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電影中的公主模式和迪士尼動畫的公主模式有何區別?


吉卜力的很多故事是外交的故事,很多女主角天生是使者,天生對未知的種群和事物有接觸、溝通的願望和一種強大的能力 ── 相信。

這種本能,不等需要成為英雄的一刻才開始流露,也不非得由激烈的愛戀、友誼、仇恨之類的感情驅動,最童話的是,還不依賴交往經驗,無論這個經驗是尚未開始還是累積下來已經變負值。

例如,小千對無臉人,打從在橋上瞥見起就沒有害怕過,也不刻意迴避,無臉人變形後做了那麼多可怕的事情,她分給它葯,也記得保證自己的安全,而當無臉人變回原來的樣子,她還是不迴避、不依靠也不利用、不害怕。(《千與千尋》)

蘇菲對荒野女巫,從始至終的不卑不亢,不冷漠。(《哈爾的移動城堡》)

阿莉挨迪(《借物小人》)、娜烏西卡(《風之谷》)、波妞(《懸崖上的金魚姬》)、小米(《龍貓》)、吉娜和菲奧(《紅豬》),她們的故事也有類似的軌跡,雖然有時這種天賦看起來像是發自好奇心,或者像是依靠擁有某些特異的稟賦才形成的。

這種獨立而純粹的親切好像是吉卜力的動畫人所夢想和珍惜的一部分,極其溫暖,但在現實中幾乎不可想像。

我是說,迪斯尼的公主們通常生活在我觸碰不到的遠方,而吉卜力的女主角,她們的生活具體多了,那些細節就像我在自己的生活中需要對付的一樣。這令我更強烈地被提醒到,她們是我做不到的自己啊。


迪士尼的公主是有性別意識的,可以和王子對應來說。宮崎駿的公主基本是沒什麼特彆強烈的性別意識,是性別意識還沒有完全蘇醒的階段,少年氣更重。亦可以稱之為女少年。


宮崎駿拍的不算是公主電影,不如說是少女電影,故事也並不是完全以女主為主,而是整個世界觀設定和更巨大的含義。戰爭、環保、親情、存在等等。
就好像看完《龍貓》,更容易記住龍貓、貓公交等神奇動物,或者美麗的日式鄉村,而不是兩個女孩幹了什麼。
宮崎駿的女主設定更少女感(甚至幼女感),她們通常沒有父母幫助,孤立無援,只能獨自尋找自我、尋找存在的意義。努力、勇敢、獨立、善良。有社會對少女這種生物一切美好的幻想,她們的主要功能當然不是談戀愛或者拯救世界,而是存在。只要存在這樣的少女就足夠了,就已經非常非常美好了。
《魔女宅急便》和《千與千尋》就類似於這樣,她們闖進一個未知的世界開始冒險和生活,順便交新朋友,她們是與新世界溝通的橋樑,一切細節在她們的帶領下展開,讓我們認識一個新鮮的、陌生的空間。
《懸崖上的金魚姬》波妞完全就是小孩子,戀愛感不足,圍繞波妞的情節也不算首要情節,重點是海洋保護、女性獨立自主、養老院的老年人、萌等等。看完後能記住透明的海和(算是單親的)勇敢的媽媽。這些細節與波妞的分量是對等的。

