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上海福喜食品公司違規生產行為,麥當勞與肯德基等洋快餐的食品還安全嗎?
2014年7月20日,上海市東方衛視《七分之一》追蹤報道了上海福喜公司食品安全事件,曝光了重複使用「落地肉」、冰鮮肉解凍時間過長、採用變質原料等違規問題,而該公司是麥當勞、肯德基等餐廳的重要供貨商之一。
如何看待上海福喜食品公司的違規生產行為?全球化集團又如何管控分公司的生產流程呢?
「洋快餐」品牌對原材料採購的質量控制標準,與中國本地快餐企業相比,有何異同?節目視頻如下:
《七分之一》記者卧底調查 上海福喜食品向知名快餐企業供應劣質食品麥當勞官方微博在當晚的回應截圖:
肯德基官方微博在當晚的回應截圖:
謝絕轉載,謝謝!
1、內幕:
A.原料過期廣泛存在於各個行業
作為一家食品企業的上游供應企業的銷售,我想說,不僅僅是肉類,各類食品的添加劑、果汁原料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大家現在市面上喝的東西,吃的東西,有的原料甚至是09年乃至更早的。
除非每個批次的生產客戶都派人來監督生產,指定批次供貨,否則供應商修改批次、竄貨、改生產日期簡直容易的跟1一樣。
我們經常把客戶審核未通過的工廠的貨化妝成客戶審核通過的工廠的貨賣出,這是很正常的。
B.並非小企業專利,相反,大供應商更有能力
對了。不要以為大供貨商行業地位高,質量把控嚴格,不容易做這種竄貨的事情。越是大企業,越容易竄貨,因為工廠多,庫存大。相反的,小企業一般不敢囤庫存,因為囤貨代表著現金流的不暢,會倒閉的。小企業頂多技術水平不行,產品質量差點,但是竄貨能力遠遠低於大供應商。
C.為什麼低品質產品優先供應中國市場
因為中國企業技術水平低於國外,好糊弄。
對於某個原料的檢測,如果國外有100項驗收要求,國內都有可能只有50項,有的指標國內甚至都不知道還需要去檢測,更別提檢測不出來的。當然,國外的檢測標準有時候在我眼裡簡直是矯枉過正,但是這也體現了發展的差距。
舉個例子,國外採購甚至會對全球的原料做產區的認證,比如來自中國某區域的農產品,就因為常年農殘重金屬超標而禁止出口。這種概念在中國企業乃至中國消費者心裡,壓根就沒。
同理,大企業的食品規範比小企業又更進一層。因為畢竟有錢還是可以招到更好的質檢人員,配備更完善的檢測設備。而且樹大招風,大企業更害怕出質量事故。
所以自然而然形成了,好貨緊著國外賣,中等貨緊著大客戶賣,次的貨留給小客戶賣(往往還能賣高價)。
2.關於監管不力
上面很多人在說到底誰要負這個監管的責任,我想說這個監管太難了。說別說客戶檢查不出來,質監部門也檢查不出來,因為沒有體制能夠做到要求上游生產加工企業每個批次都備案。你來人查,我就做生產記錄好了。
客戶算是利益相關,已經是對上游的檢查非常嚴格的了,但是想做鬼很簡單的。甚至有時候客戶買不到貨,也就默認了我們的行為,只要你把文件資料備齊全,讓質監部門查他的時候,他能規避責任就OK了。
3.下游企業是傻子嗎?
當然不是了。
大家不要被我上面那條回答誤導,認為下游食品企業純粹是無辜的。
下游企業又不是傻子。他們是做這行的,很多食品企業都是上百年的企業,啥世面沒見過。每個公司的質檢科(簡稱QA),都是非常厲害的。而且行業里有非常多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每年每個食品企業都要花大量的經費在檢測費用上。
企業改批次難道就保證完全沒有失手的時候嗎,不是這樣的,百密一疏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供應商和客戶是共生共存的,大家共同的敵人都是質監部門,有時候大家彼此是心照不宣的。
還有一種情況,一些添加劑在下游層面是法律法規不允許添加的,所以下游企業會潛規則允許上游企業添加而不加以檢測。比如果汁飲料,下游企業說100%無添加,但是他可以允許自己的上游添加,調香調糖,配料表裡面寫的是我添加的,上游添加的不需要寫出來的。否則,你如何保證無添加天然壓榨的果汁所有糖度和口感的一致性呢?天然的東西肯定是做不到的。
還有一些情況,是法律法規矯枉過正的,比如在原料里添加VC給果汁護色,VC是完全安全可以添加的添加劑,但就因為被叫做添加劑,所以就被限制。這種情況,下游一定是會允許上游添加的,只要你文件資料不顯示就可以了。沒是辦法的辦法。
所以媒體雖然把冒頭直指下游有點不厚道,但是也沒罵錯人。大家也不必全心全意同情。
4.關於保質期和吃不吃得死人的問題
首先,過了保質期的東西不等於變質。大家自己回想我們在超市買的麵包,過了保質期真的就壞了嗎?不是的,只是過了這個期限,你吃壞了跟廠家沒關係,廠家免責罷了。
第二,產品的保質期是參照國標,由廠家制定的。而國標的制定都是行業裡面的大企業參與制定的。在B2B領域裡,保質期只對下遊客戶有制約作用,上游供應商是有把握把產品一直放到超出保質期的。因為他們就是國標制定者,他們知道底線在哪裡。
所以保質期可以限制客戶儘快消耗庫存,逼他們趕緊在保質期之前用完,這樣才好買新貨,所以上游供應商不會希望保質期設置太長。大家設想,今年比如肉的價格比較低,客戶一看好傢夥這麼便宜,我買上個3年的量慢慢用吧,上游企業豈不是倒閉了?
雖然新聞裡面透露了說有發臭現象, 我覺得,供應商不是傻子,不是做一鎚子買賣的,如果真的主要指標超標了(比如大腸桿菌之類吃了容易讓人拉肚子的細菌),他們是不會往外賣的。敢賣就說明不會出事啊。
5.消費者何去何從?
作為消費者,我只能說,能吃大企業的盡量吃大企業的,因為大企業在採購資源上好歹還是能夠獲得更多優勢,百勝能被混入部分過期材料,小企業就更別提了。而且大企業走貨快,還能避免下游自身產品過期的問題。
在此處,我要狠狠地倡議一下,現在很多人不相信被媒體曝光的大企業,乳品也好,飲料也好,餐飲也好,反而去淘寶買手工食品、買農戶手工作坊的產品。這是一個更大的食品安全隱患!因為工業化生產現在至少還具備監管機制,你真的要放棄監管機制,去相信一個小作坊老闆的良心嗎?
