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專業前景怎麼樣?
即專業的就業和未來發展方向。
覺得還可以再分解一下心理學專業能夠進入的職業領域。
先說就業前景,如果直接理解為哪些工作招聘心理學專業的概率大,有以下幾類會在招聘要求提到心理學專業背景:
1. 人力資源
2. 獵頭
3. 部分管理諮詢
4. EAP(Employee Assistant Plan員工心理援助計劃)、心理諮詢
5. 用戶體驗
6. 市場調研/Marketing
7. 教師/大學輔導員
8. 教育機構(早教、智力開發等)
我主要說明一下前四類工作。
就業和發展:
1. 人力資源領域
就業:這基本是一個幾乎並不要求專業背景的工作領域,真正做HR工作的人的專業背景五花八門。相對於其他中文英語這類專業的競聘者,心理學專業是有一定優勢的,且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招聘HR時對心理學專業背景有偏好。
發展:
招聘HR時對心理學專業的偏好還主要是因為對心理學的一個樸實理解:認為人力資源是一個與「人」有關的工作,而心理學是一個專研究「人」的專業。
真正心理學專業能夠幫助個人在HR領域有所發展的是:人力資源關於人才的識別、發展、保留、激勵方面的工作。這類工作並不同於簡單的HR事務性的工作,簡單來說,每年選擇一些培訓課程,組織安排完培訓,用完培訓預算,這隻停留在事務性的工作,而識別人才發展需求(短板,優勢),結合組織業務現狀對人才的要求,制定培訓、發展計劃,搜尋資源,執行完成,評估發展效果,激勵保留的作用,這是人才發展的工作。能夠要求HR做這些工作,一般是一些發展具有一定規模,處於上升期,開始關注「修鍊企業內功」的企業。
因此,在這個領域要得到發展比較好的路徑是:進入人才管理領域的工作。具體而言:1. 進入一個有條件也確實可能重視人才管理方面工作的企業(通常是各個行業具備一定規模,且發展勢態不錯的企業)。2. 進入企業中已成熟或正在搭建的部門,比如企業大學、評估發展中心。3. 做可能與人才管理方面掛鉤的工作,即可能並無成熟系統的體系,但企業業務發展階段需要關注這方面的工作。
這一領域最匹配的心理學專業是:I/O(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但是目前大部分招聘HR還沒那麼專業區分各種心理學的差異,因此,只要上心理學專業,大家機會幾乎上同等的。
2. 獵頭
就業:這也上一是基本不要求專業的工作。心理學專業的優勢同上。
發展:心理學的優勢體現在人才評估方面,專業的獵頭工作涉及對候選人的初步篩選,有的放矢的投給用人單位。很多獵頭公司從人才評估方面發展出了人力資源諮詢的相關業務,也有不少諮詢公司前身是獵頭公司。因此發展可以進入人力資源諮詢領域,也可能進入企業做HR招聘方面的工作。
心理學專業與工作的匹配情況同上。
3. 部分管理諮詢
就業:管理諮詢也幾乎是一個不要求專業背景的工作領域。心理學在這個領域的優勢體現在人員管理、人力資源方面。戰略、稅務會計等等心理學的機會不大。
發展:心理學幫助個人在管理諮詢得到發展的關鍵,其實是心理學所訓練的基本思維,包括ls提到的critical thinking, 從問題出發,提出假設,尋找數據、事實驗證,得出結論,進行分析的這種能力。所以發展的前景,取決於在這個工作中運用及展現這些工作的情況。具體的發展有以下幾種:1. 擴展到其他的諮詢領域,這還取決於對其他領域的知識、技能、能力的擴充情況。2. 專註於人力資源諮詢,除了成為資深的顧問外,還有機會成為培訓師或者專業的人才發展教練。3. 到企業做HR,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人才管理方面的工作。
這一領域最匹配的心理學專業也還是:I/O(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專業的諮詢公司都能識別I/O psychology和其他心理學專業學習研究的不同。
4. EAP心理諮詢
就業:上面很多人說了心理諮詢,我補充一下。剛畢業做諮詢師確實是可能性微乎其微,且畢業生也確實缺乏足夠的訓練和實操技能。心理諮詢就業最直接對口的是為企業做EAP的公司,或者面向社會做心理諮詢的工作室,也包括大學的心理諮詢工作室。這個工作對心理諮詢專業,以及心理諮詢師證書都有明確要求。
發展:發展路徑基本是,諮詢助理起步(做很多事務性的工作,聯繫諮詢師、安排諮詢,輔助諮詢師一切需要輔助的工作),慢慢在這過程中被帶教和訓練嘗試做一些諮詢工作,然後慢慢上路。基本跟醫生的成長路徑一致。
在企業做EAP或在諮詢工作室的差別是,前者需要了解和具備企業管理、人員管理方面的知識和思維方式,具體而言,因為服務的對象不單只是來訪者個人,還有企業。所以,需要思考諮詢工作對於企業人員管理方面的意義,這在進行EAP項目提案、提供整體心理狀況報告等一些輔助服務方面有所幫助。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小部分的管理諮詢與心理諮詢的結合。因此,除了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諮詢師外,在企業做EAP還可能進入人力資源諮詢,或者企業HR做員工關係方面的工作。
這一領域最匹配的自然是臨床心理學、諮詢心理學等,且同時擁有心理諮詢師證,是必須的進入門檻。
5. 用戶體驗
ls有人現身說法了,我簡單補充一下。就業方面,用戶體驗對心理學專業的偏好還有那麼點錦上添花的意思。所以如果要有比較好的發展。心理學+IT、計算機等相關專業的組合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從我所知的小部分樣本來看,去做用戶體驗的,有一大半是本科學計算機、IT,研究是讀工程心理、基礎心理的人。
6. 市場調研/Marketing
就業:心理學在這一領域就業的優勢不大,主要是因為心理學的社會性研究方法和市場調研的工作方法類似,但是心理學的這個優勢不是唯一的。
發展:之所以將這兩者放在一起,就是因為從市調開始,然後進入marketing是一個發展方向。當然也有可能從市調進入別的諮詢領域,例如人力資源諮詢做員工滿意度或敬業度調查。
這一領域最匹配的是需要運用社會研究方法的心理學專業而非個案研究或小樣本實驗研究的專業,如社會心理學、I/O等。
7. 教師/大學輔導員
就業:非大學教育的教師,要求心理學專業的主要是開設了心理學課程或設立了心理諮詢室的學校,也就是一些比較好的地區,比較好的學校,競爭比較激烈,且同時要求教師證。另外大學輔導員對專業大多沒要求,就業競聘過程不公開透明。
發展:非大學心理學課程是個輔助學科,同時很多可能還兼任思政科,編製內教師目前看來仍然上終身制。大學輔導員有很多學校有明確規定不能轉正為正式教師,所以可能只是一個繼續深造的跳板。
匹配專業是教育心理學或者臨床、諮詢心理學,另外非大學教師需要有教師證。
8. 教育機構
就業:一些新興教育門類,如早教,青少年智力開發這類非傳統課外教育的機構對心理學專業有偏好。
發展:整個行業的這塊領域仍然處於早期發展階段,雖然心理學專業有優勢,但是整個行業的現狀還不十分成熟。目前這塊做得很像「夏令營",青少年培訓、工作坊、團訓,是用智力開發、情緒管理為主題開展的短期訓練項目。
