多點陳列的機會基本上都是轉瞬即逝的,一些比較火的賣場,就算和採購談好了,但合同沒來得及簽,嗯,就等於沒談好,或者競品出價高,競品客情比你到位,水比較深。
「 コ」 戰略:
這圖可能不是很合專業人士的胃口,但為了解釋「 コ」 戰略,所以先將就一下。
「 コ」 日本50音里的,發音ko,來,和我一起念:koooooo~~~像不像賣場的動線圖?
「 コ」 戰略:讓顧客在賣場走動購物時,任何一片區域都能見到公司的系列產品,有時我就想,如果廣告公司將「 コ」 戰略放大到城市,會是什麼效果,我是不是想多了,還是已經有了。
「 コ」 戰略只有通過多點陳列來完成,除非你們公司什麼都賣,包含全品項。
多點陳列的圖就不一一上了,實在小白就按照名詞搜一下。
談到多點陳列,不得不提關聯陳列:
先來點乾貨
關聯陳列也稱配套陳列,即將種類不同但效用方面相互補充的商品陳列在一起,或將與主力商品都有關聯的商品陳列於主力商品的周圍以吸引並方便顧客購買的陳列方法。例如,將浴液與洗髮水、香皂與香皂盒、皮鞋與鞋油放在一起,顧客在購買了A商品以後,順便會購買旁邊的相關商品B或C。
關聯陳列增加了商店陳列的靈活性,加大了不同種類商品陳列的機會,是商品組合原理在商品陳列中的一個集中體現。在運用關聯陳列時一定要注意商品之間的相關性,確保顧客產生連帶購買行為。
1、用途上的關聯
如空調、電視、影蝶、立體音響、錄像等商品相鄰陳列;再如在銷售家庭裝飾用品時,把地毯、地板裝飾材料、壁紙、吊燈等共同布置成一個色調和諧、圖案美觀、環境典雅的家庭環境,形成一種裝飾材料的有機組合,讓顧客在比較中感受到家庭裝飾對居住環境的美化作用。
2、附屬上的關聯
旅行用品如電動刮鬍刀、電吹風、照相機、望遠鏡等陳列。
3、年齡上的關聯
如老年用品助聽器、按摩器、小型電器、電熱毯、頻譜儀等陳列。
4、商標上的關聯
陳列商品以商標為紐帶進行系列陳列,如 「某生」 用品系列有嬰兒潤膚露、嬰兒無淚洗髮水、嬰兒爽身粉、洗面露、面部調理液、面部凝露等產品擺放在一起。
沙拉醬和麵包的關聯
沙拉醬和水果的關聯
當然還有一些其它的特殊陳列方式:借勢陳列、凸出陳列、比較陳列、生動陳列、差異陳列等,就不多說了,不然要寫到天亮了。
分享一些零散的:
沒有醜女孩,只有懶女孩。當沒有促銷員時,你的產品該自己會說話。
大多顧客在購買中會參閱標價簽,沒有人會買沒有價格的產品
說實話,最沒有把握的就是這最張表了,個人覺得確實有不參閱價簽而直接購物的顧客,但我懷疑的是比例,希望專業人士能提供下準確比例。
說實話,最沒有把握的就是這最張表了,個人覺得確實有不參閱價簽而直接購物的顧客,但我懷疑的是比例,希望專業人士能提供下準確比例。
最後上這兩張張,基於以上知識應該很容易理解
嗯,修修改改,終於完成了,部分從賣場角度,部分從廠家銷售代表角度,應該比較全了,如有錯誤和遺漏,還請指出,謝謝。
個人認為怎麼把陳列做好,是八仙過海。
關鍵是選擇適合自己產品屬性的陳列方式,再以某幾條準則出發來完善。
自從有了知乎,老闆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
聲明:以上圖片、表格、部分來自互聯網,部分來自個人培訓用資料,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謝謝。
推薦幾個關於零售的牛博
EC品牌觀察:http://weibo.com/fadway
女性品牌研究:http://weibo.com/caoxinkang
Hermann中國零售微博:http://weibo.com/horsehorse
零售商研究員:http://weibo.com/globaloney
FMCG中國零售:http://weibo.com/u/2536570952
聯商網、賢草品牌設計顧問、KantarRetail
看了大家的回答,多是從動線設計和商品的位置配置出發的,這兩個東西雖然說有一定的原則和規律,大多數超市都大同小異,但具體要上哪些品類,品類面積,位置則要根據超市自身的定位和顧客類型來確定,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式。我所在的大理古城,如果你來旅遊過,就會發現古城裡的幾個四方街超市雖然距離上都十分接近,但商品的品類和配置卻有很大差別,這是不同區位的不同顧客類型決定的。所以我只列舉幾種超市商品陳列常用的方法和原則,如有偏差,敬請指正。
