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仍存在貧民窟?

類似於《上帝之城》、《省港旗兵》、《跛豪》、《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電影,都講述的是貧民窟的故事。事實上,貧民窟給人們的印象就是:擁擠,骯髒,飢餓,黑幫,犯罪,暴力,毒品,貧窮,極度落後的基礎設施,極度混亂的社會秩序。
那麼,為什麼直到今天,貧民仍然存在呢?


不請自來。非常不認同題主在說明中表露的觀點,依我的淺見,回答如下: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有貧民窟?這個問題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情況有所不同。
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的貧民窟形成,和快速的城市化有關。人,總是會向收入高的地方遷移,而總體上而言,農村中的工作機會,收入不如城市。城鄉收入差距這導致了大量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在不少國家,這些移民在城市空地搭建起臨時建築,形成了棚戶區。比較著名的有印度孟買的達拉維,以及巴西里約附近的貧民區等。

達拉維,亞洲最大貧民窟,《貧民窟里得到百萬富翁》取景地。這裡的居住條件非常惡略,但是還是不斷有人湧入。為什麼?因為獲取更高的收入,獲取更高的地位,然後離開。如果拆掉這片棚戶區,也許市容整潔了,治安也會改善,但窮人在城市立足之地也就沒有了,他們改善生活的可能性也沒了。《地球的法則》一書中就提到了貧民窟的正面作用。

達拉維,亞洲最大貧民窟,《貧民窟里得到百萬富翁》取景地。這裡的居住條件非常惡略,但是還是不斷有人湧入。為什麼?因為獲取更高的收入,獲取更高的地位,然後離開。如果拆掉這片棚戶區,也許市容整潔了,治安也會改善,但窮人在城市立足之地也就沒有了,他們改善生活的可能性也沒了。《地球的法則》一書中就提到了貧民窟的正面作用。
發達國家的的貧民窟,基礎設施比較完善,而且大多位於城市市中心。形成原因主要由於郊區城市化,即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富人和中產階級會搬家到環境較好的郊區。而市中心就成了低收入者的聚集區。比如說紐約的哈雷姆區。


說是貧民區,但是居民生活水平其實並不低。在美國單人收入在10830美元以下就叫窮人,43%的窮人家庭擁有自己的住宅,平均每個家庭住宅內有三間卧房、有家庭室、會客室和廚房餐廳,住宅中平均配有1.5個衛生間。四分之三的美國窮人家庭至少擁有一輛汽車,31%的窮人家庭擁有2輛以上汽車。發達國家的貧民區形成,主要是因為經濟發展中出現貧富差距,並且窮人聚集在某些區域形成的。
第二個問題,國家對貧民不聞不問嗎?沒有,大多數國家對貧民是有各種各樣的救濟措施的,如免費教育、食品劵供應、醫療保險等。即使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最近的義務教育免費,農民工子女異地入學、低保、農村合作醫療等政策也在密集出台。而美國這個本來最資本主義的發達國家也已經變成了十足的高福利國家。歐洲更是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國家。請問何來的對貧民窟不聞不問只說?
第三個問題,既然如今經濟如此發達了,為什麼不平均分配資源呢?這個問題馬克思、恩格斯想過,蘇聯、東歐、中國、紅色高棉實踐過,但失敗了。為什麼失敗?原因無非兩點:
1、如果平均主義,干多干少都一樣,知識多少都一樣,聰明愚笨都一樣,那麼人進取的動力在哪裡?
2、如果資源平均由政府支配,如何避免資源的分配者不中飽私囊呢,成為新的特權階級呢?
蘇聯、東歐那些社會主義國家,終其一生都沒解決這兩個問題。
你是否知道當時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東德,他們的首都人民寧願冒著生命危險也不要呆在社會主義的天堂,而要去腐朽墮落的西柏林嗎?你知道波爾布特為了實現共產主義餓死了柬埔寨足足四分之一的人口嗎?
走向地獄之路往往是由強推走向天堂的信念造成的,就我而言,寧可看到貧富不均的國家,也不願看到絕對平均的社會。


題主如果不打算鬧革命的話,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人有窮富瓦有陰陽,也許一場病就會毀了一個家庭。說到底,窮富永久存在,今日之窮人放在一千年前也許就是很牛的人----想想一千年前的識字率吧。貧民窟的存在其實很正常,任何大城市都會有,畢竟窮人肯定存在。多倫多貧民窟在downtown東側,地價還不低。


