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宮崎駿?


樓上討論得很多了,我補充點小八卦,權當一樂吧。

宮崎駿早年加入過日本共產黨,標準的左翼青年,工運積極分子。無論在東映還是A-Pro時期,他都是和東家對著乾的刺頭。這導致他縱然才華橫溢,一度無人敢用無片可拍。多虧德間書店伸出援手,以及在合作《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時結識的前輩高畑勛的提攜,吉卜力工作室使宮崎駿有絕對的掌控權。題外話,押井守也是一名左翼青年(看作品能感覺到),有一年國內一家動畫(外包?)公司請他來華講座,說著說著他就開始批評日本資方:「你們不要老想著為日方賣命,他們在剝削你們blablabla...」令台下中國員工很囧...

宮崎駿拍的是「自己想拍」的動畫,而不是「大家喜歡」的動畫。如果你喜歡宮崎駿的動畫,是因為你的腦波頻率與他同步了...他是個固執的刺頭,老了後是固執的老刺頭,在其動畫中反覆出現的意象是其固執的證明。宮崎駿的動畫並不適合少兒觀看,雖然他一直採用少兒作為主角。其動畫表達的內容,多含有成人世界的殘酷。《風之谷》、《幽靈公主》的例子就不舉了,《千與千尋》中的油屋是一個血汗工廠,湯婆婆是壓榨工人的資本家——「你看出來了嗎?」

正因如此,剛開始宮崎駿製作的動畫賺不到錢——受眾有偏差嘛。《風之谷》和《天空之城》兩部大製作叫好不叫座,令工作室財政狀況頗為窘迫。轉機出現於《龍貓》:倒不是動畫票房好,而是龍貓大受歡迎,帶動周邊產品熱銷,終於使工作室的財務情況有所好轉。後來龍貓成為工作室吉祥物。那時的宮崎駿也開竅了:誰說我的動畫是拍給兒童看的?大批成年觀眾被吸引過來,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就開始賣座了。相比之下,高畑勛就一直抓不住受眾:《歲月童話》、《平成狸貓合戰》、《螢火蟲之墓》、《我的鄰居山田君》...好看是好看,但究竟是拍給誰看呢?

很多日本動畫導演有真人電影情結:押井守和大友克洋都拍過真人電影;庵野秀明大學時拍過特攝短片(痞子庵是狂熱的特攝片迷,這點在EVA中體現得很明顯);今敏生前沒拍過電影,但他是狂熱的電影迷,他的動畫與電影形式差別不大,更別說他有一手出神入化的剪輯技巧。因為導演動畫《惡童》成名的Michael Arias(一個在日本呆了很多年,日語說得賊溜的美國人),拍了電影《天堂之門》,評價糟糕,白白浪費福田麻由子!!其實宮崎駿的動畫無論是鏡頭語言和節奏感,還是影片表達的內容,都與成人電影差別不大。但宮崎駿堅稱自己拍的是動畫,庵野秀明則說:「宮崎駿拍的就是無聊的電影。」考慮到《千與千尋》獲得金熊獎,這明顯超出傳統「動畫」的範疇了。

眾所周知,宮崎駿是個暴君——大家別被他「肯德基老爺爺」的慈祥外表欺騙了哇!押井守曾經委屈的回憶,有一次在一個活動中碰到宮崎駿,作為後輩本想上前攀談,結果被劈頭蓋臉的一陣批評,自此兩人疏遠。在某次公眾場合,宮崎駿毫無預兆的批評《貓的報恩》的導演森田宏幸,令現場人士大駭(可能《貓的報恩》太瑪麗蘇了吧...)。望月智充倒是沒聽說過被批評過,但拍完《聽見濤聲》後便與吉卜力沒了關係,一位當年有大師苗頭的人就這樣消失,頗令人惋惜。而宮崎吾朗被批...這真是他自己的問題:《地海傳奇》太太太爛了,爛到差點砸了工作室金字招牌。動畫原著作者厄休拉·勒古恩老奶奶(科幻/奇幻史中神一樣的人物,活著的傳奇)本來聽說是宮崎駿親自執導,才將作品版權交出,後來導演改為宮崎吾朗,很不開心。看了試映後,她直截了當的說:「這是你的電影,不是我的。」又寫了一封洋洋洒洒的公開信,例數電影不是——你說宮崎駿怎麼能不窩火?

由於宮崎駿大權獨攬,導致吉卜力工作室內皆為技藝出眾的匠人,鮮有獨當一面的藝術家。高畑勛賺不到錢,被逐漸雪藏。隨著宮崎駿年事漸高,工作室後繼乏人的問題愈發突出。這一窘境,宮崎駿是有責任的。

不過,有一個人和宮崎駿關係很好,那就是鈴木敏夫。這個瘦巴巴的老頭兒早年是德間書店旗下雜誌《Animage》的編輯,因採訪關係與宮崎駿相識,後來乾脆跳槽到吉卜力,長期擔任動畫製片人一職。他是宮崎駿的「賢內助」和「大管家」,負責工作室的運營、宣傳、外聯等工作,讓宮崎駿能夠安心搞創作。宮崎駿對鈴木敏夫的意見頗為重視,有個例子,宮崎駿在製作《幽靈公主》前手裡有兩個企劃,除了《幽靈公主》還有一個童話故事。宮崎駿徵詢鈴木敏夫,鈴木敏夫勸他製作《幽靈公主》,理由有三:一,宮崎駿年紀漸長,以後很難有精力製作這種大製作動畫了(實際上,宮崎駿精力旺盛著呢...);二,工作室擴張後招了一批新人,需要一部大製作動畫培養練手;三,難得工作室攢了不少錢,有機會趕緊花啊!!第三個理由很有說服力,以至於宮崎駿一邊作畫一邊念叨:「終於有機會花大錢了...」

2005年吉卜力工作室脫離德間書店成為獨立公司,鈴木敏夫擔任第一任社長——當時除了他也沒有合適人選了。鈴木敏夫會畫畫,《哈爾的移動城堡》的宣傳海報即出自他之手。當年力薦宮崎吾朗擔任《地海傳奇》導演的人也是他。坦率地說,《地海傳奇》的失敗鈴木敏夫也有責任,因為他趕鴨子上架的將能力不足的宮崎吾朗扶上位。不過宮崎駿貌似並未為此責怪他。

近幾年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配音喜歡採用電影演員。一方面是因為著名電影演員可以吸引更多的成年觀眾(比如《哈爾的移動城堡》請來木村拓哉,一時間成為話題),另一方面源於宮崎駿對於職業聲優「詮釋過度」的厭惡。早年宮崎駿的動畫多與職業聲優合作,《風之谷》中的島本須美,《天空之城》中的田中真弓,《龍貓》中的日高法子,《魔女宅急便》中的高山南...但到《幽靈公主》,曾與宮崎駿多次合作的島本須美為阿時配音,其過度詮釋的效果很難令他滿意,不得不花很多時間矯正,此後宮崎駿就基本不與職業聲優合作了。話說當年在《千與千尋》中配音的神木隆之介也終於長大了哦活活活~~~與此相反,今敏的動畫極為電影化,但他喜歡採用大牌聲優,《紅辣椒》的聲優陣容真能閃瞎狗眼啊...

我不贊成將宮崎駿扶上神壇,「一代宗師」的地位很恰當。年少時看他的動畫就能感覺到「私貨太多」,換句話說,導演含有強烈的表達欲。不是說這不好,只是當時心裡難免疑惑:「這真的適合兒童看嗎?」成年後再看:「這真的不是給兒童看的啊...」當然,宮崎駿的動畫從技術上來說已至化境——很多導演連故事都說不好,《惡童》看得我拙計。《千與千尋》堪稱「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是所有我看過的動畫中最喜愛的一部——啊,今敏的《千年女優》我也很喜愛,剪輯技巧能上教科書,而且表達內斂克制。


在日本每當一部動畫電影走紅後所有的媒體似乎都喜歡將這部作品的導演和「宮崎駿」扯上關係,2016 年《你的名字。》大紅大紫,新海誠被一些日本媒體稱之為「下一個宮崎駿」,日本動畫也被稱為將邁入「後宮崎駿時代」。而當初享有這樣盛譽的還有細田守,「下一個宮崎駿」似乎成為了對新生代創作者的一種至高無上的讚美。然而回顧宮崎駿的動畫創作之路,或許「下一個宮崎駿」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儘管宮崎駿家裡開航空器零部件工場的家世,以及在日本貴族學校學習院大學的求學經歷被大家所津津樂道(日本現任副首相麻生太郎都是宮崎駿的同學),更被引申為「家裡沒錢別干動畫」的經典案例,但其實宮崎駿對於自己的家庭背景並不喜歡甚至是反感,和大多數的後輩日本動畫監督一樣,童年時代的宮崎駿喜歡看繪本、漫畫(年幼多病不善運動)。而在高中三年級時宮崎駿看了取材於中國民間傳說的日本動畫電影《白蛇傳》後開始對動畫這種媒體表現形式產生了興趣。但當時的宮崎駿更多的是想做一位漫畫家,在高中時代開始自學素描,宮崎駿曾經在《天空之城》的訪談中說明當初自己還受到了保羅·塞尚作品風格的影響。而在進入大學後,由於當時大學裡沒有漫畫社團,宮崎駿加入的是兒童文學社團,還排演了幾部童話木偶劇。

宮崎駿在學生時代對於讀書的熱衷,以及大學時代參與兒童文學社團的經歷,為其後來充滿著童話故事的風格的作品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和宮崎駿是同一個時代的動畫監督富野由悠季,曾經和宮崎駿共同參與過《阿爾卑斯的少女》這部動畫製作,富野由悠季評價過自己的見識、學識在宮崎駿面前不足掛齒,宮崎駿曾經問富野「富野君你沒看過這本書嗎?」,雖然富野並不是不知道這本書(堀田善衛的作品),但當時卻沒有想要反駁宮崎駿。富野家裡也有這本書,半個月前讀了一半,宮崎駿在大學時代就已經開始讀堀田善衛的作品,這件事就讓富野感受到了自己在學識方面與宮崎駿的差距。在動畫製作方面富野評價宮崎駿的作品已經超越了動畫的範疇,而是電影作品,這也讓富野十分羨慕,現在年紀也不小的富野表示自己也想創作巨大機器人主題的超越動畫的電影作品。說到看書這件事宮崎駿和富野都啃過《資本論》,然而倆人誰都沒啃動這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巨作。

作為一位動畫電影監督,一開始做的是動畫電影的「動畫」工作,這裡的「動畫」是「中割」,等於是畫中間幀的,還做過過單集演出的工作,但是對於 TV 動畫宮崎駿並未有什麼好感,曾經有人問過宮崎駿為什麼他的 TV 動畫很少很少,宮崎駿的回答是在自己 30 歲以前,動畫的載體只有電視,所以當時自己做 TV 動畫,周更的頻率讓製作進度和製作質量面臨很大的矛盾,當然可以選擇將工作外包分散給其他人,但品質難以保證,宮崎駿並不喜歡這樣,所以後來宮崎駿就只做動畫電影了。

「每一部作品都是我的孩子」

這句話是宮崎駿在面對記者時說明的,宮崎駿的作品大多數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同時他也將自己的作品視為自己的孩子,宮崎駿要做的是讓孩子們看了之後覺得「雖然沒去過沒看過,但是這個世界如此美麗」的作品,在宮崎駿的作品中主角或者說是英雄定位的角色往往是兒童,而大人則往往是貪婪的形象,但就結果而言宮崎駿的作品,反而是受到了各個年齡層觀眾的喜愛,孩子們在宮崎駿的動畫中擴展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成年人在宮崎駿的動畫中則是尋找著返璞歸真式的感動。對於自己的作品宮崎駿也陷入了一種奇妙的矛盾之中,宮崎駿認為現在的孩子們被虛擬的環境所包圍,被電視、遊戲、手機、漫畫、動畫所包圍,自己的工作其實是一種剝奪了孩子們面對環境的天性和能力,在這種自我矛盾當中,宮崎駿是要努力的做讓孩子們童年看到後難以忘懷的作品,讓孩子們在虛擬的作品中獲得真實的感動,對於成年觀眾其實也是如此。

而吉卜力工作室是真的從來沒有做過自己動畫的續作,原因也很簡單。

「每部作品都是屬於他們所在的時代的,續寫或者重製並非高明的決定,如果在創作前就想著商業收益,觀眾喜不喜歡,那就不會有成功,創作需要忠實於自己,做續作會讓人感覺就吉卜力是沒有生氣的」。

在日本戰後動畫產業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宮崎駿是一位曾經無限接近中國的日本動畫監督之一(押井守就是個左翼,河森正治直接在80年代前往西藏),東映動畫取材於中國民間傳說的動畫電影《白娘子》是宮崎駿要去從事動畫、漫畫行業的原動力,年輕氣盛的宮崎駿也深受日本學生運動的影響,對於社會主義無產階級革命也有過無限的嚮往,在東映動畫時代還積極的參與工會運動,儼然就是紅色思潮在日本的傳道者實踐者,甚至宮崎駿由於自己的家庭出身背景以及對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史實,曾經極度厭惡過自己身為日本人,按照現在的標準來講年輕時的宮崎駿絕對是個「日本憤青」,至於崇拜的國家或許就是中國,然而就和宮崎駿的動畫給人以美好的想像一樣,宮崎駿腦內的中國也是經過了口耳相傳重重加工之後的,當宮崎駿、高畑勛一行人在 1984 年訪華之旅後,宮崎駿對於現代中國喪失了興趣,自己對於中國的想像幻滅,從此與現代中國保持了一個十分微妙的距離。

