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一個孩子和兩個孩子各有什麼利弊?

我本人如今面臨結婚生子,望解答。

並且還有個附帶問題, 是連續的生育好,比如:今年生一個,隔一年再生一個;還是有間隔的好,比如:今年生了一個,等這個4,5,6歲等左右再生育第二個?經濟能力沒問題,我和老婆對這個問題並沒有特彆強的想法,就是說怎麼好就怎麼辦。

----------------------------2014.4.28
受寵若驚呀~ 這麼多回答,簡直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都想給你們生孩子了。。
額,抱歉這麼久沒有問題更新也沒對這麼多耐心用心細心回答這問題的朋友們一個回應,老婆要生了,家裡搞裝修,亂七八糟的事太多,都忘了上知乎了。
昨晚朋友發了個知乎鏈接給我,我一看才驚醒這TM不是自己問的么,再進來一看,哇了個擦200多個回答。在逐條看了你們的回答以及評論發現都已經凌晨3點了。。再次感謝各位。。無以為報,只有幾句謝謝來感謝了。。。
特別要感謝那些有兄弟姊妹一起長大的朋友現身說法,你們的經歷讓人感動,也堅定了我要兩個的信心,當然,我自認為不是因為類似計劃生育導致的各種原因,只是單純希望孩子能享受手足之情,就像得票第一的答案(讀了真的很是受益匪淺,萬分感謝)說的那樣,也許這樣有一些風險,比如兩孩子從小性格不合,又或者我和老婆的性格不合,沒有經驗,是個傻缺,不會當爹媽,甚至可能最後連家都保不住,但權衡再三,我還是堅信有些東西,是別人給不了的,哪怕爸爸媽媽,並且,一旦擁有,即能在通往幸福的路上,少哪怕一點坎坷。還有得票第二的朋友,話糙理不糙,雖然我是沒這個想法,但是現實總歸是要面對。何樂不為呢?
當然還要感謝那些建議生一個的,老實說這麼多答案這類說法真的不多,不過我還是認真考慮了,其它的就不提了,感謝你們的建議,就說 jingran chen 提的那個「偏嫌」吧。 額,我固執的相信(當然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是因為贊成生兩個的太多,導致我已經形成某種偏見或者自己因為還沒真正做父母而不知其所以然),偏嫌或者說偏愛,我都不會有,起碼,主觀來說,我並不會刻意偏嫌或者偏愛,如果說,兩個孩子因為某一件事情,對於我對他們的愛或者別的什麼,產生了一些類似於偏嫌或者偏愛的想法,我想這一定是短暫的誤會。當然,不排除,這是因為我和老婆並不會當爸媽,沒有經驗導致的,可是,權衡過後,我認為兩個孩子總歸比一個要利大於弊。畢竟,他們兩之間能擁有的,總歸要比這些可能的傷害,要實際要大的多。要是愛也可以量化,甚至被分開,你3他7或者你5他5。那丁克最幸福不是么?
是的,我已經決定了要兩個,謝謝各位的答案,至於說附帶問題,連續還是間隔幾年,我想這個恐怕還是順其自然,世上變數如此之多,誰知道呢。
如果有同樣困惑的朋友因為這個問題下的回答解除了困惑,或者得到某種幫助,我也榮幸之至,當然,功勳章都是這些用心回答的人的。再次感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 。
余不一一,遙祝春安。


已經這麼多答案了,答了也很難被看見,不過自己也在想這個問題,算是對自己思路的一個整理
其實作為市場經濟社會, 一切問題都是經濟問題, 題主說的經濟沒問題是什麼程度的沒問題:
a.兩個孩子需要消耗大人更多精力, 如果靠父母帶,父母的精力和身體是否允許? 當然部分勞動可以靠花錢外包解決, 外包解決月直接支出在5K-1W左右
b. 如果是同性孩子, 可以住一間房間, 如果是異性孩子,還涉及到需要多增加一間房間,現有的房產是否可以,此問題需要一套大房產,多套房產無法解決。 如果需要換房,這個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c. 對於出國教育機會這樣的家庭高端資源是能同時滿足兩個孩子,還是只能滿足一個? 如果高中出國, 並讀完大學按當前價格指數,直接成本在100萬-300萬之間。 如果是後者,必然造成兩個孩子之間的資源競爭,不會特別親愛。

經濟基礎解決了,是上層建築問題, 題主夫婦自己是否願意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這必然縮減你們自己的娛樂,社交和學習時間, 當然兩個孩子如果年齡接近,新增孩子所需的時間較小,如果年齡差距大,對個人時間的佔用也大很多。

結論,生二胎是個不經歷痛苦哪能見彩虹的過程,兩個都教育好長大成人,過程雖然辛苦,但結局更好,教育不好也是很可能的,兩人在你身後為了爭你遺產打破頭也很可能


我有一個弟弟。小我六歲。

記得當時母親想要生弟弟的時候,問我:「你願意要個弟弟么?」
懵懂無知的我不知道弟弟會給我帶來什麼,傻傻點頭。
院子里就有人說啊:「你看你媽媽要生弟弟了,就不會要你了。」——現在仍然認為這種說法極其不妥,這是在給一個小孩灌輸失愛的想法。世界上悲痛的事情之一便是失去親人的愛。
不過,當時的我卻毅然決然地相信我的父母。憤然轉身,給了那人一個後腦勺。
後來,弟弟出生了。

你知道么,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弟弟剛剛出生躺在母親旁邊的樣子。
小小的,粉紅色。就那麼大一點。閉著眼睛,幾乎看不見睫毛。手和腳多麼可愛。——好吧,這是我現在的感受,當時可覺得沒有那麼可愛——新生兒,有點皺皺巴巴的,頭髮也擰成一團的樣子。
心裡還是驚嘆:天哪,這是我的弟弟。這是和我血脈相連的弟弟。
現在還記得那天,我是在家門口的小飯館吃的餐盒——因為父親和母親都在醫院。要知道,當時才6歲的小孩,基本上是沒有機會到外面吃的。父母拜託飯館老闆,也是院子里的人記得叫我到飯館吃飯。那是我那個時候吃過的最好吃的飯。

後來,他長大了。
一點一點地長大。我都看在眼裡。
我第一次為他洗澡,第一次看他走路,第一次聽他叫姐姐。我參與了他成長的每一步。
暑假在家,我帶著他玩。小小的人兒站在床榻上,和我站在地上一樣高。他在床上蹦過來蹦過去,我的任務是不要讓他掉下來。他絞盡腦汁想要衝破我的包圍投入大地的懷抱,而我則千方百計讓他撲進我的懷裡。最後——哈哈當然是他完敗。小樣~

我推著小車帶他到後面院子的花園玩,逗他笑。

我帶著他去「拈花惹草」,哄騙他乖乖讓我把丹頂紅黃色的花蕊塗在他臉上。我弟小時候特別特別可愛,我覺得比kimi更可愛,父母的優良基因都給他了。這讓我一度十分羨慕嫉妒。