而迪士尼公主主角就是公主,不論是早期公主團還是後期公主,比如《海洋奇緣》莫阿娜,《冰雪奇緣》姐妹花。
迪士尼的世界是圍繞公主轉的,與世界相比,她們是唯一的大中心,是故事的根本。她們會是國王的女兒、酋長的女兒、第一漂亮的女孩,她們堅忍頑強、純潔善良、充滿愛和公主光輝。
她們的年齡也更大,要是看對眼接下去就可以結婚,完全不是宮崎駿式的少女們。(宮崎駿的女孩們如果在故事中的年齡突然結婚會有多恐怖?要撥打svu熱線才行。)
迪士尼的公主也擁有更多,比如她們擁有疼愛她們的父母、朋友、寵物、城堡,擁有王室血脈和被上天選中的特權(比如那些教母、詛咒、魔法、海洋恩賜等),還有整個世界的善意。她們滿足社會對一個公主所擁有的一切美好幻想。
而且她們的後台還有迪士尼強大的技術和迪士尼的劇本。後者就厲害了,一個完美的、符合當下價值觀和流行趨勢的故事是這些公主最主要的武器。
很多人說迪士尼皮克斯的故事流水化、模版化,如果真有這麼簡單,那市場上那麼多山寨迪士尼故事的電影為什麼沒能成功?
好的故事,成就一個能觸動凡人心靈的公主。龐大的受眾與這些公主同情,為她們流下眼淚,發自內心的喜愛。觀眾和電影一起組成了一個神奇的迪士尼公主世界。

所以,這兩類女孩絕不分優劣。兩類作品也都是非常成功的。
作為普通的觀眾,日式的少女也好,迪士尼的公主也好,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價值和啟迪。我想,這是我們作為觀眾的財富吧。


宮崎駿動畫的主角既定型化而又複雜化,少女角色造型柔弱可愛如天使,但性格和能力兼具有超能力的日本巫女和歐洲魔女的特徵:

  1. 出身高貴,具有樸素純真之美;父母缺失,肩負重任;(千尋除外。 唯一形象不太美的人物是千尋,這是因為宮崎駿在設計千尋的造型時,別有深意,他說:「《千與千尋》有別於其他故事,也有別於我以往的創作。以往,我筆下的主角都我所喜愛的,但這次我刻意將千尋塑造成一個平凡的人物,一個毫不起眼的典型的十歲日本女孩。我要讓每個十歲女孩,都從千尋那兒看到自己。她不是一個漂亮的可人兒,也沒有特別吸引之處,而她那怯懦的性格,沒精打採的神態,更是惹人生厭。最初創造這角色時,我還真有點替她憂心呢;但到故事將近完結時,我卻深信她會成為一個討人喜歡的角色。」 「千尋既不是美少女,也不是具有超智慧的使命類主角,這樣的電影,應該能吸引更多的女孩來觀看,我希望這是一部十歲小女孩的動畫製作,並以此為預期的最大快樂。」[3] 千尋這一角色,剛開始時的確令人生厭,但是當她通過勞動拯救了無顏、蛙男、小龍、父母時,觀眾喜歡上了她,也看出了她的美。)
  2. 能力超常;個性堅強貞烈,兼有戰士與巫女雙重性格;
  3. 從被保護的天使到幫助別人的拯救者轉換。

參考文章:http://i.mtime.com/yangxiaolin/blog/4844556/


有趣的是迪斯尼近幾年推出的公主越來越吉卜力化,而吉卜力推出的越來越迪斯尼化。

我反對大家把宮崎駿等同於吉卜力,事實上吉卜力有很多優秀的動畫並非由宮崎駿導演,比如《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平成狸合戰》《側耳傾聽》《螢火蟲之墓》,當然涉及到堅強女主角的肯定是宮崎駿編劇。

吉卜力推出的從來不是公主,就連《幽靈公主》都是誤譯,《もののけ姫》,姫做少女解。《風之谷》的娜烏西卡身份倒是公主,但更多是充當領路人身份。

吉卜力的女主角集「真」「勇」於一身,什麼也打不倒,有明確的人生信念和目標,堅強到不似少女,而是保護大眾拯救眾生的女神。男主角也基本就是陪襯,兩人之間產生的情愫都未必能叫做愛情。幸好近幾年吉卜力作品溫柔許多,眾多細節可以看出這些小女孩還是有很萌的一面。

