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節約對窮人有好處嗎?

今天中午看了電視上的一個公益廣告,呼籲大家節約,因為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養活2億窮人,我不由得思索了一下。

現在富人的確有很多浪費行為,不僅僅體現在糧食上,不過,即便富人不浪費了,這些糧食就會被分配給窮人嗎?小時候不是講過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家情願把牛奶倒掉也不給窮人喝嗎?富人浪費也是一種消費,富人的消費或許可以促進財富的再分配呢?

當然,面向某種非常稀缺的資源,富人的浪費的確會讓窮人失去競爭的機會,不過,總體上來講,是不是應該更多地鼓勵富人消費而不是節約呢?


我的名字叫阿土伯,我是土豪沙隆巴斯的資產信託管理人。

沙隆巴斯現在的全部資產是1億美元。他有一天指著我的鼻子說,我的資產每年要至少增值5%,怎麼也得跑贏通貨膨脹是不是。於是我苦思冥想,喝乾了300罐養樂多,終於搞出了一個逆天的資產組合。在我嫻熟地操作下可以跑贏SP500(美國大盤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指數)長期年化收益率5%,達到15%,按照2014年美國計算的富人24.7%(來源福布斯)的有效稅率,實際收益就是(1-24.7%)*15% = 11.3% 也就是每年會有約1130萬美元的投資收入進賬。沙隆巴斯在公司屬於福娃性質,每年只領1美元工資,所以我選擇忽略沙隆巴斯的工資收入。而因為我們的名字里都帶土,所以我們的感情特別好,我不收取沙隆巴斯資產的管理費,免費給他幹活。


沙隆巴斯每年要花500萬美元來吃喝玩樂付房租,就如美國勞工部數據(上圖)的最高收入等級所示,消費的65%用來購買奢侈品,也就是325萬美元,剩下的35%也就是175萬美元用來支付生活必需品。還剩下1130-500=630萬美元,那麼一年後沙隆巴斯的資產價值就是1億零630萬美元,資產增長為6.3%,完成了增長5%的目標!我心想這麼多養樂多確實沒白喝啊。這多出來的630萬美元資產怎麼辦呢,我要不要給它埋在地里,這樣等到春天就可以有很多很多錢了啊。我平復了一下激動的心情,仔細想了想,最終拒絕了這個很誘人的想法,決定按比例投入已有的資產組合(股票,債券,風險投資,房地產等等),來產生複利效應。

誰知道沒過幾天,沙隆巴斯突然找到我說,「土伯啊,每年買的私人飛機太多了,我這個老司機都開不過來了,要不然今年就不買了吧,你看看省下來的這個錢怎麼辦。」
「省錢?Excuse me? 你怎麼不與時俱進啊!」 我扔給他一份貝恩資本的全球奢侈品消費報告。

「哎,年輕人真是有幹勁,我還是老了。」 沙隆巴斯低頭看了看報告,感慨的說。
「要不繼續捐給慈善機構抵稅?」 我小心翼翼地問。
「抵的差不多了吧,我年年已經捐那麼多了,再捐我就要賣腎了。」 沙隆巴斯捂著腰。

我看了看,沙隆巴斯每年可以省下來100萬美元。除此之外,沙隆巴斯的其他經濟和生活狀況毫無變化。這樣的話資產增長變成了7.3%,繼續滿足增值5%的目標。那麼事情簡單了,這100萬美元,我決定繼續按比例投入這個能每年賺11.3%的資產組合,甚至加入一些更加激進的投資比如月球的房地產,坐北朝南,邊上就是大山,還有大坑,弄點水養點魚就是依山傍水啊,戶型超大,升值空間極其可觀啊!


我揉了揉太陽穴,重新回顧了一下給沙隆巴斯設計的逆天投資組合,其實就跟福布斯雜誌調查出來的大部分美國富人一樣,


現金,股票,國債,公司債,期貨,房地產,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國際資本,對沖基金等等。看著這上色難看到爆的盤子,讓我想起了曾經吃過的憶苦飯。我突然腦海中火光一閃出來一個念頭,沙隆巴斯省出來以後投在這些金融工具里的100萬美元,實際上最後都去哪了?

