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災難時在社交平台上各種祈福的人是怎樣的一種心態?

如題。我覺得無用而矯情。還是我一點都不善良。。


哪怕沒有那些災難,今天對我來說,也是很糟糕的一天。
睡了六個鐘頭,七點半起床,困得哈欠連天,隱形眼鏡完全戴不上,只能暫緩下,先去洗葡萄。從盒子里拿出葡萄的時候,發現有一些出霉點了,難怪昨晚聞到奇異的酸味。把整盒葡萄丟到門口,只能挑了個橙子來切,刀很快,於是我手就很慢,等到把牛奶燕麥片和水果擺弄好,已經八點二十了。我們是規定九點上班的,今天又要遲到了。
乾的工作完全是程序化的,屬於越忙越困的那類,中午吃配送過來的沙拉,一掀開蓋子,滿是冰草菊苣西芹,萬里江山一片綠,連一塊雞胸肉都沒有。下午繼續幹活,腿怎麼放都覺得不舒服,大腦昏昏沉沉的,辦公室里噼里啪啦的鍵盤聲連綴成勤勉,可是私底下的群里,人人都在努力地,捱到六點。
我想了想,昨天吃的烤鴨很肥,還蘸了跳跳糖,今天清淡點,回去榨青瓜汁吧。
那種淡淡的苦味隨即就泛上了我的嘴巴,我覺得時間更難捱了。

但今天到底是不一樣的。一早醒來,就刷到了天津塘沽爆炸的新聞,切橙子的時候我想,小心點啊,受傷很痛的,然後我就切得更低速了。
中午吃飯的時候,我看到微信群里說,東莞塌陷了,陝西滑坡了,還有,有人在三里屯持刀殺人。
老實講,最後一個消息,讓我最恐慌,昨晚我和朋友吃完飯,還商量要不要去三里屯喝一杯呢,今天就在那,發生了切實的、恐怖的兇殺。
我吞咽冰草的時候想,真無助啊。

這些新聞帶給我的,都是僥倖感,卑微的,不高尚的,但確實是發自本能的僥倖感。平日里我們常談換位思考,但這個時刻,沒有人會樂意去想「如果是我遭遇了這些……」或者是我家人,我們都甩甩頭,繼續跟進關注情況,把這個念頭「呸呸呸」掉。
這種僥倖感,看起來自私,其實很凄涼。讓我想起吳念真寫過的,台灣小鎮九份,在七十年代頻出礦難,在當時,一旦煤礦發生狀況,家屬便直接帶上紙錢,在營救尚未開始之前,便一路燒紙一路祈願。吳念真說,他童年最大的夢魘,就是在上課時聽到礦區的鈴聲。那一道尖銳的警報,象徵著又有事故發生。不一會,透著教室的門窗,所有人都會看到,從濃霧中疾步行來的一名中年婦女。她破霧而出,誰都不知道她會走向哪裡,但幾乎所有的人都在祈禱:「不要走到我的教室,不是我爸爸。」
不是我爸爸,那就是你爸爸。村裡所有的礦工家庭都相熟,大家抱著極不厚道的想法,儘可能將災難推給別人。可那婦女終於會走到某一個教室門口,叫上一個人人都知道的名字。隨後,一個小朋友開始收拾書包,他將與她一同消失在不遠的白色迷霧中,前去礦區收屍。
這種僥倖感,至今也頻頻繚繞在我們心上。

要怎麼形容呢?就像是我們每個人都舉著一個棋盤,然後命運隨意丟落下來,名為苦難的棋子,人生是很難的,但有人難上加難。那些不幸的人,棋盤裡密密麻麻的,撒滿了棋,你我精通的演算法,在面對這一把高深的棋子時,都顯得那麼徒勞。我們不知道它什麼時候落下,也不知道會落到哪,我們只能高高地擎著棋盤,心裡一遍遍地默念,不要掉到我這,不要掉到我這。
當然,有的人運氣實在好,有人幫你照拂一把,擋住了幾顆棋子,有的人心態好,說任憑你整盒棋子傾倒下來,我也不怕。
但不管怎麼樣,那些棋子掉在棋盤上的聲音,還是乾脆利落地,讓人膽戰心驚。

這兩年熱炒的90後創業者,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北上廣青年,其實都在反應一個概念:階層流動。我想這些勵志的辭彙背後,都帶有一點卑微的盼望:我希望我的頭頂,能有些遮蔽物,棋子掉落下來的時候,能有人幫我掃一掃。我希望我能用盡一切力氣,來降低,我被棋子砸中的概率。
就像塘沽事件發生後,有朋友跟我推心置腹地講:所以說啊,以後真的不能買開發區的房子,要買到市區去。
雖然靜安區也有大火熊熊燃起過。
但我理解這種想法,僥倖感多麼飄忽不可靠,但它能激勵人,從不確定中尋求穩定,從隨機性中謀求生機。那些所謂的優越感,其實捏碎了看,還是僥倖。

多去重症病房看看,去法院訴訟現場看看,你就能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卯足了力氣捨棄了一切,也要往上爬。

我想大多數人,都是忙裡偷閒,刷了一整天的朋友圈和微博。我們從不加修飾的慘狀里,找到了自己幸福感的證據:活著多好,所以要好好活。
於是有人講了,那為什麼非要等災難降臨,才能想到這麼直白的一個道理呢?
很簡單,因為有太多事情阻礙了我們尋開心啊,是要等災難燒光了很多慾望,你把對生活的要求降到了最低,才會覺得能被老闆罵被伴侶甩被父母怒其不爭,也是一種幸運。
正常人,平日里,誰會活成一碗心靈雞湯,用感恩之心對待工作啊。

