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出好喝的手沖咖啡?


本答案關鍵詞:
壺具深坑掃雷 大師手沖視頻 傻瓜版金杯法則 小學語文版分解動作說明 簡單 高逼格
典型的歐美系沖泡是時刻想著易於複製和穩定出品的。所以傻瓜系沖杯好咖啡必須科學又實用!
視頻封面【資料】2012年世界沖煮大賽冠軍 Matt Perger 手沖示範視頻

小學語文水平拓寬版解析(以下解析涉及到演算法的時候拋開了很多變數,力求簡單,比如熱水冷水體積差,粉中咖啡液濃度,不同烘焙度咖啡萃取的難易,通常烘焙度越深越容易萃取)

水溫開水倒入涼的手沖壺基本就是95度左右,這時候去磨豆子(我用電磨,手搖還是先磨好……要不水就成涼白開了)就像DIMLAU說的,95度開始悶蒸,沖的時候壺裡水90度上下就可以開始沖了,基本上水溫一直處於合適的狀態,沒溫度計也不用愁。
粉水比例懶得了解金杯的請直接看黑體字。引用傻瓜版金杯法則(暫時以美國版金杯為準,基於近萬份隨機取樣調查獲得的美國黑咖啡飲者喜愛的平均濃度值與平均萃取率區間),數據為濃度1.15%~1.35%,萃取率18%~22%。傻瓜版的話那麼我們能控制什麼?粉水比例~,SCAA金杯法則的中點推薦沖泡比例是1:18.18,SCAE中點1:16.6666666但由於沖煮手法的多樣性,而且當現代精品咖啡的趨勢烘焙度普遍不深(不易萃取)或者說更注重酸甜的前段風味的提取(傾向於低萃取率),比如說bypass的使用(大粉量萃取前段風味後注水到適宜濃度)所以在平均手法上萃取率都不足,因此推薦使用1:16(1g咖啡粉對應16ml水),在這個粉水比例下,萃取率偏低也更容易達到1.15%~1.35%的濃度。

悶蒸:第一個部分悶蒸其實結實讓水充分接觸咖啡粉 ,排出氣體,浸潤咖啡粉以方便之後的萃取。所以沒小棒?有提拉法,不會提拉法?你看上去充分打濕了咖啡粉就好。日系沖泡會有什麼悶蒸到只有一滴滴下來,或者完全不滴下來又充分浸潤,告訴你沒有用,科學上講就是粉水充分接觸就可以。BUT,不要讓水留下來過多,由於氣體旺盛的排放,悶蒸的水量很難萃取到咖啡中的水溶物,悶蒸滴落的太多就意味著能正常萃取的水量減少。
分段萃取:其實就是注水嘛,視頻里這種主要依靠浸泡法萃取的主要變數是研磨度和浸泡時間,注水只需要注意確實讓咖啡粉處於浸泡狀態即可,畫圈圓不圓,水流細不細都可以忽略不計了。20g粉左右所以我們只需要把萃取的總時長控制在兩分半到三分鐘,一般萃取率就不會偏頗太大,期間到底是馬步注水還是倒立注水也就了…………細說起來內容太多,實驗數據可以做一個參考值。CBC沖煮學院的實驗數據60g咖啡粉對應1000ml水的沖煮實驗發現對應的沖煮時間為4~6分鐘最佳(無悶蒸)因為手沖的擾流能力一般低於實驗的美式滴濾機,所以推薦區6分鐘作為參考時間。那麼比如我沖400ml水參考值就是6分鐘X0.4=2分24秒。比如使用400ml水沖煮24g咖啡粉(SCAE金杯中點比例)悶蒸後,在2分24秒均勻注入剩餘的水量水基本就可以中在金杯範圍內。

設備的坑
什麼最可以省?分享壺……好點的分享壺基本都百元開外,隨便弄個杯子就好嘛,HARIO V60樹脂的濾杯一個30左右,濾紙20多一百片,弄個細口壺直接開啟手沖生涯學生黨也無壓力啊。

什麼坑最深?磨豆機,回答裡邊徐穎捷一看就是混論壇的,各種神叨評價都有。PORLEX是意式磨???日本本來家庭意式咖啡就很不普及,一個日本廠家店用又不會買手搖磨,這款磨做這樣的定位我們今天還能看到PORLEX這個廠子簡直是商業奇蹟啊……我還特意去日本PORLEX官網查了,人家沒說啊~這哪來的消息啊……
電動磨豆機推薦ENCORE,小飛鷹那飛粉,那細粉,ENCORE出粉質量非常好,而且橫跨意式到手沖,不足的地方一是慢(再慢也比手搖快!)二十塑料件比較脆,家用是沒問題的,商用開關壽命會是個問題。(以上3個磨豆機我都有,且ENCORE從全新一直用到報廢,絕對現身說法)

什麼最燒錢?手沖壺,就一個提醒,高端手沖壺不要老在實用性上琢磨,人家是工藝品,是奢侈品好不好!


第一點,是咖啡豆的選擇。咖啡豆的品質對一杯咖啡味道的影響超過70%。

必須選擇新鮮烘培的咖啡豆。咖啡在烘培好的兩周內味道最好,三周時味道還可以接受,四周就是極限了。淺焙的豆子極限時間可以延長一周;深焙的豆子最好10天內喝完,超過三周就只能丟了。咖啡磨粉後,只需1分鐘芳香物質就會損失大半。所以想要做出好喝的咖啡,最好不要買咖啡粉或者某些號稱進口原產地原廠烘培的豆子。

各個產國咖啡豆的風味都各有特點。下面介紹一些我喝過,覺得值得推薦的豆子。順序按我個人喜好。

衣索比亞咖啡豆。耶加雪菲有濃郁的橘香、檸檬酸香,以及水果甜香味十足。尤其有幾款日晒耶加雪菲果香更濃,並且還有濃郁的紅酒香氣。西達摩入口有柑橘味略帶莓香,酸味柔和,有巧克力餘韻。

巴拿馬咖啡豆。瑰夏神似耶加雪菲,但果酸相較耶加雪菲更加柔和。巴拿馬的蜜處理豆也很有獨到之處,甜度很高,有可可、蜂蜜香,回甘強。

印度尼西亞咖啡豆。林東曼特寧藥草味與土味明顯,風味偏向悶香與低酸。黃金曼特寧,味譜乾淨,藥草味、土味幾乎消失,焦糖香更強烈,果酸更明亮。亞齊之金,果酸柔和,有水果香甜,略帶木香,醇厚度高,粘稠近似果汁。

肯亞AA莓香濃郁,酸香迷人,勁酸。喜歡強勁果酸的人一定不能錯過。

瓜地馬拉的薇薇特南果酸香活潑,味譜乾淨,層次非常分明。

巴西咖啡酸味低,堅果味重,醇厚度佳,無明顯的花果香,味道比較平淡。雖然我個人不是太喜歡,但是出乎意料的很多初次喝單品咖啡的人接受度確很高。究其原因,正是因為味道平淡,不會過於刺激。關於巴西的桑托斯,雖然名頭很大但是不建議購買,因為桑托斯是大宗商品豆,品質標準比精品豆低。

第二點,手沖器具的選擇。必要的器具有磨豆機、手沖壺、濾杯和濾紙。建議選購電子秤和溫度計,也可以買壺蓋上有溫度計的手沖壺,就省掉單獨買溫度計的麻煩。如果是自己一個人喝可以不用買分享壺,否則還是買一把比較方便。

磨豆機有手搖和電動兩種。手搖磨豆機價格便宜,清理方便。電動磨豆機出粉更均勻,細粉少。磨粉均勻,衝出的咖啡味譜更乾淨。如果有條件,盡量上電動的。

手沖壺根據嘴可以分成鶴嘴壺和細嘴壺。新手應該選擇從細嘴壺開始。細嘴壺的水流容易控制,不會有過大的水流,能大大提高沖泡的成功率。鶴嘴壺對水流的控制要求更高,相應的自由度也更大,可作為進階設備。

濾杯和濾紙。濾杯的種類很多,比較常用的有梯形濾杯和圓錐形濾杯(又叫V60濾杯),梯形濾杯又分單孔、雙孔和三孔。V60的水流速度比較快,梯形濾杯水流速度較慢,孔數越少越慢。對於注水速度掌握不好的新手,梯形濾杯更容易衝出好的咖啡。濾紙根據濾杯的形狀和大小選擇合適的即可。

第三點,手沖技巧。影響沖泡咖啡味道的因素有三點:研磨度、水溫、沖泡時間。對應的有三條規則:隨著研磨度變細,苦味增強酸味變弱;隨著水溫升高,苦味增強酸味變弱;隨著沖泡時間增長苦味增強酸味變弱。牢記這三條規則,不斷在實踐中調整三個要素,一定能衝出適合自己口味的咖啡。

悶蒸和注水技巧的文章、視頻網上一大把,就不詳細說了。最後,多練習,技巧這個東西,無他,唯手熟耳!

ps:看到上面有答案提到水的問題,補充一下。水裡的礦物質過多會造成咖啡有雜苦味、香味減弱,所以盡量用軟水,可以是RO凈水器過濾的水或者買的桶裝純凈水,不要直接使用自來水或者礦泉水。


手沖的器具比較簡單,自己在家裡用的也不必要太貴的,包括:手磨;細嘴壺;分享壺;濾碗;濾紙。

插播:我在這幾 blog 更新了一點照片,因為有 gif 知乎並不支持,所以我就不轉帖過來了。
怎樣做出好喝的手沖咖啡

要點:

  1. 看到有朋友說直接買咖啡粉,我個人推薦在大中型城市的人,有條件還是買比較新鮮的咖啡豆自己來磨比較好。做一杯好喝的咖啡,最根本的就是要有新鮮優質的咖啡豆;
  2. 手磨買好一些,可以保證磨出的咖啡粉粗細均勻。如果磨粉不均勻,就會讓出品的咖啡口感不夠「純」。因為接觸面積不同,在同樣時間內,熱水從較粗的咖啡粉中比從細粉中萃取的味道少很多。當萃取時間恰好到達把粗粉中的「好的味道」萃取完全的時候,已經從細粉中萃取過度了——會有一些我們不希望出現的味道。手沖單品最主要是品嘗一種咖啡本來的風味,而且是把咖啡本味中的某一個特性放大來細細品味。所以應該盡量保證萃取均勻而不是各種味道混雜;
  3. 水。現在大家也都很注意飲用水用軟水了,軟水手衝口感更好。水溫在85~95度,過高溫度會造成咖啡有焦糊味,過低溫度則讓咖啡有一種不愉快的酸味(恰到好處的咖啡出品也會有淡淡的酸味,但是這種酸味令人愉悅,比如像是淡淡果酸味);
  4. 注意溫杯。手衝過程中所有用到的器具都要保證溫度,這樣咖啡出品口感更溫潤;
  5. 手沖用的細嘴壺,可以單獨購買專用的,也可以選用一些常見的器皿代替,只要保證沖水水流細而穩定即可。當然還要盡量保溫;
  6. 根據我的經驗,每 15 克咖啡粉沖泡得到 250 毫升咖啡是比較合適的比例。