而後來高畑勛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提到了《小蝌蚪找媽媽》當初是讓自己都看傻了的作品,當初的中國水墨動畫以及中國動畫學派的出現也是當時的中國電影生產體制的原因,他認為中日動畫之間的聯繫有一種悖論,也就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上海美術電影廠其實實現了日本所言之「藝術至上主義」,是日本同行羨慕的對象,而在改革開放後中國動畫羨慕起了日本的商業動畫作品,追求商業性而非藝術性反而導致了中國動畫的衰退。宮崎駿或許是與高畑勛有著同樣的感覺,至少在那次訪華之旅後宮崎駿對於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失去了興趣。

宮崎駿對於動畫藝術性的追求遠遠勝過對於商業性的追求,但同時宮崎駿作品的藝術性表現力又獲得了商業市場的廣泛認可,宮崎駿做動畫是將其當作自己畢生的事業而非淺薄意義上的工作來對待,「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即便已經 76 歲但宮崎駿仍然有著熾熱的創作熱情來支撐他繼續創作自己的下一部動畫。

但對於後來者,成為宮崎駿式的創作者其實是媒體的毒奶,就像吉卜力不去做續作的理由一樣,宮崎駿的出現是有著其個人所處的時代與家庭背景的,宮崎駿的作品創作性很強,是很難在這個時代被批量複製的,終有一天我們將失去宮崎駿同時徹底失去宮崎駿的動畫。儘管吉卜力動畫的作畫風格可以不斷的延續傳承下去,但是宮崎駿動畫中對於世界、人類、自然的思考卻很難再複製再出現。就創作上來講宮崎駿是我做什麼觀眾看什麼,現在更多的動畫企劃是觀眾喜歡看什麼我做什麼。

宮崎駿另一個比較有名的事迹就是在退休問題上反反覆復,已經是七次宣布退休七次又宣布復出,對於商業動畫宮崎駿可能是從心底里就沒什麼好感,在宮崎駿的眼中作為買賣的商業動畫是無法與上世紀的藝術動畫相提並論的,「我們是為了維持工作室正常運作才齣動畫,而不是靠工作室維持動畫的正常運作」,在商業動畫當中宮崎駿與吉卜力可以說是最為瘋狂的玩家,當年《幽靈公主》的動畫製作成本就有 21 億日元,如此高額的製作成本換回來的是 193 億日元的票房成績。但宮崎駿並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在他個人與吉卜力的發展中鈴木敏夫是其事業發展的堅強後盾,有鈴木敏夫在幫助籌措資金推進企劃,宮崎駿的很多想法和理念才得以通過動畫實現。宮崎駿管作品的藝術性和創作理念,鈴木敏夫管錢管商業,二人常年來的這種默契組合才成就了宮崎駿與吉卜力,對於宮崎駿來說真正退休的日子或許就是在失去鈴木敏夫的時候。

在對待員工方面宮崎駿並非和藹慈祥,而是非常的嚴厲,儘管吉卜力的待遇在日本動畫製作行業來講已經是非常好的,但是和宮崎駿共事過的很多創作者都表示與這樣一位世界級動畫大師一起工作的壓力是很大的,宮崎駿自己本身就是充滿創作熱情,對於自己看不慣的一些製作手法表現手法又會毫不留情的批評或干預。而宮崎駿的多次復出其實也反映了吉卜力接班人缺失的尷尬,目前的吉卜力是完全以宮崎駿為核心的動畫王國,當宮崎駿最近一次宣布退休後,吉卜力是直接解散了動畫製作部門。

如今宮崎駿的下一部長篇動畫電影作品標題已經確定為《你們要活出怎樣的人生》,這個標題顯得很哲學,但或許也是宮崎駿一直以來對自己思考的問題。


於2017.3.1 進行了修改,增補了部分內容,修改了部分措辭。

宮崎駿是一位享譽全球的動畫大師,一位極其努力的天才。
水準有限,不敢妄稱評價。時常看到網上一些朋友對宮崎駿的認識有較大偏差,故系統寫一下自己對宮崎駿先生的認識,願能有更多的朋友認識真正的宮崎駿


一、專業水準方面

第一,宮崎駿是原畫師出身,一步步坐上監督的位置。專業水準極高,且富有開創性。

在做原畫師時,宮崎駿就表現出了極高的水準,著名原畫師金田伊功先生就是看了《飛天幽靈船》中宮崎駿原畫才決定入行的。宮崎駿最後作為原畫的作品是《太陽的使者 鐵人28號》(1980年)第八集,之後再不能找到明確由他原畫的片段。

(在sakugabooru上的宮崎駿作畫片段,都是上古的作品,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那麼時至今日,宮崎駿的原畫水準如何呢?

我的觀點是:至少仍是一流的原畫師

這個觀點的根據有二:

其一是眾多頂尖原畫師的一致稱讚。

庵野秀明(庵野爆炸):「作為一名動畫師來說他真的是超一流。」

米林宏昌(吉卜力頂級原畫師):「(宮崎駿)是一位強力的作畫人。」

安藤雅司(千與千尋作畫監督)說自己在《千與千尋》的製作里「就是(為宮崎駿)清清線稿。」(這裡安藤雅司先生明顯過謙)。

山下清悟(著名WEB系原畫師):「宮崎監督的畫力高到恐怖。」

其二是其獨一無二的親自檢查全部原畫的製作方式。宮崎駿親自對原畫做出檢查和修改,真的是多厲害的原畫師的原畫都修過。不是說他比那些大手厲害,至少能證明他有著很高的原畫水準。


第二,宮崎駿將LAYOUT引入了動畫製作流程,為高質量動畫製作提供了保障。

在1974年的《阿爾卑斯山的少女》中,高畑勛宮崎駿一起將layout帶入動畫製作之中,讓動畫高質量製作有了保障。同時,宮崎駿自己製作layout的水準也是極高的。庵野秀明毫不掩飾的說:「我覺得他的LAYOUT世界第一。」(另外補充一點,庵野秀明一直認為宮崎駿在《幽靈公主》的LAYOUT發揮失常)



第三,宮崎駿的分鏡水準是超一流的

這一點大家都有所了解,就不多說了。有意思的是,宮崎駿的分鏡不僅細緻、完整,而且是唯一經常在分鏡里上色的動畫導演,而且宮崎駿是沒有固定劇本的動畫導演,從創作底層就是以畫面為準。


總結來講,宮崎駿個人的動畫製作素養就是一個詞——全能

二,藝術創作方面

我們翻看宮崎駿指導的作品,從《魯邦三世》到《未來少年柯南》,從《風之谷》到《起風了》,題材涵蓋冒險、成長、戰爭、生命、環保、愛情等,極為寬泛。從1978年《未來少年柯南》算起,直到2013年《起風了》,35年創作高峰期留下了15部動畫長片、TV動畫,中間還有一串短片以及自己編劇的作品,可以說零爛片,部部都是佳作。

宮崎駿的創作,除了在多領域均有所建樹以外,還可貴在對自己的挑戰。宮崎駿的妻子曾經對宮崎駿說:「做多多洛(龍貓)那樣的作品不就好了?」宮崎駿聽罷,回答:

龍貓那樣的作品,有一部龍貓不就好了?」

於是,在個人創作的後期,宮崎駿頻頻挑戰自己不擅長的領域。《紅豬》一改過去少女少年作為主角的傳統,直接拿了個中年豬頭做主角,完成了深度的自我剖析。在《幽靈公主》中,完全捨棄「飛行」這一他非常擅長的領域,製作了一個完全不適合孩子觀看的晦澀電影。在《哈爾的移動城堡》里,主角居然變成了一位「老太太」,與之前的主角有如此巨大的落差,勇氣不可謂不大。在《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中,逆時代潮流進行純手繪製作。甚至到最後的《起風了》,宮崎駿一改自己過去的風格,回應對自己「愛用於殺人的武器卻呼喚和平」的質疑,用成人、寫實的風格做完了這部作品,也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矛盾與掙扎。

可以說,宮崎駿是藝術創作的全才。他幾乎能駕馭任何類型的作品,並能給予獨到的詮釋。

宮崎駿出生在1941年,親曆日本戰敗。大學專業是政治經濟學,積極投身於學生工人運動,參加過日美安保條約鬥爭,是反對修憲的人物。有著深刻的思想思考,這是他作品厚度的來源。

他的很多作品都有著很長的構思時間,比如從1969年《沙漠之民》走到1994年完結的《風之谷》,比如「小學時候編的」《天空之城》,比如構思十餘載的《幽靈公主》。因此,宮崎駿的作品完整、成熟、大氣而自然

同時,宮崎駿的創作模式完全不可能複製

前面提到過,宮崎駿的動畫是沒有腳本這一說法的。不止腳本,你看到過宮崎駿影片末尾的staff表裡有分鏡、演出、人物設定這些一般分屬三人的職位嗎?這些全歸宮崎駿一個人。他做電影的時候,畫分鏡就像連載漫畫似的,畫一部分交給下面去作畫,不到最後誰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樣子的作品。這種創作方式對於其他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可想像、不可複製的,所以才會有如此強烈的個人風格,某種意義上也導致吉卜力接班人的難產。

宮崎駿是一流的動畫人,一流的監督,更是一流的編劇。宮崎駿寫過劇本的動畫作品有幾部?

答案是:35部。(你知道幾部呢?)

他的長篇漫畫只有一部《風之谷的娜烏西卡》,但已經創造了「日本青年漫畫卷均銷量歷史第一」(卷均過200W)的成就。

擁有這麼強大的編劇能力和深邃的思考深度,更可怕的是自己擁有很好的把這些搬上熒幕的能力。宮崎駿的成功是必然的,就算沒有遇到鈴木敏夫德間康快,他也會聞名世界,只是會辛苦很多就是了。

宮崎駿的作品,那裡最與眾不同?那就是務實而浪漫,現實而理想。就像祖父和你講的故事,雖然他深諳生活的不易與社會的矛盾,卻仍給予你以鼓勵和希望

這種純真和浪漫之美,代表著動畫最核心的魅力。

第三,社會影響方面

生涯早期,他的《魯邦三世》和《未來少年柯南》就迷倒了一大堆孩子,引導他們走進了動畫行業,這裡面就包括今敏大師和庵野秀明

TOPCRAFT到吉卜力,宮崎駿主動推行了「薪資倍增計劃」和社員固定薪酬制,讓吉卜力的動畫人的待遇相較於其他公司明顯好上很多。同時,吉卜力大製作、大投入、大回報的思想,也為業界樹立了標杆。

宮崎駿和吉卜力的成功,也成就、培養了一大批極高水準的從業人員。那個曾在破酒吧的久石讓,那個曾居無定所睡在桌子底下的庵野秀明,現在許多背景師的偶像男鹿和雄,日後參與眾多名作的作畫大手安藤雅司,米林宏昌、宮地昌幸、 片淵須直等就不多說了。

吉卜力製作部門解散之後,這批人才更多流入了業界,促進了業界的發展。


同時,作為奧斯卡、柏林金熊、安妮獎、安納西獎等國際獎項拿到手軟的導演,宮崎駿為日本動畫的國際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日本動畫產業所畏懼的迪士尼和皮克斯,他們的老闆和很多動畫導演反而是宮崎駿的粉絲。

第四,政治影響方面

這個基本算社會影響,但考慮宮崎駿在這方面特別突出,單獨列出來說一下。

宮崎駿是一位女權主義者,一位反核鬥士,一位堅定的反戰人士,一位有著歷史良知的值得每一位中國人尊敬的日本人


作為一名日本人,他發文痛批日本政府歪曲的歷史觀,呼籲正視慰安婦問題、停止憲法修正、向中韓兩國謝罪

作為一名導演,在《千與千尋》獲得奧斯卡動畫長片大獎時,因為美國悍然發動伊拉克戰爭,拒絕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

作為一名動畫人,他作品中對女性的真正尊重,與某些作品形成了鮮明對比。

有良知的動畫大師,德高而望重

好了,吹了這麼多,大家也看得疲勞了,說點和宮崎駿相關的網上議論比較多的事情吧。

第一,吉卜力終究變成了宮崎駿和高畑勛的工作室,但不要把鍋都扣到宮崎駿頭上。

近藤喜文先生過勞死之後,吉卜力最終解散的命運似乎就確定了。

很多人黑宮崎駿打壓新人監督、培養不出新人,這個說法有些片面。首先,「打壓」基本是不存在的,傳的很廣的細田守的事...上個圖吧。


出自《怪物之子》的紀錄片。這是當年細田守進入吉卜力落選的時候宮崎駿給他寫的親筆信,現在還被他收藏著。他的才能獲得了宮崎駿高度肯定,只是因為不適合吉卜力的風格沒有被錄取。有些人說寫這種東西就是客套話,對誰都一樣,這是一定不對的。第一,44位落選者裡面只有兩位收到了親筆信。第二,吉卜力還是讓細田守來做《哈爾的移動城堡》了,有這麼打壓人的嗎?

