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訓練寶寶定時大小便嗎?

小寶寶使用尿不濕,隨時都可以大小便,這樣對孩子好嗎?是否有必要對孩子進行定時便溺的訓練?如有必要,如何操作呢?


謝邀!

是否訓練寶寶大小便,西方的翻譯過來是如廁訓練。而我們華人很多人習慣就是把尿。
大部分傳統方式上把尿就是差不多時間了,就去把一把…… 極端不利的是孩子哭了半天,大人還是強迫其拉…… 這個造成的心理傷害就是類似很多人模糊中有種要主觀上覺得什麼事情還不想做,但是又有一定要完成的衝動…… 不做完什麼就覺得不自在。(和拖延症有區分,也有重疊)

Freud 提出了「肛欲期(anal stage ,約2——4歲):從最初的口欲期精神結構發展的第二個時期稱作「肛欲期」顯然也是將心理發展與生理功能的發展聯繫在一起。
1歲左右的孩子通常都要接受大小便的訓練了,隨著括約肌的發達,孩子開始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大便的積累造成強烈的肌肉收縮,當大便通過肛門時,粘膜產生強烈的刺激感,這樣的感覺不僅是難受,也能帶來高度的快感。另外,大便對嬰兒還有其它的重要意義。對嬰兒來說,大便是他身體的一部分,排出大便相當於做出「貢獻」或獻出「禮物」,而且,通過排便,他可以表達自己對環境的積極服從,而憋著時則表達的是自己不肯屈服。因此,從主客體關係地性質來看,大便在某種意義上變成了孩子與父母或成年人保持關係的某種工具,孩子們感受到他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周圍的人和環境。此期母子二元關係逐漸開始解體。這個時期,孩子學會了走路,能用簡單的詞語交流,開始體會到了自主性,他們開始學會觀察環境、探索環境、擺弄玩具,尋找過渡性客體,如絨動物、枕頭、指頭等
孩子的肛欲期一般經歷兩個月左右就會結束,肛欲期的結束,標誌著孩子的性心理向著下一個階段——生殖器期邁進。這兩個月中,如果成年人對孩子大小便的訓練太嚴厲,孩子就會感覺緊張,心理壓力大,會擾亂孩子控制大小便的自然節律,孩子將大小便解在褲子里的次數就越多,肛欲期拖延的時間也就越長。有的孩子幾個月甚至半年多都不結束肛欲期,孩子的性發展就出現了停滯狀態。」
「排泄過程和排泄後肛門的感覺會讓寶寶產生快感。這個階段正是你開始對寶寶進行大小便訓練的時期,如要求寶寶不能隨意大小便,要蹲專用的坐便器。一方面寶寶追求排泄獲得的快感,另一方面父母企圖實現對寶寶大小便的控制,於是親子之間容易發生衝突。」
「如果對寶寶的大小便訓練過早過嚴,在寶寶的生理機能還沒有達到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肌肉活動時,就嚴格要求寶寶控制自己的大小便,這種註定的失敗可能使寶寶形成羞恥、潔癖、過分注意條理和細節、固執等特點。如果在訓練中,寶寶通過過度的排泄來對抗大小便訓練,也會導致他形成浪費、無條理、放肆、邋遢等特點。在美國,對寶寶的大小便訓練並不像我國那麼早,很多幼兒園還為寶寶準備了尿布。而我們通常在寶寶3個月時就開始「把」大小便。這種習俗傳統孰是孰非不能簡單判斷。」

總結就是排泄型還是便秘型的人格就是這個時候形成,因為大便=黃金。

「男女差別主要應歸於下列幾個因素:
  1)男孩的神經系統成熟較晚。女孩在18個月大的時候就能掌握膀胱控制力,而男孩則可能要到22個月大之後才有這個能力。
  2)照顧小孩的一般都是女性,所以男孩不像女孩那樣經常接觸同性成年人,從而缺乏學習的榜樣。
  3)對於濕的感覺,男孩的皮膚沒有女孩敏感。但不要因為這些普通的數據而卻步不前,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你發現兒子表現出足夠的能力,那麼無論他年齡多大,你也可以開始讓他進行如廁訓練」。 」
也有些孩子到了小學可能在緊張、恐懼、疾病下尿床……一般5歲左右軀體再遲緩發育得差不多具備成熟條件。