剩下的就是一些簡單流程了:把濾紙鋪進濾碗,加少量水,讓濾紙「服帖」,和濾碗之間沒有氣泡;磨好咖啡粉均勻裝入其中(這個過程叫布粉,有人認為粉堆中間隆起能做出更好味的咖啡,而有些人則認為粉堆中間應該挖個坑??這個就看個人理解吧);把 92 度左右的熱水緩緩衝入咖啡粉,水量控制在恰好有一滴從粉堆的底部滴下;靜置 40 秒左右,讓咖啡粉充分吸收熱水(這時候如果咖啡粉夠新鮮會看到咖啡粉明顯膨脹);把濾碗下面盛接咖啡的器皿清空(包括溫杯用的熱水和剛剛滴下的一滴用於浸泡咖啡的那滴熱水);水溫在這40秒時間內大概降到 90 度,恰好適合開始手沖;從粉堆中心朝著一個方向緩緩地邊沖水邊畫圈,一圈一圈又一圈??好了,喝吧。

PS1. 和一些人「手沖不太依靠手藝」的觀點不同,我也很推崇意式咖啡,但是依然把做好一杯手沖咖啡看得更有技術含量。簡單說來就是,嘿蛋炒飯,最簡單也最困難——給自己做一杯手沖單品容易,但是做好一杯手沖單品就需要大量練習了。而且,只有在製作咖啡時就知道做出的咖啡會是什麼味道,才算得上懂得做咖啡了。

PS2. 一般來說,相比星巴克,一些自烘焙的獨立咖啡館出品的咖啡和烘焙咖啡豆甚至更優秀一些。


手沖只是方便,日本人把手沖弄到了極致,是其生活美學的一部分。喝咖啡作為生活的一個片段,和生活好好融合吧。

心情好,對生活充滿熱愛才是基本功。

對手沖設備的建議,個人認為是養眼和質感最重要,這東西提升生活質感的東西,怎麼能隨便選呢。一定要現場摸,親身用。個人也從hario,到kalita,再到kono,最後選定chemex的,找到自己最愛的,需要有一個過程。至於國產tiamo,yami之流,強烈建議不用!質感太差了,你忍心用這等貨色沖瑰夏嗎?就好比找了個女神,用地攤貨一塊鐵戒指就打發了。

手沖壺也一樣,你看起來最養眼,摸起來最有質感為基本。或者乾脆不要,直接開水壺,沒啥不可以的。只要開水壺養眼,有質感。

至於說的那些不同濾杯子萃取原理不一樣,我說那些枝節末梢的東西,還真是看看就好,別太當真。唯一考慮的就是漏水速率問題。每分鐘漏100ml和每分鐘200ml,粉水接觸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其它變數不變,漏得越快,催出率越低,濃度相應越低。

你說不同材質鎖溫能力不一樣,學學茶道吧每次都開水溫杯,不,是燙杯。

養眼,質感最重要,符合審美最重要,其餘皆是屁。

磨豆機,一律不推薦商業機。倫家家裡喝杯咖啡增加點情趣,享受份快樂,需要兩三萬的龐然大物嗎?那是工業化的產物,講求的是效率。家裡手沖講究的是輕鬆,方便,情趣。一切不符合這三個標準的都是那啥氓來著。這裡我推薦日本的porlex手磨,有mini款,就是一次磨30還是20g的區別。mini款有膠套,方便收納手柄。我用的就是mini款。我曾花一個下午的時間,做了詳細的數據,磨盤扣死,反轉5-6格,其粗細粉比分布最平均。對銀子不敏感的推薦Lido3。

要不要稱?

看你自己。如果要,只推薦一款,acaia。這款在kickstarter上眾籌的稱,是科技與美學的結合。很准,我拿500g的砝碼試過,和另外一款價位差別不大的稱bonavita對比,acaia誤差恆定在0.1到0.2g左右。bonavita第一台1.7-1.9,後來不甘心,拿了第二台1.4-1.6g。我不是來黑bonavita的,我是和別人一起進了10台,我自己要兩台,其餘夥伴出了太多問題,要麼無法開機,要麼超過一公斤無法反應(標稱3公斤)。我真不是來黑bonavita的,他家的開水壺我也在用,很准。但稱就真心算了,垃圾。hario那台不推薦。acaia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有app啊,藍牙自動鏈接,可以生成手沖數據,咖啡科學流派必備神器。唯美派也必須哈,很漂亮。沖一次電用好幾周呢。

不用稱也行,記住你的量在哪個地方為止就行。若不是處女座,咖啡還是很輕鬆的。

咖啡

這才是手沖咖啡最大的變數。你要淘寶買豆子嗎?請自動屏蔽半磅在40元以下的豆子。基本垃圾,蟲爛黴菌碳黑煙熏致癌,田口戶大神來一樣不好喝!

最好是去本地一家一家精品烘焙商試喝。人口千萬級的城市,都有數家精品烘焙商,豆子品控都還說得過去。

若中小城市比較難找,我建議馬雲家。隨便找一家,半磅在50到100之間,有起碼10個評論且是好評的店試試。

水質

PH7.5,TDS150,是最理想的了。那放寬一下嘛,PH7-7.5,TDS75-225。若不想麻煩,就喝起來沒有雜味,燒了水之後不起垢的水。

水溫

0-沸水。都行,真的都行,別去相信什麼85℃最佳,93℃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標準。FUCK THEM OFF。越熱的水,水分子活性越高,越能加速可溶解性芳香物質的萃出。水溫越高越能萃取出小分子的溶解性芳香物質。我說都行的前提,就是你接受何種口感的咖啡。記得煮土耳其咖啡,要沸騰三次嗎?對於中東阿拉伯同胞,不苦不咖啡。記得冰滴咖啡嗎,一樣醇厚。不要去相信要一個具體溫度才能萃好咖啡的雞湯,要麼是騙子,要麼就是裝逼顯得很懂醬紫。

過濾裝置

金屬的一律不考慮,瑞士金一樣。理由,漏渣。第二,不好保養。越用越有異味,還除不掉。

法蘭絨,這是高手玩的。好處就是,部分油脂可以衝進去,更厚重。壞處是,清洗麻煩,不好保養。

濾紙。好處是讓咖啡味覺乾淨,壞處是不同廠家質量不一,不過關的有澀味。漂白還是原漿?按理說是原漿好過漂白,但現實是相反。還有一種無異味濾紙,據說蠻貴,沒用過。完全沒味的濾紙應該不存在,有童鞋做過對比數據,濾紙能增加tds1-5個值。

要不要浸潤濾紙。看情況。浸潤兩個目的,去異味,第二是與濾杯貼合。第二點,有悶蒸習慣的童鞋可以實驗一下不浸潤濾紙的沖法。前提是你的濾紙沒有太多異味。

沖泡方法。

怎麼沖,都行!大水流,細水流,快衝,慢沖,劃圈,定點。閉眼沖,邊沖變念經,blablabla。別去學啥冠軍充法,尼瑪冠軍年年有,年年沖法不同。為何不同?知道劉謙變魔術嗎?難道劉謙把那句 見證奇蹟的時刻 改為,abracadabra 就變不出魔術來了嗎?別去學咒語,學原理,弄明白原理,怎麼沖都可以。本質就是碳氫原子把可溶性芳香物質帶出來嘛,哪裡來那麼多花樣!

當然變戲法還是有市場的,畢竟有觀賞性,一家人坐在一起其樂融融,來一句見證奇蹟的時刻,衝出一杯潤口的咖啡,平添幾份樂趣,何樂不為?


多圖
寫在最開頭,不得不提的是:咖啡玩得深一點,是帶有一絲「玄學」的意味的,一些老饕口中的什麼堅果味、水蜜桃味、巧克力味和什麼花香、煙熏香在普通人嘴裡基本上是感受不到的。後期嘗不嘗得出來,看造化。和品酒差不多概念。

去年一段時間在單品咖啡上做了些研究,個人覺得手沖並非最佳的新人選擇,變數過多,想要衝一杯好的咖啡是著實不易的。新人玩單品應該從法壓壺或者愛樂壓開始入門。不推薦虹吸,esp沖水更加扯淡(再說機器太貴根本不適合普通人好嗎)
但既然題主問的是手沖,那就對於這些雜七雜八的不多贅述。

1.咖啡豆
永遠別買任何標有品牌的咖啡豆,如:星巴克、illy、lavazza(這本身就不是單平豆,但就算玩esp也別買)淘寶上的柯林等等。此類咖啡豆完全就是坑爹。
那買什麼豆呢?有標明明確產地下單烘焙的豆子,淘寶上有許多好店,自行斟酌,我不推薦了,免得像軟文。豆子口味也有許多不同,同一款豆在不同的烘焙程度下也會展現出完全不同的風味,這也是需要大量的時間來累計經驗的。
烘豆子還是交給商家吧,雖然生豆便宜,但烘豆專業器材就夠買幾百包豆子,手網烘又不好控制,煩都煩死了。費錢費時間,光是找到一款豆子最佳的烘焙度就得浪費好多生豆,不打算以咖啡行業為生的朋友還是算了吧。(有錢有時間的土豪自己去探索吧)
咖啡豆的評鑒時間一般在1個月內,所以
永遠別買粉。永遠別買粉。永遠別買粉。
但一款好豆和星巴克豆之間的區別就不是「玄學」了,十分輕易的就能喝出兩者的區別。

2.試飲
建議到所處地方的精品咖啡店進行試飲,避免自己衝出一杯洗碗水還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如果可能的話,讓店員給你上一杯過萃的和一杯萃取不足的來對比也是可以的。

*3~5的各類器具價格由小至大,打算入坑又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喝咖啡的朋友直接買類目中第一個就可以了。

3.手沖壺
器具黨最喜歡的話題。手沖壺有著多樣的選擇,從幾十到幾千的壺都有。當然用熱水瓶手沖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你的用熱水瓶倒出穩定可控的水流。
一般的手沖壺有以下幾個:
以tiamo(他作為一個入門品牌在淘寶上還有盜版!)為代表的細嘴壺。

一把這樣的壺就已經可以用到壞了,它與好壺之間的差別無非是外觀做工以及水流可控性間的區別,某些壺大水流的表現往往就比吸嘴壺強得多,至少水流與水平面是垂直的,這一點就不是技術可控得了。

一把這樣的壺就已經可以用到壞了,它與好壺之間的差別無非是外觀做工以及水流可控性間的區別,某些壺大水流的表現往往就比吸嘴壺強得多,至少水流與水平面是垂直的,這一點就不是技術可控得了。

hario

別看好像是細嘴,但實際使用後會發現控水並不簡單,作為一款街壺,能在不少咖啡店以及各類比賽中看到他的身影。外觀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知友在用,請各位去採訪。

別看好像是細嘴,但實際使用後會發現控水並不簡單,作為一款街壺,能在不少咖啡店以及各類比賽中看到他的身影。外觀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知友在用,請各位去採訪。

月兔印/kalita達人

(月兔印)

(月兔印)

(kalita達人)

(kalita達人)
這兩個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兩款壺,搪瓷製,十分美膩,由於壺嘴的設計,對新手來說水流不好控制,大水流杜絕了一般細嘴壺的弊端,這都要練~

(有知友正在使用的kalita wave)

(有知友正在使用的kalita wave)

kalita宮廷壺(壺王)

算是貴的了,但壺王的名聲不是吹的,逼格高,新手適用,tiamo有小容量仿款,缺錢有喜歡這外觀的可以入手。

算是貴的了,但壺王的名聲不是吹的,逼格高,新手適用,tiamo有小容量仿款,缺錢有喜歡這外觀的可以入手。

yukiwa m3/5/7

(yukiwa m5)