那為什麼細田守又被下課了呢?大家看這個:


出自《虞美人盛開的山坡》紀錄片。當時的情況是,宮崎吾朗做的分鏡水準不夠,得不到大家認可,鈴木敏夫說:「這不能算一部電影」。宮崎駿就硬著頭皮對鈴木敏夫說:「實在不行,我來做吧。」細田守當時的情況個人推測和這時非常接近,只是宮崎吾朗堅持下來了,細田守沒有堅持下來

另外,可能許多朋友都不知道吉卜力的」動畫導演講座 東小金井塾「這個選拔新人的活動吧?兩期活動(一期舉辦於1995年,二期舉辦於1998年)分別由高畑勛和宮崎駿授課,報名者過千人,很可惜最終沒有得到足夠出色的人才

當然,不能說沒有宮崎駿一點責任。宮崎駿對吉卜力的統治讓吉卜力從頭到尾都染上了他的風格,監督的工作內容和外面就有些微妙不同,對其他導演,除非是高畑勛,不是說光宮崎駿去指指點點,下面的員工都會顯得心不太齊。細田守實際就是和作畫班的協調不好,最終下課的。滿足宮崎風格這一要求的人有三人:

近藤喜文、米林宏昌、宮崎吾朗

近藤喜文和米林宏昌都是強力的作畫人,能夠像宮崎駿一樣親自指導原畫,和宮崎駿一起幹了幾十年,風格上基本也融匯貫通了。而宮崎吾朗是直接抄了他爹兩年的分鏡然後進來的,說白了宮崎駿寫劇本然後他演出就好了。這三人裡面,近藤喜文的才能最為突出,一方面他繼承了吉卜力的靈魂,另一方面他擁有自己的東西。米林宏昌和宮崎吾朗的才能沒有那麼突出,還需要作品證明。

所以,近藤喜文逝世時,吉卜力的命運可以說就註定了。宮崎駿對他的死真的是抱憾終生,可以看一看宮崎駿在近藤喜文先生葬禮上的悼詞。也正是如此,米林宏昌做作品時宮崎駿真的是怕了,一點都沒插手。

吉卜力就這樣謝幕,宮崎駿後繼無人,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第二,與押井守、高畑勛、米林宏昌、手塚治虫、庵野秀明等大佬的關係,以及吉卜力人的未來。

宮崎駿的人際關係,一直是一個很有趣、爭議的話題。總得來說,宮崎駿是一個有著絕對自信的頑固的人,話比較沖,媒體經常拿此炒作、顯得宮崎駿四處樹敵。事實上,大多數都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和押井守先生的幾十年的「死對頭」關係,和大家的理解有所不同。宮崎駿和押井守的私交是有的,而且還算不錯。都是比較頑固的老頭子,都是日本動畫在國際上的脊樑,在被採訪的時候誰會服誰啊,但其實相互還是相當了解的。

在1985年,就是宮崎駿向公司推薦押井守去製作新的魯邦三世,雖然最後押井守的提案被拒絕了就是了。我為大家推薦 「押井守談宮崎峻」(《電影旬報》1995年7月16日1166期) ,你就可以知道他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了。

自從我開始工作以來,我從來沒看過那麼有趣的人。宮崎先生是個真正能讓我信賴的朋友,但是我不能認同他,而且我也不該認同他。

值得一提的是,在押井守做完那篇訪談之後,宮崎駿接連搬出了《幽靈公主》和《千與千尋》,也真是有些尷尬。

和高畑勛的關係,那就相當複雜了。

對於宮崎駿來說,高畑勛先生是前輩、夥伴、目標和競爭對手。宮崎駿籌劃製作《風之谷》的時候,處於事業的困難期,卻執意要求高畑勛作為製片人。鈴木敏夫去找高畑勛商量,高畑勛嫌麻煩不想當。宮崎駿知道之後,沒說話,拉著鈴木去喝酒,喝醉了大哭:「我為他付出了十五年青春,他居然不肯幫我。

鈴木敏夫當時也是上頭啊,找到高畑勛大吼了一通,了解情況的高畑勛隨即接下了這一工作,極好的完成了製片人的任務。可以說,高畑勛是宮崎駿非常尊敬、信賴、感激的人。在自己廣受認可而高畑勛似乎在慢慢走下坡路(這裡指票房,不是作品質量)之時,宮崎駿的態度沒有絲毫改變,他對高畑勛的才能報以無限的認同

做《起風了》的時候,宮崎駿經常跑到隔壁《輝夜姬物語》的現場,看看高畑勛的背影,悶聲回去接著畫分鏡

雖然宮崎駿一直在嘟囔高畑勛,說他「開始嘗試不完成一部電影」,但他和高畑勛之間自四十年前相遇開始就未曾改變。

關於米林宏昌,很多人指責他「背叛」了吉卜力。

這一點純粹是無稽之談

吉卜力製作部門要解散,是很早就確定好的消息。米林宏昌在製作《回憶中的瑪妮》過程中,就明確了自己要離開的想法。畢竟製作部門要解散,你留下來也沒用呀,想要做作品就一定要另謀生路。

在一段時間計劃之後,米林宏昌最終決定再自行製作一部動畫長片。為此,他和搭檔西村義明(吉卜力出身,《輝夜姬物語》製片)專程拜訪了宮崎駿和鈴木敏夫。宮崎駿看到兩小夥子來了,樂呵地去泡咖啡,坐下來一聽「我要做長篇動畫」,二話不說把兩人趕了出去:

那你們還來這裡做什麼,下定決心做片子去!

你們說,米林宏昌和宮崎駿的關係是好是壞?

另外,支持米林宏昌做新作的那群動畫人,基本還是吉卜力出身的那一批。製作高水準的手繪劇場動畫,不是你有錢就能辦到的。最高水準的那一批,基本都和吉卜力有些關係。沒有吉卜力的支持,米林宏昌做手繪動畫根本無從談起。


和手塚治虫先生的關係,可以說是例外,那就是純粹、不加掩飾地厭惡

眾所周知,宮崎駿也是一位漫畫家,而手冢先生被稱為「漫畫之神」。年輕的宮崎駿喜愛手冢先生的漫畫,在他青年時期曾經多次向出版社投稿,卻被告知「太像手冢先生」而退回。宮崎駿當時是又氣又難受,明明是自己創作的故事,為什麼就像手冢的呢?他回去燒掉了自己所有的手稿,從基本開始練起,誓要擺脫手冢對自己的影響。

如果說到這裡,宮崎駿對手冢先生尚且是有些「嫉妒」,那麼之後的事情就完全改變了宮崎駿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手塚治虫是日本有限動畫的創始人, 以每集50萬日元的低廉價格製作了日本第一部電視動畫《鐵臂阿童木》。當時在東映的宮崎駿和他的同事們看到了手塚治虫的作品,震驚不已——質量實在太過於低下了。

如果說手塚治虫在漫畫上是「宗師」,那麼他在動畫領域的水準實在是不行。手塚治虫是有限動畫的開拓者,內心憧憬著全動畫,卻對全動畫概念本身混淆不清。從一位動畫人的角度來看,就算宮崎駿脾氣好上一些,也是絕不可能認同手塚治虫的。

可以說,雖然手冢開創了廉價的有限動畫時代,但是他幾乎扼殺了日本高質量動畫作品的發展道路。在手冢先生去世後,在舉國上下的哀悼、追憶中,宮崎駿怒不可遏地發表了那篇著名的悼文痛罵手塚治虫

在最初看到悼文時,我是很震驚的,畢竟死者為大,你宮崎駿再厲害也得給人家點面子吧?況且那還是日本「漫畫之神」,那時候的地位比宮崎駿高的多。但了解了宮崎駿之後,說實在的也不感到意外了。

在當下,日本業界的一些不良的新聞頻繁傳出,日本主流動畫作品面對迪士尼幾乎毫無還手之力,手冢難辭其咎。宮崎駿窮極一生來反抗手塚治虫的不良影響,在動畫作品上與手塚治虫所憧憬的迪士尼分庭抗禮,可以說完全超越了手塚治虫自己的想像。他打破了手冢的巨人陰影和絕對權威,但終究還是有限動畫統治了日本


和庵野秀明,那就更有意思了。對新一代監督,宮崎駿對庵野以最高的評價和期待,庵野也尊崇宮崎駿為老師

兩人的矛盾點主要來自1997年的那場「師徒對決」:《幽靈公主》VS《EVA》。雙方對彼此的作品都做出指責、互不認同。宮崎駿說「EVA是空的」「我就看了三分鐘」,庵野秀明說幽靈公主看得他很難受。其實現在看來更多的是多方的一個炒作,雙方從未有「決裂」的時期
說起來大多數朋友可能不知道,EVA裡面有兩集是吉卜力做的。庵野秀明當時堅持要委託吉卜力做,雖然明知道戲路上不太對頭。

在庵野秀明做EVA做的快崩潰的時候,是宮崎駿親自打電話過去鼓勵他。兩人彼此事實上都高度認可,且心靈相通。早在1984年庵野畫《EVA》原畫的時候,宮崎駿光看原畫就猜得出他的心理狀態,(看出庵野被逼到極限之後)為他安排了特別休息。

在2001年,宮崎駿在「2001年度電影旬報讀者選出的十大日本電影導演獲獎者訪談」中說:

「動畫界有許多導演,動畫行業的從業人員也沒有變少。可我就是看不到一張清晰的「臉」。在庵野秀明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新人。」

這還有啥可說的,知道為什麼叫」親兒子「了吧。

到2002年,宮崎駿直接作為媒人主持了庵野秀明的婚禮。



在2006年庵野秀明組建khara, 在製作EVA新劇場版的同時,參與了《懸崖上的金魚公主》、《虞美人盛開的山坡》、《回憶中的瑪尼》的製作,眾所周知庵野秀明甚至直接給《起風了》男主配音。

2012年,庵野秀明深感特攝行業的存亡危機決定做特攝展,想拍巨神兵的特攝片,托鈴木去問宮崎駿。宮崎駿一口就答應下來,只提了一個條件:「別用娜烏西卡。」 其實《風之谷》代表著庵野秀明和宮崎駿思想領域上的高度一致,庵野秀明對《風之谷》漫畫特別是漫畫第七卷推崇至極,認為是宮崎駿的最高傑作,EVA的原型是巨神兵這點我就不羅嗦了。

在吉卜力製作部門解體之後,大量手繪人才需要妥善安置。一方面,米林宏昌帶著一堆原畫師組建了studio ponoc,繼續製作動畫長片;另一方面,kharaponocdwango(NICONICO的母公司)一起建立了dehogallery,將吉卜力的手繪背景人才組織了起來。

在2014年,khara開始了「日本動畫人博覽會」計劃。宮崎駿題詞,鈴木敏夫上色


這是一個極具野心的計劃,展現了khara將要大力發展的意願,也讓我們看到了後吉卜力時代的希望。khara、dehogallery和ponoc妥善保存了吉卜力的製作能力,並且有效降低了原吉卜力的運營成本。所以不要說吉卜力解散了什麼都結束了,在我看來吉卜力的那群動畫人已經完成了涅槃,就等一個再度綻放光芒的機會。而庵野秀明對吉卜力和宮崎駿的幫助,不可謂不大

同時,庵野的khara也確實得到了好處。khara是一家新生的、非常富裕的公司,三部EVA新劇場做下來真的賺了不知道多少,是一家底子非常好的公司。而在一系列與吉卜力的聯動之後,khara已經獲得了製作最頂級劇場動畫的能力。




2017年2月,khara的第一部TV動畫《龍之牙醫》(日本動畫人博覽會第一集的項目)正式播出。而在2017年夏,米林宏昌先生的《瑪麗與魔女的花》將會上映,而宮崎駿也宣布開啟了新的長篇動畫計劃。可以說,吉卜力雖然沒有接班人,但吉卜力的種子早已四處播下,我們在未來仍可期待吉卜力等級的優秀動畫作品出現。

這個局面我想宮崎駿也是很欣慰的。吉卜力的牌子固然寶貴,但只要吉卜力的人在,那麼就能創造下一個吉卜力。其實這也是新千年以後宮崎駿的一個態度,他認為吉卜力是所「大學」,有才能的人進來學習、感覺沒有上升空間走便是。

結語:

宮崎駿在個人藝術創作上,無可挑剔,是日本動畫歷史上最傑出的大師之一。

宮崎駿在延續吉卜力的努力上,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最後還是找到了延續製作能力的方式,也算是有了著落。

大大的「傳奇」兩字,寫在宮崎駿身上。感謝宮崎駿,也祝福ponoc、khara以及dehogallery等公司越來越好。最後,願宮崎駿的新動畫電影順利製作,能夠在中國大陸上映,到時候要好好的去還一波電影票了。


相關資料推薦

紀錄片

不了之人 宮崎駿

夢與狂想的王國

宮崎駿與吉卜力美術館

幽靈公主製作實錄

和「波妞」300天親密接觸

虞美人盛開的山坡:父與子300天的戰爭

《起風了》1000日的創作記錄

宮崎駿和麻呂碰撞的400天

其他視頻資料:

宮崎駿監督隱退記者會》(務必看一小時以上的完整版本,網路新聞報道多少有偏差)

久石讓與宮崎駿動畫一同走過的25年》(後面真是催淚)

肩負吉卜力的男人 鈴木敏夫

職業人的作風——動畫導演細田守》(你沒看錯,是細田守的記錄片)

書籍:

宮崎駿和他的世界》(山川賢一著)

吉卜力的風》(鈴木敏夫著)

出發點》(宮崎駿著)

折返點》(宮崎駿著)


這種看到問題就猜到答案的感覺太不爽了。
我來當那個壞人。

0 老左
青年時代受共產主義影響,看過書上過街喊過口號的那種。
說他沒過上街就和他拋棄馬克思信仰一樣不靠譜,要知道他在東映的工會一直爬到了總書記。
老爺子連褲衩都是紅的,要不然你以為為什麼叫紅豬。

1 善變
職業生涯,可能已經引退過五六次了吧。
最早的那次還是86年……
所以說這次引退大家也不要慌張,沒事的,老爺子準備活到90歲呢。

2 暴君
如字面意思,和大眾印象那種「獨斷專行的偉大藝術家」非常契合。
吉卜力的大獨裁者:嚴苛,善變,天馬行空,遵從自我。
看看吉卜力人員流動就明白了,留下的是被雪藏成「永遠的預備役」的高畑勛。至於押井守,細田守,望月智充,安藤雅司等等這些原本擁有可能性的名字則遠遠的跑開——
和偉大共事,就得忍受偉大的稜角。

3 家庭
和吾郎的關係近乎公開的差,後繼無人。
製作風之谷的黑暗三年間母親去世,一生遺憾。
按大嘴炮鴨子的說法,和妻子關係也沒那麼一帆風順。
其實嘛也好理解,朱美是東映的原畫師,宮崎駿被打雞血而下定決心入行的白蛇傳就是她參與制作的,論輩分還是他的師姐。吾郎出生後也堅持工作,比起對動畫的熱愛未必就輸給丈夫了,最後卻慢慢淡出,只能在「愛妻便當」這種新聞里成為背景。
再看看那本87年的自傳性繪本,夫人大概真的很喜歡畫畫吧。


「創作一部動畫也就是創造一個虛擬的世界,這個世界慰藉著那些失去勇氣的、與殘忍現實搏鬥的靈魂。」

——宮崎駿

宮崎駿是我們熟悉並喜愛的動畫大師,如他自己所說,他創造的奇幻世界慰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靈魂。這些作品中有最魔幻的世界架構,也有最親切真實的人物角色,總是輕易就俘獲觀眾的心,不論成人或兒童,都會從內心深深被打動。

然而,是否有人想過為什麼?為什麼宮崎駿的作品可以超越年齡的限制,讓觀眾們沉浸在他所創造的時空中,同角色們產生最真實的共情?

