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三國演義》的謀略比《冰與火之歌》更厲害,而後者卻更殘酷?


-,-

《冰火演義》卷三第五十一回

設奸謀佛雷弒狼主 走孿城獵狗護遺孤


(前略)……人報孿河城有使至,狼主教喚入。羅索.佛雷入拜。狼主曰:
「不知老君侯示意如何?」羅索曰:「家父欲與君王修好,議將小妹蘿絲琳配國舅。特使某來說親。」狼主大喜,問凱特琳曰:「母意若何?」凱特琳曰:「得與孿河城重修舊好,艾德慕豈有不從?」狼主大喜曰:「吾昨夜夢紅雲披身,今果得喜訊!」便命心腹將瓊恩.安柏、黛西.莫爾蒙、文德爾.曼德勒、唐納.洛克領北軍三千五百人,雷納德.維斯特林任掌旗官,與凱特琳陪同艾德慕.徒利,即日排駕赴孿河城迎親。


行不到十里,灰風咆哮如雷,嘶喊哭號。狼主掣住灰風,問左右曰:「灰風癲狂不止,其兆若何?」羅索近曰:「此狂狼之吠。乃因我兩家修盟,兵鋒大盛,以助狼性之故耳。」狼主信其言,遂不疑。當晚就地歇宿,有十數小兒於郊外作歌,風吹歌聲入帳。歌曰:「才良子,死河間!長城下,墜馬前!」歌聲悲切。狼主問羅索曰:「童謠主何吉凶?」羅索曰:「此蘭尼斯特滅,史塔克興之意。」

狼主進孿河城,瓦德.佛雷率兵將迎謁於道,狼主下馬與瓦德攜手入廳。席間酒水川流,一時賓主盡歡。艾德慕見蘿絲琳貌美,喜不自勝。酒過三巡,眾人乃送艾德慕入後廳洞房。狼主大悅,正欲與瓦德商議進軍事宜,忽聞悲愴之聲,階下樂師不知何時奏起『卡斯特梅之雨季』,曲調蒼涼。正自皺眉,忽一箭正中前胸,又一箭中左股,狼主跌俯在地。凱特琳大驚,正欲問時,席上佛雷家兵皆取出刀刃,一時間北國兵將皆喪敵手,小瓊恩、文德爾、黛西等人,紛紛為亂刃分屍。

凱特琳持短匕抵住鈴鐺響,大呼曰:「瓦德公!且住!且住!以怨報怨,我無怨矣!但求放我嫡子生路!起誓於新舊諸神前,此後北國絕不加兵於河間地!」瓦德冷笑不答。盧斯.波頓趨前,對狼主曰:「余代詹姆.蘭尼斯特問候君王駕前。」隨手一劍,刺入狼主心口。凱特琳驚怒交加,割斷鈴鐺響咽喉,乃為旁人所殺。

是夜,佛雷盡屠北國兵,悲鳴響徹三十里不息。……(後略)


-------------------------------------------------------------

《黎明與黃昏之歌》
-
Chapter 9董白
-
鼓聲咚、咚、咚,敲的她頭昏腦漲。

董白覺得自己有好久沒見過爺爺了,郿塢厚重的城牆將她層層保護起來,卻隔離了隴西蒼涼的風與大宛馬的嘶鳴。這都是她最喜愛的。

董卓是三天前離開的,臨走前他愛撫著董白的額頭,親昵地許諾下次回家將加封她做公主。她其實不需要這種承諾。一年前的那天,爺爺知道她的病無法醫治,只能做一輩子啞巴。憤怒的董卓毀壞了大殿內所有的器物,並處死了帶來這壞消息的使者。整整一個月,他都處於狂躁的情緒中,辱罵毆打身邊的所有人。沒人知道,夜晚時他會輕輕撫摸董白的額頭,流著淚,哽咽著哄她入睡。

她已經不記得父親董累了,他去世的太早,甚至沒在董白記憶的池水中留下一絲漣漪的波紋。她記得最多的,只有爺爺溝塹縱橫的臉,一道巨大的傷疤自顴骨至下顎,削去了他左臉的肌肉,令董卓的相貌異常猙獰。但當淚水鋪滿那張臉時,曲折的淚痕又令人格外心碎。六歲時爺爺曾抱著她騎馬,橫穿隴西深入羌地,就為了拜訪一位據說能治啞病的羌醫。

那時他們經常聽到壞消息,董卓只是用洪亮的大笑寬慰自己,並保證天下總會有更好的醫師能醫治她。那時候爺爺從來沒哭過。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也許是進洛陽後……成為太師的爺爺第一次哭了,雖然他已經找到了天下最好的醫師。其實會說話也不是那麼重要。董白想。

聒噪的鼓樂繼續進行著拙劣地表演,董白不明白人們為什麼要用如此噪雜的方式表達喜慶。董卓離開了三天,整座郿塢也在狂歡中渡過了三天,所有人都在唱歌歡呼,並攀比太師臨行前的許諾。只有九十多歲的太奶奶一直端坐在居室中,寧靜地等待著什麼。「天運有常,隴西人要信天。」她說。

「呂布回來了!」城牆上傳來一聲狂喜地呼喊,那是董璜的聲音。董白有點怕這個叔叔,爺爺看不到的地方,他總會狠狠地瞪視她,並許多次將她從台階上推落。誰都知道,她是個啞巴。但除了董白,他對其他人總是很和藹,似乎所有人都喜歡他。「沒關係的,叔叔只是羨慕我。如果爺爺更喜歡叔叔,我可能也會這樣。」但這想法她只能在心裡念著。

「奉先!太師……太師已經受禪了嗎?」董璜的聲音顫抖著,他臉上的肌肉也在顫動。呂布沒有回答他,只是把一個東西扔在了地上。

那是顆頭顱,一道巨大的傷疤自顴骨至下顎,削去了左臉的肌肉,異常猙獰。現在卻扔在地上,脖頸斷口處的血已經幹了。

之後再沒任何問答,董璜是第一個被殺死的,呂布砍下了他驚愕的腦袋。原本充滿狂歡聲的郿塢一瞬間就被嘶喊與悲鳴掩蓋了,呂布的人馬衝進了宮殿,燈籠、酒罈、茶花、香爐,四處橫飛,無盡的摻雜著血紅色的酒水流滿廳堂的地板。

羽箭射倒了幾位族兄,皇甫嵩捉住了董旻,將他拖到宮門口,用弓弦絞死。爺爺的幾名親隨在反抗,他們一起朝呂布衝鋒,期望能制服他,卻被四面八方衝來的并州人開膛剖肚。一個她記不得名字的小奶奶——好像是爺爺上個月新娶來的——幸運地逃到了後門,大門打開,外面是李肅和他齊整的部隊。

「我們有救了!」當時郿塢里的人是這樣想的。隨後李肅就抓著那位小奶奶的頭髮,割斷了她的喉嚨。「真可憐,」董白想「她只比我大四歲吧?」

爺爺就躺在幾尺之外,董白盡量不引人注意地爬過去。她將爺爺的頭抱在懷裡,撫摸著那張臉的傷疤與每一道皺紋。「爺爺,你還會哭么?」董白將額頭抵在爺爺的臉上,在心裡問著。

「我聽說你是董累和胡姬生的,膚如羊脂,所以名白,是真的么?」董白沒有抬頭,也不想知道問這話的是誰。她只覺得身子很沉,想抱著爺爺的頭沉進地下去,再也不起來。嘴裡有血的味道,那也許是她自己的血,雖然說不出話,但她還是本能地咬著嘴唇。似乎怕心裡的悲痛泄露出來。

哧啦一聲,問話的人撕破了她的衣衫,露出後背一片潔白勝雪的肌膚。施暴者發出嘖嘖地讚歎,俯下身在她的後背舔舐著。一陣疼痛,那個人咬住了她的肩膀,餓狼一樣的咬噬,鮮血流滿董白胸前。施暴者拔出一把小刀,在董白後背留下一道道傷口。餓狼在撕咬她,要抓爛她的皮膚,將她撕碎,啃食她的血肉。

董白抱著爺爺的頭顱,盯著他寧靜的臉。也許我們可以回到隴西,再回到那些騎在大宛馬上,與呼嘯的風耳鬢廝磨的日子。昏黃的傍晚時會響起爺爺雄壯嘹亮的胡歌。

最後是一把匕首貫穿了董白的心口,她發出了在這個世界第一聲也是最後一聲的大喊。

-------------------------------------------------------------

《三國演義》寫歷史大局中的命運,《冰火》寫人物攪動的紛爭。
兩者的殘酷是不一樣的。Q,Q


以下全文搬運自微博用戶@子衿-小路:
一篇外國人寫他讀到關羽之死時的感受:http://kongming.net/novel/writings/blanning/death_of_greatness.php
很長,很生動,開始非常想笑,到後面幾乎要掉淚。這是一個從來沒被「劇透」過的人,對於孫權和呂蒙的布置,他不屑一顧:「你們怎麼可能打敗關羽?」 直到關羽敗走麥城、乃至後面被伏兵包圍時,他都還覺得這會是一場絕地反擊,關羽會提刀躍起,殺出重圍。「想什麼呢?就憑你們還想抓住或殺死無敵的關羽?」然而羅貫中立刻就宣告了關羽的死亡。他扔了書,開始發抖,甚至衝到屋外的夜雨里,哆嗦著抽煙,頭腦一片空白,絕望,茫然,繼而開始思考人生和各種形而上的歷史命題。
「He』s in books, movies, and video games; but none of it matters. His life was washed away, leaving me feeling empty.」 這應該也是我們中的許多人第一次讀完走麥城和五丈原後的感受吧……只不過對外國人來說,他沒有任何由其他渠道得來的哪怕模糊信息,他甚至不會知道最後是魏滅了蜀,而純然按照小說的邏輯,此時由高峰突轉及下的衰落,隨後接踵而來的關羽、張飛和劉備的死亡……他們應該覺得羅貫中比喬治·馬丁更可怕


僅從「給讀者的感受」這一點出發,我覺得冰火比三國更讓人感到「殘酷」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寫作方式
冰火和三國的寫作方式,最大的不同在於"視角「和」懸念「