存在私有制經濟,就存在貧富分化,存在資本主義,就存在極端貧富分化。
為什麼會有貧民窟?如果你是個從農村跑到城市裡來找夢的人,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打工的地方,除掉養家糊口,剩下的錢你即買不起房,也租不起房,怎麼辦?只能在城中村找個合租的落腳地方。這總比睡馬路強點不是么?
許多人的問題就到此為止了,這就是答案?那麼你為什麼即買不起房,也租不起房?哦?因為你來這裡沒多長時間,還沒怎麼打拚?是么?敢問有多少人十幾年打拚也沒走出城中村?你會想,切!那是他們沒本事,等我攢了錢,自己當老闆了,我就能像我現在老闆一樣買房買車。自然許多人都會這樣想,可你努力工作,老闆看你表現也會不斷許諾,然後不斷增加工作量。你為了追夢能夠犧牲時間,犧牲健康去向不斷增加的工作努力,然後得到比別人多那麼一些的回報,直到你再也撐不下去,拿不出新的業績,你能選擇什麼呢?另找一個地方重頭再來?你成家了,然後有了孩子,你會發現即便很努力掙錢,靠打工仍然只夠勉強維持開銷,根本攢不下什麼錢。這時候大概你自己都會覺得當初的夢想可笑吧。如果你足夠敏銳,你就會明白為什麼工資只夠你勉強維持城中村裡的生活開銷——對!它就是你出賣勞動力的成本,就是成本價!你不可能靠出賣勞動力來賺取利潤,除非你進一步省吃儉用壓縮開支,而這反過來將影響你的發展甚至健康,也就是影響你作為一個勞動力的再生產過程。
說到這裡,題主的這個問題就再明白不過了,貧民窟環境固然損害人的健康——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上,但它是資本主義發展不可或缺的環節——它以一種最廉價的形式提供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條件,從而壓縮勞動力再生產的成本,讓資本獲取足夠的利潤(雖然這也是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生產2塊錢交換價值,中間環節只付1塊錢勞動力成本,多出一塊錢交換價值如何實現呢?)。
不要總強調競爭因素,資本主義的貧富差距是競爭造成的么?我想只要不是傻子都不會點頭。人跟人固然有差別,有的人強壯一點、有的人聰明一點、有的人漂亮一些,但總的來說,正常人之間各方面能力的綜合差距不會有十幾,幾十倍之多,否則就不是同一物種了。如果兩個人獲得同等的發展機會,他們展現出的潛力會有多大區別呢?很顯然,資本主義社會幾十、幾百倍、幾千倍的貧富差距不是來自於人與人之間個體能力的差異,而是來自於資本性收益——剝削!只要勞動力以成本價出售,那就存在剝削。


個人感覺還是應該討論資本合法性道德性的問題。
翁侃已經說了分配方面的問題,也就不多說。
資本主義承認資本的道德性,這也是市場經濟的基礎。pay and gain,馬歇爾的《人口原理》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個問題,資源分布或者說分配不均等。但是你的資源是必須要投入到社會運作中去的,不然人類社會是發展不了的。但是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資源建設社會呢?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偏向於產權的明確,而共產主義和烏托邦設想則是試圖通過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中資源去建設社會。
蘇聯式的大生產確實可以快速有效地集中資源進行社會化運作,但是在人民生活方面大規模集中並不有效。拋開政治色彩而言,可以說在工業化過程中,採取國家資本主義的蘇聯方式真的很有效。但是在更細化更具體的領域,例如:快速消費品等民生行業。這就相當於用大炮打蚊子。
市場經濟強調產權的特色可以促進資本在市場的流動;擁有產權就擁有了資產的收益。金融市場就是一個巨大的資本聚集市場,通過明確產權方式吸收閑暇的資金投入社會運作;而不是通過國家行政力量去強行聚集資源。
為什麼會存在貧民區,或者有人可以說這個完全可以用富人的財產去讓貧民們生活的更好?這種平均主義已然破壞了產權原則(當然,如果富人自發進行慈善事業則是遵從了產權原則)破壞社會的根基。
資本的道德性和擁有資源的合法性的就是這些資源可以投入到社會生產中去,追求高效的運作造福社會。那麼,就需要對比平均主義的效率和明確產權的效率。無論是從國家資本主義的方式還是自由市場化的形式,平均主義的效率都是較低。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和蘇聯的國家資本主義是在工業方面實行大集中,而其他方面是平均主義,公社式的平均分配吃大鍋飯。