紅暈多可愛,出自《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紅暈多可愛,出自《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迪斯尼的公主,早期不用說,基本都是被拯救者,正宗白富美,就連《WALL-E》中的 Eva 都是。首要是「美」,更突出外在,長發、裙擺飄飄,一定有意中人譜寫浪漫故事。其次是「善」,強調內心純凈,不食人間煙火。也許是由於脫胎於童話故事,而不是個人創造,所以更體現傳統的男權對女性的審美和要求。近幾年迪斯尼也開始與時俱進,走堅強路線,公主不再嬌弱,甚至可以自己抵禦外人了XD

平底鍋這種東西居然會出現在迪斯尼片里!出自《長發公主》

平底鍋這種東西居然會出現在迪斯尼片里!出自《長發公主》

吉卜力強調人與自然的互動,女主角是溝通使者,迪斯尼始終講人物關係和情感,女主角是愛的化身。嘛,兩種我都愛啦,貼圖的兩位就是我心中最棒的女主,人味很足。


宮崎駿電影中的公主是主角,迪斯尼電影中的公主是女主角。


--更新在最後---

看宮崎吾朗紀錄片的時候,我就感嘆,世上再無人能畫出宮崎式少女(不是公主)的眼神。嚴格來說,他的角色氣質和西方童話語境下的「公主」相去甚遠,不要說動畫角色的表情都模式化或千人一面,好的動畫師的確賦予角色不朽的靈魂。

簡單粗暴地說,區別全在眼神,這是風之谷里的娜烏西卡:

這是迪斯尼的白雪公主:

這是迪斯尼的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的眼神強調的是柔媚,眼帘低垂會給人睡不醒和懵懵懂懂的天真感,非常開的眉眼距離接近兒童比例,迪士尼的公主呢,天真,柔美,無邪和嬰兒化;娜烏西卡是救世主的女性版本,眉毛壓低強調直視和決心,表情中正,性別特性弱,堂正的神性卻很強。

白雪公主的眼神強調的是柔媚,眼帘低垂會給人睡不醒和懵懵懂懂的天真感,非常開的眉眼距離接近兒童比例,迪士尼的公主呢,天真,柔美,無邪和嬰兒化;娜烏西卡是救世主的女性版本,眉毛壓低強調直視和決心,表情中正,性別特性弱,堂正的神性卻很強。


這是千尋和小白:

這是王子與公主:

這是王子與公主:

迪士尼的公主雖然也在故事中經歷挫折,但她們的主要存在目的還是談戀愛和結婚,被動而柔順,王子才是主要的拯救者和行動者。宮崎駿的故事中愛情一般不佔主要地位,千尋和小白龍是相互施救的關係,他們之間有報恩的情誼在,而且千尋最終是靠著自己的力量搭救了所有人,白龍和她的關係比起西方式的羅曼蒂克要複雜和深入得多,小千尋從踏上海上列車那一場戲開始,也是再次露出了宮崎駿少女的招牌眼神,無畏而沉靜。

迪士尼的公主雖然也在故事中經歷挫折,但她們的主要存在目的還是談戀愛和結婚,被動而柔順,王子才是主要的拯救者和行動者。宮崎駿的故事中愛情一般不佔主要地位,千尋和小白龍是相互施救的關係,他們之間有報恩的情誼在,而且千尋最終是靠著自己的力量搭救了所有人,白龍和她的關係比起西方式的羅曼蒂克要複雜和深入得多,小千尋從踏上海上列車那一場戲開始,也是再次露出了宮崎駿少女的招牌眼神,無畏而沉靜。


這是幽靈公主與白狼:

這是美女與野獸:

這是美女與野獸:

在迪士尼那裡,公主總要談一場戀愛就對了,所以下撇的眉型,水汪汪的睜不開眼,俏麗的嘴唇都是身為公主的必備構件。哪裡能換上幽靈公主這種枉費一個公主稱號的野丫頭片子一臉血,一副隨時跟你同歸於盡的眼神。

在迪士尼那裡,公主總要談一場戀愛就對了,所以下撇的眉型,水汪汪的睜不開眼,俏麗的嘴唇都是身為公主的必備構件。哪裡能換上幽靈公主這種枉費一個公主稱號的野丫頭片子一臉血,一副隨時跟你同歸於盡的眼神。

即便是迪士尼後期為了討好女權作了大幅改進的御姐Elsa:

這高挑的眉形和濃濃的女性荷爾蒙感... ...