我帶著他去院里找又大又粗壯的酢醬草,扯出來,去掉莖的外皮,留下中間白色柔韌的莖。葉子倒垂,拿著根部,兩人讓各自的「鬥草」糾纏在一起,再用力扯,誰的莖斷了誰就輸。

再大了之後,我騎著父親的自行車,載著他沿著長長的斜坡衝下去,享受長風過耳,恣意年少的時光。有一次剎車失靈,快要撞到欄杆了。我努力不讓他摔,自己的手臂被水泥欄杆蹭掉了一大塊皮,結痂之後留了疤痕,所幸已經消了。

之後我上了高中。高中在離家較遠的地方。
那時的我,有點叛逆,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在本地讀高中。有個機會讓我離父親母親遠遠的,而且學校還不錯,自然是十分欣喜。唯一讓我想念的是弟弟。
吶,他當時讀小學,會寫作文了。寫《我的姐姐》。「我的姐姐對我很好很好…………」現在想來,止不住地淚下——我現在在北京上學,離家十萬八千里。

現在他讀初三了。個兒倒是長得挺快。大二回去,才到我肩膀,大三回去,已經比我高几厘米,快170了。要是這個暑假回去,不知道——聽說倒是有175了。寒假回去給買了個nba的籃球,把他喜得,天天對我好得不得了——其實也就是不跟我爭電視了o(╯□╰)o(寒假天天看冬奧會所以中國每塊獎牌都在我的注視下誕生-_-#)

前段時間,打電話向我諮詢,說是有關同學的。那時心裡呵呵,你姐我都沒找對象,你小子倒是不賴啊。瞬間有種心酸。不過還好,是初中生一貫的小八卦,小流言,無非就是覺得他和某個女生走得近,造謠罷了。不過啊,如果真的遇上了好妹子,我也支持你。你姐我也是身邊妹子一大把,只恨不是生為男兒身。扯遠了。

所以,我覺得,能夠生兩個就生吧。兩個小孩,無論怎麼打架爭吵,也不過是小孩之間玩笑罷了。
他們彼此賦予的,不僅僅是血脈相連的基因,更是相互學習,相互成長的親密。父母只能陪著孩子前半人生。後半人生,能有個相互照應的血親,是多麼重要。至少我是感謝父母的,給我這個禮物,而且分毫不減對我的愛。


我願意用我的生命換你一生平安喜樂。
世界很大,感謝上天,讓我和你相持走過。


分享一篇台灣作家汪培娗的文章,希望可以做一點參考。——你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

您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


我,也不知道。

--直到姊姊七歲,弟弟五歲時。

我說過,我是那種糊裡糊塗、沒想太多就生了兩個孩子的媽媽。當孩子還小時,我哪裡有機會想到「孩子需要手足」這麼不切實際的問題呢?只要孩子有半天不吵嘴、不爭寵,給我安靜的片刻,我就該吃齋念阿彌陀佛羅,哪還有閒情逸緻去考慮什麼相親相愛、手足之情。

我的兩個孩子年齡差了兩歲半,也就是說,當第一個孩子快兩歲時,我就懷了第二個孩子。可是在當時,我能從生活中深深切切地體會到「孩子需要伴」嗎?

完全不會。

因為孩子太小,父母很容易就誤會一件事--以為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就足夠。

這種「以為」,就是整件事情最可怕的地方。因為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天和地;早上起床要媽媽,晚上睡覺要媽媽,好像世界上的其他東西通通不重要,只要有媽媽就好。不過,這也是事實啦!

但是,等您一旦體認到「孩子需要伴」這件事時,即使只有一絲絲的察覺,通常生第二個孩子的最好時機都已經過了。

過了還不打緊,不是說「亡羊補牢,猶未晚已」嗎?可是再加上現代人生活步調太緊湊、還有得過且過的生活方式,這樣耗下去,拖到羊都跑光了,牢也不用補了啦。

第二個孩子出生的頭一年,對老大來說,老二還只是個樣版戲,連吵個架都不行,只能稱為「心靈上的寄託」。所以嚴格來說,在老大四歲以前,您都可能誤以為,有沒有手足,不一定那麼重要。

剛成家時,我們為了生活,總是忙得焦頭爛額,根本無暇想些眼前看不到的問題,日子就一天一天過去了。

直到姊姊大約七歲,弟弟快五歲的某一天下午,我原本打算小睡一場午覺,沒想到那天實在太累,一睡兩個小時根本起不來。不過,做媽媽的就是即使睡著了,心都還系在孩子身上,從頭到尾,我都隱約聽見兩個小鬼,在外面吱吱喳喳地說個不停。一會兒聲音出現在姊姊房間,一會兒兩人又到了客廳,一會兒兩人隔了老遠還在喊話。您如果不是親身經歷,絕對無法想像,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有這麼多話可說呢?好似時間如果沒有盡頭,兩人的對話可以直到海枯石爛,仍不休止。

自此以後,孩子愈來愈大,我就愈來愈發現到,姊弟倆在生活中的互相依賴性,或是說互相需要性有多麼高!甚至高到超乎大人的想像很多、很多。

下雨天,不出門,兩人可以從早玩到晚。

大晴天,去散步,爸爸媽媽聊大人的天,姊姊弟弟聊小孩的天。

有一天,搬家後的大採購,我和先生逛得不亦樂乎,孩子其實已經無聊到快陣亡了。突然,我們轉進一家大型電器行,剛好影音室正播放著電影《鐵達尼號》。他們早已從書上知道這個故事,但是活生生地用人演出來(平時不看電視的孩子,這時根本就以為到了迪士尼樂園),即使只看到前後短短二十分鐘的片段,姊弟倆也興奮不已。走出電器行之際,我與先生繼續行程,只見他們倆彷佛吃了大力仙丹,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之後的劇情,甚至編起了各種不同故事發展的搞笑版本,一會兒傑克跌得狗吃屎,一會兒蘿絲差點掉進水裡,剩下的行程里,兩人樂得不得了……

先生跟我一樣愛孩子,但整日忙著工作的他,如果當初我只準備生一個孩子,他大概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的。某一天,全家晚飯後在台大校園散步,看著姊弟倆在前面殷切對話的小小背影,不習於表露情感的中國爸爸,竟然用一種像是差點被捷運門夾到,才在最後半秒內衝進車廂的「好險」心態,呼了一口氣,說道: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生兩個,比生一個輕鬆

您別以為,我是為了要說服您生兩個孩子,才這麼說的。

絕不是。這是我內心的強烈感受。而且當孩子還小時,我並不知道這個事實。

我相信,很多父母也是不知道的,以為生一個就累得人仰馬翻,那生兩個還得了?其實您有所不知——生兩個,比生一個輕鬆。

人生何其短,生兩個孩子的辛苦只在頭幾年,這段時間確實讓父母三頭六臂都應付不來,以身心俱疲來形容,絕不為過。所以我指的輕鬆,不是身體上的,也不是經濟上的,這些我管不了。每個人的日子要怎麼過,物質要有多少才能滿足,全是存乎一心。

我指的輕鬆是「心理上的」。即使父母可以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當獨身子女長大到需要同伴和玩伴時,填補這個空缺,是不是就變成父母的責任?然而無論如何,這個任務是很難由父母的角色來完成的。所以在獨生子女長大成人,展翅飛翔之前,做父母的在心理上,會不會一直背負著這份不輕鬆的感覺呢?

