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理財型保險值得做嗎?有哪些優缺點?適用人群是哪些?


謝邀。
理財型保險要區分開所在的渠道,因為不同渠道的「理財型保險」其實差別是非常大的。
1、個人營銷員售賣的理財保險
2、銀行售賣的理財保險
3、電話銷售的理財保險
4、淘寶為代表的網銷理財保險
簡單來說,1、2、3完全不推薦,想理財就去做真正理財的那些金融產品,比如基金、信託等等。想保障就買高槓桿的純保障保險產品。
4推薦有條件:理財門檻很低(沒多少錢)、不想成天想著(大部分這麼說的是沒有專業知識)、不是太急著取用(隨時要用就去選餘額寶或者類似產品),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選擇。
最後說一句:別把這東西當保險。這只是在現在低門檻理財產品稀缺情況下,而其他金融該機構又不能或不屑做低門檻理財產品的時候,保險公司鑽的小空子而已,抓抓資金流。對我這樣做保險的人,別跟我說這還是啥保險。


謝謝邀請。
在正式回答問題前,首先明確一下「理財型保險」的概念。在我看來,分紅型壽險本身並不是理財型保險,基於保監會對其的基本定義(《分紅保險管理暫行辦法》第2條:本辦法所稱分紅保險,是指保險公司將其實際經營成果優於定價假設的盈餘,按一定比例向保單持有人進行分配的人壽保險產品。),分紅險實質上是保險公司將優於定價假設,獲得的超額利潤(或曰客戶多交的保險費),以返還現金或增加保額的形式,交還給投保人,以實現保險定價公平性原則(也是市場充分競爭下,爭取更多客戶)的過程。所以總體而言,分紅險與理財方面並無緊密的聯繫。我以下所指的理財型保險,主要是萬能險和投資連結型保險。
其次,我所謂的理財,並不單純看重投資收益(雖然這是值得關注且有重要影響),而是更看重投保產品對保費的有效利用,保額的合理調整,並因此而帶來的「以最小的保障成本,換取更大安全保障」,這一保險的基本命題。
基於上述兩點的認識,我認為:
1、理財型保險值得購買。
2、理財型保險的優勢:保費使用的透明度高,可以較為清晰的了解保險公司在運用保費時的基本策略,進而有較多的信息來判斷某一家公司的產品、某一項產品更值得購買。例如,目前多數理財型保險會明確說明扣除費用的比例(保險公司管理保單所需要的費用)、保障成本(純保費)、儲蓄保費(賬戶價值),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數據,很容易了解到一家公司的投資實力、運作產品的策略和定價假設。繳費額度和頻次靈活,可以根據實際的賬戶價值,決定繳費頻次,避免因為繳費不及時導致保單效力中止,以及便於資金的周轉。保險金額可調整,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節省部分保費,提高保費的使用效率。
3、理財型保險的缺點:更容易被「忽悠」、誤導;忽視保險的保障功能,而單純追求高收益(而實際市面上所有保險的投資收益最高也就5%-6%)。所以理財型保險的「理財」,重心是如何投過保險公司的運作,提高保費的使用效率,合理降低保費支出,同時承擔更高的風險保障,而不是如現在普遍宣講的「透過保險賺大錢」。這個盲點不除,理財保險就絕對無法體現出優勢。
4、適合什麼人群。在充分理解理財型保險內涵的前提下,因為其繳費靈活、透明,保額可調,不同人群可根據自身實際狀況,適度調整,我認為理財型保險適用人群是較為廣泛的。


感謝邀請。

理財型保險的特點:
一、保障功能相對較弱,大部分甚至沒有,即在身故後只會退還保費;在被保險人生存期間會按照條款約定得到某種收益,比如年金,即幾年返一次,或者一年返一次,近年來花樣翻新,還有所謂關愛年金一說,其實就是在被保險人過生日期間返還一定的金額,如某保險公司同類產品返還年交保費的1%左右。
二、交費年限多比較短,常見三年,五年,十年,甚至躉交。
三、主打都是理財,收益,避稅,躲債等等看似與傳統的保險保障為主的觀點不相干的功能,通常交費較高,一般均在數萬元以上,高者有數十萬,數百萬,甚至更高。
--------------老老實實的分割線--------------
優缺點:
一、關於產品本身的,優點:安全,缺點:收益低。
其實優點和缺點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要安全,就勢必要犧牲收益;要收益高,就一定存在一些風險。既安全又收益高的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二、關於銷售過程中的。銷售中的誇大收益,隱瞞缺陷,隨意承諾的不良傾向由來已久,花樣翻新到超過客戶的想像。但萬變不離其宗,一切都是由合同說了算,在直覺和理性的分析之間,後者比較靠譜一些。我們的客戶只要在購買時,抓住幾個點:
1、關於分紅險,
分紅險中只有現金價值和固定返還的年金是確定的,
分紅是不確定的,理論上一分錢不分,你也拿保險公司沒轍。
2、關於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之上的投資收益是不確定的,國內萬能險的保底利率有1.75%,有2%,2.5%等幾種,除了利率,還要看看初始費用的扣除,保障成本的扣除等等。如此這般,名義上4%以上的萬能利率,實際計算可能在3%左右。
3、關於貨幣的時間價值。30年前一本新華字典的價格是0.5元,前段買了一本,商務印書館出的,19.5元,30年間上漲40倍。考慮到通貨膨脹,對於若干年後貨幣的價值最好有個理性的判斷,比如20年後10萬元的購買力,相當於今天的多少呢?假設通貨膨脹率是5%,答案是35848.59元。因為各類理財型保險的宣傳資料上經常會提到若干年後你會有多少多少錢,這點其實是藉助了貨幣的時間價值,且不說其中有多少是不確定的,即使有返還,真的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嗎?如果藉助複利計算器,可能會看得更清楚一些。如果有人借你1萬,80年後還你10萬,你覺得是賠還是賺呢?有沒有在銀行儲蓄收益高呢?有請大神:複利計算器。按一年存款利率3.5%來計算,注意是複利,計算結果是156757.38,請見圖。為什麼舉出這麼一個荒謬的例子,原因是經常有保險宣傳資料上寫0歲的寶寶,買了某理財型保險,在80歲時會拿到多少多少錢。