所以牛奶我還是喝國產大品牌,我很少買國外所謂進口奶,因為我覺得進口渠道太多我也不放心,尤其是國外的奶源也有好壞之分,而且下面評論有人補充說了,進口奶也可能並不是真的進口奶。
奶粉方面,有的家長不買大超市賣的進口奶粉,通過代購買海外奶粉,除了是熟人帶的以外,那些不是熟人帶的渠道,你就能保證生產日期沒做假嗎?
我也不敢喝早市上農戶自己產的牛奶,因為你不知道他家的奶牛吃的飼料有沒有激素超標。他買回來的牛奶你還要煮沸了喝,而在你煮沸的過程中營養流失大發了去了。企業至少是經過殺菌出廠的,瞬時加溫工藝比你在家煮沸牛奶更保留營養。隨便哪個奶製品企業都要配備有基本的實驗室,具備檢測能力,農戶家有嗎?
觀點:【福喜工廠弄虛作假】推導不出【快餐行業不安全】。
整條銷售鏈出了問題,表明三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失責,而不能把全部責任怪罪到其中的一方。全都有責任,但是要分主次。全然怪罪於任何一方或者其中一方把自己的責任完全的推卸,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個人認為在這次事件中,工廠為自己出售過期產品負責,銷售端對銷售不合格品和虛假宣傳負責,而政府部門應該負起監管不力導致的後果。
不僅是福喜、麥當勞百勝應該出來道歉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政府部門也同樣應對公眾道歉,承認自己監管不力,並且應該就此次事件找出問題所在,改進改善監管的程序。
首先,工廠出了問題,工廠是要負很大責任的。
這個沒什麼好寫的了。工廠的責任絕對是最大的。為了一己私利,違反了法律,根本上就是錯誤的。扯什麼福喜工廠、百勝麥當勞利益熏心實在太淺薄了,誰都知道,商家之所以叫商家那就是為了賺錢的,商人本質如此。懶得詳細寫了。
而作為一個國家各種部門審核批准、手續齊全的供貨商,M記和KFC選擇這個工廠作為供貨商,並沒有不合理的地方。陰謀論什麼的,還真說不上。
再者,食品工廠的成立與出售商品,是要經過工商部門、食品監製部門、衛生部門等部門審核批准的。這是我認為政府應該出來道歉的原因所在。
爆料出個黑工廠,實際上是在證明,即使經過各個部門的層層把關,我們吃的東西還是出問題了。
而新聞媒體,經過有關部門首肯之後。開始一股腦的把矛頭指向明顯只有部分責任的M記和KFC。
效果不錯,群眾們開始瘋狂的表達出各種抵制洋快餐的念頭。
將所有的錯,一股腦推在了快餐方。
而政府的責任很大一部分被淡化了,第三段有詳細說明。
最後,上文提到,M記和KFC有連帶責任。
責任肯定有,而且不小,但是我始終不認為他們應該是目前的主要炮轟對象。
當然也別把國外的餐飲行業想的那麼美好,工廠般嚴格的生產流水線,只是為了保證品質,不想砸了自己家的招牌。但是人家畢竟是商販,價格因素在所有的選擇影響中艷壓群芳好么。
一條河流從上游起就已經被污染,中游監管不力,下游放任自流——三方都有責任,但是全然去責怪下游的不潔凈,就是在偷換概念。
而M記和百勝作為整個銷售鏈的最終環節,食品安全性主要由肉類本身的安全性(養殖場之類),生產加工廠的衛生狀況,還有國家質監局等的把關程度決定的……快餐業能獨自扛起整條銷售鏈出問題的責任么,顯然是不能的。
但是光是爆料出一個黑加工廠,就開始說洋快餐不安全,我看是有點以偏概全。
如果把質量檢測之類的全然怪罪於M記和百勝,顯然是在淡化監管部門應負起的那份責任。
M記和百勝之前各種宣傳「從農場到餐桌我們全程把關」固然是比較扯淡的虛假宣傳,但是這並不能成為政府監管部門全然把產品的原料出問題推給M和百勝的質檢不到位。
源頭出了問題,而新聞媒體沒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言論自由】,只能把洋快餐推上口誅筆伐的絞刑台才能寫出「符合國情」的新聞。
食品安全出了問題,百勝和麥當勞出來道歉是應該的,福喜出來道歉也是應該的。
每一個環節都要負起責任,為我們的飯桌負責。但是各大部門也不能把什麼都扔給這兩方吧。
如同上次星巴克咖啡定價問題(也好意思拿出來做新聞……),看了下輿論儼然一片爭論咖啡價格的戰場。既然在中國,定價也是通過中國各類有關部門定出來的價格。比較沒品的新聞還會拿【速溶咖啡一元一袋,星巴克價格是數十倍】這種毫無經濟常識的標題作為賣點。
別說什麼民眾容易被騙,其實他們只是太相信新聞了而已。
報道事實本來沒有錯,但是通過各種手法去扭曲輿論方向,令人懷疑其出發點。
題外話,個人認為,沒有足夠的判斷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還是少看點新聞的好。
總之,觀點如下:
在一個政府推脫責任,工廠違法成本低,快餐企業虛假宣傳的情況下,洋快餐行業的安全性不能拿出來單獨討論。
實在看不下去了,評論區都是些什麼來著……
1.政府無罪論和政府原罪論都退散,有責任和包辦完全是兩個概念,一碼事歸一碼事。
2.筆者從來沒覺得自己寫的東西一定是正確的,只是一種觀點而已。有誤請提出,請善意評論,謝謝。
3.隨便掃了眼文章中的【政府應該道歉】就想當然的把我定論為親美派的用戶甲,奉勸您還是少刷知乎吧。您的理解能力實在是挺……可愛的。
先說結果:相比其他作坊式生產依舊安全可靠
福喜這事,至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供應商知法犯法、企業質控系統存在嚴重問題。至於百勝和麥當勞,可以說是被鑽了漏洞了。光道歉是沒用的,要想辦法增加對供應商的管控。對於政府,不要什麼事情都等著媒體報道,這種事情為什麼沒有被發現也需要反思。