於是我拿出筆,簡略地列了一個單子:

-現金:送給銀行或者貨幣基金(還是銀行),銀行拿來放貸給公司,公司拿來發工資,做項目,或者胡吃海塞
-股票:送給賣家/買家/券商,賣家買家是誰就不知道了,很有可能是某基金公司,或者少量普通人
-國債:送給國家,國家用來投資基建,國防等等
-公司債:送給某公司,公司用來發工資,做項目
-期貨:送給賣家/買家,基本屬於對賭,此消彼長,沒什麼影響
-房地產:送給上任房主,房主拿去胡吃海塞,或者是通過地產信託基金分享一大票連鎖酒店或者寫字樓的收益
-國際資本:送給國外的企業家,他們拿去發工資買設備或者胡吃海塞
-私募股權:高溢價送給賣家,企業家老闆,他們拿去胡吃海塞,或者去干跟我一樣的事情
風險投資:送給有志青年當工資以及幫助有志青年的公司成長,當然很大幾率打水漂了
-對沖基金:送給某哈佛畢業博士後基金管理人當管理費,以及讓他替我拿著賺錢(坑市場上其他所有人的錢)

那如果沒省下來100萬呢?那大約一定就是一半作為稅送給國家,國家拿來投資,另一半送給商家,商家拿來發工資做項目和胡吃海塞吧。

要是省下來的錢送給慈善機構呢?那大約一定就是慈善機構拿來建Non-profit項目建學校建組織了吧。

我正沉思著,一個沒注意,沙隆巴斯偷偷湊了過來。
他拿起來看了看單子,喃喃說道,「土伯啊,其實我也想幫助窮苦人,比如隔壁的錢夫人啊,對門的糖糖啊,上次去中國認識的孫小美啊。「
「合著你就幫助窮苦女人是吧。」我翻了個白眼。
「說真的,不開玩笑,那你覺得我現在省這筆錢,跟不省這筆錢,客觀講,哪個對她們好處大?」沙隆巴斯這時候眼神炯炯,怎麼看起來都不像個好人。
我撓撓頭,「恩,怎麼說呢,看起來不管怎麼樣都能通過金融工具或者經濟手段傳播產生有益的效果,至於最終落實到經濟上對於個人或者某個人群有什麼影響?我也等著看哈佛MIT北大人大經濟博士後們的模型呢。「
沙隆巴斯一臉鄙視, 「切,就知道你水平不行。」。
「少扯淡,你就是摳,你要再多付我一倍工資我一分鐘給你搗鼓出仨來。「 我一臉大義凜然,隨手又打開了一罐養樂多。


不能一概而論,總結而言,在現代社會富人消費和節約都不會對社會有太大的影響,現代社會已經有了更多的調節方式。

對富人和窮人還有財富之間的關係而言。

在發達國家,富人和窮人早已經不是對立的關係,甚至很大程度上,勤勞致富的富人更是窮人生活水平提高,走向中產的重要依靠。(當然我們絕對譴責官商勾結,壟斷和官僚掠奪)

在古代,貧富差距之所以導致王朝崩潰,很大程度上在於金屬貨幣的有限,土地的有限,古代富人非常有錢,會導致金屬貨幣集中,消費不足。古代貨幣和財富的囤積,造成流動性枯竭,財富集中,最終嚴重的分配問題引發社會崩潰,對財富的貪婪最終毀滅了財富。

而當現代金融體系下,當錢更多體現媒介和信用意義的時候,實際上財富和分配已經完全轉變了。

富人賺取更多錢,不可能全用來消費,在古代,當貨幣實際代表財富時,富人賺取的財富退出了流通領域,被囤積和窖藏,但當現代貨幣,錢的意義成為媒介,成為信用,貨幣並不與財富對等,富人賺錢體現了其潛在交換能力和信用的提升。但當他們實際消費之前,這些貨幣只是潛在的可兌換的財富,而並非真正財富。並沒有參與實際分配,簡而言之,M2代表潛在貨幣供應量,但與物價並不對等。富人賺了更多錢並不代表物價會漲,更不代表其他人的財富減少。(富人一天三頓飯,窮人也一樣,富人晚上睡一張床,窮人也一樣,富人有錢並不會導致糧價上漲)


現代社會,財富並沒有被富人佔有。富人佔有大量貨幣,但卻並沒有集中財富,現代貨幣的信用和媒介意義,讓富人獲得的收入轉變成了潛在的信用。這種潛在消費能力增加與實際消費並不對等增加。