(yukiwa m5)
放在最後壓軸。田口護大神設計,看著丑,用著好。就沖著這個設計者,就足以說明該壺的品質了。入m5較好,水量適中,不會出現衝到一半沒水導致出水量的猛增或猛減。(倒過水的都知道這什麼意思吧)

4.磨豆機(意式不通用)
決定磨豆機好壞的無非是兩點:細粉率和均勻度。細粉過多,易導致下水過慢,過度萃取;沒有細粉,又會導致風味單一, 缺乏層次(有人將細粉篩去實驗過,高興的朋友可以去搜搜看);均勻度低,對於不同顆粒的萃取度就不同,大顆粒還萃取不足的時候,小顆粒就已經過度萃取了,這十分致命。而決定細粉率和均勻度的,無非是磨盤設計和固定方式,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單品咖啡對於粉的要求還沒esp那麼苛刻,家用頂級也就千把塊錢,和意式入門2000來比,好多了

手磨
比較累,但便宜,有人說手磨不如電摩好,這是不對的,固然低價位手磨確實不佳,但高端手磨完全可與電磨相媲美

hario mss-1

我用過,靠譜的入門貨,百來塊也不能指望他有什麼良好的性能,但是入門,足夠了

我用過,靠譜的入門貨,百來塊也不能指望他有什麼良好的性能,但是入門,足夠了

銀貂virus


因有著媲美小護士的表現力和低廉的價格,當初在論壇上被捧上天台。一開始只限量開放賣了20個,我搶了個,確實不錯。但是磨盤損耗極大,大家可以去貼吧,咖啡沙龍論壇搜搜相關的帖子。
(淘寶好像還是沒得賣)

zassenhaus

(圖為zassenhaus某型號磨豆機,並不適用手沖)

(圖為zassenhaus某型號磨豆機,並不適用手沖)
有許多款式可選,有些是意式磨。個人認為性價比不高。

OE LIDO2

又是一款媲美小護士的手磨,價格也在可接受範圍內(1200),我不是土豪,沒買過。一步到位的單品手磨就選它吧,米國人的東西,值得信賴。

又是一款媲美小護士的手磨,價格也在可接受範圍內(1200),我不是土豪,沒買過。一步到位的單品手磨就選它吧,米國人的東西,值得信賴。

(古董磨)
能買到一款好的古董磨,得靠運氣,不是你想買就買得到的。上世紀製造手磨的工藝遠比現代普通手磨複雜,經理那麼多年也依舊可靠,一款好的古董磨,又具有收藏價值,出品也是十分好。
(無明確款式圖片)

另外,有知友推薦Porlex (mini)

各位應該看到了磨豆機標題旁的「意式不通用」幾字,沒錯,porlex (mini)就是一款入門意式手磨,在粗顆粒表現方面並不出眾,甚至糟糕。但即使是意式,我也並不推薦使用porlex(mini),意式對於顆粒的要求較高,我並不認為一款價位在300左右的陶瓷手磨可以承擔,如果玩意式有手磨情節,請選擇hg one

各位應該看到了磨豆機標題旁的「意式不通用」幾字,沒錯,porlex (mini)就是一款入門意式手磨,在粗顆粒表現方面並不出眾,甚至糟糕。但即使是意式,我也並不推薦使用porlex(mini),意式對於顆粒的要求較高,我並不認為一款價位在300左右的陶瓷手磨可以承擔,如果玩意式有手磨情節,請選擇hg one


(hg one)

電磨
請務必拋棄手中的那個想料理機一樣的玩意,又不防水,出品又差,俗稱砍豆機。毫無均勻度可言,我曾經也上過當,現在他正安詳地沉睡在櫥櫃的角落,被我媽用來磨磨芝麻糊。

(圖為德龍kg-49)(所有德龍咖啡產品均不建議購買)

(圖為德龍kg-49)(所有德龍咖啡產品均不建議購買)

小飛鷹


平磨 淘寶300一下請不要考慮,仿貨,坑爹玩意。正品作為入門,不錯。

encore


錐磨 單品、意式通用(要調磨盤)依舊是入門選擇,900多,如果考慮入意式坑的可以考慮。

大飛鷹/大飛馬

鬼齒磨,千元出頭,謹防假貨,出品極佳,但是十分龐大,家用有些勉強,缺錢不介意外形的可入,人家畢竟是半商業磨。

鬼齒磨,千元出頭,謹防假貨,出品極佳,但是十分龐大,家用有些勉強,缺錢不介意外形的可入,人家畢竟是半商業磨。

小護士

(前面那個紅的)

(前面那個紅的)
家用神磨,現貨3000不是蓋的,可日亞海淘,請務必相信這個價格帶來的出品,小巧但效率高,15g豆一般在2秒磨完,而手磨一般要幾分鐘。一步到位,有錢任性。小型咖啡館也有用它的。

5.濾杯濾紙
濾杯帶來的風味改變,不是沒有,但是極小,看你玄學修得深不深,主要是下水速度所帶來的萃取改變,只是論形狀真沒啥,有相關文章,可搜
濾紙建議配套即可,部分淘寶貨紙味過大,這就是實打實的必須得拋棄。
hario v60
分單份雙份兩種大小,自行斟酌,最常見的單孔濾杯,價格便宜,新人可控性大,部分豆子下水過快會過於寡淡。

(圖為塑料制,有玻璃版可供選擇)

(圖為塑料制,有玻璃版可供選擇)

(配套濾紙未漂白版)

(配套濾紙未漂白版)

melitta

(圖為四孔melitta濾杯)

(圖為四孔melitta濾杯)
作為最早的咖啡濾杯,melitta自上世紀來生產了許多不同的款式,大多是這種錐形,底部孔數的多少決定了下水速度,帶來不同的沖泡感受。目前市場一三孔為主要孔數,下水速度最有適用性。
kalita和國產山寨都有相似杯形,可供選擇

(圖為kalita三孔)

(圖為kalita三孔)


(對應錐形濾紙漂白版)
錐形濾紙在淘寶上仿貨尤其之多,質量參差不齊,大多數具有濃重的紙味,不建議購買。

濾紙的漂白與非漂白:
不要覺得漂白就不好,原色的好。漂白濾紙最大的好處就是去除了紙味(請務必購買靠譜濾紙),對於咖啡品鑒的干擾大大降低。當然,如果有原色情節,也不是不可以買。沖泡前的注水可以將大多數紙味衝去,雖然依舊會有紙味殘留,但影響已經不大了。

另外還有一些小眾濾杯如:kono、chemex請各位自己探索,這已經不是入門的領域了。

(kono)

(kono)

(chemex)

(chemex)


看到有知友推薦法蘭絨


我不推薦,每次用完都要洗,很煩,而且永遠洗不幹凈!下次用還會串味!
據扯保養法蘭絨還有些什麼具體步驟的,我不記得了,那麼麻煩要他何用!
縱使法蘭絨在過濾方面確實比濾紙較好,但是串味所帶來的弊端遠大於其。

6.其他器具
溫度計
這是必須買的,沒少好說,淘寶上的食品溫度計多了去了,不上圖了。

廚房秤
一樣,必須入,永遠不要相信量勺。

手沖稱(架)
很多人推薦入手沖稱啊……
手沖稱我是不用的,因為沒錢……
我覺得手沖稱不一定要入,這幾百塊錢高興花還是花在升級磨豆機上去吧。
那麼有人就問啊:「那怎麼知道我注了多少水呢?」
我是這麼解決的:把杯子帶濾杯直接放在廚房秤上~~這不是有個功能叫去皮嗎~~沖多少水不是就顯而易見了嗎~~
但是 這種做法導致的是稱上所顯示的是所注入全部水的量。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指實際杯中濾出的咖啡液會比這個示數少。
而手沖架所顯示的則是杯中濾出的咖啡液的量。
這就有關於萃取率了,所謂1:14(只是舉例啊)的粉水比,究竟是指粉和注入水總量之比呢?還是粉和濾出的咖啡液之比呢?
這可以說是是兩個派別了吧……
我的建議是:怎麼喜歡,怎麼沖。
感覺很坑?但這就是這樣,請憑藉自己對於咖啡的品味來決定~沒手沖稱的大不了多加15g水唄~

無論是使用何種器具,多衝泡,多品鑒才能使技巧和經驗上升,在經驗還未到達一定高度時一味追求器具是萬萬不可取的。

7.沖泡
關於沖泡方法,說簡單很簡單,無非就是倒水呀;但說難其實很難,這也是我不建議新手入手沖坑的原因,相對法壓,對技巧有一定要求(當然不能和意式比就是了)
以下均個人經驗,有不同的見解和習慣可以提出來,非絕對正確,口味這事,人各有異。


(1) 研磨度:
這個沒實物真不好說,看圖片還帶有一點誤導性,可能的話,讓買豆子的商家給你一小包研磨對照顆粒。自己拿捏自然也可以。
一般我沖深烘豆子比淺烘豆子的研磨度會稍大一些。

(2)水溫
通用溫度,一般推薦在88度左右,各類豆都不會說有很差的表現,適用性很高。
對個人來講(這裡的淺深烘焙並非絕對意義上的,主要是因豆種而變)
淺烘豆(耶加雪啡aricha為例):91度以上,燒水壺水燒開,倒進手沖壺就差不多這溫度了。較高的溫度我認為更能引出它的極強的水果味,而日晒豆的特點也能得以較好體現。(對於各類淺烘果味豆,90度以上可以自己調節,找到自己喜歡的口味)
深烘豆:我個人主要喝各類果味豆子,深烘豆接觸的較少。一般水溫控制在85度沖泡,不然我覺得口味太重,過於醇厚,不習慣。
中烘:這個就88度啦,隨豆的口味上下2兩度調節。

(3)水粉比
1:15~1:20調節,一般商家會指明最佳水粉比的,根據其沖泡即可。
單人份我覺得至少13克豆,沖泡起來方便一些

(4)沖泡步驟
介紹最簡單的吧,上手容易
濾紙折好,放入濾杯,燒開水,注適量水於濾紙上。這一步的存在主要是為了使濾紙服帖,去除紙味,同時溫杯。也有說是為了不讓沖泡開始時乾燥的濾紙吸取悶蒸的水分。(是不是覺得玄學?我也這麼覺得)

倒入新鮮研磨的咖啡粉,稍微抖平,稍微抖一抖就行,不然大小顆粒就分層了……

(中間挖個小洞)方便悶蒸。可做可不做。

慢慢地~慢慢地倒一點點水,至濾杯底部出水孔滴水收水(在這之前收水也行,但要保證咖啡粉濕潤)注水時注意水流不可觸及濾杯邊緣,不然破壞悶蒸,還會導致咖啡太淡(較正確沖泡的同樣粉水比)

接下來,你會發現,粉層開始膨脹,隆起…………很多人是不是都這麼說啊,沒錯,深烘豆確實會有非常明顯的該現象,但這有考慮過淺烘豆的感受嗎!淺烘豆子基本不會隆起的好嗎!說沒隆起就是豆子不新鮮不一定的!不要被誤導了!但是對於深烘豆來說,沒隆起的確不新鮮了是沒錯。