曾經看過百勝供應商管理評估標準之類的文件,對其流程、CCP 點、質檢、記錄審查等等相對來說也算是業界良心了。已經採購食品的抽檢和質控也算是嚴格。在這種情況下出的問題,可能你覺得可笑,但是真的就查不出來。質檢永遠只能檢驗已知的危險,對潛在危險無法檢測。不僅僅是百勝,整個世界的食品、藥品、甚至火箭、衛星都是這麼檢驗的。
對於質量來說,大型集約化生產企業質量永遠會更安全。因為他們有人力、物力、財力去檢驗,他們背後有強大的利益驅動去維護質量而不是破壞質量,他們也同時是被媒體、質檢部門、社會盯得最緊的一批企業。相比這點,小規模作坊式生產永遠到不了。供應商評估、質量監管、質量控制是無比複雜的一套系統,遠不是普通人所想想的我只要站著看著就好。
說一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對於大規模標準化生產,人是最弱的環節,每每出事,都是人的因素。參與過 SOP 制定的人估計也會深有感觸,要寫出來一個讓人能夠完全執行,並且不出紕漏的 SOP 操作簡直難上加難。你以為你寫上 30 分鐘記錄一次溫度工人就記錄了,你以為寫了雙人記錄簽字複核數據就對了,其實真不是。更可怕的是作為質量根基的 QC、QA 出現問題,公司上層領導出了問題,那麼整個質量系統就會垮掉。
葯企有句名言:質量是被設計出來的。如果設計不合理,那麼後續不管你如何檢驗、如何抽查,終究還是有出問題的可能性。美國也好、中國也好,食品藥品安全都是建立在一次次血的教訓基礎上成長起來的。這種事情上,政府要考慮監管方式是否有問題、生產企業要自律、下游企業要考慮自己如何更科學的審核供應商並採購原料。
道歉是為了活下去,但是怎麼活的更遠,還是要想想的。1. 上海傳媒界今年大洗牌。大家都熟悉的上報重組、SMG東方衛視中心改組、澎湃新聞網都是上海傳媒界的新動作。
2. SMG這邊,去年黎叔回歸、SMG新聞中心改組後,成立了深度報道組,無奈成立一年來,猛料不少,有影響力的新聞不多。
3. SMG急需有影響力的新聞,顯示黎叔回歸後新聞改革的成功。
4. 用食品安全打新聞影響力是老招了,03年央視新聞台的每周質量報告就是這麼火起來的,惜乎老大哥收輿論監督權。
5. 理解下東方衛視、新聞綜合一起炒新的路子,SMG經不起折騰,新媒體大潮轟轟的,今年東方衛視前五危險,路徑依賴殺必死。
以下文字有一個字不認識、一句話沒有完全理解都請不要在評論區說話。(知乎上應該沒有這句話都看不懂的吧→_→)
這件事的問題出在供應商,KFC和M等企業屬於被豬隊友坑了的類型。供應商又不是他們下屬的。至於你說為什麼KFC他們沒有發現,你相信嗎,福喜絕對有能力讓問題原料的各項檢測指標合格,即使是KFC的人抽檢。
七分之一:食品工廠的黑洞(下)在這一集一開始就介紹了麥當勞和肯德基有派人檢查供應商,在檢查前工廠方面會通知生產線不能違規操作,如此即使作為餐飲企業的麥當勞、KFC又如何能檢查出問題?另外,據工人介紹「如果被K或者M發現有違規操作將會取消訂單」,9分30秒的樣子另一位工人也介紹了「只有來檢查的時候才是正規生產」。(吐槽:你們那些質疑麥當勞、KFC沒有盡到檢查義務的到底看沒看視頻啊!)
至於他們是否安全,依然是他們當前市面上同價位中安全係數最高的餐飲企業。
所以請把矛頭指向福喜,謝謝。
我這裡說的把矛頭指向福喜指的是輿論的譴責對象應該是福喜而不是肯麥。因為根據現有的證據看肯麥並不存在過失,他們選擇的供應商是證照齊全的國家批准生產的供應商,而且福喜的工人也證實了肯麥會對供應商進行檢查,並且沒有證據顯示肯麥知曉福喜違規操作的事實,因此輿論譴責的對象應該是福喜。肯麥最多是被福喜鑽了制度上的空子,但就正如 @趙世奇 老師所言『質檢永遠只能檢驗已知的危險,對潛在危險無法檢測。』(見:如何看待上海福喜食品公司違規生產行為,麥當勞與肯德基等洋快餐的食品還安全嗎?),肯麥完全的按照生產規程操作,但卻被供貨商鑽了空子導致產品有質量問題,各位自己判斷誰應該被譴責。當然,如果你找到了證據證明肯麥在這件事中是知曉福喜違規操作的,那麼肯麥就應該受到輿論的譴責。
再從法理上說: @Martin Lee 在這個回答下所說如何看待上海福喜食品公司違規生產行為,麥當勞與肯德基等洋快餐的食品還安全嗎?『消費者有權向肯麥索賠』。
好吧,既然你們認為是公關,那就麻煩通知一下KFC和M趕緊把錢打給我。
PS:你們這些說三鹿的,你們了解三聚氰胺事件的全過程嗎?整件事情中三鹿是知道其產品存在問題,企業和政府共同隱瞞到2008年紐西蘭政府通報中國政府後才被揭發 2008年中國奶製品污染事件PS2:從頭到尾我從沒說過餐廳不用負任何責任,不要腦補行不?這不是做中學語文閱讀理解,不要你猜中心思想。
PS3:補充一句,作為消費者別以為自己花了錢自己就是大爺,你餐廳出了事不管什麼情況老子出了錢想譴責你就譴責你,你要咋滴吧~行,這是你的自由,隨你,少你一個地球照樣轉,肯麥的消費者照樣不會少。
任何一個終端企業不應該也不能為整個供應鏈負責。
大家只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就像增值稅一樣,哪個企業願意為整條供應鏈的利潤繳納增值稅的???
每一個環節的交接其實靠的是一種信任。企業多年合作的誠信也好,政府執照證書的公信力也好。都是這種信任的體現。
M記已經很牛逼了好么,為了保證自己的終端品質,已經快要抗起整個供應鏈的質檢了。這就是快餐業質監局的概念啊。
我買了一包帶有QS標誌的未過期牛奶,比如蒙牛吧,立即回去弄了一份奶茶,在我的小店裡賣給了一個小夥伴。結果因為奶實際上過了保質期拉肚子了。親,這難道是我小店的責任么。
這時候記者會怎麼辦么?大肆宣揚蒙牛奶品不合格。誰管我小店啥樣?