--------------老老實實的分割線--------------

購買注意事項:
一、保障的主要特性是保障,即使購買理財型保險也應充分考慮這一點,最好在完善保障型保險規劃的基礎上再做理財型保險。
二、學習一些基本的理財和保險知識,比如如何計算理財型保險的收益(可以藉助excel中的XIRR等各種函數),貨幣的時間價值(通貨膨脹)以及72法則。關於這一點,請參考相關資料。
三、慎重對待某些理財型保險的附加功能。
1、遺產稅,在我國能否實行,未知。實行後理財型保險是否屬於可以避稅的範疇,未知。從國家開闢稅源的本意來看,個人更傾向於理財型保險無避稅功能的觀點。
支持者的觀點通常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遺產稅暫行條例》第五條,下列各項不計入應徵稅遺產總額:(四)被繼承人投保人壽保險所取得的保險金。
焦點在於:新中國成立這麼多年,從頂層設計這一稅種至今有20多年了,尚未實行,可以看到實行與否後面的博弈有多麼激烈,今後會不會實行還是未知數;即使實行,理財型保險符不符合條例約定的「人壽保險」的定義,需要有關權威機構的釋義,不是通常人能力範圍所及。
2、洗錢、躲債。洗錢,非法躲債,在中國大陸,包括以購買大額理財保險的做法是絕對行不通的。


謝瑤
這問題說來話長,目前看,大龍說的現狀蠻靠譜;
理財險值得做嗎?眼光放遠一點的話,理財險保險肯定是值得發展的。
下面的東西比較宏觀,但是我想說的,嫌嘮叨可以跳過去,直接看最後幾段。

1、保險的兩個分支

目前保險業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了消費保險和資管保險兩大趨勢。

  • 消費保險是指那些對利率不敏感,金融屬性不強,關係民生,對服務品質有很高要求的這類保險業務,本質是為消費者提供風險保障,例如健康險,意外險等;
  • 資管保險又稱為財富保險,是指以預防未來不確定的生活以及養老健康為目的的財富管理業務,這類業務對利率敏感性高,金融屬性很強,其本質是保值增值,其中就包括了目前的很多理財性質的產品,如各類分紅年金保險等。

2、理財險蓬勃發展而全民保障不足的現狀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曾經談到「不賣理財型保險產品,保險公司不好發展,光賣理財型保險產品,這個行業安身立命的基石也被動搖了。」,其核心的意思,就是保險除了保障的核心功能之外,財富管理的作用也需要發展,保險公司只強調保障型產品業務,是很難生存的。而現實的情況是,
國內的理財型保險產品(多為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佔據了90%多的壽險市場份額。

是不是所有老百姓都被保險公司忽悠了?其實,理財類保險有如此大的市場需求,說明大家對保險的財富管理功能還是認可的。06、07年的分紅保險、萬能保險、投連險這些新型理財類保險火爆異常,受益於A股等資本市場的牛市行情,投保者的收益也水漲船高,2008年春節後,中國人壽的分紅險收益率超過了8%,當時的定存利率是多少?

而近幾年隨著資本市場的低迷,保險公司的投資領域放開腳步過慢,使得其理財險收益率逐年下降,甚至低於銀行定存。而銷售人員可能在銷售理財險的時候,片面強調了前些年的靚麗業績,對保戶的風險告知不夠,等到結算時,投保者的憤怒也是可想而知的。

這種局面也引起了行業對於保險的反思。國外發達國家是保障類產品發展成熟後,理財險才得到快速發展。而我國是在保障類產品發展不足的情況下,重點發展了理財型產品。
2012年中國普通型壽險覆蓋率只有10%左右,保費收入965億元,只佔壽險業務的8.2%。截至2012年底,普通型壽險有效保單1.31億件,件均保費735元,件均保額5.3萬元。

上面這幾個數字可能大家沒有直觀的感受,下面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理賠數據與鄰國日本2011年地震的理賠數據對比:

  • 截至2009年5月10日,我國保險行業共處理汶川地震有效賠案23.9萬件,已結案23.1萬件,結案率96.7%;已賠付保險金11.6億元,預付保險金4.97億元,合計支付16.6億元。賠案涉及遇難人員1.29萬人、傷殘743人、受傷醫治3343人。
  • 2011年日本東北部地震和海嘯賠付總額和賠案數量超過了日本以往任何一次地震, 賠案接近50萬件,約合118.9億美元

3、保障的廣義解讀

人保壽險總裁李良溫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不少人認為保險保障就是意外保險、疾病保險、死亡保險,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這種界定顯得太狹隘了,無疑將保險業的服務範圍限定得太窄了。不是消費者買了意外險就不發生意外了,而是一旦發生意外可以從保險人那裡拿到補償的錢去醫治意外傷害,同樣購買疾病保險的目的也是一旦不幸發生疾病從保險人那裡拿到補償的錢去醫治疾病。」他認為發展儲蓄型、投資型等業務,也是為人們提供充分保障的客觀需要

所謂保障,從經濟補償的角度講,可以簡單的理解只要錢多保障就充分,保障不能強調產品形態,無論什麼保障,也無論什麼產品,保險提供的都是經濟補償,經濟補償的表現形式是錢,保障充分與否也是要靠錢的多少來衡量的,而不是以產品形態更不是交費方式,保險公司的保障核心也是以錢來表現的,不能將保障僅僅限制在死亡、殘疾和重疾這些小框框中,而應從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多樣性、從與時俱進的廣義概念上來理解保障。

事實上,目前保險市場上的大額壽險保單,即高端客戶的壽險需求還是更側重於資產保全和財富傳承。反而,醫療保障、大病保障及養老保障並不是高端客戶,特別是高凈值客戶最看重的。 其種原因,大家可以參考一下這個問題:若我國立法徵收遺產稅,會對人壽保險產生何種影響?

