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為什麼這麼貴?

做一次MRI平掃要1000,平民表示吃不消。是否有某項技術可以替代MRI並使價錢降下來


謝妖,以上海市為例,磁共振平掃360+20=380元(頭部或上腹部或MRU為460元),平掃+增強360+80+20+160=620元。醫保病人,自費約50~80元,即8~12美元,預約時間1~14天。這價錢這時效,全球找到第二家算我輸。

以下計算以年265工作日計算。核磁一般沒有急診。

其中的20元是膠片,膠片成本19.0元,激光印表機500000元(壽命10年),年保30000元,平均工作日耗300元。

增強中的80元為特殊序列掃描費。

增強中的160是對比劑,零差價。

以1.5T核磁來算,以前價位1400萬,現在約700萬,平均取1000萬,壽命10年,以1000萬10年貸款計算,年折舊120萬,平均工作日折4528元。

年維保費用100~120萬,平均工作日攤4200元。

技師,護士,報告醫師,審核醫師,平均工作日人力成本,含交金,約2000元。

核磁散熱裝置功率45千瓦,每天工作24小時不可停頓,平均工作日電耗1500元。

核磁機房,設備間,辦公室,等候室,護士工作站等合計面積200平。平均工作日物業場地約900元(我院在上海內環線內)。

合計工作日成本,13428元。

掃描費中360元為凈收入,13428÷360約等於37人(次)。

也就是說,每天做37例,上海市醫院的核磁基本保本,而單機單班,核磁極限也就是40~45例。所以,上海市來說,已經沒有降價空間了。

最後回答問題,想便宜點的話,等技術革新可能太慢了,最好的辦法就是,來上海做。

你們以為包郵區的福利只在淘寶?錯了,包郵區有著全國最低廉的大型醫療設備檢查費用,而且質量很好。


先解釋一下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不管是用於化學的核磁共振光譜儀,還是醫學領域的核磁共振成像儀,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原子核在磁場作用下發生能級分裂,在射頻脈衝作用下產生能級躍遷,從而產生信號。雖然其機理看著很像吸收光譜(absorption spectroscopy),但是其信號接收方式與吸收光譜很不一樣,因為信號探測器不直接檢測射頻電磁波信號的吸收值,而是檢測進動的宏觀磁矩在探測器線圈中感應產生的電流,這倒是有點類似於發射光譜的原理;宏觀磁矩在射頻脈衝消失後會發生衰減,從而導致探測到的信號也是衰減的,這被稱為自由感應衰減(Free Induction Decay,FID)信號。經過傅利葉變換,FID信號可以被轉變為核磁共振光譜,而通過探測人體的氫原子核(人體含水65%,而水中氫含量是11%,如果考慮到其他含氫的物質,人體含有的氫原子總質量高達體重的10%,Composition of the human body)的核磁共振參數可以構建出人體的結構,因為不同結構的氫原子的化學環境不同,導致其核磁共振的參數也有所不同。高靈敏度(或高解析度)有助於獲得高清晰度的MRI圖片,而這依賴於高磁場強度。這也是為什麼強磁場的相關研究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比如: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強磁場,尤其是高度穩定並且高度均勻的強磁場非常難獲得。1)首先這要求低溫技術,液氦溫度-269°C;要讓大量液氦老老實實待在儀器內,常用的方法是在外部加一個液氮(-196°C)夾套。2)零部件加工精度需要保證磁場強度在放置樣品的區域恆定,因為這事關解析度。3)電子系統穩定性要求極高,電壓的波動等需要被壓制,否則破壞靈敏度甚至準確度。

另外,信號檢測器需要能夠探測原子核產生的宏觀磁矩,這是極弱的,弱到連線圈的熱雜訊都可以影響其靈敏度,所以會出現用液氮冷卻的低溫探頭(cryo-probe)這樣的東西。

由於以上原因,核磁共振儀器的製造屬於高精尖的技術,所以全世界也沒幾個製造商,核磁共振光譜儀一般就是Bruker與Varian,核磁共振成像儀主要有Siemens,GE,Hitachi等,導致:
1)核磁共振儀器貴。一台核磁共振成像儀耗資50萬-100萬美元,MRI Machine Cost and Price Guide,因此折舊也就貴,分攤到測試費用里也就貴。
2)核磁共振維護費用高。核磁共振儀需要液氮與液氦維持超導磁體產生的強磁場,即使在停機狀態也需要消耗液氮與液氦。液氮雖然是白菜價(通常低於10人民幣每升),但是每小時0.4升的消耗速度也是很坑爹的,核磁共振網論壇;液氦就貴了,一般在200人民幣每升,見核磁共振網論壇,每3、4個月添加一次液氦,每次花費1萬多人民幣。