我覺得這個事最終怪在麥當勞頭上,完全是因為店大啊,影響大啊。我新聞能上頭條啊。
問題肯定存在,但相較於大多數餐飲連鎖算是小巫見大巫。關鍵是,每次風波都是這些外資餐
飲連鎖變得更乾淨更規範的契機,這場風波過後,我會更願意去KFC麥當勞必勝客。
《侵權責任法》
第五章 產品責任
第四十二條 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三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
產品缺陷由生產者造成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
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十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在這個事件的報道,目前可以判斷的是:生產者、供應商、銷售者承擔的是不真正連帶責任,簡單的說,就是在「外部關係」(面對消費者)時承擔連帶責任,消費者可以對商品生產和流通環節的任一一方或多方進行索賠。
而內部則按過錯等因素,有最終的責任承擔者,在這起事件中應為肉品供應商。
但如果有證據表明下游快餐廠商明知或應知產品存在問題依然銷售的,銷售者應該按照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媒體業者,我只提供我的考慮。
1. 風險存在於世界各個角落。
2. 「不流血的事件不叫新聞」,正視新聞的聚焦效應。
3. 規避風險並不是杜絕風險,你可以選擇安全係數更高的,比如超市。但是在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出事之前,你也是因為這個選項而選擇他們的。
4. 如果是你所在城市的沙縣小吃,蘭州拉麵以及桂林米粉出事了,你還會如此憂心忡忡么?出事的肯德基麥當勞供應商是其全國的供應商?
5.最後,違法必究。但對沒有檢查出問題的食品供應商,無罪推定最好還是堅持。將所有的食品供應商進行有罪推定並不合適,弊大於利。
以上,個人的思考。
如果對國內奶企的監督有此次事件十分之一嚴格,處罰十分之一迅速,打擊面十分之一寬廣,官方輿論攻擊十分之一誅心,阜陽必不會有那麼多大頭嬰兒,中國不會有那麼多結石寶寶,也無需恆天然出面揭穿,更不會有席捲世界的奶粉搶購潮。
只希望有一天,食品監督不僅僅盯死KFC,McDonald, Pizza Hut……也就更關心的地溝油、漂死豬等問題多少也投入一些力量。可惜,幾十年生活經驗告訴我,too naive, too simple.
以上是第一次回答,關於「如何看待」。以下回答「還安全嗎?」
國內監督分為以下幾檔:
第一檔最高檔——捕風捉影。什麼陰謀論,未證實的傳言全部採信,比如iPhone 影響國家安全。
第二檔——周邊突擊。只要擦邊,責任全部歸罪於你。比如蘋果店保安驅趕黃牛事件,星巴克高價批評。
第三檔——雞蛋挑骨頭。同樣標準,執行在你身上時嚴格十倍。比如冰塊臟過馬桶水。
第四檔——標準檔。佔位檔,正常執行標準。
第五檔——睜一眼閉一眼。驚動友邦前的三鹿即為一例。
第六檔——自欺欺人。江飄死豬,自欺曰「農民素質提高,死豬肉未流入市場」哄鬼呢,那多半是死豬多到黑市都收不完吧。
第七檔——大事化小。三聚氰胺幾個奶農主犯,加一個保不住的三鹿,余皆不問,監管責任呢?
第八檔、九檔,若有亦非吾所能知之也。
此次事件二、三檔為主,四檔為輔吧,當然不能說洋快餐安全,但諸位看官,選擇前想想看,買的是幾檔監管下的產品,服務吧。
首先,表達我的觀點,我仍信任肯德基與麥當勞。
原因很簡單,若是肯德基、麥當勞這種大型企業的供應商都有問題,你說德克士的產品安全嗎?超級雞車的產品安全嗎?街邊非連鎖的其他小店安全嗎?用屁股想都知道,像麥、肯這些大企業,訂單一筆接著一筆,如果某批材料臨近保質期了,那下次少進一批,或者多做一批搞個促銷活動,分分鐘就把問題解決了。倉庫的冷藏也要燒錢,怎麼可能一直用過期的原料做東西呢?再有,這事兒現在曝光了,肯德基麥當勞肯定也不敢把這幾批產品放到零售終端,至少這一個月他們絕對會非常老實,竭力維護自己的企業形象,因此這些天的洋快餐是非常安全的,而且不用排隊。
在這段新聞視頻的開頭,播報員說「本台(東方衛視)深度報道組的記者化身為流水線上的普通工人,深入到這些快餐巨頭供應商的工廠車間」。我仔細地觀看了視頻,放出的暗拍時間跨度從5月21日(麥當勞人員檢查)一直到7月4日(過期牛肉餅),而暗拍出真正有問題的產品只有三批。細心的觀眾可能留意到,記者屢次拍到了公司內部發出的郵件,因此每次公司下令「幹壞事」的時候,他總是能提前做好準備,並拍到證據。在這麼大的廠子里潛伏了至少兩個多月,卻只出現了三批問題產品,朋友,你當你生活在美利堅嗎?在中國,這麼有良心的公司已經不多了吧。再說視頻中提到了「應對麥當勞人員抽檢」,雖然它被公司給糊弄過去了,但他們公司起碼還有人抽檢。你看街邊的那些貌似正經的店哦,連餐桌都擦不幹凈,你還指望他們的食物衛生,我真是哈哈了,連表面功夫的支出都懶得掏,你指望他們給你提供最優質的食材?百勝集團對產品的控制是非常嚴格的,這次事件他們當然也有連帶責任,但你新聞矛頭直指肯德基、麥當勞,這是什麼意思?