但發「珍惜當下」的心靈雞湯,已經算是今天比較保險的選擇了。
這種緊要關頭,自拍肯定是發不得的,可是講什麼是妥的呢?
發雙手合十的表情是廉價的同情,但一質疑政府,又會被說不懂輕重緩急;散布不實信息當然是不對的,可是一個普通公民,又哪來的義務和能力去核實?一被消防人員感動,就有人跳出來講,你這是被成功轉移了重點,可是你在微博上提倡「消防員職業化」,也會被指責馬後炮啊。微信公眾號們都難做,繼續往日主題發紅酒配送教日常穿搭吧,說你「商女不知亡國恨」,要是談談爆炸呢,又說你趁機營銷。我想今天,大概只有天津本地人和消防官兵,是有資格挺胸抬頭做人的。

我們除了識相地沉默,什麼長進都沒有。我不覺得我能因為這場火災,就時時刻刻活得正能量,我甚至不能摁下不耐煩,說這一刻過得豐滿而有意義;我也不相信多難興邦這一套,靠,我還多病強身呢,苦難就是苦難,沒什麼可升華的;我對政府的不公開表示失望,可我要是一表達,就會有人批評我不懂政治。我是不懂啊,可是難道非要精通政治,才能奢談公民權利嗎?我對消防官兵,更多的是心疼而不是尊敬,一想到他們跟我差不多年紀,就覺得這可真作孽。
我像個沒文化的老太太一樣,只能拍著胸脯說「嚇死我了」,我所擁有的,全是無窮無盡的僥倖感,就像看郜艷敏報道、電梯事件時一樣。
只有「幸好我不是天津人,幸好我今天沒在三里屯,幸好爸媽注意防範,我沒有被拐賣」。
幸好當時,你我不在場。
我沒法從這低到塵土的「幸好」中,找出什麼正面意義,事件一過,話題一散,你我繼續埋頭,不是汲汲於富貴,也要換取一個嘹亮的功名。你我照樣多多抱怨,少少慶賀,想起那些被不幸擊中的人們,也只會喟嘆一聲,然後為著規避風險,更拚命地,汲汲於富貴,熱衷於功名。
做普通人,是沒有話語權,也沒有保障的,而成為人上人的話,或許可以,多一塊免死金牌。
哪怕歷史告訴我們,被朱元璋發過免死金牌的那些人,最後結局都不怎麼樣。
但還能怎麼樣呢,總不能什麼都不做吧,總不甘心,手無寸鐵地跟厄運搏鬥啊,總要拚命的,拚命地鑄造一個盔甲,拚命地給自己信心吧,至於盔甲質量怎麼樣,那是另一回事了。

而跟你同途偶遇在這生死場上的我,又能做點什麼呢。我也只能給就近的人,一個凄涼的,但是足夠用力的擁抱了。


土耳其反華事件過去很久了,但我依舊是那個微信群的群主,群里有時聊天都是扯淡,這時我也不會去看他們說了什麼,很多時候流量就是這麼溜走的,佔據的微信內存也很大。期間很多朋友過來跟我說先退群了,我都說好的。

但我沒有退。因為我深怕會再出什麼事,那樣我能及時取得聯繫。

東莞保安抓賊後女兒遭兇殘報復的事件要有一個月了,我現在也幫不了什麼忙,但我會每天搜一下新聞,搜一下保安的名字,看看能不能有什麼新消息。

我知道也許沒有用,但我覺得我這麼做是必要的。

郜艷敏事件傳來很久了,我一直都沒有真正參與,只在外圍談一些事。我知道知乎上有朋友真正為這件事出力了,我在這裡向他表示一下敬意。

但我還是會每天去搜搜看有沒有什麼新聞,於是你會發現,昨天還有關於她的新聞。

很多時候這些後續都沒有人去關心了。

就像我在賈玲—花木蘭事件里說的那樣,那件事不必要去關心,我們大可持「無所謂」的態度,他怎樣她怎樣,都沒有關係。當然我不能強制你關心哪個不關心哪個,我只是希望你去關心更值得關心的。

回到原題。

我無意苛責任何人,有人在朋友圈表示關心,我很高興。他們在朋友圈不發任何東西,我也不會覺得他們就是冷漠的人。大家的方式也許不同罷了,這時除了傳播謠言和散發和絕大多數人觀點相左的較為暴戾的言論外,我都不大會去理睬的。

題主問,這些人是什麼樣的心態。

別去想,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但這時也許儀式感在精神上的作用更大。

因為也許某幾十個人的儀式感,就能帶動一個人出來真正做點什麼。

另外我希望一下,如果可以,請持續關注。也許甚至不用你做什麼,你持續關注著,冥冥中就是一種慰藉。


2015年8月15日更新---------------------
放點東西給想洗白的人看看,我就做信息提供者,不做評論。


截圖來源,絕無ps:妖妖小精的微博 。
感謝 @劉邦威 提供信息。
-----------------------------------------------------
原文:

我是來黑人的,這大事真是給段子手,無恥營銷者一個溫床。表面說是給群眾一個抒發情感的地方,暗地就是發國家災難財。
請看今天最經典的一個,一天八十多萬的轉載,目測閱讀量過億了。而且此人今天增粉超過五十萬。我 記得早上看到她的粉絲是320W,晚上就370w了,這張圖我猜很多人都看過了,就是下圖。截圖來自微博用戶 妖妖小精的微博

…………………………………………………………

…………………………………………………………
…………………………………………………………

下面就要放真相了,

截圖來源:

截圖來源:???? ?? ?? ??? :: ????
wikitree | [??] ?? 1? ??, ?? ?? ?? ?? (好像要翻牆)。
我讀的書少,但是時間我看得出不是今天的,而且不是在中國
既然沒有本事創作,又不寫明出處,無端端放在今天幹嘛啊?目的大家都懂,很討厭這種消費人家感情的事。

…………………………………………………………

補充,很多新聞網站,微博大V如聚美優品的陳歐也轉載這幅圖,人家都標明來源是那個妖妖小精,不過它卻不表明漫畫不是它的,目的意圖昭然若揭。
…………………………………………………………
十四號晚上:
深夜時候說說,我也好像沒說什麼,盡量就還原事實就算了,第一次有這麼多贊,我之前回答五十多個問題才總共一百八十個,贊數突增,剛剛看了,默認排在第二。第一次感受被噴,刪改了一些。不說了,晚安。


這個我是在看微博中無意到的,真相來自微博用戶來自星星的你大爺的微博 。


中國的老百姓,包括我,估計是世界上最難伺候的一群人之一。


一個天津港炸倒了,千萬中國人站起來。一時間輿論猶如驚弓之鳥,四散奔逃,流向每一個有人的地方,佔滿網路的每一個角落。祈福的,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陰謀論的,全都找到了自己應有的戰場,噼里啪啦簡直炸的比天津街上還熱鬧千倍。然後就有這麼一幫人湧現了出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噴子。


說實話,長這麼大沒少見過網路罵戰,不管是上古時期的帝吧爆吧,還是前一陣EXO和tfboys粉絲們引起的小學生世紀罵戰,都讓人有一種大開眼界嘆為觀止之感,但是這次才讓我知道,網民對罵戰的興趣簡直就是沒有下限。上幾個圖具體感受一下。

來源於鳳凰網,新聞標題是白宮對天津倉庫爆炸向中國人民表示慰問,下面點贊最多評論就長這樣。我只能說我完全看不懂,你說他是喉舌吧,就這智商也能拉出來遛遛?你說他是高級黑,那真是丟光了高級黑的臉面。


來源於知乎,答主說這條微博只存在了半個小時就刪除了,但是下面的評論里主要是以下觀點:先救人要緊,這個以後再說;人命關天的時候你談這個;黑心媒體,這個時候轉移我們注意力;你們無良媒體不去深入現場實況報道,就知道在這瞎問瞎逼逼;你們媒體才是真正的鍵盤俠,有本事現場去救人。

———————————————————————————


看見多難伺候了吧,你說責任要分清,下面人要說救人要緊,你說我們先救人,下面又說關鍵是趕快找出責任人。於是永遠都是這麼一個循環,全中國的網友評論里只有兩類人,沒頭腦和不高興,從來如此,未來也如此。於是剩下的只有多難興邦,還有燃遍祖國大江南北的蠟燭和一個又一個無神論者的祈禱。那些隨手轉發祈福的人們,到底是為逝去的英雄們祈福,是為他們活著的家人們祈福,是為生命垂危的受害者祈福,還是為自己心裡找個安寧祈福。


啊,好可怕呀好可怕,幸虧不是在我旁邊炸。


肯定有人心裡暗罵我,你這麼牛逼你行你上啊,我說我也慫,我報國無門只能當個鍵盤俠,但是作為鍵盤俠我也有我的任務。現在人喜歡全能英雄,上得了戰場,殺得了鬼子,回來還能當個雷鋒,為祖國無私奉獻六十年,還得用情專一,就差替媳婦把孩子都生了,哪個環節沒做好拖出來就是一頓臭罵。所以好人難當,惡霸行善那是浪子回頭,好人沒當全可就成了道貌岸然。就拿上面說,作為一個媒體,提出一系列問題,這是本分,是盡責。按那些你行你上的思維,報社去救人,那要不消防員來發個稿子?


現在社會不缺全能王,缺的是職業精神和各司其職。災難來了該幹嘛?少管閑事,該幹嘛幹嘛。報社電台就去做好現狀報道,冷靜客觀第三方;消防官兵去想施救方案,奮力滅火;政府組織好城市秩序,查出責任人;醫院調集周邊資源,搶救傷員;網友負責祈福,但更重要的是別忘了追問事情的真相,輿論應該給的是壓力,不是發泄和亂噴一氣;我負責當我的鍵盤俠,各司其職,天下太平。


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簡單。


就這麼簡單,但就這麼難做。中國的傷亡人數永遠都是未知數,媒體現在報道的都是消防員的感人事迹,煽情,煽情,再煽情,實在不行就標題黨,十八歲花季消防員命喪火場,不由得不想看一看。政府支支吾吾,天津市委人人自危,啊呦,仕途堪憂啊。網路罵戰炸的那叫一個絢爛,驚天,動地,還泣鬼神。只剩下第一線的醫院和消防堅守崗位,也只有無數各行各業一線的人才配得上職業精神這個金字招牌。肉食者鄙,此話不虛。


寫不下去了,就這樣吧,希望犧牲的消防員家屬可以得到應有的補償,別讓一個悲劇變成另一個悲劇。


我的叔叔是一位人民公僕,雖然不上知乎,但他已經用蓮花和蠟燭,在朋友圈裡活活祈福了一整天。字裡行間,他顯得沉鬱、憂傷、悲天憫人、肝腸寸斷,完全失去了之前在四姑婆靈堂前打通宵麻將時的那份幽默與樂觀。


問責的問責。
祈禱的祈禱。
關注的繼續關注。

你問有什麼用?
並沒有用。
無非從心而往。如果一個人祈禱也好,問責也好,順大流而上,被人群所約束。那還不如什麼都不做。

哎,人真難做。
做得多了,你祈禱,有人說你矯情。你問責,有人說你鍵盤俠。你若什麼都不做,那就是麻木冷血。

總有人喜歡臆測他人的動機,加以抨擊。題下就不少。都說為了政治正確而祈禱,話說回來,按照貴知的政治正確,題主你才是對的。

哦對了,你問心態。我想,由於個體的差異性。每個人的出發點都可能不大相同。而題下諸位包括題主已經幫他們強行統一了動機。調整好對方的立場以便站在高地予以抨擊。既然你都替那些祈福的圍觀群眾想好了他們的目的,那又何必再問呢?