這份感覺或許可以被忽視,但它確實存在。

殊不見現在父母拉著孩子東奔西跑,汲汲想要彌補孩子生活中的空缺,就是生怕孩子無聊寂寞。否則家裡四隻大眼對上兩個小眼,父母怎麼輕鬆得起來呢?

就說我喜歡午後小睡一下這件事吧。周末的早上,我們一家習慣去爬山走走路,運動加上晒晒太陽,過了中午,我和先生倒頭就睡,真是享受。可是,孩子是不用午睡的動物。即使他們大了點——6歲好了,沒有獨處的安全顧慮,當我和先生倒頭就睡的時候,如果我心裡知道只有孩子一個人在房門外,想說話,沒人回答,想玩遊戲,只能自己跟自己玩,我心裡會沒有一絲絲歉疚感么?能睡得安心么?

然而,如果媽媽知道,兩個孩子在外面玩得多麼滿足、多麼快樂,她可以睡得更香,她的心是全然放鬆的。

生一個孩子,表面上是輕鬆:事實上,父母沒能給孩子一個伴的不輕鬆感,卻是無所不在的。即使孩子漸漸長大,這種感覺都可能如影隨形,盤旋在獨生子女父母的心中,冷不防就會跳出來——給你一掌。

還有更多的時候,大人的活動,其實孩子一點興趣也沒有。什麼吃飯、什麼逛街、什麼買東西……但父母非得拖著孩子一起去,不然您留他一個人在家多寂寞。而常常,家裡的姐弟兩玩得正高興時,「爸爸媽媽要去大潤發買東西,你們要不要去?」「不去,我們要在家裡玩。」看,多好!孩子高興,父母輕鬆。父母身邊時時刻刻掛個孩子,有人連睡覺都要同一個房間,不會很讓人抓狂么?

只生一個孩子的父母,當初可能是這樣想的:熬過最難的前兩年,就輕鬆了,所以不敢再經歷一次這種暗無天日的日子。

其實他們不知道,身體的不輕鬆是餵奶換尿布的跟前跟後;之後呢?您就要開始自己去應付孩子的玩樂需求——扮家家酒、拼圖、堆樂高積木、下棋、騎車、捉蟲……還有一堆天方夜譚的胡言亂語。

不是說做父母的想甩脫陪孩子的責任,而是孩子之間的活動,明明應該由手足去完成,才符合自然原則嘛!可是您沒有幫他生個手足,只好照單全收,這樣輕鬆么?簡直累壞了,而且還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只生一個孩子,一點便宜也沒佔到。

生一個也是累,生兩個也是累。三年,只要撐過三年,一切否極泰來。

當我熬過了艱苦期,等到孩子可以相互作伴時,不論他們是一起玩,還是一起吵架,都叫「作伴」。有時候光是看著、聽著姐弟兩的互動,心裡就會不期然地生出一種「好輕鬆、好安慰」的感覺。這種感覺,可能是只有一個孩子的父母所不能體會的,但它確實美好,希望您也可以享受到。

手足能給的,你不能

或許您會說,「孩子雖然沒有手足,可是有爸爸和媽媽的全心陪伴阿!」

這就好比假設——雖然媽媽少了爸爸,可是有孩子阿,為什麼有了孩子,媽媽還是覺得不夠呢?

孩子光有父母的陪伴,是不夠的。孩子還需要手足,就好比我們還需要另一半。

您能陪孩子玩扮家家酒么?

您能陪孩子跑來跑去、玩鬼捉人么?

您能陪孩子玩大富翁、陸軍棋、跳棋、西洋棋么?

您能陪孩子玩水槍射人、倒地裝死么?

您能陪孩子玩得客廳一團亂,而不歇斯底里地喊「收玩具」么?

您能陪孩子一起捉金龜子么?

您能陪孩子一起跳房子么?

您能陪孩子一起嘻嘻地傻笑么?

啊呀!竟然有父母告訴我,這些他都能做到耶!

我就認識一個獨生女的爸爸,在全家人都呼呼午睡的情況下,獨自在客廳里陪孩子玩扮家家酒。

孩子小的時候,可能還不懂;等孩子一天天大了,他們會發現,原來大人根本不喜歡玩這些東西。

即使您問我,兩個孩子的年齡相差了六歲,是不是不太容易一起玩耶?

可是,他們是同輩,我們是晚輩。

光是一個同輩的眼神,我們——就沒有。

有些人,會以過來人的經驗說:「手足之情在長大成家之後就淡了」

我並不反對這樣的說法。現代人要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和家庭,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哪還有力氣在成家立業之後,特地花時間來維繫手足之情呢?(可是換個角度想,所謂手足之情,不就是不需要維護、也不會改變的東西么?)

通常,孩子的未來我不去多想。

我只管孩子的現在。

孩子的童年只有短短的十幾載,我一刻也不想放過。

我根本不去想什麼「手足可以一輩子相互照顧和扶持」的大道理;即使手足的情分只存在於童年好了,但是,重要與否?

當然。

父母別害怕改變,多生個孩子罷了,沒什麼大不了。

大人的想法只要轉個小彎,就改變了孩子的童年。

等到那一天,熬過了把屎把尿的日子,我常常光看著孩子的臉龐,心裡都會浮現輕鬆與安慰的感覺。不要說您是為了老大而生老二,這樣的理由太沉重。這是為了您自己的幸福,不光是為了孩子。

用三年換未來的三十年,「先苦後樂」,咬咬牙就過了。

希望您有機會和機緣,遇上那份美好的感覺。


給正在考慮是否生二胎的爸爸媽媽們分享一篇台灣作家汪培娗的文章,希望可以做一點參考哦。


這篇文章複製於微信公眾號:jiayou2kids(家有倆寶),裡面有關於養育兩個孩子相關的經驗原創分享。


大部分答案都支持二胎,不過我建議,題主生二胎前也有幾點因素該納入考慮。
------------
單獨政策剛開放的時候,我很激動的逢人便說我得生兩個崽兒,總覺得自己沒有兄弟姐妹太孤單也少個支撐。本科時宿舍妹子因為自己親哥哥結婚激動的流淚的感受我無從體會,自己想要多去闖蕩又有擔心父母缺少陪伴的顧慮。
親情中少了手足情這種感受難免是個遺憾,就像很多回答中提到的溫暖我都沒有機會體驗了。
大家都說哈哈是呀你不怕疼就多生一個好搭個伴,一男一女最好。

然而某次聚會時候,一個長輩沉吟一會,說,你不要想的那麼簡單。你阿姨之前要生二胎,我沒讓她生,我怕因此我家丫頭的生活就要因此打折,我現在可以供她在法國念書,去很多國家遊玩,我不能因為多要一個孩子就讓女兒生活品質下降。
叔叔還說,有位朋友的姑娘在出嫁當天,伸手管老爸要100萬存單,不然禮堂不去婚禮取消,干晾一堆賓客,殺的老爸措手不及。 姑娘理由很簡單,弟弟以後結婚娶妻都由婆家操辦,勢必耗資巨大,現在不抓緊收攏些父母的資產,以後便會大大縮水。
我愣了一下,姑娘的做法或許太極端,但也有一絲絲想的通的原由在裡面。再想到我一直抱怨老媽沒給我生個兄弟姐妹這件事。如果我真的有了一個兄弟姐妹,我或許還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可能,可是不能否認的是,很多資源和機會也許就真的會因為要與手足共享而消失。
因此,我想,在有足夠經濟實力能保證兩個孩子的生活品質不會因為彼此的存在而打對摺的時候,再認真考慮二胎的問題。避免出現手足為了爭奪父母資源而爭吵甚至反目的心酸情形。