話又說回來了,這個新聞還有個地方有些詭異,記者是先進公司成為員工,然後去偷拍得到了這些畫面。也就是說,這傢伙的職業是記者,進這個廠是為了揭露他們的罪惡。顯然,記者在進這個公司前,他就已經知道了這個公司有問題——換句話說,這個公司里的某個人,因為受了某種委屈或刺激,想要報復這個公司,由於麥當勞肯德基的受眾特別廣泛,便邀請記者來拍攝他們的違法行為,以達到轟動的效果,從而給這家公司以最沉重的打擊。在視頻7分半左右,「上海福喜食品公司前質量部管理人員」帶著口罩墨鏡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我真不信你這個記者在基層幹了兩個月就能在不暴露身份的前提下勾搭上管理層的人,並說服他出賣自己的老闆。
客觀地說,這變質事件曝光之後,政府官員、快餐商家、消費者,全部都是受害者,唯一的獲利者是新聞提供者。可我吃了這麼多年肯德基,從來沒有拉過肚子,反倒是學校食堂給我整得腹瀉了好幾次。你TM跟我講這些肯德基的東西都是變質的,我看是你腦子變質了吧。你知道這個廠有鬼,他直接帶著證據跟有關部門舉報啊,把記者叫來幹什麼,你他媽直接舉報了,後面這三批問題產品也不會流進市場禍害群眾。好了,我又知道了,你不舉報是因為覺得問題的根源在於有關部門監管不力,你拍到了一批問題產品覺得說服力不夠所以忍辱負重曲線救國又等了兩個月才一起公諸於眾,好好好,你說得對,你是為了大家好,你贏了,恭喜你,去檢察院工作吧。
最後,我還要順帶吐槽幾句。為啥總有人覺得肯德基麥當勞就是垃圾食品呢?漢堡是多麼健康的食物呀——兩片麵包一塊肉,夾著生菜和奶油,相比起油條,生煎,肉包,酥餅等中華傳統美食,健康程度可不是高了一星半點。有些人聽風就是雨,腦子從來都懶得動,卻要積極而無私地幫助無良新聞媒體實現他們的目的,真是令人捉急哦。
曾經在速凍分割雞鴨的企業工作過。從養殖,屠宰,分割,銷售,渠道最終到終端都參與過。我將從整個環節來講一下行業的現狀。(7.20)。
被罵騙贊狗,不要臉,必須出點貨挽回點臉面了。文章上班偷偷碼完了,手機複製點錯了,全沒了,果然是幹不了偷偷摸摸的事(7.21)
我的觀點是:現行市面上的速凍肉類是可以吃的。(謹慎持有)
養殖:在速凍分割雞鴨行業,大部分為散戶養殖,現在慢慢開始向企業大規模養殖轉變。從雞鴨苗進養殖場第一天開始,就要吃藥,到出欄提前一個星期停葯,停葯的風險就是雞鴨死亡率劇增,為了減少損失,養殖戶必定要推遲停葯,進入屠宰廠之前檢驗檢疫不管合格與否都會進行屠宰,即使不合格廠家也會低價收購進來,不可能銷毀。(養殖業很辛苦,24小時看守,人工添水、飼料)
關於檢驗檢疫合格的標準,由本行業定製的,肯定要兼顧行業利益,沒法評價到底對人體有沒有害,這是對標準的質疑。養殖產業對於當地是解決勞動力,繳納稅收的大戶,當地zf都在積極配合,葯監部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我的了解,現在的葯監是比較嚴格的,出廠都是合格的,但是散戶是沒法保證的。
註:檢驗檢疫是屠宰分割廠自己檢測的。
分割車間對工人的衛生要求很高,口罩手套頭套都有,穿衣順序都有要求,進門前消毒池涮鞋,浸泡手,拂掉衣服上的塵土頭髮。不知道哪裡弄來的6S管理標準,整個車間基本上籠罩在84消毒液的味道下。
分割車間對工人的衛生要求很高,口罩手套頭套都有,穿衣順序都有要求,進門前消毒池涮鞋,浸泡手,拂掉衣服上的塵土頭髮。不知道哪裡弄來的6S管理標準,整個車間基本上籠罩在84消毒液的味道下。
為什麼會這麼嚴格,因為如果消毒不徹底,或者引入異物,肉類在封裝冷凍後,到達客戶那裡,已經變質(貨物從廠家到終端一般要1-2個月,即使庫存積壓,超過10個月就已經沒有客戶願意要了)質量問題肯定是要退貨,變質的肉類就是一坨屎,沒有任何價值,只有扔掉。市場之手,比監管部門強太多。
關於上海福喜食品加工過期食品
首先你要搞明白,過期跟變質是兩個概念,尤其在速凍食品行業,消毒液和低溫冷藏(-18°)的作用下,12個月是不會變質的,這個你可以放心。是個企業都不會將食品留到變質,即使少量變質也不會摻雜進新的產品,這樣只會將整批次的產品全部感染變質,不說下級客戶會退貨解約賠償,沒有企業會傻到製造如三聚氰胺類事件,是要殺頭的。
關於再加工過期食品,這是行業的普遍存在的,只要是臨近過期,稍稍過期的產品都會優先被安排生產消化掉。每個廠家,每個代理商,我是說的每個,幾乎每天都在這樣做,驅動力就是利益,不出事的基礎上,盡量減少損失。
此次被黑的肯德基
為什麼說被黑,只要同肯德基打過交道的,都知道他丫的是最難伺候的。
肉塊重量,色澤,形狀,包裝,安檢都是最嚴格的。退貨、罰款、威脅解約,都使合作企業不敢大意。
為什麼還會出現這樣的事件。
肯德基訂單之大,整個行業都垂涎三尺,各廠家擠破了頭往裡鑽,為了訂單,什麼承諾都應,競相壓低價格,按肯德基的訂單要求做出來的產品,利潤是非常薄的。
監管到底有多困難?
食品變質之前通過常規測是無法確定其生產日期的。定期巡查,入庫前抽檢,都合格你怎麼辦,派安檢員駐廠?或許這事發生後有可能。其他企業那?監管部門不可能每天檢查,都是採用抽檢。抽檢合格代表這批貨物是合格的,生產過程也就沒人管了。
另:肯德基原料集中採購。華萊士、德克士是門店自己採購原料,質量把控?呵呵。
所以肯德基、麥當勞仍舊是國內,能找到的最衛生安全的餐館。
關於國內媒體
有點分辨能力的都看的出來,不客觀!
此次事件報道是很真實的,但是矛頭指向肯德基是片面的,國內快餐連鎖企業當真比肯德基差太多,僅僅是因為洋快餐,讓其背負整個行業的罪,太不客觀。
在國內整個行業太零散,沒有形成把控全產業鏈的企業,養殖行業臟累利薄,都不願意做,屠宰分割廠門檻較低,廠家遍地,競爭激烈,價格貼到成本。
倉儲運輸過程,除了溫度稍微靠近標準,其他的庫房就是混凝土地面,同其其他建築沒有區別。整個裝卸運輸過程,同普通貨物一樣,沒溫度,消毒,安檢措施,搬運工穿一套骯髒的棉襖搬運貨物,小鐵車運送,沒有任何衛生標準。
標準沒有制定,整個速凍行業在內都存在這個問題。
鐵皮車裝載冷凍食品。
鐵皮車裝載冷凍食品。
這個行業自從幾十年前出現以來就是這個樣子,到現在依然這樣。
之所以這麼長時間沒有被扒光,是因為這行業沒有出現過較大的安全事故,儘管各個環節都是沒有達到衛生要求,整個鏈條一直到終端都是在盡量避免食品解凍,解凍過後的食品是沒有人願意要的,這就避免常溫了常溫下肉類快速變質的現象,最關鍵的是消毒液浸泡過的,市面上存在的絕大部分冷凍食品,是比較安全的。(7.22)
單凍散裝雞胸肉
單凍散裝雞胸肉為了防止貨物在冷庫里風乾(低溫下快速失水變干),內包裝是要用塑料膜整個包裹封起來的,只要沒有像這樣開箱接觸空氣,在-18℃保存一年以上是沒有什麼變化的。同時也隔絕了儲存、運輸過程很多不衛生行為的威脅。
速凍雞鴨肉,是市面上能找到的,大規模生產的,最便宜的肉類。
這樣的行業現狀你要說,跟企業沒有關係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按照正常的衛生標準走完整個鏈條,食品價格有可能翻倍,你就買不到這麼便宜的肉了,小餐館裡吃飯也不是這個價格了。購買建議:
- 超市裡的冰鮮品,建議不要購買,即使沃爾瑪也不會將過期的冰鮮肉扔掉。
- 購買時選擇小包裝的(如上圖)
- 選擇白嫩鮮艷的肉類,食用前仔細清洗,烹飪時 十分熟。
希望能補回一點臉,能力有限,萬分抱歉。
推薦 匿名用戶 內幕 曝光答案。
我記得第一次吃麥當勞的套餐的時候,牛肉漢堡套餐大概是30元左右,而當時我的月薪還不到1000。
十多年過去了,我的月薪漲了XX倍,通貨膨脹了XX倍,但是麥當勞的套餐價格居然下降了。
你說這是技術的偉大進步,是現代科學管理的威力,我信,但只信一大半。
麥當勞等有它的難處,價格高了銷售額反而會下降,價格低利潤就太微薄,巨大的成本壓力只能轉嫁給供應商,供應商又不傻,一個監管不到位就要耍小動作。
無論如何,這次事件對消費者都是好事。供應商這邊把潛規則挑明了,短期是有損失的,但是長期生意還有的做,而且向下游廠商表明了態度,你別老壓榨我,逼急了大家同歸於盡。
下游廠商,麥當勞等,也能認識到壓榨供應商是有風險的,下次成本有壓力還是考慮開掉幾個高管吧。
同在食品企業打醬油,猜測一下,沒有數據支撐...