簡而言之,現代大生產,富人獲得貨幣,獲得信用,但生產出來的產品,食品,汽車,各類消費品,主流消費人群是普通人過去的窮人,現代大生產的好處,很大程度上全面惠及了窮人。

在古代,富人賺錢1億元,這些錢會變成金銀,土地,集中在富人手裡,或繼續賺錢積累更多金銀和土地,或將之窖藏,退出流通領域,在一系列的商業活動中,土地,金銀,財富被集中到了少數人手裡。土地減少導致糧食緊缺,金銀減少導致流動性枯竭,勞動力的廉價,最終引發社會崩潰。


當金銀和土地代表財富的時候,其產量和總量是有限的,你多我少,在這種體系下的財富增加和囤積,會導致其他人的貧瘠,而有限的金銀和土地被集中在少數人手裡的時候會引發巨大的社會問題。


所以古代會有「富人不奢侈,窮人將餓死」 (所以對於叫囂啥回歸金本位,土地本位的各類無聊人士,我是堅決反對的。)


但現代社會,現代貨幣代表的是一種媒介和信用,在現代商業社會下,媒介和信用依賴於商業體系,其總量和產量是可以非常大並不斷增加的,在這種體系下,是可以所有人受益的。

現代富人賺了1億元,富人的消費能力有限,可能消費500萬,其餘的貨幣,無論是成為投資,還是存在銀行,最終都會存在於流通領域,被更有效率,更有競爭力的人獲得,以此創造更大的社會消費和財富。生產力的提升讓更多人受益,而新創造的大量財富也通過工資和社會分配,更多的被分配到窮人的一端。窮人和富人在這個體系中都是受益的。

在古代財富的定義太多單一,社會的產能太多緊缺。

在產量和總量有限的情況下,一方的增多,代表一方的減少。而更嚴重的金銀的囤積和土地的囤積更導致了社會的崩潰。

但現代社會,財富的定義可以無窮無盡,精神的,物質的,不斷創造和積累的新的財富。

沒有人能通過囤積電影,囤積手機,囤積電視,囤積汽車導致其他人的財富受損。

現代社會,富人與窮人不在是你多我少的分配模式。所以富人消費自然能創造一些就業,但不消費,存銀行,錢仍舊會放貸出去刺激消費和創造就業。


富人不應該節約。大量的花錢才有利於經濟發展。
你知道世界上最土豪而且沒什麼文化的就是沙特那些石油起家的。他們每天坐在油井上賺海量的美元,幸好這些傢伙沒文化,窮極奢侈的花錢,才使得金錢能夠通過奢侈品流回到商業生態中。他們養活了奢侈品,奢侈品公司養活了員工和千萬供應商,供應商又養活了更多的員工和供應商。

要是沙特土豪全像猶太有錢人一樣,樸素的生活,一年只花幾十萬美元,那沙特就成了金錢的黑洞,海量的錢一進這地方就不再出來了。第一個吃不消的就是向他們買石油的人。有來沒去,他們漸漸的把你吸空了,又不返回給你點什麼。

古代的有錢人大量都是這麼乾的。比如你到柬埔寨他們跟你介紹 那裡有個塔,是國王所有的財富都堆那裡面。國王把所有財富堆他一個人的倉庫里,不花,他就成了一個吸財富的黑洞。一直吸,吸到國家幹了,百姓都窮了。最終財政撐不下去。經濟循環不起來,這麼乾的最終 結果都不怎麼好看。古人也不知道為什麼。

有很多人都提到一點,就是錢存在銀行里也會轉化成投資的。誠然。不過最好還是多花點。因為有錢人花錢量大,一個人消費抵100個人,能更多的拉動GDP和就業。要是不花錢,你投資也沒地投啊。投資根本還是要建立在基礎產業上,就是還得有人消費才行。
唐頓莊園里,大表哥當律師,進貴族家門第一件事就是想把所有男僕傭人都弄走,他受不了有個人幫他穿衣服。老頭就教育他說,你要讓這麼多人失業嗎?僱傭他們,保持高質量的生活,花錢,是我們貴族的義務,因為我們要供應工作崗位。


要分情況討論:

1、對於不可再生的必須資源,富人的節約對於全人類都有好處,這自然就包括了窮人。

兩個關鍵,不可再生必須的。譬如說耕地就是不可再生的必須資源,除非我們發明了不需要田地就能弄出糧食的辦法。
如果富人浪費耕地,譬如說佔用耕地修築大型別墅、游泳池、機場、花園等等等等。那麼就會對全人類的口糧造成影響(我們假設富人都很有錢,動輒修幾百平方公里的花園),間接導致糧食價格升高,窮人可能直接餓死。

當然上面說的是極端的情況,但事實上對於任何不可再生的必須資源的浪費,都會對全人類造成影響,而最先受到影響的肯定是窮人。

除了耕地,還有石油、煤炭、環境等等。


2、對於工業生產的消費品,富人的節約對於全人類都沒啥好處,這自然也包括了窮人

事實上對於工業生產的消費品,富人的浪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得窮人受益。絕大多數革新了我們生活的電子產品,在誕生的時候都是富人的專享。富人的需求使得技術革新得以出現,富人的消費給了產業發展的第一推動,最終工業化的生產導致產品價格下降,普惠全人類。

從汽車到手機,莫不是如此。


3、對於健康、醫療產品,富人的節約可能要人命

事實上,近代醫療健康科技的日新月異,在很大程度上,是富人所推動的。雖然這使得諸如瘧疾的研究投入遠比癌症的要小(因為富人不太可能感染瘧疾),但是目前普惠全民的各種醫療科技,與富人的推動是分不開的。

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治療癌症的方案,窮人得了癌症一般只能等死。而富人得了癌症,就會投資促進癌症藥物的研發,而這些藥物的研發一旦成功,在一段時間後又能普惠到窮人身上。

癌症、糖尿病、艾滋病目前所取得的進展,與富人的推動是密不可分的。


偉大的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說過「富人不奢侈,窮人將餓死」。

道德上鼓勵節約,經濟上鼓勵消費,但消費應用在提高生活質量而不是物質的浪費。

社會發展的方嚮應是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和資源的有效利用。


看了一堆答案,真是三觀盡毀。很多人都在說,富人消費越多,窮人越得好處,富人如果節約,窮人反而餓死。聽上去什麼感覺?如果你本能地感到彆扭,覺得噁心,說明你三觀還算正常。

不幸的是,這個結論在一定條件下確是基本符合現實的。 @neo anderson 通過理論上縝密的分析揭露了這樣一個事實,在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一個經濟體中,

資產階級的總消費=資產階級的總利潤=無產階級的總剩餘價值=無產階級就業人數*(平均創造價值-平均工資)

所以資產階級如果提高消費,既可能增加無產階級的就業人數,也可能增強對無產階級的剝削,增大工作強度,增加工作時間,或者壓低工資。對於第一種情況,確實是資產階級多消費會給無產階級帶來好處。極端情況下,如果資產階級的消費趨於零,絕大多數無產階級就要在飢餓與死亡線上掙扎。

一個需要靠少數人的窮奢極欲來維持多數人的溫飽的社會,一個少數人銷毀大量剩餘產品多數人忍飢挨餓的社會,還有必要長久存在下去嗎?還能長久存在下去嗎?

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目的,並不是提高生產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只有一個,實現資本的增值,實現利潤的最大化。某些階段,這些目標確實恰好一致,更多時候,尤其是最終,它們一定會分道揚鑣。資本主義從初期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方面,最終一定會走向它的反面,即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方面。共產主義的目標才是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通過資本主義來發展生產力好比飲鴆止渴,毒酒里確實含有水分,但它的根本目的是把你毒死。在你快渴死的時候,喝一點點毒酒,或許能續一下命。但是現在有一瓶毒酒和一瓶水擺在你目前,你還非要喝毒酒,說什麼毒酒救過你一命,說什麼毒酒雖然有缺點,但是它能解渴啊。那……


你的法拉利呢?


女:你抽煙嗎?
男:抽。
女:每天多少包?
男:三包。
女:每包多少錢?
男:10英鎊。
女:你抽煙多久了?
男:15年。
女:所以這些年來每年你抽煙就花了10800英鎊。
男:正確。
女:1年10800英鎊,不考慮通貨的話,過去的15年里你抽煙總共花了162000英鎊對嗎?
男:嗯。
女:你知道嗎?如果你沒有抽煙,把這些錢放在一個高利息的儲蓄賬戶里,按複合利率來算。你現在能買一輛法拉利了。
男:你抽煙嗎?
女:不。
男:那麻痹你的法拉利呢?