國外網友 Channel Criswell 製作了一段關於宮崎駿動畫的視頻,根據宮崎駿的訪談記錄和作品本身,從多個角度梳理並揭示了宮崎駿動畫中最能打動人心的原因,這無疑為我們了解宮崎駿和他的作品打開了許多新鮮的視角。

學術趴將這段視頻中的文字翻譯並整理如下,希望能給小夥伴們帶來一些不一樣的啟發:

視頻封面宮崎駿 人性的本質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

「我工作中一個不變的主題是欣賞好電影,然後去超越它。」

——宮崎駿在1978年如是說。

從那時開始,宮崎駿創作了一系列的電影作品,均可稱得上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大師級著作。

「我們要成立一個三層樓的工作室,它的成功並不是我們的首要目的,重要的是你在做你想做的事。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做出好電影。

40年來宮崎駿以他動畫作品中靈活多變的創造力感染了觀眾,也讓他成為了一代動畫工藝大師。只有那些和他一樣,在媒體界享有巨大影響力的人,他們的事業才能被給予同等的讚譽。

但宮崎駿到底是如何做到既打動了動畫批評界,又深入了觀眾的心的呢?

如今在西方國家,仍有觀點認為動畫只是給孩子看的,他們製作的動畫里經常有意地去避開真人電影中常出現的火燒爆炸等刺激性場景。

但宮崎駿可不是一般的動畫人,他常用的手法正是利用對人物錯綜複雜的感情活動的描繪,來豐滿筆下所謂的「卡通人物」。

他的目的從來不是讓影片去適應兒童,而是讓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都能更好的去了解人類。

如《國王與小鳥》和《白蛇傳》都是宮崎駿的靈感來源,雖然迪士尼動畫在技術層面上的確是無可挑剔的,但人物情感描寫未免被簡化過度了。在動畫製作早期,動畫內容淺顯一些也無可厚非,但宮崎駿想要改變這個狀況。

宮崎駿討厭別人給他貼上「日本迪士尼」的標籤,一個更合適的頭銜應該是:日本的「尤里·諾斯坦因」

他不會一味注重絢麗的外在效果,而是微小的內心變化。

據他所說,早期電影《冰雪女王》在人物心理描寫層面上向他展現了無限可能。也正是這些影響造就了他,讓他從同代的動畫人中脫穎而出,擁有了西方動畫人的技術精準度和東方動畫人的細膩

宮崎駿作品的基礎是共情與現實

共情來自觀眾在故事人物身上投射的情感,而現實是對我們人生不可預測性的真實描寫。如果你想知道宮崎駿電影為什麼之所以能成為宮崎駿電影,你需要關注的就是片中的情感元素。

「一位在製作人辦公室工作的女士告訴我,『孩子們需要去接觸一些晦澀難懂的東西,然後他們在之後成長的過程中會慢慢了解的。』我以前從來沒有像這樣想過。」

宮崎駿說故事的核心必須要有現實意義,拋開神鬼傳說這類魔幻的元素,人性的一面才是應該被時時刻刻放在第一位的

他的關注點在人的本性上,即使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都能夠理解他所表達的東西。

「有血有肉的有具體目標的人物」,構思一個人物的出發點應該是這個。

人物想要的是什麼?

千尋:「別擔心,我會把你們救出來的!別再吃了!不然你們會變得更肥,然後被他們吃掉的!」

先想清楚你的人物想要達成的目的是什麼,不然他們將沒有困難去克服。

不要想得太複雜了,魯邦三世想要拯救克拉麗絲小姐,這就是我們需要的人物目的,但如果你的角色沒有三維化,這一切都白談了。

宮崎駿從人物運動的純視覺效果入手,來為片中角色賦予人性。最初作為漫畫藝術家的宮崎駿,繪畫風格受到「劇畫」GEKIGA*的影響。

*GEKIGA日語意為「劇畫」,由一些嚴肅派的日本漫畫家創造,因為他們不想讓別人認為他們所做的只是漫畫而已。

「劇畫」風格的作品

這是一種對故事敘述更加嚴謹且繪畫風格更趨於現實的流派,宮崎駿對動畫產業有些不滿之處,他曾公開表示過對於通過過度表達來吸引觀眾的這種廉價策略的厭惡。

所以他不會花費太多精力在炫目的運動中,而是將精力用於細節的描繪。他筆下的人物身上有些我們熟悉親切的特質。

比如這個小女孩因為不想在地毯上留下腳印於是用膝蓋走路;

或者一個小女孩蹬蹬她的鞋子,確認她的鞋子穿好了。

正是這樣看似細微的小動作豐富了宮崎駿筆下的人物,這樣簡單的細枝末節的小動作,強調了這個人物到底是誰。

他筆下的人物有時候表情會極為豐富,當然畫面的質量在這方面的表現上是大有幫助的。但隨著更多不易察覺的小動作出現,我們能看見角色不用再去想自己到底在做什麼了。

這樣一來我們能看到角色心中本質的第一位到底是什麼。花點時間觀察角色不經意的小動作,它能告訴我們角色在想什麼,他們的處事之道是什麼。

他們是小心謹慎的?還是笨拙固執的?

細節到這個份上正是宮崎駿筆下人物栩栩如生的秘訣。因為我們能看到角色表現出的一些基本的東西,是其他的電影製作者不會去注意的。當角色最清晰可辨時,我們才能在情感上洞悉角色的內心。

但為什麼宮崎駿總是能完美地打造出一個人物?

最重要的原因是:

他真正了解人類

「她(千尋)有點像小懶蟲,但這就是我心目中十歲的小女孩該有的樣子。有時候我特別想對她們說:哎呀!你們這些小懶蟲!但我也知道她們內心都有像千尋般強大的能量。」

宮崎駿研究人類,他對人類行為的解讀通過他筆下角色的行為展現出來。即便是描述一些很基礎的動作,比如跑步,他也不會重複使用同一種表達。

他筆下角色的動作有一系列不可數的變數根據角色的不同情感而變化。

角色害怕了?悲傷了?還是開心了?

表達情感的方式不只是角色做什麼事,而更多的是他們怎麼做這件事。

有了這個理念的貫徹,角色就不會失去他們的生命力。宮崎駿的作品需要從我們自己生活的視角去欣賞,因為我們通過片中的角色能夠更好的認識自己。

角色的真誠性是這一點能夠實現的原因。

梅是頭腦簡單的;

琪琪有時候會有點凶。

但是人物性格的不完美之處在現實主義動畫中是必要的,觀眾們不會對被塑造成絕對完美的角色產生印象,觀眾們需要找到那種自身和角色的相似性。

角色們的個人缺點是很必要的元素之一。

「世上無完人。」——宮崎駿在製作動畫的時候一定會遵循這條原則。即使他們是故事主角,也不意味著他們就是完美無瑕的。

下面的例子可以說明宮崎駿是如何讓觀眾意識到自己與角色的相似點的:

誰沒有過在緊張的時候想緊緊抱住點什麼的感覺?

或者因為一點由嫉妒心引發的口角而內心憤憤不滿?

懷舊感充滿了宮崎駿的動畫。因為角色們經常作為我們成長過程中被捨棄的某部分出現,那種深切思念的感覺在過去的某個瞬間,我們所有人都體會過。

然而在宮崎駿電影中,我們用替代品填充這份感情,並且暢遊在一個奇幻獨特的世界裡。通過那些在角色身上被放大了的,我們能從自己身上找到的關鍵點,被現實的手法修飾過之後,這些關鍵點讓宮崎駿動畫中的角色得到充分的人性化。

人性化是宮崎駿連接觀眾的紐帶

「一個邪惡的生物,它的內心必然受過傷或有一片空洞。要創造這樣的角色,畫起來悲劇感太重,令人抑鬱悲傷。所以我不喜歡畫這些人物。」

「你看動畫師作畫,當他們在畫一張高興的臉時,他們自己也是笑著的。可是當他們在畫一個反派人物時,他們的表情也變得兇狠殘忍起來。」

「比起兇狠臉我更喜歡微笑臉一點。」

宮崎駿的對人類內心細微活動的注重,展現出其作品的複雜性,從一個角色的現狀就能看到他的整個世界。

宮崎駿的創作過程之中包含了他從對人性的理解中發掘出的東西。

他的電影主題經常圍繞著精神力量和信仰

一個經常呈現在動畫中的概念,是萬物有靈論

自然界中始貫通有一種精神力量,而宮崎駿認為人類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會很好地融入「自然部分」中。

在宮崎駿電影中所有的東西身上都帶有人類的痕迹,而與傳統魔幻片不同的是,宮崎駿不用二元制來講述故事寓意,純粹的善與惡的對決不是他影片中會出現的劇情。

他的影片中所有的東西、所有的需求,展現的都是內心的柔軟和兇惡的同存。

這個世上沒有什麼是非一即二的,人的內心由像光譜一般的複雜情緒糅合在一起。就像艾伯西想要摧毀森林,同時也想給小鎮居民帶來更好的生活一樣。

宮崎駿創作的故事寓意是很複雜的,它不是為了告訴人們人心陰暗的那一面是什麼,因為它無處不在,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殘忍與溫柔自以一種毫不衝突的方式並存在這個世上,這種現實主義不會一味地迎合觀眾的口味,而是讓觀眾們毫不畏懼地去面對自己的存在。

故事的重點從來都不是主角的勝利,而是主角們如何去適應一個不是為他們的需求所建造的世界。我們要面對殘酷的現實,然而也許正是現實告訴我們,更好的事情馬上就會發生。

有很多的動畫的結局都收得非常規整,一切都被一個有特殊能力的人解決了。但這樣一來主角並沒有什麼發展,他們沒有克服一個長期的阻礙就輕鬆地達到了目的。

然而,

宮崎駿的電影總是能給觀眾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

角色們從頭到尾都不是完美的,但他們的經歷使他們有了自己的視角。阿席達卡的傷疤永遠都不會消失,其他人可能永遠不會理解或相信千尋所說的。但是他們在那個世界找到的團結精神和那種聯繫,也是一種意義上的精神自由。這是物質無法比擬的。

還記得文章一開始的時候就說過的,你一定要知道你筆下人物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宮崎駿電影結尾處把人物想要的,和他真正需要的東西分得很清楚。有時候整部影片的目的是,你想要你的角色在情感的什麼程度上結束這個故事。雖然角色需要有他們的自己的目標,但這並不比角色本身更重要。

「你可以看見的是,推動動畫創作的是角色的意願。你不是在描述他們的命運,而是在描述他們的意願。」

正是這樣的特質強調了宮崎駿更注重角色人性的那一面,而不是魔幻的那一面。我覺得這也可以算作是宮崎駿獨特的製作電影的手法,因為很多其實也可以歸究到電影製作上來。

宮崎駿從來沒有學過劇本創作,直到今天他也還是在跟著他的感情和直覺走。這也是製作電影的很有趣的一種方式。在製作一部電影的時候腳本和分鏡同時作用。

這樣的方式有什麼效果呢?

