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保險保障自己的一生?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 理財達人,更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本人相關背景:精算師


前言:我寫這回答的目的是希望各位有幸看到本文的朋友能抽出您人生中的30分鐘盡量一字不拉地讀完本回答。這30分鐘也就是一局LOL或者一集電視劇的時間,但你可以讀到一位有n年工作經驗的精算師專門寫給知乎里絕大多數不太懂保險的朋友的回答。


這篇文章盡量不使用網上你能搜到的已經被複制粘貼了幾萬遍的信息,而是用我的專業知識換一個角度為大家詮釋。我並不是第一個回答本問題的精算師,只是我角度和他不一樣。


現在老百姓對商業保險乃至保險公司的怨氣非常大,用以前上學時候老師教我們的話解釋就是:保險最大的風險是你購買的保障並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保障。我本來只打算買個西瓜結果最後發現買回來一個籃球。籃球也許比西瓜貴,但這並不是我需要的東西,我不需要的東西對我來說沒有意義。


因此我專門寫了以下回答內容,我希望這篇回答能是一站式的商業保險回答貼,一篇就能解決普通人乃至初級保險從業人員所有關於保險的問題。

所以請您盡量每個字都要看哦!


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你們讀完後能對保險,特別是對商業保險,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可以產生動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積極為自己及家人購買最好的商業保險。


如果有政府和企業的決策人員能讀到本文,也希望你們可以積極考慮為你們的員工乃至他們的家屬購買保險。保險真的能為你們省不少心!我後面也會為大家介紹如何為自己配置保險並且為什麼這樣配置。


保險這方面,特別是商業人壽保險,別說知乎,整個中國能像我這樣從渠道、各種基本法、產品模型、償付能力、核心系統、各種運營、再到監管乃至外部再保險管理能如此全面了解保險業的真沒幾個。好吧嚴謹點,最多也就幾百號人。


反正我的意思就是保險這方面我真的很牛逼就是了。(嗯,別打臉了)

還有,我這篇回答雖然寫於2016年,但即使你在2017年、2018年乃至東京奧運會時候才讀到我這篇回答,我說的內容仍然管用!!!

我也會偶爾更新一下本文的內容,但無論怎麼更新,本文的主基調是一直管用的。

以下是正文:

-------------------------------------------------------------------------------------------------------------

我知乎第一個贊同過千的回答:怎麼購買一份合適的重疾險組合? - 李元霸的回答里曾經明確推薦過哪些重疾產品是目前中國包括港澳台在內最好的,但還是源源不斷收到私信問我某某保險方案是否更好。


我實在詫異地很,我不都告訴你們哪個最好了,你們照買不就是了,為啥還問那麼多問題?但我想了想,即使在保險公司,很多員工甚至管理人員也不知道怎麼為自己買保險。


還真別笑,你如果有親戚朋友在保險公司任職的,可以問他們一個人身保險里最簡單的問題:


保險中的「身故責任」分幾種?


我猜很多人是回答不出來的。


所以,為了讓大家了解什麼是真正的保險,除了知其然還要讓你們知其所以然。對於本題回答我決定換了個演繹方法。我要從知乎保險問題里最少人說的,最少人懂的,也是最基礎的開始:


我們先來談談中國的保險監管


你們看到這裡,心情肯定和下面這樣圖一樣,尼瑪你們這些安利保險的現在都走這種套路了。


不不,後面很快你就知道這個話題的重要性了。來,我們先耐心一點,不然這文章後面還有更長更臭的怎麼辦。

我們都嚴肅點,耐心點。


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國務院通過「一行三會」,即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管理整個金融市場。央行重要性自不必多說;證監會一年365天被全國人民問候全家,其知名度也不必多說;銀監會作為悶聲發大財的最典型機構,四大行也得聽它司令,牛逼地位我也不多說。但你們知道保監會是幹啥的么?


保監會的實際知名度我先給你們看一個官微閱讀量對比圖。這是前陣子同一種類型的新聞:證監會/保監會完成2016年兩會建議提案工作(截圖時間有點久,這篇文章其實動筆於很早之前,原諒我的拖延症...)。

這只是一條很普通的日常工作新聞,一般人根本不會有興趣看這種新聞,產生的閱讀數可能就是因為兩個微信號的處女座關注者為了消掉未讀提示而產生的點擊。我們可以看到同樣一種新聞證監會官微里的瀏覽量可是保監會官微的20倍!從大概率上甚至可以間接推定每20個知道證監會存在的人裡面才相應有1人知道還有保監會這種機構存在呢。


http://weixin.qq.com/r/LXWLkxHE4UyerVXw9yA- (二維碼自動識別)


(題外話:我這裡故意「黑」了一下保監會的官微,實際保監會還有一個公眾教育微信號叫「保監微課堂」,專門用來向大眾普及保險知識,做得非常好,甚至比很多商業保險公司的微信號都做得好,這在政府機構的微信號里是比較少見的,我建議大家都去關注,真能漲不少保險知識)


保監會或者英文簡寫CIRC,全稱「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證監會銀監會一樣都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正部級,但還是事業單位,而央行雖然是正部級單位,但實質是副國級部門)。


保監會根據國務院授權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依照法律、法規統一監督管理全國保險市場,維護保險業的合法、穩健運行。也就是保險公司、保險產品、保險購買銷售消費理賠行為等等,只要是商業保險行為有關的都歸保監會管。


這裡監管所依據的法律包括最頂層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等以及保監會頒布的各項規章制度,這是我們保險界常說的「天條」,在國內開展的每一項保險活動我們都是有法可依的。

股災之後盛傳高層會將「一行三會」合併成立一個大監管,即使最後真的這樣實施,保險監管毫無疑問也會是一個獨立的職能。


而我為什麼要先談保險監管?


因為從償付能力監管來看,中國是目前世界上保險業監管水平最全面最先進的國家之一。也就是說,你們在中國的保險公司購買和持有的保單是世界所有國家中是最安全的,接受了最全面的監管保護。尤其是那些動輒要保幾十年的人壽保單,你們絕對可以放心持有。


本來可以把上面那段第一句話中的「之一」去掉的,但採用相似監管原理的歐盟Solvency II經過多年扯皮後眼看就要被天朝的償二代後發制人超車,嚇得趕緊和我們同時在2016年1月1日實施,免得被我們搶去全球第一的美譽。


中國保險業的償付能力二代監管規則,業內簡稱C-ROSS(註:不讀克洛斯,讀c羅斯,官方發音),是以風險為導向的新一代償付能力監管規則。具體怎麼計算實在太專業了,我這裡就不展開了。簡單來說,根據監管要求和指引,在每季末、每年末保險公司會通過建立詳盡的數學模型和壓力測試後能確保自己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無論發生什麼事件都不會倒閉


換句更直白的話說,天朝的保險公司只要通過了C-ROSS下的償付能力測試即代表它都能硬扛200年一遇的大災難(汶川地震這種是30-50年一遇,日本311地震或阪神大地震為50-100年一遇,或者各種股災),沒有例外。


如果把中國的C-ROSS或歐盟的Solvency II比作Windows 10(當然Solvency II允許歐洲保險公司使用監管批准的內部模型而非標準模型以更好的反映自身風險,這也許再」高級「一點),那麼目前美國使用的RBC保險監管架構差不多就是Windows 2000最多帶個SP4,採用RBC類似架構的香港、新加坡、日本就更不用說了,不過他們也正在根據自身市場情況準備監管更新中,但從安裝進度條來說已經遠遠落後於咱們啦!


所以,不要提到中國金融業總覺得我們落後於世界發達國家,尤其在什麼紐約倫敦面前我們抬不起頭,我們金融業也是有領先全球的時候!(此處應給中國保監會掌聲)


對了,全球銀行業最新的監管架構巴塞爾3協議,即使在監管如此強勢的中國,也得到2018年才能全面實施。我們的C-ROSS和Solvency II差不多可以認為是保險業版本的巴塞爾2.9,可是早整整兩年哦。


償付能力制度為多級預警制度,安全線第一檔就是償付能力要高於150%,即(認可資產-認可負債)/ 最低資本的計算結果要不低於150%,這裡每個項目都會牽扯複雜的演算法。如果計算結果低於150%,保險公司就要開始緊張了,因為貴司已經喚醒保監會的盯梢屬性,自己要趕緊想辦法把償付能力弄回150%以上。如果回不去,也盡量不要再去跌破下一檔安全線100%。否則保監會就會動用各種監管權力要求保險公司採取可行方法儘快將償付能力恢復到最低安全線之上。這些「可行方法」包括但不限於:股東增資、暫停開設新的分支機構、暫停發行新保單、暫停銷售佔用資本金過大的產品、賣出佔用最低資本過高的資產比如創業板股票等等等等等。

國內各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信息可以通過中國保險業協會網站或各保險公司的官網信息披露欄目查閱,及時公開的信息披露也屬於重要的償二代監管環節。


看到這裡,你肯定要說:貴國這種官僚機構,尼瑪吹的都好聽,實際做起來還不是一坨屎。


那我還要告訴你,執行起來也不會是屎。因為在全世界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計算由精算人員專門負責,這就是為了確保計算結果的可靠性、合規性和專業性。


在中國,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工作及其他精算相關工作(如產品定價等)全部由精算人員執行,相關工作報告得到總精算師審閱並簽名同意後還需要按期上報監管。這些都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及保監會相關規定中法定的工作流程和責任,不是隨便張三李四都能去乾的(其他金融機構倒是可以)。


為了保證專業性,包括總精算師在內的精算工作人員都需要通過一定科目的精算師考試并力求獲得精算師認證。就專業認證難度來說,你們可要知道考出一個FSA(北美精算師認證)的時間平均是考出CFA時間的三倍。而精算師認證中的神經病,FIA(英國精算師認證)更是普遍認為難度是FSA的兩倍!如此艱難的精算師考試就是為了確保精算人員能具備合格充足的專業知識以解決各種實務問題。即使考試通過,每年還要進行一定時間的職業繼續教育以保證精算師緊跟最新的精算技術和保險監管發展。


你這時又嘀咕了,不就考試難一點么,高分低能的人多得是。不、不、不,你們太小看精算師的工作了,一個精算工作者接受保監會、中國精算師協會和公司管理層三重監督三重壓力不說。在中國,總精算師是一個如此變態的職業,監管機構有權力是可以終身追究你曾經的工作錯誤的!whenever and wherever you are.

對的,精算師中的佼佼者,各保險公司的總精算師是有可能被終身找茬的。要是你知道你有可能快退休了竟然還要為某一份20年前在某個老東家簽的精算報告挨處罰,你想想平時該有多大壓力啊。老闆都有如此壓力了,下面做小的還不加倍奉還么?


因此,從監管理念、監管制度和執行人員來看,中國保險公司即使在世界範圍內看也是非常可靠安全的。


甚至,大家可能已經聽說了我今年更新此文時發生的一個新聞:保監會前主席因為某些問題被撤下。但是,即使這樣之後,保險監管仍然在有效運行。這就一定程度再次證明這個監管體制是可以獨立於任何人可靠運行的。


但我知道你們肯定不想聽這些有的沒的,你們就是想知道,如果萬一,如果萬一保我保單的保險公司真的倒閉了怎麼辦?

這裡需要重點澄清,你們可能經常聽到一些保險代理人常說的中國保險公司不會破產這其實是錯的!,因為根據我國保險法,中國保險公司是允許破產倒閉的!


但如果真有保險公司破產,我們還有保險保障基金來保證保險你的保單安全!


這裡還要特別特別提醒一句,在中國保險公司出現償付能力不足並不一定代表保險公司會倒閉。新聞裡面偶爾出現幾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足在業內不算大新聞,實際上在起稿寫這篇文章的2016年1季度末甚至有幾家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為負數。對的,是負數,也就是技術上來說,資不抵債。但是再提醒一次,即使這幾家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為負數,在中國這個特定社會環境,他們這些保險公司離真正意義的破產還是實在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遠了。因為能開保險公司的股東們都不缺錢,還有那些覬覦保險公司牌照的人想藉機摻和的也不缺錢,隨時可以注資。


說回萬一保險公司走到破產這一步怎麼辦。匯金公司你們肯定知道,牛逼吧?證金公司你們肯定也知道,雖然傻逼但還是牛逼吧?中國還有一個與這些不同類型但目的都是為了保證金融系統穩定的東西,由保監會、財政部和人民銀行共同發起設立的中國保險保障基金公司。這個中保基金或保險保障基金前身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實際是我國金融業第一個市場化的風險自救機制。


在極端的情況下,根據保險法及相關規定,保監會可以指定已經破產的保險公司的仍然有效的保單及其保單準備金轉由另一家或多家保險公司承保。同時根據《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保險保障基金會提供救助,以人壽保險為例:

 第二十一條 被依法撤銷或者依法實施破產的保險公司的清算資產不足以償付人壽保險合同保單利益的,保險保障基金可以按照下列規則向保單受讓公司提供救助:
  (一)保單持有人為個人的,救助金額以轉讓後保單利益不超過轉讓前保單利益的90%為限;
  (二)保單持有人為機構的,救助金額以轉讓後保單利益不超過轉讓前保單利益的80%為限。

這個救助標準你們滿意嗎?我覺得太仁慈了,就像菩薩一樣。


而且,你可是要知道中國銀行業同類型的保障機制 - 存款保險2015年才正式實施,每個賬戶賠償50萬封頂。而在無數人覺得買保險要比在國內好的香港,從2001年提議成立和我們類似的保單持有人保障基金(PPF)至今(請不要和香港保險索償投訴局混淆,不是一樣東西),事實上還處於紙上階段。而且鑒於目前香港立法會的特殊情況,我覺得未來5年正式推出這個東西都非常難。也就是香港目前是沒有像內地這種保險公司破產消費者經濟救助體系的。


救助破產保險公司並不是保險保障基金唯一用途,根據《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

第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動用保險保障基金:
(一)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依法實施破產,其清算財產不足以償付保單利益的;
(二)中國保監會經商有關部門認定,保險公司存在重大風險,可能嚴重危及社會公共利益和金融穩定的。

直到目前為止,保險保障基金一共真正出手過兩次,都是為了舒緩保險公司的經營亂狀。這個經營亂狀主要是因為這兩公司實際控制人各種作死。一次是為了新華保險,另一次是為了中華保險。這兩次出手後保金最終都全身而退,這兩家公司現在也恢復了正常經營。新華保險甚至在保金退出後成功上市,成為現在A股僅有的四家上市保險公司之一。


所以有人說再保險公司是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其實中國保險保障基金公司才是。

現在保險保障基金規模將近700億了(16年首次撰寫本回答時),主要來源於各位購買商業保險時候的保費會有一個很小的比例將會用來繳納保險保障基金。別覺得700億少,其實非常多了!新華保險就是一個巨無霸,保金當年照樣能救。再多說一句,保金前幾年都覺得自己錢太多,覺得現在自己的錢足夠罩你們了,因此還特意降低了保金保費的繳納比例。


說到現在,你們對你們買的保單感到放心了么?


然而,然而,償付能力的先進性、精算師的專業性還有保險保障基金都不是我要放的終極大招。我先賣個關子,你們現在應該對於「我買的保單安不安全,最後能不能賠」這個話題有點認知疲勞了,我後面再放終極大招。


我現在先切換一下,我們來談談中國的保險公司。


什麼?賣保單給你的就是保險公司?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你要經營保險業務,你如果要賣保單給自然人或企業,根據保險法,你必須持有保監會批准的保險業務經營許可牌照,並接受償付能力監管。


再跟我念一遍,在中國不是阿貓阿狗可以賣保險的,你必須有牌照!牌照!牌照!而且需要接受償付能力監管!


大家如果在攜程買過機票,也許買過那些搭售航意險的機票套餐,這些航意險背後就對應一個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攜程不是承保人,背後的那個才是真正的承保人。


大家如果在淘寶買過東西,付款的時候有個選項是問你要不要退運險,那麼這個退運險背後也對應一個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淘寶不是承保人,背後的那個才是真正的承保人。


國外保險公司來到國內想賣保險也得拿牌照,比如英國保誠在中國與中信集團各出50%股份成立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獲得了中國的保險牌照才被允許在中國大陸開展業務。

國內根據保險業務類別一共有4種牌照:人壽保險、健康險、養老險和財產險。其中前3種牌照在目前情況下大部分經營範圍實際是重疊的,所以可以認為是同一種,即人身險牌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保險公司只分為兩種:壽險(說人身險、人壽保險也是一個意思)公司和財險公司。


精算實際也對應分為壽險精算和財險精算。保監會也分別有人身險監管處和財產險監管處監管這兩種市場。


以大家熟知的「中國平安」為例,「中國平安」旗下有非常多的業務,其中由「平安保險」負責集團的保險業務,而平安保險實際再分為:平安人壽、平安健康險、平安養老和平安財險四家保險子公司負責。這四家公司各持有一塊牌照,也就是中國平安一共有持有4塊牌照經營保險業務。每家子公司都需單獨接受償付能力監管,集團還有總的償付能力監管。


如果你買了平安的車險,那一定是「平安財險」給你發的保單,因為它持有財產險牌照,你保險合同上敲的合同章肯定是「中國平安財產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如果你買了平安的重疾險保單,那一定是「平安人壽」(「平安健康」和「平安養老」主要是團險業務,為方便討論這裡暫時忽略它倆,後面會說什麼是團險業務)給你發的保單,因為它持有人身險牌照,你保險合同敲的合同章肯定是「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所以你買了車險要理賠,冤有頭債有主,肯定是找「平安財險」索賠,即使你找「平安人壽」,雖然他們都是「中國平安」旗下的,但肯定是不會理你的。


但是財產險公司經營範圍有一個特例,就是允許經營短期(即保險期間為一年期及以下)人身險業務,這是和人壽保險公司經營範圍重疊的,但一般來說財險公司因為管理因素很少會把這種短期人身險業務作為自己的業務主力,所以大家購買人身險還是會去壽險公司。


當然絕大多數保險公司只有一塊保險業務牌照,要麼經營人身險,要麼經營財產險。


我還特別提到了保險公司需要「接受償付能力監管」,這是因為受益於目前什麼都要互聯網一把,網上現在出現很多所謂的互助保險、眾籌保險、抱團保險等等,打的都是更便宜跟方便的保險的口號。


然而,網上互助保險很多都是冒名相互保險,這些組織全部都不接受償付能力監督,差不多是野雞P2P之於銀行的區別。他們不接受償付能力督導意味著如果你上錯了類似e租寶這類型的坑,或者到最後發生理賠他們沒錢賠給你,我上面和你們說的償付能力監管、保險保障基金還有那些精算師們都不能在你被坑的時候幫你一把。你只能找個地方拉橫幅申冤去了。需要注意保監會是允許設立相互保險的,截至2016年10月,保監會也只是批籌了三家相互保險,包括馬雲的信美相互,但是這些相互保險是必須接受償付能力監管的!


保險公司牌照是稀缺資源

我意思就是想說保險公司牌照可值錢了!特別是壽險公司的。


尤其多得安邦保險、前海人壽等在二級市場和海外併購上屢屢弄個大新聞,讓大家知道了保險公司特別是壽險公司的各種妙用。據說各種在保監會排隊等批牌照的公司目前超過了100家!(17年更新:安邦和前海弄出的大新聞實在有點大,所以現在牌照更不好批了)


但是,保監會對新保險公司批籌一直持非常審慎態度。一塊保險業務經營許可牌照,雖然保險法規定至少要有2億元人民幣實繳資本,但現實中沒有20億以上真金白銀是很難辦成這事的。而即使這20億元不是問題,如果出資股東背景魚龍混雜,那拿牌照一樣不會是容易事。


保險公司的經營目的是什麼?


賺錢,再說一遍,保險公司不是慈善機構,股東掏錢出來開保險公司都是為了要賺錢的!


為什麼要買保險?


購買保險是為了減少預期以外的事件對被保險人的財務狀況造成衝擊,為受益人提供經濟補償減輕負擔。也就是,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就是被保險人通過繳納保費換取未來財務狀況更大的確定性。


打個比方,沒買保險前,你未來財富現值的範圍可能是 [-50萬元, 200萬元],有負值的原因可能是各種財富損失,比如家裡大火,比如治病過程中支付的高額醫療費用;而通過購買保險,你的未來財富現值的範圍可能變成[80萬, 190萬],雖然最大值因為要交保費而變小了,但是更加確定了(這個例子中波動範圍從250萬縮小到110萬,所以未來更確定了,當然我這裡舉例簡化了很多統計學上的東西,大家知道我想表達的意思就好)。


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和社保有什麼區別?


雖然都有保險兩字,但壓根是兩個世界的東西。


社會保險包括常說的五險,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社保不以營利為目的,它的收入來自於政府稅收等財政收入的再分配和參保人的社保繳費。社保當年即使有結餘,也會滾存到下年繼續使用。


廣義的社保還包括新農合、大病醫保、個別地方政府特有的公共保險項目、部分政企合作的保險項目,如目前深圳社保委託平安養老承保的全市居民重疾保險等等。


而保險公司同樣能提供商業性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這些保障,並且還能提供更廣的保險項目。


保險公司的收入來自於投保人購買相關險種的保費和相關保費產生的投資收入。還有,上面說了,保險公司要賺錢,今年賺到的錢是不會送給投保人的(各年度間利潤平滑或留作他用除外)都要當年瓜分掉的。


舉個例子:社保中的醫療保險目標是儘可能讓所有老百姓獲得平均水平的基本醫療保障,從成本考慮肯定不能做到對任何病都用最好的醫療方法最好的葯去治療,這樣高的要求沒有一個國家的財政是能負擔的起的;而購買保險公司的商業醫療保險,被保險人還能進一步享受社保範圍外的醫療費用報銷甚至私立昂貴醫院的醫療服務,這些都是社保無法提供的。


那麼中國現在有哪些保險公司呢?保險公司是如何命名的?


截止2016年4月,中國實際有76家人身險保險公司(含人壽保險、健康險、養老險公司)和75家財產險公司合法經營。因為每家公司必須定時向保監會報送統計數據,具體名錄可以側面通過保費收入統計表來了解:


人身險公司名錄:2016年1-2月人身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情況表

財產險公司名錄:2016年1-2月財產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情況表


這個「名錄」是一直更新的,有興趣可以點上面鏈接進去換個最新時間統計看看。


上面名錄里隨便找幾個名字,比如: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比如天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我們業內一般會簡稱為XX人壽或者YY財險,但偶爾有些特別的比如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雖然只賣壽險,但根據傳統更喜歡簡稱新華保險,即ZZ保險


中國人壽、中國平安這些都是大公司,營銷員眾多,要麼請姚明葛優做廣告,大家肯定或多或少都會聽過名字,但是更多的公司對於大家來說可能從未聽聞。


只要在上述網頁中搜索相關名字(Ctrl+F即可),能搜到的都是合法合規接受監管的保險公司,他們賣給你的保單也就是合法合規接受監管的保單。


再看看網銷保險平台做的比較好的首富網,財險公司和壽險公司分得清清楚楚,說實話,很多保險銷售網站連壽險和財產險都沒區分清楚就來賣保險了。我尤其要提醒大家注意下圖最下面的「代理經紀」。


代理經紀即保險經紀,他們其實是一個中介,只是保險公司眾多銷售渠道的一種,代銷保險公司的產品,本身是沒有承保資格也不需要接受償付能力監管。保險公司和保險經紀的差異,差不多就和鏈家地產和萬科地產的區別一樣,雖然品牌裡面都有地產兩字,但是鏈家地產只是中介。


很多時候宣傳上他們經常「故意」省略「經紀」兩字,讓投保人誤以為他們也是保險公司。但是他們以中介銷售費用為生,不承保你的風險。


這裡我們牽扯到另外一個話題:保險的銷售渠道


(為了方便討論,我的這篇回答從現在開始會集中討論和自然人更相關的人身險產品。財產險由於國內主要與個人相關的就是車險為主,車險除了保障更是買服務,而車險價格有監管指導價格而且已經競爭白熱化了,沒啥好說的了。不過我會在後文中為大家介紹一款必買的除了車險以外的財產險產品)


剛才說了保險經紀其實是銷售渠道的一種,其他銷售渠道常見的還包括:


保險代理人(阿姨,這裡有份兒童教育金非常適合你小孩)

銀行櫃檯(您存這個利率更高)

電話銷售(您好,我工號是,今天給您打電話是為了...)

第三方網路銷售平台(淘寶、京東等)

團體保險(各個公司為員工投保的商業保險福利計劃)

保險公司官網銷售(比如平安的官網)等等。


某些公司會側重某種渠道,如友邦保險的代理人;某些公司會在所有渠道嘗試開展業務。這取決於公司的銷售策略,但並不是說某個渠道賣的保險一定會比另外一個渠道的更好。


而對於保監會分類或者精算人員設計產品來說,大渠道只有兩種:個人保險和團體保險


團體保險理論上只能銷售給三個人或以上的團體,所有團險以外的業務都是個險業務,也就是你剛才看了那麼多代理人、銀行、電銷、網銷渠道其實賣的都是個險產品。


說完保險渠道,我們再說說保險產品


我把上面首富網保險頻道的貼圖裁一下再貼一次,:

對的,在專業人員眼裡,人身險產品按照保險責任只分為三種:壽險、健康險和意外險


再按上一節說的個人保險和團體保險區分就一共有6種大類的保險:團體壽險、團體健康險、團體意外險、個人壽險、個人健康險和個人意外險。


比如:


你們工作單位幫你們買了航空意外保障屬於:團體意外險中的交通意外保險

你幫你的小孩買了重大疾病保障屬於:個人健康險中的重大疾病保險

你幫你太太買的身故保障:個人壽險中的定期壽險、兩全保險或終身壽險等(這三種都能提供身故保障)


保險責任還有很多很多類型,但是都能分到上述三種保險責任類型和兩大渠道當中。有些產品可以同時提供多項責任,比如不少重大疾病保險可以同時提供身故和重疾責任。但是通常來說,保險公司為了方便產品管理,多數保險產品只會包含一種類型的保險責任。


再說到某個具體產品,我國保險產品是有命名規則的,大致為:保險公司名稱 + 可選的吉慶名字 + 具體保險類型。


請注意吉慶名字純粹就是為了產品叫起來好聽,沒有其他用途。


下面以平安人壽這幾年賣的最火的平安福來給大家進一步說明(注意我不是安利你們平安福...這裡只是用來說明保險產品命名問題)。(圖片來源百度)


上面這個平安福保險計劃由:


(1)平安平安福終身壽險(主險,前兩字「平安」即代表命名公式裡面的保險公司名稱、「平安福」代表吉慶名字、「終身壽險」代表這產品為個人壽險中的終身壽險)


(2)平安附加平安福提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2014)(附加險,前兩字「平安」即代表命名公式裡面的保險公司名稱、「附加」代表是附加險、「平安福」代表吉慶名字、「提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代表這產品為個人健康險中的重大疾病保險,保險金給付形式是提前給付、「2014」代表2014年開發版本,2014也不代表啥,不一定保障內容就沒有2016的新,也純粹就是個命名後綴)


除了了平安福主險和附加重疾險外還有6個附加險,從名字大致就可以看出它們的保障內容是什麼,不再贅述。


所以當大家購買什麼什麼保險計劃時,請記住所有保險計劃都是有不同保險產品組成的,無論如何設計搭配,他們的最基本的組成就是各個保險產品。


主險和附加險有什麼區別?


在個險產品範疇,主險通常單件保費較高,能支撐業務開展成本,保費中所含的費用可以打的比較高,可以單獨銷售。附加險保費通常比較低,如果單獨銷售不太能支撐業務開展成本,因此通常採用與主險搭售的形式。


那麼保險產品到底是如何定價的呢?精算師們是如何計算保費的呢?保險公司如何賺錢的呢?


所謂保險產品定價就是如何計算保費的,但是這行當光精算師考試就要花大概2門大科目去測試掌握情況,再加上實務工作中還有無數種在學校和書本上無法教到的情況,我肯定是沒有辦法在一篇短短的知乎回答中和你們說清楚的。


但是我可以從保險公司的利潤來源和你們間接地說說保險公司的定價原理。保險公司有三個利潤來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差:死差(發生率差)、利差、費差。


用一些極其簡化的例子和你們說一下三差,請注意我們實際工作中定價產品會遠複雜於這些例子,千萬不要說是精算師隨便拍腦袋就能算出來的...


死差:比如保險公司設計某款壽險產品的時候預期每1000人中有10人死亡(所謂的預定發生率),但是最後只有7人死亡,那麼少發生的3個人死亡帶來的死亡成本減少就是死差益,反之就是死差損。


根據產品不同,目前國內人身險產品常用的定價參考包括最常用的法定的《中國人壽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00-2003)》(最新的2010-2013版生命表預計將會在今年(2016年)下半年應用)、《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也包括再保險公司提供的發生率和保險公司的自身承保經驗。


利差:保險產品的保費都有一個定價利率,打個比方是3.5%(所謂的預定利率),但是實際保險公司進行投資後獲得的回報是4%,那麼4%-3.5%=0.5%就是利差益,反之就是利差損。


這裡特別插一句,由於財險公司多數都是短期險產品(保險期間1年期或以下),利差影響不會非常明顯,但是對於壽險公司動輒數十年的保單,利差對保險公司的利潤影響會非常大。學過一些基本金融知識的人肯定知道,即使每年只相差0.5%的複利,在幾十年的跨度下差別也是驚人的。


費差:如果保險公司運營一個保險產品預計發生100萬的費用(所謂的預定費用率),但是最後只付出了80萬費用,那麼這20萬塊省下來的錢就是費差益,反之就是費差損。


這三差之和就是某個保險產品為保險公司帶來的利潤(當然,如果這個產品是分紅險,那麼這些利潤的一定比例也會作為紅利支付給保單持有人,這也是你們買分紅險時看到所謂紅利演示裡面的最後真正能到手的紅利實際來源)。


你們讀到這裡,我提個問題,你們猜猜目前保險公司最主要的利潤來源來自於三差中的哪差呢?(請再次注意我的討論範圍已經縮小到壽險公司了)


你肯定會說,保險公司嘛,肯定是賺保險事故發生的比預期少咯。


錯!目前大部分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最主要的利潤來源是利差,而且是大頭!!!其次是死差!最後才是費差,而且很多公司其實是費差損!


這是因為目前死差的根源,比如死亡率或者波動稍微高一點的重大疾病發生率及其未來發展趨勢其實都相對比較穩定了,保險公司能很好預期實際發生的概率和預期發生的概率不會相差非常大。而且,保險公司經常會把這些發生率風險通過再保險安排轉移給再保險公司(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695254/answer/84402908 ),能進一步減少死差的波動。


還有,由於各種原因,目前保險公司銷售產品很大一部分是「儲蓄性產品」,儲蓄性產品的風險保額比較低,打個比方,可以簡單認為,1000元保費只能買回來1200元保額,因為保費的大頭,比如其中的900塊都要用於投資給你帶來投資收益的,而只有50塊才是為你帶來真正的保險保障,那麼丁點保費佔比可想而知死差貢獻有多少。


而現在市場實際又以「儲蓄性產品」為主,因此利差對保險公司利潤的貢獻非常大。


我其實想從保險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帶出的一個話題,現在既然死差不是保險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了,那麼發生保險事故後,保險公司會不會故意不賠?


我這裡先要拋出一個觀點:保險公司是弱勢群體。


看到這裡,你們心情肯定是這樣的。


有道是「一人賣保險,全家是騙子」(又經評論中讀者指正,可能是「全家不要臉」),這個大家耳熟能詳,我也知道。


翻了一下本問題下的其他回答,有不少也是埋怨中國保險公司理賠太差,甚至同樣一個保險責任(比如旅行中的境外救援、癌症理賠),同一個保險集團下在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子公司竟然還有兩種賠款處理手法等等。


但我剛才不是說了,現在保險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都來自於投資收益了,我「故意」少賠一百單可能比我把收益率做上去0.01%都不如。我冒著被你們上訪、拉橫幅、塗鴉、責罵、毆打、砸營業部等等風險,就為了省那麼點錢,有必要麼?


而且現在一個風險管理良好的保險公司都會為自己的承保風險進行周全的再保險安排,很多時候理賠的大頭是背後的再保險公司兜底,又不是保險公司掏錢,為了更好的知名度,我還樂意賠呢


所以我要和各位知乎朋友認真的說:


只要符合保險條款中保險事故定義的理賠,無論你買的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的保單,保險公司一定會賠,槪無例外。各地保監局也會提供消費者保護機制,你們可以上保監會官網查找您居住所在地保監局的聯繫方式,在有糾紛的時候,這個是比直接找保險公司客服更管用的方法。


但是,還是請注意你的理賠必須符合保險條款定義。比如你不能拿原位癌的診斷證明去找重大疾病保險索賠,因為重大疾病保險中惡性腫瘤的定義已經明確將原位癌排除在外了。精算定價時,你的保費也不包括原位癌的發生率。市場上有額外保原位癌的重大疾病保險,但是保費肯定會更高,一分價錢一分貨。


很多人覺得諸如重大疾病保險中的定義實在「繁瑣冗長」,但是正是因為「繁瑣冗長」,才能保證疾病的可量化性,大家才能在實務中進行鑒定操作,進一步統計出發生率進行保險產品的定價。像重大疾病中的最基本的25種重疾的定義是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中國醫師協會聯合制定發布的,並不是某家保險公司隨隨便便說了算的。


索賠「不符合保險條款定義」是保險公司最經常做出的拒賠理由,也正是這種「拒賠」經常莫名造成保險公司故意不賠的形象。拜託,是你們不仔細看合同好么。你們都付了那麼大筆保費了,為啥保險合同不仔細看看呢!


看不懂?我教你們一個看保險條款的竅門,很簡單,就看保險條款里「保險責任」和「除外責任」那兩節即可,任何保險公司任何保險合同都有這兩節。別人我不知道,反正我們精算工作者做定價的時候一般只看這兩節就夠了。


但是如果你有一天真的碰到保險事故,而你還是覺得保險公司「故意不賠」,你該怎麼辦?


還記得前面我還留了一個終極大招沒放嗎?


這裡要用一個道德風險的案例展開下去:


這幾年保險公司接到不少很特別的索賠,當然由於保密的原因我無法進一步透露具體信息。這些索賠不少都是同一被保險人先在十幾家不同保險公司投保某個特定保險產品責任,雖然每家公司買的不多,但是總保額合計非常高,而保險公司之間目前沒有系統性的大額保單信息共享機制,這些人投保時也不能有效監測警示做到有效拒保,然後被保險人買完保險後不久就「出險」掛了。


騙保不要緊,各保險公司的核賠人員也不是吃素的,出事後的理賠調查結果顯示出險經過疑點重重,最後聯合拒賠了。可事情遠沒有那麼容易結束,人家家屬上訪了,各種花樣迭出的鬧。咋辦?