「孩子如果有以下表現,就表示他可以接受如廁訓練了。
  1)孩子經常說我可以自己來做」,這表示他想變得更獨立。
  2)他已形成自己的排便習慣,比較定時,而且在快要大便的時候會臉紅、神情專註。
  3)他能自如地自行穿上褲子和脫下褲子。
  4)男孩子很有興趣跟他爸爸一起是上廁所,並模仿爸爸的動作。
  5)他的體格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能自己走到放置便盆的地方,坐在便盆上解決。
  6)他知道尿尿和大便的區別,他可能會在你給他換尿布的時候提到這些。
  7)你可能發現他能較長時間不尿濕尿布,最長能達到3~6小時的持續乾爽狀態。這顯示他的膀胱功能和控制能力都在不斷提高。
  8)他能理解你的話,並聽從一些簡單的指令,譬如去把你的小熊拿來。」
  9)他開始能意識到自己需要大小便時的那些感覺,而且能表現出來,譬如樣子看起來很不自在、身體蜷縮起來。很快他就能學會在大小便之前告訴你他的這些需要。
  10)如果尿布濕了,他會覺得不舒服,而且會向你抱怨求助。
  11)他可能在每次尿濕之後都會把紙尿褲扯下來,這意味著他可能一天要用上10條紙尿褲。如果真的是這樣,簡單地計計成本,你就會發覺是時候讓孩子學慣用便盆解決問題了。 」

「注意事項:
1、要把孩子視作獨立的個體,不能過分強迫他們。
  2、最重要的是耐性。
  3、我跟孩子無論去哪裡都會帶著一個便盆,一有什麼風吹草動我就把它拿出來。
  4、我覺得給孩子找來正確的模仿的對象是特別有效的方法。
  5、我們幾乎在每一個角落都放有便盆,從客廳到廚房,從浴室到車子里,一處也沒遺漏。
  6、我們大張旗鼓地跟小孩去購物商場,讓他們挑選自己的第一條小內褲。
  7、我選擇在夏天訓練孩子上廁所,結果一切都輕鬆很多。
  8、我們沒有讓孩子使用過便盆,他一開始就直接學用抽水馬桶「方便」。
  9、我們一開始訓練女兒上廁所的時候就讓她穿紙尿褲。
  10、我認為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放輕鬆,畢竟孩子總不能到了15歲還裹著尿布,只要他們準備好了,自然就能轉變過來。」

「所謂「有備無患」,就是說在生活中要把事情做好就需要有充分的準備工作,如廁訓練也不例外。那麼到底我們在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之前,我們該做哪些準備呢?
1、事先讓寶寶了解什麼是如此訓練。
  在真正的訓練前,如果你已給了孩子足夠的時間去認識如廁訓練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訓練時整個過程就會相對輕鬆不少。
2、訓練前便激起寶寶接受訓練的興趣。
  一般來說,小孩總是喜歡在你跟前轉,無論你在穿衣服還是在洗澡,甚至上廁所,孩子往往都會寸步不離,在旁邊留意著你的一舉一動。家長的舉動是孩子模仿的藍本。你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機會來引起孩子的興趣,讓他學習自己上廁所。
3、培養孩子對身體功能的自覺意識。
  給小孩換尿布的時候,你要告訴他尿布有多濕。萬一小孩在洗澡的時候尿尿甚至拉了大便,你要跟他描述究竟發生了什麼一回事。
4、提前準備好如廁訓練的所需物質。
(1)便盆:選購一個理想的便盆,要安全、舒適,容易清洗,盆底寬闊,高度適中,一般塑料製品就行。款式不宜太花哨,否則寶寶會分心,只顧觀看顏色和圖案,而不利於大小便的順利訓練。市面上的便盆大致分有一體式便盆、分體式便盆、高科技便盆三種。
(2)小內褲:帶孩子去商店,讓他自己來挑選小內褲,這樣能大大提高小孩對如廁訓練的興趣。穿上一條印有他最喜歡的卡通人物圖案的小內褲,孩子會感覺自己長大了,很是自豪。為了不弄髒小內褲,他自然地會減少「意外」的發生。
(3)衣服:選擇棉質,寬鬆、吸水性強,易於清洗的褲子。能讓寶寶明顯地感覺到弄髒後的不舒適感,又比較容易清理,有利於寶寶更快、更好地配合排便訓練。訓練最好在夏季進行。因為這個季節寶寶穿的少,換洗方便,即使弄濕也好處理,也不必擔心著涼。如果寶寶成長到訓練最佳時機剛好進入涼爽季節,只要家裡照顧的人手多,此時訓練也未嘗不可。」