4、大資管時代,理財險的又一發展良機

所謂的大資管時代,是指2012年下半年之後,保監會逐步放開了保險資金投資管制,13項鬆綁保險資金的新政將保險資金運用推向了深層次的市場化。

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率低不是怨監管限制么?這時候保監會給足了自由,能否讓投保者滿意,就看各個公司自己的真本事了。而就在8月,保監會又放開了傳統壽險的預定利率,算的上是保障、理財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保監會此舉,也算是將保險業置於整個金融體制改革的大棋中考慮。

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中長期發展目標,從行業來看,非銀行金融板塊,包括 券商、保險、信託等公司都將受益於這一改革趨勢。金融改革在宏觀層面適度改變「大銀行」格局,發展多層次的金融市場結構,在微觀層面亦會影響居民對所持金融資產的配置結構,儲蓄不再是唯一選擇。保險必將在長期存款業務上與銀行展開競爭,保險公司的長期資產管理能力決定了保險業能否能在這場競爭中勝出。

過去,保險資金的長期資產主要配置在債券與銀行存款上,難以獲得合理可觀的期限利差。而保險資管新政放開後,壽險資金的長期性和規模性特徵,使得其可以對流動性不好、但有長期升值潛力和巨大潛在回報的戰略性資產和權益性資產進行投資,會進一步提高投資穩定性和盈利水平

所以,可以預見不遠的將來,保險資金的運用會更加靈活和有效。當然,市場化程度越深,優勝劣態,也越明顯。」好「公司的理財型保險也勢必暢銷,投保的朋友,需要睜大眼睛好好挑選了。

第一個問題over。

理財型保險的缺點?相比非理財險,略貴;相對其他理財產品,收益波動性略低;優點?得看那種類型產品了,可參考這個問題:請專業人士介紹下保險類理財產品?

適用人群?all!只是迫切程度和需求切入點不太一樣罷了,所以,他也有可替代性,這個不多說了。


樓上各位都是從保險意義和作用上講的。
我就從基層營銷員為什麼銷售理財型產品說一說吧
一、能做大保費,不管是消費型的保障型產品,還是重疾險,現在的業務夥伴能做到30萬保額(差不多一萬多一點的標保)就很不錯了,主要是銷售技能跟不上去,在一個是客戶的年收入層次也是限制。
二、客戶原因,大部分客戶是不喜歡消費型的,這是一個心理作用,所以一些代理人會用理財險+重疾險綜合銷售,以保證客戶每年或每兩年能拿一次收益。
三、保險公司重點推動理財險。因為理財險好講解,所以好銷售,保險公司為了迅速擴大市場佔有率,會投重金方案支持業務員銷售理財險,而且重點推動短期繳費。傭金高,有各種方案支持。
四、基層營銷服務部要完成年度任務才有年終獎拿,苦逼基層員工很辛苦,哪個賺錢就推銷哪個,這也是市場規律吧。
五、對於代理人,能快速達成百萬標保,獲得公司各種榮譽性獎勵,比如年度保費王、高峰會會長、MDRT、IDA龍獎、保險行業協會的優秀代理人等等名譽性榮譽。

說的粗淺,其實在基層單位,就是以代理人能賺到錢、營業單位能完成年度任務,其他各種理由原因都是冠冕堂皇的。但——我們不會誤導客戶。

再補充:理財險我認為對於有錢人可以洗錢(說避稅逼債太那啥了),對於有點閑錢的人可以用來做養老補充。養老金一定要做到:穩定性、持續性、收益性。
另:香港的理財險本人不是很喜歡,收益雖高一點點,但有匯率風險,你我畢竟還是在帝都生存的人啊。


感謝邀請,說說個人看法,不當之處請各位專業人士指正。
理論上來說:
很多保險尤其是多年期人壽保險佔用資金會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此保險具備了一定的儲蓄特性,這為「理財」提供了時間和空間。
但是保險的本質功能是分散風險、補償損失。不同於普通理財產品(如存款、基金、國債等)在發生風險的時候保險要進行風險補償或給付,而風險又是不確定的,通常無法預估,那麼保險的資金運用就要從一開始留出風險準備金來,放著不動,這使得它的理財能力在起跑線上就弱化了。打個比方,同樣是一萬塊錢進行投入,其他的理財產品是運用一萬塊錢的全部進行運作,保險資金就要打個折扣2~9折不等,留夠了風險準備金再拿去運作,即便是經營能力與投資能力很強的保險公司,取得的收益也要打折扣。

實際當中:還是要從自身的需要去考慮購買什麼樣的保險,而非單純地考慮理財型保險的收益高低。
收入較低和有投資理財專業能力的人可選擇消費型保險進行購買——就是那種不發生事故不給錢的保險,保費通常很低,同樣的保障,支出的保費是理財型保險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佔用資金很少,省下來的錢去購買專門的理財產品或投入實業,或可取得更高收益。
另一方面,我國對於險企資金運用的監管進一步放開,保險資金可以進入到更多領域,再加上保險資金的可運用周期通常較長、屬優質資金源,整個保險行業的投資收益能力走高也是必然。對於暫時沒有能力選擇更專業或高風險理財產品的人來說,可以考慮購買一些分紅型、萬能型甚至投資連結型保險。需要注意的是,分紅型和萬能型保險都會通過條款來約定保底收益率,不提前退保的情況下,不會蝕本,滿期後一定有收益;而投資連結型保險賬戶是直接與保險公司資金運用關聯,經營不善的情況下有蝕本的風險,反之收益更高。
有實業的人、進行經營活動的人首先應該考慮的是財產保險和責任保險,這樣,一旦發生風險(如火災、地震、生產或經營過程中發生導致員工或顧客人身風險的狀況等),現金流有保證,而不用變現不動產或其他有時間限制的金融資產,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企業規模較大、員工數量較多的法人代表,可以考慮給員工辦理福利型年金保險,這樣不僅可以提升企業凝聚力,更可在稅前列支、合理避稅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保險法》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干涉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對保險金的請求權。人壽保險的身故保險金可指定一至多個受益人並安排受益順序與受益份額。因此,對於擔心資產分配可能產生爭議的人來說,人壽保險幾乎是唯一明智的選擇。企業破產清算、銀行債務追償(不論企業債務、個人債務還是擔保債務)等均不能對購買了人壽保險的資金髮生效力。而恰當運用年金保險可以切實保護在離婚、再婚等家庭中的弱勢一方的權益。身故保險金受益人的指定可很大程度上避免財產繼承糾紛。


謝謝邀請!