我們天朝下面任何一個領域都是以維穩為第一要義啊,在保險公司和投保人/被保險人有利益衝突時,監管明顯「偏袒」投保人 / 被保險人。「保險公司有錢,趕緊息事寧人」,大家都是這樣想的,也不管誰是真正的弱勢群體。


雖說死差不是保險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但是也不希望它變成主要虧損來源吧。


我說的這種案例不是個案,每年發生非常多,我甚至估計目前保險公司5-10%的賠款都和這種所謂合同條款定義外的理賠有關,所以這就是我說保險公司是弱勢群體的原因了,誰叫你被認為要有社會責任感呢。


記住,在中國,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機會更大,不管你是裝哭還是真的哭。對於中國的保險消費者,這就是中國遠遠勝於其他國家的地方。在這麼對被保險人有利的監管制度下,你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相信中國的保險呢?


WTF,讀到這裡如果還有人要和我討論其他國家和地區(比如香港)監管制度比中國大陸先進,他們的保險更讓人放心,麻煩你先去撒泡尿當鏡子照照好么?


說完理賠的問題,我們再說說投保的問題。


要先給大家說一個概念,商業保險承保的基本原則是被保險人在投保時必須是健康體或標準體。


這個健康指的是保險意義上的健康,不是醫學上的健康。我們保險產品定價的其中一個最基本假設就是被保險人在投保那一刻是一個健康的人。


如果大家投保過商業保險,肯定遇到過要填寫健康問卷,比如詢問你的職業,體重多少,是否吸煙,是否有嚴重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等,並且有可能進一步進行體檢和財務核查。這些過程我們統稱為核保。核保是為了幫助保險公司判斷你是否是標準體,如果不是標準體,那麼屬於哪級的次標準體等。


不同產品由於承保風險有差異,所以對於這個產品下的健康體或標準體也有不同定義。甚至同一產品在不同渠道銷售,比如代理人和網銷,也可能有不同的核保要求。

保險公司限制只有健康體等核保通過的人才能投保的原因是,這樣能儘可能的減少逆選擇和道德風險,並且減少未來理賠上的不必要的糾紛。

如果投保人的條件符合核保要求了,就代表保險公司願意承保你的風險;如果不符合核保要求的投保件將會被拒保、延遲承保、加費承保或者限制保障責任等等。


我接到不少知乎朋友私信會問:自己曾經/現在患有某種嚴重的疾病,被拒保了,能不能介紹一些他們能買的保險給他們。我其實是愛莫能助的,保險公司作為弱勢群體,它寧願不要這些業務,也希望承保風險在可預計範圍內。一個業務總體越標準,它的預期波動就越小,越利於控制風險。


所以千萬不要等生了病(專指大病,感冒這些不算)才想起來買保險...


當然,不同保險公司的核保標準可能也有所不同。對於同樣一種產品,一些公司可能核保規則會嚴格點,另外一些則會放鬆一點,這取決於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風格。所以經常會碰到一些情形就是,很多「邊緣人」被這家公司拒保了,而另外一家保險公司卻願意承保。但總的來說,由於核保標準在行業內都已經比較規範形成共識了,目前不同保險公司之間風險套利的機會不大。


還有一類人,即使仍然很健康,但是還是很難買到保險,這些人就是長者。


為避免歧義,以下所說的長者特指年齡超過60-65歲的人。而長者保險專門指投保年齡(請再看清楚,是投保年齡)在60歲以上的保險。請注意投保年齡不是保險年齡,很多保險可以保60歲以上甚至到終身的,但是這些保險一般最高投保年齡不超過55-60歲,比如一個30歲的青年人可以投保繳費20年期交到50歲,保障期間可以是保障50年直到80歲。


長者們買不到保險的主要原因是保費太「貴」。


以法定《中國人壽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00-2003)》男性死亡率為例:一個在30歲生日當天健康的男性在生日後一年內死亡的概率(你看精算對死亡率的定義多拗口)為千分之0.881

40歲男性為千分之1.715

60歲男性為千分之9.313

80歲男性為千分之76.187


我們可以看到60歲長者的死亡率是30歲的10倍多,而80歲的時候更是30歲時候的86倍。很多人都說老年人保險為啥那麼貴,那不是因為貴,是你們沒意識到長者風險有那麼高。


用一個簡化的一年期定期壽險定價說明,假設除了死亡成本外,還有20%額外成本作為保險公司各種運營成本和一丁點利潤要求。


30歲時候你如果要買一年期10萬元保額,只需要0.881*100000/1000*(1+20%)=106元

40歲的時候就需要1.715*100000/1000*(1+20%)=206元

60歲的時候就需要9.313*100000/1000*(1+20%)=1118元

80歲的時候就需要76.187*100000/1000*(1+20%)=9142元


年紀越大,很容易錙銖計較。要是我今年沒掛,豈不是上千塊交的保費要虧了,明年繼續不掛,豈不是要虧好幾千塊了,你看80歲的時候甚至要花9000多塊才能保一年呢,而且保額才10萬,同樣保額在30歲只要花106塊呢,你們怎麼好意思賣那麼「貴」的保險給老人?這樣橫算豎算都覺得不划算,還不如自己存銀行好了。但很少有長者會意識到從統計學角度自己的風險其實非常大了。


而且剛才我已經說了幾十遍保險公司是弱勢群體,那還是相對一般人,要是保險公司和長者引起理賠糾紛,以現在社交媒體的傳播效率,保險公司被貼上「喪盡天良」的標籤已經算是輕的了。


所以說保險公司不好開發長者保險啊,這個市場是大大的有,但是不是每家公司有勇氣去賺這個錢的。這也造成市面上老年人保險產品非常少,即使有,費率在定價時也加了不少安全邊際令到保費「不便宜」。這種情況下,對於老年人的壽險和重疾險保障,我個人還是認為以儲蓄為主比較好。


再說一些保險產品的基本術語,購買保險的時候非常有用。


什麼是長期險和短期險


長期險:保險期間為一年以上的保險,多數是壽險(包括兩全、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分紅型或非分紅型)和健康險中的重疾險


短期險:保險期間為一年及以下的保險,多數是意外險(當然現在長期意外險也不少見了)和健康險中的醫療險,因為這些產品理賠經驗波動很大,做成短期險方便調整費率或終止銷售。


壽險和重疾險也有不少短期產品,這些產品主要是為了製造價格便宜的「幻覺」,方便銷售。什麼是價格幻覺呢?上面那個一年期壽險的例子還記得不,10萬保額30歲保一年的費率是106元,40歲是206元,60歲是1118元,而做廣告的時候一般都會說「最低106元起」,那個「起」字看到了么?你很容易會忽略後面那麼「高」的費率。


短期險雖然可以通過每年續保,變相能提供一年以上的保險期間,但是這些短期險多數不提供保證續保,即使保證續保了,也肯定不會提供保證費率。精算不會同意,再保險公司也不會同意,這些短期險產品風險太大了。


對於保險責任(再提醒一句,我的討論範圍已經縮小到人身險範圍了,不討論財險),如果有長期產品購買就購買長期的,我不推薦購買短期產品,正是因為續保一般不保證和費率一般不保證的因素。


每年續保費率和均衡費率,保證續保和非保證續保,保證費率和非保證費率


這三個知識點稍微有點拗口,大家請稍微有點耐心閱讀。


通過續保的方式用短期險保障長期責任,相應短期險的費率叫做YRT(Yearly Renewable Term)費率,即每年續保費率,上面的那個一年期壽險例子就可以看到,保費跟隨年齡增大而變大。YRT費率絕大多數是非保證費率。


而長期險本身採用的是均衡費率,即將費率通過發生率和利率貼現,形成單一的(躉交)或多期但各期都相等(期交)的費率。均衡費率絕大多數是保證費率。


保證續保:如果保單是保證續保,保單生效後,保險公司即使理賠經驗很差也無法單方面終止合同。除非被保險人/投保人主動終止合同,這些保險將一直有效下去。長期險一定是保證續保的,而那些通過每年續保想包裝成長期險的短期險,則多數都是非保證續保。


保證費率:如果保單是保證費率,保單生效後,保險公司即使理賠經驗很差也無法單方面修改你合同生效開始約定的保險費率,除非被保險人/投保人主動終止合同,保單將一直有效下去。長期險通常是保證費率的(這個我不太確認,因為以前我好像碰過不保證費率的長期險,但是極少,一般可以認為長期險就是保證費率的)。


保證費率和保證續保條件兩者需並存,缺一不可。


為了說明保證費率和保證續保對保險公司的風險,舉一個經典的例子,90年代末由於監管環境未成熟,國內曾經出現了一批定價利率高達10%以上的高利率保單(對比目前國內定價利率一般也就3.5%),只要當年買了這種保單的人可以說都是賺到了,大致可以認為保險公司在幾十年里每年承諾你給年利率10%的收益。要知道巴菲特都不敢這麼保證,可誰讓這些保險公司當年膽子夠大呢。


對於保險公司,很快這些保單變成了非常沉重的負債,因為你的投資至少需要做到每年10%以上才可能保證自己不虧錢。但是由於這些保單保證續保並且保證費率的因素,保險公司不得不採取「自己約的炮含淚都要打完」這種態度。最後在這些公司準備上市前,經過保監會特批,允許使用高出正常不少的評估利率評估這批保單負債,曲線減輕了這些保單帶來的償付能力壓力。而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保監會嚴格監管定價利率,即使現在重新放開了保險產品定價利率市場化,保監會仍然通過償付能力端間接控制以防再次出現當年這種情況。


分紅險和非分紅險


還記得我之前說的保險公司利潤來源三差嗎?對於這三差利潤的至少70%,如果是分紅險必須分給保單持有人,這就是所謂保險分紅的來源;而非分紅險產生的三差利潤則全部歸保險公司所有,除非這個保險公司是相互保險社。相互保險社的「股東」就是保單持有人,則三差利潤實際也是歸保單持有人所有。


保險期間和繳費期限的選擇


每個人當然希望保險能保障自己的一生,但是常理可以知道,保險期間越長,保險成本越高,保費肯定也是越高。對於保險期間選擇,我覺得就四個字「量力而行」。我個人傾向於選擇保20年,或者保障到70歲。前者是因為保險期間適中,後者是因為到70歲,子女差不多成年並工作一段時間經濟很可能已經獨立,那時候萬一有事也不會對子女造成太大影響。


對於繳費期限選擇,我建議是能繳多長就繳多長,主要原因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國內將會是低利率時代(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僅1.5%,國外美國歐元區日本這些就更低了),而保險產品目前定價利率一般都在3.5%,這是一個不錯的「收益」。


我們經常說被賣保險的「騙」了,為什麼營銷員要「騙」你們,這些銷售誤導的根源是什麼?


傭金。


首先我要聲明「傭金」在這裡是一個中性詞,業務員通過銷售保險付出了勞動理所當然應該獲得合理的勞動報酬。只不過這個「合理」實在難以量化,畢竟沒有人會嫌錢多的。


下面是一個簡化的例子,只為了說明情況,不代表真實的數字:


假設一個業務員平均每個月的收入為5000元,在假設平均20%傭金率(期交)的情況下,他需要銷售保單的首年保費(續年保費的傭金率一般會比較低,很多到第三年就沒有了)需要為25000元,一年就是要銷售30萬元首年保費。


純保障型產品的件均保費比較低,大概像重疾或者定期壽險這種,每單每年平均有2000元已經算非常不錯了。那麼以上面30萬元銷售目標看,你至少要找150人才能達到目標,兩天就要找到一個客戶;但是儲蓄型產品件均保費比較高,每單可能能做到1萬元保費,那麼我一年只要找到30個客戶就能完成目標。


所以營銷員非常樂意賣你們儲蓄型產品,即使有保障型產品,也必須搭售一個儲蓄型產品為主險。比如市場常見的:兩全保險(分紅型)+附件重疾保險的組合。


如果這些兩全保險(分紅型)能提供非常不錯的投資回報,那自然還是不錯的,保險公司提供分紅利率有時也不低,但問題是還記得前面說的我們需要給營銷員傭金嗎?假設你1000塊去買了兩全,實際扣除傭金後只有800塊本金進行投資,相當於一開始你就「虧」(注意虧我是加了引號的)了20%,後面利率即使很高也需要很長時間填你一開始就挖下來的坑。


這就是分紅險產品通常保險期間比較長,紅利演示說明書也拉的非常長的原因,就是為了吸引你看最後那行幾十年後的累積,讓你忘了前面你早「虧」過的那一大筆,只不過保險時間或者演示期間一拉長,你對最初的數字不敏感了。


不過這一招在中國大陸由於有保監會嚴格監管保險利益演示說明書的關係還比較「收斂」。我們香港同胞賣給我們地下保單中沒有什麼監管,用的更狠,早先幾年演示利率用到11%的也有,每個都巴不得說自己就是巴菲特。


經過上面這些,你最後拿到的「收益」和你最開始看到演示說明書產生的預期差了太多,自然你覺得被誤導了也是很正常的。


從現在網銷等各種低成本渠道的發展(但請特別注意網銷產品不一定便宜),以及信息共享原來越容易,越來越多的人有能力不再通過代理人也能有途徑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保險(比如您讀到我的這篇回答後有了自己對保險的理解)。這種來自於渠道外部的競爭有可能讓代理人的傭金進行調整,以適合市場競爭和時代的發展。


寫到這裡,你們應該對保險有一些初步的認識,我應該終於能說一下具體的保險內容了。


我在前面已經反覆強調國內保險公司接受了全世界最優秀監管體系的監管,無論大小公司都在償付能力體系的嚴密監管之下,即使長期保單也能受到足夠保護可以安心長期持有;而符合保險條款定義的理賠也不存在理賠難的問題,所以無論大小保險公司的產品都是可以放心購買的,在這種前提下區別保險產品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就是價格便宜(如果是財險中的車險,還需要加個服務好)!


對,價格便宜就好!誰便宜買誰。


特別指出,肯定有人要問香港保單的問題,我這裡先說了,如果香港產品便宜,我會推薦大家買,可惜的是目前大多數香港保險公司賣的保險產品非常貴,尤其是現在那些跨境保險營銷活動(原來叫地下保單,現在簽署合同地必須在香港也不妨礙是違規地下保單的事實)賣的保單由於監管空白(以香港營銷手法在大陸媒介營銷吸引大陸投保人前往香港投保但不接受大陸保監監管,此跨境營銷行為本身在中港兩地都是違法違規行為)使用的忽悠手段已經升華到一定境界,和我下面將要推薦的保險產品完全沒有競爭力。而且目前香港保險監管落後大陸至少10年以上(理由上面已經說了),你說買香港保險更安全更有保障,我真要呵呵你一臉。我會找時間專門寫一篇回答指出他們的問題,總而言之,不值得一買,不值得一買,不值得一買。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那麼目前國內市場上最便宜的產品是哪些呢?


目前每年中國市場新開發的產品多達上千種,你沒看錯,上千種!


而這些產品中以個險產品最多(團險因為業務模式,常年用幾個老產品承保責任即可)。


比如某公司同樣保重疾責任,可能會有出一堆產品:


知乎人壽如意吉祥重大疾病保險

知乎人壽龍破天重大疾病保險

知乎人壽迴旋斬重大疾病保險

知乎人壽迴旋斬重大疾病保險(2016)

知乎人壽尊享版迴旋斬重大疾病保險(2016)

知乎人壽超級無敵重大疾病保險

...


可能一個保40種重疾、另外一個保50種重疾、一個還增加輕症賠付1次、另外一個輕症輕症賠付3次。


如果換成用安卓手機形容的話,就是我這台手機攝像頭是1000萬像素,你這台是1100萬;我這台手機背殼是紅色的、你這台是藍色的;我這個台手機電池3750毫安時,你這台3800毫安時。你想想光這些攝像頭、背殼顏色、電池容量可以組合出多少種不同配置?但這些所謂不同配置其實沒有什麼重大差異,不都是安卓手機。


每年開發如此多的保險產品多數出發點都是滿足保險銷售渠道的需求,其實不單只在保險公司,在任何公司都是渠道為王,渠道說要什麼就要盡量滿足,誰讓他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呢?即使這些產品並沒有多大差異。有時候,甚至早就有已有產品了,但是因為銷售時間太久,沒有新鮮感,也要重新開發一款新產品,即使這個新產品和舊產品大多數地方都是一樣的。按銷售人員常說的話,不變著花樣賣不出去。


那麼如何從每年上千款保險產品,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保險呢?


說個人保險之前,我要著重說一下團體保險。


國內市場上提供保障費率最便宜的保險產品都是團險產品,雖然團險產品目前已經放寬投保限制,以前是禁止以投保為目臨時組成的團體投保的,比如以前我和我朋友想買便宜的團險是不允許的,但是現在放寬限制了,允許這類方式也能購買團體保險。但是由於這種主要是家庭和朋友團體的投保模式存在很大的逆選擇風險,並且管理成本不低,事實上現在很少保險公司會願意接受這種模式的投保。


更多的,團體保險還是嚴格要求以傳統的公司或工作單位為整體進行集體投保。


這也是我經常提的,如果你的公司是一家待遇好的公司,那它一定會為自己的員工購買周全的團體保險。(複習:社保不是商業保險,你公司幫你交了社保和購買商業團體保險是兩回事)


團體保險最大的優點是便宜,可以認為是批發價的保險,同樣程度的保障與個險相比價格可能只有一半甚至更少。但是缺點是團險的保險期間一般不會超過1年,續年需要重新報價。如果你們公司今年的理賠經驗不好,明年保險公司就可能會調整對你們團體的保費甚至拒保。團險缺乏個險那種無論理賠經驗多差都要保證續保下去的長期保險。


團體保險的還有一個好處是允許團體內有一定比例的高風險人員,比如重大疾病患者、長期慢性病患者,這些人員正常是無法購買個人商業保險的,但是通過團險,可以一定範圍內和那些健康的同事們一起打包承保。


最近最新出台的稅優型健康險產品甚至指名道姓允許承保既往症患者,還記得我上面說過精算定價最基本原則是被保險人在承保日必須是健康體嗎?這個稅優型健康險不管,而且是保證續保!即使這個產品使用非保證費率,也就是費率以後有可能被調整,但這個產品怎麼說對於保險公司都是巨大的風險,但對於被保險人是非常有利的,我強烈建議所有單位儘可能為自己員工投保這個產品,而這個產品目前主要在團險渠道推(個險像代理人或銀行渠道好像也有賣,但是由於稅優抵扣需要通過公司HR實現,建議還是通過公司集體購買走團險承保)。(2016年10月Update:由於稅優型健康險抵稅太少,而保障風險較高,目前大半年的銷售情況來看,多數保險公司不太願意賣,請大家忽略這個產品吧)


團體保險的成本其實非常低,保費甚至能在公司運營成本內一定程度內進行抵稅扣除。有了它,再也不用因為某某員工得了啥重疾或者突然病故需要在員工間進行募捐。


常見的團體保險計劃可能包括以下核心內容:


1. 疾病身故保障:50萬元-200萬元保額每人 (承保險種一般為:知乎人壽團體定期壽險)

2. 意外身故保障:100萬元-300萬元保額每人(承保險種一般為:知乎人壽團體意外保險)

3. 重大疾病保障:10-50萬元保額每人(承保險種一般為:知乎人壽團體重大疾病保險)

4. 門急診保障:無論費用是否已在社保範圍內報銷,保額1萬元-5萬元每人每年(承保險種一般為:知乎人壽團體門急診費用醫療保險)

5. 住院保障:無論費用是否已在社保範圍內報銷,保額20萬元-50萬元每人每年(承保險種一般為:知乎人壽團體住院費用醫療保險)

6. 女性生育責任:每人每次生產額外醫療費用2-5萬元(承保險種一般為:知乎人壽團體女性生育醫療保險)


實際把上面保全了,同時保到上面的最高保額,一個平均年齡35歲的團體,每年每個人的保費大概最多也就4000-5000元,攤到每個月也就幾百塊,這是一樣多麼性價比高的員工福利啊。幾百塊哦,你每個月飯貼都不止吧?


中國福利待遇最優秀的公司甚至把自己員工的團體醫療保險的保障範圍拓展到昂貴醫院。這裡說的昂貴醫院of course not 莆田系,我們保險公司有一張著名的昂貴私立醫院和公立醫院特需列表,代表所謂有錢人一般生(小)病會去看的醫院(在國內就醫,大病還是會到公立,畢竟中國公立醫院仍然代表目前中國醫療最高水平,公立也不要緊,不是有特需么,也不用人擠人)。


也就是傳說中的我要去和睦家生小孩我的醫療費用也能報銷;甚至有些公司把員工子女配偶和父母都納入保障。具體是哪些公司我也無法告訴你,但數金融業最上游的那些比例最多,不過「摳」的也不少見。


但即使如此便宜的員工福利,以往那麼多年經手的案子,能保到我認為滿意的員工福利計劃也就佔總案子的1%都沒有。那些互聯網企業姨媽假、世界盃假見的多了,團險這種實打實的福利卻實在少見。


還有團險歷來以惡性競爭著稱,找幾個保險公司報價一起來競標。怎麼買?只要該保險公司在你們所在地區有分公司,那麼你就到他們官網搜客服電話,讓他們派團險的業務經理上門互毆吧。


好公司不好找,如果公司沒幫我保或者覺得保的不夠,我想自己買,那有什麼推薦?


之前知乎工作人員邀請我參加知乎圓桌的時候和我說,我的回答最好不要涉及具體的保險產品名稱,不然可能有營銷廣告的嫌疑。


我的回答是:我雖然很理解,但正因為我是工作多年的精算師,作為專業人員,我一定要指名道姓推薦哪個保險產品是國內我個人認為最好的,這樣才讓普通消費者少走彎路,這樣才不負我的專業知識。


為此我先聲明:下面出現具體的保險產品我本人或親人無法通過任何形式直接或間接獲得銷售報酬,我推薦的出發點完全是因為我從個人出發認為他們是目前國內最好的保險產品!


以下是截至2017年7月份的產品推薦,我經常上知乎,如果有更好的,我會主動更新的,但這些產品幾乎以後也不太可能有比它們更便宜的了。


第一個推薦的保障其實不是人身險產品,而是我認為家家戶戶一定要購買的財險產品:房屋保險。


尤其是在前幾年上海膠州路大火和去年天津港爆炸,看到那麼多痛失家園的人們需要用各種事實上不太管用的方法去維權,去向肇事機構乃至政府索賠,其實只要買了一個房屋保險就可以抵禦這些風險。那麼這個保險的價格是多少呢?


網上即可購買,左邊為我認為非常便宜的平安保險官網房屋險產品的購買鏈接:平安保險商城

500萬房屋主體保額保障因為火災、颱風、暴雨、泥石流等原因造成的房屋主體結構損失,保費才200塊一年(其他責任按需投保,我個人覺得最多再保個水暖管爆裂即可)。


房屋險中保額越高保費不是線性同比增長,保額越高保費增長的比例越低,我建議大家儘可能往高几檔買,畢竟現在某些城市的房子一年有可能翻一倍,誰知道萬一發生保險事故的時候保額夠不夠。


不過還要單獨提醒一句,絕大多數房屋財產險中地震是標準的除外責任(人身險則不是),也就是地震把你房子震塌了,保險公司是不賠的。保地震還需要購買額外的房屋地震附加險。


買了房屋險後,這樣萬一倒霉碰上如天津港這種事情,就再也不用求爺爺告奶奶了,直接找保險公司理賠即可。可惜無論從膠州路大火還是天津港爆炸的實際理賠經驗來看,購買房屋險的人非常少。難以想像現在房子動輒幾百萬的情況下,房屋保險這種一點錢就可以為投保人帶來非常安心的東西卻很少人去主動投保。


這東西才是 真·保佑 家宅平安呢。


第二個推薦的保障大類是重大疾病保險。


因為重大疾病治療費用給患者家庭帶來嚴重影響的例子不多說了,知乎就有不少回答,朋友圈裡隔三岔五就有轉發輕鬆籌的,大家耳熟能詳。


關於重大疾病保險,我曾經回答過:怎麼購買一份合適的重疾險組合? - 李元霸的回答,以下是那個回答中主要內容的重新編輯,如果沒讀過上面這個回答的朋友,建議仔細閱讀:


重疾產品的類型和重疾的定義


可能各位看到市面上重疾險的時候都會看到「大病」、「保費返還」、「儲蓄」等字眼,但對於精算人員來說,絕大多數重疾險按給付方式只分為兩種:


提前給付型:重大疾病保險金與產品或產品組合里包含的任何身故保險金責任共用保額,也就是身故或重疾哪個先發生就先賠保額,但只賠付一次,賠付完之後,保單即終止失效,因此產品價格較額外給付的產品會便宜。


額外給付型:只要發生重疾就給付重大疾病保險金保額,保單繼續有效,後續如果身故並且產品或產品組合里有提供身故責任的相關保險,再給付一次身故保險金,很明顯由於它有可能賠付兩次(先重疾一次、身故再賠一次),所以它的價格要比提前給付型產品要貴。


除了上面說的給付方式,保險期間、繳費期間、保額、年齡、性別等的保險產品屬性也會影響保費高低。比如保險期間短的肯定比長的價格通常要便宜,大家用常識推理就知道為什麼了,這裡就不作解釋了。


然後說一下什麼重疾的定義


保險產品中的重疾定義是有嚴格規定的。簡單來說根據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產品監管要求,能冠名重疾產品的保險產品必須按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的重疾定義(見下鏈接)提供這6種保障: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和終末期腎病這6種核心重疾。只有保障了這6種核心重疾的產品才能被命名為「XX重大疾病保險」,這6種重疾佔一般人群一輩子能患上重疾的80%-85%。


http://www.china-insurance.com/zhuanti/zhongjixian/%D6%D8%BC%B2%B2%A1%D7%A8%CC%E2.pdf


另外,這個行業重疾定義還規定了另外19種較常見重疾的定義,組成最常見的25種重疾組合,這是目前市面絕大多數重疾產品提供的基本覆蓋範圍。無論你在國內哪一家保險公司購買了重疾產品,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這6種/25種重大疾病的定義都是一模一樣的。


那麼是否存在買了重疾險但是最後保險公司不賠的情況?


再次重申,但只要是發生了符合行業重疾定義的重疾,無論你上網上購買還是通過保險代理人購買,除非發生像投保時故意隱瞞既往嚴重病史的情況,保險公司一定會理賠,概無例外。因為,重疾的定義是非常清晰的,達到這個定義的門檻是一定要賠的!


還有請注意我反覆強調理賠的基礎是必須要符合行業標準的重疾定義以及保險條款的定義。如果沒達到標準,保險公司是不可能賠的。因為一分錢一分貨,如果連「程度很輕的重疾」都要賠,重疾產品的價格就不是現在這個價格了。


保障的疾病數是不是越多越好?還有需不需要保輕症呢?


剛才說了保險行業協會的重疾定義只規定了25種,但是很多公司甚至有產品會提供超過100種疾病的保障,這多數是在再保險公司的幫助下進行了一定拓展,但對於99%的國人來說,遇到超過行業25種重疾之外的其他重疾概率實在是微乎其微,保險公司推出這種產品更多是出於增加噱頭的意思。如果增加的這75種重疾對於費率增加影響不大,比如只比25種基本重疾增加了10%的費率,我認為多點保障也是無妨的。但問題就是現在很多保險公司(特別是香港的地下保單)把這100種重疾營造成比25種重疾要多了3倍保障,保費也順勢給你加了很多。


同理輕症也是,輕症的發生率其實說高不高,很多人甚至沒有查出輕症反而直接查出得到重疾了。也就是,並不是大家想的那樣,我會先得到輕症,再會得到重疾,你得能在重疾還處於輕癥狀態下能被檢查出來才行。還是那一句,如果增加輕症後,保費增加不多,我可以考慮,如果你順勢又大漲了一筆,我覺得不划算。


還有輕症多數並不能嚴重威脅人的生命,不一定像重疾那樣要最好的治療,也並不一定會對人的財務狀況做出重大影響(治療費用一般人咬咬牙也能承擔),我認為只有在增量費率最合理的情況下才需要考慮這部分保障。


拿買手機舉例子,這就好像你本來買個手機花了2000塊,商家又給你搭售了鋼化屏幕貼、真皮手機殼等等,然後加收你100塊。殊不知2000塊手機,成本就要1950利潤只有50,但是屏幕貼手機殼這種看起來花哨但是實際成本很低的只有10塊的東西,反而讓他賺了90塊,比單獨賣手機還賺的多。很多保險公司重疾產品多於25種重疾以上部分的疾病和輕症保障目前就是扮演屏幕貼和手機殼的作用。


重疾險應該買多少保額?


無論購買哪種保險和購買多少保額都需要根據自身條件量力而行因為保險不是免費,是要花錢的。至於像每年應該花多少錢在保險上的問題,由於每個人的風險偏好都不同,我實在無法做出個定量標準。


但從充分保障角度,根據我們醫學專家的建議和理賠經驗,建議重疾保額最好能在50萬元人民幣以上,因為一般重疾治療整體費用大致在30萬-50萬左右(我們的醫學專家說的很直接:50萬都治不好,人多數也快完蛋了,不要再浪費錢了)。如果經濟條件比較寬裕,可以買更高的保額,比如到100萬,這樣對患病期間的個人和家庭生活水平也能有一定的補貼或者能夠承擔最新但昂貴的試驗療法(比如患病的父親仍然能資助孩子上各種補習班,比如嘗試最新的免疫藥物PD-1治療癌症)。


不過,投保超過50萬元保額的重疾險多數保險公司都會要求體檢,進行進一步的篩選和風險控制(保險術語:選擇/selection,評估你是否「值」那麼多保額、是否需要根據身體實際情況加費)


以及我推薦的重疾產品


現在因為我這篇回答在保險業流傳之廣,造成現在保險公司開發純保障型長期重疾產品對標的就只有我回答原先排第一和第二推薦的弘康人壽健康人生重大疾病保險C款和陽光人壽關愛e生重大疾病保險系列。而在我最新的推薦當中,


我第一推薦的是:華夏人壽優優寶重大疾病保險(17年7月更新,由於華夏人壽實際控制人目前不可描述的原因,此產品受牽連無法上市銷售,需待監管發放通行證)


這個產品是華夏人壽和悟空保(一互聯網保險中介平台)合作產品,諢名「至尊保」,但實際承保人為華夏人壽。(現在停售期間,悟空保主頁掛的重疾是另外一款國華人壽承保的產品)


該產品保81種重大疾病(請注意,再說一遍,超過25種以上的疾病數目不重要,不是購買重疾保險要關注的重點),價格非常便宜,再次刷新目前市面上包括港澳台在內最便宜的長期重疾險產品的記錄!


這款產品最後一定會賠錢,我非常肯定!不要和我扯什麼大數據監控,風險控制什麼鬼東西,這款產品對應的凈費率保險公司和背後的再保險公司最後一定肯定絕對賠錢!


該產品有購買地域限制,但由於華夏人壽算中等規模保險公司,各地分支機構不少,全國能購買的地方不少,具體可以看悟空保的投保頁面。


你至於問我會不會有一個新產品會比華夏這個更便宜?我覺得幾乎不太可能了,當然我也不能確定未來是不是還有人想狂賠本賺吆喝了。但從重疾發生率來說,從重疾險最最基本的成本來說,這款產品真的是非常非常划算!!!!!!!!


第二款:弘康人壽健康人生重大疾病保險C款(原來排第一,現在比華夏優優寶要略貴,但仍然很便宜。目前市面上多數想打價格戰的新重疾產品很多都對標它(想對標上面那個華夏優優保就別想了),不少產品把費率水平略微做低於它。但從鼓勵創新角度和鼓勵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角度,我還是在第二位只推薦它,因為它是第一家把重疾險保費再次拉低一大檔次的產品)


該產品目前只能通過弘康人壽官方微信號投保。


弘康雖然是本土小公司,大家可能會擔心賠付的問題。但再說一遍,其實重疾保險的定義非常清晰,只要符合定義的重疾保險公司是不可能不賠的。當然它的主要缺點是目前只接受北京、河南、江蘇和上海地區的人投保,因為弘康目前只在這四個省市設有分公司。


第三款是陽光人壽的陽光關愛e生重大疾病保險系列,有A到D款,分別保癌症、6種核心重疾、25種標準重疾和42種擴展重疾。A到D款其實就是保障範圍逐漸增大,由於費率低廉,建議直接買D款即可。


官網購買鏈接如右:健康隨e保重疾保障計劃


陽光這個比弘康那個貴了點,但仍然非常便宜,考慮陽光保險屬於國內前十的大型險企,推薦給那些不放心小公司的朋友。而且這個產品開放投保的城市比弘康產品多了很多。


還有不停有父母私信我關於嬰幼兒或少兒保險,上面所說華夏和陽光的重疾產品是出生滿30天的嬰兒就可以投保了,這是我認為唯二需要為自己小孩投保的保險(醫療險最好是父母工作單位已經為職工子女投保醫療險了,公司買單,沒有就算了,因為少兒醫療險很貴,一般的醫療費用自己掏腰包也能承受)。請注意我使用了「唯二」這種絕對說法。個人建議不要購買什麼少兒教育金產品,如果真想為小孩儲蓄教育金,每年定投保本型基金或者購買分級基金A類基本可以實現,不懂不要緊,存國債總會了吧。投資最大的風險是你弄不懂自己到底買了什麼投資品,要記住了。我知道肯定有人問為什麼?同志們,我這是普及型保險知識回答,不是精算專業學生課程啊,你們相信我這個精算師的結論就好了...