匹配專業包括教育心理學、兒童心理學、臨床、諮詢心理學等等。
最後補充一個觀點,正如所有行業都有高績效公司和低績效公司,進入任何一個職業或者任何一個專業出生也都有好與不好的發展。關鍵在於找到一個自己有興趣也能發揮出潛力的專業和職業,抬頭看路低頭做事,路會越走越寬廣,無論什麼專業和方向都可以是有前景的。這是一道很老的題目了,最近看到一些關於就業情況的數據,轉載自一條微博(讀心理學的童鞋都干神馬了? ),版權歸微博發布者所有。目前的回答都沒有具體的數據,權當補充。樣本量只有170,雖然不大,也可以稍微參考
http://weixin.qq.com/r/iEymvjnEfWQCrX3d9xma (二維碼自動識別)
說下我了解的北大心理學系的狀況。
籠統來說,本科畢業後:一半做學術(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博士為主)、一半非學術(企業人力資源,用戶體驗,大學中學心理健康工作,少量其他,碩士為主;本科畢業直接就業的很少,據個人了解做的多是非心理學直接相關的工作)。
具體來說:
- 本科
畢業生1/3到1/2左右出國或去香港(主要是美國,也有英國、香港等)讀PhD,以基礎心理學方向(認知、認知神經、心理統計等)為主,也有一些應用心理學方向(工業/組織、發展/教育、社會、文化,臨床一般感覺比較難出國,但也不是沒有先例,另外可參考「Chris-紐約客」的博文美國心理學研究生院申請常見問題解答(臨床/諮詢方向)_Chris-NYC_新浪博客 及其相關微博)。
剩下的大多在國內各大高校或科研院所(北大、北師大、清華、中科院等)的心理學專業讀碩或直博,也有少數會轉專業。
畢業直接工作的很少,直接工作的好像多從事非心理學直接相關的企業工作。
- 碩士
分為本部和深圳研究生院兩個班(但未來深研院的班已經停招,換為本部培養的2年制的專業碩士),畢業後會有些繼續去國外讀博(基礎和應用心理學兩個方向都有,基礎申請難度相對小),或者在國內讀博,深研院繼續深造的可能會少一些,但也有一批。
不過無論哪邊都會有很多畢業生開始工作,基礎心理學那邊不太了解,應用心理學方向主要分三塊——組織管理(多去企業從事HR工作,也有的去諮詢公司)、發展教育(好像有的自己開了幼兒園,且把教育和科研結合起來了,很強悍,應該也有去其他教育機構的)、臨床(以前多是去各大高校心理諮詢中心,今年我們實驗室畢業的有2個去重點高校心理諮詢中心做專職心理諮詢師或心理教師,1個去某大型國企做內部EAP,1個去某重點中學做心理老師,1個回港澳台地區就業,唯一一個不找工作的會去美國某名校念一個很酷的非心理學但與心理學相關的專業)。
- 博士
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就讀,畢業後應該基本都是從事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教育和科研工作。像北大心理系這種地方未來基本只收優秀海歸了,且多偏重基礎心理學方向。
總體來說我的體會是心理學的就業面主要有三塊:
- 學術科研
需要讀博,最好是出國,國內也尚可,但可能去一線城市的重點高校競爭會很激烈。很考驗學術能力和興趣,需要發論文,少數重點高校會要求發SCI或SSCI。
- 企業相關工作(人力資源、用戶體驗、商業諮詢、消費者研究等)
碩士為主。這塊市場需求不少(主要是人力資源,最近去做用戶體驗的也越來越多),不過要找到很好的工作當然也是競爭非常激烈的。
- 心理諮詢與治療、心理健康教育
至少碩士畢業。因為自己學這個方向所以多說點:
- 這塊魚龍混雜,學歷教育和繼續培訓教育的質量都缺乏保障,大眾對心理諮詢與治療的了解和信任程度也仍然有限,每小時幾十到幾百的費用也並非一般工薪階層可以承受——這些在未來都會逐漸改善,但是說不好具體要多少年 (更新:最近了解到一線城市能夠承受起諮詢費用的人也已經非常多了,一線城市居民在心理諮詢方面的消費能力應該正在提高) 。
- 收入上據說前期以投資為主(高額培訓費用),後期看個人發展狀況,不同人差別可能很大,做得好的狀況很不錯(尤其是提供培訓收入較高,但能提供培訓的都是專家了),做得一般的收入也非常一般,據說養家糊口都不夠。不要輕信培訓機構宣傳心理諮詢師是高收入職業的說法——是有高收入的,但終歸是少數人 。
- 這個行業的好處是能夠為別人(尤其是學生)提供服務和援助,會有助人的快樂,雖然偶爾也會有無力感。如果服務對象是社會大眾,可能工作難度會比學生群體大很多,因為高收費也會帶來高期望。
- 這個行業對個人心理健康程度、心理素質和專業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真的想做好專業,而不是忽悠人的話),自己心理健康了、專業技能熟練了,才好幫助別人,所以需要不斷加強自我成長和專業訓練,否則可能對別人的幫助會非常有限,過分的助人願望甚至可能是心理遇到困難的體現。
- 這個行業的就業也不輕鬆,去高校或中小學心理諮詢中心等比較穩定和有發展的平台,競爭會很激烈,因為這個專業每年的畢業生也非常多,而這樣的崗位數量則非常有限,不像企業的崗位會隨企業發展而增加。而且這樣的工作一般工資收入中等甚至偏低,其他收入需要靠業餘兼職獲得,這塊就全憑個人能力了。
- 其他
當然心理學專業學生也有一些從事其他方面工作的,如諮詢公司、營銷、銷售、公務員等等,但還是少數,主要看自己對大學生活的規劃和安排了,不一而足。
個人建議:
如果只是對心理學感興趣,那麼未必要選擇這個專業,可以自己讀書、旁聽課程包括國外公開課、甚至修個雙學位或輔修,而且其實每個人學點心理學都多少會對自己的心理成長有幫助——學習心理學並非心理學專業學生的特權。
如果要選這個專業,最好還是多了解這個專業具體學習的課程和內容,還有之後的發展方向和就業狀況,而且要適合自己的能力(一般都要學統計學,做基礎方向的多要學腦科學、編程、設計實驗等,所以北大心理系只招收理科生),以免進去之後才大跌眼鏡——心理學專業通常與很多人想像的樣子相差十萬八千里。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自己的專業方向(臨床心理學)的,讀研期間在自我成長和專業能力方面都有不少提升,最後的就業狀況也比較滿意。以前我對國內心理諮詢與治療行業的發展非常悲觀,也很不推薦很多人僅憑興趣就選擇這個行業。現在的態度稍微比以前樂觀,但也是謹慎樂觀。至少從經濟狀況方面考慮,個人覺得心理諮詢與治療行業不適合家庭經濟收入中等水平以下的學生,因為參加專業培訓需要一定程度的經濟投入,而工作初期收入水平通常不高(想在一線城市生活的男生尤其要考慮好自己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慎重權衡個人興趣與對未來家庭的經濟責任),如果抱著很著急賺錢的心態去做心理諮詢與治療,可能會很影響工作的心態和效果,需要慎重。
說明:
以上僅是我了解的北大心理學系的狀況,如有偏頗歡迎指正。北大的風格比較偏重科研學術,其他高校的狀況可能會有很多不同,歡迎其他高校的心理學友人分享更多自己掌握的信息。
以下是一位二本學校學生東子提供的信息,供大家參考:
我是一個二本學校的心理學專業生。和您答案說的不同,我們大都是直接畢業就去工作,工作的方向有很多,鑒於我們是二本學校,影響力並沒有那麼大,從事的行業也大都是和專業不相關,最讓我詫異的是有一個去考主持人了。當然也有不少讀研的,不過讀研也會有讀別的專業的。
補充:
本人完全不了解考研事宜,請尋求其他渠道諮詢考研相關信息,謝謝。
我大學時,修的也是心理學,但是在大二的時候,看了很多交互設計和網路技術方面的書。現在做用戶體驗設計。個人感覺,心理學所解決的東西,絕對不在心理學本身,只有跨學科,心理學才會有很廣的前途。
美國心理學本科的來彙報情況
上學期我一個大牛教授上課問了這麼個問題:「心理學本科畢業後能幹嘛?」在座同學你看我我看你,露出那種大家平時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尷尬的笑容。教授說:「我們幾乎什麼都不能做,我們不能稱為醫生,我們不會會計,我們不懂工程。。。不過我們還是比學文學的強一點。」大家哄堂大笑。
心理學教會了你什麼呢?教會了你Critical Thinking,思辨。思辨是什麼?是審視一個觀點的能力,是評估一個方案的能力,是解決一個問題的能力。有了這個,雖然我們不能造橋,不能記賬,但無論世界變成什麼樣,我們的大腦依然能正常運行,依舊能幫助我們正確地行動,意識清醒地活著。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能接受新東西、改進舊東西、發現錯東西。
你可能發現,Critical Thinking是一個比較虛無的能力。的確,只是有一個好腦子,一些好的認知世界的方法,並不能使你大展拳腳。你還需要博覽群書,需要其他專業方面的知識,才能讓你更強大。因而,國外的心理學課業並不重,將核心的方法論、基礎全面的心理學知識教授給學生後,留給學生很大空間去學習別的專業,以增強自己在社會中其他領域的競爭力。
因此,除非要走心理學研究的路,一般的心理學本科學生都會選擇同時修習其他專業,並且依靠自己多元的經歷和知識來尋找工作。心理學的強大之處在於,有人的地方,就能使用心理學。無論你同人工作,抑或你的客戶是人,再或者你支配人,都可以用到心理學。
所以我常說,對於我來講,經濟學可以幫我找到一個好工作,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做得更好。心理學在工作中就像醬油,很多美食需要他,但沒有人單獨喝他。
心理學畢業生要找到自己的價值,除了釀好醬油,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各種食材,烹飪的方法和飲食文化的特性,不要什麼都不懂就開始抱怨你這瓶醬油沒人要用。
作為心理學本科的准畢業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排名前幾的答案已經把心理學未來的就業方向分析的很具體很透徹了,而我,作為一個心理系的學生,從我自身的成長軌跡談談我對這一專業的看法。
為了上211,我背井離鄉,填了一個在本市壓著一本線的外地211學校的心理學,雖然專業並不主流,我也並沒有那麼喜歡,但我並不後悔,因為好歹我是211的畢業生(我們家都比較重視學校)。
先說說我自身的實習經歷:
一、傳媒類公司
大一懵懂,我之前的人生理想是作為一名編輯或是主持人,大一升大二的暑假在本市廣播台實習。後來連續實習了兩個假期。如果沒有後面發生的事或許我畢業後會想盡一切辦法進電視台或是廣播台。畢竟,心理學畢業生當編輯也是一條路,特別是現在心理學這麼時尚,這麼熱門,廣播台和電視台都有很多心理學方面的節目。
二、私立心理診所
大二暑假,我去了本市一家心理諮詢中心實習。由於實習時間短,我沒幹什麼活,也沒有學習到什麼心理學相關的知識,但是,對於一個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來說,第一次接觸到這一領域,收穫頗多。重點談談這塊,因為這可能是心理學畢業生最關心的。
心理諮詢行業現狀
這家心理諮詢公司在本市算是比較有名氣的心理諮詢公司,但是由於行業性質,公司規模不大,屬於小型民企。如今心理學領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多的人對心理感興趣,心理諮詢行業也越來越被人重視。但是根據我實習的觀察和了解,以及多方面搜集的資料來看,目前中國心理諮詢行業的狀況是:一方面,隨著人們對心理健康重視程度的增加,對心理諮詢師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另一方面,雖然拿到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從事心理諮詢業的人卻寥寥無幾。在這家單位真正有資歷成為諮詢師的人數我不得而知,但是,收費標準卻讓很多人無法接受,最貴的首席諮詢師每小時需要2500元,如果是出診,則需要12000元2小時,其他的機構收費我不清楚,但是對於尋常百姓,這算是天價。(這是兩年前的價格,不知道現在漲價了沒)
在中國,心理諮詢行業仍屬於新興行業,不少人對心理諮詢存在一定的偏見,學校里免費開放的心理諮詢,同學們由於種種顧慮,不願去諮詢,社會上心理諮詢機構卻又都是天價,有心理問題的人可能沒有錢去做心理諮詢,這就造成了不少心理諮詢機構有價無市,生存比較艱難的情況。
心理諮詢企業運行模式
我實習的這家心理諮詢公司,除了接心理諮詢的個案,還會去企業做員工心理關懷(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這也是他們的運營項目之一。與企業HR合作,定期去為企業為企業員工做一些講座、或是心理指導。
隨著如今「以人為本」的發展趨勢,企業越來越人性化,很多企業意識到員工的心情和生活狀況對工作的效率和積極性影響很大。EAP是一個新興行業,據我了解除了一些專門的EAP的服務公司,很多心理諮詢單位也有相關的業務。EAP也是心理系畢業生可涉足的一個領域。
培訓班也是公司的服務項目之一。從心理諮詢師考試培訓到沙盤課程、意象對話療法等也在他們課程學習的範圍內。每周一,公司有心理諮詢師督導沙龍,公司的心理諮詢師老師輪流給外來學員上課。
這麼多的服務項目,可見當今的心理諮詢企業服務項目眾多,生活中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心理學,人們對心理學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公司也清楚,僅僅是個體的心理諮詢經濟來源無法維持公司運作,必須拓展各種業務,所有跟心理學沾邊的業務都去經營。
在這裡,收穫最多的是與那些已經畢業的哥哥姐姐們聊天,他們在那裡作為正式的實習生,更能體會到這一行業的實質。他們的基本工資很低,全靠提成。來一個來訪者,他們要盡己所能地挽留「客戶」,在我看來,心理諮詢師是一個助人的職業,而非以賺錢為目的。國內這種心理諮詢診所的現狀大概也是中國心理學發展落後、對心理的認識不足所導致的吧。
三、醫院實習
大三寒假,作為已經學習兩年心理學的本科生,更希望做一些專業相關的工作。我在一家醫院實習,一方面是想看看正規醫院的心理諮詢是什麼樣的,另一方面是想了解一下病人的心理狀況,看看在大醫院是否有專人給病人做心理疏導。的確如我所料,在醫院工作的心理醫生會經常給生病的患者心理治療,也會參與一些患者的會診。但是醫院的心理醫生會給病人吃藥,所以大多是讀到臨床心理學的博士。
平心而論,如果喜歡心理諮詢這一行業,能進入正規醫院做心理醫生是非常好的選擇,這比在國內某心理診所工作好太多。起碼對於來訪者來說,肯定更信任大醫院。
