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有哪些推薦一去的邊境城鎮?

風景秀麗,或者特別有故事的都可以。


看到這個問題,小T菌決定給大家介紹一座德國小城——特里爾Trier,要說歐洲值得推薦的邊境城鎮,怎麼能缺了它,無產階級的「耶路撒冷」啊。

說起特里爾,中國遊客其實對它不算陌生,因為它就是——無產階級永恆的教父——卡爾·馬克思的故鄉。

說起特里爾,中國遊客其實對它不算陌生,因為它就是——無產階級永恆的教父——卡爾·馬克思的故鄉。

想當年東方特徵明顯的小T菌來到特里爾,剛下火車還沒來得及站穩腳跟瞅一眼這座小城,迎面就來了一位推著嬰兒車的德國小哥過來搭訕道——你是來看馬克思故居嗎,沿著這條路往前走看到黑城門後向左轉······就到了——然後繼續推著嬰兒車華麗地走開,留下風中凌亂的小T菌。

不過你以為這裡只有馬克思?下面列出幾條事實,大家感受一下氣場:

1. 特里爾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
2. 它是羅馬帝國在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大的都市(那個時候,巴黎倫敦什麼的還是村兒,柏林還是野蠻人打獵吃燒烤的地方);
3. 它是德國保存有最多古羅馬遺迹的城市;
4. 它是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七大選帝侯(可以認為是中世紀德國最拽的的七位諸侯)之一的特里爾大主教的駐地。

再加上之前說的馬克思,小T菌不得不感嘆:這座小城果真是在2000年中一直緊抓時代潮流,站在歐洲的中心舞台上啊。

事實上,當小T菌走到information後才發現,這座小城的主打賣點絕對不是馬克思。

為了方便,小T菌就按時代順序捋一捋城裡的幾個看點。

1.大黑門

1世紀佔領了特里爾之後,羅馬人的首要任務就是修城牆建城門了,畢竟這裡距離提到打仗干架就來勁的蠻族人的地盤也沒多遠了。老城的入口,就是古羅馬人建造的尼格拉城門Porta Nigra,意譯過來就是——大黑門,因為城門的石頭在風化之後變得黑黑的。大黑門是人們在中世紀起的名字,看來那個時候德國人給建築取名字也是不大講究的,隨口就來。

1世紀佔領了特里爾之後,羅馬人的首要任務就是修城牆建城門了,畢竟這裡距離提到打仗干架就來勁的蠻族人的地盤也沒多遠了。老城的入口,就是古羅馬人建造的尼格拉城門Porta Nigra,意譯過來就是——大黑門,因為城門的石頭在風化之後變得黑黑的。大黑門是人們在中世紀起的名字,看來那個時候德國人給建築取名字也是不大講究的,隨口就來。

大黑門是特里爾僅存的一道城門,至於這道城門為什麼度過了漫長的中世紀而沒有被拆除,各種百科上也有比較官方的解釋。不過小T菌在城門下卻從一個脖子上騎著孩子的德國男人(話說德國男人都這麼暖嗎?)口中聽到了一段野史,中世紀特里爾其它城門被看做異教徒的建築而遭到基督徒的摧毀,而大黑門裡因為埋葬了某位信奉基督教的領主的密友而得以倖存......

大黑門是特里爾僅存的一道城門,至於這道城門為什麼度過了漫長的中世紀而沒有被拆除,各種百科上也有比較官方的解釋。不過小T菌在城門下卻從一個脖子上騎著孩子的德國男人(話說德國男人都這麼暖嗎?)口中聽到了一段野史,中世紀特里爾其它城門被看做異教徒的建築而遭到基督徒的摧毀,而大黑門裡因為埋葬了某位信奉基督教的領主的密友而得以倖存......

到了晚上,烏漆嘛黑的城門就被燈光洗成金色了。

到了晚上,烏漆嘛黑的城門就被燈光洗成金色了。

2.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君士坦丁巴西利卡,建於4世紀初,目前是德國境內最古老的作為教堂的建築。從外面看,似乎沒什麼特別的。

君士坦丁巴西利卡,建於4世紀初,目前是德國境內最古老的作為教堂的建築。從外面看,似乎沒什麼特別的。

進去之後,才發現這座屹立了17個世紀而不倒、佔地面積1800㎡的教堂的大廳里空空蕩蕩,竟然沒有一根立柱支撐。大音稀聲,古羅馬人的建築水平在不知不覺中就把後代人虐了一把。

進去之後,才發現這座屹立了17個世紀而不倒、佔地面積1800㎡的教堂的大廳里空空蕩蕩,竟然沒有一根立柱支撐。大音稀聲,古羅馬人的建築水平在不知不覺中就把後代人虐了一把。

3.凱撒浴場
造了城牆和房子,羅馬人又緊鑼密鼓地去建娛樂設施了。在羅馬帝國時代,公共浴室可是上點門面的城市的標配。古羅馬市民向別人炫耀自己城市有多少公共浴室可能就像現在人炫耀自己城市有多少家星巴克一樣。

特里爾留存的這座凱撒浴場,即是3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在特里爾時下令修建的一座公共浴室。

特里爾留存的這座凱撒浴場,即是3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在特里爾時下令修建的一座公共浴室。

浴室里的大澡堂。公共浴室不僅僅是羅馬人泡澡搓泥的地方,更是重要的社交場合,茶餘飯後飯後走進澡堂嘮嘮嗑、談談時政甚至會見要客,當然偶爾也免不了做些荒淫出格的事情。

浴室里的大澡堂。公共浴室不僅僅是羅馬人泡澡搓泥的地方,更是重要的社交場合,茶餘飯後飯後走進澡堂嘮嘮嗑、談談時政甚至會見要客,當然偶爾也免不了做些荒淫出格的事情。

然而在中世紀,人們的衛生意識變得淡薄了,光著身子到公共場所也多少不夠體面,再加上禁欲主義的盛行,公共浴室這種傷風敗俗的設施很快遭到廢棄,因此今天歐洲各地留下的古羅馬浴場大多保存得不夠理想,特里爾這座也不例外,想知道這座浴場當年什麼樣需要一定的腦補能力。

如今要領略特里爾凱撒浴室當年的氣派,只能跑到浴室下面迷宮般的隧道裡面,隧道裡面陰森幽暗的很容易迷路,在當年,這其實是浴室的供熱和排水系統。

如今要領略特里爾凱撒浴室當年的氣派,只能跑到浴室下面迷宮般的隧道裡面,隧道裡面陰森幽暗的很容易迷路,在當年,這其實是浴室的供熱和排水系統。

4. 特里爾圓形劇院

除了泡澡,羅馬人還有一項到哪兒都雷打不動的愛好——看奴隸角斗,於是,他們在特里爾市東面建造了這座圓形劇院。雖然比不上羅馬那家壯觀震撼,但經常會舉辦真人決鬥表演。不過小T菌去的不是時候,沒見到任何決鬥表演。

除了泡澡,羅馬人還有一項到哪兒都雷打不動的愛好——看奴隸角斗,於是,他們在特里爾市東面建造了這座圓形劇院。雖然比不上羅馬那家壯觀震撼,但經常會舉辦真人決鬥表演。不過小T菌去的不是時候,沒見到任何決鬥表演。

5. 特里爾主教座堂
羅馬殖民者悠哉悠哉看劇洗澡的日子沒能堅持多久,羅馬帝國就完了蛋。德國成了日耳曼封建領主們揮舞江山的地盤,統治特里爾的,就是七大選帝侯之一的特里爾大主教(這可是一份有權選舉皇帝的差事)。

要說特里爾最壯觀的建築,小T菌覺得還是城裡的聖母主教座堂,它也是特里爾選帝侯的正式駐地,憑這份地位,也算是位列德國所有教堂前三甲了。

教堂裡面私藏著一座帶有哥特風迴廊的漂亮庭院,作為視覺主義者的小T菌就愛坐在庭院里仰望教堂那種錯綜複雜的層次感。

教堂裡面私藏著一座帶有哥特風迴廊的漂亮庭院,作為視覺主義者的小T菌就愛坐在庭院里仰望教堂那種錯綜複雜的層次感。

莊重的大教堂外面,小販們擺起了攤位,在上帝的注視下有條不紊地過著忙碌而充實的世俗生活。

莊重的大教堂外面,小販們擺起了攤位,在上帝的注視下有條不紊地過著忙碌而充實的世俗生活。

6. 中央廣場

一個漂亮的廣場是歐洲小城的門面。中央市集廣場是特里爾老城內視野最開闊的地方,和歐洲其它老城廣場相比也算不上太驚艷。廣場周邊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建築鱗次櫛比,售賣著各種水果蔬菜和小商品的攤鋪和熙熙攘攘的市民讓小城充滿了煙火人情味。

一個漂亮的廣場是歐洲小城的門面。中央市集廣場是特里爾老城內視野最開闊的地方,和歐洲其它老城廣場相比也算不上太驚艷。廣場周邊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建築鱗次櫛比,售賣著各種水果蔬菜和小商品的攤鋪和熙熙攘攘的市民讓小城充滿了煙火人情味。