第四款重疾,是推薦給那些非要購買包含輕症的重疾保險產品的朋友,還是弘康人壽的產品:弘康健康一生重大疾病保險A款和附加輕症疾病保險產品組合


網上無法投保,需要打電話給弘康人壽聯繫投保事宜,並且銷售地域限制在北京、河南、江蘇和上海地區。


這款還推薦給那些無法通過網上投保告知或者身上可能有些小毛病的朋友,這款產品支持線下核保。人工核保這裡可以參與根據你身體實際狀況給予承保意見。


官網產品信息頁面:http://www.hongkang-life.com/newPage/product/activityShow/RC043.jsp


我本身對輕症保障不太感冒,而且我不喜歡和保險公司客服打交道,所以同樣購買弘康人壽的產品,我還是會選擇我推薦的前面能在網上就能搞定的重疾產品。


最後推薦的保障大類就是定期壽險,也就是保身故,有些定壽產品可能還保全殘。被保險人身故時可提供一筆保險金用於保障受益人未來的生活需求,典型應用場景如父母通過購買定期壽險在選定的保險期間內萬一身故也能為子女提供一筆未來經濟保障。


話說定期壽險是市場上個很神奇的產品,因為即使中國生命表2000-2003的死亡率比1990-1993降低了那麼多的情況下,但是各公司的定期壽險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沒能出現一款比多年前的市場標杆 - 泰康人壽用老發生率定價的泰康人壽吉祥相伴定期壽險(早已停售)更便宜的產品。原因是發生率不再是最主要影響保障型產品費率的因素了,而是費用(包括公司營運開支、銷售人員的傭金等),現在這些保障型產品(包括上面的重疾)包含的費用實在太高了。


後來市場以人保壽險為代表推出了優選體定期壽險,才在幾年前勉強把定期壽險的費率拉下了一點。所謂優選體是保險公司通過體檢鑒別出他們認為比標準體或健康體更健康的人群,這樣保險公司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優惠的費率。


不過目前我第一推薦的定期壽險產品:渤海人壽優選定期壽險,雖然名字里有優選定期壽險字樣,但它其實是一款「假」優選體定壽。渤海人壽可能出於促銷或者想打開品牌等原因,它所謂的優選體實際上普通人完成健康告知既可以承保,不需要進行正常優選體定壽產品要求的體檢,也就是相當於就是直接把優選體的費率拿出來當普通人群的費率來賣,因此價格非常非常非常便宜。這個費率水平是目前定期壽險的極限(這裡如果有精算專業的朋友有興趣可以試算一下,倒算出定價假設後應該明白我在說什麼)。目前主要投保渠道是渤海人壽官方微信號。


第二推薦的定期壽險為,同方全球人壽的同方全球「摯愛」優選定期壽險,可以在官網完成投保,流程如下(也是一般優選定壽的流程)。體檢後如果能拿到它的最優檔費率比上面渤海人壽的費率還要再低一點點,當然最優檔費率很難拿,它的次優檔費率還是整體比渤海的要貴的。我推薦此產品還有一個目的是,此產品體檢後最高可以獲得200萬的保額(上面渤海人壽產品由於風險控制等原因只有100萬),給那些有錢的朋友。



官網購買鏈接:aegonthtf.com 的頁面


當然還得推薦一下國內優選體定壽的鼻祖人保壽險的人保壽險精心優選定期壽險,但說實話,我覺得它的價格現在已經不算非常便宜了。不過人保集團是超級巨無霸國企,推薦給那些需要大公司信心的朋友。


購買鏈接為:http://www.e-picclife.com/ECPL/carefullyOptimized/carefullyOptimized.jsp


由於第一款推薦的渤海人壽優選定壽實際不需要體檢,所以我不再推薦其餘普通定期壽險產品。


由於很多人還要我說說意外險,那我還是拿出來說說吧


還記得本回答開頭,我問的一個非常「難」的問題嗎?保險里身故分幾種嗎?答案是只有兩種:意外身故和疾病身故。


疾病身故的發生率很顯而易見的會隨年齡增長而增長,而意外身故的發生率由於是非人為因素可以控制,同樣一個職業它在很大的年齡範圍內都是固定的,打個比方:同樣是坐辦公室工作的,一個剛入職的20多歲畢業生和一個50多歲的管理人員,保險公司認為他們的意外身故發生概率是一樣的;而如果一個是消防員,一個是教師,明顯意外身故的發生率由於職業風險差別的原因就會差很多。


我想說的是意外險的費率會和你的職業有關。但是多少是合適的呢?


我前面的回答部分曾經提過,意外險多數都是設計成短期險以方便經驗波動時保險公司可以調整費率滿足利潤需求,所以我沒有辦法推薦一款便宜的意外險產品給你們,因為即使今年有一款非常便宜的,但是由於意外險多數是短期險的因素,明年可能就會停售或者調整費率了。我不可能年年幫你們找出來哪個最便宜。


但是我可以給一個簡單的標準,就是看意外險或者意外保障計劃(就是有很多不同意外產品的組合,但最主要的還是意外傷害保險,意外傷害主要保意外身故和殘疾)里意外身故和殘疾保險金額的費率在每千元保額0.6元以內的(一類職業,比如辦公室內勤這種)我都是認為合適的,比如10萬元意外身故及殘疾保險金保費低於60元都是價格不錯的,有些甚至1-4類職業都是一個價格,這樣對於高風險職業的人這種費率更加有優勢。這種意外保險首富網保險頻道上就有很多,大家搜搜比較下就可以。


對了,還要單獨說一下養老年金保險


養老年金保險是以人的生存為給付條件的保險(相較於壽險,則是以人的死亡為給付條件)。


正常養老年金保險形態為:在較年輕的時候繳納分期或一次性保費,換取退休後每年或每月給付幾筆養老金直到去世。活得時間長的人總的來說拿的更多,因為活得時間短的人拿少了而補貼了你。


但是問題是在現實保險產品設計中,還要考慮一個因素就是,如果我活得比別人短,那我至少要拿回保費甚至利息,不然我豈不是「虧」了,也就是多了一個保底的因素。


這個保底因素就造成了目前很多養老年金保險其實是變相的終身壽險或兩全型,養老(長壽)風險的因素就很少了。


那種嚴格意義上的養老險只能是通過社保這種主要保費來源來自於社會財富再分配的途徑展開。因為在社保下大家很少我有一定要拿到多少多少錢,不然我就虧了的概念。


這也是為什麼市面上養老年金保險不多的原因,要麼貴,要麼保障內容不是我想要的。


還有,除了上面說的重疾險和定期壽險,人身險方面我不太推薦個人再購買其他保險產品,尤其是醫療險,原因就是之前說的醫療險大多都是短期險,非保證續保非保證費率,保險公司在經驗波動時候很容易停止承保或加費,被保險人實質上很難獲得預期的長期醫療保障。而醫療險我認為最好還是有工作單位購買團險承保最好,因為一來我已經說過團險競爭激烈有利投保人/被保險人,二來醫療險保費價格不便宜,工作單位能買單豈不最好?


如果你們還是錢太多,而稅優健康險購買起來又麻煩了點,你們就想買一款個人醫療,可以嘗試一下平安健康和眾安保險帶頭打開市場局面的中端醫療保險。目前很多公司也有類似產品。


這類產品保額非常高,最高每年有300萬元的醫療費用額度,對,300萬元(癌症可能再額外多300萬保額),一些計劃還能報銷特需國際部的費用,而保費也就一年幾百塊到幾千元不等(但注意這是每年續保產品,隨年齡增長保費還會增高)。首次投保等待期竟然只有30天,對比醫療險一般至少要90天。


這個便宜當然是有代價的,第一,免賠額1萬元-2萬元,也就是每年醫療費用的前1萬元-2萬元,由被保險人自己負擔;第二,賠付比例根據具體發生費用的形式和範圍會有不同賠付比例,最低有可能只有60%,這需要具體看條款約定;第三,看起來保額非常高,但保險公司預期實際很多人在最倒霉的時候也很難把這個額度用完。


我認為中端醫療產品是未來醫療險的一個發展趨勢,也就是最高發而且承保成本最高的但是一般人自身財務能力多數都能承擔的1-2萬元以下的醫療成本讓被保險人自己承擔,保險公司主要保那些概率比較低的,但是費用非常高的超高額醫療費用部分。這樣以往大家都說的貴的醫療保險保費整體也能降下來了。


和我之前提到過的一樣,這款醫療保險和大多數醫療險一樣,不保證續保也不保證費率,保險公司有權利在未來針對所有承保人進行價格調整。所以醫療險註定只能是一個短期保險配置。


還有特別提醒,醫療保險的除外責任較一般的壽險還有重疾險是要多不少,尤其注意懷孕生產費用絕大多數醫療險除非有特別約定否則是不保的!我碰過不少例子就是以為買了個這種醫療險就想跑去和睦家生小孩然後找保險公司報銷的,保險公司真不是慈善機構啊!請務必投保前仔細看清楚相關條款,避免引起可能的理賠失落感和糾紛,這也是為自己負責。


由於保障成分不高,儲蓄型產品如兩全險、萬能險不在本回答討論範圍內。對於它們除開儲蓄成分外包含的那些保障成分,我上面提及的產品都能很好替代。


結尾


這篇回答佔用本人空餘時間碼了差不多2個多月,寫了三萬多字,希望對大家有用。謝謝您的30分鐘閱讀時間。還有一些朋友評論說閱讀本回答時間遠超過了半小時,謝謝你們的耐心,相信你們收穫應該比打2-3局王者榮耀要多不少。


由於此回答主要面向非專業人士,我有不少地方採取了簡化折中的寫法,如果引起謬誤,也請同行指教。


最後再次聲明:本人雖然從事保險業,但本文所有內容及主張與本人供職行業及單位無任何關係,僅代表本人個人觀點;本人及家人與本文推薦保險產品無任何直接利益關係,所推薦保險產品出發點完全基於本人的專業知識。購買保險屬於個人金融消費行為,請根據自身情況做出審慎決定。


由於私信太多,並且99%問的是我在本回答以及我在知乎其他回答里已經回應過的問題。如果你還是覺得自己有問題,可以點一下下下面這篇文章,是你們看完我這篇回答後私信或評論里我額外進一步回答最多的問題之十:


十個保險相關常見問題的回答 - 李元霸的文章 - 知乎專欄(請在新窗口打開)

最最後,上文提及「首富網」中的首富指代馬雲,不要再問我為什麼搜不到首富網了...


眾多評論無法一一回復,若需有針對性諮詢,請移步本人值乎,值乎 - 說點兒有用的 並說明年齡、身體狀況,家庭收入保費支出、地點、保險需求等具體細節。
重複三次:
若需有針對性諮詢,請移步本人值乎
若需有針對性諮詢,請移步本人值乎
若需有針對性諮詢,請移步本人值乎
謝謝!
…………
原回答回答於2013年,許多險種政策有變,無法一一修改,具體請看回答後評論。
專用於理財用的萬能險、投
險不在本回答範圍內。
————————
我不是保險從業人員,但是還算是一個有一點經驗的保險顧客。以自己為實例,來梳理一下我認為有用的保險。
提請注意的幾個理論:(以下保險若無特別指出均指商業險種)
1、對於大數人而言,保險公司所謂10-20%的實際收入(指扣稅和社保外)做為商業保險保費的開支的合理範圍都偏高了,我個人理解這個數額是保險代理人為了增加銷售額而做的營銷戰術。事實上,我個人認為中國家庭在沒有避稅需要的情況下,家庭保費支出一年在年收入的5%以下比較合適——一位年薪10萬的年輕人一年花1萬-2萬去買保險?真沒有太多的必要。
如果你不保障醫療險種和車險,這個保費開支更應當降低到年收入的1%以下。為什麼?因為意外險的費率一般是每萬元20元,即千分之2,精算師算出來你出意外的可能性也就是千分之2,別把世界想得太危險了。(只是類比,並不完全科學)
2、消費險才是主流,所有帶投保意義還演算紅利的險種都沒有太多的意義。保險的主旨是用你交的錢去對賭各種意外,而不是為你生財。事實上,由於返還險種中涉及大量如」現金價值「之類的危險點,大部分涉及保險投訴的都是因為返還險。
3、盡量不買短期附加險種,因為保險公司隨時可以在一年合同到期後取消。短期限注意」保證續保「條款。
4、建議30歲以下,經濟能力不算強的人投保定期險,一般保障到60-75歲,而人一般出現意外、疾病給家庭或自己帶來最大損失的也是這個年齡。沒有必要一定要保障到終生,要做出相應的取捨。當然,經濟充裕後,也可以適當補充終身險種。
6、越早買保險越划算。
7、社保一定要買。養老險就當強制儲蓄或奉獻國家了,重點是那個不管你怎麼生病永遠也承保的醫保。
8、重疾險香港國內各有優劣,雖然香港保險相對費率、理賠條件都要寬泛一些,但也是有匯率風險以及政策風險。大陸的重疾險整體上相對麻煩一點,但是也出現了很多費率不錯的重疾險,特別是有輕症豁免,是大陸重疾險的優勢。另外提醒一下:面重疾險的主要作用不是你得了病有錢治病,因為其各種賠付條件相對苛刻(比如心臟病必需是開胸手術而不能做微創一類),所以只能作為保障你在生了病後,家庭失去一部分收入而帶來的經濟補充,個人覺得一般家庭,在有社保的情況下,個人保30萬足夠了。如果重疾險的保額不算高(小於50萬),且不住在香港相鄰地區,那麼香港的重疾險優勢也不算特別大。
9、注意增加財產險除種。
10、可以在網上買的保險盡量在網上買 ,如中民保險網,慧擇保險網或保險公司官網,如此可儘可能的降低你的保費支出(保險公司因為不用付提成給保險代理人,所以一般會給予一定的折扣)
————我是正文的分割線——————
我家人所保的保單列表:(數字部分指保額)
A|社保
B|商業險長期部分
1、定期壽險:50萬 合眾保險 國內不多的定期壽險提供商且性價比相對較高。保至75歲 消費險
2、綜合意外及意外醫療:100萬 太陽保險常青樹 其他保險公司的意外險雖然較之低廉,但請注意它們的保單內大多數都只規定」在社保範圍「內的用藥限制,你不想自己出了意外跌斷了腿還因為價格問題打不了進口鋼板用不了進口葯吧。 消費險 (綜合意外加意險種加醫療是是所有保險中最應當買的基礎險種,如果你暫時不想在保費上開支太多,那麼選這個吧,一年幾百元而已
3、定期重大疾病保險:50萬 香港宏利,保至75歲,保費低廉且返還。 返還險
4、醫療險:2000萬 CIGNA寰球至尊,保至終身,幾乎所有疾病的所有開支,消費險,保證續保到死。
5、家庭財險:20萬 人保財險,家中財物被盜,水暖管爆裂,失火淹水,客人在我家跌倒,花盆掉下去砸人的保險。消費險
6、個人責任險:50萬 人保財險,保障不小心燙傷別人;熊孩子傷人(雖然我沒有)之類的險種。消費險
7、家政服務保險:10萬元 平安保險,應對鐘點工阿姨可能受傷的的情況。消費險
8、車險:太平洋保險,第三者責任險保到100萬,其餘按常規保。消費險
9、個人賬戶資金損失保險:平安保險 50萬,保障各種網購賬戶被盜,信用卡盜刷,或個人遭搶。消費險

C| 商業險短期部分
1、各種旅遊險:只要自己出門旅遊都買。賠償境外醫療、行李被盜、航班延誤等。消費險
2、淘寶退運險:大家都懂的。消費險
3、戶外運動險:先生潛水必買。消費險
4、信用卡送的各種交通意外險。消費險
5、買房貸款時曾經買過的保險。消費險
……………………
大致是這些,它們都是經過我多方比較研究後的險種,我個人覺得可以比較全地保障生活中的各種風險了。
保費支出除第4項之外也不高,30歲左右單人一年的保費支出可以控制在1萬左右(除第4項),第4項醫療險如果換用保額較少的險種,如一年800萬(寰球精英)或者100萬的(優選安康)或者其他公司產品,只買住院部分,30歲左右,以上險種一年保費所有全加起來也可以控制在13000元以內。當然,如果覺得個人醫療險還是太貴,可以取消這個險種,改買世紀泰康個人住院醫療保險,年保費大約也在1000元左右。
其他人個經驗(具有濃厚個人色彩,不代表普遍意見)
1、絕不碰任何分紅險、投資險
2、絕不和總是對你特別熱情的保險代理人打交道。(我選擇的是險種,又不是你這個人……)
3、除非險種僅有此保險公司提供,否則絕不買平安的保險。保費又貴理賠又坑爹……
4、看好老爹老娘,杜絕他們腦子一糊塗就被騙投保。
5、孩子的教育保險真沒必要投。定期儲蓄再買貨基+意外險,都比這個划算。大陸兒童最高重疾險也是有限額的,死亡給付也只有10萬,要麼就去香港買,那個沒有限額的。

去香港投保一定要本人親自到港簽單(家長替未成年人簽單除外),香港保險索償投訴局從2013年5月1日起已經開始受理內地客戶的投訴了,理賠時也不用親自跑香港一趟,單據寄往香港就可以理賠成功。


————————————————————————————————————————
——2015年8月18日增加了一部分內容,見最下面一段。
——2016年5月26日更新中端醫療、稅優健康險部分內容

——2017年4月10日,再次更新
————————————————————————————————————————

業內人士,但不是保險公司,不是代理公司,所以無直接利益關聯。
從事保險精算工作,對相當一部分產品很了解。

我主要是從產品角度來講
——————分割線————————

意外險,通常只保身故+殘疾(按照保監會要求,2014年起,殘疾標準開始參照2013年保險行業協會下發的《人身險傷殘評定標準》,該標準共10級281項,遠超人民銀行98年下發的老一版的標準7級34項,給付比例更高,給付條目更多,具體內容請自行百度)。但按照保險行業的經驗,個人意外險的理賠中凡是能到殘疾以上程度的,身故佔比超過50%,所以保險金要養老撫小,保額越高越好,建議50萬起。

    1. 如果是開車一族,請一定淘寶上買份自駕車意外險,國華海康合眾信泰一大堆公司都有,年繳保費2000-2500塊*10年,駕乘私家車、租用車、公務商務用車意外身故200萬元,一般意外身故最高20萬元,殘疾、燒燙傷最高20萬元,滿期返本110%已交保費。這是作為一個從業人員評價的目前市場上對開車一族最合適的保險,我本人已經購買。
    2. 如果不是,想買到200萬保額可能就很困難,因為通常會要求提供收入證明(一般保額不超過年收入5-10倍),在不提供的情況下通常只能買到50萬左右(但可以通過多家購買的方式攢夠200萬^_^)。另外,少有公司單賣意外險的,往往會要求搭售醫療險(意外醫療或者普通住院醫療等),酌情購買,1W以內醫療險是最划算的,多了往往用不掉,因為意外醫療險往往是「醫保賠了我才陪」(指的是用藥和治療要用在醫保範圍內的),醫保賠完了基本也不剩什麼東西了;但如果本人沒有醫保,那麼倒是值得購買。

健康保險,目前國內的健康保險可以粗分為:低端、中端、高端三檔(純主觀劃分)

  1. 低端的基本一句話可以形容:醫保賠我就賠,醫保不賠我就不賠,所以對於有醫保的人基本就是一個笑話,在當前醫保報銷比例通常已經超過75%的情況下,醫保都賠了還要你做什麼?保額通常不高,也就一兩萬通常不超過5萬。但低端就是便宜,通常一年不超過1000塊,實際上能提升的報銷比例很低;但是如果沒有醫保,還是值得買一些的。
  2. 中端的基本是在低端基礎上擴展一些內容,通常是醫保範圍外的治療費用。我見到很多中端醫療有一個較高的免賠額以便控制保費水平。(即投保人自負的部分,但如果跟其他產品配合使用的話,可以把免賠額控制在一個很小的水平,比如1W保額的普通醫療險,再買一個1W免賠額的中端醫療,對於這兩者重合的部分,免賠額就降低到一個很低水平),目前有很多公司已經推出了針對個人或者家庭的中端醫療產品,保額可以到百萬,免賠額1-3萬,保費相當划算(自行百度尊享E生、E生保或者其他類似產品,有醫保的人,牆裂建議購買。
  3. 高端的如 @葛巾提到的,CIGNA全球醫療,核心需求是滿足投保人「高端」的體驗,所以最核心的特徵往往是醫院的列表全(公立醫院特需部、國際部以及大部分私立醫院是基本要求),保額通常以百萬計(通常會分得很細,A責任多少萬,B責任多少萬……但任何一個責任基本上都用不光,我聽說的最大的一個理賠是200多萬,德國高管在國內發生敗血症,也沒花完他的保額……),醫保內外統統理賠(因為默認投保人的就醫不發生在醫保體系內,所以隨便用藥)而且往往還有直付(也就是你不用付錢,空手去空手回就可以,保費么,按照慣例可能分為這麼幾個檔次:從地域上來看分為國內、大中華、全球除美加、全球,從醫院檔次上來看分為是否包含昂貴醫院(比如和睦家),從責任上來看分為是否包含體檢、生育、牙科視力等,不同選擇,價格都是不一樣的;葛巾的保費是4萬(根據葛巾答覆已經修正)應該是全球責任了。根據我的了解,即使是國內責任、不含昂貴醫院,通常基本也都要8000往上。但很多高端醫療只提供給團險客戶,個人客戶的話,價格一般1萬8起,確實比較辣手

重大疾病保險。

  1. 作為精算從業人員,我手頭的數據顯示,除了少兒階段(高發重疾是腦膜炎、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失明失聰這幾樣)和老人階段(老人基本很難拿到重疾理賠,因為通常達到重疾標準之前往往就因為器官衰竭身故了……),中間的50年時間裡面,癌症+心梗+腦梗三樣的理賠基本佔了重疾理賠的80%~90%以上,癌症尤其大頭,男性佔比60%以上,女性佔比70%以上。把這三個重疾的定義貼在這裡

1. 惡性腫瘤:
指惡性細胞不受控制的進行性增長和擴散,浸潤和破壞周圍正常組織,可以經血管、淋巴管和體腔擴散轉移到身體其它部位的疾病。經病理學檢查結果明確診斷,臨床診斷屬於世界衛生組織《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ICD-10)的惡性腫瘤範疇。
下列疾病不在保障範圍內:
(1)原位癌;
(2)相當於Binet 分期方案A 期程度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3)相當於Ann Arbor 分期方案I 期程度的何杰金氏病;
(4)皮膚癌(不包括惡性黑色素瘤及已發生轉移的皮膚癌);
(5)TNM分期為T1N0M0期或更輕分期的前列腺癌(注);
(6)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期間所患惡性腫瘤。
註:如果為女性重大疾病保險,則不包括此項。
2. 急性心肌梗塞:
指因冠狀動脈阻塞導致的相應區域供血不足造成部分心肌壞死。須滿足下列至少三項條件:
(1)典型臨床表現,例如急性胸痛等;
(2)新近的心電圖改變提示急性心肌梗塞;
(3)心肌酶或肌鈣蛋白有診斷意義的升高,或呈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動態性變化;
(4)發病90 天后,經檢查證實左心室功能降低,如左心室射血分數低於50%。
3. 腦中風後遺症:
指因腦血管的突發病變引起腦血管出血、栓塞或梗塞,並導致神經系統永久性的功能障礙。神經系統永久性的功能障礙,指疾病確診180 天后,仍遺留下列一種或一種以上障礙:
(1)一肢或一肢以上肢體機能完全喪失
(2)語言能力或咀嚼吞咽能力完全喪失
(3)自主生活能力完全喪失,無法獨立完成六項基本日常生活活動21中的三項或三項以上。

可以看到,癌症有5種情況是不保的(除了艾滋),心梗和腦梗都需要滿足某些條件才能理賠,達到這些條件後,才能叫「重大疾病」。
我列這些定義的原因是,雖然有些情況在標準重疾條款中是不保的,但是近些年的大部分產品都把這些責任單獨拿出來做了一個「輕症重疾」責任,通常是「重疾」責任的20%保額,大家可以購買有「輕症」重疾責任的產品。我舉一個例子說明為什麼要買這個:如果家中父母急性心梗,做了支架手術,那麼支架手術是不賠的,因為按照標準定義要開胸手術才賠,但這年頭誰還開胸啊!!支架(如果用進口支架的話)通常是一個1.5W到2W,放3個就5W起了,這時候你會發現,輕症重疾是賠的!多贊啊……
重疾的保額,根據我們進行的統計,我建議以超過20萬為宜,上不封頂(看支付能力和保險公司接受的額度)。因為以癌症為例,乳腺癌在原味癌階段治療費用還是較低的,外科手術通常就能搞定,但是一旦進入I到III期,那麼費用會直線上漲,原因是放化療和靶向藥物還是很貴的,通常會在15萬以上。這還是相對比較好治的乳腺癌,其他癌症費用更高。為什麼上不封頂?因為統計學上,人的一生罹患重疾的概率是72%,總歸會賠的,早晚而已,所以不會虧咯。另外,目前市場上包含輕症重疾的產品通常都是含在普通重疾裡面的,而且保額通常是重疾的20%,所以我推薦輕症重疾買個5W以上,那麼主險最好就有20W+的保額。
另外,近些年沿海發達地區的甲狀腺癌發生率突飛猛進,保險公司遇到很大困難,可能會採取相應措施,比如上調費率、下調甲狀腺癌給付比例、甚至極端情況下把甲狀腺癌除外掉。當然,這些措施不影響已經生效的保單,隻影響未來銷售的保單。

壽險,典型的不死不賠。保額看個人意願和支付能力,沒啥好說的。

希望有所幫助。
————————————————————————————————————————
——以下部分為2015年8月18日增加
——2016年5月26日更新
————————————————————————————————————————
稅收優惠健康險已經上市了,目前允許銷售的公司大概有十幾家,未來可能還有更多的公司。大家可以到網上找相應的條款研究下。我來說下我的理解。

這個產品保住院+住院前後門診+特殊門診(如放化療、透析),所以並不是你任意看個病就一定要賠的——但這個產品依然是我能想到的近年來可能見到的最給力的醫療險產品。

根據《稅優健康險管理辦法》,我來解釋下監管對這個產品的定位:
0、購買這個產品的前提條件是:你是一個納稅人!因為這個產品可能會需要你的納稅編碼來確認購買者身份。
1、基本調子是保險公司不可以用這個產品賺大錢,這個產品就是「獲客」用的。
2、不管投保人有沒有病,都可以買這個產品——但是,非健體的保額跟健康體是不一致的,如果是健康體,保額可能是20萬,但如果被保險人既往已經身體不健康,那麼保額只能給到比如4萬,而保費是相同的。——我想大家應該可以理解,不然對健康體就不公平了,因為理賠往往都是不健康的人群發生的。

3、保證續保,意思是如果您保障期限內不幸罹患了什麼重病,即使當年發生大額醫療支出,第二年保險公司不得以該疾病為理由拒保你的投保,而非保證續保的醫療險產品,如果某年發生大額理賠,而且預期會有持續性的大額醫療賠付,第二年保險公司往往就拒保了,畢竟是商業公司,要逐利的——但保險公司相應設計一個「終身賠付限額」,比如60萬,100萬等,意思是如果某位被保險人的病情嚴重,已經前後理賠了100萬了,那麼保險公司就不再接受續保了,賠不起了……如果 不加這條,對其他被保險人也不太公平,相當於健康體在為某一個人集體買單。
4、個人稅收優惠的額度是2400元,稅前列支,根據投保人稅率的不同,給你省的錢是不同的,比如我是屌絲,稅率5%,那麼相當於節約了120元稅費,你是高帥富,稅率50%,那麼相當於少交了1200元稅,換句話說,保費給你打了5折。但錢一旦進入賬戶,就「再也拿不出來了」,除非看病花掉,或者退休後取出來購買商業健康險。
5、保額不低於20萬,保證費用充分
6、保險公司在此業務上的盈利有限,虧損無上限。保險公司是商業公司,有必要的運營成本,比如收保費要人,核對理賠要人,做系統要人,這都要花錢的,所以留了20%的費用給保險公司(這個說實話算是狠的,你買瓶可樂,成本也就3-5毛錢?到你手上就得2塊5,你算算費用水平是多少),保險公司賣其他產品的費用率通常都得25%往上,為了這個稅優健康, 保險公司也是蠻拼的……
如果收了100萬保費,保險公司可以拿20萬做費用,但如果大家都健康,都不看病,那麼保險公司要把80萬返還給每個人。如果看了50萬,那麼要退30萬…… 但如果大家看病看了200萬……呵呵,保險公司凈虧損200萬+20萬-100萬=120萬 所以這塊業務是虧損上不封頂,利潤幾乎沒有的 ——所以我推薦大家買咯。

好了,解釋完這個規定了,條款也來給大家解釋下:
不同保險公司可能設計成多款產品,通常包含以下3款產品:1、有社保人群,含慢病責任;2、有社保人群,不含慢病責任;3、無社保人群。三個人群的費率是不同的,責任也可能略有不同。
以有社保人群,含慢病責任的條款為例,通常有這麼幾個責任:
1、住院醫療費用,這個就負責住院費用,年保額不低於20萬。
2、住院前後門急診,這個要是因為與住院相同原因導致的門急診。
3、特定門診,主要是惡性腫瘤放化療、透析、器官移植的排異治療很多都是門診,所以把這塊加進去。保額通常2萬左右。
4、慢病門診,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門診。保額通常3000左右,只是負責得了慢性病的人的日常控制血壓血糖的藥物或者治療費用。
以上保額如果是既往症患者,那麼可能需要乘10-20%,也就是保額會更低,終身限額也更低。

給付比例:
醫保內100%,醫保外80%。
也就是說,看病的話,醫保內的,不管甲類乙類葯,剩下的部分一分錢都不用出了,但醫保外的費用,被保險人還是要出20%的。
「醫保外」的涵義:
目前各家公司的做法有所不同,有的是「白名單」制度,有的是「黑名單」制度,有的是「無名單」制度。白名單,就是給出一個清單,在清單裡面的治療項目才賠,通常是治療癌症的靶向藥物;黑名單,就是名單裡面的不賠其他都賠(這個黑名單可能比較多的是一些營養保健類的藥物或者非治療疾病所必須的藥物);無名單就是什麼都賠……所以大家可以看出來,無名單最好,黑名單次之,白名單管控最嚴。
但是呢,價格也跟這個有關,白名單最便宜,黑名單貴,無名單最貴。


——————————————————————————————————————— ——以下部分為2017年4月10日增加

———————————————————————————————————————— 其實增加這部分內容挺不好意思的,就是這個我牆裂推薦的稅優產品……它其實真的賣的不怎麼樣

1、不好購買,不是你想買就買,要保險公司去你的公司賣,你才能買到

2、保險公司據說因為這業務不允許核保,還保證續保,風險上不封頂,利潤倒是封頂,因此對開展這個業務很抗拒,因此沒什麼動力推廣

所以雖然現在保監批了23家公司做稅優,一堆產品已經出來了,但沒一家真正做大,這真是讓人萬分無奈的事情……


遇到了我工作領域的問題,那就來拋磚引玉一下。【以下內容未經許可,拒絕任何形式的轉載】
目前社會個體(自然人)可利用的社會保障體系大致可分為由商業保險公司和客戶簽訂保障協議的「商業保險」(以下簡稱「商保」),由政府提供的「統籌保險」(以下簡稱「社保」),以及由政府部門或社會公益組織籌集的公益救助基金這三種。13年上半年本人曾就這三種保障手段對個人保障需求的滿足做了些調查分析,就目前情況下,國內大部分的個體自然人可以主動選擇的多為社會統籌保險和商業保險兩種事前保險方式。公益保障基金多為事中或事後手段,屬於公益性質,相對被動,暫時無法成為全面覆蓋的福利制度。所以下面的內容主要針對商保和社保做些闡述。

一、商保和社保的關係;
社保是基礎保障手段,商保是社保的補充。如果用大眾化的語言來說的話,社保保證你能吃的飽一點,商保在你吃飽的基礎上讓你吃的好一點。

二、社保和商保;
1、統籌社保。目前我國的統籌保障體系大體涵蓋了一下幾個方面「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其中:社會保險處於主導地位,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內容;社會救濟和社會福利則作為社會保險的補充,主要針對低收入者和老弱病殘孤等特殊群體進行保障。我們平時所說的「社保」,指的就是包括了「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的「社會保險」。
對於社保制度,很多人信心不足,包括媒體熱炒「3000萬人中斷社保繳費」、「社保漏洞虧空」……負面新聞也經常見諸報端。個人建議:如果不需要那筆錢去救急,社保一定要有,而且要堅持下去。在個人理財方面有一個建議——要關注小賬,但不糾結於算小賬

2、商保是什麼?
本人工作這些年大部分時間在商業保險公司工作,下面的內容里著重講講商業保險對人生財務問題的幫助。
「商業保險是社會統籌保險的有效補充」這句話還真不是空話。雖然我對社保有信心,但是社保制度的健全畢竟還需要時間,社會統籌保險的特點是「保而不包」,暫時指望不上它能幫我們過上」好「日子。不過只要我們努力賺錢,可以和商業保險公司購買商業保險,來解決更多的人生問題。
商保能解決什麼問題?社保目前涵蓋了統籌養老、統籌醫療、失業保障(這部分相當一部分人沒太在意,一個重要原因也在於錢真少)、生育保險、工傷保險等內容。商業保險就是在此基礎之上,讓我們已經擁有社保保障的部分(如養老和健康醫療)更加全面和堅實,讓社保暫時無法解決的保障漏洞(如子女教育的部分費用和死亡賠償)得到補充和防範。
人生的絕大多數問題最後都可以歸結為「財務問題」。孩子還沒出生,就已經在花錢了,然後出生後的日常生活費用不用說了,大頭在於撫養和教育(含制式教育和報名參加的補習班,以及未來的其他教育投入)、婚嫁、買房、健康醫療(尤其是重大疾病費用)、父母的養老、意外傷殘或死亡帶來的財務問題,因社會發展帶來的理財需求……花錢的地方太多太多,甚至連有些墓地都價比別墅,死都死不起。「人生皆苦」太過深刻,有時候不是因為慾望太多,而是生活成本居高不下。
以上的人生問題可以簡單歸納為人生五大問題,按照緊急程度排列如下:A 意外傷害,B 健康醫療,C 養老需求,D 子女教育,E 理財需求;這些問題有的是社保能夠解決一部分,有的社保根本無法滿足。這時候就需要商業保險出馬了。