上面各位老師講解的都非常透徹!非常敬佩各位,在下僅作些許個人之見的補充,盡量從普通人的角度來回答:

理財型保險值得做嗎?有哪些優缺點?適用人群是哪些?

1、理財型保險值得做嗎?
——對於富人,值得做;主要用途是避債避稅,資產傳承(傳給下一代,避開遺產稅);
——對於中產,不值得;他們的資產還沒大到需要避稅的程度,而保險的理財功能又比較弱;
——對於小資,值得做;主要用途是強制儲蓄,提前做好退休養老規劃;
——對於經濟困難者,不值得;要做的保險要集中在保障類,不能花錢在理財型的保險。

2、理財型保險的優缺點:
優點:
——傳統分紅型可保本,保證資金安全;
——養成強制儲蓄的良好習慣;
——養成提早規劃的良好習慣;(是的,這是個非常好的習慣,但不是每個人都有)
——收益與定期存款持平;
——避債功能,避稅功能

缺點:
——其實上述所有優點都有可能成為缺點,因為理財保險只適合某幾類人;那麼,其他類型的人群在看待理財保險時,就會覺得缺點重重。

3、適用人群:參見第一條。


現在市面上有一些很火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在3%-7%左右,打著穩健、安全、存取方便的旗號在售賣。但其實細看合同,它可能就是一款理財保險,有的甚至根本不保本。


比如京東小白理財,號稱「活期大殺器」,雖然優勢確實不少,但作為一款投連險,它包裝太過,被人扒皮扒個底朝天...


理財保險,和一般的保險,以及一般的理財產品,還是有很多差別的,不同混為一談。

區別在哪裡,如何辨別和挑選,簡單的科普一下。



市面上有理財功能的保險,越女看了一下,大概有四種。分別是分紅險、萬能險、投連險和養老保障管理產品。


()、分紅險=傳統保險 + 險企經營分紅


分紅險的特點是,它既可以有保險保障,又有分紅可拿。


保險公司如果經營得好,掙得錢多,它就會多給你分紅,如果經營不好,就少分錢。


看起來似乎很美的樣子,但實際沒這種好事兒。分紅險保障低、保費高、繳費時間又很長,一交就是幾十年。


收益呢,甚至比同期的銀行存款的利息還要低。所以,越女一直不推薦買分紅險。


()、萬能險=傳統保險 + 保本型投資收益


萬能險和分紅險一樣,也是兼具著保障和理財兩個功能。不過,兩者的差別也很明顯。

首先,萬能險非常的靈活,保費可以多交也可以少交,保額可以調低也可以調高,而且過了鎖定期,本金利息,想取隨時都能取出來。


第二,萬能險的增值部分,是投資所得。保險公司把你的錢拿去買國債、基金、股票等等,來獲得較高收益。


所以,你可以把萬能險想像成一個保本基金,把保險公司想像成基金經理。


買了萬能險,最起碼能拿到2.5%或者3.5%的保底收益。在這個基礎上,如果「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強,你就多拿錢,投資能力差,你就少拿錢。


當然,多拿也不會太多的,保險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一般不會超過8%。


萬能險曾經很受歡迎,非常熱門,但是,由於保險公司作死,把萬能險的預期收益設定得太高,而保障功能降到了幾乎沒有,偏離了本義,令保監會很不滿,被責令下架整改。


一夜之間,萬能險消失得無影無蹤。


()、投連險=不保本的投資組合收益


自從萬能險下架之後,投連險成了主流的保險理財產品。京東小白理財、理財通的定活保等等,都是投連險。


投連險,全稱投資連結保險,收益也是來自於投資。它和上面的萬能險最大的區別是,投連險不保本也不保收益,風險由投資人自己承擔。所以,你可以把它想像成預期收益比較低的混合基金。

由於資產配置的比例不同,不同投連險的收益和風險有很大區別。有的偏穩健,有的比較激進。甚至同一個名字的投連險,也會提供不同的幾個組合。


把這麼複雜的東西,包裝成小白理財產品,確實不太妥當。


不仔細看合同,你很容易被坑。


所以,在買投連險的時候,第一心裡要清楚,它有虧本的可能。第二就是,一定要認真讀合同,認真讀合同,認真讀合同,重點看投資方向和資產類型,確定能承受,再購買。



以上三款產品都是壽險,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保障功能,下面要介紹的這個,是養老保險公司專供的,沒有保障功能的理財「保險」。


養老保障管理產品,它跟投連險比較像的一點是,也是不保本的封閉型投資組合,基本什麼都可以投資。


不同的是,養老保障管理產品沒有一丁點的保障功能,根本就稱不上保險了。所以它沒有保險的猶豫期,買入就不能提前贖回了。


錢大掌柜的「富盈人生」,理財通裡面的「國壽嘉年保險理財」,微眾銀行的「眾享太平」、「盛世天倫」系列,都是養老保障管理產品,它們的預期收益,從3%-7%不等。


越女覺得,雖然它們的名字里有「養老」兩個字,但只不過是噱頭罷了,不代表絕對穩健安全,具體要不要投資,還是要看合同,看具體產品的投資方向、資產類型能否接受。

以上就是理財型保險的所有盤點啦,如果你想了解保障型的保險,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回復004,有一篇更加通俗易懂的乾貨文章。


{越女讀財}

http://weixin.qq.com/r/Y0gsNJrEksftrd5X9x1x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微信公眾號:ynducai,歡迎關注,一個金融、媒體各種經驗摻雜的,複雜的人。