不是說:「國內媒體有三寶:轉發,滴蠟和祈禱」 么?


更新在文末//
這麼多年來,我在一次次和人爭辯後悟出了一個規律:我認為的無可救藥之人一定也認為我無藥可救。

你稀奇對方怎會這麼想,對方也站在ta的思維體系里看你是奇葩。所以我常常覺得,是不是很多事無論怎麼講,不認同的人在ta的觀念里就是不認同的。

這個問題很早以前看過,最近天津塘沽爆炸事件又被推上來,已經一千兩百多回答了,我覺得我的應該沒什麼人能看到了…還是忍不住想說幾句。
因為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在強調問責的時候非要踩祈福點蠟的人一腳。「對事故的追究問責」和「自發情感的表達」根本不對立,但近幾年這樣正義凜然批判點蠟、祈福、感動的姿態越來越多。

私以為:
一、一定要相信,大部分人,絕大部分人在祈福時都是真摯的,是發自內心地在擔心、在焦急、在敬佩,這種人性中再尋常不過的善意,絕非矯情。

二、
至於有用無用。

我覺得首先很多人就犯了一個錯誤,就是「質疑比點蠟更有意義→那些祈禱的人只會煽情然並卵→鄙視他們」的思維。但!祈福的人並不是就沒在質疑了。你可以說祈福這行為本身有點似情感的安慰劑,起不到本質作用,但攻擊到人身上就不對了。
我原本也說不清它的意義之處,但覺得這是種善意的感情的流露,至少是不該被批判的。不過看了@孔鯉 說的「因為也許某幾十個人的儀式感,就能帶動一個人出來真正做點什麼」。深以為然。

現在很多人對祈福的偏見,有點網路上對排斥感動中國、排斥刻奇矯枉過正的意味。任何事,過猶不及。並!且!並不覺得現在的媒體依舊只會一味宣揚感動啊!放幾年前講災難後盡在感動中國還說得過去,放現在…未免有點「炒冷飯」。

14號早上在朋友圈刷到一篇《你不感動,你就是不崇高:一場大型的全民「刻奇」》:

一覺醒來, 打開朋友圈,本想關注一下天津爆炸事件的進展,沒想到鋪天蓋地的滿屏是對消防戰士的歌頌和感動,標題充斥著「一路走好|向一線消防員致敬」,「今天我們都是你的家人,請平安回家」,「世界上最美的逆行」,如此種種,我卻直感到彆扭——這樣的情形何等熟悉,國家遭受了苦難,人們除了表示同情,還必須從中找出些許感動來…
...我們不需要從苦難中尋找感動,它不能解決問題,也不能給遭受苦難的人帶來寬慰,然而我們看到的災難報道中,人文關懷從來大過事故調查,感動中國從來大過責任追究。我們需要的是對苦難的思考,不是人造的崇高,願人們早點從這場大型的全民「刻奇」中醒來。

14號一早的文。

爆炸那晚看到相關消息刷到三點多沒睡著,13號一天的新聞,我看到的是眾人一覺醒來的震驚 還在燃燒爆炸的現場 親歷者的描述 對消防員的擔心 緊張的救援,以及不斷慘烈的失聯犧牲情況 點蠟對他們的緬懷 開始蜂擁而出的「不該讓消防員進去」的質疑等等等等。這些到人家14號的筆下只剩感動歌頌。
我也是不知道作者哪裡看出來「全民」在「刻奇」了哪裡就滿屏只剩感動了。(和閨蜜吐槽後她也評價「我每天刷微博看到很多乾貨,問責的,質疑的,思考的。這也取決於自己朋友圈微博關注了啥人,要是真一堆祈福的,那關注類型肯定偏向有問題。」)
類似這種論調的文太多了。
網上明明各種聲音,好多長文在相互質疑和反駁。你自己看不到,只逮著消防員的故事,只看得到蠟燭。祈福點蠟這些本來只是事件的一小部分,偏要把它放大,然後自居理性一方來指責。

講著講著火氣大了點。

沒啥,就是挺不喜歡這種風氣。
非得抨擊祈禱點蠟的人,顯得自己段位高。
非得作驚人之語,顯得自己世人皆醉我獨醒。
明明祈福悼念救援獻血分析問責各種都有,非說舉國光顧感動。

借用一下

借用一下@華子 的話:「祈福本身沒有錯,但是當祈福變成首位,而反思卻不見蹤影的時候,那就是本末倒置」。要批判,也該是有理有據地批判「把祈福當首位忘了反思」的行為(且事實並非如此時,就不要為了批判而批判),而不要針對一個人真真切切的感情抒發。
我絕對絕對好奇進展與真相,事故怎麼造成、責任在誰、如何避免如何改進、後續賠償如何。
但同時,我也是真的真的感到揪心難過,加上敬佩,想打心底敬個禮。
而這種五味雜陳的感情,我絕對受不了被人以嗤之以鼻的態度自以為很酷似的來嘲諷。

2015.8.16

-----------------------
啊..非常謝謝大家這麼多贊同!&>&<相左的意見一些也挺值得琢磨。

對於評論區的一些觀點再說幾句。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這種自發性的祈福行為最終容易流於形式。
我承認。這些我都承認。所以從解決改進上來講質疑問責很重要。
但如果所有國民都極其客觀理智沒有共情能力也是件很糟糕的事情。而且大家希望的整個社會都有質疑問責的能力,那得國家文明程度教育程度都發展到一定水平才能實現的事情。
其實很多人不是不會問責,是他們沒有意識到要這樣做。你可以說想辦法讓大家都具備思考問責的思維能力,讓更多人發聲質疑,而不是更少人祈福。不該通過打壓另一方面才能來支持這一方面吧?

