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登機牌的使用體驗有什麼問題?

問的就是登機牌本身,不是辦理登機牌的過程。


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問題。過去有一段時間,曾有熱鬧的討論。

大部分航空公司的登機牌 (and boarding pass) 似乎根本就不是為乘客設計,問題主要集中在:元素混亂排列,毫無規律的對齊,莫名其妙的空間留白,和部分數字集中扎堆,關鍵信息沒有分類顯示沒有主次之分,根本不照顧閱讀順序閱讀效率和整體平衡的美感。換句話過分地說,似乎不是人為人設計的。

兩個比較有名的設計改善方案(部分考慮了熱敏列印的情況):

Redesigning the Boarding Pass - Journal - Boarding Pass / Fail by Tyler Thompson Louie Manta Yoni De Beule Brent Gentile 等人



補充評論中 @陳仕鵬 先生的意見,這些方案只能是設計方向上的參考,有很多細節問題:

&> 第一種設計根本沒有考慮到登機口最多3位數字甚至還加個字母(106B),以及航班號4位數(DL5300)的情況,多了就寫不下了。第 2、3、4 種實際列印都不太可能因為白色的字沒辦法打出來。最後一種想說其實出發地和目的地都不是最重要的,大部分情況登機口,登機時間,座位號,現在越來越多的登機組別,更為重要。所以現在已經有很多公司的登機牌就像 2、3、4 那樣登機口,登機時間,座位號,和登機組別用大字體突出在單獨一行了。(例如 United, American, EVA AIR)另外以上設計雖然設計感很強,但是好像都沒考慮到常旅客卡號的部分,個人覺得在登機牌上顯示出來也非常有必要(也幾乎是現在登機牌都有的),可以確認里程是否是計入了自己的賬戶。

Rethink the Airline Boarding Pass by Peter Smart


這個回答僅作參考。所有 credit 都屬於上面這些圖片設計方案的所有者。

不過現在已經是 2014 年了,情況大有改觀。一些比較有追求有審美的航空公司新式的登機牌已經好了許多。



尺寸詭異,墨跡斑斑,毫無保存價值。想一想你拎著大包小包在機場轉悠,手裡還要拿著這麼一玩意,裝進口袋裡很彆扭,拿在手上又怕丟,夾在護照里還會滑出來。印在光滑卡紙上模模糊糊的印跡時刻都在提醒你它會弄髒你的手,容易變形的邊緣和褶痕則毫無忌憚地表現著自己的愚蠢。更不用提背面藍配黃散發著濃濃土鱉氣息的XXX大酒店的廣告。
嘛,登機牌有國際標準,大家都理解,哪個國家的登機牌差不多都是一個德行,可是這並不代表目前的登機牌是一個好設計。想想有多少髒兮兮的登機牌躲在你的包包里直到某一天整理東西才被發現?想想熱愛旅行和攝影吃個大排檔都要拍照的傢伙們有幾張關於登機牌的照片?在一張內藏NFC tag的硬卡片成本還不到一美元的現在,登機牌需要一場革命,帶給人們更好的用戶體驗,包括收藏價值,同時也會給自身帶來更好的宣傳效果。
如果航空公司摳門到不願意多花這幾塊錢,至少也用這個來代替:


這樣在扔的時候才不會覺得彆扭。


太大,不能放進上衣口袋,不能夾進護照,不能放進錢包。


你要硬折起來的話,副券容易斷。

放不到合適的地方的話,就容易導致拿著一大堆證件登機時手忙腳亂。


設計倒是次要的,能用就行了。火車票大小的完全可以放下所有需要的信息了,幹嘛要做那麼大!


不喜歡紙質的請看這裡……passbook使用很方便。只是現在好像只有國內可以使用
值機選座登機一個APP搞定


從另一撥使用者的角度來說吧。作為一個空乘,每天要面對上百登機牌,說實話,最崩潰的在於,寬體機需要站在機門口將旅客按照不同座位號引導至不同的通道,而旅客持有的登機牌各異,完全沒辦法在眾多信息中一眼觀察到旅客的座位信息。常坐飛機的旅客會主動告知座位信息,而大多數旅客要麼不理我們直接往客艙里沖,要麼把登機牌往我們面前一放讓我們找,要知道,一眼看到座位信息和找上2~3秒才能看到,對後面的旅客排隊情況影響是非常大的。

另外說一點,在首都機場乘坐國際航班和地區航班,必須使用紙質登機牌,不可以使用電子登機牌。

還有一點,之所以在一個航班上見到不同登機牌,是因為會有聯程航班,在始發站列印全部登機牌,在中轉站的時候就會看到從不同始發站到來前往同一目的地的登機牌了。比如同樣去南京,可能有來自蘭州,哈爾濱,法蘭克福,紐約,新加坡,香港,在北京登機時就分別持有在當地列印的登機牌。


不能當報銷憑據


看我來個一圖表真相~
這是我前段時間出差時的一張登機牌:

請看上面三個圓珠筆畫的圈圈,這是機場出票時地勤MM自己畫的。

請看上面三個圓珠筆畫的圈圈,這是機場出票時地勤MM自己畫的。
於是:航空公司自己可能也知道這個登機牌在使用體驗上有點問題...
但值得尊敬的是這位地勤MM。真是為旅客著想的典範...東航應該給人家戴大紅花才是。