1、首先要知道,商品陳列絕不只是你在超市看到的佔大部分面積的貨架陳列那麼簡單,事實上,超市很大一部分的銷售額來自貨架之外的通道兩側、拐角,出入口,堆頭,端架等位置,在不同的位置所陳列的商品類型也是不一樣的,比如通道拐角、盡頭就適合陳列流行、季節性商品,在出入口則適合陳列顧客購買頻率高的商品、特價商品等,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找一些超市磁石點的文章來看,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2、就貨架陳列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區分陳列和關聯陳列。所謂區分定位就是同一類的商品必須集中陳列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不同類的商品要分開陳列,這樣既便於超市管理、顧客選購,也能防止不同類產品之間的相互影響,比如把一些氣味都很濃的商品擺在一起就容易串味。而所謂關聯陳列就是要把有互補作用的商品陳列在一起,比如牙膏和牙刷,但關聯陳列一定要注意摸清顧客的購買習慣和顧客在生活中的原型,不能生搬硬套。做好關聯陳列既能誘導顧客衝動性購買,還能極大地延長顧客的購物時間,走過更多的區域。
3、易見易取原則。所謂易見,就是要把最想賣給顧客的商品擺在顧客最容易看到的位置。一般而言,貨架上80~120厘米之間是貨架的黃金位置,應該陳列高利潤的主力商品,其上方則適合陳列有發展前景的商品,下面則適合陳列體積較大、為補充品類不得不買的商品。就貨架的上下左右來看,顧客在左右方向的注意力相差不大(有的認為中間好賣,有的認為前後兩端好賣,和貨架長度、商品配置等因素有關),但在上下方向上明顯中間的商品更有吸引力,所以同類商品一定要垂直陳列,把該品類中的主力商品放在中間位置,非主力商品放在上面或下面。如果同類商品橫向陳列就會造成其他類別的主力商品享受不到貨架的黃金位置,還會造成顧客的不方便,為挑選一個商品要在通道內往返好幾次。除了商品要「易見」,價格牌也是一樣,一般都要求傾斜放置在商品的左下角,因為顧客用右手去取商品時會遮蓋右下角的位置。而所謂「易取」,就是要求貨架上的商品不能擠得太緊,並且與上面的隔板留一定的空隙,方便顧客取拿。(其實「易取」的原則更多地是體現在貨架陳列之外的其他陳列方式上。)
4、主輔商品搭配適當的原則,簡單來說就是同一品類中的主力商品應該要量大,輔助商品則要量小種類多,並且有時候即使是同一類商品也要注意這一點,比如一瓶可樂賣三塊,一件可樂只賣33,那麼貨架上的大部分位置就要留給件裝的可樂。
不好意思,寫了一會兒就堅持不住了,睡覺去。。。這些只是超市陳列方法的冰山一角,平時逛超市的時候只要多留心你就會發現超市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剛來沃爾瑪幾個月,和我老闆走過不少modular(貨架的陳列,沃爾瑪商品進店之前都要在陳列室裡面先模擬陳列,經過各位高層確定之後才能發往各個門店,各門店按照此規劃作統一安排,有些連鎖超市是沒有這個環節的), 從我了解的方面簡單說一下吧。
採購在做modular的時候有一個決策樹,這個決策樹是由他們前期做的市場調查,之前這個品類的銷售成果等等因素決定的,例如功能-價格-樣式;或者品牌-價格-功能等等。這個決策樹決定了採購如何陳列他的商品,從左到右是按照價格從低到高,還是顏色樣式排列等等,所以@無少 說的:
但是,你有時候會看到一個品牌的集中陳列,或者一個貨架大部分是一個牌子的,這個背後很多時候是商家在使錢(明買或暗地行賄)
我不能完全同意,至少在沃爾瑪並不是說「好賣的在中間,不好賣放最上或者最下」,絕對不是按照這個思路。另外關於懲治供應商行賄這一塊,我只能說沃爾瑪對誠信非常看重,也管得非常嚴,我來了才幾個月就看到好幾個採購因為這個問題被fire,當然誠信體現在方方面面。陳列的宗旨一定是為了讓顧客有更好的購物體驗。
剛入門零售業幾個月,不對請指教。
這個還真是有講究。根據網路上資料整理和個人觀察總結有以下這些方面:
首先來說商品布局:商品布局對於一個超市的銷售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直接關係到經營的成功與否。下圖就是一個典型的超市商品布局圖(圖片來源於網路)。
- 商品面積分配