因為沒有人知道故事會怎樣結束,所以這也從來不是重點。很多場景都是獨立製作出來的,不是根據故事線,而是順著感情線走

它的效果是:即使只看一個場景,我們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信息。為了做到這點,宮崎駿不斷地創作飽含情感的場景。

他在創作早期從來不會考慮劇情的事,他認為情感才是關鍵重要的是在其他任何事之前就把這一點傳達給觀眾。

他的電影氛圍之所以如此之好,是因為意象在片中佔據主導地位,它們在創作前期過程中不斷地被改變,但是又不帶著要讓我們感受到什麼的目的。

景觀給人產生的印象是來自於角色在面對景觀時的心情,在角色的情感角度上建造一面牆,這面牆會反射出人物感情。

他從不創作平淡無奇的景觀,他筆下的都是特別的場景,像在山谷里,在海灣,甚至在空中。人的情感敏感度通常與片中的天氣相通,正是這些微小的細節豐富了銀幕。

宮崎駿的動畫在意義上更寬廣,

風格上更冷靜

宮崎駿竭盡全力地去複製出角色在他們的世界中可能有的各種情感。

從宮崎駿電影的節奏停頓中,我們可以捕捉到情緒的敏感,甚至於整部電影的節奏都遵循這種規律,以此來激起觀眾的反響。他常使用很多激烈的畫面鏡頭,這同時也需要更細膩的手法,讓情感更好地滲透進去。

相反,西方的動畫電影常常不看重這一點,他們一般不會把節奏放慢,也不會出現一個安靜的時刻,就像宮崎駿經常使用的這種表達方式。

但對觀眾來說,有一個寧靜的時刻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我們可以從中找到情感的投射。

你要去連通你的觀眾,去與你的角色共同經歷這一瞬間,這樣觀眾就能理解他們的處境,他們的情感也能投射到角色身上。宮崎駿會為角色放慢時間的節奏,讓觀眾們與角色建立的聯繫來定義某個瞬間。

我們可能會在一個公交站等車,可能會有一段寂靜的火車之旅。我們與角色的內心緊緊相連。

這無需太多解釋,我們明白角色心裡在想什麼。

宮崎駿電影是一個充滿奇怪生物的朦朧世界

這之中有些事物確實不好解釋,然而我們並不需要弄清楚所有的事情。宮崎駿的電影是從情感出發,而不是邏輯。

這些魔幻的情節被設計出來不是為了讓人理解的,因為我們通常會更容易被不能理解的東西吸引住。

宮崎駿創作的生物有時很讓人捉摸不透,我們不知道他們到底在想些什麼。也許那些傢伙可以被設計地更人性化一點,以便我們更能容易感同身受一些。但與此同時情節也變得沒那麼有趣了。

宮崎駿為影片人性的部分保留一份共情,為魔幻的部分保留一絲神秘,有的時候不解釋反而更好。因為即使給予它一個原因,也不一定能解釋問題的所在。

在一次採訪中,記者與宮崎駿的對話如下:

「能談一談,為什麼(《魔女宅急便》中)琪琪在結尾說不出話來嗎?」

「有時候我們就是會無言以對。」

「她什麼也沒說。」

「她什麼也沒說,但是她來了,不是嗎?」

宮崎駿曾經談到如果一定要說動畫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我會說,這就是我畢生想做的事業。」神鬼或許只是影片的表層,核心部分還是關於人的,關於情感是怎樣幫助我們成長和改變的。

他影片的氛圍在第一眼時可能不太像一個整體,但他對現代元素的廣泛應用,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能夠識別得到。同時他對傳統日本元素的運用,讓他筆下的世界充滿著神秘感和一致性,最後落腳點都在共情和現實上。

宮崎駿賦予角色一種自由,

內在層面上給予我們的靈魂自由

我們看到,宮崎駿動畫中的角色們也曾在社會的夾縫中生存,但最終他們會變得更加自立。不是通過有形的物質成就,而是情感上的。

宮崎駿從情感層面上製作電影,比其他的電影製作人優秀太多。也許他的電影里有曖昧不清的東西,也許暫時會讓觀眾懷疑或懸置。

但當你從邏輯和冷靜的分析思考抽離出來,電影所有的一切就都變得有意義了。因為再沒有任何一個電影製作人比宮崎駿更了解人性的本質。

翻譯:Leah

校對:馬小褂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動畫學術趴」,轉載請註明出處。

動畫學術趴是國內動畫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深度媒體和愛好者社區,分享專業影評、關注理論知識、推薦創意影片、提供行業觀察,有關於動畫的一切有價值的內容。


反正看他欺負庵野我挺高興…

反正看他欺負庵野我挺高興…


當之無愧的大師。

全面評價這樣一位出道30載、奉獻佳片無數、給人類提供豐富精神食糧的大師有點困難。
試著從喜愛宮崎駿影迷的角度出發,說說他和其他的漫畫家、導演有什麼不同。

宮崎駿作品製作精細。
宮崎駿雖然不是學畫出身,但早年一直擔任動畫製作的原畫,基本功紮實,逐漸擔任場景設計、美術設計、編劇、導演等。
每部擔任導演的長片都精雕細琢,宮崎駿是用認真做電影的情懷(是情懷,你沒看錯)在做動畫,這點就極大的將他的電影與暢銷動畫的劇場版區別開來。
有人說他是第一個將人文情節引入到動畫中,我覺得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在雕琢動畫,用動畫表達自己的三觀。
宮崎駿執著於手稿創作,對人物、場景等美術設計十分嚴苛;
他對配樂要求嚴格,《風之谷》挖掘出久石讓,不僅成就了自己的作品,也成就了久石讓,為動畫引入高質量的古典配樂;
「宮崎駿稱他的每部動畫作品都要花5年才能完成,他本人自覺年事已高,未來可能沒有多少個「5年」可以完成作品,才下決心退休。」

宮崎駿作品題材廣泛、價值普世。
宮崎駿作品題材之多、涉及範圍之廣、人文關懷之強烈,不僅動畫創作者無出其右,電影導演里也不多見。
除了人類亘古不變的主題「愛「,他的作品涉及戰爭、人性、復仇、毀滅、希望、家庭、自然、人生、童真等等,並以此表達自己普世的價值觀。想像力豐富,邏輯嚴謹,故事完整。
與同樣在全世界獲得極大影響力的另一位大師押井守不同,宮崎駿動畫的受眾更廣,創作高峰期持續更長。開山之作《風之谷》起點極高,《龍貓》溫情美好,《幽靈公主》大氣磅礴,《千與千尋》更是神來之筆。如果從1988年的《龍貓》算起,直到2004年的《哈爾的移動城堡》,巔峰期持續時間接近20年,幾乎沒有質量差的作品。

宮崎駿電影大多有很強的代入感。
觀眾很容易融入他電影中,同喜同憂。這可能得益於畫風、音樂、故事的和諧,可能因為故事的主角大多是女孩子,又可能是因為浪漫的風格,還可能因為現實意義輕鬆擊中了我們,或者勾起了我們心中或多或少的童心。
我們看《教父》、《指環王》、《無間道》、《第九區》等大多數好作品時,無論陶醉於演技、驚奇於背景、感嘆造化弄人、或者品味故事,都很難有強烈的代入感。代入感是一種能力,宮崎駿有這種能力,看他的作品很容易把自己想成故事的主角或故事裡的一個人,多少人幻想有一隻龍貓,多少人想有哈爾的城堡,多少人像千尋那樣自我尋找。

----

我們早已丟掉了自己的龍貓。
宮崎駿一直看得見他的龍貓。


評價宮崎駿繞不開吉卜力和高畑勛。


超然獨立的傳奇吉卜力

提到吉卜力,就會聯想到宮崎駿,這位在動畫電影史上大師級人物。以創作宮崎駿高畑勛作品為主、兼具商業性和藝術性的吉卜力硬生生和世界上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票房號召力美國動畫產業巨頭迪士尼夢工廠皮克斯在日本的交手中打的平分秋色。無論是在作品本身的質量上還是票房號召力上吉卜力完全不落下風。以強勢的主流商業文化和產業成熟、技術先進的動畫生產製作發行產業鏈為代表的美國動畫巨頭在日本遇到了一個「奇怪」的對手。

回顧吉卜力的歷史不得不說它自身已然成為動畫史上的一個神話,一個最初只有三個員工的工作室,它只是在《風之谷》大獲成功後為了使工作起來更方便有效率在高畑勛的提議下成立的,就連公司的投資人德間書店的社長德間康快對它的未來都不抱長期的打算,高畑勛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製作作品時候,臨時召集製作團隊,完成後就解散。吉卜力一部作品平均製作需要2-3年,作畫方式也是近乎傳統手工「賽璐珞作畫」。很難想像大多作品擁有上百億日元的票房但公司財務狀況卻不佳,吉卜力前期在製作動畫的經濟效益上也完全沒有明確的目標計劃,也不考慮發行宣傳,賣不賣座等因素。美國動畫巨頭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獨特的存在,然而他們其實並不用擔心來自吉卜力的威脅,作為吉卜力自身在當時無論是外界還自身看來,並沒有什麼宏大的戰略思考,他們只是想製作自己認可的動畫,至於能持續多久也並沒有長期的展望。然而沒想到的是從1984《風之谷》上映後成立到2013宮崎駿退隱至今已走過了30個年頭。吉卜力主要是製作宮崎駿和高畑勛的作品,只是高畑勛是一個對商業元素很抵觸的導演,而且有深度「拖延症」,所以維持這台造夢機器主要是宮崎駿一人,所幸的是宮崎駿本人有著驚人的創作熱情,精力也異常充沛。到吉卜力後期,宮崎駿和高畑勛還有負責製作運營的鈴木敏夫都已到暮年,《側耳傾聽》的近藤喜文帶來過一絲希望,然而卻英年早逝。吉卜力的後輩無論是《聽見濤聲》望月智充、《借物小人阿莉埃緹》米林宏昌、《貓的報恩》森田宏幸似乎在接下宮崎駿這面大旗的能力、天賦上還有一定差距。無論從吉卜力吉卜力自身的運營還有靈魂人物的逐漸衰老還是沒有後起之秀傳承接班狀況來看,都註定它無法長時間的延續輝煌。從一開始吉卜力走的就不是美國動畫巨頭和日本本土動畫的路子,它是一個超然獨立的存在無法拷貝,也如同櫻花般無法持久綻放。吉卜力動畫所有作品都極富創造性和藝術人文氣息,這也是它能吸引如此多的動畫頂尖人才的原因,甚至在投資風險很大情況下,發行商也願意為他們投資最大限度「容忍」他們的創作自由。有趣的是高畑勛和宮崎駿大多時候在完成一部作品之後總會表示「太麻煩了」「不想繼續做了」,但表面上看比他們更累的製作人,沒賺到錢的合作者卻因為依然期待他們的作品願意跟著「耗」下去。從這點可以看出他們作品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每個人都想看到美的作品,想參與其中,「樂在其中」。


奠基人高畑勛


吉卜力「三巨頭」高畑勛,宮崎駿,鈴木敏夫。除宮崎駿和高畑勛,其中作為「幕後的人」鈴木敏夫作為吉卜力「管家」幾乎負責所有大小事情,從拉贊助投資、製作宣傳、公司運營管理,他的功勞其實不在他們之下。他們三人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創建吉卜力創建之前,吉卜力最初真正的靈魂人物是高畑勛。

高畑勛早在東映時期就是宮崎駿的前輩,可以說宮崎駿是高畑勛一手提攜起來的,鈴木敏夫加入的契機也是因為高畑勛,鈴木敏夫後來的製作方面的大多經驗也是跟高畑勛學的,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們藝術理念上的志同道合。高畑勛是畢業於赫赫有名的日本東大法語系,父親是教育長,自幼酷愛讀書和音樂鑒賞,有極高藝術素養,對繪畫、音樂有極高的鑒賞能力。高畑勛的作品不多,他可能是唯一一個不會畫畫的動畫電影導演,但是他對於繪畫的知識基本可以秒掉普通的動畫師。他經常會對原畫提這樣的要求「畫成印象派的那個吧」然後動畫師就欲哭無淚了「不好意思您說的這個我沒聽過。」雖說不會畫畫但是他對於劇本分鏡場面調度、動作、情感的拿捏卻極其精準和獨到。高畑勛的作品跟宮崎駿有明顯的不同之處,他在構建想像動畫對現實世界的描摹刻畫上追求寫實的風格,對於動畫裡面奇幻元素持消極態度。所以他作品裡面的奇幻元素和華麗動作場面極少,有著作為藝術家對現實世界認知和批評自覺,但這也是他的作品在主流大眾受歡迎程度上遠沒有宮崎駿作品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高畑勛的每部作品製作過程都很慢,有深度「拖延症」,宮崎駿在《歲月的童話》的記者會資料上戲稱是「樹懶的子孫」。嚴重的一次是在執導新潮社的《螢火蟲之墓》時,讓對方首次推出的動畫是在部分畫面未完工的情況下上映,鈴木敏夫表示過「若高畑勛在擔任影片的製作人時可以把預算控制得很好,但如果是擔任影片的導演就會把預算給花到精光。」「姑且不管高畑勛在影片製作人方面作得多出色,一當他成為導演時就常把與他合作的影片製作人給弄到受不了。另一方面來看也是由於高畑勛對於作品寫實的藝術追求,他在對於背景事物考察、細節追求上極其認真苛刻,追求完美。高畑勛在製作的動畫電影的熱情也一直不高,再加上他的「拖延症」,所以他的作品很少。但是他製作的每部動畫可以說都是動畫史上的經典之作,而且在形式內容上有很大的創新。《輝夜姬物語》粗狂卻不失質感的畫風,影片里那場發揮到極致令人驚艷的「夜奔」可以說堪稱動畫史最富張力的場景,透明水彩上色類似水墨畫暈染以及留白的做法極具東方韻味。對於音樂上造詣可以從製作此片一段插曲反映出來,影片里有一段是公主學習彈琴的場景,竟然用的是中國古琴,古琴的音色特點和歷史文化載體身份跟影片的基調氣質其實很搭,但在影片里傳出來的聲音卻類似古箏的聲音,原來高畑勛當時確實跟工作人員要求是古琴,可是工作人員可能實在不懂古琴和古箏的區別,找來卻是演奏古箏的人,也不能怪工作人員「粗心」,即使在古琴的發源地中國大部分人也無法區別二者,何況在日本,可能考慮人都來了,還有古琴聲音雖能很好烘托意境,但太過厚沉跟人物角色也不是很匹配,於是同意試試古箏,結果古箏音色又稍許過於清脆,於是在古箏音腔裡面塞東西才算滿意,雖說這是明顯的穿幫,但估計日本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看不出來。同樣《我的鄰居山田君》素描形式搭配水彩上色風格,畫風極其樸素,詼諧卻充滿人生智慧思考的語言,散散點點不拘泥一格敘事風格的大膽嘗試,畫面的大面積留白意蘊,音樂的選擇品味都是這部作品的優秀絕妙之處。