這高挑的眉形和濃濃的女性荷爾蒙感... ...

即便是天真小蘿莉如魔女宅急便:

透亮輕快的少年感... ...

透亮輕快的少年感... ...

老娘neng死你... ...的elsa... ...


我都不想和你計較啦... ...的小魔女... ...

迪士尼也不是沒有注意到這個傳統公主的問題,到勇敢傳說的時候,努力做了很大的改進,但是還是根本抓不住神韻。

這是烈士感:

這是獃滯感:

這是獃滯感:

這是光看眼睛有50歲感... ...

這是光看眼睛有50歲感... ...


能畫出什麼樣的眼神,決定了動畫師的地位啊!

看出來了嗎? 對於宮崎駿來說,他的女主角,絕對不是僅僅為了談戀愛而存在的「公主」,無論是娜烏西卡,還是幽靈公主,眼神中傳遞出的都是相對複雜的情緒,迷惘與堅定並存,憤怒與傷痛並存,她們的對手是叫做「命運」的東西,愛情在她們的故事裡,可能連個點綴都算不上,就連一開始傻楞楞的千尋,隨著故事的行進眼神也越來越堅定,不可能是迪士尼公主那種一副媚眼半閉,朱唇輕啟隨時等著心上人吻上來的樣子。

堅定又勇敢的少女,不畏懼艱難,勇於犧牲,懷菩薩心腸,行霹靂手段,在最最糟糕的人世間,是宮崎駿心目中理想人類的範本吧。

PS: 說宮崎駿的動畫本來就不是給小孩子看的同學們吶,一個從小看迪士尼的動畫,滿腦子充滿了粉紅色公主夢和戀愛幻想的小姑娘,她可是沒有辦法一夜之間就變成能夠承擔命運的女英雄的吆。

---更新---

我已在評論中回復過了,迪士尼所產出的也是非常優秀的動畫,這個比對呢,是看到題主的問題有感而發寫下的,談不上什麼針對迪士尼的貶和對宮崎駿的褒。迪士尼早就不是一個單純的動畫製作公司了,而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商業帝國,作品淪於保守和程式化,價值觀和意識形態都極為刻板也是無法避免的事。他雖然開創了2D動畫偉大的傳統,但元老們的守舊也讓他們根本看不到動畫的未來,要不然當初John Lasseter也不會被趕走,然後結識喬布斯,再創立Pixar了。個人其實挺喜歡《勇敢傳說》,但我非常惋惜Pixar的被迪士尼收購,你只要想想《玩具總動員》那種生機勃勃的動畫,再想想從歌舞片時代繼承過來,纖腰豐唇的迪士尼公主們,就知道迪士尼有多隔日黃花,事實上,迪士尼最後一部依然是公主題材的手繪2D長片《公主與青蛙》也是落得慘敗,黯然收場。這是一整個黃金時代結束,剩下的,恐怕更多的只是資本遊戲罷了。

而宮崎駿這種原畫幾乎張張都要自己手繪控制的控制狂魔,他的製作方法其實是手工作坊式的,嚴厲的師傅帶著學徒,一切都只誕生於那個人的腦海中,其它人貢獻不上什麼特別的力量,也不被允許(可憐的庵野秀明)。所以他的作品就更多地保留了個人特徵,人物的感情,思想,行為就更多地不用遷就他人的喜好而做取捨,一旦遠離大資本的生產體系,「人」味就出來了,錢和機器的味道就相對來說少一些,眼神的區別,無非在此吧。