男寶寶:
「孩子如果有以下表現,就表示他可以接受如廁訓練了。
等待適當的時機:研究表明,如果家長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太早,這個過程只會更長。換句話說,無論何時開始,最終完成如廁訓練的時間都一樣。
教他先學會坐,然後再站:由於大小便經常一起排出來,所以一開始應該先讓你的兒子在大小便的時候都坐下,這樣他就能明白兩者都應該在便盆里完成。
讓他觀察並學習:家裡有個樂意示範的男性樣板是個關鍵,如果他願意,就讓你兒子跟爸爸、叔叔或其他家裡的男性朋友一起去廁所,觀察他小便。
購買正確的用具:大多數專家建議購買一個便盆,這樣你的寶寶可以「宣稱」這是他自己的,而且也讓他覺得用起來比正常尺寸的馬桶更安全。
讓你的孩子適應便盆:在如廁訓練一開始,寶寶首先需要習慣於用便盆。先讓他知道便盆或兒童馬桶圈是他專用的,然後試著讓寶寶穿著褲子坐上去。
給他買些好玩的內褲:讓你的兒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完成如廁訓練後的好處上,帶他去做一件特別的事:買內褲。
制定一個訓練時間表:讓你的寶寶擺脫尿布取決於你的日常時間表,以及是否有其他人照看你兒子,比如保姆。
讓寶寶有時候光光屁股:沒有什麼能像有時讓寶寶光著屁股那樣有助於他弄明白什麼時候需要上廁所了。
慶祝寶寶的成功:寶寶不可避免地會出些小意外,但最終他會感受到在便盆中留下東西的樂趣。這時,應該大肆渲染好好慶祝一番。
如果一開始寶寶沒有成功,就一次一次的再試試:跟學其他技巧一樣,寶寶用便盆越多,就能掌握得越好。
增添趣味因子:如果你在進行如廁訓練時能運用一點想像力,寶寶就更有可能在整個過程中充滿動力。
進入夜間訓練:一旦你的兒子白天能不尿褲子了,你就能開始設計夜間如廁訓練的遊戲了。
完全擺脫尿布:當你的孩子準備好完全擺脫尿布時,他已經學到很多了。」

女寶寶:
「孩子如果有以下表現,就表示他可以接受如廁訓練了。
等待適當的時機:一旦你確定你的女兒已經準備好了,就要注意時機。
讓她觀察並學習:在你女兒面前上廁所時別怕羞。寶寶們通過模仿來學習,觀察你上廁所是如廁訓練很自然的第一步。
教她坐下擦屁股:你需要教給你的女兒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怎樣正確地擦屁股。
讓她夜間保持乾爽:等到她已經徹底完成了如廁訓練,你就可以開始在早晨和寶寶白天小睡後檢查她的尿布濕了沒有。
購買正確的用具:大多數專家建議購買一個便盆,這樣,寶寶會感覺這是她自己的,而且也讓她覺得用起來比正常尺寸的馬桶更安全。
讓你的孩子適應便盆:在如廁訓練一開始,寶寶首先需要習慣於用便盆。先讓她知道便盆或兒童馬桶圈是她專用的,然後,讓她穿著褲子坐上去。
用漂亮的內褲吸引寶寶:讓你的女兒把注意力集中在完成如廁訓練後的好處上,帶她去做一件特別的事:買內褲。
制定一個訓練時間表:讓寶寶擺脫尿布取決於你的日常時間表,以及是否有其他人照看你的女兒,比如保姆。
讓寶寶有時候光光屁股:沒有什麼能像有時讓寶寶光著屁股那樣有助於她弄明白什麼時候需要上廁所了。
慶祝寶寶的成功:寶寶不可避免的會出些小意外,但最終你的女兒會在便盆中留下東西,這時應該好好表揚她一番。
如果一開始寶寶沒有成功,就一次一次的再試試:跟學其他技巧一樣,寶寶用便盆越多,就能掌握得越好。
採取一些激勵方式:如果你的孩子在如廁訓練的過程中開始沒興趣了,你可以考慮提供一些獎品。
擺脫尿布:當你的孩子準備好完全擺脫尿布時,他已經學到很多了。」

一般來說讓小朋友觀察小夥伴尿尿會學得比較快。
現在有那種尿尿就會唱歌的便盆,一般不建議特別適用。 不過確實有小姑娘喜歡很喜歡粉紅公主尿盆。
那種在大的抽水馬桶上加個小墊子便利孩子上廁所的方式適用度不大,因為孩子三歲的時候可以自己墊腳上了。

有的時候便秘有飲食消化上的問題,也會有情感心理上的權力之爭的問題。
注意:「1)別在把便時與寶寶激烈衝突  2)不斥責寶寶的事故大小便 」

即使已經會自己上廁所的小朋友也完全可能在上學緊張,新環境變動不適應,新刺激等情況下,尿失禁之類的,或者拉出來……
某天發現好多(女生)小內褲噢,和老師肯定了這個問題。

