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的大學劇社發展如何?
謝瑤
這題目有點大,全國的狀況我確實不太了解,只知道北京的,而且還是兩年前的數據了,不知道各大學劇社現在發展的如何,所以隨便說兩句吧。以後想到再修改。
大學生戲劇一直是我最喜愛的一個戲劇現象和戲劇人群。他們的熱情、執著和生生不息都讓人著迷。我時常能在演出不怎麼優秀的學生劇社中,看到一種超越戲劇本身的力量,非常強大且讓人感動,因此近些年也持續關注著北京各大高校的戲劇活動(而且演出免費看哦)。
儘管我非常熱愛學生戲劇,常誇讚他們的優點,但是也不能迴避他們的問題。文中我盡量客觀地複述一下我所看到的狀況,並簡單分析一下存在的問題。如果說的學生朋友們不開心了,還請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我們都還年輕不是嗎。
一 基本狀況
目前據我所知,北京大部分的大學都有自己的學生戲劇團體,有的甚至有兩個或三個,戲劇活動也是此起彼伏,極大地豐富了高校學生的業餘生活。
這些劇社有相當一部分成立於八九十年代,可見在當時校園活動與文藝氣候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些「歷史悠久」的劇社團基本都是在學校的支持和幫助下進行活動的,有的還掛靠學校團委、學生會等組織機構,更有依託於學校藝術類專業而建立的劇社。這些劇社規模比較大,社團成員少則幾十,多則上百;活動也比較多,不光每年自己要排演大戲,還會負責文藝晚會、藝術比賽等項目,是學校面子工程的一部分。
不過這類劇社一般都有教師指導,有相對嚴格的社團規則和排練計劃,有自己的表演傳統和相對固定的風格,組織也相對比較成熟,是目前北京學生劇社的中堅力量,金刺蝟大學生戲劇節的常客。
進入新千年以後,戲劇熱、文藝熱退潮,那些愛吹噓自己有獨立思想的知識分子也不那麼熱衷於這些活動了,學校的眼光盯向別處。因此在2000年以後成立的高校劇團數量並不是那麼多。但學生的熱情從來都是不減的,不管他們是八零後九零後,總有一小撮不安分的人想要蹚一蹚戲劇這片渾水。
這一時期成立的劇團,就基本都是學生自發組織的了,有的乾脆就是幾個同學在宿舍里聊天蛋逼出來的。幾個小男生穿著大背心和壞掉的塑料拖鞋,抽著煙,一拍大腿,我們成立一個劇社玩玩得了!
不過近些年因電視電腦搶佔了學生的業餘時間,因此新千年以後以後成立的戲劇社團規模也不是那麼大,人數沒有那麼多,演職人員流動性強,組織狀況相對散漫,基本只是負責每年劇社自己的演出而沒有其他活動。
隨著「大學城」在北京的發展,高校劇社又產生了新的畸形兒,我們暫且明明它為大學城戲劇團吧。
這些劇團基本只存在於大學城裡,雖然有的是自發組織,有的是名劇社在大學城的分舵,但整體來說就是「不成氣候」。
原因在於,一是在郊區生活,組織排練、觀摩學習都比較困難,很難有獲取技能和見識的機會;二是學生年齡較小,本身能力就有限制,又沒有高年級學長帶著,更難進步了;三是他們中有很多人只是因為在大學城太無聊才參加社團活動,並不是對戲劇有什麼特別的喜愛,因此心氣並不高。
很多大學城戲劇團一回到城區的校區,基本也就解散了。不解散的剩不下幾個人,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
不管人們說大學城的出現解決了多少高校棘手的問題。但對於18歲青年的成長和對於學生戲劇社團的建設,我都不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二 演出水準
北京高校戲劇社團的水平良莠不齊。有的幾近專業,有的自娛自樂。
一般來說,有教師指導和學校支持的據社團,演出水準就相對高一點,能做到完整的表現演出。
演員方面:聲音基本全能過關,在台下可以完整的聽清台詞;形體算不上出色但完成演出綽綽有餘,甚至還有個別形體比較優秀的;演員放得開,敢演,不扭捏,有初步的表演技巧,能基本體會劇本內容和人物情緒(如果不太難的話,而且我也沒見過太難的)。像是北師大的北國劇團這樣的,還能在完成的基礎上做到讓戲比較好看。
職員方面:能根據劇本的意思和演員的狀況,妥善導演,表達完整的故事;內涵表達上大多稍許欠缺,但我覺得不能苛責。製作服裝化妝道具齊全,但是由於學校經費較多,貌似有點濫用經費的潛質,常把錢花在過於華麗的服裝和布景上,有些衣服在我們從業者來看都是不必要的而顯得可笑了。
學生自己組織的演出團體和大學城戲劇社團,表演水平就相對差一點。雖然他們的熱情十分可敬,其中也不乏一些頗有天賦的學生,但對於演出的運作能力比較差,演出完成度並不高。稍好一點的能勉強支撐一年一部大戲,差一點的就只能做一些小品。
