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凈進口國,是否我們過度依賴進口,其中有何隱患?

據外電報道,美國估測,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美國能源情報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昨天表示,9月份,美國日均石油消費量比國內日均石油產量多出624萬桶,中國的這一數據則是630萬桶。 via http://finance.ifeng.com/a/20131010/10822446_0.shtml

中國對進口石油尤其是中東石油的依賴,是否會帶來一些相應隱患?


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凈進口國 ,原因無非有三。
一 消費量2012年中國石油表觀消費量約4.9億噸,同比增4.7%,增速較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在原油進口方面,同時報告顯示,隨著中國煉油能力大幅增長和儲備基地加快建設,2012年原油凈進口量已經達到2.66億噸。而美國石油消費量已經觸頂,並受經濟危機影響近五年來經濟低迷增速緩慢,石油消費量相對穩定,二隨著中國經濟近年的持續高增長,和對未來經濟的看好,石油消費量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二 產量 美國石油工人在靠近堪薩斯州石膏山(Gypsum Hills)打鑽井,採用水平鑽探和水裂解法採油新工藝。(就是油頁岩石油開採技術的重大突破)很大程度緩解國內的石油需求。同一時期,中國石油需求量則增長到每日1070萬桶左右,增幅超過40%。中國的石油產量也有所增長,但只增長了10%左右,至每日446萬桶。需求和產量增長的巨大差異造就了我過石油進口現狀。
三 新技術 無論是石油開採技術的革新,還是燃油利用率的技術改革上,我國都是相對落後的。由於頁岩繁榮的持續,美國的產量將繼續增長。另外,由於新的燃油經濟性標準以及卡車從燒柴油改為燒天然氣,美國的石油需求會進一步下降。
過分的石油進口依賴必然是中國的安全隱患,這些中國政府已注意到並開始布局,1997年中國和哈薩克共同提出修建中哈石油管道計劃。2005年中國第一條跨境輸油管道中哈輸油管道建設完成。並且開始啟動中俄(主要為了減輕對中東石油的過分依賴),中緬,中馬,中巴跨境輸油管道建設,破解馬六甲海峽的困局(中國遠洋海軍實力相對落後,中東和印度洋影響力小)。
同時著手幾大海外軍事基地建設保衛航道,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 安格達旭貨櫃港(分布在孟加拉的吉大港)科科群島(屬於緬甸的的17個島嶼均租借給中國做海軍基地和觀測雷達衛星中心,印度洋態勢監控,科科群島是安達曼灣咽喉,也是通往馬六甲的必經要道.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而科科群島距離印度的底格里普爾僅幾公里遠。等諸多石油生命線上的軍港。


順便回答樓下的問題吧。從中國石油進口的分布和結構來看,2012年中國十大原油進口國分別為沙特、安哥拉、俄羅斯、伊朗、阿曼、伊拉克、委內瑞拉、哈薩克、科威特和阿聯酋。其中沙特以5392萬噸穩居第一,中東諸國合計1.3億噸,幾乎佔中國石油進口總量的「半壁江山」。中國是在非洲和拉美入股大量的新油田,但很多還沒有投產,就目前而言中東依舊是中國最大的石油進口來源地區。所說的非洲和拉美不過是進口量相加大於中東而已 。而且非洲石油進口很大部分的航線與中東石油進口航線是相同的。而就拉美石油進口而言,最大的障礙無非是巴拿馬運河,作為巴拿馬運河的第二大使用國他對我國的意義遠非石油進口貿易那麼簡單。我國的鐵礦石進口,北美拉美貿易出口都和巴拿馬密不可分。不過,李嘉誠麾下的和記黃埔集團有限公司從1996年即獲得了位於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波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的經營權,管理期限為25年。並且中國香港和記黃埔集團巴拿馬港口公司2005年與巴拿馬政府簽署了總投資10億美元的港口擴建工程。工程完成後,不僅將使巴拿馬港成為加勒比地區最重要的轉運中心,而且將極大地促進當地的就業。也必然加深中國在巴拿馬的影響,也是我國在保護貿易方面的大手筆。