假設一台50萬美元的核磁共振儀的壽命有15年,每小時消耗0.4升液氮,每隔4個月添加一次液氦,那麼每天的成本(刨去人工費)至少為:500000	imes 6div (15	imes 365)+10	imes 0.4	imes 24+10000div 4div 30= 727人民幣。
那麼高價就顯得不是那麼費解了。


請來浙江做,全國最低價。很多人只看到硬體的價格,影像科醫生的價值又習慣性忽略了。我很認真地告訴你,磁共振中國價格可能是世界最低的,預約時間最短的。你覺得貴,一是媒體炒作的看病貴看病難文章看太多了,二是國內醫保體制真的問題很大。


利益相關、東軟分銷。反對倪答主所說0液氦銷耗的答案…GE所說的0液氦是噱頭、裝備協會早就作為誤導處理了、我們按照低於百分之50%就要補充來計算、1000升/4年/365天/24小時=0.0285升、說明他的液氦銷耗率根本沒有變、還是0.03L左右。
回到價格問題、那是因為GPS三家國內獨大多年且渠道複雜、以GE為例、GE MR355是中國專供商品、其海外定位屬於低端型號80萬美元左右、磁體是1996年的老舊設計、穩定性好但是液氦用量高、經濟型差、國內售價700到1300萬元之間、我就不打擊延保全保每年上百萬了…
目前除我司外、唯有聯影目前可以在這領域有一定作為。其餘國內廠商的技術不過關、裝機量少、容易失超、以某國產品牌10K冷頭為例、每年充三次氦、且機器液氦容量都在2000L、想像一下吧。
未來國產品牌形象起來了、市場拿回來是可以降低成本的~


我認為應該更貴,一個好的影像學醫生是寶貴的,再好的機器,不會剪片子不會讀片子,也白瞎,這種事已經太多。


兩個月前做腦部的核磁共振,在美國的醫院,換好上下衣服進去了。

房間里挺冷的,躺下之後有技師還把一張專門烘熱了的小毛毯給我蓋上。
做的過程中幽閉恐懼症犯了(之前以為自己不會有這種問題),雖然強忍著不動,但情緒很波動,技師對著麥克風喊話:女士!你是不是睡了!是不是在做夢!

我戴著大耳機也喊回去:我沒睡呀!
對方:你的情緒變化太大!你的大腦組織和血液移動幅度太大!根本找不清楚!你給我calm down!
我:……哦。

後來注射了顯影劑,我才平靜下來。照完不到一周就取結果了,在醫院的病歷處,是光碟,想要多少張大都是免費的,光碟裡面是一個功能強大的軟體,兩百多張高清數碼影像,保存和列印都非常容易。後來發給國內的醫生會診,對方都驚呼這個核磁共振照片太清楚了。

價格不說了,國內的十倍吧…


怒答一記。

首先說一點,天朝醫院掃描費用的定價不是醫院決定的,而是物價局。

就MRI設備本身而言,一台超導的MRI動則大幾百萬,好一點的上千萬。而其中例如昂貴的超導線圈之類的物料成本暫且不表。一台磁體從罐體組裝到繞線封裝預冷檢測再到系統集成發貨,需要的是上百名非常熟練的工人上百小時的工時。所以物料生產本事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而MRI的研發更是一個無底洞。一台設備的研發周期是以四五年為單位計的。其中要經歷部件開發集成,各種嚴苛的測試,光測試周期都是以年為單位。而客戶所能看到的,也是給患者出片所使用的掃描序列更是需要一群有經驗的科學家(真的是科學家)一條一條根據設備的性能,序列的功能,成像的質量,掃描的時間,病人的舒適度等等諸多因素反覆優化的結果。需要大量的反覆的實驗。現在的設備動則上千條序列,你們可以想像一下。這樣的一個從硬體到軟體到應用的上百人的研發團隊動不動就是碩士博士,更有海歸及多年臨床經驗的醫生。人力成本可以自己估算一下。