廣場附近古色古香的木筋房屋。

廣場附近古色古香的木筋房屋。

7. 馬克思故居博物館
其實就是馬克思出生的地方啦,現在被闢為了展示馬克思生平的博物館。在19世紀,這裡也算特里爾一座比較闊氣的小樓了,裡面其實還隱藏著兩個小院子。

根據博物館官方的數據,到這裡來參觀的遊客有1/3是中國人,不過小T菌去看的時候至少是1/2,雖然後來並沒有怎麼在城中其它地方見到他們的身影。

根據博物館官方的數據,到這裡來參觀的遊客有1/3是中國人,不過小T菌去看的時候至少是1/2,雖然後來並沒有怎麼在城中其它地方見到他們的身影。

馬克思的親筆手稿,雖然一排排德文也看不懂,不過小T菌還是覺得「導師」寫得一手漂亮的花體字。

馬克思的親筆手稿,雖然一排排德文也看不懂,不過小T菌還是覺得「導師」寫得一手漂亮的花體字。

在博物館裡,小T菌見到了周總理捐贈給博物館的中文版《共產黨宣言》,上面有總理的親筆簽名。

在博物館裡,小T菌見到了周總理捐贈給博物館的中文版《共產黨宣言》,上面有總理的親筆簽名。

但馬克思從出生第二年就跟隨家人搬離了原來的房子,在大黑門附近這棟稍顯寒酸的小粉屋的2樓度過了他的童年。

但馬克思從出生第二年就跟隨家人搬離了原來的房子,在大黑門附近這棟稍顯寒酸的小粉屋的2樓度過了他的童年。

嗯,小T菌就講這麼多了,看官們喜歡就留個贊鼓勵下吧。
-------------------------

http://weixin.qq.com/r/jTk6IlvEDQZyrR9B92yf (二維碼自動識別)


Maastricht.

歐洲值得一去的城鎮太多了,我可以列出好多個. 但是既然問的是邊境的城鎮,那我推薦一個在荷蘭和比利時邊境的小城,Maastricht (台灣譯作「馬斯垂克」,大陸譯作「馬斯特里赫特」)

它是「最不像荷蘭」的一個荷蘭城市,也是我最喜歡的歐洲小城之一。安靜,緩慢,古色古香。華人很少,中國遊客就更沒有了。亞洲面孔走在路上簡直就是回頭率超高的稀有動物。

最有名的是「天堂書店」 Selexyz Dominicanen Bookstore, 由一個有800年歷史的古教堂改裝而成的世界頂級書店(照片都是我自己拍的)


(低調不露臉,打個碼^_^)

啊~~我要在那裡住下來,天天泡在天堂書店裡!!!


謝邀!答主們介紹的歐洲小鎮都很美,我們在這裡分享一座真正以「邊境」為特色的小城吧!

這座小城地跨荷蘭與比利時,屬於荷蘭的部分被稱為巴勒納紹(Baarle Nassau),屬於比利時的部分則被稱為巴勒赫克托(Baarle Hertog)。雖然有兩個名字、兩個部分,不過乍一看和大多數的歐洲小鎮並沒有什麼不同——精緻的院子里擺著鮮花,附近農場的馬匹正悠閑地吃草,當地人過著安靜舒服的生活……

只有細心觀察,才會發現一些在特別的東西:

Photo by Jér?me CC BY SA 3.0

Photo by iamdanw CC BY SA 2.0

漫步在小鎮的街頭,一定不要錯過這些用白色十字組成的線條。它們可能出現在小鎮的任何一個地方,把街道甚至房屋一分為二。這些就是荷蘭與比利時的國境線——「B」的一側是比利時,「NL」的一側是荷蘭。

由於沒有路障、界碑,也沒有士兵,隨遍走走,你就會從一個國家走到另一個國家,再走兩步,你可能又會穿回剛才那個國家……

聽上去有些複雜?從地圖上看也許會清楚一些:

Map by 窮游錦囊編輯部

這就是巴勒納紹和巴勒赫克托的地圖。圖上不規則的紅色線條就是荷蘭與比利時的國境線。最外層的紅色線條之外是荷蘭的領土,線條內圈起來的是比利時的飛地。如果你仔細觀察,還會發現比利時的飛地里還有幾處更小的荷蘭飛地……具體來說,在這個人口不到 1 萬的小城裡,整整包含了 26 塊分隔開的領土!

是不是和一般的國境線長得不太一樣?在大家的印象中,比利時和荷蘭的國境線可能長下面這樣:

Map by 窮游錦囊編輯部(上方是荷蘭,下方是比利時,右側是德國

而今天的主角,就是中間那一坨像毛線球一樣的地方。

由於房子明明擠在一起卻屬於不同的國家,小鎮的建築們都會用非常有國家特色的門牌來表明身份。

比如荷蘭的門牌長這樣:

Photo by 窮游er 走你的四方

而比利時的則是這樣:

Photo by 窮游er 走你的四方

要是碰上兩個國家的建築共用一面牆的情況,就會從牆所在的地方畫出一條線標明國境,有時兩側的牆壁也會用不同的顏色區別開,連管道的顏色也不同~

Photo by 窮游er 走你的四方

除了共用一面牆,還有些建築本身就位於邊境上。因此你也會發現同一幢樓可能擁有完全不同的兩個門牌號,兩個地址,甚至有些樓會在兩個國家各裝有一扇門。如果是公司要有個標牌的話,比利時的一側要用比利時的名字,而荷蘭一側是用荷蘭的名字,電話也要有兩個,不然鄰居打電話就有可能是國際長途了……

Photo by The Lady Herself

Photo by 窮游er 走你的四方

和電話比起來,寄信還要更麻煩一些——哪怕收件人的地址近在咫尺,卻有可能是另一個國家。

假如一家荷蘭公司要寄給比利時的鄰居,那要先把信送到附近屬於荷蘭郵政的郵局,然後再運到荷蘭的國際郵件分配中心,接著運到比利時的分配中心,最後才能寄回到鎮上屬於比利時的郵局……運費當然也是按照國際標準了。

這樣複雜的飛地與邊界可謂是古來有之,其歷史可以一直追溯至中世紀時期一連串複雜的條約、土地爭議以及當地地主和貴族之間的土地轉售。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很多讓兩地統一的機會,甚至在 1996 年還曾舉行過公投,但也許是因為人們早已習慣,或是這些複雜的邊界已經成了小鎮的傳統與標誌,巴勒納紹和巴勒赫克托依然存在至今,是各自國家人口最少的自治市。

最後說一下到達方式吧!

這裡距離比利時的大城市安特衛普(Antwerpen)和荷蘭大城市鹿特丹(Rotterdam)都不是很遠。如果從鹿特丹出發,可以先坐火車到 Breda,然後換公交車,全程約 1 小時 15 分鐘左右;如果從安特衛普出發,可以先坐火車到 Turnhout 再換公交,全程1小時30分鐘左右。想要獵奇的知友們可以去一探究竟~

---------------------------------

歡迎關註:

知乎機構號:@窮游錦囊

知乎專欄:對世界上癮(國外) 錦繡山河走遍(國內)

窮游錦囊微信公眾號:qyerguide

下載有用、有趣、能救命的 「窮游錦囊App」,獲取全新的旅行靈感及實用的旅行指南。


謝邀。
其實不是特別有底氣回答,因為那次去義大利都是別人安排好的,除了下飛機之後直接從米蘭去了一趟 the mall 並且自己趕回米蘭之外,到米蘭之後就有司機接,從米蘭火車站黑暗中直接到了 Como 住的酒店,只知道大致方向,並不知道具體怎麼抵達,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安排行程。
所以,只推薦這個地方,喜歡的人去了之後可以來分享更多。
在米蘭邊上,義大利與瑞士交界的科莫,盧加諾湖邊,依山伴湖。

(來源:Wiki)
科莫往北就是瑞士的盧加諾,往南是米蘭,東南是蒙扎。

(來源:Wiki)

(來源:Wiki)
內部的行政區劃大致是上圖這樣的,北邊的湖就是科莫湖,我當時去的時候住在5那個區域,那是西科莫,湖的南岸。
抵達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所以只知道是湖邊,站在陽台上能看到停在湖邊的船,不過夜裡的景色比不過醒來之後眼前的清爽,因為推開陽台的門,外面的山和湖在晨光中是這樣的:

(上面是 iPhone 拍的,下面是 Contax T3,Ektar100。)

(上面是 iPhone 拍的,下面是 Contax T3,Ektar100。)

其實那是一次特別懶的旅行,都是別人安排好的,找好了車和地陪,我只需要跟著走就行了,米蘭-科莫-盧加諾-米蘭-威尼斯-米蘭,沒有需要自己安排的行程,我一般的外出也是在清晨,早點起來,然後在吃早飯的時候回到酒店,而科莫恰恰是這樣被遇見的,時差沒倒過來,起的很早,看到這樣的景色,索性就出門開始逛了。
大概是6點多不到7點的樣子出門,開始在街上轉,小城剛剛開始醒來,有幾個老人出門散步。

