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韓劇的平均水準是否比大陸劇要高?


對@崔廣平 對於大陸電視劇的幾點說法很不贊同。

首先
為什麼美劇這麼好製作方式(指拍一集播一集的製作方式)大陸沒有模仿呢?

答案並不是沒有錢,而是因為大陸有來自政府(廣電總局)的電視劇審查制度。
在大陸一部電視劇的拍攝播出,必須首先有製作許可證,需要提供故事大綱,拍攝集數等內容進行立項,一般來說通過此項審核後才能開始拍攝。每個月拿到製作許可證的電視劇都會在這個網站上進行公示: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有時候有很些劇出於其他的各種原因(演員周期,預售開播計劃等等)會在還沒有拿到製作許可證的情況下就開機拍攝了,這樣做有最大的風險就是一旦製作許可證拿不到,那就不能送審,更別說播出了。近期最著名的就是《大漠謠》,它就是典型的在還沒有拿到准拍證的情況下就開機拍攝,由於一直都沒過審,所以播出遙遙無期。最近的消息是他們換了一家公司報批,將《大漠謠》改名《星月傳奇》,男女主角名字全部更改,終於拿到了製作許可證,這樣才離播出近了一步。
有了製作許可證之後,等到電視劇拍攝製作完畢,還需要把完整的正片全部內容製作成DVD(以前是錄製VHS)送各級廣電部門(一般就是國家和省級)進行審批,審批結束後會下發對電視劇的修改意見,內容小到字幕錯別字,大到故事內容結構都有可能要求修改,製片方將按照修改意見修改後的電視劇再次送審確認沒有問題之後,才會得到發行許可證。

只有製作許可證和發行許可證兩證皆有的電視劇才可以公開發行播放。
製作許可證號一般打在片尾的最後,發行許可證號一般打在片頭的最後。
以《龍門鏢局》為例
片頭

片尾

片尾

正是由於這兩個證,特別是發行許可證的原因造成了中國電視劇不可能像美劇日劇韓劇甚至台劇那樣邊拍邊播,拍一集播一集的模式目前在中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要拿到發行許可證是需要全片完整送審的!

你能想像范冰冰,李冰冰會為了一部電視劇待一個劇組十年嗎?
美劇的演員也不是在這十年里只拍了那一部劇,拍一集平均大約只需要3天,像老友記這種全部在棚里拍的完全一天就可以搞定,其他時間可以接別的工作和活動,如果中國能有邊拍邊播的環境,在合約和酬勞上制定好,明星們完全是有可能連續拍一部劇N年的。

至於配音問題,因為在現場錄製的過程中聲音難免不太清晰(大部分中小成本電視劇配置並不高) ,比如拍一個很遠的場景,聲音卻不一定很清晰,雖然演員都在表演的時候說了台詞,但是也是為了後期配音時的嘴型,再加上有些演員普通話說的不一定很好,所以需要配音。
同期聲現場錄音師的費用和後期配音的配音演員費用是差不了多少的,這跟成本沒太大關係!拍很遠的一個場景,同期聲的會給演員別mini mic,聲音就可以收清楚了呀!

中國電視劇要配音的原因
第一,演員台詞功力太差!各種潛規則演技差的關係戶們演技差,只能靠配音演員的台詞功力來補。另外,香港台灣韓國演員紛紛來大陸賺錢,粵語台普韓語各種語言也需要統一(像現在的《花非花霧非霧》是五種語言)
第二,演員演技差或者是趕進度或者是演員自身素質問題,演出時需要導演或副導演提示,有些演員根本不背台詞,都要靠副導演提詞才能演下來!
第三,因為要趕進度,顧不了維持拍攝環境,同期聲對周邊聲音環境要求高,但在像橫店影視城這種地方,有可能你這邊在拍戲,你隔壁就是另一個劇組在置景,電鑽敲牆的聲音比演員聲音還要大,也有可能你這邊在拍攝,旁邊就是景區大喇叭的演出活動!但為了趕拍攝進度,不得不拍,不可能等到安靜的拍攝環境時才拍攝。

大陸劇質量不高的問題,首先是審查制度的限制,很多題材廣電總局都不讓拍,也無法建立邊拍邊播,根據觀眾反應調整劇本內容的周播劇模式。其次是電視觀眾的層次低,大多是高年齡低學歷的中年婦女(年輕人還有多少會去守固定時間播出,一天兩三集還插播若干廣告的電視劇),一切以收視率為準的電視台自然投其所好,製作公司更是火什麼拍什麼,賺錢第一,質量第二,有多少高質低收視,低質高收視的電視劇,這樣就只會陷入惡性循環。