三、人生不同階段如何選擇商業保險?
(一)人生不同階段需求不同,能夠負擔的商業保障的保費也不同,按照緊急程度和繳費壓力,購買商業保險的順序建議如下(註:以下內容僅供個人參考,請辯證思考。如因理解偏差等原因造成的後果本人不負任何責任):
1、第一份和第二份保險請先買意外傷害和意外傷害醫療,以及定期壽險。因為這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也許不大,但是一旦發生就是非死即傷的大事,本人曾遭遇車禍,差點掛了,T_T都是淚……所以一定要先買意外傷害和意外傷害醫療,很便宜,小几百塊就能買個十萬二十萬的保障。而定期壽險大概也就是千元左右買個十萬二十萬的壽險保障。樓上有看官說了,意外傷害和定期壽險是死亡險!說對了一部分。定期壽險就是傳說中的「死亡險」,它的特點就是——不!死!不!賠!但意外傷害不僅是有死亡責任,對傷殘和全殘也有比例賠付責任。比如缺失一上肢如何賠付,缺一目如何賠付等等。不要覺得不吉利,說保險不吉利的言論是最不負責任的。國人諱談生死,往往「諱疾忌醫」,然後就出現太多生前沒有安排好身後事,留下家庭隱患的例子。生死往往是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每天的車禍、火災、溺水……死亡的人數已經足夠觸目驚心了,所以我們應該時刻考慮好,如果下一刻我掛了,父母怎麼養老?孩子的將來怎麼辦?……所以,第一份和第二份保險,請一定多買點意外傷害和定期壽險,花小錢,做大準備。
2、第三份保險,請為自己準備健康醫療保障。有人說我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我只說一句——腫瘤醫院裡的癌症患者們想的最多說的最多的往往都是這句話:「為!什!么!是!我!」。這個問題沒人能回答,誰都認為自己的身體不應該得絕症,但是病還得治。然而重大疾病簡直就是燒錢的火坑啊!大多數絕症其實早已被攻克,但問題在於——錢!!!有了錢約翰遜可以帶著艾滋病毒活上20年,幾乎和正常人一樣;有了錢尿毒症患者可以按時準時做透析,幾乎與正常人沒有太大區別;有了錢罹患白血病的小朋友就可以做骨髓移植,繼續他/她的人生……。
20140109補充:有知友問健康醫療保障是不是重大疾病保障,這是我的失誤,沒有說清楚:健康醫療保障除了重大疾病保險,還有花費不多的住院醫療保險、住院醫療補充,以及其他的如特定疾病保險。我只是舉出重大疾病的例子來說明健康問題應該相對優先考慮。
3、第四份保險,請給自己準備養老保險。原因我不多說了,生活成本、一個孩子、社保不足……大家都明白。我只想再說一句話——關愛孩子的最好方式,是在自己年輕時準備好自己的養老基金,將來不給孩子添負擔
4、第五份保險,給孩子準備教育保險。我估計很多人早就在想,為什麼說了半天沒有說到孩子?現在買保險的不是很多都是為孩子買的嗎?好吧,現在說到了,但是為何把孩子放在第五,後面我會解釋;
5、第六份保險,理財保險。這個我就不加粗了,其實沒有必要單獨寫這一條的,因為一來理財保險往往和上述幾項保險的功能會結合在一起,二來保險產品的首要功能是保障,雖然幾乎(是「幾乎」)沒有損失的風險,但某些個別產品(如投連險)也是有不小的損失的可能。所以請先著重考慮上述的幾項保障目的之後,再考慮理財功能。
6、關於購買商業保險的幾條原則:
A、先健康,後養老——請先保證自己活著,再去保證自己活著的長度和質量;
B、先大人,後小孩——請先保證大人活著,再去考慮孩子的保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將孩子的「教育保險」放到第五張保單的位置。如果父母不能活著,不能健康地活著,最後連保費都交不起了,那你給孩子買的保單就會變成廢紙。而現在中國很多家長往往給家庭的第一張保單甚至唯一一張保單,就是給孩子的,卻全然沒想到如果頂樑柱垮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C、做足保額——這個本來是對保險代理人的要求,但是考慮了下還是加進來。等到後續更新的時候我會單獨聊聊如何在不影響家庭財務需求的情況下盡量滿足保障需要。大家購買保險的時候可以參考。
【PS:後接「20140111承接前文」】
其實關於「如何用保險保障自己的一生」這個問題要真展開來講能講很久,今天就先說這麼些吧,僅供大家參考。

————————————20140109 分割線——————————————————

之前看到這個問題沒人搭理,而且恰恰是自己的工作領域,一時手癢,就覥顏多聊了幾句,然後偷懶一放半個月。沒想到半個多月之後被大家看到,竟然還收穫了不少認同,必須承認虛榮心還是被小小地滿足了一下……
知友@李慕白 問我為何沒有涉及到兩全險。的確,以上的內容是從「人生中需要解決的幾大財務問題」的角度來出發,和大家交流的是針對這些問題如何藉助商業保險來解決人生風險,所以沒有涉及到具體的產品類型,以及不同產品的形態介紹。也有知友@丶染寒煙@費力菇 談到了人們的保險保障觀念,還有知友@胖子 言簡意賅地就目前保險行業的一些亂象分析了為何相當一部分人不願意相信保險人,也有一位匿名朋友在另一個回答中提到了保險對財產繼承的幫助,都是很中肯的。
「如何用保險保障自己的一生」,這個問題其實很大,我所談到的不過是皮毛,只能供大家了解保險或者未來給家庭做保險規劃時借鑒參考。借著大家的支持,過兩天(今明兩天準備外出體檢複查)再多和大家聊些關於個人和家庭的保障規劃的內容,如果大家有什麼關於保險的問題想了解的,也可以留言在評論區,我會盡我所能,和大家共同探討,更希望能收穫金融、保險行業的大牛來指點。因為本人的工作特點決定了我的視線是集中在地級市到縣鄉鎮級分支機構,所以也請大家不吝賜教,多多包涵。

———————————————20140111———————————————————————
這兩天在忙私事,只能抽空上來瞟兩眼,簡單回復一些知友的留言,沒能繼續更新。感謝大家的鼓勵和指點。也很高興看到這個問題有@劉念@毛彥偉 等經驗豐富的知友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了保險能夠帶來什麼和如何選擇保險,其中@毛彥偉還言簡意賅地揭示了保險的本質。他們二位的回答嚴謹且具備實操性,寥寥數語就點出了我的回答中大量的疏漏和不足。尤其是知友毛彥偉的那段「人的一生不是靠保險或者其他什麼金融工具來保障的……保險只是你在為自己人生奮鬥過程中,對沖各種可能發生的人身風險的金融工具,它只解決意外來臨時錢的問題,不解決其他問題」我必須要贊,並覥顏複製引用。

這個世界沒有萬能的辦法能包辦一切問題,保險也同樣如此。保險可以解決意外健康養老子女教育等等問題,甚至還有一個解決「理財問題」的功能,對不對?理論上來說,是對的。但是這些問題並不是只能靠保險來解決,所以在「如何用保險保障自己的一生」這個問題下,我也只是就保險的功能作用來談保險,而非大包大攬,那樣就不是回答問題,而是賣狗皮膏藥大力丸了。有知友說我不相信保險,自己投資股票期貨基金比特幣,手頭有錢。可不可以?當然可以!只要達到了讓自己和家人生活無憂的目的就行了,手段和方式並不重要。李嘉誠作為華人首富,有沒有保險?有,但是他需要保險來解決醫療費教育金問題嗎?那就說笑話了。保險對類似李嘉誠這樣的人的意義頂多是準備一筆不需要交稅(比如贈與稅或遺產稅)和不存在分割問題的資產(遺產)罷了,至於其他功能他恐怕壓根兒不在意。【當然我知道香港不存在贈與稅,也取消了遺產稅,這只是假設性地說明一下,各位明白就行。】
在前文中我就意外傷害及醫療、定期壽險、健康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子女教育保險和理財保險這六類保險產品的購買順序做了一些建議,那在人生不同階段如何取捨呢?
【20140111承接前文】
(二)按照人生不同階段對保險產品如何取捨
以下內容均為個人建議,僅供參考。以中產階層為例,這個階層可能沒有太豐富的閑余資金投資盈利,所以保險需要一步步補充,一次性能拿出大筆資金買保險的土豪請直接跳過這一段:
1、如果你走上社會不久,正在打拚初期,閑置資金不多,那就花小錢辦大事——意外傷害和醫療+定期壽險(+失能全殘險)+健康險中的住院醫療和補貼差不多了,花錢不多,一年千把幾千塊錢,保障能達到幾十萬(當然要提醒,單純的意外傷害險和定期壽險,還有住院醫療和補貼大多都是消費型保險,就是不返本金不分紅的,也就是出事兒就猛賠,沒出事兒不還,就是「花錢買平安」)。意外傷害和定期壽險不是給自己準備的,而是為了萬一我們東奔西走得累的起不來了,留給老爹老娘養老的,給孩子未來上學成人的,和給自己的愛人的最後關愛……這個過程往往在20-30年左右(以父母從50-80,孩子從0-20來估算)。而括弧中的失能全殘險目前國內很少,但是也有,這類產品是考慮到我們如果因為意外、疾病變成植物人或全殘等等生活不能自理,準備點兒錢請護工……雖然幾率很小,但是我當初見到後覺得這個產品很有意思就買了一些(有……意……思……現在想想當時的心態很詭異)。
2、資金略充裕點,可以在1的基礎上補充一些健康險中的重大疾病保險。三四十歲後重疾的概率在不斷增加,小心為上。
3、買了房子車子每月要還房貸車貸,再補充點以死亡全殘為賠償責任的如定期壽險和意外傷害險,總保額以還沒還清的房貸車貸為準。也就是準備著萬一我們拜拜了,還能給爹娘妻兒留下房子車子(用賠償金還貸款);
4、然後隨著我們不斷努力奮鬥,家庭生活越來越好啦,自己卻不會規劃理財,這時候也可以選擇一些擁有分紅功能的保險,作為將來養老和孩子的教育金的補充。這裡要提醒,不要將保險產品的分紅盈利能力想像的太好,知友毛彥偉的回答中曾經提到在高利率年代購入的保險現在成為保險公司的負擔,就是指當年銀行利率在10%左右的90年代,保險公司按照當時的銀行利率為客戶承諾未來收益,現在的銀行利率已經低到坑爹,保險公司仍然要按照當年合同承諾的利率來給客戶結算。但是這種情況有歷史原因,已經不可複製了。所以分紅險是在有閑錢的情況下,可以買。【在這裡我忘記特別說明一下,「分紅」功能已經是很多人壽保險產品都具備的特點了,只要具有這樣的特點的保險產品都可以被稱為「分紅險」。我前面這段話的意思是,加上了分紅功能後,保費要求要比單純的死亡險等等要貴,所以買保險量力而行】
5、然後其他的用保險來理財什麼的……各位自己決定就好。但是「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個道理在某些環境下也要記得,保險只是手段之一。如果你的家庭資金並不是「大量閑置」,建議慎重購買「萬能險」,慎重再慎重購買「投連險」。
6、年齡大了,如何選擇保險?我的建議是——如果你五六十歲了想借保險來準備自己老兩口的養老,有點來不及了。除非你真的有足夠的閑置的錢,就想買保險而且也符合投保要求,買了也不會影響你的生活,否則別考慮保險了,讓孩子好好努力吧。但是如果是想給孩子買保險,這個問題不大,只要符合保險公司的投保人年齡要求就行。(但是這裡要提醒:目前國內祖父祖母為孫子孫女,外祖父外祖母為外孫外孫女投保是受限制的。這個限制為:含有死亡責任的保險,投保人不得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投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父母為其投保的,不受這個限制,但是投保的死亡責任賠付金額要受到限制。這個限額全國並不統一,我所處的地區如果沒有新的變動應該是10萬,其他地區聽說有的還是5萬的。總之以當地規定為準。)
(三)、如何確定保費和保額
簡單來說,保費的概念就是你為了獲得保障而要定期支付給保險公司的錢;保額就是如果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發生後,保險公司要承擔的賠償金額。
1、確定保費:很簡單,兩個標準,一是你自己能承擔的起,且交完了不會影響正常生活;二是在前一點要求下能夠給自己帶來足夠保障。【補充:有很多理論會用百分比來標示大概花多少錢買保險比較合適,那這裡也跟風一下,家庭年度保費佔家庭年收入的10%-20%都行,只要你確定交了之後不影響家庭日常生活等流動資金需求且能夠獲得足夠的保障即可,但不太建議更高了,再高對家庭生活質量的壓力就比較明顯了】
2、確定保額:保額的確定往往是基於這樣一個前提,就是「被保險人遇到最壞的情況後帶來的財務壓力」,大概可以歸納為類似這樣的情況:一是死亡或全殘帶來的家庭勞動力減少從而導致未來流動資金減少,二是疾病或全殘帶來的家庭財產收入持續減少甚至負債增加。那麼這時候我們要確定的保額就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了——遭遇死亡、疾病或全殘後,家庭財產不會遭受劇烈衝擊,至少負債不會大幅度增加。為啥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要麼是孝子被醫療費嚇壞了,不願意出錢了,要麼是孝子的錢也被折騰光了,沒能力「孝」了。所以,確定保額,就是確定遭遇危機時,我們保證家庭生活基本正常需要的錢是多少。一般情況下,如果有個大概的方向的話,將保額設定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以上(含義為:在不考慮大幅度通脹的前提下,保險賠付金能夠支持家庭按照現在的生活質量10年以上)。如前面所舉的例子,留給老爹老娘養老的,給孩子未來上學成人的,和給自己的愛人的最後關愛」的錢,「這個過程往往在20-30年左右(以父母從50-80,孩子從0-20來估算)」。那麼我們就可以計算:父母養老30年,一年大概需要多少錢,退休金大概多少錢,還有多少缺口,30年一共是多少;孩子從0歲到20歲大學畢業的教育撫養費大概是多少;維持家庭基本生活每個月的生活費是多少,老婆的工資有多少,缺口是多少;這三者加起來一共是多少……保額出來了。在這個保額目標下我怎樣用盡量少的錢獲得大量保額,就是你和保險代理人共同商討的了。

四、保險產品的幾種分類方式,以及種類
太累了,關於保險產品的分類方式和分類,我就偷點懶,到網上找一些現成的答案複製粘貼過來,並加上自己的一點補充。另外這個分類只針對人身險(就是保人的保險,保財產的什麼的我就不羅嗦了)。
人身保險就是「以人的身體和壽命為保險標的」的保險,包括「人壽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健康保險」。人壽保險顧名思義,以人的「壽命」為保險標的。意外傷害保險及意外醫療保的就是「受到意外傷害但沒死的人的身體」和「受到意外傷害而死的人的壽命」。健康保險就是保身體的。
1、人壽保險大體包括:
(1)定期壽險——前面提到過,不死不賠的,但特點是有確定的保障期如保20年或30年。如果在這個期間因合同約定的原因掛了,賠。如果期滿還活著,保險合同自動終止;保險公司有一定的幾率可以不用賠,所以這個產品很便宜;【話說我在工作的這些年,包括我自己在內的保險公司人員,很多人相當喜歡這個產品】
(2)終身壽險——與定期壽險最直觀的區別是,這個明確表示「保!到!死!」;保險公司一定會賠錢(除非有人真的是老而不死),所以這個比定期壽險略微貴一點。但是這兩個產品絕對是花小錢辦大事的代表。
(3)兩全壽險——「兩全」的意思是「生死兩全」。它可以看做是定期壽險的死亡賠償特點+終壽險的一定拿錢的特點。就是說到了約定的年齡或日期時,活著就按照活著的標準給錢,死了就按照死亡的標準給付。
(4)年金保險——到了約定的年齡,每年或每月到期拿錢。直到被保險人死亡。這種保險多表現為傳統意義的退休金保險,或子女教育年金險中。
(5)分紅保險——保險公司每年分紅,更深入的就不解釋了,夠上一堂大課的了。
(6)萬能保險——這是屬於保險產品中的「新型保險」類型,出現的時間相對短一些,這個產品講起來相對複雜。總之如果有用不到的閑置資金可以考慮,但是最好不要隨便取出來……丟在裡面當「長線儲備」吧。
(7)投資連結險——這個因為和投資市場聯繫太緊密,可能應該屬於目前風險性最大的保險產品了吧?有資本有魄力有信心,且不急用錢,可以考慮。僅供參考。
2、健康保險包括:
(1)醫療保險——住院醫療啊,住院醫療補充啊……都屬於這類。報銷方式和社保基本一樣,屬於補償性,花多少錢報銷多少。這個和社保的醫療報銷不衝突,二者互補。原則上兩方報銷金額加起來不超過你付出的錢。所以叫做「補償性」;還有意外傷害醫療也是屬於醫療險,但它往往是和下文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搭檔出現,是類似於跨界明星了。
(2)疾病保險——重大疾病保險是其中一個分支,不多說了。還有一些針對性比較強的「特定疾病保險」,比如當年非典爆發時,就有保險公司推出了「非典險」
(3)收入補償保險——因疾病導致無法工作帶來的收入損失補償,相對少見。比如我前面提到的「失能保險」,其本質也就是收入補償。
3、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包括:
(1)、普通的——只要傷害因素屬於「意外」,造成的合同約定的後果,都賠。一般是死亡或全殘;
(2)、特定的——只負責合同指定的原因造成的意外死亡或全殘。比如以前有公司推出過「煤氣泄露險」就屬於這類。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
意外傷害險主要就是針對那些發生概率不大,但是一發生就要付出慘痛代價的風險的,所以不貴,但是非常重要。

今天從6點多7點前打字到現在,累的夠嗆。今天就到這兒了。掛一漏萬,一定存在失當或謬誤之處,歡迎大家指正。


20140112早晨補充:這個話題如我在前文中所言,其實很大,如果真的延展開,作為一節學期課程都沒問題。所以適可而止,沒有其他原因的話就不再做更深入的補充。有一些朋友也在評論區提出過問題,我儘可能地做出了解釋和建議,希望能夠有所幫助。知友@劉永亨也貼出了一些圖片信息平【http://zhi.hu/YobY】並授權我可以放到我的回答里,在此表示感謝。另有一位知友私信我諮詢個性化的問題,很有代表性,在得到他同意後,在不泄露個人信息的情況下我也會將我的針對性回答公布出來。在沒有特殊原因發生的情況下,後續補充的內容可能就是知友們提出的問題,以「問答」形式展示出來,我個人不會再做更深入的介紹了(其實是藏拙,嘿嘿……)。再次感謝各位的支持鼓勵。

——————————20140113晚補充關於「身有疾病能夠投保嗎」的回答——————————
經過私信溝通,感謝這位知友的體諒,同意了我將他提出的問題以及我的回答略作修改後公布出來供大家參考。為保護個人隱私,就以Z先生指代這位知友。
Z先生請問:我目前已知患有某種肝病,35歲左右,自由職業者,那我在商業保險方面還有哪些對自己今後比較有利的操作方法嗎?你提點建議也行,對這些完全是小白。謝謝!
:謝謝信任。購買商業保險除了要有繳納保費的能力,同時還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身體是健康的。私下說起來,至少是沒有查出身體有嚴重到足以叫停合同生效的問題。

合同成立的前提是雙方要履行「如實告知」的義務。比如說你在投保某重大疾病保險前,保險公司會讓你在《投保確認書》上勾選和填寫一些個人信息項目,其中就包括既往病史等等,然後保險公司會進入核保過程,核保有三種結果:
承保(核保通過),加費承保或特別約定承保拒保
承保:就不說了,等著拿保險合同就行了。
加費或特別約定承保:是指①加費——你的風險值較高,所以要比一般客戶多交風險保費;②特約承保——保險公司和你書面約定將某些高風險的承保項目剔除出去。
拒保:如果保險公司認為你的身體狀況不符合某產品投保要求,那麼你填寫的此項產品的投保申請會被拒保

在這裡我要簡單介紹一下保險公司是如何核保的,我不涉及客戶核保核賠這方面工作,但一些基礎的內容可以和你交流交流。一般情況下,保險公司是沒有精力對每一位投保客戶都去查其過往醫療史的,所以要求客戶「如實告知」其既往疾病史;也不會讓每一位客戶都出具體檢報告,而是劃分年齡段(比如50歲以上必須體檢,40-50歲抽檢等,各公司有不同)。《保險法》修改後,十六條規定了「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前款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險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但同時第五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自保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2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也就是說保險公司必須在合同成立前,到合同成立兩年內發現客戶是否有故意或過失未如實告知,否則保險合同繼續有效
但是我要提醒的是:保險公司針對性的檢查和風險控制能力也是很強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健健康康的時候購買保險,真正發現問題了再去考慮買保險,恐怕就來不及了。

所以我的個人建議是:
1、尋找一位負責任的保險代理人,向他諮詢你的病情能否投保。如果公司不能直接承保,能否加費投保或者附加特別告知?附加一條「如果由於你的身體現狀而直接引發的風險,保險公司免責」之類的特別約定,這樣保險公司「可能」會接受。此外我說找一位「負責任」的保險代理人,原因在於有些代理人的素質的確不行,甚至有人為了追求業務達成,欺騙客戶說隱瞞病情投保沒問題,最後客戶真的生病了卻理賠無門,這種案例有新聞報道,可自己百度。
2、剛才是就你目前最擔心的健康問題給的建議。接下來說說非健康險。還有一些保險產品,即使身體不太健康也是可以投保的,比如意外傷害險,純投資類的理財險,以及其他的一些不涉及健康要求的產品,可以具體諮詢保險代理人。


作為法律專業人士,多年來參與過保險糾紛的處理,也順便借著這個問題說說自己對保險糾紛的感悟與體會。先作利益聲明,除了車險、航空意外險,其他保險沒買過,如果說利益相關,希望這個回答能讓投保人更加清楚保險的功能與糾紛起源。因為絕大部分糾紛都是沒有理解保險功能、看不懂條款產生的。上醫治未病,如果買者清楚,糾紛減少,我們的工作量相應會減少。作為一個法律人,回答希望盡量作到理性、客觀、中立。知乎問答,也盡量說人話,少用專業術語。

保險中各種各樣的品種,其他網友已經詳細介紹了。四年來參與處理的保險糾紛,從車險、重大疾病險、意外險、終生壽險、火災險乃至海外上市中概股公司高管所涉及的董監高責任險。一句話,保不保障,看你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不同的問題需要不同的保險品種。以上海為例,開車撞死一個人可能涉及近百萬的賠償,如果你沒有100萬保額的商業第三者責任險,撞死一個人,你的人生可能就進入低谷,可能要賣車賣房賠償了。就此角度而言,我個人覺得車險是剛需。如果是遇到天津爆炸呢,需要的保險品種就不相同了。

保險品種太多,從方便理解的角度,大致分為兩種,一種類似於儲蓄,強制你儲蓄作為你的保障,現加上一點理財收益,希望比單純儲蓄收益多一點。一種類似於賭博,專業術語「射幸」合同,因為是否會發生保險事故,事先無法確定。

本問題所涉及的大部分保險是商業保險而不是社保,「商業」意味著是要產生利潤的,在契約之外是不考慮投保人利益的,也不會考慮社會福利。有一個案件中,投保人起訴要求保險公司續保重大疾病險,保險公司嫌棄該投保人此前患有疾病已經有過理賠,不同意續保。先前的合同中明確約定保險公司有權不再續保。沒辦法,只能是投保人敗訴,這就是商業保險的現實與目前遊戲的規則。再同情投保人也沒辦法改變,讓患病者帶病投保,涉及到左與右之爭以及保險的逆向選擇問題,是一個社會政策問題,不是一個小法官作出的判決所能改變的。美國奧巴馬總統全力推出的Obamacare,花了多大努力才作到這一點,該法案在美國最高法院5:4判決也是涉險過關,可見爭議之大。

因此,保險只保障其條款所約定的風險。可是,條款這麼複雜,你能看得懂嗎,看不懂就購買,必定低於自己的預期。說實話,保險條款裡面,不僅有法律專業術語,還有保險專業術語,更多的還有醫學專業術語。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想像去理解這些術語。自己的切身體會是,隔行如隔山,即便學法律,如果不從事保險相關的法律事務,也很難理解保險專業術語,至於醫學術語,不碰到案件或者被拒賠,一般人根本不會關注。比如說,保險術語中的「現金價值」,千萬不要想像成為你所交的保費總額甚至加上利息。還有醫學術語,原位癌是什麼?都癌症了為什麼還不賠?手指缺失的賠償必須是「近位指節間關節以上完全切斷」?什麼是近位指節?(兩個手指末節缺失賠不了)。紅斑狼瘡的某個血液指標要大於某個數值才能理賠?心臟移植與心臟二尖瓣移植有什麼不同?對於有些模糊引起誤解之處,法律規定可以採納對被保險人有利的解釋,但儘管這樣,許多醫學上明確的術語,是無法通過司法過程中的解釋歪曲其本意的。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保險合同保障的風險其實是有許多限制的,於是許多投保人被拒賠後產生了保險是騙人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有一個關於金融課程的貼子總結如下:「《保險學》:告訴我們一:保險對每個人都真的很重要。二:即使學完了保險課程,你還是玩不過那幫賣保險的」。但實際上,是保險所涵蓋的風險是有限的。如果你比較國內外的保險條款,會發現在中國許多同類型保險所涵蓋的風險相對少一些,不少風險都被保險公司通過免責條款免除掉了。車險如此,意外傷害險也是如此。

除了條款的問題,也存在誠信的問題。目前重大疾病高發,關注較多。關於醫療制度與保險的問題,也是世界性的難題,建議看一部麥克摩爾的記錄片《Sicko》。中國目前只能通過商業保險解決醫保不足部分,因此重大疾病保險較有市場。但這個險種會涉及到投保單中的詢問與告知,投此類保險的投保人請看好,一大半拒賠都關係到下面這個表格(網上隨意截屏,不針對那家公司)。這張表格往往出現在投保單中而不是保險條款中,容易讓人忽略其重要性。

為什麼這個表格這麼重要不能亂填,因為保險合同是最大誠信合同,如果不如實告知你先前的疾病,保險公司在投保人申請理賠時,非常容易可以調取你以往的所有病歷,發現你有未告知的疾病,從而依法拒賠(具體法條就不引用了)。在拒賠的情況下,有兩種情況,一是投保人不誠信,因為已經發現身體有問題了(可能已經做過一些檢查),這種情況下,就像去賭場賭博時出老千被抓住。二是業務員保險代理人不誠信,為了做業務提傭金,沒有向客戶提示這張表格的重要性,或者跟客戶說我回去幫你填,或者說不要填有某種疾病否則通不過核保或者要費率上浮。很多投保人很天真地享受「顧客是上帝」的感覺任由業務員幫他勾選「無」,最後理賠被拒。訴訟也很難,因為投保人無法講清楚當時是他自己真實的意思表示,還是業務員亂填的,尤其是投保人在合同底部往往都手寫好「我完全清楚了解了保險合同,***」等字樣。這一點,保險業遠不如銀行的理財產品,因為銀行理財產品簽署時規定要有錄音錄像,有時能夠證明簽約過程。

如果不認真對待自己的權利義務比如上述表格或者不夠誠信,難免會陷入告知義務與保險條款的交叉火力點之中,比如先前的已知疾病你沒有披露;如果去做過檢查但疾病還沒有確診,另一條理由,你沒有如實告知近期有過就診;這兩條理由不行,還有等待期條款,即合同生效之日起90日內,被保險人發生重大疾病或因導致重大疾病的相關疾病就診,保險公司不承擔保險責任)。從另一角度說,這些條款都是為了防範帶病投保和保險市場逆向選擇所採取的措施,也有其合理性。因此,要投保,千萬不要發現生病了才投保,到最後被拒賠,機會成本太高。

保險合同中各種各樣的免責條款一定要看清楚。通常重要的話說三遍,這篇回復僅僅是加黑了一些要點。因為要買保險的話,要自動適應這個規則,法律的規定是免責條款只要加黑加粗就行了,現在免責條款之多,已經導致整個合同大部分是黑乎乎的了。如果你還想著重要的話說三遍,放棄買保險吧。

至於選擇保險公司方面,國內保險公司的糾紛不少,容易引發糾紛的公司業內人士可能都清楚,具體就不點名了。總體感覺有兩點:1、如果公司營銷群體是中老年人,糾紛很多,因為這一代人因為歷史原因沒有受到較好的教育,容易被忽悠,經常把保險理解為理財產品而不是保障產品,過幾年看到收益沒有宣傳中那麼高紛紛退保,然後再不得不面對「現金價值」這個容易被誤解的概念。也有一些老年人貪圖點小便宜,為兩桶油就買了保險。還有一些老年人在訴訟時跟我們說,他們也不是完全不懂,但缺少子女陪伴,有保險公司營銷員賠著他們聊聊天挺開心的,最終礙於面子就購買了。有時候想想,可能我們老了都一樣,與其責怪家裡老人容易被騙,還不如多點時間陪陪父母。2、如果上市公司利潤高股東分紅多(大多保險公司已經上市了),那麼公司的價值觀排序可能是股東利益&>員工利益&>投保人利益,利潤從哪裡來,一部分從拒賠中來。反正先找理由拒賠再說,即便訴訟拖個一年半載也好,有幾個人會向保險公司主張延遲理賠的利息?

相對而言,外資保險公司的糾紛少一些,一是產品相對成熟,二是客戶群相對優質。主要客戶群通常是500強公司或者其他外資公司的員工,這種情況相當於僱主已經為保險公司過濾過一遍了,投保人、被保險人的文化素質、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因此更能理解條款,工作環境、薪酬水平也比較不錯,風險相對較低。

關於終身壽險,許多精於計算的網友都在計算合不合算,本人文科生數學不行就不瞎摻和了。但是,暫時不用擔心保險公司的破產,相對來說監管比較嚴。即便亂干,就象美國AIG買了那麼多CDS導致瀕臨破產,美國人最終不得不救,也是考慮有那多投保人的利益在其中,too big too fail. 至於是否能抵禦通貨膨脹,只能寄希望於國運昌盛,如果碰到辛巴威式的貨幣貶值,啥也不保障。

中國目前的保險市場,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個人的感覺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應當通過價格機制而不是條款來對應消費者的指責。一分錢一分貨,價格機制是敏感的,應當通過價格的提高,輔以更加全面的風險保障,來尋找相應的適格投保人,而不是沿用原來的作法即壓低價格同時把免責增多、條款陷阱化。目前似乎也自能靠業界自律了,這方面,司法作用不大,中國沒有象美國那樣認定保險公司惡意欺詐可以超出保額判決巨額賠償的制度。如果想了解這個制度,推薦另一部影片《造雨人》。

至於香港買保險,從條款和保額上比較,確實相對優惠。但到香港買保險,有一部分是富人需要轉移資產的原因,或者是躲避內地債務的原因,不能完全進行產品意義上的比較。

最後回到主題,人生要面對各種各樣的風險,要想保險保障一生,除非你把各種保險買全,否則幾乎不可能,因為你無法判斷遇到什麼問題。換個角度而言,投資於你的能力,投資於你的健康,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修鍊人品換回好運,也許才是人生的最大保障。至於買保險,永遠只是一個輔助工具。

學識所限,回答如有不當之處,多多包涵。

鑒於許多知友提問,更詳盡的回復放在這個LIVE中。

FU Wang的 Live -- 保險理賠糾紛:人身險 - FU Wangamp;#x27;s Law - 知乎專欄

另外,關於兩年不可抗辯期的問題,很多人問起,請參見這個帖子:

保險合同兩年不可抗辯期條款的適用與思考 - FU Wangamp;#x27;s Law - 知乎專欄

關於保險法中最重要的保障投保人利益、限制保險人欺詐的提示與說明義務,分析如下:

保險合同的提示與說明義務――315談互聯網保險銷售 - 知乎專欄


我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碩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之後曾在全國最大的商業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過5年,負責大項目管理,對保險可以說是十分熟悉。在這裡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保險知識幫助到大家,做到有效保障。

首先說一下保險是什麼?保險就是保障風險的一種金融工具,在風險發生的時候能最大限度地予以大額的經濟補償,避免損失,分為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

下面我會從人生成長階段來談一下保險的優化組合配置,力求完善保障我們的一生。同時為了大家能夠合理對待保險,我也會在每個階段最後提及到不適合買的保險

1. 嬰少兒時期——少兒社保、商業醫療補充險、意外險、重疾險

首先給孩子買保險前建議先給大人買足保險,因為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保障,然後再給孩子買保險。這裡有一個買保險的原則,一個家庭里,優先買保險的一定是那個佔據著家庭經濟支柱地位,對家庭貢獻最大的人,這樣在風險產生時可以減少我們家庭中每個人的損失,保障最大化。

嬰少兒處於主觀能動性相對較低的時期,自我保護能力弱。為了保證嬰少兒能健康成長,我們建議這個時候給孩子上少兒社保。社保相對商業保險來說,性價比是比較高的,所以我們鼓勵給孩子上少兒社保。少兒社保主要包括醫療保險,看病報銷,這對於免疫力低的嬰少兒還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少兒社保在各地的叫法不一樣,比如說:北京地區叫「一老一小」,上海地區叫「上海少兒醫保」。所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各地區在給嬰少兒上少兒社保的時候最好去當地社保局實現諮詢一下。

給嬰少兒買商業險的話,應優先購買商業醫療補充險。因為上述的少兒社保報銷的額度不會是全部,補充商業醫療補充險可以更好的規避嬰少兒成長時期因生病帶來的家庭風險,也可以從小保障嬰少兒的成長軌跡。

其次,嬰少兒時期可以在上述兩種保險之外,輔之以意外險。嬰少兒時期,需要成年人周到的看護以及培養,但是人總無暇顧及之處,意外事故也會隨之而來。這個時候意外險會保障嬰少兒身故、傷殘和醫療方面的一些責任,在意外發生時最大限度的折損。

最後,嬰少兒可以買的險種還包括重疾險,重疾險是在醫保之上的一個補充。少兒社保、商業醫療補充險保障的一般是普通的疾病。但是當孩子因為各種原因患上重大疾病,需要高額的治療費用時,重疾險可以規避這種大額風險。普通醫保的保額一年在幾萬至十幾萬之間,但是重疾險的保額會達到幾十萬上百萬,可以彌補因重疾而產生的大筆經濟支出。

那麼少兒時期不建議買的保險,我認為是壽險跟教育金保險。教育金保險屬於理財保險,最後在談。重點談一下壽險。嬰少兒時期處於一個家庭地位較弱的階段,對於家庭的經濟收入影響基本為零,因此一旦嬰少兒去世對家庭的經濟情況是影響不大的。所以壽險不建議買。

2. 青年未婚時期——普通社保、意外險、商業醫療補充險、一年期重疾險

青年未婚時期,處於18-30歲左右的時期,在學校的時候會有學生社保;進入社會,會有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的社保,可以在一般情況下保障個人風險的發生。輔之以商業醫療補充險可以加強保障我們因生病而產生的醫療風險了。

但是同嬰少兒時期一樣,意外是不能估量的,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所以意外險還是應該配置的,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嘛。