在小廣場上坐了一會兒~

在小廣場上坐了一會兒~

(Contax T3,Ektar100)

(Contax T3,Ektar100)
科莫的大教堂始建於1396年,不過我並沒有進去,只是在外面看了看

(來源:Wiki)

(來源:Wiki)

(上面是 iPhone 拍的,下面是 Contax T3,Ektar100。)

(上面是 iPhone 拍的,下面是 Contax T3,Ektar100。)

逛完一圈之後,城市逐漸醒過來,我也大概知道這不只是一個小鎮,而是一座城市,因為路邊開始有人等公交車了,雖然那路看起來就應該用腳踩而不是輪子。


如果有興趣去那裡生活的話,倒是可以看看房價:


另外生活用品其實也蠻齊全的,街頭有杜蕾斯的自動售貨機:


從科莫跨國義大利和瑞士的國境,到瑞士境內,可以逛一下打折的 Fox Town,東西很多,也便宜,那邊的盧加諾也算邊境城鎮,不過呆的時間比較少,放兩張圖體會一下就好了。

(Contax T3,Ektar100)

(Contax T3,Ektar100)


Baarle-Hertog (Baarle-Nassau), 荷比邊境,位於荷蘭的比利時飛地。說不上風景秀麗,但有著世界上最曲折的邊境線。同一個小鎮,既屬於比利時也屬於荷蘭,國境線可能出現在小鎮的任何地方:街道上、咖啡館、或者同一棟房子前門在荷蘭後門在比利時。各家各戶的門牌一般包含一個小國旗以表明自己居住在哪國的領土上。

邊境線從來沒像在今天的歐盟這樣無關緊要,Baarle-Hertog/Baale-Nassau是這個去領土化過程的縮影 —— 人為劃定的國境線其實荒唐,領土主權這些概念對生活在邊境的人來說毫無意義。不到兩百年前,兩個國家還在因為邊界問題打仗。




曾經的荷蘭留學狗 看到前面 @Linnyberry 發馬城的照片,心裡又開始發癢了,翻出以前的照片鼓搗了下。其實歐洲很多小城都有一種寧靜而安逸的氛圍 不過如果一定要找邊境附近的小城鎮~
1. 首推貝希特斯加登 Berchtesgaden,有雪山有湖有故事 去那兒租個小house 爬爬山看看景非常舒服 夏夜能看到很燦爛的銀河 後來忍不住冬天再去了一次 事實證明雪景一樣很贊~


2. 比利時的布魯日 曾經漢薩同盟的重鎮 現在的寧靜水鄉 乘船游運河也很不錯

3. 五漁村Cinque Terre。地中海的蔚藍色和山地的崎嶇,有一種獨有的歡快風情

3. 五漁村Cinque Terre。地中海的蔚藍色和山地的崎嶇,有一種獨有的歡快風情

4.巴塞羅那以北的很多小鎮也很值得一去 冬日暖陽下的小鎮 很舒服 很安逸 北望能看到隱約的比利牛斯山上的白雪 補充:埋頭翻了下資料這是Girona

4.巴塞羅那以北的很多小鎮也很值得一去 冬日暖陽下的小鎮 很舒服 很安逸 北望能看到隱約的比利牛斯山上的白雪 補充:埋頭翻了下資料這是Girona


5.德國童話之路上也散落著很多不錯的小鎮 當時從荷蘭買了DB的周末票 一群人從緊鄰荷蘭的魯爾區浩浩蕩蕩殺向慕尼黑的途中就路過過一個小鎮,已經不記得名字了,但確實有如中世紀的街角.補充:經樓下的老畢同學提醒應為:Rothenburg ob der Tauber

6. 瑞士的Basel可能算不得小鎮 但是以中國的標準來看規模倒也不大。夏天時候 空氣中會有種莫名的清澈感

6. 瑞士的Basel可能算不得小鎮 但是以中國的標準來看規模倒也不大。夏天時候 空氣中會有種莫名的清澈感

7. 當年長居的Delft 雖然難以算的上是絕對的邊境,但考慮到離海才不到20公里,姑且也算上吧 有藍瓷 有運河 還有一個非常可愛的老城廣場

7. 當年長居的Delft 雖然難以算的上是絕對的邊境,但考慮到離海才不到20公里,姑且也算上吧 有藍瓷 有運河 還有一個非常可愛的老城廣場

------------------3.17繼續更新-----------------------------------------
8. 音樂之城Salzburg也是個挺不錯的去處。背靠阿爾卑斯山余脈,給了這座城市豐富的地形。雪山融水彙集在薩爾察赫河中緩緩流過,給了這個城市一抹綠色。當時是冬日的雨後,太陽稍微露了個頭,我們踩著老城狹窄的小巷登到山頂,搶在落日前看到了城堡和遠處雪山被夕陽染上的金色。
P.S. Salzburg緊鄰國王湖 大巴單程在半小時左右 很適合一併遊玩

9. 海德堡 Heidelberg 離德法邊境稍微有點遠 但是這個小城真的很漂亮,就讓它一起加進來吧。坐落在萊茵河河谷中的小城,還有歷史悠久的大學散落在城中,走過老橋,步入城中的感覺非常贊,會讓人感覺時間停滯在了這裡。

9. 海德堡 Heidelberg 離德法邊境稍微有點遠 但是這個小城真的很漂亮,就讓它一起加進來吧。坐落在萊茵河河谷中的小城,還有歷史悠久的大學散落在城中,走過老橋,步入城中的感覺非常贊,會讓人感覺時間停滯在了這裡。

10. 離荷德邊境不遠的Wuppertal 河上單軌電車 居然還能開出甩尾感。1901年這個單軌電車系統就投入使用,至今仍然完好運行。行走在城市的街道上,頭頂電車轟隆隆開過,有宮崎駿的感覺

10. 離荷德邊境不遠的Wuppertal 河上單軌電車 居然還能開出甩尾感。1901年這個單軌電車系統就投入使用,至今仍然完好運行。行走在城市的街道上,頭頂電車轟隆隆開過,有宮崎駿的感覺

11. 諾曼底的聖米歇爾山。這個小村也是個難得的去處。每逢天文大潮會淹沒周邊的低地,把整個聖米歇爾山變成一個孤島。屆時島上住宿一般都會爆滿且巨貴,但是住在周邊,晚上沿著堤防遠觀也是不錯的體驗。Tips:海邊散養的黑臉山羊非常好吃~~

11. 諾曼底的聖米歇爾山。這個小村也是個難得的去處。每逢天文大潮會淹沒周邊的低地,把整個聖米歇爾山變成一個孤島。屆時島上住宿一般都會爆滿且巨貴,但是住在周邊,晚上沿著堤防遠觀也是不錯的體驗。Tips:海邊散養的黑臉山羊非常好吃~~

12.瑞士Luzern。老橋和琉森湖,稱得上是絕妙的搭配。如果用湖光山色來形容很有不足,但想要描述這樣的風景,一般人都會詞窮。湖上的天鵝很可愛而且不像一般常見的那麼凶暴 估計是被遊人喂多了的緣故~

12.瑞士Luzern。老橋和琉森湖,稱得上是絕妙的搭配。如果用湖光山色來形容很有不足,但想要描述這樣的風景,一般人都會詞窮。湖上的天鵝很可愛而且不像一般常見的那麼凶暴 估計是被遊人喂多了的緣故~

~圖片全為個人拍攝 未加水印 謝絕轉載轉用~


冰島的Vik很好
從Reykjavik開車過去的話3個小時前後就到了,圖中會路過幾個很有名的瀑布,以及墜毀的飛機殘骸

Vik很小,一個超市,一個加油站,2-3個餐廳,3-4個hotel,半山腰有座小教堂旁邊是一個墓地,總之是個很溫馨的地方。

Vik很小,一個超市,一個加油站,2-3個餐廳,3-4個hotel,半山腰有座小教堂旁邊是一個墓地,總之是個很溫馨的地方。

那年的Easter因為天氣的關係我不得不在那裡住了5天,期初覺得挺鬱悶但是慢慢的缺愛上了這兒

那年的Easter因為天氣的關係我不得不在那裡住了5天,期初覺得挺鬱悶但是慢慢的缺愛上了這兒

每天早上去Hotel Lundi Restaurant報到吃一個蛋糕,胡蘿蔔蛋糕還是挺好吃的

冰島的天氣真是多變說風就是雨,天氣不好的時候就回到青年旅館,女老闆的孩子們很萌,還養了一地的雞,他們做了很多小擺件放在店裡賣

冰島的天氣真是多變說風就是雨,天氣不好的時候就回到青年旅館,女老闆的孩子們很萌,還養了一地的雞,他們做了很多小擺件放在店裡賣

在屋裡寫寫東西,吃點水果,有一天還正好趕上老闆在開茶會,於是還蹭了杯茶,感覺整個鎮子的人都很友好,雖然不熱情

在屋裡寫寫東西,吃點水果,有一天還正好趕上老闆在開茶會,於是還蹭了杯茶,感覺整個鎮子的人都很友好,雖然不熱情

天氣好的時候就出去轉轉吧,附近的景點還是很多的,冰川、鹽湖、冰河、黑沙灘,高處可以看海鸚鵡,低處可以鑽冰洞,都是方圓1小時車程內可以解決的,如果是坐大巴來的話青年旅館的女店主還能幫你聯繫私人導遊開車帶著你玩。