中國電視劇普遍不如美劇日劇韓劇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主要演員(約2-4人)的片酬佔據了一部戲拍攝的主要資金(60%-70%左右)只能不斷壓縮其他部門的成本來完成全劇,質量粗糙就可想而知了。


兩年前的回答沒幾個贊的最近不知怎麼又火起來了。。。更新一下吧
之前的回答重點在於美劇的製作成本,相比編劇導演演員水平的差距不太好直觀的表述,找一個比較容易量化的指標我覺得是可以考量的,所以我選擇了從製作成本的角度來談這個問題。其實也有評論指出了,消費水平、匯率等一些因素讓這個角度不是很嚴謹,但至少我認為依然是可以參考的,因為美劇和國產劇製作成本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製作成本體現在道具的精良程度、能夠聘請到的製作人員水平的高低等等,而這些呈現的是給觀眾最直觀的感受,畢竟你不能拿著AK47在《太平洋》里打鬼子、你也不會請剛畢業的中戲導演去拍《金陵十三釵》對不對?
至於編劇導演演員的水平,其他回答有的說的很在點我就不再累述了。在中國搞影視劇實際上是戴著鐐銬起舞的一件事,這裡面有很多的無奈也有很多的不爭氣,但是國產劇仍然有廣大的受眾,即使再爛也會有觀眾,這在短時間裡是改變不了的。美劇的發展歷程很長,中間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製作成本只是美劇優秀的其中一個原因,故事講的好才是最重要的,回頭看看我們現在似乎還在為什麼故事可以講什麼故事不可以講、怎麼把能講的故事講通順而掙扎著。
--------------------update------------------------------
《權力的遊戲》平均每集的製作費用在1000萬美元左右,6000萬人民幣在中國夠拍個電影吧?而《太平洋》《兄弟連》都是10集各燒了一兩億美元,拿10億人民幣不說拍個10集的電視劇就是拍個電影在中國也是難以想像的,迄今為止只有《金陵十三釵》投資方「號稱」花了6億。
為什麼這麼貴?
一、製作團隊的運行成本是很高的,幾百萬美元買個劇本稀鬆平常,還有劇組職員的薪水、福利也不少;
二、服裝道具的精良程度異常之高,比如前面提到的《太平洋》《兄弟連》 對武器裝備的還原程度非常高各種細節都是有據可考的,連軍迷和專業人士都交口稱讚,而這是要大把大把燒錢的;
三、演員片酬,有點名氣的電視劇演員每集的酬勞不少於15萬美元,一般的熱門劇每集付給演員的酬勞是以百萬美元計的,當年《老友記》最後幾季六位主演每人每集的酬勞超過100萬美元,每集光是付給演員的錢按現在的匯率都是四五千萬人民幣了,全拿來拍部《甄嬛傳》也差不了很多吧?所以為了節約費用,往往會請一些名氣不是很大的演員,《太平洋》《兄弟連》《權力的遊戲》都是如此。
四、特效,放兩段看下吧:視頻封面行屍走肉 特效大揭秘視頻視頻封面美劇幕後製作花絮視頻不難看出特效已經深入到美劇製作的方方面面,很多不以場面為賣點的劇集里特效也不少,只是觀眾很少察覺而已。特效的製作費用可高可低,但作為質量上乘的劇集,這個錢是非燒不可的,這個錢到底怎麼花的可以參考這個問題的答案電腦特效,為什麼這麼貴? 另外這個問題下的答案給《權力的遊戲》製作 CG 特效是什麼樣的工作體會和感受?說了一個2秒的鏡頭花了2個月做,這個費用想想也知道不會少。
最後吐個槽,敢播血腥恐怖黃段子和美劇題材豐富,前者是尺度問題後者是範圍問題,前者是因後者是果這個邏輯從何而來?


如果從專業角度來說:美劇大於韓劇大於大陸劇,不管是演員素質,題材,和製作質量,都是如此。
為什麼美劇如此牛掰呢?

