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化、集約化養豬有多普及?
日前新聞報導,在某海歸博士的帶領下:「臟、亂、腥」的傳統單一型養殖場脫胎換骨,變成了環保型、標準化生態養殖企業。在信誠畜業養殖場可以看到,種豬繁育場、育肥豬場、飼料加工廠、屠宰冷藏加工、肉製品加工廠、有機肥料廠、中草藥種植基地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等八大分區構成了一條完整的生豬產業鏈,豬舍內安裝全程監控、背景音樂、乾濕度報警和通信四大監控系統,採用「自然養豬法」先進產工藝,全部實現智能化餵養。該養殖場年可供種豬1.3萬頭,育肥豬10萬頭。」
這種養豬模式在中國有多普及?現代化養豬(以降低每頭豬的成本,同時確保食品安全)在中國還有市場前景嗎?
更新於2014-11-28
評論這麼高,比贊還多~看來異議較多。
前期的異議主要集中在散養與規模化養殖的不同優缺點,有結論了。
後期主要集中在數據上,官方數據是不是不靠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官方數據不可能離譜到完全不尊重規律。我引用的數據主要是為了說明現狀和變化規律,而不是確定到底比例是多少。
----------下為正文-----------
最近看了一篇關於對國務院辦公廳最近印發的《關於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意見》的解讀文章,裡面有提到最新的養殖規模數據,分享如下:我國是一個畜牧業生產大國,年飼養生豬11.9億頭、牛1.5億頭、羊5.7億隻、家禽176.2億隻。近年來,我國畜禽規模化養殖比例不斷提升,目前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的養殖場(戶)比例為69.9%,肉牛10頭以上的比例為45.1%,羊30隻以上的比例為57.3%,肉禽10000隻以上的比例為71.9%。但畜牧業總體生產水平仍然較低,散養比例仍然較高
看看,年出欄50頭豬的豬場(含農戶)加起來才佔了近70%,也就是說,其實標準的規模化豬場所佔的比例還是很低的。
再引用:(數據不一定完全準確,但大致比例和我的感覺是一致的)
截止於2009年底:全國年出欄10000頭以上(或基母500頭以上)的大型規模化豬場(或公司)約2000個,其出欄量約佔全國年出欄總數(6.6億頭)的7-8%。
預計:今後5年內,大型規模化豬場出欄豬規模上述這個比例(7-8%)每年將以2-3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這個比例將達到20%左右,大型規模化豬場年出欄總數將達到一億頭以上。
結論:現在大家吃的豬肉,大部分還是是農戶養的。
農戶零散養豬,對環境、市場和豬肉質量的控制都有很大的挑戰,所以現在養豬行業也在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農戶養豬的好壞:
好處:
1 多一個收入來源。現在農民進城務工的收入遠遠大於養幾頭豬的收入,所以從長期講,這部分的農民會用腳投票,放棄養豬。
2 特色養殖。按道理說,在農村只要有地方,可以放養豬,做特色豬肉。但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特色豬肉遠遠沒有想想的那麼簡單。農民自己是搞不了的。
3 誰有補充??
壞處:
1 對環境壓力大。如果這個村子養豬的家庭多,豬糞到處都會堆放,整個村子都會瀰漫一股豬糞味。答主親測。
2 隨意性大。對市場把握不強,根據有限的信息判斷市場變化,隨意進入,造成市場供應與消費需求長期無法匹配,市場大幅變化又影響農戶的飼養積極性(進或退),進而更加加劇了市場的變動,使市場變動越來越沒有規律。破壞市場穩定性。
3 不好監管。藥物和違禁添加劑的使用,基於農戶的有限文化知識,會故意或無意地濫用藥物和添加劑,導致豬肉質量問題,而農業監管部門又無存監管。法不責眾啊。
規模化豬場的好壞
壞處:
1 單場規模大,對小環境內的環境壓力大,糞污處理不當會影響當地的環境質量。
2 誰來補充?