三國演義的寫作方式像是鋪開一個大的沙盤,然後以上帝視角把各個部分的故事講給你聽,這種視角統一的橫向鋪開,實際上是來源於中國古代紀傳體歷史的寫作手法,在三國成書的年代這似乎是最成熟最先進的寫作手法,可以最大化地展現故事內容,但是文學經過快兩千年的發展之後,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的作家們都已經有了更多更吸引人的寫作手法。

比如冰火中採用的POV式的視角方式,這其實是帶著很濃重的DND群體創作風格,在這種方式中,讀者並不是上帝視角,在某一章中,我們只能通過本章主角有限的視野來觀察這個世界。所以從嚴格地來說,三國是全知視角,而冰火是不斷變化的內視角,而眾所周知內視角的最大特色是可以進行大量的主觀心理描寫,這就是殘酷感的第一個來源:所謂殘酷,就是內心美好的願望被冰冷現實撕碎的感覺,冰火用內視角POV更好地表現了這一點。而三國一方面必須服從全知視角不能太多描寫心理活動的規則,另一方面秉承了中國史官那種心中不管多熱,筆下總是很冷的寫作風格,所以沒法更好地表現。

因此,我認為殘酷感來源於寫作手法,而絕對不是故事本身的原因,你說劉備用了一輩子追求的夢想,所擁有的一切:兄弟、領土和軍隊,就在那一年一下子灰飛煙滅了,他會不覺得殘酷?徐庶和龐統,兩個本來可以在群星中閃光的智將,一個就這麼讓餘生都行屍走肉地度過,另一個生命戛然而止,他會不覺得殘酷?孫權明明知道他是家族中最不適合做領袖的人,可是牛逼的父親死了更牛逼的大哥又死了,他會不覺得殘酷?呂布的命運殘酷么?賈詡的呢?郭嘉(喵的我最喜歡他了!)的呢?馬謖的呢?姜維的呢?

他們所遭遇的殘酷,或許遠遠超過史塔克們,只是沒有被表現出來而已。誠然,人一輩子的悲歡離合,冰雪與烈火之歌,最後不過是在史書上留下的寥寥幾句。這,才是真的殘酷。

另一種差別,在於」懸念「的營造。在三國成書的年代,全世界的寫手都不太知道懸念怎麼玩,但是馬丁叔可算是玩懸念的集大成者了,這種差別有時候是能夠決定作品的質量與受歡迎程度的。
馬丁叔和其他所有懸念大師的故事展開方式,都是一定要讓讀者想像不到故事的走向,或者不給讀者足夠的信息讓其能推斷出故事的走向,第一人稱、POV都是營造懸念的工具,和故事本身一起將讀者的感情推向大起大落。
而三國的作者像寫史書一樣,誰在玩陰謀誰在玩陽謀誰在搞小動作誰準備用什麼方法去騙誰,都從一開始就告訴你,生怕你看到結局了去怪罪作者沒提前交待清楚,你說這懸念還怎麼玩!若有人要投降,一定先說他商議投降,然後再出正式投降敵方的鏡頭。若有人要攻打別人,一定先寫半章原因,絕對不會突然就兵臨城下了(我記得只有呂布打徐州算是什麼鋪墊都沒做的)。至於故事中最牛逼的謀略,空城計也好,赤壁之戰也好,草船借箭也好,都特么是從第一分鐘開始,兇手、兇器、動機、手法都攤給你了,生怕讀者智商不夠,沒法理解這些高大上的東西……(好吧,那個年代的讀者可能智商確實不夠)

我再舉個例子,比如赤壁,如果就不說別人,就用曹操的POV來寫,胸懷天下,大軍統率,一路披荊斬棘,準備在赤壁血洗世仇,結果碰上以為是敵人的,有可能第二天就投降了,碰上看起來是朋友的,其實是卧底過來出餿主意的,本來是碾壓的戰役,卻經常被不明來路的船隊在大霧的天氣裡面騷擾,箭都快不夠用了,終於自己的威壓起了作用,黃蓋來投降了!那天晚上被證明是一場噩夢,怎麼就刮起來東風了,怎麼就燒著了,怎麼就一燒一大片了,我操我們是歷史小說不是奇幻小說啊!逃吧,卻落在關羽手上了,這白眼狼,怎麼對他好都沒有用,一個切我100個都沒有問題,媽的,真絕望……關羽輕輕地說:你走吧。我百感交集地離開了這片赤壁。
懸念出來了有木有!殘酷感出來了有木有!
看,這只是寫作手法的不同而已。

二、社會風氣
三國的歷史背景是東漢末年,離諸子百家的時代並不遠,並且被魏晉的風流才子們譽為英雄時代。而冰火雖然是架空,但是由於有很濃重的DND風格,歷史社會背景基本上是西歐中世紀到啟蒙時代中間這一段的。
這兩種社會背景的人文氣息是完全不同的,這造成了三國裡面陽謀多,冰火裡面陰謀多。
所謂陽謀,就是天下都知道我要搞你,你別管我用什麼方式,我只和我的謀士們商量,就不告訴你,但是你知道我要搞你,我最後還是搞死你了。
所謂陰謀,就是我要搞你,但是我誰也不告訴,假裝我是來幫你的,啊呀你今天的衣服好漂亮啊我幫你脫吧……(一刀捅下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沒想到吧哈哈哈哈哈哈我終於報仇了……

對三國來說,即使我們拋棄寫作手法上的不同,陽謀遠遠多於陰謀也是讀者覺得殘酷感不夠的一個原因。在三國的世界裡面,聯盟總是脆弱的,諸侯總是對立的,說愛你就一生一世,說搞你就一定搞到死,因為大家都比較耿直,而且社會風氣就是,一旦有利益衝突,就沒有共同進退的可能,不是你殺死我就是我殺死你。
當然三國也不是完全沒有陰謀的,貂蟬就是陰謀,劉備攻佔成都也是陰謀,龐統的鐵索連環其實也能算是陰謀了……看到這裡大家發現了沒有,陰謀都是好人用來對付壞人的,當然沒有殘酷感了……

而對於冰火來說,事情似乎並不是那麼的非黑即白。要麼說西方人虛偽呢,哪怕是仇敵,到人家做客也要享受」賓客的神聖權利「,就算今天我要砍你,但是明天我把孩子送給你當人質,我再娶你一個女兒,我又是你忠心的封臣了……和那些奇怪物種比起來,冰火中的各個家族,就好像是一個大家庭一樣,各懷鬼胎卻又不好撕破臉皮,你永遠都不知道對面的是朋友還是敵人,於是也就不能用陽謀,只好用陰謀了,畢竟背後捅刀子最方便嘛。

說穿了,世仇之間怎麼打的頭破血流都不殘酷,但是表面其樂融融的一家人,背後絞盡腦汁要搞死對方,才殘酷。三國的英雄史詩其實不殘酷,而後期晉朝開國時候司馬家那點事才殘酷。

就到這裡吧,我也不知道這個話題還能怎麼延展,因為只從殘酷感出發好像能說的不多,三國和冰火的比較真是一個好題目,謝謝提問者。


隨便從三國挑一個角色,大眾臉或醬油男,比如潘鳳吧(我不是來黑他的。。),寫他如何在一方諸侯手下一點點做到一員上將,各種心酸各種磨難各種輝煌(人家不可能一點功績沒有的=。=)你都以為他是主角了誒~然後滿懷信心的迎戰華雄!。。。被斬於馬下。。。這是馬丁大叔的套路


開播前:
史詩大劇《後漢の三國》今晚就要開播辣!雖然是周播,但是看片花還是很不錯的呢!尤其那個大將軍叫什麼何進的,顏值蠻高的,據說是主角呢!嚶嚶嚶關注ing

一集後:
我了個擦!要不要這樣!何進大將軍一集就被太監們搞死了!幾個意思!顏值辣么高!是片酬付不起嗎!還是男主要回家生猴子!第一集就要死人,這是個什麼劇…………那個霸道總裁是叫董卓嗎,好man的感覺(星星眼),連皇上都不放在眼裡!嚶!

幾集後:
這個劇,竟然還有弒父的情節,兒子為了利益就當眾殺了父親,好殘酷……不過看預告,貌似那個叫呂布的才是男主嗎,好帥好威武,天下無敵!奉先奉先俺の嫁!

幾集後:
白門樓……編劇我要往你家玻璃上扔石頭!!!那麼英雄那麼帥的布布,就這麼被砍了腦袋……555555……蟬蟬最後還生死不明……劇情好虐……

……………………

幾年後:
終於看完了夷陵の戦,俺の関関……俺の翼徳……俺の備備……俺の黃爺爺……
媽的老娘決定棄坑了,這劇他媽沒法看了!
看劉禪那個(嗶——)臉,就想用遙控器扔他……債見……


據說無恥的增加圖片就可以提高點贊率?