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問題集中在,演員根本不知道如何表演,他們沒看過話劇,也沒演過,排練的時候只有自己揣測著玩,許多人站在台上還頗有些生澀和害怕,記住台詞和走位已經算是最不錯的了。導演也非常困難,甚至不能完整的講述一個故事。
不過即使再優秀的社團,演出也難免帶著學生氣。所謂學生氣我個人理解,就是把戲劇表演簡單化,用他們二十歲上下的世界觀去完成演出。
主要體現在,劇本選擇和創作上,只選擇自己可以理解的東西進行創作和選擇,而且會出現自以為懂了一個很複雜的劇本,自以為自己了解一種很深邃的思想,但實際上還是流於形式和表演;呈現上也只表現最表層的意思甚至沒有表現,只是完成故事;表演上,只考慮人物的主要情緒,缺少變化和層次,人物表現比較單一;導演上,手法極其單調,調度簡單粗暴,只以劇本提示的上下場和走位來進行排演,沒有個人表達,甚至不流暢。完成故事尚且吃力,更不要提花活了。
這當然是不能過分要求的了,畢竟年齡和閱歷擺在那裡,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劇社排出八十歲老頭的感悟。只是客觀來說,確實存在這樣學生氣的現象。
三 創造力
學生社團都很可愛,但硬要我給他們的創造力打分的話,我打不及格。
先說選劇本方面,如果你是大學生戲劇人,請問以下幾個戲你演過嗎?
《戀愛的犀牛》
《暗戀桃花源》
《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
《你好打劫》
《未完待續》
……
如果你是大學生戲劇人,請問以下幾個導演或編劇的東西你排過嗎?
賴聲川
孟京輝/廖一梅
黃瑩
迪倫馬特
……
選劇的單調是我這幾年看到的最令人髮指的一個現象。古今中外有那麼多的優秀戲劇,為何只盯著這幾個演,這些真的有那麼優秀么?我覺得不見得。只是學生朋友們眼界有限,具體原因很多,不想分析太深了,只是建議大家可以把眼光打開一點,多看看書,相信你能從一堆你以前認為高深無聊的劇本中,選出一個你喜愛的,也是你最想表現的東西。
另外,不要跟我說什麼教育制度害了學生,那當然會有影響。但是戲劇市場的疲軟對學生的影響我認為更致命。學生是在向正經的商業演出和院團學習的,但是商業演出和院團演出能給他們什麼呢?古板做作的表演方式;毫無意義的賣弄形式;打了雞血似的搞笑,還是不知所云的矯情?
學生們什麼都不懂,他看了你們這些,覺得這就是話劇了,開始向你們學習了。就算是為了你們未來的觀眾,也請你們稍加反省。不耽誤你們用話劇賺錢,只是要有職業操守,別把戲搞的那麼噁心。
無論如何我還是看好學生演出的。各位好好加油!
以上。就自己經歷的胡說幾句,大學時曾經當過西南大學實驗話劇社的社長(實驗劇社萬歲~!)。現在已經畢業。
關於劇社的運營
概況
我所在的劇社歷史算是相當悠久,是 @梔子兒白露提到的在學校支持下運營的類型,掛靠的部門是學校的黨委宣傳部,有專門的指導老師和經費報銷,劇社日常事務學生決定,大問題聽領導安排,排練場地在我大四的時候也正式落實,算是比較完善。對於學校而言,我們的主要作用是參加兩年一屆的重慶市大學生戲劇節(也想參加金刺蝟啊,但是那年的本子實在太單薄...),由於我們在大戲節上成績斐然,宣傳起來底氣足,劇社人數也一直在30人以內,好養得很,所以學校一直很支持我們的排演。
運營中的主要問題
1、經驗不足。我們的劇社是採取「大一大二學習,大三負責,大四退休指導」的結構,由於課業和其他事務的影響,在招新、培訓、排練等各個方面都很難形成可繼承的完整的建設思路。指導老師通常是並不專業也不專職的,所以提供的幫助也有限。我在畢業半年多以後才根據以往的失敗經驗大概琢磨出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可見經驗的積累並不能一蹴而就。而如果缺乏經驗就很難有規範地解決運營中的各個環節的問題,最後就可能造成人員散漫和效率低下。
2、工作人員不足。加入話劇社的學生往往是對表演比較有激情的,因而舞美、音效、燈光(這個工作非常重要)、財務、道具等各個部門的人員相較於專業化團體實在過於薄弱,由於許多職務都需要一批一批手把手地教,一旦在某一屆學生中斷檔,重新培養一個可用的工作人員就是個大問題了。而大家都明白,一台演出的質量不僅取決於演員,更取決於幕後團隊的保障,很多學生社團為了演出質量都不得不僱傭演出公司的團隊來幫忙,但公司的人並不參與整個話劇的排演,所以很多時候臨時抱佛腳,溝通難免有誤就會出很多亂子,更別提演出公司高昂的傭金了。另外,工作人員的數量決定了一個劇社可以排演高質量話劇的數量,我們的劇社一直堅持「寧缺毋濫」,所以只能保證每學期一台戲,這個情況限制了劇社的影響力。和第一個問題相關聯的是很多劇社的社長往往也是專業能力強,但經理能力差。