這個話題又在於摯友聊天的過程中提起,她對於要不要二胎最大的考慮不是金錢,而是她有沒有能力處理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 她說,我沒辦法保證我能完全將愛等分與兩個孩子,我怕我會因為其中一個孩子格外有才華或者好看而不自覺的偏向其中一個,我不想另外一個孩子因此難過或者嫉妒。在我沒有足夠的心智處理這個問題以前,我斷然不敢輕易要兩個孩子。
回想起大一在課上討論獨生政策的時候,班上的一個男生站到全班面前說,我就不想要兄弟姐妹,我一點都不想父母把愛分給別人。 當時我一臉愕然,如今想起也或許些須情有可原。
再結合回答中便有人就希望自己是獨生子女,不想要兄弟姐妹。我覺得,生二胎最好還要在自己有足夠把握和技巧平衡兩個孩子之間關係,不要給任何一方帶來太多心理落差以至於產生種種消極情緒之後為佳。

總而言之,這個問題或許不是單純的兩次受罪那麼簡單,也不全是兄弟姐妹愉快成長彼此支持那麼輕鬆。有手足彼此支持陪伴,生活負擔小,若是出去闖蕩家中也有個守家的,父母年老後還能平攤照顧的費用和時間,再往大里說,能有這種血脈相連至親至愛的情感也是幸運。
或許因為年輕,或許因為沒有手足的體驗,我很篤定的認為想要二胎的夫妻們,也不能忽視這個決定未來可能給兩個孩子帶來的上文中那些成長中的煩惱。
---------
看到部分朋友回復說我也想要個哥哥姐姐此類,我居心叵測的說,這種需求渴望有年長手足的心態,部分也是期待有更多關愛?
也許視角些許灰暗。
每次看到這種「哪個選擇更好的問題」,我總覺得很多問題沒什麼絕對好或不好。最好是將問題平鋪,切開很多個縱面,或許在此面上A勝於B,在接下一面或許B又於A更加完美。再由題主選擇哪幾個縱面是自己看重,權衡完畢才有最終答案。

那我再加一個小縱面,之前貌似是南方系做了一個失獨者專題,看到某位失獨母親失魂落魄到用兒子手機給自己簡訊常年登陸兒子qq,試圖留住每一絲愛子存在的氣息,便完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除去知道自己好好活著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更了解做為計劃生育間接又間接的產物--失獨人群,是怎樣痛徹心扉老無所依。這個制度的是非評說暫且不論,作為一個普通百姓得到與失去才是最真真切切的感受。
這是從父母角度來說,或許子女多,也就更保險,俗話說養兒防老。

回到最初的論點,孩子不單單只是父母的保障,他們未來也終將擁有獨立的人生。養活兩個孩子簡單,60年代物資匱乏的年代養十個孩子的都有。關鍵是,除去這些,你最好有足夠的把握能養好。


前幾天我們幾個家庭聚餐,我阿姨的女兒坐在我旁邊,忘了聊起什麼來了,我突然問她,你想有個兄弟姐妹么?她說我想要哥哥姐姐,不想要弟弟妹妹,他們會和我爭東西,你們都以為我寂寞,其實我一個人也玩的挺好的。但是她停了一下又說,如果在我兩三歲還不懂事的時候就有個弟弟妹妹,我倒是挺願意的,這樣從我懂事起,我就知道要和他們分享,可是年紀再大點再有了弟弟妹妹,我怕我接受不了。
我覺得她說的挺對的,最起碼是個挺中肯的回答。
我有個妹妹,小我兩歲。媽媽說帶一個孩子和兩個孩子感覺一樣累。媽媽常給我講我倆小時候的事情,有一件事,她講過很多遍。
我六歲,妹妹四歲,那一天媽媽很累想睡一會,她把小茶壺灌滿溫水,然後把妹妹吃飯用的小碗拿出來,然後還準備好了餅乾。準備好這些後,媽媽跟我說,媽媽今天很累,要睡一會,你幫媽媽看一會妹妹好么?水在小茶壺裡,有餅乾,有糖,交給你了。然後媽媽睡覺去了。我陪妹妹玩了整個下午,喂她吃餅乾,給她沖了糖水,而媽媽呢,也踏實的睡了個覺。媽媽說那一天她真的覺得有兩個孩子真好。
前幾天媽媽做了小手術,媽媽從手術室出來回到病房,妹妹卻出去了。過了一會我跟出去找到她,她一個人在樓道逛,我走過去到她身邊,她突然趴我肩頭哭了,她說覺得媽媽好疼,好害怕。那個時候我多慶幸還有我陪著她,如果只有她,她去哪裡借這個肩膀。手術完了當晚,我得趕去上班,媽媽不讓我請假,走的時候很不放心,妹妹說沒事有她在。我給她留了錢,然後趕車走了。那一刻覺得有妹妹在真好。
我只是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看,如果想要兩個孩子,最好差兩三歲,讓他們從懂事起就知道他們是手足要分享,年紀再大,最開始看到弟弟妹妹,老大肯定會有多多少少的不習慣了。


我妹比我小四歲,小時候就覺得她是個累贅。
每次出去玩都要帶著她,罩著她。
可羨慕那些孜然一身的獨生子女,那麼瀟洒,無牽無掛。
但是大概在她五歲我九歲的時候,有一次我上廁所忘記沖馬桶,而我父母都有讓人無法理解的頂級潔癖,於是發現後質問我們,說到底是誰幹的。
我低著頭,心裡想著要不要嫁禍給她的時候。
她突然說,爸爸媽媽是我乾的,我忘記沖了。我下次一定沖,好嗎。
這件事就過去了,當天晚上我們在我是要睡覺的時候她悄悄跟我說,姐姐姐姐,我還太小,所以爸媽不太會罵我凶我,所以以後你要是犯錯就只管說是我做的,沒事。
當時我就哭成煞筆。
她初中我高中的時候,她成績不好,我基本不給她好臉色看,我在外城上學,每次回家洗澡,把臟衣服放洗手台,出來的時候已經全部被洗乾淨,包括內衣內褲襪子。
她初三,中考成績無比差,她的整個初三假期我一次都沒和她通電話,後來聽媽媽說,她那段時間低落抑鬱無比,在抽屜里發現了農藥。
後來她高中,我開始全力愛她,也是因為農藥那件事情對我打擊太大了。我不能想像沒有她的這個世界和生活,如果沒有她我應該會瘋掉,之前的全部刁難都是因為太在乎和苛刻。
但後來明白,只要她健康快樂,我辛苦一點養她我完全都是樂意之至的。
我大學也做出很多成績,賺了不少錢。她整個高中,從沒開口問我要過錢。每次回家給她帶衣服,會很開心,開心完又很心疼,說,姐姐這都是你的血汗啊。
聽媽媽說,每一件我買給她的衣服,或者每一雙鞋子,她都當寶貝,不輕易穿,穿的時候也小心翼翼。
還有每次家裡給我寄很多吃的的時候,媽媽準備好後,讓她也吃幾口,拿一些當零食,她一口都不吃,媽媽硬往她嘴裡塞她就跑開。
媽媽有次發火,說你吃一口又不會怎樣!
她嚎啕大哭,我多吃一口我姐姐就少吃一口,我在你們身邊什麼時候都可以吃,想吃多少吃多少,姐姐呢、姐姐一個人在北京…
她很高,很瘦,很美,心極軟。
我年少不懂事,已經把她這個天賜的禮物粗暴混亂的對待很多次。
再也不會了。


