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如果可以,怎樣做?


個人經歷:我的路相對曲折,高考離清華線差五分,去了上海交通大學。本科比較努力,現回到了清華讀博,也算上了清華。

就我看來,光憑努力是上不了清華北大的。

我談談我的高中同學吧。我高中就讀於清華附中,算是市重點高中,跟清華大學頗也有淵源。我們班共四十多個同學,其實最後只有3個人考上了清華(1個裸考 1個加分 1個保送)。

雖然考上清華的3位同學都很努力踏實。但在我看來,班上沒考上清華的那些同學,其原因並不是努力程度不夠。所有同學都是很努力的人,努力程度都接近了一個學生所能達到的極限。

我的一位同學,也是摯友,公認是個努力敢拼的人。他為了考出好成績,全年無休息,節假日不是上補習班,就是在圖書館自習。那時候,學習成為了他活著的全部。高三期間,他甚至在大年初一還跑到圖書館自習。可以說,他已經放棄了一切可以放棄的事情,成為了一個很純粹的人,一個為了高考而活的人。不過他最後也沒有考上清華,去了西南一所985。雖然他的努力並未讓他如願,但值得一提的是,他把這種拼搏精神延續到了大學,於是便徹底不一樣了。他本科期間成為了學校的風雲人物,成績、科研、社工都做出了很令人敬佩的成果,現在去了美國名校深造,成為同學間的佳話。

我這位同學的經歷,反應了一個現實,那就是高考不缺努力的人。

直白點,你為高考努力的程度,放在大多數地方,都能讓你大放異彩。但放到高考中,根本算不了什麼。高考的殘酷性無需我強調,是決定很多人命運的一次選拔。高中也是很多人一生中最勤奮的時光。就我而言,高考壓榨乾了我身上最後一點的主觀能動性。我今天回頭看自己的高中三年,也只能感慨,我還能再怎麼努力呢?因此,想純粹通過努力,來和最拔尖的一批人拉開差距,幾乎是不可能的。或許可以問一下自己,你的努力程度和我那位同學,又能拉開多少呢?

跟一位清本同學聊天,我們倆的感受很相似,也說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能考出不錯的成績,但共識是不單是因為自身的努力。雖然努力很大程度上是必須的,但還同時需要高度的自律,合適的方法,以及足夠的聰明。這些指標加權後,在加上一些些運氣,才能決定你是否可能考上清華北大。

上面寫的這些,可能並不是那麼勵志,有點潑冷水的感覺。但我絕對要強調,對於高考考生而言,無論如何,努力學習都是必須的。

就像我,雖然努力也考不上清華,但如果不努力,連上海交大也去不了。

【Tips】現已開啟微信公眾號:科研學徒(kystudent),歡迎大家關注,會不定期分享一些趣事雜談和科研路上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http://weixin.qq.com/r/EDsCGsnEkpTtrY15924C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進入清華四個月以來,最大的感受只有一點:那便是曾經你所信賴並引以為傲的努力在這裡遍地都是,曾經你認為最可靠的勤奮在這裡舉步維艱。

本人出身農村,今年作為復讀生的身份滿身荊棘地厚著臉皮來到這裡,在這裡摸爬滾打了四個月後,認清這裡是個多麼大的牛棚,也認清自己多屌絲。

關於努力是否就能上清北,這個很難說清,因為正反面例子都有不少。先以我個人為例吧。

我經歷過第一次高考的失敗,因此我也更加深知如今身處清華園的不易。高考失敗後,雖然也能上一所不錯的大學,但是我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地選擇了復讀,我是個農村孩子,我的父母也是農村人,他們沒有上過高中大學,沒有知識分子的認識,所以他們在我失敗後不會有太多言語上的掩飾或安慰,他們也不會知道有沒有哪一句話不小心戳到我的傷口,他們只有最樸素的情感:擔心他們的兒子無法承受第二次高三的摧殘!於是我的父母都一致地反對我復讀。

或許會有人不屑甚至鄙視這種與「望子成龍」相悖的思想,但如今在我看來,他們才是真正關心我飛得累不累的人!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孩子,我不可能手握那些令人眩暈的資源,唯獨有一份固執的努力支持我再度踏上高考的征程,即使最親近的人不解,即使自己都無法看清前行的方向,但那時的我只有一個「夢」和所信賴的「努力」,如果不把這份努力用於夢想上,我就真的不知道做什麼了,不知道做什麼或許才是最可怕的。

努力就能上清北么?沒有人比我在復讀期間更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如果努力是上清北的充分條件的話,那一切就都變得開朗了,每個人只需要不折不扣地付出努力,結局都會是順利進入清北!然而,可惜的是,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努力都是上清北的必要非充分條件,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卻沒有考上清北的大有人在,而那些考上的人也沒有一個不是頭破血流!更有甚者,當我們這些來自農村的拼了性命擠破頭皮的屌絲們進入清北時,覺得自己能在這裡釋放理想,大展宏圖時,你會發現總有那麼些人可以輕輕鬆鬆地拿到你想要的一切,你並非沒有他們努力,但你得承認人家起點比你高。人家可能就是智商高,可能就是從小才藝雙全,可能從小就學鋼琴古練舞蹈,而你從小跟著一幫孩子玩彈珠,吃辣條。

這種小時候就存在的距離如今被無限放大,讓你感覺你的努力其實一文不值。或者說你一直努力著,不過是想做個普通人;而別人一直都是人上人。這種感覺,我想借用楊奇函學長的一句話:懂的人自然會懂,不懂的永遠不懂!

說了這些,我並不是想否定努力的意義,畢竟在目前的中國,一個底層階層想要做出根本性的改變,靠的依然是努力。努力的結果不一定是上清北,或者是其他的東西。


本文禁止無授權轉載(雖然已經被盜用的不要不要的了= =)

進清華以後第一節社會學概論課上,老師讓我們每個人填了一張問卷。
上面有兩個問題是:「你父母親的職業?」和「你上大學以前到過最遠的地方是哪裡?」
問卷收上去以後,老師對我們說:「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你們的父母。」
他接著說:「你的家庭背景決定了你能接觸到資源的多少,決定了你的學習環境,決定了你上的小學、初中、高中,也決定了你的眼界和見識。你能來到清華,不僅僅是因為你努力,更是因為你有了上述這些東西。」

上上周的社會學課上老師公布了開學第一天做的問卷的結果。
老師說:「我每年在清華上課都會讓學生做這個問卷,每到一個大學講課也會讓那裡的同學做一份。」
結果是什麼樣的呢?(不知道這個ppt的圖能不能放出來不能我就刪了…)

這是我們班的統計結果,社會經濟地位是根據一套職業評分表來換算的。

這是我們班的統計結果,社會經濟地位是根據一套職業評分表來換算的。
有知友表示沒看懂這個圖,解釋一下。
縱坐標是對根據職業做出的社會經濟地位的評分,評分越高的職業社會經濟地位越高,比如政府官員銀行家商人等。最底下的0-19代表無業(有可能是家庭婦女也有可能是下崗,比較特殊可以不納入考慮範圍),30以下基本是農民,30是工人。
橫坐標是佔總人口的百分比,左邊紅色是全國的分布,右邊藍色是清華大學某個班的分布。
簡單來說,這張圖是清華學生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的構成和全國的構成的對比,可以明顯看出清華學生里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家庭佔比更高,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家庭佔比較低。

然後這是和另一所西部211大學的比較(和清華是對口支援關係)(大家忽略掉電視劇電影那個……)重點在於「入學前活動半徑」。

然後這是和另一所西部211大學的比較(和清華是對口支援關係)(大家忽略掉電視劇電影那個……)重點在於「入學前活動半徑」。
有知友說和這所西部大學比較太偏頗了。其實只是因為老師正好去那裡講過課……用這個做比較也能更明顯地反映差別。
不過還是補充一個老師也發過問卷的學校,中國政法大學,上大學前出過國的人數佔比大概是清華和西部大學的中間值。
還有一些內容沒有照下來,就簡述一下。

「入學前活動半徑」這一項的統計數據非常穩定。
在社科學院,上大學以前到過境外的人13年入學和14年入學的都是40%左右;
而經管學院13年和14年的數據也是40%左右,過去的調查結果也是類似的數據。
和第一張圖反映的一樣,相對於全國而言,清華大學裡家境中等和偏上的學生更多,並且這一現象多年來一直持續。

這個問卷調查的樣本比較小,也不是很全面,但是還是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感謝學長 @笛在月明樓 的補充:那份調查表並非只有每年社科+經管不足200人的樣本量的,老師帶的學生團隊在2010年前後在校內做過大規模的調研。
下周上課如果我沒有被社會學自傳忙成狗的話一定去問一下老師。

上述結果並不是說清華學生都是憑家裡關係走後門進來的,而是說明一個人的家庭環境會對ta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決定你來到清華北大的不僅是自己的努力,還有你的家庭環境,包括你父母的教育理念,願意及能夠為教育付出的時間金錢,你的眼界和視野,你能接觸到的一些資源和機會……
這也說明了目前中國社會流動性還不夠強。(當然很多西方國家也是類似的情況。)

所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並不是努力就能上清華北大的。短期來看有運氣的影響因素,長期來看有家庭環境的影響。

評論里奇怪的內容太多,多說幾句廢話:
答主的觀點並不是「家裡有錢就能上清華北大」,我認為在求學的過程中,個人努力和家庭環境是兩個互補的因素,父母的社會資本文化資本經濟資本越多,你需要付出的努力就會相應減少(當然實際付出的努力因人而異)。反之亦然。
那麼就必然存在一種極端情況:因為資源實在太少,即使再怎麼努力,也沒有機會上清華北大。
當然大多數情況是:農村孩子和城裡孩子一樣努力,外地孩子和北京孩子一樣努力,後者上了但前者沒上。
並不是努力【就】可以上清北。
(個人認為智商因素對本科求學的影響不大,不作討論。清華北大智商高的大神當然有,但大部分學生都是勤奮的普通人罷了。)
無論如何,不要把智商和家庭環境當作不努力的借口。(這句話好土,但是我還是要說)

即使在上了清華的學生里,每個人為了上清華付出的努力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的大道理大家都懂。個人認為,清華的學生大部分都比中國大部分的學生要努力得多,只是多得程度不同罷了。

再加幾句題外話好了:

第一節課下課的時候,老師對我們說:
「我希望大家知道,你們能坐在這裡上課是非常幸運的,中國還有很多人和你們同樣努力,卻沒有辦法來到清華。所以如果你們以後學習社會學,我希望你們能用在這裡學到的知識,去思考這個社會,去讓它變得更好。」

最後是老師每次上第一節社會學課都會引用的一句話,感覺也挺適合知乎的:
我力求客觀,但絕不冷漠。
I have tried to be objective.
I do not claim to be detached.
——C. Wright Mills

答主去上下午的社會學課啦~
——————————————————————————————————
首先感謝大家的點贊和關注,答主只是清華一名普通的大一學生,才疏學淺,沒怎麼在知乎回答過問題,有說的不全面的地方還望見諒。

統一回答一下評論里的一些問題:
1.關於這個問卷調查的問題我下面已經說過了,這只是我們老師就上他的課的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樣本容量只有一百多人。很顯然沒有考慮到諸多因素,樣本太少也不全面。但是也能反映出來一些現象,相信也能夠回答題主的問題。如果有知友能給出更科學的調查和數據當然是最好的,所以就不要再糾結這個啦。

2.詢問入學前活動半徑其實是在調查家庭經濟狀況,因為直接詢問學生家庭收入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調查方式。所以老師選擇了這個問題,並不是在說出國出省和上什麼大學存在直接聯繫。所以看到諸如「去過六個省,不是清華」的評論也是讓我感到很莫名其妙。是否出國出省和家庭經濟狀況還是有很大相關的,我覺得這個應該挺好理解吧。

3.關於電視劇和電影的調查確實不太科學,問卷上讓我們一人寫了最喜歡的三個而不是勾選項。老師是用文化資本的觀點分析的,一個人的生活環境會對ta的文化品位產生很大的影響,相對來說另一所大學的學生的喜好更傾向於受檔期和流行的影響。當然這個樣本非常小,不足以說明問題,如果樣本更大的話應該會出現更有趣的結果吧。老師沒有講太多,如果有了解這方面的知友還請不吝賜教!

4.關於柱狀圖,剛剛諮詢了助教,最底下的0-19代表無業(有可能是家庭婦女也有可能是下崗),30以下基本是農民,30是工人。

5.有知友希望我介紹一下老師,是一個畢業於隔壁的萌萌噠帥哥!個人非常喜歡他,有學者的高冷卻又毫無戾氣,開學第一節課跟我們說:「你們對於這個社會的認知,要麼是全錯,要麼錯了一大半。」當時大家都很不服氣,結果後來上課的過程證明他確實是對的。

6.有好多人私信和評論問社會學問題的。先解釋一下清華的專業設置,答主的專業是社會科學實驗班,大一是通識教育,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都要學,大二才分專業。現在才大一,所以本身對於社會學也了解不多,沒辦法回答很多知友的提問,不好意思。
看到大家說對社會學產生了興趣,想要講課的ppt和視頻。不過按照學校規定ppt不能外傳,視頻也沒有,老師也沒有開過公開課。所以只能列一下我們的教材和推薦書目,如果對社會學入門有興趣的知友可以看看:)

參考教材:吉登斯著,李康譯:《社會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補充閱讀: Dalton Conley, 2001, Honky, New York: Vantage Books

Garth Massey ed., 2006, Readings for Sociology, New York: W. W. Norton Company

Mills, Wright,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做讀書報告的時候老師推薦了五本書:

《發條橙》、《華氏451》、《活著》、《殺死一隻知更鳥》、《銀河系搭車客指南》


7.大家都對第5點最後那句話很感興趣啊,舉個例子好了。

有一節課上老師問我們:「晉陞快的部隊和晉陞慢的部隊,哪個部隊的士兵會覺得晉陞體系更加公平?」
大部分同學都想當然地覺得晉陞快的士兵對升遷體系更加滿意,但是現實截然相反。
二戰期間,Stouffer在美國陸軍的社會研究部負責調查影響士氣的因素,根據他的調查,晉陞慢的憲兵部隊士氣更高漲,對部隊更加滿意。憲兵部隊中,幾乎很少升遷,士兵很難發現不如自己的人得到升遷的例子,於是覺得還算公平。陸航部隊中,升遷大量存在,飛行員很容易發現許多不如自己的飛行員得到了升遷,於是覺得不滿。
其實就是相對剝奪的原理。
這樣的例子發生在幾乎每節課的課堂上,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東西,社會學的研究卻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結果。
老師的那句話肯定是過於絕對,但是他想傳達的意思其實是:你們對這個社會還知之甚少,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學習社會學、做調查研究的時候一定不能抱著先入為主和理所當然的觀念。
(不覺得拽拽的萌萌的嗎!)

最後!吐槽快樂大本營的!清華學生也是普通人好嘛!bigger是什麼可以吃嗎?
那些憑喜好和品位去judge別人,妄圖從「看快樂大本營「這點開嘲諷的人,實在太不可愛了。


-----------有很多朋友私信問我,如何通過一年時間考上理想高校,文末有方法-------------------


-----------剛看完「墊底辣妹」,有一些感悟想更新一下。

1.我覺得自己運氣不錯,在每個階段都遇到了很好的老師或mentor.

2.目標不妨設得高一些。Shoot for the Moon: Because even if You miss. You"ll land among the Stars。即使北大考不上,復旦,交大也不錯嘛。

3.不試試,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對於提問,我的答案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我想與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先說背景,


高一排名:876/1125 全校

高二排名:134/400 全校 (分了文理科,我選了文科)

高三最後一次模擬考排名:16/400 全校

高考排名:全省文科第43名 (大概有10多萬考生吧)

這是每一科的成績圖,從高二期末到最後一次模擬考;波動很大,但每次能看到進步還挺爽的。總分從高一期末300多分到高二期末的545到最有一次模擬考651(750滿分)。


走在相輝堂前的林蔭道上,道旁立著兩排上了年歲的梧桐樹,不遠處便是復旦「小白宮」和校史館,都是上個世紀20年代的建築。這些建築串起了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蘇步青、謝希德、陳望道。望著他們曾經暢遊過的校園,思緒涌動,想起了高三那年300多個大多數相似,卻又不一樣的歲月。


#北大情結1# 海南狀元葉婧說「每個文科生都有一個北大夢」。的確,作為中國最高學府,北大的門檻的確藝術得夠格,卻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這份高雅。博雅塔,未名湖,蔡元培,西南聯大,無一不像「夢中的女孩」那樣,可望不可即。而全省前十名才有機會收到蓋有紅章的通知書,萬里挑一也不過如此。

#北大情結2# 全國每年約1000萬高考生,多少咬碎了牙,坐圓了屁股,熬厚了鏡片,卻只能在大門口實名登記後,進北大一日游。看著北大學子北大貓自由出入教室,風度翩翩氣自華,恨不得對著未名湖,博雅塔擼一發。但外省考上北大的概率,比被驢踢頭,被雷劈的幾率還小。


#北大情結3# 上帝給每個人公平的每天24小時,卻又賦予了每個人不同的命運。每個人都渴望在高三這一年「鳳凰涅槃」,可是涅槃的鳳凰終究是少數,而染上禽流感被無情撲殺的雞卻一大堆,無論再怎麼難以接受,現實就是這樣。競爭,從我們被「射」出來的那一刻,就成為了永恆的命題。


#北大情結3# 07年5月,梔子花開。高二下學期,迷茫,彷徨。高一欠下的債終於來報了,排名:876/1125,讓人驚恐的排名。照這個勢頭下去,老爸裝孫子送大紅包有望幫我送進專科。五一節,照常在附中BBS里灌水,偶然看到職燁的《花開不敗》,渾身發冷:她通過一年努力,進了復旦中文。我想,這小女生能做的,我也能。不如乾脆玩票大的,「衝進北大」。我不知道,在當時,這有多少「幻想」的成分。


#北大情結4# 誠然,盲目的樂觀有巨大的精神麻醉作用,但真正開始就滿是荊棘。34分(150滿分)的數學成績讓我不得不從集合開始,從零開始理解這門我深深厭惡的學科。幸運的是,有《中學教材全解》和《五年高考》幫我。三個月,總算搞清了集合,概率和立體集合。分文理科,個位數的物理,化學成績讓我無路可選:文科


#北大情結5# 從小大小獎不斷中的我運氣一直不錯。5月,我們換了班主任。來了一位書生氣十足的地理老師,恩師。領我走進了地理這門探索未知世界的學科。我開始享受暢遊於埃及尼羅河,在愛琴海里許願,呼吸喜馬拉雅山頂純凈的空氣,甚至和同桌對賭誰記住的非洲城市數量多,當然還有斯戡德納維亞的北極光和南極企鵝。


#北大情結6# 「懶床」是我們家共同的愛好,每到周末,12點前家裡聽不到「人聲」。我知道,惰性是最可怕的障礙,高三一年,與其說是與周圍人的比拼,不如說是與自己的較量。於是我特意用一張A4紙,寫了四個大字"殺進北大",貼在屋頂,這樣一睜開眼,就能看到。「夢想喚醒了我,再不起床就跪了。」從來周末甚至平時不會下午2點起的我,居然每天8點不到就起來,泡一杯普洱或是鐵觀音,開始做題。首先當然是最愛的地理。翻開地圖冊,竟然會有興奮感,就像看到初戀的雙眸,「難捨的你,害羞的女孩」。


#北大情結7# 我開始無止境的做題,毫不誇張。卧室,客廳,花園,衛生間甚至廚房都留下過做題的痕迹。不在做題就在做題的路上。作息開始調整為早8點到凌晨1、2、3點,發展到一過午夜12點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母親都開始擔心我被吸血鬼咬了一口。我清楚自己的能力與智商,唯有比同學花更多的時間才有望趕上他們。兩天用完一支三菱水筆,小賣部老闆看見我就笑。


#北大情結8# 那是一種怎樣的執念支撐著我。家裡為了我讀書,孟母三遷。從小學到高中,學校離家步行不超過五分鐘,家母還賦閑家中。我卻不捨得中午和晚飯那寶貴的一小時回家吃飯。一杯午後紅茶加一包蘇打餅乾便是我的午餐。中午教室里只有我一個人。一口紅茶一塊餅,還有一道怎麼也解不出來的數學題。


#北大情結9# 傳銷似的瘋狂,一直持續到08年1月,我盡量控制自己不去關注小考試的成績——因為還是一如既往的慘淡。離高考150天。每天撕日曆時,都像撕生命的餘額一樣。那時,我甚至已經做好了復讀的準備。與同學鴻溝般的差距,讓我第一次認識到,很多事情你無論怎麼執著,努力,都沒用。像追女生一樣,無論如何赤子衷心,她仍然離你而去。


#北大情結10# 一直的紅茶加餅乾讓我本來不健壯的身體到了健康的臨界點。運動會,去年100米第二名的我信心滿滿蹲在起跑器上。砰,發令槍響。如脫韁的野狗,沖向重點。起跑,加速,衝刺,至少領先第二名兩個身位。俯衝式撞線,肌肉實在無法承受如此大的衝擊。撞線一瞬間,整個人幾乎像超人般橫飛過了終點。

#北大情結11# 重重砸在地上,臉先著地,接著是半側肩膀。不疼,麻木,眼前一黑,似乎整個世界瞬間離開了我。全場嘩然。片刻,我睜開眼,眼前出現了一個女生,馬尾辮雙眼皮。原來是校醫站在我的面前,看著血肉模糊的右臉,嘖嘖,如看到蝙蝠俠里毀容的哈維登特。我心想,媽的女朋友找不到了。


#北大情結12# 我以為奧運一般英雄式的凱旋和潮水般的掌聲,如十里長街送總理般的規格目送我登上救護車離開體育場。我甚至連用那隻手,什麼姿勢向大家致意都想好了。但又是幻想。事實是校醫大叔檢查我沒有骨折後,一把拽起我,拖向了醫務室。沒有妹子,只有幾個好基友。因為接下來是校草的跳高比賽,妹子都圍了過去。


#北大情結13# 臉,肩部大面積挫傷,像挫木。校醫一攤手,你去醫院吧。我恨恨地回頭看了一眼被妹子圍得水泄不通的校草。忿忿打車去醫院。我發現,不管跑步還是踢球,妹子的目光永遠聚焦在校草身上,無論進多少球,多花哨,都沒用。


#北大情結14# 摔的是右手,如果是之前,我會賴半個月再去學校。也許現在用左手的習慣也是從那時開始養成的。但我當時想的是,媽的,估計得幾天不能做題了,毫不誇張。3天後,模考,我拖著殘臂進入考場。摩梭著抽出水筆,用還能動彈的兩個指頭夾住,並嘴扶正,開始答題,身殘志堅。


#北大情結15# 兩天模考,用了半支三菱。食指磨出了泡,閃閃亮。三天後出分,基友把成績單砸在我臉上。我立馬想起來揍人,但心有餘,力不足。年級34名,進步了103名。WTF。當時就"我操"了。看著基友,賤賤地說,要不你再砸我一次。竟然進入了衝刺北大的第一梯隊,但距離北大,至少還有20名的差距。


#北大情結16# 但正如百米跑12秒和11秒7,0.3秒的眨眼時間,無論怎麼訓練怎麼跑,都無法趕上,用一輩子的時間也無法超越。上大學後,這0.3秒就像魔咒困擾著我,我不知道是快或慢這個世界0.3秒,總沒走尋常路,顯得格格不入。後來發現這20名就像那0.3秒一樣,也是一輩子。


#北大情結17# 突然間,由於火箭般的進步,成為了老師和同學注目的焦點。校花MM也主動前來搭訕,問我進步的秘訣。心裡暗爽,但哪肯把秘訣告訴她。一坦白,就不會有後續了。當然女神是用來欣賞的,也不求後續。其實哪裡有什麼秘訣,一天學習18個小時,每周七天,你tmd也能這樣。想到這裡,淚眼婆娑。


#北大情結18# 4月,離高考還有60天,翻出了一部叫《高三》的紀錄片,嚎啕,默然。心想,如果考不上北大,也要飛一次北京,在未名湖前大哭一場,興緻來了,也許跳湖和老舍先生聊聊《四世同堂》,或順流昆明湖找王國維侃侃"什麼是愛情"。此時,我已儼然老師身前的紅人,內外事不決都問我,飄飄然。


#北大情結19# 那時成績已經穩定在600分以上,魔來殺魔,佛來擋佛。隨便給個地理坐標我能侃侃半小時那的自然人文,給個平面幾何可以隨手畫出若干美麗的輔助線,給個英語改錯題,可以比native還快得找出語法錯誤。智商的巔峰,也莫過於此。甚至感覺,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


#北大情結20# 我的高中是所謂的「超級高中",幾乎囊括每年的高考狀元。那時我的成績已經開始接近前十名,於是開始YY,拿了狀元怎麼接受採訪,要不要專門去做個髮型。而且,應該比近幾年的狀元要好看些吧,難說就火了。甚至想要挨個抱著學校里的樹哭一場,這些樹見證了我的成長,但沒有見證我的愛情。

#北大情結21# 愛情在高中來說是一件奢侈的易碎品,似乎每個人談起愛情都如臨大敵,恐怕它擾亂了心緒,蠶食了鬥志。父母老師每天用探照燈一般的眼睛,打量著每一對走得很近的異性同學,他們唯一想做的,便是把一切愛情的種子,在萌芽前,湮滅。在他們看來,在聖潔的高考面前,任何美麗的愛情都是洪水猛獸。以至在學到《詩經》里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時,老師都恨不得把這一頁撕下來。


#北大情結22# 我用功讀書,也渴望愛情。高一進學校時還想,若三年都不談戀愛,該多遺憾。轉眼間,就到了高三。不過這三年我也沒閑著,高一到高三分別暗戀了三個女生,很有節奏感。長時間的暗戀告訴我,這真不是什麼好受的滋味。


#北大情結23# 有誰不曾為那暗戀而痛苦?我們總以為那份痴情很重,很重,是世上最重的重量。有一天,暮然回首,我們才發現,它一直都是很輕,很輕的。我們以為愛的很深,很深,來日歲月,會讓你知道,它不過很淺,很淺。最深和最重的愛,必須和時日一起成長。——《天使愛美麗》


#北大情結24# 最後一段暗戀記憶最深刻,她像一個影子,陪伴我走過了那段歲月。「看不見你的笑,我怎麼睡得著。你的聲音這麼近我卻抱不到。」MP3里反覆播放著周杰倫的《彩虹》,想想她的樣子,又埋首在小山般的故紙堆中。


#北大情結25# 她也是文科生,在同一個樓道,卻很少碰面,彼此也不認識對方。她給人的印象一直很恬靜,一個人來上學,一個人放學回家,與世無爭。但笑起來又那麼明媚,像初春盛開的櫻花。記得第一次在樓道碰見,看著她的雙眸,便被迷住了。


#北大情結26# 但面對高考,理智還是戰勝了感性。如果是高一遇見她,我會不顧一切追求。但這是高三,我不願打擾她的生活,也擔心自己會深陷其中。於是便給自己的怯懦找了一個很好的理由:一切為了高考。但我知道,骨子裡還是對怕「被拒絕」的恐懼。


#北大情結27# 有一段時間,我十分衷心於「補課」,周一數學,周二英語,周三歷史,周四語文,周五還是數學,周六政治。母親雖然節儉,但對於補課的開支,卻非常捨得。但其實除了想多學一些東西,還有個私心:「期望在某堂課上,見到暗戀的那個女生」。