PS: 以上「」中材料通過百度等搜索引用。

QQ空間

原題《開襠褲式的「無私」人格》

隨意丟垃圾和隨意大小便,這兩類畫面,是一樣的。並且,新潮女子帶著小男孩在椰子樹下撒尿的中國式圖景,正是垃圾隨便丟棄的畫面的原因。

  文/武志紅

這篇可以參考,他的不少文章都很有意思。


現在幾乎所有的醫生都認同,大小便訓練的目標是寶寶想大小便時,能自己感受到,然後語言提示大人,最好能自己去廁所或兒童便盆上解決。

所以要將寶寶自身的感受放在首位,什麼時候大小便最合適,應該由寶寶的身體自己來決定。

一個常見的錯誤言論是,寶寶體內有大小便時,應該儘快排出,甚至有很多家長認為這是憋尿憋大便,會憋壞。這是想當然的結論。寶寶相關機能尚未發育成熟,就算TA主觀上想憋都憋不住,更何況小朋友是不會想憋的。

定時這種說法,我是完全反對的。成年人能定時么?成年人是一小時尿一次么?恐怕作為一個成年人,你平時很少關心自己這次小便距離上次多長時間吧?

我寫了一篇長文,收集了很多資料,雖然主要是講把屎把尿的,但是也可適用於這個話題,供參考:嬰兒需要把尿么?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樓上已經寫的很好。簡化一下。
總的來說,如廁訓練夜間大便先於白天大便。白天小便先於夜間小便。女孩先於男孩。
時間掌握:你覺得寶寶對這件事情有意識了,比如夜間基本不會大便了,白天小便之前有感覺了(哪怕是有感覺的時候已經尿出來了,同時)。主要是檢驗寶寶的神經系統是否已經發育成熟。
神經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訓練是樓下提到的條件反射。條件反射的大小便可以暫時看起來相對美好,副作用在過幾年才可能體現。這個是有醫學證實的。
還有一個骨骼發育的問題,主要是特別小的寶寶的隱形骨骼損傷。比如背不能直立時期把尿,不能坐穩的時候坐便盆。
脫肛的隱患也是有的。不記得是否已經證實相關性了。
多數受到的直接傷害真的是挫敗感這類心理問題。簡單說,大人都判斷不了寶寶是否具備自主排便的能力,寶寶為什麼要受到,你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的心理壓力。
和老人交流,對於小寶寶,醫生說這樣子會駝背。對於大寶寶,一年級老師不提醒去廁所的,養成習慣尿褲子攆回家。(雖然不會真的攆回家,一年級尿褲子的不是極個別)


在寶寶18個月左右,便便之前會有一些特殊信號:玩著玩著突然站起來,攥緊拳頭全神貫注拉臭臭;或者用手指著紙尿褲,示意大人等等。這些正是訓練大便的好機會。可以告訴寶寶:拉臭臭要坐在馬桶上哦!然後幫拿出小馬桶,讓寶寶試著在上面排便。多嘗試幾次,寶寶習慣馬桶,一有便意就會聯想到找馬桶。

控制小便相對困難。米粒媽建議親愛的們給寶寶多準備幾條訓練褲。當寶寶尿濕了,感覺到不適,並會向大人表示的時候,趁機告訴寶寶:下次尿濕濕之前要告訴爸爸媽媽哦,帶你去廁所。循序漸進,中間可能會反反覆復尿濕褲子,別抓狂哈,總得給寶寶個適應的過程。

當日間訓練完成結束後可以進行夜間訓練了。睡前控制飲水量,睡前帶著寶寶去次廁所,排空尿,慢慢建立控制夜間排便的習慣。米粒媽不建議半夜叫醒寶寶尿尿便便,晚上可以穿上紙尿褲、墊隔尿墊。當然夜間訓練的時間就更久了,有的寶寶幾歲了還是控制不住尿床,這些都是正常現象,親愛的們別焦慮。

還有最重要一項,無論大便小便,一定教給寶寶,便後要洗手哦。


啥時停用紙尿褲?如何訓練寶寶如廁?把握好方式和時間點很重要!
作者:DrKing科學家庭育兒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紙尿褲給寶爸媽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從來沒見過「褯子」(尿布)長啥樣的人不在少數,小寶穿著紙尿褲隨尿隨拉也是很隨意的事了。但眼見著寶寶長大,爸媽開始犯迷糊,該教他自己大小便了吧?