從題材上,並不是樓主所說的什麼黃段子血腥都給小孩看,美國影視作品有嚴格的分級制度,只是樓主沒有注意,比如你愛看的《破產姐妹》,就是屬於葷段子特別多的美劇,所以每一集《破產姐妹》開頭,都會有一個tv 14的提示,如下圖:

美國的影視作品都嚴格按照分級制度執行,這是題材多樣化的關鍵。具體分級制度請參考:

美國的影視作品都嚴格按照分級制度執行,這是題材多樣化的關鍵。具體分級制度請參考:美國電視劇如何分級美國電影分級制度

再說美劇製作方面,和大陸劇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季位單位,每周固定時間播出,基本是拍一集播一集,這樣的好處就是保證質量,而且還能根據觀眾的反應隨時更改劇情,表現的不好的劇集直接斃掉,而且因為和現實時間同步,所以美劇中經常出現聖誕特別集之類的,很應景,讓觀眾有代入感。這樣的播出方式,不精彩都難。

為什麼美劇這麼好製作方式大陸沒有模仿呢?答案是沒有錢,一部正常的美劇大約要4—6季才完結,也就是說要4——6年,而且像《老友記》這樣10年的劇集不在少數,不僅意味著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演員也是個問題,你能想像范冰冰,李冰冰會為了一部電視劇待一個劇組十年嗎?

美劇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錢權分離。投資方對製作方干涉較小,編劇的權利比較大,保證了藝術質量。

至於配音問題,因為在現場錄製的過程中聲音難免不太清晰(大部分中小成本電視劇配置並不高) ,比如拍一個很遠的場景,聲音卻不一定很清晰,雖然演員都在表演的時候說了台詞,但是也是為了後期配音時的嘴型,再加上有些演員普通話說的不一定很好,所以需要配音。

韓劇為什麼在中國那麼火?我認為題材原因很重要,大部分媽媽級的觀眾特別愛看《傳聞中的七公主》《說不出的愛》這類家庭生活的,而年輕點喜歡《浪漫滿屋》之類的愛情偶像劇,韓劇就是牢牢的抓住了這些人的心理,劇里充斥著家庭美滿生活,高富帥追灰姑娘,年輕少女的奮鬥史,這些東西正是大部分國人缺乏的,和夢想的。

韓劇還有一個播出渠道問題,一向嚴格的廣電總局卻對韓劇情有獨鍾,連中央電視台都是引進了不知道多少部,牢牢的抓住了大陸市場。

大陸劇的問題有很多,比如沒有分級制度,導致不能投其所好;出品方對製作方的干涉;大部分電視劇編劇沒有話語權;電視劇拍攝周期相對較短,無法保證質量。觀眾也有一定的責任,為什麼某水果台大家都說是雷劇還收視率那麼高呢?為什麼偶像劇有個小帥哥就大受歡迎呢?

微博上看到過韓國專家統計,看韓劇的大部分觀眾屬於低收入低學歷的群體,如果這個統計正確的話,也就回答樓主問的這種愛好形成的原因: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帥哥,愛人,美滿家庭.........),在電視劇得到某種滿足。

最後,關於製作經費,是真的,除了《行屍走肉》,《冰與火之歌》等也是燒錢大戶,美國的電視劇製作公司通常也是電影製作公司,所以特效什麼,很足很給力。這也是為什麼每當好萊塢出大片,美劇就歇季,一到電影淡季,美劇就開始回歸,這是一種互利的默契,誰也不搶誰觀眾,這也是大陸沒得比的。

最後說明一下,沒有看不起韓劇,大陸劇觀眾的意思,可能說的有些偏激。


最關鍵的是劇本
中國的編劇不受待見,受待見的還要屈從於監製投資
美國的編劇行業和特效行業都發展地很成熟了 中國連個專業的特效團隊都沒有 國人對特效化妝的認識應該還在西遊記里套個面具畫一堆油彩麵粉的水平 那個百變大咖秀里所謂的特效化妝團隊做的假體low到爆了還被芒果台推崇到好萊塢級別 不夠丟人的 再加上國內的審核制度 把好的本子好的題材都屏蔽了 能選擇的範圍太少 本來國內編劇就過得水深火熱 還被圈在一個思維監獄裡 能寫出什麼好本子?
近來的韓劇比之前好很多 劇本下過心思 雖然還是拖沓 但是整體水平還是比國內高很多 每一集最後的懸念高潮 劇中場景的自然切換和刻畫人物性格的小細節都做得很到位 屬於走心的
國內大量充斥的垃圾雷劇都是這個畸形的市場決定的 以於媽為首的老鼠屎把這個本來就烏煙瘴氣的圈子攪的更加臭不可聞 粗糙爛制 商業至上 漏洞百出 絲毫誠意都沒有的」速食劇「越來越多 偏偏還就有人買賬 拿美劇台劇的段子東拼西湊換個人物換個名字 再演一遍 大家看到這樣的片子都能掙錢 製作周期短回報利潤大 自然紛紛效仿 而我們這些悲催的觀眾 自食其果



