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榨油機榨出的油真的比浸出油健康嗎?毛油可以直接食用嗎?

榨出的油真的比浸出油健康嗎?毛油可以直接食用嗎?


謝 @EM傑 邀。

回答問題前,先放一條必須有的意識態結論:無論是經過壓榨工藝還是浸出工藝生產的油,毛油都含有很多雜質,存在安全風險,不建議直接食用(原因很多答案都提到了);經過精鍊後,只要成品符合我國食用油質量和衛生標準的,就都是安全的食用油。

所以安全性的問題,我們就不討論了,很多人說的都很好,基本贊成。

一般而言,原料的特點決定了油脂製備工藝的選擇上,含油量較高的原料如花生,芝麻,油菜籽等會選擇壓榨法,而含油量較低的原料如大豆等會選擇浸出法。當然浸出工藝的油脂提取率比壓榨法高很多,這也是相當多的油脂廠選擇浸出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提取方法的油脂其品質有什麼不同呢,是否壓榨法的油營養更好,對人更健康呢?通過查詢文獻可以發現一些結果(由於不同方法獲得的油只在毛油生產中不同,後續精鍊過程大致相似,因此文獻上大部分比較的均為毛油),我們慢慢來看。

一、壓榨法及浸出法對油的品質的影響【1】

通過壓榨法及浸出法提取油茶籽油,對其酸價和過氧化值這兩個常用來評價油品質的指標進行了測定,分析發現,浸出法獲得的油其酸價和過氧化值均低於壓榨法,但差異不大,均符合國家食用油原油標準。我們再看VE、β-胡蘿蔔素含量,浸出法相較於壓榨法更高,但差異也不大,影響有品質的多酚和磷酸,浸出法多酚含量較壓榨法高,磷脂含量則是壓榨法較浸出法高,整體來看,兩種方法差別並不大。

然後我們再看兩種方法獲得的油的脂肪酸組成上的差異,浸出油中總飽和脂肪酸及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都較高,雖然差異不大。

然後我們再看兩種方法獲得的油的脂肪酸組成上的差異,浸出油中總飽和脂肪酸及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都較高,雖然差異不大。


因此,從品質,有益成分和脂肪酸組成上來講,壓榨法並不比浸出法更好,甚至有些地方還不如浸出法。


二、壓榨法及浸出法對油的風味物質的影響【2】

可能還是有人不服,覺得沒有道理啊,天然的純物理方法怎麼可能輸給化學法,壓榨法的油肯定風味更好。通過氣相-質譜聯用法測定壓榨法和浸出法製取的油茶籽油的風味物質,我們來看看有啥區別捏。

(圖標沒貼完,因為太長,感興趣可以參考我給出的文獻)

(圖標沒貼完,因為太長,感興趣可以參考我給出的文獻)

研究發現,壓榨油風味物質以醛為主,占揮發性物質總含量的59.23%,浸出油風味物質以酸為主,占揮發性物質總量的28.82%,醛的含量占揮發性物質總量的20.07%。螺旋壓榨油以己醛為主,浸出油以己酸為主。加工工藝對油茶籽油產生的風味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螺旋壓榨油的風味物質含量較多,這可能因為螺旋壓榨時溫度會升高有關。平時壓榨時原料會經過炒制,也可能使得油脂含有更多的風味物質。因此,就風味物質而言,壓榨可能會比浸出法較好。

三、壓榨法及浸出法的油(成品油)經長期儲藏後的穩定性[【3】

油脂酸敗是油脂儲藏過程中的主要問題,那麼不同工藝製取的油在存放過程中的穩定性是否有差異呢?通過對比研究發現:壓榨茶油的酸值和過氧化值的變化明顯緩於浸出茶油, 相同貯藏期的壓榨茶油酸值和過氧化值明顯低於浸出茶油。這個可能是由於壓榨法製取的油中含有更多的抗氧化類的物質,有效的緩解了油脂的氧化。