以前有人把屎把尿,即使是陋習,終歸也是在行動,可自從有了紙尿褲,感覺無從下手了呢。多大開始如廁訓練?怎麼個練法?買個卡通便盆先?讓我們來梳理一下細節吧。

如廁訓練的時間點

寶寶剛出生時,排泄功能還不受大腦控制,有時甚至意識不到自己在排泄。隨著發育的完善,對排便的控制能力逐漸增強。

可以開始進行大小便訓練的最明顯信號就是:孩子進入「膀胱準備」階段,也就是說,一次排出的尿量較多,並且可數小時保持紙尿褲不濕。


大部分寶寶在18~24個月時,控制排泄的肌肉趨於成熟。在這個時期之前,不必刻意訓練寶寶的大小便,過早、過嚴的大小便訓練,不但無益於寶寶的學習,還可能在未來引發潔癖、固執等心理問題。


發出小信號,開始訓練

寶寶長大了,自我意識增強,感受能力開始敏銳,聰明的寶寶發出了如下信號,提醒爸媽:我要自己上廁所!


1.經常主動說「我要……」,表示他想要獨立了。


2.已形成較規律的排便習慣,快要大便時會臉紅、走神。


3.會自己穿脫褲子。


4.對大人上廁所很有興趣,並經常尾隨爸爸媽媽觀察。


5.已經會蹲下,站起,能夠自己坐到便盆上。

6.知道拉屎和尿尿的區別,在換尿布的時候會告訴爸爸媽媽。


7.進入「膀胱準備」階段了,可以達到3~6小時持續乾爽,顯示寶寶的膀胱功能以及控制能力都在不斷提高。


8.能理解大人說的話,聽從一些簡單的指令,比如把小熊撿起來。


9.孩子開始識別自己想要大小便時的感覺,並表現出來,比如樣子看起來不自在、身體縮緊,很快,他也能用語言告訴你他的這些感受。


10.尿布濕了,他會難受,並且向爸爸媽媽抱怨求助。


11.孩子可能在每次尿濕後,自己扯下紙尿褲,如果一天消耗10條以上紙尿褲,從經濟成本上來說也應該讓孩子學會控制大小便了。


噓噓、嗯嗯,男女有別

從尿尿姿勢上來說,男寶女寶就不一樣。對「濕」的敏感度,媽媽的陪伴時長,展開來說,以下因素導致了男女寶寶如廁訓練的不同。

1.男孩的神經系統成熟比較晚。女孩大約在18個月時就能控制膀胱功能,而男孩可能要等到22個月大。

2.媽媽照顧孩子的情況居多,導致男孩缺乏學習的榜樣


3.對「濕」的感覺,女孩比男孩更為敏感



男寶寶如廁訓練

1.先訓練坐,後訓練站:因為大小便通常是一起排泄,先讓寶寶知道大小便都要在便盆里完成,然後進行站著小便的學習。如果開始就教寶寶站著小便,他可能覺得好玩而無法控制方向,四處亂射,造成不必要的煩惱。


2.模仿家人:這個階段的寶寶熱愛模仿,可以先讓他模仿爸爸或哥哥上廁所。這時寶寶可能會問「為什麼爸爸和媽媽上廁所不一樣?」家長可抓住機會,給寶寶上一堂性啟蒙課程。


3.遊戲訓練:現在有很多十分有趣的便盆設計,會有一個瞄準點,讓寶寶小便時的方向控制能力更強。為了讓男寶寶文明小便,瞄準訓練是很必要的,國外的爸爸會丟一個麥圈在便盆中,讓寶寶尿到圈圈裡,玩起來很開心。

女寶寶如廁訓練


1.模仿媽媽:女兒一般靠媽媽來訓練大小便。可選擇一個可愛的坐便盆,大一些後訓練蹲坑。提醒:教寶寶自己擦屁股時,要從前往後擦,避免污染尿路。


2.衣著要簡單:在訓練寶寶大小便期間,盡量選擇簡單易穿脫的衣服。因為一般憋急了,寶寶才會說要排便,如果穿了較難脫下的衣服,很容易尿褲子,經常受挫的孩子會對控制排便存有陰影。

上個廁所也有教學步驟

信號已經接收到了,準備工作也做好了,接下來就是正式操作了。咱們大人,閉著眼睛都能把廁所給上咯,可給寶寶教學起來,每一小步都含糊不得。


1.理解排便信號爸媽需要知道寶寶的什麼小狀況說明要排便了,只要細心觀察,肯定可以總結出規律。通常,寶寶捂著私處、苦惱、夾緊雙腿、皺眉、走神等表現,就是在告訴爸媽「我要拉臭啦!」