2、怎麼解釋類似於陝西山體滑坡失蹤60多人就沒什麼人祈福的現象呢?
陝西滑坡的新聞淹沒在天津爆炸的新聞里...慚愧,也不知道該怎麼說。@Nover 認為「在這些比較中,多少是能看出來集體無意識的。祈福的大部分群體不是真正的體恤生命,為死者哀悼。只是一個習慣性的姿態罷了。這種姿態什麼時候擺,怎麼擺,就完全取決於事件本身的性質和報道的導向了。」
我覺得有部分道理,與君分享探討之,但個人並不是很贊同。私以為這是個挺令人感到可悲的現象,但又會客觀存在,不是什麼現代文明發展可以帶來多大改變的。
雖然這麼分析有點殘忍諷刺,但新聞傳播中事件吸引力是有差異的。無論是程度大小(不止人身傷亡、還包括經濟建設社會影響種種)、新聞事件本身的稀奇度、民眾關注的傾向(滑坡泥石流礦井事故這種,和塘沽爆炸。對前者我們更像是拿著種關懷的眼光看另一個群體,對後者更有自己在某個平靜的夜晚聚會工作看電視觀望小火災結果來個大爆炸的日常生活代入感)、救助的風險代價…
而且如果要這麼問,那還可以說怎麼解釋地震那麼多人關注,平時好多礦井事故只在當地報紙上報道甚至沒人知道;怎麼解釋ta患病得到這麼多人祝福救助,還有那麼多掙扎在疾病里水深火熱的人無人過問;怎麼解釋這個殺醫案轟動全國,還有很多醫患矛盾沒被國人看到;更多甚至沒被放上檯面的事件太多了,每天在你我不知道的地方,儘是意外去世的人。
陝西滑坡新聞是有在持續跟進報道的,只能說關注到的人不及爆炸事故的多吧。但是攝取新聞時,不同事件不同方式的離開,在影響人的同理心上也有程度差異。

3、-「明明點蠟的先責罵我們質疑的,倒打一耙」 -「明明是質疑的先說祈福的傻逼才開始罵的」
呃這個...乖我們不吵了~

4、最後,不好意思偏個題,想說說關於「爭論」。
評論里@小墨 說「道理是沒有正義感的。道理總是去偏袒那些更會講道理的人。」覺得很有道理...同時不勝惶恐。
很多事不是只分對錯這麼簡單,爭論的意義應該是重在交流而非說服(雖如此自我告誡但其實自己好像還是會潛意識想去說服?)(所以才會生氣?)我其實一直自覺是個挺沒態度的人,@動機在杭州 老師發過一條微博:

我好像變成了一個沒態度的人。看到有人吵架,無論正方反方,我都覺得人說的有道理。我這麼容易被說服,當不了公知,只能當和事佬了。當然人不可能真沒態度,我的態度好像是:沒有態度也挺好,至少不用絞盡腦汁想著怎麼對世界發表點意見和看法了。但如果你要批評我這態度不對,我也覺得你說的也在理。

沒錯是這樣...
對一件事,你站在另一面,講得有理有據的話,讓我get很多自己沒想到的點,我就覺得誒你講得也很有道理啊。 好的爭論能夠成為一場思維碰撞。只是網上碰到的常常更多是瞎吵。

一開始寫這篇的時候挺憤慨,覺得就單純一簡單樸素的情感,被人言之鑿鑿地攻擊。
還是覺得人應該避免認為「自己理智而ta質疑的某個群體無用膚淺」吧。

2015.8.18


這次爆炸事件讓我想到 512 的時候,有個女孩子在網上發視頻大罵大家的默哀行動,對網吧不能打遊戲,網頁全變成黑白色表示不滿。當然,她被網友們罵死了。

後來,「刻奇」這個詞流行了起來,大家又開始紛紛抵制反感默哀,祈禱行為,生怕被貼上刻奇的標籤。

但事情發生了,人人都要表現自己關懷,「刻奇」的,鄙視刻奇的,情懷的,要真相的……都一撥一撥站好了隊。大家都不相信別人對受害者的同情是深切的,都篤定自己才是那個真正關心著當事人的熱心人,堅信自己用最正確的方式幫助著被厄運不幸挑中的生命。到底誰是冷漠的,誰是有同情心的這個問題竟然也能喧賓奪主,讓大家唾沫四濺,不得不嘆服人們自導自演的一部諷刺劇。

-
我本來是很想保持沉默的,站隊的人越來越多,隊也越來越多,每個人都變成了少數派。如果不能獻血,不能去現場,不能把捐款單曬給大家看,就似乎說什麼都顯得虛偽了。

然而,我一向覺得「虛偽」、「矯情」都是需要被謹慎對待的詞。因為你至少需要兩個信息和一個邏輯判斷。兩個信息分別是「表現」與「真實想法」,邏輯判斷是「表現和真實想法是否一致」。而起碼別人的「真實想法」是很難獲取的。