冰火世界全貌

冰火世界全貌

其實上面贊同最多的回答和很多其他回答都已經提到了,但是感覺沒把話說透。嫌長的人可以只看粗體部分

就像很多人說的並不是「冰火「比「三國「更殘酷。而是「「冰火「比「三國「讓人感到更殘酷。

第一,是視覺印象和文字表現的差別。比如曹操詩里說「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慘不慘,當然是慘的,但是由於我們現在更習慣於視覺感受,而不太習慣於(除非是有自己親身經歷的)對文學意象的想像,特別是文言文那種有一定抽象性概括性的敘述風格。這本身是傳統文學和視覺文學(現在好像漫畫也能被歸做這個詞了)的差別,也是中國文學講究含蓄抽象,西方文學強調激情具象的特徵導致的。當然因為文學原作如此,所以三國的影視版也只能那樣,但完整的情感代入是需要有很多細節描寫的,比如把關羽推出斬了,會表現腦袋在地上滾了幾圈,血如何噴出來么(新版陸毅那版好像這方面有改進,但感覺很怪)?冰火里人物死,基本都至少給你個血肉模糊的屍體鏡頭。常常有血濺一臉的場面。

第二,就像上面大家談到的,視角不同

上帝視角,很難讓讀者有足夠的代入感,雖說你還是會對某個人物產生個人感情,但間離效果始終讓你意識到那個是虛構人物,你最多不過是在欣賞一個很NB朋友的奮鬥史。

而有限視角:
A,更有助於讓觀眾產生代入感,而且冰火是不斷的轉換到不同人物的視角的。這能使不同偏好的觀眾總能夠找到一個自己願意代入的角色.(正如DD)
B.這能讓人物命運的改變對觀眾來說更突然,缺乏預期更容易引起觀眾情緒的波動(你喜歡的一個角色突然死掉了)。在三國那裡,你看到關羽如何犯下一步步錯誤,呂蒙如何謀劃,你對關羽的結局早2章就有預期了,也就是說中國長篇章回小說那種草蛇灰線實質上是一種隱性劇透。紅樓夢裡很多人物的命運甚至在太虛幻境的那些判詞里就劇透過了,不過因為是純文學,所以大家既關心結局也更關心過程。而且這類小說的重點也不在於故事走向。(當然隱性劇透暗示,絕命毒師里有)
C.不過贊同最多那個答案說當時中國古典小說不懂如何玩懸念就是笑話了,不要說明清小說了,唐人傳奇和志怪故事中已經早有很多懸念手法設置了,說當時世界上都不懂如何玩,那更是...........
重點在於冰火里的懸念側重於讓你投入感情並超出你的預期(打擊你的感情),而三國或者水滸那類話本小說吸引讀者的重點不在於懸念,或者其懸念的作用在於滿足你的預期並達到情感釋放。這種差別是2者各自傳播方式的需要。所以章回小說每章標題都把故事走向概括出來。按照當時小說的流傳方式(文人間傳抄賞玩,市井之徒偶爾茶館酒肆聽段評話。)超預期懸念是沒有太大意義的。文人對水滸和三國那類故事結局的最終大方向會不知道么(大方向是既定的)?史書上大概100個字就全部劇透,你如何搞超預期懸念?至於市井之徒,他們大多沒有時間每回都聽,所以如果意料之外的轉折太多。他一回聽完,隔一回聽,喜歡的人物不見了,故事都跟不上了,他經濟條件又無法去其它地方「補劇「,他不「棄劇「才怪。所以,三國故事可以分拆成那種並不覆蓋全故事的連台本戲。你單看一段也算個故事(都是有個結局的,否則幹嘛《失.空.斬》總連一塊兒演。按照冰火懸念的方法,空城計里應該在老兵發抖,諸葛亮背上出汗的時候,司馬師大喊一聲我們殺上城去,司馬懿一個機靈切個近景,一集結束。不信你去看韓國台放三國電視劇是不是在這裡插廣告的。但這兒也是有懸念的,讀者是感受到這個計策風險性的,他們也確實想知道到底計策是否最終奏效)。三國要用懸念的時候也用的很好,只不過這種懸念不會讓人感到殘酷,而在於滿足你的預期,釋放你的情緒,其各種可能走向大都有預期比如諸葛亮的出場就是反覆使用懸念:反覆從各種渠道聽說這個人,就是見不著,是不是高級的懸念?到荊州剛安定一段(本來歷史上是沒啥故事起伏的)可是小說卻懸念迭起:先是對老闆繼承人問題說漏嘴引起馬躍檀溪,主角生死的懸念,剛脫險,就把有關諸葛亮牛人傳說的懸念托出來。徐庶出場又退場進一步加深懸念,然後各種牛人輪番推薦襯托就是見不到。等好不容易見到,有沒有滿足大家的預期?(「隆中對「此後就是劉備集團最高戰略行動綱領,每當他們遵守這個綱領,事業就走向勝利。每當他們脫離這個綱領就遭受挫折),有沒有釋放你的情緒?(Wow,賣草鞋的終於走上正軌啦)。這套手法到金庸那些武俠小說不還在用?
有關重要謀略失敗:火燒葫蘆谷,司馬懿到底死沒死?到下雨了,你是挺替諸葛亮惋惜的,但你感到殘酷么,畢竟是重要角色活下來了,而且你會覺得這是諸葛亮算不到的事(實際上草船借箭天文看那麼准,這時候明顯自己粗心,但小說敘事不讓你意識到這點罷了。)。有關重要角色死亡七星燈續命,成不成功,任何一種結果觀眾都是可以接受的。差別在於你自己的情感衝突希望看到諸葛亮多活,但死亡也是有預期的,諸葛亮自己都幫你預期了)。這就好比一個很健康活潑的美女女友,突然當著你面被車撞成一堆血肉。和一個重病折磨很久的老嬸娘,為了續命做手術,手術失敗,你去送終告別。你感到哪個更殘酷?後者你大哭一場情感釋放了。前者你哭都哭不出。但你也不會說老太手術結果成功與否對你是沒有懸念的。

D.除了第一和第三人稱的說法,你也可以說冰火是同時用決策者和執行者的視角描述故事的。而三國更多段落只有決策者視角。所以,冰火里那些交待計謀醞釀過程的事件,雖然你有預期,但還是可以非常切身的感到大人物的決策是如何決定性的影響小人物命運的。而這本身就有一種殘酷性在其中(一部分人的生活就因為某些人的一時興起而全部崩塌)這種差別各類遊戲里也常見,完全上帝視角的回合制兵棋推演遊戲,動不動還有核彈出場,戰鬥序列好幾頁,好多地方被夷為廢墟,殘酷么?可對你那不過是一堆數字的變化。但是騎馬與砍殺之類的FPS,你看到對手一個NPC被劈了也會覺得挺慘的。

第三,人物配置不同
A.冰火的人物是沒有很明顯主配角差別(好像65屆艾美卡司商量報名參加主配角時最後沒人報名主角)。也沒有特別明顯的正邪差別,(反抗派系其實也未見得是純良好鳥,我只感到龍女相對正一點)。但三國里人物主次,正邪,褒貶特清楚,甚至有時候在非主要派系衝突里行文都對角色有抑有揚(比如呂布對李傕郭汜),這導致觀眾會不自覺地按照作者的暗示在任意2派衝突時,自覺站隊到作者希望你站的那一方。所以,作者的傾向性使三國里至少一半形色的死亡,是你會衷心歡呼的,因為你根本對他們沒感情,還談啥殘酷?三國里顯然劉備是比所有人都更正統的,冰火里你告訴我哪一方比哪一方更正義?而且你注意正統的劉備這方是很少用那種利用人際關係,親情倫理互相背叛的「陰「謀的,更多是陽謀。

B.上面這種差別導致2個作品塑造人物的方式是不同的。冰火里是人物的衝突中塑造人物,這種衝突大多是人物私人情感和慾望的對撞,對於熟悉他們的觀眾,雙方的重要性是對等的(你的個人愛恨為何就比我的愛恨重要?),任何一方失敗,觀眾的情感都要受到衝擊(即便不是你特喜歡的那一方,你對他們的感情也是複雜的)。三國里人物大多是服務於某種理念的,是理念的衝突中塑造人物,你在作者誘導下內心選擇一方站隊是沒有情感負擔的。更因為三國里幾乎任何2個人物(及其背後的理念)間都是有明顯主次,正邪,等級,褒貶差別的。所以每當一個次要人物碰到更主要的人物,他就自動退化成一個塑造後者的工具或者符號(上面有人說到了),更多人物根本完全就是符號,作者根本不希望我們對那些符號注入感情。曹操的管糧官出場是讓我們同情和他一樣命運的小人物么?不是,只是為了告訴你曹操奸詐。蔡陽出場唯一的作用就是讓關羽把他劈了,讓觀眾對古城會兄弟相逢感到高興,顯現關羽忠勇。同樣,華雄和被華雄劈掉的,守5關的6將,所有這些死亡,你會有情感代入么?你會因此情感受創么?而且這種手法一多,你對很多人物的死亡就麻木了,你其實只關心那麼幾個。所以,三國里雖然人物多,計謀多,死亡更多,但你能注入個人情感的人物很少,影響你情緒的死亡更少,交戰雙方士兵的死亡就是個數字了。你如何能感到殘酷?而且三國這種不斷通過人物間PK塑造其中有更高人格(和更高尚理念的)一方的手法,到後期 ,在封建時代最理想的知識分子人格的化身---諸葛亮死後,一下子失去了功效。三國在此後也少了很多趣味,因為無論怎樣在姜維身上用這些手法都無法超出諸葛亮身上所達到的效果。而且因為姜維在此前獲得的個人描寫太少了,觀眾很難對其建立感情。他和諸葛亮之間到底有怎樣深厚師徒感情的描寫也很少(私人間的感情描寫一直是三國的一個弱點)。而且此前三國里的人物以私慾(而不是其他更冠冕堂皇的理念)為動機與他人發生衝突,一般作者都有辦法讓讀者討厭他的行為。但到此時,幾乎大多數人物衝突都完全是私慾了(除了少數幾個人)各方都不再能代表某類高尚動機了,但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卻基本沒變,導致人物之間的特色差別都消失了。加之你對新登場人物的背景了解很少,少到不足以在其死前對其建立感情,所以無論誰,以何方式死掉,你都不會再關心,所以三股勢力都消亡你也不會感到殘酷。

C.三國里不多的那些你能注入正面感情的人物,還另有問題,三國里這些人物缺乏真正私人間親密關係的描寫三國基本不描寫人物的隱私和私人生活他們間的對話大多不是私密的個人情感交流,而只是一種職務性的或者政治性的管理溝通,更多展現的是其政治和道德屬性。比如劉備對張飛,那是兄弟倆在說話么?那是一個非常關心下級的領導與自己寵愛的下屬在對話。又比如甘糜二夫人在長坂坡,那是2個同病相憐的女人在交流么?那是同一團隊的在互相做政治宣誓或者願景激勵。又比如周瑜死時讀者大多是意識到一個性格有缺陷的才子和東吳重要人物死了。很少你會去想到:呀!一個美女的完美情人死了(這類冰火里不難找對應吧)。或者一個慈愛的父親死了,周瑜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是他的戰略才華和政治抱負,而不是其個人情感性經歷。接下去諸葛弔孝,小喬出場也不是作為一個痛失愛侶的美女,而只是懷有仇恨的都督夫人和襯托諸葛亮的符號。諸葛悼詞里也沒多少兩人間私人友誼的回顧,主要談他對周瑜政治事業和功績的欽佩和理解。三國里即便是親人父子夫妻之間,我們更多的也是看到他們的政治關係。有血緣關係的子代似乎都只在父輩快退場時才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


