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中文字體比設計英文字體難嗎?為什麼?


首先純以工作量計,一套包含簡體和繁體的中文字體大概有兩萬個字元,也就是說你得結結實實地設計兩萬個左右的漢字:寫出來,掃描進電腦,然後用軟體反覆調節形態。整個過程非常清苦繁瑣。設計一套中文字體的時間在兩到四年不等。英文字母的數量則少得多。(這當然不意味著英文字體的設計就簡單很多,但單純看工作量還是有區別的。)

其次,設計中文字體回報率低。盜版和山寨意識在中國深入人心,眾多國人不以為恥,反有「好東西就應該免費」這類奇譚怪論。這導致字體設計師的辛苦勞作無法獲得相應回報,久而久之,鮮有人願意沾此苦差。

從教育角度說,中文字體設計和排版還不成系統:沒有足夠好的、通用的標準,也缺乏對相關知識的梳理。一個有志於中文字體設計的人,在搜尋資料時常會有不得其門而入的挫敗感。

還有一些文化上的原因:中國很多設計師不看(字)書。不愛閱讀的人,不可能成為好的字體設計師。他們最多只能根據自己的視覺審美偏好來挑選字體,殊不知最好的字體設計和排版是把自己消滅,讓讀者專注於內容。往更深層看,還有中國人對中國文化缺乏自信的問題——對漢字沒有感覺和感情,對字體自然也不會有敏感度。

以上情況正在改變,但總體來講,對,設計中文字體比設計英文字體難。


作為兩方也有涉獵的中文字體設計師,我認為兩者各有其難度。

中文的難處:
中文字體設計師要在大小統一(monospaced) 的空間分割成正空間和負空間分割。由於是表意文字,因此一個字一意思,一套終極完整中文字庫需要二萬至三萬多字。
中文字體,若以內文字起計,如宋體、黑體等(LOGO不在此談,因為沒有準則可言),最大的難度就是要將二萬至三萬多字統一風格、大小高度比例,其注入的時間和耐力可想而知。

英文的難處:
拉丁字母為表聲字,字數雖少,但致命點在於,英文並不如中文一字母一字,而是多字母才組成一字。而且每個字母大小不同(variable width),因此要先將字母大小比例均一(這是新一代的做法,還未計古典類,如Garamond, Bembo一類字母間比例大不同的字款),在基本測試成功後(如Hamburgefonstiv, a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lazy dog, etc.)再做kerning pair. 若果字母比例好的話後期工作就沒有那麼辛苦。

基於中國與西方的文字文化不同,公平點說是各有各難度。由設計師朋友Petr Bilak口中得知於拉丁入門門檻較易,因此競爭十分劇烈,當然競爭是很正面的,就是鬥質素了。


除了整體的字元數,單個字的設計也相對較難,方塊字筆畫多,在正文字體上設計出色尤其難。


  • 難度是個比較主觀的評價標準,以工作量和工作程序而言,設計漢字當然要更複雜。但我認為對這兩者哪個更難的判斷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意識到,漢字和拉丁字母在字體設計中的難點不一樣。
  • 在包含字母、阿拉伯數字的現代中文語境里,字母和漢字設計的重要性是等同的——應該把字母和漢字兩者的設計統一起來考慮,兩者中任一都不應居於次。
  • 由於缺乏重視,當下拉丁字母、標點符號、數字等非漢字字元設計的迫切性可能更大。不過這個是題外話了。

一般說來,大家光看工作量,就會認為中文字體設計比較難,實際上,這個事情要放在中國設計師這裡,最難的反而是英文字體設計。因為設計字體除了要有專業知識之外,要有一個「字感」的東西,99%的中國設計師對於英文字體其實完全找不到point,比如連字方式、書法原型、counter、X-高度、重力感、襯線感還有上面老康那個答案里提到的hinting等等,顯然,我個人不認為今天的中國設計師可以自然而然地了解並自由地將這些東西融入自己的設計思考里。

另外一個重要的東西是「史感」,也許對於一般設計師來說,「襯線」與「非襯線」好像不是什麼深奧的概念,但不見得有幾個人可以討論roman與Egyptian的「襯線」有何不同與來源,缺乏這些感覺,有如設計中文字體時,你和我說分不清顏楷與柳楷,那就沒有設計下去的基礎了。