恐怕這也是經濟不好的側面印證吧...
往年需求都在平穩增長,今年快餐需求增長緩慢甚至下降了,福喜作為生產商根據往年的預測生產了太多的產品,肯麥的訂單卻減少了...
然而,作為供應商,利潤就很薄,大量過期庫存肯定會導致巨額的虧損,作為肯麥的供應商,合同也不可能允許企業把肯麥的產品自己賣出去...眼看就要到期了...
...只好鋌而走險,不要良心了吧...
肯麥這幾年日子並不好過,為了自己壓力小點,壓榨供應商那簡直是一定的....不邀自來。關於觀點,前面幾樓闡述的很清楚了,作為一個從事餐飲行業多年、良心尚未泯滅的搬磚狗,公平地說,麥記肯記可能是國內市面上最乾淨的餐廳了。對於蘭州拉麵、沙縣小吃、淮南牛肉湯、陝西麵館、重慶酸辣粉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蒼蠅館子就不再贅述了。答主畢業以來干過肯德基管理組,也干過來自台灣的某豆漿國際連鎖品牌,更多的是各類國有、民營或外國品牌的高星級酒店、高檔餐廳。我就不詳述這些餐飲業態的衛生狀況了,以免各位知友留下心理陰影。你只需要知道,吃到你嘴裡的中餐,絕難保證是第一手就夠了。越是高檔的餐廳,越是這樣,程序如此。
-----------------------------有許多讀者關心「第一手」的問題,不敢藏私,分享一下----------------------------
那就直說吧。就是說你在人均五百的餐廳吃飯,你點的菜吃到嘴裡時,已經經過了炒鍋、打荷、廚師長、菜檢、食梯、傳菜和服務員這些環節中的幾環到全部的嘴,其中有些是為保證「質量」程序性的檢驗,比如炒鍋製作菜品過程中要嘗鹹淡(你不要指望他喝一勺湯咸了或淡了之後會涮涮勺子再接著炒,一道菜快炒的話不到一分鐘,換勺或洗都是不現實的);再比如除了荷王之外的打荷一般都是學徒性質,他們的工作是給炒鍋打下手和保證出品後菜的擺盤和造型,湯汁灑到盤子邊上了要用擦桌子的抹布擦拭一下,至於順手嘗一口,那是謙虛好學的學徒應盡的義務;至於菜檢,往往是不再動勺的資深廚師,他要保證小夥子們做的菜味道純正,沒有頭髮、避孕套、創可貼和鋼絲球;廚師長嘗菜多數是因為嘴饞,但這就像鑒黃師的工作一樣,是義正言辭的。……好吧,也許他們會拿一個小碟,每次用公勺公叉公筷夾一點出來,絕不直接填到嘴裡……如果你是個去餐廳無論他們生意多忙、從不向服務員催菜的食客,那也許食神會眷顧你……
除此之外,其他環節的吃都被定義為偷吃,原則上一旦發現是要處分的,一般還不輕,動輒幾百塊。但是,你看過餐廳服務員月薪四千都招不到人的新聞么?這從09年我還在餐飲部的時候感受就很明顯了,永遠招不齊人來。如果酒店行業招聘服務員也用offer這個辭彙的話,一個18歲高中畢業的姑娘充分投簡歷之後,理論上可以收到一座城市超過一百份的offer;如果你還想直觀體驗一下,請打開那個啥都有的、神奇的網站,在本城招聘頻道搜索「服務員」。
正因為是偷吃,所以總是匆忙和隱蔽的;正因為是從不放在檯面上講的,所以是缺乏監管的——是不是很像「體質」?所以說到底,什麼都是體質問題。你正在喝的湯,也許她喝了一口覺得不對胃口,又……好吧,我不說了。 如果你喜歡喝張裕的冰谷黃金冰葡萄酒,這種優雅的、女性專屬口感的酒,多半要和服務員分享,假如你恰好是在一間有備餐間的高檔包房的話。另外,佛跳牆、鮑汁扣干鮑/海參等菜品里的高湯,也是小伙兒姑娘們的最愛,因為你也喜歡那種濃郁的香味,不是么?千萬別催他們,不然就來不及用勺子或筷子,只能直接下口或下手了。
最後,除了麥記肯記,你見過哪家酒店的員工手冊里,有「洗手」這一條規定么?有的話請聯繫我。
--------------------------------------------你們太熱情,第三次補充------------------------------------------
1、前面有位在開房艹兼職的飲料小哥反應,食品過保質期(此保質期非工業製品包裝袋上長達三個月以上的保質期,肯德基產品保質期短則十幾分鐘,長則幾個小時,但是沒有一種是會過夜的)員工都吃不到。畢竟圖樣,沒做過晚打(店面打烊後負責衛生和機器清理的崗位)吧?最後一班製作半成品或成品的時候,會必須或故意地多做一點,店面打烊時也賣不完。這時候晚打崗負責總配區(與收銀台以食品架隔開的區域)的小夥子,會用垃圾袋裝起來,放在隱蔽區域,工作全做完後,包括管理組在內的小夥伴們就可以分享雞肉大餐了。據說還有拿回家,五塊錢一塊雞腿肉賣的……至於白天過期的產品,那就只能公然扔在垃圾桶里了。不過資深的總配(負責協調產品製作量的崗位)是不會允許太多產品過期的,這當然主要是靠對營業高峰人流量把握的業務能力,但有時也不得不用「改時間條」的小伎倆……
2、現在多數一二線城市,包括蘭州拉麵和沙縣小吃在內的餐館,一般都不會使用地溝油了。這還得歸功於近幾年媒體對地溝油事件頻繁曝光,給監管部門造成的壓力。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都能連軸辦,對於這個權力高度集中、一切對上級負責的組織來說,我不知道有什麼事情是他們想辦而辦不成的。我的經驗是,除了每個城市都有的小吃民俗一條街絕不放棄地溝油外,多數有營業執照和餐飲許可證的餐館,都絕少使用地溝油了。當然,你也吃不到有規範質量把控的品牌食用油,多數是出自各種小工廠、小作坊的散裝豆油(問題是他們搞到了許可證)。去年樂嘉在微博上說,在和多位頂級廚師長溝通後得知,北京沒有不使用地溝油的餐館。反正我的腳趾頭是沒想明白這事,莫非我大濟南除了交警名氣大,食藥局也全國最給力?你們帝都人,真可憐,據說人均消費不上一萬,都不好意思叫會所。我理想中,你們那裡的會所都使用從地中海原瓶進口的橄欖油的。因為之前我司被央媒黑了以後對媒體以及無知大眾已然呵呵了。監管不力這個可以有,但是它就是要把事情模糊成你故意的,好增加社會輿論。