天氣好的時候就出去轉轉吧,附近的景點還是很多的,冰川、鹽湖、冰河、黑沙灘,高處可以看海鸚鵡,低處可以鑽冰洞,都是方圓1小時車程內可以解決的,如果是坐大巴來的話青年旅館的女店主還能幫你聯繫私人導遊開車帶著你玩。



當然Vik自己的景色也很美
這是傍晚的Vik

這是白天的Vik

這是白天的Vik

Vik也是一個能看到極光的地方,在有限的2個晴天里碰巧丟看到了,特別幸福

Vik也是一個能看到極光的地方,在有限的2個晴天里碰巧丟看到了,特別幸福

總之是一個剛到覺得好無聊,待了兩天之後覺得還挺舒服的地兒。

總之是一個剛到覺得好無聊,待了兩天之後覺得還挺舒服的地兒。

旅行別趕自己,本來就是為了讓自己放鬆的別弄得跟打仗似的


說個少人提及的。立陶宛在沙洲之上的小鎮尼達Nida, 接壤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洲。


我來強答!盧森堡!

位於比利時,法國,德國邊境!

驚喜不驚喜?刺激不刺激?

(人家其實是國家啦哼——小盧)

其實我就是來秀圖的,這個國家推薦去,但是只去盧森堡市的話,半天夠了。所有圖片均為本人用iPhone6手機拍攝加VSCO修圖,如果你們覺得圖片好看的話,都是VSCO的功勞。。。

說我調色太誇張的,確實如此。但是我調色的過程中也確實很喜歡這種略帶動漫風的效果,當天的藍天白雲,這裡的房子和橋都很有這種感覺。這個地方的風景確實沒有圖片上顏色那麼飽滿,但是我也挺喜歡的。雖然盧森堡市不去博物館的話半天不用更多了,我也覺得。

最喜歡的一張圖放第一個:


憲法廣場:



早上有點陰所以在這邊等了好久,阿道夫橋在維修,很無語。


然後下午我又回來了。


趕上了鬱金香花季的尾巴。


在去往伯克要塞的路上。


伯克要塞上的風景,我挺喜歡這種歷史和現代交融的感覺:



風景走廊開啟連拍模式。


新明斯特大教堂,感覺能從這個角度俯瞰教堂真的不錯:



伯克要塞和遠處的大樓:


雖然放了拼圖但是還是要單獨再放一遍,因!為!任!性!


真的很多各種角度構圖的大教堂……





雨後的街道:


挺喜歡這幾座藍色的樓的。


盧森堡篇結束。順便放幾張巴黎到盧森堡路上的梅斯,法德邊境,沒錯我在盧森堡待不夠一天就在中途下車逛了倆小時……

火車站,這個大哥的搶鏡純屬偶然……


雲正好:


梅斯主教教堂,很棒的教堂,內部也很華麗:


這個教堂建在一個山坡上,所以看起來非常震撼。

看到它的時候我就在想,坐落在這樣一個遊人稀少的邊界小鎮裡面,有多少人曾驚艷於你的美呢?


後邊是個光禿禿的塔……走到塔底的時候感覺很無語……


這座坐落在河邊的梅斯新聖殿我也挺喜歡的,可惜陰天了。


每次陰天拍的照片都要把色調調的很重,也是無奈。


全文完。

旅遊狂人養成中。


諾,客官留個贊再走唄?


意瑞奧邊境,穿越Alps的部分都很美。
在靠近義大利靠近邊境Bolzano那邊住過,在那邊走過很多次。

Bolzano往北,義大利鐵路最北端Brennero,小鎮,抬頭能看見Alps(其實那邊基本都能看見),沿著鐵路到這兒經過很多雪山,很漂亮。Brennero有一個outlets,所以我總去。。。
從Brennero繼續坐火車可以到達Innsbruck,比較喜歡的一個小城市,很喜歡因斯布魯克的聖誕集市,還有小tram
這一片很久以前應該是一個區域,奧地利那邊叫Tyrol,義大利這邊叫South Tyrol

Bolzano往西北,Brennero西邊一點,義大利鐵路有一個支線,盡頭的小鎮叫Merano。從Bolzano到米蘭一般從南邊坐火車,有一次我忽發奇想坐火車道Merano,然後坐大巴到瑞士,從瑞士到St Mortz坐Bernina Express回到義大利Tirano,然後再經過Como湖到米蘭。
Merano,義大利某個角落鐵路的盡頭。人很少,火車過去要穿過好幾座山,還得爬高。

(圖片皆來自網路)

(圖片皆來自網路)
Merano比較有名的是spa,度假的好地方。
從Merano(或者再繼續西北一點兒,我忘了。。。)搭汽車到瑞士(忘了具體到哪兒了,是一個可以開始搭乘Swiss Rail的地方,可以買瑞士的火車票了)。這一路的風景非常美,要爬山,有雪景,路像是專為你而設,高低起伏。 就像是在寧夏山區/長白山那樣險要的地方,只是周圍都是雪山和樹和綠地和偶爾有的小房子。路上也會經過幾個小鎮子,小鎮子上有的門上還有古代歐洲的那種家徽(對,就是冰與火之歌那樣的,我謹慎懷疑看到了紅獅子)。
到了瑞士(從火車站外面、裡面已經火車你都能分辨出來不是義大利了是瑞士了。。。),我買了從St Mortz到Tirano的票。這一段鐵路上是Bernina Express(Bernina Express)經過的一部分,當年看過一個所謂的「全球最美的十段鐵路」有這個,連接Chur更瑞士的部分是「黃金線」。火車在瑞士、穿過Alps之前的部分都是在雪山上,和黃金線相似。明亮的雪,很漂亮。


中間很多小站都是滑雪勝地,有一站我記得名字翻譯過來就是「阿爾卑斯之巔」,很霸氣吧。Bernina Express到義大利部分風景也不錯,中間會路過一個很美的湖。下面的圖是這條線上比較有名的一個360°大轉彎(雖然我覺得有啥。。。)


這段鐵路線的終點是Tirano,一個比較普通的義大利小鎮了。(上海張江有家Pizza Tirano,薄底披薩很不錯,基本符合我理解的義大利Pizza風格,而且我覺得這家老闆連Tirano都知道真是挺淵博的啊。。。)

從Tirano出來,坐義大利火車到科莫湖(Lago di Como),我大約坐到了東岸,然後乘船到了Menaggio(這一片只有這兒的青旅比較。。。便宜)。科莫湖離米蘭挺近的,絕對是比米蘭好太多的目的地,米蘭除了買東西真是沒太多遊覽的必要。。。在科莫湖上乘船也是一種很好的體驗,往北望能影影綽綽地看見Alps,有一點仙境的那種感覺。再往南走,科莫湖看起來有點兒像灕江。
有時間可以在科莫湖度假,雖然這兒離邊境稍微就遠了一點兒了。但是不推薦科莫鎮,其他選擇還蠻多的。

再往南就是米蘭了,我就不吐槽了。


哦對了,我還在德法邊境的薩爾住過。
那邊有一個破舊的大鋼廠,很大。
那邊也有許多小鎮。
德國的所有小鎮基本都一個樣。
你只能吃到大塊的肉+各式各樣的土豆+煮豆角/花菜。
對德國吐槽完畢。


我來說說2014年夏天,我在荷蘭騎行的時候去過的一個邊境小鎮,叫作巴勒納紹(Baarle-Nassau), 位於荷蘭與比利時的邊境,神奇之處在於邊界十分複雜,甚至有些房子是兩國平分,而且由荷蘭和比利時共同統治。公交車,垃圾車等據說由兩國分時段分別運行。