2.把寶寶帶到專用的小坐便器旁,脫褲子。鼓勵寶寶自己把褲子退到腳踝處,此時穿鬆緊帶褲子最合適。寶寶因為緊張,脫褲子時就尿了,如果這時批評會打擊寶寶積極性,應耐心鼓勵。


3.排便。要選擇一個適合寶寶的坐便器,訓練蹲坐在坐便器上。排便時讓寶寶保持特定姿勢,排小便可用流水聲來誘導,大便時可用「嗯嗯」聲幫助寶寶用力。


4.清潔屁股。剛開始需要爸媽幫助清潔小屁屁,等長大一些後,就要教寶寶自己擦屁股


5.提起褲子,洗手。學習提褲子的氛圍就會輕鬆一些,要讓孩子在如廁結束後自己穿好衣服,才能去玩。要從小養成「便後洗手」的好習慣。


可愛的小工具

一隻漂亮的小便盆,印有海綿寶寶的小棉內褲,都是寶寶很喜歡的。讓寶寶愛上去廁所,不妨來點「物質誘惑」。

1.便盆:一個理想的便盆,要安全舒適易清洗盆底寬闊高度適中。塑料製品就行,花色簡單的較好,太過卡通會使寶寶分散注意力,只顧觀看圖案而忘了專心排便。

2.漂亮的小內褲:讓寶寶自己挑選喜歡的小內褲,會產生自豪感,同時,為了不把內褲上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弄髒,寶寶會更加註意及時排便。


3.衣服:給寶寶選擇棉質寬鬆吸水性強易清洗的褲子。一方面能讓寶寶明顯感到弄濕後不舒適,另一方面洗起來也方便。


最後,如廁訓練最好選在夏季,天氣轉涼後,寶寶容易著涼(很明顯,冬天也許不是一個合適的季節,承蒙不棄,收藏了本文來年春夏再看吧。)在寶寶學習自己噓噓、嗯嗯的路上,每一次小小的進步,爸媽都要記得給予鼓勵。學會上廁所是日常小事,但在寶寶看來,這可是大成就!

*DrKing科學育兒王牌團隊原創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自@DrKing科學家庭育兒*

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

關注我,百位育兒專家幫你搞定


你自己大小便定時嗎?


事先讓寶寶了解什麼是如此訓練。   在真正的訓練前,如果你已給了孩子足夠的時間去認識如廁訓練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訓練時整個過程就會相對輕鬆不少。   2、訓練前便激起寶寶接受訓練的興趣。   一般來說,小孩總是喜歡在你跟前轉,無論你在穿衣服還是在洗澡,甚至上廁所,孩子往往都會寸步不離,在旁邊留意著你的一舉一動。家長的舉動是孩子模仿的藍本。你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機會來引起孩子的興趣,讓他學習自己上廁所。   3、培養孩子對身體功能的自覺意識。   給小孩換尿布的時候,你要告訴他尿布有多濕。萬一小孩在洗澡的時候尿尿甚至拉了大便,你要跟他描述究竟發生了什麼一回事。   4、提前準備好如廁訓練的所需物質。   (1)便盆:選購一個理想的便盆,要安全、舒適,容易清洗,盆底寬闊,高度適中,一般塑料製品就行。款式不宜太花哨,否則寶寶會分心,只顧觀看顏色和圖案,而不利於大小便的順利訓練。市面上的便盆大致分有一體式便盆、分體式便盆、高科技便盆三種。   (2)小內褲:帶孩子去商店,讓他自己來挑選小內褲,這樣能大大提高小孩對如廁訓練的興趣。穿上一條印有他最喜歡的卡通人物圖案的小內褲,孩子會感覺自己長大了,很是自豪。為了不弄髒小內褲,他自然地會減少「意外」的發生。   (3)衣服:選擇棉質,寬鬆、吸水性強,易於清洗的褲子。能讓寶寶明顯地感覺到弄髒後的不舒適感,又比較容易清理,有利於寶寶更快、更好地配合 排便訓練。訓練最好在夏季進行。因為這個季節寶寶穿的少,換洗方便,即使弄濕也好處理,也不必擔心著涼。如果寶寶成長到訓練最佳時機剛好進入涼爽季節,只 要家裡照顧的人手多,此時訓練也未嘗不可。


有必要,孩子能自己控制排尿排便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在他們還沒有成長到這個階段時,不要過早的去訓練。一般建議孩子在22~27個月開始進行排便訓練。在此之前給孩子用尿不濕就可以,所謂尿不濕對孩子生殖器發育有影響是不科學的說法,只要家長注意勤換,便後清洗寶寶的屁屁就好。
如廁訓練的具體方法可看下面的文章,梅奧診所和美國兒科學會的總結,希望能夠幫到你~
如何成功完成如廁訓練?