我差點就選擇這條路,讀到臨床心理學博士,然後進醫院當心理醫生,但是我發現我並沒有這麼熱愛,而且讀到博士代價太大。前段時間申請學校的時候各種糾結,最終還是放棄了這條路。
留學申請經歷
大二就定下來出國了,但出國讀什麼卻一直沒定。
定下來申請英國研究生,一共申請了四個方向:
1、心理學研究(申到杜倫、蘭卡斯特)
這個方向主要是心理學研究方法很有用,將來可以做用戶體驗,心理學研究方法可用來編問卷、統計數據,如果真的喜歡了,可以讀到博士,碩士畢業就轉用戶體驗。
2.行為經濟學(申到華威)
這個專業我是真的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申的,並沒有什麼,因為之前在心理諮詢公司實習的時候,接觸過一些經濟心理學的知識,主要是對行為學感興趣,沒想到申上了。如果沒有收到人機交互的offer,估計我就去這個專業了。可以說這個專業也是心理學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3.Performance psychology(申到愛丁堡)
這個專業我也不知道該怎麼翻譯,主要的授課內容是給運動員做心理諮詢,因為是在運動和教育學院下的,很多畢業生去了那些專門的給運動員做服務和諮詢的機構,當然是在外國,還是那句話,中國沒這些東西,中國人對於特殊人群的心理關注還是少。由於我自身比較愛運動,也去給運動員做過心理輔導之類的,還挺喜歡。但是在國內,這些工作大多交給高校老師,沒有體校或是機構養這樣的人群,所以後來也是放棄。
4.人機交互(申到聖安,ucl,巴斯)
這個專業是我逛知乎發現的。當時申請的時候壓力很大,各種摸不著頭緒,後來發現交互設計師這個職業,發現這個職業幾乎融合了我所有愛好和特長。攝影、畫畫、寫作、互聯網、計算機、設計,期間也收到過父母很多質疑,主要是我爸,想讓我去華威學經濟。不過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找到一個自己喜歡又適合的方向不容易,也算是柳暗花明了。
心理學畢業生未來的就業出路
雖然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學,但是目前,在人們心中,心理學畢業生未來的前景也並不是那麼光明。心理諮詢行業生存現狀並不是非常樂觀。公司規模小、員工工資低,企業永遠都在缺人,畢業生也永遠都難找到合適的工作。興趣和就業是兩碼事。
總體來講,心理系的畢業生就業面還是很廣的,除了社會對於心理的需求量逐日增加,我也越來越覺得心理學已經覆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工作、學習、交往……心理學無處不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心理學的重要性,很多人買書自學心理學,社會上各種心理學的輔導班、書店裡各種心理學的書籍比比皆是。所以,作為心理系的畢業生,未來的出路還是比較寬的。我認為,作為心理系的畢業生,可將心理學跟自己的特長相結合。例如心理和傳媒,很多報紙雜誌上有心理學的作家專欄,如今優秀的記者也多少懂一些心理學。柴靜的《看見》一書中,她去採訪一些小朋友,由於這些小朋友受到過心理創傷,所以不願意說話。作為記者,她要想辦法讓這些孩子說話,這就需要記者懂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並靈活運用,在採訪其他人的時候,也需要心理學的知識搜集到最有用的信息。再比如說,心理學和經濟學相結合,可以告訴人們如何利用心理學在股市、消費、決策中有所收益,這是許多商界人士和百姓想要了解的。當然,心理學跟管理學相結合就是人力資源有關的工作,這個領域已經有一定的發展歷史。
回到大家關注的諮詢方向,心理學與其他行業不同,讓心理諮詢師不賺錢去做慈善也不可能,但是,心理機構不應該純以營利為目的,應該助人自助。很多人認為學心理的人多少有點「江湖騙子」的成分,因為心理這東西很不見摸不著,單憑一張嘴忽悠客戶。想要改變人們的這種想法,需要從事心理行業的工作人員和心理系的畢業生努力學習、鑽研業務、盡心儘力,無論是一對一的心理諮詢,還是服務於企業的項目,都能讓人感覺有所收穫,有所幫助,能更好的面對工作與生活。
最終,我告別了心理學專業,找到了我的方向和我存在的意義。我也很高興可以把心理學作為一個興趣而不是專業去學習。
最初的夢想未必是最後的儀式,不忘初心就好。
我以本科經歷提供一下211本科心理學的就業方向:有1/5考研究生,1/5考公務員,2/5從事人力專員,剩下的1/5從事學校教育、銷售等。考研究生和考公務員的約有一半意願無法達成,加入人資和銷售的行列。
目前心理學的就業情況確實不好。很多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和銷售的一直在底層摸爬滾打,很難晉陞中高層。也有學長學姐工作之後繼續考研。很多人以為本科畢業之後就能從事心理諮詢,可事實不是。欲從事心理諮詢,必先考研或是花大把錢培訓(但是沒有文憑也很難被伯樂發現)。
個人建議心理學本科生考研吧。考研不一定搞學術,除非選擇了基礎心理學方向。想要就業,可以選擇人力資源管理方向(蘇大、暨南大學);學校教育(華南師大、西南師大);用戶體驗(浙大、浙理工)。
我已經工作好多年了,但是這個問題還是困擾著我。
我看到說心理學就說心理諮詢的話,我會認為他是一個嚴重的門外漢
作為國內高校6成以上的學生,學習的是統計、實驗等研究方法
畢業這些年,我也一直通過我的努力讓別人知道,學習心理學給我們的是根據數據和收集的結果分析的能力。
不是用什麼山寨心理學,什麼色彩心理學蒙人的職業,也不是上來就知道客戶想什麼的神。
但是曾經以為有一個良好的分析問題的思路就把路走的寬一些,但是現在從事互聯網行業一段時間發現確實舉步維艱。
1.做數據分析,必須要有運維程序員支持,數據整理的程序至少需要Mysql的基本素質,不然拿著數據,你用Excel和SPSS都搞不定,國內會SAS的也是用少量的方差分析的水平分析功能,建模我覺得很多人都不會,起碼文獻中看到的不多。
接下來出來的數據就是一般就是一個餅圖或者一個柱狀圖,老大看了一眼說,花了這麼長時間,做出來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結果。我只是很想告訴他,剔除噪音數據,做標準分數,正態化,才有這些結果。
所以,如果你要做數據分析必須到一個比如麥肯錫,摩根斯坦利這樣的有嚴謹數據精神的公司,國內的這些渣渣公司,不惜修改數據或者偏差採樣都會讓客戶和高層滿意。
總之,這條路比較艱難,我想像中,如果你會結構方程模型,多層樣本相關分析等等的高級統計方法,就可以出去蒙蒙人了。因為在我們心理學者眼中,統計方法是不分高下的。只能說,現實如此。
2.用戶體驗,個人從事網頁遊戲行業、客戶端遊戲行業多年,坑爹的流水線的生產當中,和只關注市場炒作和快速營銷的氛圍下,用戶體驗就是個渣,你的幾頁報告出來,產品開發的人看一眼說,我們馬上出下個版本了,又洗了一批新的用戶,到時候再做一下調研吧。
或者說,你的調研結果出來了,產品策劃說,我們還有兩周就要出版本了,這個問題雖然很重要但是以後改 吧。
第三種情況是,你的行業經驗不足的情況下,你給出的結論分析本身就很幼稚。我剛入行就是這樣,凡事都按照單機遊戲和魔獸世界比,最後人家說,我們抄的是征途和傳奇,你這些建議能增加人民幣玩家付費嗎?