其實,從時間縱向來看雖然貧富差距在拉大,但是社會的財富是增長的,窮人的生活、生存狀況、醫療衛生方面都是改善的。
看了評論我似乎成了為富不仁階級敵人;我只是闡述這個社會現行廣泛存在的運作制度。
@xifeng yu 市場經濟不是最好的選擇,卻是已然之選擇。管理類專業賦予了我了解市場經濟運作的能力,我卻算不上一個經濟學中的「理性的人」。人類生活何以讓經濟關係主宰,遙遠的歷史長河中,利益的算計始終被壓制著。貫穿其中的是互惠和在分配。工具理性促進了物質的大量創造,卻也闖入了我們的社會關係之中。人們是否可以說物質大量的盈餘雖造就了不均等卻也從縫隙中惠及了底層民眾呢?如果不是這樣,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回到互惠和再分配的人際關係中呢?如果回到這種關係中,社會物質財富創造的內在驅動力又是什麼呢?為了突破自我進行的探索和物質創造能夠成為內驅力嗎?能夠保證大部分人的社會活動都是為了突破自我進行物質的創造嗎,人皆可為堯舜?我佩服時代精神運動zeitgeist——一種科技主義主宰下的互惠,但是這種時代精神運動的反思卻無法解答我以上的疑問。正在看波蘭尼的《大轉型》,這本批判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書可能仍然無法解開我心中的疑惑。
你所說的社會企業仍缺乏大規模應用之可能;這東西美國有,工人老闆彼此同等報酬互惠,它存活的條件可謂苛刻,也不見得具有市場經濟癌細胞一樣的複製性。經濟學中的「理性」賦予了自由經濟不可抑制的癌變,一種自利的驅動力;即便是道德也可以視為生理需求的效用。我們都是市場經濟下的癮君子,大學同學曾經說過:你可以獲得跟我一樣的工資啊,為什麼就沒有野心不往上爬呢?我沒辦法用你說的」人皆可為堯舜「的理由說服他,也正如沒有辦法用這樣的理論去替代現行的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原諒我的保守主義傾向,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已然成為選擇。我們可以在這樣的社會下固守互惠的傾向卻暫時無法殺死存在我們天性中的工具理性鑄造的癌變。
只是作為癌症病患者的我們不應該放棄讓社會更加健康的思考。


不請自來,有一本書《地球的法則》。
其中第三章提到了貧民窟問題。
不過沒找到電子版啊,對不起沒辦法貼上來。
地球的法則:21世紀地球宣言
找到了,百度提供試讀。正好這一章節在可以讀的範圍內。

但是貧民窟城市卻是充滿活力的。那裡的狹窄的街道上有熱鬧的市集,有小吃店、酒吧、咖啡店、理髮店、牙醫、教堂、學校、保健俱樂部、用手機進行交易的小店、五金店、飾品店、服裝店、電子產品店,以及賣盜版碟的店。這是最密集的城市生活的體現。在這樣的地方彙集了最多的社會資本,因為居住在貧民窟里的每個人對其他人都非常熟悉,不管他們是否希望如此。你看到的不是被貧困壓迫得沮喪的一群人,而是正在努力以最快的速度擺脫貧困的一群人。
為什麼人們願意離開農村?他們在農村可以住磚房,家門口還有兩棵芒果樹,向東邊望去還能看到小山—但為什麼他們卻拋棄農村來到了這裡?是因為他們希望有朝一日,他們的長子可以在城市北邊的米拉路上買到兩個房間。另外他們希望小兒子則可以做得更好,能夠到新澤西生活。不舒適也是一種投資……其中一個哥哥正在工作,以此在經濟上支持家裡的其他幾個人。他的外甥對計算機開始感興趣,並且很有可能會去美國。他對此感到很滿意。孟買就是依靠這些看不見的互相幫助的網路維繫起來的。在孟買的一個貧民窟里,你看不到單獨的個體,只能看到有機的整體。在這個有機體里,你能看到一層一層的忠誠和責任,但是最小的單位就是家庭,一家對另外一家的忠誠和責任,但這樣的事情不會在個人層面發生。
跟傳統的看法相反,紐維特發現,貧民窟里非常糟糕的住宿環境從來都不是那裡的居民擔心的主要問題。可悲的是,當政府以及理想主義的建築師希望為這些人提供公共居所的時候,他們建的房子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了貧民窟里最糟糕的地方。那些在貧民窟蓋房子的人對於自己蓋的房子是有自豪感的,並且他們一直在改善著這些房子。紐維特發現,貧民窟的居民最為擔心的兩個問題是:房子是否與工作地點離得比較近,以及他們的房子是否會被拆遷掉(也就是聯合國所說的居所安全)。
貧民窟的居民不擔心沒有工作:這裡每個人都有工作,甚至包括小孩子。他們也不擔心沒有電話:每個人都有手機或可以找到打電話的地方。醫療救助也有,食物也有,而農耕生活則留給了農村的人們。在每一個貧民窟里需求最大的是基礎設施,包括用水、用電以及衛生設施。這裡也並不是一些如人們想像那樣的罪案高發地帶,有些貧民窟會被外來的邪惡勢力所騷擾,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警察保障。雖然貧民窟居民會參與一些被聯合國稱為「在樹木茂盛的郊區未曾出現過的文化運動以及高度的團結」,但是他們除了會捍衛自己居住的社區利益以外別無更多的政治訴求。