#北大情結28# 奇蹟出現了,確實出現了。一次去朋友介紹的歷史老師家補課,路上還在想,會不會遇見那位女生。打開門的瞬間,整個人都愣住了。她,真的坐在那裡。我遲疑地走向圓桌,向大家刻意地問了聲好。可以想像的是,一堂課什麼也沒聽進去。


#北大情結29# 於是每個星期都很期待這一堂補課,期待見到她。這樣的邂逅大概持續了3次,她便結束了在那裡的補課,於是我也意興闌珊,很少去那裡補課了。雖然遺憾,但卻有了一個認識她的借口。


#北大情結30# 我們就算認識了。但我遲遲沒有表明心意,直到高考結束。我又在等,等和她一起去同一個城市。但填志願更是很難隨人願的抉擇,這是後話。

#北大情結31# 短暫的情愫萌動後,重心還是得回到「做題」上。看著一張張試卷像雪花一樣飄落到桌面上,迫不及待得灑上墨汁,又用紅筆訂正,勾畫。每終結一張試卷後,或興奮,或唏噓,甚至懷疑自己的智商:總有一些題,一錯再錯。


#北大情結32# 做題,吃飯,睡覺,做題。就在這樣的往複間,高考前的最後一個五一假期便到了。此時離高考還剩最後一個月,30天。雖說是假期,可哪還敢停歇。就像工作一樣,題也永遠是做不完的。但看著《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上大片大片的空白,還是有些忐忑。


#北大情結33# 其實這最後一個月對成績沒有太大的幫助了,更重要的是調整好作息。習慣凌晨3點睡的我,也開始早早上床休息,雖然難以入眠,姿態卻做得很足。當然,禁慾也是非常必要的。不過,每周一場的曼聯隊比賽還是沒有落下。


#北大情結34# 眼看著倒計時進入個位數,很多外地同學已經回家複習,教室里的空位越來越多,老師也不再上課,讓同學們自習。我不願回家,因為看到床便不自主想躺上去。無法剋制慾望,便只能遠離慾望。


#北大情結35# 6月7號午夜0點的指針剛過,倒計時牌上的數字也變為刺眼的「0",很多同學失眠了,更容易失眠的是他們的父母,父母要承擔起叫醒的責任。驅車到建設路上的文科考場,遇見了許多多年未見的小學同學。大家微笑著向對方打招呼,但都能感受到彼此緊張的情緒。


#北大情結36# 兩天,4門考試,過得飛快。似乎都沒有感覺到這一國家重器的儀式感,也似乎難以承受大家這一年來的辛勤汗水,便草草收場,白駒過隙。沒有想像中的極致興奮,似乎就像考完一場平常的模擬考一樣。


#北大情結37# 走出考場,父母臉上洋溢著笑容,與我擁抱,慶祝高中階段的結束。急迫地把硬藏了兩天的問題拋給我「怎麼樣,考得不錯吧?」。我能感受到母親問這個問題的傾向性,不是問我「考得怎麼樣?」,而是「考得不錯吧?」。


#北大情結38# 也許我大概知道為什麼沒有興奮的原因:沒有考出很好的狀態。但面對爸媽期待的眼神,還是撐出了兩塊蘋果肌,「還不錯」。便匆匆離開父母,前往同學的聚會。我們總在最開懷的時候想到朋友,而在困境中才會依賴父母。


#北大情結39# 雲南是出分填志願。這一個月的間隙期里,去了一次麗江,瀘沽湖。在湛藍清澈的高原湖泊上,彷彿滌靜了這一年來埋首故紙堆中積攢的塵埃。熟讀5本地理課本,不如真正融入這仙境般的景色之中,更能體會到大自然的魅力。


#北大情結40# 出分了,沒有想像中的差,但離北大還是有N條接的距離。腆著臉去了北大的招生會,詢問是否有機會「服從調劑」。北大老師「呵呵,你留下電話,如果有機會我們會通知你」。自然是沒戲。

#北大情結41#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南大,中山,廈大拋來橄欖枝。在猶豫中,填了南京大學的新聞學系預錄取表格。以為這一年的折騰就算落定。但復旦在填志願最後一天的來電,打破了之前的一切計劃。

#北大情結42# 復旦是《花開不敗》,這篇影響了我整個高中生涯文章的作者的母校,又在上海。但招考老師很負責地和我說,「你的分數可能有危險,要慎重填我們學校。」我猶豫了,是要確定的麵包,還是有風險的三明治。


#北大情結43# 也許是一生愛折騰,在上交志願表的最後一刻。我用鋼筆,填上了四個工整的大字——復旦大學。又在服從調劑那一欄里打了勾,上交給班主任。我也看到,很多之前約定要填報同一所學校的情侶,因為分數的差異,只能「執手相望淚眼,竟無語凝噎」。


#北大情結44# 雖然我一直笑,但骨子裡還是有些悲觀的情緒。最後錄取結果出來,我還是超出了復旦的錄取線很多分。於是我急迫地想知道,我傾心的那個女生被哪所學校錄取了。


#北大情結45# 她運氣也不錯,進入了一所頂尖的財經院校,但在北京。北京和上海,說遠也有一千多公里的距離,說近也就2個小時的飛機。但要維持一段感情來說,還是過於遙遠。於是便「向左走,向右走」,淡出了對方的生活。


#北大情結46# 9月份開學,走在復旦光華樓前的草坪上,還是偶爾會想起高三那段「不堪回首」,卻又樂在其中,單純的生活,也會感嘆自己竟能在每天18個小時的題海中撐下來,更想不通是什麼支撐了自己在排800多名的時候還能幻想北大的樂觀情緒。


#北大情結47# 我想,之後不論在什麼階段,也不會再經歷這樣一段時間:單純的為了一個目標,日以繼日,樂此不疲。

(這是部分幾乎做完的5年高考3年模擬)


#北大情結48# 雖然「北大是每個文科生的夢想殿堂」,但人生總歸是一場直播,沒有綵排,更不能被假設。在復旦的四年,是最美好的四年,這裡的同學,師長都讓人覺得很舒服。假若再給我填一次志願,我還會毫不猶豫地填上那四個字。


最後進入了全省文科前50,選擇了復旦。12年從復旦新聞系畢業,目前從事媒體行業。雖然最後我沒有考上北大,現在也不能說有多成功,但我覺得我對得起自己的努力。

希望對大家有用。


-----------有很多朋友私信問我,如何通過一年時間考上理想高校,我來更新一下-------------------

我們先來明確幾個原則

1.本文只教你如何用一年的時間,有衝擊北大的可能。至於最終能不能上清北:盡人事,聽天命。

2.下文只談3+X的文科,即語數外+歷史地理政治。

3.高考是一個綜合考試——不要求在某一科出類拔萃,只求綜合全面(木桶理論)。

4.不要跟老師走,老師的節奏和你完全不一致。你的老師是所有課本+5年高考3年模擬(歷年高考題)——自己定計劃。

高考是一場戰役,對面是一個你非常熟悉的老人,他的出題範圍、習慣、都有很多參謀(歷年高考題)幫你總結,因此,這是一場有準備的戰役。

一.策略篇

1.定目標,前文說了,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清北。不管你現在情況有多差,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


2008-2015年北大在雲南地區分數線。(2014-2015年有22分的學業水平測試,一般都可以拿20分左右。所以接下來還是按750的總分來說)

我們來看我們的敵人,

北大的文科平均分,08-15年均分632.6分,意思是差不多考630分就能上北大。

630分是什麼概念呢?

在750的總分下,考上80%是重點線(600分),北大線大概是85%(635分左右),

當然高考難度有大小年,但我們平時複習的目標,就是要至少作對80%的題。是不是感覺輕鬆很多,只要80%的正確率,就可以上重點大學;再努力一下,85%左右的正確率,就可以上北大。

所以我們這裡提出一個概念,基準分(600分)

那具體到每一科,只要語數外120分,加上文綜240分,就夠600分了。

那635分呢?只要語文125分,數學130分,外語130分,文綜245分就夠了。

但我們知道每一科的「高分」難度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每一科,我們也需要有策略。

語文:語文100分以上很容易,但120以上就很難。所以努力空間在20分以上,可以不用花太多時間。(所以語文再努力,也只能80%的正確率)

外語:100分以上容易,130分以上難,努力空間30分以上,推薦!

數學:95分以上容易,135分以上難,努力空間40分以上,特別推薦!

文綜:200分以上容易,240分以上難,努力空間40分以上,強烈推薦!

一目了然,按投入和產出來看,可進步空間越大的,越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複習。

按每一門題目設置難度,簡單、中等、難題的比例大概是6:3:1,超難題一般就佔10%左右。而且超難題你還可以把它分解開,拿那麼1-2分,就夠了。

所以,結論是,簡單題、中等題我們的準確率要100%,超難題能薅幾分算幾分。這樣你就能上北大了,簡單吧。90%的簡單+中等題,意思是750分里有645分都是可以拿到的分數。

對手的情況我們了解了,那我們來審視一下自己,

2.評估你的成績。

以我為例,

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數學74分(哇,離135分有61分的努力空間,好爽);文綜180分,離245分有65分,也好爽;外語90分,離130分有40分;語文95分(離120分只有25分的升值空間,大盤股。)

呵呵,樂觀最重要。就是這樣都差的最好補了,特別容易進步。

3.我們來說每一科的應試技巧:

我們的教育理念和考試衝突,你有沒有印象,即使你數學考了145分,老師會和你說,不錯,但你看看那5分是怎麼丟的,你要把那5分補起來。

拜託,既然145分的數學已經可以上北大了,我還要150分幹嘛呢?為了「完美地」上北大嗎?不需要。

所以這就意味著我們在考試的時候要,勇於放棄。拿基準分以上。那就是你會做的每一題,都確保正確率。

數學:
在難度梯度上,數學一般只有選擇題最後一題、填空題最後一題、問答題倒數第二題的第二小問是超難題。

選擇題60分,主要方法:代入法+排除法+畫圖法(特別是函數、範圍題)(用1、-1、2代入,可以排除很多答案)

求求你,選擇題除了最後一題,千萬別錯。最後一題用代入、排除法一般可以排除2個答案,最後二選一,50%正確率。

獨家秘笈,研究了過去10年的高考數學題,最後一題A或B的概率大於70%,所以要蒙也是A或B,千萬別蒙C。

填空題20分,主要方法:畫圖法。近幾年的填空題多以求範圍、函數題為主,畫好函數,問題就不難。至少拿15分,最後一題會很難,3分鐘解不出,就放棄吧。

獨家秘笈,如果是啊a=多少的題。一般蒙1、-1、2、-2或根號2。超難題最終的答案一般不會很複雜。

解答題70分,三角函數、概率、立體幾何、函數題請盡量拿滿分。解析幾何會比較難,第二小問不會做直接放棄吧。我們要確保其他題目的準確率。

所以,對於一些題,勇於放棄,我們不要考滿分。

語文:
語文沒什麼花頭,多做幾套歷年高考題,差不多回答邏輯、技巧就都清楚了。我們來說說佔比最高的作文題。

本來我想保持政治正確的,讓大家飽讀詩書,靠自己寫出好的文章。但是這,好難。大家都才17、18歲,哪有那麼多人生閱歷和感悟。鼓勵大家先模仿,別傻乎乎去背高考整篇範文,去記他們文中好的例子。

作文第一秘笈:三段法

簡單來說,開頭三個排比句(氣勢好強)做第一段,中間三段舉三個例子,最後一段再來三個排比句總結。一篇50分以上的作文就向你招手了。

英語:

閱讀:查讀法+排除法。千萬別先讀一遍文章去看問題,先去看問題,然後通過鎖定關鍵詞的方式,去原文中找上下文。

完形填空:方法和閱讀題相反。要先通讀一遍文章,大概明白在講什麼事,再做題。

改錯是最容易的,把過去5年的高考改錯題做完,差不多久夠了。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到最後,一看到題,差不多就知道命題人會在哪出題了。

文綜:

選擇題同樣用排除法;問答題注意要結合材料。安排好時間;文綜太複雜,要拿出來單講。

考試技巧說完了,等周末來更新每一科的複習技巧。

——————————————————————
非常抱歉,目前在一家創業公司工作,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沒有來得及更新。也有一些朋友用私信問我一些問題,也沒來的及回復。


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自己。大多人看似的努力,不過是愚蠢導致的。什麼熬夜看書到天亮,連續幾天只睡幾小時,多久沒放假了,如果這些東西也值得誇耀,那麼富士康流水線上任何一個人都比你努力多了。人難免天生有自憐的情緒,唯有時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價值在哪裡。

--於宙 我們這一代人的困惑

補充:

我沒見過哪個礦工努力挖煤就當上煤老闆的。

--佚名

=================================
推薦閱讀:你這麼努力,為何還如此焦慮?


好吧再發一次- -
私人帳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鏈接和作者 有影響力的公眾號或營利性私人帳號轉載前煩請聯繫我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經允許不可以任何形式傳播(例如私教企業)

大多數來找我的小朋友覺得有用 甚至不少加我的大朋友也表示有刪檔重練的衝動哈哈 其實我的目的已經達到啦 謝謝親們的厚愛^_^

【重要】:
問問題之前 【務必】把【答案】和【評論區】【全部看完】再問 沒看答案和評論區直接加好友上來就胡問的 一律拉黑。

請將你的問題濃縮在【三行字】以內 三行字以內描述不完的 說明你對自身的問題還沒有清晰的認知 請重新【仔細】閱讀答案後再問 很討厭長篇大論寫個人自述的 時間有限 感謝諒解。

終於有時間來好好答一下這個題了 希望能對孩子們有點幫助 手機碼字思維有些凌亂 離高考年代也有些遠 不恰當的地方請多包含

利益相關:09年山東理科考生 因此這個答案部分內容是針對山東理科考生說的 其他省份我不清楚情況 不敢妄言 高考成績:語文 128分 數學 149分 英語141分 理科綜合 216分 基本能力 56分 其中語文低於正常水平 理綜遠低於正常水平 其他都正常發揮。

一句話總結一下答案:努力可以考上清華 我本人就是例子 但是好鋼要用到刀刃上 力氣要下到該下的地方去
------------------------------------------我是背景的昏割線----------------------------------------------

先來點虛的 談談心態

1. 正確定義努力 我在知乎上讀到過一句話 「天賦決定了一個人的上限 努力程度決定了人當前所能達到的高度 但是就目前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而言而言 還遠遠達不到能比拼天賦的地步」 好!說的真是好!這句話也從部分回答了題主所提出來的問題 通過努力是可以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高度的。那麼問題來了 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定義努力 每天苦哈哈的做作業做到半夜一兩點還做不完 這叫不叫努力?自己對數理化感興趣學得也很好 晚自習一有時間還是抱著數理化狂做狂練 這又叫不叫努力?天天熬到半夜才睡第二天上課無精打采一句都聽不進去 這個又叫不叫努力?每門課都想把老師所有的話記下來甚至到了快要把自己逼瘋的狀態 這個又是不是努力?……

顯然 在我這裡這些情況都不叫努力 只是做了一些感動了自己麻痹了自己的傻事而已。作業做不完的情況可能有其自身原因 但是應該注意的是 老師布置作業的量 基本上是依照班級中游或中游偏上一點的水平來定的 如果作業真的多到做不完 首先應該考慮自身實力的原因 是不是自己做題速度太慢了 如果自己確實沒問題 那就是老師的原因 作業可以不做 機械式重複對除英語之外的知識而言沒有什麼意義 如果是因為作業難到自己做不完的地步 那可以就此打住了 下面的內容可以不必再看。

我曾參加過一個助學組織 接觸過一些孩子 再加上我從大一開始每年放假都會去學校看望老師 他們也會拉我去給學生開座談會 我見過的孩子還是不少的 好的差的都有 但是他們身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是 對自我的認知不清晰 bias很大 自己強在哪裡 不知道 弱在哪裡 說不清楚 舉個例子說 當問到自己弱在哪裡時 很多學生只能答到某一科(比如數學 英語)上 而不能具體到哪一類型的題目上 而我心目中的理想答案應該這種形式 「我的數學不太好 前面的知識可以做到基本不丟分 但是對於數列或者導數大題的最後一問不等式放縮 我總是丟分」 負責任的說對自己每一科都了解到這種程度的同學 他的水平應該位於top3之列 那怎樣達到這種程度呢 這就要靠平時對自我的反省思考力度和每一次大考小考的反饋來支持了 要用統計的語言說明問題

這些孩子還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特點 非常喜歡麻痹自己 就是自己喜歡哪一科 哪一科學得好 一有時間就去「學」哪一科 這一點往往是致命的 常見於數理化很強語文英語極差的「純理科生」 高考拼的是綜合素質 最後的高考排名往往不是看你哪一門分最高 而是看你哪一門分最低 我曾經給孩子們打過一個比方 我們每個人都是參加賽跑的蜘蛛 六科就相當於我們的六條腿 顯然 瘸了哪一條都不可能跑快 而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我舉個例子 一高中同學 後四門課加起來僅比我少6分 但是我語文128 他99……所以 要學會正視自己 直面自己的弱勢並用雷霆手段將其糾正過來 這樣的學生才有出路。

一句話總結第一點內容:努力 是建立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的 不要憑興趣學習 要努力對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產生興趣 因為你別無選擇。我還想再強調一下 無腦努力就是無用功 這樣的努力對心靈的麻痹作用就好比垃圾食品對肚皮的滿足感:吃垃圾食品也能吃飽 但是沒有營養 吃多了會長胖但是是虛胖身體會垮 無腦用功可以麻痹自我可能會讓某幾次成績比較靠前(虛胖)但長此以往必是死路一條。

2. 經常會有孩子問我怎樣才能快速提高學習成績啊 說實話 對問出這種問題的孩子我打心底里感到悲哀。對他們而言 坐在教室里學習就是為了一張高考成績單 就是為了一張錄取通知書 很遺憾 很悲哀。一般對這樣的問題我不會回答 原因很簡單 除了作弊 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迅速」提高學習成績。三年一盤棋 永遠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 換句話說 這次月考考第500 下次月考考第50 這對你的高考成績又有什麼影響呢?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是正經。

3. 時間管理 簡而言之 利用一切可以學習的時間學習 我不知道有多少學生注意到過課間的十分鐘是一個多麼好的時間段 這真的是很多題型的標準時間 比如語文前五個選擇 比如英語單選 英語一篇閱讀理解 數學除最後一個大題以外的其他大題等等 都不需要你自己卡表的好嗎 下課鈴上課鈴已經給你卡好了 你需要的就是全神貫注於你當下手頭上的練習題 多麼好的時間啊 所以我除了上廁所喝水以外 課間十分鐘基本不會離開我的書桌;上學放學 大多數同學上學放學喜歡哼著小曲晃晃悠悠的騎自行車到學校 我對於這段時間的利用是 找來廢英語答題卡 在其背面抄上語文的:字音/字形/成語/自己覺得好的古詩詞 或者英語的:給自己規定的每天必須背的一定數目的單詞/精美語段(比如新概念)然後貼上雙面膠 上學放學路上背 三年以來我用這個辦法掌握了不計其數的碎知識 而語文和英語不就是靠這種細碎的知識支撐起來的么 然後我對我自己的弱項會毫不留情的利用一切時間進行無情打擊 比如英語聽力 我曾在高一每天晚上回家做自己買的聽力習題 直到錯在三個以內才能睡覺 慢慢的這個目標變成兩個 一個…當然如果做到了半夜兩點還是沒達標 我也就不再做了。。我還會堅持每天給自己定學習計劃 達到了就給自己一點小小的獎勵 比如下樓買根雪糕啊買本雜誌啊之類的 階段性計劃達標就趁休息逛逛街啊買衣服買吃的 但是 千萬不能動!電!腦!千萬不能看!小!說!
不過一定注意不要把自己搞的太累 我一般會利用上課時間補覺 因為我對自己的情況了如指掌 所以我可以自由劃定哪一門課是我的補覺時間 比如語文和數學 這兩門課我不是在睡覺就是在做第二天的作業 到了高三又增加了一門物理 這樣就有三門課可以補覺了

4.如何看待強科 其實這一點跟第1條稍有重複 強科並不是你拿來麻痹自己的毒藥 對我而言 強科的作用有二 1. 保證自己在成績單上的位置 我高一高二的強科是語文 化學也不錯 這兩科沒怎麼出過岔子 其中語文單科曾在高二血虐實驗班一整年 最差成績單科年級第三 到了高三下學期強科列表上增加了物理和生物 至於怎麼做到的下面會說 2. 疲憊生活中的最好調劑品 當我被數學的圓錐曲線導數數列虐個半死的時候 當我被物理的力學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 我往往會拿出自己珍藏的各省市語文高考題/模擬題或者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掏出小表定時 然後血虐之 做完按照評分標準給自己用紅筆打分 一般90分能得80+ 啊這真是一種享受 虐完語文再返回頭去被數學物理虐 周而復始 樂此不疲 曾經粗略的計算了一下 高中三年做了幾百張語文試卷和三大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就是這麼任性。

5. 對待作業 尤其是假期作業 對於比較頂尖的學生而言 如果你的水平遠超班級平均水平 那麼假期作業是無用的 可以不做 但這並不意味著假期就可以愉快的玩耍了 什麼都不管了 其實 假期正是趕超競爭對手的大好時機 我曾利用假期的時間把數學(高二暑假)和物理(高三寒假)提升了一整個檔次 數學130+提高到148左右 物理(滿分100)80提高到95左右 而且這兩門課通過假期提上來之後並沒有反彈現象 穩穩地位居前列 數學在高三寒假期末考試中拿到了全區唯一一個滿分 全市只有三人 物理在一模擬考試中拿到了滿分並且從此之後物理大考小考幾乎沒丟過什麼分 可見假期的作用還是很明顯的 具體操作下面會講。

6. 對待知識 你高中所學的知識並不是沒有用的 像我這不還在給你們講怎麼應付高考嘛233333 不要把知識跟前(錢)途跟文憑跟成績單上幾個數字劃等號 要充分體會學習的愉悅感 體會學習的快樂 感受知識的力量 學過的東西就要扎紮實實的記在腦子裡

7. 建立一個經過謹慎考量之後的目標法乎其上 得其中也 法乎其中 得其下也。比如我那時候的目標是北大 從初中三年級(我所在地區初中四年)暑假剛考上北大的學長回母校座談之後 我就定下了這個目標 在升上高中之後我大致估摸了一下 這個目標靠譜 就從未再動搖過 儘管當時很多同學和老師都在嘲笑我 最後為什麼去了清華 與此題無關 不做解釋 要相信目標的力量 這裡的相信指的是不惜一切代價的相信 指的是發自內心的篤信 指的是願意為之付出一切的信念 並非僅僅動動嘴皮子那麼簡單 只能用語言表達到這裡了 相信聰明如你可以體會的。
-------------------------------------------------我是心好累的昏割線---------------------------------

談完虛的 再來談談實的 聊聊我對高考各科的認識。

先加個帽子 語文一定要有摘抄本 數學一定要有錯題本 化學生物英語一定要有知識整理本 物理可以什麼都不用 但是要有腦子(其實都要有腦子嗯)。語文英語化學生物 必須每天整理一次 因為它們的知識點較碎 隔一天你都會想不起來 數學三天整理一次 而這一次要佔用半個晚上甚至一個晚上的時間 因為數學需要大強度的思考 要在你的腦子裡起化學反應才能達到效果。所有的整理本 務必經常翻看

1.語文 語文是個好東西 這就是我對語文的評價。語文為啥是個好東西 因為如果作為一個理科生你語文好的話 你的超越之路會非常省力 這一科是高考六科唯一一個「另類」 很多同學「努力」了三年 一無所獲 我曾經有次月考數學考了100/150分 最後還能排到年級前十 就是因為語文。那麼語文該怎樣學習呢?對於高一的孩子 我建議你先把中國漢語字典抄一遍 高二高三的學生 如果你有時間也可以照做 當時我的語文老師就是這樣要求的 並不一定要求你多長時間抄完 但一定要有效果 抄的時候那些生僻字還有語氣詞等可以忽略 重點抄多音字、成語和近義詞 及時用便簽紙進行整理 抄到後面想起前面記得整理下來 把整理完的內容貼到相應的位置經常翻看、思考(看清楚了 是翻看、思考,並不是翻看就完了) 然後 每年買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把字音、字形的填空做一遍 用便簽紙隨時整理貼在上面近義詞成語蓋住詞語想意思,蓋住意思想詞語 哪一個想不出來抓緊整理成便簽紙 貼在上面 所有題目必須挨著做 哪個錯了 哪個拿不準 抓緊時間整理成便簽紙貼在上面經常翻看、思考。課間的時間 中午晚上吃飯的時間 都不要浪費 做五三上的科技文閱讀和文言文閱讀 吃著飯做閱讀真的是一種享受 不信可以試試:) 詩詞鑒賞和現代文閱讀部分 這個的答題技巧老師都說了很多 我不再重複 還是那句話 要用統計的語言說明問題 實在不行各找四五十篇做一做 把答案放在一起對比對比 相信聰明如你 一定可以找到答題的規律。經常買一些套題做一做 然後對照標準答案給自己打打分 感受一下卷子是怎麼批的 感受一下怎麼答才能拿到分 感受一下時間的分配 理論上除作文之外的部分 一小時之內必須做完 因為你高考的答題速度 一定比平時慢。
下面是作文。高考作文大部分人拿的都是二類上一類下的分數 也就是48分左右 只要寫的不是太離譜 一般都是這個分數。那怎樣才能讓作文寫的不那麼大眾呢。首先中心要明確 不管你寫的什麼文章 散文議論文記敘文 文章的中心一定要明確 然後你用到的事例一定要不落俗套 不要天天李白杜甫的往上堆 堆也要堆出新意(比如唐詩里的中國那樣的語段 但是一般人寫不出來) 你現在可以百度一下米歇爾·貝楚齊亞尼 然後再來告訴我如果寫與命運抗爭、自強不息等話題 到底是用米歇爾·貝楚齊亞尼的事例好 還是用貝多芬的事例好 那從哪裡找這些事例呢 我是從一本名叫《格言》的雜誌上找到的 《格言》和《創新作文》我看了三年 整理了三年 也背了三年 我常常會從上面找到很多鮮活的例子 縮寫成一兩百字 以及寫的漂亮的語段 整理在摘抄本上天天背 背好了自己勤動手寫一寫 仿造一下 考試的時候再往上套 套著套著你就有套路了 語文和英語一樣 功夫是在平時 靠平時一點點的積累 再加一些答題技巧 足夠應付考試了。

不要以為語文就不需要多做題 我高中三年語文做的題比數學多嗯 三大本五三 每年一本 外加至少五百套的各省市高考題和模擬題 畢竟是當做消遣的東西 所以做的比較多 &>_&<

2.數學 物理 化學 總聽人們把數理化放在一起講 其實是有道理的 這三門課都有一根主線 都可以用相似的方法省勁兒的學 詳細情況如下

數學的主線是函數。 高考中數學90%以上的分數和函數有關 所以高一學函數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學 高一高二學新知識的時候 一定要把知識點都學會 從不會到會 和從不熟練到熟練 用的時間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學的時候不好好學 複習的時候有的是苦果子讓你吃 此外不要只注重單元模塊訓練 也要注重套題的訓練 做套題是為了把握時間分配 讓你考試不至於時間緊張 我就吃過這方面的虧 高一高二做了一大堆題 但是數學成績就是上不去 總是考130多分 個別情況可以達到140但是很少 後來我去找數學老師 我說 老師我數學好差 我想考北大這個分數我去不了 你看怎麼辦 老師說 見多了自然識廣 我說哦 然後高二的暑假我什麼作業都沒做 因為那些作業對我而言都是渣渣 我只買了一份黃岡押題卷 總共八套題 一暑假兩個月的時間 我把這八份卷子吃的透透的 開學以後再做數學卷子 一個字 豁然開朗。數學一定要注重錯題的整理和思考(看清楚了 是「整理和思考」 ,不是「整理」)。思考著思考著 你就會發現其中的規律。什麼規律後面說。