D.如果你分別給三國和冰火畫一張人物關係圖,除了都有不少血緣倫理關係連線外,冰火的人物幾乎都是通過某些私人情感因素聯繫起來的(戀人,夫妻,情敵,恩人,仇人,血緣關係在冰火里也更多展示親情關係,而不是家庭倫理)其中每個人物各有一個完全屬於他們自己的私人情感歷程,他們是這個歷程的主角和中心。所有其它人物大多通過某種情感聯繫,進入這個歷程。所以,看劇時你和每個人物一起經歷了這些情感歷程,它們也成了你情感經歷的一部分,他們對劇中其它人物的愛恨情仇所構成的情感關係網,也成為你進入冰火世界的情感關係網。當冰火里的一個角色被殺,隨同其被殺的還有所有分享其情感經歷的其它角色和觀眾的一部分回憶。觀眾的一部分情感經歷也被同時剜掉了。即便劇中死掉的不是你最願意代入的那個角色。這種死亡也會在你對冰火的情感關係圖譜上留下一個永遠的空洞。正像其在你所代入的那個角色的情感世界裡留下一個空洞一樣。而且即便你代入的角色正是製造那次死亡的兇手,這也能讓你理解和被害者有情感聯繫的那些人物為何將來要殺你(你在其他段落也經歷了他們的情感歷程),當未來這種衝突發生時你的情感天平也不至於一邊倒了。 (冰火里的人物可能在公共道德上是個十足的混蛋。但在私密情感中往往有另一個層面。對比三國,甘寧凌統的例子,讀者讀的時候基本都希望他們和好,為何?因為我們只知道其公開的政治身份,我們不知道甘寧殺死凌統之父時的具體情形(是直接捅死了,還是拎著2隻腳撕成2半了,還是俘虜對方以後一時興起點天燈了),我們更不知道凌統父子情深的具體狀況。在三國理念塑造人物的手法下,2人真心和好才是讀者當然的情感選擇。但如果在冰火的塑造手法下,這會是很荒誕的。)這大大增強了冰火代入感的粘性和深度。也就增加了角色死亡時觀眾的情感創傷。


E.除了主觀視角,冰火還用了一些重要戲劇手段幫助觀者進入情感代入狀態。上面提到代入感需要展現更多私生活細節,刻畫個人情感生活的背景等內容,但問題是這個目標是用哪些戲劇表現手段達到的?也即有限篇幅里截取哪些私生活片段能最有效的體現這點。頭一個當然是傳統手段中的人物對話,三C里已經說了人物對話內容的差別,相對三國,冰火大部分對話多是私下裡兩兩間談私人情感,三國多是會議室場景中頭腦風暴。其它戲劇中也有用人物獨白(偽紀錄片是其一個變形)的方法(角色好像在向觀眾傾心交談,但這個只適合主配角明顯的劇目。不適合冰火)冰火還有一個手段被很多人忽略了,我上次在《連線》雜誌(還是大西洋月刊?我找找鏈接)讀到一篇文章指出:現在有幾部電視劇的性愛場面並不是為了吸引收視而是推進敘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典型的就是冰火(另外好像包括《Hung》和《Big Love》)好像還做了一張統計圖表。冰火里近90%的性愛場面是推進情節發展必須的,並不能隨隨便便去掉。冰火的性愛場面基本不是為了挑逗觀眾感官。(說實話彼得·丁克里奇在任何一個美女裸體上爬來爬去都不會激發我的性致).這是個很有效的加強代入感的手段是因為性愛是人們所有私生活細節和個人情感經歷中最屬己最隱私的部分(好吧,對大多數人)。多數人是不會隨隨便便和其他人分享其細節的。是只有親密關係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分享的信息,(除非非常親近,思維方式很接近,思想交流很多,否則你都不會和你父母討論約炮的過程和細節)該過程中(及其前後)發生的反應和對話對多數人而言都是最真實最私人的情感流露。而冰火的角色與他們觀眾一起分享了這些信息這當然的使觀眾更深的涉入了這些角色的情感生活(反過來也一樣),而且相比戲劇獨白,性愛場面效率高一點,一次可以刻畫2個角色,每一次不但加深你對已經代入角色的情感,也進一步加強你與其性夥伴那個角色的情感聯繫。反過來說,即便是一次強姦,和上面說到的兇殺場面一樣,性這樣一個個人最屬己的隱私和經歷被侵犯,其引發的情感創傷(以及把自己代入被害者的觀眾的情感衝擊)都能有效加強觀眾和角色間的情感聯繫。從這個角度說,除非為了表現某個派系的荒淫和對某個社區環境的破壞,冰火這類劇集里是不應該出現群P的(這時該場面作為刻畫人物的手段就失效了)。而且正因為觀眾深入了角色最私密的生活,去掉他們身上的光環(上面有人提到了),讓他們成為一個我們可以親近的對象才是可能的

F.其實冰火的性愛場面與私人對話是如何達到其預期效果的,還有很多可談因為還有些電視劇出於和冰火相同的目的也用了這些手段卻遠沒有達到冰火的效果。(比如同屬HBO我個人認為的最愚蠢歷史劇之一的《羅馬》),還有些電視劇出於和冰火幾乎相反的目的用了這些手段也達到很好的效果(比如Mad Men里這些段落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感到冷漠和疏離)不過,比較這3部劇的這些內容都離題了,也太複雜了。所以總結一下並不僅僅是視角問題視角中的內容也影響觀感,很多老式偵探(諜戰)小說也是第一人稱視角,也有死亡,但也很少讓人感到殘酷,因為這些作品中也很少涉及私人情感生活。同為全景視角小說,你只要比較《紅樓》和《三國》就知道,僅僅是描述內容的差別也可以改變代入情感的強度。 上面有一個挺有意思的粉絲向三國故事模仿冰火效果其主要內容無非是:「補充了私生活細節,增加了個人情感生活背景,描述了和視角主人有情感聯繫的人物具體的死亡細節,給了個性場面的描寫。「

谷歌地圖版Westeros,實際上是一個變了形的英格蘭和蘇格蘭南部的地圖,黑城堡的北牆實際就是英吉利島上的哈德良牆。Essos大陸實際是按照小亞和瑞典東部海岸線構造的。

谷歌地圖版Westeros,實際上是一個變了形的英格蘭和蘇格蘭南部的地圖,黑城堡的北牆實際就是英吉利島上的哈德良牆。Essos大陸實際是按照小亞和瑞典東部海岸線構造的。

第四,中西方對悲劇特性理解的差異(這個是老生常談了)
A. 大部分中國古典作品對悲劇的理解主要集中於主要角色 被害的或死的有多冤(無辜弱者被人陷害), 或者被害的或死的有多慘(被剮了,被烹了,被點天燈了,被五馬分屍了)。西方作品對悲劇的理解主要集中於角色無法完成自己理想人格的無奈或者無法完成高尚的人生目標與追求的精神失落。常舉的中國糖炒栗子是元曲話本《竇娥冤》:竇娥的冤就不說了,白白凈凈小媳婦一腔鮮血灑在雪地里也是夠慘的。但以西方標準這是悲劇么?這最多只能算慘劇。首先,竇娥完成了其理想人格,她的死亡使其無可爭辯的進入了封建時代一個女性能達到的最高道德境界---〉成為貞節烈女(這個一般你不自殘都達不到),這也是她一直追求的。其次,她在劇中最大的人生動機就是申冤。這個目標到後來她中舉的父親也替她完成了。甚至天氣都幫助她以一種近乎神話的方式完成了這個目標。西方常用的板栗是《俄狄浦斯王》但以多數中國古典作品標準那是悲劇么?首先,他是個王子談不上是弱者,他具有一個英雄所需的各種品質;他的下場也不是被人陷害的。而且因為每個決定都是其自主選擇,所以也不能說完全「無辜「;其次,他也沒有「被害「的多慘,他成了國王,結束時他甚至都沒死,劇中也沒多少血腥的死亡,主角唯一的肉體損傷是自己造成的(拒絕看到命運安排的下場所以把自己戳瞎了)。但他確實奮鬥了一生卻還是深刻的意識到自己無法完成自己的人生追求。

B.回到問題里2個作品。三國里比如關羽,按西方標準是悲劇人物么?關羽最大的人生追求是「殺了曹賊,大哥坐天下「么?如果這樣,他在華容道就不會猶豫。他的追求是成為一個忠義雙全的幹了番事業的英雄。所以,沒有啥比讓他敗走麥城,陷入絕境,戰到最後被俘,仍然拒降被殺更能完成其理想人格的。(注意,三國演義中有很多高強的武將在忠勇戰鬥到最後,被俘問斬前,突然投降敵人了,張遼就是個典型,所以他和關羽私交好恐怕也並不僅僅在老鄉這個層面)。中國傳統里在鬥爭中死亡更能凸顯英雄。而且小說里,他的死亡甚至使其被徹底神化了(幾章以後以超自然方式幫助兒子完成復仇使命)。這要是古希臘戲劇,等於他被宙斯變成天上的星座了。所以,三國里張飛,馬超,和趙雲都比他更具西方式的悲劇性(趙雲這樣的人物老死在床上是他人生的追求么,對其自己不是悲劇么?小說很多地方表明他不是個班超式的人物)。但小說敘事里除了張飛,都盡量淡化處理了其他人。冰火里@彭正其已經提到了好幾個例子都是典型的古希臘式的悲劇人物(除了俄狄浦斯的影子,他們中就沒有美狄亞或者安提戈涅的影子?)他們死時所謂「憋屈「正是上述「無法完成自己理想人格的無奈「。你甚至都不能說其死而有撼,而是證明了凡人的無奈和渺小。所以當冰火里的人物死亡,觀眾並不僅僅是看到一個和我們類似的有缺陷的卻也很美好的凡人生命被毀滅而且也感受到你曾和角色一起期待的某種高尚的人生動機被否定了。(冰火里人物多多少少在這方面或者那方面都有點高尚的動機)