貧窮是世間的常態,富有是世間的變態。

縱觀人類歷史,除了極少數享有特權的人以外,貧窮幾乎一直是人類社會的規律,而不是例外。所以,經濟學的一大問題是什麼東西使一些人富了起來,而不是問什麼東西讓人們一直很窮。

放到貧民窟問題同樣如此,應該追問的不是為什麼現在幾乎每個國家都還有窮人、還有貧民窟,而是為什麼有的國家變得富裕、貧民窟相對更少

這些國家貧民窟減少的過程,發生了什麼?

日本大阪,2013年:


韓國首爾:

70年代:


2015年:


英國利物浦,1969年:


美國紐約,70年代:

中國上海,2011年:


一、 貧民侵佔公有土地,即成貧民窟

在巴西,如果某塊地政府所有,貧民只要一不注意搭個棚子佔領下來, 政府基本沒有能力將這些棚子拆掉,無力驅趕貧民。然後過來的貧民越來越多,就形成了貧民窟。

比如這個網站有人問,怎麼可以消除自己門前的貧民窟,最高票回答是除了一場大火別無辦法。

Terreno da prefeitura invadido, qual a solu??o?

比如這兩天,聖保羅市南部的一個衛星城Sao bernando 有塊土地被流浪者佔領,法院判決, 須在一年內出示這塊土地未來兩年的使用計劃,不然就劃歸流浪者所有,即變成貧民窟。即使法院判決要求流浪者離開佔領土地, 也常常是一個漫長的時間。

少部分私有土地也會被侵佔變成貧民窟,但比較少。也不一定要被一大波人佔領,在聖保羅10戶以下貧民窟有百餘個。 甚至還有一戶自成貧民窟,比如下圖聖保羅城北就有這樣一個貧民窟,只有一間房子,住著一戶家庭, 其他周圍都是普通住房。

參見: 聖保羅市 住房局 公布的 1705個貧民窟全列表 HABI

好比在國內,如果聽說政府有一個不常用的房子或者土地,沒人看守。 如果你赤貧,悄悄過去,住下來,那麼恭喜你,這塊土地你就有了永久使用權,沒有任何人有權力把你趕走。

雖然沒有產權,貧民窟的房子也是可以用來買賣的,大多在5~15萬人民幣的樣子。

二、 貧民窟Favela由來

蠶豆花 Favela , 巴西特有的一種大戟科 Cnidoscolus quercifolius,開白色小花,有刺的灌木,結的果實類似於蠶豆Fava, 於是這個植物起名為Favela。

19世紀末,巴西Bahia州爆發 Canudos戰爭,其中政府軍紮營的方滿是Favela灌木。戰爭平息後,士兵們回到里約駐紮,等待政府封賞。政府一直未兌現封賞,士兵們就這麼住了下來,並將駐紮地改名為Favela山(Morro Favela), 就成了第一個叫做Favela的貧民窟,以後名字傳到巴西全境,成為貧民窟的代稱。

三、貧民窟生活並不那麼艱辛

任何窮人的生活都會艱辛,貧民窟里的生活也不例外,但並不那麼艱辛。

巴西有完全免費的醫療,價值上萬的最好最新的藥物經過申請當場或最長3月內基本都能免費獲得。勞工組織權力大的離譜,無進取心的工人工作強度、工作時間、工作壓力和工作效率都低得離譜,加班和高強度勞動如果不付出高額的補償幾乎是不可能。

貧民窟里也不一定都是窮人,有些住戶達到富裕中產的小康水平,也住在裡面樂不思蜀,不願意搬走。

2010年統計67.3% 有 衛生系統,88.3%自來水,99.7%電力供應,95.4%垃圾清理。

參見:

溫興兵:為什麼同為發展中國家,里約奧運會和北京奧運會差距這麼大?