物理的基礎在於力學。力學相關內容在高考中佔到的比重應該是大於90%的 除了實驗題和個別選擇題有可能不涉及力學 其他內容都會和力學有關 最大的相關部分在大題 一個經典力學 一個電磁場。所以物理不好的孩子們 你們的目標應該很明確 就是把力學學好 怎麼學好呢 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我高三寒假期末考試物理只有可憐的81/100分 我拿到分數的時候 懷揣著身上僅存的33塊錢去樓下超市買了一本物理五三 同樣的 那個寒假我什麼都沒做 只把物理五三的力學部分做了一遍 基礎知識填空挨著填 題目挨著做 做了一半我就不做了 為啥 規律性太明顯。。什麼規律後面說。
化學的基礎在氧化還原。而氧化還原的基礎在於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基礎又在於原子層外電子亞層的排布 如果你對原子層外電子亞層的排布和元素周期表門清 基本上每一種元素有什麼性質你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那基本上化學不會出什麼紕漏 高考中化學的重點考察題型和考察對象如無機推斷 電化學 原電池 化學平衡 配平等 基本都逃不出氧化還原的手掌心。所以化學是很好學的 對伐^-^

那麼數學和物理的規律性在哪呢 在於模型 對你沒看錯 就是【模型】。數學的難點部分 圓錐曲線 數列 不等式放縮 立體幾何(幾何法非解析法)都有固定的模型 我高中的時候碰到了一位好老師 淄博六中的張雲峰老師 他在上課的時候把求數列通項的常見情況 圓錐曲線的常見的若干考查情況等都給我們整理的一清二楚 照著模型做題就可以了你們說是不是這樣子的咧。拿圓錐曲線打個比方 就是直線曲線方程聯立 根與係數關係(韋達定理)寫出不等式唄 剩下要用到的不等關係還有啥 就剩下三角形三邊關係之類的常見的關係了唄。物理的模型 力學 子彈打木塊 傳送帶 三星模型 汽車啟動模型 圓周運動……不就這幾個么 電磁學 導線在通電加磁場導軌上滑 帶電粒子通過電場加速進入磁場 粒子加速器等等 高中階段的物理都講究一個「過程」 哪個過程發生了什麼事情怎麼用數學語言表達出來 搞明白這個 物理就妥妥得了 我高三寒假就是因為明白了這個道理 所以五三力學只做了一半 開學的一模擬考試物理就滿分了。世上無難事 只怕有心人 如是而已。
------------------------------------------------------------800贊更------------------------------------------------------------------

3.英語 英語是提分難度僅次於語文的學科 英語提升道路的艱辛 我是深有體會的 中考91/120 單科年級排名800 高一考個109 114 都是常有的事情 但是我並沒有像很多同學那樣因為分低而放棄 這本就是一門很難搞的科目 我之前偷懶了 現在有義務補回來 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高中三年六個學期 我的英語都在慢慢往上爬 120 125 130 133 135一點點往上走 最後高考爬到141分。I deserve it.這個過程是痛苦的 當我看著同水平的同學都140+ 而我上130都困難的時候 當班主任一次又一次提醒我「你這個英語blabla」的時候 真的是發自內心的難過 但是再難過 這都是你自己種下的苦果 你不咽下去 沒人替你咽 你不把這個窟窿堵上 沒人替你堵。

先說一個大致的方向 130以下的小朋友 跟著老師走 130以上還想提高的話 就需要自己額外進行細緻的打磨了。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英語的知識點是很細很瑣碎的 這就需要在平時學習的時候勤整理 勤複習 把老師上課歸納的語法點和重點單詞片語等(不要和我說你老師不給你歸納 不給你歸納你不會自己弄嘛?你吃飯也是爹媽嚼碎了餵給你?)記錄在錯題本上 要善於運用你的聯想想像能力 最好能達到【說一個 拎一串】的效果 英語的改錯本每天整理一次 頻率不要太高 也不要太低 勤翻看 勤背誦 善於利用課間、上學放學、睡前 和吃飯等閑雜時間 具體方法上面提到過 廢舊英語答題卡嗯。

值得注意的是 英語和語文一樣 同樣需要【帶著腦子的】大量的練習(其實其他學科也需要你帶著腦子去學)做錯題的時候 要讓你的腦子活躍起來 比如聯想一下之前有沒有錯過同類的 甚至類似的 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規律(肯定有的嗯)如果哪一類題型老是錯 那就需要在完成老師任務的基礎上 自己再做重點練習。比如當年我所有題型都不好的時候 就先抓最短的板 嗯就是聽力 聽力我怎麼抓的上面都有 隨後是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 我每天中午回去都要做一篇完形兩篇閱讀 做完再睡覺 時間不夠 我吃飯做 於是我高一的五三和各種教輔上面翻幾頁就有菜湯米飯饅頭渣......

137左右是一個坎兒 從這裡到140隻有三分 但是這三分提起來是很難很難的 137說明明你每個題型都能做的不錯 但都沒達到完美和細緻的級別 這時候就要慢慢摳了 從分值最大的下手 比如閱讀理解 書面表達等 多做多總結 有時間多背點單詞 這裡我推薦一本星火英語高考必備(紅寶書)這個教輔的好處在於 它會把高考要求的3500詞講得很細 而且會有很多聯想歸納類的知識點(雖然整理上省了你的力氣 但不代表你可以偷懶)比如各種介詞的區別 on beyond above 比如動詞+各種介片語成的片語take off/out/over/away等等 而其他的辭彙都可作為高級辭彙出現在書面表達里 這本書的E開頭的單詞我把它們叫做「雞湯詞」 書面表達很好用 可以試試看。
至於怎麼背單詞 為了防止小朋友一次又一次地問我一次又一次的重複 我把過程寫下來 僅供參考 但本質上就是多重複 多聯想:

早晨上學:把前一天整理的答題卡粘在車把上 走一路過一路
早自習:背新詞(說是新詞 其實紅包書里大部分詞你見過 所以背起來很快很有成就感)把不熟的記下來 我一般是記在A4那麼大的紙上訂成小冊子 然後過幾遍 不熟不會的畫正字
中午放學:多留十幾分鐘 再過幾遍 不熟不會的繼續畫正字
中午回家:路上繼續看 不要畫正字了注意安全
下午上學:路上繼續看 不要畫正字
到學校之後:再過幾遍 畫正字
下午放學到晚自習:再過幾遍畫正字
晚自習結束:多留幾分鐘或者晚自習最後一節留出幾分鐘 把畫了正字筆畫的 整理到答題卡上
這個過程中除了新詞那裡需要的時間多一些 其他都不佔多少時間的 畢竟背過記過 而且不用怎麼過腦子 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並不衝突

4.生物 生物是理科裡面很像文科的一個學科 知識點很碎 而且模塊與模塊之間也沒啥關係 這就需要你平時多整理 做題可以少一些 可以做【一些】(看清楚了這裡是「一些」 不是「大量」)「新題」(就是課本上沒有的但其實都是你學過的 看上去新而已)開拓視野。
而生物的訣竅 我在評論區里說過 就是看課本 認認真真看課本 有時間一遍遍過 說故事的那些小字體可以不看或略看 其他都要仔細看 尤其是實驗步驟 很多同學實驗設計題丟分嚴重(比如我) 就是實驗步驟沒有認真看 語言不規範 甚至對照組實驗組設置也不合理 這些都是課本里有的。所以【認真看課本】【認真看課本】【認真看課本】!!!!!!,每次看課本你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這時也要及時整理到錯題本上進行思考和反思 有問題的地方及時問老師(相信我 一定會有問題的 沒問題是你看的不細 當年我生物老師看到我都頭疼了)

--------------------------1000贊更------------------------

以後的更新可能就沒什麼實際的操作性了 前面我個人高中的六科學習經歷已經寫完 但是那僅僅是我的經歷和方法而已 不是你的 希望小朋友們可以真正找到自己的方法和節奏 加油~

【以下內容玻璃心勿看】

好多小朋友問我 學長我粗心怎麼辦?我老是看不清題怎麼辦?我就是不喜歡背單詞背古詩怎麼辦?我就是不喜歡數學/物理/英語/語文/怎麼辦?我一做語文/數學/物理就困怎麼辦?我弱科那麼多我毫無辦法我根本不知道怎麼下手 又怎麼辦??……

這樣的小朋友數量很多 非常多 多到我害怕 在他們看來邏輯鏈是這樣的:我就是對XX不感興趣所以我應該考不好 或者 我就是粗心就是審不清題我考不好是應該的 他們彷彿把自己比作了已經長成材且長歪了的樹 我就是這樣了 我沒有辦法改 老師家長能拿我怎麼著?

如果說他們甘於現狀做好了接受一切後果的準備的話 情況還好一些 但偏偏自己又不甘平庸不甘寂寞 就是想獲得一點超出自己能力的成績 所以俗話說的好啊 想太多 做太少 中間的落差就是煩惱 於是他們天天如坐針氈 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抓耳撓腮 既不想刮骨療毒根治痼疾 又一遍又一遍的欺騙自己 我是在努力啊 我的確坐在這裡學習了啊 為什麼我的成績還是這個樣子啊 為什麼啊??!!

面對這樣的小朋友 我打心底里感到難過和悲哀。一方面 自己一次次的欺騙自己 欺騙老師 欺騙家長 另一方面 又不想承認自己骨子裡的懶惰 還要用不斷的機械式的重複勞動感化自己 隱瞞這份懶惰 活得很累 可收效甚微 甚至根本沒有什麼卵用 就像怪獸大學裡那隻快要遲到的蝸牛 看上去好努力好用功好費勁 卻遲遲看不到成績。
其實我也沒什麼辦法 真心的 如果你沒有破釜沉舟的魄力 沒有窺探自我正視自我的勇氣 天王老子來幫你 你還是這個熊樣。不好意思爆粗了 哀其不爭…擺脫這種困境的方法就兩個 一是承認自己的懶惰並願意正視並改正它 二是承認自己的懶惰並願意承擔一切後果 放棄心裡那些不符合目前實際的想法。其實粗心也好 不想學也罷 還有什麼審題不清啊 一看書就犯困啊之類的荒謬的理由 這些都是完美的借口 足以搪塞掉老師家長每一次的質詢 我就這樣 我就粗心 因為我粗心所以丟分是應該的 我又不是不會 粗心是我的固有屬性你們能怎麼著我?而且「令人欣慰」的是 你們99.95%的同齡人都有這個毛病 所以你改不了或更確切一點說你不想改 完全沒有問題 這並不是「錯」 只是人之本性而已。但我想說的是 清華 北大 交大 浙大 同濟 復旦…這些名校每年錄取總數佔比 恰恰好是0.05%。你們找理由找借口偷懶耍滑不想學 完全沒有問題 但是請你不要一邊干這些明知道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事 一邊又裝樣子妄圖欺騙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 欺騙來欺騙去 騙的還是自己 除了自己 沒有人會為你的決策買單。所以 儘快的認識自己 儘快的對自己進行全面而準確的評估才是你的當務之急。

還有一些小朋友來找我 學長啊學長 我打算做xxxx來補數學 又要xxxx搞英語 我沒時間啊 我問 你去做了嗎 你真的get your hands dirty了嗎?得到的答覆無一例外都是「沒有」。。。

這樣的小朋友其實和上面找借口的小朋友是一類人 都在找借口來欺騙自己 不同的是 這類小朋友找的借口貌似更「高階」罷了 我的確在做計劃啊 我的確在思考啊 我的確要去做啊 請注意 你僅僅是「要」去做而已 你只是找了一個更加隱蔽的借口來麻痹自己讓自己偷懶 天天在腦子裡想著「我要幹什麼什麼 我還要幹什麼什麼 哎呀好煩時間不夠哎」 於是時間一分鐘一分鐘 一小時一小時 一天一天的過去了 你還是坐在那裡空想著自己所謂的「計劃」……

很幼稚對嘛 可是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啊 我不知道我該先做什麼你要我怎麼下手?!那我請問 給你一個圓圓的饅頭你為什麼知道從哪裡下嘴?給你個電腦給你個手機你為啥知道先從哪裡開始玩?我只能說 如果你不動手去做 你永遠不知道你到底該做什麼 你的弱點在哪裡 以及你腦中的自己和你真實的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差距。Just do it. 如是而已。


已更新
===
本文有大量乾貨出沒,可能會導致讀者大周末卻想要干正事,高能預警。

本文原創,嚴禁轉載,違者千字五百。
===

先來回答下問題,個人認為,上清北需要個人水平到,然後運氣好發揮的也好,大環境也要清北在你們的省份招足夠多的人(然而對於有些不夠幸運的省份的同學,自己想學的專業根本都不招人),而同省份你的競爭對手也足夠的豬。這樣總結一下,自身水平和運勢都是很重要的。

在自身水平之中,努力、學習方法、天賦、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都是很重要的,只要你在哪一項有砸鍋程度的短板,結果都不會好。相對的,如果你在其他方面都能做到優良,又能有超人的努力,輔以足夠的運氣,我認為清北是可以衝刺下的。但也不須局限於清北,我旦及松江男子技工學校等學校也都是極好的。

以上是確切在回答問題,以下是個人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和一些心態調整建議(考慮到高三的孩子們應該已經開始補課了),希望能助讀者更接近清北。放在這是因為我認為方法對了,努力才會更有效果,既然題主問了「怎麼樣」,我覺得我還是比較切題的。

===
先利益聲明一下,筆者的高考總分是659,語文133,數學122,英語136,文綜144,政治124。(就考地:廣東,考試方式:3+X+大綜合(非全國卷),總分750,非北京上海,不佔便宜的)發揮的不是很好(但大家考完都是這麼說的),不過當年也勉強夠了北大的提檔線。但是因是考前報志願所以最終還是去了我旦。

以上聲明只是說明我有基礎自認為自己在高考複習的學習方法上還是有一些心得的,牛人很多,無意炫耀,勿噴。我文科全方位的好,理科全方位的差(比如說我這個分數檔數學考的我這麼爛的人是很少的),所以我就文科方面說一些自己的經驗。

===
① 作文

在高考的各項科目里我最不怕的就是語文,語文裡面最不怕的就是作文(大家看我這麼能寫應該也能猜出來)。這一部分要歸功於我當年自創了一個作文寫作模板,從一模開始測試,基本上可以穩定在30分鐘以內寫完,並且可以穩定在58分。這給了我很多時間去檢查前面的題目。因此我認為我語文考得好的一大功臣就是這個作文模板。

高考作文一般來講都是除了詩歌不限文體的,大家如果瀏覽往年的滿分作文,會發現,別出心裁的文體或者是故事形式的文章較為容易得到滿分。然而,先調整一下思路,筆者不建議大家照這個思路寫。

我們所需要的,是用最少的時間拿到最多的分,並且,要保證這個分數比較穩定。別出心裁的文體固然容易讓人眼前一亮,但是需要準備充足並且臨場發揮的好,這個對於寫文章的人的要求就高了很多。並且,高考作文閱卷時間是很短的,如果別出心裁或者寫故事,一個不小心被判跑題,作文就只會在20-30這個檔,高考這麼大的事情誰也不敢冒險。

所以,不要追求滿分,我認為像我一樣捨棄兩分創新分,半個小時左右搞定一篇高分作文,是值得提倡的思路。

我建議的文體是議論文,一則議論文的素材和框架和論證方法都可以平時積累,考試的時候省時間;二則議論文很難跑題(作文最怕就是跑題和被認定跑題!)

以昨天的一個回答為例,如果說題目是:堅持

我們先來列一個提綱,千萬不要跳過這一步,人容易寫著寫著就忘了自己之前想的事例是什麼,一個好提綱能讓你下筆如有神,千萬不要省!

題目:堅持是好的 -&> 百鍊才能成鋼 (把它換成一個比較有文採的表達方法)

開頭:堅持很重要。事例一排比句,事例二排比句,事例三排比句。堅持很重要。

第一段論述(正寫):堅持很重要。事例四(A有了堅持做成了A1)加論述,事例五(B有了堅持做成了B1)加論述。總結,堅持很重要。

第二段論述(反寫):
第一種反寫思路:沒有堅持是不行的。事例六(C沒有堅持做C1然後失敗了)加論述,事例七(D沒有堅持做D1然後失敗了)加論述。總結,沒有堅持是不行的。

第二種反寫思路:但有時候也要懂得及時止損。事例六(C傻堅持結果造成了更大的損失)加論述,事例七(D不懂得省時適度沒有及時止損結果失敗了)加論述。總結,堅持也要懂得判斷環境。

第三段論述(再正寫)
對應第一種反寫思路:所以堅持很重要,我們還可以從事例八(E堅持所以成功了)加論述中看到這一點,他不僅成功了,而且他的成功彰顯了人類的一種崇高而又可貴的精神。

對應第二種反寫思路:審視環境之後選擇堅持,堅持才是成功的基石,而正因為是仔細思量之後做出了堅持的選擇,因此在每一次受到考驗的時候,才會越發堅定。如事例八(E堅持所以成功了)加論述。這充分說明了堅持的重要性。

結尾:堅持很重要。事例九排比句,事例十排比句,事例十一排比句。

我想先來分析下為什麼要使用這個模板。針對高考作文,評價一般有以下幾個維度:

是否切題:由於開頭結尾和每一段的開頭都簡明扼要地表明了文章中心和段落中心,這樣基本上可以絕對避免跑題的嫌疑。

事例充分:根據上面的模板,一篇下來,起碼有十一個事例,哪怕閱卷老師瞎到看不出開頭和結尾各三個排比句的事例,中間加以論述的事例也起碼有四五個,在高考要求的一個小時內能寫出這麼多肯定算得上是事例充分了。

論述充足:事實上以高考閱卷的時間之緊和上面那個模板的文字之多,留給論述的字數並不多,只要確保事例並不是風牛馬不相及,簡單地歸納一下即可。

邏輯清晰:模板自己帶有邏輯性,寫出來肯定妥妥是有邏輯的。在上面兩個分叉模板中,第二種反寫思路思辨性會強一些,也相對更難,一般是根據題目調整到底採用哪種反寫思路。

文筆優美:上面的提綱雖然看起來很挫,但是「堅持很重要」完全可以用各種花里胡哨的方式不重複地表達。舉個例子,堅持很重要-》堅持是成功路上堅實的踏板/堅持是探索路上常青的希望之樹/xxx,隨便你怎麼表達,只要大概表達出堅持很重要這一點,然後不斷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增加文采即可。

分問題:沒有例子/文筆很差/不會論述

這些就是平時的積累。

沒有例子的話多看看歷年優秀作文,和余秋雨,和各種喜歡用很美的文字描述歷史人物的那種散文集,將你們的例子分門別類的收集整理好。

由於筆者自己看的書比較多,沒有特別整理過,不過建議的整理方式可以是這樣的:

△ 屈原-中國-朝代-事例-事例可分析出的主題:堅持/不同流合污/潔身自好……

然後沒事多讀讀這些東西,讓他們在自己心中熟悉起來。一般來講,60+事例就可以完美應付高考作文了。一般一篇議論文裡面,我會以古今中外的順序來安排這些例子的順序。

文筆差就還是看上面那些書,注意人家怎麼描述的,抄下來,改寫一下,平時自己多練的寫。看完一個故事,用自己認為最優美的語言描述出來,然後改,這樣多改幾次,這段文字就會刻在你內心,你下次考試就會記得很清楚。

不會論述就多看看歷年高考優秀作文中他們的議論文是怎麼論述的,其實高考作文要求的論述水平真的很簡單。

總結:雖然我自己可能本身基礎就比較好,所以語文一直苦手的人,可能達不到30分鐘58分這個效果,但是多練的話我相信作文分數上50並不是什麼難題。更重要的是,當你開始考語文的時候,你的心態會很不同,別人都是省其他地方的時間去寫作文,你是可以早早把作文寫完了(並且在前面答題的時候會充滿信心不緊張!)然後回去檢查,這個心態是完全不同的。

這部分內容可能有點難,看不懂就多看幾遍,姐姐我只能幫大家到這了。

每個省份情況不同,但如果可以寫議論文,我認為這個方法中可以借鑒的東西還是很多的。

② 記憶法

文科有著大量需要背誦而有容易搞混的東西。比如說八國聯軍是什麼?即使我已經距離高考有八年,我還是可以很輕易的告訴你,俄國、德國、法國、美國、日本、奧匈帝國、義大利、英國。(謝評論區指正,已改)

因為我們有個順口溜:「餓的話每日熬一鷹」。

對於死活都沒辦法理解只能靠背的東西,順口溜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不過不能全都用順口溜,會弄混。

自己總結出來的順口溜,會比別人告訴你的,更加印象深刻。

再一個問題,四次嘗試環遊世界的人分別是誰?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我的順口溜是「迪哥達麥」-》「的哥打麥」,我想像了一個我們班姓麥的同學因為打的不給錢被的哥打了的故事,在腦海里模擬了一遍那個畫面,然後這個口訣就深深地印在我心了。這是另外一個技巧,形象記憶。

第三個記憶技巧是,有些人是視覺記憶,有些人是聽覺記憶。你可以自己觀察下自己是對聽到的東西比較敏感還是看到的東西。前者就多聽錄音,後者就多看書。

在此之上,如果你實在看不進書了,就可以將它讀出來,使用聽覺記憶,反之亦然,這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長期記憶帶來的頭腦疲勞感。

另外,如果你在認真看書的同時,將它讀出來,並且用耳朵用心聽,那麼你這個時候的記憶效率也會提高。

最後,記憶的精髓在於不斷重複,充分利用早讀時間,將那些一定要記住的東西刻在你的意識乃至是潛意識裡,比如說詩詞填空裡面的詩詞,比如說化學元素表等等。不嫌麻煩的話,可以參照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去背誦。

③ 練字

不需要很美,只需要很整齊,只要你夠整齊,同樣的回答,你會比別人多分,每題多一分,想一想這是多少分。

字不好一定要練!整齊的字讓你終身都在佔便宜,亂糟糟的字讓你終身吃虧。

英語

從分數可以看出筆者的英語算是一般優秀但是沒有很好,具體的做題技巧這麼多年已經忘記了。就總體思路來說幾句吧。

我認為相比於其他文科,英語尤其注重積累,你今天積累的知識點,不一定什麼時候就考上了。因此很難通過技巧提高很多分。就是平時不斷的積累。

但也是基於這個特性,複習英語可以使用較為零散的時間,比如說在複習語文和數學的空檔進行複習。

知識點如何記住?兩個原則,第一,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老師說一遍,你就在筆記本上寫一遍,哪怕你覺得你已經懂了(這個原則也是一般適用於文科的)。第二,錯題本很重要,每一道錯題,不僅要抄,而且要自己分析,為什麼會錯,下面什麼知識點錯了。如果是簡單的單詞短語搭配錯誤,錯題本留出充足的空檔,每次考前看再抄幾遍。

說到底,還是記憶的問題,重複,各種感官記憶(用筆寫也算是一種感官哦),不斷強化。

⑤ 政治

其實雖然高考沒考好,但我自認為自己的政治是學的很好的。基礎知識已經忘的差不多了。也是就思路說幾點:其實當年的政治教材是邏輯非常非常清楚的教材,為什麼難背,就是因為你不懂它每句話裡面的邏輯關係,比如說什麼什麼有什麼好處,他往往會從經濟、政治、文化、哲學四個方面來分析,為什麼?因為政治書四本就是這四個主題(我當年還是這樣的)。方法論就是,不要僅僅去死記硬背,對於每句話,仔細想想它下面的邏輯,為什麼有這句話,這句話為什麼在前為什麼在後?

政治選擇題都是知識點,當你看到選擇,知道考的是什麼知識點,你就一定會做對了。怎麼看出來?足夠熟悉。多做題。多總結。同上英語,錯題本。

以上硬貨
===

備考心理:

△ 準備高考應該先補短板

有沒有聽過二八定律?在學習中,我們姑且認為有這樣一個二八定律,就是你大概可以花20%的時間拿到80%的分數,然而你要再花80%的時間才能拿到剩下的那20%的分數。

這也是為什麼越往上,總分要高就越難。

當然我是一個奇葩,一般文科生以數學定成敗,但是我文科基本上是碾壓性的好,所以總分還過得去。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數學130語文120會比語文120數學130容易的多。換個例子,你語文120數學90分的時候,要提高語文到130分比要提高數學到100分要難得多。

而且複習分很多輪,一開始短板沒補起來,到後面會越來越難辦。

所以,如果想要上清北的話,最低限度,請確保每科都在120.短板都補齊了,再根據自身情況來看補哪一科效果最好。

我有數學140+物理140+語文70+的同學,然而最後連中大都去不了(畢竟她理科很好,這樣很可惜)。也有每科都比較平均120,130分的同學,然而雖然每科都不是很高,總分卻並不低。

一句話,補短板,加總分。

△在以往的兩個回答中有略微提到相關的:

長大以後,你悟出過哪些不一樣的道理?(提到如何正確地努力)
「努力」和人們所說的「自己感動自己」有什麼區別?(提到如何科學利用時間)

補充的一點,高考是長跑,你的水平、心理、生理、發揮,都應努力在高考那一刻達到巔峰(我本人並沒有做到),所以一兩次失意無須緊張。我們班主任當年發過所有人歷次考試的排名給大家,可以看到,大家都是有高潮有低谷的。

最後,說一句,考到好的大學,或者是差的,是很重要,但是這一點無法更改,但人生還有很多維度值得努力。作為上了個不錯的大學的人,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不要讓上了我旦作為我人生最值得驕傲的事。而對我那些陰錯陽差去了不那麼好的大學的友人,我對他們說,爭取讓這個大學,成為你人生簡歷上唯一的黑點。

共勉。

===

2015/12/24更新

回應評論區:

1.復旦的也敢來?

由於專業的問題,我的分數夠北大投檔線的。而且考試就有發揮問題,我自問我的學習方法是有價值的。而且,即使大家認為我的方法不足以上北大清華,但起碼我寫出來了,對別人有提高,這就是我答案的價值。

2.你這個分數在我們那隻能去……,你還不是佔了地域的便宜?

首先,如果你們查找歷年錄取率,廣東基本上和山東是一個等級的,都是HARD模式的,我也沒有任何加分。並且我也已經聲明了總分以及計算方法,在廣東這個等級是不可能像有些人在評論區說的『前六千名都有這個分數的』,起碼在我那一年,不可能。

還有,說這種話的人,如果認為你們考不好上不了好學校只是因為『地域』,在廣東考試佔了天大的便宜,你們為什麼不去廣東考試呢?

3. 你的方法在我們那不適用

不會有方法是適合所有人/所有地域/所有題型的。

但作文考試,考來考去能力就是那幾個,議論文有模板,但是寫出來像不像是模板作文,這個是看功力的。

並且除了作文,我也有講到很多別的方面,因為這一點點反對我理解,但是在評論區謾罵這個我覺得就過了。

但當然,請求證你們的老師,這樣的方法在你們那個具體的地方是否可行。我答案的目的在於提供參考。

4. 具體看什麼書?