商品的面積是根據消費者在各項商品上消費比例分配的。一般超市商品面積分配的大致情況為:水果蔬菜面積10-15%、肉食品15-20%、日配品15%、一般食品10%、糖果餅乾10%、調味品南北乾貨15%、小百貨與洗滌用品15%、其他用品10%。當然,不同區域的消費者消費水平、生活習慣不同,以上比例也會略有不同。 - 商品位置分配
商品位置的是根據消費者購買習慣與人流走向來分配的。人以食為天,食品對消費者而言是最重要的,它幾乎是每一個消費到超市購物的保留項目,其次是日用品、服裝、家電、圖書等。所以超市一般會將家電、日用百貨類的商品放在超市入品處,食品類商品放在出口處,這樣可以延長消費者的逗留時間,促進商品的銷售(見上圖)。整體布局的的思路就是:必須買的要多走點,可買可不買的隨手取。
對於各商品的大體布局可參見以下:
超級市場經營的商品劃分為以下商品部:
第一、麵包及果菜品部。這一部門常常是超級市場的高利潤部門,由於顧客在購買麵包時,也會購買部分蔬菜水果,所以,麵包和果菜品可以採用島式陳列,也可以沿著超級市場的內牆設置。在許多超級市場中,設有麵包和其他烘烤品的製作間,剛出爐的金黃色的、熱氣騰騰的麵包,常常讓顧客爽快地掏腰包。現場製作已成為超級市場的一個賣點。
第二,肉食品部。購買肉食品是大多數顧客光顧超級市場的主要目的之一,肉食品一般應沿著超級市場的內牆擺放,方便顧客一邊瀏覽一邊選購。
第三,冷凍食品部。冷凍食品主要用冷櫃進行陳列,它們的擺放既可以靠近蔬菜,也可以放置在購物通道的最後段,這樣冷凍食品解凍的時間就最短,給顧客的攜帶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
第四,膨化食品部。膨化食品包括各種餅乾、速食麵等。這類食品存放時間較長,只要在保質期內都可以銷售。它們多被擺放在超級市場賣場的中央,用落地式的貨架陳列。具體布局以縱向為主,突出不同的品牌,滿足顧客求新求異的偏好。
第五,飲料部。飲料與膨化食品有相似之處,但消費者更加註重飲料的品牌。飲料的擺放也應該以落地式貨架為主,貨位要緊靠膨化食品。
第六,奶製品部。超級市場中的顧客一般在其購買過程的最後階段才購買容易變質的奶製品,奶製品一般擺放在蔬菜水果部的對面。
第七,日用品部。日用品包括洗滌用品、衛生用品和其他日用雜品,一般擺放在超級市場賣場的最後部份,採用落地式貨架,以縱向陳列為主。顧客對這些商品持有較高的品牌忠誠度,他們往往習慣於認牌購買。這類商品的各種價格方面的促銷活動,會使顧客增加購買次數和購買量。
對於超市商品布局方面,還可參見「動線」及「磁石點」等理論,有興趣的可以百度一下。
接下來說商品陳列:
超市在進行商品陳列時,一般會遵循「容易選購、愉快購物、易見易取、豐富豐滿、先進先出、關聯性、同類商品垂直陳列等原則」,下面簡單介紹幾個比較有意思的。
- 陳列的高度
有資料顯示,在平視及伸手可及的高度,商品出售概率為50%;在頭上和腰間高度,售出概率為30%;高或低於視線之外,售出的可能性僅為15%。與顧客視線平行位置是超市物品擺放的最佳位置,第二是齊腰的地方,第三是與膝蓋平行的地方,這些位置擺放的商品利潤都比較大。 - 關聯性
這個方面最有名的可能要數沃爾瑪「尿布與啤酒」的案例了,當然這個是建立在數據挖掘基礎上的,比較特殊。有些無需通過數據挖掘,只需根據常識即可做出判斷的例子更為多見,例如西服、襯衫、領帶等通常放一起陳列。超市有時還會根據商品的關聯性開發一些陳列主題,例如燒烤主題、戶外主題等。 - 關於燈光
光與色是不可分割的,在儘可能在反映商品本來面目的基礎上,商品的陳列會儘可能的給人良好印象。例如,肉類會用柔和的粉紅色燈光,綠色蔬菜則會用綠色燈光,這樣能夠使食品看起來更加新鮮吸引人;而家用電器的陳列,則會用藍、白等冷色光,能給人一種科學性和貴重的心理感覺。 - 關於藝術性
這個就不說了,私以為目前國內在這一方面還是比較欠缺的,直接上幾張圖大家欣賞一下吧(三張圖都來自微博 @Michael零售微博 )
個人能力有限,如有錯誤之處,還請各位指正。
記得看過一本中文版的電子書,名字叫&<顧客為什麼會買&>,說的就是如何優化超市陳列的,有興趣可以了解一下.
反正我是感受到了來自超市大媽深深的惡意
(攤手)
作者:雜貨鋪學院
鏈接:如何利用陳列提高24%的銷售額? - 雜貨鋪學院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琳琅滿目的商品陳列對銷售的促進作用無須質疑。有資料表明,放滿陳列可平均提高24%的銷售額。但具體怎麼放卻有不少講究。好的陳列是要讓顧客一進店鋪就就能滿足購物需求的同時,還要喚起顧客的潛在需求和購物慾望。
為什麼需要陳列?