有經濟基礎的話,也可以配置上重疾險。在這個年齡階段,重疾險的保費相對較低,但對於剛畢業參加工作或還處於大學校園的我們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所以,我們可以買一年期的重疾險,保障我們本年度因重疾而產生的風險。等到經濟實力足夠支撐我們因保險而產生的支出時,我們可以買一些長期的重疾險,做長期保障。

同上述嬰少兒時期,壽險在青年未婚階段也不建議購買。壽險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所謂定期壽險,是在某個期限內去世,保險公司會予以經濟補償;終身壽險則是一生最終死亡,保險公司會予以經濟補償。所以說前者更注重風險保障,後者更注重財富傳承。

那麼這個年齡階段,是屬於正當年時期,終身壽險不建議買,但是如果有經濟基礎的話,可以買1年期、2年期的定期壽險,體驗一下壽險的保障感;同時這個階段生活壓力小,經濟支出大於收入,有的青年未婚人群可能還需要爹媽經濟輔助。所以一旦去世的話,對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也不是很大,因此終身壽險不建議購買。

3. 青中年/已結婚生子時期——意外險(性價比較高)、重疾險、定期壽險、普通社保、商業醫療補充險

人生走到靑中年時期,也意味著我們已經結婚生子,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支柱狀態,對於一個家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一旦我們在這個人生階段發生意外,那麼對於整個家庭來說產生的影響是致命的。

所以,除了上文所述的普通社保、商業醫療補充險之外,意外險、重疾險則是非常重要的兩個險種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環境日益惡化等外部因素的影響,意外和重疾發生的幾率處於上升狀態,所以意外險、重疾險對於青中年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需要強調的是,重疾險最好越早購買越好,建議30歲以後開始購買重疾險,這個時候保費低保額大,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但隨著年齡的增加,重疾險的保費也會不斷地增加。

青中年人還有必要上的一個險種則是定期壽險。

定期壽險一般會有年限的限制,在這個期限內死亡會得到一筆錢。對於一個缺少家庭經濟支柱,經濟收入停止的家庭來說,這筆錢會是該家庭度過艱難時期的重要物質基礎。

這個階段不建議買的保險則是對於一些分紅險,萬能險,年金保險,具體原因最後在談。

4. 老年時期——終身壽險、防癌險、(社保)、意外險、(商業養老保險)

進入老年時期,由保管檔案單位代其辦理退休手續,我們就可以按規定享受國家養老保險待遇了。但是我國的社保養老金的發放水平可能滿足不了一部分老年人的精神、物質需求,有條件的老人可以在退休前提前買一些商業養老保險,為年老退休後高質量的生活水平奠定基礎。

這個時候對於老年人來說,購買保險的選擇範圍很窄,商業醫療保險已經不太好買了,會有額外的針對老年人的商業醫療保險,但是相對較貴。如果有經濟基礎的話,可以買。

老年人各方面能力開始退化,意外發生的概率較高,所以針對老年人的意外險,可以配置上,應對老年人因意外而產生的後果。

重點說一下這個終身壽險。終身壽險在老年時期已經不單單是風險規避了,它更是發揮一種遺產傳承的作用,類似於財產銀行,在你去世之前一直存儲,去世之後所有的錢會補償給你的家人。這樣做的好處可以避免繳納大額的遺產稅,留給子孫後代的財產可以更多,為子孫後代的發展助力。

老年期不建議買的保險則是重疾險,保費太貴了。但是這個時期可以購買一些針對老人的防癌險,用來應對老年人因癌症疾病等風險。

上述4點是我們在人生各個階段應該配備的最佳保險組合,如何配置還要視大家的經濟基礎來定。

需要補充的是,現在很多人把保險當做一種理財手段進行購買,譬如商業養老保險、教育金保險及一些直接打著理財口號的萬能險、分紅險、年金保險等,我們都是不太建議買,因為這類保險本質上就是理財保險。

因為保險公司在宣傳理財型保險的時候,宣稱年化可以達到6%、7%,但是國內理財型保險的實際收益年化率最終只有4%,也就是餘額寶的收益率而已。

如果大家資產配置量較大,想追求高收益年化率的話,可以嘗試一些海外的理財型保險,例如:香港的分紅險、萬能險等,這類海外理財型保險的實際收益年化率能達到6%、7%,但是這隻針對保費高達百萬以上的保險。

如果你有更好的理財渠道,購買這類保險不如自己理財划算,但如果沒有其他合適的理財渠道,一些大保險公司的理財保險也可以作為資產配置的選擇。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我們在用保險保障自己一生的時候,除了務必要堅持的「先家庭支柱、再嬰少兒、最後老年人」的原則以及優化配置保險組合,還應該時刻擁有積極規避風險的態度,正確的保險意識,不要偏聽偏信。

很多時候,你對保險的正確態度,會決定你應對風險的從容程度。


這估計是知乎上有史以來第一套從出生到死亡的家庭保險方案。該方案中的重疾險保額均未考慮通貨膨脹和個人收入變動因素,請大家根據個人情況自行調整,且假設所有人為標準體。

現在越來越能體會到「產品大同小異」的意思了。為避免廣告嫌疑,隱去產品名稱(但這些產品均為本人仔細看過條款無坑的產品,部分重疾險可以結合@李元霸 的回答對照著看)。還望大家重點關心投保思路,理解後自行選擇放心可靠的購買渠道,按圖索驥,有經驗的業務員一看便知。


如果你覺得這個回答有用,請點個贊,讓更多的人看到它。

10歲的「退掉」應該是「停掉」,懶得改了。

意外險目前已知的能買到80歲,沒單獨說明。


評論區里有人說講解一下:

1、保障為主,全部為消費險,沒有任何儲蓄險(包括帶身故責任的終身重疾險)。接受不了「沒出事保費打水漂」的可以不用看了。

2、人生的前半段每10年增加一次保額或修改一次保險配置,絕對很!有!必!要!別指望一上來就買個終身險就能保你一輩子。

3、該買的買,該退的退,該換的換,人生的每個不同階段有多種需求,注意家庭角色的轉換、保額與家庭責任的匹配、保險類型更改。

4、看到最後401K賬戶的金額,還有人想買終身壽險或者儲蓄型終身重疾險的嗎?長期(>20年)投資年化3%的收益率其實很輕鬆就能實現的。

5、估計大多人還是死盯著重疾險看,沒發現意外險是從出生一直買到死或者買到不能買,而醫療險也只是在最青春的階段暫停了10多年(當然你可以一直買下去)。

課後小作業:
1、0歲時買的20年期重疾險和10歲時買的20年期重疾險,能不能互換一下?跟現在這種方案相比,哪個好?為什麼?
2、如果有病史而不符合健康告知,線上買不到這些產品或者需要線下投保,有哪些線上產品也支持線下投保,或者有哪些線下產品替代?


利益相關。

實名反對以上任何認為中國保險業比香港監管更嚴等等XX的說法。
公關來開小號評論區的,直接刪回復,不提示。


年初才參加過2次跨國的賠付。
並且是偏遠國家地區。
假如你在旅行等等遊玩的時候不想因為自己的賬戶無法支付緊急醫療的費用而死在國外的話,老老實實買國外的保險(含香港)。注意,這裡不包含國際保險公司在中國境內出售的保險產品。

一月的時候去珠峰地區,其中有2個隊友的保險都生效了。從報保險到叫直升機到醫院到走理賠程序,能看出很多問題。

一月的時候去珠峰地區,其中有2個隊友的保險都生效了。從報保險到叫直升機到醫院到走理賠程序,能看出很多問題。
登山的隊伍使用了大量的資源和人力。包括直接找到時任尼泊爾旅遊部的官員查詢一些邊境地區的通關情況。
其中點名2個保險公司,一個是美亞(AIG),一個是香港富通(AGEAS)。


這2個保險是這次隊友生效的2個公司。雖然這2個公司都有國際的SOS服務,但是完全不是一樣的。
第一個隊友生效的是美亞保險。他購買的是萬國遊蹤這個產品,半個月的。並且買的是最高繳費的那種,2份。
美亞生效的時候,美亞是原則上不會告訴你當地有國際的SOS直升機救援的。故意向客戶隱瞞了這個。因為我們的專業高山嚮導的弟弟就是這個地區國際SOS開直升機的,所以美亞這點失敗了。我們直接使用了直升機。

第二個是6天後,第二個隊友生效的香港富通的AGEAS保險,直接直升機了。

直升機都是直接去加德滿都的醫院的,這點沒區別。OK,到醫院之後,馬上就能體會到2個保險的巨大區別了。
因為山裡是沒手機信號的,到醫院了才會和保險公司還有SOS還有醫院進行手續。

首先是美亞AIG,美亞的保險員會故意的問一些引導性的問題,這樣就能逃避掉賠付或者少賠付部分。問題過於明顯的引導性了。比如問:你是不是在XX地(有信號的地方,根本不在實際的登山區域)聯繫的直升機而沒有聯繫保險公司。試圖避開SOS直升機的賠付等等。然後又問是不是超過XX米海拔(國內賣的那個保險可是有海拔限制的,很多人不知道)。簡而言之就是試圖用客戶不大清楚保險條款裡面的細則來引導客戶進坑,逃避掉賠付。
和美亞打電話進行幾輪多次的交涉,大約耗時一下午的時間。

然後另外一個隊友是AGEAS的一個長期的人身保險,並沒有為這次登山專門買XX日的額外保險。下來加德滿都醫院後。最神奇的來了,AGEAS的人電話詢問了醫院名字還有電話裡面詢問了主治護士後,只問了當事人(隊友)保險號和護照號,就掛了,掛了。。。。完全不需要當事人操心程序和手續。全程通話就15分鐘左右搞定了。直接保險公司對接SOS直升機和醫院。客戶不需要出錢。

繼續說美亞,美亞那邊是不給立即賠付的。對的,你沒看錯,你需要有足夠的資金墊付直升機的費用還有醫院等等。沒帶錢你就等著客死異鄉吧。這需要大約7萬人民幣左右的外幣現金。
沒錯,美亞賣保險的人會告訴你賠付這些XXXX等等,但是真到了生效的時候,他們是不會賠付的。然後我這個買美亞的倒霉隊友家裡給他匯錢墊付的直升機和醫院的費用。

然後注意,美亞之類的是有住院條款的,很多費用過高是不給報的。
AGEAS只有住院的房費的上限,其他沒有。在醫院點外賣也報。。。。可惜當地外賣太難吃了。

AGEAS的隊友住院第二天,就有香港保險公司請的香港的醫院的醫生打跨國電話過來詢問病情。(怕小國家醫療條件太差,客戶掛了。)

美亞的所謂的XX天內賠付還有某些法律上的條款其實是沒遵守或者是條款內能拖就拖。美亞的隊友回國2個月後才經過繁瑣的手續,拿到了大部分的賠付(不是全部)。

因為和直升機公司很熟(嚮導的弟弟在那上班),就在等隊友的時候和直升機公司的老闆聊天,關於直升機救援的種種。其實他們是有個白名單的保險公司,白名單上面的來報保險才會出動直升機,否則的話不會去的,因為無法理賠。直升機公司並不指望客戶付,對客戶來說很貴,他們出勤基本都是保險公司指派。他們接到求援的電話第一個問題是,你的保險公司是哪個國家的,然後才是保險公司的名字。其實90%中國的保險公司是無法使用的,從直升機公司那邊可以了解到,實際上純中國的保險公司是不會賠付的。這裡面有歷史了。


關於美亞,假如你不是萬國那個買了2份的話,光一份是不夠賠付直升機的。自己還得墊更多。當然,你不從大陸地區購買保險,條款就不一樣了。

AGEAS之類的香港保險很省事,不會出現故意坑客戶的情況。


以上,超過100贊放手續文件的掃描件。
超過200放美亞的故意引導性問題的錄音。


作為一個對保險了解頗深的人,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要說,人的一生不是靠保險或者其他什麼金融工具來保障的,你的人生成就三分靠父母,三分靠機遇,四分靠努力,而保險只是你在為自己人生奮鬥過程中,對沖各種可能發生的人身風險的金融工具,它只解決意外來臨時錢的問題,不解決其他問題。
但是我們要知道,保險尤其是商業保險,其實是一個大賭局,保險公司坐莊,客戶是賭客,標的是客戶人生中可能發生的不幸,本錢是客戶繳納的保費,贏了就是客戶發生意外,獲得理賠。因此要想理賠足夠多,客戶還需要付出足夠的保費。
在中國,各種保險公司、產品層出不窮,我們如果有保險需求,我們應該按照什麼順序來買保險?我認為的順序應該是這樣的:
社保&>單位購買的補充商業保險&>個人購買的消費型意外、重疾保險&>個人購買的還本型意外、重疾保險&>各種以養老險面貌出現的返本型分紅保險,至於萬能險、投資連結險,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購買。
為什麼這麼說,請聽我一一道來:
一、社保是所有保障中最基礎的環節。
有人說,社保是人類社會最大的龐氏騙局,這句話嚴格講是有道理的,因為社保現在採用的就是現收現付,收年輕人的錢養退休的人,所以經常會有社保千億空賬的說法,但是這個龐氏騙局的莊稼是國家,可以算是人類社會最強有力的集體,如果國家倒閉了,那你自己存再多的錢也等同廢紙。
也有人說,如果把自己和單位每個月代繳的社保存起來,比到時候國家給發的養老金還多,可是有一點你必須明白,單位給你交得佔大頭,如果國家不強制交社保了,你認為老闆會把那部分錢算作你的工資補發給你嗎?如果外面有大把的公司高薪挖你,可能會,反之則不會。請各位會算賬的朋友僅僅按照自己每個月交的養老社保,算一下存到退休是否能夠達到社保計算出來的退休金。
以養老為例,社保瞄準的是社會平均工資,而商業保險則是按照合同收益,社保是以國家政權作為強力背書的,而商業保險靠的是保險公司的信用,二者誰更重要,大家可以自己選擇。就在20年前的90年代,月工資幾百塊,誰會預料到現在退休工資2、3千?而在當時高利率購買的商業保險,現在卻成了保險公司的負擔,據說保險公司專門有人在勸說當年購買了保險的人退保,而且在那之後,在也沒有保險產品敢承諾那麼高的收益,都用分紅取代。

二、為什麼我知道我需要足額保險,卻交不起保費?
現在很多30出頭的年輕人正是上有老下有下的時候,有強烈的保險意識,他們也知道天有不測風雲,希望萬一自己出了意外能夠給家裡留下10年收入;萬一自己得了重疾,希望能夠有5年的收入補償,可以在家好好養病;可是這麼一算,一個年入10萬的人,需要100萬的意外保障,50萬的重疾保障,按照現在市場上的都是返還型的重疾產品算,50萬的重疾就需要將近2萬元,對於年收入10萬經濟壓力很大的年輕人來說根本不現實。經常會有人問,有沒有那種每年交少部分保費,但是不返還的保險產品?事實上這種產品有,卻極少有銷售。
為什麼?1、產品保費太低,所以傭金總量低,對考核幫助也不大,對銷售人員吸引力不大;2、對保險公司而言,返本型的產品風險低、上規模,在客戶繳費期滿之後,其實相當於客戶自己在承擔風險,客戶繳納的總保費加上這麼多年資金的使用成本,就已經超過保障額度了。
因此,對於普通客戶而言,如果你有幸在一個人性化的單位工作,單位往往會為整個單位購買團體補充保險,一個單位數百人,每人每年千把元的保費,大概就能投保這種消費型的產品了。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幸在人數足夠、又願意出這筆費用的單位工作的,因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一直有個想法,就是糾集一批有需求的人成立一個俱樂部,來團購這種產品,當然這個裡面還有很多操作問題要解決,首先就是能不能湊到這麼多人,以什麼名義去和保險公司談。


三、在資金負擔的起的情況下,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適度買點返還保費的意外和重疾。
既然現在產品這麼坑爹,我們是不是就索性不買保險了?我覺得在經濟壓力不太大的情況下,買一點意外和重疾產品,聊勝於無吧,返還型的產品,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可以幫助月光族們攢點錢下來。

四、如果有人和你講一個全面解決你財務問題、通貨膨脹的解決方案,請不要相信他。
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金融工具或金融方案可以讓一個需要自我奮鬥的年輕人解決財務風險和憂慮的,你唯一跑贏通脹的方法就是投資你自己,讓你的收入增長跑贏通脹,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你有一個好身體。


前幾天看到一個輕鬆籌信息,患病的男孩是高我3級的校友,原本生活在幸福的小康之家,4年前父親患上淋巴癌,為給父親治病耗盡家中積蓄,最終也沒能挽留住至親的生命。生活自此雖清苦,他卻從未服輸,一路保送、直博,名校背景加上熱門專業,前途坦蕩。然而禍不單行,年輕的他卻在一個月前被確診為白血病,走投無路的他只好轉向網路募捐。

不記得是第幾次在朋友圈看到這樣的消息了,轉發的人往往還要加上一句「這是我的朋友/同學/校友,請大家幫幫他」。正因為是同齡人的遭遇,看到消息的我才更加難過。風華正茂的年紀,在夥伴們都開始全新的人生旅程旅程的時候,卻要孤獨地面對重病或死亡。

沒有人希望不測發生在自己的家庭。如果,我說如果,能夠有一份重疾險分擔這些不幸的話,重病的人是不是能得到更好的治療,是不是可以不要因為一個人生病而傾家蕩產,留下悲痛欲絕的至親難以維持生計?

上周,大伯因為中風住院,哥哥拿著重疾險的保單去理賠,卻被告知不在理賠範圍。原本以為買了一份保險就可以高枕無憂,到了用時卻發現只是一張廢紙,依然沒有得到相應的保障。

5年前媽媽被忽悠買了「分紅兩全型保險」,年繳萬元保費,說是合同期滿可以全額返還。剛好今年到期,我拿出保單按照合同條款按了一通計算器,結果算完到期利息還不如銀行三年定期高。

一句話形容我的感受——保險都是坑啊!

很多人購買的第一份保險,往往就是因為親戚或者朋友是保險公司的代理人,或者身邊的人覺得某種保險產品特別好,然後熱情地向你推薦。雖然不知道這份保險的條款里究竟寫了什麼,也不太清楚這份保險究竟好在哪裡,默默地想一想,好像也挺划算的,剛好手裡也有錢,於是就買了。

從小爸爸媽媽就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卻沒人告訴我們財富世界運行的道理;學校總是強調成績,卻沒有人告訴我們如何照顧好自己,如何轉移生活中的風險。

我們處在風險無處不在的世界,沒有人能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到來。投資可以讓我們積累財富,但是一次意外、一場大病卻有可能讓我們的財富化為烏有,甚至累及親人朋友。

喵喵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在長投學到的保險知識,如何用保險保障自己的一生?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這裡引入一個虛擬的主人公,假設他叫劉二狗。( @劉丞 :為什麼叫二狗? @葉倩倩 :因為你是大狗啊)劉二狗同學是一個IT男,經常加班到凌晨兩三點。去年剛剛結婚。在仙林地鐵站附近貸款買了一套房,有個快出世的小寶寶。妻子為了待產辭職在家。二狗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家中總共有4位老人要贍養。劉二狗想給自己和家人買保險,去了保險公司被業務員一通忽悠,差點就買了「分紅兩全型保險」,幸好遇到了來交保費的葉小喵及時制止。

喵:二狗啊,你可不能買返還型保險啊!
狗:為什麼啊?
喵:因為坑啊!

相信這個問題很多同學都會困惑吧~為什麼不推薦購買返還型保險呢?原因其實很簡單,當然是因為不划算啦。我們都知道,相同保障額度的情況下,返還型保險的保險金要比消費型保險貴出許多。你可能會說,我交過的保費,保險公司將來會返還給我呀,相當於一分錢沒花還獲得了保障,最後這些本金還有一些小小的收益。事實上,如果你掌握了一些投資知識,把多出的這部分保費用來自己投資的話,遠比返還型保險帶來的收益要多得多(這個以後會在其他文章中寫)。保險作為一種轉移風險的工具,最核心的功能是保障,大多數人購買保險的主要目的也是保障。如果一味地追求收益(而且還不怎麼高)而忽略保障的話,實在是本末倒置。

優先購買消費型保險,這是買保險第一個重要的原則,請牢牢記住

第二個原則是,「先大人後小孩,優先考慮家庭經濟支柱。」

如果優先保障了孩子,一旦孩子發生意外,是可以用到保險。但即使沒有保險,家裡還有一對年輕的夫婦可以賺錢養家,家庭經濟不會受到致命打擊。災難過後還能再繼續站起來。

如果很不幸,這對年輕的夫婦出了意外,還沒有保險,這個家庭的頂樑柱瞬間就倒塌了。家裡的老人和孩子的生活就不能得到保障了。如果這時候還有一份孩子的教育險需要交納,就更是雪上加霜了。退保只能拿回很少的一點錢,不退保的話,生活都成困難了,還怎麼交保險?

家庭經濟支柱一旦離世,必然會給家庭的經濟狀況帶來毀滅性的打擊,而家庭經濟支柱擁有的保險會成為整個家庭在其離世後正常運轉的救生艇。生命是無價的,雖然聽起來很殘忍,但購買保險時需要評估的是一旦家庭某個成員離世,他所承擔的家庭經濟責任是多少,需要多少錢才能在他離世之後讓這個家庭繼續運作下去,逐漸恢復正常。這時候,理性的選擇必然是先給家庭經濟支柱購買保險。

知道了該先給誰買保險,那麼問題來了,該購買哪些保險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保險的種類。

我們面對的風險主要有三種,意外,重疾和死亡。因此這裡講三個最重要的、也是為了實現「保障」必須要配置的險種——壽險、重大疾病險、意外傷害險。

壽險就是以人的生命為保障對象的一類保險,用人話來說就是,如果劉二狗投了壽險並且在合同期內不幸離世,他的家人會獲得一筆賠償。到這裡劉二狗同學有一個疑惑,自己還年輕,這麼早就考慮死亡的風險會不會太早了。而且人都死了,錢還有什麼用呢?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有相同的疑問吧。

假設悲催的劉二狗同學因為要完成一個新項目,每天加班到凌晨三點,結果不幸猝死在工作崗位上,留下悲痛欲絕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一個家庭失去了頂樑柱,一對父母失去了孩子,一個妻子失去了丈夫,一個未出世的孩子失去了父親。一個家庭的現金流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這時候,如果有一份壽險的話,無疑是對這個家庭最好的補償。「人都死了,錢還有什麼用」這種話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一旦劉二狗不幸離世,父母的養老支出,妻子孩子的生活費,孩子未來的教育金,尚未還清的房貸都怎麼辦呢?

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可能造成身故的原因是各種各樣的。由於劉二狗同學猝死,既不屬於意外也不屬於重大疾病,所以另外兩種保險都是不賠付的。作為責任範圍最廣的身故險,壽險是最後一道兜底的保障。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面臨死亡的風險越來越大,相同保額的情況下需要繳納的保費也更高。對於50歲以上的老年人,甚至還可能出現保費倒掛的情況(就是繳費比賠償還高)。壽險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定期壽險,另一種是終身壽險。我們先來對比一組數據:

定期壽險的優勢非常明顯,就是便宜;而終身壽險的優點是終身保障。前面我們也說了,隨著年齡增長,每年需要繳納的保費會越來越高的,年齡大了以後再投壽險就不划算了。因此,要想在老年時依然獲得壽險的保障,最好的辦法是在年輕時選擇終身型壽險。但是終身型壽險保費比較高。人最需要保障的其實就是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25~55歲,對於經濟能力有限的家庭,可以先考慮購買定期壽險,以最少的保費支出獲取最大的保障,等以後經濟寬裕了再補充終身壽險。

重大疾病險主要保障國家規定的25種常見大病(保險公司也可以自己加,但是必須包括規定裡面的25種),當被保險人確診患規定的病時,保險公司會一次性支付一筆現金,至於和實際花了多少錢並沒有什麼關係,花多花少都是按照約定保額賠付。

重疾險一般有一年期,20年,30年,到60周歲,到70周歲,終身這幾種。一年的這種就是一年一交,可以續費。但是有個缺點,重疾險是要求身體健康的情況下投保,隨著年齡的增大,後期有可能拒保,而且選擇面比較窄。所以一年期的其實不推薦大家選擇。一般重疾的高發期是65-70周歲左右,我們希望保險這段時間是保障的。保險公司也知道,所以年齡保的越大,保費相應也會有調整。隨著重疾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終身型的重疾險成了很多人的選擇,保險公司更是明白,所以相對應的終身型的重疾險,要比定期的重疾險要貴很多。

和定期壽險一樣,當被保險人年齡較大的時候,重疾險也可能出現保費倒掛的情況。重大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年輕化,文章一開頭講到那個令人心塞的故事,還有我們經常看到各種輕鬆籌背後的故事,經常都是發生在同齡人身上的。越早投保,保費越低,因為年齡小身體好也越容易通過核保。

意外傷害險就是保險期內遭受意外傷害死亡或殘疾,可以得到相應的賠償。意外險的保費與年齡關係不大,但是和職業關係很大,許多意外險的免責條款裡面都免除了一些高危職業。意外險的購買原則是,先購買普通意外險,優先滿足核心的高的身故保額需求,而後根據需求疊加額度。比如開車多就選自駕賠付額度高的,乘飛機多就選航空意外加倍賠付的,最後再考慮其他額外功能,如證照丟失補償等。現在市面上有一些旅行意外險一類的短期意外險,保費低,保額高,可以考慮在出行的時候補充使用。現在的保險品類繁多,一款意外險種列出的保障權益也有很多,但最核心的是意外身故和傷殘的保障額度。其他的賠付金額再高,如果意外身故和傷殘的保障額度不夠,就不足以考慮這款意外險產品。

知道了為什麼要投保,應該購買哪些險種,我們再來談談如何確定保額。在壽險那部分我們講到了,購買保險時需要評估的是一旦家庭某個成員離世,他所承擔的家庭經濟責任是多少,需要多少錢才能在他離世之後讓這個家庭繼續運作下去。

那麼,多少錢才夠呢?

這裡給出具體的計算公式:

一個家庭的壽險保額=未來10年支出+房貸餘額-現有流動資產;

重大疾病險保額=重疾治療花費+5年生活費用+房貸餘額;

意外險保額參考壽險與重疾險保額進行配置。

我來解釋一下,如果保額太低,一旦家庭成員離世,就算賠付也是杯水車薪,沒有多大用處,因此要配置足夠的保額。

保額的公式背後的基本原理是被保險的家庭成員應該承擔的整個家庭財務中,未被覆蓋而暴露出來的責任。劉二狗作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對於妻子,他有照顧的責任,對於未出生的孩子,他有撫養的責任,對於未出世的孩子,他有贍養的責任。另外,家裡還有未完成的責任。這些責任,其實都是可以量化為金錢的。因此,劉二狗因為不可預計的原因離開,這些責任誰來承擔呢?當然是保險公司。為了計算保額,我們需要經過以下四個步驟:

重大疾病的保額不僅僅是看病的錢,還要考慮康復、護理的費用,還有家庭收入損失的那部分錢。當然,也要根據家庭實際收入確定保額的範圍,一般來說保額越高保費越高,如果超出家庭經濟承受能力,也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實際生活中可能會有一定的差異,因為收入、年齡等原因很難一次性配置到足夠的保額,如果要配置足夠額度的終身壽險或者終身重疾可能超過自己的預算,這時候有幾種方案可以選擇:

1.先獲得充足的保障,採用定期消費型的產品提供足夠額度的保障;

2.先規劃一定額度的終生型壽險和重疾險,可能達不到理想的保額,保障比較全面,等以後自己的收入增加在考慮增加保額。

3.搭配一定的終生和定期產品,以後根據經濟情況進行補充。

假設又過了幾年,劉二狗的孩子已經可以打醬油了,月入1.5w,老婆生完娃接著上班去了,月入8k。家裡還有100w房貸,有30w流動資產,每個月還1w房貸,生活費0.8w。

我們先來給劉二狗一家算壽險的額度:未來10年支出+房貸餘額-現有流動資產+孩子教育費+父母贍養費
10年生活費=0.8*10*12=96w
假設孩子今年4歲,從現在開始讀到本科畢業的花費是100w,劉二狗贍養老人的費用是40w。那麼壽險保額=96+100-30+100+40=306w
把這個數字按照劉二狗和老婆收入的比例1.5:0.8分配,劉二狗的保額應該是200w,妻子的保額是106w。
重疾險額度=重疾治療花費+5年生活費用+房貸餘額=50+48+100=198w
繼續按比例分配,劉二狗保額129w,妻子保額69w。
意外險就取和重疾險一樣吧。

這裡只是舉個例子,大家不要糾結。多少資產配置多少保障,要量力而行。給出的公式也是理想狀態,實際生活中因為收入原因,很難做到一次性配置足夠的保額,可以先配置一部分,以後再慢慢增補。但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購買保險組合!千萬別買完終身壽險沒錢了,然後就不買意外險和重疾險了,組合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所要面對的風險是未知的,我們需要做的,是辨別出主要的風險,然後風險帶來的無限損失固定在可以承受的合理成本——保費支出內,這才是正確的保險思維。

本文只是簡單地分享了一些關於保險的基本知識,介紹了幾個常見險種,提供了一些簡短的操作方法,也存在很多不嚴謹的地方,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那就需要更加深入、全面的學習。

好了,相信你已經知道如何該為自己的家庭成員配置保險了,我們來回顧一下:

1. 優先購買消費險保險;
2. 被保險人優先考慮家庭經濟支柱;
3. 保額充足:不僅要有保險,而且保障的額度要足夠;
4. 保障全面:考慮各方面的風險,在配置壽險、重疾險和意外險的前提下,再考慮醫療住院險;
5. 保費適當:保費開支要在一個合理範圍內。

累死喵喵了,不如點個贊再走?

感謝:
長投網,本文關於保險的基本知識主要來源於長投的《保險初級課》

@劉丞 :我們家的經濟支柱。

@梁豆子 :第一版回答寫好以後被豆子吐槽太過生澀,經過豆子的建議,返工重新寫了這篇

喵開理財專欄了,名字叫《喵喵的理財日記》,下周開始更新,每周至少一篇乾貨。歡迎來專欄找我玩呀~


保險很重要,但首先要搞清楚這4個問題!讀懂這4點,買保險不被騙!

我們越來越懂得保險的重要性,但誰都知道保險銷售員為了業績,只告訴我們「買買買」,但買的對不對,劃不划算,他不說,我們也不知道,問誰呢?

  今天我就從實例出發,為你解讀買保險最常遇到的4大問題,讓我們先從簡單的做起!

1.分清儲蓄型保險與消費型保險。

  買保險前,先了解保險形性質是必須的。

  儲蓄型,顧名思義是具有保障和儲蓄雙重功能的保險,常見的有兩全險、年金險。而消費型,是純粹的保障功能,像意外險、醫療險。

  可以用「能否返還」來區分二者。保障期過後,如果沒有發生風險事故,消費型不會退還保費,而儲蓄型會返還。

  儲蓄型和消費型保險各有優勢,通過合理搭配,大大提高保障能力。比如某儲蓄型保險每年交1萬,保40萬,如果合理搭配,只需要增加200元保費支出,保額可至70萬!

2.合理控制保費,防止陷入兩難境地。

  我們發現,有些家庭收入不太穩定,卻買了保費較貴的兩全險或年金保險,保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接近20%。

  後來由於生意不景氣,收入減少,生育小孩,支出加大,明顯感覺壓力山大。這時如果退保,至少損失50%;若不退保,影響當前生活品質。

  這種被動的處境,著實很難受。

  所以,大家在購買保險時,一定要對未來的財務狀況有個預判,嚴格控制保費支出在合理範圍,一般控制在5%~15%較合理,同時也不急於一次性把保障做足,每年回顧一下,逐步加強就好。

3.網上投保如何理賠?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很多保險公司加大了網銷產品的投入。

  網上投保不用體檢,操作簡單,而且省去了營銷員的傭金成本,保費也比較低,很適合投資者選擇。

  關於理賠,在投保時,會選擇所在省市地區,保險公司有分支機構提供理賠服務。如果選擇不到自己所在的省市,說明還無法提供後續服務。當

  發生風險事故時,首先要電話報案,打電話給保險公司,告知具體情況,之後把發票、診斷證明等郵寄給保險公司即可。等待審核反饋,給付保險金。

4.社保醫療與商業醫療保險會衝突嗎?

  社保醫療是對超過起付線的部分按比例報銷,以北京市為例,對門診費用超過1800的部分報銷70%。

  商業保險有「給付型」和「報銷型」之分。

  對於給付型的保險,一旦合同中所規定的疾病確診時,保險公司會一次性賠付規定的保額給被保險人。

  對於報銷型的保險,比如住院津貼、手術津貼等,這些保險就是社保的補充,對社保已報銷的部分,不會重複賠償。所以,是不會衝突的。

  上保險是非常專業的事,複雜的保險合同我們很難看懂,需要有個完全客觀的獨立第三方,幫我們客觀分析、出謀劃策、科學規劃。


沒有人邀請我,不過非常想來做個回答。回復這個問題的動力,是來自於 @葛巾的答覆。 因為她的選擇是非常專業及擁有參考價值的。對不是自己本行的產品、理念能了解如此之透徹,深感敬佩。選擇更優的產品,也是我們公司成立的初心。
先聲明一下我的立場。 相關從業人員。某代理公司。 8年一線的經驗。
另:因合作關係,深入了解過15家以上的壽險公司產品,多家產險的產品。
(深入了解的意思是,除了公司背景以外,擁有過其最能體現產品利益的計劃書系統,並接受過相應產品培訓及做過橫向對比)

因算是利益相關,覺得有廣告嫌疑的請無視。 我除了葛巾提到的險種,其他儘可能隱去。
——————————————正文分割線————————————

一般風險及損失的劃分。 以及保險公司樂意承保的範疇。 上圖

以上是給各位來參考,如果轉嫁一生的風險,一般建議是先解決意外、大病(但也要橫向對比:每家公司的主推和優勢險種各有不同)。

以上是給各位來參考,如果轉嫁一生的風險,一般建議是先解決意外、大病(但也要橫向對比:每家公司的主推和優勢險種各有不同)。

然後是 @葛巾的關於產品細選的相關部分的補充:
1、少兒身故的確是10萬,但少兒重疾很多公司可以做到30萬 (白血病可能更高)【國內有公司可以到100萬,甚至提供財務證明等,可以做到無上限】—— 大病不是身故,是生存狀態可以領到的錢,所以不受那個文件限制。
2、對於重疾,您自己是有高端醫療產品,發生的醫療費用都可以報,且支持昂貴醫療機構,另外配30萬的重疾是夠了。 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重疾=喪失工作能力=開銷增大、收入下降。
重疾和高端醫療最大的不同在於:市面的重疾大多是「確診即賠付」,即:我得了重大疾病,保額30萬,我不看病,這錢去週遊世界,或者留給家人,都是可以的。 而醫療,是需要就醫,看病,才能報銷的。
3、很多醫療險,葛大說的太對了!! 保證續保,是極大的優勢! 否則當我們老去,身體零件老化,需要修補,修補了一年、兩年,保險公司有理由跟你說:加費!或者say goodbye的!
4、關於重疾費率,去年9月之前,很對,但是由於保險費率市場化,國內的二線保險(非國壽平安太平洋)積極跟進,除了50萬以上要體檢,費率已經能和香港這邊競爭了!