3.6億


1.6億

1.6億


2億多

2億多


電影都這個德行,電視一樣

別以為錢多就能砸出好片子


就題材的廣泛性和平均水準來說美國電視劇確實是綜合水準最高的(因為市場容量大,所以製作預算相對比較高)。這個毫無疑問(儘管我認為上面提到的破產姐妹只是一部正在滑向3流sitcom的2流sitcom),想想看Emmys引起的關注就是要比BAFTA和日本的各類電視賞多。

不過英國和日本電視劇也一樣很有特色,就我看到的韓劇來說,我認為不管描寫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我只看完過《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和《乞丐王子》),還是青春偶像類的電視劇(金三順啥的),韓劇平均水準差不多隻比美劇中日間劇(daytime drama)好一點。韓劇一流劇目的數量都少於日劇。其實日劇選材方面很有特色,非常適當的中和了現實感和理想化的升華部分,有的時候美劇則太多超自然超現實的內容。就藝術獨創性方面英劇獨數一幟。這主要是和英劇的創作人編劇主導體制有關的(編劇不想寫了就不寫了,收視再好也不寫,製片商不能隨便換個創劇人繼續寫)。美劇則是觀眾和製片商主導體制,所以常把好劇拖成爛尾。

至於我們,不是說沒有精品,(《潛伏》,《暗算》,《大宅門》,《蹉跎歲月》,《圍城》,《四世同堂》,《上海的早晨》,老版《你為誰辯護》,《16歲的花季》,《情滿珠江》,《籬笆女人與狗》老版4大名著,特別是老版《紅樓》,還有很多,我甚至覺得《鄉村愛情》有幾季也不錯。但《渴望》就有點傻了,現在看《公關小姐》《外來妹》&<便衣警察&>《永不瞑目》就有點過時了,歷史劇陳家林那些也還行,《賀蘭雪》,《努爾哈赤》,《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而是說精品的比例很少,而且,我們沒有形成一個電視劇的競爭市場,各種電視台不是挑菜下碟,而是等米下鍋,根本沒有像美國那種周播機制,收視不行隨時取消(當然那也有問題)。所以,各種台一般只要買得來,先連播填2個月的深夜檔再說(各種抗日神劇)。在計劃經濟時代,這種非競爭體制,還有可能由各台電視藝術創作中心等體制內精英製作機構,北京人藝,上海人藝,一幫老戲骨排除競爭體制的功利心,多年攢一部好戲出來。

不過,也只是比較而言,也只是劇情劇方面而言,想想看一部美國的《成長的煩惱》在當時國內被捧得多高(我當然也和這裡很多人一樣懷有美好的記憶),現在還沒完沒了的到暑假就放,雖然Growing Pains在86年美國首輪播映時收視也不錯,而且也有不少粉絲(長子Mike的好友Bobby的扮演者去世,當年Emmys頒獎禮上還在懷念環節提到他了)但總的來說這也只算當時80年代美國Sitcom的2流偏上的作品,GP從來沒有得到任何獎項的提名。同期美國收視頭幾名以及獲獎大熱也正好是2部家庭喜劇。The Cosby Show(科斯比一家?)和Michale J Fox的Family Ties《親情紐帶》,現在有機會看到這些同期作品,才知道為何GP只是2流。更別說和目下的《摩登家庭》比了。

國內現在這種雙軌制(製作方市場化,播映方體制化),老的這一套精英機制也被拆散了,不倫不類是必然的,播放方體制化,播啥都不會倒閉(各電視台的公司化最假了,連芒果台的所謂電廣傳媒上市也是一筆糊塗賬),製作方只要在買方那裡有關係啥都能賣出去,誰還關心質量,一味壓縮成本先,一壓壓不到演員就先壓編劇的....................