有好處。

當然好處不是什麼「窮人能多吃兩口」之類的。宣傳節約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富人獲得信仰加成,這跟宣傳環保,民主什麼的都是一回事。

在信仰的熏陶下人會變得充實一點,這樣大約就會變得有愛心一點,更不會整天去想著如何迫害窮人。整體社會變得有愛一點(我目測)。

西方社會整體比天朝和諧一點,路人互相禮讓,能幫忙的一般都幫,而不像天朝那樣戾氣比較重。這固然跟法制經濟什麼的有關。不過西方人民普遍有信仰加成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這裡信仰加成不是指宗教,而是說,大部分人都信仰民主自由,種族平等,環境保護什麼的那一套。這對社會和諧穩定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至於從經濟角度分析「富人節約有好處么」,那純屬蛋疼,沒有任何意義。


富人對於社會最大的貢獻不在於花費,花不了幾個子。在於投資和包小三。投資拉動經濟不用多說,三駕馬車跑的最歡的那個。包小三,一年好一點的是百萬級的,房車包遊艇另算,甚至很多富人走上大手大腳花錢的路就是他的小三帶的。而且富人就算吃金槍魚,又好吃又不胖,撐死也沒幾個錢,但包小三這種事,就算精力有限,他也會無限的包,用不用得上,先有3000個再說。消費相比投資和小三,不值一提。我知道有老闆會說,我包小三是花的多,但能跟投資比么。確實,不過對於官老爺來說呢?所以以後看見你們老公去和小三小五玩,別發火,人家為社會做貢獻呢。


提起富人,或者說富人階級,那就必須要給這個「富人階級」一個定義。我這裡正好有一個,富人就是那些從結果看掌握了比別人更多資源的人;從過程看,就是在同等資源條件下,能夠更有效率利用資源的人。在我看來,這是個放在歷史任何時刻皆準的道理,我們就從這裡展開。

回到題主的問題,富人節約對窮人是否有好處?
這要從兩個方面來看,如果富人的節約是,買了100套房子放在那裡不裝修不出租,這種低效率的資源利用,毫無疑問是沒有好處的。反之,富人短期瘋狂消費,對短期經濟或許有好處;這種行為短期增加了需求,卻沒有改變對資源利用的效率;長期看是無意義的。(舉個不恰當的例子,08年我國投入了四萬億,刺激了需求,卻沒有完成國家產業轉型,落後產能繼續過剩;結果么,大家都有體會,不多說。)

而所謂的節約,他的潛在含義是,掌握資源的個體們,需要提高對資源的利用率;利用更少的資源滿足出更多的社會需要。這才是有利於大眾的行為,才是提倡節約的真諦。

------------------------------------------------------------------------------------------------------
這個問題非常好,過去200年很多經濟事件都能夠和這個問題掛上鉤;甚至可以說解釋了這個問題,我們就了解了近現代發展史。在這裡引申一下,關於富人階級對社會的作用。(結論在最後。)

傳統資本主義,有幾個的經濟原則;其中重要的兩條是:1.私有財產受到保護;2.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財產私有制能夠刺激人對社會資源的持續開發,而不是簡單的揮霍掉;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能夠保證對資源最有效率的利用者能夠勝出,這將為整個社會帶來福祉。

也就是,私有制刺激人對資源的開發利用,而市場負責篩選出更為有效率的那一個,整個社會因為資源的高效利用,所有人都會獲利。那些被市場篩選出來的,更為有效率的人,就成為了富人;社會允許他們掌握大量資源,是因為他們對資源的開發更為有效率;至少理論上是這樣的。信奉這一理論的人,反對權利或者其他什麼干預市場;帶來腐敗倒是其次,核心的是這種干預往往會讓相對沒有效率的那一個個體勝出,資源沒有得到更有效率的應用,這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是有害的。

這種理論帶來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繁榮,為西歐世界帶來了世界的霸權。然而到了19世紀,一些事件的發生,給這一理論帶來了挑戰。

首先是歐洲大陸,由於英國經濟遠遠強於歐洲,歐洲被迫進入英國人統治下的商業世界中;各地「落後」的手工業者、小作坊,甚至小工廠,在英國「高效」的工業面前,全部瀕臨破產。原來的有產者淪為了僱工,傳統的經濟形態被破壞了,破產失業大有人在。自由市場在選擇更有效率的資源製造者時候,第一次顯示了他殘酷的一面。整個歐洲大陸由此動蕩不堪,中國的大清王朝,在不久也加入到這一行列。