5、建議家財險等財險和家政服務險等 和壽險分開整理,因為那個只有1年期,且不能重複理賠。 而壽險長期且保障對象是無價的人。 保額可以根據收入和其他狀況增減。

6、關於投資險:建議不要完全排斥!其實可以將投資險附加大病和定壽,是單純買消費型險種以外的另一種較划算的選擇!

7、普及下高端醫療的費用: 招商信諾cigna 30歲的女性,寰球至尊,普通門診+住院 30500多(無免賠額) 每年消費哦~ 【如果是70歲 15萬多一年,不看病扔掉哦~】 【當然咯,也有便宜些的嗯】

8、同呼籲:60歲以上!老爸老媽們! 就不要買了! 買也問過子女好不好!! 外面保險公司請吃飯、請旅遊這種,哪有什麼好單子推薦嘛!!擦亮眼睛吧 !!


==================分割線===能否給個機會簡單證明下……===================
PS! 以上僅限惡性風險——發生約定事件,其實沒人開心的。
而葛大說的分紅險等,其實也解決問題:良性風險: 小孩總是要長大要教育經費、人總是要老去,失去穩定收入來源,而保險的確定性,安全性,無任何其他投資可以代替。

PPS! 險種千變萬化,我相信像葛大這種了解透徹的人不多,即使了解,也是花了不小的心思——找那麼多公司產品來比較,可以有另外一個:找真正專業為客戶負責的從業人員。 產品的選擇、比較、未來的理賠、服務,都需要人來做。

PPPS! 保險(僅指分紅險)還有一個特別的! 就是鎖定利率! 為什麼90年代的險種特別好?那個時候的銀行利率超過10%! 保險公司理財類產品,預定利率是7%!!
現在保險預定利率3.5%(去年9月之前是2.5%) 。而台灣銀行定存0.7%,日本0.01%,美國0.25%! 未來呢? 當中國銀行利率下降了,以現在的3.5%去看,不是很划算的么?

以上。暫時想到這些。

夢覺


《一封家書》- 伍治堅

兒子,

寫這封家書的目的,主要是想和你聊一聊「保險」。為什麼要聊保險呢,因為現在幾乎每個人在成年之後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我該不該買保險?我該買哪些保險?我該怎麼選保險?我能不能相信那些賣保險的經紀的話?

當年老爸買第一份保險的時候,你爺爺奶奶沒有給過我什麼建議,因此我也走了不少彎路,吃了一些虧,被一些賣保險的忽悠過。所以今天寫這封信,也想讓你作為參考,可以從老爸的經驗中吸取一些教訓。當然,時代在變,保險行業也在變。你在讀這封信時,其中的一些看法和數據都已經過時。希望你自己獨立思考,去粗取精,通過自己的比較分析得出自己理性的結論。

首先我想跟你討論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們為什麼要買保險?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首先明確保險的定義:什麼是保險?下面是字典上保險的定義:

Quote
Insurnace is an arrangement by which a company or the state undertake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of compensation for specified loss, damage, illness, or death in return for payment of a specified premium.
Unquote

就是說,保險是在保險公司收到保費之後,在被保人發生一些特殊事件(如經濟損失,死亡,生病等)時給予一定補償的安排。在這裡,我提醒你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保險不是免費的:你如果買保險的話,需要每年交保費;

2)保險只是在事件發生後對於被保人的一種補償:它本身不能減少不幸發生的概率(人死不能復生);同時它本身也不能增加財富(保險不是投資,保險從來就不以投資增值為目的);

3)保險是負和的:因為保險公司能夠支付的賠償額,最多不會超過它收到的所有的保費的總額,減去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所有保險公司僱員的工資,花紅,大樓,旅行等等開銷)。如果保險公司很賺錢,那麼很可能是大家交的保費太多了。

那麼我們在什麼情況下需要保險呢?老爸的總結是:

當你面對幾乎無法承擔的意外的後果時:(A risk that you can not afford)

比如說你有一輛自行車:自行車也有被偷的可能性對吧?那麼你是否需要為你的自行車上保險呢?在我看來大可不必。

因為首先如果你不想自己的自行車被盜,那麼你自己應該竭盡全力做一些預防措施,比如每天把它搬到樓道里,用鎖鎖住,或者甚至放在自己家裡等等。其次在你做了這些預防措施之後,如果自行車還是不幸被盜了,那麼這個損失是你可以承擔的。你可能需要省吃儉用一兩個星期,就可以再買一輛自行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你不需要為你的自行車上保險。

但是如果意外造成的損失比較大的話,那麼你就需要保險了。這些情況可能包括:

1)你的房子:如果你的房子被燒掉,那麼損失可能過於巨大。因此為你的房子買火災險是合理的;

2)你的汽車:如果你的汽車被盜,那麼其經濟損失可能也超出你可以承擔的合理範圍。所以汽車險需要購買;

3)你的身體:你的身體也像你的自行車,平時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小毛病,需要修修補補。但是如果你的身體不幸遇到重大疾病,比如癌症,中風,癱瘓等等,那麼你所需要支付的醫藥費可能會遠遠超過你可以負擔的程度。因此你需要為你的身體上保險。

當然一般來說,一個人在年輕時候身體都會比較好,如果你堅持鍛煉,飲食健康,作息規律,那麼你的身體真正出現大問題可能會在60歲以後,所以醫療保險的話,肯定是年齡越大越需要;

4)你的生命:這一點在你成家後比較重要,一般來說在你28-50歲之間最關鍵。這段時間一般來說你是家裡的主要經濟支柱(假設你太太是家庭主婦或者收入不高),而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孫輩)可能還沒有達到有自己獨立的經濟能力。

在這段時間裡,如果你的生命發生意外,那麼你的太太和孩子的生活很可能會受到影響(因為家裡的主要經濟收入沒有了)。這是一個你無法承擔的風險,因此即使概率再小也需要購買一定程度的保險。

基本上,上面這幾點是一個人生命中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幾個風險。如果賣你保險的保險經紀再來忽悠你關於其他各種風險的險種,我建議你三思而後行,先花點時間研究研究再做決定也不急。

下面我就來說說應付上面這些風險的主要的保險類型。

先從最重要的說起:你的生命。


大致來講,人壽保險有四種類型:定期,終身,年金和兩全。你只需要購買定期壽險(Term)。原因如下:

首先要記住你如果意外身亡,你的最大風險並不是你自己(因為你都已經掛了),而是你的妻子和未成年的孩子。(其實還有你的父母,就是我和你媽媽。不過我們倆有自己的安排和計劃,就不用你操心了)

因此你需要保的那種情況,是在你孩子未成年之前(比如你自己25-50歲這段年齡內),你發生意外身亡。定期壽險應對的就是這種情況,而且保費最低。


從上圖中你可以看到,同樣的購買終身壽險的話,其保費要遠遠高於定期壽險。主要原因是定期壽險是消費險,其功用簡單明確:就是為了應對萬一不幸喪命的可能性。而終身壽險除了保險以外,還有儲蓄功能,在若干年後(比如10/20年後)可以作為一筆定期存款拿出來使用。

原則上來講,

原則上來講,保險就是保險,儲蓄就是儲蓄,投資就是投資。把這些概念和目的混起來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在美國有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叫Buy term and invest the difference,即購買定期壽險,並把餘額投資。從上圖中你可以看到,付出相同的保費,去購買定期壽險並用餘額去購買國債,其回報總是高於購買終身壽險,並且年數越長差別越大。所以老爸對你的建議是:明確保險目的,只購買自己需要的(定期壽險),不要把保險和其他目的(投資/儲蓄等)混淆起來

當然,不買終身壽險,不代表你不需要儲蓄。我們家信奉的原則是: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平時省一點,通過點點滴滴將家庭收入存起來,這樣在遇到緊急情況(比如家人生病)時就不會慌張。如果你謹守這條原則,那麼通過購買保險強制自己儲蓄就完全沒有必要。

在這裡老爸要特別提一下購買壽險的保額問題。很多人都知道自己需要購買壽險,但是在應該購買多少保額這個問題上卻有點糊塗。一般來說,保險經紀人的標準說辭是:保額應該是你的年薪的4-5倍左右。因為本身購買壽險就是為了應對自己因意外去世,留下家小沒有人照顧這個風險。那麼如果購買了年薪的4-5倍的保額,至少可以保障自己家人生活質量按照現在的標準至少維持四到五年時間。

這個邏輯對么?當然是錯的啦。原因如下。首先如果一個家庭中領取高薪的家庭成員發生意外去世,那麼這個悲劇當然對家庭造成了無可挽救的損失。不管你買不買保險,這個損失都是巨大的。希望通過買保險來彌補這樣的損失有點緣木求魚的感覺。更關鍵的當然應該是平時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安全,比如開車綁安全帶,不要超速,不要酒駕等等。

其次一個家庭的生活質量更大程度上取決於該家庭的日常開支,而非父親/丈夫的年收入。比如一位40歲左右的爸爸年收入150萬人民幣左右,照保險經紀的邏輯,這位父親需要購買保額為600萬到750萬之間的壽險。這樣的買法確實是讓保險經紀樂開懷了,但對於這個家庭來說未必合理。因為該家庭每年的開銷並不一定都會達到這位爸爸的年收入(150萬),更可能的情況是該家庭的年支出大概在30萬-70萬(每個家庭情況不同,消費觀不同,有沒有房貸造成的影響不同,等等)。

當然,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在這裡我很難給你一個短平快的簡單總結。這就更需要你在購買保險之前分析清楚自己家庭的經濟狀況,搞清楚自己到底要保的是什麼,而不是去盲目追求自己不需要的保險。

很多人在購買壽險時一味追求更高的保額,覺得我特地買個壽險,如果我死了,只賠給我幾十萬,甚至幾百萬豈不是太虧了,難道我的命才值這麼幾個錢?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一個人發生意外喪命的可能性是很低的。這也是為什麼保險公司願意讓你每年花看似不多的錢(保費)來為自己發生生命以外投保的原因:如果這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保險公司豈不是要賠死?


比如上圖是新加坡一家比較大的保險公司(NTUC Income)的定期壽險(Term)的年保費和保額示意圖。你可以看到一個個人如果投保25萬新幣左右的保額(定期壽險),需要支付的保費大概是5,000-7,000新幣之間。我們取個中間數,6000新幣保25萬,大約是41倍

現實生活中一個49歲的男性因為中風而癱瘓的概率是多少?比如美國每年大約有795,000人會患上中風,佔總人口的0.26%。當然我這裡的計算是非常粗略簡單的(因為發生中風導致癱瘓只是定期壽險里賠付的一種情況,還有其他一些情況。同時發生中風的概率和年齡,基因,作息習慣,飲食習慣等都有關係)。真正的保費和保額計算由保險公司專業受過培訓的精算師計算,相對來說要複雜一些。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由精算師算出的保費和保額肯定以保證保險公司盈利為前提

按照上面這個例子,假設一位40歲的爸爸年薪150萬,需要投保700萬保費的定期壽險。那麼根據41倍左右的大致計算,他需要在20年內支付的保費為17萬人民幣左右,約合每年8,500元(保20年)。8,500元相對於150萬可能算不了什麼,但是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況且事實上人的薪水一般來說在45歲之後會逐漸遞減。用這樣的演算法去購買壽險顯然屬於過度消費。一個更合理的方案是購買大約70萬-150萬左右保額的壽險(視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而定)。假設保額為150萬,按照41倍快速計演算法,保費大約為36,000元(20年),每年約1,800元。這樣一比你就可以看出精打細算可以在購買保險上面省下多少錢。

要知道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管這每年1,800元,還是上面提到的每年8,500元,都是打水漂的。每過一年,如果你還沒有發生意外並且好好活著,那麼你在那一年的保費就白白花掉了。很多人比較容易犯得錯誤是覺得壽險的保額越大越好,最好幾百萬,甚至幾千萬。殊不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壽險的保費都是白白流入保險公司口袋裡的

在這裡也稍微講一下年金和兩全壽險。年金的話簡而言之就是你先把一大筆錢交給保險公司,然後在若干年後保險公司再每年通過年金形式把你自己的錢定期發給你。在這個過程中保險公司相當於你的管家,當然這個管家可不是免費的,會扣除一定的費用。在我看來,有良好的儲蓄習慣的普通人完全沒必要購買這種保險。

兩全壽險,其功能特質介於終身和定期壽險之間,即一般需要繳納保費一定時間(比如20年),然後在20年後可以將現金價值(Cash Value)取出(這個功能相當於定期存款),同時有壽險功能。相似道理,其投資部分的回報肯定不及Buy term and invest the difference,所以老爸也不推薦。(當然,前提是你自己需要把一部分儲蓄去用來投資。在這方面老爸相信對你來說不是問題。)

好了,兒子,老爸幫你把這些壽險的不同和對比在這張表裡總結一下。如果你有看不懂的去Google。

好了,兒子,老爸幫你把這些壽險的不同和對比在這張表裡總結一下。如果你有看不懂的去Google。

講完了壽險,下面來講講醫療保險(即上面提到的第三條風險-你自己的身體風險)。

首先要講清楚一條最重要的原則:你自己的身體需要你自己去愛護。我希望我自己身體力行,可以幫你養成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習慣,比如不抽煙,少喝酒,作息正常,飲食規律,堅持鍛煉,保持樂觀。這些基本習慣才是保證你身體健康的最重要原則。希望通過醫療保險來照顧你自己的身體完全是本末倒置:如果你哪一天發現自己身體不好了,先從上面這些基本的生活習慣來檢查一下自己哪裡可以改進。

但是即使你在上面那幾點都做到了,也還是需要醫療保險。這純粹是為了應付不時之需:有些身體疾病有遺傳因素,有時候身體不好也有運氣成分。當然,如果只是一些小毛小病,那麼問題不大,稍微花點錢去醫院開點葯就能應付過去。從身體健康角度,你需要考慮的最重要風險是:

1)住院開銷(Hospitalization)

2)重大疾病(Critical Illness)

這主要是因為這兩種情況是最可能對你的經濟狀況構成重大影響的。在新加坡,住院費比較昂貴,動輒幾萬新幣。而如果遇到重大疾病,比如癌症,洗腎等等,其開銷會對一個家庭造成嚴重負擔。

在這裡我需要強調一點: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保險的核心原則是風險均攤。你可以享受到保險賠付額高過你自己上繳的保費的前提是其他人沒有生病住院。從投資角度來講,買保險肯定是虧的(否則保險公司就不會賺了)。因此你的目標應該是在花最少的錢交付保費的前提下,為自己和家人選擇合理的保險。

從新加坡角度來講,嚴格的說一個公民不需要購買醫療保險,因為政府已經強製為每一位公民提供了醫療保險(Medishield)。當然很多人會抱怨說政府提供的醫療險不夠,因為該保險只能被用於政府公立醫院C級病房(即不是單間,有好幾個病號公用一間大病房),不能選醫生等等。

在我看來,如果家裡的經濟狀況比較緊張,那麼政府的醫療保險也夠了。畢竟每個人都要住好的病房,都要飛商務艙和頭等艙,享受的慾念是無止境的。在這一點上,要量力而為:你自己有本事賺錢,那就可以選擇更高級和奢侈的服務。但是前提是不要依靠別人,不要寅吃卯糧


在政府提供的醫療保險之上,你可以考慮購買上面這些不同的保險。在我看來,重大疾病和住院保險可以考慮購買,原因在上面已經解釋過。至於上圖中下面的兩個保險,則沒有必要購買(很多保險公司會送下面兩項,可見其價值並非很高)。

在這裡需要跟你解釋一下Rider(附加條款)的概念。很多醫療保險都有Deductible和Co-payment這兩個條款。

Deductible自付額:就是在保險公司應付你的理賠之前,你需要自己先支付一定的數額(比如2000新幣)。

Co-payment共同負擔額:大部分醫療保險會規定你自己需要支付10%-20%,而保險公司再賠付另外80%-90%。

由於這兩個條款的存在,即使在你購買了保險之後,也不能保證在理賠時獲得保險公司100%的賠付,即你自己還是需要付出一部分的費用。如果你自己一分錢都不想出,那麼你可以購買Rider附加條款。購買了附加條款以後,保險公司會將deductible和co-payment去除,在理賠時給予100%的賠付(如果符合他的理賠條件)。

老爸的建議是:不要購買附加條款。老爸在這方面做過很多研究比較,得出結論所有的附加條款基本都比較貴,其保費和保額不成比例。從原則上來說,如果你自己生病了,當然應該支付一定的醫療費: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要指望別人為你的醫療費用負責。


比如上圖顯示的是新加坡NTUC提供的醫療保險NTUC IncomeShield。假設一個成年人40歲,那麼他每年要付的基本保費是 $310+$81=$392(新幣)。但由於這個是基本配套(basic),在賠付時需要自付(deductible)1500新幣(C級病房)和共同負擔(co-insurance)10%

有些人不喜歡這個共同負擔,於是保險公司提出,你可以每年多交一些保費購買一個Rider。比如上面這個附加條款,在基本配套下,可以將你每年所付的共同負擔(co-insurance)限制在2000新幣以內。

有些人不喜歡這個共同負擔,於是保險公司提出,你可以每年多交一些保費購買一個Rider。比如上面這個附加條款,在基本配套下,可以將你每年所付的共同負擔(co-insurance)限制在2000新幣以內。

而為了這個好處需要付出的代價(保費)則是:每年98新幣(基本配套)。也就是說,每年的保費需要

而為了這個好處需要付出的代價(保費)則是:每年98新幣(基本配套)。也就是說,每年的保費需要增加98/392=25%。而你省得錢則不一定,要看到時候生的病以及醫藥費而定。基本上在老爸看來,這不是一筆好買賣(付出的額外成本是固定的,但是好處則未必)。

回到當初購買醫療保險的初衷:你怕的不是醫療費,而是非常巨額的醫療費。所有普通醫療保險的涵蓋範圍對於巨額醫療費的保護目的已經達到,沒有必要再去添油加醋,畫蛇添足。當然,類似這種附加條款之類的需求,說到底還是一個消費需求。老爸之前說了,如果你有經濟實力,靠自己的收入,在能力之內購買自己喜歡的消費品(這個保險需求,和其他消費需求是類似的,比如更好的汽車,洋房,出國旅遊等等),那麼確實是你自己的選擇。但前提還是:獨立自主,理性消費,不要依靠別人,寅吃卯糧

老爸在上面還提到了房子(火災)險和汽車險。這兩個險種比較簡單。如果你按揭買房,買車的話,一般都是強制需要購買這兩個保險的。因此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橫向比較一下,挑個性價比高的保險購買就行了。由於他們並不像壽險那麼複雜,我就不在這裡多啰嗦了。

說了那麼多,希望你可以明白,不要指望保險來保障你的一生。你的生活,以及你所愛的家人的生活,需要靠你自己奮鬥去贏得。最好的保護自己生命和健康的途徑,是平時行事穩妥,考慮周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險只是在你做好了這些本職工作後,如果還不幸遇到意外給你一些補償而已。因此請不要本末倒置,花太多時間和開銷去購買完全不必要的保險。

對於一個中產家庭來說,資源(資金)永遠是稀缺的,因此你需要仔細分析,理性分配自己和愛人的收入,不要過度消費(買太多的保險就是過度消費的典型例子)。

同時牢記:保險是保險,儲蓄是儲蓄,投資是投資。如果是保險,可以把錢給保險公司。如果是儲蓄,放在銀行里要遠比給保險公司安全。(爸爸上次跟你提到的AIG差點破產的例子你應該還記得吧)投資的話,最好的途徑是自己學習掌握正確的投資知識,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

好了不多說了,你小子放機靈點,凡事多看多想,在綜合各方面信息後才形成自己獨立的觀點。如果覺得我上面哪些地方說的不對你儘管指出:但是我希望你在反駁我的意見時需要亮出自己的證據和邏輯,不要被自己的情緒和喜惡影響。如果你可以給出可靠的證據來反駁我上文中的觀點和看法,我會虛心接受。

http://weixin.qq.com/r/ZzuIkLbE5euarfLz9251 (二維碼自動識別)


看了很多大V的回答,受益匪淺。

有句話叫聽了很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而我若以一個觀眾的角色看很多答案,可能依然還是不會買保險。

其實保險這個事兒,明白原理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大多數非業內朋友是來尋求一個答案的,那就是:我到底該怎麼買?

保險界有一句被說爛了的話,諮詢過保險的人一定都聽說過,叫保險沒有好不好,只有適不適合。這句話說得非常對。所以我這裡就不重複樓上的知識點了,咱們直接從「一生」的角度說說不同年齡段,保險配置應該長什麼模樣。(財險我不熟,不妄言)


一、0-18歲未成年人

1)意外險:小孩活潑好動,磕磕碰碰常有,上個意外險防個燙傷燒傷運動骨折還是很有必要的。

2)重疾險:對於孩子來說,買終身返還型重疾相當於穿了大人的衣服,不是不可以,而是沒必要。消費型重疾險的好處簡單粗暴:一費率比返還型低,不會給家庭經濟造成太大的壓力;二保險業依然處於發展階段,未來的保險產品明天會更好。

3)醫療險:條件一般的家庭少兒醫保為主,條件很好的家庭商業醫療可輔。富裕家庭,可以給孩子上高端的醫療,畢竟私家醫院、進口葯、報銷上限高。

4)儲蓄險:大人沒配齊保障以及上述步驟沒有做完的朋友這一步可直接忽略。都做好了的話,相信家庭狀況是非常不錯的,希望給孩子留一筆不菲的婚嫁金,可以考慮香港的儲蓄分紅險,長期持有複利效應還是很可觀的。

5)壽險:不建議。

二、18-30歲青年人

1)意外險:不用說了,買吧。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保額,選高一點也沒關係,反正保費低。

2)重疾險:對於剛出社會靠自己的年輕人,重疾可以選擇定期,消耗低,槓桿可拉高一些,防「裸奔」利器。對於已經結婚成家、收入穩定的朋友,可以考慮終身型重疾,畢竟這個階段上車,費率還是便宜的,身體還是健康的,可以說是上車「黃金期」了。

3)醫療險:條件一般的朋友社保為主,條件很好的朋友商業醫療作輔。擁有商業團險更好,但畢竟那是「租」來的保險,勞動法第十九條就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可以在醫療期滿之後,解除與患病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之前引發社會熱議的案例這裡不再老調重彈,心裡有數就行。

4)定期壽險:有房車或大筆貸款的、已經有小家庭的、獨生子女父母健在的,定期壽險可以買起來了。額度相當於貸款的總額或者年收入的5-10倍,目的是作為家庭責任和義務的保留。這個年齡段保費也不算很高。

5)儲蓄險:經濟狀況一般的,不建議。

三、30-40歲青中年

1)意外險:檢視個人情況調高。

2)重疾險:這一階段是終身型重疾險白銀期,非常多人會在這一時期將重疾險買定終身,為進入「疾病高發期」做好風險轉移措施。終身型選擇同樣很多,有單次賠付的、多重賠付的、針對特定病種多重賠付的,這裡不做詳細介紹,有需要的可進一步交流。

要注意的是,重疾險的保費根據投保年齡釐定,所以費率一定會貴過上一階段,且年齡越大,漲幅越大。

3)醫療險:條件一般的朋友社保為主,條件很好的朋友商業醫療作輔。中高產家庭財富完成初始積累,追求高質素的醫療和生活質量,加之出國出境的機會多,有一份高端醫療也會省心很多。

4)定期壽險:同上,檢視個人情況調整。

5)儲蓄險:對於中產家庭來說,能將全部的保障類保險做足,預算應該已經滿了。

對於富裕家庭、高凈值人士更需要考慮的則是財產的安全性、隱密性,以及最大程度的保全。香港的萬用壽險/人壽儲蓄分紅是打理大筆財富的有效手段。

四、40-50歲中年

1)意外險:檢視個人情況調高。

2)重疾險:這一階段是上車的「黃銅期」,過了這個階段,重疾險就不再推薦了。因為第一,在50歲左右,甚至50歲之前,會出現「保費倒掛」的情況,即總保費會大過保額,槓桿消失;第二,這個階段的朋友身體或多或少都有過問題,好的情況加價受保或部分除外,不好的擱置受保或直接拒保。

3)醫療險:可以加配,畢竟重疾險槓桿略小,可能有朋友乾脆就不上了。不過考慮到目前社會普遍晚婚晚育的趨勢,父母這個年紀,孩子也還在需要用錢的時候,家長的收入依然至關重要。有條件的話重疾可以買,不過更應配置高額的醫療險。

一個成員的收入損失不會讓一個家庭坍塌,但醫療支出可能會。

4)定期壽險:同上,檢視個人情況調高。

5)儲蓄險:國家鼓勵商業養老保險,為保證退休後的生活質量不會有很大的下降,應提前20年左右為退休後20年的生活計劃。40歲之前的投資可以任性,40歲之後最好還是穩中有升為佳,有規劃、有意識地將一部分錢做如保險類的穩定投資,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高凈值人士/家庭,同樣,萬用壽險/人壽儲蓄分紅是最合適的保險投資選擇。

五、50歲以上中老年

1)意外險:老年意外險,大部分產品投保年齡上限是75、80歲,甚至還有100歲的。

2)重疾險:不建議。但可考慮僅針對癌症的防癌險。

3)醫療險:保費貴。普通家庭,醫保為主。醫保斷了的,補繳起來。還可考慮僅針對癌症費用報銷的醫療險,保費較便宜,可轉移主要風險。

在保險比較雞肋薄弱的階段,發揮我們主觀能動性的時候就到了。需要多觀察留意自己身體狀況的變化,定期體檢,將疾病扼殺在搖籃里可比買保險有用太多了。

4)定期壽險:不建議。

5)儲蓄險:不建議。

寫完以上的內容,彷彿陪著客戶走過一生。安全感是有等級之分的,100萬的存款和100萬的報銷額度還是差很遠的,你不信閉上眼感受一下。


以上介紹的都是思路,不推產品。為什麼不推產品呢,不是因為利益相關,而是因為一句同樣被說爛的話,選擇一個好的代理人,這個保險就算買對了;選錯了代理人,就算是好公司、好產品也有你意想不到的坑。


本文原創於微信公眾號「娜娜Alfred創業記」。

因為現在「裸奔」的朋友太多了,我上周寫的文章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重疾險:你該關心的不是該不該買,是買不買得到!好多朋友都著急地來找我討論,有朋友疑惑地問:「我是不是應該先自己買個醫療保險,之後再買重疾呢?還是醫療和重疾會重複,買一個就行了?」
如果你除了公司醫療以外什麼保障都沒有,又不知該怎麼開始配置個人健康和醫療保障,我這篇文章就是一個科普指南啦。

首先,大多數人最大的誤區就是認為重疾和醫療是一回事,所以買一個就行了。先看下圖:

重疾帶來的直接治療費用只是冰山一角。


血淋淋的現實是:一旦確診重疾,醫療開支只是冰山一角,真正打擊家庭的是之後源源不斷的療養、休養、損失工作收入等等無底洞一般的支出。公司團體醫療和普通個人醫療保險因為有賠付上限,大多數情況下只是杯水車薪。

那麼自己買個高端醫療是不是就都解決了?錯!

醫療保險的本質是實報實銷的消費型保險,無論你有多少份醫療保單,最終賠償的上限都是醫院以單據為證的實際發生費用,也就是冰山露出的那一角,一分錢都不會多賠。因為是報銷性質,如果受保人死亡,醫療保險是根本不會有人壽賠償的!

重疾或者死亡對家庭帶來的巨大持續性損失,需要足夠保額重疾的賠付補償:

1)重疾險帶有儲蓄和人壽性質,它的意義遠遠大過醫療費用補償,更是對受保人經濟生命和收入損失的補償。一旦確診重疾或者死亡就會一筆支付高額賠償,供受保人及家庭自由支配。

舉例:假設投保了50萬美金保額,一旦確診重疾,直接會拿到一張50萬美金加利息的支票:醫保不夠就看病用,醫保夠了就安心休養用,萬一不幸去世就作為遺產給家人。

2)從保險保障的意義來說,重疾應該是每個人的第一份保單。每個人都應該積極投保重疾險,用以抵抗一旦患病可能給家庭的重大經濟打擊。

3)香港重疾險除了保費低、病種全、保障廣、全球受保等,和內地相比的明顯優勢還有抗通脹(中長期4-5%的內部收益率),相當於一筆穩定的長期投資。不但投保人萬一理賠時可以拿到更高的賠付金額,一直沒有用到也可以退休後退保或降低保額來當養老金。

  • 因此從健康保障的角度來說,白領朋友最標準全面的配置應該是:

1)儘早配置足夠保額的重疾保障:在年輕和健康時用較低保費鎖定足夠的保額,以3-5年收入作為保額參考。最好附加一份保額相當的意外傷害險。

2)高端醫療融資儲蓄搭配高墊底費的高端醫療,做到幾年買斷終身的高端醫療。等到退休或者離職後沒有公司醫療了,就把墊底費調低或者減少為0。

  • 如果暫時預算實在有限怎麼辦?我的建議是:

1)優先重疾保障,可以先配置低一些保額打底,稍後收入提高再儘快提高保額。

2)暫時單獨投保墊底費最高的高端醫療,適當時候儘快轉換成儲蓄搭配。

最後提醒光依靠公司團體醫療在「裸奔」的朋友,一定不要有僥倖心理:在收入穩定的階段,提早配置好和儲蓄搭配的醫療融資是未雨綢繆、非常重要的。

健康類保險對投保人的年齡和身體健康狀況要求很嚴格,我們已經遺憾地處理過多起被拒保、擱置或除外的案例了,希望以後大家的風險意識蘇醒的更早一些!

==========================================================================================

娜娜和Alfred是一對從投行和PE轉行創業的夫妻檔,帶領一支專業的香港保險及理財顧問團隊。微信:xingyuan1836;微信公眾號:娜娜Alfred創業記。


難得有那麼有野心的樓主,讓我挑戰一下,也希望拋磚引玉。

首先需要說明的2點:

  • 根據保險的定義,保險只能保障潛在的財務損失。
  • 保險的本質就是將自己可能承擔的財務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

這就是之前的高票回答講了很多故事後想說的觀點。

明確了這個,那麼就讓我們俗俗的談錢吧。先上圖:


因為人生在不同的階段的需要的保障是不一樣的,而且錢都是有限的,所以優先次序就很重要,依次為:

  1. 保障:利用槓桿把健康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把自己需要承受的風險降到最低。
  2. 理財:這筆錢要比較穩妥的增長,最壞情況也要保本,承受適中風險。
  3. 投資:這筆錢就呵呵了,增長的越多越好,當然自己需要承受的風險也越大。

1. 保障
現在很多人經常將這個次序搞反,可能已經做了好幾年投資,但從來沒有買過基本保障的保險。這會導致的問題就是,萬一遇上健康/人身風險(意外、生病、死亡),那麼就可能要套現投資去應付所需的開支,特別是如果這個人是家庭經濟支柱的話,開支的缺口會非常大。所以賣樓治病也不稀奇,問題是你捨得么。

買保險的好處就是利用槓桿作用,自己付1塊錢保費就可以賠付10塊錢。

  • 如果現在你只參加了最基本的五險一金,那麼強烈建議考慮意外險。一般都特別便宜,因為說了是只保「意外」嘛,發生概率低。
  • 如果你同時是家庭經濟支柱,那麼強烈建議你再考慮人壽險和重大疾病險,通常目前的重大疾病險是已經包含人壽的。(關於重疾險可以參看我的另一個回答:有了社保還用買商業保險么? - CocooHu的回答)
  • 有條件的可以考慮買一個更全面的醫療保險,用於保障醫保之外自費的部分。

這裡也想引申一下最近看的《黑天鵝》這書裡面非常警醒的觀點:人們經常忽視黑天鵝現象--即一些稀有性、一旦發生便具有極大衝擊性的事件,但歷史卻常是由黑天鵝現象所塑造的。引申到個人生活的借鑒便是,我們人生中的黑天鵝現象便會極大的塑造或影響之後的人生,負面的例子便是意外、患病等。

誰都不能預測自己是否或者何時會遇到意外、重病,統計學的數據只對上帝視角是有意義的,當你作為sample的一部分,輪到你的時候便是100%,所有數據都失去了意義,每一個不幸遇到這些事件的人在事前都不覺得自己是意外率、患病率裡面分子的一部分。如果我們能在事先(作財務上的)未雨綢繆,那麼就可以盡量降低對事後(財務上)的影響。

2. 理財
有了第一層基礎保障,人就Calm了,那麼就可以考慮一些「飽暖思淫慾」的問題了,進入理財層面,以穩中求勝為主,確保自己老有所依、孩子有書讀。這裡的選擇就多了,保險只是其中一種。保險公司裡面熱門的有教育基金、退休基金等,一般保證保本,回報率隨著年限越長越高。具體選擇見仁見智。

高級玩家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是資產配置,盡量分散資產以求穩妥回報。分散包括資產類型分散和地理分散,推薦最基本配置美金。

忽略這一層保障的會遇到的風險就是:股票炒著炒著就把自己辛苦的血汗錢、未來的退休金等賠進去了。

3. 投資
有了前兩層保障,那麼就可以考慮更多的高級需求了,這才進入了投資層面。近年來保險公司也漸漸在這一層出現一些身影,推出了例如基金定投等產品。

香港的保險公司還推出了一些將保費用於融資的壽險產品,針對於高凈值人士想要財富增值與現金流兩不誤,目前內地保險公司還沒有這樣的產品。因為這部分普及度不高,但真正有需求的人卻不少,打算之後再補一個專門的回答。


樓主花了好多心思回答此貼,如果以上對你有幫助,請點贊吧!
如想進一步了解,歡迎私信。


最後利益聲明:本人目前代理香港主流保險公司,以上觀點請自行判斷甄別。


如何用保險保障自己的一生,說實在的,這個問題真要叫我回答我真回答不上,因為以前我對保險基本不了解。但是,我想通過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實來簡單談談對保險的認識吧。

上周三晚,約了朋友吃飯。由於白天公司開會,要求穿正裝,散會較晚,沒來得及換便裝就直奔目的地。剛見面,朋友就說:「今天怎麼打扮得像個賣保險的。」聽他這麼說,心理極不舒服,我說:「賣保險的怎麼了,賣保險的就該被奚落嗎?」。

現如今,保險已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保險這個行業卻還沒被真正認可。

其實,以前我對保險也是極度反感,我覺得保險就是空手套白狼。對方只給了一大堆屁都沒用的承諾(理念),你就乖乖把錢數給對方,這事既不靠譜也很扯蛋。保險的套路和傳銷如出一轍,都在打人海戰術,都是從親戚朋友入手,都在極力發展下線。正因為我對保險的不認同,還和一個做保險的好友鬧翻過。

一個親戚家的兒子,曾經就從事過一段時間的保險銷售工作。他說,他應聘的是某保險公司客戶經理這個崗位,崗位聽起來很牛叉,入職後客戶經理和一般的銷售人員乾的工作卻是一樣一樣的。問其原因,公司高層說,你對保險還不了解,只有先熟悉,而熟悉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做銷售,只有做出業績了才能擔任客戶經理。呵呵,這完全是一個噱頭。

後來他發現,那些所謂的客戶經理的工作就是不斷的拉人,發展下線。我說,這不就和傳銷一個套路嗎?他笑而不答。最後他說,保險能賣多少,全靠忽悠技巧。哈哈,一語道破天機!