不同的人們對相同的事情產生同理心的強弱不一致,相同的人對性質類似但不同事件的同理心強弱不一致,這很正常。

人和人的生命價值無法比較,我知道。細想起來,每一個生命都跟你我都一樣,充滿故事,值得悲憫。但誠實講, 512 地震,仍然令我心有餘悸——因為我是四川人;MH370 失聯,也特別讓我揪心——因為我也會坐跨洋航班;而 911,Boston 爆炸的時候,我確實顯得有些漠然——因為我沒有身在美國,而且前者發生時年紀尚小,後者發生時忙於自己的前途;但前段時間一個小夥子跑到教堂殺了九個黑人,又讓我憤怒鄙夷——因為我以我的種族而言在異國也不在歧視鏈頂端。

所以你看,對事件涉及到的人物的同情心,跟很多因素有關:自己跟他身份的相似程度,經歷的相似程度,接受到的媒體曝光事件頻繁程度,有意或無意的,對事件的關注程度……

實在同情不起來,也正常,這世界上每天都有車禍、謀殺、病魔吞噬生命的悲劇發生,我們只能將我們有限的同情心分配到其中很少一部分事件中。但,你永遠不知道什麼細節一下子就觸動了一個人的心弦,讓他對事件里的陌生人牽腸掛肚。所以,用自己的感受去揣測他人的感受,確實莽撞而無知。也許你不是厭惡「刻奇」,你不是討厭「虛偽」,你沒你自己以為的那麼洞悉人性,你只是被一件自己不關心的事情刷屏刷煩了。

覺得人家表達情緒的姿勢不對,也有可能,但我不得不說這簡直是世界上最小最不值得關注的事情了。也許你有更好的辦法,也許你是真的同情遇害者,而覺得別人的行為無用,那就做你覺得該做的事情,關心你覺得你該關心的事情。是啊,同情心有時候是真的很廉價的,大拇指摁一下轉發,選擇兩個表情,但你就當他們作秀,或者有一些情緒需要發泄,我想應該也不會真的礙著你做實事。

所以,互相還是多一點信任和友好吧,或者至少少一些惡意揣測。我相信那些祈福的是真的無能為力但想做點什麼,相信那些要求真相的是真的想督促官方用行動力慢慢與普通民眾建立信任,相信那些提供專業知識的人是真的想要告訴大家如何防患於未然,也相信那些要求追究責任的是真的希望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

並且,我也不覺得人們過兩天關注了別的事情就是在「打臉」,人們的情緒是真實的,訴求是懇切的,但生活往前裹挾著每一個普通人,一刻也不曾停下。你我在洪流里望一眼沒被命運之神青睞的被吞沒的生命,然後忙著往前游去,目光或許是唯一能給的東西,而曾嚷著修大壩、治水、找出漩渦、修船的人,哪怕他們熱血沸騰一秒鐘之後就息聲了,也說不定是促成呼籲變成現實的微小力量。

虛不虛偽,真的有那麼重要麼?


人性是一件很複雜的事兒。
你不能簡單地用真善和偽善,這兩個標準粗暴的將這件事情一分為二。

我相信絕大多數在微博上祈福的人,都是真心的。
大家看到了這麼一出慘劇發生,心懷惻隱,這種感情都是真實而發的。
就如同你在路邊上,看到一個出了車禍很慘的人,你也會心中惻隱:這人好慘啊,太可憐了……

這種感情都是真實而發的。

所以,在微博上點蠟燭,和你在路邊上看到車禍而隨口說一句感慨,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這種感情並不虛偽。

但同樣的,人的善心和仁慈,表現到具體實處的話,卻是會經過成本過濾的。
這麼說吧,你在路邊看到一個車禍,你說一句:好可憐啊,希望他不會傷重去世。
這當然是真心的。
但是,如果要讓你撇下你自己的工作,去醫院照顧傷者,為傷者捐款……
或許絕大多數人就做不到了。
這是大善,或許這種大善,很多人做不到。

的確,隨口說一句好可憐,或者在微博上點個蠟燭,是成本很低的一種行為。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種小善就是虛偽的,至少我不這麼認為。
這種小善,也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情感,只不過當這種善意要上升成為大善的時候,被成本所壓制和限制了。
我說了,人性是複雜的。
一個人有善心,並不代表就失去了自私。他有憐憫之心是真的,但因為人的私心而不會行動把上升到大善,這也是真的。
每個人的身上都是各種屬性兼具的。

小善,或許你會覺得無用,但是我覺得也沒什麼不好。


災難需要關注。

越多的人知道,災難發生的原因和救災的過程就會獲得更多的關注。

越多的人知道,災難的真實情況和傷亡數目就越可能被完整真實的呈現。

越多的人知道,就會有越多熱心人士對災區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

越多的人知道,就會有越多的個人,企業的災難保護意識被喚醒,防患於未然。.

而越多在朋友圈微博轉發這些信息,災難獲得的關注就越多。

所以大家都轉載這些內容這並不是一件壞事(轉謠言的另說)。

轉載的時候總得說一點什麼吧,面對災難我們能說什麼?

點個蠟燭在你看來也是過分的行為嗎?