一台設備從投產到銷售,期間還要經過複雜的法規測試,滿足安全及性能的要求。還要經理漫長的臨床實驗及評估,經歷多位業內專家的評審。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一般來說設備投產到拿到CFDA的證書要一年左右的時間。FDA和CE的證書周期略短,也同樣需要經歷測試臨床審核過程。


更不談企業還要賺錢,還有利潤,還有銷售團隊,售後團隊,等等。


以上。


前段時間掃了一次MRI,正巧翻知乎日報的時候看到俞越的回答,這裡以外行身份稍微補充一下。該回答只計算了儀器購置和冷凍耗材,而且折舊年限算得有點長,因此成本比實際要小很多很多。

先說一下原答案沒提到的成本大頭。

人工成本:光我看到的工作人員,接待窗口、取片窗口各一個護士,醫師一名——讀片寫報告的不知道是不是他,暫且認為是同一人,那麼就是至少三人。員工不可能沒有休假,輪班就是6人。按照北京稅後月收入4000元的民工價,加上五險一金和稅費平均每人成本7000元。即每個月42000元。

場地成本:光是做檢查的房間加上接待、取片的兩個房間,佔地往小了說50平米。相同地段的寫字樓每平米每天6元,即每個月9000元,走廊、候診室之類的公攤我都沒算。覺得醫院不需要考慮場地費的朋友請自行關閉本答案,多關注一下明星娛樂新聞可能更好。

電費:設備+空調,每天約1000度。也有說法每年可耗電50萬度。不同地區電費略有不同,但醫院通常按照工業或商業用電標準執行,北京是分時段,每度0.86元到1.50元不等,雖然設備使用時段通常是用電高峰期,這裡還是算便宜點按平均1塊錢,每個月30000元。

光是上面說的三項運行成本,每天攤下來也要2600元以上。

然後設備初始購置的成本。由於稅啊資質啊之類的問題,進口設備你就不能按國外的售價算,拿到國內通常至少翻番,機器300萬應該可以買二手,運費、安裝費、培訓費也得幾十萬。
固定資產按5年折舊(15年實在是樂觀的說法,你買的本來就是二手的東西),攤下來每年70萬,每天2000左右。

硬體維護、冷卻劑耗材之類我都不算了,就這4600元,如果每次檢查收費800元,假設收費窗口的護士打白工,一天6個患者回本……嗯對了,自某年稅法更新以來,醫院還有一個25%企業所得稅,我也不知道公立醫院繳不繳這個稅。

可能還是有人會說,一台設備一天能做好幾十次檢查呢,不還是賺錢嗎。非要這麼說的話,別的科室虧不虧錢我也懶得提了,前面的其實全是廢話,這玩意不是醫院自主定價的,定價權在發改委。


http://service2.bjpc.gov.cn/bjpc/mediprice/MedicalService2.jsp?c=w0224

最後,醫療保險是個好東西,可以大大降低平民看病的負擔。不想上保險還想便宜看病,在中國沒戲,美國更沒戲。

————————————————————

國外的情況見:http://proimagingservices.com/wp-content/uploads/2014/10/How-Much-does-it-Cost-to-Operate-an-MRI.pdf,資料中給出的成本核算相對比較全面,注意裡面大部分說的都是二手設備,只有441萬美元/五年那個說的是新設備。


定期體檢,交社保,認準一家可信醫院,避免來迴轉院重複檢查


收費只有美國的1/n(n&>20)
刨去成本,檢查本身基本是白送給你,或者給設備廠/發電廠付費了。
醫院還是靠手術和住院賺錢為主的。


一千確實蠻貴,上海大概四百多,增強的話,應該六百多


你就是把機器放在那不用,一年都至少幾百萬的護理費用...
成本太高了


MRI的昂貴主要是因為它使用的強磁場,磁場越大信號越強。目前主要通過低溫超導實現,而MRI的成本主要用在維持一個穩定的低溫環境。所以如果高溫超導的技術有突破,MRI的價格應該會更平易近人。