中國的媒體以及從業者的職業道德真是太差。
「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沒人聽說過啊,「麥當勞肯德基供應商」多吸引人眼球啊~
我還可以把標題寫成「必勝客供應商」、「東方既白供應商」、「星巴克供應商」、「棒約翰供應商」、「吉野家供應商」、「德克士供應商」、「7-11供應商」,就是不寫「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反正我沒寫錯啊~ 我內容里有交代上海福喜食品公司啊~ 你們來咬我啊~
我是媒體我有槍,想誰躺槍誰躺槍~ 哦也!看到 @周子卿 認為麥當勞、肯德基負連帶責任,主張政府和工廠(其指供應商)負主要責任,理由是追根溯源(具體理由這裡省略,不再引述)這兩者負大部分責任,以及將矛盾對準麥、肯會轉移焦點,實在不敢苟同。
理由一: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如果你要主張由於麥肯(麥當勞、肯德基,下同)由於使用不合格原料導致損失而要求賠償的權利的話,麥肯必定是第一責任人。你也可以選擇將福喜列在被告的名單中,但通常沒必要。也就是說,從法律角度講,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承擔主要責任的就應該是麥肯。
理由二:
政府和工廠需對此次事件負責是無疑問的,但從解決之道來看,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從需求方下手。
按照這一原則來看,逆推過去,解決問題的最佳環節依次是(在麥肯等餐飲服務場所的)消費需求(大幅減少)、(麥肯等餐飲市場中的)主要終端產品、服務的採購需求(標準及執行力度大幅提高)、(政府、執法人員等的)GDP、收入增長需求(大幅降低)、(福喜等供應商的)利潤增長(大幅受挫)。
為什麼應當按照這一逆推的邏輯來解決問題呢?這是因為市場經濟與法制社會的基本規律決定的。從市場規律來看,有需求就有逐利的誘因,靠規則來改變要慢的多,因為規則在本質上都是事後的,在實踐中大多數也是事後的。我們可以想像,要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力度、完善監管體制需要多少時間?在中國的環境下可以有怎樣的效果?
同樣假設,這次事件中麥當勞、肯德基公關做的出色,有效的轉移了公眾責難的目標,那結果會怎樣呢?大概會這樣:麥肯依然保持現有對供應商的監控模式(包括程序、執行態度等),即便福喜不在了,換一家供應商用這套監控模式依然發現不了下一個「福喜」。
有人會說,麥肯在此事件中毫無疑問也受損失了,憑什麼斷定他們沒有動力去做調整?很簡單,正如業內人士所說,這次事件不過冰山一角,而這座大「冰山」可不是供應商自己就能建立起來的,它是需要產業上下游「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簡單來說,在事件暴露前,麥肯等終端產品服務商,都是「不合格原材料」的事實受益者。因為如果供應商不進行類似違規操作,供給麥肯等的供貨成本可能就不是現在這樣的價格了。
所以,只有讓麥肯有「動力」去發現「福喜」這類供應商,類似的事件才可能減少。我相信,只要激勵充分,麥肯的採購經理比政府部門的監管人員更可靠、效率更高。而這種「激勵」,還有什麼比利潤大幅滑坡、品牌形象長期受損更有效的嗎?
另外,看到有觀點認為雖然麥肯出了這樣的問題,但相比本土品牌還是較優的選擇。先拋開這一論斷是否正確,僅說如果這種觀點被大肆傳播,最終的結果會是如何呢?簡單來講,就是鼓勵犯錯!鼓勵違規!——這是這種觀點成立的價值觀基礎。這是很可怕的。它對本土企業的影響,簡單描述會是這樣:不是不能犯錯,但要象麥肯一樣再犯錯。而這種事實在國內已經看到的不要太多,眾多企業將大資金砸在廣告宣傳上,而產品本身乏善可陳甚至問題叢生,這就是類似價值觀導致的一種扭曲的市場行為。
所以,讓該負責人的先承擔起責任來,讓該受懲罰的人或企業承受其應當承受的,不應因其市場地位而免責!肯定,絕對,必須不安全
看了整個新聞,覺得主要責任應該由廠家與zf來負,各大快餐基本處於躺槍狀態
關於zf:
這個事件應該是對zf信譽的一次重大打擊吧。
一個如此大型的食品加工廠想必是通過zf各種審核且證照齊全的,各種證件代表zf對食品企業安全性的一種認可,而在一個國家裡,最有信用,最權威的機構本應是zf,在一個獲得zf認可的廠里都會出現這樣的事情,真是讓人很難再相信國內還有什麼食品是安全的了。
關於廠家:
我很好奇現在國內快餐行業原料供應商的利潤率大概是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難道利潤真的已經低到要用這種以全中國食品行業的信譽為代價的手段來提高業績的地步了么,還是福喜高層有些什麼見不得人的貓膩逼得他們用這種手段來彌補財務漏洞?
另外這個企業原料的調配也是一筆糊塗賬,生產線在生產過程中竟然能出現可以制度性回收的過期物料,難道進貨的時候完全沒有預算產能嗎?