就我看到的國內同期的電視劇好於美國同期同題材的,我認為只有老版《編輯部的故事》。做為sitcom,它好於同期在美國播出的,由現在的《摩登家庭》創劇人Steven Levitan創劇的《Just Shoot Me》(該劇也曾是收視前5,金球獎最佳電視喜劇提名,也是有關一間雜誌社的編輯部故事)。此後 《我愛我家》,《武林外傳》,《閑人馬大姐》都是不錯的嘗試(愛情公寓這種東抄西抄就不提了),但沒有超過美國同期的。劇情劇《紅樓》《圍城》《末代皇帝》都是不比同期美國的差的。突然發現80年代那個時候引進指標比較寬的時候,國內的反倒刺激出不少不錯的。現在的狀況不提也罷。

我發現國內電視劇在劇情劇方面成功的,主要在於真實和貼近現實生活(六六寫的那些《蝸居》,《仁心仁術》,只是相對比較貼近現實,劇情其實一般,也引起了不小的關注,王麗萍寫的婆媳系列也是這樣)。而喜劇,這幾年國內氣氛比90年代還緊,到處是敏感詞的時代,所以越來越難寫(主流相聲衰落也是這個原因),不能有性笑話,不能有政治笑話,不能諷刺這個那個,又沒有預算,又有很多禁區話題,編劇又是相對缺乏經驗的年輕編劇(你不讓人從上面幾類笑話開始練手,憑空出美國那種一流的Smart Comedy,怎麼可能?破產姐妹和老友記前2季這種,都不太能算Smart Comedy呢),只要不像愛情公寓那樣到處抄,我也就既不抱怨也不看了。

對了,我看了看其它人的回答,糾正幾點,說一般比較出名的演員都能達到15萬美元單集的說法數據有問題(不能以1~2個孤立個案來說事),現在一般,拍Pilot試播時,簽約主角大多在5~6萬美元一集,一般根據經驗年齡分類,(15萬一集,這種差不多已經要在電影業有些名氣了拿過幾個獎,或者得過艾美獎啥的)至於事後收視好,年頭長,漲工資,是另一回事。以摩登家庭和TBBT 2個劇為例(因為其卡司都要求漲過工資,所以大家知道了他們最初簽約時的價格)摩登家庭6個成人卡司中除Ed O"neal以外,5個人都是6萬美元1集,老爺子年歲長,名氣相對多拿10萬5千吧,TBBT,5個人,3個主角是每人6萬1集,Simon Helberg 2萬多一集,Raj 1萬4一集。其實破產姐妹2個主演 KD大概是5萬5一集,BB是5萬出頭一點,倒是客座Jeniffer Coolidge大概有5萬3一集,因為她名氣比較大。其它公台pilot也是這個狀況。當然往高了算沒有底,很多演員自己就是創劇人,所以根本不是按工資算的。比如宋飛,本來NBC給他一千萬一集要他拍第10季,他拒絕了,其實他反正吃各種重播和錄像帶的back ends分成也發達了,人人都愛雷蒙德的Ray Romano也是這麼個情況。

上面還有些認為美劇單集預算是其制勝法寶,一般來說高投入確實能帶來高產出,可是這不是一個充要條件,單集預算大的美劇,本季的《神盾局》,《穹頂之下》,其質量其實一般。而《Battle Star Galatica》《Firefly》《Buffy Vampire Slayer》《星際之門》,等等科幻超自然類經典,單集預算相對是很低得,卻都獲得了不僅僅是科幻迷的肯定。都已經遠遠超出了類型劇的範疇。同樣的情況還有 《費城永遠陽光燦爛》就是低成本,高口碑的典型。重點是戲劇的本質在於劇本。而國內現在的創作環境,對編劇很不友好。中國電視劇要發展,不能學美國,而應該學英國。我們做為一個轉型國家,不可能模仿完全市場化的美國。但是可以借鑒公營力量強大的英國電視劇市場經驗。BBC劇本類節目的質量一直都很高。而英國由於其市場容量的限制,單集預算一直是低於美國的。

對了,還要指出上面有些有關美劇的誤讀!美劇的季播制並不是拍一集播一集,拍一集播一集嚴格來說只應用於部分多鏡頭喜劇的(製作和播出一般相差4周左右)。


如果仍然用單鏡頭拍攝的,除了Pilot試播集,那麼還是首批訂單拍完以後才播出的。除非是一次性拿到了公台18集以上的全季訂單,那麼由於Pilot訂購和傳統的秋季新電視季之間一般只有不到4個月,所以不可能在開播前都拍完,所以可能開播時還在拍,但絕不是說拍一集播一集,因為此時訂單和劇本都已經訂了,很少根據觀眾反應調整,對那種拍攝周期相對寬鬆的半小時單鏡頭公台喜劇,即便編劇想根據觀眾反應調整,這種調整反應的時滯至少要差8集而且當中還有冬休期。對於劇情劇根本不可能!只可能這季觀眾意見到下季劇情才有可能反映。