那是你沒用過更貴的,你去試試PET CT你就知道什麼叫沒有很貴只有更貴。
當然這兩個的原理不一樣。


有朋友已經從儀器維護、設備材質等角度解釋了磁共振的高昂費用,其實還可以換個角度去考慮。
一個病人骨折了,要去做個X光片,不算等待時間,進去,部位放好,光一照,結束。如果沒有其他人的話,直接去找主治醫生,他那裡就已經有你的片子了,這個時間是非常快的。
換做磁共振成像,進入掃描室,普通序列掃下來可能就要20分鐘左右,如果有特殊需要,可能還要打個造影劑,來個特殊序列等,病人在掃描室的時間往往就會有半個小時(如果病人中途有移動,請從頭再來)。
掃描完了得到數據,還有可能會根據需要進行圖像後處理工作,比如去噪、超分辨、建立三維模型、配准、分割等一系列操作,而這也是需要大量時間去計算的。
而且病人還是有要求的,考慮到病人有幽閉恐懼症、或者病變在肺部等,可能還無法進行磁共振成像,這又對病人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所以從每天能夠掃描患者的數量上來看,磁共振能夠掃描的患者數量往往是比較少的,那麼分攤到每個患者的成本也就上升了。

至於成本如何下降,就可以從這些問題中進行考慮。硬體方面如何低成本冷卻超導線圈,用低場磁共振能否達到醫學要求;序列演算法方面如何減少掃描時間(如壓縮感知和並形成像);軟體方面考慮採用並行計算,提高計算速度等,都在往降低成本等方向努力。


能造頂級核磁共振機的公司一共就巴掌大這幾家,你覺得呢


現有超導磁體在90年代已經告別液氮夾層,各大廠商至今已經全部實現了液氦零蒸發。基本上兩三年不用不用補充。維修的主要成本在製冷系統的磨損。---------------------------------------------
醫用核磁共振由幾大硬體組成:磁體(分超導磁體和永磁體),梯度線圈,射頻線圈,冷卻單元和控制電櫃組成。
其中對於大多數患者遇到的為超導磁體核磁共振,圓筒型,病人需送到圓筒中心掃描。超導磁體占整套系統大部分成本。
超導磁體場強均勻且可以達到較高的場強,1.5特斯拉最常見,3.0特斯拉也有應用,再往上就沒有臨床人體應用了。

超導磁體實現超導環境是由現階段科技水平制約的,超導線圈的主要材質還是鈮鈦合金配合銅。。先寫到這裡。
———————————————————

回來了。
回到擼主的問題,如何讓檢查費用降低,個人認為要分以下幾個方向。
1.超導材料研究有重大突破。使在液氮環境下能實現商品化的超導磁體成為可能。材料學科學家任重道遠,如果成功,十個諾貝爾獎。
2.超導磁體實現零液氦揮發,每台液氦總量大量減少。這個雖然極大加劇了工程上的困難,但如果犧牲一些冷卻生場時間,投入科研力量解決工程問題,在十年內是完全有希望的。
3.以上是單純硬體層面,軟體方面,國內許多醫院的管理層面需要改進,甚至改革,我不是專家,但目睹感受過基層患者的痛苦。我國的硬體,不只是醫療領域,方方面面,已經不是改革開放初那樣,現在的硬體比肩歐美,但是很多管理體制還在50年代。


阿力楊:zero boil-off不早搞出來了么?
你們怎麼都沒有提這個mri的大問題是慢吧 所以貴 要是快了成本就低了吧


坐標華東,1.5T的機子。
08年自己做了一個磁共振平掃,800-850自費不進醫保。
12年另外一個同級別醫院是700。
現在查了下,430塊,進醫保。
哦對了08年蚝油牛肉蓋澆飯8塊,現在20塊。


說件自己身上的事。

五月份打球扭到了膝蓋。。當時就感覺不輕。。瘸了一周還是去拍個片吧。

在本院做了個膝關節核磁共振平掃。報告提示半月板可疑撕裂。

靜養一個月手癢又去打了次球。。結果熱身上個籃落地膝蓋就不行了。。基本是靠一隻腳跳回家的。。

果斷再做了個核磁。。內外側半月板后角變性。關節腔髕上囊積液。。

這下乖乖的戴護膝。運動量全靠游泳。。

前後加起來估計也就1000塊錢。


核磁共振是個輔助檢查手段。關鍵在於你覺得值不值。。

反正我覺得很值。過兩個月再不行我就去做關節鏡了。

另。說笑一句。還要算上把輪椅從機器上拔下來的價錢呢。


推薦閱讀:

TAG:醫學 | 核磁共振成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