3、資金問題。雖然我們劇社並不存在資金問題,但無疑資金是很多學生劇社的大難題。就我所知,我們學校大禮堂出租給學生的價格是1500元一天,其他小禮堂800至1200不等(感謝教育產業化),而且你必須在各個學院的晚會、學校組織的各種大賽選好了日子以後再選擇時間,還得避開期末和開學兩個時間段,贊助和會費勉強能支付場地和演出公司的費用,但不能支撐一學期內數場演出,服裝道具就只能怎麼湊合怎麼來。(當然,也就是說實地綵排什麼的你就乾脆不要想了。)
關於話劇的質量
1、表演。大部分學生演員並沒有受過正規的表演訓練,大部分來自於模仿,用心一點的可以說是吃飯睡覺都在練習、琢磨(對,就是說我~各位劇團經理請看這裡~),但是很難控制好情緒的尺度和點;差一點的就基本都是來自於對小品和相聲(對,沒有話劇,西南這邊的學生接觸話劇的機會非常少)的模仿,塑造人物往往過於單薄沒有層次,流於浮誇,台上小動作過多,基本上出彩靠出位。
2、劇本。這個問題是最困擾我的之一。我始終覺得中國的校園劇團一方面要有能力排演類似人藝、布萊希特、孟京輝這些已經被證明優秀的戲劇人的作品,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創造原創話劇,這就要求優秀的劇本寫作團隊,而受擴招時代和網路時代的雙重影響,能夠創作出有衝突、有深度的劇本的學生甚至老師都基本寥寥。專業院校,比如我知道重慶大學美視學院在這方面就好很多,幾乎每一到兩年就有一個全新的優秀劇本可以排演,而綜合院校的中文系學生和編導系學生往往不能完成這樣的工作,一來工作時間過長,二來回報甚微。畢竟《蔣公的面子》這種做品不是所有人都寫得出來的。
關於學生劇團的出路
梔子兒白露和Dous Yan各自在北京和長沙,是全國娛樂業最發達、最好的城市之二,優秀的非專業學生演員可以通過大量的演出、觀摩、聽課的方式提升自己,並且通過加入小劇團或者讀研進入演藝行業。但這樣的環境在重慶是不存在的,重慶有幾個業餘愛好者組成的劇團,但沒有職業化的,演出市場基本是本地國有劇團和外地演出商三七分。學生劇團的工作人員難以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和提升,也無法把這個地方當成自己未來職業規劃的起點。這個情況,相信在全國大部分地方都是一樣的。在現在浮躁的大環境里,這會把很多想做話劇但家庭壓力比較大的學生嚇跑。
所以我認為大學生劇團如果要繼續發展,要有的幾個條件就是規範劇團管理(保持工作效率)、普及大學的戲劇教育(指導提升劇團素質)、增加劇本的原創性和本地性(滿足學生和本地居民的需求)、培養社會在文化消費方面的普遍習慣(提供職業化的可能)。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也只能在邊上看著。
希望各位做學生劇團的朋友,加油,好運。不請自來,怒答
小弟是長沙某學校話劇社的社長,參加過去年的「金刺蝟」全國大學生戲劇節,也參加過「長沙有戲」活動最後的展演。大學時光至今基本都奉獻給了校園戲劇。
以下所有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任何團隊
---------------------------咯咯噠
題主問全國大學劇社的發展,那我從小到大逐漸來說。
首先是我們劇社。
我們劇社現有人數百人左右,由於大學的特殊性,我們將一些曾經在團里但是現在面臨找工作,考研,或者面臨一些其他的難以避免的事情,無法在團里繼續做事做戲的人去除掉,基本活躍的有60人左右。小社屬於團委藝術團,不屬社團,由校團委直接管理。由於近幾年認真做戲,有幸參加了幾個戲劇節,整體承壯大趨勢。
但是,作為一個管理者,我始終認為團里現在的情況其實只是金玉其外。原因有三。
一,作為一個校園劇社,一個由一群非科班的愛好者組成的團體,沒有專業系統的知識來源,沒有系統的聲台形表的練習,一群如此學生的作品很難達到某種高度。
二,一個學生組織,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和資金支持。我們團每年兩場晚會,加上招新,訓練,排練等等開銷兩個學期大概一萬塊左右。做過社團或者話劇任何一個的都知道這個數字已經非常節約了。但是堂堂985,堂堂校團委分文不給,外聯市場根本杯水車薪。這所有來源都是我們學生自己花錢。試問,一個集體,沒有資金支持,如何健康發展?