其次,從十九世紀開始,英國在短短几十年內,有多次「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生產過剩導致大量企業破產,工人失業;而這些工人原本就是破產的小作坊主和手工業者,從此徹底失去收入來源。英國政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多次向歐洲大陸傾銷,擴大殖民地;資源像滾雪球一樣進入英國,而英國市場「優勝劣汰」的效率遠遠趕不上資源進入的速度。這種行為加速了歐洲低收入群體的破產,各國政府通過武力將這種損失轉嫁到其他欠發達國家去,這種行為就是帝國主義。

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展現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自由市場本身是缺乏效率的,對於某一代人來說往往無法享受自由市場帶來的好處,從這點來說自由市場有反人類的一面。第二個是,社會資源越集中,對社會可能帶來的危害就越大。

經濟危機下,底層人民生活困難,糧食供應商講糧食價格一降再降,很多人還是沒有錢來購買,最後糧食都爛掉;這在很多看來也是反人類的,認為私有制是造成這種浪費的根源。以馬克思為代表的一批人,開始了對自由市場和私有制的普遍質疑。認為以私有制和自由市場經濟為代表的資本主義經濟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而生產資料(他們是這麼稱呼資源的)公有制經濟是一種更為有效率的經濟制度,而這將為人類帶來福祉

共產主義之所以能夠在100年的時間裡呼風喚雨,就在於他們確實質疑到了資本主義的根基。舉個房地產的例子,相信大家應當都能理解。

在美國,也有那麼一個年代,大家爭相購買土地,不是為了開發,而是為了坐等土地升值。那是美國的西部大開發時代,美國人紛紛的買入大量土地,持有,然後等待著賣給歐洲來的破產農民、工人;而這些破產者完全沒有購買能力。當時鐵路大開發,進一步推高了地價。土地持有人不並不開發土地,而是單純的持有待漲。在財產私有制情況下,這是毫無疑問是允許的。這種即不自己經營,也不讓別人經營的行為,極大的浪費了社會資源。對整個社會而言,這是有害的。

當下中國的房地產業也是這樣的,我國雖然名義上尚未確立私有財產制,但實際上這種制度早已深入人心;對於大多數房地產而言,產權是清晰的。房地產投機人士,購置並閑置了大量的住宅,即不自住也不出租;坐等著享受城市化發展帶來的房價上漲。這種對房屋的閑置,造成了真實的自住需求長期處於虛假的高位,房地產行業開發速度雖然遠高於真實需求(自住),卻都滿足不了市場需求(自住+投機)。這造成了極大資源浪費,而且毫無疑問是反人類的;知乎北上廣深的知友們眾多,應該比較有體會。對於資源的投機,人為的製造稀缺以牟利,無意是缺乏效率的,對世界有損害的,可卻受到私有制的保護;這是資本主義世界難以自洽的問題;在當時是資本主義的痛腳,是癌症

20世紀的壟斷托拉斯,是另外一種對資源的低效應用。這些企業在發展之初,無疑是能夠高效的利用資源的。在資源累積到一定程度,壟斷資源本身的收益,就足以高過一切;而這一切也都是在財產私有制的制度保護下的;更為可怕的是,在壟斷托拉斯面前,自由市場完全失效。托拉斯們佔有了市場上的絕大多數資源,當一個個體佔據了大多數資源後,自由市場就失效了,名義上的自由市場不再自由。這個自由市場和私有制下誕生出的怪物,馬上就要吞噬掉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了,這是前所未有的危機。自由市場和私有制,這個以效率為出發點的理論,最終產生了缺乏效率的結果,這是多麼令人沮喪的結論啊。」資本主義似乎走到了盡頭,馬克思的理論是多麼的正確啊。「這種結論得來的很是充分。

就在」自由世界「走到了死胡同之時,美國人拯救了西方世界。在恰當的時間內,美國人發起了」進步運動「,這直接影響到了未來世界。在這項運動中,美國人對過去總結道」社會的發展需要個人的努力和進取精神「,肯定了私有財產;」但並不意味著社會對個人的放任不管「,對自由市場做了限制。在那個階段,提出了資源利用效率的考量應當與社會上大多數人的福祉相關,這是西方社會啟蒙運動後,首次將社會放在了個人自由之上。