好了,等待的這段時間就被稱作悶蒸。悶蒸多長時間呢?
深烘豆:我一般在20~30秒之間,悶太長時間口味太重,不喜歡。也可以在隆起到極點坍塌時注水
淺烘豆:40秒,沒現象就直接掐時間了。
很多時候悶蒸時都會出現火山泡,即從粉層中冒出氣泡,這會破壞悶蒸的結構和內部溫度,主要由於技術不佳造成,水流不穩定,過猛都會造成這一現象。

悶蒸完畢,從內至外按螺旋形注水,有必要的話可分2次注水或三次注水(單人份一般頂多兩次了吧)直至粉水比達到要求,收水。
這一過程我一般控制在2分鐘。切記不要讓水位線過快地上升,不要讓水柱觸及濾紙邊緣,保留至少一層咖啡粉在濾紙上,不要衝掉。淺烘豆細粉多,下水速度會受影響,這是我最直觀的感受。
過程中水流的大小,強度的切換我自己都還沒玩透,不班門弄斧了。(再次修玄)

在咖啡液還未滴完前撤離濾杯(這一點有爭議,有說等滴完的,看個人見解了。)

ENJOY

答案暫時算是完了,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進入精品咖啡的行列。

本人只是咖啡愛好者,並不從事相關行業,有錯誤請指出。


============
3月31日吐槽:今天突然發現這個問題連「咖啡」這個標籤都沒有!這讓答主如何愉快地玩耍(╯°□°)╯︵ ┻━┻ 感謝點贊的各位!(? ??????) ?
============
4月1日吐槽: 昨天剛剛吐槽完今天標籤就加上去了!|?ω?`)


看著咖啡在熱水的浸泡下隆起、濕潤、排氣、散發出迷人的香味,最終滴濾出一杯完美的咖啡,這個過程真的妙不可言。

在此之前還是用最簡單的話來普及一下咖啡常識。市面上,你所看到的90%的咖啡館,其實喝的都是意式咖啡,那種用機器高溫高壓萃取出來的濃縮咖啡,以及拿鐵、摩卡、卡布奇諾等花式咖啡,都是在此基礎上調製出來的。

而今天主要介紹的,是單品咖啡的沖煮。在我認識那些以「產地+處理方法」(例如:耶加雪菲水洗)命名的單品咖啡以後,刷新了許多對咖啡的刻板印象——

咖啡可以是不苦的;可以像品酒一樣,喝出不同咖啡豆的芬芳和果香;最樸素的手沖方法,不加奶不加糖,才是發揮單品咖啡真正風味的最好方法。

下面我就按照製作一杯手沖咖啡的步驟,來給大家介紹我最喜歡的手沖設備。

清單如下:
? Portlex 磨豆機
? Hario 電子稱
? Hario V60濾杯
? Melitta 無漂白濾紙
? Kalita 不鏽鋼手沖壺
? Dretec電子溫度計
? Bodum法壓壺
? Bialetti moka摩卡壺

1. 磨豆機

如果你也曾被滿屋的咖啡香迷倒,就絲毫不會懷疑新鮮度對咖啡口感的重要影響。咖啡的新鮮度取決於烘焙時間、儲存方法和是否現磨。所以強烈推薦在家現磨,在滴濾第一遍萃取燜蒸的時候,可以明顯看出差異。

【產品】
Porlex 手搖磨豆機

【優點】
? 外形小巧輕便,不鏽鋼外部材質非常有質感,內部的彈簧機械等全部都可以直接水沖清洗。
? 陶瓷質地的齒輪可以調節粉末粗細,通常來說咖啡粉越細越容易苦澀,但太粗也會導致萃取不充分。

【缺點】
? 儘管Porlex的磨豆能力在手搖機器里已經是非常優秀的了,但據我親測,如果是一杯咖啡的量,大約15克咖啡豆,磨相對粗的粉需要60圈,相對細的粉則需要轉100圈。裝滿磨一次,也只夠1-1.5個人的量。如果沒有一定耐心和臂力的話,建議還是直接買咖啡粉,或者選擇一款電動的磨豆機吧。

【價格】
270元左右。

2. 電子秤

如果去精品咖啡館喝咖啡,能看到咖啡師會根據每種咖啡豆的風味,來精確地控制選取咖啡豆的量,而且是在秤上完成整個萃取過程,因為可以精確地計算水粉比,所以可千萬別小看稱重這個步驟。
當然,濃淡口味,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對豆子的偏好來調整,通常1人量在15g-18g咖啡豆之間。

【產品】
Hario 電子秤

【優點】
? 高精度,稱重範圍從2克到2000克,最小刻度值為0.1g,比普通的廚房秤要精確很多。
? 帶有秒錶計時功能,可以準確把握咖啡沖煮的比例和時間。一般燜蒸(也就是第一次注水,讓咖啡粉排氣)後15秒再開始第二次注水,整個萃取過程不要超過2分鐘,不然會萃取過度讓咖啡更苦澀。

【缺點】
? 反應速度有一點慢,但也不太影響操作。

3. 濾杯

如何選擇濾杯:
1)材質:過濾支架有玻璃、樹脂、陶瓷、不鏽鋼等材質,個人覺得玻璃的最為美觀,陶瓷的保溫性能最好但是偏重,樹脂的就很實用,輕便也不易摔碎。
2)孔洞:傳統橢圓形濾杯下方孔洞就分單孔、雙孔和三孔。其中單孔濾杯萃取,水流和萃取速度最快,需要衝泡者對水流和時間有更精確的把握。
3)凹槽:可不要小看杯壁上凹凹凸凸的溝槽,這裡面的設計也是頗有學問。這種人為形成的濾紙與濾杯內壁間的空隙便於空氣流通,提高了萃取質量。

【產品】
Hario V60 濾杯(有陶瓷、玻璃及樹脂材質選擇)

(圖說:陶瓷質地)

(圖說:玻璃質地)

(圖說:樹脂質地)

(圖說:樹脂質地)

Hario是濾杯的發明品牌,而V60則是全球被最廣泛使用的手沖滴濾裝備。

【優點】
? 最經典、最暢銷已經說過了,不展開。V60圓錐形濾杯下方是一個直接相對較大的圓孔,杯壁則有螺旋形凹槽紋路,這種設計使其較傳統濾杯好處很明顯——不僅使咖啡粉層厚度大幅增加,便於繞圈法注水,還提高了第一次注水燜蒸的萃取均衡性。
? 通透性提高後,水流和氣流的通道都更加流暢,使咖啡口感更加接近法蘭絨濾布,平衡而富有層次。
? 設備簡單,容易打理,購置成本低。

【缺點】
? 因為在滴濾過程中充分接觸空氣的緣故,咖啡的香氣會有所損失,大概這是滴濾法唯一的遺憾了。

4. 濾紙

如何選擇濾紙:
1)材質:大體就分為法蘭絨布和普通濾紙兩種。對於最終的萃取口味而言,因為紙張更容易吸收油脂,所以法蘭絨布能夠保留更多咖啡油脂的口感,但是清洗較為麻煩,要經常更換。濾紙一次性使用,更乾淨和便捷,推荐居家使用。

2)形狀:只要注意和購買的濾杯適配即可,一來是根據大小選擇濾紙大小,二來是根據濾杯形狀選擇平底濾紙或尖底濾紙。


(圖說:平底濾紙)

(圖說:尖底濾紙)

(圖說:尖底濾紙)

【產品】
Melitta 濾紙(建議選擇未經漂白的紙型)


(圖說:還是時刻牢記,濾紙要匹配滴濾設備的形狀和大小來選購)

Melitta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咖啡濾紙的品牌,1908年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這裡插一句,

【優點】
? 採用擁有專利技術的Aromafleece芳香羊毛紙製成,整個表面遍布穿孔,可以保留咖啡精華,完整過濾殘渣。
? 沒有紙漿味,這是優於市面上大部分濾紙的顯著優點。(這裡再說一個小竅門,注水時也不要讓水直接澆在紙上,確保水一直在咖啡粉上,也可以減少紙漿味)

【缺點】
尚未發現。

5. 手沖壺

這個也有講究嗎?我直接拿燒水壺行不行哪?當然也是可以……但專用手沖壺有幾點好處:細長壺嘴設計,讓你更容易控制水流,注水畫圈更順手;如果水溫太高,可以在壺裡加冷水調整,總比直接加在燒水壺裡要合適吧!

【產品】
Kalita 彩色不鏽鋼細口手沖壺


(圖說:Kalita手沖壺)

只要是咖啡品牌出的手沖壺,其實大體都差不多,大家選購的時候根據自己審美就好了。我還是用Hario不鏽鋼款更多,但這裡再推薦一個日本咖啡器具品牌Kalita,它的手沖壺款式和顏色很多,深得器物控喜愛。


(圖說:Hario手沖壺)

【優點】
? 細長壺嘴的優點前面也介紹過了,雖然通體都是不鏽鋼材質,但是設計巧妙,倒上熱水也不會手燙。
? 想必陶瓷款的,這款不鏽鋼的壺身不重。當然真正操作時還要考慮水的重量,不建議裝滿水來操作,當然順手程度還是熟能生巧。

【缺點】
? 確實沒什麼缺點,一定要說的話,那大概就是有點貴吧?

6. 電子溫度計

有一次拜訪一位咖啡師,打開它的「百寶箱」,就被那個還伸出來幾個電線頭的設備震驚了,這個在高中物理實驗課上用來量電壓、電流的萬用表,現在的功能是溫度計!

(圖說:左下角就是用來做溫度計的萬用表……)

當然,自己在家不需要買一個如此精確的溫度計,只要是電子溫度計(比指針精確)就可以了。沖煮精品咖啡水溫不宜過高,85度-90度即可。

【產品】
Dretec多利科日本廚房烹調食物溫度計


(圖說:Dretec電子溫度計)

【優點】
? 精確到0.1攝氏度,也可以滿足廚房烹飪、烘焙等其他用途。

【缺點】
? 各取所需吧,有些手沖壺的壺蓋上,會自帶一個小溫度計,雖然不太準確,但也挺方便。

現在完整的一套手沖設備就介紹完了!讓我們來欣賞一個視頻,這樣你就更了解一杯逼格的咖啡是如何產生的了。

(視頻:手沖耶加雪菲-KAY-高清觀看)

話也說回來,如果一定要奔著逼格去的話,其實冰滴咖啡和虹吸壺是更加讓人賞心悅目的高級手沖咖啡設備。


(圖說:冰滴咖啡,來源:http://www.dzcj.com/)


(圖說:虹吸壺,來源:http://pic.66wz.com/)

還有摩卡壺,原理和虹吸類似,但是簡化了操作,讓沸騰的水通過蒸餾反重力方向來萃取,目前可以買到插電的,也有需要上明火的。摩卡壺做出來的咖啡比滴濾手衝要濃郁一下,但也比不上Espresso,而且清洗還是麻煩 。品牌的話可以考慮入手Bialetti moka,發明摩卡壺的鼻祖。


(圖說:Bialetti moka摩卡壺)

大概李斯特還是一個追求效率的上班族吧,在這裡並不推薦上面這些高級設備作為日常在家的手沖工具。尤其是虹吸壺,又是酒精燈,又是玻璃瓶瓶罐罐的,實在是費時又費力。而冰滴壺,一般也是在一些咖啡館才會見到。