張善華邀,保險本意是利用大數法則以避免疾病、意外或其他風險帶來的巨額損失的可能性。但如果對保險沒有多少認可度而僅僅只是想獲得收益而投資理財型保險產品,則重點是確定你自身的資金空閑度、風險偏好、目標收益。1、資金空閑時間:保險產品一般都有退保費用,理財型產品一般在頭幾年會收取退保費用,比如5年期產品在頭兩年或三年會收取1%—3%的退保費用,所以如果投保理財保險產品後再動用這筆資金即退保的話可能會降低你的收益。當然也有短期的產品,和訊網上可以搜素新華保險的惠福寶,它的賣點是首年3.5%收益(具體可以參看相應網站,非新華人,這款產品應該是放開定價後的新產品)。所以應該考慮資金空置的時間與退保時費用。2、風險偏好:保險理財型產品具有一定風險,其實理財產品都有風險。可能保險業務員前幾年在銷售的時候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分紅產品告訴客戶保證收益多少多少等誤導問題),導致保險的口碑一直很差,這點必須承認。但保險公司在確定紅利或萬能結算利率時都會考慮過往的相應結算利率和客戶的預期或參考銀行利率和同行業的水平,不可能存在突然降低很多的,大部分都是保持或微調,但如果銀行利率出現大幅波動則出現相應調整的可能性較大。3、目標收益:保險理財產品收益不算高,比如萬能一般結算利率在5%左右,當然也存在一些公司為了拓展業務採取各種優惠措施所有加一起達到6%但這種產品比較少,並不是行業主流,但目前有往高結算利率方向發展的趨勢。(保監會不允許保險公司以比率性指標與銀行、基金、國債進行對比,所以匿了)另外需注意的問題是:萬能保險一般是複利,每月會收取10元左右的保單管理費(也有產品是每月5月,也有的產品不收取)。
綜合以上這幾點,對於第一個問題:如果想獲得高收益還是別買了,如果只是想獲得5%—6%的收益並且資金最近一段時間用不著可以買理財型保險產品。第二個問題:優點:收益略高於很行、基全、國責,一般萬能型投連型都是複利計算,保本(萬能一般有最低保證結算利率,如果投連險則不具有這一特性)(避稅什麼的就不考慮了,如果到那個收入水平的一般會有更好的理財產品)。缺點:收益不保證、如果資金較小比如1萬元投萬能,每個月會扣除10元管理費所以需考慮其對收益降低的比率、前期退保會收取退保費用。第三個問題:有閑置資金,對保險理財有一定了解,具有一定保險認知,可以承受一定風險,目標收益率不是非常高。
寫的比較亂,另外所有的萬能結算利率以我所在公司的產品為例,其他公司可能低於我們公司。定價利率已經放開,各公司都在報備和審批新產品到時候收益率估計更高,可以期待


理財型保險適合對於風險比較偏好、經濟承受能力較強、有較多空閑資金的人。
優點:收益大 避稅
缺點:風險大
投資連接型的風險最大,萬能型的有最低保證收益但不會很高,分紅型相對風險小一點,收益適中但若公司效益不好,分紅保險很可能拿不到收益。
個人認為,如果風險承受力較強空閑資金較多,可以考慮理財型產品,但投保時一定要問清收益率、保障期、保險責任、除外責任、退保費用等問題。


謝謝邀請。傳統個人代理壽險渠道的理財保險通常存期較長,收益穩定,附帶較低保障。而現在的理財保險也多在銀行等渠道銷售,總體而言,這一渠道的收益相對傳統個人代理的收益稍高點,存期也短點。但無論哪種都會在保險期間內(一定要看保險合同所列明的保險期限,而不是銷售人員所說的)都不具有資金的靈活性,中途取出不是按現金價值折現就是通過貸款等方式,都會遭受損失。所以如果題主有確定的一筆錢可以安排在一段時間內不動用,那麼理財保險是可以買一點的,但如果只是追求收益,不如餘額保靠譜。買保險還是要回歸保險保障的本質,保險公司敢畫餅給你,就說明你是不會佔多大便宜的


感謝邀請
首先,我覺得理財型保險面向的人需要有以下幾個需求
1.有閑錢, 2.耐得住時間。

為什麼說要有閑錢呢,因為理財型保險在短期看來,真的收益率特別低,就拿經常作為強制儲蓄為噱頭的5+5型保險,存五年放五年,十年下來其實收益率也就1%上下(但是有送保障),但在我看來,不如拿錢存定期,拿定期收益買卡單。
同時也有萬能型產品,目前萬能型產品有十年期、五年期、六十周歲,收益率大部分在4%上下,有附送保障,這類產品我倒是覺得可以考慮,但期間較長,收益與定存差不多,中途退出有損失,真正需要閑錢配置一點就好了。

理財型保險大部分是終身型,無附加保障的,特別是銀保類產品,比如存5年保終身,收益率也很低,無附加保障,也就是被保險人死了,就拿本金和收益出來而已,沒有額外賠償,說是收益有複利滾存,活越久拿越多,但其實算下來,後面多拿的錢無非是你前面少拿的錢而已。

但是,這類保險,有幾個好處:
1.收益免稅,也就是產品收益是免納所有稅收的。
2.避債,如果你有欠外債,保險產品的收益和本金,或是給付的保險賠償金,均不能拿來抵債。
3.免遺產稅。如果你是個很有錢的人,那麼你可以拿很多錢配置保險,等你死後,兒子繼承這遺產,是不用交納遺產稅的。

所以,理財型保險總的看來,並不適合很多人,保險更重要的是保障,每年叫我存幾萬塊錢做保險理財,我更願意一年拿幾千塊錢配置消費型保險。


看了一下排名前幾位的答案,基本上已經說得很全面了。

之前幫助過一個朋友普及過這個問題,索性拿過來與題主及各位保險業的老師們,共同探討學習和進步。

保險理財產品,也稱為投資型保險,它幫助個人或家庭進行風險管理和投資的目的。這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萬能險、投連險和分紅險。