但在石油儲備上作為確實不大,此前的2008年一期項目四大基地已全部建成,總容量1640萬立方米,分別位於浙江舟山和鎮海、遼寧大連及山東黃島。本應該2012年完成的,國家二期石油儲備項目分別位於廣東湛江、惠州,甘肅蘭州,江蘇金壇,遼寧錦州,天津,新疆獨山子和鄯善,卻還在建設中。就算完成也只維持我國石油不足一月的使用時間。


中國沒什麼石油,多的是煤炭。

2014年底,國土資源部數據:煤炭查明資源儲量15317億噸,石油查明資源儲量34.3億噸。之前我換算成發電量做過對比:

15317億噸煤,考慮到有些煤質量不高,按換算成一半的標準煤(7 658.5億噸)發電計算,可發電2297.55萬億度電。2016年全國用電約5.92萬億度。如果中國探明煤炭全部用來發電,可供使用388年。

石油34.3億噸,可發電14.7萬億度。2016年全國用電約5.92萬億度。如果中國探明石油全部用來發電,可供使用僅2.48年。可見中國石油資源並不豐富。

頁岩油44.1億噸。2013年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可采頁岩油為44.1億噸,比常規石油高不了多少。

與儲量相比,消費量卻是迅猛增長,尤其最近十來年:

石油消費增長原因,從一個數據可見一斑:

2008年中國私人汽車保有量4173萬輛,2016年中國私家車總量達到1.46億輛,8年時間增長超過1億輛。

中國的石油主要靠進口,對外依存度超過65%。對比之下,煤炭對外依存度只有5%。

進口的主要原因在於中東石油質量好、開採成本低,加上運到中國的成本也便宜;而中國本土的石油品相不高、加工成本高,並不佔優勢。

從經濟層面說,國際貿易發揮比較優勢,中東石油好價格低,就是該更多進口中東石油。就跟歐美國家依賴中國低廉價格勞動力一樣的。依賴度大了,也會有人說,要是中國切斷了勞動力供應,那該怎麼辦?美國人要不要用中國製造了?

極端、戰爭風險有沒有?當然有,核戰爭一打世界整體滅絕的風險都有。只是概率比較低。

防範潛在風險,可能還是多渠道進口。除了中東沙特,還有俄羅斯、奈及利亞、委內瑞拉,自己的油田也可以作為備用。

發展電動卡車、汽車也是方向,而且這一方向有迅速加快的趨勢。能發電的東西就多了,中國石油儲量不多,但煤炭極其豐富,能用至少一兩百年。還有頁岩氣、可燃冰、核能、太陽能都能轉化為電力使用。

未來20年,如果電動汽車大面積普及,石油地位就大為下降了。


謝邀,
@吳昊 答案中已經部分回答了這個問題,加點兒料補充一下:
第一句話還是:以下僅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關於此事,一張圖能夠說明(這張圖來自於我的某位微博朋友,原圖應該是出自美國能源署)。


在這張圖中標明了中國原油各個來源,供大家參考。
再附另外一張圖,這張圖來自於某投行,是想要說明中緬管道和中亞油氣對於中國突破馬六甲海峽能源封鎖的意義。


再附一個2011年我做過的世界能源格局的分析,出於保密原因只節選了一部分上傳到百度文庫供各位參考(剛剛上傳似乎審查很忙很慢。。。各位請訪問:世界能源格局_百度文庫),當時做這個主要是為了分析發展中亞、發展LNG對於國內能源供應的重要性,現在看來還是有些觀點較幼稚,僅供參考。
至於說由此帶來的隱患,基本上不言而喻,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是現代農業的命脈,如果一半血是外輸過來的,影響可想而知。