所以,要做用戶體驗,要去騰訊、網易、阿里巴巴、百度這種大牛公司,其他的就要看運氣了,運氣很重要,如果老闆有點新潮很重視這個,你就能有更多的話語權,如果沒有,那麼你就自個兒在小房間寫寫報告,做做表格就行了。
3.市場調研,很苦逼活,自己做問卷,自己街頭、或者打電話施測、自己統計結果,自己整理錄音,自己寫報告,自己默默回去改報告。為什麼都是自己,因為在國內的氛圍下,這玩意兒就是為了老大印證自己的想法用的,不會給你太多的資源。
至於國內的調研公司,好吧,行為數據他們都是買的,或者安裝插件收集的,自己的調研員上街收數據的,占數據比重不打,除非客戶強烈要求。那麼也幹得是很苦力的活兒,最重要,你不知道你的調研結果有什麼毛用。
人力資源、管理諮詢,我自己沒有從事,只是聽說同學們都是打著心理學的旗號,干著業務員的工作。
心理諮詢,專職的就很少有人做,一是來訪者數量問題,另外就是你自己能承受多大強度的工作,總之,到處培訓兼職諮詢的貌似很滋潤,但是專職的就很少。
而且國內這種諮詢師的培養體系,不說了,懂的人都明白。說白了,不如吃,百憂解。
最後,我還是覺得,做個公務員和學校輔導員比較好,都是務虛,那就務虛的徹底一點。原來以為,路越走越寬,現在感覺越走需要學的東西越多,越雜越沒有出路,本人現在做網頁交互設計,學習PS和編程中,唉~~~~~~
好吧,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我覺得前景相當好,但是你活不到那個「前景」里。
國內心理學就業大概分為教育培訓、監獄公安、醫院、個人經營心理診所等幾個方面。
可以說這幾個一個比一個難度大。
我不否認我當初學心理的初衷就是抱著用很少的付出(說話)來換取高額回報。現在才知道非常幼稚。
首先說教育培訓,高校當然是很好的選擇,但是學歷必須博士才有可能進高校工作,其他私人培訓機構需要的是經驗和能忽悠的口才。其次公安、醫院是很難進的,一個需要考試一個也是需要經驗和關係等等,關鍵還有一個問題,你學心理是為了進這種單位的么?
個人經營也可以,但是憑什麼要別人來相信和光顧你呢?這個需要時間。
其實像很多娛樂節目所說的心理學「專家」大部分不是學心理出身,只是閱人無數,善於表達。
真的很熱愛的話那就出國,我覺得國外更正規前景更好,更像心理學。
想靠心理學的名頭做出些成績,40歲以後吧。打個比方,心理學好像是華山派的「氣宗」,這裡沒有任何貶低心理學的意思(不群老師中槍~)
只是說如果想3-5年內過拿年薪的生活,確實比不過金融等相關專業。
現在的就業前景,已經比10年前好很多,學校吸收了很大一部分畢業生。
但是就業錢景,平均下來還不太樂觀。我的經驗,身邊堅持下來做心理相關工作的,都是本身很喜歡這個學科,職業也是我們的興趣所在。
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很多知友提到的國內大環境,就好像大家都在練劍宗,你在練氣的時候,能不能接受很長一段時間內,自己的武功、名頭、江湖地位都比不上師兄弟們?
說到心理學就業,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到的無非就是人力資源,老師,公務員以及心理醫生,除了這些可能也不知道其他的了。
總的來說,心理學就業方向我總結共六大板塊。
1.心理醫生篇
2.工作坊【EAP,心理諮詢,社工】
3.體制內工作【公務員,中小學心理健康老師,班主任,教授】
4.人力資源篇【諮詢公司,人力部門】
5.創業自主篇【勤思教育,職業規劃,APP】
6.行業交叉篇【經濟心理學,UX用戶體驗,市場營銷】
1.心理醫生
很多人其實沒有把心理醫生和心理諮詢師完全區分開,一些人認為做心理諮詢師,就是當心理醫生,但實際上這兩塊是完全區分開的。對於心理學來說,心理醫生有處方權,需要有醫師資格證。大部分從事這份工作的人是來自於首都醫科大學,中南大學,北大醫學部,上海交通大學等這樣一些有醫學背景的院校。由於現在很多心理學專業的人都比較優秀,來自北大心理學諮詢方向這些不是醫學部的也有很多在從事醫院裡的諮詢版塊,如去西華醫院,或者安定醫院等。所以在心理醫生這塊一定要有醫學背景,或者是畢業於醫學院。
很多人對心理醫生的工作日常感興趣,其實可以通過看紀錄片或者實習去感受心理醫生的日常工作狀態——沒有想像中那麼精彩或枯燥,跟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的狀態是一樣的,無非患者可能會更可愛一些,以及有自己不一樣的狀態。
但是這些人更多的時間需要去做自己的學術研究,因為心理學是要與時俱進的,單純的工作只是其中一部分,大部分醫學工作者還會同時從事教學工作,等等。
2.工作坊
剛才說了心理諮詢師和心理醫生是區分開的。提到心理諮詢師,主要是在指工作坊,因為它的規模不會特別大。一些諮詢專業的人可能會疑問,說自己畢業之後想在國企找一份諮詢工作為什麼找不到呢,其實是因為他們學的心理諮詢就相當於是一個工作坊,不可能在國企那種龐大的機構內做比較工藝的東西。雖然我們把工作坊說的特別小,但是也有特別大的,像現在比較多的EAP,社工,社會上很多心理學方面技能的培訓,還有心理諮詢的相關機構等等這些都是工作坊的相關形式。
說到EAP,不能不提北師大張西超教授的易普斯,它是全國第一家做EAP的機構。實際上EAP也是一種心理諮詢,只是它針對的群體是企業員工,是企業員工的一份心理福利,它不僅涉及員工本人,還涉及到員工的家庭,組織的文化,以及員工與同事,與上級的關係。但要注意的是,對員工的諮詢和幫助只能是在員工工作所涉及到的範圍內;當員工的心理問題超出了預設範圍,比如員工由於離婚,或者其他內部原因,產生的心理行為問題已經影響到了企業的組織和效率,就要轉介給專門的心理諮詢的工作人員了。
其實EAP相當於一個中介,解決它能解決的員工問題,當發現了員工有難以處理的的困難,就轉介給其他心理諮詢部門。所以有了EAP之後,很多員工的工作績效和心理幸福度就會有很大提高,也能夠減少職業倦怠。
下面要介紹到的是社會工作,目前社工不是特別火熱,它是最近兩年才發展起來的。目前社工專業的人不少,但是他們大多數畢業後還是選擇跨考心理學研究生。為什麼他們會選擇轉專業呢?因為社工需要工作者有很強大的耐心,愛心和自信心。為什麼要信心,因為社工的收入是比較低的,可能需要一個強大的家庭背景的支持。為什麼需要信心,因為你面對的很有可能是老人,小孩,需要你去照顧他們,當然一開始時他們可能會不接受你的幫助,另外,需要你專業度足夠。
接下來必須要說的就是心理諮詢了,想做心理諮詢是很多人跨考的原因。心理諮詢師目前的流派特別多,比如後現代主義流派,曼陀羅,或之前一些傳統的流派,等等。所以很多人在一開始時肯定是定不下來自己到底要從事哪個方向,但是不要著急,進入諮詢之後涉及面將會很廣,根據你的導師做的項目不同,你設計的範圍也是不同的。諮詢就像中醫一樣,隨著你年齡的增長,你的價值會越來越高,但是也和中醫一樣,剛出現在這個社會的時候,你需要大量的投入和資金幫助自己去成長。它的工作特點就是,你可以正常去做諮詢,但前提是你有很好的諮詢閱歷。大部分人進入心理諮詢行業之後需要先從助理做起,或者從諮詢經理做起,一步步的積累經驗往上走。國內比較差的一點是沒有完善的督導體系,所以很多人研究生畢業之後選擇出國留學去進行深一層的深造,找到好的督導老師讓自己更專業,然後回國再從事心理諮詢方面的工作。目前在北京的心理諮詢者有三大特點:學歷高,諮詢背景強,導師牛。所以作為一個心理諮詢者,跟醫生是一樣的,需要讓自己更專業,同時也需要不斷地完善自己,你賺來的錢大部分也會投入自己的個人成長。心理諮詢一方面可以幫助他人,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自己成長,更好的認識自己,挖掘自己潛力,這也是很多同學想學心理學的主要原因。