說了這麼多,如果你還是嫌棄在家喝杯咖啡需要買這麼多設備太麻煩,那我就推薦你一個最簡單的手沖設備——法壓壺吧。只要放入咖啡粉,注水過濾,就行了。但因為法壓壺都是金屬過濾網,難免會放過一些咖啡殘渣,使得口感沒有那麼細膩,味道也難以精確控制。


(圖:Bodum法壓壺)

綜上所述,相比其他所有咖啡設備,手沖是對製作者技術要求最高的一種操作,一下子列出了那麼多器具也基本都是必需。手沖也最費時、費力,溫度、水流速度、咖啡粉形狀、濾紙(或法蘭絨布)品質等細節,都會影響咖啡的口感。

人活著嘛,還是要開開心心,對於真正熱愛咖啡的人而言,這些麻煩又算得了什麼呢?

http://weixin.qq.com/r/8Ezx6a3EBfB6remK9xni (二維碼自動識別)


沒錯,大家好,我來了……沒錯,沖咖啡也是有 app 的。

做一杯好咖啡需要各個參數之間的精準配合,水粉比、溫度、萃取時間、流速,甚至繞圈次數和幅度大小……

如果你也是咖啡愛好者,手中有各種器具,甚至有些小嚴肅地對待沖咖啡這件事,那麼你一定要試試 Coffee.Guru。

它通過動畫,手把手帶你做出一杯好咖啡,我用過很多關於咖啡的 app,但從來沒有一個能像 Coffee.Guru 有這麼好的體驗。

適合人群:

  • 手沖(廣義)咖啡入門愛好者
  • 喜歡嘗試不同配比
  • 看重參數數據
  • 記錄口感

打開 Coffee.Guru 界面就是主要最基本的 4 大器具:法壓壺、Chemex、愛樂壓、V60。還有開發團隊專門做的「杯測法」。

選擇你決定使用的器具後,就會出來各種配方,從「基礎」到「冠軍手法」,以理想風味、類型作區分,如 V60 中的 冰滴法、高溫萃取……

點進去後,則是一張「菜單」顯示有水粉比、水溫、方法、咖啡豆研磨度、時間等……

這裡我認為 Coffee.Guru 需要增加一個功能:自主輸入參數。目前只能根據它給出的比率自己計算調整。在上面可以選擇杯數數量,參數會自動調整。

點擊「Make Coffee」則進入了「手把手」模式,從磨豆開始一步步的指導你作出一杯好咖啡。

AppSo(微信號 appsolution)認為值得注意的是,它還有教程演示,比如在加水時會告訴你應該怎樣注水,什麼樣的方式是錯的。在需要計時的步驟,則會自動開始計時,停止時還會有提醒。

跟著它一步步 Next ,一杯咖啡就做好啦。Coffee.Guru 會讓你自己做一個批註,評價一下這次的口味,也提供拍照後分享到 Facebook 和 Twitter 上的功能。

你還能在這裡保存常用的配方、筆記和個人的「最常用的方法」。

Coffee.Guru 也有一些缺點,例如目前自定義度太低,只能用自帶的方法,不過團隊一直在更新。

我是個手沖咖啡愛好者,在手沖咖啡里,除去咖啡豆本身,器具和參數變化決定一杯咖啡的口感和風味。我認為咖啡和攝影很類似,都有一種範圍內的「玄學」感。

在「普遍性」之上,也就是在「規則範圍內」,則是自在調控的空間,所以即使操作要素設定全部相同,很少也會得到口感一摸一樣的兩杯咖啡。

記錄一下「參數」和體驗,感受它們的變化,從而衝出一杯自己喜愛的咖啡吧 : )

Coffee.Guru 適用於 iOS 8.1+ 的 iPhone 和 iPad 及 Android 4.1+ 的設備,iOS 版 52.4 MB,完全免費。

App Store 鏈接:coffee.cup.guru

Google Play 鏈接: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guru.cup.coffeeamp;hl=zh

Apk 下載鏈接:http://t.cn/R6mY6XO


本文由讓手機更好用的 AppSo 原創出品,關注AppSo 知乎機構號,讓你的手機好用到哭。

作者 @放開那塊年糕,轉載請在微信號 appsolution 後台回復「轉載」獲取授權規則。


三要素,粉,水,注入方式。
粉,最好現做現磨,這樣才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咖啡豆的香氣。如果豆子是新鮮烘培的,悶蒸的時候,粉會放氣形成鼓起小包。
水,我要求不高,一般自來水燒開,要求高的用過濾水或純水。水溫一般在燒開後室溫自然冷卻三到五分鐘,也就是85到90攝氏度。
按粉水比例1:15~1:20放水,細嘴壺先注入水把粉浸潤,靜待半分鐘,這叫悶蒸,如果豆子新鮮烘培的話,這時候會放氣形成小包。半分鐘後細嘴壺細水注入中間,以「の」字從中心往外打圈,要注意水不要注到濾紙壁上,因為這樣會造成水不經萃取留下來,沖淡咖啡。
僅此而已,基本沒其他注意事項了。以上所需器具:燒水壺,細嘴壺,濾杯,濾紙,咖啡杯。非必要器具:溫度計。


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cn.nytimes.com/style/20130126/c26coffee/
2013年01月26日

做一杯完美咖啡?竅門很多
MATT RICHTEL

舊金山

特里斯坦·瓦拉赫(Tristan Walach)的脖子上有一道文身,是拉斯維加斯那個著名的歡迎標誌。人們一般叫他「蟻子」(Ant)。他是專業教人做咖啡的。

而我是來向他學習的。

「像你這樣的人是最好訓練的,」他打量了我一下說,「你沒有不良嗜好,也沒什麼先入為主的觀念。你是一張白紙。」

我們在舊金山鬧市區附近的「透視鏡」咖啡廳,正門旁邊有個巨大的咖啡烘焙機。不過蟻子和我是躲在了樓上,一條鏈子把我們隔絕開來,上面掛著告示牌:「培訓進行中」。

這樣的培訓中心現在越來越普遍,不止在咖啡廳里有,還有一些咖啡店員證書的培訓課程,甚至還有「沖一杯訓練營」,是一個四天三夜的活動。另外還有越來越多地區性和全國性的「挑戰賽」,尋找技術最純熟、風格最優雅並且能製作最美味咖啡的師傅。

我對這些算是有點懷疑嗎?好吧,沖咖啡,就算是特濃咖啡,也就基本上是在咖啡豆上加水和攪水,有時候就是撥個開關或者按個鈕。來吧,蟻子兄,儘管吊高我的胃口,說服我花三天去上個類似「沖麥片訓練營」的課程吧。

還有,哼,我可不完全是張白紙。沒有受過訓練,我也能每天早上弄出一杯像模像樣的拿鐵。而且我還跟我老婆吹噓說,我只用一個100美元的咖啡機和本地隨便一家咖啡店的咖啡豆,做出來也比星巴克的好。

「沖咖啡能有多難?這是我們一直在面對的一種態度,」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專業發展部總監艾莉·馬圖斯扎克(Ellie Matuszak)說。該協會是一個有數千名成員的行業組織,旗下還有一個日漸壯大的咖啡師協會,擁有1200名成員。

34歲的蟻子的頭銜是培訓總監,他說沖咖啡需要有靈巧的手藝。「這是我們所消費的飲品中最複雜的一種。」他說。

「透視鏡」的培訓中心有一個櫃檯,上面有好幾個研磨機、一台專業水準的高質量特濃咖啡機、一個秤、咖啡搗錘和其他各種行頭。在一塊原色回收木材上,是十隻沒有把手的杯子,分成五對,每一隻都盛著半滿的淺褐色咖啡豆。

不過首先,我們要看蟻子做幻燈片展示,關於最好的咖啡豆產自哪裡,還有它是如何挑選的。有一段幻燈片的標題是「發源地的故事」(Origin Myth)。那是一個衣索比亞牧羊人發現了咖啡繼而將之推廣的民間故事。

然後是學習杯測。

我們要聞一下這些白色杯子里的東西——來自肯亞、哥斯大黎加、衣索比亞、薩爾瓦多和瓜地馬拉的咖啡豆。我聞不出太大的區別。

然後蟻子開始教我用「La Marzocco Linea」全自動咖啡機,這是一款價值在8000到10000美元之間的特濃咖啡機(真正昂貴的「La Marzocco Strada」和「Slayer」變壓萃取機在樓下,供真正的咖啡師使用)。在它左邊是一台1500美元的「Mazzer Major」磨豆機,上面有個按鍵。我的工作是按一下那個鍵,準確配出19.5克的咖啡粉到過濾器中。

我需要稍微篩一下這些咖啡粉,將它搖平,然後用搗錘搗實。蟻子向我示範怎樣才能產生35磅左右的壓力,要產生這個重量上下的力度,我需要雙膝彎曲借力,擠壓搗錘,直到感覺到咖啡粉有反彈力。

蟻子說,這一步驟是至關重要的,否則水分滲入咖啡粉的時候就會不均勻,產生多餘的縫隙。我按下另一個按扭,讓水分滲進咖啡粉。我們調了計時器,確保讓水分滲透的時間是25秒。褐黃色的特濃咖啡流進小咖啡杯,蟻子管它叫「試杯」。

蟻子呷了一口。「也不是特別難喝。」

我也呷了一口。事實上,它真的特別難喝,又酸又苦。蟻子用同樣的步驟做了一杯,卻飄出淡淡甜香,接近花香,沒有多餘的味道。我又做了一杯,還是和我的第一杯一樣糟糕。或許我需要加點奶。

蟻子開始講解怎樣打奶泡。簡單來說:把蒸汽噴嘴放到剛好在奶面以下,直到牛奶在吸收蒸汽後開始打小漩渦,然後把噴嘴再往深里放一點,直到溫度計上顯示的牛奶溫度達到135度。牛奶的溫度有一個最佳的契合點,在這個點上,糖分可以煮化,卻不至於煮焦,讓牛奶更甜。

我嘗試了幾次,弄出的是水一樣的稀奶,把它倒在苦味的咖啡上。最後,我總算把牛奶的濃度搞對了,就像濕油漆一樣。我試著在上面畫點拿鐵圖案,畫出來像兩條交配中的變形蟲。

蟻子語重心長地說道:「一個好咖啡師和一個偉大咖啡師的區別,是偉大的咖啡師敢於倒掉一杯咖啡。」於是我們把我那杯變形蟲倒進了水槽。

我還有第二次機會。我告訴蟻子,我準備在「神韻」跟克里斯·巴卡(Chris Baca)再學學,那是聖克魯斯的一家烘焙工場兼咖啡廳。他眼睛一下就亮了。「他棒極了!我跟他一起培訓過。」他說。

不過首先,我第二天早晨在家裡試著把之前學的那點東西先實踐了一下。我倒掉了頭三杯,有些東西搞錯了。之前那天我還能弄出美味的特濃咖啡,我其實還退步了。

32歲的巴卡曾打算當一名中學歷史教師。不過他大學時退學了,在莫德斯托的一家咖啡廳找了份工作。他漸漸愛上了咖啡,並且搬到舊金山為一家叫「典禮」(Ritual)的時髦咖啡廳工作,然後在2006年開始參加比賽。2010年,他在美國咖啡師錦標賽(United States Barista Championship)的50名參賽者中奪得第二名。在自由自選項目中,他做了一杯以櫻桃加柑橘做配頭的英式奶油特濃咖啡。