實際上所有的答案沒有注意到一個關鍵的因素:登機牌本質上是乘客的調度標籤,而後才是乘客的登機憑證,而非提供給乘客用於在迷宮般的機場找到行李和出路的地圖。說的難聽點,乘客只是一個會自動識別路徑並主動到達裝卸口的兩腳包裹,登機牌只是給裝卸作業用來確認這件包裹是不是夠聰明有沒有走錯的憑據。
從機場,航空公司,航空聯盟,行李託運,票務等不同機構管理的角度,登機牌承載著給他們提供的關鍵業務信息,這些信息在登機牌上呈現時要有易於識別,不易誤讀,不易仿製,關聯性強的要求,而印得漂亮便於乘客識別意義並不大。一般來說,機場會通過信息屏幕,人工口頭和廣播通知和提醒乘客相關信息,因為很多時候一些信息可能會發生變動,不可能以登機牌信息為準,做得太印象強烈未必是好事。而且試想一個巨大的機場人人都手舉登機牌不時對照路標的情景… 估計不少乘客又要誤機控訴機場管理不善。


1,太大,不易收納;
2,關鍵信息文字較小,不易查閱。


說一個我自己的感覺吧,信息標註的十分不明顯,你自己感受一下你能夠一眼就看出登記排上哪個是登機口、登機時間balabala的。


Airport Compass: Hit The Gate Spot On, No More Rushing

指南針登機牌 (Airport Compass),上面的電子紙區域有一個導航針,採用RFID (無線射頻識別設備)技術進行方向識別,由超薄電池供能,旅客只要跟著導航針箭頭前行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登機口了,並且將此登機牌連接到機場的電話亭還可以獲得目的地城市的天氣、交通等情況,非常方便實用。


Airports can be quite daunting if you haven』t been traveling through them before. Usually they are not only big, but very crowded. Finding your way can become even more complicated when there are people around you that are just as lost as you. The distance between gates can be more than enough to get you off course, which could possibly lead to your missing your flight. Usually that doesn』t happen, but the risk of missing the boarding is definitely higher when you』re lost than when you』re not. That』s why some brilliant minds decided to change all that.

Designers Kang Eun-Kyung and Park Ji-Eun have come up with something as simple as anAirport Compass. The compass itself is incorporated into your boarding ticket, and it will show you the direction to go by using e-paper. The compass is powered by a solid-state thin battery which is flexible and needs very little power to function.

The compass will recognize your route and show you exactly where to head when you arrive at an airport. The Airport Compass is directed to elderly people, children and also people that are not so familiar with traveling by plane. It』s a brilliant and simple solution that I really hope will get incorporated in the near future. There are far too many people who get lost on their way to the gates, and this could totally be the savior they need. The ticket itself will use the technology to connect to shops and information desks to tell you about food, news and locations in the near vicinity to where you are. That right there is the fundraiser for the project as well, if you ask me.


上面的答案都在說登機牌的設計,其實實際使用也有些問題,也就是很多地方不能不使用登機牌。


選擇網上值機,自己列印登機牌,進安檢掃機票條碼的時候需要折來折去的,然後登機經常撕剩下一個三角給我……

這個矛盾如果選擇自己列印登機牌似乎沒法解決,除非使用電子登機牌,但國內好像大部分機場都沒有配備掃二維碼的工具……可能國內使用這種功能的軟體的人還是太少了,沒有必要花成本吧……看起來美帝能用 Passbook 一路舉著 iPhone 上飛機,滋磁滋磁


感覺遲早會被RFID設備取代。。。


打不出姓名里的生僻字。每次都得手寫然後去蓋個章多麻煩


1、最最嚴重的問題:容易解體,尼瑪能設計個正常點的登機牌嗎?手裡拿著兩截很變態啊!
2、放不進口袋!!!!提著N多行李的時候,手裡抓著這傻乎乎的登機牌樣子更狼狽了。
3、要很仔細看才能看清楚內容,重要的內容就那兩個,你不能設計得重點突出點嗎?一眼看到登機口和座位號啊!次要的小字體放一起就好啊。


上飛機後只留一張小小的卡片紙給乘客,上面標註託運行李信息,總是擔心這張紙會被弄丟最後取不到行李。但最關鍵的問題其實是:取行李出口處很少有工作人員把行李和登機牌對照,因此完全可能冒取,讓人很沒有安全感。


名字生僻字-&>手寫修改-&>蓋章-&>夾在包里或者雜誌里-&>字花了-&>安檢不通過-&>重新回去蓋章-&>拿來拿去-&>中間切割的地方斷成兩截

每次登機幾乎必須的一套


你們說的都對,可為什麼尺寸要做的那麼大?


給登機牌設計三個字,丑、臟、亂!
簡直不忍直視。
尤其檢票的時候,按理說應該把八分長的部分留給乘客,事實是把二分長的票頭留給乘客,上面神碼信息都沒有,搞毛線啊。


具體排版我說不來,就說紙張質地吧。阿聯酋頭等艙和經濟艙在曼城機場用的都是列印的…手感就像那種熱敏小票的感覺。浦東機場稍微好點類似於大多數門票那種比較硬的紙張,but!無論什麼艙都是一樣的紙質…體驗上來說我喜歡厚點的,小票一樣的容易飛…順手附上boarding pass本人…上圖是小票質地,下圖是門票質地。



推薦閱讀:

為什麼聊天應用大多採用綠色的圖標?
設計行業中如何界定抄襲與借鑒?

TAG:設計 | 交互設計 | 民航 | 用戶體驗設計 | 登機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