以及,至於要給小孩看什麼樣的動畫片,我個人覺得這兩種都是很好很優秀的動畫,迪士尼一貫所強調的真誠,善良和美,這一點幾經變革但也算保留下來了,女權的問題是非常現代的議題,一個動畫片反映的,不過是他們那個時代的女性觀。只是,作為生活在當代的我 ,假如我要給我的女兒施行教育的話,我會更願意她不要把遇見王子結婚當作人生里最重要的事,不要因為穿不了蓬蓬裙就傷心,也不好因為自己長得不如公主好看就自卑,或者結婚非要在古堡,沒有克拉鑽戒就覺得受盡委屈。而是知道,世界上有比愛情和蛋糕更為自然的東西,有風,有草,有鬥爭,有共生,有責任擔當,有勇氣能力,有一個勇敢無畏的人。

---好脾氣結束的分割線---

把自己帶入小公主不能自拔的,爭論日式美式區別的,說是不能把3D和2D相提並論的,根本看不出此2維和彼2維的區別的,以及中文無能到除了「也是醉了」想不出其它評論的,要讓你們理解"眼神"這回事,確實是太難為你們了... ...

以及,你們就說我是對迪士尼cliche, stereotype和labelling好了,我懶得再解釋了。


這個回答充分說明印象流是個多麼煞筆的事情。

開口就是迪士尼公主都是白富美,殊不知1989年的小美人魚開始,迪士尼公主一直在求新求變。而且論自我意識、主動性並不比上面一堆人狂捧的宮崎駿公主差。

愛麗兒是不喜歡城堡的,她最喜歡冒險,甚至放棄人魚公主身份做人類。

寶嘉康蒂不必多說,她救了史密斯。

木蘭救了皇帝,也是戰爭英雄。

梅利達更是個戰鬥能手。

貝爾也是拯救野獸的關鍵。

仙度瑞拉和青蛙與公主的兩位家務能手女主角的生活絕對算不上什麼養尊處優。

樓上大部分回答除了無腦捧宮崎駿,無腦黑迪士尼,就沒有別的乾貨了。可見前面黑迪士尼的人基本印象都停留在1989年以前的迪士尼作品。

迪士尼的13個公主里,屬於1989之前的是1937的白雪、1950的灰姑娘、1959的睡美人,剩下的大部分是1989到2014的。

順便補充一句,樓上看不起的迪士尼最新的公主系列《冰雪奇緣》去年橫掃日本票房,最後好像是250億日元,日本歷史第二名,動畫電影里僅次於《千與千尋》的300億日元。


宮崎駿模式下的女孩不是城堡中的公主,而是屬於自己世界的公主,她們堅韌,有自己的強大意志,並且可以憑藉這種意志完成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卻又合情合理,讓我們看了之後可以對自己充滿信心,甚至開始挑戰自己的人生,因為那不是公主,那不就是我們自己嗎?


宮崎駿:這是一個少女成長的過程,她堅毅、自信、勇敢、善良,她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善待身邊每個人;我有一個朋友,兩小無猜。
迪士尼:我是一位公主,我有一個王子,我溫柔善良,他勇敢瀟洒,我大方得體,他風度翩翩,

宮崎駿:我是畫給大人看的
迪士尼:我是畫給小孩看的

宮崎駿:我是表達心目中的美好,傳達熱愛生活,保護大自然
迪士尼:我是傳達人性的真善美,期待完童話般的結局

宮崎駿:我是平民,但在我的世界裡,我就是公主
迪士尼:我是公主,我出生就是公主,我將來也註定是公主

完)