但在前年,朋友經歷過的一件事,讓我對保險有了新的看法。前年,朋友出了一次車禍,在那次事故中,他算是主責方,對方兩名人員均不同程度受傷。單醫療費用就3萬多,加上修車,一共得花5萬多塊錢。好在他買的是全險,雖然報險的過程很複雜,但費用基本都由保險公司承擔了。

通過這個事,我覺得保險還是有可取之處。就拿朋友這事來說,如果不是買了保險,那他就得實打實地掏5萬多塊錢。朋友說我是財迷,呵呵,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從當初的反對到如今的認可,也反映出了保險行業的一些問題。因為,我覺得像我這樣的人,絕對不是個例。應該還有很多人,今天對保險依然是排斥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作為保險公司,他們與消費者的聯繫不夠緊密,很多時候他們只為了賣產品而賣產品,沒能設身處地地為消費者著想,沒能根據消費者的實際需求設計相應的產品,因此,他們的產品很不接地氣。

同時,操作過程中,保險條款過於繁瑣,不利於一般人士的了解。保險似乎人人需要,但與保險相關的知識卻還沒普及到人人。

在營銷上,更是一切向錢看。所以,當遇見推銷保險的人員時,人們的第一反映就是:這個東西與我無關,我不需要。如果大多數人都持這樣的心態,你再想把產品賣給他,就難上加難了。

在我的想像中,保險這個行業應該屬高端行業,無論是財險、壽險還是其他險種,對從業人員各方面的要求是比較高的。

然而,現實卻恰恰與我想像的相左,保險成了「三低」行業,即門檻低,從業人員文化偏低,素質偏低。使保險成了一個人人可做,人人能做,人人敢做,低技術含量的工作。

「三低」現象決定了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不太高,所以再推銷過程中,他們的目的不是通過產品的吸引讓受眾主動接受,而是通過一些引誘,甚至帶有欺騙的手段把客戶的錢先弄到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有的更是不擇手段,長此以往,就會讓受眾反感。

保險廣告,現在幾乎每天都要接一個,多的時候兩三個,簡訊就更不用說了。這就是本身是一個高大上的行業,卻採用了低俗的手段去對待同樣高端的客戶。

今年我買車險時,是一個熟人介紹的。正因為這樣,我就放鬆了警惕。但在付款前我瞟了一眼清單,感覺和之前談的有出入,我問銷售人員為什麼少了兩項,她說那兩項已包含在了某大項里。聽她這樣說,我還是不放心,就直接給朋友打電話,這時她才說,我幫你減600吧......

所以,保險不被認可,最主要的原因是保險公司和保險從業人員對自己的產品就不自信,甚至不認可,還抱著僥倖的心態,能忽悠就忽悠吧!

就拿同為賣房子的碧桂園,給人的感覺就不一樣吧。高端的產品他們採用的是高端的理念,高端的營銷,高端的團隊。試想,碧桂園會不會像其他樓盤一樣,在街邊攬客呢?如果碧桂園真那樣做了,它的檔次自然就下來了。

最後我要說的是,這個時代,保險人人都需要,因為它雖然不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卻可防止一個人的生活被改變。但人人都需要不代表人人都可以去做,專業的事,還是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各類保險產品大全、優缺點、搭配法,看懂本文是搭配保險的開始

前幾天寫了一篇保險方面的文章為什麼我們一邊罵賣保險的,一邊還非要買保險,後台有同學留言問到關於保險的很多問題,周末整理了一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主要是保險方面的科普知識,保險的類別,每個類別主要是什麼,保障哪塊,為什麼需要這方面,以及怎麼組合搭配。

今天刷朋友圈,看到有個同學的媽媽去體檢查出膀胱癌早期,著實嚇著了。幸虧診斷為早期,醫生說手術後問題不大。防患於未然還是挺重要的。

保險本質是一種數字和金融結合的「工具」或者」藥品「,只有非常清晰各類藥品的差異才有可能實現正確選擇和搭配。

就我觀察目前普通消費者很少真的理解大部分類型的產品,大部分的家庭保單都沒有實現最佳安排

一、簡單說來:保險產品分為5大類

1、重疾險,特定嚴重疾病發生後,憑藉確診報告直接賠付現金;終身重疾險中身故也會賠付,且有分紅;消費型重疾險只對特定疾病賠付

2、醫療險,住院或者門診都可以實報實銷,顯然這包含了任何疾病

3、意外險,意外導致身故、殘疾、醫療的賠付

4、定期壽險,不管任何原因死亡導致的賠付

5、理財險:現在儲蓄未來取出,解決退休、孩子留學等大額支出的風險,有強制儲蓄作用

二、應該組合購買重疾+商業醫療+社保

1、社保的5大不足

a、額度不夠,例如北京市只有30萬

b、基本上進口藥品和器材自費

c、無法支付因為疾病帶來工作能力喪失,需要巨額照顧費用問題

d、並不支付因為疾病身故,導致家庭房貸、下一代和老人贍養的責任問題

e、並不允許大家去私立醫院、公立醫院特需部、海外就醫,對於跨省就醫很多限制

2、商業醫療險賠付疾病數量多於重疾險

假如骨折重疾險不賠付,醫療險賠付

例如普通肝炎重疾險不賠,除非是特別嚴重或者末期才會賠

人類疾病上千種,重疾險不可能都賠付,這就造成目前重疾險理賠糾紛,很多人誤解重疾什麼都賠付,其實重疾只賠付特別嚴重的疾病

3、重疾險賠付比商業醫療險更加給力、更加有價值

重疾險確診後就賠錢,確診報告郵寄過去,打款,後面保險公司不管用途,留給下一代也可以,顯然這筆錢:

a、可以拿著去海外治療

b、也可留給親人

c、也可在國內使用進口藥品器材

d、選擇北上廣最好的醫療技術

e、同時也可以留著作為失去工作能力長期生活來源

備註:終身重疾險包括身故賠償、分紅能力,這類不做詳細展開

醫療險是必須治療後產生實際醫療費:

a、可以報銷進口藥品器材

b、不限制醫院,可以選擇最好的

c、報銷額度通常很高,不擔心沒有報銷款

4、短期看消費型重疾險比商業終身醫療險貴,長期看香港終身重疾相比醫療險終身成本相當,但是價值更高,二者不能簡單比較便宜和貴

a、短期看:消費型重疾和醫療險比較,同樣保費醫療險賠付可以比重疾險多20倍:醫療險通常賠付社保後自付部分,因此實際可能沒有賠付那麼多,嚴重疾病很有可能治療過程身故,導致沒花太多錢

b、長期看:醫療險到了75歲以後成本也相當高,優秀的終身重疾險具有較好的投資能力,通過年輕保費投資來解決老年重疾費用問題,同時也解決壽險問題

5、高性價醫療險對於身體健康要求遠高於重疾險

高性價比醫療險對於身體健康要求特別高,很多確診過比較重疾病的人無法購買,但是重疾險要求比較低,基本上都可以投保,只有比較貴的醫療險才接受曾經得過疾病的朋友投保

6、結論:商業醫療和重疾不管是兒童、成人、老人都盡量組合購買

假如張三購買80萬重疾險額度,外加幾百元保費/年買了消費醫療險,張三確診癌症:

首先,張三去最好的內地醫院確診,直接憑藉確診報告獲得80萬重疾險現金

其次,張三去國內最好公立醫院治病,花費70萬,初步康復,其中社保20萬,剩餘50萬張三先用之前重疾險現金墊付,然後再找商業醫療險公司報銷回50萬

最後,那麼張三手裡還是有80萬,接下來2年,張三沒有工作,一直在調養狀態,同時繼續購買各類藥品,有房貸、孩子

三、重疾險分為終身重疾、定期重疾、一年期重疾

兒童應該必然配置消費型重疾,條件好額外配置終身重疾;成人過渡性配置10年以內消費型重疾病,有經濟條件配置終身重疾;老人只能購買防癌險,終身、定期、一年期重疾都太貴

1、三者定義的差異

終身重疾相比後面多了身故賠償、終身保障、分紅理財,後面二者只有疾病賠償功能

2、中年成年人比較,從當年比較,終身重疾是消費型重疾價格10倍左右,但是綜合一生,兩種不同繳費方式比較,終身重疾繳納更少、保障遠遠更高,說明對於中年人消費型重疾只可以是過渡使用,不可依賴終身

例如35歲不吸煙男性:

一年期重疾險:假如購買一年期成年重疾險性價比第一眾安尊享e生重疾險是847元/年,逐年增長,可取消;35歲,847元;50歲,3777;65歲,13504;80歲,44006,賠償30萬,一年期重疾病最高80歲,35-80歲的總成本按照5%折現是11萬

香港友邦加裕倍安保,6230元/年,繳納25年,保障終身,賠付重疾和身故,起步35萬,逐年增長,65歲時42萬;80歲75萬;100歲時265萬,幾十年後退保可以獲得4.5%-5%的複利收益 ,折現繳費成本是8.1萬

內地天安健康源,理賠30萬,每年8100元,20年繳納,實際按照5%折現總保費是10.6萬,保障終身

定期重疾險陽光人壽健康隨e保性價比行業靠前,35歲男性,保障75萬重疾,保障10年,繳費10年,每年繳費1650元,42種重疾,如果保障到75萬,香港友邦需要繳費13000/年,天安需要2萬/年,雖然終身重疾從保障到分紅都遠遠更好,但對於這個家庭來說成本貴10倍左右

以下圖表是理解的關鍵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2、消費型重疾對於未成年人簡直是必然配置,20歲以前可以依靠的有力產品

以下比較是1歲女性為樣本:

a、一年期重疾險兒童類第一是某產品,70元保障10萬人民幣,45萬需要350元/年

b、兒童定期重疾險第一陽光人壽健康隨e保,1歲女性小朋友投保保障45萬重疾,費用150元/年,可以選擇保障10或者20年,鎖定繳費,性價比特別高

c、1歲女性小朋友買內地第一天安健康源45萬終身重疾險需要3500,差異特別大

這裡可以看到槓桿最高已有23倍了,因此定期重疾險確實省錢,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幫孩子買終身重疾險不是必須,其實保障到孩子工作就可以

3、消費型重疾、終身重疾老年購買麻煩重重

a、定期重疾、一年期重疾50歲以後第一次購買,選擇很少且貴,60以後第一次買選擇極其少,且貴

b、只有防癌險在老年依然有不錯產品

4、終身重疾險定價規律再次可以看,未成年暫且不慌購買終身重疾

以香港友邦加裕倍安保為例,男性

18歲以下,每年價格差異很小,一年上漲2.4%

31歲相比30歲,上漲3.6%

39相比38歲上漲4%

45相比44上漲4%

50相比49上漲2.8%

以上定價規律在內地終身重疾險天安健康源

1歲相比0歲上漲2%

31相比30上漲3.4%

39歲相比38歲上漲5%

45相比44上漲3.6%

成年人費用增速顯著高於兒童

5、總結:經濟預算不多下,為何兒童應該配置消費型重疾,有預算下同時配置終身重疾和消費型重疾病

a、小朋友配置消費型重疾非常便宜

b、未成年人終身重疾險漲價慢

c、未成年沒有下一代,不需要終身重疾險中的身故責任

d、終身重疾險有些類似資產傳承,一生中只有50%有重疾,可能是孫子孫女理賠或者幾十年後子女退保

6、對於成年人應該搭配購買消費型重疾和終身重疾

預算很有限,考慮醫療險+消費型重疾險

預算多一些,考慮終身重疾+消費型重疾+醫療險

三、意外險

1、意外險是什麼

一定是外界突發因素引起的損失才賠付,滑倒、車禍是意外,生病不是意外,意外險賠付身故、殘疾、意外醫療費

2、意外險類別和成人最佳價格舉例

綜合意外險:不管啥原因導致意外都賠付,目前行業最佳產品是30元保障10萬,一年,可以多買

私家車意外:必須駕或乘坐私家車意外才賠付,目前行業最好價格是60元保障10萬,一年,給阿明感覺私家車意外險還不如綜合意外性價比好,可以多買

交通意外:共同交通工具意外險,50元保障20-200萬各類交通以外,一年,可以多買

骨折險:應對老年人骨折醫療費的險種,300元保障幾萬元,可以多買

旅遊意外,應對國內外旅遊期間意外的險種,不等價格

四、定期壽險

1、定期壽險是不管任何原因,人死了就賠付,例如20年定期壽險就是保障20年

定期壽險主要是擔心家庭經濟支出不幸死亡,房貸、孩子經濟來源問題

2、行業最佳性價比產品:33歲男性,2800元,20年交,保障20年,死亡賠付200萬

五、意外險、定期壽險、終身重疾險的區別和搭配

推薦:

1、對於成年人除了終身重疾,應該考慮配置定期壽險、意外險

他有房貸、孩子,因此必須有足夠的身故責任,終身重疾險大部分人身故額度並不高,實際上不夠,因此要補充定期壽險、意外險,後二者很便宜

成年人殘疾也很討厭,因此要多配置意外險,意外險是唯一對殘疾責任比較保障好的

2、對於小孩應該配置殘疾責任很高的意外險,不需要定期壽險

最擔心是殘疾,因為身故賠償對孩子價值小,孩子如果有醫療險對於意外醫療不看重

因此小孩應該配置多一些重視殘疾責任的意外險,基本上可以做到180元/年,保障60萬意外

3、對於老人應該配置醫療責任很好的意外險和骨折險,不考慮定期壽險、終身重疾險

最要緊是醫療費,其次殘疾,身故責任老人自己用不到

因為很多老人買不了商業醫療險,因為身體不好或者太貴,老人容易滑倒,這方面一年預算200-400之間

六、理財類保險

1、內地的理財險,噱頭多,回報低,年化複利2.5-4.2%

理財類保險是最簡單的險種,確實目前市場上最多」噱頭「的險種,以下是噱頭:

生存金

婚嫁金

教育金

退休金

創業金

等等

一切一切都是簡單事物複雜化,為何這麼做?

真實複利太低+利用人性弱點銷售產品

2、香港第一長期理財險,持有15年收益率5.4%複利,最高6.2%,持有時間越長複利越高

3、購買理財險慎重,一定要測算清晰自己的真實回報複利

國內很多保險合同蓄意隱藏真實回報率,把產品設計得專業精算師都快算不清楚,我們再做保單梳理課的過程,經常幫助客戶一起諮詢部分保單的保險公司客服回報率,保險公司客服也不清楚,而且連預期值都沒有,完全黑盒子。

七、醫療險

1、普通醫療險:普通醫療險必須在國內公立醫院治療才賠付,普通醫療險健康30歲男性一年幾百元,保障幾百萬,必須國內公立醫院

2、高端醫療對於高端私立醫院、全球醫院都有包容,高端醫療險費用6000-3萬之間/年,根據年齡、地區和標準不同而不同

3、特定重大期疾病醫療險是全球醫院都可以,但是必須是特定重大疾病,30歲男性1700元,幾百萬全球醫院治療報銷


2016年5月31日分割線——
老是被挖墳,實在尷尬。
這篇文章有些年頭了,和我現在的保險理念有些出入,對保險有興趣的朋友,還是私信我交流吧,或者關注我專欄和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XkhFXb-Er_LQrfs_9x1M (二維碼自動識別)

終於到了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目前排名最高的 @葛巾老師是我初入知乎時極其仰慕的,非常敬佩她的氣度和識見。沒想到在保險這個話題下葛巾老師仍然有超過一般保險從業者的認識,我由衷欽佩。然而可能由於葛巾老師畢竟不是保險從業者,有那麼幾點我不是很認同的地方,故在此指出,希望葛巾老師勿要見怪,有機會可以一起探討保險理念和交流產品信息。

1、對於大數人而言,保險公司所謂10-20%的實際收入(指扣稅和社保外)做為商業保險保費的開支的合理範圍都偏高了,我個人理解這個數額是保險代理人為了增加銷售額而做的營銷戰術。事實上,我個人認為中國家庭在沒有避稅需要的情況下,家庭保費支出一年在年收入的5%以下比較合適——一位年薪10萬的年輕人一年花1萬-2萬去買保險?真沒有太多的必要。
如果你不保障醫療險種和車險,這個保費開支更應當降低到年收入的1%以下。為什麼?因為意外險的費率一般是每萬元20元,即千分之2,精算師算出來你出意外的可能性也就是千分之2,別把世界想得太危險了。(只是類比,並不完全科學

10%到20%這個比例,是一個模糊的範圍,內在的數學邏輯是因為當下壽險重疾險的槓桿比例。但我認為一個合適的保費和年收入的比例,要結合一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一位年薪10萬的年輕人,上有幾個老人,還有沒有收入的老婆孩子,加上房貸車貸,或者一位年薪10萬單身月光還要靠富裕的父母資助的年輕人,在保額保費上是完全不同的等級,不能一概而論。對於葛巾老師5%這個數字,我半認同,因為我做過有的家庭保障方案,5%的保費肯定不夠。我個人的觀點是,不必刻意追求10%或者20%的比例,只要做的保障方案符合需求,並且保額能夠覆蓋需求就可以了。根據我的經驗,國內年收入10萬到50萬的家庭,保費在5%到25%都是合理的。

2、消費險才是主流,所有帶投保意義還演算紅利的險種都沒有太多的意義。保險的主旨是用你交的錢去對賭各種意外,而不是為你生財。事實上,由於返還險種中涉及大量如」現金價值「之類的危險點,大部分涉及保險投訴的都是因為返還險。
3、盡量不買短期附加險種,因為保險公司隨時可以在一年合同到期後取消。短期限注意」保證續保「條款。
4、建議30歲以下,經濟能力不算強的人投保定期險,一般保障到60-75歲,而人一般出現意外、疾病給家庭或自己帶來最大損失的也是這個年齡。沒有必要一定要保障到終生,要做出相應的取捨。當然,經濟充裕後,也可以適當補充終身險種。
6、越早買保險越划算。
7、社保一定要買。養老險就當強制儲蓄或奉獻國家了,重點是那個不管你怎麼生病永遠也承保的醫保。

這些我都基本認同。

8、如果條件允許,重疾險可以不投國內的而投香港的,因為無論是費率、理賠條件都要寬泛太多。(便宜近3分之一到一半,但注意匯率風險)同時記住,重疾險的主要作用不是你得了病有錢治病,因為其各種賠付條件相對苛刻(比如心臟病必需是開胸手術而不能做微創一類),所以只能作為保障你在生了病後,家庭失去一部分收入而帶來的經濟補充,個人覺得在有社保的情況下,個人保30萬足夠了。

葛巾老師對於香港重疾險和國內重疾險的理解可能有所偏差。就說費率吧,國內的重疾險我至少看過幾十個品種,香港的重疾險也了解過保誠信誠友邦宏利等,「便宜近3分之一到一半」這句話肯定站不住腳的, 我也曾在一些回答和專欄中批評過香港保險的這種營銷手段,田忌賽馬,頗為無恥。
我用數據說話吧。
香港保誠危疾終身保計劃,30歲男性,保額10萬美元,20年交,每年2375美元。
華夏人壽常青樹重大疾病保險,30歲男性,保額10萬元,20年交,每年2211元。
哪個更便宜?
我們再來看保險責任:
香港保誠:終身69項嚴重病況保障,其中17項可預支病況保障,特定嚴重病況額外20賠付,首十年期額外35或50%嚴重病況保障,理財和壽險保障一體,保額遞增。
因為太繁雜,我就不截圖了,簡單說一下,想具體了解的可以看這個網址細看危疾 - 策劃全面危疾保障
其中需要注意幾點,首先17項可預支病況保障是「預支」,要扣減保額的,理財和壽險保障一體就是

終期獎賞金額將按多項因素釐定,相關因素包括但不限制於索償、續保率及投資等方面的假設,並從第5個保單周年日起每年派發。派發的金額並非保證,並由本公司作檢討及全權酌情釐定,而港元及美元保單所派發的金額亦會有所不同。

保額遞增就是每年增加最初保額的5%,然而保費也要遞增。

遞增保障權益只適用於供款年期為11年或以上的危疾終身保計劃標準保費率保單,並須受行政指引規限。受保人當時的年齡及於本公司之最近期吸煙習慣紀錄,將會作為計算增加危疾終身保計劃保額所需額外保費之基礎。由遞增保障權益所衍生的當時保額將不會作為計算免費10年期危疾保之當時保額。

華夏常青樹:終身壽險責任、61種重疾賠付保額,15種輕症額外賠付20%(賠付3次加豁免以後保費),疾病終末期責任。
具體可以見常青樹重大疾病保險(2015)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香港重疾險和國內頂尖的重疾險相比,並沒有所謂的便宜3分之1或者一半的優勢,甚至在保障範圍上也不佔優勢,佔優勢的可能就是保單的分紅價值。
我們還可以再舉香港友邦進泰安心保和國內同方全球人壽康健一生的例子。
費率仍然差不多,然而進泰安心保對於早期重疾保障比較側重,而康健一生健康關愛服務獨有特色。(我就不給鏈接了,具體可百度之)

香港保險所謂的遠超國內保險已經是老黃曆了,這還不算各種交通成本和匯率風險。保險是一件非常理性的事情,一切以條款為準,希望以後一些鼓吹香港保險的人能拿出更有力的證據。

我個人仍然認為香港的重疾險是優秀的,但希望大家能夠更加理性,而不是自帶「香港buff」一樣地看待它。

10、可以在網上買的保險盡量在網上買 ,如中民保險網,慧擇保險網或保險公司官網,如此可儘可能的降低你的保費支出(保險公司因為不用付提成給保險代理人,所以一般會給予一定的折扣)

在網上買保險並不會比在代理人手上買便宜,true story。只是一些保險網站有時候會做促銷,通常是短期交通意外險之類的,或者fyp打9折。
我的建議是,一些只能在網上買或者網上買比較方便的比如消費型意外險,就在網上買,長期壽險重疾險高端醫療等,盡量線下找靠譜的保險er買。

1、定期壽險:50萬 合眾保險 國內不多的定期壽險提供商且性價比相對較高。保至75歲 消費險

合眾的定期壽險是不錯,但是葛巾老師的影響力太大,我有必要做一些補充,豐富大家的選擇。
比如人保壽險精心優選定期壽險+附加精心優選提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
這款產品和合眾愛家無憂定期人壽的費率差不多(超優體的情況),卻有幾個優勢,一是定壽保額可以做很高,比如1000萬,而合眾最高50萬。還有繳費期,人保精心優選是可以30年甚至到70歲,而合眾最多20年,再加上可以附加定期重疾,人保精心優選相比合眾定壽是優勢很明顯的。
另外,我在官網只看到可以保到70歲,不知道75歲是怎麼來的,還望葛巾老師不吝告知。
又比如新華i守護定期壽險 這款產品和合眾定壽幾乎一模一樣,然而卻有保障期間和交費期間更靈活多選的優勢。
所以其實好的產品是很多的。當廣大知友買保險的時候,一定不能無中生有,要兼聽則明。

大陸兒童最高重疾險也基本都只能賠到10萬(保監會95號文件《關於父母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人身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從2011年4月1日起,「對於父母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險,在被保險人成年之前,各保險合同約定的被保險人死亡給付的保險金額總和、被保險人死亡時各保險公司實際給付的保險金總和均不得超過人民幣10萬元」。雖然這裡只規定了死亡給付,但大部分兒童重疾險的在成年之前的賠付也不會超過10萬。
要麼就去香港買,那個沒有限額的。

葛巾老師可能對於這點理解有誤,國內少兒重疾是可以買10萬以上的,並且還不少,至少我上面推薦的華夏常青樹就可以買50萬,10萬的限制是壽險責任,條款一般約定是未成年身故返還保費。可能葛巾老師被平安等公司的一些終身壽附加重疾的產品先入為主了。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拙見。我完全同意葛巾老師80%的觀點,對於葛巾老師推薦的家財險,或者高端醫療等,我是相當認同的。只是在某些方面略有分歧。
看得出葛巾老師對於香港保險是真愛,不過我們自己也要分辨,對於保險產品,要看清條款,不能見風是雨。希望能多和葛巾老師交流,也可以為廣大知友分享一些保險的經驗,大家一起學習一個。

完了。


保險行業工作三年,才疏學淺,難免會有認知不全和錯漏,希望這點知識能幫助到大家,也盡自己能力扭轉大家對保險的一些誤解,協助大家能更好購買到更適合自己的保險。本答案有錯漏的地方,經評論區的指出一一更正,就不一一致謝了。
本答案內容的確很基礎,不是拿不出高階的乾貨,一來服務高階客戶那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的服務,如果寫出來就失去共性,很多人都不適用。二來高階客戶提供的服務不僅是保險一項,畢竟AFP和CFP不能白學,服務一個高階客戶通常都需要一個星期以上,需要收集信息很多,需要結合客戶的行業,短中長期的理財目標和生活目標等等,精力所限所以只寫一些很基礎的,但我相信這很基礎的內容已經能幫上90%的群體。

點進來的朋友們,如果覺得自己一輩子不會發生意外、不會生病、不會死亡、不會面臨生老病死的話,就沒必要看下去了。

黃婆賣瓜一下

坐標廣州,不打保險產品廣告,不缺客戶,就給大家一點建議。

也總結一下國人買保險常見的誤區和困惑
《內容盡量用簡單日常化的詞語,少用專業名詞方便大家理解》
《內容涉及的是常見的保險,只講共性不講個性,個別少見險種不討論》


先說一說保險,舉例,100個人每人出2元共兩百,一年以內其中一個人出事,這200給他降低損失,保險公司就是收錢和發錢的那個,理解吧?就和買彩票差不多,只是彩票是運氣好中獎,保險是運氣不好中招,任你再有本事也不可能保證這輩子不生病不發生意外不死亡。可以看看這個例子,形象生動有水平一個故事講清了保險的本質,太牛了!_保險新聞

保險大的範圍就分兩類,財產險人壽險

先說人壽險(以下分類本人劃分,實踐證明能很容易清晰和客戶講清楚保險種類和作用)

《人壽險》大概可分兩類,保障類保險理財類保險保障類大事小事理財類無事

從返還狀況看有純消費的(你有事沒事交的錢都拿不回來,有一年一交也有多年交)有生死兩全的,不管你有事沒事交的錢都可以拿回來甚至更多(部分健康險現金價值會比保費高,也有部分健康險會附加分紅)
健康類的建議買中長期消費的,如交20年保到60歲,有觀察期,三個月到半年不等,看各公司險種不同,觀察期內生病不賠,當然也有部分會賠付一點,通常是觀察期內生病會賠保額或者保費的十分之一,具體險種不同賠付也不同。


大事主要指意外殘疾、意外身故、重大疾病、意外或者疾病導致死亡等,保額看自己的經濟能力,100萬50萬都行,但會核查你的健康以及財務狀況決定拒保還是降額或者加錢。所以買保險的時候最好如實告知健康狀況,不能矇混過關,萬一生病了去醫院一查就什麼都知道,況且之前在醫院有治療記錄的話,保險公司一查就清楚,拒賠時不能說保險公司騙人。諸位在買保險時有一張健康告知書,務必如實填寫,就算部分業務員讓你別寫也要如實告知,如果不實告知,到時候損失的是自己。

小事主要指醫療問題,門診,住院津貼,住院費用等等,保額通常是1到5萬,這類保險只有消費型,一年幾百左右不等。有的和醫保沒衝突,有發票複印件就可以報銷。有的需要醫保報銷後才能報銷,最基本特點是報銷。報銷和賠付區別,報銷就是花多少最多只能報多少甚至更少。賠付是買多少就賠多少。例子,某人10級傷殘,住院花了2萬,醫療險可能報銷了1萬,假設買了100萬新標準的意外險,按新標的意外險可以賠付10萬。
人壽險理財類
無事主要指養老,孩子教育金,儲蓄投資,資產傳承,避稅避債等等。額度沒上限,看經濟能力。以前公司有客戶曾一次性買了4份5000萬的保險,自己和丈夫以及兩個兒子一人一份,因為要移民外國,提前避開那邊的高稅收以及將來的遺產稅。

保障類通常我都建議客戶買消費型的,但是,很多客戶就選擇返還型。
陽光的背面就是黑暗,有優點同時會有缺點。
消費型的優點,保費低保額高同時比較靈活,缺點是比如20歲買保40年的,等到60歲還得再買,60歲的年齡保費會很貴。
返還型優點是終身有保障,缺點是保費貴同時不靈活,但我還是推薦買消費型的
如 買10年保20年或者買20年保三十年這種。例子,14年銷售的健康險大多保35類左右,15年已經很多是保75類,添加了一些少見的如埃博拉,瘋牛病等等,誰也不敢保證這些病將來會不會在國內也流行,但是現在決定下來買45類保終身的健康險,將來不保新發的病種,就如癌症也就是最近20年才流行起來。

健康險也稱重大疾病險簡稱重疾險,重大疾病_百度百科,南非一個醫生髮明,他在救治過程中發現醫生只能救一個人生理生命,救不了病人經濟生命,現在治療一個大病幾十萬不算多,能隨時拿出幾十萬還不影響家庭正常生活的卻不多。看看這個,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治癒率90%以上,可是一個療程30萬,注意是一個療程而不是根治花費30萬,最牛「治癌利器」落戶上海 一個療程30萬。多少家庭因病返貧的?你我身邊都有這樣的例子吧?
保監會規定所有重大疾病最少保25類常見重大疾病,保監會定義的25種重大疾病 保險公司會添加其他病種,常見的保35,45,到75類不等,具體每個產品除了保監會規定的25大類之外,其他的每個產品具體保的病種有可能都不一樣,反正我沒見過哪兩份健康險保的病種完全一樣。也有一些健康險會添加少見病種如埃博拉,瘋牛病等

例子。某人患了癌症,前期治療費需要15萬(有了解過現在醫療費用的都清楚這錢算少了)。醫保裡面重大疾病能報銷最高18萬,也就是說要在醫院治病過程產生的費用才能報銷,醫保用藥也分種類,而通常重大疾病所用的特效藥,進口葯不予報銷。

兩者區別,例子
A有社保,以及商業保險健康險50萬。癌症,手術和治療花了20萬,醫保報銷10萬,而保險公司的保險不管花多少直接賠了50萬,這50萬就算不拿去治病拿去買車買房都行,保險公司不管。醫保則必須在醫院產生醫保目錄內的費用予以報銷。A出院了,需要5年康復期,那意味5年內無法工作失去經濟來源,5年內生活費呢?營養費呢?康復費呢?孩子上學費用呢?父母養老呢?車貸房貸哪來?商保賠的50萬除去醫療費剩下部分就可以拿來做這些開銷。注意,商保重大疾病賠付過一次,以後終身拒保。所有保險公司都會拒保。而醫保是不受次數限制。
也有少部分健康險保險期內會多次賠付,給爸媽買的某份防癌險,保險期內可以多次賠付,基本保額2萬,但綜合理賠額度最高去到100多萬。
現在熱門的健康險有一種叫做防癌險,屬於重疾險的一類,畢竟現在癌症發病率實在太高,部分保險公司已經當做主打險種賣。顧名思義只保癌症,如果把癌症比作拍照功能,防癌險就相當於單反相機,普通重疾險就相當於手機。防癌險就只針對癌症,其他重疾不賠,就像單反只能拍照。普通重疾險相當於手機,有拍照功能但比不上單反,但是又可以上網打電話...
一個針對性強,一個全面。

插一個關於社保。社保由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組成。身邊很多同行都把社保說得一文不值,這裡不說社保的不合理之處,這類文章大家看多了,只說社保可取之處。社保裡面需要你和公司共同出錢的是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其他的是公司出。
只說醫療保險,有一個商業保險無法替代的有點,即買即用,而且只要不斷保,不管生病多少次都可以報銷,尤其是那個每年18萬的重大疾病報銷。商保不一樣,比如說今年患了一般的病,醫療險賠付或者報銷後,明年會加費或者拒保。而重疾險賠付過一次直接拒保,去到其他公司買也一樣拒保。

今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多個城市試點購買商業健康險予以稅收優惠,廣州是其中之一。當然目前相關條款還沒有出具,但是這裡給出了一個信號,國家希望大家購買健康險,所以出台各種相關政策去鼓勵。個人猜測原因有,一.醫保有缺口,希望大家更多靠自己。二.維護社會穩定,一個大病幾十萬醫療費真的能擊垮很多家庭。
重疾險不保艾滋病,因職業感染除外。職業通常規定為醫護人員,警察,獄警等幾小類

重疾險分保期滿和保終身,期滿如到60,70歲或者保20年30年不等,人生就兩種風險,疾病和意外,意外是外界對人體的傷害,疾病是人體內部產生的傷害(猝死算疾病),器官衰竭自然死亡也算疾病。
例子,某人買了50萬保到60歲的健康險以及保終身50萬的健康險,60歲之前患病,兩份都賠,超過60歲第一份合同終止。後一份不管幾歲死亡,不管因意外還是疾病還是自然死亡,都賠付50萬給受益人。

給18歲以下買的以身故為給付條件的保險,保額不能超過10萬。如果是只買意外險,也不允許買超過10萬。目的防止道德風險,不要懷疑真的有人做得為保險賠付金額而出殺自己孩子。例子,A的孩子10歲,買有10萬意外險,買有30萬帶有死亡給付的疾病險。該小孩15歲的意外死亡,只能賠10萬,那30萬合同終止,不賠,但起碼交的錢能拿回來。假設該小孩15歲患上重大疾病,疾病險賠30萬後終止,意外險繼續有效。假設該小孩患上急性病在重疾險未賠付之前死亡,就算是30萬也只賠10萬,意外險也終止。明白了吧,反正一句話不管給18歲以下買多少,萬一死亡最多賠10萬,如果生病不一樣,按額度賠付。當然很多理財類的會把保費以及分紅年金等各種收益全數返還。
但有條件還是要買,畢竟現在小孩患白血病太多,尤其是現在用甲醛的地方很多防不勝防,有條件買50萬都不為過,現在治療白血病50萬不算多,但是我們能毫不猶豫拿出50萬的不多。

保險生效日起兩年內自殺不賠,超出兩年自殺可以賠。真的有人為了保險賠付而自殺或者雇凶。看這新聞做石材生意的老闆蹊蹺遇害 竟是為了保險雇兇殺自己


意外險後面用自己保險舉例時會講。


理財類

同一個產品你可以解讀成養老險,分紅險,教育險....現在火熱的教育險,本質上就是分紅險和年金險,只是設定拿錢的時間是孩子18歲讀大學或者22歲留學等,所以被稱為教育險。理財保險都可以往教育金方向套,比如說孩子今年1歲,買了一份年年有年金的保險也可以理解成教育險,每年分你的錢不拿出來花存在保險公司到孩子讀大學再拿出來,這樣就可以理解成教育險。(保險公司的分紅或者年金,你存在保險公司會按最低2.5%年化利率月複利計算利息給你,(有些公司會更低,如某公司的最低是1.75%)目前普遍在3.25%左右年化利率,注意是月複利,一年滾12次,是分你的錢而不是你交的錢。而目前銀行一年期存款經過4次降息從去年3.25%降到目前的1.75%)

但是,不要以為會有很多分紅,本質上比存錢高一點,或者高兩點....總體回報率在4%左右,為何現在很多人買?第一.身邊多人買,那我也買一份吧。第二.父愛母愛,天底下的父母都是疼愛孩子的,這個對孩子將來好,買!第三.保險保證承諾到時候給你多少就多少不打折,可以提前準備一筆錢,不用將來讀大學一下子掏出來,保險裡面拿就是了!