毀三觀:巴西貧民窟94%的人生活幸福(視頻)

巴西好盤子 - 聖保羅的救濟餐

四、 但不能像里約那樣

電影《上帝之城》 《精英部隊》《精英部隊2》十分真實,了解里約貧民窟,了解巴西政治與貧民窟的交互,看三個電影即可。 雖然這不是巴西或者里約社會生活的全部,但一切都是真實會發生在貧民窟的事情,毒品、兇殺、暴力、警匪勾結、虛偽的政客都是真實的存在。

11.里約的治安
里約,號稱上帝之城,治安真有這麼恐怖嗎?答案是肯定的。特別是一些貧民窟,要進入剿匪,完全就是一場戰爭。每次電視新聞出現里約BOPE進入剿匪的情況,都是槍聲子彈重裝甲的畫面,一點都不誇張。

關於《精英部隊2》的一些巴西現實情況(補充了福利部分)

本問題回答下的關於貧民窟我也贊同大部分,雖然他們都只關注於貧民窟不好的一面。最近的調研,7成的里約人對貧民窟暴力感到恐懼,因此有了搬家的想法。

五、舉個例子 天堂寨Paraisópolis

去過巴西聖保羅的應該都知道Morumbi區,以及隔河相望的Jardim區,是聖保羅乃至巴西乃至南美頂級的富豪區。這裡有豪門聖保羅球隊,有南美最佳且沒有之一的以色列愛因斯坦醫院,有聖保羅州政府,豪華CBD,很多中資企業也彙集於此。

就在一牆之隔,直線距離500米處,坐落著聖保羅第二大貧民窟,天堂寨 Paraisópolis, 佔地80萬平方米(圖中粉紅色區域)。

俯瞰,你能看到這強烈的對比。一牆之隔,牆裡是每家都有游泳池的豪宅,牆外是還沒富人陽台大的貧民窟。

1921年,那時的天堂寨還是Morumbi農場,有人把這塊地劃分成2200塊10X50米的住宅用地,準備賣給富人建別墅。 連年的不景氣,讓這個工程被部分擱置。 慢慢地,陸續有貧民在這塊土地上定居下來,到1970年有2萬人,而現在有17159戶,約10萬人。

2009年, 聖保羅市政府對貧民窟改造,與貧民窟住戶發生衝突, 引發國際大赦組織關注。隨後大赦組織和法國政府分別派團,在貧民窟內領袖等帶領下參觀了貧民窟。 法國住房和城市化部長Boutin拜訪後說:

Após a visita, a delega??o do governo francês foi recebida pela vice-prefeita Alda Marco Antonio, na sede da Prefeitura. A audiência - que contou com a presen?a do secretário de Habita??o do município, Elton Santa Fé Zacarias - tinha como objetivo detalhar melhor o trabalho que tem sido realizado na área de habita??o e desenvolvimento social nas esferas federal, estadual e municipal, além de fortalecer a rela??o entre os países. Boutin ficou particularmente impressionada com os projetos que conheceu em S?o Paulo. 「A??es como as de Paraisópolis e de outras favelas brasileiras podem servir de exemplo para outros países」, afirmou a ministra.
拜訪後,副市長Alda和市住房局局長Alton在市政府接訪了法國政府代表團。 法國部長Boutin表示對聖保羅的計劃表示驚訝 「天堂寨的行動, 以及巴西其他貧民窟, 可以作為其他國家的榜樣」
http://www.prefeitura.sp.gov.br/cidade/secretarias/habitacao/noticias/?p=3422

六、 拉丁人的民族性。

拉丁人熱情、奔放、活在當下、得過且過,不會有中日韓的忍耐、勤奮、思慮長遠,也沒有日耳曼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科學、理性、注重實幹的品質。

這也是巴西乃至南美其他國家經濟落後、暴力、毒品犯罪猖獗的重要原因之一。

七、Minha casa Minha vida

巴西人和中國人收入差不多。在聖保羅,房價人民幣8000~40000每平,大多在1.3萬/平上下,房價算套內面積,且包含1~2個車位,房子已經安裝好門窗、地磚、牆磚牆麵粉刷完畢,按照國內的算房價的演算法房價還要低20~40%。