私以為,大神其實和很多歐洲上個世紀哲學家很像,羅素也好,維特更斯坦也好,本質上他們對世界未來都是悲觀的,人類是自私的沒有前途的,我們最終會走向毀滅,並且無可挽回。從此我們可以管窺為什麼大神的每部電影中少女總是佔據著如此重要地位的原因,對於老爺子來說,涉世未深的少女就是理想的化身,貞潔的化身,人類不曾被污染的純凈天性的化身,她們大多天真(琪琪),勇敢(娜烏西卡),熱情(紅豬的機械師),執著(蘇菲),尤其是她們都有一顆寬厚的心,彷彿可以接納洗滌世上的一切醜惡,她們的靈魂也堅強的讓很多男性汗顏,老爺子深信人類天性純良 ,只是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被無可奈何的玷污了,被這該死的成人社會污染了。這邊可以再引出大多吉卜力作品的一個共同母題---成長。我們該如何成長於這個世界,我們該如何對抗這個社會,我們如何擊敗醜惡的成人,我們如何成長為我們天賦的樣子,還我本尊。。。。


看了幾個答案→_→捧一踩一什麼的總覺得哪裡不太對啊


你們對著冰雪奇緣這種姬片再說一次迪士尼里都是等著被王子拯救價值依附於男性的無腦公主,持這種說法的人是只看過白雪公主嗎?


其實這兩者並沒有太大的可比性,因為面向群體不同,而且時期也不盡相同。迪士尼的公主主要面向的是上世紀60年代左右的美國白人,那時候女性主義並不盛行,人們還是喜歡Cinderella式的美麗賢惠而無能的女子,與此相比宮崎駿的時代更加開放些,對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應予以承認的背景下,有智慧而且勇敢的女孩形象也容易被承認。所以其實disney在後來的電影中的女主人公也與以前的典型公主形象有些出入,比如說阿拉丁裡面的女主人公就是典型。所以是否受歡迎也許只能在影片出品的時代來評價,特別是那些有時代特徵的影片。


讓我們走近這些答案,看多少人習慣性帶著自己的刻板印象評價他人。

說迪士尼公主嬌弱的,你們去看魔發奇緣好么?
說迪士尼公主養尊處優的,你們去看灰姑娘好么?
說迪士尼公主離不開城堡的,你們去看小美人魚好么?
說迪士尼公主萬人迷的,你們去看美女與野獸好么?
說迪士尼公主必須嫁一個王子的,你們去看勇敢傳說好么?
說迪士尼公主沒有主動性的,阿拉丁木蘭冰雪奇緣我都不想用來吐槽你們了好么?
你們是真的看過迪士尼公主嗎,還是選擇性失憶?
純吐槽。


宮崎駿的作品與迪士尼最大的區別,就是不給描寫對象以有強烈有對比性的分類特徵。女性形象如此,外部環境如此,反面人物亦如此。
先說提到的公主模式也就是女性形象。迪士尼的正面女性形象(也就是公主形象),基本上都是嬌弱善良的,比如白雪公主;易碎無還手之力的,比如睡美人,無論是睡美人白雪公主還是灰姑娘,都是在等待著王子的拯救,依附於男人的力量。即使是《木蘭》這樣的迪斯尼出品,雖然一反常態地刻畫了一個勇敢的女性,但是還是要在最後展現木蘭收到了父親和皇帝的嘉獎——女性的價值是依附於男人的價值體系的。
然而在宮崎駿動畫中,就完全沒有如此女性為弱者的模式。《幽靈公主》里的mononoke,一出場就是騎著白狼的戰鬥中形象,滿臉怒容。《千與千尋》與《天空之城》中的女主,雖然出場是帶有小女生的膽怯,但都隨著故事的發展,靠著自身的力量完成了蛻變,在故事最終由女性形象戰勝「邪惡」。
這裡之所以把「邪惡」二字打上了引號,是想說明宮崎駿作品讓我最欣賞的地方,就是沒有善與惡之間明確的界限。更多的情況下,在一種惡勢力出場之後,接著出現另一種惡勢力,兩種惡勢力之間還要打鬥。而即使在象徵惡勢力的人物刻畫的時候,還要添加惡勢力人物上的溫情成分。比如《幽靈公主》中黑女王對傷病員的照顧,《千與千尋》中最為明顯。兩大惡勢力湯婆婆與錢婆婆,又是姐妹,有凶神惡煞的一面又有各自的軟肋。
宮崎駿的作品,無論是正面形象的成長過程,還是反面形象的善良內心,都使得宮崎駿作品在複雜性上遠遠高於迪士尼。相比之下,迪士尼的反面人物的塑造,就顯得過於簡單粗線條類型化了。清一色的外貌醜陋,手段惡劣。全身上下無一是處。
說完了女性形象與反面人物,再來說說環境。迪士尼作品中的自然環境,基本上就是普通的自然的描寫。而宮崎駿作品中的自然,有一種靈性在裡面。無論是《幽靈公主》還是《天空之城》,裡面的自然都是超乎尋常的和諧的,靜謐的,與人為善的。而更重要的是,是有超乎人類所能企及的力量的。有掌握生死也有毀滅一切的力量的。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對環境的描寫最深刻的《幽靈公主》。這部作品中描寫的自然,我理解要遠遠大於人類工業發展的對立面,遠遠高於保護自然的口號。貫徹始終的是一種自然給予的包容與寬恕。就像影片一開始阿西達卡打死拿個之後,婆婆對拿個說的,希望你(邪魔神)安息,不要再有怨。就像電影最經典的那句最後的話「你在深林,我在達達拉城,我們一起活下去吧。」
若以結怨,以怨報怨,終究無處解怨。唯有寬容與忘卻。一起活下去。