3 我想了一點,太偏遠,離村莊、城市太遠,成家的人會長期兩地分居。休假少,甚至沒有休假。
好處:
1 經過科學設計的規模化豬場,儘可能低地對環境造成壓力。包括糞污處理,病死豬處理等等。
2 生產穩定。隨可以根據市場變化來安排生產計劃,但不可能短時間內關停或最大化生產。對市場衝擊小,是穩定豬肉供應的中堅力量。
3 好監管。如果1個規模化豬場的出欄豬數等於1000個農戶,那麼監管1個豬場遠遠要比監管1000個農戶來的容易。包括生產過程、飼料和藥物、防疫、糞污處理、病死豬處理等等。
4 有利於上下游的聯合。上游飼料廠有穩定的規模化豬場客戶,可以穩定安排原料採購、生產、配送,這對飼料廠和豬場都是有利的。而下游屠宰場會有穩定的供貨,合理安排屠宰,降低成本。當然,這三者可以是一個公司自己全部來做,也可以是不同的公司做不同的方面。現在部分大型養殖企業都有自己的飼料板塊,如溫氏集團;部分飼料企業也進入養殖板塊,如新希望、大北農、正大、嘉吉……
什麼樣的豬場才是規模化豬場?
個人認為,首先你飼養的母豬要在一定規模以上,這個沒有統一的標準,答主的概念里是飼養500頭基礎母豬以上,年出欄接近10000頭肥豬,這就是規模化豬場。當然規模比這個大的,那也是規模化豬場。
其次豬場的豬舍、設施設備要盡量實現自動化。包括自動通風、自動溫控、自動供料等。
第三生產各個環節可控,定期有生產評估,做盈利和風險分析。
第四是有穩定可靠的專業的養殖團隊,包括飼養員、技術員、各生產車間主管、場長等。當然,這一方面,現在大多數豬場還是存在問題的,不穩定,人員流動大,傷不起啊。
綜上所述,規模化豬場才是未來穩定豬肉市場、提供放心豬肉的最佳選擇。
不同的企業選擇了不同的道路。1 大多數種豬企業都有自己的育肥豬場,如果有多個豬場的情況下,一般都會自己配備飼料加工廠,當然這個飼料廠並不對外銷售飼料。也有不自己建飼料廠的,而是入股到飼料企業,對自己的豬場開發專門的飼料。比如福建某大型豬種企業和深圳某上市飼料企業。
2 專門做商品豬生產的企業,甚至會同時做飼料板塊,飼料廠不僅滿足自用,還會出售飼料給別的豬場。
3 部分養豬企業會進入上下游,這時候這個企業你很難定義他到底是養豬企業還是飼料企業或者豬肉加工企業。比如大北農、新希望六和、中糧……
關於媒體
大多數大眾媒體在撰寫專業文章時,總是難以深入準確。所以,當我們閱讀這些文章時,要擺正心態。WSJ的一名記者每次和我聯繫,都說她寫了一篇story。如果你用專心的心態來看文章,你就錯了。
但既然問題出來了,我們還是專業點吧。
故事背後
- 海歸博士
你不得不承認,這個名號都文章及標題都有很大的影響,適合標題黨。事實上,讀者就愛看這種。
當然,你得看一下這個博士是誰。信誠的海歸博士是孫玉賢博士。
這是2010年的「新聞」。
孫博士生於1957年,從業20多年。1981年,孫玉賢在山東農業大學獲得畜牧系學士學位;1984年,又在該校獲得碩士學位;之後,憑藉優異的學習成績獲得留學海外的機會,並於1989年提前完成學業,獲得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博士學位。孫玉賢后來在紐西蘭Massey大學任教,之後在台灣祥圃牧業公司、荷蘭托佩克等公司任職。
2008年,他創立了賽博迪科技公司並擔任董事長,賽博迪後來成為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2013年,大北農集團收購賽博迪。
怎麼樣?和想像中的「博士」不一樣吧?
他的成功並非因為他是博士。當然,也不能說毫無關係。
- 環保型
根據我國法律,沒有環評就不能規模養殖。所以,所有合法的規模化養殖場都是「環保型」的。這個問題無需討論。
- 標準化
「年可供種豬1.3萬頭,育肥豬10萬頭。」這種規模至少要6000頭母豬,投資上億。如果你沒有「標準化」,農業主管部門會生氣的。
- 生態
種養結合就叫「生態」。說土一點,你養點豬,種些樹就行了。信誠有「有機肥料廠」和「中草藥種植基地」,能不「生態」嗎?