其實高三老師會推薦很多作文書的,距離我高考已經年代久遠,余秋雨的散文很多都文辭優美,如果你們在這方面欠缺,隨便找幾本來看看就是。

關鍵是,如何把人家的,轉化成自己的,如果讓事例信手拈來,這個要靠多練,我只能指出一條目標明確的道路,勉強算是捷徑,但是像武俠小說中看了就神功蓋世,那是不可能的。

想要看到更多內容,可以來我的微信公眾號bethebeauty玩耍喲~

http://weixin.qq.com/r/IkNQSKPE2P6nrecr9xYw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從網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我們這一代人的困惑》文如下:

大家下午好,

很榮幸能夠參加本次TEDx大會,非常感謝東北財經大學TED團隊和華臣影城為我們提供這樣一個交流的機會。

自我介紹

我是大連人,高中就讀於大連市二十四中。因為當時學習十分不努力,所以高中畢業之後選擇了出國留學,這其實是很多本科出國留學的人不能說的秘密,輾轉了幾個學校,最終畢業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凱利商學院,主修投資和金融衍生品。上學的時候迷戀炒股,學習依舊散漫,沒能成為一個「放棄了華爾街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國」海歸精英,真的頗為遺憾,因為實在沒有什麼華爾街的公司願意要我。碰巧的是,畢業前兩年股市和外匯的行情比較好,賺到了一點點資本,於是我決定回國做點生意。現在在大連從事餐飲行業,目前擁有萬達廣場的不出二品,大都會,福佳新天地,奧林匹克廣場的莉蒂婭城堡4家芝士蛋糕店,青泥窪橋2路車站,長春路百盛,和即將開業的羅斯福地下的喬東家脆皮火燒三家火燒店。

引言

大學畢業之後第一次面對這麼多人做演講,坦率地說,非常的緊張。雖然年輕的時候我曾經暢想過很多次,功成名就之後能像我曾經的那些偶像一樣和年輕的朋友們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從一無所有走上人生巔峰的經驗,然後語重心長的告訴大家,人活著不能像一根草而是要像一棵樹,能走到金字塔頂端的只有雄鷹和蝸牛兩種動物,我的成功你也可以複製等等。可是過了26歲之後我忽然意識到一個嚴肅的問題,就是自己的一生未必會取得很大的成就啊,所以當TEDx DUFE團隊找到我說沒關係即便你只是一個開小吃店的,我們也願意為你提供這樣一個和很多人交流思想的機會時,我的心情是多麼地激動。因為公司還沒上市,所以小草大樹,雄鷹蝸牛,睡地板撿易拉罐這樣的故事還不到說的時候。今天,只想和大家分享幾個困擾了我和我身邊的一些朋友十幾年的問題,和在經歷了一些變故和挫折後,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努力奮鬥真的能實現夢想嗎?

大家現在可以想像一下汪峰老師坐在轉椅上,深情的望著你對你說,「你的夢想是什麼?」周星馳老師的那句「做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據說也激勵了幾代人。夢想這個東西是如此的重要,簡直就是人生的一盞明燈。成功的人們成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他們都不會忘記告訴你,無論到什麼時候,都不曾忘記夢想,是他們成功的首要原因。以至於我們這一代人對於人生意義的最通常的理解,就在於堅持夢想並最終實現它。可很少有人願意麵對的一件事情是,大部分人的夢想永遠,沒錯,永遠都實現不了。

你沒聽錯,大部分人的夢想永遠都實現不了。

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我之前的夢想。上大學的時候我熱衷於各式各樣的賭博遊戲,是學校旁邊賭場的常客。我賭徒生涯的起點源於賭場里最基本遊戲輪盤賭,輪盤上1到36個數字和兩個0,賠率是1賠36。1到36分為紅黑兩色,押注紅黑的賠率是1賠1。作為一個合格的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每一次輪盤開始轉動的那一刻,都是一次純粹的獨立隨機事件。但是賭博這件事情的魅力就在於,當你真正身處賭場,看到已經連續4次開出紅色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會想把籌碼壓在黑色的那一面。而我當時的夢想,就是破譯這其中的奧秘。我最初的策略非常簡單,當連續三次開出奇數,就押注偶數,連續三次紅色,就押注黑色。難以置信的事情發生了,在我嚴格的執行這個策略的情況下,前幾次去賭場不但全身而退,每次都還賺了不少,以至於我產生了一種幻覺,也許遊戲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已經看到了人生巔峰就在不遠處向我招手。當然最終的結尾你們一定想到了,在經歷過連續18個偶數,連續開出21次黑色後,我把之前賺到的錢都乖乖地還給了賭場。

後來我知道,我那個愚蠢的夢想叫做賭徒謬論,就不具體展開講了。但它對我意義深刻,我終於明白了在純粹的隨機事件面前,一切規律都是無謂的。

生活中的事情有極個別和輪盤賭一樣,屬於純粹的隨機事件,比如雙色球。可是幾乎每一個中了雙色球的人都會告訴你啊,他們花了多少精力去鑽研往期號碼,研究歷史規律,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努力最終獲得了成功。實際上,即使是純粹由隨機性主導的事情,只要參與的人的基數足夠大,小概率事件總會發生。有趣的是,幾乎所有在隨機事件中的受益者,都會把這完全由運氣決定的結果歸功於自己的努力上。不僅僅是參與者本身,旁觀者也會這麼認為。再比如,中國好聲音的冠軍嘛。

我們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事情基本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純粹由隨機性決定,比如布朗運動和輪盤賭博,第二類純粹由能力決定,比如英語六級考試,110米欄之類。第三類,也是我們最常遇到的,由能力和隨機性共同決定,比如創業,投資,戀愛或是夢想。

我對勵志大師們總告訴年輕人要不惜一切代價追逐夢想感到深深厭倦的原因就在於,大多數人的夢想雖然不是純粹的雙色球,但也絕對是由隨機性主導的。在強大的隨機性面前,付出再多辛勤的汗水,就好比夜以繼日蹲在輪盤賭旁邊渴望參透其中規律。前面說到中國好聲音的冠軍,張碧晨的那一句you are my destiny,聽得我也是醉了。但畢竟那一刻,中國又有多少唱歌唱的和她一樣好甚至更好的姑娘,如果真把成為好聲音冠軍作為一生的夢想,一生中都得在痛苦中度過。我個人很喜歡黃渤,但絕對不會用黃渤作為例子去激勵一個我這種長相差的年輕人不惜一切代價去追逐演員夢,注意是不惜一切代價。因為無論是唱歌還是演戲,再多的努力也只能讓你變得很優秀,它們並不存在可以量化的評判標準,想成為萬眾矚目明星,隨機性的重要程度都遠遠大於實力。

我想,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做的每一件事情,能清楚的區分其中隨機性所佔的比例並能心平氣和的接受它,在我看來就是最寶貴的財富。

那麼在你的夢想中,運氣又扮演了多重要的角色呢?當你深深的感知到這件事情的隨機性也許不會青睞與你,是否還願意堅持下去呢?對我而言,夢想永遠是值得執著追求的,但我可以無比心平氣和的接受,它就是永遠無法實現。

既然連夢都實現不了,還有什麼事情值得努力呢?

去年這個時候,我發過一條微博。

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自己。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過是愚蠢導致的。什麼熬夜看書到天亮,連續幾天只睡幾小時,多久沒放假了,如果這些東西也值得誇耀,那麼富士康流水線上任何一個人都比你努力多了。人難免天生有自憐的情緒,唯有時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價值在哪裡。

這段話在網上的瘋傳,是我始料不及的。更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我在評論中看到了相當一部分的罵聲,還有人認真的給我寫下了相當深刻的話,「你在擁有自己的光亮時不要吹熄別人的蠟燭,你不能因為你自己的不喜歡就否定別人。」很莫名其妙是吧,即使你剛剛聽完我上一段關於隨機性的看法,你也會知道,我從來都不覺得努力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恰恰相反,我一直相信,在能力沒達到一定程度之前,你連面對隨機性的資格都沒有啊。張碧晨能拿好聲音冠軍自然離不開運氣,但換成楊冪,評委不但不會轉身可能直接撒腿就跑了。

可現在問題來了,那究竟什麼才算是有價值的努力?這可以從我那條微博說起。去年這個時候我和朋友在琢磨去大慶做點服裝生意,決定去考察幾個商場。我當時住在北京,因為之前晚上和朋友在外面玩的比較盡興回到家裡已經比較晚了,擔心睡覺睡過頭會錯過航班,那晚上就直接在沙發上靠了一晚。那是我第一次去哈爾濱,十一月份已經很冷了,衣服拿的不足,下了飛機凍得頭疼。又因為沒有提前訂票,到了哈爾濱之後才買的火車票,發現就只剩站票了。於是,當我一晚上沒睡,凍得頭暈眼花,又在綠皮火車上站了兩個多小時之後,抵達大慶的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實在是太不容易了,將來必須要寫進回憶錄裡面。可是,回頭仔細一想,這些所謂的「努力」對我最終把那個服裝生意做好,沒有半毛錢關係。更何況,如果我前一天晚上能早點上床睡覺,多準備點衣服,提前在網上把火車票訂好,完全可以舒舒服服的達到同樣的目的。我的那次經歷像是自己二十多年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縮影,沉溺在對結果沒有直接幫助只是因為自己遭受了一些痛苦的行為中,誤以為那就是努力。

當我終於意識到我並不是唯一曾經把無意義的消耗當作努力的時候,忽然發現,原來生活中我覺得很努力的人,也許沒那麼勤奮,如果在正確的方向上堅持行動,超過他們也並不困難。

因為我們這一代人對於勤奮和努力的理解,幾乎清一色的來自於學校,更精確的說,在前二十多年的生活中,我們眼中最努力的人,就是那些最能拚命看書和做題的人。實際上,這種理解是極其片面而幼稚的,因為看書和做題本身,都是為了一個極其鮮明的目的而存在的,就是通過考試。這種勤奮的付出極其純粹,更多的複習時間,更高的複習強度,一般而言,都可以直接的提高考試的分數,它們之間的聯繫鮮明而直接,每個人都看的懂。

但生活的美妙之處卻在於,很多事情在我們沒做到一定程度之前,是完全沒法理解的。

這就好比學英語,十幾年漫長的歲月里我都在幻想,要通過多麼複雜的流程,多麼精密的設計,多麼全面的涉及和多麼不可思議的努力,終於有那麼一天,或許就我就能因為前期的那些無懈可擊的學習,說一口比較流利的英語,像說中文一樣,可以邊說邊想,而不是說每一句話之前設計它的句式時態辭彙然後在心裡複述幾遍再看上去流利的背誦出來。誰不是這麼設想的呢?可惜,它不僅從來沒有實現,並且讓我看不到有任何實現的趨勢,對於每一個設立目標的人來說,沒有比這更痛苦的感受。

但是在去了美國兩年左右的時間之後,我忽然發現自己可以已經毫無障礙的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了。這並非我採用了什麼新的學習方法,而是因為去了印第安納之後身邊中國人很少,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能被迫用英語去交流和表達,在這個過程中我並沒有認真想過自己每天進步了多少,也沒有階段性的檢驗學習效果,只是不停的去聽和說,因為沒有選擇嘛。直到兩年多後的忽然有一天我才意識到,咦,自己好像真的已經可以了。但是我確實無法總結出來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到的,只是那兩年的時間,我一直都在很不情願地用英語去生活嘛。

一個人能獲得的最可貴的能力,都和掌握一門語言一樣,你所付出的努力不是能夠獲得即時回饋的,甚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收穫,直到積累到了一定的階段後,忽然爆發出驚人的力量,連你自己都不清楚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比如鍛煉身體,讀書寫作,或者是做生意。當你經歷了足夠的量變終於引起質變時擁有的技能,大部分人是終身難以企及的,不是因為他們太笨,恰恰相反,因為他們都太聰明了。

觸發人類行動的最基本原理被稱為反射,我們是需要即時回饋的物種。所以絕大多數人對於世界的理解度是線性的,但更多情況下,事物卻是以漫長的潛伏震蕩後爆發突破的形式發展的。我現在時常覺得,人在少年時期更容易掌握語言,樂器,美術這些成年後很難學的技藝,並非那小時候就是天資聰穎,而是小孩子很少會一個星期質疑一次自己收穫了多少,都是悶頭一練就是好幾年,直到學會了才知道哦自己已經會了。只有聰明的成年人,才相信1本書讀懂易經,10句話揭秘馬雲的成功之道,30天成為吉他高手的故事。

簡而言之,現實生活中,付出和結果之間往往沒有那麼立竿見影。在離開學校之後,當我們遇到的很多事情不再像做題和考試之間聯繫的那麼緊密的時候,很多人的付出都是淺嘗輒止的。而最可貴的努力,是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向,那些無法立即獲得回報的事情,依然能付出十年如一日的專註和熱情,最終的結果也許不足以讓你獨孤求敗,但足以出類拔萃.

人這一生中是否有一個節點,過了之後一切都會好起來?

前面說了這麼多,談論的都與目標和實現目標有關。仔細想想,我們的一生好像都是在實現目標中掙扎著度過的。上初中的時候,老師告訴你,中考的淘汰率是最高的,只要闖過去,上了高中一切就好了。但上了高中的時候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嘛,高中老師又說了啊,考上大學就進了天堂。於是你考上了大學,依然空虛迷茫各種草樣年華,父母老師又告訴你,找到工作就好了。工作之後發現煩惱和憂慮依然都在,女朋友給你看馬雲的故事,告訴你等你事業有成就好了......

你發現了嗎,其實人這一輩子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新的痛苦和顧慮,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絕對不會因為你考上大學,事業有成,迎娶了女神就從此happily ever after。但每一個階段也有每一個階段的快樂,無法替代。生活不是安徒生童話也不是好萊塢電影,從出生的那一刻起直到生命的盡頭,都不存在什麼節點,過去了之後一切幸福美滿無憂無慮。

每一段歲月都有它存在的價值,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不應該被辜負。而我能想到的人這一生能做的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把全部人生的希望都孤注一擲到未來的某個節點上,而忽略了生活本身應有的樂趣。哪怕你以後真正實現了那個執念中的目標,才會發現它遠遠沒你想的那麼美好。年輕的時候和哥們在操場上打籃球喝可樂的快樂,是以後高爾夫會球所品里紅酒替代不了的。尤其男生,千萬不要總想著等將來老子有錢了如何如何,且不說你以後很可能不會太有錢,而且相信我,就是有錢了也真的不能怎麼樣。生命就在每天的生活里,一切執念都是虛妄,和身邊的人愉快相處,認真安排好每一天的活動,用心去感受每一天的心境,就是生活的意義本身。這其實是我今天最想分享給你們的事情。

謝謝大家。


清華北大是中國的頂級學府,也是所有學子心中的夢。成為清華、北大的學生,你一生有四次機會!

下面解答一下努力與上清華、北大的關係,這套解釋體系也同樣適用於努力與所有偉大夢想的關係。


曾經看過一幅駢句,對仗非常工整,讀起來振奮人心。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駢局的上闕舉了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大破秦軍的例子,下闕舉了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得以復國的例子。兩個例子在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同樣的膾炙人口,同樣讓聞者血脈噴張。

由此,我們可以提出一個問題: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所展現的種種偉大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所能看到的所有偉大的事迹或者成果,都業已有人做到了。而這些人在做到這些偉大成就之前,都是普通人。有些做到這些偉大成就的人在當世仍舊是一個普通人,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才逐漸變得偉大的,比如梵高和伽利略。

第二個問題,是否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變得卓越和偉大?

答案是努力是卓越和偉大的必要不充分條件。努力不一定造就卓越和偉大,但不努力一定沒戲。

第三個問題,為什麼光靠努力無法達成卓越和偉大?

答案是總還有一些其他的決定因素。比如天賦、興趣、堅持、策略。


說到天賦,我會想起菲爾普斯的大手,讓他在泳池中像帶了腳蹼一樣。我會想起姚明的身高、詹姆斯的彈跳、艾佛森的速度、科比的優雅,這些特質是任憑常人如何訓練也難以企及的。

說到興趣,我會想到一萬小時理論,任何一個人在某一領域花費的有效時間超過1w小時,他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行家。而支撐這一萬小時的,一定是興趣;

說到堅持,羅素說任何偉大的事物的產生,必經無數次枯燥的重複。所以馬克思的晚年幾乎全部花費在了圖書館裡,康德終其一生也沒有離開過他生活的小鎮。很多偉大的哲學家之所以偉大,不在於他們比同時代的人有著更為豐富的人生經歷,而在於他們更勤奮,更喜歡開展在普通人眼中無論如何難以堅持且沒有意義的一遍又一遍枯燥的冥想。

說到策略,你要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抓住合適的機會、做適合自己的事情。倘若馬雲的創業沒有趕上互聯網發展的大潮,王健林的崛起沒有趕上中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柳傳志的堅持沒有迎來國家改革與開放的浪潮,他們的偉大都不會如此耀眼。

所以,在決定做一件艱難的事情之前,我們都要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你做這件事是因為有興趣還是想讓自己變得卓越?你在這個領域有天賦嗎?你能做到不懈的努力和堅持嗎?為了實現它,你的策略是什麼?現在時機對嗎?


回歸清華北大這個話題。

很多人認為自己努力過了。但你只是認為你很努力,其實那些真正考上的人,比你更努力。

很多人報著功力主義的目的,想成為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這本身沒有錯呀)。但你缺乏對於治學和求知的堅持和興趣。遇到困難就會半途而廢。

很多人的天賦不夠,策略不足。但你又不認真思考,通往羅馬城只有一條路嗎?

其實對於每個人來說,成為清華北大的學生,一生真的有四次機會。且一次比一次簡單。

第一次機會:高考。難度是最大的。可謂千軍萬馬擠獨木橋。要求你具有超強的能力。所謂鑾鈴響處,馬到中軍。於千軍萬馬中取上將首級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大部分人會倒在這條路上,只有少數天資極高又懂得努力的人才走得通這條路。不過別著急,我們的人生還有三次機會。

第二次機會:考研和考博。考研和考博進入清華、北大的難度要顯著的小於高考這條路。且在這條路上,天資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堅持和努力。能否成功取決於:你進入清華、北大的意願有多強?你願意為之付出多大的努力?你能否從大一、大二開始就能夠儘早樹立一個專業目標並作提前準備?你能否在同學打dota、擼啊擼、談戀愛的時候天天泡圖書館自習室?你搜集考試信息的能力有多強?你能否把參考書目讀十遍以上?你能否經常跑去清華北大去蹭出題老師的課並與之建立聯繫?

考研和考博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你有多努力,你做的準備有多周詳,你能考上的可能性就有多大。所以經常會有很多二本、三本的學生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拿到清華北大的錄取通知書的,實現了自己人生層次的飛躍。秘訣無他,唯有堅持和努力。一次考不上考兩次,兩次考不上考三次,最後考得清華北大的老師都感動了,於是就給了他一個讀書的機會。

第三次機會:在職進入清華北大學習,比如雙證MBA、MPA不過很多同學對這種方式嗤之以鼻,認為在職學歷、學位的含金量是不如全日制的本科生和碩士生的。那麼我想先問一個問題,我們進入清華北大學習的目的是什麼?難道不是為了學習知識嗎?難道是為了混一個學歷嗎?如果是混學歷,無論是全日制還是在職這兩條路,都很難走通,一是如果報著混的心態,是不可能在複習過程中投入那麼多的精力的;二是現在中國大學教育正在逐漸從嚴入寬出的理念逐漸轉變為寬入嚴出,北大清華這種名校要求更高,是嚴入嚴出,混是無法畢業的,無論是全日制還是在職。

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先生曾經說過,所謂大學,非謂有大樓之大也,有大師之大也。


我們夢想去清華北大讀書,不是為了混取學歷,而是為了感受兩所高校中大師們的思想精髓,是為了實現知識的獲取和人生境界的提升,是為了分享清華北大的榮耀。所以只要有一顆學習的心,無論全日制還是在職讀書,其實質是一樣的。尤其是清華大學,經常安排在校生與在職學習的學生一起上課。在校生思辨能力強,學理比較紮實,在職學習的學生政策能力強,社會經驗比較豐富。一者重理論,一者重實踐。用理論成果去指導實踐應用,用實踐應用去檢驗理論成色,這樣一條知行合一之路不失為一條正確的求知之路。

這是清華、北大給每個人提供的第三次機會。在職考試的難度不大,本科學歷的人認真準備都能考過。但學習的過程中無疑是艱難的,需要平衡好工作、生活、家庭與學習的關係,需要做好時間管理。

第四次機會:學術與思想是沒有牆的。清華北大校園歷來是來北京遊玩的人喜歡一逛的,為了保證校內學生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兩所高校不得已進行了人流的限制,每天限制遊客的數量。但在思想與學術上,清華北大是不設牆的。

兩所高校每年有數千場的講座。敢於在這兩所高校開設講座的,都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講座的內容也都是演講者在某一領域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總結提煉出來的思想與智慧的結晶。

兩所高校的所有課程均向社會開放,你去推開任何一間教室的任何一扇門,進去旁聽任何一位教授的課,都不會得到拒絕的答案。

在清華的講座上,人們經常會遇到一位衣衫不整的老者。他沒有學歷,沒有工作,沒有頭銜,沒人知道他從哪裡來,沒人知道他為何要聽這場講座,也沒人知道聽完這場講座後他會去哪裡。大家只是知道,只要有學術大家講座的地方,就會有他的身影,風雨無阻。2016年特朗普剛剛贏得大選後,有一位心理學研究者在清華開設了一場講座,題目是:從心理學視角審視為何特朗普會贏得選舉。老者如期出現在了講座的現場。講座快結束時,我提了一個問題,問題的內容在我的記憶中甚至都模糊了。在講座結束以後,他主動走到我面前,向我講解他對於這樣一個問題的看法。邏輯難稱清晰,內容也不夠有說服力。其實講座結束後我也還有事,但在他和我講話的那半小時里,我一次也沒有打斷他。我認為這樣一位老者值得我付出這樣的尊重。

如果你浪費了前三次機會,你仍然有第四次機會彌補遺憾。去清華北大蹭課,去聽大師的講座,去在學習態度上向兩所高校致敬,去在學習境界上和大師去接近,去感受未名湖的清晨和水木清華的餘輝。

如果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學習知識,那麼學習的形式還重要嗎?

蘇軾說,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無盡藏也。

大學的知識,大學的思想,同樣也是去之無盡,用之不竭的,它的大門對每一個渴求真知的人敞開。

所以再回到這個簡單的問題,努力就一定能考清華北大嗎?

我的答案是:難道不行嗎?


07年遼寧考區考入北大的 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如果你十年前問我,考清北光努力就可以嗎?我會肯定的告訴你,努力就可以。十年後同一個問題,我會很堅定的否認。

而我不認為自己曾在這個問題上做出過錯誤的回答。


先說為什麼我否認努力就可以上清北。道理很簡單,一個人可以靠努力改變自己做練習的強度,減少睡眠的時間,提升做事的效率,但他很難光憑自身努力,就改變命運。命運里的一些限制如此強橫,極難由考生自己來改變,極大的增加了他考清北的難度。簡單說地域、家境、學校(老師、同學)等幾個因素。

1:地域

下圖是2016年全國高考 清華北大在各地區的錄取率(錄取人數計算包括了專項計劃、提前錄取、國防生、藝術生、定向、自主招生、保送、醫學部、運動員和高考




看最後的基數就可以。有些省份,你需要打敗二三千人,才能進;北京考生呢?平均每98人就有一個名額。(表格算了各種非高考途徑的錄取人數,單純高考途徑的各省數據不全沒放。如果算進去,各省最後的基數還會變大很多)

名額比例的差別,以及各個省份頂尖學生們平均實力之間的差別,造就了這種不公平。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會有高考移民存在。

註:高考移民是專門為了讓學生在一個競爭不那麼激烈的省份高考而進行跨省遷移戶口的行為。

我記得07年那會,遼寧參加高考的人數高達30萬。北大給了40人的名額。說幾乎萬里挑一不為過。而多年以後,接觸到很多山東河南的學生,都有往遼寧、吉林進行考前轉移的同學,才發現自己並不是在地獄模式里。

同樣身為外地考生,我曾經以為,北京考生,哼,競爭壓力那麼低,地方保護主義,水平肯定不行。結果念了書才知道北京本地學生素質多nb。

為什麼會這樣?這裡引出了第二個因素,學校。

毫無疑問,重點高校,有著更嚴格、科學的管理,更有優秀的教師團隊和學生生源,這些都會對於一個人的性格、學識影響很大。雖然北京的考生也許在清華北大的招生上有優勢,但他們接受的學校教育是全國頂尖的。

最好的初高中,我不了解,以我個人的經驗為依據:

我高中的數學老師是國家特級教師。她有三十多年教學經驗。在她手裡教出來過的清華北大的學生,三位數起算。(我們學校07年一年三十多人上清北,就兩個重點班,她教其中一個。)

有這種經驗豐富,負責任,願意幫助鼓勵學生的大牛老師,是學生的福分。同我相比,那些山區的、鄉鎮高中的學生,可能無論如何也沒有機會接受這樣優秀老師的指導。

我的同學裡,有多位考上清華北大的尖子生。我平時懈怠了,看一眼他們上自習時專註的背影,一下子就會有動力。你在一個普通高中的普通班,恐怕找不到這麼強的對手,讓你見賢思齊。

第三點,家境。

每個家庭,能提供給孩子的教育環境是不一樣的。更重要的是,每一家的家長,對待競爭和知識的態度,是不一樣的。他們的觀點會嚴重的影響學生。

我教過的諸多學生里,有家裡經商的,做官的,還有知識技術型人才、中產階級、大學教授。學霸學生,家裡一般至少有一位知識型人才。

學習不好、學習動力不足的學生呢?家裡也許也有知識分子,但這個人一定不是雙親中強勢的一方。強勢的,處於主導地位的那個人的職業,往往是商人、管理者。他對書本和死板的理論沒有什麼尊重可言。他的孩子,也因此不會覺得知識本身有什麼了不起。一個人沒有那麼優良的書本知識,也仍然能在社會上獲得很高的席位。

至於工人、農民,我目前的學生們的雙親似乎並沒有,我不了解不予討論。

綜合這些,以及其他社會因素,我可以很確定的說,別提清北,就是是否能成為學霸,都不完全看你個人後天努力。最簡單的一個高考移民,也得起碼有長輩支持、運作,才能實現。更別提家庭生活氛圍、文化素養這些。

有些家庭看《詩詞大會》,有些家庭不看;有些家庭長輩一張嘴就是詩詞大會選手、評委的水準,有些家庭連電視都沒有。你跟我說這裡面出來的孩子語文素養接近?別鬧了。

題主問的,是否努力可以上清華北大,我只考慮了通過高考這一途徑。

還有自主招生啊,競賽呀,甚至神秘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啦之類的,我不了解,不討論。

但根據有資格討論的人的回答,我們也可以看出,光靠你自己努力,怎麼也不夠看。

努力最多是必要條件,永遠不是充要條件。

—————————————————————

成年人,已經參與過高考的人,想知道是否努力就能贏的人,看到這裡就可以結束了。

---------------------------------------------------------------

下面這段話,我只對將要參加過高考,想知道是否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這個問題的人說。

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

十年前我就是這麼覺得的。

因為不這麼覺得,你就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回答如何做之前,我問一個問題,一個人可以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

爸爸手裡的房產證,他老師的教師資格證,他腳上的名牌鞋?

是他的性格里的堅強、寬容,寬廣的知識、批判思考的能力?

都不是。

是一個人的夢想,和他對於自己夢想實現所付出的行動

你跟我講社會關係,講物質財富,我覺得那些東西一點魅力都沒有。

你有夢想,你堅信自己能實現,你拼勁了全力去為實現ta而努力,還有什麼人生比這更cool?