某匿名用戶在秀智商,既然說了美帝爸爸不摻和,中日打起來是不是只有日本有潛艇啊?中國潛艇是少了還是怎麼著啊?日本和中國是不是都依賴南海啊?潛艇的戰時通信手段比較匱乏,如何確定在南海的一堆商船哪個是中國的啊?直升機航母是鬧哪樣啊?先不說傳說中的中程反艦彈道導彈,你覺得那些直升機航母可以承受住海航蘇30和飛豹的飽和式攻擊?還有啊,他評論區補充的石油儲備問題,對不起,你確定中日開戰日本會讓中國幾個月收不到任何石油?你對日本怎麼那麼有信心呢,安倍都不敢下這種保證吧?是,中美大規模衝突打不起來,但那是因為美帝,而不是日本,要明白誰才是中國忌憚的對象。
------------------------
我覺得過於依賴是存在的,隱患也是有的,但也沒有必要看的太重。憑什麼美蘇打不起來,中美就打起來?現實一點說,中國航線是美國保護的,要是中國也準備自己保護保護,等有那個實力再說,現在美帝海軍吊打全球其他國家之和,等什麼時候中國海軍有美帝一半的實力就可以謀求中國自己保護航線了。


沒啥隱患的,美國壓根就不會來掐斷中國的這根動脈,相反,他們還籌劃著向中國賣LNG呢!!!!!!!!!!中東出來狙擊頁岩氣,使得美國再工業化的標杆失敗,美帝暫時需要中國的奴隸們幫忙療傷,哪會把奴隸激怒了,所以放心進口吧!雖然我也因為石油行業不景氣受到很大影響,不過這事反而對打破壟斷有好處,對於沒關係的是一個利好。


中國本身沒什麼油啊...........起碼易開採的沒有


我記著以前大概十年前或者再早點,說環保什麼的,講中國出口各種資源給發達國家比如美日破壞了自己的環境喪失了核心競爭力,而日本大量進口中國自然資源是一個高明的舉動,如今中國進口了又過度依賴了,你們怎麼這麼多事


如果美國不介入的話……

1. 二戰時期英國靠自身雄厚的海軍實力都被護航問題搞得焦頭爛額,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德國是大陸國家,海軍沒有護航的壓力。中日正好相反,日本應該沒有能力在騷擾中國的同時還能保證自己的補給線,況且中國能有效地威脅到日本本土。

2. 考慮到核威懾,大國之間應該不太可能發生大規模戰爭了。

3. 考慮到上述兩點,隱患雖在但是沒那麼悲觀。當然,多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老油井的產油率、如何提高燃油的利用率和如何降低煤轉油的成本等問題會更踏實一些。


這個問題可以重新請大爺們回答一遍了

鑒於如下事實:
伊朗回歸產油國行列。
美國頁岩油大規模開採。
油價持續低迷。
中國正在以非常廉價的價格儲存巨量石油。


這種隱患早都出現了,沒辦法。除非中國能夠在國內再發現幾個5000萬噸級別特大型油田,而這是不可能的。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中美、中日根本不可能打起來。
中東和非洲地區運往中國的石油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美國隨隨便便派一個航母編隊就能徹底封死中國大陸80%以上的油源。現在甚至可以說中國的能源安全很大程度上是由USS George Washington號航母帶領的第七艦隊來保護的。
就算是美國徹底中立不攙和,光是日本現役一線的16艘常規潛艇,加上金剛、愛宕和幾條反潛用的直升機航母,足以讓油船根本無法穿過第一島鏈抵達大陸。
不出兩個月,別說咱老百姓開車,部隊的坦克能不能開起來都是個問題了。


美國遏制中國經濟發展,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能源危機。

備註:隨時更新。

關注瓦罕走廊

國際能源戰略之黑船來襲

中東亂局

美國的中東戰略

俄羅斯的中東戰略

馬爾薩斯能源理論

印度能源理論

石油危機與美國

國家能源安全

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供應了美國超過60%的石油,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度不到20%,2016年美國已經開始出口石油、天然氣,即使如此預計美國在2020年將會完全能源自給。而中國2015年石油對外依存度6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35%,與此同時中國的煤電聯營、原油開採、石油化工還要面臨美國頁岩氣革命成本優勢的洗禮,都將出現系統性的風險。


美國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就是利用能源價格的保漲和暴跌,打壓西歐、日本、中國經濟,使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存在,用以維持馬爾薩斯能源理論,用以維持石油----美元體系,用以維持世界霸權。日本和西歐是經濟發達體,他們奈草的程度要高過我們很多,而中國是一個轉型卡殼的發展中經濟體,假如美國對中國發動能源戰爭,中國將毫無還手之力。而能源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不可不察,這就需要中國積極應對。至少在未來三十年中國絕對不能斷油。中國面臨的局面就是傳統的能源生產已經飽和,或者接近飽和。對於中國而言一方面在擴大石油產能的同時,還要加大進口的力度。