個人認為沒必要訓練孩子大小便
寶寶用尿不濕,一定要質量好,經濟是家長可以承受的範圍內,等寶寶自己大了,隨著年紀增長,教他自己說就好了,一般選擇在夏天逐漸減弱,白天不用,晚上避免起夜,也利於家長休息,到晚上用尿不濕,關鍵是要注意每次換尿不濕的衛生,小便也做到濕紙巾擦拭,大便女孩擦拭是從前往後,男孩是從後往前,男孩子很容易大便後殘留在蛋縫皮膚里,大便後一定要用溫水洗屁股,在周圍塗抹適當爽身粉,小便要勤換,根據寶寶的吃食量和平均尿量自己掌握,否則寶寶屁屁容易濕疹。
一般在寶寶能獨立行走後,逐步撤掉尿不濕,上幼兒之後,學院派的幼兒園一般都會要求孩子和指導孩子自己尿尿,講究一點的孩子,自己知道調整自己的生物鐘,在家裡拉完再去或者回來再拉的,寶寶都不傻
如果有老人,想節約尿不濕的錢,就按照老人意思,他們自己把屎把尿好了,老人自己有經驗的,不過年輕家長沒經驗的就算了,別折騰了


我兒子三歲開始練的,很簡單,趁夏天直接脫離尿褲,尿了兩次褲子就明白了,很快就會憋尿,要尿了拉了叫人。整個過程兩周吧。現在除了夜裡不用尿褲了


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人認為排泄這件事情可以由他人來決定。我個人非常反感這個,特別是小孩死活不肯的時候,很多大人要強迫執行,甚至有的會挨打。
把尿這件事,我觀察的心得是:1照顧小孩的人少麻煩,就算是穿尿不濕,兩三個小時也得換,也得給小孩洗pp,更不用說大便,那得馬上換馬上洗。2把尿的大人把到會有成就感,就像你打遊戲正好踩中了節奏。特別是剛剛開始把尿的時候,把中了她們可以興奮很久,甚至過好幾天還會提起。


從沒做過這方面訓練,一直包尿布!2歲多會說話的時候在家有尿她說的時候就帶她去廁所,讓她自己去馬桶尿,在大一點只晚上包尿布因為尿過的尿布她自己知道穿上會難受,那時候已經會自己上廁所了,但外出必須全程尿布。大概快4歲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晚上能自己起來尿尿了從此再也沒穿過尿布了!我們從來沒有刻意訓練他如廁,一切都按照她的生長順序發展。


我很想說,成年人都不會定時大小便,為何要為難一個孩子?


在大小便這件事上,訓練老人比訓練孩子要困難一萬倍。所有的科學和理性都需要以有個通情達理的婆婆或者媽為前提


給嬰兒勤把尿,會造成排尿過勤,對嬰兒並不是好習慣,對膀胱功能的成熟也不力,省下幾塊紙尿褲不應以嬰兒健康做代價。今天看了一位3個半月嬰兒,由於每天勤把便,每天控制排便4次(配方粉餵養),目的是預防臀部皮膚受大便刺激損傷,預防上火、便秘等,結果肛門出現明顯兩道裂口-肛裂。


不用,有尿布隨便他


我覺得沒必要,孩子也有自己排尿排便的習慣,強行的措施會對孩子心理造成傷害,我覺得還是順其自然的好。
寶寶1歲半之前都給她用的尿不濕,到1歲半之後她有尿尿或者粑粑都會喊,這個時候就給她把尿了,而且晚上也不會喊他起床尿尿這樣也影響睡眠,不過還好的是晚上她一般沒得上廁所的需要,早晨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喊尿尿。


一講到把屎把尿,媽媽就是一把的血淚史。把尿的危害特別多。

給寶寶把屎把尿的一些危害不是即可顯現的,但是卻很可能伴隨終生。毫不誇張地說:把屎把尿禍害終生!