當然,畫虎照貓也可以做個樣子出來,這就不是我談的方面了。


來源:(ID:logods)石昌鴻

其實上面講了很多的理論性的東西,大家也看的枯燥了,那我來負責當圖片的搬運工吧,下面的圖片都是動態圖,但是因為知乎發不了動態的圖,所以大家就湊合著看吧……

引言:2017年2月5日,貴州省被確定為「二十四節氣」代表性非遺傳承基地, 

恰逢此時,這套史上最美的「二十四節氣」平面圖誕生了。

你還記得去年國慶期間風靡全國設計34個省份字體的「網紅」設計嗎?他,石昌鴻又出新作啦!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結晶之一,但真正了解的人又有多少!這些是需要有人傳播。用自己的方式來解讀二十四節氣,用現代的設計語言來展示它。

這套作品其實跟申遺成功並沒有關係,只是恰逢其會。最初的目的只是為了更好的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結晶之一,但真正了解的人又有多少!這些是需要有人傳播。用自己的方式來解讀二十四節氣,用現代的設計語言來展示它。


上面說了那麼多,要回歸一下正題了,關於「中文字體比英文字體難設計」,那麼首先需要了解中西字體的差異吧——

法國作家伏爾泰曾說:「文字是聲音的畫像」,溯本求源,無論是漢字還是拉丁文字,都是源於圖畫性的象形文字。 漢字從甲骨文開始一步步演化,之後這些象形文字又演變成為構字的字根,人們根據「六書」的規則進行文字的構成和再創造,經歷了漫長歲月的錘鍊、精簡和綜合,逐步發展成為今天我們所使用的漢字。字母文字的鼻祖也是象形文字,從埃及的象形文字到腓尼基人創造了22個輔音,之後的希臘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成為歐洲各種字母的共同來源,後來羅馬人承襲了希臘文明,在羅馬字母的基礎上完成了現今英語中的26個字母。

然而在中西方文字演進的漫長曆程中,西方拉丁字母自身的發展漸漸脫離了其象形的源頭而發展為表音符號,形態最終只是信息傳遞的中介而本身不再具有含義,而漢字一直保持了其創造初期的「意象」功能,最終形成 「形、音、義」的三位一體。在這分化的過程中,中西字體的差異也顯現了出來。

中西字體的差異

字體結構差異較大

漢字的字體結構有兩個基本特點:

一是方正,書法中所有的字體都可以被書寫在米字格中;

二是以偏旁部首分為不同的結構特徵,如左右結構的文字、上下結構的文字。

拉丁字體與漢字不同,它不是方塊字,有寬有窄、有長有短,所以結構的問題很重要。

漢字在平面設計排版的時候相對容易,因為每個字元的寬和高都基本相同,而西文字母的寬和高都不一樣,書寫句子的時候,字母之間的距離也會隨之變化,每個字母的前後都有空隙,某些字母組合要根據設計的需要留出特定的空隙。所以這些空隙的大小都需要字體設計者在創作字體的時候精心安排。

複雜性差異明顯

從現代字體設計的角度來看,漢字始終保持了以象形為基礎的「表形、表意」的構字方式,單字筆畫與字元數量都極為繁多,開發一套中文字體至少需要設計 6763 個常用字和 682 個字元,字體設計更為複雜。


相對於漢字,採用拼音造字形式的西方文字造型設計就顯得比較容易,拉丁字母只需要設計不到 200 個字母、標點和符號,從而構成新的風格各異的成套文字形態系統。


造字方式不同

東方漢字與西方的拉丁文字相比,造字方式明顯不同。漢字是表意文字,在創立之初就是對身邊圖像的再現性表達,它的基本特點是一字一形,字義往往從字形中表現出來; 拉丁文字為表音的拼音字母,其本身只有形沒有意,不像漢字那樣每個字都有複雜的含義,其構成方式也比漢字簡潔得多,僅由 20 多個表音字母來組合成眾多的辭彙。

具有不同的審美特徵

西方文字的基本字體由圓弧與直線組合而成,每種字體都有其各自基本的結構和裝飾特點,曲直分明,具有突出的抽象形態之美。但拉丁文字的形只能看作是「形狀」,拉丁字母更多的是抽象且無內在意義的造型,符號化、抽象化概念較強,追求形式美感,借形達意。


漢字則具有「象形性」,字形本身就具有信息。漢字注重表意,在設計上往往通過構建心理的和諧,然後外化其象形意味和自然性特點。因此,漢字有著拉丁字母無法企及的獨特的意象之美。


承載著不同的文化思想

漢字作為一種表意文字,在反映自然造型的同時,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美法則的領悟和非凡的表現能力,漢字的構成將物的形簡化地融合於方正的字體符號之中,變化中有協調,統一中有對比。

在西方,如何創造和諧形式亦是古代哲人的追求,他們側重於審美對象的外在形式表現,拉丁字母造型結構簡單,容易編排並形成強烈的節奏感,抽象又富於變化,在字體設計上具有良好的優勢。