如果是有線台,相當劇集都在春季檔上線,那麼一般13集都在播出前就拍完了。至於有線台或者公台的季中檔(Mid-season replacement),春季檔,夏季劇(2線有線台)那幾乎也是一季都拍完了再播(除非預算特別大,為避免風險回收流動性需要)


我看的Sitcom比較多,劇情劇大家繼續討論。


看到有人說國內范冰冰、李冰冰不可能在一個劇組像拍老友記那樣一待就是十年,其實Angelina Jolie也不可能在一個美國劇組待個十來年。中國人無創意,近來熱門的偶像劇不是沒有,之前大熱的有瓊瑤劇,後來的一起來看流星雨、愛情公寓都是模仿的花樣男子和老友記(看過這四部的都知道,質量還是有一定距離的)。中國人打開電視的大多是小朋友和生活狀態中等及以下的中老年人,前者愛看神話劇、動畫片,後者喜歡家庭倫理劇,婆媳關係等。要他們去看看美劇是要人命,加上國產劇在影評人眼中一直是飽受詬病,沒有發展基礎,突然一下冒起來轉型還是有難度的。受眾群決定了電視劇的質量。舉個例子,在國外的搖滾能發展起來,在國內搖滾明星也是要錢的,他們出唱片你下載,巡演你上班,演唱會你嫌貴,餓死了你在微博轉個蠟燭,如何發展其實與受眾群關係挺大的。要燒錢拍可以,在國內拍了風險太大,此方面創意經費都不足。各取所需吧,就像日本擅長動漫、美國擅長情景劇和特效、韓國擅長偶像劇一樣。只能說各自發展,看具體情況來吸取可以應用的部分。應該集中發展已經擅長的部分,發展成一種特色,大陸劇有點兒四不像的意思。誰都想討好,最後誰都討不好,所以不排除有些為了奪取眼球,直接製造了「雷」的效果。


提前聲明,我並不認為英劇美劇就一定比韓劇大陸劇高冷,所以那些只看美劇不看其他劇卻要妄加評論的,我認為都是沒有幫助的。但是要進行比較的話,就不能籠統的一概而論,畢竟其中還是有很多類別的。


首先我想說的是,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幾乎沒看過除美劇以外能把科幻、魔幻類劇做的這麼好的劇,可以說這類劇的優劣比較都是在美劇內部展開的了。其他的什麼韓劇、日劇、台劇或是大陸劇就一邊歇著去吧。


此外對於推理、罪案類的劇而言,美劇中往往會有精彩的打鬥或是間諜、反間諜這類的劇情,因此很能吸引眼光,而且這兩年此類劇走的大多都是好基友自帶相愛相殺模式,因而也吸引了不少女生。而對於韓劇和日劇的探案類,我總覺得是溫情有餘,而案情不足。他們更像是在講一個多情的故事,當中穿插些小案件,所以比起美劇來說刺激性不夠。


但要是講到青春偶像劇,大家第一個想到的非韓劇莫屬,倘若你對韓劇的觀念還停留在灰姑娘遇到王子或是車禍、癌症、治不好,那你一定是沒看過近兩年的韓劇。畢竟就算少女和大媽們沒看厭,編劇們也早就寫厭了這類的劇本。固然俊男美女仍是韓劇的主要特色,但是比起過去,近來的劇本呈現更多元化、多方面發展的趨勢。我認為緊隨其後的應該是日劇,雖然日劇的集數比較少,但是日本純愛類的劇總能拍的緊湊、細節到位又不失精彩,特別精緻跟日本料理很像。而台灣的劇這兩年雖有幾部出彩的,總體卻還是在追趕韓劇的途中,路漫漫啊!但是,對於美劇的青春偶像劇,我只能說我沒一部看完的,那種排列組合式的亂搞到底算怎麼回事?而且也不知道為什麼,美劇的偶像劇中總有主角長的不是很對我胃口,導致我實在無法看下去(難道因為長得帥的都去拍搞基劇了?!)。


相比之下,日劇在市劇這方面的質量就比較高了,美劇的都市劇雖有幾部不錯的,但仍免不了後勁不足這個問題,往往爛尾的多,在這方面美劇應該像日劇學習一下,有時候該結束了就結束吧!大陸劇中的都市劇,這兩年不乏好的作品。此外,大陸劇中還能看的應該就是古裝劇了,不過這兩年的古裝劇里還是有很多的雷劇,所以最佳選擇還是等一部劇完結後,再去觀看。