巴西政府提出一個Minha casa Minha vida"我的房子我的生活" 計劃。房子是私人公司建的,價格在15~25萬巴西雷亞爾之間,像普通商品房一樣出售。 低收入但不是赤貧階層,收入符合標準就可以去聯邦政府網站申請購買,以政府出部分首付自己出部分,國有銀行提供低息貸款。 要排隊,而且隊比較長。

比如我隨意找了這一套, APARTAMENTOS MINHA CASA, MINHA VIDA

套內面積46平, 兩房一衛一車庫,小區內有全免費的公共烤肉房、健身房、游泳池 ,足球場, 總價21.5萬雷亞爾(折45萬人民幣)。位置不算偏,就是沿河繞城公路的邊上,不堵開車到市中心Se廣場、Republic廣場 只要20分鐘,騎摩托車也差不多。

七、如果有錢,沒有人願意住在貧民窟,但如果沒錢呢?

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買得起體面的住宅; 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能力給所有國民蓋保障房;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花一輩子的積蓄和辛勞買一套商品房。

貧民窟十分暴力, 但多在可以忍受的範圍,而且貧民窟的劫匪也信賴兔子不吃窩邊草的信條,如果為了躲避這個尚可的暴力,需要每天辛苦工作12~16個小時,省吃省穿,也許還真不如住貧民窟

比如我家的鐘點工,女,35歲,離異一個人帶2個小孩5歲和15歲,日收入約250人民幣,幾無成本的貧民窟居住讓他和家人有錢吃、穿、家電水平更好,如果還要花錢租房,生活水平一定是直線下降。

如果政府無力建保障房保證居者有其屋,那麼,對於赤貧的貧民,貧民窟或許真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還要再說一次,不能像里約熱內盧那樣。


發達國家貧民窟與發展中國家貧民窟意義完全不同,後者是窮人進入城市造成的,前者是富人退出城市造成的,不可混為一談。在目前的中國,討論窮人進入比較有現實意義。

貧民窟不可強製取消,因為那可以是後來的農民進入城市的一個階梯,這點前面已經很多人都說過了,確實有理,但還是應該想到,讓大批的人長久,有時甚至是終身住在這樣的環境里,對他們依舊是不文明的,甚至是殘酷的(不要說自我選擇的就不殘酷,在死刑和宮刑中選擇有多殘酷,司馬遷同學知道)對其它的人也不利(較高的犯罪率,影響周邊環境和地價,所謂負的外部性)如果政府所費不多,就能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而仍保留階梯作用,為什麼不努力想點辦法呢?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會成路,魯迅先生沒錯,但事先想到這兒走的人很多,需要路,花點錢修好,不是能節約大量的時間和鞋嗎?

發達國家的貧民窟,經常是富人退出城市造成的,像底特律就是富人鑽了民主的空子:全市一百五十萬人舉手投票決定借債消費,等錢花了,其中八十萬用腳投票,離開了,剩下七十萬人,承擔全部的債務和房價劇跌,不是窮人也成了窮人,像這種貧民窟,想不出什麼辦法。


「中國的貧民窟在香港和台灣」,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胸前的紅領巾更加鮮艷了


何不食肉糜?


我們是中國,是經過土地改革的國家,所以說我國基本上是沒有赤貧的,即使社會最底層的人,他們老家基本上也有塊地,有安身立命的基礎。反觀別的國家有很多是沒有土地改革的,就像中國的封建社會,土地是集中到少數人手裡的,比如我們的朱元璋同志,從小就是給地主家放牛的,連個名字都沒有叫朱重八!那假如社會動蕩的話,地主自己都小命難保了,這些人就會流離失所形成難民,假如有組織接收他們,不就成了農民起義了么。其實說白了還是沒人管的問題,你看大地震,假如我們國家兵荒馬亂,那些人不就成難民了么,有政府管就會有組織的救援,安置這些人,然後慢慢恢復重建!