迪斯尼的公主角色確實顯得刻意突出刻板的女性特徵,但我不覺得吉卜力筆下更多樣的女性形象能直接說明二者【女性角色】的不同地位,或者其中一方對女性的成見較少。
事實上我覺得迪斯尼這方面還是比較進步的。

個人認為,娜烏西卡和幽靈公主之所以不同於普通女性角色,是因為她們本質上並不是女性。她們的角色被設定成了女性,而已。其實千尋也是,千尋開頭弱弱的慫的給人感覺比較少女,如果千尋是男孩子,故事就會變成EVA。

與其說幽靈公主是【公主】是為了表現出女性的堅強,不如說是為了表現自然在人類面前女性般的美麗、脆弱和無助。更不用說娜烏西卡本身就是一個中性的形象,她的性別並不對故事有任何影響,她根本也沒怎麼想拯救人類,娜烏西卡是自由的戰士,不是愛的戰士啊〒_〒。(我覺得還有可能是為了方便畫大腿)

把殘酷的角色設定成女性本身成為了泥轟的一個常用套路,本身就在利用對女性的成見,一方面是用女性形象襯托出世界的殘酷或者暴力,一方面是因為畫妹子好賣〒_〒。總之這實際上是藝術或者商業上的考慮,並不是社會意義上的。

(泥轟動畫出現有突破的女性角色,要到偏門的作品裡找,或者直到這幾年了。我自己印象比較深的,只有常守朱實現了【不用特意反抗性別】並且擁有【正義的】【強(能力)】和【抗爭力量】,並且是比較豐滿的正面人物。想想我們多早之前就有李鐵梅了,這個人民運動成果不能輕易丟)

不過,
藝術上的事沒有對錯啦!

況且吉卜力是大眾向全家樂級別的動畫公司,並不會去挑戰怪異的角色或者題材。換句話說就是避免搞基(噫)。想想,哪怕就沒有感情戲的娜烏西卡如果是男孩子……都有點厲害。白龍的形象,如果不是因為是古裝,都挺冒險。(感受一下明目張胆玩這個的eva,把慫人和帶路美少年的故事發揮到了什麼級別)

迪斯尼就更是如此了。
畢竟要適應全世界的觀眾么,最好什麼雷都不碰。人設也是么,一眼看上去要平常,商業片都是在戴鐐銬跳舞嘛。
看劇只看人設顯然是耍流氓。耍流氓耍流氓。frozen的姐妹倆完全是當代女性角色的突破了,詳細分析網上有大量材料。姐姐的形象也襯託了本身性別和社會意義的反差——我看上去很女性化但是我實際上人格是自由的呀!我可以按我自己喜歡的方式打扮自己,並不必須拋棄這些女性化的成分。況且明明姐姐在電影里就沒幾次露出過這種嫵媚的表情,大部分時間都是【╭(°A°`)╮wtf!】或者【(●°u°●) 」好好玩!】的感覺。

然後芙蓉鎮在泥轟破了有史以來的動畫電影票房記錄。各種厲害。紅白上都唱let it go。

而且好像很多人忘了天空之城?此公主和彼公主在形象上有什麼區別?除了眼睛比較圓?