3體制內工作
體制內的工作,無非就是公務員,中小學的心理健康老師,包括大家熟知的班主任還有教授。國外有終身制的教授,也有國內的教授體制,每個教授體制是不一樣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像北師大招教授會要求一定要有相應的名號,比如說「長江學者」「千人引進計劃」等,或一定要有留學經驗。所以如果你想進入頂級名校做教授,或是去做老師,那你必須面臨的就是把學術研究做好,作出相應的學術成果,然後繼續往上發展。另外一個是中小學健康老師,像北師大,華東師範,華中師範這樣師範類院校,畢業後基本上都會去從事心理健康老師。他們的收入從當地的消費水平上來看,是完全足夠支撐的,並且工作壓力也不大,有這樣一份安穩的工作,很多人就可以過自己夢寐以求的小日子了。
另外一個是公務員,公務員的考試跟當年的政策是相關的,大部分人的選擇是要麼做人力資源,要麼做監獄管理相關的工作。對監獄管理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查看。
4.人力資源篇
接下來重點要說的就是人力資源管理方向。心理學從事最多的就是諮詢方向和人力資源管理方向。
那為什麼大多數人對心理學人力行業這麼喜歡又發展這麼好,因為現在大部分的應聘者都是90後,90後追求自我實現,看重的是企業的價值。非心理學的人力資源管理做的是薪酬策劃,績效評估以及企業制度的規定,但他們往往會忽視人心最柔軟的一塊,就是人性。而心理學人力剛好彌補了這一塊,它可以把人力資源從人力招聘,開發培訓,到後期的規劃等全部關注到,對人心更多地關注和企業文化的人性化使企業能夠留住員工,這就是心理學人力資源的好處。
心理學人力除了人性化之外還有專業度,比如它最拿手的就是測評。測評也是心理學最核心的東西。可能很多人在學習心理學的時候會覺得很難,不想學,但是他們忘了,最賺錢的就是測量和實驗,為什麼?因為一個測量量表雖然有時候用起來還感覺不那麼順手,但一個量表從準備到真正開發出來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需要反覆的測量,評估,總結數據,考核它的信效度。但是只要量表做出來,對後代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並且因為企業內對人員的測評現在越來越普遍,做出的量表會產生巨大效益。比如現在公司都要進行人力招聘,由於每個公司對於人力招聘的要求的不一樣的,需要的人才也是不一樣的,這時就需要心理學人力專業的同學製作相應量表去篩選適合的人才,匹配相應的崗位,從而減少人員到了內部之後再調整的資源耗費的情況。另一個就是人力資源的培訓,除了相應的專業知識培訓以外,心理學人力更關注的是員工的自我成長。
心理學人力除了在企業部門的做人力資源管理以外,還可以分為甲方和乙方。所謂甲方,就是在人力資源部門內從事人力開發,招聘,培訓等等。乙方是人力諮詢公司,也是追求成就感的同學們嚮往的部門。人力諮詢公司簡稱乙方,專門為甲方提供人力相應的幫助,比如
click sign就是專門為別的部門做人力開發的人力服務公司。從企業介構,制度績效,企業培訓,員工幫助等方方面面它都會涉及到。進入這樣的企業通常要從最基礎的做起,比如從助理,數據收集再慢慢做到講師這個崗位。比如我認識的一位從事人力開發培訓的同學,日薪是6000,但他一個月只能講幾天,因為做講師會很累,要全國到處飛。但很多同學也很嚮往這種生活,所以大可以根據個人的個性和習慣去選擇。
5.創業自主篇
創業篇第一例子肯定就是職業規劃,職規是從心理學衍生出來的,但是把社會的績效和效益結合起來就需要專業的職規機構,新精英和北森就屬於這樣的機構。但它們針對的群體不一樣,北森是對學校的中小學老師進行職業規劃的培訓,讓孩子們從中小學開始就知道自己的發展方向。新精英針對的是社會群體,讓職業人士探索自己的職業倦怠期和職業發展。這些機構用到的所有方法都是從心理學的測量,人格,普心上面的知識衍生出來的,所以知識講究學以致用,把很多原理真正應用起來,才是把心理學學明白了。
當然還有我們能關注到的很多APP,他們也是自主創業,從微信火了以後開始開發各種APP和平台。
現在最火的是UX方向,即把心理學和計算機結合起來,簡稱用戶體驗,還有經濟心理學,像中央財經大學就有單獨的經濟心理學方向和行為決策方向,還有像南開大學的市場營銷學和廣告心理學,這些方向都是結合社會實際的產業需求開發了單獨的方向進行研究,都是心理學很好的就業方向。所以心理學就業不要局限於眼前的這些,只要你有想法,你一定能開創出屬於自己的平台。
心理學本科+碩士,工作一年多,說說自己和同學朋友的就業現狀。
1.學校類
一本、二本、專科、民辦、中學、小學都有。
前兩年趕上趟的碩士畢業生能進二本、專科擔任教職承擔教學任務的,不過現在基本不行,要求蹭蹭往上漲,去年畢業時也有同學進入一本(有985/211)高校心理諮詢中心做老師,有的考上了有編製的輔導員。無論哪一種,未來讀博概率都蠻大的(有朋友抱怨過)。
中學和小學的,會承擔心理諮詢or思修類課程,看學校重不重視了,還有的學校會要求老師做一些心理學研究,有待遇好的,也有一般的。
總體來說,旱澇保收,穩定有假期,雖然薪資可能不會很高(有沒有灰色收入不曉得),辛苦程度因人而異。
2.公務員類
精衛中心/公檢法,也有在醫院的,案例不多,但這些算是要求心理學專業。PS:之前看到過國家財政部招心理學,統計方向,貌似是博士,忘記了……
3.人資or諮詢
魔都作為經濟中心,企業多且待遇較高,走人資方向的人蠻多的,現在很多企業也願意招收心理學畢業生。如果能去一些大企業做MT,未來發展還可以,無論將來去做HRD或者進入人力資源諮詢公司(如翰威特、美世、合益、德勤等)等不錯,也招收心理學,專業門檻要求不高。
除了人力資源諮詢,還有市場諮詢也會招收心理學,如尼爾森、益普索等,大企業的marketing部門也有做市場研究的崗位,實習的時候同事里也是什麼專業的都有,比如商學院的、社會學的,有志於此的可以嘗試一下。
4.互聯網
大熱的互聯網,感覺催生了心理學就業的第二個「春天」。
現在同學裡面做用研的居多,有在BAT、網易等的互聯網公司的,也有在工業公司做實物用研的,當然還有在做產品汪的,也有準備走交互設計路線的,職業發展是多姿多彩。
這個行業前景不明,畢竟互聯網發展很快,產品迭代速度也很快,關於用研的情況已有許多回答進行說明,不再贅述。
要想賺錢就朝錢看,要繼續走心理學這一行,身邊也有蠻多人選擇讀博走科研這條路的,也有一心奔心理諮詢師去的(感覺上前期基本在燒錢,怎麼有種天使投資人的趕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工作這回事兒,還看自己怎麼選,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沒想清楚,心裡沒答案,那是不是咱的同一性沒發展好涅(思考ing)……
可能我要說一些很喪氣的話,但很無奈,這也是事實!