這個地方其實是在荷蘭境內,只是有很多地方是屬於比利時的。國界劃分之複雜,由下圖所示。

至於形成這奇特現象的歷史原因,轉述維基百科。

至於形成這奇特現象的歷史原因,轉述維基百科。

起初,巴勒納紹是屬於布拉班特公國,並且仍然沒有任何飛地存在。而當時的布拉班特公國位於今荷蘭北布拉班特省以及比利時安特衛普、弗拉芒-布拉班特省、瓦隆-布拉班特省和布魯塞爾。於1430年,布拉班特公國絕嗣,被勃艮第公國吞併。後來,其統治權被轉入哈布斯堡王朝手中,由此開始衍生出飛地問題。
巴勒納紹存在著這樣複雜的邊界和飛地現象源自中世紀一連串複雜的條約、土地爭議以及布雷達地主和布拉班特公爵間的土地轉售。一般來說,當時農業用途的土地都被轉售予布拉班特公爵,而其他用途的土地則被轉售予布雷達地主。在1839年荷蘭與比利時的分立穩定下來後,兩個就決定要為一切邊界爭議作出最終裁決。這些爭議最終於1843年為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所解決。
在過去的800年期間,有多次機會讓巴勒納紹的飛地問題不復存在,但當時的領主均沒有消除這些飛地。
在1327年至1334年期間,布雷達並沒有地主。因此,全部土地均為布拉班特公爵所控制。但公爵並沒有消除飛地。 在1388年,布拉班特公爵為了籌得戰爭經費,決定將巴勒納紹的飛地全部售予布雷達地主。雖然布雷達地主購買了這些飛地,但公爵最終並沒有履行承諾,事件也不了了之。 1648年,隨著明斯特和約的簽定,結束了西班牙與荷蘭之間的戰爭。雖然巴勒納紹可以統一,但是因歷史因素,巴勒納紹被劃入北荷蘭,而巴爾勒-赫爾托赫則被劃入南荷蘭(今比利時。 於1785年,荷蘭與約瑟夫二世簽定了楓丹白露條約,並決定將巴爾勒-赫爾托赫飛地劃入荷蘭。但因為當地居民的抗議,這些飛地最終沒有消失。
1830年,荷蘭作出了行政區劃的改革。當時,巴勒納紹可以吞併這些飛地。但是隨著比利時的起義爆發,巴勒納紹的統一計劃被擱置,而最終因比利時獨立而不能統一。 於1843年,荷蘭與比利時簽定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從而解決領土紛爭。雖然荷蘭可以割讓一些領土來收回所有巴勒納紹中的飛地,但最終因邊界劃定問題而沒有執行。 於1996年,荷蘭與比利時均進行自治市結合的行動。雖然荷蘭與比利時有意讓面積小的巴爾勒-赫爾托赫和巴勒納紹結合,但公民投票結果顯示人們並不想統一它們。因此政府並沒有進行統一,令到巴爾勒-赫爾托赫和巴勒納紹成為了兩國人口最小的自治市。

騎行在去往巴勒納紹的鄉間小路上,不知不覺中穿梭於荷蘭與比利時之間,哪怕是迎面開來的小汽車,那車上的牌照也是一會兒荷蘭,一會兒比利時。



為了讓遊客清楚明白自己身處哪一國,以及為了保障他們的利益,所有巴勒納紹內的比荷疆界均會用標記和鐵針標示出疆界的位置。這樣一來,遊客就能明白自己身在比利時的巴爾勒-赫爾托赫內或荷蘭的巴勒納紹內。我騎行在巴勒納紹的街上,經常就是沿著邊境線騎,來回穿梭的感覺,其實挺神奇的。
一個房子,一半是荷蘭,一半是比利時,那在這個房子出身的人,豈不是天生就有兩個國家的國籍。想想在這個房子里做飯,上廁所,看電視,哪怕是愛愛...咳咳,也不知道人家的內部裝修如何,我就不意淫了。

傳說中有一個餐館,一半是荷蘭,一半是比利時,據說廁所就處在邊境上,我當時想去巴勒納紹這個地方,主要原因就是想去這個廁所試試。

這個地方不大,但是國界之複雜,我也是醉了。我猜不會有多少人會去這個地方,我也是騎了好久的車才到的。如果有條件,可以自駕去看看,一定要去找到傳說中的餐館,體驗下傳說中的廁所。我現在回憶回憶,還有點小可惜,不過我記得當時找了家不錯的館子,吃了蜜汁烤肋排加炸土豆,很美的樣子。

這個地方不大,但是國界之複雜,我也是醉了。我猜不會有多少人會去這個地方,我也是騎了好久的車才到的。如果有條件,可以自駕去看看,一定要去找到傳說中的餐館,體驗下傳說中的廁所。我現在回憶回憶,還有點小可惜,不過我記得當時找了家不錯的館子,吃了蜜汁烤肋排加炸土豆,很美的樣子。


#3.7編輯#遊歷了大半個歐洲,感覺歐洲小鎮基本可以分為四種:1)田園風光、2)湖光山色、3)歷史古城、4)海邊
我比較熟悉德奧瑞主要說這邊,而且國家首都種就不算了

1)田園風光,這種在南德南法奧地利和瑞士基本遍地都是,不用刻意去,初到歐洲會覺得哪裡都好美啊,風景畫一樣、後來久了現在出門都不會拍照。

2)湖光山色 這類的典型代表就是奧地利湖區Hallstatt,德國Lindau,Füssen(天鵝堡), 國王湖旁邊那個鎮, 北義大利忘了什麼名字,瑞士的大部分城市都是此類。做攻略的時候會覺得哪裡都好,都想去,事實是去一兩個就好了,到此一游。

3)歷史古城 這一類就是有點點歷史留存教堂啊城堡啊,或者那個名人曾經住過,比如奧地利Saltzburg,葡萄牙Proto,西班牙塞維利亞,德國德列斯頓,Basel,斯特拉斯堡,各種芝麻小國列支敦斯登,盧森堡也都是歷史豐富,如果你喜歡歷史文化,這一類的還是不錯的,不過博物館好多挺貴的,有學生證會便宜點。

4)海邊 這一類其實是我最愛的,休閑獨家首先尤其是你還愛吃海鮮愛曬太陽,不過不適合國內遊客走馬觀花,只有靜靜的躺在沙灘上才能體會那種美妙。其中我最愛的是葡萄牙南海岸,隨便一個海灘都是私人沙灘一般,美到窒息。一般常去的還有法國的尼斯,義大利西西里,克羅埃西亞還有土耳其。
---------------------------------------------------
3.7編輯
有些邊陲小鎮包含了上述的兩點或者兩點以上,在選擇的時候,其實完全不用因為看了別人的照片漂亮而遺憾自己怎麼沒有去。

總體來說,旅遊嘛,就是隨性一點,有時候事前攻略做太多,做的太累,到那裡去了以後反而失落。我喜歡簡單做個攻略,然後步行在大街小巷,吃當地人的食物,逛當地人的商店,去了解當地的文化和生活。除了非常崇拜某人,或者非常想去某些地方,其實完全不必按照別人推薦的路線和地點來走,隨心所欲的去體會才是旅行的真諦。照片也是處處有美景,只是需要發現的眼睛。

上次有個小夥伴說要去埃及,她想去金字塔,覺得不看金字塔怎麼能算去了埃及,可她男朋友只想去紅海曬太陽,倆人因此吵了一架。我覺得很多人都有種打卡的情節,我個人覺得那種到此一游的景點,不看也罷,因為你看到的和看風景片沒有太大區別,甚至可能還不如看風景片,因為遊客太多,已經沒有當地人生活的氣息。在廣場上喝咖啡曬太陽,或者到當地的城市博物館的轉轉,說不定有意外的收穫。

旅遊是休閑,是體會,而不是行軍打仗,攻下一個又一個「戰略要點」。


分享一個去年去的地方,位於德國南部以Cochem為中心的Moselle河谷沿線的小鎮群,這個地方名氣不大,但是絕對是一個值得一去,濃濃的歐式,或者說是德式淳樸的民風,沒有花哨雄偉的建築,沒有鬼斧神工的懸崖絕壁,低調甚至可以說是樸實的美景可以讓你忘記你來之前所處的世界,尤其是 Cochem和Beilstein,這兩個小鎮,我去過的歐洲大鎮小鎮不少,如果要讓我選擇再次回到一個地方,那就是這裡。

分享一個去年去的地方,位於德國南部以Cochem為中心的Moselle河谷沿線的小鎮群,這個地方名氣不大,但是絕對是一個值得一去,濃濃的歐式,或者說是德式淳樸的民風,沒有花哨雄偉的建築,沒有鬼斧神工的懸崖絕壁,低調甚至可以說是樸實的美景可以讓你忘記你來之前所處的世界,尤其是 Cochem和Beilstein,這兩個小鎮,我去過的歐洲大鎮小鎮不少,如果要讓我選擇再次回到一個地方,那就是這裡。


一堆人吵吵鬧鬧,好像只有西歐才是歐洲,我來:

1. Bratislava:斯洛伐克首都,往西北走幾公里隔著多瑙河就看到奧地利了。河邊一堆紀念碑,說是幾十年前誰過河打死誰。再往南走些就到匈牙利了,邊界上什麼都沒有,狗都沒有。

2. Frankfurt an der Oder:不好意思這個在德國,不過還是要說,橋對面是波蘭,橋邊麥當勞可能是世界上最接近邊界的麥當勞,Wifi強勁,去對面買包煙回來抽。

3. Vama Veche,羅馬尼亞海濱嬉皮聖地,大麻派對啤酒,離保加利亞只有4公里,整個歐洲的痞子夏天都在這裡避寒。

4. Edirne,土耳其邊境大鎮,離保加利亞10公里,離希臘只有2公里,此邊境是世界上第二繁忙的關卡。Edirne是伊斯蘭建築典範,城中心一個山上一個巨型清真寺,四面八方十幾公里都看得一清二楚,牛逼的不得了。

沒網,明天上圖。


首先當然不能錯過德、瑞、奧邊境的博登湖畔林道(Lindau am Bodensee)
關鍵詞:博登湖、林道島

秋天湖上的落日,時間靜止。

秋天湖上的落日,時間靜止。

遠處依稀可見阿爾卑斯山。

遠處依稀可見阿爾卑斯山。

莫奈的顏色。

莫奈的顏色。

林道島。前三張晚霞正是在環島小徑上拍的。坐在短途遊船上可以將附近三個國家的邊境小城快覽一遍。也有前往腓特烈港或者康斯坦茨的船。

林道島。前三張晚霞正是在環島小徑上拍的。坐在短途遊船上可以將附近三個國家的邊境小城快覽一遍。也有前往腓特烈港或者康斯坦茨的船。


林道港標誌性的獅子與燈塔。


白天可以登上燈塔瞭望。博登湖和煙波浩渺的洞庭湖有著不同的氣質。
(很遺憾夜晚的照片怎麼都上傳不成功T^T)


關於林道——德國南部「阿爾卑斯山之路」的起點:

(圖中Bodensee左端,LINDAU,該地形圖大致是上南下北)

(圖中Bodensee左端,LINDAU,該地形圖大致是上南下北)

1.位於拜仁州,是個療養勝地,島上部分非酒店式客棧也配有家庭桑拿。遊客里亞洲面孔很少,並且大多數是中老年人,慢悠悠地結伴散步。天氣晴朗的白天,從林道港向南可以瞭望到遠處連綿的阿爾卑斯山,而在夜晚會有上千道燈光照亮迷人的港口。
2.住店和吃飯用英語溝通沒有問題。
3.島上有幾家廣東人開的中餐廳,主火車站裡有聯繫方式和地圖,吃不慣德餐的時候可以換口味。

總之,這是一個非常適合放鬆心情的地方


------
題外的P.S. 德國由曾經的各大公國拼湊到一起,Burg、Schloss和Castle特別多,所以許多人過來旅遊也都只看到了這個堡那個堡,以及各式教堂。個人認為「堡」和教堂可以只擇其驚艷者遊玩(譬如爬上瑪麗安橋給新天鵝堡來個靚照),勻一些精力給自然風光。在施瓦本地區玩,你可以去黑森林漫步,然後去巴登-巴登泡露天裸溫泉;在拜仁玩,你可以往阿爾卑斯山走,試試滑翔傘,或者在兩千多米的山頂曬冬天的日光浴……寧願多花一點時間做行前研究,也得玩得盡興些特別些!

新天鵝堡-最蕭瑟的時節(其實它所在的Schwangau施萬高小鎮也是邊境城鎮,下圖是在Tegel山頂,手機主動接收瑞士通訊信號)

新天鵝堡-最蕭瑟的時節(其實它所在的Schwangau施萬高小鎮也是邊境城鎮,下圖是在Tegel山頂,手機主動接收瑞士通訊信號)

阿爾卑斯山區某全景餐廳,一側平視各峰、一側俯瞰大地)

阿爾卑斯山區某全景餐廳,一側平視各峰、一側俯瞰大地)
施萬高的好處在於,它境內的山如同屏障一樣齊刷刷拔地而起、橫亘在一望無垠的平原上,和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區不一樣。不多做推薦了,相信每個來德的朋友都會去。


正文及PS所有圖片手機拍攝,質量不佳請不必盜圖,謝謝:)

------------
尚未去過但值得推薦的

德國境內還應當一去的邊境是敘爾特島(Sylt),位置在北部非常靠近丹麥的地方。它是德國第四大島嶼,是石荷州國家公園的一部分。

13-09-29-nordfriesisches-wattenmeer-RalfR-05

13-09-29-nordfriesisches-wattenmeer-RalfR-05
來源 - File:13-09-29-nordfriesisches-wattenmeer-RalfR-05.jpg
作者? Ralf Roletschek - Fahrradtechnik und Fotografie

「敘爾特島面積99平方公里,西部是綿延40公里的海灘,東部是廣闊的北海淺灘;通過長11公里的興登堡鐵路堤道(Hindenburgdamm)與大陸相連。長超過35公里,最窄處僅1公里寬。東岸中部有一鳥嘴狀半島伸向大陸。壯麗的沙灘在平坦的西海岸延伸,冰川形成的冰磧石紅崖高30米。島上分布有史前巨石墓穴等遺迹。有飼養乳牛和羊的小農場及分散的村莊。
作為頂級體育賽事舉辦場所,這座海島也藉由風帆世界盃 (Windsurf World Cup) 為世人所熟知;同時為業餘運動員提供了最理想的水上運動條件。島上有七分之一的面積屬於景觀保護區,三分之一區域屬於自然保護區。 總共有一半面積位於保護區內。」
——以上摘自德國國家旅遊局網站

希望自己五月之前可以上來補充實地攻略!


到達過國界線嗎?對我來說國界一直是非常神聖的存在,一條無形的「線」將不同的國家分離兩側,文化的差異也許就起始於此,最奇葩的國界線竟然將一所房屋分隔兩國,難道去個衛生間也要簽證嗎?心塞的很。

國界兩邊打排球

美國墨西哥

美國亞利桑那州納科的居民們和墨西哥納科的居民們,每年都會在國界兩邊打一場排球賽。這裡曾經是一個社區,人們可以自由通行,但是幾年前,一個4米高的圍欄徹底將納科分成了兩邊。


一間房子 兩個國家

美國加拿大

有這麼一家圖書館,把房子建在了美國與加拿大的邊境上。雖然讀者、遊客在房間內可以自由「越界」,但是有一些規矩是不能打破的。在2011年3月,當地就發生了這麼一起「槍支走私案」,肇事者不小心把手槍從美國帶到了加拿大。


兩旁按同一間房子的不同門鈴

荷蘭比利時

在巴勒拿騷(荷蘭)和巴勒海托赫(比利時)之間有一所房子,它有兩個地址和兩個門鈴。惡作劇時你可以兩個門鈴都按一下,然後隨便跑到一邊。


打麻將三缺一

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

綠茵茵的草坪上有一個三角形的野餐桌,桌面的三邊分別印上了三國的國徽,在此進行高端會晤真是再適合不過了! 畢竟打麻將永遠湊不齊4個人!


國界上開雪車

挪威瑞典

為了好玩騎雪地機動車在右邊的挪威是違法的,而在左邊的瑞典則是合法的。一條壯觀的雪道是瑞典和挪威的分界線,這裡也是喜愛挑戰的雪車愛好者們的好去處。但是得在左邊的瑞典玩才行哦~


球洞跨越兩國家

瑞典芬蘭

托爾尼奧高爾夫俱樂部是一個特別的球場,18個球洞有9個在芬蘭,而另外9個在瑞典。兩國被托爾尼奧河分開,而該河就穿過了高爾夫球場。


跨越國界的咖啡屋

荷蘭比利時

這應該是最文藝的一條國界線了,它穿過巴爾勒小鎮的咖啡屋。親,喝咖啡的時候,小心別濺到國外去啊!


一次逛三個國家

阿根廷、巴西巴拉圭

在伊瓜蘇河上遊覽2小時,就能看到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國界交匯的地標。回程時還可以乘船到伊瓜蘇瀑布下遊覽,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


惡搞郵筒


德國荷蘭

德國和荷蘭國界線上的這個房子也有一個德國地址和一個荷蘭地址。德國那邊有一個郵筒,荷蘭這邊也有一個郵筒。從德國那邊寄一封信到自己荷蘭的地址的話要兜一個星期才能寄回來。那裡的人經常這麼玩……額?好想玩!

德國和荷蘭國界線上的這個房子也有一個德國地址和一個荷蘭地址。德國那邊有一個郵筒,荷蘭這邊也有一個郵筒。從德國那邊寄一封信到自己荷蘭的地址的話要兜一個星期才能寄回來。那裡的人經常這麼玩……額?好想玩!


國界上畫一個麥田圈

波蘭烏克蘭

不是所有人都能辦到,不過在2011年的大地藝術節上,藝術家Jaroslaw Koziara展示了自己在波蘭Horodyszcze和烏克蘭Warez之間的田裡種出了一個巨大的魚形麥田圈。他在國界兩旁種下了23種不同的植物,最終長成了魚的形狀。


可憐的對比

俄羅斯白俄羅斯

一條公路也能突然斷檔,呈現兩種完全不同模樣的公路!其實俄羅斯你的補丁可以補得面積更大點~


奇葩的中文字

中國印度


只想吐槽,能找個字寫的更好的嗎?