你要堅定的相信你自己,這是成功的第一步。

你需要針對自己做出判斷,到底目前是什麼狀態和水平,這是第二步。

你要明確考量,自己當前的位置,和將要達到的目的,有多遠的差距,這是第三步。

知道了自己水平的差距,制定一個科學可行的計劃。這是第四步。

執行這個計劃。這是第五步。

關於第二步,自身判斷,別妄自菲薄,也別自高自大。很多省高考滿分數固定,清北的分數線大概是總分減去60~90. 考題難可能減100分以上。你現在能達到多少分?

第三步,如果知道了差距,怎麼彌補。第一要務是細化分工。怎麼把提升自己分數這麼浩大的工程變成一個個小細碎的步驟。按學科分類,按題型分類,按課本單元分類,按輔助材料水平、模塊分類。提一些思路,自己去摸索。一點點,扎紮實實的提升,把一個大目標拆分成幾十上百個小目標,權衡分配給他們的時間、以及不同目標的輕重緩急。

第四步,可執行度。按水平來。慢慢加量,為了把別人擠下去,你得把自己能拼的極限,拉升到無人可及的程度。

最後我想說,這個社會有問題,教育環境有問題,高考制度有問題,但無論身邊的外物出了什麼問題,弄清楚自己能改變什麼,不能改變什麼,然後只去在乎那些自己可控的東西就好


考試分數,是一個能憑自身努力就可以改變的東西。

別人可以告訴你,努力是必要不充分的條件,選擇是否相信,是你的事。

如果人生里的戰鬥,需要拼上自己全部的氣勢,你從一開始就懷疑自己,也許不行,也許努力沒用,你怎麼贏?

太多清華北大的學生告訴了你們,光努力不夠;太多有社會經驗的人告訴你了,光學習啥也不是。原因很簡單,這是他們的世界觀。這是他們的經驗和判斷。

你不一定現在就和他們一樣。否則你也許永遠無法到達他們的起點

王小波先生曾說過,人生一個緩慢被錘的過程。我們這些過來人都被這把社會的鎚子錘過了。很疼。我們會告訴你,在校園裡的孩子,被錘,是慢慢失去信仰和希望,很凄慘。

但你們可以不信啊。

你們憑什麼沒經歷過就放棄。

人生,唯有夢想著者,值得一活;

唯自信者,拼搏者,值得成功;

如果連還身在學校里的學生,都不覺得努力可以考取名校了,這社會這國家,距離完蛋還有幾天?

要我說——

努力就是你去往清北的充要條件

把努力這件事做到極致吧

打敗競爭對手很難,先從打敗自己開始。

如果最後失敗了, 那是人生強者必然經歷的墊腳石。

如果成功了,你也會慢慢發現,上了清華北大依然沒什麼了不起。隨便翻開你們數理化生教材任意一頁,上面只要提到一個歷史人物,就是牛到幾萬名清北畢業生任誰一輩子都追趕不上的學術大師。

但如果,你從一開始就不相信憑藉自身的努力,可以達到頂峰。

那難怪你一輩子都沒機會上來看風景。

迎難而上吧,高考不在乎你的學校家境老師同學是誰,它只要分數。努力了,憑什麼不能打敗對手?

看知乎的人好多都高中大學畢業了,如果一萬人里有一名高中生,看了這段話,能受到絲毫鼓舞,我就心滿意足。


早上起來3k贊真的嚇到我了
只是我一個不成熟也不完善的一點想法而已
知乎上講學習方法比我講得有條理,有說服力的大神還有很多 如白如冰 @白如冰
感覺沒有錄取通知書那張圖,贊數肯定要除以100

分割線
------------------------------------------------------------------------
鄙人通知書
這個要點如果掌握普通一本可以變到重點985


內陸省份 本人北大
我們班清北加起來幾十個吧
個人認為,大家普遍有的特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有強烈的自我意識
有強烈的自我意識
有強烈的自我意識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特別是在學習的時候,不會,或盡量少的時候處於無意識的混沌狀態

為什麼同樣聽一個老師的課喲,基礎相同的學生
有的人就融會貫通,有的人就必須要通過大量的課後練習才能達到同樣的水平呢?

不要以為保持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很簡單,就我而言一直保持強烈的自我意識都很不容易,因為這樣真的很耗腦力。對於我而言,保持者強烈的自我意識的時候往往是我效率最高的時候

強烈的自我意識意味著
1.明確的知道自己現在在做什麼
2.明確的知道自己的目的
3.明確的知道自己的狀態

人在困的時候,或者腦力消耗比較大的時候
最傾向於做的事就是發獃,因為這樣對腦力的消耗最小

關於自我意識的解釋:能意識到自己在感知、思考和體驗,也能意識到自己有什麼目的、計劃和行動,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那樣做,這樣做的後果將是怎樣,應如何調節自己的行動等等,這就是人的自我意識。

人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都在一定程度上處於無意識,或者說是潛意識的狀態,就比如說你在聽老師講課,在認真地做筆記,想把筆記寫得工工整整。很多情況下,你的一部分部分的心思放到了筆記的書寫上,還有一部分放在了聽清楚老師在說什麼,講到哪裡了上面,至於老師說的有沒有道理,內在邏輯,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在哪裡,你好像並沒有意識到有沒有搞清楚,並沒有這個意識要去搞清楚,你有沒有學懂,學習的狀況,效果怎麼樣,你也對這個沒有一點點把握。在這個時候,你可能有點像一個沒有自我意識的機器,老師說幾句,「嗯」「哦」,寫一點,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完全沒有自己在學習的感覺,而是在簡單的接收和輸出信息。人與機器,其它低等生物最大的區別是,人會對接受到的信息做內在的處理,歸納,總結,理解,而得出自己的想法和判斷,並對這個接受的過程有一個把握和監控,這也就是自我意識的體現。

在找資料的過程中,突然發現自己琢磨出的,講了半天的所謂「帶著強烈的自我意識的學習」,其實就是元認知過程,好尷尬好尷尬(︶︿︶)=凸

貼兩個元認知的詞條http://wiki.mbalib.com/wiki/%E5%85%83%E8%AE%A4%E7%9F%A5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E5%85%83%E8%AE%A4%E7%9F%A5/3472882?fr=aladdin

本來還準備自己歸納總結一下元認知是什麼和如何訓練這種能力,搜索發現知乎上已經有了非常好的回答了。貼一個非常好的答案的部分截圖和鏈接吧。

姚逸凡的答案 @姚逸凡





完整答案鏈接在這裡https://www.zhihu.com/topic/19701410/hot

講同一個東西
這麼完善,有條理的優質回答幾個月了只有30贊
我大概講了個輪廓和自己的一點想法一晚上就有3k

真的有點承受不起,知乎上真的有很多認真寫回答的人卻沒有人關注,我能做的也就是遇到寫段子的人點一下反對和沒有幫助,贊贊哪些真正認真寫回答的人

有評論要我取匿,還是算了吧,沒有認真寫過幾個回答,也不想漲粉,就默默地做一個小透明挺好

------------------------------------------------------------------------
分割線

講一點別的吧,發現很多人都有「天賦決定論」「智商決定論」,我個人覺得是不太對的

與其說玄之又玄的「天賦」,不如說效率。一般而已我們評價一個人聰明,做某件事有天賦,一般都是因為
1.他學這個東西比我快
2.他學了這個東西,比我掌握,應用得要好

其實就是效率高,學得又快又好,如果效率可以提升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天賦」可以後天提升呢?那還叫天賦嗎?

在我看來學習效率主要和這幾個方面有關

1.基礎。如之前對這個的了解和認識,這方面有聯繫的知識的掌握水平

2.狀態。包括身體是否舒服,精力是否充沛,自己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3.老師的教學水平或教材的編寫水平

4.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思維方式

這些幾乎都是可以改變和提升的

人生來智商會有非常小的差異,天才的概率非常非常小,在絕大情況下,這些差異並不會造成不同人在效率上的顯著差距

效果=時間×效率
大家都在學校學習,時間最多差百分之幾十,但效率差幾倍真的很常見

------------------------------------------------------------------------
分割線

再補充一個比較好用的方法吧

相信大家在聽課的時候都會有的經歷
走了幾秒鐘神,或者僅僅是記了一下筆記,喝了口水,聊了會天

突然不知道老師在說什麼了,剩下的很長一部分都處於懵逼狀態

這種情況非常常見

因為課堂的知識和內容很多都是互相支撐互相佐證的,甚至有些數理化內容都有很強的邏輯關係,中間只要斷了一環,你基本上就啥也聽不懂了

由於許多同學的接受能力不一樣,同一個人對不同方面知識接受能力不一樣,甚至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段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樣。

老師上課的時候的講解速度一般是明顯比你的理解要慢的,因為大家的接受能力千差萬別,加上每個環節都不能斷,要保證大部分同學基本上都聽得懂

這就會導致一個矛盾

就是如果你處於班上中等偏上或者優秀的話

你如果一直緊緊地跟者老師的思路來就很虧(這也就是同樣的老師教,一對一比一對五十效果好得多的原因)

但是如果不緊緊跟著老師的思路的話,如果某個特定的步驟對你個人而言相對難一點(即對大部分同學並不難,只是個體對不同方面的知識的差異),你就會發現剛剛明明還講得很慢,怎麼突然就聽不懂了,你如果費一段時間自己弄懂,弄懂後都不知道老師講到哪裡去了

所以有一個很有效果,也很關鍵的方法

就是整體性的把握

就比如上課前對上課內容有一個整體的,大概的了解和把握,講題目之前對題目的解答,證明思路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就可以了,特別是在數理化方面,這一點非常重要,而且幾乎費不了多少時間,一堂課45分鐘,拿用一兩分鐘就可以搞定,要點是不要管和注意那些細枝末節的知識點,很多種教輔資料都會有類似脈絡圖,結構圖的東西,當然自己想更好。

這樣的話即使你那裡沒有聽到,或者沒有聽明白都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內容的主幹你知道,做個標記下課補一下就可以了,對你聽後面的內容幾乎沒有影響

掌握了這個你會發現,原來課堂上還有這麼多時間可以利用起來,對於碎片化時間的利用相信有很多答案都講得非常好,比如趁熱打鐵小小歸納一下啊,小小複習一下啊,關上書小小回憶一下啊,做一下家庭作業啊(這個不推薦),都非常好。

這可能就是其它條件都一樣,別人聽完基本上融會貫通了,你還要做一定的練習才能達到的原因


說句自知很招黑的話:
北清的本科,考進去的大多數人都不是靠勤奮,是他們本來就考得進去。

但北清的研究生,是可以通過努力考進去的,你從大一開始就像高三那樣的備考4年就幾乎沒什麼問題。

寫這個回答本意是:
別人都覺得好的,是不是適合自己,不一定。
你這一輩子快不快樂,在乎的人根本沒那麼多。所以你要選一條真正快樂的路。而不是外人覺得你會快樂的。

千軍萬馬的時候,要選自己天賦所在的。
沒必要因為別人說北清好就死磕。
找到自己天賦所在,發揚光大,人生才更容易快樂。

對了,在我眼裡,天賦能決定不是智商,而是你在每件事上的悟性和努力的極限。
也就是說,天賦決定你的努力程度。
不必爭論,我自己的信條而已。
我認為的天賦,就是你生來攜帶的那些因素,智商也好,家庭也好,城市也好,你先天並沒有選擇權的因素。

——————————分割線—————————
高考只是一個節點,如果逼自己拚命考進去了,後面4年,或者說一輩子,未必能保持相對應的付出強度,那麼在跟那些真的牛人相處的時候,後面很多年別人拿你跟你的同學們對比的時候,你內心暗自對比的時候,壓力都有可能會很大。

我見過一些高考成績很好,但是到了北大就怎麼都成績比不過那些平時根本不去上課,也不怎麼學習的人的。而且那些人的確也沒有偷偷學。
而那些我見到過自發勤奮好學的,基本上後來就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了。望塵莫及。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但一直信奉努力就會有回報的人,可能就很難接受這個現實。

時常活在失落里,久了容易自卑。而實際上他們自身又是非常優秀的。只不過天天跟牛人對比,難免心態失常。所以把自己放在這樣的環境里,長久看,未必好。

我們需要擁有的是設置合理期望的能力,幸福感也是在期望值與現實的儘可能小的落差中獲得的。


(麻煩各位攻擊我只談智商的時候,先仔細審一下我哪裡說過我認為是智商差異造成的了。。。先入為主為了反駁而反駁,祝你們玩得開心)


努力可以上清北。
但這個努力絕不是天天熬夜刷題的努力。
在我看來,只會題海戰術證明不了你有多努力。恰恰相反,它只能暴露你的懶惰——不肯認真思考來尋找最適合自己、效率最高的學習方法,麻木地走上千萬人踏過的老路,甚至希望能藉此感動自己和他人,獲得一個「他都這麼努力了,只是運氣/出身/天賦差一點而已」的評價。
想上清北,這種努力是不夠的。
無論是拚命克服困意熬夜苦讀,還是頂著寒風早起上學,這些肉體上的努力是不夠的。
你必須時刻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去彌補自己的不足,去向他人請教,去翹掉你已經掌握的課來總結錯題,拋棄做過幾十遍的題目並把時間拿來做更難的題……
這些更需要努力,需要你努力維持頭腦的高速運轉,努力面對兩小時做一張卷卻拿到不及格的痛苦,努力放下面子去向同學請教很「弱智」的問題,努力去質疑老師布置任務的合理性……
總之,你要戰勝自己的懶惰、虛榮、矯情,用一切辦法,拚命地彌補自己的弱點,而不是抱著練習冊狂刷來營造一種「我已經很努力」的錯覺。
這才是上清北真正需要的努力。


20150914第一次修改:有人說你這是強答,提問明明是要求本科考上清華北大,你一個考研的湊什麼熱鬧,所以必須寫在前面,我本科沒考上,考研才考上北大,對於那些被我誤導進來看了長文後覺得不是自己想要的回答的同學表示道歉。

以下是正文:
首先我出自寒門,其次我是北大畢業(本科985,研究生北大,提前說清楚),除了努力沒有別的辦法,所以我想結合我的成長曆程說一下。

介紹一下我的家庭:

我今年28歲,出生在一個典型的農村家庭,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6歲前,一家五口擠在一個小院里,當時覺得小院還挺大,直到前兩年再次路過才發現小院加上房屋面積也就百十平米,房屋都是土坯牆,裡面用樹榦做的橫樑,地板就是踩實的土地,一到下雨就變的泥濘,爺爺奶奶住在北屋裡,北屋又隔成兩間,稍大的一間是客廳加卧室,稍小的一間是放糧食的儲物間,父母和我住在西屋裡,還有一間東屋作為廚房,院子里還養了鴿子和一頭牛,為了儲存牛糞還在院子的角落挖了個一米見方的糞池,糞池旁邊用碎磚頭砌了個簡易的廁所,這是家裡唯一的磚房,應該是父母結婚的時候專門砌的,南牆每到下雨必倒,倒了就用碎磚頭再砌上,如此反覆,當時家裡最值錢的也就是那頭牛了吧,爺爺愛惜的要命,只要地里有青草絕不喂乾料,每天傍晚從地里割了草回來,用鍘刀鍘碎了再餵給牛吃,夏天有牛虻,爺爺守在旁邊不停的趕,老牛也算爭氣,地里的活從不含糊。

要說寒門是挺寒,但也只是生活條件,我自認為我的童年還是很幸福的,作為當時家裡唯一的孫子,深受愛護,爺爺更是護的緊,誰也打不得罵不得。說一下我印象最深的家裡最貧困的情況吧,第一個是除了我之外,所有人的衣服都是打了補丁的,甚至補丁上再打補丁;第二個是為了維持生計,父母準備做小生意,進貨的城市離家有百十里地,為了省下兩塊錢路費,母親都是騎自行車來回,每次都是上百斤的貨;第三個是我6歲的時候分家,父母用幾年的積蓄加上借的錢另外蓋了處宅子,因為錢不夠,只蓋了一間,但我終於住進了磚房,搬過去之後才發現真是家徒四壁,連鍋碗瓢盆都是姥姥給買的,家裡唯一的電器真的只有手電筒,直到我上初二的時候,家裡總算有了電視,是舅舅家淘汰下來的14寸黑白電視,我上大學時才換成了彩色電視;第四個就是因為沒有錢,院子一直沒有蓋圍牆,都是籬笆,直到08年我考上公費研究生後,父母才下定決心推倒重建,才有了現在還算不錯的房子。

說一下我的教育問題:

我小時候虛榮心特強,凡事都要爭第一,所以在學習上毫不示弱。中國的教育水平與經濟發達程度成正比,整個小鎮的經濟條件太落後,大部分同齡人的父母都是農民,教育水平實在不高,父親初中肄業,沒啥知識,只有一身力氣,母親是高中肄業,但在農村已經是高材生,學齡前已經教會了我很多東西,這讓我在上學後一直名列前茅,幼兒園的時候已經學完了小學低年級的課程,小學低年級時已經學完了高年級的課程,直到初中,母親的水平也到頭了,不能指導我了,我的領先優勢也只能靠自己了。小學和初中都在小鎮上,我的競爭對手也只有十里八村的同齡人,在同等學校教育水平下,我當時真是虐了他們,年級第一已經拿到手軟,考試前想的是比第二名要多幾分的問題,學校也發了各種獎狀,剛開始母親還高興的貼在牆上,後來太多了,她發現都是一樣的,也懶的貼了。雖然我在小鎮上一騎絕塵,但現在回憶起來有一個現象還是值得注意的,除了我之外,排名靠前的幾個同學的父母都是教師,教師在農村是相當體面的職業,有固定工資,收入上完爆修理地球的農民,無論在生活條件,還是在教育上,都要優勝一籌,想想當時的自己,真是好險,也算是給寒門掙了些面子。

後來走出小鎮考上縣城高中,才開始發現人外有人,中考滿分是750分,我差幾分不到700,本以為這個成績即便是在縣城也妥妥的第一名了,沒想到揭榜那天才發現700分以上的大有人在,可見基礎教育差距之大,拋開家庭因素,如果小學初中教育是加工廠的話,我應該是小鎮上最優的優等品了,可跟那些縣城裡的孩子比,我頂多算得上是上等品,如果再跟省城比,估計也就算個合格品了。幸好我還算努力,高中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無奈高考發揮失常,名校顯然沒戲,但也上的了985,家裡人都覺得可惜,勸我復讀一年,說肯定能考上北大清華,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佩服當時頭腦清晰的自己,我對自己和縣城的教育水平(已經有多年沒有出過北大清華了)做了簡單的分析,得出結論:即使復讀一年,考上北大清華的概率仍然十分渺茫,甚至為0,在離北大清華的路上還有很多個台階,我現在的平台太低,一步肯定邁不上去,我需要一個稍微高一些平台,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說不定這事就辦成了。本來發揮失常導致無比懊惱,想開了之後反而釋懷,輕鬆了許多,後來通過在本科時期的努力總算不負眾望考入北大,畢業後進入某世界500強,有個漂亮的女朋友,靠兩人的努力在帝都買了房子,暫時不敢奢望太多,但小日子還算滋潤,跟眾多二代比起來,我的經濟條件確實還差很遠,但跟我同等家庭條件的同學比的話,似乎還算得上貴子。

我自己的情況說差不多了,談談我的同學。

小學初中(鎮小學、中學):

男生A,是我的發小,父母均為農民,家庭條件與我相當,學習成績一般,熱衷打架鬥毆,整天牛逼哄哄,學校霸王,無人敢惹,高考後上了某職專,在外打工幾年後還是回到老家,目前做點小買賣,小打小鬧,勉強維持生活,我的多個發小與A同種類型,高考全部落榜,輾轉各地打工,數年後還是回到農村老家,種地、開小賣部、開黑車等方式謀生,過年聚餐時跟他們除了談論小時候的事情,我與他們已經沒有了共同語言,沒有絲毫的輕視,只是真的談不到一塊。

男生B,也是我的發小,家庭條件很好,父母都在縣城做生意,由爺爺奶奶帶大,學習成績一般,高中時由其父母安排進入部隊,後又考入軍校,畢業後留在部隊,目前是名正連級軍官。

女生C,父母均為縣教育局幹部,從小學到初中所有老師都無比溺愛她,成績也一直保持前幾名,小學畢業後被父母接入縣城讀初高中,考入某一本師範院校,畢業後回到縣城高中任教,結婚生子,毫無生活壓力,工作輕鬆,生活滋潤。

同樣的極端落後的學校教育條件下,家庭因素幾乎決定了未來,男生B和女生C均在父母安排下才有了將來,如果他們的父母也同A一樣,恐怕也難逃宿命。小學初中同學都來自農村,除了個別家庭條件略優越之外,基本都來自寒門(98%以上)。

高中(縣重點高中):

男生D,家是縣城的,比我小一個多月,但身高超過180cm,比當時的我高出一頭,可見營養比我好很多,在入學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就跟他混的很熟了,被他邀請回家吃飯,家住樓房,條件自然比我高出幾個數量級,本碩都在名校,畢業後進入帝都一家金融機構,剛結婚,小兩口每人各有一套房;

男生E,家也是縣城的,高高壯壯,白白凈凈,籃球打的很好,性格開朗,為人大方豪爽,穿著很上檔次,每天活得都很瀟洒,朋友很多,聽說他是縣城首富的兒子,有人寫作文專門提到他,說他家裡有多少錢誰也不清楚,只知道很多很多,元旦時他從家裡搬來整套的音響設備,初中是在省裡面的貴族學校,我對他印象很好,有錢而不任性,相處很融洽,不過他不太愛學習,但從為人處事,廣交朋友的情商角度來看,虐我幾條街都不止,畢業後沒有再聯繫,聽說目前正在經營家族企業;

女生F,家也在縣城,個子很高,比當時的我高半頭有餘,公務員家庭,本科畢業後考入國家某強勢機關公務員,福利無限好,在職讀研讀博,一路順風順水,結婚生子,單位分了房,生活無比滋潤;

男生G,當年的高考狀元,雖出身寒門但很有志氣,本科考入某帝都名校,畢業後歸隱南方某城市做生意,風生水起,接了父親去享清福,偶爾能在朋友圈看到他閑雲野鶴,釣魚騎馬的照片;

男生H,也是我的初中同學,同樣的寒門,高考發揮失常進入某不知名院校,利用本科平台考研進入985,又利用研究生平台出國留學讀博,每月的獎學金比我工資還多。

從身高來看,三個家在縣城的同學營養都很好,我和G、H都是又瘦又小的類型,在那個比發育的年代,從身高上就能看出家庭條件的差距。為了填補小學初中基礎上的落後,我們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當時年級前50名的學生中,僅有寥寥幾個寒門學子。直到現在我仍然感謝當時的英語老師,由於初中師資力量薄弱,我的英語一直被誤認為是體育老師教的,高中英語老師從最基本的音標教起,讓我的英語成績慢慢追了上來。

從我接觸到的高中同學來看,寒門比例應該能佔到50%左右。

本科(985院校):

男生I,同宿舍好友,來自某省會城市,父母均為教師,為人處事頗有一套,本科期間混學生會較多,畢業後在外闖蕩一年後回母校創業,經營一家培訓學校,無比安逸;

男生J,同宿舍好友,來自某省會城市,父母為商人,高中畢業於某國家重點,聰明,愛打遊戲,畢業後回家鄉讀研,後進入某大型企業,有車有房無壓力;

男生K,我的考研戰友,來自某偏遠農村,家庭貧困程度更甚於我,考研期間努力程度也更甚於我,每天學習時間超過18個小時,最終落榜,後到魔都工作,從朋友圈發的狀態來看,依然是屌絲般的生活。

家庭條件的差距在本科期間更為明顯,優越者每月有上萬的生活費可以揮霍,貧困者每月只能靠幾十元的助學金勉強維持,兩極分化嚴重,但總體來看,能考入此985院校的學生中,真正出身寒門的可能只佔到5%左右。

研究生(北大):

男生L,帝都人,父母應該是官員,聰明幽默,愛交朋友,科研能力很強,畢業後去某世界名校留學;

男生M,同宿舍好友,家庭條件不是太了解,但應該是小康水平,當年的考研狀元,聰明悶騷,畢業後去某世界名校留學;

男生N,同宿舍好友,家庭條件優越,愛玩會玩,喜歡刺激冒險,畢業後進入某創業公司,現在依然能看到他徒步攀岩的照片。

進入北大之後才能發現智商的差距之大,有很多同學從小到大沒有參加過中考、高考、考研,一路保送上來,某某省狀元比比皆是,我的智商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碾壓,跟他們相比,我在科研上真是一無是處。除了智商上的差距,家庭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我的身邊可能有富可敵國的巨賈之子,也可能有手握大權的官員之子,還有可能是電視上看到的明星之子,當然也有農民的孩子,下崗工人的孩子,但此比例確實極小,推測小於1%。

從98%到50%到5%到1%,隨著學校層級的升高,寒門貴子比例越來越小,而最後的1%在社會這所最後的大學校里還會削減,如果人生是一次長跑,寒門學子的起跑線就落後的太多,起跑後動力不足,補給不足,身體素質差,能夠咬牙堅持的下來的實在屈指可數。而這種局面是由貧富兩極分化和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造成,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寒門再難出貴子。

但從我個人角度來看,後天的努力真的可以彌補家庭條件的不足,但也只是彌補,如果要超越,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持續努力。努力分為兩種,一種是聰明的努力(肯吃苦肯動腦),一種是平庸的努力(只肯吃苦)。我一直認為自己不是最努力的,也不是最聰明的,但我可能是那一批聰明的學生中比較努力的,或那一批努力的學生中比較聰明的,智商這種東西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愛因斯坦那樣的天才並不多見,大部分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還沒有到需要拼智商的地步,而聰明的努力更多的是善於用腦。

零零散散說了很多,最後根據自己剛入大學時的情況,結合 @小隱於小林 關於老師課堂上的問題做自我回答:

1.父母的職業:農民;
2.上大學以前到過最遠的地方是哪裡:離家50公里的地級市;
3.最喜歡的電影:沒看過電影;
4.最喜歡的電視:沒時間看電視。

從答案中也可以看出我出自真正的寒門,無論以何種方式,我能進入北大都已經是很幸運的了,但家庭並不是最終決定因素,寒門學子也不可以此為借口自暴自棄,畢竟現實中還是有寒門貴子的,還是那句話,後天的努力可以彌補家庭條件的不足,只要你夠吃苦,勤動腦,總有一天會有突破的。


半年前寫了個答案,先看效果。




















太多了,有空我繼續貼,多數來我的知乎文章評論,還有來自我的微信公號文章評論。下面進入正文。

高考,一旦經歷過,它帶來的影響就是抹不去的。而背後的酸甜苦辣,以及恐懼悲傷焦慮,無論是哪一種心緒,都會持續很久很久。只有興奮不會太久。

高中的時候我差點死掉(精神上的)。還好,後來活了過來,浴火重生,蕩氣迴腸。進入名校,拿到獎學金。

但,什麼是差點死掉?為什麼差點死掉?怎麼活過來的?浴火重生是什麼意思?蕩氣迴腸,是不是太誇張?進入名校又如何?拿到獎學金就一定是好事兒嗎?