- 產業鏈
我沒去過信誠,但是在養殖場內能看到屠宰冷藏加工和肉製品加工廠。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 背景音樂
我只能說,這玩意幾乎沒人用。我沒用過,也不方便評價。
- 智能化餵養
我對智能化不感興趣。我感興趣的是「智能化」的「自然養豬法」。這是啥玩意?
評論現在正式回答問題。
- 這種養豬模式在中國有多普及?
從文章看不出「養豬模式」。因為都是輕描淡寫,中國多數養豬公司都可以請記者編出這麼一段。
- 現代化養豬(以降低每頭豬的成本,同時確保食品安全)在中國還有市場前景嗎?
現在的養豬都是現代化養豬。
回答完畢。可以應要求補充修改。
「種豬繁育場、育肥豬場、飼料加工廠、屠宰冷藏加工、肉製品加工廠、有機肥料廠、中草藥種植基地、太陽能光伏發電等八大分區構成了一條完整的生豬產業鏈」,幾部分要分開理解,可以互為組合。
首先是 種豬繁育場+育肥豬場,這種組合,基本上國內年出欄萬頭育肥豬以上的場,都是這種模式。出售種豬和精液,同時也出售商品育肥豬。
而這裡的「飼料加工廠」,應該定義為 豬場自用的預混料加工車間。是購買預混料和收購玉米、豆粕等,通過飼料機組配比攪拌後,作為育肥豬的口糧。自產自用,屬於育肥場的一部分。
然後是 種豬繁育場——育肥場,同時配備有機肥料廠,並配備飼料加工廠。這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對豬場的糞污進行再加工,製作成有機肥料,出售給周邊農戶。主要目的是控制排污。
屠宰冷藏加工、肉製品加工廠,這兩項單列出來,是豬場幹了屠宰場的活。不滿足於現狀,向下游產業鏈發展。這時候還要建立相應的配送和銷售體系,向市場上供貨。能做到這兩項的豬場,大部分也已經開始做自己的豬肉品牌,開菜市場的冷鮮肉店面、或者是商超上架。
中草藥種植基地屬於種養結合,有點兒生態農場的意思。同時,有機肥料廠也可以為種植基地服務。不一定局限於中草藥,也有有機蔬菜、水果、魚塘等自由搭配。這兩種即為瓜果和蔬菜。使用塑料薄膜將根莖和土壤隔絕,然後使用有機肥種植。
這兩種即為瓜果和蔬菜。使用塑料薄膜將根莖和土壤隔絕,然後使用有機肥種植。不是看鴕鳥,鴕鳥後面那一片,是豬舍和魚塘。豬舍的糞渣用來做魚類飼養的有機肥。
不是看鴕鳥,鴕鳥後面那一片,是豬舍和魚塘。豬舍的糞渣用來做魚類飼養的有機肥。
太陽能光伏發電,目前沒有接觸過。豬場多用沼氣發電。
全產業鏈的模式做起來,難度很大,對資金要求很高。所以,能夠完全做到這幾個項目的廠家不多。但是自由組合的非常普遍,根據自身的實力和周邊的環境、需求。比如有些豬場周邊都是果農的果園,就主攻有機肥。有的豬場接近城市、又有大片閑置土地,就發展種養結合,做有機果樹、生態豬肉。
PS:某海歸博士這個可不是什麼養殖場,企業規模大了去了。
然後說說飼養工藝:「豬舍內安裝全程監控、背景音樂、乾濕度報警、通信四大監控系統,採用「自然養豬法」先進產工藝,全部實現智能化餵養。該養殖場年可供種豬1.3萬頭,育肥豬10萬頭。」飼養工藝很容易實現,目前也比較普及。「全部實現智能化餵養」則沒有那麼神奇,還是以人為主,設備只是輔助。自動化的程度相對來說已經比較高了。智能化還沒有達到。
監控的意義有限,通信還是基本靠吼。乾濕度報警確實有,用於通風、降溫和供暖。
背景音樂這個.............請教一下 @張佳,我還真沒有遇到過。據說是在妊娠期要放輕音樂?