小時候我妹在學校被欺負,一男孩竟然扯我妹辮子!
於是跑去我的課室喊哥,然後我抽了那小子一頓。

幾年前,我妹談一外地男朋友,家裡爸媽不同意。
她跑來找哥,我說我得見見這個男孩子。
見過後,我說男孩不錯,問我妹:「你想好了么?真的想好的話哥就支持你。」
現在妹妹成婚了,那男孩成了我妹夫。

有種感情,叫兄妹情,與別的不一樣。


有妹妹的哥哥溫柔體貼,有弟弟的姐姐一秒變漢子……多種口味供題主選擇。在此先舉一個當姐姐的例子哦(其實人家也有一個弟弟了啦,可是倫家很溫柔的呀。沒有破綻吧)。以下故事源自互聯網

我弟弟比我小5歲,他高一我大二……
他比較內向,經常被班上同學欺負,我身為姐姐當然要幫他出頭啦
有一天我叫了我們校花一起到他們學校,當著他全班的面對他喊:「輝哥!晚上來我家3P啊~不見不散……」後來聽說他在他們學校成為神一般的人物!性格也慢慢變開朗了還交了個漂亮的女朋友……
——————————————分割割割割割割線————————雞湯來了
————看似跑題,通過這麼一個小例子,其實我是想說有兩個孩子的好,不會孤獨無助,一生都是相互最鐵、最能容忍對方並無私關愛的親情關係。這種關係比朋友要牢固,比愛情更能長遠,我不會因為一點利益衝突就不再理我弟,更不會因為他一個月不給我發簡訊打電話我就拚命盤問,而愛情和友情有時則會這樣。親情彼此種在心中最牢固的地方,不會去懷疑,友情愛情則因猜忌而漸行漸遠。離婚常見,友盡常聽,但兄妹老死不相往來這種事倒未曾聽說過……又跑題了(ㄒoㄒ)


首先給出我的建議。
題主既然經濟能力沒有問題,那麼就生兩個孩子吧,隔4~5歲或者更多。


不過,我的故事只是我的故事,我覺得家裡有兩個孩子比較好玩,並不能代表什麼。

樓下有人說,你先生一個,再來考慮要不要第二個。這個真的沒錯。因為,養孩子真的是很累很辛苦。我看著我弟弟長大,他從小到大,會有無數無數的問題。如果你生了一個寶寶,你覺得你可以照顧他照顧的很好,並且希望他有個伴,那麼隔幾年,再生一個。
如果,你生了一個寶寶,為了照顧他,你們忙的焦頭爛額,無論要寶寶之前想的多好,你們也只會心有餘而力不足。

題主還沒有孩子=_=就來問是一個還是兩個,意見我們都能給,可是並不見得都適合題主。

故事各有各的精彩,抉擇還是要題主自己來做。————————————————————————————————————(故事分割線)

我和我弟弟相差10歲。

媽媽生弟弟那天,我和爸爸一起在手術室門口等待。
21:47 。我抬頭看了醫院的表。
和媽媽一同進去的阿姨早已安全誕下一個小姑娘。媽媽卻因為身體原因,遲遲沒能結束生產。

大約是距離手術開始3個小時後,啼哭從手術室傳來,我記得那聲音聽起來像是小女生的感覺。醫生打開門,,徑直走向爸爸,激動道:「恭喜你,是個小男孩」。
我看著我爸的手因為激動而有些發抖。在道謝完不知道多少遍以後,我爹拉著我去給醫生和護士們買禮物。


2003年11點多的高新區,哪裡有什麼在開的店鋪。我們幾乎跑遍大大小小的街道,終於找到一家超市。我爹裝了整整一大袋的巧克力。我們滿載而歸,我負責給4層婦產科的護士發巧克力。我記得,媽媽住院那些天,我認識了婦產科幾乎所有的護士。


第二天,洗好的弟弟被放進嬰兒專用的床。我第一次看到他。

他紅紅的,眼睛禁閉,像一隻猩猩。
醜死了。這就是我的第一印象。我問媽媽「媽媽,他為什麼不睜開眼睛?」。「過些天他就睜開了,他現在還小」。
忘記是在第幾天,媽媽和弟弟就出院了。


我至今記得,那一大袋巧克力,我只吃了其中一條的一小塊。


就這樣,我的弟弟正式的加入我的生命。

我從來沒有想過,他會奪走一部分爹媽對我的愛。我只是覺得,我們家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照顧他。我們三個是家長,他是這個家唯一的孩子。

爸爸媽媽會很忙,所以經常由我來照看他。我記得那段時間我的忍耐力已經達到極限。夏天,吃飯時候,他坐在床上,床上鋪著麻將涼席,一個沒注意,他拉了一坨物體。 我放下飯碗,從容的開始收拾他製造的物體,麻將涼席是有空隙的,這意味著處理過程將會比較複雜。等到處理完畢,洗手,重新坐回餐桌,吃飯。


照顧小孩的各種技能幾乎全部get。我暗暗想 「以後我有了孩子,這些都是寶貴經驗吶!」。


1歲10個月,媽媽把他送進了附近幼兒園的苗苗班。嗯,裡面幾乎都是他那麼大的小朋友。有次我放學很早,於是我跟著媽媽去接他,他看到我,一邊激動的叫「姐姐」一點向我撲過來。後來,我抱著他在幼兒園裡看魚。他小時候最喜歡魚。
不過,在這個幼兒園沒上幾天。他實在太小了,於是爹媽還是決定讓他在家裡多玩一陣子。
後來,媽媽說,她帶弟弟出去轉,走過那條路,弟弟都掙扎著想脫開她的手,帶著哭腔說 「我不上學!!」。

後來,他3歲多,爹媽把他送進了正式的幼兒園。對,也是我當年上過的幼兒園。
他上幼兒園,我上初中。他每天從幼兒園回來都會給我講幼兒園教的東西。他學的兒歌每首我都會唱。

有時候沒有學新的兒歌,他會跟我聊天。他只有3歲,卻可以煞有介事的跟我談天說地。
比如「其實吧,我覺得妞妞挺可愛的,但是她太黑了,和我一樣黑」
「其實我喜歡樂樂」
媽媽進來看到他坐在我旁邊,「你快出來,姐姐寫字呢。」
「聊會天都不行?」 他皺眉頭。
媽媽看他一臉嚴肅,笑著說「好好,你們聊」。