商品陳列已經成為一門重要的科學,已經沒有哪個投資者會否定巧妙的商品陳列給店面帶來的利益。它是無聲的促銷員,而我們要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間創造出最大的利潤。下面我們以家樂福、沃爾瑪等超市商品陳列的有關精華部分為例,分兩大部分,為大家一 一講解。
商品陳列的八大原則
1、先進先出原則
先進先出原則也可叫作前進陳列原則。當商品第一次在貨架上陳列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商品就不斷被銷售出去。這時就需要進行商品的補充陳列。補充陳列就是要遵循前進陳列的原則來進行。
首先,要將原先的陳列商品取下來,用乾淨的抹布擦乾淨貨架。然後,將新補充的商品放在貨架的後排,原先的商品放在前排面。因為商品的銷售是從前排開始的,為了保證商品生產的有效期,補充新商品必須是從後排開始的。
其次,當某一商品即將銷售完畢時,暫末補充新商品,這時就必須將後面的商品移至前排面陳列(銷售),絕不充許出現前排面空缺的現象,這就是前進陳列的原則。
如果不按照先進先出(前進)陳列的原則,那麼後排面的商品將會永遠賣不出去。超市的食品是有保質期的,因此,採用先進先出的方法來進行商品補充陳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顧客購買商品的新鮮度,這也是保護消費者利益的一個重要方面。超級市場在大量銷售了商品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做好陳列補充工作。
先進先出原則很好理解,通俗的講,就是生產日期在前的商品擺放在前端銷售。
其優點總結起來就是:防止商品損耗,使貨架陳列豐滿、美觀。
2、貨簽對位原則
顧名思義,即商品與價格簽一一對位,價格簽包括POP、價格立牌、貼簽等標明商品價格或性能的標識。
3、分類陳列原則
商品分類的概念:按照商品本身的形狀、色彩及價格等的不同,適合消費者選購參觀的陳列方式也各有不同。一般按用途、性能、顏色、品牌、大小對商品進行分類組合。
通用原則:由小到大,由左到右,由淺而深,由上而下。
細化原則:
1.體積小者在前,體積大者在後。
2.價格便宜者在前,價格昂貴者在後。
3.色彩較暗者在前,色彩明亮者在後。
4.季節商品、流行品在前,一般商品在後。
以飲料為例:
按類別:分為碳酸飲料、啤酒、果汁、茶飲料、功能性飲料等;
按規格:紙盒裝放在最上方、易拉罐居中、瓶裝居下,涼茶類應置於貨架底層。
優點:就是讓顧客一目了然,感覺非常有秩序,便於找到想買的商品。
4、縱向陳列原則
當該類商品品種數超過4種時,商品陳列時應由上至下縱向擺放。縱向陳列的各品種陳列面寬度均勻分配,但瓷實商品(或價格中心線商品)可放大陳列面,但不超過90厘米。橫向為規格、縱向為顏色。
如碳酸飲料縱向可分為: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非常可樂、新齊士等;啤酒縱向可分為:百威、金威、藍冰、嘉士伯等。
優點:就是便於顧客查看某一類所有的商品,都在他的視線範圍內,即目之所及。
5、關聯陳列原則
按使用目的、用途、賣給誰等關聯關係,使商品組合起到互補和延伸的作用。如:寵物區、嬰兒區、護膚區、清潔區;或麵包旁邊擺放奶油、蜂蜜;咖啡旁邊擺放方糖;鹽、味精等調味品旁適當擺放調味糖(紅糖)等,紅酒帶起瓶器等等。
優點:可以促進更多的商品銷售。
6、配色協調的原則
相臨商品之間顏色、形狀、大小反差不應過大;縱向陳列的商品上下之間的顏色反差不應過大。一般由暖色調至冷色調過度(冷暖交替陳列應注意配色的和諧)。
優點:形色搭配,協調統一。
7、黃金位陳列原則
貨架離地約120至160厘米的區域、堆頭、端架、臨通道區域應陳列高利潤商品、季節性商品或需突出陳列的特價商品。不得陳列滯銷商品和過季商品。
以下圖為例:上層、黃金層、中層和下層:
8、陳列量與銷售量及採購量相協調的原則
依據價格中心線的原理指導陳列、調整商品結構和採購;確保主力商品的貨架空間和規模優勢,減少替代性商品對主力商品的影響。
所謂「價格中心線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指價格圍繞價值波動變化。
貨架陳列八大要點
1、顯而易見
面向顧客(措施):商品的正面(品名清晰、圖案、色彩豐富的一面)應正立或根據不同高度調整,使正向面向顧客;
朝向一致、分界成線:同種商品的各陳列面朝嚮應一致。相鄰兩種商品之間的分界線應一目了然,嚴禁交叉混放;陳列商品的前端及左右的分界處應成直線。
2、豐滿美觀
前進補缺:一般情況下,商品佔據的空間應占所分配的陳列空間的1/2,前端商品銷售後,應及時將後端商品陳列在前端。如出現斷貨時,可用同類商品中的暢銷商品(或陳列位左右鄰近的商品)補充缺貨位。
3、頂層齊整
最上層的陳列高度必須統一。貨架頂上陳列的商品可分為外圍層和內層,外圍層為靠近貨架邊緣、面向通道一層,內層高度不得超過外圍層;外圍層應保持前緣成一直線,高度偏差不超過10厘米,以商品的演示為主;各頂層陳列高度應基本一致)鄰通道頂層為商品演示區,若無法實現需用相同紙箱或精緻隔板裝點。
4、不露雜物
非商品不得佔用貨架陳列面,如贈品(樣板除外)、雜物、宣傳單、打價機、記錄本等,並且不得裸露在外(顧客看見)。
貨簽對位: 所有價簽都要在商品的起始位置,壞損商品、質量問題商品應標識和隔離、下架進行退貨處理;商品標識符合要求,不得陳列假冒偽劣商品。
5、高度+明亮度
商品陳列架的高度一般以90至180厘米最為普遍,而顧客胸部至眼睛的高度是最佳陳列處,有人稱此為「黃金空間」。
店內的基本照明須保持一定的明亮度,使顧客在選購參觀時能看清楚,而商品本身也可藉此突顯其獨特之處。
6、割箱陳列
如果包裝箱外表色彩平淡、標識不清晰,而單個商品包裝色彩鮮艷,標識顯著,則應突出展示商品,(用刀具整齊割開該包裝的向外陳列面成窗口狀,割開面積約為陳列面的三分之二左右),如果包裝箱外表色彩鮮艷,標識顯著,可不割箱。割開的箱子應注意割口平整,不損壞包裝內商品,且各面橫向、縱向的割口盡量保持在同一條直線上,割開窗口內的商品統一以正面向外。
7、隔物板+ 立體性
有效運用隔物板,用以固定商品的位置,防止出現商品缺貨而不察,維持貨架的整齊度。
貨架的分段:可分為上層、黃金層、中層和下層4個層面(確保陳列在黃金層的商品是高利潤高迴轉的)。
另外,利用照明、色彩和裝飾來製造氣氛,將顧客的視線集中到焦點商品上;季節性商品可放在貨架黃金層上,也可單獨陳列。
面朝外的立體陳列,可使顧客容易看到商品。
8、清潔度
保持清潔,並注意衛生,尤其是食品,更要注意這一點。
實際案例
雜貨鋪10小時變形計,老闆娘驚呆了!