心理學考研,分專碩學碩,這是大家都所知道。
學碩,全稱學術性碩士,關注的更多是學術方面,讀大量的文獻,做科研,發表文章。
而我要講的,也就是我所讀的專業型碩士!
心理學方面的名校大家都知道,就那麼幾所,北師大,北大,華東師大,我只能說下我目前的情況!
樓主華東師範大學專碩學生,單從學費來講3.3萬一年,然而高昂的價格並沒有帶來相應水準的技能提供。研一的課程設置總體來說偏少,而且並沒有與自己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機會,一門課程經常出現好幾個老師輪流教授的情況,有些是老師曾經過去的學生,現已經工作,回到學校向自己的師弟師妹講講工作上遇到的情況,但情況不容樂觀,講再多的經驗,其實你也還是整理不出頭緒。
針對這個情況,很多老師也給出自己的解釋,畢竟專碩是近幾年才開展的,發展歷程太短,因此自己也沒有琢磨出門道,呵,真是有一種被當小白鼠的感覺。
其次,專碩由於是兩年,往往第一年是所謂的學業學習,第二年則是實習,完全沒有課程安排,而且實習工作也是自己找的,也就是說,如果不實習,相當於你是個在學校里晃蕩的無業游民。總體來看,也就是花錢買了個學歷。
當然你可以蹭課,這些都不會有人阻攔你,這也是自身個人因素的問題了。
其次,不論現在心理學有多麼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傾向,但看清楚,大家還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認同,而不是打從心眼裡的。並且由於心理學終究不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除了科研,在實際生活里的應用還是很狹窄的,處於和大部分學科都打了個擦邊球的尷尬境地,但沒有深入到各個學科,因此,各位同學們,如果你認為學了心理學就可以輕易看穿他人,洞察別人在想什麼的,我只能說「別做夢了!」到最後,你連自己都看不清!
但是,如果將心理學作為一門輔修學科的話,對個人自我發展確實大有裨益!
寫下這篇並不是抨擊我的學校怎麼樣,說到底我也無權指責,但還是希望各位想心理學考研的同學真的想清楚,千萬不要被所謂的名校光環所吸引,到時候痛苦的滋味只有你自己知道,望大家都加油!
心理學這門學科的前景可謂是光明一片。現在心理學的發展狀態好比是物理學上的牛頓時期,神秘壯闊的上帝羊皮卷才剛剛展開,但其散發出的光芒已使人嘖嘖稱奇。巴普洛夫,斯金納,米爾格拉姆,以及許多其他心理學家和腦神經科學家們一次又一次地衝擊著人們對「人性」,「靈魂」,「意識」的認知。我們能看到幾百億光年外的宇宙影像,我們能用小的超乎想像的質子完成高能對撞。現在,我們已開始深入研究作為觀測者感知者的人類自己,研究自己如何感受,如何思考,如何行動。想想就令人興奮和激動。因為它的魅力,越來越多的資本和人力湧向這個領域。心理學相關的研究成果業已改變我們的生活並將持續不斷地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只要和人類相關的學科就離不開心理學,它所蘊藏的價值對人類而言可以說是無窮大!
但是,心理學「專業」的就業前景我並不看好。
原因一:心理學「專業」的畢業生往往並不專業(尤其是國內,國外情況太不清楚)。首先,老師水平有限;其次,教材像個屎;再次,學生缺乏強烈學習動機和鑽研精神;最後,學的課程博而不精。
原因二:所習得的相關心理學知識多是外顯知識而非內隱知識。在這個年代,外顯知識除了利用信息屏障糊弄外行,製造權威感外,最大的作用就是考試升學了。但內隱知識才是你真正獲得的知識,比方說,你熟悉了男女之間的性別差異和愛情的原理的相關知識,便想著自己可以做婚姻心理諮詢師了。倘若有對夫婦來進行諮詢,你打算如何應對?向他們傳授男女性別差異的知識?你還不如直接告訴他們買什麼書看得了,你不過是外顯知識的二道販子罷了,憑藉信息壁壘你可以讓他們付費,但是你並沒有解決他們的問題,而且因此你也不會累積聲譽,客源和收入必然是慘淡的。他們需要的是什麼?是你能夠解決他們的問題,讓他們幸福快樂。How?導致你客戶婚姻不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吸毒,遊戲成癮,ADD,抑鬱,焦慮,或者缺乏對異性的了解。你必須知道應對每一個不同的狀況怎麼做可以改善他們的狀況並且能夠做出相應的舉動,這樣你才算是一個合格的婚姻心理諮詢師,這個關於知道該怎麼做的知識,就是內隱知識。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我們才能獲得它。而剛從籠子里放出來的新鮮心理學「專業」學生,除了滿腦子可以Google得到的知識和盲目的自信,實在是沒有什麼可以立即產生價值的東西。
最後,說說題外話。我對心理學現狀和未來的一些看法。
在心理學領域大體可以做三件事。
一是做研究,這個一般是超級學術精英可以做貢獻的領域。
二是個體應用,在這兒必須得吐槽下精神分析流派治療師了,包括國外的得到博士學位的治療師。很多精神分析流派的治療師相信自己的那一套是有效的,他們的客戶也相信那一套是有效的。我所看到的是一場周瑜打黃蓋的鬧劇,他們或許是能掙到錢(甚至掙大錢)的心理治療師,但他們所依據的理論太不夠堅實。這種質疑在現在看起來可能是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但想想有幾百年像現在一樣真切的日子裡,歐洲人堅信放血療法,或許能夠消除一下對權威的崇拜心理。我深信,優秀的精神分析治療師是可以有很好的療效的,但他們的療效不是來自於他們的理論,而來自於他們自身健全的人格力量,就像真正優秀的禪師一樣,接觸和感受對改變的促動力是巨大的。想想看,為什麼心理學家們這麼急切的要處方權?因為現有的大多數治療沒有達到藥物能起的效果。我們需要在探索中找到更有效的治療方法。行為和感受療法為主,思想改變為輔絕對是一個方向,但是這種方法成本很大,不太可能在短時期內普及,其他療效不太好但成本低的方法也將繼續存在。也就是說對於窮人而言,得癌症最好的應對方法是去醫院進行綜合治療或手術,而最現實的方法是買倆片止痛藥。
三是群體應用,心理學在預測群體行為時必須要和其他如經濟學,運籌學等學科相結合。我個人所預想的一種迷人的前景,是心理學能和概率學、博弈學良好地結合起來,建立模型把人的感知力,行動偏好,影響力量化,從而做到對群體活動精確的控制和預測。這個前景的實現有賴於無數知名和不知名人類的共同努力。
感謝閱讀答主工作已簽,某不發達省份省會城市二本院校編製內心理學老師一枚,工資勉強糊口也就是一般城鎮中小學教師水平,實屬僥倖。