電視與網路的新聞推送力度遠遠不夠,如果沒有了民眾的通過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的傳播,

這件事就是一件沒有受到重視的事故。

那些偉大喪生在災難中的消防戰士的英勇會在民眾的冷漠中化成一座座不為人知的豐碑。

那些可怕的災難背後的真相,事故的責任可以被很輕易的隱瞞與扭曲。

那些伸出援助之手的熱心民眾的善良可能由於沒有看到因為而無所施放。

那些同樣有著相同危險隱患的生產企業可能依舊放任自流,可悲地醞釀著下一個未知的悲劇。

也許你會覺得有些人趁虛而入消費災難,但是民眾對災難的關注並不是壞事。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是本著讓這件事獲得更多的關注所以才轉載的,這是人心之善。

如果你希望看到在天津爆炸後的第二天,

朋友圈微博對此毫無回應,新聞下方評論寥寥,

大家都各自曬飯曬貓曬腹肌,抱怨擁擠的地鐵和壞脾氣的上司。

偶爾有個朋友說到,昨天天津爆炸死傷了600人。 獲得3個贊,一個評論:哦。

你希望看到的是這樣?我不敢想像那個冷漠的畫面。

請你善良一點。


這是一種很複雜的心態。

人是具有同理心的。我們會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體驗他人的情緒。作為災難事件的旁觀者,很多人會有共情心理:將自己放入爆炸事件的現場,感受災難降臨時,生命被瞬間吞噬的驚慌和恐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可能在潛意識中產生」災難面前,我們一樣渺小「的觀念,擔心這樣的災難發生在自己身上,造成對人身安全的焦慮。轉發祈福微博,微信,也是為了營造一種與受害者的距離,提醒自己"我們仍然是安全的,並沒有被爆炸事件傷害",找回對存在的確定感,從而緩解災難事件所帶來的焦慮。這在心理學上叫見諸行動

人也在"本我」和「超我」間掙扎。「本我」是人格中原始,本能的部分,它以「我」為中心,強調人自身需要的滿足,如自我保全。因此,當面對災難事件的時候,「本我」可能會讓我們想:「太險了,好在不是我」「我能夠不受影響實在是太幸運了」。但是人也受遵循著道德原則的「超我」所監控,抑制自私的想法,讓我們反思「遇難者很可憐,怎麼能這樣想呢」。當「本我」和「超我」相互對抗時,我們會在「好在不是我」的僥倖心理,以及「我這樣想很沒同情心"的內疚感間搖擺,產生內心衝突。因此,我們可能會轉發祈福微博,補償之前的不道德想法,減少「超我」的譴責,維護積極的自我形象

最後,這也和我們與災難的客體關係有關。在災難面前,我們會直觀地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和無能為力。如果我們認同這種弱小者的角色,那在災難面前,我們會有臣服,無法抵抗的感覺。當我們把這種感覺投射到上蒼,我們可能會認為,人是無能為力的,面對災難,我們只能祈求上蒼的垂憐,相信命運的安排。因此,發祈福微博,其實也是在無意識地將改變的希望投射給上蒼,貶抑自身的主動性


微博應該開發一種新的消息形式叫祈福微博。普通用戶在轉發該微博時,添加幾根蠟燭,就表示該用戶打算捐贈幾百人民幣(系統自動從用戶綁定的銀行卡轉賬)。

當用戶轉發添加了三根蠟燭,結果銀行卡沒有三百塊錢時,系統會提示:
對不起,你的銀行卡餘額不足,無法完成此次祈福。

每次成功添加蠟燭轉發祈福微博後,系統會提示:
此次祈福打敗了全國99%的祈福者。

—————————————————

這個機靈(出乎意料地!)獲得了這麼多贊,我就來稍微解釋一下吧~
我一方面相信人的善意,相信許多人確實真誠地想要幫助,只是沒有方便的途徑而沒有更多實際的行動。某些答案稱這些行為「偽善」「自嗨」未免過了一點。

另一方面,一上網四處都是「致敬!」「祈福!,讓我感到這些感情過於廉價。這種感情就像看肥皂劇留下的眼淚。這些眼淚不是真實的嗎?當然是真實的,女主角遭遇了車禍,多麼的悲慘啊。但是關掉電視過兩天我連女主角叫什麼名字都有點模糊了。

所以結論就是,
1. 人們的情感是真實的,然而過於簡單獲得的情感也過於簡單就會被忘卻。

2. 就算是一時的情感,如果能因此而產生讓世界朝更好方向發展的行動,也是極好的事情。


PS: 可能有些人會說答主在這兒瞎扯有啥實質性行動嗎。答主是一個冷血的人,沒有啥同情心,只關心與自己親近的人,over。
PSS: 抖機靈的時候並沒有想太多,看官願意怎麼解讀請自便。


其實讓人深思的是,今天的滿屏蠟燭和祈福,幾天後又被「啊啊啊啊,xxx好帥我老公!」「哈哈哈哈哈哈哈」「這個好逗@xxx」所佔據。所謂的憂國憂民,肝腸寸斷,心繫天下,僅僅在這幾天而已,抒發一下情感,跟著祈福之風,其實也不過一種變相的集體活動,其本質和平日里轉發段子有什麼區別,我想可能就是有些人真正為災區做了什麼,有些人只是點上了虛擬的蠟燭而已。


今天地鐵上聽到別人說中國人真是無聊的愛心泛濫,出了事只會點蠟燭。再然後看到某公眾號各種數落網民,諷刺難道只有災難才能讓你們珍惜活著這件事情嗎。

祈福多了你就麻木了,問責多了你又說放錯重點了,讚美多了你說那是謠言那叫營銷。等於說事故發生的時候我們只適合閉嘴禁言?那個時候你又要說沒心沒肺自私自利了。

有道理的永遠都是這些一個勁的覺著自己好,看誰的行為都低人一等,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所以要獨立發聲的人。

轉發一個微博蠟燭的確然並卵,但是除了轉發除了祝願,真正關心這一切的人還能做什麼。

我知道大部分人還是會和從前一系列事件的進展一樣,在一個禮拜後漸漸又淡忘冷落這件事。但我也知道,在你們轉發的時候,你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懊惱自己不能為這些需要幫助的人做些什麼的當下是真心的。