在改造中通過對店鋪陳列的調整,讓店鋪能夠更科學化的管理,提高收益。雜貨鋪10小時變形計,老闆娘驚呆了!
發一段以前寫的博文。很膚淺,只是想說,超市並不是都一樣的。區別還是很大的。有些人根本沒有在認真做超市,比如新華都集團,一目了然。
最近看到一報道說中國商超之王是大潤發,而不是沃爾瑪永輝什麼的。究竟大潤發有些什麼獨到之處,今天先用我的平凡肉眼觀察一下:
第一,場地大,停車方便,停車庫有兩層且空氣不差。
第二,物品擺放整齊,圖一這一面顯目整齊價格標籤很悅目。
第三,免費提供純凈過濾水,扁扁的紙杯頗有特色,有方便的飲用水可以延長顧客在超市的逗留時間,也就是增加了客戶的購買機會。
第四,擺放運動器材、自行車以及汽車用品的區域,貌似很突兀地擺放了矮的一排啤酒、飲料等等,其實可能正是大潤發經過認真的數據分析之後的刻意擺放。例如可以通過同一張購物小票上的數據進行分析,購買運動器材、汽車用品的往往是男士,而男士也正是啤酒飲料的潛在購買者,方便地讓顧客買到,也方便地增加銷量。
第五,超市免費提供的購物小袋,常常會成為節儉的顧客拿回家使用,而大潤發的每個小袋都整齊地打了六個小洞,想拿回家當垃圾袋或當作其他用途是不可能啦。必要節約成本也是企業發展非常重要的一步啊!
第六,色彩區分區域,細節至上。我最喜歡的瓜果區,從頂上的綠藤到綠色的燈罩,讓我們感覺彷彿在田地里採摘,新鮮的瓜果蔬菜可不就是應該是綠色的?再看水產區是藍色調以及藍色的燈罩,彷彿致身藍色的海洋;雜糧區自然是金燦燦的豐收的顏色,無一例外,燈罩也是金黃色的;新鮮的肉類是新鮮的紅色,肉品區自然是紅色,肉類擺放在竹製的底板上,更讓人油生購買慾。
第七,背景音樂。不知是我心情好還是真的因為它在用心挑選音樂,總之,每一首都是輕鬆愉快的膾炙人口的流行音樂。這一點不確定,以後要到別的超市再多留心一下。
第八,雅安地震時,大潤發第一時間送去價值1000萬元的生活用品,並在超市入口明顯位置用易拉寶展現。
超市布局設計的話,可以參考一下這篇內容 多數人看見 少數人知道,超市布局暗藏玄機!;超市商品的陳列,可以參考下 超市商品就應該這麼陳列 文章,講的都是超市陳列最最簡單實用的陳列技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編輯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知道這註定又是一場愛恨情仇,愛我也好、恨我的也好,都不重要了。
1.與視線平行的商品利潤高
超市商品擺放有一個共同原則:你容易拿到手的永遠是商家最想賣的。一般來說,銷量最佳的物品擺放位置依次為與顧客視線平行處、齊腰處和齊膝處。其中,前者是超市貨物擺放的最佳位置,可增加七成銷量。
所以,超市一般把利潤較高或者快過期的產品放在1.5米到1.7米的高度之間,方便大家看到後隨手就能拿取。請記住,你只要踮踮腳或彎下腰,就可能選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2.最想賣的東西放右邊
超市的購物通道一般是足夠寬、筆直平坦、少拐角的,這是為了儘可能延長消費者在超市的「滯留」時間,避免他們從捷徑通往收銀台和出口。
超市還利用人們習慣用右手的習慣,將最想推銷的、利潤較高的商品,放在主購物通道或展櫃的右側,顧客經過時,會被一些本不需要的商品激起購買慾。
一般來說,體積較大的商品常放在入口處附近,這樣消費者會用手推車購買大件商品,並在行進中增加購買。所以,逛超市不妨多用左手拿貨。
3.薄利多銷品「守住」入口
走進超市,迎面可能就是一堆特價商品,但你要保持冷靜,越是容易看到、拿到的商品,越是超市利潤較高或急於出手的商品。一般來說,挨近入口的地方,放的大多是薄利多銷、購買頻率高的商品,以吸引你進門,比如書本、拖鞋、毛巾等,而煙酒等貴重商品一般放在超市中間偏後區。
從消費心理學角度來說,逛超市時,人們總認為前面的貨物一般,裡面還有更好的,所以往往越到最後買得越多。
4.新鮮商品擺最裡面
超市總是希望「把先進回來的貨物先賣出去」。所以,擺放牛奶、酸奶時,喜歡把最新鮮的產品擺在最裡面,每天逐漸更換;冰櫃和冷櫃食品,也都是把新鮮產品放在最下層。如果你想購買出廠日期最近的,那就把最裡面的商品「掏」出來。
5.蔬菜水果利潤最高。
超市中的蔬果大多陳列在中心位置,有兩方面原因:
超市中的蔬果大多陳列在中心位置,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心理學研究發現,由於人類早期長時間居住在陰暗的洞穴里,因此對色彩繽紛的食物有一種本能的興奮,佔有慾和購買慾容易被激發。