1經常腰痛

在把寶寶的過程中,我們很多家長都會採用傳統的「把」的姿勢,寶寶上身直立,家長握著寶寶的大腿把著。常常會看到很多時候,被「把」的寶寶的背是彎的,寶寶的腰腿部分成對摺,所有的壓力都到了寶寶的尾椎上,這對於一個脊柱沒有發育完善的寶寶來說,是多大的考驗?你有留意到你周圍有多少經常腰不好的朋友嗎?經常腰痛、背痛,把屎把尿對此是最早埋下隱患的。

2情緒暴躁

在給寶寶把屎把尿把不出來,寶寶的身體已經扭動甚至哭鬧,但家長依然不為所動的堅持不懈地為寶寶一把到底,全然不顧寶寶的意願,有些家長甚至會抱怨寶寶不乖,不肯乖乖地被把。

其實真是寶寶不乖嗎?其一是在給寶寶把屎把尿的過程中,把的姿勢會刺激到寶寶的背部,使他因原始反射——迷路反射(我們常說的「小飛機」)的刺激而不斷的往後打挺。其次,誰願意在自己沒有便意的時候總讓人拎著去把呀?寶寶好好地在玩著,總被打斷;寶寶不想排便,可是沒有被把出便便來就要被一直把著,除了哭鬧尖叫抗議別無他法。這種感覺,就如你已經飽得要吐了還被人不斷的塞食物到嘴巴里,給你,你會喜歡被這麼對待嗎?

3引致脫肛的風險

痔瘡、脫肛對於成人來說不少見吧?但如果告訴你把屎把尿會給寶寶帶來脫肛的風險呢?再想想把寶寶的動作,寶寶上身直立,家長握著寶寶的大腿把著,容易使寶寶的腹壓增大,直腸容易往下滑動,引致脫肛。4歲內的寶寶都容易出現脫肛,如果你不想寶寶現在面對脫肛的風險,日後承受痔瘡帶來的煩惱,那麼好好考慮一下是否還要繼續給寶寶把屎把尿了。

4越把越不會表達便意

很多被把尿的寶寶,他實際上並不會很早的學會表達便意。而在我們接受家長的諮詢的過程中,不難發現,有很多的寶寶在被把尿後,對便意的感知並不強,不把就尿褲子,這與家長給寶寶把尿的目的明顯的背道而馳。寶寶隨著觸覺和身體感知的發展,對自己便意的感知也會越來越清楚。

寶寶的尿道括約肌和肛門括約肌,大概在寶寶三歲的時候才能完全發育成熟,這是寶寶控制大小便的基礎。但把尿卻容易給到寶寶錯誤的信息,讓寶寶認為我不應該在感覺有便意的時候排尿,而是應該在被把的時候排便,所以使寶寶對便意的判斷出現差錯,不是根據便意排便,而是根據「把」這個動作來反射性的排便。

5排便恐懼症

一種總是擔心尿在身上拉在身上而不斷地主動去廁所,雖然大部分時候根本沒有便意。另一種是懼怕排便,心理上極度迴避排便。

不就是撒個尿拉個屎嗎,至於把孩子一生給毀了嗎?早期進行過科學的引導,大部分的寶寶到3歲左右都可以自行如廁,這三年里我們也就是多花點紙尿褲的錢、多洗幾條褲子而已。寶寶輕鬆如廁的關鍵在於他們的如廁能力可以迅速發展起來, 寶寶如廁能力發展一般會經過如下幾個階段:

1、感知能力發育階段

這個階段寶寶,家長應側重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寶寶發展他們的內在感知能力發展的

2、便意表達階段

在這個階段,家長應引導孩子簡單有效的表達他們便意,及時獲得看護人的幫助。

3、肌肉控制發展階段

很多寶寶在這個階段他們的尿道和肛門括約肌沒有很好的發展起來,膀胱或大腸一點壓力都會導致寶寶馬上大小便。相關括約肌的發展是寶寶感知到便意後能夠等待一下自行如廁的關鍵條件。

4、自己穿脫衣褲階段

這個階段寶寶的手要發育的足夠靈活,它們可以在夏季或冬季可以自如的穿脫褲子,不至於因無法脫下褲子而將屎尿排在身上。


關於寶寶如廁能力的發展,您可以關注我們的網路課程《科學的引導寶寶引導》,趕快遠離把屎把尿吧!


兒子3歲,一次也沒有給他把過尿,沒讓他在固定時間拉粑粑。
一歲半之前幾乎24小時紙尿褲,一歲半歲之後他自己有了排便意識,噓噓臭臭之前會喊人,於是白天不再用紙尿褲,晚上用。
兩歲兩三個月之後,晚上也徹底不用紙尿褲,大部分情況不起夜,偶爾有尿會啪啪打他爹的臉,讓抱他去方便。
所以我覺得,不需要訓練孩子排便,到時候他自己就會了。
對了,這種情況的話,紙尿褲要質量好些,勤換。


為啥要定時 成年人都定不了憑啥要孩子定 馬上成為孩子爹 我來關注一下


推薦閱讀:

如何對兒童進行系統的安全教育?

TAG:育兒 | 嬰兒 | 發展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