一個是外部能源的補給,那就是前面文章絲綢之路中提到的中國通過土庫曼進入伊朗的輸油管道。中東是一個魚餌,因為有石油,就不怕魚不上鉤。中東才是地緣政治的核心,只要有石油,戰爭就能繼續下去。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那麼問題來了,誰才是所有國家?誰是世界最大的能源進口國?假如今天美國利用自己的海權對中國發動石油禁運戰爭,根本用不了所謂的三個月,幾分鐘中國經濟就會徹底的崩潰。所有戰略的核心都是信心和安全感,假如這一前提不存在,軍隊會自覺投降。像一戰和二戰中的那樣,即使是德軍處於完全的戰略優勢,當德軍參謀本部知道戰略巴庫(高加索)的戰爭進展不利時,他們會主動的放下槍,因為大家都知道,戰爭繼續打下去根本沒有意義。


堡壘的問題,外部只是有益補充,主要還是需要從內部解決,解決這個問題的手段就是煤制油。中國地緣政治特點,導致中國短、中、長期內根本沒有可能從海上打敗美國,而發展藍水海軍只能換來美國的恐慌和敵視。對於中國而言,不對稱戰爭就是繼續鞏固自己的陸權絕對優勢。《世界能源中國展望(2013—2014)》的報告分析認為,中國能源需求趨勢成為全球最大變數,2011—2035年中國能源需求的增長速度為2.23%,高於國際能源署(IEA)新政策情景下的1.9%;而同期能源生產的增長速度為1.97%,也高於IEA的1.4%。2035年中國能源需求將佔世界能源需求的24%,能源需求增量將佔世界能源需求增量的38.5%,屆時將對世界能源供需平衡造成重大影響。


現行的能源政策減煤、穩油、增氣,我認為這是錯誤的。從世界經濟發展的周期來看,2017年7月~2018年,美國的通縮政策將會終結,屆時中國要面對的是大宗和能源價格失控的驚濤巨浪。而今天中國需要更加激進的能源戰略,應該是增煤(煤制油)、增油(中國---伊朗石油管道)、增氣(頁岩氣),要力爭在下一個時間關鍵控制的點上,把握好節奏,基本完成中國的能源自給,價格是一個問題,安全是比價格更重要的一個問題。而煤制油的成本從生產環節來看是不划算的,但假如從銷售終端來看,那生產煤制油就是暴利,假如再把政府減稅考慮進去,中國的煤制油完全可以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而煤制油創造的就業,帶動發展的一系列相關產業,可以創造大量的GDP,唯一缺少的就是周奎同志抬抬手。中國甚至可以將煤制油管道修到沿海,隨時向世界出口中國的煤制油,對全世界大宗和石油相關產品進行價格平準,中國不是想人民幣國際化?中國不是想搞大國政治?中國不是想搞挾天子令諸侯的G2?解鈴還須繫鈴人,修航母爭不到世界霸權,但修建煤制油設備可以,所謂的世界霸權,說到底不就是個能源定價權嘛。


鯨魚油的故事:在電燈被推廣之前,人們照明主要是用鯨魚油。因為它的供給不能永遠與需求增長保持同步,人們擔心「鯨魚油能源危機」。 但是這一能源危機最終沒有出現,因為當價格大幅上漲時,人們就開始尋找替代品,使鯨魚油最終退出歷史舞台。 一種能源取代一種能源的故事,在歷史上發生了很多次。


德(zhong)國人二(san)戰前為什麼會搞煤制油?因為德(zhong)國的選擇就是沒有選擇。


註: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wwlxl613。根據Q群(245300967)聊天記錄整理,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1. 美國的石油進口下降,源於美國的頁岩氣革命(shale boom),在過去的5年里,美國頁岩氣產量增長超過20倍,2009年美國頁岩氣產量已經超過了1000億立方米,以624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總產量產量首次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天然氣生產國。