邊界線上不全是悲傷的故事,也許更美好的結果正在等著你,也未可知。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時尚旅遊微信公眾號:trendstraveler


我來推薦 Monschau 蒙紹

蒙紹在德國靠近荷蘭邊境,從科隆開車過去1個半小時,是個在山裡面的小鎮。



我是在11月底到的那邊,當時正好傍晚,讓我吃驚的是,這麼個小鎮里居然有那麼多遊客,有點像周庄烏鎮對於上海,看來已經開發成德國人的旅遊景點。

也許是聖誕節前,小鎮里張燈結綵,有熱鬧的集市,完全不像歐洲其他地方一到晚上就冷冷清清的,大家都在逛街吃飯喝酒。


童話小鎮科爾馬(法德邊界)


談及法國,我們總說,那是巴黎,是埃菲爾鐵塔,是盧浮宮。

談及自由女神像,我們總想,那是美國,是紐約,是高高的火炬手。

談及哈爾的移動城堡,我們總答,那是蘇菲,是哈爾,是宮崎駿。


可如果我說,

法國,是萊茵河畔,是阿爾薩斯,是科爾馬。

自由女神像,是它的作者,是弗雷德里克·奧古斯特·巴特勒迪,是科爾馬人。

哈爾的移動城堡,是Fachwerkhaus,是木筋屋,是科爾馬。


你會不會覺得我很搞siao。


科爾馬(法語:Colmar),位於法國阿爾薩斯大區東部,是上萊茵省(阿爾薩斯大區兩個省之一)的省府。儘管它是阿爾薩斯大區人口僅次於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和米盧斯(Mulhouse)的第三大城市,可生活在此的萌葡萄更願意稱它為一個可愛的童話小鎮。


窄窄的街道,用古老的光滑泛著微光的鵝卵石鋪就,據說,這些街道之所以免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是因為這裡猶如童話故事般的美景令士兵們望而卻步,不禁放下手中的武器。木材搭建的多面屋頂、凸肚窗、拱道,充滿獨特雕刻,歷經百年不曾改變。酪赫河靜靜淌過,清清的河水蕩滌了浮躁的塵埃。很久以前,在這一古色古香的運河上,常常還可以看見兜售商品的屠夫、魚商和製革工人。如今,乘小舟漂蕩在運河上,穿過小城、樹林、野鴨和天鵝,太陽曬得人暖暖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有美名稱「法國·小威尼斯」(La Petite Venise)。

科爾馬的童話性質更多地源自於當地16世紀歐洲建築的民居風格。Fachwerkhaus,木筋屋,又稱木骨房,它是由木材搭建的多面形屋頂,獨特的設計,五彩繽紛的顏色,每一棟都體現了屋主的個人品味和德式阿爾薩斯風情。為什麼說是德式的建築風格呢?科爾馬地屬的阿爾薩斯大區,是實在的法德交界地區,以萊茵河為界,左法右德。在動蕩的17世紀,變換了17次統治者後才最終歸屬了法國。


2004年,宮崎駿為了拍攝動畫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特意以法國東部為中心進行了十二天的取材之旅。科爾馬小鎮作為重要的取景地,其童話般猶如積木搭起的房子更是影片中「史柏麗王國」城鎮建築的原型。


宮崎駿動畫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彩色木筋屋。


科爾馬人注重自己的歷史和文化。著名文學家伏爾泰曾於1754年在這裡居住過一年、居住的那座房子至今還在當地保留著供遊人欣賞。此外,著名的自由女神像的創作者奧古斯特·巴特勒迪出生於科爾馬。身為自由主義者,巴特勒迪認為最好的政府應奉行民主政治,因而促成他創作出自由女神雕像。他的故居現已改建為博物館,在博物館的三樓,展示了自由女神像的雕塑模型和完工過程。


在科爾馬生活已有三個多月,走路丈量了老城的每一條街道,也品嘗了阿爾薩斯地區各種特色的白葡萄酒。科爾馬作為阿爾薩斯葡萄酒之路的中心,靠近多個阿爾薩斯最美麗的葡萄酒庄。阿爾薩斯所生產的酒都屬於法定產區(AOC)酒,這裡寒冷乾燥的氣候適合白葡萄的生長,94%的葡萄酒均為白葡萄酒,多以單一的品種釀造,並且會在標籤上註明所採用的葡萄品種。盛產的酒以Rlesling、Pinot Gris、Gewurztraminer、Muscat葡萄釀造,香味濃郁,富含水果和鮮花的清新香味。Riesling以優雅細緻的均衡感見長,雍容大度,除了花香和果香,產自頁岩土質的Riesling常會有礦石的味道,是阿爾薩斯名菜——酸萊配煙熏豬肉傳統佐餐酒;Pinot Gris口感豐盈,可配合較濃重的食物。Gewurztraminer顏色金黃,常帶有芒果、荔枝、玫瑰、肉桂、柳橙等一連串濃郁豐富的醉人濃香,口感圓潤強勁,是中國菜的絕佳搭配。


說了這許多,你是否記得了這個居於一隅的法國童話小鎮?你是否想更多的了解阿爾薩斯的文化和特產?那麼,請繼續關注四顆葡萄吧,萌葡萄在以後會為您帶來更多的介紹。

如若遺憾不能親身遊歷這美景,不如舉杯細品,四顆葡萄暖心推薦,阿爾薩斯葡萄酒。


嗨,

我來了,你在哪兒?

歡迎小夥伴來「四顆葡萄」微店,一起談酒、品酒、買酒,我們的聯繫方式如下:

微信公眾號:四顆葡萄

微博:四顆葡萄9

微店:四顆葡萄

萌葡萄的微信:zhaorong3009


看到前面對德國的吐槽,很不服氣。想說一個靠近邊境、位於黑森林西北部邊緣的小鎮巴登巴登。
曾經在海德堡遊學,沒課的時候便會到處跑,那麼都在巴登符騰堡州的巴登巴登無疑是最好的選擇。baden是浴療游泳洗澡的意思,所以Baden-Baden的溫泉SPA一類很多,度假的話相當不錯。我是在全德國人都要休息的星期天過去的,這樣就避免了可能會出現的旅行團。

這是我走在街邊的林蔭道上,一路上我只遇到了一個玩滑板的小孩和一個散步的老人。

這是我走在街邊的林蔭道上,一路上我只遇到了一個玩滑板的小孩和一個散步的老人。


由於是度假城市,所以也會有賭場。但是介於我那天穿的運動鞋所以無法進賭場,所以並沒有拍照,並不是每個德國小鎮都會有Casino的。值得一提的是賭場附近的露天音樂會,我不知道這是自發組織的還是在舉行什麼活動,但是能肯定的是,在商店都不開門的星期天,這場音樂會絕對不是以營利為目的。

這是街邊可愛的小店,並不是那麼沒有人情味的德國感覺吧,額,忽略我的人,只看看風格就好。

這是街邊可愛的小店,並不是那麼沒有人情味的德國感覺吧,額,忽略我的人,只看看風格就好。

下面想說德國的食物。前面那位朋友說全德國食物都是一樣這我不否認,難道全美國食物就五花八門種類繁多了嗎。我們在平常吃飯,除了自己在家做,也會去不同的餐館吃飯,比如火鍋意麵漢堡什麼的,當然這不是德國本土食物。大多數人對德國食物的印象肯定是最出名的炸豬排酸黃瓜和豬肘子,聽起來確實很乏味,導致形成德國人食物種類很匱乏的刻板印象。先不說這些聽起來無趣的食物吃起來很美味,關於德國本土食物,食堂應該能很好地體現。我每次去食堂都有一大堆可供選擇,從蛋糕沙拉酸菜到熱菜,每類都有近十種不同選擇。我是極其偏愛土豆和酸菜,課間休息的時候一定要跑到小食堂找老爺爺打土豆泥吃。

下面想說德國的食物。前面那位朋友說全德國食物都是一樣這我不否認,難道全美國食物就五花八門種類繁多了嗎。我們在平常吃飯,除了自己在家做,也會去不同的餐館吃飯,比如火鍋意麵漢堡什麼的,當然這不是德國本土食物。大多數人對德國食物的印象肯定是最出名的炸豬排酸黃瓜和豬肘子,聽起來確實很乏味,導致形成德國人食物種類很匱乏的刻板印象。先不說這些聽起來無趣的食物吃起來很美味,關於德國本土食物,食堂應該能很好地體現。我每次去食堂都有一大堆可供選擇,從蛋糕沙拉酸菜到熱菜,每類都有近十種不同選擇。我是極其偏愛土豆和酸菜,課間休息的時候一定要跑到小食堂找老爺爺打土豆泥吃。

這個便是土豆泥配酸菜然後隨便來一塊肉,再澆上醬汁,對我而言幸福感爆棚。

這個便是土豆泥配酸菜然後隨便來一塊肉,再澆上醬汁,對我而言幸福感爆棚。

這是甜點,嗯,德國所有食物一樣,圖中是一家極其普通的小店,每個地方的甜品都不會比圖中差。一定要說的就是冰淇淋,路邊1歐一個球的那種,每種口味都超級好吃。總有人提到法國甜點,但是我在巴黎吃到的也不過爾爾。這裡說的都是路邊小店,過於高檔的地方學生黨基本不去。香街上很多人買的那一家店的冰淇淋和德國的是一樣的味道,本地人愛逛的商業街上的Macaron過於甜了(不過家樂福裡面3.29歐一盒12個的超好吃),我還是喜歡國內的改良版,其他的蛋糕也和德國大同小異(不要說精緻程度,德國人也是在進步的好不好),唯一驚艷我的是早餐裡面的Croissant,這個真是其他地方比不來的。以上沒有黑法國的意思,只是拿出來做個比較。