下面是盡職調查時拍的某養豬場照片。
在西安市周邊縣域,受市場影響很大,2011年、2012年產值在1000萬元左右,13年降到400萬。豬場有自動化喂料線、喂水設備,有自動調溫、調濕、換氣設備,對豬糞有沼氣綜合利用工程處理,有廠子自己的豬肉直銷店。
豬舍
育肥豬
育肥豬仔豬
仔豬妊娠豬
妊娠豬下面是另一個生豬屠宰公司屠宰車間的照片
下面是另一個生豬屠宰公司屠宰車間的照片謝邀,可能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吧,我覺得題主的問題主要是想問這種包括八大系統的豬場模式的發展前景。應該強調的是包括這八大系統的完整的養豬形態。
從我個人的角度講,種豬繁育場、育肥豬場、飼料加工廠、屠宰冷藏加工、肉製品加工廠、有機肥料廠、中草藥種植基地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等八大分區。這一發展的理念肯定是先進先進先進的(重要的話說三遍)。這一模式最先進的地方在於整合了產業鏈,相信做過養豬或者屠宰或者加工任何一方面的人都知道,整合產業鏈是最難的。這每一個點都能是一個獨立的產業,都能支撐起一個企業。再把他們整合,這需要巨大的能量和智慧。如果有這個人肯定在行業里耕耘了最低20年,還得要有巨大的資金和人脈,以及巨大的付出。所以從這個角度講,這種模式少,少之又少。
談到前景,從環保和資源化的角度講肯定是好項目,好模式。但是作為企業,從賺錢的角度講,這個模式真不一定有他特有的優勢。上文提到過,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是整合了八個分區,產業鏈的優劣勢在此不多做分析。行業是大型企業在引導,想做大的突破要衡量各方面的困難,以及是否有適合的土壤。
要不自我改進,或者被政府淘汰,如果還是維持髒亂差的養殖方式,政府的一個環保法就讓你傾家蕩產關門大吉
分析養豬人和養蛋雞人的區別:
養豬的——國民黨更多 --要上頭髮「軍餉」才動的。
啟動之前就想的是要得好多補貼,拿好多項目等等,小心思太多。
養蛋雞的——共產黨更多---「自力更生」的居多
現在的小規模蛋雞場(存欄1萬羽也上),大多都是沒有補貼的,且都是真真正正搞養殖的。
先講我自己的結論
普及程度-----題干中的養豬場在現今中國鳳毛麟角,大多數的養殖場雖然使用標準化作業,但差距不僅僅是技術,規模,還包括原料種,防疫,營銷,人員配置等等一系列問題。
前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只是面臨諸多問題。
類似於我國是農業大國,溫室種植的好處極多,現代農業前景這麼好為什麼還要有耕地紅線論。
因為,
國情。
我們屆學校本科的獸醫專業7個班只有一個小動物班,即大多數人眼中的寵物醫師--剩下的都是大動物養殖業方向,其中,有關豬呢,是最多最重要的。今年剛剛完成了學校規定的實習,在學校可選擇的範圍內(豬場,禽廠,馬場,動物醫院,實驗動物,檢測機構,獸藥廠blabla等等),參與實習的大多數人都選了豬場,在實習的過程中,雖說只是概述性的了解養殖的各個環節,但是實習回來的同學們仍然能見微知著的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其中就包括養豬行業的普及程度和前景。希望能給一些幫助。
養殖業大規模飼養的好處自不必說,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滿足市場需求。誰都說好為什麼仍然以散養為主?因為沒有那麼多雙匯或者…網易和恆大,更何況也沒見後者有什麼波瀾壯闊的成果。想參與?玩兒的起賠不起的人多了去了。老話說家有千金萬貫,帶毛兒的不算。所以即使用現代化的手段養豬,大多數豬廠老闆也是小打小鬧。大規模的就很少啦,真正大規模又現代化的就更少了。話說回來,也就是大家都在用現代化,標準化的手段去運作,但是沒有一統江湖的成規模成氣候。生物安全,疾病預防,飼養管理這些說著容易,兩頁紙就搞掂了,要落實下去可都是真金白銀的軟妹幣。更何況還要資金和技術結合,不是大把大把的攘出去就能坐收回報的。攘出去了之後怎樣大把大把的收錢又是另外一門學問,普及可行,仍需時日。
