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計算機未來是否會替換電子計算機?

大家都知道,光學計算在今年一直是一個熱點,比如用光學器件實現傅里葉變換更快更簡潔。那麼未來是否有可能達到光學計算機的成熟實現,甚至淘汰電子計算機,需要經過多少年?畢竟電子計算機受摩爾定律的制約目前暫時發展有限。同時制約光學計算機發展的難題在哪些方面,架構?光學器件?大家認為目前光學計算機的發展空間和突破點在哪裡?


基於光子晶體的光電路。(

基於光子晶體的光電路。(https://books.google.dk/books?hl=zh-CNlr=id=owhE36qiTP8Coi=fndpg=PP2dq=molding+flow+of+lightots=6YgrrciVnJsig=jd_75Vn3jecS0zEZkA-UURshNhwredir_esc=y#v=onepageq=molding%20flow%20of%20lightf=false)

先上圖,再慢慢講。考驗我看文獻閱讀量的時候到了,以下權當科普,很多都是自己個人觀點和認識,歡迎大家指正。

光學計算機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下面講講我的一些認識。

電子計算機到如今已經快觸及到瓶頸了,過一段時間可能跟不上Moore定律了。究其原因是隨著頻率提高,電路散熱、電路之間電磁耦合問題會變得很嚴重。隨著處理信息需求的增加,頻率肯定要往上升,現在基本處於GHz頻段,再往升就到了THz頻段,光頻段。

電子計算機的基礎在於電子,相對來說,在低頻率,電子具有比較小的自由度,它表現得十分穩定。
光學計算機的基礎在於光和電子,它們同等重要。毫無疑問,光本身就很複雜,然後還要考慮到它與電子的相互作用,這就更加複雜了。在光頻段,電子與電磁波的作用跟微波頻段不大一樣,因為電子本身有諧振頻率,大概就在光頻段,對於低頻來說,電子能很快跟上電磁波的振動,但是到了光頻段,電子已經跟不上光的變化速度了。所以光頻段的材料跟微波頻段或者更低頻段的材料,有著巨大的區別。

在微波頻段,材料的特性比較穩定,比如金屬(鋁,鐵等)基本可以當作完美導體,但是到了光頻段,金屬表現出很強的色散,比如,金的介電常數隨頻率變化,如下:

可以看出,金在光頻段就不是完美導體了(完美導體可以認為是介電常數的虛部等於負無窮大),而是介電常數實部為負數,虛部也很大的一種介質。

另外在光頻段,一般來說現在已發現的自然界物質磁導率都是為1的。(因為磁單極子現在都沒人發現呀)。

所以說,到了光頻段,可從自然界得到的材料表現的電磁特性,與微波頻段有著非常大的區別。

然後我們要用這些材料來構建一個光電路,最終得到光腦。

利用這些材料,我們又可以進而發展出現在主流的幾種光電路的基礎:
第一是光子晶體:它的特點是,所使用的材料是基本的介電材料(比如硅),所以很容易用現有的技術加工。

二維光子晶體,藍色柱體是介質材料(

二維光子晶體,藍色柱體是介質材料(https://books.google.dk/books?hl=zh-CNlr=id=owhE36qiTP8Coi=fndpg=PP2dq=molding+flow+of+lightots=6YgrrciVnJsig=jd_75Vn3jecS0zEZkA-UURshNhwredir_esc=y#v=onepageq=molding%20flow%20of%20lightf=false)。

第二是超材料:超材料可以通過設計微結構來得到宏觀上的介電常數和磁導率。也就是說它給人們在材料上增加更多的選擇,並且有些是自然界中得不到的。這就大大增強了,人們對電磁波的可操控性。


三維開口諧振環超材料。(J.B. Pendry, et al., Scientific American, 2006)

第三是表面等離子體:結構簡單,在特定頻率有很強的慢波效應,可以大大減小器件尺寸。

表面等離子體。光打在金屬表面,光子會與電子相互作用,交換能量,在金屬表面產生一個表面波(

表面等離子體。光打在金屬表面,光子會與電子相互作用,交換能量,在金屬表面產生一個表面波(http://www.nature.com/scientificamerican/journal/v296/n4/full/scientificamerican0407-56.html)。

要構建一台光腦,我想應該至少要有下面這些東西:
波導:用於連接不同單元,交換信息。它可以轉彎,分叉,且要保持很高的傳輸效率。
單向傳輸:光學二極體,三極體的基礎,進而製作邏輯器件。
存儲:把光子的速度降低,以至於可以存儲下來。

波導
波導就是用來傳導電磁波的,傳統的光學波導有介質波導、光纖等,但是它在轉彎或者分叉時效率並不高,所以需要發展新的波導。
光子晶體波導:就是在光子晶體中去掉一列單元結構,由於光子晶體有stopband,所以在stopband內的波只能被限制在這個line-defect內,即使波導彎曲或者分叉,它也能保持很高的傳輸特性。


彎曲波導


T型分叉


光子晶體做成的光纖
以上來源:https://books.google.dk/books?hl=zh-CNlr=id=owhE36qiTP8Coi=fndpg=PP2dq=molding+flow+of+lightots=6YgrrciVnJsig=jd_75Vn3jecS0zEZkA-UURshNhwredir_esc=y#v=onepageq=molding%20flow%20of%20lightf=false。

表面等離子體:
表面等離子體也可以很有效的傳輸電磁波,並且有很強的慢波效應,可以大大減小器件尺寸。

石墨烯做成的波導。(

石墨烯做成的波導。(Transformation Optics Using Graphene)