「我知道,這一切看著像《人狗對對碰》(Best in Show),」「神韻」咖啡廳的老闆賴恩·奧多諾萬(Ryan O』Donovan)說起一部關於狗展表演的假紀錄片電影,「它顯得很荒謬,我們在試著讓它不那麼荒謬。」

巴卡在「神韻」做培訓總監,這裡辟出1500平方英尺的地方用作培訓基地。這是這家咖啡廳所認為的咖啡運動「第三波」的一部分——第一波是營火咖啡(campfire coffee)和滴濾咖啡(drip coffee),第二波是星巴克的革命,然後便掀起了認識咖啡豐富性的風氣。奧多諾萬說,培訓是「我們工作的核心」。

我向巴卡展示了我之前學到的。他說我做的第一杯有點干。他真厚道。

巴卡讓我把我平常喝的品牌咖啡豆帶過來,並且用它來做一杯。結果並不好喝。這是第一課:咖啡豆很重要。包裝上寫著「公平貿易」(fair trade)或者「原產地烘焙」(locally roasted)並不等於挑選出了上好的咖啡豆並且經過細緻的烘焙。我們把我那包13美元一磅的咖啡豆扔進了垃圾桶。然後巴卡開始上數學課。

好的特濃咖啡,或者說任何好咖啡,精髓就在於三個數據:高品質干咖啡豆的使用量,水分滲透的時間和最終做出來的咖啡量。當這三者的比例恰當的時候,這個加工過程就能帶出最好的風味。如果錯了,香味要麼帶不出來,要麼就被沖淡了。我漸漸明白,在秒數和克數上的錯誤,就是美味和糟糕的咖啡之間的區別。

巴卡解釋說,你得試驗,才能為具體某台咖啡機和某種研磨粉找到這三個元素之間恰好到處的平衡點,然後便可以依樣畫葫蘆。他測試過「透視鏡」的機器,並且確定我們要用17克的頂級咖啡豆,然後過水25秒,做出30克左右的咖啡。

這看起來也很簡單,因為研磨機已經設好能磨出我想要的克數,而且我還能用秤來確認。我要做的只是按鍵。我做的第一杯味道還是不對,不過巴卡說我的第二杯「清新又飽滿」。

他向我示範怎樣用奶泡畫畫:把細頸瓶放在離杯麵6英寸高的位置,均勻倒出中等流量的咖啡,等杯子半滿的時候,讓瓶口緩緩靠近杯子。當杯子快要滿的時候,再快速扭動你的手,讓泡沫開出形狀,最後輕輕揮動一下,在牛奶的圖案中間劃一道線。在試了幾次之後,我能夠做出某種看著像是松樹的東西,雖然我本想畫的是心形。

太好了,我有進步。不過這沒有實踐意義。我買的咖啡是預先磨好的,並且我也沒有秤。

「一個10美元的秤是你玩咖啡時最值得的投資,」巴卡說。他還說,因為咖啡豆的密度和份量至關重要,所以不用多久我就會再需要一個研磨機。有些專家說,新鮮研磨的咖啡粉是最重要的一個元素。

而事實是:我家裡早晨一般都很忙亂,一家人吵吵鬧鬧,而我得在這種環境下做咖啡。奧多諾萬被逗樂了。他說,怎麼可能在早上做特濃咖啡呢?拿鐵就更不用想了。

「我會做滴濾咖啡,」奧多諾萬解釋說。巴卡也一樣。這是因為做一杯好的特濃咖啡需要精心準備並且事後要清理。即使一切順利,也還是要花點時間,就像做一頓好飯菜一樣。

「咖啡不僅僅是咖啡。」奧多諾萬說。

它「就像所有東西一樣」,巴卡附和道。

我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咖啡——這種我認為是一天開始時簡單的必須品——比幾顆豆和水要複雜得多。它或許不需要執照,但它所需要付出的心思確實比我想像的要多。

我的培訓課程結束時,奧多諾萬丟過來一個大笑,警告我說:「你正在走向一個無底洞。」

之後那天,我開始在微波爐上面放上計時器,來確定用25秒的時間煮我的特濃咖啡。我在網上搜索,和別人討論接下來應該用什麼樣的咖啡機。不過即使是用我的舊機器和一些在「透視鏡」剩下來的咖啡豆,我煮出來的咖啡也明顯進步了,有時候味道還挺不錯。

我從「神韻」咖啡廳下了訂單買咖啡豆。當兩包不同烘焙品種的咖啡到貨時,我露出了興奮的神情,妻子翻了一下白眼。她懷疑我能不能分辨出這些新咖啡豆和另外兩種我曾經湊合著喝的咖啡之間的區別。於是我們來了個蒙眼測試。

我贏了。我妻子似乎很吃驚:這個鼻子這麼靈的人是誰?我跟她說,這才剛開始呢,一會兒你得看看我們還能用牛奶做什麼。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3年1月2日。

翻譯:邵智傑


鬧鐘負責叫醒身體,咖啡負責喚醒大腦。
每一粒咖啡豆從種植、採集、烘焙……都經過了多重環節與越洋飛行,才滴落到你杯子,千萬不要讓最後一步毀掉所有。

反正我們不趕時間,為什麼不喝點好的呢?
視頻封面ENJOY Tips 100 — 如何做一杯手沖咖啡 - 騰訊視頻視頻


簡單了說就是三點
好水 好豆 好手藝。
這三點就能分開再講三堂課。

如果你是單純為了喝 強烈推薦你入手聰明杯,不貴好用良心器具。
如果你是為了玩 仍然強烈推薦你入手聰明杯,反正其他的器具也買了,不多這一個。
在製作之前沒有接觸過的豆子時,聰明杯完全可以當成一個類似公式的東西套用到任何一款單品豆中,製作出一杯味道處於安全區間範圍內的咖啡。
ps見過好多咖啡師還沒聰明杯聰明的~


玩了一陣子手沖,之前以為不會太複雜,意外覺得大有挑戰,分享下把玩過程希望能幫到題主了。
1.豆子,淘寶有不少擁有好的烘焙器具和好口碑的店鋪,可從各大咖啡論壇獲取;
2.磨豆機,有了豆子必然要配上研磨設備,我用的是飛馬900N,改了直噴,出粉還算均勻穩定。手磨如果需要同樣的均勻與精細程度,需要上LIDO2這樣的神器:-D;
3.分享杯,由於有同學之前在HARIO就職,被告知法蘭絨出品優於濾紙,顧選擇了下圖這款


4.手沖壺,之前的很多大師都已說明要點,我就上個圖吧


5.溫度計,推薦電子溫度計,雖然外觀不很美,但是精確度與實用性大大超過普通款


6.電子秤,敗家買了acaia的,自帶配套手機軟體,可記錄每一次的沖煮過程,各種數據



7.沖煮過程,


上圖和上上圖是我首次沖煮。。。結果可想而知。。。那個難喝哈哈,由於萃取時間過長,苦味大大掩蓋果酸味,回甘也被大大影響。後來經過各種調整和朋友的指點,總算有個較為均衡的方案


自己注水也逐步穩定,有了理想的風味:-D


祝樓主手沖愉快~


做好精品咖啡 無非就是要好好理解萃取原理 理解豆子 影響萃取度的因素加不斷練習和品嘗。設定溫度研磨比例為主 手法為輔。 後面在介紹一下玩法和工具(這裡不介紹意式 有機會再說)

1。萃取原理:無非就是水 把咖啡物質帶出來 留下咖啡渣。 而咖啡中 前面的味道會是愉悅 後面會苦澀。 所以萃取過高把苦澀味道拿出來 就是過萃了。 而我們要做的 就是做到 把愉悅的味道全萃取出來 避開苦澀味道(當然有些苦澀的味道 是豆子不好或者烘焙問題 這個就無關於沖煮問題了 日後再詳說)


2. 豆子風味flavor:好的風味是愉悅的果酸而非硬酸 甜味部分堅果(有的人喜歡 有的排擠) 花香 香料(有些香料味挺好的 例如肉桂)草本 煙熏等。壞的風味就是一切你覺得不舒服的味道。

豆子風味 60%取決於生豆(產區 品種 處理方式 )30%取決於烘焙 10%在於沖煮。 但是三個中一個不好 都是一鍋端。

生豆好不好 取決於地理位置 海拔高度 光照 溫度 濕度。高海拔山脈的一般種植阿拉比卡Arabica(阿拉比卡豆分很多種 它是一個大類 一般用於做手沖咖啡等精品咖啡。) 不好的產區 低海拔山脈一般種植羅布斯塔豆Robusta(即一般市面上的商業豆 羅布斯塔豆生命力頑強 所以產量大 但是也很難喝 很苦澀)

一般優質產區有(每個產區有獨特的生豆等級分級制度 有興趣可以查一查) 以下的風味描述僅作參考 不是一定的
非洲
肯亞Kenya(常見是冽里Nyrie產區) 一般風味:果酸明亮 莓果甜感 有獨特的磷酸
衣索比亞 Ethiopia(常見是西達摩Sidamo,耶加雪菲Yirgacheffe,卡法Kaffa,Hara)。Sidamo和Yirgacheffe離得很近 都有一股耶加味:花香 檸檬酸 柑橘類水果 桃子 等等 。Kaffa和hara比較少見 也是酸類居多 只喝過一兩次 不敢說出常規風味。
葉門Yemen 產摩卡種 會偏酸 但甜味愉悅 比較少見 但是都挺好喝
盧安達Rwanda 一般蘋果類酸居多
蒲隆地burundi 一般是果酸+獨特的香料味 有時候還會有股青草味
尚比亞Zambia馬拉維Malawi時不時有驚喜 但是質量不穩定 產量少。
坦尚尼亞Tanzania 一般是乞力馬扎羅山 中規中矩吧 沒喝過特別喜歡的
亞洲
印尼Indonesia (常見產區是 西爪哇Java,蘇門答臘的曼特寧 Sumatra Madhling 曼特寧是一種豆子 不是產區 ,蘇門答臘的Wahana,巴厘島Bali)印尼豆 都有一股獨特的草本味 泥土味 統稱曼特寧味 新一輩咖啡愛好者一般不喜歡曼特寧 但是wahana 西爪哇 巴厘島我還是喜歡的
關於印尼貓屎咖啡Kopi Luwak 90%坑中國人 尤其是磨成粉了的。 而且一般貓屎咖啡的製作很不人道 具體可以搜
雲南Yunan 一般這豆子呢 我都拿來練習烘焙入門 因為便宜 烘焙得當勉勉強強能喝進嘴吧
中南美(中美很多都是看莊園 非洲很多是看產區處理廠)(而且中美洲豆 太多新種類 新處理法 風味藐視會有失偏頗)中美無弱旅 出來的都是杠杠的
瓜地馬拉Guatemala 常見產區有 薇薇特南果Huehuetanango,簡稱HHT,安提瓜Antigua,阿卡特南果Acatanango。 HHT一般有很重的茉莉花香,熱帶水果味。Antigua也是很重的花味 煙熏味 果味。阿卡會很均衡的酸甜感。
哥斯大黎加 Costa Rica 常見產區 塔拉珠Tarrazu
蜂蜜甜+果酸 棒棒噠
尼加拉瓜Nicaragua 一般風味是 果酸 稍許堅果 花生 蜜甜
薩爾瓦多El Salvador
哥倫比亞Columbia
巴西Brazil
巴拿馬Panama 常見產區是波奎特Boquete 巴拿馬瑰夏種已經做掉藍山咖啡 號稱「最好喝」,但不是我心目中最好喝的。一般是乾淨 柑橘類水果 餘韻悠長 花香。
牙買加Jamaica 藍山Blue Mountain 風味均衡。 有股獨特的草本味 俗稱藍山味 個人覺得像石斛 人蔘? 誇完。
夏威夷Hawaii 可那Kona 貴,跟藍山是一個檔次的喝過兩次 現在很少見 很甜莓果味。