再說前景,養豬都是在比較偏僻的地方,就是那種先坐巴士再坐黑車最後還要騎一段摩托才能到的地方。不僅僅是成本,更重要是防疫問題和糞便污染。
來扯第二個問題
作為一個馬上要畢業的我(原諒我是個又年輕又俗的人),在大學五年學習之餘,過慣了周末能和男朋友逛街吃飯看電影的閑暇時光,節日能找姐姐看比賽看話劇聽音樂的快樂時光,生日能找一幫好友high歌,泡吧的興奮時光。偶爾聽說方所開講了去坐下聽聽,偶爾午夜餓了叫一份校門外的河粉…扯遠了…實話實說,不是我沒有做好畢業工作的準備,只是畢業了之後無我沒什麼動力去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這和薪水無關(更何況說起養殖行業的薪水,都是眼淚),我不喜歡那種奮鬥幾年過著抽著藍色芙蓉王拿著綠色諾基亞的生活。在標準化養殖場飼養管理全進全出,意思就是人和豬一起養,隔絕了疾病也隔絕了自己。說到底就是不想讓自己在信息的大潮下心甘情願的做一座礁石。那麼問題來了,有什麼情況讓上面說的這麼一個又有資金又有技術又懂市場的個人或者團隊去投身到現代化養豬業呢?
所以,
國情。
制約中國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業(尤其養豬)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土地制度:
要想最大化降低養殖成本,首要是降低飼料成本,例如養豬來說,料肉產出比為3:1,其中飼料主要成分為玉米(能量飼料)、豆粕;加上其他輔料及添加劑一斤飼料都在2.0元左右,現在毛豬出售價格為6.5-7.0元/斤,單純買飼料養豬實際上是基本虧本,所以很多小規模養殖場都買泔水,降低飼料成本。
理想的模型應該是養殖場配套飼料用地,降低飼料成本,解決養殖污染,增加抗市場波動能力。
目前中國土地分為住宅用地、商業用地、工業用地、農業用地;其中農業用地雖然有流轉機制,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是非常困難的,成本也不是很低,比如本地農地流轉每年租金600-1000元/畝,按照本地工業園招商價格2萬元/畝(40年)對照,成本要高得多,這些工業園還是毀了農地來建設的,這就是個畸形的土地供應和管理者的GDP導向。
農地私有化、農業園區制度化或許能給規模化養殖提供最大的動力。
海南羅牛山畜牧有限公司
聽到 人丁興旺,你想到了什麼?再說人多,吃豬肉的人也多,養豬前途無量
我以前在一家全國前一二名賣火腿腸的企業干過!我做的工作就是去聯繫販豬的把他們收到的豬運過來!我去過很多縣甚至村裡聯繫豬販子,所有豬販子收到的豬都是從小型的養豬場集合起來的!而且實力強大點的豬販子在屠宰場有著上帝的角色,因為他們決定著哪家屠宰場今天能殺到豬!甘肅河南寧夏大批的豬販子穿省而過,將從農家收來的豬運往外地!我們的屠宰場壓力很大,常常面臨無豬可殺的尷尬境地!因為價格不合適豬販子便不收豬!
其實我說了這麼多就是因為現在在中國完全沒有大型的先進的養豬場!往往當地的豬只能賣給當地的豬販子,然後由販豬的運往屠宰場!整個產業鏈本身就不完整,往往利潤高了他們就收豬,不高了就在家休息。而大部分收來的豬也是農戶家的零零散散的十幾頭!那時候我記得我的壓力很大!我多希望有個大型養豬場就可以省去我和大大小小的豬販子磨嘴皮了!
前景肯定是巨大的,中國本身就是個農業大國(養殖業也算),但這方面人才太少,從大學專業熱門度、錄取分數線可見一斑。當今中國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文化水平較低的農民,缺少專業的養殖技術和科學的養殖方法,雖然我拿不出什麼數據,但大家都能感覺的到。。。
要是能有相應的高端人才、充裕的資金投入,想必前景是一片光明。。(政府肯定是大力支持的了)這兩天正好在跟江蘇省青年企業家培訓班。參觀了雨潤。據員工介紹,雖然不普及,但國內大的生肉供應商基本都這麼做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