關於養老保險,目前主要有社保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種類很多,有年年都有年金分一直到終身的,有60歲之後才分的,有60歲前隔一年或者兩年分一次60歲起一直分到終身的,也有隻分到80歲的。有期滿拿回本金甚至更多的,有期滿無本金的,這兩種本質區別差不多。期滿能拿回本金的,整個保險期內你獲得的年金加上本金,和後者的錢是差不多的,在預定利率相同的產品下比較的話。
社保養老保險不多說,其中也太複雜,我也算不清楚領多少養老金具體怎麼算的,只清楚需要統籌兼顧,在A地買,退休回到B地只能按B地領,有點類似共產的味道,需要考慮社會公平,你買多少不一定能領多少,統籌兼顧後誰也不知道還剩多少。目前廣州的社保養老金替代率為42%,意思為退休後拿到的養老金為退休前的的工資的42%,未來隨著人口減少老齡化加劇,相信還會越來越多,推遲退休就是養老金已經入不敷出,據我所知法國退休年齡已經接近70歲。商業養老保險就不一樣,只考慮效率,你買多少就領多少,說60歲領絕不拖到70歲。
例子,A30歲,有社保,有商保終身養老年金險,60歲前每年拿2萬,60歲起年年拿4萬直到終身,不拿就放在保險公司每年按最低2.5%年化利率一年滾動12次計算利息。計算公式有點複雜,年化利率除以一年天數,再乘以當月天數得出該月利息,下一個月也是年化利率除以一年天數再乘以當月天數再乘以本金加上月利息之和。這樣一年下來就會有12次利息加本金再乘利率的計算。之所以每個月都要拿利率除以天數再乘以當月天數,因為保險公司年化利率理論上每個月都變化,當然本公司目前都是半年變一次而且還是上升。不要小看複利,經常新聞報道的某某欠銀行幾塊錢,幾年後就變成上千塊錢,這種是按日複利計算一年滾動365天,保險公司的是月複利一年12次。
由於政策變化,隨著醫療和生活水平提高,人越來越長壽,同時老齡化社會加上年輕人買社保減少,社保養老金入不敷出,A被迫推遲到65歲才退休,假設A活到80歲,那麼相比之前減少了5年領錢時間。商保不一樣,不管你也沒有退休,我合同說好60歲起每年給4萬就給4萬,A活到80歲身故,保費有多無少地給到受益人。
區別,社保養老類似吃集體飯,今天人多,米只夠煮粥那就只能吃粥,今天人少米夠煮飯那今天就吃飯。商保不一樣,我買多少就拿多少,我要天天吃飯,我就買夠能天天吃飯的額度。而且現在交社保的人越來越少,事實上現在領退休金的錢是我們現在交的錢,計劃生育多年,將來我們退休之後要領下一代交的錢,現在可能是6個人養一個老人,到我們的時候可能就2個人養一個老人。而且,社保養老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延遲退休方案即將出台 盤點世界各國的退休制度

保險如何理財投資
貨幣政策。是指央行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採取的指導方針及其相應的政策措施,其特點是通過利息率的調節,對宏觀經濟發生作用。去年11月到現在的四次降息就是貨幣政策。通俗講就是經濟不好,調低存款利息降低大家存款慾望,刺激大家拿錢出來消費拉動經濟,現在世界經濟不好,我國經濟又進入新常態(我也不懂這是啥意思,反正我知道現在經濟不好GDP增速已經從9%降到現在7%了)我國又是出口型大國,只能拉動內需,所以一次次降息,因為我國儲蓄率實在太高。

而儲蓄率太高也是有原因的,自古我國就有積穀防饑的傳統。社會福利各方面也不如發達國家,萬一出點什麼事都得靠自己錢包拿錢,保險就是起到一個槓桿作用,拿一部分錢換來萬一風險將臨時的一大筆開支。遇上自然災害,發達國家是不會太擔心的,首先他們社會福利足夠好,社會救災能力強,其次他們都有好幾份保險,自己有人身保險保障,房子車子有財產保險,損傷找保險公司就行;

而我們抗風險的能力實在太弱了,網上常見的患了某某病求大家捐款都是因為抗風險能力弱。汶川地震那一張張驚慌失措的臉看著就心疼。某公司在全國28個省份都有分公司,四川分公司的保費每年都在7.8名左右徘徊的,08年以後,每年保費都在分公司裡面排第一,原因是汶川地震。
發達國家早在幾年前保險深度已是12%左右,保險密度也已達2000到3000美元。 日本人民的投保率是650%,人均擁有6.5份保單。在日本3.11地震中,人均獲理賠款是49萬美元,折300萬人民幣;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的投保率約為60%,在5.12汶川地震中,人均獲理賠僅為1.9萬元人民幣。「大災面前,日本人找保險公司理賠,中國人等政府救援,等社會捐錢。保險深度不足3%,專家稱國人存保險誤區
去年和一多年不見的初中同學聊天,問起工作得知我在保險公司,說了一句把錢扔了也不買保險,當時很憤怒發的一條微博(我沒向他推銷,本身就不缺客戶)


而就算到了2014年,我國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為3.18%,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為1497元人民幣。和發達國家差距還很遠。

看看遠景,2014年國務院發布保險行業新國十條,明確提出全國保險行業目標,保險深度達到5%,達到3500元/人。國務院發布保險業「新國十條」(全文)_滾動新聞
廣東省的,呼應國務院的目標,此次廣東保險「新省九條」也首次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保險深度達到5%,保險密度達到5000元/人,居民人均擁有一份人身保險保單,保險賠款支出占重大災害損失的10%以上的目標。保險"新省九條"出台:居民將人均一份人身保險單
廣州市的,到2020年,廣州各類保險機構要達到100家,年保費收入超過900億元,保險深度達到5%以上,保險密度超過6000元/人廣州市印發《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若干意見實施方案的通知》

|政策解讀

保險產品裡面會有一個預定利率,保監會規定所有保險公司最低是2.5%,目前有部分產品達到4%。(預定利率一般會隨著存款利息上下波動,90年代存款利息有13%左右)預定利率簡單理解,就是保險公司承諾在保險期內就算我虧了我都要按最低2.5%的回報率給你,對比一下存款利息,發現差別了吧,目前存款利率是1.75%。而預定利率設定是在當年存款利率附近波動。我有個客戶92年在其他公司買了一份理財險,當年預定利率的12%,當年存款利率13%左右,現在她說每年都有三四個該公司的人上門勸她退保,說錢全部退回來,她說傻子才退,現在去哪找保本固定每年12%回報率的項目!

所以銀行存款會變,保險公司承諾下來的就不會變。保險的保值增值功能是這麼來。日本持續多年零利率附近波動,美國08年經融危機至今也是零利率(前兩天才說利率升到0.25%),瑞士更是在去年是負0.25%利率,存錢在銀行不但沒利息還得給錢銀行,以上三條自行百度證明我沒造謠。
說說保險公司和銀行。今年新出台的《存款保險制度》,國家不願再為銀行背書,所以銀行可以破產,存款最高賠付50萬,舉例你存100萬,銀行破產了最多賠你50萬。保險公司不一樣,也允許破產但不允許清算,該條來源《保險法》八十九和九十二條。
比如你的保險在A公司買的,該公司破產了,該公司先自行找其他公司接手,其他公司不願接手就由政府出面指定一家保險公司(通常是中國人壽,副部級央企)該條來源保監會頒布的《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

說說保險如何避債避稅(世界通用的保險避稅避債屬性)
避債!例子說明,2000年有個成都做建築的老闆給孩子買了100萬的理財險,100萬是保費,每年能分5萬左右,該老闆沒有買保障類的產品,車禍身故,沒一分錢賠付。該老闆做建築欠了好多債,也有好多債收不回來,然後被告上法庭,車子房子等等全部沒收,留下老婆和兒子,但是保險的錢根據《保險法》《合同法》不予沒收,該老闆的孩子就靠著每年5萬左右的保險年金一直到讀完大學。

第二個例子,美國安然集團創始人兼總裁肯尼斯雷,安然公司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性天然氣和電力公司之一,在北美地區是頭號天然氣和電力批發銷售商。
安然公司在2002年破產,肯尼斯雷在2000年就已經有預感,當年花了2000萬美金買了保險,每年可分90萬美金,後來安然集團破產,所有資產被清算,但靠著保險每年90萬美金分紅依然過得有滋有味。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經營公司就會有破產的風險,破產就要沒收資產抵債。提前準備好一筆安全的資金,假設你買了100萬保險,不幸某天破產,房子車子存款都收走,保險裡面的錢可以做東山再起的資金,不要以為破產離自己很遙遠,有時候就是幾十萬現金流能活生生把上千萬的公司拖垮。

關於避債這點看來很多人有爭議,同時之前答案不夠詳細,現在更正,有錯誤的地方帶來不好的影響的,在此致以萬分歉意。以下內容從法律角度解析,內容來自諮詢的一個律師和一個法官客戶。

《保險法》二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保險人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也不得限制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險金的權利。該條並沒明說保險是否避債,如果投保人有經濟糾紛屬於民法行為,但若無證據表面其合同無法律效力或者資金來源有問題,法院無法強制處置保單。但投保人涉及刑事犯罪,法院可以凍結扣押保單。

《繼承法》三十三條, 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願償還的不在此限。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
根據《保險法》,被保人死亡後,其受益人獲得的保險理賠金不作為遺產繼承。

《合同法》七十三條,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範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合同法司法解析(一)》十一條,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
(二)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
(三)債務人的債權已到期;
(四)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
《合同法司法解析(一)》十二條,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是指基於扶養關係、撫養關係、贍養關係、繼承關係產生的給付請求權和勞動報酬、退休金、養老金、撫恤金、安置費、人壽保險、人身傷害賠償請求權等權利。
這裡明說保險是專屬債權,債權人不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人壽保單還債。

(關於婚姻的後續找到足夠多法律依據再更正)

避稅。目前國內主要避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法》第4條第5項,保險賠款免納個人所得稅。但是就這樣嗎?避遺產稅才是重頭。國內是沒有遺產稅,但是,個人認為從社會貧富差距調節,目前國內能稅收的稅源接近飽和,以及新稅源開徵的角度看,勢在必行,況且相關草案早已提交全國人大審核,雖未未通過,可但目前每年兩會都有不少代表議案都是提議開徵遺產稅,可百度一下遺產稅草案。我們有生之年肯定可以看到遺產稅開徵。

避稅。在保險裡面,資產傳承可以通過保險債避稅的功能安全可靠地傳承,所以一起講。
據我了解,目前流行避稅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信託,優點是資產能傳承,同時收益不錯,去年信託行業能達12%的收益,但一旦信託後,法律上這筆錢已經不是你的了,你只能按之前合同約定去執行,據了解王菲有給大女兒辦理1個億的信託,王菲為女兒置辦信託 富人為何鍾情家族信託 。 缺點是有一定風險可能會虧損,甚至信託公司可破產,三家信託公司破產案例 某些信託項目不能兌現。

第二種是成立慈善基金會,每次看到讚揚比爾蓋茨和巴菲特多麼的有慈善心把名下大部分資產都捐給了基金會做慈善,這種人都沒見識只會人云亦云,都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以為就是把錢捐出去了,然後說外國人多麼偉大,把錢都捐出去了,看看中國富人只會為富不仁。
例子,比爾蓋茨的資產需要給下一代,美國遺產稅率不清楚,好似超過500萬資產要征55%的遺產稅,但是肯定會超過一半。同時美國法律規定,如果是成立慈善基金會,會減免甚至免徵遺產稅,但會規定你要把基金會裡面的錢每年拿多少額度出來做慈善並持續多少年。例子,比爾蓋茨舉例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該基金會目前資產假定為300億,成立時協定每年需要捐贈基金會總資產的5%,要持續10年,十年後你一分錢都不捐也沒關係了同時該基金可以指定人繼承(通常是捐贈者的下一代,巴菲特那個基金會已經給兒子管理),但是基金會可以做投資啊,幾百億美元這麼龐大資產,一年利潤率能有10%吧,況且用基金會的錢做投資免徵很多稅收。法律上這筆錢是已經不在比爾蓋茨手裡,慈善基金會可以選擇自己的孩子或者親人管理,失去的是法律上的資產,但實際上這筆錢使用權還在自家人手裡,這筆錢還是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參考這個鏈接我告訴你比爾蓋茨為什麼要把財產全部捐給基金 。樓主說得很對。

第三種是保險,優點是主動權在自己手裡,比如大兒子不聽話,我就把受益人改成女兒,隨時可以改,同時保險公司不允許破產清算。而且每年保證收益,保本保值增值。缺點是收益率偏低,普遍在3%到5%之間。用作避稅工具會有額度限制。


你會說我提前直接把錢給後代不就行了嗎?遺產稅徵收是一系列的工作,例如美國,大部分的資金來往都通過銀行,個人不允許擁有太多現金,所以會很清晰查到所有資金來龍去脈。所以給後代行啊,那還活著我就征贈與稅。贈與稅_百度百科 死後征遺產稅,活著征贈與稅,懂了吧。
中國目前還不具備開徵條件,有太多的現金沒通過銀行流轉,同時很多資產也產權不明。但已經在籌劃,今年開始的不動產登記就是第一步。還有,遺產稅開徵會限定你個人資產總額購買保險不能超過的比例,如我國遺產稅草案有規定購買保險不能超過個人資產15%,不是你想多少就買多少。

遺產稅是先交了稅再繼承遺產。比如遺產10個億,遺產稅5個億。不是直接繼承5個億遺產,另外5個億交稅。而是先交5個億遺產稅,再繼承10個億遺產,香港在英統年代曾經有家族因交不上遺產稅而眼睜睜著一大批遺產無法繼承,真是拿著金飯碗討飯啊!
但是如果買了保險就不一樣,死亡後直接賠付,拿著賠付金去交遺產稅,然後繼承遺產。

如何購買保險

說幾條基本原則。先保障類的再理財類。先給大人買再給老人小孩買。
常見誤區。保障類就是和生老病死聯繫在一起,國人普遍忌諱。就喜歡理財,再一次強調,先保障再理財。除非你是幾十萬上百萬馬上花出去也不心疼的那種,那你就考慮避稅避債財富如何傳承的問題了。現在家長都很疼愛孩子,買保險也是第一時間想到孩子,但是父母就是孩子的保險,孩子未長大之前是父母撐起的一片天空,你給孩子買自己沒買,萬一自己出事了孩子靠誰?


各個年齡段購買保險需要注意的事項,以我自己舉例說明吧。首先家族裡面在我之前沒人做這行業,
在我15歲之前家裡也沒人購買過任何的保險。


在我15歲那一年得了胰腺炎,在人民醫院被庸醫診為腸胃炎,治療兩天不見好,轉去中醫院又診斷為腸胃炎,當時有個關係比較疏遠的伯母在該醫院做財務主任,我二伯就找了她,她馬上找了外科主任以及三個其他科室主任一起來診斷,結果是胰腺炎,由於被庸醫誤診延誤治療時機已經化膿,馬上去手術室準備手術,由於延誤治療時機,連續下了三張病危通知書。
我媽後來和我說嚇到腿都軟了(我爸當時在廣州工作還沒回來),後來我被麻醉了,還記得有一針是從脊椎方向打進去的,超級痛,還記得躺在手術台不斷有人和我講話,不斷敲打手腳關節。再後來醒了說不用手術,但是從肚子胰腺位置用針扎進去抽了膿液上來觀看,痛到想死的心都有了。接著要把一根管從鼻腔一直通到肚子里胰腺附近位置(醫學的東西我不太懂),另一頭系著一個吸膿液的東西,類似這個


三個人把我按住硬是從鼻腔塞下去,那種痛苦的感覺至今難忘,而呼吸時只能用一側鼻孔呼吸,鼻腔里那根軟管總是很不舒服。然後開始連續十天,什麼都不許吃,水也不許喝,就算口渴也只能拿棉簽沾水潤口腔,十天後才能吃白粥,後來才能吃只放鹽和油住的青菜,普通的肉類,和尚差不多的飲食。
十天也不許洗澡,頭癢到快要爆炸,導致今天有潔癖,不洗澡就感覺渾身不舒服。然後雙手雙腳開始二十四小時吊著針,最高紀錄同時吊三瓶針水二十四小時不斷持續了三天,(辛苦了媽媽日夜不歇的照顧)手腳密密麻麻的針眼,我媽用開水燙過毛巾再燙手上腳上的針眼我都沒感覺,可想針眼之多...每天從肚子里抽出的黃綠色的膿液一開始每天有五罐之多,後來才每天一罐,持續一周後拔掉這東西,感覺世界真美好,類似鼻腔有一顆超大鼻屎堵住你的呼吸,折磨了你一周最後把它挖出來的感覺,神清氣爽。

啰啰嗦嗦自己這段經歷,想說人總要經歷一些風險,才會有保險意識,萬幸當時的病情雖兇險但主要是庸醫造成的,還不至於拒保。從那以後每年開學我媽都給我買學生平安險,一直到大學畢業。就是開學時在學校擺攤那種一年幾十塊,那時候也不懂,後來才知道只保意外不保疾病的。
我曾經去過中大附屬第一醫院腫瘤科,那個科室主任是我們公司的客戶,他說很多患者檢查結果出來第一反應是不相信要複查,然後問為什麼偏偏是我,沒那麼多為什麼,是你就是你,事前誰也不知道為什麼是你,未來充滿未知,有些不可避免的事萬一要發生,我們能做的是降低損失。
去問那些癌症患者問他們要不要保險?絕對要,就算100萬都要,問問那些意外導致殘疾的人們要不要保險?1000萬都要,可是這時候不是他們拒絕保險而是保險拒絕他們。反過來,如果是在沒有患病之前,沒有發生意外之前問他們要不要?十有八九都不要。
看到這段話的各位,相信你們也應該碰過有人向你推薦買一份保險吧,你們第一反應是拒絕對不對?第一反應是我沒病沒痛,要這東西詛咒我啊,真不吉利,以後都不想見到這個人了。

畢業後每月收入大概只有四千到五千左右,在廣州這收入真的很低,當時雖然在保險行業但是剛做不久,保險意識未建立,加上收入不高,沒買保險,當時的東家太平人壽在我工作第一年年底推出了一款專門防癌險叫做康愛衛士,我爸幾十年的老煙民,同時有長期胃部慢性病,一直在吃藥。我就買給他了,純消費一年1000多交10年。

一年後換了公司,保險意識開始建立,第一份買給自己的定期壽險,960一年。純消費交15年保30萬保30年,定期壽險特點是保費低,保額高,不管是意外還是疾病導致身故或全殘都賠30萬。


第二份是家庭意外險卡單,一年一買,688元純消費,把我爸媽和妹妹都保障在內(自己再加三個家人)。特點保費低,對意外保障高。

注意,以下名詞最好百度一下方便自己理解,這裡不細說。
意外一般會導致人體出現三種程度的損傷,這種分法是我自己創造出來的,不知道是否正確,但是這樣和客戶說,客戶都很容易理解(這裡只講保險上的分法,不講醫學和常識的分法)
第一種最嚴重,導致人死亡,第二種程度導致殘疾的(殘疾的標準會變化,下面講到)第三種是輕傷,如切菜割到手,就算腿斷了能接回來也是第三種(這裡是舊版標準),第三種的情況產生的醫療費大多算在門診和住院費用或者住院津貼這類保險裡面,只能報銷不能賠付。第二份保險側重於保第一種程度和第三種程度


第三份是保一到十級傷殘的意外險,爸媽妹妹都買,純消費,具體費用記不清了,我自己的是保30萬一年600左右。第三份保險只保第一和第二種程度損傷。一年一買,隨時可斷,隨時可續

科普一下,2014年之前是用舊版一到七級傷殘總共34項標準,最輕微的七級傷殘也要一根手指完全斷了接不回來才算。
2014年開始用新標保一到十級傷殘,總共有281項,最輕的十級傷殘有比如胸部四根肋骨斷了,意外導致牙齒脫落超過八顆都算十級,是不是比一到七級傷殘有進步?保障的範圍更大?還有更早之前09年的傷殘標準,只有身故和全殘兩種,那時候的意外險只保身故和全殘兩項,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如果你現在買一到十級傷殘標準的長期意外兩全保險,以後萬一又出了個保一到二十級保365項內容更多的標準,不好意思你還得按舊版標準去賠付,新標準沒你什麼事。這也是我一直強調保障類保險尤其是意外險買短期消費型的原因。


第四份保險是給雙親買的,每份5000左右,接近50歲的人保費真的很貴,保終身健康,保額5萬,保額每年會增加百分之三,也就是每年保額固定增加1500,保費可拿回來。這保險之所以買,是父母年紀大了,現在不買將來更貴。另一原因,爸媽只有一個兒子,將來萬一有什麼事都得靠我自己扛,妹妹早晚會嫁人有自己的家庭不能指望太多,現在有錢就買一點,也好有個萬一時能減一點自己身上的負擔。

第五份也是給雙親買的防癌險,交15年保到70歲,純消費,兩份加起來一年接近5千。特點是全治療周期的防癌險,保險期內每一年都可以獲得不同項目的賠付,是我認為市面上最好的防癌險。
現在食品安全問題,如地溝油轉基因食品,空氣污染,水污染,喜歡熬夜酗酒,電子產品各種輻射導致癌症發病率越來越高,各位可回家問問老一輩20年前何曾聽過癌症這個詞?現在常常聽說某某的得了癌症,花光家裡積蓄欠下一堆債然後駕鶴西去留下孤兒寡女.....


第六份保險是給女朋友買的,和第四份是同一險種,考慮到女性將來需要生育,宮頸癌較高發,
而且女性乳腺癌也比較高發。很多明星都是因為女性特有的癌症去世的,如梅艷芳宮頸癌,姚貝娜乳腺癌.....
科普(只能給父母子女配偶三方買,其他的不行,兄弟姐妹間也不行,所以這份是我打錢到女朋友銀行卡上面扣的)

第七份保險也是給女朋友買的,防癌險,基礎保額兩萬,綜合理賠額度最高能去到100多萬,純消費,交20年保30年,年繳800多,特點就是針對癌症這一病種特強,我記得去年本公司關於重疾理賠因癌症佔了70%,而公司所有的理賠裡面因為癌症也佔到26%。


第八份是給自己買的純消費疾病險,交20年保三十年,保額30萬(有條件的買多一點不為過,有句話可能比較難聽,是一個醫生客戶告訴我的,一般50萬都治不好的病,基本治不好了)。這保險沒啥好說,特點就是保費低保障高,一年2100。.強調,買消費型,交時間越長越好,不必保終身,到70或者60歲。基本上過了70歲的老人很少患病,如果患病基本上也知天命了,但是這個時候也不怕啊,孩子已經成家立業不用自己操心。如果是35歲呢?孩子剛讀初中,父母已退休靠你贍養的時候,30萬醫療費能否馬上拿得出?(奉勸各位你不買不要阻止別人買,萬一他出事你是否拿幾十萬給人家?)

第九份是給我爸買的養老年金險,六十歲前隔年拿一次,60歲起年年拿,一年9600多。是我目前買的唯一一份理財險。之所以買這保險,因為我和我爸關係並不太好,他在廣州工作很少回家,也不怎麼關心我,大學時經常說我 亂花錢,10到11年左右讀大一,每月只給500左右我做生活費還常說我花錢多,在廣州讀書500左右真的多嗎?後來大二開始我就自己找兼職,當然不是沒問過要錢,但大部分都靠自己賺的。

第十份是打錢到我媽卡上給妹妹買的,每年3500,和第四份同一種類,之所以買是因為比較疼這個妹妹,乖巧聽話。我比這妹妹大七歲,那時候我媽忙著農活以及避計劃生育,可以說小時候基本都是我在帶的,包括洗澡喂飯換尿布哄睡覺帶去玩,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在照顧,感情上更親近。

日常生活的,比如旅遊險,6月份去了西安和青海旅遊,旅程安排是去程飛機回程火車,在平安官網買了旅遊意外險(之所以在平安而非本公司,據我所知是目前唯一有高原險的公司,去青藏高原附近旅遊的可以考慮),主要保坐火車和飛機的,還買了一份高原旅遊險,去了西寧和青海湖屬於高原地區。特點是時間靈活,可以買十天,或者二十天,。去旅遊的或者逢年過節回家的也最好買一份。其他一些少見的險種參見 @葛巾 的回答。


等成家之後我會給自己再加保,主要加意外險和健康險。

再下一份保險會等我有了孩子之後,買一份終身年金保險給孩子,然後再給孩子買意外險,健康險。

將來某天會成為富豪的話,會買終身壽險,把資產避稅避債安全傳承到下一代。

建議、我一年保費超過三萬,切記不要讓保費支出多於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建議給自己買最基本的保險。如保障意外和健康的,像第一,第三和第七份那種,我選擇的大部分是純消費的,大部分都側重於保障,保險就應該發揮保險的基礎保障功能,至於保險理財等到保障做足再考慮。

《關於買保險的注意事項》
找代理人買一定要讓他講一次保障內容並錄音存檔,同時撥打該公司的客服電話一條一條地對一遍是否和代理人所說一樣。
清楚幾點就可以,保費,保險期,保額,保險責任。
網購自己一定要熟知相關名詞同時清楚保險責任。
受益人最好指定,受益人是指萬一身故拿理賠金的人。法律限定了只有父母子女和配偶三方。例子,A買有300萬意外險,車禍身故,受益人是法定。那麼就是父母,子女,配偶三方各拿100萬,就算孩子有10個也只是拿100萬。同時法定非常麻煩,理賠需要各種各樣的證明很,同事手上有個客戶,二婚,去年病故,現在還無法理賠,因為受益方無法拿出相關證明。
A如果選擇法定就不一樣了,假設有兩個孩子,女兒乖巧聽話深得A的喜愛,兒子吃喝嫖賭不學無術A非常討厭。A的受益人指定就是可以指定誰誰誰可獲得多少,指定受益人女兒200萬,父母50萬,配偶50萬,一分都不給兒子也是可以的。

曾經有過一個案例,先生很疼愛太太,買了100萬的意外險,受益人只寫太太一人,後來意外身故,太太拿到100萬理賠金改嫁,留下父母和一個女兒。
還有一個案例,受益人只寫太太和兒子,也是意外身故,有200多萬理賠金,太太和兒子各一半。後來太太帶著兒子改嫁,由於兒子未成年,太太為法定監護人,所以實際上200多萬理賠金都是太太決定怎麼花...
嘮叨這一段,就是告訴大家,未雨綢繆永遠不會早,不是要你提防枕邊人,而是自己的財務要及早規劃,君不見多少夫妻,兄弟,姐妹,父子,母女之間因為錢財而反目成仇甚至對簿公堂鬧上法院...

一旦買了就不要輕易退,你可能會有損失,尤其是剛買的那幾年,不能把全部錢退回去,只退現金價值,返還型保險的保單會有一張現金價值表的,一開始低於所繳保費,有些最後會超過保費。

《財產險》
有房產的最好給房屋上財產險,參考天津爆炸事故(我家房子買了安邦的水火兩全保險)。
財產險部分少說,我也不太懂,免得誤導大家。就說說我擅長的車險
車險大的範圍分就交強險和商業險

交強險顧名思義必須買,商業險可買可不買,不過最好買

交強險顧名思義必須買,商業險可買可不買,不過最好買

交強險不管自己有無責任都賠付,區別是額度

商業險第三者責任險和交強險區別

商業險第三者責任險和交強險區別

車損險,地震是不賠的

車損險,地震是不賠的


其他附加險種

對於車險我只有一個建議,第三者責任險上100萬!(大部分上限是100萬,部分申請協商後可超過100萬)原因很簡單,就算是100萬額度一年才1630 ,這裡可以算【購車計算器】買車計算器 。開車本身就高風險,萬一把人撞死了,按現在的社會,不賠三五十萬,能解決問題?
這錢真的不要省,真的真的千萬不要省!再加上現在幾百萬的豪車越來越多,你一不小心吻一下勞斯萊斯的屁股,幾十萬就沒了,第三者不上100萬,敢放心上路?隨便搜一下,很多沒買保險又違反交通規則撞了豪車,維修費幾十萬賠不起給人下跪,豪車車主迫於輿論壓力放棄索賠,幾十萬維修費自己承擔......
所以我認為上了保險才開車是一種最起碼的尊重,對自己的尊重,對其他車主的尊重
之前的回答 開豪車上路是不是會破壞馬路上的公平? - 陳燦的回答

還有,國人買保險的怪圈,車險肯定買,自己的保險卻一點都不買,12年的北京7.21特大暴雨,廣渠門有一位車主被淹死。粘貼部分內容廣渠門溺亡車主人身賠付11萬車賠15萬(記者從人保財險北京分公司了解到,廣渠門溺亡事故車的查勘定損工作已基本結束。現已確認,車損險(15.38萬元)與車上人員險(1萬元)合計16.38萬元。據媒體報道,遇難車主系百年人壽團險客戶,投保了團體意外傷害險與交通工具團體意外傷害險,保額10萬元。該份保險是遇難者的工作單位為其購買的,其家屬起初並不知情,直到接到理賠款時,其家屬才知道。這筆10萬元的賠款已於上周末賠付)
據我所知,該車主還留下了50萬房貸。
他的車賠了15.38萬,人死了才賠11萬,那時候媒體在報道,人命尚不如一輛車值錢。保險行業也在反思,當時保險行業關於人壽險的保費收入,理財類的保險佔到74.5%,後來保險行業提出了回歸本源,也就是把重心回歸到傳統的保障,意外和健康之類的。
不過這樣的局面客戶和保險公司都有責任。國人熱衷於賺錢熱衷理財,同時幾千年的傳統讓國人忌諱生老病死,一聽什麼意外疾病險理都不理。剛開始從事保險時和客戶說起保意外和健康的保險,直接就開罵,老子曾經被罵哭好嗎?保險公司也有責任,沒有堅持保險真的保障的意義,看到市場熱衷購買理財險,自己也主打理財險,保障類的保險反而變次要了。
我改變不了整個行業,但我在用自己的行動改變自己的客戶,無論如何喜歡賺錢,都請先把基礎保障做好。

說個題外話,在保險界有一句話是這樣流傳

中國人壽的規模(該公司規模是最大的無論資產還是網點數量,同時是副部級央企)
平安的品牌(平安是全球九家大到不能倒得保險公司之一,國內唯一一家上榜的公司平保等9險企「大得不能倒」 看到很多經紀人會把平安拿掉換上自己的公司,你要是換人保集團或者中國人壽這種量級差不多的公司也就算了,後來居然看到有同業把平安換成泰康,生命人壽,陽光保險,中郵人壽,建信人壽等等,實在不能忍。還有另一種說法,平安的人才,平安是保險業的黃埔軍校,國內保險公司高管有一半是出自平安)
新華的產品(新華產品全線用保額分紅保額分紅_百度百科 相對收益率會比其他公司普遍採用的現金分紅現金分紅_百度百科要高一點,當然現在也有部分公司推出了保額分紅的產品。同時該公司股東有中央匯金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資本實力雄厚)

人的一生啊,解決完衣食住行之後,面臨著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誰也逃不過的宿命。
保險只是一個工具,本質上是一種財務規劃和風險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我們人生必須解決的問題,但保險並不是萬能的,不能把我們所有的問題都完美解決,只是一定程度上解決。

最後,國內保險行業有很多不足,如欺騙隱瞞誤導銷售,誇大分紅收益或者保障,重複計算收益欺騙,不存在的的保障內容等等,如很多合同細節沒詳細說明等等,相關法律也沒有十分明確的規定,導致有很多漏洞,有客戶的,也有業務員也有公司的。

我愛這行業,我也從不否認這行業有他的很多缺點,但我堅信這行業會發展越來越好。我改變不了很多,但我在一步步行動,我不誇大收益,我在用自己的行動改變身邊的客戶對保險行業的看法。

感謝支持以及提意見的各位。
end


推薦閱讀:

TAG:保險 | 人生規劃 | 個人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