分紅險

分紅險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在A股市場巨幅波動的大環境下,很受人們的歡迎。因為這款保險產品既具備投資的功能也擁有一些保障功能,但近年來卻成為保險投訴的重災區。

保監會統計數據,2015年涉及人身險公司的投訴15385件,佔有效投訴總量的50.94%。從險種來看,分紅險占銷售誤導投訴的69.79% 。

問題集中在「承諾高收益或不如實告知收益 」這一點上,在銷售時向投保人承諾了高收益,但往往達不到承諾的收益,這使得投保人感受到被欺騙。


關於這一點,這裡有必要向大家做個簡單的說明,關於分紅險的收益,有兩個關鍵詞是要加粗看放大的,「預期收益」和「實際收益」。

預期收益是保險銷售人員在銷售產品時向投保人演示的,只具有參考價值。
實際收益則取決於保險公司投資理財能力,這才是一份分紅險可獲得的確定收益。

購買分紅險產品的消費者要分清楚這兩個概念,坦然接受收益的浮動。雖然分紅險在收益上讓人們感到了失望與痛心,但它的穩定性,還是吸引了很多的投保人。


分紅險的收益雖然總體偏低,但其風險較小,適合保守型的消費人群。

萬能險

與分紅險相比,萬能險在市場的口碑會好很多,萬能險提取靈活,可以隨時增加保費或提取賬戶的現金價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萬能險具有保本的特點,目前大多數萬能險都保證了2.5%的收益,有些產品已經做到了3%。


這一個理財保險下設最低保障利率,風險較低,各個保險公司的萬能險在每個月會進行公示保險利率,收益公開透明。


目前,各家保險公司專門設立的萬能險投資賬戶主要投資於國債、大額存款等貨幣市場工具,它的收益是有波動的,而且萬能險需要長期投資才能體現其理財型。

萬能險比較適合中高收入人群、短期投資者應該繞道。

投連險

投連險是一種壽險與投資基金相結合的產品。如果說分紅險、萬能險是比較穩健的,那投連險就多了些風險。投連險沒有保本這樣的一種說法,它的收益高低不僅要受市場大環境的影響,還與保險公司的理財能力密切相關。


投連險可理解為「基金中的基金」,因為它主要投資於基金、股票、債券、貨幣、信託類產品,而且投連險是風險自擔的,有虧本的可能,而且極有可能。


畢竟基金投資於股票等二級市場,股票型基金的風險就比較高,所以投連險風險不小。綜合來看,長期持有收益更客觀。


投連險適合追求資產高收益同時又具有較高風險承受能力的投保人。

當然,保險理財產品本身是靠譜的。只不過保險理財也和其它理財方式一樣有一個共同點——有風險。所以,還是那句老話「投資有風險,需謹慎」。


保險理財產品具有自己的屬性,這些屬性有別於其它理財產品。當然,這裡還要補充幾點。

1、不要過分關注分紅

分紅是保險理財產品的一大賣點,但分紅多少具有不確定性。

2、退保損失

和其它保險產品一樣,理財保險產品也有猶豫期,一旦過了猶豫期退保,損失就會很大。

3、建議長期持有

絕大多數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都是採取複利的形式,所以長期持有收益更客觀。


保險的基本功能是保障,我們要充分發揮保險產品的保障功能,在沒有基礎保險保障的前提下,還是要慎重購買保險理財產品。


保險的本質是保障!保險的本質是保障!重要的話我會說很多很多遍。


在做APP【智能保險師】的創業小白,善於分析保險/理財產品。想了解保險、理財知識,關注我的知乎:北斗星 - 知乎


保險產品是一個家庭理財當中必須要配置的一款產品,也是首先要配置的一款產品。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做,與這個問題的關係不大,我還是直接回答一下關於理財型保險產品的相關問題吧。
我們就這款產品不能夠就值與不值來說明,因為這個問題是相對而言的,不過我相信對大多數家庭而言,理財型的保險我還是不推薦的。
具體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我們要先弄清,我們之所以要選擇保險產品的初衷是什麼,我個人覺得,買保險並不是給自己買的保障而是給我們最親近的家人。我們發生的各種病痛或者危險並不會因為我們是否買了保險而減輕或者增加,只是因為在發生這些意外之後,我們不會給家人帶來經濟上的任何負擔,買保險買的也就是這份保障,而不是希望通過保險產品幫助我們現有的財產進行保值增值。
當我們弄清了我們要選擇保險的初衷的時候,也許還會很糾結。理財型的保險產品既能起到保障的作用,又能夠讓我們的資產實現保值增值,那我們為什麼不選擇這樣的產品呢?原因很簡單,如果你指望保險公司幫助你實現財富的升值的話,那你真的不如去選擇把錢存在銀行的定期,這樣都要比放在保險公司產生的收益要多。另外,如果兼顧理財的保險產品的話,要不就是比純消費型的保險產品少提供很多保障,要不就是同樣的保額,理財型的要比純消費型的多交很多保費。所以我個人覺得,相對而言,選擇理財型的保險不如選擇純消費型的保險更划算,也更明智。
另外我也和很多保險公司的高管接觸過,他們給我一致的意見都是選擇純消費型的保障類保險更值得。
當然了,我說的是相對而言,我覺得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花錢缺少節制的人而言,理財型保險產品也可以在短期內選擇一下,既能夠硬性的幫助你每個月存款,另外還能給暫時還年輕,沒有能力購買保險產品的你提供一份保障,也算個辦法吧。


理財型保險,是側重在投資、理財功能的保險,通常指的是萬能險、投資連接險。跟它相對應的,應該是保障型保險,側重在各種保障功能。

那麼,理財型保險值得做嗎?我們先逐一了解,這幾種理財型保險有什麼特點,具體值不值得做,答案自然就會有的。

萬能險,它的最大特點在於,有最低的收益率保證。就是無論市場發生多大波動,保證的收益率一定會給到,具體是多少,也會在合同中明確規定,所以比較適合,追求穩健和保守型的投資者。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萬能險,保證最低收益率一般為2.5%,有些產品會高一點,到3%,也有的會低一點,大約1.75%。

知道了保證利率這個底線,就不擔心了,那麼實際的結算利率會有多少呢?