%%%%原回答
心理學本碩,碩士211師範大學,專業全國前十裡面的吧,馬上碩士畢業。
建議不要學這個專業,屬於萬金油專業,真的不好就業。本科知識過於淺薄,做不了什麼專業工作。如果讀碩,碩士分兩種,專碩和學碩。專碩還好,就是上上課,就混過去了,而且只有兩年,畢業後和學碩同等對待。如果是學碩,那就很慘了,基本上就是給老師打雜,做學術民工。碩士畢業工作十分難找,大部分就是去做老師,還都是中小學,想進大學做老師必須博士,或者海龜博士。想進大學做輔導員,必須是dang員外加有學生工作經驗。
很多人提到互聯網用戶研究,這個我要說幾點,互聯網收入確實比較高,年薪20w以上很正常。但是,但是有以下幾點。
第一,互聯網公司有用研部門的並不多,中國有用研且真的重視的差不多只有BAT,三家每年招的人數可能不超過十個,且大多數都是校招實習,實習留下這個流程。工作地點大多還都在北上廣深,適合不適合生存自己斟酌。
第二,必須有豐富的,足夠好的實習經驗,據我所知,bat的實習機會爭奪之激烈絕對超乎你的想像。一般人根本進不了,就更不要說校招正式工作了。
第三,這個職業前景並不明朗,通常做到用研主管,資深用研就到頭了,在互聯網公司里無論職能還是前景都很邊緣化,互聯網行業把用戶為核心口號叫的很響但實際上仍然是運營為核心,他們的盈利多來自於業務邏輯而不是用戶體驗。
第四,你以為導師會放你?你真的想多了,你憑什麼以為你比老師樓下等著拿的快遞更重要?學生與老師,不過是農民大哥與地里的一茬莊稼的關係,你只要給他收穫就好了,至於最後你給豬吃了還是狗吃了他一點都不關心(少數良心導師除外,這一部分絕逼不超過百分之五)。他要的就是paper! paper! paper!,而不是你的就業好壞。心理學系的研究生就業過程中導師基本上起到的都是阻礙作用,因為他們需要學生做假賬、套現、發問卷、調研、管理實驗室、給他們寫書、寫申請書、做實驗、寫論文,他們的事都是你的事,然而你的事和他們並沒有什麼關係。我觀察到的大部分導師都是阻止學生實習不遺餘力,神馬延期畢業,穿小鞋見過不止一次。個別好老師也是有的,但真的很少。
所以,不否認研究生群體中有做的很好的,身邊每年都有進BAT的,但真的很少,大部分找的工作都很拿不出手,有很多數據技術一流,認真踏實的孩子不懂得抗爭,畢業之後工作特別差,前幾天和一個師兄聊起這個,感覺他說起來都是眼淚。
所以奉勸那些高考準備報考心理學,如果你真的認真了解過心理學,並且真的喜歡,那麼我真心祝福你以後學的開心,有收穫。如果你不是,請你不要選擇,否則後悔都來不及了,尤其是理科同學,不要放棄你的優勢,去做自尋死路的事。
對於準備考研的同學,如果你跨專業且本科專業還可以,請不要跨專業來,否則直接被坑死,這種我見多了。尤其是學基礎心理學的。至於心理學本專業的。如果你學校尚可,比如211 985什麼的,建議直接工作,即便做不來什麼,工作也比考研保研等學到的更多。如果你的本科學校不好,很不好那種,想通過考研提升學歷,請報考有心理學專業,專業不強但學校很強的大學,比如,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盡量不要報考專業強但學校不強的地方,例如西南大學,以及各部屬師範大學,在專業強校研究生階段大多數學碩都在做苦逼的科研,也就是看論文,做實驗等又累又和工作無關的事情。在專業不強但是學校不錯的地方,壓力不是很大,學校出色資源多,名頭大了工作機會也多。知道師範大學比綜合大學心理學專業好的HR並不多(北大浙大除外),但幾乎每個HR都覺得985就是比211好,武漢大學就是比北師大好,比西南大學好,比華中師大好比所有師大都好,你說呢?
總之,對於有選擇餘地的同學,請不要報考心理學,請不要報考心理學,請不要報考心理學。
以上所有陳述均有例外情況,諸如我有一個學長我有一個學姐也是學心理學的吧啦吧啦,概不解釋,但凡學過統計學的都知道咋回事。
PS:這個問題只是我根據自己見聞所寫,也許這個專業也不盡然都是這樣。而且,我始終覺得有關未來的任何選擇都是一件很私人的事,一件無論多麼艱難都需要自己抉擇的事,一件嚴肅和需要負責的事。所以,不再回複評論中任何有關」關於未來我該怎麼選擇」的問題,見諒。
2017-01-31
據了解2017屆就業很好,和去年截然不同,所以大家僅作參考,主要根據自己情況決定。
推薦一本書給想要進入心理學專業的你們——《心理學職業生涯》。
裡面詳細介紹了心理學專業未來可能就職的工作,工作環境,需要的能力以及薪資等。儘管大環境是美國,但隨著國內心理學的發展,裡面的詳細描述具有很大的參考性,可以減少大家因為不了解心理學而入錯行的可能。
下面是書的封面,目錄。
點贊到十個就放一點書摘╮(╯▽╰)╭
點贊到十個就放一點書摘╮(╯▽╰)╭———————————————————————————
拖了這麼久,lz終於來更新了,不要打我哦╭(╯ε╰)╮
以第一章 教學,研究為主的學術生涯為例,我大致概括了一下(其中部分不符合中國國情的部分我忽略了)
1、性質及環境:不同類型的學校(社區類,研究類,綜合類)不同
2、主要工作內容 :備課授課、編改試卷、科研、學術交流、寫作、顧問等
3、為學術生涯做準備:學歷要求,細化你的專業方向等
4、優缺點:收入相對較低,學校會有官僚主義;工作時間以及工作內容相對自由;與學校教授學生交流有趣能夠保持思想新銳
5、所需素質:智力、社會智力、成就動機(你有多想做這件事,願意付出多大的努力)、持久力(遇到挫折和拒絕時候能否堅持住)
6、就業機會範圍:目前較慘淡激烈
7、典型的一天,見下圖
補充一下:
在國內的話,一定要跟個好老師。如果不幸跟到的是水貨,那麼一定要在外多參與活動,結實有實力的導師。
考張諮詢師證書,好歹以後可以混口飯吃。
多參與活動、多充電。
來一線城市。
現在的心理學有點象工業領域的機械製造,哪個行業都用得上。
不管是科學研究還是應用,心理學的學科前景肯定是很好很朝陽,個人前景就要看自己的修為了。
我們這裡每年畢業120左右本科生,大約15%去歐美、30%多國內讀研、30%左右中學教師、10%左右公務員、10%左右企業和創業,總也有那麼幾個在遊盪。
每年120左右碩士生,出國和繼續讀博的接近1/3吧,去學校的(一般在北上廣深)大約一半,其他的基本是去企業(包括醫院)和公務猿了,好像最近幾年去互聯網公司的不少。
每年畢業博士20枚左右,大多數在實驗室和課堂上燃燒自己照亮他人。
如果你覺得心理學是門科學,或許它就一無是處;如果你覺得心理學只是個工具,那它果真是前途無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