2. 美國對頁岩氣進行研究和鑽探最早始於19世紀30年代,但直到1980年美國政府實施了非常規燃料免稅政策後,頁岩氣才得到廣泛的商業性開採,但由於技術等原因,1989年美國僅產頁岩氣42億立方米。2003年採用水平井開發技術後,頁岩氣產量大幅增長,當年達到200億立方米。

所以我們知道了:
a. 政府的政策很重要
b. 技術支持更重要,但a能促進b發展

3. 中國也是頁岩氣儲量很高的國家 (26萬億立方米),和美國不相上下。問題是,我國的頁岩氣埋在地底很深的地方,而且技術也屬於新石器時期。好消息是: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於2009年9月開始,研究制定了鼓勵頁岩氣勘探與開發利用的政策。

4. 所以政策比別人晚了快30年(看來技術也是),自然不可能很快速地見到回報。目前中美口頭上的協定,可信度多大?美國會原因幫助中國實現能源安全?中國會讓美國插手自己的開發?所以,產量上來前,還是不要任性的好啊。

5. 美國人油多並不全是壞事,比如,美國shale boom,加拿大的oil sand(非常規油的另一種)深感危機,中國上前再參和多幾腳的可能性就大了(參見中海油收購nexen)

以上~


tg這麼拼了血本的發展電動車,不僅僅是因為城市的大氣污染,中國汽車企業油耗要在2020年跟歐美企業保持一致,非常激進,1.5噸以上的車,汽油機,2020年基本達不到法規要求,這就是大躍進,都是有目的的,汽車油耗平均降低10%,你可以想想能少進口多少石油。
未來中國的交通工具會大面積的電氣化,電的來源可以是煤,水利,核能,風能,當然這些不是短期能夠完成的,需要幾個十年計劃


如果對外依存度超過55%,那麼戰時就把內需想辦法壓縮55%不就可以……


隱患不大,畢竟中國現在是世界工廠,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是必然的,因為全世界的商品都需要我們來供應。你敢不給中國石油,我就讓你沒東西用。


肯定是趁便宜和世界和平啊的時候進口儲備起來。。 。自己家裡探明的油井也不要輕易挖。先封存起來。。 。等國外的挖空了。全世界也可能就沒剩下多少油了。。 。以後拼的就是自己家裡的油了。


我不覺得有啥隱患。就拿北京市來說吧,絕大多數市民是不自己種糧食的,但似乎大家並不擔心自己吃不上飯餓死。相反,我們從來沒有見到農民能夠對不種糧食的市民威脅「你不怎麼怎麼樣,我不給你吃的,我餓死你」。相反,現階段中國種糧食的農民,總體上反而處於弱勢地位;不種糧食的那些人,反而從來不擔心餓死,對農民處於強勢地位。

石油對人的必要性還不如糧食吧。在糧食這件事情上都是如此,石油更是如此


1、中國產油速度跟不上消耗速度,沒什麼過度依賴進口一說

2、如果能保證自己的石油運輸線路的安全,那倒也沒什麼隱患

3、所以中國在搞五手準備,一個是正在大力發展海軍來保證普通海上石油運輸線路不被別國威脅,第二個是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讓陸上建立新的石油輸送路線,第三個是大力發展深水採油技術並且積極跑到東海南海有爭議的地方採油,先下手為強,第四個是大力建設國內儲油設施,第五個是史無前例地發展新能源

注意,其實萬一不行的話煤炭也可以湊活著當石油來用,我指的是煤炭也可以用來合成塑料之類的。而且中國煤炭非常豐富,不過近幾年因為政策收稅價格原因國內煤炭打不過美國澳洲的煤炭,東部沿海地區更多進口外國煤炭來用,但也可以當成保護本國資源來理解。


看引起的原因.這次顯而易見是國際原油大幅度降價,這便宜不佔白不佔,本來就是利好.然後額外建一些儲油設施,相比油價的變動顯然是划算的多.

如果一方面油價上漲,一方面依賴性繼續升高,這才是大麻煩.


如果要打仗的話會把民用油降到最低限度,這種情況下憑藉自產的和能夠可靠進口的油夠用了


推薦閱讀:

TAG:能源 | 中國經濟 | 石油 | 對外貿易 |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