關於m記等等飲食連鎖店
單就新聞報道來看屬於躺著中槍,在視頻的16:00左右,可以看出m記對福喜是有監督的,而且是被蒙蔽的,至少從新聞來看就是這樣。
關於媒體
各大門戶網站的報道基本正常,可是騰訊的吃相就有些難看了,報道里加進去了一些奇怪的東西
麥當勞肯德基供應商使用變質過期肉:吃不死人
好么,一邊替外企拉仇恨的同時一邊給zf推脫責任的意思么?
看來現在真心想自律的快餐企業只有走垂直統合一條路了。。。
另外我很好奇這次黑心企業會不會被人起訴而付出巨額賠償不是單單行政處罰整改罰款了事。。。--------------------------------------------------------------------------------------------------------------------------------------------
不能理解把矛頭指向餐巾連鎖的人是怎麼想的,福喜和百盛是兩家不同的企業哎!
我贊同得票第二位的匿名回答,非常良心客觀,很到位了。至於那些說映射的陰謀論者,我表示呵呵吧,被摺疊是應該的。還有些回答是比較理想的建議和想法,也對。說點我個人感受吧。
1.關於我們這些不是無關的看客看客
首先這事被爆出來,很多人惶惶不安的心理,我想更多的是出於這樣的:
a,你一世界知名品牌都怎麼可以出這種醜聞呢,他媽的逗我呢——品牌=令人放心的質量和令人滿意的服務,因此,大多數人壓根就不會想到出這一回事,於是一眾嘩然了,大跌眼鏡,當然更無法容忍。其實類似的事很多(三聚氰胺,蘇丹紅。。。)只不過我們更多的時刻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痛。
但是企業會長記性的。
我ex前年被掛在環保部官網上半年,股價從20多直線下降到10多元,摘牌後,談環保色變,雖然還有瑕疵,但是從上到下沒人掉以輕心。
b.那其他的不如這K,M的企業呢——,地球好危險,還是回火星去吧——在80後出生的我們,就說在知乎混的這些,說實話,至少都是衣食無憂的(沒有吃不起飯穿不起衣的吧,好壞高低而已),不像我們父輩經歷過吃糠咽菜那種苦難,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因此越來越注重生活的品質,而自從開放以來,我們動不動就和歐美日或西方或發達國家看齊,而同一時間,國內很多現象,客觀上確實是問題多多,令人詬病,而在新聞媒體,信息化時代,這些一方面被放大放大,一方面不斷的呈現呈現。於是我們就有一種這樣的刻板印象,西方是極樂世界,而我朝水深火熱。這起報道,不過再次喚醒和強化我們這樣的心理。不安是難免,畢竟這是客觀存在問題。但是我相信還有一大波這樣的事被曝光被整治,但是又但是我們的所處的時代還是會一直往前進,這些上傷痛遲早會成為歷史。
全民紀錄這是關於牛仔褲的回答一個視頻。希望看的能完整看完這個視頻,知道我們的現有的生活,以及國外的生活,是什麼支撐起來的。光鮮生活下的血與淚。我記得還有個回答,講中國人把德國設備拆回來國的故事,找不到鏈接了。
2.關於對於涉事的M記和K家。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
我之前工作的時候,公司是中等規模,在行業里有一定的口碑,和業界前十的企業有很多合作,也給他們提供原料。記得輝瑞提出環保改造的時候過來審計的時候,我們就停產,搞好衛生,等他們來,在精烘包測空氣里的微塵的時候,實在過不去了,他們的中方審計人說就剩這一項了,想想辦法吧(辦法總比困難多)。如果是動態的檢查和官方檢查,也各有高招。能查出問題么?較真的話還是能的,但是處理的時候看對方的態度,而對方的態度又取決於我們自身的態度,以及我們在對方心裡的地位,因為我ex過不去的坎,其他企業也很難過。按我的設想,那廠子所處的地方應該是一片海濱別墅,但是現在是化工園區。
因此,類推吧,我覺得他們應該知道,但是很可能不知道多具體多嚴重。雙簧講究個默契,我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不要超過我的底線。
我司也有貼牌的,也會有產品,原料過期等問題,應對的大法也層出不窮,但是有一點是硬性規定,就是要達到出廠規定,至少送檢出來的報告要合格的。當然也有個別例外,但這是要備案和老大允許的,責任到時候也他們擔。
對於其他小企業呢,當然法寶更多了,可以看看關於過期麵包,和產品的處理。小企業小店面的話,是可能會胡來的,只要有利可圖,但不一定,要看當事人。
3.關於新聞。
我一直覺得,人應該學會思辨。你覺得新聞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什麼樣的媒體人才算合格,才算是真正的新聞。我一度以為只有想新聞編輯室里,那樣敢說敢批評,直面事實才算真正的新聞,白岩松在耶魯的演講也令人很動容。後來看到有人說,新聞不需要造假,只需要講部分事實就足以導向了。說白了,新聞媒體,都是有導向的,而大部分新聞人都多少會有自己的色彩。我們大部分人會想當然的預設立場。我記得去年禽流感流行的時候,廣東的企業上書,請求媒體不要每天都報道,今天一起明天一起,可以化為一周通報一次。因為根據刺激強化理論,這樣刺激多了,我們會想當然地以為只要是雞就不能吃,只要是我朝的,那就等於惡劣。
這個調查是記者卧底拿到,這個吧,根據我的工作經歷,我覺得凡是常態化的生產,我司估計要跑不脫無良企業的命。對於卧底調查,這個我推薦去看 @飛鳥冰河 老師關於陳虻老師的那篇紀念文,他說這是最不應該。因為那只是客觀事實的一部分。要評價一個企業,不能看一個點,要看它長期以往一直以來的表現。從這點上來說,M記和K家還是比起大部分企業來,依舊值得我們信任,至於供應原料的那家。從QA的角度上看,他們家肯定是不合格的,也就是管理存在問題。
我覺得出現這樣的事,一點都不奇怪,媒體人的反應也不奇怪,我們的反應也不奇怪。
沒真正做過實體,沒在真正基礎製造業的待過的是無法切身體會這其中的傷痛的,理想很美但是現實很殘酷。
最後,什麼是安全,心理層面,取決於你是否相信,相信就是安全,不相信,就是不安全。如果你是從眾的,沒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那很可能會一次又一次惶惶不可終日。客觀上的安全,取決於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制度啦,企業啦,社會人的素養啦。
問題依然有很多,舊的會一個接著一個走到公眾視野,新的也會產生,重點是如何去對待,是敷衍,是逃避,還是真正解決。但大時代的方向是會一直前進的,這點信心要有。推薦閱讀:
TAG:新聞 | 食品安全 | 餐飲業 | 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