真正卑劣的是那些企圖裝作熱血,拿一時口舌之快作為自我標榜的那些人。那才是最恐怖最應該遠離的人。


這就好像你去掃墓時碰上不認識的人新葬,面對痛哭的家屬也會說上一句「節哀順變」一樣。
不需要什麼心態,只是最基本的文明社會的共識而已。

而且,點蠟燭的人,未必不質疑。

更何況,質疑一點也不比祈福高尚,也未必比祈福有用。

就像許多人自以為戳中要害的質疑,其實多是源於自己的無知。
這種基於無知的瞎j8質疑,除了拉低輿論場的信噪比以外,毫無價值。

畢竟,蹲在家裡仗著自己的無知問一些浪費回答者精力的問題,或者打打馬後炮, 轉載一些「人體氣化」「普降酸雨」之類爛梗,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但他們就以為這是輿論監督了,而且還做得充滿了使命感。

另外,我覺得在發生公共災難的時候,祈福也好,質疑也好,都不錯;
唯有趁機用「哈哈哈我質疑我不祈福我比你們高明多了」刷存在感的,是——
大·煞·筆。


我完全理解,也贊同 @ALEX YA 答案里說的那個道理。

但是我從早上,沒有發一條祈福的內容。甚至在中午,調侃性地發了一條我正在看一檔本地的棋牌競技娛樂節目而不是相關新聞的朋友圈。

因為我覺得,在中國,我對事件的關注,真的太無力了。

這些年我們難道不就是這樣過來的嗎?

非典的時候封鎖消息,直到疫情已經極為嚴峻了,當時的我和父母還跟本沒有意識到其嚴重性,還外出購物。

溫州動車追尾,時隔一年之後,即使在之後我根本沒有從媒體渠道獲得過任何關於事故相關的解釋,我也仍然沒有任何選擇餘地地要乘坐高鐵出行。
並且在讀大學的這三年里數十次地乘坐我個人對其安全性並不足夠滿意的高鐵出行。

這樣的例子真的太多太多了,每次出了災禍,剛開始祈福的,感動的聲音從來都是不絕於耳。真正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反思成因,追查責任的時候,大家又全部噤聲了,都回到自己正常的生活中,在朋友圈發發自己的貓貓狗狗了。

我早已習慣了,聽到一大堆祈福、看到一大堆官媒渲染感動、渲染政府工作其實非常做的很好。

然而災難的責任在誰?今後我們如何避免類似的災難?如何在類似的災難再次發生的時候減少損失?

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在意。

有時候我倒是覺得,事故發生了,應該要的不是一大堆的感動,一堆祈福,而是多一點憤怒,多一點質問,讓無論是責任方也好,還是政府也好,對事情能真正地重視起來。

雖然這在現在的中國,並沒有什麼卵用就是了。


一個對於改變現狀沒有幫助的善行,就應該被鄙視?
朋友圈的作用,一是社交,二是表達一個心情。我昨晚看到視頻第一反應,心裡非常沉重。我相信不管是這個題目下,持各種態度的人,都有同樣的心情。有些人認為這是人禍,我們應該問責。我同意。
但是我們做為普通人,能做到怎樣程度的問責呢?不等官方報道,調查報告,完整的事故原因出來,就問責,這也不是公民意識的體現吧?
坦白講,對於這種災難,我們能做的確實太少。但是極端理性的各位忽略的是,這次事故不管原因是什麼,都意味著生命的消失。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公民,面對生命的悲劇,表達自己悲憫的一面,這是人性使然。
您一聲不響的捐錢鮮血,我為您鼓掌向您致敬,但是這不意味著我發條朋友圈問候一下人在天津的朋友是否全家都好,我就是偽善的,就是矯情的。
在這個問題上,我願意相信大家都是善良的,都是悲憫的,但是也請各位不要因為善心的表達方式不同,就虛構一個道德的至高點去鄙視別人。這樣的行為,未免有點偽善。


點個蠟燭發個祈福是添什麼亂了?點完蠟燭該玩玩該笑笑,難道不就是你們所說的」無能為力就做好自己的事「么?搞半天你們知道自己主張什麼嗎?強行反智真道義?

換個角度,發生這麼大的災難,這個國家的網民毫不關心與關注,當沒發生一樣,互聯網一片祥和,你覺得這是更好的方式?點蠟燭的那些人,他們只是用自己以為的方式表達一下悲痛或感慨,表達我們不願意不希望再看到這樣的事情。

我也不會去質問任何人」你捐錢了嗎「,因為你質問的任何人都沒有這個義務,而你,也沒有質問的資格。用你們的話:每個人做好自己的事。而在朋友圈點一根蠟燭,或許就是你朋友力所能及表達默哀傷感最好的方式,這就是他做好的自己的事。對比滿身戾氣滿腦優越自帶攻擊的你來說,他或許,真的比你做的更好。

每個人心裡的那桿秤,多稱自己,少稱別人。另外也不需要你們的質問了,我一沒點蠟燭祈福,二沒捐款獻血,我唯一做的就是隨時關注滾動消息而已。

——————————————————————————————————————————
非常支持 @ALEX YA的答案,災難需要關注。


去相信每一個祈福的人都是認真的在祈福吧。

你可以選擇沉默,靜候塵埃落定,只願你不要做下圖中那些腦勺上刻字的人。

尊重自己就可以了。

(圖轉發自微博「白丁其人」,善意轉發,侵刪。)


推薦閱讀:

有哪些有用的人際交往小常識?
年輕的創業者,怎樣才能比較容易地拿到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
為什麼輸液要注射到靜脈?

TAG:社交網路 | 心理學 | 人類行為學 | 天津塘沽特大爆炸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