中西文字體設計的共同點

儘管漢字與拉丁文字在字形和書寫方式上有區別,但在藝術規律的應用上,漢字與拉丁字母是相通的。漢字的書寫要注意上緊下松的原則,上下結構的漢字更應如此,這與拉丁字母強調視覺中心的書寫規律異曲同工,視覺中心一般要比絕對中心高一點才舒服。 同樣,中西方字體設計都遵循橫細豎粗的原則,這樣設計出來的文字才具有藝術美感,也不會造成視覺疲勞。

中西文字體設計都可分為基本字體(正文字體)設計和創意字體設計兩個方面。拉丁字母即便簡單,也有很嚴謹的設計規則和審美要求,有極強的筆畫特徵和結構特徵,國外一些著名院校都非常重視字體設計的基本結構訓練,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字母之間的差異性,加深對字體的理解。具有普適性的漢字正文字體的設計比創意字體設計難度要大,因為優秀的正文字體往往和當下的主流字體相似,只是在字的一 些細節上,諸如字腳上進行一些細微的調整。因此,設計師在繪寫前應當先了解它們各自的形態,只有對字體本身的結構有深刻的了解,才可能設計出優秀的正文字體,也才能夠在熟練掌握字體結構原理的基礎上進行字體創意變形。可見,無論是拉丁字母還是漢字的設計,都需要設計者花大量的精力去臨摹一些經典的字體,達到加深對字體結構理解的目的。


我覺得二者的難度也很好比較,讓幾個老外設計師來學中文設計,同時讓幾個中國設計師來學西文設計,同樣的時間看哪方能更快掌握對方的設計技巧。


如果把"難"定義為:時間過長,腦力消耗過多,付出彙報不成正比……的確難。
從形態上來說,英文字體是設計,因為字母之間有層次,有空間。而中文字體設計除了考慮英文設計中的部分問題外,還要考慮繁體簡體,字數,執行標準……甚至還需要懂些美術。因為漢字畢竟是象形文字發展而來,而且不夠簡潔。
而且作為中文,行書(連筆)一直沒有得到開發,(貌似日本人有)。估計這裡面有技術的原因。


  1. 英文字體要做好一套適用於多種屏幕的,也需要花幾個月甚至數年時間。因為裡面涉及到hinting技術。hinting調起來,繁瑣,細心,工作量極大。有說法,調hinting猶如打俄羅斯方塊,你總有辦法不斷提高你的分數和水平,但你總不能打敗這台機器。和跳高類似,以過杆失敗終得冠軍。可參考:http://www.will-harris.com/msfont-hint.htm
  2. 中文字體設計,目前幾家的hinting還做不好,所以也就是一個早期設計好需要的字體風格,後期調好常用字的問題。主要也體現在工作量上,繁瑣。畢竟中文字要包含簡繁,比拉丁字母多太多了。
  3. 能否呈現在電腦或其他地方好看,除了字體設計的工作,還有一個字體呈現的問題。一個是字體架構,一個是輸出顯示的技術。
  4. 設計字體是個專業活。如果只是想查看字體,則可藉助一些專業工具。http://www.fontlab.com/font-editor/fontlab-studio/
  5. 參考:http://www.truetype-typography.com/tthints.htm

對於外國人來說應該是設計中文比較難的。
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也是中文比較難的。
拋開工作量不說。說說文字本身的差異。
英文是聲形的。它的單詞和字母,和它所表達的意義沒有形象上的聯繫。這就決定了你設計的時候只需要考慮幾何空間上的功能和美學。而中文基本是象形的,每一個字都是從最初繪畫一般的甲骨文、金石文演化過來的。形態上的複雜性,決定了它所要考慮幾何空間問題,要比英文多出不知多少倍。而且每一種字體都是基本上流傳演變有序。不管你怎麼設計,楷體一看就是楷體,宋體一看就是宋體,這需要多少的文化積澱和天才才能在框架中創出新意?現代的中文字體設計師基本上只能在原本宋體、楷體等基礎上做些秩序上的梳理。這並非貶低中文字體的設計師,而是更尊敬。畢竟中國字,她就是人類文化最奧妙的一樣。這話是可以說成絕對的。


應該還是版權問題,中文字體設計師沒多少收入回報,再加上中文字比較多,塊狀、筆畫比較多,所以比英文字體相對還是複雜很多。


一個包含上萬的字元一個只有26字母的字元你說哪個簡單?


推薦閱讀:

TAG:中文字體 | 字體設計 | 中文字體設計 | 英文字體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