三,不僅沒有支持,而且處處受限。涉及政治的不能演,涉及宗教的不能演,要演積極向上的,要演反應校園生活的。試問戲劇文化難道還可以是命題作文?一個劇社多年發展難道只演一種題材?除此之外,不給批排練場地,演出場地使用也是處處受限,19.00演出,下午2.00--5.00才能和燈光音效,一次完整的技術合成都不能完成!這種情況如何做出優秀作品?
如此的舉步為艱,2006年至今我們還是從一個不足10人的小團體發展到如今在學校,在長沙,甚至在國內都有一點點名氣的校園劇社,我很驕傲,也很自豪。
然後是我們學校。
我們學校算我們共有三家劇社,另外兩個都是掛靠在院里的社團,每年會收一些會費,有一定的經濟依靠,但是也不夠完整的一年的開銷。另外兩家劇社由於「體制」不完全相同,所以規模上沒法比較,作品上也沒辦法評論,但是肯定的是三家劇社的發展都很艱難。
然後是長沙,基本也能夠代表湖南
長沙校園劇社的發展整體來說跟之前幾年在另一個層面上。首先由於「長沙校園戲劇聯合會」(以下簡稱聯合會)的成立以及壯大,有更多的校園劇社可以以此為平台進行相互的交流。同時由聯合會牽頭的「校園戲劇展演」每次也能給很多劇社帶來機會。這樣的平台對我們來說是一種難得的依靠。
再有就是一些社會上的戲劇愛好者對校園戲劇給予了很多支持,「荒島戲劇工作室」一直公益性的在幫助以及普及長沙戲劇,這期間給學生上表演課,幫學生爭取打折的話劇票,以及把更好的社會資源介紹給學生社團都在很大程度上給了我們幫助。
更難得的是,由於汪涵楊樂樂所創建的「果實戲劇工作室」的成立,以及「長沙有戲」項目的成熟。汪涵的影響力給長沙本土戲劇和長沙的校園戲劇帶來了大量的機會以及無限的可能。非職業戲劇人以及校園戲劇有更多的機會走上大舞台,受到關注。也有更多的機會學習如何專業的製作話劇,如何讓自己的作品更優秀。
長沙大環境的繁榮使的長沙校園劇社能從內部的艱辛中跳脫出來,在內部舉步維艱的情況下仍然程上升趨勢。
說完省內,再說我所見到的其他省份的校園劇社。近兩年,我接觸的校園劇社有黑龍江的,北京的,山西的,陝西的,新疆的,上海的,海南的。這些基本從地域上遍及了整個中國。
上面提到的省份的劇社,絕大多數都是我在戲劇節上認識的,在閉幕式的時候絕大多數在講述自己情況的時候都是在訴苦。
在那次參賽的12個劇社中有10個左右是沒有收到學校或者是社會其他方面的支持自費來參加戲劇節的,其中最艱苦的團隊住在離演出地(北京朝陽區文化館)坐車3個小時遠的地方,有一些道具是他們到了北京之後才借到的,其中艱苦或許只有當事人才說的清。除此之外還有新疆的某個劇社未能來演出,團隊中來了3個人做了3天的硬座火車感到北京,閉幕式的時候在場的各位都向他們表示了敬意。
當然也有經濟條件相對寬裕一些的劇社比如海南的劇社除了演出涉及的費用外往返機票也是由學校負責,這說明了現在大環境下還是有一部分的學校願意支持校園劇社的。
除了經濟條件之外,我還發現了各地戲劇文化的「濃度」差異很大。例如山西,就很少有校園劇社,很少有學生願意接觸戲劇,願意看戲劇。與之相比北京上海的校園戲劇文化就相對濃厚一些,應該是由於北上兩地的商業戲劇相對發達,喜歡,願意接觸戲劇的學生更多。
從我接觸過的劇社來看,並沒有什麼明確的哪邊的更好,哪邊的蕭條。很多的還是個體和個體之間的不同。
除了性質的限制外,如今校園劇社發展面臨最多的問題應該是收到的關注和支持實在太少。每年的活動嚴重經費不足,沒有專業系統的學習訓練,沒有足夠的演出機會都使得校園劇社的發展十分艱難。這些其實屬於可抗的限制。
再有就是校園劇社發展的最終目的應該是為戲劇培養觀眾,而不是為戲劇培養演員,所以作品的好壞不能作為唯一的標準來評判校園劇社的發展。還要注意的應該是成員對戲劇的熱愛程度以及理解程度。
校園劇社的發展受限太多,但從全國的整體來說,參與和接觸的人越來越多,所以還算健康。真的希望學校和社會各界可以給校園戲劇更多的支持,也是給中國戲劇基礎更多的支持。