目前,市場上萬能險的實際結算利率均不相同,一般在4.5%~5.5%。有的比較低,3.5%,有的產品能做到6%,甚至更高。但這部分是不確定的,主要取決於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也受到市場環境變化影響。比如未來長期處於低息環境,萬能險的資金如果大量投資在大額存款等貨幣市場產品,則實際結算利率很可能會比較低。

不同的萬能險也有相應成本,比如初始費用、管理費用,如果前幾年退保或部分支取的話,也會有相應的手續費用,所以持有時間越長,累計收益會越多,持有成本也會越低。

綜合看,萬能險適合追求資產安全、穩健長期的投資者。如果您是這樣風格,就可以適當配置一些萬能險。

投資連接保險,跟萬能險的最大區別在於,需要客戶主動管理賬戶。因為國內投連險,背後實際投資的是一籃子基金組合,會掛鉤不同策略的3~5個賬戶。比如股票賬戶、債券賬戶、貨幣賬戶。

所以,投資者需要自己來判斷,分配每個賬戶的投資比例,並且在市場變化的過程中,及時做買賣操作,止盈止損等。需要投資者有一定的專業基礎,花一定精力關注產品價格和市場變化。如果市場發生劇烈波動,投資者也沒有及時操作賬戶,很可能幾年下來,賬戶是虧損的狀態,不像萬能險有保底收益。當然,如果趕上好的市場行情,操作得當,實際的收益很有可能

成本方面與萬能險雷同,比如初始費用、管理費用,退保或部分支取的費用等,所以您不難發現,保險產品更專註長期投資,不適合追求短期回報的投資者。

綜合看,投連險適合有一定專業基礎,風格比較進取的長期投資者。如果您是這樣,也可以適當配置一些萬能險。

其實,現在市場上的保險產品,形式都不再單一了,不同功能特點的產品,會搭配組合來賣。比如兩全型保險,掛鉤了萬能型賬戶,來提高收益率。萬能險也會帶重疾、醫療等保障型的附加險,讓理財與保障功能相平衡。

所以,此處要重點總結一下:如果計劃買保險,一定要明確自身的需求是什麼?是保障,還是理財?還是兩者均需要?理財型保險的功能,更側重於長期投資獲利,所以要跟其他的投資品種相協調,控制好大比例,把它當成投資組合的一部分來管理和回顧。最後就是自己的能力問題,是希望自己來主動管理,那麼投連險則更加適合你,如果是全權委託,追求穩健回報,那麼萬能險更適合你。


首先我覺得還是要跟大家理清楚一個概念,國內的理財型保險我暫時先不討論,只說我最了解的香港保險的美金儲蓄分紅險。
我傾向於大家不要把它當作一個「理財」或者是「投資」類的產品,它就是一款儲蓄產品,無非是由於保險公司的風控能力較強、資金池管理體系完備,而能夠做到較高的分紅利率(平均6%複利,概念大約是8年回本之後每十一年翻一番)。

這筆錢的主要用途就是對家庭的長期剛需進行提前規劃,提前準備。包括自己的養老、父母的養老、孩子的教育、家庭的常備醫療基金(如果身體狀況不允許配置健康保障類保險的話)、以及避債避稅、遺產傳承。
當然,美金保單的作用還有資產轉移……你們懂的。
有點像是種一棵樹吧,前面五年或者十年存錢,就像是給這棵樹施肥澆水,然後從11年開始每年可以拿錢一直拿到100歲,就是樹結果子的時候。
本質上,這是一個強制性的儲蓄,使財務結構變得更為合理,專款專用,在發揮保險的基本作用——降低未來財務狀況的不確定性——的前提下,收取一個相對比較高的分紅。

這類美金儲蓄產品適合的人群大概是這樣的:

  1. 家庭的財務結構之中,中長期儲蓄的比例偏低/低風險投資比例偏低,或是對風險的偏好較低,不喜歡高風險的投資
  2. 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前面存錢的部分,每年起碼存1萬美金,複利的累積的效力才會更有效。基數越大,財富積累的效果自然更明顯。
  3. 中長期投入(5年期或是10年期)。如果期望短期套利,這不是一個合適的產品。
  4. 對於持有美金產品有需求,希望對沖匯率風險。

但我更覺得,拋除純粹的金錢上的回報來看,更適合對家庭有高度責任心的人……

-------------
前面有一個答主的答案我覺得講得點還挺對的。他說:

1、理財型保險值得做嗎?
——對於富人,值得做;主要用途是避債避稅,資產傳承(傳給下一代,避開遺產稅);
——對於中產,不值得;他們的資產還沒大到需要避稅的程度,而保險的理財功能又比較弱;(這裡不太同意)
——對於小資,值得做;主要用途是強制儲蓄,提前做好退休養老規劃;
——對於經濟困難者,不值得;要做的保險要集中在保障類,不能花錢在理財型的保險。

2、理財型保險的優缺點:
優點:
——傳統分紅型可保本,保證資金安全;
——養成強制儲蓄的良好習慣;
——養成提早規劃的良好習慣;(是的,這是個非常好的習慣,但不是每個人都有)
——收益與定期存款持平;
——避債功能,避稅功能

缺點:
——其實上述所有優點都有可能成為缺點,因為理財保險只適合某幾類人;那麼,其他類型的人群在看待理財保險時,就會覺得缺點重重。

作者:歐鵬
鏈接:理財型保險值得做嗎?有哪些優缺點?適用人群是哪些? - 歐鵬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但他說的應該是國內的產品。
我對其中的幾個點有一點分歧:
- 對於中產和小康家庭,其實很難區分。在香港我見過很多中產家庭,律師,醫生,甚至是高管,他們有高收入,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卻沒有健康的財務結構。
很多人沒有對長期的生活進行規劃,甚至健康保障還沒有做足。他們習慣性的思維是相信自己不會生病、相信自己的投資能力非常強,一定能帶來比低風險產品投資率高得多的回報、相信自己的存款和賺錢能力足以應對生病住院、孩子教育以及未來的養老需求。
但實際上,在沒有做足保障的前提下就去投資、在沒有規劃好家庭長期的大筆開支/剛需的時候就去高風險的投資,整個家庭的財務狀況便暴露在高風險的沒有保護的環境之下。一旦出現任何風險,家庭生活水準瞬間下降。中產家庭心理上遭受的打擊會更大。