高畑勛作品偏寫實的風格,故事雖大多平白日常,但畫面情感豐富富有感染力,真實感也很立體有層次,表意也相對樸素但浸透著的是深刻的哲學思考。認知過程本來是一個需要智力互動的過程,如果影片只是讓觀眾被動去接受無法喚起觀眾深層次的思考,這是他不願看到的結果也與他的藝術理念不符的。日本電視的社長氏家齊曾毫不掩飾在宮崎駿和鈴木敏夫面前表達他對高畑勛動畫的偏愛,認為吉卜力動畫作品中《我的鄰居山田君》排第一,鈴木敏夫問為什麼這麼喜歡高畑勛,氏家齊說「高畑勛先生有馬克思主義的」余香。《幽靈公主》在美國首映時,MOMA(紐約近代美術館)播放了吉卜力的所有作品。結束後負責人跟我說「MONO有一個永久展出系統,收藏世界上有流傳後世價值的作品。有一部吉卜力的經典作品,不知能否贈與我們美術館?」我問他是哪部作品,他說是《我的鄰居山田君》。從這些也可以看出高畑勛作品能抓住人心的獨特魅力。



作為吉卜力的奠基人,他的藝術理念吸引宮崎駿和鈴木敏夫的靠攏。但隨著宮崎駿自我風格的形成發展,以及地位威望的變化,乃至性格影響,兩人在創作上漸行漸遠。宮崎駿對於高畑勛在創作上消極拖延的態度上曾說「高畑勛在性格上是有缺陷的」,可見之前在擔任高畑勛的製作人時「深受其苦」,宮崎駿在吉卜力之前就曾因為創作上的分歧中途退出由高畑勛監督的《紅髮少女安妮》製作團隊。高畑勛也在作為宮崎駿導演的《風之谷》的製作人時創作上提出批評「思想境界不高」。鈴木敏夫在接受採訪時曾說過一段兩人的故事,當時鈴木敏夫決定讓《起飛了》和《輝夜姬物語》同時上映,當然這主要是鈴木敏夫商業策略考慮,而且雖同時上映,但上映的影院不同,鈴木敏夫跟二人說起這個消息。宮崎駿反應是精神抖擻的答到「有何不可」,高畑勛的反應卻是「啊!這樣啊!」鈴木敏夫坦言也是自己愛瞎起鬨,三人雖性格各異,也是性情中人。由於在藝術表達上的不同追求,讓他們在動畫創作上的合作成為不可能,藝術家都有自己的調性,可以想像兩位大師才華的碰撞互補也許創作出別樣的經典作品,或許真的可行的話,吉卜力的未來可能又是另外一番天地,但也只能停留的想像這一步。雖然未免遺憾,但這就是吉卜力,一切只為了創造出自己滿意的作品。



宮崎駿的夢想王國

宮崎駿的作品裡的浪漫理想主義色彩,華麗畫面、宏大的動作場面、充滿想像的奇幻元素,這些在高畑勛看來是不切實的,但這也人們所迷戀的,不可否認這本身也是現實的一部分,從動畫商業屬性和大眾接受度來講也是必須考慮的。宮崎駿在把握所建構世界的完整性,連貫性上也是高畑勛無法做到的。宮崎駿的世界雖然大多是架空現實的時空,但也是源自現實世界,只不過經過了他理想主義的濾鏡。無疑從他看待世界的態度是正面的,積極地。何為現實?何為虛幻?我想沒有絕對意義上的真實,也許都是主觀的。在表達個人思想、認知、態度形式他們只是選擇他們認為正確的擅長的喜歡的,最終目的是統一的,宮崎駿在不斷發展中最終走出了一條只屬於自己的道路,無疑是成功的,有效的。

這是屬於他自己內心理想主義的狂歡,一個造夢者的瘋狂執著,他的作品和思想現實與幻想深刻的矛盾性運動過程中不斷成長完善,最終成功的創造了一座屬於內心的夢幻城堡。如同搭積木,每個人都有搭積木建造的衝動,然而同時每個人也有想去推到它的衝動,宮崎駿已然把他的積木撘成了一座堅固的宮殿,當我們看到這座宮殿走進其中就會沉浸在幸福喜悅中,可以暫時忘卻現實,感受宮崎駿世界的真善美,也許這就是動畫的魅力所在,在這條路上他是義無反顧的。

宮崎駿所關注主題在他的作品中是自始至終、一以貫之的,人與自然、兒童與成人、歷史與未來、現實與理想、現代與傳統。《風之谷》《天空之城》我們可以看出宮崎駿構造外在於現實的奇幻時空的能力以及他所關注的人文主題和偏愛的人物設定傾向。然而從整個故事的精巧度邏輯性、人物設定立體感豐滿度上看相對粗糙。從最初的作品對比後期的作品可以看出宮崎駿初期在創作上是受到很到外在因素制約影響的,也沒有完全的自信。這次商業上的成功為宮崎駿走向巔峰建立的一定信心,打下的堅實的基礎,這也是吉卜力成立的契機。吉卜力因此擺脫了完成一部作品就解散的命運。吉卜力因此向正規化過渡改用僱傭制,臨時團隊變為正式員工,這也意味著要不斷推出作品才能維持公司運營,這個變化是至關重要的,宮崎駿的創作熱情也是一個保證,後面《龍貓》《魔女急宅便》《紅豬》平均兩年一部這是吉卜力歷史上宮崎駿作品最密集的時候。《龍貓》在題材上相比《風之谷》《天空之城》是一個大的改變。關於製作《龍貓》的最初的想法可以從一個電視節目了解到其中的點滴。宮崎駿對於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是很敬佩的,有一次關於大師對談節目讓宮崎駿有機會和黑澤明交流。有趣的是節目中在黑澤明面前宮崎駿是異常的羞澀謙虛,裡面談到黑澤明對於歷史場景細節的還原再現上,宮崎駿很是敬佩,他表示一直心中有想拍歷史片的想法,可是苦於對於歷史無論是時代特徵還是生活日常細節還不夠了解未敢嘗試,從中可以聯想到他之前大多故事背景特別是戰爭場面都是架空現實的原因之一。宮崎駿談到製作《龍貓》的想法之一就是他以前一直覺得日本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比較嚮往國外後來去了國外發覺還是日本好。《龍貓》裡面確實包含了宮崎駿對於日本現代化過程對日本國民身心健康、自然以及社會環境造成的影響的憂慮,表達了對傳統日本溫情的家庭、清新自然的鄉村自然風光、樸實的傳統文化的眷戀和讚美。

《魔女急宅便》《紅豬》都是因為外在商業原因為契機製作的。《魔女急宅便》契機是為一家快遞公司做宣傳片,而《紅豬》是為一家航空公司做宣傳片。後來的「弄巧成拙」發展成製作長片電影的企劃,再後來的發展也就完全脫離了商業上的束縛了。吉卜力的大多作品的企劃也都不是有事先計划去選擇的。這部作品的所著眼現實源於一個日本當下社會現象即日本現下的以年輕人為主的「御宅族」。宮崎駿曾批評「御宅族」逃避現實不思進取,沉浸在日本動漫文化中。其實宮崎駿前期的作品雖然主題是積極的,但奇幻的元素、虛構的時空背景、人物的臉譜化其實也可以被作為年輕人逃避的溫床,仔細觀察的話宮崎駿早期的作品特別是《風之谷》《天空之城》中幾乎沒有一個嚴格意義上的一個壞人,主人公也幾乎是完美的化身。結合一點來思考宮崎駿說這段話其實是矛盾的。結合這點分析《魔女急宅便》的人物設計,主題可以看出宮崎駿所做出的一些改變。主人公琪琪有了現實女孩子的一些日常特點,有些小任性衝動和虛榮愛美之心。琪琪在美好的幻想下來到一座城市然而面對的現實卻完全不是她心中所想的模樣,她面對的是人們的冷漠和生活的艱難,結果大病一場後失去了魔法。這就如「御宅族」離開他們動漫想像世界進入現實生活一樣。琪琪最後重新打起精神,通過她的努力和好心人的幫助,也交上了朋友,走出自己的世界,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信心成長起來。到這裡宮崎駿的初衷已經很好傳達到了,後面結局琪琪恢復了魔法救了小夥伴只是增強故事的戲劇性讓故事有一個美好的結局。這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故事雖然發生在另外一個虛構的時空,其實反映的是一個現代社會的故事。影片中最值得玩味的一個情節設計是琪琪最後恢復了魔法,但跟她一起的貓吉吉最後卻沒能恢復說話的能力,這才是宮崎駿的初衷,這才是他想要的結局,這個設計也很狡黠。

《紅豬》是從某方面講是宮崎駿作品裡面最不起眼的,相比前面的作品較晦澀,語言和敘事風格也做了很大改變,幽默而散漫的節奏、戲謔式的語言風格,全片充斥著暗喻、影射、諷刺。宮崎駿自言這是一部「成年人」的電影,其實這部影片有自傳式的傾向,反映了宮崎駿的政治立場、對戰爭的態度以及自己個人思想傾向。宮崎駿家是製造飛機零件的,在二戰時宮崎駿家族的工廠因為戰爭獲得優厚的利潤,宮自小對飛機武器有濃厚的興趣。雖著成長宮崎駿逐漸對戰爭有了深刻的認識,然而對於武器的痴迷和自己家庭通過戰爭取得財富讓他有了負疚感,陷入了無法擺脫的矛盾中。影片的主人公自施魔法變成一個長著豬頭的人,身為戰爭英雄卻自甘淪落為空盜獵人,孤獨住在一個四面封閉海灘上,逃避國家的徵召這些設計都是他矛盾的體現,也表明他反戰爭,反政治的立場(有趣的宮崎駿是學政治的出身),影片以浪子、「反浪漫」式的結局結束,這個結局可以說是最不「宮崎駿」式的結局,無怪乎他說這是一部「成年人」動畫電影。沉重的主題、矛盾的無法釋懷、負疚感的無法救贖只能通過戲虐式的表達消解。這部作品雖最不「起眼」,但這也是最能反映宮崎駿真實思想的一部作品。



至此宮崎駿已經連軸轉製作了5部作品了,雖說吉卜力的建立主要是為了製作宮崎駿的作品,但是他本人再精力充沛也經不起這樣的工作強度,也要考慮新人的培養,也不能任由高畑勛閑著,吉卜力接下來推出了高畑勛的《平成狸合戰》、以及兩位新人的作品《聽見濤聲》望月智充、《側耳傾聽》近藤喜文。值得一提的是近藤喜文曾是最有可能接宮崎駿班的人,《側耳傾聽》無論是從人物塑造、畫面質量還是完成度來說都是可以和宮崎駿作品媲美的,而且在某些方面相比宮崎駿做得更好。宮崎駿自己坦言對近藤喜文的「嫉妒」「他怎麼那麼了解小女生的心思」,《側耳傾聽》對於人物從心理到動作過程把握上是極精準的。

《幽靈公主》連續了《風之谷》《天空之城》宏大敘事風格,影片節奏一種躁動、原始的張力相比之前作品「平滑」「人工打磨」的感覺這部作品讓人感覺到一種年輕的「活力」在裡面,展現宮崎駿本人強大的創作活力。人物關係、矛盾衝突的對立呼應也更加有層次和深度,雖然沒有了所擅長的奇幻的飛行器、空中格鬥但從這部作品可以看出陸上打鬥他也同樣能做到精彩絕倫。表意結構也更加緊密精巧,人物角色塑造也更加立體,但從主題和題材上看這其實是《風之谷》升級加強版。在《千與千尋》橫空出世前吉卜力作品仔細分析其實有一定規律可言。就是一個題材完成後根據市場反應決定是否乘勝追擊還是創新新的題材,但即使受歡迎的題材也不會超過連續兩次,這是吉卜力商業綜合考慮的結果。《風之谷》《天空之城》戰爭空戰題材,宏大敘事風格可以視為一個連續;《龍貓》《魔女急宅便》成長題材,精巧的故事主幹可以視為一個連續;《紅豬》是一個變向,帶自傳性質的「異類」;《聽見濤聲》《側耳傾聽》日常生活題材。但到這裡遇到瓶頸,所以《幽靈公主》可以算作一次「回頭」,宮崎駿自己是不願意這類型題材的但在鈴木敏夫的堅持下還是決定製作,無疑這次「翻新」是巨大成功的,在人物塑造上、敘事、結構上都是一次大的飛躍為《千與千尋》質的蛻變有跡可循。

如果說在《千與千尋》之前,宮崎駿在動畫史的大師地位只是日本範圍內的,《千與千尋》後他才算是世界範圍內的大師。如果說在《千與千尋》之前他擴寬了動畫的廣度和挖掘了動畫的深度,那麼《千與千尋》就屬於維度上的蛻變了。如果宮崎駿之前搭的是積木宮殿,那麼這次搭的有血有肉有靈魂的宮殿了,宮崎駿這次可以算作一次神來之筆,因此三大國際藝術電影節之一柏林國際電影節和商業綜合電影評選的最高殿堂的奧斯卡以及各大電影評選機構這次同時都對此買賬,動畫之神由此加冕。