說實話我開始接觸並喜歡上話劇就是在大學期間受我們學校話劇社的影響。我們學校的話劇社辦得還不錯,雖然只有十幾年歷史,可是聚集了一批熱愛話劇的人才。他們的話劇以先鋒戲劇和實驗戲劇為主,看完在笑過之後總能讓我陷入深思。話劇社在我們學校很有名,有藝術總監,行政總監,舞台總監,這三個職位都是由我們學校的老師擔任的,他們本身就是這個話劇社的創始人。
他們的原創話劇《我的母親是條大馬哈魚》當初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小劇場上演,並榮獲了北京全國大學生戲劇節優秀作品獎。之後幾乎每年他們的戲劇都可以拿獎。記得最重要的一個獎是2011年摩洛哥第五屆丹吉爾國際大學戲劇節唯一大獎——「格蘭德」獎,並獲「最佳舞台設計獎」。去年還請來了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戲劇團來參加我們學校的校園戲劇節。
作為學校社團之一,每年該劇社都會招新,都會有很多新鮮的血液注入進來。每年他們都會排很多劇,當然質量不一。經常會在學校的大禮堂有免費的劇看,這也是我覺得讀書期間最大的福利。他們也會偶爾在外面的小劇場做收費的劇目,也不乏觀眾。
所以就我所知,僅僅是我身邊而言,學校的話劇社發展還是很有活力和希望的。
接連看了之前幾位前輩的訴苦(當然也有比較樂觀的),感觸頗深,也就小寫幾句。
本人在劇社服務五年(已經研二),負責過演出,導演,舞美,道具,宣傳能幹的基本都干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至於劇社:
1.隸屬於校藝術團,簡介隸屬於校團委。受到學校制約較小。
2.經費2500/年。有固定排練場地。演出場地需提前預約。
3.指導老師一名,為原表演系老師。業務基礎紮實,能和同學打成一片。
4.大一新生每周六有表演課,大二開始上大戲並管理社團。管理層共三社長一團長,無分部。
下面是個人覺得的幾個可以克服的問題:
1.經費與道具:我們一個學期有一個小戲專場兩個大戲專場,演出場次共8場左右。2500基本用於這8場演出。關於道具服裝我們的原則是能做就做,不能做有錢就買,沒錢就湊合。反正戲是最重要的,道具再好演不好都沒用。
2.場地:只要有演出場地,其他都好說。排練時,我們在地下自行車車庫,樓道,戶外都拍過。至於演出時,最晚提前一個半小時進場,而且是帶背景板的戲。其實只要提前演練好就行。
接下來是一些無法克服的問題:
1.社員:簡單說,招不來人,或者說招不來男人。首先說明一點,我們劇社在校內是很受歡迎的而且完成度也比較高,要不然也不能同一部戲連演三場還場場爆滿。但是就是沒男生入社,已經兩屆只招到3個男生……大家都知道,話劇中女演員偏少,有很都甚至沒有。所以……
2.劇本:我們主攻表演這一塊,基本不考慮原創。而劇本既要能演,好懂,有趣,不脫離生活又要有一定深度,以至於我們現在已經無戲可言。至於原創,我們學校是唯一的工科985高校(其他都是綜合)……以前有表演系,我入學的時候就解散了………其實也不是說理工男不文藝,最大的問題是大家一入學就在想以後是出國呢還是保研,很功利。入個科協,學生會什麼的還算是鍛煉能力,說出去也好聽。話劇社是啥?不就是玩么?在這種氛圍下,我們現在其實是苦苦支撐,難以擴大規模。
前天和同學一起吃飯剛好討論到這個問題。
本人在南京某大學,大一升大二。才入學的時候遇到極坐標話劇團的第一場話劇,因為之前沒看過話劇,加上大一不怎麼忙,想豐富一下自己的課餘生活,就去看了。和坐在旁邊的不認識的人聊天,他說他是大二的,這個極坐標的話劇都不錯,基本上他每場都來看。在開場前館裡1000多個座位掃了一眼基本沒有空位吧。