在這一運動中,美國人拆散了壟斷特斯拉,並在以後的歲月中,一度對富人階級徵收重稅,極力削弱富人階級的佔據資源的實力,以反對那種佔據資源的巨頭出現。對於土地,則開始徵收土地稅,刺激土地所有者在稅收壓力不得不經營土地,以保證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不久之後,這一政策被引申到了金融領域,溫和通脹能夠刺激經濟的理論終於出爐了,資本主義的救世良方到了。

按照反對方的觀點,資本主義的癌症在於兩個方面,一個是資本主義必然導致資源集中,資源集中必然導致資源的低效應用;另外一個是私有制容易導致資源浪費,自由市場的低效讓這種錯配在一代人或幾代人的時間內無法得到糾正。這兩點都是反人類,反社會的。而溫和的通貨膨脹,相當於認為的貨幣貶值;在以金融本位為核心的資本主義世界中,掌握資源的階級受害更大。這種政策增大了資源的持有者的成本,逼迫他們必須提高資源利用率,否則資源就會貶值。另外一點,持續的貶值,會加劇市場競爭;資源不容易集中在某些人手中。在持續通脹的情況下,自由市場的效率提高了。資本主義失去的,僅僅是對財產私有制的,一丁點的、毫無察覺變相否定。而這,就是我們正在生活的世界。

總結一下:
傳統經濟理論認為:
1.私有制能夠提高個體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意願;
2.自由市場帶來充分競爭,最有效率的那一個個體勝出;
3.資源利用率的提高,能夠造福於全社會、全人類。

經濟危機中暴露的問題:
1.資源所有者,並不是都有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意願,人為製造稀缺是一種更為有效的獲利方式;
2.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自由市場會讓資源集中在一小部分個體手中;資源效率大幅提高的後果,是多數人從生產環節施出,造成大量失業和生產過剩並存的資源錯配;自由市場對社會效率的改造需要時間,而殘酷的市場選擇機制本身,對於某一代人而言,是負面的;
3.資源過度集中本身,破壞了自由市場充分競爭的原則。在私有制的保護下,傳統經濟理論無法解決這一問題。傳統經濟理論的定理一、和定理二在結果上互斥。


美國對傳統經濟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1.自由市場有時會失常,為了保護自由市場的有效性,必須有一個終極機構負責維繫自由市場的正常運作。政府就是那個終極機構,在某些時候應當允許擴大政府的權利,政府可以干預經濟,以保障自由市場正常運轉。---政府開始干預經濟。
2.自由市場在多是時候是有效率的;但資源過度集中的情況除外。因此,為保障自由市場,就必須極力避免任何形式的資源高度集中。-----反壟斷法、對富人的高額稅收、溫和通脹政策出台。
3.基於大多數人的福祉,社會資源應當被更有效率的利用;應當儘可能的促進資源私有者們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意願;為此出台了房產稅等稅收調解、溫和通脹等貨幣政策;目的在於提高資源所有者的閑置成本。
4.經濟的發展應當服務於人,政府應當儘可能的刺激就業,以保證更多人能夠享受效率提高帶來的福利;此外政府應當提供兜底措施,保障被市場機制淘汰的人群有享受基本生活資源的權利。------大力服務業發展,以吸收製造業施出的人力;最低工資保障、失業救濟等社會福利開始興盛。

蘇聯對傳統經濟理論的否定:
1.自由市場的競爭機制是低效的、重複建設,應當由政府統一規劃社會資源的投入,這將對整個社會帶來節約。
2.私有制必然帶來資源錯配,資源利用率低下;只有社會資源公有制,才能夠打破這一低效率的資源利用機制。
3.自由市場的結果是資源高度集中,公有制是資源絕對集中的社會制度,省去了自由市場競爭環節,是最有效率的所有制。
4.以公有制主體,政府統一規劃的經濟制度,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同時,社會大多數人的福祉得到了保障。即去掉了傳統資本主義的毒副作用,又能促進社會的進步,療效好,副作用小,建議廣泛使用。

蘇聯的問題
1.沒有一種刺激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機制。
2.國家資源最終掌握在官僚結構手中,而官僚結構的選拔機制,無法保證更有效率的資源利用者得到晉陞。
3.缺乏一種經濟機制,來吸收基於資源利用率提高,而釋出的工人群體;這部分人又不得不回到製造部門中;降低了整體效率。
4.資源行政分派,取締了人的主觀選擇,人成了生產力的奴隸。