第二,農產品是超市裡利潤率高的產品,大多數超市都將這個區域承包給供應商,雖然價格比菜市場貴得多,但在超市也能賣出去。另外,很多果蔬宣稱是「綠色有機」產品,其實未必是真的。
6.價格「拆東牆補西牆」
超市裡有一整套複雜的價格策略,你可能會看到「天天低價」、「五公里範圍內最低價」等大幅吸引眼球的標語,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超市使用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將食品、日雜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定低一些,讓你形成這家超市比較便宜的印象,並且不自覺地以為所有東西都便宜。
然後,超市再將別的物品定較高的價,把損失彌補回來。像可口可樂這樣價格透明的品牌產品,價格一般很低,甚至比別的超市都便宜,但像不知名品牌的毛巾、衣服、鞋、杯子等,價格就可能比外面高。
7.現烤現賣以「味」誘人
超市麵包房中飄出的濃郁香味,總讓人無法抗拒。一般人認為,現場烤麵包、做熟食是為了「新鮮」,其實,這是超市的「嗅覺營銷」。研究發現,食物的香味會刺激人體各種消化酶的分泌,調動與慾望相關的情感中樞,即使你不餓,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食品的購買量。
有些超市不具備現場製作食品的條件,就會用特製的食品氣霧劑噴在空氣中。同理,超市裡免費品嘗的食品、飲料也會增加你購買的可能性,即使你不買他們推薦的牌子,也會不自覺地買些別的。
8.兒童的錢最好賺
最容易出現購買衝動的是誰?孩子。兒童的消費是非理性的,並且佔有慾很強,可以在情緒上「操縱」父母。正是利用這種消費心理,超市裡有一套賺孩子錢的銷售策略:
第一就是精心布置兒童產品(如玩具、食品等)展櫃。
第二則是在孩子必經之路設「埋伏」,比如在中心過道展示,在商場內的自動扶梯兩側放上誘人的食品,既吸引孩子,也吸引了那些抵抗力差的成年人。
第三種方法最隱蔽,由於孩子通常是媽媽帶著,所以有些超市會把兒童產品擺在女性必需品的附近。
9.買一贈一有貓膩
世界著名食品企業納貝斯克食品有限公司多年的促銷經驗認為,折扣標誌可增加銷量的百分之二十三。但其實也有陷阱:
其一,有些商家悄悄提高商品價格後再附送贈品,比如一瓶洗髮水本來20元,現在買一瓶洗髮水贈送一塊價格兩元錢的肥皂,但洗髮水的價格已被悄悄提高到了22元。
其二,許多超市常將快過期的商品與正品捆綁銷售,消費者往往忽略它的生產日期。比如牛奶就常搞「買一箱送一箱」的活動,第一箱還沒喝完,第二箱已經過期了。
10.特價區「渾水摸魚」
超市裡常常會搞促銷,但有些促銷未必真的便宜。比如,在特價區會混有一些原價的東西;在大大的價格表下用不起眼的小字寫著該商品的生產廠家,同時混放其它品牌,一些不細心的顧客容易誤買;在服裝區,把顏色、款式相近的不同牌子的衣服混放,只標便宜的價格,把高價的價簽藏到不顯眼的地方。其實,很多特價商品並不「超值」。
11.大包裝比小包裝更貴。
很多消費者會有「買得多比買得少實惠」的慣性思維,這也成了超市的一種「銷售心理戰術」。逛超市時,你可以算一算,很多商品的大包裝價格都比小包裝貴。
這種情況大多存在於休閑食品中,如飲料、薯片等。而且這些商品的重量、價格往往都不是整數,比如480克、458克等,消費者一時也算不清到底哪種更划算。
12.被切開的水果「來歷可疑」
分切的水果可以吃多少買多少,這種銷售方式表面看很方便消費者,其實來歷可疑。超市每天都有大量水果因外觀或變質等問題無法銷售,一般的做法是化整為零,分裝銷售。
有些超市的工作人員用刀把果蔬壞的部分切掉,剩下的切成小塊,用保鮮膜包裝起來,這樣看不出一點兒問題,消費者買到的商品質量卻可能大打折扣。
13.利用燈光以「色」誘人
在一些小超市中,肉類專櫃的上方安裝有粉紅色燈,能讓鮮肉看起來更加誘人,等你買回家一看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因為曖昧的燈光往往讓食品更嬌艷,一般來說,肉類常用紅燈光,麵包類常用黃燈光,海鮮類常用藍燈光。
14.導購員大多拿回扣
逛超市時,會碰到許多導購員向你「熱情」推薦產品。其實,在他們熱情的背後,卻有拿回扣的「隱情」:一些影響力不大的品牌通常沒錢大量投放廣告,質量也不出眾,所以利用「人海戰術」,在超市內大量安置導購員,並給以高比例提成。導購員一般會使用「褒此貶彼」的方法,拚命勸說顧客購買自己承銷的商品,將顧客忽悠得「霧裡看花」。