這正是我將要在下面的故事中的內容。

人生中任何一個片段經歷,拿出來仔細回味,都會發現其中有無窮的內涵。足夠牛的人,能從這些經歷,即便它可能是非常糟糕,非常順利,非常失敗,非常成功,非常曲折,非常平淡的經歷中,提煉出生命之光,它會照亮我們的道路。那道路,包含久遠的過去,也通向未知的遠方,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此刻腳下所踩著的大地。


這個故事的動因,起初是有位網友在後台的幾次留言:

仔細讀了你的學習英語體會的文章,受益匪淺! 我把文章轉發到朋友圈了,讓更多的朋友受益。 高三學生如何提升應試技巧,請高手指點迷津! 我是高三學生家長,孩子英語總是在120多點,想提高。

義氣為大,所以必須回應。寫著寫著就寫成了一個長篇故事。


可是,您的小孩兒的英語已經120多分,這已經是很多家長夢寐以求的分數了。萬一,您的小孩兒因為這篇文章,英語直奔150,所有的科目直奔滿分呢?


另外,我不是高手。其實,我是高手中的高手。

如果天下有適用於每個人的高效學習方法,那麼學習問題、教育問題早就解決了。但是,卻是有一些通用的解決問題的思維,只有在具體的情境下,你才知道如何運用這種思維,並且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思維。


當然,有些方法實在是太牛了!他們有極大的普適性。適用於各種學習水平,可以用來精益求精的精進,也可以用來逆襲。比如,我下面將要在故事裡分享的。

一 、高考的噩夢和生命的底層問題

大學的第一個月,我拿到了新生獎學金。不是因為大學學習好,第一個月也沒有什麼考試。而是因為高考成績。當時,北大有一個政策,凡是各省市的前幾名,都會有一筆獎學金。不知道現在是否還有。我拿到獎學金之後,請宿舍的兄弟們吃飯。很歡暢。


進入大學,似乎大家都把高中的事兒忘了,提到高中,都講得是趣事兒。哪位女同學的故事,談戀愛的故事,看武俠的故事,還有各種劇情,當然天南海北各有不同。高考的事情,大家都不怎麼提。可能是因為大家都是牛人,文人相輕吧,雖然還遠遠稱不上文人,文人也不一定是什麼好詞兒。


後來,有幾個關係很好的同學,聊得多了也會聊到高考。其中有個同學說,他在大學的時候還經常做噩夢,夢到高中考試,也提到了高考。後來,陸續也聽到了類似的故事。這樣,我才知道,即便對於考上北大的人,在許多人的心目中,高中和高考仍然是噩夢。沉沉的在心底,不知道哪一天就會躍入夢中。

到了大三,陸續有同學出國,也有同學中途退學,各種原因的退學。各有各的原因。故事太多,這裡不講了。我想說的是,即便到了大學,一個人也必須面對學習、面對人生,雖然情景不同,但學習的原則和生活的法則是不變的。不要以為考上大學,甚至考上好大學,甚至名校,就萬事大吉了。大學的生活比高中不知道豐富多少倍,但挑戰也不知大了多少倍。因為,你必須面對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大學的陷阱,遠遠比高中多,甚至對於讀大學的人來說,人生最大的陷阱就在大學!在大學裡不知道如何確定目標,茫然無措,不知道如何把自己旺盛的青春生命力投注何方。這個以後找機會專門聊。


如果,我們不曾對學習、對成長的底層問題做過發自內心的思考,遲早那些底層的問題會發作,搞得自己慌亂不堪,甚至很狼狽。即便進入工作,到了職場也是一樣的,仍然要面對這些底層的問題。


一帆風順,如魚得水,進了名校,步步高升,升了官、發了財,成了著名企業CEO,或者什麼其他名頭,看起好,但未必好,一朝倒下,萬劫不復的,很多。一路坎坷,起起伏伏,命途多舛,看起來糟糕,但未必絕對是壞事,歷史一再重演,磨難有時會讓人觸摸生命的深度和溫度,會把原本微小的個體賦予偉大的胸懷。

二、學習和成長的底層問題是永恆的

為什麼即便思考高中的經歷,回顧高考,無論對於已經度過還是正在進行那個階段的人,仍然會帶來巨大的人生啟發呢?

原因很簡單。

高考的能量巨大。舉家、舉校、舉國關注,關注就是一種能量。無論是壓力還是動力。

而這只是表面原因。更重要的是,自從有了自我意識之後,無論在中學、還是大學、還是步入職場,人生無時無刻不在面對這樣的底層問題:

我為什麼學習?

我學習的目標是什麼?

我將如何達到我的學習目的?如何實現目標?

什麼是學習?什麼是高效率的學習?

如何通過考試?考試的本質是什麼?

知識是什麼?我將如何高效的掌握知識?

技能是什麼?我掌握了哪些技能?有哪些技能是生存必備,哪些技能是錦上添花?

失敗了怎麼辦?成功的原因又是什麼?究竟什麼是成功?失敗又是什麼?

我如何能堅持下去,如何才能無需堅持的學習?

智商這事兒重要嗎?我憑什麼相信智商?

我學習的動力何在?如何提升自己的動力?

學習,註定是痛苦的嗎?

我的潛力在哪裡?我如何知道自己的潛力?

我的價值在哪裡?我所做的事情意義何在?......

這些問題在高中階段已經存在了。如果你沒有被這一長串的問題嚇到。那麼,你就在成長的道路上迅跑!如果你已經被這些問題嚇倒,那趕緊關掉這篇文章。說明你面對這些問題的時機未到。


但自欺欺人就會吃虧。事實上,即便你不願直面,在潛意識裡也會經常想這些問題。只不過偶爾想的時候,因為想不清楚,就暫時放下了。於是,不斷的放下,最終依然保持在糊裡糊塗的狀態。


還記得本文第一張圖片中的話嗎?

「你對自己從事一生的事業了解之匱乏是難以想像的。」


是的,是指你,也是指我。這個偉大的思想家在說,我們對自己從事一生的事業的了解匱乏,是難以想像的!


我們在從事什麼事業?你可能會聯想到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種事業。當然,包含你想像的這些事業。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真正會從事一生的事業,那就是:學習和成長!


職業會變換,我們為自己選擇的事業也會變,但是,人的一生中,學習和成長作為根本的主題不會變!我所說的成長,更準確的說是進化,或者精神成長。


我們對學習和成長真的就那麼無知,了解的真的就那麼匱乏嗎?


當然。

上面的問題,有多少人是連面對都不敢面對的?那些敢於面對的人,又有多少人敢於去想,其中又有多少人想的清楚,又有多少人說的清楚?不是指跟別人說清楚,而是跟自己說清楚。


如此,你就知道,我們對於學習和成長是多麼的無知了。當然,上面所說是指所有人,包括許多稱之為學霸、學神的人,也包括父母,包括老師、包括校長。包括市面上各種形形色色的意見領袖。


真正的智者,永遠對問題保持開放!

而關於問題的種種解答,有些是真知灼見,更多的是垃圾。

你能向後看得越久,就能向前看得越遠


為了談高中的學習,包括考試,應試技巧,考大學,等等的話題。我必須從初中談起。

你也許會奇怪:不是談高中,談高考,談考大學嗎?怎麼會談到初中?

聽丘吉爾是怎麼說的,「你能向後看得越久,就能向前看得越遠」。


我從初中談起已經是最短路線了,沒聊幼兒園完全是因為篇幅所限。事實上,一個人的經歷是連貫在一起的。我們現在的所思所行,都不是憑空來的。人生有很多個圈,比如文化圈、社會圈、家庭圈、精神圈,每個圈都會把我們給圈住,當然每個圈也會給我們能量。人在當下的所思,都有思維慣性在起作用。不同的是,慣性有時候是前進的動量,有的時候,卻正是問題甚至癥結所在!


甚至,有時候一下生,這個人的命運都被確定的差不多了。極少有人能超越自己原有,以及與生俱來的圈子。當然這種超越,既指高度,也指深度,還包括維度。

所以我從初中談起,這樣會看清從初中到高中會經歷哪些思維上的變革。事實上,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可能會發生認知革命。有時是環境所迫(可能升級也可能降級),有時是自己主動升級。無論是哪一種,正是認知革命,使得我們的命運軌跡產生躍遷。


1.身心健康有多難得

在談到具體的學習,也是您所希望聽到的「如何提升應試技巧」之前。我不知道您是否考慮過身心健康?


這聽起來好像是個笑話,應試技巧跟身心健康有關係嗎?但此刻,我是嚴肅認真的。看下面的數據:

根據《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2004年「世界精神衛生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主要精神障礙患病率為7%~17%,推算全國15歲以上成人精神疾病總患病率在15%左右,有1憶多人患常見精神障礙。小於17歲的青少年中12.9%有各種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超過16%的大學生有各種情緒問題,青少年行為問題檢出率6%~22%。目前我國各類老年痴呆近600萬,10~15年後我國的痴呆患者將達1000萬人(相當於全球患者的一半)。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從這份官方報告里看到更過的相關內容。這裡附上中英文的圖片如下。

這個數據是令人震驚的。小於17歲的青少年中,有高達12.9%的人,有精神障礙和行為問題。這說明什麼?說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出了問題。首先,先天性精神障礙的比例並不大。否則人類這個物種,如此大的先天病態比例,不可能生存到現在。


如此高的精神障礙和行為比例,從哪裡來的?顯然,不是先天就是後天。事實和邏輯告訴我們,絕大多數必然是後天造成的!那麼,17歲之前,一個人主要的生活環境在哪裡?當然是家庭和學校。

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和行為問題本質上是教育問題!


這個結論早在100多年前就由蒙台梭利獨立的發現了。當蒙台梭利還在羅馬大學醫學院的兒童疾病診所工作的時候,她就敏銳的指出,「治療心理缺陷主要的不是醫學問題,而是教育問題」。

從那時起,蒙台梭利就決定投身教育。事實上,她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沒有之一。她近乎以一己之力建立了4000多所學校,即便是戰亂紛飛的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戰也沒有能阻擋她的步伐,即便她的學校一度被查封、著作被禁毀,也沒能阻擋她的步伐。遺憾的是,100多年後,蒙台梭利的這個發現在社會上並沒有被足夠的重視。當然,也尚未得到令人滿意的解決。這個話題實在太大,以後再聊。


今天,海量的嚴肅科學研究告訴我們,環境、行為、思想、身體和基因表達是互為因果的!我們的環境,和我們所有的心理和行為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基因表達,從而重塑我們的生命!

說這個,只是讓您知道,如果您的孩子是身心健康的。您應該感到慶幸,感到幸福,感到自豪。因為,您以及您建設的家庭,能夠讓您的孩子保持身心健康。即便,生活並非完美,甚至可能有諸多不完美,但這些都是枝節上的。


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

父母有一個很重要的使命。他們是能夠通過聯合一致地工作以改善社會,進而拯救他們孩子的惟一的人。他們必須意識到自然託付給他們的使命。就父母賦予自己孩子的生命而言,他們對社會有一個基本的職責,並掌握著人類的未來。(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我生活在一個正常的家庭,讀的是正常的學校,至少,我的身心保持著健康。在初中的時候尤其如此。對此,我感到非常幸運。


我就讀的是一所村辦的初中。規模不大,學習壓力是有的。學校除了運動會之外,基本的音樂課、美術課,也是有的。我那位教我們硬筆書法和軟筆書法的教導主任,讓我終生難忘。


我們學校的老師顯然不是最優秀的,這是在我上了高中之後才知道的。但是,他們都是個性鮮明的人,絕大多數都是有溫情的。為此,我感謝我那所村辦初中,我的母校。


2.課程

我初中成績名列前茅,在班級里始終如此。我承認,我很看重名次。不知道是學校的排名系統、周圍人的觀念施加的影響,還是自己比較好強。總之,名次不好的時候,我會覺得很難受。那種難受的程度足以讓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產生焦慮和彷徨,比如在一段時間裡,鬱鬱寡歡。


但初中的學習內容簡單,只要一努力,成績就會漲。前提是,我對初中所學的數學、物理、化學,這些科目的知識不排斥,也明晰它們的基本概念。初中的時候,我從來沒想過學習方法的事兒。認真看書、認真做題就可以了。多年之後,我才知道,認真本身就是一種方法。


我有印象的是,我不記得課本裡面有什麼內容能把我一直難住,以至於想了很多遍都弄不明白。基本上,多思考,實在遇到不懂的,通過問老師也能弄明白。然後,通過練習鞏固。沒有買多少參考書,如果買,也是極少的。對此,我印象很深。


在某一個考試中,我聽到窗外的音樂教室里傳來的腳踏風琴的樂曲,彷彿天籟,讓我終生難忘。

所以,初中階段只要保證名次很好,其餘的時間都用來玩耍。比如,踢足球、游泳、打牌,等等。當然也談戀愛,但是,絕對是那種很清純的戀愛。那個年紀的孩子,都有那種對異性的好感。

我初中的學習成績在班級裡面總是前三名,但是放眼全校,絕不算非常突出。因為我記得當時有化學競賽。老師讓我加入一個競賽小組,集體討論不多,只是老師給我們提供了競賽參考書,還有好多試題。我做起這些競賽題目,不怎麼順手,不會做的題目很多。顯然,在後來的競賽中,我沒取得成績。因為沒有拿到任何名次,所以到底考了多少分,老師沒有告訴我。我們鄰班,有的同學拿到了競賽名次。


對於這件事,我沒有很在意。只是知道了,原來知識之外還有知識,居然還有競賽這樣的題目。然後,我以初中全校第二名的成績,順利的考上了重點高中。我們學校考上重點高中的總共有5人。所以,你就知道,我讀的初中教學水平如何了。


3.心智啟蒙

初中還有一次有趣的經歷。我在初一的暑假去姥姥家玩,他們那裡的山很好看。經常和舅舅去爬山。在家的時候,我經常到他們的倉庫里找寶貝。有一天找到一本詩集,翻到一頁,看到「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當時就非常喜歡,所以那幾天,把那首詞反覆地背誦下來。由於是毛筆書法字體,所以長期以來,我都認為那是一位很遙遠的古人所寫。


初中的時候,自己包書皮。在我的數學書皮兒的背面,我寫了一句話,「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我把這句話用透明膠帶貼上,字跡看的很清楚,但不容易抹去。只是不記得這句話是從哪裡聽來的。


初二,偶爾父親會跟我說起一句話,「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他像是在自己誦讀,當然我也感覺到似乎是有意的在讀給我聽的。這話我聽來就很有氣勢,似懂非懂。

後來才知道,我家裡放著舅舅用過的許多舊書和課本,父親就是從那些課本里學來的。我從來沒有仔細去背過,不過聽爸爸跟我說多了,我就記住了。跟朋友在一起玩,有時候會拿出來背誦,只是為了顯擺。他們很驚訝,因為我那些朋友里有一半以上都比我高几年級,他們問,他們正在學的課文,我怎麼會背的。我笑而不答。聽的遍數多,想忘記都難。他偶爾會背年輕時借來的《三國演義》中的《大霧垂江賦》,氣勢磅礴,但我一句不懂。根本就聽不清裡面具體的字兒。實際上,他也不能完全背下來,我問了,他說年輕的時候能背下來,後來逐漸忘記了。


初中有一段時間,特別迷袁闊成的評書《三國演義》,袁闊成的這部三國,天下第一。至今如此,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它登峰造極,空前絕後。這部評書,忠於原著,但卻塑造出令人難以想像的任務和場景。聽得我欲罷不能。他的聲音、語態,能讓,「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松篁交翠,此乃隆中之景」這樣的描述,直接進入人的大腦,並且立即浮現出生動的圖像。幾年之後,我將遇到一位計算機老師,他與我有同感。我懷疑,可能電視劇和電影,永遠都拍不出原著的水平,更拍不出評書的效果。可惜,大師去年已故去。多年之後,我才明白,袁先生已經將生命融入到書之中,而絕不僅僅是「將心注入」。

初三,有個外校的同學轉學過來。這哥們兒特別能侃,反正我是自愧不如。他跟我講,他的家裡有多少多少書,他用的單位是麻袋,他的叔叔是我們的語文老師。我就特羨慕。後來,我說你借給我幾本看呀。初三快畢業的時候,他才借給我幾本,包括《菜根譚》。當時這樣的書我根本讀不下去。只記得其中的一些名言警句。除了,「安貧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這樣的句子能看明白外,其餘的一概不同。

還有蔡志忠創作的漫畫版《老子》、《莊子》,雖然文字通俗但還是看不懂。


總之,初中給我留下來的財產是,身心健康的生命狀態,成績還好,比較自信,還有對課外讀物產生了一些興趣,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很大的精神世界存在。我不知道這個精神世界究竟有多大,究竟有多豐富的內容,也說不清這個精神世界將對我產生怎樣的影響。但是,我偶然接觸到的內容,已經打動了我。


我就是以這樣的狀態,輕輕鬆鬆的進入了高中。

三、跌宕起伏的高中生涯

1.究竟是什麼造成了絕望?

到了高中,高考的目標馬上提上議事日程。學習的目的只有一個,高考。這是所有同學都立即得到的觀念。無論地域,無論貧貴,在中國的絕大多數高中都是如此。

我當然也是一樣的。


與此同時,我驚訝的發現,我的成績很糟糕,而且不是一般的糟。


一入學,學校里就流傳著幾個未見人已聞其名的學霸的故事。不用打聽,我就知道情況的嚴重程度了,這些人中考的成績比我高出100多分。這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這些人怎麼能考這麼高的分數呢?我以前想都不敢想。


高中的學習,就在這種氣氛中展開了。我唯一自豪的只剩下了體育,在體育課上我總能做出驚人之舉。比如在單雙杠上下翻飛,比如在體育老師的委託下給大家演示跳箱這東西的標準動作,等等。如果說到名次,那就讓我不能相信了。第一次考試排名,我在班裡面排到了30多。


更絕望的在後面。每次期中、期末考試,算總分,我的成績距離最好的那一群學霸,總是相差150多分。每次都是!這意味著,人家有一門課不考試,總分都比我高。

這就是智力水平的差別?我以前從來沒有考慮過智力的問題。但在現實面前,有生以來我第一次思考智商。但顯然,我想不明白。今天,我相信,沒幾個人能弄明白智商是怎麼回事,即便在科學研究的領域也是如此。


高一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


開學三個多月之後,分文理班。我選了理科班。宿舍和班級都要調整。分班的那天下午,我在宿舍里收拾東西,比較晚才來到新的班級。我來到新教室一看,有點兒傻眼。前面的座位幾乎全都被佔滿了。只剩下後面兩排的座位了。我選了倒數第二排的一個座位,把書包文具擺好。大家都知道,班級裡面後兩排的同學往往是能打能鬧,能折騰的。他們故意選擇後面的座位,以便看小說、說笑話、聊天、搞動作,老師不容易發現。我與這群同學的相處,發生了很多故事。總之打了兩架,一次跟同班,一次跟外班,從此太平。我可以專註的學習了。過程很傳奇,既有尊嚴反擊戰,也有行俠仗義。此處省略2萬字。

考試成績很不理想,這個我很清楚,但有一件事兒讓我知道,我的學習到底有多糟。


分班之後不久,一次上物理課,我上課的時候沒有聽懂一個概念。課後,這個概念我百思不得其解。下午自習課的時候,正好物理老師來監督課堂秩序。他在教室里走來走去。我一直想站起來向他請教問題,但是很猶豫,在心裡鬥爭了半天。為什麼?第一,知道自己成績不行。第二,跟高中老師的距離感非常大,這一點跟初中的感覺很不一樣。所以,不太敢問。後來終於鼓足勇氣,等他溜達到我身邊的時候,我站起來問了。我拿起課本,問道,上午課上講到某某概念的時候,我沒聽懂......物理老師看了我一眼課本上我指的地方,然後抬眼看我——到如今我還記得他的眼神,問我叫什麼名字。我如實回答。老師接著就來了一句「你是不是上次在宿舍里打牌的那個」。我說,不是。前幾天,有同學在上自習課的時候、溜回宿舍里打牌,被老師抓住了。其中有一個同學跟我同姓。所以,當我回答我的姓名的時候,物理老師認為我就是那個打牌的學生。當然,更重要的是,他認為我問了如此低級的問題,肯定學習成績不好。然後物理老師那語氣神態和具體說了什麼我都不記得了。因為,當他說「你是不是在宿舍里打牌的那個」的時候,我已經被震驚了。從此,我不再問任何老師,任何問題。


當然,物理老師的課,我後來全都忘記了。唯一記得的是,他說我們正在學的東西,就是敲門磚,敲開大學大門的敲門磚。這個,被證實了。此外,物理老師差點兒讓我相信:高中已經學完了全部的物理學,大學裡面只剩物理學的工程和技術了。還好,高三的時候,讀了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第一推動叢書」,包括霍金的《時間簡史》等等。

為了得個高分,我付出了各種努力。比如,我看見同學們在用各種各樣的參考書。我也買。訂閱各種雜誌,《中學生語數外》、《中學生數理化》。我也借過來看。還有,我居然發現,在宿舍里,每天熄燈之後,有同學打著手電筒在被窩裡看書,當然不是看小說。而且不止一位,我也跟著買手電筒。


隨著高一結束,我又發現新現象,我們班最牛的那個學霸,一位女同學,居然下課上廁所都是跑著出去跑步回來的。爭分奪秒!我體能有優勢,延長學習時間是我的強項。


我開始不住學校了,住在家裡,想學多久就學多久。但是一年半下來,我名次終於前進了,位於二十名上下。但是如果看總分,基本沒有變化,與我們班上最好的同學依然相差150多分。


2.競爭與人性扭曲

我同桌,他的父親是高中教師。有空聊天的時候,都會講一些我們小時候的種種經歷,他說,他讀小學、初中的時候,他父親給他和哥哥訂了許多雜誌,他還有一個剪報本,把他遇到的好文章都剪下來、貼在上面了。幾周以後,我向他借來,如獲至寶,拿回家裡看。


我從那裡面讀到了一篇很喜歡的文章,諸葛亮的《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我拿到父親那裡,給他念這篇文章,我說,我是如何如何的喜歡這篇文章。他聽後,對我講,「好文章。你喜歡,就把它背下來。」於是,無論是在一起去看望爺爺、奶奶的路上,還是在一起的其他時候,他總是讓我給他背誦這篇短文。直到背起來為止。這個過程中,他沒有任何評論和反饋。直到大學,我還能背誦。每當心煩意亂或者情緒消沉的時候,就在心裡默念。

高中,二年級的時候,因為高考語文考試題目裡面有文言文名句的填空題,因此讀了許多輔導資料。那時候每天早晨一到學校,上課之前,有的同學就在大聲讀前一句,看誰能對下一句,我特別喜歡,課餘的時候收集了很多來背誦,漸漸地都能對出來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對文言文越來越感興趣。


還記得高二的時候期中考試,那時候全校一起考試,沒有那麼多的教室以供單人單桌考試,所以就不同的年級混合考,比如每個高二理科的學生和高三文科的學生一個課桌,那時候我記得和一個高三的文科生用一個課桌,他們高三是進行的高考模擬考試,考語文的時候他問前桌的同學「落霞與孤鶩齊飛」,「千門萬戶瞳瞳日」下一句,這些我都知道,然後我就告訴他。那個時候覺得很有成就感。


這些積極的小片段,並沒有在根本上改變我。


高中次次考試排名,讓我前所未有的建立起排名意識。總想在考試上提高一個名次。雖然跟學霸的差距還差著150多分。但是,我的排名還是在進步的。有一段時間我買了不少課外參考書。記得有一天早上,我來到教室,發現有一個同學在我的座位上,在看我的參考書。

這位同學平時跟我的關係還不錯。我當時,很不高興。原因有兩點,第一,你想看可以跟我說呀,第二,擔心自己的秘密被別人看到。第一點是表面原因,是借口,第二點才是根本原因。


我認為一本很好的參考書就是秘密。而且,我擔心這個秘密被同學知道。這就是我高中生涯中最不光彩的片段。守著自己的秘密,不讓別人發現,以防自己被超過去。這就是人性的扭曲。我說人性的扭曲,不是以任何外在標準來衡量的,僅僅是因為,多年之後我仍然念念不忘。不想讓任何人知道我當時的心理。


如果以高考為目標,高中的學習整個就是一場競賽。這是一場零和遊戲,因為985/211,重點大學,名牌大學,本科,專科,各種分數線,都是按照比例來定的。有人贏,就有人輸。當時,以我的思想水平,根本想不到這麼深。但是,這種班級排名、學校排名的意識早已深入骨髓。居然,連朋友都會防著!這是我高中時期最大的失敗!

高中學習已經過半,隨著高考臨近,我近乎感到絕望。誰不想考個好大學呢?其實在那個時候,考個好大學,對於我來說已經不是最關鍵的了。更重要的事情是,我開始懷疑我的智商!我希望用成績來證明自己的智商沒問題。


經過長久的努力,而且是各種艱苦卓絕的努力,進步緩慢,不是證明智商有問題嗎?到這個時候,一年多以來的壓力和焦慮已經累積到吃飯飯不香的程度。古人云,憂思傷脾,吃飯出了問題,實際上是脾出了問題。這套理論我根本不懂。反正確實到了飲食不暢的程度。這個時候,父親救了我。

高一的時候,我爸爸擔心我貪玩兒,還監督我功課。看了我的成績,他很不滿意。但他後來看到了我一直在努力。就沒說什麼了。後來有一次,他居然跟我說,有些事情是人力所不能為,努力就好。這明顯是在給我減壓。


高二下學期,我已經累積了長期的焦慮。從外表看不出來。和同學關係相處很好。上課認真聽講,下課積极參加體育活動,跟能聊到一起的同學,聊天。這種焦慮是在心裡的。


又一次我的數學考試成績只考了70多分,成績本來不高,而且還很不穩定。


有兩件事表明了我的焦慮程度。午休的時候常常睡不著。後來必須聽那些輕鬆舒緩的鋼琴曲,才能伴我入眠。還有飲食不佳,憂思傷脾達到了拉肚子的程度。


父親帶我去看一個老中醫,吃了幾副中草藥,居然好了。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喝湯藥,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次。果然非常的苦。但是,現在我也沒弄明白,為什麼會見效。


湯藥雖然治好了我的脾,但卻治不好我的心。整個人都被那種壓力罩住了。但依然,奮力前行。


3. 徹悟:敗中取勝

奮力前行是什麼感覺?


我記得,高中時,我時不時的會攥緊拳頭,召喚我的小宇宙。之前看過動畫片《聖鬥士星矢》。裡面最常見的一句台詞兒就是,「小宇宙爆發吧」。當喊出這句話的時候,這些青銅聖鬥士們往往都是被打的奄奄一息,差點死掉,然後忽然原力覺醒,小宇宙爆發,把強悍的對手打倒。但,那個16歲的高二少年,在心裡默念了無數次「小宇宙爆發吧」,但還是沒有爆發。

多年之後,我才知道,嚴肅的科學研究表明,緊握拳頭居然是一種鍛煉方式,可以提升人的意志力!