之後在我大一的一年裡基本上也是每場極坐標的話劇都會去看。(之前該話劇團招新的時候我報名表都寫好了,然後聽學長說排練話劇太耗時間了,話劇團成員里掛科率很高,自己想了很久還是放棄了)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演的《無人生還》,提前1小時去的時候隊伍已經排了60m左右(這還不包括大廳里那些來得更早的坐著的),因為極坐標的話劇是不用票的,所以就看先來後到了。這場人真是爆滿啊!話劇開始之前工作人員不斷地搬來凳子加坐在走道里,還每20分鐘清理一次放了包但是無人的被佔了的位置。
下面講一下話劇的質量,雖然我不是很了解很專業的走位站台銜接什麼的,但是從我觀眾的角度來看,演員的表演比國內某些電視劇到位多了,整個劇的銜接也比某些電影那種背台詞的感覺好,看下來很流暢。背景音樂和舞台效果的渲染更是贊到不行!(記得無人生還里一幕突然電閃雷鳴的效果直接把我嚇得叫了出來)
關於劇本的選擇個人感覺都很高質量,之前有一次上演《蔣公的面子》特別想去看,但是有考試只能很遺憾的錯過了。
關於前幾天和同學的討論,有一個同學A是極坐標戲劇社的,也做過《窗台上的屍體》的導演。還有一個同學B是交通學院戲劇社的。因為之前極坐標作為我們學校最有影響力的一個社團之一一直的口號是「免票看戲,天經地義」,所以其他話劇社也沒票。那天A說,我們正在考慮是不是賣票,因為我們現在已經有這個條件了。B說,我們也考慮賣票,但是因為你們一直不要票我們也不敢賣。A說,但是一旦決定賣票就變成商業性質的了,原來那些提供給我們的場地都要收租金了,並且我們的工作室也要收租金了。B說,上次我們本來想去牌區(暴露學校了)演的(因為一起吃飯的有不同校區的同學,除了湖區其他兩個校區的同學都反映話劇團去他們校區的演出太少了),但是大禮堂租金每天xxxx元(我忘了),我們一聽就取消了。A說,我們算每張票賣10快,一場下來差不多也有一兩萬。(極坐標話劇團每學期兩三場吧)
因為我只知道本校的極坐標話劇團,所以只能從極坐標分析,就極坐標話劇團來說,因為的確演的劇的質量普遍很高(據A同學說,也有一場演的很差,但不影響一直以來的口碑吧)所以大家慢慢覺得極坐標就是一個品牌,相信品牌的力量。貌似極坐標話劇團是03年某個學長創辦的,A說是近幾年才真正發展起來的。我覺得大學話劇社如果有質量的話,那麼就在校園裡這種距離上的優勢會成為很多同學課餘選擇的決定性因素,雖然電影也是蓬勃發展,但是相比走幾步路就可以去看的本校話劇來說還是略耗時和麻煩(尤其是對於湖區這種交通不方便的鄉下= =順便吐槽一下在我入學的時候就說年底建成的地鐵,馬上新生要來了得到的回答肯定又是年底吧= =)。和基友或者妹子一起去看話劇是不是也挺浪漫的,還有相比電影的價錢上的絕對優勢(如果真的收費也會便宜很多吧)更是受到同學們的很大歡迎吧。
重點的重點是,你要演的好。
簡單地說舞台上有2缺:缺演員,缺舞美。舞台外有2缺:缺編劇,缺導演。
總地來說:缺人、缺錢。
隨便一答居然獲得了兩個贊,那就更新一下吧..
------------------------------------------
就浙江省內來說,比較有名的為浙大的黑白劇社,浙師大的阿西劇社,其他的不太清楚了。
本人在讀本科期間參加過寧波大學的白樺林劇社,一般有分劇務組、編劇組、演員組。
一個學期一場大戲,一場大戲排練一個學期。不少人都是大學開始才接觸這方面的,所以舞台走位、念白、肢體動作其實都非常的玩票...社裡也沒什麼培訓,基本就是玩兒。
劇本的內容一般找著名的比較多,原創的較少。
資金方面主要靠學校團委給拉贊助。
後來研究生到了浙大後,沒有參加過黑白劇社,但是看過幾場非常的不錯。
至於阿西劇社,是取義「Action」,阿西劇社以前的某社員拐走社長(女)之後,到了溫州甌海中學教書,然後弄了個劇社,發展了十來年了,現在每年一部年終大戲,在學校體育館上演,暑假有畢業了的社員回來排戲,暑期租劇場演出,白看。不時可以弄到劇場演出,大致是因為跟溫州本地溫圖話劇社什麼的有一些聯繫,經費方面應該是學校出的,也常給學校去參加一些比賽(沒辦法..),去年開始弄話劇特長生特招了,在高中劇社領域,算是比較贊了的吧..