宮崎駿里的"公主"都來自民間 通過一系列的小事情 慢慢感動你的心 講述的更多是人性和美好
迪斯尼里的公主都是稱號 通過驚心動魄的情節 從此幸福的生活 講述的更多數故事和寓意


我覺得…不能拋開作品背景看問題啊
來看看宮崎駿中真正可以算是公主的 一個是娜烏西卡一個是希達 是有那個身份的 娜烏西卡屬於末世 人類文明毀滅過一次了 而希達也只是空有公主之名 是個小探險家罷了 根本也不是什麼傳統意義上養尊處優的公主 娜烏西卡的不同之處不在於她是公主 而在於她本身的與自然的溝通能力 主題更高 而希達一開始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地位 幽靈公主確實是翻譯有誤 再者就她一個人在森林裡 公主個啥…這些角色不僅自身在不斷成長更是對周圍某個環境有很大影響 就拿娜烏西卡來說 漫畫中毀滅了新人類什麼的
而迪士尼的公主早期的現在看確實沒什麼好說的 但從木蘭開始就會慢慢成長 迪士尼的公主更注重於公主本人在經歷了不一樣的事件後的成長 重點在於角色本人的成長 對大環境沒有太大影響
重點不在於人物設定啊…在於背景啊 故事背景啊!!不要獨立出來看人物啊


莫名其妙的答案讓寶寶感到半形迷茫。

大都是宮崎駿粉,誇一下宮老爺爺,然後黑一下迪士尼。作為看著迪士尼長大的漢子,不禁有點生氣了。

很多答案中提到了,迪士尼公主嬌生慣養,等待王子相救。這一設定在新世紀後的迪士尼製作中幾乎滅絕了好嗎。還是說各位答主叔叔的迪士尼記憶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呢。

有些答案中提及了性別平等,說到哪怕是木蘭公主如此勇敢形象的結局也是對父親皇帝,對男權的依附。然而作為中國人,文化程度剛出我太多的叔叔你難道沒有背過木蘭詩嗎?用女權曲解中國傳統的忠孝?

說到女權,就不得不提及冰雪奇緣了。某宮崎駿粉很不屑,認為冰雪奇緣在社會追捧女權好幾星期後終於趕出來了。然而可以有這種不屑的前提是,宮崎駿爺爺是女權的締造者,又或是先驅。是嗎?我不做評論,因為對於宮爺爺,我只看過千與千尋,哈兒的移動城堡,天空之城等僅幾部,沒有資格評論。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講出了。只是看到上面一些答案時的想法。不喜輕噴。

――――――――分界線――――――――

因為喜歡歐美漫,不管是平時和同學的相處,還是學校動漫社中,都能感受到現在日漫大流中的不解甚至不屑。寶寶曾經有個黑色筆袋,筆袋上印著美隊的小紅盾,於是幾個喜日漫的同學一邊拿著日漫手辦,一邊質疑我幼稚。這不是大事,但是有事也會遇到稱日漫教會我們勇敢堅強,勇於面對,積極向上什麼什麼的,但是美漫【有時候還會附加上真人版】只有好萊塢的個人英雄主義,打怪拯救世界如此種種的言論。

真的很讓人不舒服。


推薦閱讀:

韓國演員金秀賢的演技如何?

TAG:電影 | 吉卜力工作室 | 迪士尼(Disney) | 宮崎駿 | 迪士尼公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