C.三國里重要人物死亡時引入的各種超自然因素(曹操,孫策)固然增加了某些膚淺的宿命感。但也減少了悲劇性(上述古希臘悲劇里超自然因素被降到了最小限度)。而且更大的問題是,三國這麼做使其人物完美化了,其死亡好似不是由於其人格缺陷。而主要是觸怒神靈導致的。
理想化人物就更難產生情感代入了。


五,說點沒法歸類的原因:
三國里大多數矛盾還是在公開的戰場上解決的,多屬於陽謀範疇三國主要不是幾個家族間的情仇恩怨而是三家職業政治集團(公司)間的爭鬥。利用私人間的親密關係來搞詭計互相背叛的「陰」謀還是比較少的。劉備招親時吳國太和孫尚香並不是陰謀的策劃者和主動參與者,孫權原計劃中也沒打算犧牲妹妹。魏國爭儲時,曹家兄弟更多是一種同事關係。諸葛亮利用周瑜的性格弱點氣他的時候,周瑜自己不知道那是計嘛?這種公開確定的敵人之間使詐對人的感情傷害比有親密關係的人的背叛要小很多。(競爭對手公司員工對你使詐,隔壁部門對你使詐,同一個部門的同事使詐,你忠心輔佐的領導對你使詐,你幫過很多忙的團隊里的鐵哥們使詐,你打小一起的發小密友使詐,你的戀人/親兄弟/父母對你使詐)你受到的感情傷害並不與陰謀的規模和複雜性成正比,而與陰謀實施者與你的親密關係成正比 (越愛的人傷你越深嘛)。


我羅羅嗦嗦寫這麼多,你看到這裡也是耐心很好了。最後要為三國演義的那些問題辯護一下:上面@田穎 已經指出了。三國沒用有限視角,沒有鋪陳角色的私人生活細節,情感經歷,是因為:

《三國演義》里有個高於所有角色的真正主角:那就是歷史本身!人物是描述這個對象的手段。過多的使讀者聚焦於幾個具體角色的情感將使這個最重要角色的面貌變的模糊不清。

而《三國演義》里最重要的角色以一個英雄史詩的氣勢開場, 最終卻以一群庸俗凡人的爭鬥落幕, 這恰是其悲劇性所在。

各派系主要據點分布圖

各派系主要據點分布圖

各家的勢力範圍。

各家的勢力範圍。


無非是寫作方式不一樣罷了,三國演義的一章,都可以拍成《冰與火之歌》的一季。如果有錢有人,我們完全可以拍一部類似《權力的遊戲》這樣的電視劇來展現三國,簡單的寫了兩季,感覺這是一個可以拍一輩子,換十幾撥主演的深坑……

《第一季 士宦的紛爭》

在東漢遼闊的領土上,有大大小小的世家大族盤踞。這是一個高門大姓、世宦皇室所共同壟斷的世界,寒門和白丁甚至都沒有人身自由,只能匍匐在大族的腳下討一口飯吃。


但是,有三兄弟從小就胸懷大志,想改變這個不公平的世界,分別叫張角,張梁和張寶。他們某天上山砍柴,雲霧中得到了自稱為南華老仙的指點,留下了三卷天書。


於是他們按照書上的教法,開始到處傳教救人。


這裡可以給三張兄弟加很多的戲份,突出他們篳路藍縷創立太平道的艱辛,以及他們俊朗的外表和張角天然的領袖氣質。三兄弟各有所長:張角有大局觀,果斷,善於觀測天文,所以是天公將軍;張梁善於人際關係調和,是為人公將軍;張寶則對山川地理瞭然於胸,過目不忘,是兵法大家,所以後來是地公將軍。


隨著張角勢力的蔓延,和各地的世家大族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繫,其中自然包括河內的司馬家和穎川荀家等等。這也驚動了九重宮闕內的天子劉宏。我們這部劇就是要敢於給桓帝和靈帝翻案!劉宏在本劇中將被描述成一個心機極重,小心的平衡士族和宦官之間的精明帝王。


於是圍繞著是否大量任用士人,解除黨錮,朝內的名門大臣和宦官展開了激烈的勾心鬥角,士族希望誇大黃巾的危險,而宦官則打擊士族。皇帝在中間始終不置可否,坐看兩邊互咬,偶爾會在後宮和何皇后、王美人之類纏綿一番。這裡會有一位俊秀的年輕人不時的在片中出現,周旋於幾大勢力之間,但是他的身份暫且不公布。


這期間,張角也積極的活動,尤其是和宦官方面往來更加密切。這一部分戲的關鍵人物有司徒楊賜,司空張濟,後將軍袁隗,太尉曹嵩和十常侍等大佬,中間各種暗戰明戰聯姻和美人計,有些後面不出現的龍套可以考慮直接毒死或者被暗殺以增加懸念。


一番合縱連橫下來,黨錮並沒有被解除,但是張角也意識到了緊迫性。本季末,會出現類似魔獸裡面的獸人大軍場景,三張兄弟站在一塊大岩石上俯視眾生,下面黑壓壓的是眼光冰冷堅毅的黃巾教徒,整裝待發,張角然後把目光平移到天際,到洛陽宮闕,黃巾教徒萬眾一心的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本季終)。

《第二季 西園的玄機》

在士族和宦官的鬥爭中,有一個人開始並不那麼引人注目。他的名字叫何進,姿儀豐美,胸有城府。以自己外戚的身份,在士族和宦官之間左右逢源,這也是第一季中出現的那個神秘的年輕人。

黃巾起義爆發,何進被委以重任,封為大將軍,在何進雷厲風行的領導下,上一季的主角三張兄弟病死的病死,被殺的被殺,很快黃巾起義就被消滅了。司馬家和荀家在這個過程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突然變臉協助朝廷,這一切自然都少不了荀爽和司馬防的算計。黃巾起義中湧現了很多人物,比如劉關張,這裡可以適當給幾個鏡頭,尤其是青龍刀丈八蛇矛,但是不做任何介紹,作為以後的伏筆,畢竟輪到他們真有戲還需要很多季。


何進也因為剿滅黃巾大功,直接入局作為一方勢力,何進巧妙的籠絡了大士族袁家的庶長子袁紹和與宦官系有密切聯繫的曹嵩之子曹操。一時間何進手下人才濟濟,包括張遼這樣的驍將都出在何進的幕府。自己的親弟弟何苗,也是青年才俊,被一番運作之後,成功拿到軍功,當上了車騎將軍。


皇帝感覺到了何進崛起帶來的壓力,為了維持朝堂平衡,巧妙的推動士族和宦官提議設立了西園八校尉,以自己身邊的宦官蹇碩為元帥,直接分化了大量何進幕府的力量和軍權。這裡會有很多蹇碩和何進之間的機鋒和明爭暗鬥,互相給對方下馬威,往對方的軍隊裡面摻沙子更是少不了的戲份,因為蹇碩是宦官,安排美人計比較困難,但是何進不是,所以考慮蹇碩安排美女接近何進,何進將計就計反坑了蹇碩一把之類的情節作為調劑。


何進於是推動了皇帝在平樂觀觀兵一事,引入外兵來壓制西園派的軍權。 同時借著自己查辦黃巾餘黨的權力對宦官群體發難,開黨錮,引入士族為援,以私通黃巾為由誅殺了中常侍封諝、徐奉。通過這一番運作,何進彈壓住了宦官的勢力,繼續掌握軍權。


季末,操心太過的漢靈帝咳血。與此同時,何進躊躇滿志,撫摸著自己的外甥劉辨的頭,指給他看天下萬邦——這裡要借鑒《魔鬼代言人》裡面的場景,找一個高台來顯示出「萬邦都匍匐在你的腳下」的感覺。

第三季 太后的籌劃》

有催更,更新一發。

第三季初,漢靈帝臨終。因為漢靈帝一直比較喜歡王美人生的,被董太后收養的劉協。在臨終前,蹇碩一直在調查王美人,宋皇后的真正死因,來給靈帝報告。說一切其實都是何皇后所為。靈帝氣極,大罵:「何氏誤我!」 但是身體已經不行了,臨終前託孤蹇碩,希望蹇碩能夠扶持劉協繼位。


於是蹇碩迅速行動,宣布禁宮戒嚴,開始圖謀何進。漢靈帝臨終到駕崩這一幕可以安排兩集到三集,因為各方面暗流涌動,中央的部分就是蹇碩和何進的博弈;地方諸侯,比如董卓、劉焉等也會給幾個鏡頭作為伏筆。


但是蹇碩當元帥的時日比較淺,在上季中被安插進來的暗線給何進告了密,全盤托出了蹇碩的計劃,結果誘殺何進的計劃失敗,何進趁機單騎秘密進西園,以自己強大的號召力和人格魅力,曉以厲害,加上高官厚祿誘惑,讓西園八校尉在自己和蹇碩的鬥爭中保持中立。袁紹的叔父袁隗就是這次政治交易的大贏家之一。


西園的禁衛軍保持中立,蹇碩又沒有成功的誘殺何進,蹇碩在這場政治鬥爭中就顯露頹相,開始求助於自己的夥伴十常侍,想利用自己的殘存的在禁軍中掌控力,加上十常侍的實力來翻盤。這個時候之前戲份不多的何皇后——現在是何太后出場了,何太后和董太皇太后都在試圖拉攏十常侍,一方想讓劉辨順利登基,一方想軟禁何太后,殺何進,讓劉協登基。

十常侍對這個事情意見也不一致。有支持蹇碩和董太后的,有支持何皇后的。這個時候何太后直接闖宮,在十常侍議事的地方發表演說,一錘定音。可以參考宋美齡在美國國會的演講片段,爭取到了十常侍的支持,於是太后讓十常侍火速送信給何進讓他如此如此,同時另有一封信遞給 蹇碩,說讓他速速進宮。


蹇碩進宮立即被拿下,何進此時也憑藉著何太后送給他的皇帝詔書正式接管了西園軍權,季末,劉辨登基,何進為大將軍輔政,如霍光故事。這一季就在登基典禮中告終。登基典禮的最後,榮升太傅的袁隗和自己的侄子袁紹相視而笑。

《第四季 血色的宮門》

《第五季 董卓與呂布》

《第六季 袁紹的抉擇》

(拍到第六季,回頭一看,才到三國演義第四回開頭…… 從第一季的鋪墊中嶄露頭角,到第二季第三季成為絕對主角,可以預計何進會成為偶像,然後到第四季末尾突然崩壞被殺^_^)


其實三國演義更殘酷,只是很多時候三國的敘事角度是從大局著眼,對具體人物的一生往往都是一帶而過,很多人建功立業的過程都被省略了,他出場就被殺掉,這難道不是悲劇嗎?比如潘鳳,現在都習慣性黑他,彷彿潘鳳是個酒囊飯袋一樣,實際上在那個年月潘鳳能在無數人中成為一方諸侯手下的大將,本身必然是有超人的本事的,也肯定有無比催人奮發向上的奮鬥史,但他的一生在書里總共才寥寥幾句話,這難道不悲慘嗎?