某天,他和爸爸一起回來。他去洗手。爸爸一臉欣喜若狂的樣子,悄悄的拉我到一邊。「哈哈哈 我給你說,今天妞妞親他了」。他洗手出來,瘋了一樣撲向我爹拽住他,不讓我爹再多說一個字。

後來我還是知道了事情的經過。那天他和爸爸一起回家,穿過某某大學,路上偶遇妞妞和她的媽媽,當時妞妞激動的叫他的名字,飛奔過來,捧起他的臉親了他的嘴巴。
兩個家長快笑死了。

那天,我在日記本上記上了日期。4.17,我弟3歲零3個月,初吻就被奪去了。
後來,我用這件事恥笑了他很久。

他小時候特別可愛,男女老少通吃。應該算的上幼兒園的園草。哈哈哈哈哈

我們一起玩過家家、在院子玩警察抓人、一起接院子的貓咪回家、一起在家裡爬來爬去。我們一起在超市的貨架前拉手左搖右晃、一起在家裡瘋了一樣嚎叫、一起打架打的兩敗俱傷。


後來,他慢慢長大,不可愛了,很多地方都很討厭。
我討厭他的小氣、討厭他的自以為是、討厭他有時候說話的調調。
可是,這個傢伙是我從小看著長大的。他成長的每一步都有我都參與。我們雖然相互唾棄,可是我們一直惦記著對方。他給我留零食,我給他買東西。

我可以叫他 「豬頭」 「堵神」 「神經病」,卻絕對不允許別人說他一句壞話。


他還在長大,我也是。

我不知道他以後會長多高,會不會變胖,會不會變帥。

可是,他再怎麼變,他都是我弟弟,我都是他姐姐。


我一路長大,由「小妹妹」長到 「小姐姐」
再到「阿姨」,以後會有「姑姑」 「姑媽」 甚至再老一點 當了「奶奶」。

然後只有在他面前,他對我的稱呼永遠都是「姐姐」。


他一路長大,從「小弟弟」長到「小哥哥」再到以後會有 「叔叔」 「舅舅」 甚至再老一點 當了「爺爺」。

然後只有在我面前,我對他的稱呼永遠都是「弟弟」。


世界上的變化太多太多,而這份不變的親情變得更加難得。

——————————————————————————————————————(完)


看了許多回答,基本都在以孩子的身份回答,好像沒有幾個生過孩子的人以父母的角度回答的。好吧,作為一個還未斷奶孩子的母親,我來說一說想要兩個孩子需要具備的條件:
1.媽媽要有健康強壯的體魄。懷孕分娩對女人的身體損傷是巨大的,懷孕帶來妊辰紋,妊辰反應,四肢水腫,皮膚瘙癢,心臟壓力,黑素色沉澱等等。生完之後傷口疼痛,乳腺堵塞,盆骨變大,盆底肌鬆弛,皮膚鬆弛,胸部下垂,嚴重的有臟器下垂,容易漏尿,高血壓等等,但你還得克服一切去哺乳和照顧孩子,幾乎睡不好因為有個東西叫漲奶足以把你疼醒。還有分娩的巨大痛苦,養孩子的辛苦和精神壓力等等。是的,我在生孩子之前斬釘截鐵地想要兩個孩子,滿腦子都是兄弟姐妹一起成長的美好畫面。但在經歷了兩天兩夜的分娩和帶娃之後,我現在幾乎不想要第二個,因為想起再要經歷一遍這些痛苦,我的確感到害怕。你可以說這是我的懦弱,但是你去媽媽論壇里看,有多少媽媽哭訴孩子才一歲她又懷孕了,字裡行間充滿了驚恐和崩潰!
2.你要有同樣身體健康善解人意肯幫忙的爸媽公婆。養孩子幾乎是沒法脫離父母的幫忙的,你可以找保姆,但保姆大多不值得信任。一般情況是找一個保姆做家務,有一個家裡人帶孩子。兩個孩子,不是一保姆+一長輩能hold住的,必須要兩個長輩。父母和公婆輪著照看,對的,你婚前想過的絕對不和公婆一起住的想法不可能實現了,同個屋檐下因為帶孩子問題其他問題肯定會有矛盾,我還沒有經歷過這些無法舉例說明,但的確不敢想像。
3.你要有善解人意勤勞顧家吃苦耐勞的老公。通過媽媽論壇和身邊的朋友我才知道在中國,太多的爸爸幾乎不帶孩子。很多很多夫妻有了孩子後,因為老婆要喂夜奶,老公白天要上班,有了孩子後就分房睡,然後各種問題產生了。生孩子男人如果不能參與,養孩子如果再不參與,媽媽會越來越痛苦。你想想,你生完孩子身體難受因為哺乳幾乎斷絕一切娛樂出門要計時不然奶漲,吃飯狼吞虎咽因為孩子哭了…而你老公,他依舊在低頭玩手機或者打電話約朋友!他的生活一點都沒有變!這時候吵架就有了足夠的理由!你可以想像兩個孩子的話,媽媽是不是要累成狗?我覺得媽媽幾乎不能有自己的事業了。而爸爸,他可以隨便說要幾個咯。
3.經濟能力。這個大家基本都懂,我就不說了吧,養兩個孩子什麼都要double,關鍵不是吃穿是以後的教育開支。然而想要兩個,首先把房子問題解決了吧,你要孩子和自己都能生活的舒心的話,起碼要四室戶,夫妻一間孩子各一間父母一間,這時就不要去想保姆房了,找個不住家的吧。這樣的房子,在北上廣的話,想想看壓力吧。

基本問題就是以上這些。如果以上都能克服,保證媽媽不會因為生活而抓狂,夫妻關係會更加緊密,沒有大的婆媳問題。兩個孩子當然是好的,我們這一代大多羨慕手足之情而想把它帶給孩子。p.s:我不是一個怨婦,我沒有得產後抑鬱,相反我心情一直不錯,有個非常好帶的孩子,我有個從懷孕五個月一直到現在都在我身邊照顧我的媽媽,我有個體貼入微的老公,他現在帶娃熟練。
而我,之所以能在凌晨時分在這裡這東西,是起來換尿布餵奶了。


第一次回答
我弟弟比我小13歲,他剛出生的時候是我的叛逆期,像樓上一樣,在周圍叔叔阿姨的灌輸下覺得弟弟出生,爸爸媽媽就不愛我了(現在想想那些人真是太不負責任了)。所以在他1—2歲那一會,對他真的是很不上心,甚至是仇恨。以致在我的故意下錯過他人生許多的第一次。
後來弟弟剛剛學會說話不久的時候,問他最喜歡誰,他說姐姐(哪一瞬間眼淚嗖嗖就下來了)。
他3歲,我簽他去散步,樓梯的燈壞了,樓道里很黑,他說姐姐,你怕嗎?我當時在看路,就漫不經心的說:嗯。他就說:姐姐不怕,我保護你。
弟弟7歲,我20歲生日,因為一些事,和爸媽吵架,跑回房間一個人大哭,弟弟走過來,抱著我:姐姐不哭,我給你吃好吃的(原諒我們這一對吃貨兄妹)。
現在弟弟10歲,我23歲,前兩天路過小區門口看見很多三葉草,就說要是有四
草就好了。他去樓下找了好久找到了四葉草,甚至還有五葉草。
兄弟姐妹,就是這樣,你知道有這麼一個人,和你血脈相連,福禍相依,不離不棄。