中產家庭,其實也是需要將長期的大筆開支提前預備、專款專用的。

-關於收益,我剛剛說到了,由於風控和資金池體系的支撐,可以達到平均6%。

~以上給大家的介紹不構成任何有關產品的邀約,如果知友需要諮詢家庭定製保險方案的話,麻煩知友註明是「保險諮詢」~
---------------

照例,

最後希望還是能扭轉一下大家的觀念。
大家都了解了保險是一個重要的東西,然而,很多人還是認為保險就是一個消費品,代理人只是一個銷售人員。其實不是這樣的。代理人承擔著很多瑣碎但是重要的責任——除了在購買保險的過程之中處理各種文件材料和專業問題,還要在很長的時間——有可能是幾十年甚至是一輩子的時間裡跟進客戶的理賠、分紅、幫助客戶向保險公司申訴,處理其他大小事項。這是一個長期的服務,代理人與客戶家庭也是一個長期的共同成長的關係。所以選擇一個專業、貼心的代理人有的時候比選產品更重要。保險業不是關於產品的事業,而是關於人的事業。

以上。


補充:自從接受@韋昌明 的邀請後,電腦不抽筋了!一口氣上知乎不費力~~~~~

謝謝@韋昌明的邀請,今日不知怎麼得我的電腦一直無法上知乎,還請知曉的知友告知一聲。
--------言歸正傳-----
手機碼字不易,還請見諒!
保險誕生最初是為了規避風險,隨著保險公司的壯大和人們的收入水平逐漸提高,保險的理財功能慢慢衍生出來。由最初的生存保險、死亡保險,到兩全險,再到儲蓄壽險、投資連接保險(香港101計劃),再到最後的萬能保險。保險的理財功能日益明顯。
理財的收益主要由兩部分決定:保險公司運營收益+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保險公司運營收益是有死差益,費差益。每年要收多少錢(保費率)是經過系列複雜精算得到的,如果保險公司算錯了:咦?之前計算的死亡率有些高呀!掙了!把錢分一部分給投保人。。咦?。。。。死亡率算低了!賠啦!怎麼辦?那分紅就少一些!這就是死差益。非常差益同理。在此不多講了。
投資收益是由保險公司那保費去投資換來的收益(利差益),投資範圍越廣,風險越是分散。投資年限越長,複利效果越是明顯!
當然總是有例外!在一個神奇的國度里,政府為了「防止惡性競爭」,規定保險公司保單收益率!為了「防止投資失敗」,規定保險公司的投資範圍(本意雖好,但是使得保險公司的投資範圍過於狹小,影響投資收益。)
如果各位知友真的想買理財保險還是去香港買吧。為了避免廣告我就不多說了
吐槽完了,下面說說理財型保單有哪些
1.儲蓄分紅保單(可以用於養老,教育)風險小,收益低,投資期限長
2.投資連接保險。(友情提示:這個不保本!最風險很大!)風險大,收益高,投資期限長
最後的最後一旦投保還是非常不建議退保,那怕減額清繳,也不要退保。損失很大很大!

保險作為一個長期金融行為,一定要有切實的依據和充分的準備!萬萬不可操之過急!
本來想多說點,無奈手機沒電了。


————————2013年10月23日補充————
理財型保險的相比其他理財行為,缺點是:不夠靈活,不能應急(除非保單貸款、保費融資)。
優點:長期享受複利效果。

適用人群:1.儲蓄壽險老少咸宜(最好不要超過40歲,40歲後保費率會非常高,不換算。一般65歲後保險公司直接拒保)
2.投資連接保險(香港的101計劃)。這個沒有年齡、性別、體質卻別(一般不超過70歲)。死亡後給付投資賬戶總價值的101%

建議:將年收入的5%用於投資保險,不易過多


最後做一個硬廣告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適用於對資金的安全需求大過收益需求的群體。


看到投票第一的回答,我怒答了,已經完全不能容忍知乎上許多違反理財常識的問題。我是嚴重不同意大家去購買理財型保險的,因為這是保險產品的一個玩具。原因是:

在家庭理財中,保險是一個配置的理財產品,但買保險的最大目的就是保障家庭財產、重大意外發生後的經濟環境,例如你可以為家人購買意外險、重大疾病險等,這些都能保證家庭在出現意外的時候能繼續正常生活。在中國,有太多因為重大疾病導致破產的家庭,這就是保險的最核心功能。

如果保險企業推出理財型保險,我告訴你,它的保險功能一定不如專門針對某種意外推出的保險產品,而且保費相對比較高。

最重要的是理財型保險是有風險的,你可能會獲得比定期利率更低的收益,所以千萬不要相信理財型保險。要購買保險就從實際出發,只需要購買專門的保障型保險即可。


我以前也覺得理財型保險根本沒用,後來發現對於不同的人需求不一樣。
1.如果沒有很好的投資渠道。比如只有股票、基金、銀行存款等等。股票基金高收益必然是高風險。配置一點比較安全的理財是可以得。
2.覺得銀行利息太低,而且一直降息。反正都是存錢,存銀行也可以存保險一部分。
3.不是所有的錢都要投資利益最大化。高中低各種組合配置最重要,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

如果你認同以上的觀念,就可以考慮
建議:內地不要買純分紅的。信息不透明,誰也不知道保險公司到底分多少給大家。
內地可以萬能+分紅的。萬能不扣初始費用。有寫死在合同里的保底收益。另外分紅隨他分吧
終身壽。收益寫死在合同里。
香港分紅險。


推薦閱讀:

TAG:理財 | 保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