三國演義中能被比較明確介紹生平的都是主角中的主角,名將中的名將。整個三國只有一個關羽,他的名氣可比冰火中任何一個人都要大,聽過關羽盛名的人肯定比冰火中聽過泰溫名字的人多。馬丁在冰火中可以選擇幾個線索人物做pov,而三國如果用類似的寫法,可以寫出無數故事你信不信?赤壁大戰能寫到永遠,因為這裡面牽扯的人太多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生可以寫,這麼寫下去,即使是挑選比較重要的人物,幾百本幾千本都是擋不住的。

三國寫的是歷史,而冰火寫的是某些人的一生,這兩樣有時候是重疊的,但更多時候你只能看到一個。人在宏觀角度是看不到微觀的,楊慎的一首詞多少年來膾炙人口,但有多少人想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真實含義呢?


全文鏈接如下:
你看過中國版的冰與火之歌嗎
講道理:三國的主旨不在於此,當然對主角死不死不太在意,而且人物那麼多,如果跟冰火一樣寫,恐怕得寫得羅貫中累死為止啊。。

凡人皆有一死 何必唏噓不已


故事是這樣的,東漢末年,有一位英俊威武的大將軍叫何進,此人乃是當朝第一高富帥,登場後觀眾都覺得何進將能興復漢室、再創輝煌、上繼伊呂,下超霍光,誰知道第一集還沒拍完,何進就死了!

於是西涼來了一個MAN力十足的董卓,入京後平定一方,廢立天子,大家覺得,原來這部戲講的是霸道總裁董卓的故事,果不其然,三分鐘之後,董卓就抱得貂蟬美人歸了。

結果第三集一登場,董卓就被呂布刺殺了。大家才明白過來,原來這部戲說的是權謀,是謀道殺拳王司徒的權謀和鐵拳無敵呂奉先的絕頂武功,為了突出呂布的武功,還安排了一個原來不存在的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戲份,通過正面描寫劉關張三個一流高手,反襯了wuli呂布的無雙戰績。

大家看,我們呂將軍,頭戴束髮衝天紫金冠,身披西川紅錦百花袍,掌中是重七十八斤的方天畫戟,胯下是時速百公里的嘶風赤兔馬(講道理不該是貂蟬的么),這形象這顏值這武力值,簡直是男主的不二人選啊。



按照邏輯,武將巔峰加上權謀高手,天下太平指日可待,結果一轉眼,王允敗,呂布逃,李傕郭汜稱雄豪。


於是大家發現,原來這部戲的主角是這倆人,手下還有一個隱藏的智力高手,賈詡!


結果第四集開播,李傕郭汜內訌,那個打醬油的皇帝又倉皇出逃了。


這時大家才發現還有一個正面人物——袁紹,四世三公,家世清白,世代簪纓,桃李滿門。


哇,於是女性觀眾服其帥,男性觀眾羨其英,袁紹也不愧是主角,活了三集,第一集橫刀立馬退董卓,召集十八路諸侯並擔任諸侯俱樂部部長,第二集就大破公孫瓚,吞併幽冀四州,名列當年的中原五強第一名。


第三集他大軍壓境,要攆滅一個叫做曹操的人建立的小集團,然後,袁紹大敗虧輸,四州叛亂,最後雖然被他一力壓服,但他也終於壽終正寢。


然後大家發現,主角變成了我們的曹操。

哇,曹操好帥啊!他腹黑、霸道、跟下屬基情滿滿眉來眼去,帳中謀士如海,郭奉孝賈文和,荀攸程昱等人皆是不世出的謀士;麾下武將如雲,夏侯淵徐晃均是威震天下的大英雄。

這下子這個主角沒跑了。


一統天下的肯定是他!



結果這位主角不負眾望,撐到了第一季結束,還沒死,而且北收四州,東征烏丸,西破荊州,南下江東,準備以數十萬大軍一舉消滅孫權。


那些在副本里擔任主角的什麼蹋頓、劉表完全不值一哂,就算是後來西涼雄起的副本中人氣最高的馬超,在他手下也是狼狽奔逃啊。


原來這些角色就是出來做炮灰的。


而江東副本中也上演了一場主角悲劇,人氣排行第二的江東小霸王孫策在第一季活了兩集就被一箭射穿臉頰,死就死吧,還不讓人死的好看些。


反正我們人氣第一的腹黑總裁曹操已經來了,他死不死已經不重要了。


結果曹操大人輸了····輸了···了···


於是我們發現,原來紫髯碧眼的孫權和白袍儒雅的周瑜這一對好基友才是主角,而且周瑜這位高富帥還是妥妥的人生贏家,迎娶白富美小喬,升職加薪當上公司CEO,指揮戰鬥以少勝多打敗了人氣第一的曹總裁,這絕對是主角光環了吧!

結果第三季一開播,周瑜跟就後來的謝玄一樣,打完仗兩年就死了,這本書的作者為了烘托氣氛,還編了一個三氣周瑜的故事,其實編這個故事,就是為了襯托下一位主角——諸葛亮。



這位諸葛同學必須是主角了吧?


這裡的設定簡直是腐女最愛,劉關張三兄弟基情滿滿,前面呂布殞命白門樓之後(據說編劇因此被女讀者丟雞蛋),他的嘶風赤兔馬就被關羽拿走了,加上諸葛亮白面書生,四個人的基情已經是十分耀眼了,誰知道還有一位趙雲小白臉來攪局。

按理說這樣的組合在第三季出場,那是無敵於天下了,而且還獲得了龐統的隱藏加持(沒辦法,龐統顏值太低,限制了主角升級)。


結果漢中大戰曹操同學破關殺來,劉備嚇得膽戰心驚,一下子人氣又轉回了剛剛破了西涼,加封魏王的曹操身上。


曹操拿回主角光環,還沒來得及摸一摸,漢中大戰局勢逆轉,曹操只得把光環交還給劉備。


劉備也知道這個光環燙手,在進位漢中王之後就送給了關羽,關羽得到光環加持,果然威力大增,水淹七軍名動天下,結果,當年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的他很快就死了!

這時候曹總裁得到了關將軍的人頭,接過了主角光環,然後他也死了。


於是曹操的兒子在任務進度百分之五十的時候登基做了皇帝,緊接著劉備也登基做了皇帝,並在這一年七月決定出兵為死了快兩年的關羽復仇。


這個時候主角光環毫無疑問回到了我們的劉備身上,劉備數十萬大軍出征,威震天下,如同當年的關羽,於是,他也死了,光環落到了我們的陸遜身上。


但是諸葛亮是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的,他把馬謖提拔起來,馬謖在貼吧、知乎上人氣很火,說起話來頭頭是道,被譽為丞相以外第一人。


結果馬謖死了。


然後諸葛亮來了一場其實並不存在的六出祁山,成功讓天下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他的身上,大家掐指一算,諸葛亮居然當了三季主角了,看來他不會死的,而且會帶領蜀漢集團反撲,完成作者和觀眾都在期待的大一統任務。


果然,當觀眾這麼認為的時候,他死了。


他一死,魏延就成了人氣最高的,畢竟他兵出子午谷的謀略驚才絕艷,讓人佩服。

果然,魏延也死了。


這個時候的主角光環落到了曹魏政權里,但是先後取得執政權的人都死了,唯有司馬懿深知主角光環的副作用,一直隱忍不發,直到高平陵政變,一舉當上了主角,於是,他也死了。


何進、董卓、呂布、袁紹、曹操、劉備、孫策、孫權、關羽、龐統、郭嘉、馬超、諸葛亮、姜維、鍾會,一個個主角就這麼在獲得了觀眾的喜愛後迅速死去。。。


最後的結局定格在司馬炎身上,但是這並不是結局,恰恰只是另一場遊戲的開始,這場遊戲,被稱為:八王之亂,而後還有五胡亂華等等。


但是我還沒說完,你們以為這部戲已經是中國版冰與火之歌的典範了嗎?


你們啊,圖樣圖僧破,上台拿衣服!


有一部書,花費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筆墨描寫了108個人物,編了又坑又長的段子,辛辛苦苦把這一群人從全國各地湊到一座山上來,彙集了公務員,武林高手、天才謀士、神偷大盜、名醫大將、以及各種手藝人,就在觀眾集中精力戴上眼鏡放大屏幕即將高潮的時候——作者讓這些人一塊死掉了。

108個主角,集中在最後一季被集體大屠殺,何其壯觀?


尾聲


但是很遺憾,上面說的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在近代某國歷史上,一批批號稱能夠拯救祖國改變世界的人站了出來,然後又一批批倒了下去,最後好不容易佔住山頭,以為可以稱王稱霸的人,又被集體大屠殺了。

而這一切不是結局,恰恰,只是下一場遊戲的開始。

凡人皆有一死,何必唏噓不已?