這跟父母的教育和對待有關吧。我雖然也是獨生子女,可是從小就跟孤兒一樣~呵呵,也不是,也就在外公外婆家,不過他們只負責我安全活著,不餓不冷。
待我初二的時候,外公家親孫女,我小表妹出生,全家人突然把我當成透明,最刺耳的就是類似「不要象姐姐,以前給她喝那麼多涼茶,把身體都喝垮了」「趁小要吃點沙神(類似蜥蜴的動物),以前姐姐就是沒吃才隔天就病」
諸如此類的話讓我覺得,敢情養著我就是個實驗品?讓你們大家反省錯誤的?
外公外婆從前還會在媽媽回家的時候表揚下我,成績好啊,乖啊什麼的。現在,外公只會見人就說他親孫子算命有多好,多聰明,有多招人喜歡,比表哥表姐和他親姐強多少…
外公外婆在我生命里的角色跟爸媽是一樣一樣的,對,他們在我小的時候真的很疼我。甚至最後高三,晚修回家有段夜路,因為在那段路上我被飛摩襲胸,外公就每晚不分晴雨地出來接我。然而比較,是世上痛苦的源泉。
所以,回到話題,如果不能保證無論孩子樣貌、脾氣、健康、智商…如何都能自始至終地給所有他們「愛」,我想,你應該考慮的是「是不是要生?到底為什麼要生?」這個問題。


我是獨生。
有時候也會羨慕朋友們有兄弟姐妹,但要是來真的,還是算了吧。
三口之家挺幸福的,孩子擁有的愛更加完整。
我的五個舍友都是非獨生,還有其他一些非獨生的朋友,都不同程度地抱怨過父母對不同孩子的偏心現象,儘管他們很享受兄弟姐妹情。甚至他們中的大部分都與父母更加生疏/客氣一點(與獨生相比),也許因為與父母年齡差距較大?或者,有兄長做榜樣所以更早懂事和成熟?

至今,我一點都不覺得獨生有何不好,很多人擔心獨生子女的孤獨問題,但私以為,孤獨的人不管有多少人環繞,都會孤獨,孤獨與別人無關。

就我而言,我覺得獨生所賦予我的是:
沒有小孩子喧嘩哭鬧,家裡人少,反而清凈;
沒有親生兄弟姐妹,所以我更重視友誼+非親生但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
童年裡沒有人與我爭奪玩具零食與父母的愛,所以對一些東西很有安全感,於是特別樂於與朋友分享自己擁有的東西;
可能也是因為在家裡沒有對一些資源(親情,物質)的爭奪者,所以感覺自己心態更平和一些,不喜歡與人爭搶,不喜歡吵架,很少生氣。

我覺得,以上是與獨生有點關係的,因為那是我的成長環境。


我已經想好啦~如果第一個孩子是女孩,就不生了,給她全部的寵愛。如果第一個孩子是男孩就再生一個,培養他的擔當^_^
單身獨生女yy而已~
我宿舍的只有我是獨生,我們關係很好很親密,所以我知道有兄弟姐妹的和沒有的很不一樣,在與人交往和處事方面。不是那些外面功夫(比如禮節家教品味之類的)是內在的性格上的東西。不建議獨生。

5月20日更
前段時間外婆突然重病。想到如果是媽媽重病,身邊只有我一人。於是下定決心生兩個孩子。
嗯,我要努力。


龍鳳胎又來回答問題了。

我有個小我五分鐘的妹妹,以前總有人對我說:「哼,你不知道吧!其實龍鳳胎先出來的是小的!」
聽到這句話的我當時就快瘋掉了!
我作為哥哥的權威怎容被這樣質疑?
不過好在妹妹不知道這個理論,不然她要翻身做姐姐那我不是瞎了!

後來就心懷忐忑的長大了,一邊小心翼翼的維護著我作為哥哥的「威嚴」,一邊理所當然的履行著我作為哥哥的責任。

不知道這樣過了幾年,我突然想起來一件事:「我媽媽是刨腹產!」
「對啊,是刨腹產!那就沒有之前的說法了!」
在心酸了一下媽媽之後,我又喜笑顏開了起來:「哼!我就是哥哥!理所當然的!」

後來又這樣過了幾年,我和妹妹都長大了。
突然有一天,我們一同看到了關於雙胞胎出生先後順序的問題!
我當時就想「完!被發現了!不過好在我們是刨腹產!我可以解釋!」
在我正準備用「刨腹產理論」來回應妹妹即將到來的質疑時,妹妹突然對我說,
「喂,你覺不覺得爸爸媽媽太機智了!」
「嗯?」(當時我就被問傻了)
接著妹妹說:

「龍鳳胎在肚子里就是一起長大的,出生肯定也分不清楚先後順序,再加上又是刨腹產,爸爸媽媽怎麼可能分清楚呢?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你當哥哥,我當妹妹。
這樣你會成為一個有責任心,會照顧人的男生,我也能成為一個嫁出去也不吃虧,從小被人照顧的女生。

我還在可笑的維持我作為哥哥的」權威「時,妹妹確早已看透父母的用心卻不點破,反而很享受的當著一個有哥哥的「妹妹」。
不過跟妹妹的「狡黠」比起來,我爸媽才是真真的高手啊!

------------------------------------------
之前的故事講的有些啰嗦了,現在回答題主的問題。

答案很簡單:
如果第一胎是女孩,請讓她做一個幸福的公主。
如果第一胎是男孩,請給他一個弟弟或者妹妹,讓他早點領悟男人該有的責任。
如果是雙胞胎,那就再好不過了。
如果真的運氣好到生龍鳳胎,我父母的這盤棋,你們可以再下一次。


我和妹妹在公園和假恐龍合影!


兩個好。自身的例子:我三歲左右和我媽在菜市場,人販子把我偷走,最後差點點我媽就沒能找回我,最早的記憶也是從這個事件開始的,然後爸媽傾家蕩產的要了我弟弟,小我4歲。
現在想的是如果我真出了什麼意外,爸媽至少不會失獨,並且家裡有手足小時候真的會很少感到孤單。
加個題外話:每次看到那些身體明顯是被致殘的乞討的人,就會聯想到自己,會後怕,如果當時我媽錯過了那最後幾秒鐘找到我,我肯定不能是如今這樣。有時候就想為什麼現在對人販子這類罪犯的定罪如此之輕,偷小孩這種事在我看來和殺人沒什麼兩樣,前者更會影響到家庭以後的生活軌跡。比如我爸就曾經說,如果當時你真丟了,我和你媽肯定是到處打工來尋我,這是一輩子的枷鎖。


(一)