15.結賬是最後一道購物關
暴露在面前的誘惑越多,顧客就越經受不起這些考驗。調查發現,被「困」在長長結賬隊伍中的人,購買貨架上糖果、飲料的幾率高百分之二十五。收銀台邊的商品一般是日用品或經濟實惠的小型零食,而排隊付錢時往往是人最沒有耐心的時候,讓你很難扛過這最後一道購物關。
後生產出來的商品放在先生產出來的商品後面,因為很多顧客習慣性拿前面的,知道這個後我每次都往後翻找最新生產的
我是做文檔管理的,個人認為超市裡的商品陳列和文檔實體的庫房保存有很多相似之處。其實,凡是涉及到大量物品保存的,都有一個基本的思想:就是分類法。根據物品的各種屬性,提取出分類特徵,把大量的物品進行初步的分類整理。
例如,在超市裡分為生鮮區、家電區、水果區等等。
在文檔管理領域,我們會製作專門的分類表,把任一文檔分到特定分類下並給予分類編碼,排架的時候就按照編碼的字順來排列。我不清楚超市物品的擺放是否也是這樣。像圖書、檔案的排架,都是採用的這種方法。
還有一種近來興起的排架方法,也比較實用。我們領域稱之為存檔號排架,其基本思想是建立實體與櫃架的關聯。假設我們公司有大量的文件需要保存在庫房,文件放在文件盒裡。那麼我首先為每份文件自定義一個編號,稱為存檔號,在信息系統中錄入文件的存檔號。這個存檔號是與櫃架關聯的。例如,我規定以A開頭的存檔號文件,都放在某個櫃架上,B開頭的文件,放在下一個櫃架上,依次類推。以後我想查找某個實體文件時,首先在信息系統上找到該文件對應的存檔號,再根據存檔號與櫃架的關聯關係,找到實體文件。
推廣到超市領域,比如,對整個超市的貨架進行分類編號,然後建立商品編碼與貨架號的關聯關係。這樣,如果想知道某個商品在整個超市的什麼地方,在系統里輸入商品編碼,對應的貨架號就出來了,很方便。
以上只是我從文檔管理領域的經驗,對超市的商品擺放做的一點推測和研究。還請該領域的專業人士賜教。
看大家說的都很專業,湊個熱鬧也來說幾句。
首先超市有很多種,不同種類超市定位不同,也即滿足不同消費者不同的時刻的不同需求。一切以此為出發點。
例如,一般專業大賣場是按品類規劃陳列的,但是很多賣場現在搞「母嬰中心」「年貨大街」之類的區域,其實是學百貨商店按購物使命目標人群規划了;便利店搞現調咖啡快餐擺座位,又闖到快餐店咖啡店領域去了。
- 購物者如何選擇超市?買一支雪糕的人不會跑進家樂福裡面
- 購物者進入超市後的行進路線如何?就是前面 @子孟 提到的動線研究。例如很多超市把生鮮當作「磁石」,吸引消費者走到超市最裡面
- 如何吸引購物者的視線以及如何產生購買行為?這些都和購物者的決策流程相關,目前這類研究在中國正在興起
雖然行規很多,技巧很多,但說到底,真正誰能提升購物者體驗誰就是贏家。
前幾天去麥德龍
一開始就打算買速凍,然後我媽說:我們最後再去冷櫃買速凍,然後直接去收銀就行了
我一愣發現麥德龍的冷櫃離收銀台最近
永輝超市綠標店已經改變思路,將水果蔬菜擺放在入口處最顯眼的位置,緊接著擺放熟食、面點,操作間是敞開式的,看得到師傅在現場製作,南北乾貨、乾果類、放在緊隨其後位置,後面是豆製品、凍品、豬肉、牛肉、三鳥、水產品。因為生鮮是最琳琅滿目,最聚集人氣的,一進賣場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使你有搶購的慾望。當然等你買夠了稱重的生鮮、熟食等商品,就要經過左側的日化區、家用品區。麵包房就在家用品區右側,你又忍不住駐足,因為香味和燈光強烈的吸引你。散稱食品就在麵包房附近,很顯眼。你推著車來到調味品、沖飲區、酒水區,順便帶上你所需,走過必經的食品區低矮的貨架又被促銷員的叫賣聲和各種好吃的,包裝精美的食品吸引,不知不覺中又賣了一堆休閑食品,讓人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收銀台就在食品區前面,你在等待買單時說不定又被什麼特價食品吸引順便帶上幾樣。永輝綠標店生意好是有目共睹的,每個細節都做得很好,專櫃都是精心挑選的,每個專櫃有專人負責營銷售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個人清潔用品是外包,但商品很前衛,做國內外名牌商品,選各品牌的明星商品,看上去高端,上檔次。能吸引年輕人購買。商場此類商品毛利較高,但好多牌子的貨其他超市沒有,價格高對於需要它的人,特別是年輕人也就無所謂。
我不是永輝超市的人,是一個做了十幾年超市的老闆,真心佩服他們的專業精神,有空去看看,一定會有可借鑒之處。
區域陳列師如何與店長「相處」才能真正促進銷售?