處理方式 一般是 日晒Natural 水洗Washed 非洲只有日晒和水洗 肯亞只有水洗
中南美會多各類新的處理法 如蜜處理Honey Pocess會分黑蜜 紅蜜 黃蜜 白蜜,發酵處理法Ancetic Pocess 也叫紅酒處理法,還有二氧化碳浸漬法等
日晒一般味道豐富,但易有雜味
水洗一般優雅乾淨,但較於日晒風味單一
蜜處理處於兩者之間 偏甜。
處理法這裡只大致說 具體日後再說

烘焙(烘焙技巧不細講 細講能出書)
淺焙 風味豐富 越來越流行淺烘
深焙 濃郁單一 好的深烘豆 會很乾凈 甜感強 厚實 不要對深烘有偏見。


以下是影響萃取的因素
研磨度: 粉粒粗細影響咖啡與水的接觸面積 因此越粗萃取率越低 反之亦然。
溫度: 溫度會影響分子的活躍程度 溫度越高萃取越高。 但是沖煮時過於低溫會導致咖啡會硬酸沒有均衡的甜味
萃取時間: 時間越長 萃取越高
悶蒸時間: 悶蒸就是沖煮前 倒入少許水在粉面中 令咖啡內的氣體排出 令水與咖啡更好接觸。 但悶蒸過長 會導致咖啡於外面空氣接觸過多 容易過萃。
粉水比:影響咖啡濃度 濃度過高易出不愉悅的味道 過低則淡而無味。
分段沖煮:提高萃取率和強度(不推薦新手)

對於新手可以給一些適當的沖煮框架(但是不要被框架限制住 要一步步突破框架 怎麼沖都可以 最主要好喝 這個框架僅教一些新手怎麼快速出品一杯能入口的咖啡 然後作出具體最佳的沖煮設定與手法)

新鮮期內(一個月內)的淺烘~中烘豆 90~93度水溫 研磨大小式粗鹽的大小 V60 18g豆 粉水比 1:13~14 悶蒸30s 悶蒸水量20~30g 連上悶蒸時間 時間1:45~2分鐘
日後可自行做調整 深烘適當調低溫度 換Kalita蛋糕杯調粗一點研磨度 萃取原理和萃取狀態懂了 愛樂壓虹吸就很快上手了

器具推薦(僅作新手推薦 忽略山寨大廠Tiamo,名字直接某寶能搜到,圖我就不貼了 懶):
手沖壺:Kalita0.7 300~400rmb,Hario手雷,200~300,Kalita宮廷壺800,Takahiro手沖壺500~3000(有雨下版和普通版 雨下版是極細水 建議普通版,土豪可以買 這壺有電磨版2000多rmb好看又作弊的壺),Fellow 550
我個人最愛:月兔印和手雷,Kalita0.7,圖方便的bonavita,基本上玩熟了,80%的壺能隨便駕馭,一般是Kalita大嘴鳥玩不溜

手磨:只推薦Lido2 和Lido3 都是1200左右 其他手磨都是垃圾 不買這個就直接買電磨

電磨:性價比之王惠家ZD10(400塊 比千元之內一切磨豆機牛逼),Kalita NiceCut(已停產,好運的話,能找到1500~2000的全新機子),Kalita Next G(3500~4000,磨的慢,錐刀,發熱低),小富士 即Fuji Royal R220 (日版3000 港版3500 國行4000,鬼齒刀盤)
磨這個東西千萬別摳,能力範圍能上多貴就多貴,一用就幾年,而且二手賣的時候也比較保值。 有錢我都直接上EK或者Ditting了,20000多。是的,4000的小富士,再上一個檔次就破1w5了
秤:一般廚房秤夠用了,有錢上Acaia,要麼用廚房秤,要麼1000rmb的Acaia,其他都別買

計時器:自己手機 或者Acaia自帶

溫度計:可以用bonavita燒水+手沖壺的二合一(600塊)(但是對新手極不友好)。 不得不說市面上咖啡溫度計最好是Tiamo(100塊),即使我不喜歡這個山寨大廠。
濾杯:Hario V60(120rmb)Kalita 蛋糕杯(170rmb),當你進階了,就可以賣kono濾杯和磚石濾杯等作微調或者當玩具。陶瓷還是玻璃還是金屬自己喜歡就好。
分享壺:Hario不解釋 玻璃質感完爆一切市面上的分享壺。
虹吸壺:hario同上。或者可以買hario的高端品牌Bonmac
濾紙:永遠都要買漂白紙 不要買原漿紙(黃色的,尤其是Hario和國產的,味道直接都影響咖啡風味了)。我V60個人只認Kono家的濾汁,Kalita只能配回自家濾紙。


另外說一個作弊的濾杯+分享壺二合一的。 Chemax 基本上控制好水溫研磨 直接控水流倒中間就萃取的很好了, 可惜濾紙要1塊一張 外形酷似花瓶。


個人認為有著獨特風味的咖啡才能叫做好喝的咖啡。
影響咖啡的風味主要有五個因素:
豆子的烘焙程度:淺度烘焙的豆子其酸度更活躍,根據豆子的產區不同,伴隨酸度還有其他諸如青草、泥土、葡萄酒、漿果香等不同風味出現,深度烘焙的豆子酸度就不那麼明顯了,當然其他風味也會隨之喪失不少,伴隨的是濃重的焦味以及堅果味、肉桂味道、或者可可粉質感。
豆子的新鮮度:類似於茶葉,新鮮度直接影響咖啡的各種風味,咖啡的風味會隨著時間慢慢流逝。
豆子的研磨度:研磨粗細程度直接決定了咖啡的萃取程度,若水停留的時間短,研磨應該細一些,這樣才能萃取充分,否則味道寡淡;水停留的時間長,則研磨要粗一些,否者萃取過度,咖啡就只剩下苦味了。
水溫:水的溫度也直接決定咖啡的萃取程度,水溫太高,萃取過度,風味盡失,只留下苦澀味;水溫太低,風味仍然停留在咖啡粉里,咖啡味道一樣寡淡。
水粉比例:和研磨度溫度一樣,水和咖啡粉的比例也決定了咖啡的萃取效率

在家要做風味獨特的咖啡,我覺得法壓壺相比漏斗滴慮式更簡單易行,也更能最大程度的讓咖啡表現其獨原始風味,最重要的是做出來的咖啡帶有最能體現咖啡風味的Cream,用濾紙則完全沒有。
需要的原料和器具很簡單,烘焙好的咖啡豆、法式濾壓壺、手動研磨器、燒水的壺、純凈水,陶瓷杯
研磨度使用中等研磨就好,水粉比例一般10g粉配100ml水,一般的法壓壺都是16Oz或者32Oz的(帶7g的小勺),相應比的咖啡粉就是27g和54g,水的話不用刻意去量,倒滿法壓壺就好了。
步驟很簡單:放入咖啡粉,先緩緩倒水,邊倒邊晃動法壓壺以便咖啡粉能充分侵潤,待水完全淹沒咖啡粉後直接加滿,蓋上蓋子,等待4min,順便給陶瓷杯溫杯,4min後壓緩緩下法壓壺的濾網,風味十足的咖啡就做好了。怎樣,過程夠簡單吧?
以下視頻作為參考視頻封面怎樣使用波頓BODUM法壓壺 Gaga 瘋狂海外購視頻

Tips:
水質最好為純凈水或者其他不帶味道的水,以免影響咖啡的風味
水溫90-95度,水燒開後放置兩分鐘再倒
咖啡粉最好現做現磨,磨好的粉放置太久風味流失很快
法式濾壓壺選濾網細密,彈簧與杯壁能緊密結合的,波頓或者寶馬就不錯

PS:喜歡法壓壺還有另外兩個原因
1:法壓壺不僅可以泡咖啡,還能當做沖茶器使用
2,我個人很喜歡奶泡,法壓壺做出的奶泡比一般蒸汽頭打出的奶泡細密很多,而且也簡單易行,平時泡咖啡4min的同時用另一個壺沖好奶泡,美味就是這麼簡單。


大家都是來炫耀的嗎?
秀設備的秀設備;
秀理論的秀理論;
秀有錢的秀有錢;
這是咖啡展會嘛?!!!


想要喝好喝的手沖?在家?要簡單?
滿足三個條件

來,跟我念:
【一條真理:好豆子?好磨?隨便沖】


?好豆子=你喜歡的豆子

你喜歡的豆子就是好豆子。嘿,咖啡是喝到你嘴裡的。我知道咖啡有很多風味啊。不管別人說的天花亂墜,在咖啡里喝到芒果蘋果水蜜桃皮革橡膠隨便什麼味。只要你喜歡的口味就是好豆子。

PS一下我現在暫時的新寵

?好磨

在不是很了解磨豆機的情況下,以價格作為衡量標準。

假如你在200到800的磨豆機之間徘徊,不要猶豫,有條件就選800的。一般不會錯。


?隨便沖
既然要簡單,那就返璞歸真,不要太講究什麼技術,手法。

用【聰明杯】就好。

這貨長這樣:

你只要燒開水了,大水流灌滿。等2-3分鐘濾出來就好了。


我在學校上課的時候一般就是這樣辦的。

當然,像我這種窮屌絲,又懶又搓。
直接用【掛耳包】
【更新一下:無數次試驗以後,掛耳包風味喪失太快。好豆子用了太浪費會心疼。】

這貨長這樣:



(反對某些答案,人家問手沖你回答泵機干毛?竟然還有人傻了吧唧點贊??別動不動就拿意式咖啡店從業經歷說事兒,星巴克都三代傻瓜機了,因為瘋狂擴張培訓出來的咖啡師包括Master有幾個壓粉靠譜的?)


廣告時間:請大家立刻去給 @徐穎捷 的答案點贊+感謝+收藏!原因如下:
1. 所答即所問,完全切題;
2. 答案極詳盡、圖文並茂;
3. 沒有廢話、沒有跑題、沒有炫耀。
————總之是滿滿的知乎正能量答案!人家辛苦排出來的靠譜答案竟然才有個位數的贊像話嗎!!!

我來針對 @徐穎捷 的答案補充一下手沖app:
目前安裝了這幾個,都試了一下,如有更好用的app一定要告訴我啊!!!