子女的角度,一個好,這是中國國情決定的:中國人多、競爭大,而且中國現在大多數人經濟條件還不是很寬裕。只生一個能集中資源培養,這樣才能保證在日後競爭中脫穎而出。簡單的說,今天中國「優生」的重要性非常明顯,生一個能供他出國留學,能培養出一個頂尖的人,生兩個,做哥哥/姐姐的要儘快工作供弟弟/妹妹讀書,也就是說只能培養出兩個平庸的人。我說「出國留學」只是個例子,總之只有一個孩子的話,集中全家的資源來培養,這樣才能增強日後競爭力。

對父母來說,孩子平庸優秀都不要緊,只要平安孝順就行。但是對子女來說呢?別跟我說子女日後要靠自己奮鬥什麼的話,在中國一個人的家境和家庭培養的投入對他日後前途絕對重要。

當然,只有一個人是孤獨了一點,但要注意,這是在中國。凡事都要付出代價。但是付出一些情感上的代價換來日後競爭上的優勢,我個人認為是值得的,因為以中國的生存和發展競爭強度,要是競爭力不足,所付出的代價肯定更大。

而且,獨生子女還要面對日後「倒金字塔」式的養老問題,因為沒有兄弟姐妹跟你分擔贍養父母的責任。但是有兄弟姐妹就一定能跟你分擔贍養父母的責任?兄弟姐妹不爭氣怎麼辦,倒頭來還要吃你一口怎麼辦?別跟我說這是少數現象。對,這是少數現象,但是再小的幾率,只要發生在你身上,對你來說就是100%。

(二)

從父母的角度上說,生兩個好,上面有人說的好,死了一個還有一個,這在養老保障還不完善的中國尤其重要。

但是,要是集中全家的資源能培育出一個頂尖人才,找個好工作,賺大錢,那反過來回報不是更大?不說這個,正因為只有一個孩子,這樣自己的經濟能寬鬆點,存多點錢,加上適度投資(不是投機!),照樣能養老。況且養兒真的100%防老?養個孩子不孝順,日後反過來吃光父母的現實中不存在嗎?這也是少數現象,不然「養兒防老」也不會在中國存續上千年。但正如上面所說,再小的幾率,只要發生在你身上,對你來說就是100%。

當然,只有一個孩子的話要是掛了,就什麼都白費了。這是現實。現實生活中沒有100%完美的方案。不過,正因為只有一個孩子經濟上比較寬鬆的關係,其實「失獨」所帶來的風險是可以想辦法化解的。

(三)

從最實用的角度來說,一個孩子(尤其是兒子)要一套房,所以生多少個絕對跟經濟條件有關吧。

也就是說只要經濟允許,生多少個都可以。我上面說的兩點是在「中國大多數人的經濟條件還不是很寬裕」的基礎上的。家裡有錢,生多少個都送出去留學,一人一套房,自己還有大筆養老金,那還有什麼好煩惱的?

(四)

網上有不少人以獨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公主「,」獨生子女承受能力弱「什麼的來批評獨生子女。這完全是扯淡。很簡單,」80後「一代開始就是獨生子女為主的,「90後」更不用說,現在」80後「三十多歲了成為社會棟樑了,「90後」也是二十多歲也開始投入社會了。中國給「小皇帝「、」小公主「搞得天下大亂了么?

「小皇帝「、」小公主「完全是家庭教育的問題。父母不會教,生多少個一樣會出問題。只能說,生多個有生多個的教育方法。生一個有生一個的教育方法。是不是說生多個孩子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答案不是很明顯么?

(五)

在生育(尤其是計劃生育、一孩政策)問題上,我知道很多人都喜歡那外國來說事。具體不列舉了,我一句話就可以回答他們:哪個外國有13億人?那些人所說的外國基本上只相當於我國一個省,甚至一個市的人口!

我在上面反覆強調「競爭力」,是因為中國獨有的國情,造就今天中國比外國殘酷得多的社會競爭。在中國,競爭力不足是關係自身和後代生存和發展的大事,這一點相信不用我多說。在自身和後代的生存和發展面前,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么?

(六)

綜合起來,我還是覺得站在「為子女好」的角度上,而且在中國,是「只生一個好」!還有,生了就要全心全意養好,不然就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在這一點上,我也認為明知養不了還多生的,同樣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許多情侶根本沒想過要孩子的事,結果無意中搞出個孩子,然後奉子成婚。
許多夫妻沒想過怎麼養孩子,結果女方一懷孕父愛母愛爆增,惡補育兒知識,孩子出生後不久瞬間成為育兒專家。
許多有獨生子的夫妻,生老大時根本沒想過要不要再生,結果養了一個覺得不過癮,怕自己百年之後老大太孤單,於是衝破一切障礙又生了一個。
同志,到底生幾個好呢,你還沒結婚呢,等結婚後生完了老大,老大至少過了一歲,再來說這個問題吧。

至於老大和老二之間最優的間隔時間,其實沒有最完美的方案。老大和老二間隔的時間短,老二在襁褓老大可能還沒有吃夠母乳,不利於老大的心理成長,但是老大和老二未來是同代人,不會有大的代溝。老大和老二間隔的時間長,老大已經懂得帶著老二玩了,挺省心,但是長大後可能完全是兩代人,溝通容易不暢。關於這方面的研究,美國超多,國內幾乎沒有,因為想也是白想。
同志,順其自然吧。這個何時能受孕呢,有時候也不完全是自己說了算。


我有一個大我兩歲半的哥哥~~~小時候~媽媽對哥哥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把你妹妹帶著~然後我就屁顛屁顛的跟著哥哥上學和玩耍~跟我哥哥一起~我學會了爬樹~學會了釣魚~學會了養蟬~學會了下棋~學會了耍賴~學會了游泳~學會了尋求保護~學會了分享~學會了為他人著想~學會了照顧弟弟妹妹~媽媽對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找你哥哥~我永遠都記得那個早晨醒來沒看見父母,他對我說,妹妹,別哭,爸媽很快回來~我永遠都記得放學回家吃閉門羹,他回來爬到屋裡,幫我開門的那個下午~我永遠都記得才住宿的那個星期~他把他的飯菜硬是讓給我吃~後來麻麻告訴我他沒吃午飯~永遠都記得那一年他時不時得問我有木有零花錢~還不待我說完就把錢塞我手裡~也永遠都記得十年前他熬夜給我寫得那封信~告訴我他有我這個妹妹很開心,讓我什麼都不要怕~有他在~~於我而言~我時刻都記得我有一個哥哥~~不論我身在何處~也會為他做一些事情~~~~也許就像父親教導的一個偏激一點的觀點~老公老婆都是可以換的~但是哥哥和我是血濃於水的親情~~~~我更覺得有血緣關係那種默契~也有經歷種種情誼的加深~~~讓我更有愛~~~謝謝爸媽讓我有個哥哥~我也會讓我哥哥覺得有我這個妹妹而開心和驕傲~~~


自私,脆弱,以自我為中心,這些都不是「獨生子女」造成的,是教育的問題,這樣的家長,生養幾個小孩,也個個都是自私貨。
在有覺悟和本領、能保證兩個孩子享受同等的愛、也不會被什麼鄰居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傷害的前提下,生兩個很好啊。可是做不到的,就不要傷害自己的孩子了。
還有就是獨生子女也不是每個都會感到孤獨的…


推薦閱讀:

TAG:家庭 | 計劃生育 | 家庭教育 | 獨生子女 | 育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