發展必然帶來不平等,物競天擇。如果處處平等資源完全平均分配不就是那時候的人民公社么。
一個完全平等的國家制度下,鼓勵機制就失效了。早晨你沒有動力起的那麼早,因為不管你起早起晚你都會拿到和別人一樣的東西。低的incentive就帶來低效率。人們失去勤勞的理由。
回過頭去想想,你平常那麼努力工作,努力賺錢不就是想過的好?而「好」是通過比較得出的。因為有不好所以才有好。
這不是現有利益者同不同意的問題,而是同意之後以現在人類的道德高度,這樣的公平分配意味著社會退步的訊號。


因為他們是被拋棄的一種人。

被交通拋棄,被教育拋棄,被文化拋棄,被主流社會拋棄。

在這個過程中,看似是物競天擇的過程,實質上很多人都是被動地被拋棄,這種被動是主動的無力感。

我之前也不相信,可是自從見過之後,才感受到生活原來進步的只是一部分而已。


不是每個人的人生目標都是賺錢,比別人高,很多人只想低成本的默默過完此生,所以貧民窟就給這批人提供這種機會,如果逼這種人去拼搏,很可能會讓他們走上自殺的道路


樓主的問題應該是在問,為何在有能力的情況下不消除貧民窟呢?比如以美國的經濟實力,每個貧民發個大紅包不就可以成為中產階級了么?
這涉及到社會的公平和發展問題。社會的發展需要人類的勞動和創造力,通過資源的產生和配置,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基礎上,激勵每個人作出自己的貢獻。簡單粗暴的施捨只能解決一時,不但對社會整體發展不利,還是誕生更多新的問題。所以當前的主要方式,還是為貧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及教育和培訓等。


有些貧困是因為他們沒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等等原因造成的,即因為其出身造成教育不公(還有其他一些,這裡指的是對自身成長的資源分配不公。)但是很多貧困是因為自身原因(當然也可以說是他們受限於眼界等造成的,這些也受出身影響),很多人只是懶,不想改變。在國外有很多有手有腳,但是就是整天乞討的人。你要知道發達國家人力成本很貴,即使去洗盤子也可以過得不錯的。很多人偷渡到發達國家,靠吃苦最後也能過上好日子。我們既要看到因教育不等造成的貧困,也要看到許多可憐又可恨的人(當然他們可以選擇那樣的生活,但是這裡我們討論的是貧困問題)。一個好的國家,我想不是去給貧困者提供各種免費得東西,而是保證一個結果,即,只要努力,生活就會更好(不要說我在雞湯,事實就是抱怨沒用,努力一生也許也就趕上出身好的人的起點,但是總比不努力強。而且那些人雖然是出身好,但是那也是因為他們的父輩們努力過,即總歸會有人付出過。只要你認同私有制,那麼他們出身好就是一個講的通的事情)。

我想我的答案回答了你說的「資源分配」及「既得利益的人」(』父輩人付出過『,這裡不對那些濫用公眾權利的人進行討論)兩方面。


我們可以想想為什麼偏偏是中國沒有大量出現貧民窟?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也與西方國家一樣:大量的農民湧入北上廣或者其他大城市尋找工作機會,他們也如現在印度的年輕人一樣懷抱著夢想或是迫於生活壓力來到城市。可有所不同的是,其中的失敗者並沒有在大城市裡建起大量的貧民窟,不少人在城裡過不下去的人又回到了家鄉。反觀大多數印度與拉美農民則不行,因為他們進城前已經將土地變賣給地主了(不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他們幾乎是孤注一擲地將全部的家產帶到城市,一旦失敗他們就無家可歸,於是這些「失敗者」就在城市裡建起了大片的貧民窟。當然這也跟那些所謂的「民主」政府處理不當有關(比如缺乏戶籍管理制度保障房建設),不過其發生的根源還是來自於土地私有制,使得當地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就如同中國封建社會的土地兼并。只不過古時的農民在喪失土地所有權後只能當人家的佃農,現在的農民則可以進入城市作社會的最底層。
————————華麗麗的分割線————————
————————————————————————
以下是印度實行土地私有化的一些資料: 「從1860年開始,英國殖民者在印度全國推行土地私有化,不到10年,全國80%以上的土地都被1%人口不到的大地主佔有,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現在,10億印度農民中的8億多沒有土地,世代靠給地主當佃農租地主的土地為生,辛苦一年,風調雨順的話,收成的80%要繳納地租給地主,災年就只能賣兒賣女賣老婆還地主的地租,4億多印度農民食不果腹,每天能吃到一頓飯,忍飢挨餓,連電燈都沒有見過,印度每年的糧食產量不到中國的一半,人口和中國差不多,人均口糧不到中國人的60%,還都集中在地主手裡,每年500多萬農民被地主餓死也就不足為奇了,印度地主將農民繳納的地租糧食出口給自己掙錢,也比給印度農民「白吃」划算多了,「天經地義」的,這也是印度地主創造了印度成為糧食出口大國的「奇蹟」的原因.....」(以上內容源自百度文庫)
由此可見土地國有化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多大的貢獻——沒有貧民窟,犯罪率與販毒情況相對緩和了許多、社會的不穩定性大幅降低以及失業人口下降等等。這就為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創造了極好的社會條件,也便於中央的政策調節。 可以試想一下:假使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將土地所有制放開,內地的許多農民就會變賣土地——尤其是那些年輕人們,狂熱地追求美好的生活,要到沿海城市去闖闖。但至少有50%的人會失敗,因為城市裡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產生如此多的工作機會,況且現實與他們的設想相差甚遠。如果要估算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失業率會有高的話,那麼就直接看看現在的農民工有多少即可——農民工,進城務工就是工人,回鄉務農即是農民。一旦失去土地又在城市裡無法工作,那麼他們都是失業者。 這樣的後果是極為嚴重的:首先影響的就是就是年代朱鎔基的國企改革——如果城市裡本有如此多的失業者,那麼再讓一批工人下崗,這種做法對整個社會穩定所產生的影響必然是極具毀滅性的:印度遲遲不敢進行國企改革,也是害怕下崗的工人會造成支持率暴跌,最後落得政府下台的悲慘結局。(這個不是全部理由,但至少是十分重要的原因)下面的事各位知友也都可以想到了:沒有國企改革,中國經濟的騰飛就 只能永遠寫在紙上。當然在那時那是貧民窟的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無法解決的難題。
總結一下:貧民窟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工業化與城市化的深入發展,吸引了大量農民進城務工。然而由於政府沒能處理好城市化與農村發展的關係,致使大量農民失去土地後在城市裡建立大片貧民窟,導致這一問題長期存在。