此時已經進入高二下學期的5月份,距離高考還有1年零2個月。


有一天下午,30分鐘的活動課之後,我仍在操場上繞圈。那一天,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學習這事兒想清楚。所以,即便上課鈴已經響了,操場上人漸稀少,我還在逛,逛到了更僻靜的地方。

起初是各種胡思亂想,伴隨著種種情緒和思緒。我統計過,我們班前10名的同學,有一半出自教師家庭。我一直認為,家庭環境是個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我很快否定了這一點,因為,「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繼續想。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想到了很抽象的問題:智力是怎麼回事兒?難道說,智力天生有差別?如果說智力天生有差別的話,那麼再努力都是無濟於事的。只能認命,接受現狀。該努力還是要努力,但不要有過高的期望。比如考一個很好的大學。但是,這麼想,又不甘心。又誰說過智力天生有差別嗎?即便有差別,智力這個東西不可逾越嗎?智力不能增長嗎?比如體能,體能就是可以通過訓練增長的嘛。我很快發現,智力這個問題我想不清楚。然後不知不覺,轉向了下一個問題。


我學習是為了什麼?好成績,好大學,好工作,面子,自尊,等等。我甚至還想到,我考上好大學是為了改善環境。多年之後,我教過一個小學生。每當,大家問他,你長大了想幹什麼。他說,他最想長大之後成為「酋長」。我當成了玩笑,一笑而過。親近的人都知道,他這個想法,他簡直就是不斷的,在宣布自己的想法。大家都當成的玩笑。後來,我問他,你說的「酋長」到底是什麼意思?他說是「地球長」。我又當成了一個玩笑,之後還告訴其他人,他說的酋長是什麼意思。有一天,我問,「你為什麼想當地球長?」他說,「地球環境太糟了。各種污染,爛七八糟的東西。我讓地球變好。」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把「酋長」當成玩笑了。

想了半天,我發現,我想的這些關於「為什麼學習」的答案都是對的。但全都是似是而非。什麼是似是而非?就是,這些答案絲毫不能告訴我應該怎麼辦。我發現,我的智慧水平不足以回答這個問題。


我將問題縮小一點兒,我問:我今天的學習是為了什麼?不知道想了多久,我想清楚了。今天的學習就是為了進步。假如我明確的知道,今天我努力的學習一天,都不會有任何進步。那麼,這一天我寧可玩兒。高中的時候好玩兒的東西太多了。看小說兒,電影,遊戲廳,還有我喜歡的各種體育活動。玩起來多快活呀。反過來想,之所以聽課,之所以預習,之所以做作業,做卷子,看參考書,全都是為了進步。想到這裡,頭腦開始清晰。


我可以百分之百的確定,今天的學習就是為了進步。但是問題馬上來了。我問自己:我昨天的學習進步了多少?有哪些進步?我立即發現,我根本不知道答案。這就是問題所在!如果說一天有哪些進步都不清楚,那麼只表明一件事,過去接近兩年的時間裡,我是在糊裡糊塗的學習。這或許就是我沒有明顯進步的根本原因。我不能確信這是不是根本原因。但是以上思維過程深深的把我震撼到了。糊裡糊塗的學,不知道一天的學習進步了多少,有哪些進步,這種狀態肯定是不良狀態,是必須改變的。


那麼究竟該怎麼辦?如何才能知道一天有多少進步,進步在哪裡呢?我又想了一會兒。我想到的辦法就是:把每一個學習收穫都記下來。而且,這是唯一的辦法!對此,我確信無疑。我的意思是說,沒有半點兒懷疑。


這番思索之後,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做錯的題目,不會做的題目,以及所有模糊的知識,和不數量的技能,恰恰就是我進步的方向。只用一招,就可以把它們全都化解!

想明白了之後,我回到了教室。當時是自習課,班主任正在訓話。因為距離高考只剩一年多一點兒的時間了。班主任對各方面都抓的更緊一些。他的演講能力不行,像動員演講這樣的事情,他做不來。訓話無非就是強調高考如何緊張,班級秩序該如何改進,哪個同學進步比較快,等等。此時,我敲門進入教室,回到座位上。還好,班主任也沒批評我上課遲到。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可能,這事兒對於他來說根本不值得花時間。

從那天開始,遇到不會做的題,我都會記下來。無論是看參考書,還是問同學,搞明白了,就從頭到尾記下來。做錯了的題目,無論是因為粗心,還是因為知識點、解題方法,搞明白了,從頭到尾記下來。新學到一個名言警句,記下來。每天,我晚上我安排大量的時間專門用來整理和複習這個本子。


起初是所有的東西都記在一個本子上,我稱之為進步本。這跟現在流行的「錯題本」、「訂正本」、「錯題集」,有本質的差別。

我的進步本是記錄我的所有具體進步的本子,包括搞明白了的錯題、不會做的題、還有新學到的各種知識,還要關於學習的一切總結、思考。這樣,一天下來,一看這個本子,一目了然。記錄了多少,就是有多少進步。記錄了什麼,就是哪裡有進步。


但沒過多久,我發現,記錄下來,不等於進步。只有記在腦子裡,不忘記,才是真正的進步。同樣的錯誤再犯,同樣的題型又不會了,同樣的知識點下次遇到又模糊了,這些都不意味著進步。即便記到了本子上也沒用。

怎麼辦?只有一個辦法。每天抽出專門的時間,把本子上面的題拿出來重新做。僅僅是睡覺前看一遍是不夠的,因為看一遍以為會了,以為掌握了,實際上不一定。很可能是自欺欺人。事實上,我常常發現。重做的時候,還是有些會做錯。所以,在重做的過程中,會對相關的知識點,解題方法進行重新的標記。也會對原有的知識型筆記,進行更多的標註。所以,這絕不是機械式的學習,而是理解式的學習。不斷迭代,不斷深入的學習。這種方式的學習,一切參考書上的東西,只要是我沒有掌握的,都是我模仿、研究的對象。


在踏踏實實按照進步本的方法,每天加速前進,每天都有明顯的進步,我近乎忘記了排名。

沒過多久,我又想明白了一件事。進步本,不是快速進步的一種方法,而是快速進步的唯一的方法。因為,如果犯過的錯誤還犯,如果弄明白的題目,下次還錯,那麼這根本就不是學習。或者,是效率極差的學習。相反,保證出錯的不再出錯,搞明白了一勞永逸的明白,是學習的底線。於是,我就堅定不移的這麼做了。很久之後我才知道,類似錯誤不犯第二次,是多麼的難。但,這恰恰就是訓練!


以往我把太多的心思用在了成績排名上,擔憂焦慮,壓力,心緒煩亂。由此生出了亂糟糟的心態,以及亂糟糟的學習行為、筆記和前進的步伐,即便,大腦里已經有的知識也是亂糟糟的。

這正日庸人自擾。亂了之後,就不斷的在懷疑,自己每天做的學習工作到底有多大價值,參考書是不是買的有疏漏,等等。提防之心,人性的扭曲,則是最大的失敗。

如今,只需要專註於自己的精進,成績和排名,相比之下,都是虛幻。


我用了進步本的方法不到一個月,發現了幾個明顯的變化。


第一,晚上睡覺更踏實,甚至香甜了。以前晚上睡覺,總是不踏實,壓力、緊張,腦子裡各種胡思亂想,擔心下次考試成績不佳,擔心高考不行。


第二,面對考試不焦慮了。以往考試之前經常緊張焦慮,一方面盼望著成績有進步,名次有提高。但是又有擔心:萬一成績沒進步,名次往下掉呢。那就意味著,這段時間的努力又白費了。自從記錄進步本以來,這種焦慮逐漸消失。不焦慮的原因是對自己的了解。每天的進步本記錄和複習,會讓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前所未有的清晰起來。哪些知識、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內容有挑戰,哪些內容根本沒譜兒,越來越瞭然於胸。所以,考試結果越來越沒有懸念。


第三,代替焦慮的是對考試的淡淡的期盼。原因不是幻想會提升多少成績,前進多少名次。而是,我想要知道:究竟我還會在哪裡出錯,究竟還會有什麼題目不會做?所以,考試里丟掉分數的地方,就是我進步的空間,是我的潛力所在,是我前進的方向。


這些效果,讓我更加堅定用這種方法。經過慢慢長夜,我已經看到了曙光。

不出兩個月,考試成績已經有非常明顯的進步,前進了五六個名次。


我記得,高二下學期的期末考試。我居然考到了班級前五名,我當時非常開心。這距離我運用進步本的方法,僅僅過去了2個多月。但是,這個名次提升是有水分的。因為我們班學習成績最好的5名同學當時已經參加高考了,為了提前體驗高考,學校安排的。所以,這麼算下來,我是進入了前十名的行列。但即便如此,這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從前三十到前二十的難度,與從前二十到前十的難度,非常不同,名次越靠前,前進的難度越大。


4.開啟心智

高二放暑假,兩個多星期的時間,我在姑姑家學習。平時家裡很安靜。


我當然是在用我的進步法迅速前進,體驗很爽的進步感覺。所謂爽,就是,不斷的發現還有不會做的題目,還有弄錯的題目,一經發現,立即收錄到我的進步本兒裡邊。就好像,神話故事裡的寶葫蘆,專門收各種靈丹妙藥,當然,也收各種妖魔鬼怪。

這個方法已經成為我的法寶,成為我自信心的源泉,也是我相信能夠不斷進步的唯一根據。

高二暑假髮生了一件事兒,影響了我此後一年的心境。


我在姑姑家的書架上看到一部小說,《平凡的世界》,4卷,長篇巨著。看起來是嶄新的,封面很精緻,這是我表哥的書。談起這本書的時候,我表哥跟我說,他們大學的時候看這本書之前都要先洗洗手。他開玩笑跟我說的,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從未聽起,有哪一部書能夠如此讓人肅然起敬。


100多萬字的書,我確實沒時間看,另外,我不覺得現代小說有什麼精彩的,怎麼可能有那麼大的耐心看完。但是,在學習之餘,我還是很好奇。我決定,如果我讀不完前面的30頁,我就不看了。說明這本書不適合我。等到我果然看完30頁的時候,我停不下來了,欲罷不能。我想知道書中人物的命運究竟會怎樣。於是,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進步本都被擱置了兩天。

小說讀完,蕩氣迴腸。第一次體驗到蕩氣迴腸的感覺。心緒久久不能平靜。我肯定沒有嚎啕大哭,但不記得當時有沒有忍住眼淚。


《平凡的世界》沒有讓我對人生有明確的感悟,但卻有了新的感覺,我知道了。人在世間會有如此多的苦難。不像三國里的人物,大多數的人在熱血沸騰的打打殺殺中死去,死掉了就死掉了。只有很少數的死亡是有意義的,令人悲痛的。大多數人的死亡僅僅意味著戰爭的勝負。而平凡的世界,是描述平凡世界裡的人們的悲歡離合。當然也有死亡,例如田曉霞的死去,就讓我久久不能平靜。孫少平的經歷很勵志。但這本書不是用來勵志的,比勵志更深,它觸發了我思考人生。


很快,高三的新學期開始了。班級和整個年級的氣氛緊張了許多。

一開學,我就把《平凡的世界》推薦給周圍的同學。就像發現了一個新世界一樣,描述故事中最震撼人心的情節。當時,《平凡的世界》在我們班居然掀起了一個小小的閱讀高潮。我帶到學校的是從書店買來的盜版書,字小,濃縮為一本,便宜。當時分不出來盜版不盜版,只知道便宜。大家爭相閱讀。


開學之後不久,有一次語文測試,其中有個作文題目是「假如高考失敗」。我的作文直接寫高考失敗之後的少年,經過一番痛苦的沉思,然後,看那落日好似朝陽。我著重描述了少年的心理過程。這篇文章受到了語文老師的點名表揚。所有高中的老師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語文老師。他的課程像評書,也像單口相聲,我愛聽。這就是我在高中三年之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受到表揚。此後,語文老師似乎記住了我的名字。時不時的會叫我回答一些問題,有些是比較難的語文題目。

這些都是我心智覺醒的前奏。當然,每個人的一生之中,都可能會有很多次心智覺醒。但,時機和頻率很重要。


從五月份到八月份,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裡,我的心態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有一件事是標誌性的表明,我的心態已經發生了大逆轉:我大幅度的開始管閑事兒了。


當時,我有一個發小,在民族中學讀高中,第一年高考失敗。我勸他來我們學校復讀,並且就來我們班。我還勸他,不要學少數民族語言,他本來是漢族。我鼓動他學英語,高考的時候選擇空間大。他說,初中之後就沒學過英語了。我說,我教你。不要怕。


開學之後,我這位發小來到我們班。我每天下午抽出一節自習課,給他補英語。放學路上一起回家,假期一起寫作業,其他科目,我也管。有一段時間,我還督促他高考。我說,你的高考目標是什麼,他說考個專科。我說,這樣不行。如果你的目標是專科,那麼你很有可能根本考不上,就跟上次一樣。你的目標必須定為重點大學。他沉默了。沉默,就是感到為難。實際上,他近乎從頭開始學英語,其困難,是我想像不到的。當天晚上,我連夜給他寫了一封信,陳述目標的利害,「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當時我已經深刻的認識到這個原理。第二天他看到這封信的時候,又繼續了我們在英語學習上的合作。

因為我的成績有明顯的進步,我那些哥們兒們更熱衷於問我問題了,當然還有其他的同學。我的反應就四個字,來者不拒。不但如此,遇到怎麼都講不明白的主兒,我會想好幾種方式,變換角度、變換講法的讓他明白。難度很大,但我樂此不疲。給別人講明白的時候,我很開心。


回到學習成績,回到高考的主題。此時,距離高考還有10個月。


進步本已經幫我實現了成績和名次的躍遷。我當然要乘勝追擊。由於有了過去4個月的進步本的積累,我對這種方法已經有了新的認識。


我發現,在學習進步這件事情上,在一天的所有活動中,只有進步這件事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根本不重要,甚至是假的。我們以為聽課,做作業,看參考書,是學習。但這些方法能讓自己進步。其實,不一定。聽課、做作業、看參考書,這些看似學習的過程,其效果全都是不能直接檢驗。唯有將轉化的結果記錄在進步本上,才是可以檢驗的。寫在上面,理解了、記住了,自然就進步了。


想明白這一點之後,我每天只做一件事兒:不斷增加進步本的內容,多多益善。凡是出錯的、剛剛弄明白的東西,馬上記在進步本上,不斷的複習,鞏固住。除了把語文課當做放鬆之外,所有其他課程一概不聽。免掉無聊的聽課時間。進步速度更快了。成績穩步的長了上去。


因為就在做的過程中,始終能感受到進步。這個時候,做題也順暢多了。一看到卷子,馬上能分辨出,那些題目是基礎的,只要細心,肯定能拿到分。哪些題目是中等難度的,必須用一些技巧,當然要檢驗,保證正確。還有最後幾道難題,比如數學,那是要碰運氣的。因為這些難題的解題方法,我並沒有窮盡。總之,這種每天的踏實進步感,讓我欲罷不能。那種對知識的理解,對技能的熟練,所帶來的愉悅,讓我欲罷不能。我很自然的,常常學習到深夜。無人打擾,六根清凈。


有時候夜裡學習的太晚,上午上課的時候,比如數學課、或者是英語課,我困了的時候,直接趴在桌子上睡覺。偶爾會有敲桌子的咚咚聲,把我吵醒。我睡眼惺忪的抬起頭,原來是我鄰桌的女生敲我桌子,他看著我,然後指了指黑板的方向。我看了看她,看了看黑板,埋頭繼續睡。當我醒來的時候,繼續做題,繼續整理進步本。當然,我並不是每天都在課上睡覺的,是常常而已。

進步本上面記錄的東西越記越多,必須分門別類。我發明了一些有趣的辦法,來控制進度和類別。同時,有了這個方法,做細緻的計劃,並且靈活的調整是很容易的。

如下這段可以略讀,或者直接跳過:


這些內容仔細寫下去,就是人們所說的各種學習方法的乾貨,也可能是垃圾。

這些東西不是重要。因為當一個人清晰的認識到,為什麼要用進步本,而且主動的去做的時候。這些技巧都會被自動的發明出來。


許多學校都主張學生們做「錯題本」、「訂正本」、「錯題集」。做比不做好。但絕大多數老師和學生,不得要領,流於形式。當然,這些名字也是有問題的。錯題、訂正,這些不是根本,進步才是根本。而導向進步的又絕不僅僅是錯題和錯題的訂正而已。導向進步的,是你所有的明確進步的彙集,還有它們的有效積累。


高三下,陸陸續續各種誓師大會,百日誓師,學生誓師,老師也誓師。等等。

但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影響。窩繼續做我的事情。每個周末休息,每次都會去書店換換腦筋。一是看有什麼好的參考書,二是讀一些課外的讀物。那時候偶然看到的一本關於古代蒙學讀物的小書,裡面包含《三字經》,《千字文》等,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這些蒙學讀物的全文,當時被強烈的震撼住了。《三字經》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是大本大源。而《千字文》第一句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一開口就是「天地」「宇宙」的大境界,劈頭蓋臉的讓人神清氣爽。然後感嘆語文課本之糟糕。


還有一件事兒,很重要。整個高中三年,所有的課間,我都出去做體育運動,在單雙杠上面翻飛。所有的體育課,我都不曾缺席。到了高三下半年,體育課已經名存實亡了。學校要求體育老師不給高考班上體育課。我們的體育課變成了自習課。大部分同學都選擇在班裡自習。但,我和我的兄弟們在操場上踢足球,幹嘛不用這種自由呢,我們很歡快,很愉悅。

事實上,無數科研證據都表明,運動對大腦的聰明,有說不盡的好處。這也是我在很多年之後才知道的。但是,我父親在我小學和初中的時候,就不惜冒險,鼓勵我和小夥伴們獨自去游泳。我不知道,他是怎麼發現這個秘密的。


進步本,課間的體育活動,自習課幫助同學答疑,這些就是我高三生活中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當然,我還暗戀一位女生,不是我們班的,彼此不認識,也沒時間表白。只能遠遠望去,目送她來來回回。


我的成績在穩穩的進步,排名也在不斷增長。越來越自信,心智越來越開放。開放到,已經沒有競爭的概念,甚至對於成敗都不怎麼想了。心中已經了無焦慮。各種模擬考試越來越密集。

高考那年的5月份,有一天,爸爸問我,你能考上你表哥考上的那所大學嗎。這個問題,他一次性就可以問好幾遍。因為,我又好幾位表哥。這個問題,自從上了高中之後,他問過我許多次,每次他都會一連問出好幾遍。我之前的回答一直是,不知道。但這一次,我跟父親說,那所大學讓我去我都不去。他笑了笑,他當然知道我的進步,每一份考試的成績單,他不但保存著,而且看了又看。我們班同學的名字,他幾乎都背下來了,雖然他幾乎沒有見過其中的任何一人。他也看到了我的自信。在我說完,表哥的那所大學讓我去我到不去之後,我繼續對父親講:爸,你不用擔心了,即便我不讀大學,你也不必擔心,我已經懂得如何把一件事越做越好。


只是在高考之前的最重要的考試,我仍然沒有考到班裡的第一名。但,最好成績已經進入了前三。

四、魂牽夢縈的高考

臨近高考的那個星期,高三年級全體放假,自行複習、自行調整狀態。


有的學校學生們開始撕書,宣洩情緒,迎接高考。

我沒什麼好調整的。繼續在家裡整理我的進步本,我確認進步本上的內容完全掌握的時候,我就繼續做更難的新題目,當然,繼續會收錄編輯到我的進步本。關於學習,我只做這一件事。

其餘的時間,和小夥伴兒打打球。我喜歡體育,喜歡汗流浹背。因為運動好處太多了,讓我精力充沛。

考前三天,學校安排集體看考場。考場在另外一所學校。我沒去看考場,因為我知道那所學校的位置,我也知道我的考試地點在哪個教室,也知道我的考號。所以,我不想浪費半天的時間去看考場。考試之後,班主任說我是「大注意」,連考場都不去看。不去看考場的事兒,切勿模仿。這需要一個條件,頭腦高度清醒,而且沒有絲毫的緊張。


我的高考就是這樣的平淡。頭腦高度清醒,沒有絲毫的緊張。


在考前的那個星期,我還做了一件事:根據自己的水平給自己估算了一個高考成績(每一科都有具體的分數,有誤差區間)。這看起來是狂妄的。因為,沒見到高考題,而且每年高考題目難度有所不同。但是,我覺得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是我的學習方式的自然延伸。


考試的那天到來了。

到了高考考場。與往常一樣。拿過卷子,我迅速把卷子上的所有題目都看一遍,以便心中有數。所有的題目只分三類:第一類,基礎題目,涉及基本概念;第二類,有難度,需要用到一些技巧;第三類,很難,需要用到許多技巧,甚至不常見的技巧,包括思路。前兩類是我能夠掌控的。只不過第一類題目需要迅速完成,檢驗一遍保證正確。第二類題目,絕不能粗心,而且有耐心,也必須檢驗一遍,只需一遍,保證正確。然後,所有剩餘時間攻擊第三類題目。能做多少就是多少。當然,在過去的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已經讓第三類題目越來越少了。


每一科兒,考完之後。出考場的路上,不少同學相互對題目、確認答案。我不參與,原因不是怕影響心情。而是,過去的就過去了,我不浪費那個時間。而且,我考到什麼程度,心中有數。不是清楚,是有數。除了考場,馬上騎車回家,準備下一個科目,或者休息。


最後一科結束,我走出考場。考場外自然是人山人海的家長。我準備找我的自行車,卻被一個聲音叫住了。是我姨媽。她在那裡向我招手。高考讓她一輩子魂牽夢縈,她無數次在夢中夢見進入高考的考場,夢見考大學。她一生中只上過大專。我很想寫她的故事。我很想寫,我生命中遇到的許多人的故事。

考試之後,所有同學估算分數。分數上報學校統計。我上報的分數比我考試之後自己估算的分數低20分。這麼做的原因是,擔心自己上報的分數通不過。果然,即便壓低了二十分,還是有同學和老師向我投來異樣的目光。我報出來的成績高的離譜。老師讓我一再確認,我說,我確認。


拿到學校統計的估算分數之後,同學們各自根據自己估算的分數填報志願。我填報的第一志願是北京大學,第二志願是浙江大學,第三志願沒填。


又過了一段時間,成績榜單出來了。我的成績是班裡的第一名,整個高中階段,唯一的一次第一名。同時也是全校的第一名。也是全市第一名。我的班主任專門趕到我正在學習計算機的輔導班上通知我這個消息。我沒有上任何輔導班,但計算機輔導班我的父母很支持我,雖然我們家的收入水平不高。班主任還對我說,我的化學成績是單科第一名。他當時埋怨我,語氣非常激烈的說,我當時告訴你報清華吧,你非要報北大。我沒說什麼。我不知道,他對北大和清華,與我有很多不同。每個人的了解和理解都會很不同。


我考前估計的總分,高考之後估計的總分,和實際高考成績相差不到10分。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接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我很高興,但遠遠沒有最親密的朋友、親人們那麼的高興。我接到通知書時的心情,就像我在高考之前與父親談話時的心情是一樣的:


即便我不讀大學,我也懂得了如何把一件事做的越來越好。


此時,唯一的差別是,高考印證了此前我所體驗到的人生道理以及學習的法則。


你也許會好奇,在我所述的故事中,我的母親幾乎從未出現。

因為,

「母愛是人世間可以看到的神靈」。

我不敢寫......

五、我究竟從高考中學到了什麼?

我進入了理想中的大學。但我學到的比這多很多。在一次又一次的回顧那段歷程的過程中,我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認識。


第零,複利曲線在學習過程中是存在的。

理想的學習過程,是指數式增長的過程,但確實波浪上升的。

下面這張圖,與我所經歷的高中生活非常接近。

其它的收穫,同樣抽象,暫時,還沒有辦法用圖像表示

如下:

評論區精選:

love life

答主的高中竟然和我的高中經歷如此相似,同樣在初中小學看到驚艷的詩詞並迷上文言文,同樣從一所平庸的初中畢業到重點高中,同樣是建立一個進步本,同樣的使用方法,同樣有對人生最本質問題的焦慮,同樣在高二看平凡的世界並受到巨大衝擊,同樣估分和真實分數差在10分以內,不過也有一些區別,我一直都是第一,而且對同學沒有任何私心,給大家講題,分享資料,即使耽誤自己的自習時間,即使他有可能超過我,我當時最在意的竟然不是分數排名,而是人生的意義,如果這個想不清楚,沒有建立起完整的信仰我會很焦慮,並一直想~最後我沒有考上北大,差10分,但是如答主所言,我知道了如何去做一件事情。

回復love life

感謝你評論,感謝你的故事。竟然有如此巧合。你的評論讓我長了見識。

==核聚相關文章===

逆襲利器:自強學習法和進步本 —核聚專欄文章

  1. 怎樣才能從英語很糟糕的人變成英語很厲害的人?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2. 如何長時間高效學習?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3. 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是一種什麼體驗?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4. 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 知乎核聚的回答 – 知乎
  5. 碎片閱讀如何形成知識體系?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6. 怎麼樣才能讓學習體系化,效果更好?-核聚的回答-知乎
  7. 對獲取知識的方法論的疑惑?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8. 每天堅持英語學習為什麼還是學不好?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9. 你有什麼道理後悔沒有早點知道?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知乎專欄: 核聚

微信訂閱號: 核聚


這個其實是結果論。
假如你上不了清華,總會有人跳出來說你不夠努力。
假如你上了清華,總會有人跳出來「你們知道他有多努力嗎!」
攤手~時也命也,踏實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別想太多


12.8原答案:
我想講一個我自己的故事。

我的母校是一所超級中學,北清每年在我們省招200+人,我母校的最高紀錄是2013年,103人。近六年維持在每年70人以上。學生大致可以分為這麼幾類人:一類是准北清,他們符合你能想到的大部分褒義詞,要麼有競賽加分or已經保送,要麼成績穩定連續多少次月考排名年級前一百(我們一個年級大約五六百人),總之一只腳已經踏入了北清校門;一類穩上重點大學(我們老師喜歡稱為7+2,即C9),他們也許是努力程度或悟性與前一類相比有所欠缺,但只要發揮穩定,985+211已經不是問題;一類普通,不夠努力倒也樂於天命,能考啥算啥;還有一類介於准北清和重點之間,很努力,但還要一些運氣並且發揮穩定,也許能跳入第一類人中去,老師間的說法是「黑馬」。

我就是最後一類人。高二暑假,班主任突然調座位,年級前30名坐在班級前三排,其餘人坐後幾排。表面沒有說明,大家都心照不宣,氣氛就突然變得緊張起來。我本是中等生,卯著勁往前鑽,高三卻也意外地進入到top30,最好的一次竟然是年級第10。我的文科蠻好,特別是政治和歷史經常獲得單科年級前幾,某次和班主任約談,她堅定地說,

好好努力,我和幾個老師都覺得你有希望上北大。

這句話對我來說,有如聖旨。要知道我的同桌,高考排名全省前100,我的前桌一個去了復旦、一個去了南大,而我的鄰桌,一直是狀元候選人,最後乾脆是全省文科第二,進了光華管理學院(文科狀元在隔壁班=W=)。在一群自帶聖光的學霸中安插著的一個小小的學弱如我,一直覺得自己資質平平,卻也絲毫不敢鬆懈。老師的一句肯定(現在想來不過是一句抬高的鼓勵),突然讓我覺得,機械麻木的高中生活有了一點指望,原來我也有可能上北大啊,原來我挺厲害。

我確實努力。周杰倫唱過《蝸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那時候,我相信我就是蝸牛,雖然慢,但只要努力,咬著牙往上爬,終有一天,我也有屬於我的天。我七點起,凌晨兩點睡。課間埋頭寫作業,只為爭取回家多複習的時間。冬天天亮得晚,有時候迷迷瞪瞪走在上學路上,迎著熹微的晨光我就想,加油,只要努力一定可以。

只要努力,一定可以。我確實相信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唯一一條路。為什麼不呢?我認真討教過已經畢業、在北大讀法的學長,他告訴我他把歷史書背了一百遍,犄角旮旯的知識點都背,數學卷子都做爛了。學長還跟我講了他幾個同在北大的高中同學的學習方法:有一個人把我們配套的月考卷子錯題一道道重新做,高考前能把天利38套做7遍;還有一個學姐復讀了一年,文綜知識點挨個整理在本子上,足足整出兩大本,云云。聽這些故事的時候我腦袋裡的血蹭蹭往上涌。我想我為什麼不能向他們一樣呢,我也可以這麼努力呀。

我的高三全靠這兩個字撐過來的,「努力」,鐵杵磨成針,愚公移山,只要有恆心,好像也不難。這兩個字的分量太重了,幾乎成了我那段時間唯一的信仰,我不信別的,只相信它。以至於高考結束,當我估完分,終於抑制不住放聲大哭。那年面臨課改,我們是使用老教材的最後一屆,高考題卻向新課改內容靠攏,所有人都傻了眼,包括老師。我沒有獲得好運,努力也沒有助我走到我想去的彼岸。北大自然是不要想了,連南大我也不敢報。最後的成績,我排名全省前500,北大不必再提,所幸志願穩妥,我被第一志願錄取,去了另一所985。

我的同桌,高考成績比預想得要好,去了理想的學校,高考分出來後她在網上給我留言:謝謝你,你讓我明白只要努力就有回報。看著那句話我卻哭了,為什麼我沒有體會到努力後的收穫呢?難道我的努力就有錯嗎?