附:

主本任務:

天下一統 達成者:河內司馬世家司馬懿門戶


副本任務:

一統江東 達成者:孫策,周瑜,孫權

西涼雄起 達成者:馬超 韓約(韓遂)

赤壁大戰 達成者:周瑜 魯肅 孫權

官渡爭鋒 達成者:曹操 荀攸 郭嘉 賈詡 荀彧

雄霸天下 達成者:董卓 呂布

風雲再起 達成者:王允 賈詡 李傕 郭汜

暗流洶湧 達成者:伏皇后 漢獻帝 劉備 關羽 張飛 董承 陸遜 呂蒙

復興文壇 達成者:鄭玄 管寧 華歆 孔融

武動乾坤 達成者:關羽 呂布 趙雲 張飛 夏侯淵

少年得志 達成者:孫權 周瑜 郭嘉 陸遜

合肥決戰 達成者:張遼 甘寧

紅燒夷陵 達成者:劉備 陸遜

登基稱帝 達成者:曹丕 曹叡 曹芳 曹髦 曹奐 劉備 劉禪 孫權 孫和 孫休 孫皓

深謀遠慮 達成者:荀攸 郭嘉 賈詡 程昱 劉曄 蔣濟 張既 法正 諸葛亮 魯肅 呂蒙

---------------------------------未完待續-------------------------------------------------


@周祚 老師已經說了很多細節,隨口說幾句二者在感覺上的差異吧。

《三國演義》開篇就點題: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冰與火之歌》反覆強調:Valar Morghulis(凡人皆有一死)

說勢的時候,面對的是群體,筆墨在權謀。
談死的時候,針對的是個體,著眼於無常。

生命因無常而殘酷,權謀因詭變而精彩。起手不同,側重便生區隔。

三國由大而及小,如潑墨山水畫,波瀾壯闊,千里江山一畫之中。
英雄浮游天地間,隨波逐流,弄潮歷史之上,又傾覆波濤之下。
道的是斗時斗勢斗機變,說的是一樽還酹江月的蒼涼。

冰火以小而見大,如重彩油畫,細節豐潤,窺一人便可見時代。
天地如爐,眾生皆置火上,競相砥礪,唯求後死。
畫的是掙命掙利掙自由,描的是你什麼都不懂的悲憫。

在放眼全局的時候,擾動時局的謀略最是引人,聚焦個人的時候,苦虐的命運更加觸動人心。


寫法差異。

冰與火之歌,以微觀視角寫人情人性,引起觀眾的共情。破壞人性=殘酷。

三國,以宏觀視角描述大義謀略,觀眾只能圍觀無法共情。生死由命=不殘酷。

三國如果換個寫法,殘酷程度比你想像中更可怕。

其中任何一個故事腦補展開,整個三國任何一條支線都能寫出一篇冰與火啊。

推薦《火鳳燎原》。


a:她出生自美國。


她的一生沒有受過什麼挫折。那個人待她很溫柔。直到有一天,她被帶走了,她害怕極了,拚命叫喊那個人的名字。

回應她的,只有一個陌生人。

他面無表情,粗暴的將她抬到桌子上翻倒。將xx刺入她的xx。她忘記了疼痛的初體驗,只記得自己的意識開始模糊。


還沒來得及恐懼,她就已經死去了。


她的內臟被剝除、肢體被熟練地肢解、掛在鐵鉤上。她的屍體輕輕搖動著、旋轉著、等待著心愛之人的出現,等待他溺愛的笑容,等待著他手中美味的小零食。


回應這個可憐姑娘的,只有鐵鏈搖動的聲音。

b:近日中國農業部發文稱1月份美出口到我國豬肉同比增1.6%


冰與火更殘酷???題主你哪裡看出來的???

有人說三國是成功者視角、沒有失敗者視角,講真啊!很多人水平還不如李仁港【認真臉。雖然都罵見龍卸甲如何渣,但人家算是讀懂了《三國演義》

末尾旁白:

三國統一了,國號不是魏,不是吳,更不是蜀,而是晉。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收攬人心、孫家三代奮進、諸葛亮鞠躬盡瘁、司馬懿堅忍半生、呂布無敵天下、董卓廢帝立帝、袁紹虎踞四州、關羽忠義無雙、張飛豪氣干雲、趙雲七進七出、姜維九伐中原、周瑜火燒赤壁、魯肅仁厚長者。。。

這些人描述的最出彩,都是一代人傑,各種廝殺、算計,然後呢?你想過他們的目的沒?——為了一統天下、為了掌握江山、為了匡扶社稷。

中國歷史小說、評書多了去了,東周列國志、封神榜、隋唐、劉秀傳、大明英烈傳等等,為何唯獨三國成為名著?

在眼花繚亂的戰爭、政爭、情義、各路英雄豪傑中,其實隱含著巨大的悲劇性。——最後統一天下的不是這些主角中的任何一人。一生辛勞,所為何來?


東周列國志、封神榜、隋唐、劉秀傳、大明英烈傳,甭管那些主角配角有多慘,但至少有一方是勝利者。

三國呢?那些最聰明、最勇猛、最仁厚、最陰險、最善戰、最隱忍的,一個個老去了,一個個死了,然後司馬炎那個黃口小兒取得了天下。。。莫大的諷刺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後人憑弔空牢騷。

人生最大的悲劇不是活得慘,而是活的沒有意義。民諺曰: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因為不想讓老人家懷疑人生。。。如何理解「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 金吾將軍的回答









我乎一向有個好習慣,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同志們要堅持。


就我看來,三國比冰火殘酷多了。

相信大家第一次讀三國年齡不會超過15歲(包括漫畫版、簡易版、通俗版)。15歲的孩子,哪裡懂什麼殘酷不殘酷的?懵懵懂懂的看完了主線,一個平淡的印象就此成形,也許感覺就沒這麼深刻了吧。且沉下心來看幾個片段:

片段一:

「多少年了?」曹操看著酒杯里晃動的燈火倒影,一時有點恍惚。「當年刺董卓不成,逃出東都之後,這些年好像都是在馬背上過來的,青州、幽州、并州、冀州,連烏桓、西域這些地方都跑遍了。光死裡逃生就多少次了?被徐榮射中的箭創每逢雨天都發癢;濮陽城,呂布方天畫戟落在頭上時,真以為要沒命了。最險的還是在宛城,典韋死了,安民、子脩也死了,行伍之中,真的半點也大意不得。」

「不過終於要結束了」曹操看著賬下斗酒酣呼的猛將謀臣們,精神一震,舉杯起身:「眾位將士,自我曹孟德東郡起兵,轉眼十五載。收黃巾、敗陶謙、斬呂布、討袁氏。掃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惟江南也。今有百萬雄師,三軍用命,又得鳳雛、元直獻連環之計,踏平天險。只等明日進兵,平定江東!之後天下無事,當與諸公共享太平盛世!」

懷著這樣美好的期待和夢想,曹操睡了二十餘年軍旅生涯中最安穩的一覺,夢裡四海昇平,天下歸心,終日無事,只飲酒作樂。次日升賬,報曰:「一隊帆幔行來,上書先鋒黃蓋名字」。

之後的故事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橋段,而從躊躇滿志到狼狽逃竄,這一夜對曹操來說,是有多殘酷?

片段二:

看著賬下還在閃動的四十八盞七星燈,孔明最後想到的,竟是卧龍崗上的風雪和梨花。「如果不是先主三顧之恩,我現在還在潁川釣魚吧?那些年和士元、元直他們當廬飲酒,隨風高歌,多麼快活啊」。

賬外魏延還在長跪不起,他們呢?威震中原的雲長死了,萬人能敵的翼德也死了,錦馬超最可惜,家仇未報,死了也不甘心吧?鳳雛,鳳雛,你若是還在,與我分守漢中與荊州,現在天下都是我們的了吧!還有子龍、漢升,當年昭烈帝賬下這麼多英雄豪傑,一個一個都走了。只差一點點啊,雲長威震中原的時候,只差一點點,我們就能復興漢室,就能拯救天下了啊。可笑我還自比管仲樂毅,鏡師還誇我是姜子牙、張子房。可笑啊,到最後困守一隅,少主年幼,外患重重,叫我如何放心去見先帝啊。

「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留下了這樣的話語,諸葛孔明飄然離開隱居多年的草廬。那時的他才高八斗,滿腹經綸,出道以後更是戰無不勝,無所不能。分天下、燒赤壁、借荊州、定西川,草船借箭、空城退兵、七擒孟獲、六出祁山;能祈地取水,能鑲星延壽。連死了還能遺計斬魏延、顯聖定軍山。這樣的英雄人物,最後竟然是壯志未酬、客死異鄉。這結局,殘酷不殘酷?

片段三:


「錯了錯了,此處以鉤法撥弦,聲音雖然高亢但失之輕佻,若是能夠改以連剔,以韻補聲,才能中正平和,發乎自然----不請自來,還望姑娘恕罪」。紫藤花樹下,被驚擾到的姑娘有些困惑停了琴聲,抬頭看著身前儀容秀麗的男子,一時間卻生不出氣來。曲有誤,周郎顧。短短的六字,又藏了多少的風流韻事。

英俊瀟洒、意氣風發、嬌妻美眷、位極人臣。才智高絕、風流倜儻、力挽狂瀾、雄姿英發。這樣的天之驕子,卻用一生做了「既生瑜、何生亮」的註腳,這又有多殘酷。

片段四: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而今大業未成,奈何死乎」。太史慈自幼習武,聞雞而起,月落而眠,苦練二十餘年。一朝出山,星光照亮了整個江東----死於亂箭,殘酷不殘酷?

片段五:

郝昭,率三千人守小城陳倉。諸葛亮親率十萬大軍攻城:「量此小城,安能御我?」。招降、雲梯、衝車、鑿土、掘道,攻城不下。如此文武全才,「少年從軍」,但直到九十七回才是個雜號將軍,這中間又有多少的懷才不遇,多少的挫折、不甘和自強。九十八回,重病,聞諸葛亮攻城,驚死。這難道不是小人物的殘酷?

三國里殘酷的故事舉不勝舉,只是古文敘事平和,起伏和轉折少,大部分人又早早被劇透,第一感而言,可能沒有冰火直接和突然。但沉下心看,這樣厚重的歷史,這樣沉重的戰爭,又怎麼可能不殘酷?

再回想起來,水滸、紅樓、西遊,四大名著,那一本不殘酷了?

先寫這麼多,大家如果喜歡,我努力再更。

第一次修改,感謝 @撲街@於濟凡@苟或 指出時間線上的兩個問題,之前閉門造車,把沒發生的事拿出來作回憶,或者把死的人寫活,犯了錯誤,請大家見諒


你試一下,用腳踢碎蟻巢,和用手指捏住一隻螞蟻,然後擠碎它,看著它的體液沾染你的指肚,哪個更殘忍?


冰與火殘酷?