這還不叫天真。。。。。。


這裡僅討論貧民窟的積極意義
1. 貧民窟背後的涵義
貧民窟通常用來指代最惡劣的住房條件、最不衛生的環境。同樣是在城市裡辛勤勞動,卻要忍受惡劣的住房和衛生環境,其實並非自願,被動居住者或限制於經濟條件,主動居住者或以籌集資金為目的而暫時居住。他們,和城市的繁華相比,是一個願意犧牲居住上享受的群體,僅此而已。
2. 貧民窟是一種趨勢
貧民窟的居住者通過居住環境上的犧牲,以換來達到生活其餘目的,這是人生的選擇問題,無可厚非,就像我們的星球因為日照和自轉角的關係,按維度形成的自然氣候帶一樣。貧民窟也是人類社會因財富分配問題而形成的「社會氣候帶」。這種氣候帶有存在的必然性,因為它就像自然界的山川和沙漠一樣。以寒窗十年考取功名為例,不少將相出寒門,正是類似如今的貧民窟,他們屬於主動居住者,犧牲居住享受而換得今後發展的機會。更相似的是家境不如意仍然出國留學並在海外靠微薄的收入以支持學業者;在京廣滬打工,與朋友蝸居以圖前程者。雖然不如貧民窟的居住條件惡劣,性質卻是一樣,為了謀求好的發展,而暫時做居住上的犧牲。
3. 貧民窟是否會消失
說小了,這也許是城管和市容規劃的事情。往大里說,可以上升為一個社會性的問題,人為了在社會中謀求更好的發展,對於暫時的環境的惡劣究竟能忍耐何種程度。貧民窟給出了答案,體現的是一個群體對於地域性優勢的嚮往程度。京廣滬這樣的大城市與周邊小城市的發展差異性是貧民窟出現的導向原因,只要地域差異不消除,類似貧民窟這樣的超過社會主流居住承受限度的群體就會一直存在,而且地域差異越顯著,流動性群體對惡劣環境的適應度就越強。說到底,貧民窟及其群體是地域性經濟差異引起的,是這種差異的印記。


用一句抖機靈的話說,就是有私有制就不可避免要有收入差距,進而有貧富差距,再進就有了貧民窟。在資本主義的構架中,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就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但資本的積累是以掠奪資源為基礎的,要來掠奪資源就勢必要侵佔土地,要侵佔土地就要趕走上面的人——具體來說就是以工業破壞農業,將農民趕到城市。這群人失去了土地,也不能馬上融入城市,自然會成為聚落。而總體的聚落的文化素質和財富水平只能在一個較低範圍,那也就只能形成貧民窟了。其實它就是一個工業化的過渡。要消失也是可以的,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產主義——這就需要極大的生產力發展了,而不是現在這些已經失敗了的社會試驗品。


推薦閱讀:

TAG:政治 | 社會問題 | 貧民窟 | 貧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