個人推薦KoHi和acaia Coffee

個人推薦KoHi和acaia Coffee

1.KoHi

我目前在用的app,功能強悍、足夠專業,強烈推薦。

我目前在用的app,功能強悍、足夠專業,強烈推薦。

常用的濾杯選項,包含諸如Chemex、HarioV60、Kalita Wave,當然也有愛樂壓、聰明杯、法壓壺之類,且可自定義專屬選項。

常用的濾杯選項,包含諸如Chemex、HarioV60、Kalita Wave,當然也有愛樂壓、聰明杯、法壓壺之類,且可自定義專屬選項。

Kalita Wave濾杯選項界面

Kalita Wave濾杯選項界面

Hario V60選項界面,選好後回到主界面按中間的Play(三角)圖標開始操作。

Hario V60選項界面,選好後回到主界面按中間的Play(三角)圖標開始操作。

悶蒸結束後屏幕會閃一下,提醒你開始注水

悶蒸結束後屏幕會閃一下,提醒你開始注水

————這個app實乃非土豪手沖愛好者的不二之選有木有!

————這個app實乃非土豪手沖愛好者的不二之選有木有!

2. Coffee Clock:

操作簡單,主界面選好你所用的萃取設備,對手衝來說自然就是Pour Over了。

操作簡單,主界面選好你所用的萃取設備,對手衝來說自然就是Pour Over了。


然後計算器選擇好要衝泡的咖啡量,以及水粉比,軟體會給出所需粉量。
然後按Start即可。
缺點在於悶蒸時間不可調整,只有30秒一個選項(無所謂啦,自己根據豆子的狀態延長一下悶蒸時間即可)。

3.Brewseful


下拉界面選擇水粉比、水量,自動給出所需粉量。

下拉界面選擇水粉比、水量,自動給出所需粉量。



純手沖(Pour Over)用的app,無其它萃取方式選項。
與Coffee Clock一樣悶蒸時間不可調,但勝在界面簡潔且時間採用圖形化表現形式。


4.acaia Coffee——850大洋的手沖秤啊摔!(土豪專用,高能剁手app)

這貨絕對是個引人剁手的app,給人足夠的購買衝動有木有。。。

這貨絕對是個引人剁手的app,給人足夠的購買衝動有木有。。。
為了大家的荷包再次提醒各位看官:請慎重安裝!


========================================================================

以下為之前的答案內容:

1. 豆子是核心
買新鮮烘焙的豆子,同時注意店家的設備。那些用小型滾筒的不足取,因為出品質量極不穩定。
——不要認為能夠自己烘焙咖啡的都很專業,有些咖啡商烘的豆子真心渣渣啊!
——不要相信非專業的杯測結果。
——用什麼台產烘焙機的就別鬧了,雖然烘焙是手藝活但弄個幾千塊的烘焙機也未免太糊弄人。
——建議買配備PROBAT烘焙機的店家出產的豆子,良品率高,烘焙機界的勞斯萊斯 (避免廣告嫌疑我就不貼網址了)。


2. 磨豆機是重點
手沖的話建議不要用手搖磨豆機,顆粒均勻度根本無法與電磨豆機相比。————而顆粒的大小直接影響咖啡的口味!
個人認為BARATZA ENCORE錐刀機是手沖咖啡的入門配置,現在的價格在850左右(請忽略小飛鷹、正晃行)。
————之所以推薦電磨的原因:相信很多愛好者同時備有數種豆子,因為手磨沒有精細的刻度控制且粗細不均勻,換豆子沖泡的話就需要調整研磨度試沖,或者每種豆子備一個手磨,嗯,這樣下來價格反而比電磨來得貴呢。。。電磨就沒有這種問題(研磨度可調且有明確刻度),而且萬一你哪天想嘗試專業半自動泵機搞搞蒸奶、拉花的話也足夠用。


3. 手沖稱是必須
最佳水粉比全靠它,如預算充裕建議Hario,雖然有小小的延遲但不影響萃取操作。
Tiamo的手沖稱也湊合(個人認為這是Tiamo唯一可取的設備)
————土豪請直奔acaia手沖稱。
手沖架個人感覺可有可無,不影響你衝出一杯屬於自己的「黃金罩杯」(GoldenCup)(我這麼翻譯好沒節操感)。


4. 用靠譜咖啡器具
濾杯啥的Hario/Klita任選其一即可,太小眾的高逼格品牌不推薦。
跳過Tiamo的那些山寨貨(都是仿製Hario/Klita的)。
沒必要燒器具,玻璃版V60就很不錯(沒錯,我就是喜歡街貨)。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根據自己個人需求選購濾杯容量,以便於控制壺嘴到咖啡粉的距離。如自己喝就不要用4人份濾杯。
至於溫度計,直接搞個靠譜的食品用電子溫度計,(Tiamo的竟然會兩支同樣溫度計測溫結果不同,個人認為那玩意兒用來作蒸奶還湊合)
另外,密封罐建議Hario或Klita,價格很實惠(50-75),要求龜毛的話可以搞兩個日本的食品用乾燥劑。。。雜牌密封罐就算了,有些有橡膠異味、有些根本起不到密封作用。
手沖壺我依然用的是爛大街的Hario VKB,價格便宜量又足,入門練手很好噠!


5. 不要擔心技術
技術可以不斷摸索,每個人手法不同,譬如透過法和浸漬法等(個人感覺透過法很有視覺快感)。
但是初學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少走彎路,建議youtube直接搜dripper coffee,日本人的手沖教程很靠譜的。
P.S. 少看優酷上「國內專業人士」的那些視頻教程(部分教程簡直是驚天地泣鬼神,跟著學顯然會被帶到溝里去)。

俺youtube搬運的教程之一:
視頻封面手沖咖啡教程1 珈琲-コーヒーのト?リッ視頻

(留意下這貨的水流變化、高度變化。)

注意:
1. 悶蒸時間沒有絕對標準,新開封咖啡豆約30秒,之後幾天就需要酌情延長悶蒸時間到35-40秒的樣子;
2. 水溫也是一樣,越「老」的豆子越需要更高的溫度,甚至不同品種的豆子所需的水溫也有不同;
3. 當然還有手沖時的水流控制、距離控制等等,都需要自己慢慢領悟,這個就很難用文字說明白了。


至於書籍其實就是那幾本,這裡就不說了~~~

以上。


執黑先手讓五目半,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對抗。格局、方向、技巧、手法,格局方向為陰,技巧手法為陽,只有以陰陽調和,才能爐火純青。


手沖咖啡亦是如此。


看似簡單的研磨沖泡,實則每一個變數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對味道與風味產生影響。


咖啡里的水溶性物質占咖啡總質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而具有好的味道與風味的水溶性物質占咖啡總質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未滿會失衡,而過猶不及。


不同的咖啡豆品種,種植的產地,加工處理的方式方法與加工質量,烘焙咖啡豆的烘焙度與烘焙升溫曲線等等,都會對水溶性物質的結構、組成分布與味道風味產生影響。百分之二十與百分之十,只有區間,沒有絕對。


不同的沖煮設計:研磨度、刀盤、粉量、水溫、注水量、水流、注水方式等等為設計;固液萃取率、濃度、時間則是間接參考量;而對於節點的把控與沖煮過程中的調節,就是技巧與手法。每一個變數,都會最終落實到味道上。


對於味道的感知,就像衣著的審美。這個詞,叫品位。品位的提高,來自於品味的自修。最終要做的,是提升生活的品質。


品,太多的人問我,什麼咖啡才算好。一杯好咖啡,味道要乾淨,不雜不亂,不焦不苦,要酸甜飽滿,餘韻綿長,口舌生津。咖啡沒有會不會喝,只有好不好喝。


咖啡不是玄學,咖啡是科學。皇帝的新衣,礙於環境可以附和,但是自己千萬別裸奔。學會獨立分析與思考,是每個人最應該去做的事。


第一,磨豆機要相對較好的
這裡的意思並不是說要你買一台2W多的EK43,而是磨出來的咖啡粉粗細度相對比較平均且穩定,如果不是,你同一台磨豆機,同樣研磨度,每次磨的粉都不一樣,你如何有效的去記錄每一次的沖煮參數?家用的,一台日本的小富士已經很好了,差點的小飛鷹也可以。
第二,咖啡豆
這個先要看咖啡豆包裝的豆標。
國家,莊園,豆種,海拔,處理法,烘焙度等等,都很重要,關於怎樣的海拔,怎樣的處理法,怎樣的烘焙要怎樣沖,這個我就不細講了,太深奧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
新鮮度!!!!
這個的新鮮度指的是咖啡生豆進鍋烘培完成的日期,一般來說,剛烘好的咖啡豆有7到15天的養豆期,因為剛高溫烘焙好的咖啡豆,會釋放一些氣體,有二氧化碳,有香氣物質。
咖啡豆有2000多種氣體物質,可被釋放的香氣就有800多種,而咖啡豆經過烘焙後,香氣每一天都在流失,前期流失的都是一些非常小分子的香氣,幾乎不能被人體正常感受到,容易釋放和揮發。所以養豆期中,非常小分子的香氣物質,會隨著二氧化碳釋放出去。
而咖啡豆烘焙一般到10天到15天時,香氣都會達到一個相對較高的一個數值,咖啡豆內的二氧化碳排放得差不多了,所以被稱為最佳飲用期
第三,水質
關於水質,可以說個三天三夜都說不完,也不想說得太複雜,自己如果在所有沖煮參數都穩定的情況下,試一下用自開水和農夫山泉的區別就知道了。總的來說,有最適合或者比較適合沖煮咖啡的水!

做好這三樣,保證基本上你的咖啡決對不會難喝,甚至會讓你很驚喜。

其他的,就是你對咖啡的了解有多少了
什麼水粉比,溫度,沖煮時間等等,都是基本要懂的。
田口護老師說過,一杯咖啡的好壞,咖啡生豆取決了90%。人可以決定的因素很少。具體怎麼看好咖啡和壞咖啡,那就真的見仁見智了
我也聽過一些咖啡老前輩說,咖啡生豆佔60%,生豆處理(處理法,烘培)20%,沖煮咖啡設備10%,咖啡師10%。

咖啡這玩意,要深討,可以讓你懷疑人生,但要縱觀來說,咖啡也就是個飲料,大致味道也就酸甜苦咸鮮


第一次答題,思緒有點亂,獻醜獻醜,裝了個逼,胡說八道。希望可以幫到你有一點點了解咖啡。
畢竟普及並推廣咖啡,是我們這些從業人員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後。

謝謝


我想,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這款豆子,了解它有什麼優點、特點。然後把你想要表達的優點表達出來,把你不想得到的特點避免了。
具體來講,例如一款豆子有很濃郁的花果香氣、烘焙的很淺、可以產生出柔和的水果酸味,但是有時候容易產生一些雜味、比如草腥味、腐朽味。那麼你就要思考,如何調整水溫、研磨粗細、沖炮時間,甚至製作方法(不是所有豆子都能靠手沖完美體現)來提煉出你喜歡的特點、避免你不喜歡的。從而做出一杯好咖啡。
至於水粉比、研磨度、水溫等等等因素對沖泡的影響,得慢慢學習慢慢揣摩,不是一下就能說定的。


作為一個愛好者的角度回答,首先,器具是重點,hario v60是手沖最適合的器具,手沖水壺個人認為並不需要追求牌子 ,國產50塊就okay。其次,燜蒸成功與否是關鍵,注水要小心翼翼不要碰到邊緣,一般20秒到三十秒的燜蒸之後繼續注水,最後把握時間在2分30秒之內


推薦閱讀:

台北有什麼「鮮為人知但很有意思」的景點?
日本人都有哪些比較有意思的生活習慣?

TAG:生活 | 咖啡 | 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