最後就是大家都愛的輕喜劇。如果說最愛的,那一定是小時候看的幾部大陸劇,但是近幾年貌似就沒有好看的大陸的輕喜劇了,因此我認為還是美劇的輕喜劇比較對胃口。不過,看國外的劇有個問題就是,有時候你不懂他們的笑點,因為對於外國人而言是從小到大都了解的事情,但對於我們而言就是摸不著頭腦了,所以字幕適時的註解就很重要了。


由於本人還沒到看家庭倫理劇的年紀,所以主婦們最愛的家庭倫理劇,我就不發表看法了。
PS.大家看劇都是為了圖個輕鬆,享受,如果真的不喜歡,就別逼自己了,看自己喜歡的。


高。美劇水準不是一般的高,很多知名劇集後期都是好萊塢團隊打造,你說高不高?而且人家的造星機智很牛,演員基本不會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
韓劇就不行了,不過韓國電影是相當牛逼的。
大陸劇的話,得分情況,總體上大部分是比較差勁的,劇情又爛又拖沓,演員也沒那麼豐富。還是缺牛逼的編劇,新生代的演員還需要太多磨鍊。而且大陸劇總會出現一窩蜂撞劇的情況。


韓劇不清楚,美劇是。國產劇真的一年也出不來兩部質量好點的。


差距太大。所有可以播放電視劇的載體都不是市場競爭,並且市場本身的鑒賞水平也相當差。所以,只有天朝大革命那個年代成長起來的「意識形態爭奪大於天」的那批人統統下台,才僅僅是有可能有小概率機會拯救大清國的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包括了電影,電視劇,音樂,遊戲,等等。

這事兒美帝救不了中國,等死神來救吧。


美劇韓劇是質量高投入大收益好良性循環,我們的劇水太多而且感覺沒有新鮮感缺乏創新。


要分類型,論到抗日劇誰可比肩天朝??


說一下美劇的審核

美國公共台有5大電視台 這個和我們各大衛視一樣 是有比較嚴格的審核機制的

至於那些限制的內容 都是在夜間點播電視台上播放的 HBO電視台 這個審核會相對寬鬆很多 你們喜聞樂見的慾望都市 GOT 都在上面呢

近幾年Netflix發展迅速 網路劇興起 限制級的內容又找到新家了~


韓劇不敢說,美劇水平絕對是比國產劇高的,而且不止一個檔次,你看《愛情公寓》抄了那麼多美劇,然後就大火,可以看出美劇的實力有多強。


投入資金並不完全決定影視劇水準,君不見近年國產電影投資過億的爛片如雲,國產影視劇最大的問題不是資金,尤其在這個不缺金主的時代,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影視工業,我們不僅僅差在特效,甚至連道具,化妝等基礎技術都差的遠,更別提連劇本都可以隨意抄襲,所以說不是缺錢,而是缺值得花錢的去處,所以國內真正優質甚至可以做到價值輸出的都是一些家庭倫理劇。