這是甜點,嗯,德國所有食物一樣,圖中是一家極其普通的小店,每個地方的甜品都不會比圖中差。一定要說的就是冰淇淋,路邊1歐一個球的那種,每種口味都超級好吃。總有人提到法國甜點,但是我在巴黎吃到的也不過爾爾。這裡說的都是路邊小店,過於高檔的地方學生黨基本不去。香街上很多人買的那一家店的冰淇淋和德國的是一樣的味道,本地人愛逛的商業街上的Macaron過於甜了(不過家樂福裡面3.29歐一盒12個的超好吃),我還是喜歡國內的改良版,其他的蛋糕也和德國大同小異(不要說精緻程度,德國人也是在進步的好不好),唯一驚艷我的是早餐裡面的Croissant,這個真是其他地方比不來的。以上沒有黑法國的意思,只是拿出來做個比較。
最後要說的是D?nner,我更喜歡把它叫做土耳其肉夾饃。簡單粗暴但是相當好吃的經濟實惠快餐。一下成卷餅狀,一下成肉夾饃狀,有肉有菜,每次趕火車都會買。
整個歐洲,我最喜歡的還是德國。半夜三點女生安然無恙地走在大街上,在其他地方你敢嗎。跑題了。雖然我對德國有感情,但是我的經歷不會偏心。


謝邀。

先放圖和地方。介紹擱後面了。

葡萄牙:
拉各斯和薩格雷斯。
理由:歐洲最西南角,以及世界上第一個航海學校,大航海時代的起點。



以上,拉各斯。很悠閑的鎮。這還是一月份。


以上,薩格雷斯。對面就是歐洲最西南的聖維森特角。我所站的地方就是恩里克王子當年建造的,歐洲第一個航海學校。大航海時代真正的起點。大叔是在大西洋海釣。

瑞士:
馬蒂尼鎮。
理由:聖伯納犬博物館。漢尼拔過阿爾卑斯的山口。

法國:聖馬洛。
理由:歐洲大陸最西北角。海盜之城。

以前寫的文:


關於葡萄牙那兩處:
到拉各斯已是天黑,全然不識路,叫了個計程車。司機大爺壯碩威武,留一圈海明威式鬍子,開一輛厚墩墩的雪鐵龍。眯著眼看了看iPad上標的地址,豁達的揮手:知道了!快上車!
照例問我們哪兒來?巴黎?啊,我兒子就在巴黎做醫生!你們來是躲冷來的吧?巴黎這個季節可他媽冷了!——大叔說英語聲音很厚,唯獨罵巴黎「so damn cold」時,格外標準,振聾發聵。
拉各斯是海濱度假城。市中心一片是步行街區,隔著馬路就是防波堤。大叔開車到了市中心,停車,問我們要了iPad,下車,矯健的奔跑到咖啡店,向那裡三五個慢悠悠喝咖啡吃甜品的老兄路。問完了,連跑帶蹦回來,讓我們下車,自己把車一鎖,車門一關。
「我帶你們進去!」

真繞了四個彎,走了二百餘米,才走到酒店處。大叔很熱心的告訴我們:「你們的酒店,就在那裡街角!要吃東西,這裡外邊!——這家不要吃,難吃得很,酒倒好。那家不錯!魚好!」我們沒口子的感謝,大叔一揮手,蹦達著跑走了。


到酒店門口,愣住:酒店門鎖著,門上貼了張紙,使法語寫著:「XXX先生,若到達,請打電話號碼ZZZZZZZ」——還有這樣子的店?
電話打通了,老闆說等會兒到。我想酒店附近,定有無線wifi,搜之。果然有。酒店wifi設了密碼。我試了試,密碼就是wifi用戶名——這就好比我設個wifi名叫zhangjiawei,密碼也叫zhangjiawei一樣。還有這樣子的wifi?


老闆到了,笑容滿面,請我們進門,看房間。房間甚好。老闆事無巨細,教我們怎麼用廚房,怎麼開電視,怎麼關電視。正調試著,電視轉到《辛普森一家》,配葡萄牙語字幕。老闆就抱著胳膊,看住了:「好看!我愛看這個!——你們也愛看?哈哈哈哈!《南方公園》也很好!!」就這麼直挺挺站著,看完剩下小半集的三分鐘,老闆道晚安,走了。
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這個國家的人大概都這麼沒心沒肺的……


我們出門吃晚飯,到了那個「那家不錯」的飯館。服務生使英語,推薦本店的omelette,剛說完就遲疑了:噢不,這個適合早餐吃,晚飯吃似乎不大對;噢,但是本店的omelette,確實很好的;但,嗯,現在是晚飯……他自說自話念了會兒,被自己乳酪一樣的葡萄牙腔英語絆住了。我們還是沒明白,小心翼翼的問:omelette究竟是什麼哪?服務生一拍腦袋:啊,就是蛋啊什麼的……然後他又被自己繞住了。恰此時,另一個姑娘給位大鬍子叔叔上菜,被他拉過來,指著盤裡那份葡萄牙煎蛋:就這個就這個!
做完示範後,該姑娘處變不驚,把這份煎蛋繼續端給了大鬍子叔叔。大鬍子叔叔見我發獃看他,還特意把煎蛋朝我這裡擺了一擺,露齒笑笑。


回去路上,見酒店旁,有店賣球衣,掛著招牌:在球衣背上印你自己的名字,加3歐;印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的名字,加5歐。

第二天,我們預備中午12點40的長途車,去薩格雷斯。早上九點多,過去長途車站買票,大白天,鎮上人都沒有,大概因為旅遊淡季,都在睡。車站賣票的小夥子瞪圓雙眼,滿面天真:
「12點40發車,對對!一張票3.8歐,對對!可是,我們發車前10分鐘才賣票!」——這是什麼規矩?
「我們可以提前買嗎?」
「不可以,這是規定!」
看我們很失望,小夥子體貼的拍胸脯,通通的出聲響:「我會給你們留兩張的!一定!放心!」

我們下午,到了葡萄牙航海搖籃薩格雷斯,租自行車,去看恩里克王子設立的,世界上第一個航海學校——1460年,恩里克王子也就在此謝世。旁邊就是歐洲西南的維森特角。懸崖上,一群膽大包天的大叔在絕壁垂釣,坐在山崖上,釣鉤直落大西洋。恐高症到此會暈眩,他們倒八風不動。

但有個大叔,很活泛。看見我,忽然擱好釣竿,跳將起來,朝我大吼一聲:「江南style!」——我為了看海,戴了墨鏡來著。

不不,我們不是韓國人!
啊?是嗎?
對!我們是中國人!——先用英語說chinese,人沒聽懂,還問「Korean?」;再用法語說chine,該大叔點頭,表示聽懂了。然後:
手腳一揚:嘿——呀!擺個李連杰版黃飛鴻的造型——還就在方寸絕壁之上,我都替他膽戰心驚:
您別掉下去了!!


關於聖馬洛:


布列塔尼在法國西北,戳出一截在海上,最有名的是北部的C?te de Granit Rose,所謂「大玫瑰海岸」:黃昏時去看,會看見玫瑰紅色的花崗岩在海岸上星星點點,甚為美麗。有名的城聖馬洛在海岬上,周圍有城牆——歐洲人不像東方,輕易不築城牆——環繞居民區,一則以守,一則以攻。原來老年間,聖馬洛這地方位置太好,海盜和英國人都覬覦,常來侵擾,偶爾還有段時間,成了海盜的駐紮地。於是海岸線遍布據點,居民閑時打漁,忙時打仗,而且自奉甚高:咱們是迎擊英國侵略者的正義之師,可不是打家劫舍的土匪!

聖馬洛的天空不像南方似的火辣辣,倒有北國風味的湛藍明凈。但和諾曼底一樣,因為靠著海,於是雲層很低,水汽流動,忽晴忽雨。在海灘上站著曬太陽,猛可間就能見西面黑雲鋪天而來,趕緊躲咖啡館去。聖馬洛與英國人隔海相望,所以沒那麼多忌諱。他們日常飲食里,有和英國人類似的紅茶,有英國式的土豆,當然還有法國本土華麗的奶油。店家自吹牛肉甚好,而且說得有理有據:老式法國人吃牛肉,喜歡沿海的牛。有一種理論是:沿海的牛,吃的牧草含海鹽,牛肉更緊實有味。這地方海水極佳,深海動物多不說,還賣海水:據說可以制鼻塞。買一瓶,聞一聞:特殊味道倒是沒有,但的確有股清新濃烈的,海的味道。


推薦閱讀:

TAG:旅行 | 自助游 | 歐洲 | 邊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