用金屬薄膜做成的支持spoof spp材料,可用於太赫茲。(Conformal surface plasmons propagating on ultrathin and flexible films)

還有一些其他的原理,比如諧振腔的相互耦合也可以傳輸電磁波。

單向傳輸:
單向傳輸十分重要,這是製作光學二極體的基礎。
單向傳輸一直是一個熱點也是前沿問題,特別是近幾年。常見的單向傳輸材料是給材料加一個靜磁場或者採用旋光材料,破壞它的對稱性。光學拓撲絕緣體也可以基這種方法得到。

旋磁光子晶體能夠單向傳輸並且對一些缺陷免疫。(

旋磁光子晶體能夠單向傳輸並且對一些缺陷免疫。(Phys. Rev. Lett. 100, 013905 (2008))

------------------------------------------------------------------------------------------------------------------------------------------
慢慢寫。。。


純光學計算機,在可見的未來很難出現,更不要說淘汰電子計算機。
但hybrid型的計算機,就是計算部分基於電子晶體管(傳統CPU),而通訊部分用光信號,還是很有可能實現的。optical interconnect近年來一直是研究熱門,Intel也在做集成關學,從而肯定了這種趨勢。
當然這是對傳統構架的計算機來說。對於量子計算機,完全可能用光子實現量子計算,但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而且量子計算機目前來看也只是在解決某些特定問題時有優勢,不大可能淘汰傳統計算機。

PS 近年來實現了一些all-optical signal processing,比如題主提到的Fourier變換,還有Hilbert變換之類的,但這些信號處理還不足以實現電子CPU的通用計算功能;所以未來計算機技術很有可能還是電子和光子互補


手機碼字沒法出去,索性換成電腦寫吧,多寫一點兒。
我的答案是至少近一二十年里,不會有什麼光腦,更別說取代電腦。這一點我同意 @楊宇嘉的觀點。

剛從OFC回來,其間還真有人又提到了當年那個「光腦」的梗,不過現在大家基本也就提著玩兒玩兒,沒多少人當真。現在工業界(至少就我了解)已經放棄了光腦這個美麗的idea。 原因很簡單,實現起來太難了。理論總是很豐滿,現實總是點點點。作為一個CPU,要實現的功能可不是做個與非門,讀取個數據那麼簡單。至少從目前的技術來看,電路的很多功能都不是光路能取代的。另外,就性能而言,光腦還真不一定比電腦好。拿功耗舉個例子。之前有一篇文章說單位比特功耗光腦要比電腦低,後來被證偽了,原因是作者沒有充分的考慮到光路中有源光器件如激光器的功耗。如果都算上的話,光路的功耗還要高於電路。

對於邏輯功能,架構之類的不懂,所以就不亂說了。不過對於光器件以及其工藝實現倒是還能再扯兩句。目前來說,對於能夠取代集成電路的大規模集成光晶元,成本是個問題,畢竟大規模應用的話傳統的III-V材料還是貴啊。如果換成低成本的硅的話,晶元上集成的光源又成了另一個問題(目前常用的四組材料如硅,鍺是間接帶隙半導體,不能用來做半導體激光器,在這兒就不展開了)。目前工業界主流的方法是Hybrid Integration,也就是III-V on Si的設計,把III-V材料用wafer bonding的方法做在硅襯底上,然後還是用III-V來做激光器。不過問題又來了,這個wafer bonding不還是得使用III-V襯底么? 所以貌似這個成本也還是有那麼點兒高啊。然後又有blabla一些其他的方法被提出,當然目前還只是學術界在折騰(包括俺們組),具體將來能不能用到,其實我們心裡也沒底兒。之所以扯這麼多,就是想告訴題主,科學家的眼裡世界是無比美好的,充滿了那麼那麼多的可能。而工程師的世界,充滿的基本都是呵呵呵呵呵呵。

所以目前集成光學的應用,主要還是在光互聯上吧。一個是微觀一點兒的晶元間互聯,另一個是數據中心(最近幾年雲計算這麼火)里各個伺服器之間的高速互聯,如很多公司都在做的Active Optical Cable(AOC)就是一個例子。至於光腦,再等等吧,除非有什麼吊炸天的重大突破,短時間內是不可能了。

當然我還是希望集成光學的應用越來越廣,這樣將來俺就能多混點飯吃了。


之前想選光子晶體方向研究的,讀了二十來篇文章和綜述就趕緊棄坑了。
不能一竿子打死,但是我只能說,可預期的未來內出現全光子計算機的可能性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低。


這個東西,二十年前就開始吹,現做還在吹,只不過聽眾換了一批


目前 光學器件和電學比最大的不足是集成度太低。電子器件目前集成度發展飛速,集成電路把成千晶元集成在很小的空間。而光學則不行,光學依賴光路光程,某種意義上不可預設,雖然共路光路可以解決一部分,但集成度仍差得很遠,距離做高密度CPU難度很大。但光傳輸的優勢很突出,所以我認為光計算機前景很好,但存在巨大技術難關有待突破。


現在全光邏輯器件做個與或非都能發好文章了,光腦的概念貌似業內沒人在提了。有些東西,十幾年前畫的大餅和這幾年畫的大餅相差無幾,說明當年困擾大家的技術問題,如今依舊無解。


現在又出現了光學神經網路晶元,不知意義多大


21世紀量子計算機應該會普及吧?


我只想知道上邊的模擬都是用的什麼軟體,我個土鱉一直在用MATLAB和一點點comsol,不要笑我。。


推薦閱讀:

TAG:科普 | 計算機 | 光學 | 超級計算機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