對比一下更清晰。


很多答案都在說,富人越是消費,窮人越是得利。

此話不盡然。

窮和富,在一些基尼係數超過 0.4 的社會,已經開始發生了代際固化和繼承。這當然和教育程度相關,但更多地還和社會制度有關。

有些社會就是靠這種拉大貧富差距來維持發展的。說白了,就是要人為製造不公,來逼迫社會裡大多數人比公平制度下更努力更多地貢獻自己的勞動,更少地獲得勞動報酬。為此,寧可讓少部分人成為富人作為代價。這種國家發展模式,在人口眾多資源稀少的地方尤為明顯。

那麼,社會既然已經制定了必然產生貧富差的制度,此時富人再怎麼消費,窮人仍然無法脫貧。這種貧困,就是所謂的制度性貧困。就像為了提高勞動效率,壓低工資標準,就像人為製造失業那樣,寧可發放一點失業救濟金,也要維持一定比率的失業率,這樣做,對富人和這個社會的發展有好處。

富人和窮人的關係,在制度化的條件下,已經開始變得像物種的差距一樣了。

人再怎麼消費,動物就能得到更大更多的好處嗎?就能加速進化過程嗎?顯然不可能。人類已經形成了絕對優勢,壓制了所有物種的發展。而有些物種的所謂進化優選,已經是被人類控制,按照人類的需要去演變了。這就像窮人在富人的設計的制度下度過一生那樣,不聽話就死!在這樣的情況下,富人節約也好,大肆消費也罷,也許會跟個別窮人的利益有關,但對整體窮人來說,完全沒有影響。

不要想多了!

【如果喜歡我的答案,請打賞一個微信紅包吧:bean-sprout 】

http://w.url.cn/s/CzZyDUH (二維碼自動識別)


皇祐二年,吳中大飢,殍殣枕路。是時範文正領浙西,發粟及募民存餉,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於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遊。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飢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於是諸寺工作鼎興。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監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遊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自條敘所以宴遊及興造,皆欲以發有餘之財,以惠貧者。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於公私者,日無慮數萬人。荒政之施,莫此為大。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歲飢發司農之粟,募民興利,近歲遂著為令。既已恤飢,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澤也。


不剩飯只能長胖,當不了耶穌。


節約-它的標準為何?是按消費佔收入的某個比例算還是拿買到的東西算還是拿錢的絕對值算?


富人不消費,生產出來的東西窮人一樣買不起,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掉,就只能減產,減產就會裁員,裁員窮人就沒收入。
就這回事。


富人都很節約,那就是通縮時代的典型特徵之一。
日本人傳統有現金留存在家的習慣,特別愛存錢。你看,日本央行幾十年如一日地放水,依然無法讓國民多消費,通縮陰影一直都在,經濟發展停滯。
從群體而不是個體上看,收入用於消費的比例低於一定數值,就會導致通縮。通縮對窮人肯定不好大家都知道吧。


富人如果不消費,那麼他的錢就退出了流通領域,對社會來說,這些貨幣都成了無效的,憑空消失了。
只有富人出來消費,貨幣才能回到流通領域,才有利於社會的運轉。


什麼叫浪費?哪兒來的浪費?別人花錢買的東西,都是自己創造的財富所得,沒有東西是白來的,把財富換成物質然後說浪費這不太扯了么


沒有,富人要更多消費才能有利於窮人

有錢不花的守財奴才是最可惡的


節約是減少人類對物質的需求總量。

很多人用經濟學的理論來解釋富人必須消費來保證經濟的流動性才能維持窮人的生計。

但這是把因果給搞反了。經濟學是分配原則,是建立在承認地球的資源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資源分配方式。它本身只是用來解決有限的資源怎麼分配到人的問題的。

經濟學只在資源不足的情況適用,所以用一個分配方法來解釋如何避免造成資源不足的狀況愈發嚴重的問題是不合適的。

從根本上解決人類資源不足的問題,無非是開源節流,開源這種事還沒著落,而截流就是你我節約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有一天資源不需要分配就能滿足每一個人,也就不需要經濟學理論了。


推薦閱讀:

TAG:社會學 | 經濟學 | 浪費 | 窮人 | 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