那也就是小資產階級的看法。準確的說,是一種渲染的殘酷。

有些像苦劇,不作不死的殘酷。

其實論殘酷,他也沒啥經歷。米國自立國以來,本土就沒經歷過什麼戰火,也沒有那種滅絕型的內戰。

恐怕正因為如此,才可以渲染這些。就好像口味其實清淡的人要多吃辣椒。

性生活很少的宅男喜歡av。

而真正的殘酷,則是命運的殘酷,白描的殘酷,歷史的殘酷。

就拿實際人生贏家曹老闆來說吧。

演義里曹老闆其實夠順了。

歷史上做到八校尉已經經歷了我們想不到的人生滄桑宦海沉浮與鎮壓黃巾起義的死斗。

等九死一生回鄉,殺掉呂伯奢,這種殘酷,終於能討董,又被打到裸奔。

以屠殺羌人起家的關西兵,對曹操拉起來人不知兵兩百年的陳留子弟,是經過如何,基本就是半獸人屠殺哥布林。

這個殘酷沒寫。至少沒有渲染。只突出了徐榮與李儒。按照關西軍沒事都切百姓頭的習性來看。這場基本是屠殺。

老闆是尿了。不是曹洪背著逃就準備死在哪裡了。

老闆不是個隨便就尿的。他鎮壓過黃巾起義。肯定是太殘酷。

回到袁紹哪裡。見到諸侯互相攻殺。多年以後賦詩說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後人評價,曹公古直。如幽燕老將,甚有悲涼之句。

殘酷這樣的評價,對我們這個民族,太low了。

生民百餘一。萬姓以死亡。
需要渲染么?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這幾句,兄弟反目,戰友成仇,野心膨脹,六親不認,殺戮賢良,百姓大面積死亡,社稷成為荒丘,足夠馬丁老頭寫出多少殘酷的故事。

王粲七哀詩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
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
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李郭把長安殺得道路積屍,加上天災,百姓餓死不少。長安的路上都有腐朽惡臭的屍骨。

王粲也不過寫了「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十個字。需要渲染么?

知識份子罵人,把個實際錄尚書事的李郭罵成豺虎,已經是極狠了。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
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途中只看到累累白骨,看到母親拋棄孩子,哭泣。

家庭倫理道德親情全部完蛋。作為儒家信仰的詩人,也無力救助,只能馬上離開,不忍再聽到哭泣。

由此想到長安里親戚朋友的命運,不由只能吟誦下泉詩,希望出現一位下泉里歌頌的賢明君主挽救他們。

要渲染多得是。

當時有時間哭哭啼啼么?也就王粲這樣的有時間哭哭啼啼。

曹老闆再次重新創業,學習孫堅,去揚州招兵。途中多少炎涼世態。以前資助的還求過么?看好么?這種人情炎涼殘酷對於經歷生死的人不值一提。

比如越戰下來的,穩的往往跟深潭一樣。一般人的生活殘酷巨浪,在他那裡就不起半點浪花。

孫堅就是帶了幾千淮泗子弟衝鋒的。

曹老闆還是差點火候,結果兵變,炸營,殺了不少人。這有多少殘酷,恐怖。

給四千人,帶了不到千餘人回兗州。

歷史就這麼輕描淡寫的一句。


  太祖兵少,乃與夏侯惇等詣揚州募兵,刺史陳溫、丹楊太守周昕與兵四千餘人。還到龍亢,士卒多叛。[一]至銍、建平,復收兵得千餘人,進屯河內。

  注[一]魏書曰:兵謀叛,夜燒太祖帳,太祖手劍殺數十人,余皆披靡,乃得出營;其不叛者五百餘人。


四千兵還剩五百。那晚老闆一口氣宰了數十個。這比在呂伯奢家狠多了。呂伯奢只是幾個男僕家丁。

這可是淮揚精壯。

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幾千人有預謀的燒著老闆的大營,堵著他。而老闆手刃數十人衝出來,渾身血污,狀如惡鬼。當著披靡....

或者也是不焚者曹操?

龍女哪個不焚者,我估計也得這麼看。

到底互相殺了多少。他們是怎麼熬過的這個恐怖的夜晚。
白天還一起相約努力報國的子弟們,晚上就要謀殺曹操。四千多殺得只剩五百。

龍女買了一萬個無垢者,可也沒反戈一擊啊。可見還是閹黨靠得住。說明馬丁也想不出這麼詭異恐怖的劇情。

許子將也流落揚州,不知道他去領了神諭沒有。文青曹操死去,奸雄曹操誕生。

有必要渲染么?這樣的殘酷很光彩么?

然後對陣袁術,黑山賊,兗州黃巾,都是血戰。雖然勝利,死傷慘重。

從秦邵替死,兗州刺史劉岱,濟南相鮑信這樣級別的人戰死就可以看出。

曹操只是勉強得勝。收降的黃巾,名青州軍,多有不法事。以曹操個性與法度,算非常寬容了。

這種殘酷沒寫。

呂布反亂,兗州背叛,曹操討伐陶謙起碼得有五萬大軍吧。

最後地不到三縣,兵不滿萬。饑荒不得已劫掠本縣,食糧多雜人脯。

這種殘酷沒寫。

曹操真正可以割頭換頸的朋友是張邈。派衛茲護衛過他。

曹操出征陶謙,對妻兒說:我回不來,就去投靠孟卓)張邈的字)

然後張邈勾結呂布,背叛曹操。

曹操也不客氣,誅滅了張家三族。

最好的朋友成了最深刻的仇敵。

這種殘酷沒寫。

復還了兗州,對於那些背叛你的人,特別是給予了厚望還背叛的人,傷害你的人,你需要吞刀子,忘卻仇恨。

比如一把提拔起來的魏種,跟呂布跑了,捉住了。先是只要你不跑出沙漠,跑到大海我就要殺了你。

親自解開捆綁,說唯其才也。

老闆其實心眼不算大。這是怎麼一種殘酷?

強行改變自己才真難也是真需要殘酷。

後面的故事就不多說了。

難道羅不知道?就寫了老闆平定黃巾。

羅貫中以現在留下來的蛛絲馬跡來看,也是經歷過元末明初階級民族戰爭,兼并戰爭的人。估計是個幕僚謀士。而且可能是陳友諒的。

陳這個人,名字叫友諒,卻心狠手黑。曹操寫得頗似他。

羅貫中更懂戰爭的殘酷。也懂人性的殘酷。他不去渲染這些,而是彰顯忠義,人謀。其實明白殘酷不難,但要學會改變殘酷的世間。

三國演義,寫的是什麼?

難道僅僅需要渲染殘酷,人性的黑暗無情?宣揚這些黑暗森林理念?

三國演義是知道這些的,宣揚的是忠義。正如紅樓夢知道家族政治黑暗,而宣揚的是人性愛情美好的閨閣兒女。

三國演義最殘酷的一點,就是作者連名字都不留下來。足以說明他看破許多。

這叫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


當然我也愛馬老頭的筆法與毒舌。他寫三國,就算寫個曹操傳,渲染一下,也是閱讀開胃猛菜。就那些毒舌系的妙語連珠,就足夠可觀了。

可惜按照他的速度,寫法,他連冰與火都寫不完。

這才是最殘酷的。

----
沒有作家比歷史殘酷,沒有作家比歷史偉大。也沒有作家能像歷史那樣塑造出那麼多鮮明的偉大人格。這麼多震撼悲劇。

任何作家也不行。何況馬丁一個奇幻文學家。

說殘酷,三國演義里隨處都有細思恐極的離奇殘酷事。

保證作家絕不敢這麼寫。

比如二士爭功。死了三個九十幾的。最殘酷的是鄧艾。

鄧結巴從小貧寒,是司馬懿提拔起來的,可謂是戰功赫赫,忠心耿耿,侍奉三朝的老將。多年讓姜維吃盡苦頭。又奇襲陰平,成了大功。

鍾會一封書就讓他成為階下囚。一群同僚,不光不救助,反而落井下石,斬草除根,把他連兒子也一起殺了。

就這麼個文武雙全,戰功赫赫,算無遺策,忠誠可靠的老將,因為朝廷里沒有根基,被一群官二代殺狗一樣殺了,還污衊他造反。

司馬炎也拿他當狗,也褫奪他官職爵位。什麼責任都沒有追究。最後是蜀漢降人說情,才給後人個郎官。

陰平那麼險,鄧結巴沒死。卻死在自己人手下。

他臨死都不知道朝廷是這麼險,人心這麼險吧。

臨死才知道寒門與世家的巨大鴻溝。自己效力的是司馬,得罪的是整個世家。

從鄧結巴的角度看,這司馬家朝廷夠虐心的。

不是歷史,哪個作者敢這麼寫。

懷舊空吟聞笛賦。當年七賢七個好朋友,死得死亡得亡,投靠的投靠,即使懷念被殺害的,也只敢起個頭就結束。


整個維斯特洛死的人,還沒赤壁一場死的多。


——————
死一個人能爭論半天,死幾十萬人就是個數字了。


因為冰火還沒完結,而三國的故事你上小學時就已經知道6、7分了
如果你是背著饃騎著驢爬山涉水好不容易去到開封這樣的大城市在集市裡找到說書先生聽上一段才能知道一點點三國的劇情,聽到孫策暴斃、典韋慘死、龐統落鳳、二哥敗走、火燒聯營、孔明氣絕...,你也會覺得上天真不公、三國更殘酷。


喜歡上一個,看著看著嗝屁了
又喜歡上一個,看著看著又嗝屁了
然後喜歡上,然後嗝屁
喜歡→嗝屁→喜歡→嗝屁,這是一個循環,能不殘酷么,把我小心臟嚇的都不敢隨隨便便喜歡了,你說這不殘酷么!!!


主要是三國有一種幽默感,無法替換到冰與火之歌:

「我是風暴降生,不焚者,彌林女王,安達爾人、羅伊那人和先民的女王, 七國之主, 疆域保護者, 多斯拉克海的女主, 打破銬鐐者,龍母……」
小童:「我記不得這許多名字。」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主動尋找藝術作品中虛構性故事的真實性?

TAG:小說 | 冰與火之歌(小說) | 三國演義 | 幻想文學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