PS:我是這個劇社前社長
我是山西財經大學劇組的一枚演員,我們劇組屬於學校學生會的一個部門,有學校的資金,場地支持,每年只排演立秋這一部話劇,並給新生進行演出。
簡而言之,黨在學校地位尷尬舉步維艱的文藝隊
北京某鳥業大學對於劇目的限制還很嚴重。。陰道獨白被ban並且禁止社團活動三個月,我十分親幸當年我黨性十足,沒有過於先鋒。。。
但是,喜歡話劇並參與進來的朋友,是越來越多(入社三十退社三萬的slogan不是白叫的)~現在偶爾回國還去參加劇社活動
會由很好的前途,但是拍戲前請和學校的大大小小領導各個部門幾百名掌握有生殺大權的領導們溝通好,不然白排幾個月還禁止社團活動的debuff可不是好消受的。
東南大學,極坐標劇社
面試兩年,全部被刷
他們很熱愛,日夜排練
演技真的不錯,能看出來是很認真地在做這件事
這也就是我為什麼很嚮往加入
雖然我也能很自信地說,不要我是他們的損失,畢竟ps技術還是不錯的,不用培訓,做個海報沒問題
純學生組織的話劇社就是沒錢,沒道具,沒訓練,沒技術。。。。
校藝術團的話劇社則是學校資金,專門老師每周三晚上指導課,表演還有學分拿
於是我們話劇社就是給校藝術團的話劇社提供個挖角基地。。還要被各種鄙視ORZ
東南大學的極坐標和浙江大學的黑白旅社。腫么沒人來詳細說說-_-||
中國大學的社團活動(不僅僅是劇社啊),限制太多,資金是一方面,其他的主題什麼的,必須主流,就像近一階段,幹什麼都得中國夢,不貼這個邊,基本就沒機會辦活動。
本人曾為重慶非著名大學英語話劇社的常務負責人,想分享下辦大學劇社的經歷和感悟。
————————請允許點支煙,回想下細節,不知如何說起———————————
母校...是工科院校,比較出名的專業有水電水利、港口航道、汽車工程、機械工程,特別出名的專業有土木工程和Civil Engineering,所以作為一個劇社團,並且舞台表演使用英語...大家應該快看出了,這樣的社團發展起來應該特別不容易吧...
先站個坑,後面詳細訴說。
———————————————————————————————————————
1.基本情況:
母校表演類社團較少,只有英語話劇社和木林森中文話劇社在開展純粹的話劇舞台表演,我社因背靠外國語學院,有日常活動的資金支持和輔導老師的熱心指導,發展還算不錯,是學校十大五星社團(我就不說什麼環協科協等國字型大小社團了)光環下...惟一的四星半社團。
年度活動為學院英語話劇大賽、南岸區兄弟院校英語話劇大賽、年度英語經典話劇展演等等,均以英語專業學生為主要參與人群,融入了濃烈的班級榮譽和院校榮譽的競爭機制。
每年新生入學後,為使學院新生儘快熟悉大學環境,增加學院凝聚力和班級融洽度,會由輔導老師通知各班委組織以班級為比賽單位,參加學院每年一度的學院話劇大賽,劇本由各班原創(當然不少同學圖方便,都選擇了網上下載經典英語話劇劇本)。
因前幾屆話劇社領導人有野心有謀略,為使英語話劇社隊伍壯大,增加輻射影響力,滿足個人的事業發展雄心,而濃重推出的南岸區英語話劇大賽,亦是社團年度盛典之一。各大院校的外語學院院長和書記們都非常重視,資金支持服裝租賃等都異常到位。
2.發展問題:
工科院校屌絲多,並且不是人人都會說英語,口語好的人更少,對舞台表演感興趣的人更少,這一點對社團招新和後期活動發展影響很大。不少新生都希望進入學生會和社團聯合管理會,或者學院、社區的團委,希望在大二、大三能夠謀到一官半職(最好是最高領導人之類的),拿到一本閃燦燦的證書。
所以招新時,我們會跟新生說...我們社團美女多哦,有外語學院的,財經學院的,藝術學院的..這一招很管用,母校數量不到3000人的女生,很多優質資源都集中在英語話劇社。社團內部複雜的男女關係,和社團外土木、港航的肌肉男,都是社團發展之路上的毒瘤。
社團內部你愛我我愛你你不愛我我不愛你,工作開展不好;
社團外部肌肉男追上了演員、編劇部門的女幹事、女幹部,好了,墜入愛情深海了,工作開展不好。
母校黨性很足,禁止學生社團拉商業贊助,在校園內進行商業性宣傳,工作開展不好。
3.遠景:
雜七雜八亂寫吧,作為英語話劇社,雖然背靠外國語學院,周圍幾大兄弟院校可以合作,未來可以開展前景自己想了想。
第一,熱烈支持學院的年度英語話劇大賽,篩選新生的表演苗子,為南岸區院校比賽做準備;
第二,南岸區院校比賽要常規化,固定下來,在缺乏官方支持下,能夠多做好民間交流,就當兄弟男男女女交流英語交流感情也好。
第三,校內的英語club要跟上,籠絡喜歡英語喜歡錶演的學生,每周一次的原創短話劇排演或者以拆分大型的經典話劇,以短劇形式上演,允許惡搞允許胡亂搞,只要說英語只要表演。
我只知道寢室那個參加話劇團的哥們兒被女神倒追...