崔廣平關於美國電視製作的某些回答是極其不準確的。
傳統的全國網路電視台劇(NBC ABC CBS FOX)開發周期(從劇本創意到製作)是一年,聖誕元旦假期過後,編劇才會被告知是否被選中,選中之後的幾個月時間要選角色,組建劇組拍樣片(pilot),經過試播之後這才決定在下一個季度(秋季)開播。拍一集播一集首先是時間緊,更重要的是,如果新劇的收視率不好,出於廣告商利益考量,電視台寧願在相同時段重播舊劇。
國家電視廣播網(如abc),付費電視台(如hbo,showtime),新玩家(netflix)的盈利模式是不一樣的,國家電視廣播網從電視誕生,甚至從廣播時代起就是靠收視,收聽率收廣告費過活的。而付費電視台及netflix,當然也有廣告,但主要是靠付費訂閱盈利的。所以在hbo上看電視或者電影,只有兩部片之間才有廣告,netflix就更沒有了。這種盈利模式不同的結果就是拍攝模式的不同。後兩者都是跟大陸一樣的以一季為單位拍攝的。例子隨便說,true detective,house of cards。
「一部正常的美劇大約要4—6季才完結,也就是說要4——6年,而且像《老友記》這樣10年的劇集不在少數,不僅意味著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演員也是個問題,你能想像范冰冰,李冰冰會為了一部電視劇待一個劇組十年嗎?」
難道我們也拍4-6季才完結影片質量就提高了?電視劇是否續拍,是由前面一季的質量決定的,並不是提前決定的好嗎?
「美劇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錢權分離。投資方對製作方干涉較小,編劇的權利比較大,保證了藝術質量。」
美國電視劇編劇團隊在加州瘋狂創作,最後誰拍板做決定?紐約總部只關心數據的商人們。house of cards怎麼來的?netflix老總根據它們自己的資料庫發現:最受歡迎的類型?政治劇;觀看最多的男演員?凱文斯帕西;下載最多的導演?大為芬奇;改編自?紅極一時的英劇。在哪裡都是生意。
那到底為什麼美劇質量比我們高?
拿跟大陸一樣,一次拍一季的付費電視台hbo以及netflix來說。像這樣會員制的電視台或網站,創作的自由度更大,可以投入的成本也相應更高,因為風險更小(比較national network而言)因為即使新劇非常爛,原有的會員取消訂製的可能性也很小,原因是還可以看其他的。而且如果新劇還說得過去還有可能新增會員。缺乏優質的付費電視台(特指電視劇頻道)及付費電視網站(國內的付費網站看的都是美劇,英劇,韓劇,地方台就可以收看的國劇,特有的只是雷人網路爛劇,不像美國如果想看house of cards就必須成為netflix會員)使得國內編劇團隊在創作時,首先考慮的受眾群體是全方位的,沒有明顯特徵的,因此為了保證收視率,在藝術品味和情感訴求上做出妥協(中庸)是必然的,而且因為沒有會員制所提供的經濟安全感,沒有資金和底氣製作高水準(滿足美劇韓劇英劇日劇迷需求的)的作品。


我個人覺得英劇的平均水準高於美劇,美劇高於所有亞洲劇.

我對亞洲劇最大的意見:節奏慢.(如果可以抱怨的話,這些劇智商太低...)

英美劇的節奏是我喜愛的最大因素.節奏快的例如今年暑假腐台(USA)強檔的Graceland可以代表我喜歡的快節奏類型.還有Newsroom也是.裡面的角色動作快,反應快,語速快.我喜歡的片子必須是這類型.

常常看見日劇迷誇日劇比韓劇好,在我看來都是一樣的,節奏太慢.日劇可能製作上會更好,但是本質無差別.

港台劇更差,毫無理由的談情說愛.

大陸劇我就不說了...連談情說愛都沒拍好(.


美劇也有我不喜歡的一類,例如什麼吸血鬼日記之流...我覺得就是給純情小女生看的.可惜我是深腐女漢子(.)實在沒有興趣= =

我喜歡英美劇的一點,是(大部分)劇中角色雖然也會偶爾談情說愛,但大多數時間在拯救人類/國家等等,總之是在工作,工作優先於談情說愛,符合我的價值觀.總結就是,我對談情說愛的東西實在煩不勝煩....


綜上所述,我覺得前面幾個回答說的什麼特效/成本都不是關鍵.

不是塞錢就能拍出好片子,這個對電影電視劇都一樣.

如果要我說的話,大部分英劇的投入應該是比美劇低的,但是英劇水平高於美劇.美劇在特效上有優勢,但劇本/剪輯/編排比不上在影視工業有雄厚背景的英國.(想想看,出了莎士比亞的國家,你拿什麼劇本和他們比?) 英國的電影/電視上的演員不像別國,他們一年到頭都在小劇場演出,其演技功力之紮實乃大多數其他國家望塵莫及.


----------------------------
有人不同意我關於英國演員的說法.這一點,首先是我的個人觀點,其次,大家可以自己科普歷年來重量級的演員中英國演員(尤其是男演員!)占的比例.

其次你們可以去搜一下RADA這個學校:) 在畢業生中去找找你認識的聽說過的那些演員吧:)看看有多少?

有一句找不到出處的話是"英國給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男演員."我個人是非常非常非常之贊同!

鑒於英語為當今世界上具有話語權的語言,我在考慮這個回答時也以這種文化的廣闊度進行考慮.因此,非英語國家的確不在我的評價範圍內.


現在竟然有人看韓劇的水平還停留在金三順,醉了


差距在於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國產劇沒什麼意境


推薦閱讀:

TAG:美劇 | 電視劇 | 韓劇 | 中國劇集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