畢業很久後我才意識到,我也只是背著別人的夢想在飛,僅此而已。努力沒錯,但不要把努力神化成全部,它就是成功的一個必要不充分條件。比起努力,方法、機遇,乃至臨門一腳的運氣,似乎更為重要,也更加玄妙。正如林語堂說,人的命運,一半由性格決定,一半靠機遇,最關鍵的那一刻,全是碰上的。也是離開高中,我才慢慢找到活著的門道,生命的意義,自我認同,我到底想要什麼,又該如何獲取,這些都是我畢業後體悟到的,期間自然無數次碰壁,但我卻越來越能感受到當年在我的同桌前桌鄰桌,他們身上看到的一種可以稱之為「自在」的狀態。生命應該是一種開闊、輕鬆的狀態,很多目標不過是短視者的執念。我不再執著於「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怎麼樣」,但我確信我獲得的更多了。我所獲得的固然是努力帶來的,但絕不僅僅是努力帶來的。

故事講完了,難免有人要問「後來呢?」
你做過最低調的事情是什麼?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我想告訴題主的是,比起要不要努力,我想如果你能不再把「努力」和某個明確的目標掛鉤,你也許會更「輕易」實現它。但如果只是針對這道題,我會明明白白告訴你:如果你只是寄希望於努力就能上北清,那麼,沒用的。

但是,努力之後,一切好說。


12.28增補:
謝謝大家,如果能為還在苦撐著的人打氣,這篇答案是雞湯也無妨,希望你們加油加油再加油。
請不要再猜衡水中學了,穩賠=)


以下回答是我從另外一個問題的回答轉過來的。希望能給那些立志考清華的朋友一些信念。這是我真實的故事。

我是怎樣考上清華的

這不是一個勵志故事。這是一個故事,關於存在著卻從未感受到的愛。

我是一個很平凡的小學生,一個很平凡的初中生,也是一個很平凡的高中生。在我考上大學之前,沒有做過班長、學習委員甚至任何一門課的課代表。和我在清華的那些大牛同學不同,我從來沒有獲得過數理化全國性比賽的名次,也從來沒有獲得過省一級別比賽的名次,事實上我每次在以學校為單位的選拔賽上就被淘汰了。

我的高中的生活豐富多彩。我第一次知道有武俠小說,也開始能夠分辨「全庸」、「古龍著」都是冒牌貨;我開始在遊戲廳苦練Street Fighter II的升龍拳,也對贏一局就能讓姑娘脫一件衣服的麻將遊戲機無比痴迷;我開始上課看從低年級學生那裡敲詐來的零花錢買的體壇周報,下課扒別的班級的窗戶看暗戀的女生;我開始迷茫讀書的意義,我開始數學不及格,我開始歷史不及格,我開始語文不及格……此時此刻,我高二了。

我的生活很歡樂,但我沒有夢想,從沒有想過考大學,我總覺得明天還有很多。

直到有一天,我的命運發生了歷史性的改變。我的高中數學老師成立了奧林匹克數學興趣小組。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點名我也可以參加。這讓我非常震驚。我的老師下課後,對我說:儘管你數學還沒有考及格,但我覺得你有考上清華的潛質。

Really?Really?Really?

我真的就是那資質超群但被我自己暴殄天物的明日之星嗎?回家之後,我對著鏡子看自己,覺得鏡子里的人都是綻放著光環的。從那晚起,我開始像要求天才一樣要求自己。我也摸索出各種「天才」級的訓練方法。

為了提高自己的心裡素質,我晚上12點到農村的墳頭待半個小時。

為了練習抗干擾能力,我經常跑嘈雜的大馬路邊寫作業。

為了保持冷靜的狀態,大冬天我穿著涼鞋和單衣去參加考試。

是的,我看起來像個怪物。到高三的模擬考試時,我的數學成績可以接近滿分水平。

高考填報志願時,我又做了一件讓大家匪夷所思的事。我的志願只有一個——清華大學,沒有填寫第二志願,拒絕調劑。我的校長就去找了我媽媽:「ARE YOU OK?ARE YOU OK?」我們那個高中建校20周年只有一個人考上過清華。不過我還是拒絕了他們的好意。

我覺得我不會考不上清華的,因為我的數學老師在我數學都考不及格的時候都相信我。我在他眼中是不世出的天才。

後來,我真得考上了。總分啦在一群大神面前差很遠啦,不過數學成績是我們那個地區的第一。十幾年來,我都很感激我的數學老師。信任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我的母親在我考上清華3年後去世了(2000年)。大概又過去了15年,一位母親的故友交給了一封我母親寫給她的信。信的大意是:我在學校的成績很糟糕,對於我們這個工人家庭的小孩來說,考上大學可以改變命運。她知道我數學很差,跑去找我的數學老師,求他能給我鼓勵。為了我能夠獲得持續的鼓勵,她去我的老師家打毛衣,在老師家做保姆照顧老人……

15年來,沒有人告訴過我這個故事。我也第一次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

努力熱愛生活,因為那沒有理由的信任,因為那存在著但卻從未感知到的愛。

以上是我真實的故事。


編輯於 2016-02-17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我和我太太一共有5個北大學位(2個本科、2個碩士、1個博士),另外我在本科畢業和碩士畢業時候都有機會推研到清華。

能夠考入北大的,基本都是聰明人。關於各種學霸和智商碾壓的例子,在知乎上可以找到很多。但客觀講,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靠勤奮和努力仍不足以考上北大。勤奮和努力應該說是必要條件,然而算不上充分條件。

人要對自己狠一點——這句話對於北大和清華學生來說可能並不是口號,而是一種已經刻在骨子裡面的烙印,或者可以講正是具有這種基因的人才能夠有機會通過層層篩選。


我上學時候選修心理學,當時的老師是孫東東教授。他在課上講,他們以前做普查,發現北大和清華兩校學生中有心理疾病的比例非常高。其中有強迫症的比例接近20%,有強迫傾向的比例超過80%(普通人群中強迫症的患病率為0.3‰)——從一定意義來說,能夠考上北大(包括清華)的學生,已經不是正常人了,或者說僅僅是正常人那種用功和努力的水平,而不把自己逼到心理變態的程度,或許還達不到這兩校的標準。


夜宵之前隨手回答,有空補充。我答得可能有點偏題,但我覺得關注的人也不只是關注問題本身。

最高贊(隔壁社會學系)的回答大概呈現了一個簡單的「寒門難出貴子」的情況,也就是一個典型的教育社會學的分析。不過他自己似乎都沒有注意到他的老師給的那張統計表裡面真正有意味的問題——我們不妨先看這張表格:

正如這位答主所說,如果用入學前半徑簡單換算家庭的綜合資本(經濟資本與文化資本),我們大致可以認為清華的學生在階層上教普通大學更好。但更有意思的問題確是這位答主認為應該忽略的部分(「大家忽略掉電視劇電影那個」)——無論是清華還是211院校,所有學生喜愛的電影與電視節目差異並不大(電影表面上差異較大,可是樣本限制在社科類學生,這類學生對部分電影有明顯偏好,所以可以理解)。

用最簡單而又粗鄙的話說:「清華的學生再牛逼,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品位和普通大學生也差不多。」至於這個粗鄙的話最後導出到什麼結論,就看各位如何理解了。(懶得打字了。為什麼答題呢,只是要告訴大家,我校社會學是全國第一海淀第二,隔壁差得遠哩!#理性賣萌,不吵架#)

末了附一篇論文,勉強算是教育社會學的吧。是大一入學沒多久的報告,取樣比清華那個要稍微好一點(包含了幾乎所有院系,但取樣方式在學理上是有問題的),但也問題多多,好處呢是我問了一個有北大全校數據的教育學院的,他說我最後做出來的數據和大樣本差不多,也就基本可信。

我們所有人——「大學的民主化」調查報告

一、階層的固化——數據分析

1.概念界定

(1)社會階層背景

依據不同的價值取向和劃分標準 , 社會成員可以被劃分為不同的階層。本文中的社會階層劃分主要參考了陸學藝主編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的研究成果,並根據社會狀況的變化進行了一些調整——具體而言,依據工作的性質,本文將學生家庭的社會階層劃分為十一類, 分別是:行政管理人員(處級或縣鄉科級以上幹部)、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教師、醫生、律師、工程師等)、技術輔助人員(技術員、護士等)、一般管理及辦事人員(企業中層、科員等)、商業/服務業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農(林、牧、漁)民、工人(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進城務工人員、無業/失業/下崗人員。

此外,由於以職業作為單一維度進行階層分析可靠性較差,本文還參照陸文的框架,引入「組織資源」、「經濟資源」和「文化資源」三個維度,通過家庭對他們的佔有狀況進行進一步分析。

(2 )高等教育機會階層輩出率

高等教育機會階層輩出率是指某一社會階層子女在大學生中的比例與該階層人口在同一社會全體職業人口中所佔比例之比。 其計算公式為:

階層 A 的輩出率 = 大學生中階層 A 的子女所佔比例 / 階層 A 人口占同一社會全體職業人口 的比例。

2.歷史數據

(1)階層分布

在《我國社會階層與不同類型高校間關係的變遷研究(1982-2010年)》一文中,王偉宜通過查詢16所學校的開學檔案,以六種分類對大學生的家庭背景進行了統計[1],我們選取了其中重點高校的階層分布進行圖表繪製,得到下圖:

從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自1982至2000年,重點高等院校中的階層差異變得越發明顯,而截至2010年,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在將普通高等院校與專科院校考慮進來後,基於統計結果與總體社會階層分布之間的條件概率計算,王偉宜指出,「社會階層與不同類型的高校之間的對應關係呈現出固化的趨勢,似乎沒有弱化的跡象。」

(2)輩出率

依據張義禎與與胡榮所進行的文獻整理[2],可以將2003—2008的各階層輩出率變遷整理為下表:

上述抽樣調查中家庭階層以父親階層為準,社會階層總構成比例來自:《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部分數據來源轉引自文東茅、謝作栩、王偉宜等人的調查[3]。

通過觀察本表,我們可以發現:各階層的階層輩出率呈現出相對穩定的態勢,即行政管理人員、私營企業主與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等三個高等階層大致穩定在4左右(其中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得到大幅提升);而專業技術人員、 辦事人員、個體戶等三個中間階層的輩出率大致處於1-2之間;靠下的四個階層的輩出率基本小於1(後得到小幅提高)。

(3)其他分析

採用事件史的分析手法,研究並分析了2003年全國綜合社會調查的數據,劉精明指出:「在1973-2003這段時間內,高等教育的分配存在著明顯的階層背景差異……但階層差異存在著逐漸下降的趨勢」[4]。

而通過代際流動量表分析2012年全國六省市開展的「社會發展與社會建設」調查數據,張義禎發現:「我國社會成員代際間存在總體流動性較強與局部強繼承性共存的悖論現象」[5]。

3.問卷數據

上述歷史數據的分析在對2004年之前的研究並未達成一致結論,但對於2004年以後的狀況,所有研究都指向了「社會階層逐漸固化」這一結論。為了檢驗這一傾向是否延續到2016年,我們同樣採用上述兩種分析方式,分別以輩出率及三種資源(組織、經濟、文化)與專業選擇的相關性為指標,嘗試進行初步的檢驗[6]。

(1)階層分布

統計總共回收的259份有效問卷,採取父母中階層較高者的職業[7](若兩者階層相同則取父親的職業),統計階層分布如下:

對比本次調查中的階層分布與前述研究中的階層分布,我們可以看出,相比其他院校,北京大學在社會階層來源上呈現出更集中的態勢——家庭背景為專業技術人員與一般管理及辦事人員佔了超過半數,而無業、失業者,工人,進城務工人員等佔比則微乎其微。

而進行歷史比對,管理人員與專業技術人員的佔比相比前述研究中的數據,都有了較大增長;相應的工人和農民的比例卻繼續下降——「階層固化」的狀況相比從前更為嚴重。

當然純粹的階層分布並不能展現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與否,因此我們必須將該階層人口比例引入對比之中。

(2)輩出率

仍然依照上述的統計邏輯,將階層人口比例引入後,我們得到了如下統計圖:

以階層輩出率為標準,我們仍然發現,北京大學的教育資源配置與其他學校相比具有更精英化的特質——大量的新生來自上層或是中層,只有極少的一部分來自於社會階層中下層的家庭——這同時表示學校的教育資源分配在相當程度上不夠平衡。

將本次調查數據與之前相關研究的數據進行對比,我們會發現,在上層的輩出率相對穩定的同時,本次調查中的專業技術人員與一般管理及辦事人員兩個階層的輩出率是前述研究中的兩到三倍——這兩個階層屬於傳統階級分析中的「中產階級」,相比起上層的人數,它們的基數更為龐大,這也就說明教育資源配置的主要變化是在朝這兩個階層進行傾斜——換言之,儘管有著「精英化」的特質,但教育資源整體還是在向著社會的主體靠攏。

(3)經濟資源與文化資源

在探討了以職業為基礎的社會階層與教育資源配置的關係之後,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研究經濟資源與文化資源對教育資源分配的影響,統計結果可以參照下表:

由上表可知,在調查中,絕大部分的新生家庭處於中上收入水平——其中月收入超過15000元的最高一層佔比達24.8%,而月收入最低一檔佔比僅6.4%(在將參與國家專項計劃的樣本抽除後,這一比例進一步降低)。

在文化資源方面,樣本中超過半數的家庭擁有本科以上學歷(取父母中較高的一方),而擁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家長僅佔10%。

上述兩張圖標大致向我們揭示了經濟資源與文化資源在教育分配中的重大影響,我們大致可以認為,在高考對學生進行分流之前,家庭的教育資源與文化資源已經對學生進行了一次預分流——也就是一種起點的不公。這一結果印證了上文分析的階層對教育資源分配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組織資源與經濟資源文化資源之間的相關性。

依照統計的結果,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初步的結論:當代的大學正在逐漸變得精英化,教育資源也在向中高階層不斷傾斜。

(4)相關分析

最後,我們嘗試利用統計結果對各類資源與學生的專業選擇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通過對數據進行Spearman相關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結果(雷達圖中每一維度代表專業選擇與某項因素相關):

由相關性分析可以看出,學生的專業選擇與收入以及父母的學歷之間存在置信度較高的弱相關關係——換言之,學生的專業選擇雖然很大概率上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但是較少受到強烈限制。

在進一步的分析學生選擇專業的原因與學生家庭狀況之間的相關度後,我們發現,各因素之間均不存在強相關,但在父母學歷與以個人興趣選專業、以高中成績選專業、以就業前景選專業和受父母影響選專業四項上存在置信度較高的弱相關;而父母的職業、收入等因素也與受父母影響選專業一項存在著置信度較高的弱相關[8]。

而再觀察統計結果,我們發現,絕大部分學生的專業選擇都是興趣使然[9]。於是我們又進一步證實了學生選擇專業受到較小限制的觀察。

二、趨平的文化——訪談分析

每年,北大校園裡都有這樣一些孩子,他們一身鄉土氣息走進校園,但是他們或多或少地會受到某種歧視,他們不懂莫扎特、貝多芬,不懂梵高、莫奈,不懂卡夫卡、博爾赫斯,不懂福柯、德里達;因此,儘管他們可能學業不錯,但是在大學校園的「精英」文化環境中,這些人感覺自己總是缺少某些東西,某些「知識」。
——蘇力《知識的互惠與征服》2001

1.精英文化的退卻

對比蘇力筆下十五年前的北大,我們很容易發現,在我們的大學中,曾經的「精英文化」已然退卻——在對五位受訪者的採訪中,每一個人都意識到,如蘇力所說的「精英文化環境」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專業主義傾向的「精英」定義,以及全新的多元文化體系。

與數據呈現出來的風貌截然不同,在訪談中,一個引人注意的事實是,無論受訪者的家庭背景差異幾何,他們的文化傾向大都具有強烈的「流行文化色彩」——「薛之謙」「BL」「宅」「Bilibili」——你可以在任何一個專科院校中聽到的種種文化標籤出現在了談話當中,並且成為了受訪者自我定義的一部分,而這在更早以前,是決然不會發生的。

無論是在校園內部,還是在學術水平、資源調配能力上差異巨大的各學校之間,我們似乎都能夠觀察到,社會階層的分流並未強烈衝擊文化的趨平:頂尖大學的「天之驕子」和專科院校的「逃學威龍」可能同時喜歡著一個偶像團體,可能經常在微博中轉發偶像的消息,也可能為了維護偶像的尊嚴在剎那間變成「網路暴民」;而不同的文化(或者說喜好)之間雖然還存在著「高低貴賤」的層次差異,但這種差異已經縮小到了既往從未達到的程度——喜歡古典樂和喜歡搖滾樂的區別僅在於個人偏好,而並不涉及所謂的「品味」。

你仍然能看到堅持傳統意義上「精英文化」的人,但是在他們的自我意識中,這些堅持更多是在於「喜好」,而並不是一種「精英」的意識的催促。於是,從事實與感知的雙重意義上來說,作為一種整體環境的「精英文化」都已經從我們的大學校園中退卻了。

2.多元格局的建立

假設將上文中的兩種情形定義為兩種「文化格局」,那麼我們可以觀察到:在原有的「精英文化格局」中,文化有著高低之分,層次分明,而個人的文化偏好也相應的具有強烈的身份屬性,甚至可以說,文化偏好本身成為了社會身份的象徵;而在目前的「多元文化格局」中,扁平化的文化不再具有縱向的等級,雖然本質上仍無法避免家庭與階層的影響,但在個人的感知中,不同的文化不再與個人身份緊密聯繫,甚至可以說那種原本分明的階層差異已在此逐漸消退。

這種變化的產生時間並不長,甚至可以作一個不甚嚴謹的判斷:多元的文化格局的形成不過是互聯網大量普及之後才產生的情況。一個簡單的例證是,訪談者中絕大部分的愛好是互聯網上的「舶來品」,也是通過互聯網,他們才與目前的愛好相「遭遇」——他們的文化取向的形成並不是必然的,家庭與現實生活環境並未對他們造成決定性的影響(甚至在某些程度上會相抵抗)。可以將此理解為一個在無盡的信息宇宙中準備著陸的一輛飛船,在沒有導航與地圖的情況下,著陸的地點更多與深層次的「人格」而非更為直接的「生活環境」相關。

正是作為「民主化」象徵的互聯網,創造了這個廣闊的,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漫遊的信息宇宙。當信息的獲取被快速拉平,新的信息鴻溝仍沒有建立起來的時刻,文化上的民主成為了一種必然。而當這種民主發育起來,它必然會要求向其他領域進行擴展,於是文化的民主就採取了最簡單的拓展方式:通過打破文化上的階層區隔,使得階層流動中的文化標準被弱化,更多取決於「財產」與「身份」的流動性相比原來無疑大大加強,於是最終整個社會實質上的階層區隔被弱化,甚至在在某種意義上被「抹除」。

而這也最終造就了我們所觀察到的「多元文化格局」。大學是這一文化格局表現得最為明顯的地域之一,因為在其中,社會經濟因素被極大地削弱了,人與人之間天然的較為平等。但我們仍可以作一個簡單的推斷:當這一代在多元文化中成長出來的人進入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後,他們原有的關於文化的看法仍會相對穩定,因為他們的愛好並不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而這種愛好發育的土壤,必須是多元的。這種文化的慣性或許會進一步拉平整個社會的文化階層,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說,一個更為包容與龐大的中間階層正在逐漸形成。

3.中產階級的雛形

如果將文化格局的改變與整個社會的總體變遷相聯繫,我們很容易感知到,不同於傳統定義上「中產階級」的「中間階層」正在逐漸形成——這一階層仍舊以經濟與社會資源作為根本性的劃分標準,但是由於形成的時間極短(幾乎只有一代人),它未能形成一套中產階級的文化系統(發展到最後也就是上文中所說的「精英文化格局」),這帶給作為整體的階層以巨大的焦慮——從這種焦慮中,兩種似乎相悖的活動逐漸展開:

其一便是上文中所說的用一種「多元文化系統」打破原有的「精英文化系統」,從而消解文化的階層區隔,在一個全新的平面上實現社會流動的加速與身份的再分配。

其二則是在「多元文化系統」的基礎上嘗試重構出一套全新的文化層級,實現經濟、社會身份與文化等多重意義上的「中產階級」建構(或者說完成經濟與文化的階層匹配)。正是在這樣一個構建的過程中,不同的文化開始被有意識地分層:在上層,傳統的「精英文化」重新復興,但與之前不同的是,重新構建起來的「精英文化」是基於龐大中間層的「多元狀態」下的,它無法對中間層的狀態施加如原來那般巨大的影響;而在中間層,相應的,各種文化取向之間試圖逐漸拉開距離,劃分領域,邊緣化的文化領域逐漸向中心拓展,相對中心的流行文化也逐漸縮小到一個固定領域,而很少形成真正社會意義上的「流行」,填補了文化之間的間隙,或者說充當調和這所有文化的底色的,是一種基於日常生活的「市民文化」——對下層文化領域而言,這種文化幾乎就是全部,而對於上層文化領域,這種文化下的市場化體系也在不斷蠶食著它們的「精英」性質。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活動都仍在開展之中,僅僅通過目前的狀況來判斷最終的結果或許會造成很大的偏差。但我們仍可以通過目前已發生的種種變化作出一個基礎的判斷:雖然在整體意義上,社會的文化階層正逐步處於固化之中,但那個前所未有的龐大的中間階層已然(或將要)吸納整個社會的絕大部分人,而在這一階層內部,文化是不斷趨平的——我們無法判斷這種趨勢是否會發展到極限,以至真正意義上的齊一,但毫無疑問,與數據相悖的,我們看到了大學乃至整個社會在文化上的「民主化」。

三、Far From The Tree——總體視角

對比統計數據與訪談的結果,一種清晰的「對立」呈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民主化」與「精英化」在這裡似乎構成了一種長久的背反:曾經的「精英」開啟了民主化的潮流,而民主化最終卻又好像導向了一種新的「精英」的形成。

如果嘗試做出一種更為整合性的描述,我們或許可以說,上述情形是一場巨大的社會變革的進行時。這場社會變革牽連到了目前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而個體多多少少對此產生了感知——在訪談中,有的受訪者感受到了新的「精英」圈子的形成,有的觀察到了階層的固化,還有受訪者直接看到了這場變革的中心——將舊有的以政治等級為核心的階層打碎,並試圖建立以經濟為核心的階層關係。

毫無疑問,當代的大學是觀察這一變革的最佳地域之一。我們可以再次回到蘇力的論述中,重新分析他勾勒出的「精英」畫像:一個懂得(或至少自以為懂得)莫扎特、梵高、博爾赫斯、福柯的人——這些「懂得」代表的其實不僅僅是文化的因素,而是象徵著一種信息的獲取能力以及對生存的無憂狀態,而同時能夠擁有這兩者的,毫無疑問,大多數集中在從舊體制中跳出並且成功將自己原有的政治階層轉化為經濟與文化力量的人中,於是憑藉各種「懂得」建立起來的精英文化系統就成為了一種簡單並且有效的檢驗並且重現原有的社會階層的方式。但是對比受訪者的闡述,我們便會發現,這一檢驗方式很快便瓦解了——因為信息變得普及而且廉價,導致以信息獲取能力作為檢驗成為幻想;而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提升了生活水平的同時也推高了「無憂生活」的難度,這就導致即使是「精英」們,可能也存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也不得不為了柴米油鹽房車不懈奮鬥。

也正是在這種變革之下,原有的階層被打碎了,新的階層開始逐步建立——這樣的情況是否會持續下去,我們未嘗可知。或許大學與社會的整體狀態會如前述的「文化階層」一般,產生出一個無比龐大的中間階層,又或許只是完成了一次循環,重新從經濟出發,完成了新一輪的階層固化。我們似乎回到了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描繪出來的新大陸中,在這裡平等正在擴展,托氏暗示的「另一種貴族制」卻也在發育之中。但無論如何,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當今的大學正在培養的這一代人擁有著塑造社會的可能——單單他們到目前為止的生活,就早已遠離了他們的家庭為他們設下的限定。他們自身是「Far from the tree」的一代,而他們身處的社會,在他們的影響下,也很可能逃離原本的樣態。

走到這裡,我們大概可以說:我們的大學確實正在變得越發「精英化」,但「精英」不再是原本的樣態,而是「民主化」後的另一種「精英」。

主要參考文獻:

[1]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2]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流動[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3]王偉宜.我國社會階層與不同類型高校間關係的變遷研究(1982-2010年)[J].中國高教研究 ,2013.

[4]胡榮,張義禎.高等教育機會階層輩出率影響因素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評論 ,2007(1).

[5]文東茅.家庭背景對我國高等教育機會及畢業生就業的影響[J]. 北大教育評論 ,2005(3).

[6]謝作栩,羅奇萍.閩、湘、川 3 省社會階層高等教育機會差異的初步調查[J].教育與經濟,2004(3).

[7]謝作栩,王偉宜.不同社會階層子女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差異的探討———陝、閩、浙、滬部分高校調查[J].東南 學術 ( 增刊 ),2004.

[8]王偉宜.不同社會階層子女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差異的研究[J]. 民辦教育研究, 2005(4).

[9]劉精明.高等教育拓展與入學機會差異:1978-2003[J].社會 ,2007.

[10]張義禎.代際教育流動及其不平等實證研究[J].東南學術,2016.


[1] 詳細統計表格見附錄。

[2] 《高等教育機會階層輩出率影響因素研究》

[3] 《家庭背景對我國高等教育機會及畢業生就業的影響》《不同社會階層子女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差異的探討———陝、閩、浙、滬部分高校調查》《不同社會階層子女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差異的研究》

[4] 《高等教育拓展與入學機會差異》

[5] 《代際教育流動及其不平等實證研究》

[6]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由於樣本集中在北京大學內,階層分布與輩出率與上一小節中所引數據相比自然存在差異,因此除非輩出率之間差異巨大,我們選擇以條件概率作為主要參照。

[7] 這裡大致依照陸文的劃分,將行政管理人員、私營企業主、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三類劃分為上層,專業技術人員、一般管理及辦事人員、個體戶三類劃分為中層,剩餘五類劃分為下層。

[8] 詳見附錄。

[9] 詳見附錄。


推薦閱讀:

博士生們都在幹什麼?
一線名校和普通本科學校有本質區別嗎?
經濟越發展,越難「寒門出貴子」嗎?

TAG:教育 | 清華大學 | 高考 | 北京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