相比之前吉卜力的作品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動畫作品縱然你能從各方面來分析比較,但《千與千尋》的確讓人有一種渾然天成的美感。《千與千尋》的主題是圍繞人類終極哲學命題展開的即「我是誰」、「從哪來」、「去哪裡」,它們是統一有機聯繫的。宮崎駿對這些問題的探詢是建立在一個完整系統的時空中的,這個時空既源自日本歷史到現代的社會文化也取材了日本神話素材,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日本社會的圖景,它已不是之前虛構的沒有靈魂奇幻時空,它已經跟日本傳統文化、歷史與現代社會形成了一個有機的聯繫。

故事的主人公千尋不同於宮崎駿之前作品任何一個,而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女孩,沒有魔法、高貴的身份、過硬的本事,這個普通女孩穿過那條連接著過去和未來的隧道後開始了她自己也是日本整個民族成長、追尋、救贖、回歸的旅程,這是一則關於日本國家的寓言,也寓言式的探詢人類的終極哲學命題。《千與千尋》的敘事和表意結構幾乎可以說是完美統一、渾然天成。從千搬離過去的家去往未知的新家與千離開現實世界誤入未知的幻境尋找歸途,再到離開油屋搭火車去往另外一個未知的旅程;千尋迷失自我(忘記姓名)到找尋自我(回憶起姓名)旅程與白龍、千尋父母、無臉男以及所有配角旅程都是相呼應又是彼此連接不可分割的。裡面的情節和人物隨便哪一個拎出來都不是多餘的,都是主題的復調,還有他無處不在隱喻功能。猶如一場美妙交響樂,一個機的生命體。這些探尋並沒有如之前作品在主角光環能力下的想像性解決和幻想式的救贖,而是由一個普通小女孩成長片段鏡中鏡式的再現完成。所有人都可以從不同層次理解這部影片,看到不同的東西。它所觸及的是人類心中共有的最本質的困惑,所以說它能引起人靈魂的共鳴,接受一次心靈的洗滌,這也是藝術魅力所在。

也確乎是一次宮崎駿的一次神來之筆,《千與千尋》之後還會有跟它一樣優秀或是能超越它的作品嗎?《哈爾的移動城堡》《懸崖上的金魚姬》《起風了》已經給出答案,宮崎駿未來再製作一部跟《千與千尋》同樣經典的作品。《千與千尋》之後年事已高的宮崎駿已不願再創作如之前一樣的作品,更多擔起藝術家現實批判的自覺和尋求新的突破。後面的作品雖屬佳作卻也變得愈來愈晦澀難懂,遊離於主流大眾之外。在製作《起風了》時在談起觀眾難以理解他的作品時他無奈表示「發出的聲音太過沉重,容易讓脆弱的人們捂起耳朵」。

宮崎駿的收山之作是他作品裡面最具悲劇色彩的,是唯一一次讓女主角死亡。影片的基調也完全沒有之前作品動畫式的表現手法,主要以寫實為主,一種凝重感縈繞其中。二郎製造「美麗飛機」之夢最終伴隨著摧毀了國家而破滅,無疑代價是巨大昂貴的。影片結尾處有句話「飛機是受到詛咒的美夢」道出宮崎駿一直所追尋困擾的問題。他在本片企劃的結尾寫道「希望創作一部寫實的,充滿幻想的,時而漫畫式的,整體而言是美麗的電影」。宮的這段話呼應了影片裡面二郎單純想製造「美麗飛機」的夢想。電影作為一門藝術門類,有它與生俱來的商業屬性如同他所痴迷的飛機武器最終避免不了作為戰爭殺戮武器的命運,人類的大多夢想也如此是受到詛咒的。這種矛盾宮崎駿沒有在影片里給出確切的答案和救贖方式,但我們知道死亡可以終結一切,但宮崎駿不願這樣。影片的結尾那句「活下去」無疑這種處理是最現實的,卻也是難以宣洩的。現實不是如此嗎?充滿矛盾、「曖昧」之處,唯有儘力活下,背負著那美麗而又沉重的夢想不屈不撓的走下去才能體會生命意義。對比高畑勛的收山之作《輝夜姬物語》或多或少也傳達了這層涵義。影片裡面的公主是一個天神由於犯下了罪被罰到人間度過一段普通人類的生活最終回到月亮上的故事。公主犯下什麼罪才被罰到人間?為什麼是罰到地球上?這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公主最終離開時充滿萬般不舍和留戀。高畑勛想表達的是雖然人世艱難、人心叵測
,人們在面對命運時有諸多無助無力,但人世間世俗生活,美好的情感,美麗自然風光卻也是值得人們去享受、追求的。



來自雲端的凝視與困惑

以宮崎駿、高畑勛為代表的吉卜力的動畫世界是夢幻的、自由的、純真的、樸實的,又是矛盾的、內省的,猶如由來自大地的水汽上升至天空形成的雲朵,它高高飄蕩在天空從雲端凝視著生活在上這片土地的人們,充滿了深切的人文關懷和困惑。


我身邊做影視的人裡面有很多反日的人群,這些人經常有事沒事都把「小XX」放在嘴邊,一臉不屑。
我不反日,我很喜歡日本,於是我跟這群人之間唯一的交集就是宮崎駿。
這些人,與我一樣,當面對《千與千尋》的時候,皆目瞪口呆,根本不知道這東西是怎麼做出來的。
可見,藝術的魅力真的是無法抵擋。

還好日本有宮崎駿,有黑澤明,有北野武,有今敏,有松本清張,有手塚治虫……


宮崎駿先生不算是我最喜歡的動畫導演。前面朋友說的,很多我也同意,就不重複了;只說我從觀影中看到的一點東西:

一,宮崎先生的敘事方式相對單一。宮崎駿的作品中有幾個常見關鍵字:女孩(注意,不是女人),飛翔或狂奔,以及泛靈論式的自然魔力。他作品中最常見的敘事核心也是可以枚舉的:工業革命風格的「人定勝天」的進取和環保主義的「退讓」;渾渾噩噩的成年人和充滿冒險精神的小孩子;灰暗艱難的現實和五光十色的自然世界;等等。在他那裡,見不到今敏風格中炫技一樣的多線敘事,也很難看到押井守作品中透過人物看時代變遷的厚重感。宮崎先生擅長的,多是個體的生活和經歷,即便是改編作品的《起風了》,其中也沒有刻意地強調時代背景。整體看來,他的故事始終從容,但相應地,少了些變化。

二,宮崎先生的作品,「日本味」比較淡。雖然也有《幽靈公主》中借鑒蝦夷文化構造人物形象的例子,但人物的思維方式和核心衝突卻並不日本化,而是強調自然和諧這一普世價值。其他作品主題雖然有所不同,但這一特徵是類似的:有歌頌信念的《紅豬》,有表現勇氣的《風之谷》,也有禮讚善良的 MV 《On Your Mark》,但這些主題即使換一個文化背景,一般也不會造成敘事方式的改變。順便說一句,這不是說宮崎先生的作品有弱點;事實上「日本味」淡在如今幾乎可以算是一個優點——普世的東西更能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廣泛支持。與之對比,另一個極端的例子是今敏:他的作品中人物的思維方式中都有濃厚的日本倫理烙印,換一個時代或換一個文化背景,都會產生劇烈的違和感。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眼中的宮崎先生,是一位出色的商業導演。說他出色,是多個方面的:他對自己的作品有很強的控制能力,而且控制得很好,所以他的作品中風格基本接近,甚至從技術上也是如此:吉卜力工作室很長時間都是以 2D 為唯一製作方式,引入 3D 輔助都是相對晚近的《幽靈公主》中才出現的事;他有個人的追求,所以才有《紅豬》這樣的作品;他清楚如何選擇題材和敘事,讓受眾得以最大化,這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他幾部直接指導的作品的選材內容和敘事風格。然而如果單論編故事的技巧,他的個人風格並不十分強烈——這裡一些朋友將《側耳傾聽》和《螢火蟲之墓》這兩部同屬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歸為他名下,某種角度上說也可以作為一種側面的佐證。不過我相信這並不是他的能力問題,而是考慮到商業方面的妥協,不然也就不會有《紅豬》了。當然,說他個人風格不強,只是相對而言;對熟悉他的觀影者來說,很多特徵仍是明顯的,比如他鐘愛的長鏡頭(《龍貓》),比如他擅長的,用絢麗的色彩構造出迷幻的意向(《幽靈公主》、《千與千尋》),又比如他標誌性的儀式化特寫(《天空之城》)。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觀感,在這個年紀的我看來,宮崎先生的電影是不太經看的。不是說作品不好,而是單純的口味問題:他的作品擅長用故事闡發普世價值,但並不專精於展現社會變遷,也不經常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有意思的是,他的幾位後輩在這方面卻多有建樹,包括大友克洋(《Memories》,《老人Z》),押井守(《人狼》,《攻殼機動隊》)和今敏(《Perfect Blue》,《千年女優》)。我知道這麼對比確實不夠公平,不過人各有志。喜愛宮崎先生作品的朋友,仍然可以從中挖掘出無數的閃光點。

僅僅個人意見。


「宮崎駿是我在人生路上摔倒後最想見到的人。不是因為他可以拉起我,而是他讓我點燃自己內心的火焰,有勇氣繼續面對人生。」

相信每一個看完他的作品的人都會強烈感受到這股力量。沙塵般渺小的生命面對世界的浩瀚無涯,而在人類歷史上總有一小群人,可以不斷的喚起我們內心的光明,重拾力量前行。

宮崎駿就是這樣的人。


宮崎駿當之無愧是動畫電影界的大師。

我認為他對世界、戰爭、自然、人性、理想、成長、友情、愛情。。。。。。。都有著自己一套非常成熟的觀念。他對人物不管是正面還是側面的刻畫都十分到位、巧妙。

他個人的作品就不談了,列舉一個關於他與兒子宮崎吾朗之間的故事。

宮崎吾朗在籌備電影《虞美人盛開的山坡》時,由於女主角海的性格過分憂鬱而遭到否定,一籌莫展之際收到了父親宮崎駿的一幅畫。

畫面中女主角大步流星的去學校,路過魚鋪時向大叔打招呼,這一側面的刻畫充分、自然的說明了女主角海是個有活力、樂觀、熱愛生活的女孩,「過分憂鬱」之說就不攻自撥了!

不得不讓人感嘆大師就是大師!但是可不要以為人家就驕傲的不得了,在紀錄片的後半段有講道宮崎駿為員工購買甜點,並且親手送到女同志的面前,男同志讓自己拿,哈哈,這一舉動也反映了他其實是個細心、可愛的人!


大師級的人物或許都是如此,不光在領域裡出類拔萃,為人處事、個人魅力也是杠杠的!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與圖片,歡迎關注個人微信公眾號【繁繁簡簡】


早先看漫畫較多,對日本動畫到底什麼水平沒什麼概念。
直到高考前一周,央六某天下午放《魔法公主》,我心想哎喲這片兒不錯,動作流暢色彩鮮明等等要上學了,回來找機會補。
(其實那時候我們班因為集體去網吧上網,班裡男生已經全體被請回家複習,僅剩我一個……現在想來不去上課也還行吧………………)
然後我十分大心臟地在高考前一晚補完了這部當時在央六被改名為《魔法公主》的《幽靈公主》。
那是我第一次看動畫,有一種「這不是動畫,這是電影」的感覺。
我第一次了解到,動畫不只是小打小鬧熱血青春戀愛。
我第一次明白,動畫也可以訴說人文情懷。
(也第一次知道了TVB那悲壯BGM的來源)
其實大學受老師影響,更喜歡今敏一些,但宮老頭多年來孜孜不倦貢獻佳作,還是不得不豎起大拇指。我感覺,宮崎駿的動畫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之後的幾個名監督,包括細田守等,開創了一種日式動畫的風格:清新婉約派。
不同於岩井俊二那種日式清新,這類動畫一般以小孩為主角,敘事平緩,音樂到位,劇情娓娓道來。故事裡的情懷如涓涓細流一般舒緩划過心房,結局毫不造作,但溫暖人心。
我看過的此類動畫有:
《穿越時空的少女》
《側耳傾聽》
《夏日大作戰》
《狼的孩子雨和雪》
《給桃子的信》

當然宮老頭的動畫不只是這類。影迷們最喜歡的還是他動畫里滲透出濃濃的人文氣息。
童真、環保、文化、反戰,甚至還有成年男人的浪漫(紅豬)等等。
而且他是拍給孩子們看的,不是給大人們。但大人們看了,卻會變回孩子。

長大後我很少回老家。每次回去我都騎上家裡早已破敗不堪的自行車在村裡溜達。
以前我們在這裡抓過蝌蚪;
以前我們在這裡練習騎自行車;
以前我們在這裡撅下兩根樹枝想像自己是士兵互相對打;
我家的貓以前每天蹲在這裡等老爺回家;
墳頭那裡傳說有抓小孩的鬼;
下雨天的時候我們在這裡築過「水壩」…………

宮崎駿在他的動畫里,把這些都畫了出來,展現給我們。
他最最最擅長的,是描繪堅強的女性。昨晚剛好在微博上看到截圖:
「你為什麼要描寫那麼多堅強的女性角色?」
「因為還有你這種人在問這個問題」——Joss Whedon
我喜歡堅強的女性,大概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吧。

她從狼背上跳下來,摘掉面具,嘴角沾滿了鮮血,但眼神堅毅。


我覺得很多人把吉卜力的成就和他的成就混淆了


【#不是一般多圖的預警#】

我的態度先表明,我非常贊成【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不知道宮崎駿的,一種是喜愛宮崎駿的。】這種說法,提到他我就感覺打了雞血杠杠噠!