發展有很多種。我覺得對社團發展,並不是做公司,一定要知名度高、搶眼球、向大家推銷自己的產品。不能這麼功利。
好多人抱怨學校支持不夠,我覺得對學校要求有點高了。我在大學是話劇團的成員。因為隸書於團委藝術團,我們的得到的支持還是比較多的。但也不覺得學校有什麼義務去支持一個學生社團。
戲劇本身就是一個小眾的藝術,在社會那麼多專業的戲劇工作人員都沒能在整個社會很好地推廣戲劇。作為業餘愛好者,把喜歡的事情玩兒好已經是很出色的了。社團是自發性的組織,尤其是這種興趣類的社團,想辦法讓成員玩兒的開心就是最直接的目的。所以排練、創作或者是簡單的討論會本身就很有意義。至於資金支持,我想說,既然是玩,自己出一些錢有何不可?一個完整話劇的劇組,大概10個人左右吧,每人出幾十塊錢就不少了。同學聚會出去玩還得花錢呢。
要玩的好總要有那麼幾個懂得多的帶著玩兒。一個真正喜歡的多看多了解相關的內容,和社團的人分享,大家就能玩的很開心。我們就是這樣的,有一個特別喜歡,知道的特別多的每周帶大家討論,每次好幾個小時,大家也都很開心。等一個這樣的人不如自己就這樣,有空多看看劇本,看看戲劇理論。個人在話劇上有進步,劇團也就發展了。
有機會演出讓更多人知道,甚至是參加什麼大學生戲劇節,拿獎得榮譽、進而獲得學校重視,當然很好。可是一個社團,不是為了討好學校,也不是要讓全校都接受話劇,讓社內的人能玩兒好而且有收穫就夠了。
不請自來。
答主是北京一工科211學校的話劇社現任社長,就我在劇社的這兩年來觀察,就劇社發展而言確實有一些比較有意思和值得思考的現象。先分享這些現象再回答題主。
1.一線城市話劇氛圍較好
(不知道話劇氛圍這個詞是否恰當,反正就是這個意思啦哈哈哈哈)
以前在中學的時候,我個人對表演的認知僅僅限於改編課本劇進行演出,那時候基本上沒有聽說過什麼話劇。(答主中部18線小縣城(ノ`⊿′)ノ)對正式演出的理解也就是各種晚會的小品。上了大學,發現還有話劇社這個東西,果斷去報了名。這之後,逐漸接觸了北京市公演的一些話劇和話劇社排演的話劇,也親身去看了一些,開心麻花北京人藝孟京輝的都有,還有一些不太知名的,多多少少了解一些。話劇觀眾和話劇作品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少了哪一個,本地的氛圍都帶不起來。
2.高校劇社往往受制於學校或者資金
我猜這個問題全國的劇社都會有,高校劇社基本上都沒有商業化,要麼存在於學校管理的框架下,不用考慮資金的問題,但是需要受制於一系列的規章制度;要麼就是一個獨立的社團,學校基本不干預,但也不會提供太多支持,資金來源要麼就是成員眾籌,要麼就是商家贊助。(如果還有第三種情況。。。。不接受撕逼(╯" - ")╯︵ ┻━┻ )答主所在的劇社是第一種情況,演齣劇目和排練情況都受制於學校,給晚會出的一些短劇小品也不是完全自己說了算。
不分條了。。。想到哪些寫哪些吧。。。
還有像劇社發展的方向這個問題,就答主所在劇社的情況,劇社發展方向往往取決於社長一個人;尺度問題。。。劇目的尺度問題和當地氛圍(接受程度)有關,也跟學校主管領導的性格和接受能力有很大關係,譬如某校演出的《陰道獨白》被禁一事。。。還有一個,比賽或者其他校外活動,這個也很重要,這是高校劇社在校外打出名氣的一個有效辦法。
然後回答題主問題,我還是覺得高校劇社的發展取決於這些因素,天時地利人和,少了哪一個都不行,換句話說,有錢用,有人演,演得好,又讓演,這四個因素應該是最重要的。
五月,永不落幕!
最難的是社長不好選吧嗚嗚嗚u嗚嗚嗚
咳,我濟南的,我們學校劇社小的可憐,院內倒是有一年一度的短劇大賽,但充斥著無厘頭的搞笑和不知所云的情節。沒有學校的支持,贊助更沒戲,想舉辦演出又批不下來。大概我大山東不太文藝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