人與人是不會完全相同的,大家各自都具備自己的氣質和特點,也許是成長環境、也許是教育程度、也許是家庭背景或生活習慣,都會造成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異。 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都要給對方以足夠的尊重,因為每個人都是社會的個體,換位思考對方需要怎麼樣才能冷靜下來聽你說話?每個人都有被對方尊重的心理需求,尊重對方了,大家的關係融洽了,也會減少不必要的摩擦,道理慢慢的也就講通了。 那麼在零售店鋪工作的區域陳列師們,我們如何和諧的去把控好這些關係? 小編收集到兩個大家的困惑,試著為大家去解決。 1:店長或店員不同意你陳列調店後的賣場,怎麼辦?
相信有很多在行業內的同學都遇到這樣的問題,當然小編也深知你心中所想。特別是當遇到年限老卻又不太懂視覺陳列的店長或店員,你的想法是運用視覺陳列把賣得好的產品搭配著較好甚至不太好的產品一起賣出去,這樣去實現視覺營銷的商品價值最大化,而店長的想法是把所有賣的好的全部擺在最顯眼的位置。
怎麼辦?
大部分現在從事服裝行業內陳列、零售的同學都是90後,90後其實非常扛得住壓力、能吃苦、有思想、有創意的一代人。『90後』這個標籤已經慢慢從10年前的諷刺,變成了努力拚搏和有夢想。但是90後的我們自己知道自己最大的問題就是受不了一丁點委屈,能吃苦但是受不了委屈?小編也是90後,偶爾自己也會嘲笑自己,為什麼委屈,委屈是什麼,不是我的鍋我背了所以委屈?明明我是對的,卻不被認可所以委屈? 這些都說不通的,與其自己在家委屈到崩潰,不如想想如何在這個世界漂亮的「生存」下去。 店長為什麼不認可你的陳列調店?相信他自己也說不出來自己想要什麼。 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抱著情緒去講專業、講道理,這個時候你體現不了你的專業度、也體現不了你的良苦用心,只會讓他覺得你帶著情緒在抵抗。他不認可,是因為在他所熟悉的視線範圍內的模式,現在變得讓他不再熟悉、無法掌控、瞬間失去安全感。每個店鋪都背著很大的業績壓力,這個時候再失去安全感的話,情緒就很容易莫名其妙的爆發出來。 這個時候正確的做法,一定要冷靜、淡定、微笑、自然、緩慢,用你自身營造的氣場把整個周圍的空間都變得安靜下來。尊重、禮貌的先打個招呼問好,然後耐心告訴他和他們你為什麼這樣去做,你這樣做會達到什麼樣的效果,真誠的表示自己與他們的戰線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品牌和店鋪的銷售額業績,並且發自內心的願意分擔區域業績的壓力。讓他們從你的舉手投足之間,感覺到濃郁的安全感,那麼你基本就成功了。最差最差的結果,就是告訴店長說:我們可以先試兩天,看看效果,不行我們再換回去。(如果效果真不好,身為陳列師,你就該反省你自己了) 有一句老話「伸手不打笑臉人」,這也是大部分90後掌控不好的一個點。 2:店員不配合工作?並且敷衍你的工作? 區域陳列師日常工作就是下店調店,有的店裡導購銷售小助手都特別熱情,需要什麼你一句話立刻就能滿足你。但是還有的店裡可能是一副「你是誰?好吧愛誰誰,別打擾我玩手機就行」,並且彙報每日調店簡報,一直用昨天甚至上周調整的簡報圖片來敷衍你? 就像開頭我們所說的,人與人的成長環境、經歷都是不同的,我們不了解對方身上發生過什麼,也不知道對方現在處於什麼樣的工作狀態,但是我們能肯定的是,這一類的店員處在很危險卻又不自知的情況中。 陳列師不是聖人,我們解救不了所有自暴自棄的朋友。但是我們有義務去引導每一個放棄自我的人從新找到希望和對『好』的渴望。人的本質最初的時候,都不是壞的。所有人都想要好的生活品質、好的經濟收益、好的朋友圈,恰恰那些自暴自棄的人對好的事情的需求是極致的,極致一定程度上卻發現自己本身又反差得太遙遠,無能為力之下,所以導致最後自暴自棄、懶惰散漫。 大部分店員銷售都有跳到陳列崗位的想法,為什麼?因為對他們來說跳到陳列崗位能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些。那麼作為區域陳列師的你,想與其融洽相處、配合你完成銷售業績,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超市布局老大只有沃爾瑪跟家樂福兩種模式。兩種模式不同之處好像在入門口布局可以看出來。至於為什麼全國超市布局都大同小異。好像是因為超市經理都是從這兩家偷師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