既然都知道他是一個偉大的動畫大師,那我就從動畫中來評價,評價方面用粗體表示。(畢竟他的為人我覺得也能從他的事業中體現)所以我的答案偏向於【分析宮老的動畫過程中評價他】,不喜勿噴。

------------------------------------啦啦啦我是正文分割線-------------------------------------------------

要說他的動畫的話,首先來化一化很多人對他作品的誤解。因為有些作品大家說不好看並以此認為宮老實力不過如此,而其實那些並不是宮崎駿本人導演(也就是日文中的監督)的。

大家比較熟悉的作品,由老爹導演的列如下:(還有一些例如《紅髮少女安妮》等由於不是忒忒忒有影響力我就不提了)(這是我自己在word裡面寫的表格,截圖顯示,不侵不刪啦啦啦)


而另一些比較有名的作品他只是擔任製作人或者編劇而已,如下:



而導演和其他人對於動畫的影響,或者說導演與製作人等的區別大家可以參看這個問題:一部動畫作品中是如何體現出監督的職業水平和個人風格的? - 導演知友們的回答。我個人認為由宮老監督的,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宮崎駿動畫】。


宮老作為一名優秀的動畫師,我認為他具有以下優點(也就是他的動畫所具有的優點):畫面精緻有細節,溫暖動人有愛心,腦洞夠大有笑點,內容豐富有情節,經典鮮活有意義。

那麼怎麼證明呢!!讓我們來到我最喜歡的環節哈哈哈!!回顧老爹的著作哈哈哈!!!~O(∩_∩)O~~~

就拿我手機上的幾部存貨來講吧,我認為每一部都有這些優點~


《天空之城》

這部動畫是我看的第一部老爹的影片,從此淪陷不能自拔。花樣少男少女齊心拯救世界,過程穿插搞笑、感動、遺憾等多種豐富情節,題材口味覆蓋8-88歲年齡層。

表現出宮老的細膩則是他的作品【人物神態相當到位】

比如希達作為一個弱女拎起酒瓶怒砸壞人穆思卡,表情中有大量決心,少量害怕,少量剛毅。而這種剛毅的由來應該是她皇室血脈中帶有的一種霸氣。



同樣剛毅的一面表現在後來在拉普達中被穆思卡用槍打掉辮子的一瞬。



同樣,巴魯的表情也是一樣,堅毅又帥氣!


而此時經歷過全片一場大劫難得到圓滿結局的巴魯,神態和最初的小打工仔那種純真,無憂無慮就有些不同了,看圖。(全都是我自己截圖,完了才發現畫面上一直有懸浮皮卡丘!請大家忽略!)

此時的情節也非常有畫面感,希達的項鏈由支撐她漂浮到沒效果的過程,巴魯的表情真的很扣人心弦有沒有!很想去幫他一把!


而掉落到洞穴中之後的那幾分鐘畫面尤為精緻,老爺爺敲開發光的石頭,中間蕩漾出一紋一紋光暈,細膩之處讓人深深感受到老爹的用心


可能就是這種細膩,讓他的作品人物代入感特彆強烈,也就感覺到動畫超級有情節!比如當巴魯要跳過去另一邊的柱子,邊爬腳下的岩石表掉,希達這個玻璃臉都碎了一地啊!頭髮邊緣都豎起來了你快看啊!超緊張啊!巴魯你不能死拚命爬啊快!!

和巴魯坐單獨飛行器飛去拉普達的龍之路上,宮老的表現手法更是一絕

此處黑暗中的亮閃電都擰結成龍的模樣,巴魯在最激烈處看見爸爸的影子,緊皺眉頭時音樂也全部停止,讓觀眾全身心只投入到他可憐的小眉頭上啊!我的心頭肉啊!在那個年代能夠運用到這樣的烘托技巧,實在絕啊!


在拉普達兩個花樣少年分開重聚,從樹縫中交接項鏈時,希達的手抖,縫的虛化處理,都很提升氣氛,而此時巴魯的表情和希達的神態也很各具特色,巴魯是一副超擔心未來媳婦受傷,呼之欲出的「寶貝兒你快退後讓我一槍轟過來好救你!」

而希達則是暫時逃離穆思卡,什麼都顧不上了命也管不了了,只想趕緊把石頭交到巴魯手中,這種由於身份不同引起的重聚時兩人的差別,可以反映出宮老對人物拿捏的準確性,太到位了。果然是大家啊!老爹么么噠啊!!


拿來石頭一心要救老婆的巴魯此時這個衝勁!!!尖銳的樹榦刺什麼的都不是事兒!看他霸氣的眼神!大聲告訴我你看到了嗎!!!


當然情節性也不都體現在緊張上,宮老的一些很輕鬆的氣氛讓人輕輕的笑哈哈,也是極舒服。比如強盜一夥和巴魯師傅的對手戲,因為強盜們實為可愛的好人形象,這場格鬥也就設置的炒雞可愛

你一拳我一拳還笑哈哈,老爹你再賣萌我真的要親你了!!


說起賣萌。老爹的腦洞真是賣萌賣大的,笑(萌)點太多!

說起腦洞大

比如整條肥肉切塊直接吃把自己兒子都嚇了一跳的海盜頭,老爹你不是說這個婆婆的原型是你媽咪嗎!你媽咪再強悍也不止於此吧!左邊那個嚇壞的兒子是你嗎!!

還有這個,每天5頓飯一輩子不洗碗星人···

還有這個···


老爹我喜歡你媽媽!!你媽媽的粉紅褲子好漂亮!

說起這個婆婆,真是挺讓人溫暖的····


說起溫暖····

兩個人在地下洞穴里一起大嚼雞蛋三文治,還有更美的畫面嗎!


還是這麼美的洞穴!


當然有更美好的。


希達和穆思卡在最後時刻的那段經典對白,感動了多少人啊···

「根要扎在土壤里,和風一起生存,和竹子一起過冬,和鳥兒一起歌頌春天,不管你擁有了多麼驚人的武器,也不管你操縱了多少可憐的機器人,只要離開土地,就沒辦法生存。」


而最讓我覺得溫暖動人的一個細節是,巴魯和希達共同握著項鏈,巴魯說的第一句話是,



此婆婆就是之前那個強盜頭,後來跟兩個少年是一隊人。就是這個細節讓我深深迷戀上了宮老。自己在將死之際,他知道希達跟他一樣關心婆婆,最先說出口的是婆婆獲救的好消息。巴魯的表情真的讓我無法言語,多麼乾淨純潔美好的心靈啊!能夠設定這個情節,宮老是一個多有責任心,多有愛心的監督!



希達回報一個欣慰的微笑,這兩幅圖我個人認為是本片的一個精華所在。就一個微笑,一切盡在不言中了。而此時巴魯和希達的微笑又稍有差別。巴魯的出身和此前經歷比較單純,微笑中的眼神比較清亮,心無雜念只等著和愛人共生死了,而希達則有一點點「飽經風霜之後還能有所欣慰」的感覺,一方面女孩子比較早熟,一方面希達的身世比較複雜,從小知道咒語身懷能力,帶有皇室血脈與壞人為家族和世界作鬥爭。

這也能反映出宮老綜合人物各方面條件分析後準確表達能力非常強,對人的心理把握的很縝密。

接下來,《龍貓》~這部的衍發商品最多,基本上算是家喻戶曉吧~童真童趣,看起來格外輕鬆的喜劇。


在2:35秒時爸爸一個「風吹過按帽子」的小舉動顯出了此片的細節感,按下的位置與帽檐的起伏相應,顯得很真實。宮老很多地方都採用這種生活中很細的平凡場景,用心描寫,就會顯得製片水平真的很高。


而片中龍貓和小梅倆姐妹一起歡樂拔橡樹苗的場景算是比較精彩的一個情節,宮老的腦洞確實大啊在此片真的能看出來,這種歡樂情節不是一般人能想出來的啊!


尤其是看到這一段,52:40左右,龍貓大boss踏著沉重的步伐走來,把小月嚇夠嗆,然後逗比地撓了個痒痒,簡直就是紫霞拿劍比著至尊寶然後摳了摳手指那段的即視感嘛!太逗惹!


還有龍boss被雨滴嚇到耳朵上毛毛都豎起來的這段,簡直不能再萌!宮老的童心實在又大又圓!



不信還有更勁爆的!深萌炸彈!


我不知道怎麼評價···我已經化成一灘水只剩一張笑嘴·····


笑···我們來看看《千與千尋》···笑·····


這部作品獲得的榮譽最大,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長篇動畫片電影獎,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部至今也是唯一一部以電影身份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柏林金熊的動畫作品。但是除了男主依然帥你一臉外,我們發現女主長的很普通,太平凡了,顏值身材魔法一樣不佔,但這部作品相當得人心,這就是宮老的神力所在了。一方面,他很適應市場,世界上像千尋這樣平凡的女孩才占多數,這比起之前的要麼《魔女宅急便》有魔法,要麼《天空之城》希達有項鏈,要麼《龍貓》萌出一臉血,更照顧、滿足了廣大少女。另一方面,在這部影片中透出的意義很多,這個女孩集勇氣,率真,誠實,善良等各種優點於一身,教育意義很大,也並不是瑪麗蘇地一味治癒,只是告訴我們,有付出,有收穫。這是宮崎駿先生的聰明之處。以這種形象所折射出來的道理,比漂亮聰慧女主一路神助攻終實現願望而容易讓人接受認可得多。


很幸運,在這部影片中,我也收穫了這輩子最經典的人生箴言。



同樣,我們先來看一下細節。


這是在片尾處,千尋爸爸媽媽都被救,一切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千尋愣了半天,一轉頭的瞬間,頭上錢婆婆送的魔法髮帶閃了紫色光。(天知道這個不足一秒的閃光我截了多久才截到!)這個閃光真是巧妙,它似乎隱藏著一切在湯屋發生過的奇幻經歷,配合著千尋的一言不發,隨後以一個堅毅勇敢的眼神離去。千尋之前是比較怯懦。迷茫的,在經歷這些之後憑著這個髮帶的祝福,千尋能夠大膽隨心地好好生活下去。結尾的這個點睛之筆,很能彰顯宮老的敘事功力很強,不到一秒的閃光,隱藏了很多內涵。


不愧是奧斯卡得獎作品,這部動畫的畫面感真是爆棚。河神剛開始髒兮兮進來湯屋洗澡,一股熱水衝下,身上的污垢濃漿水溢了滿滿一屋,千尋被淹沒在濃漿中掙扎··


爬到河神身邊時,河神爭氣地打了一個嗝····

我當時的感覺就是特么自己全身都是屎······代入感太強了·····


還有這一段,千尋為救白龍從管道上踩過去,腳蹬上管子踩了一個窩,頓時心提到嗓子眼,

之後管子還給斷了!!千尋狂奔過去!此時自己的腳已經抖起來了!!中毒就是這麼深!!


這部動畫里最搞笑的就是這段,寶寶學千尋破解魔咒,和煤灰們把自己玩壞了!太可愛惹!!宮老你腦洞多少錢買的!


放幾張宮老的手繪·(《千與千尋》的)··這些是我高中買的書裡面的


最後只想補充一句,宮老能夠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絕對是實至名歸,he deserves it.


在之乎上居然有人問【如何有水平地黑宮崎駿】這個問題!!這樣偉大的動畫師為什麼要黑他!題主你過來。刀呢!我刀呢!


有書喚名《天工開物》,言工藝之道,述人力與自然力。有仙喚名神媒,司婚姻之神,通媒妁之言。宮崎駿,乃天工之作,人與自然之神媒。所作為何,毋須多言,唯,側耳傾聽,通靈,靜好。

得心疼老爺子,到底要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才能歷經世事,看盡悲苦,卻也還渾圓成這般通透。恁是一般人,怎生都做不到。


突然想起風之谷里的:」啦啦啦啦 啦啦 啦啦啦「
突然想起千與千尋里:千尋的回眸
突然想起天空之城裡:親手接下天上飄下的少女
突然想起龍貓里的:撐著傘跳來跳去的大龍貓
突然想起哈爾的移動城堡里的:蹣跚的蘇菲吃力的走路
突然想起魔女宅急便里的:騎著掃帚當快遞員的琪琪
突然想起側耳傾聽里的:坐在自行車後邊的月島雯
突然想起幽靈公主里的:在林中騎著狼神飛奔的阿西達卡
突然想起紅豬里的:飛行專家紅豬俠
突然想起懸崖上的金魚姬里的:魚缸里的波妞-。-
突然想起借東西的小人里的:不忍離開羸弱少年的阿莉埃蒂
突然想起貓的報恩里的:貓的王國
突然想起虞美人里的:做著龐大大掃除的海
突然想起起風了里的:有著飛翔夢的堀越二郎
突然想起狸貓大作戰里的:靠變身嚇唬人類的狸貓們
突然想起歲月童話里的:對鄉村美好生活嚮往的妙子
而這都是宮老和吉卜力留給我們的美好記憶。


如果有小粉紅黑宮崎駿,那麼他會被其他小粉紅在第一時間扣上「敵對勢力故意假扮愛國者來抹黑愛國者形象」的帽子,然後開除粉籍


老頭子讓我第一次認識到,日本這個國家,除了電視劇里的侵略和野蠻之外,也有血有肉,有純真,有信仰。


想到他,就會想到他的作品,想到他的作品又發現除了心裡暖暖的,完全做不出任何評價,或者說不敢評價,怕自己會怪自己說的不夠好。


推薦閱讀:

漫畫有編劇嗎?

TAG:ACG | 宮崎駿 | 日本動漫 | 動漫 | 如何看待/評價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