四、壓榨法及浸出法中苯並芘含量及其來源【4】

苯並芘由於其高致癌性,嚴格限制其在食用油中的含量。為了提高出油率,壓榨法中會將原料先進行蒸炒,這個過程中如果溫度沒有控制好,炒糊了的話就會產生大量的苯並芘,而且壓榨會產生高溫,也可能導致苯並芘的產生。浸出工藝的苯並芘主要產生在兩次蒸發中,其混合油的苯並芘含量最高,一般而言壓榨法中苯並芘的含量(最高26.55 μg/kg)會高於浸出法(最高2.54 μg/kg)。雖然經過化學精鍊過後,苯並芘的含量會下降到食用安全範圍內,但是壓榨法中無法完全除去。

結論:壓榨法和浸提法獲得的油是各有優缺點,並無很明顯的優劣之分,只要質量可靠,均可放心食用,無需過分糾結。

另外,參考文獻有限,結論僅供參考,不對之處請指正,謝謝!

參考文獻:
1.方學智等,不同制油方法對油茶籽油品質的影響,中國油脂, 2009,34(1): 23-26
2.況小玲,徐俐,張紅梅, 不同加工工藝對油茶籽油風味物質的影響,中國糧油學報, 2012, 27 (6 ): 89-93
3. 叢玲美等,林業科學研究,長期貯藏對茶油酸值和過氧化值的影響, 2007, 20(2):246-250
4. 肖蘇堯等,現代食品科技,不同油茶籽油提取工藝中苯並(α)芘形成的溯源,2012,28(2):156-159


這個所謂家用榨油機就是當年實驗室做小樣的設備嘛,只是做的好看了,功能更多了。但這是由工業化大生產向原始的作坊式生產的倒退嗎?淘寶看了下,從幾百到幾萬的都有,我估計大多數人買回家只會當個擺設了。

用他來榨油,偶爾嘗嘗鮮還好。若是長期用,對於普通家庭,不談經濟成本,時間成本,設備維護成本,佔用空間這些大麻煩,就從食品安全的角度,個人不建議。簡單來說,就是這種產品雜質多,酸值高。產品衛生指標肯定不達標,同時也因為這個原因,壓榨出來的油很快就會變質,出現「哈喇味」。

不管是壓榨還是浸出,提取出的油都叫毛油,毛油不能直接食用。但是橄欖油是個特例,橄欖油是唯一鮮果冷榨即食的油脂。

毛油不能直接食用一個原因是,其中都含有大量雜質。這些雜質的存在,一是本身對健康不利,二是高溫下可能產生極性物質,從而對健康不利,三是不利於保存。

列個表告訴你雜質有哪些:

一、懸浮雜質
1、無機雜質:如:泥、沙、鐵屑等。
2、有機雜質:如:餅或粕屑、草桿纖維等。
二、水分:水分會使油脂透明度差,易導致油品酸敗。
三、膠溶性雜質:磷脂、蛋白質、糖類、黏液質
四、脂溶性雜質:
遊離脂肪酸、色素、蠟、脂肪醇、甘一酯、甘二酯、甘油;氧化產物醛、酮、酸等;設備或包裝器具污染使油脂含有微量金屬離子等。
五、特殊成分
棉籽會有棉酚(會造成男性不育),菜籽油會有芥子甙(有毒物質),花生可能含有黃曲霉素
(有毒物質),以及農藥成分。浸出法生產的還有:烴類溶劑。

這些雜質都要在繼續加工去除掉才能成為安全的成品油,這個後續工藝就是精鍊。油脂的精鍊工藝一般是「六脫」工藝:脫水、脫膠、脫酸、脫色、脫臭、脫蠟。根據產品特點和油料特性,六脫工藝會有取捨。

在內蒙古、陝西、寧夏一帶,當地人愛吃的一種胡麻油,那些小型工廠的加工工序只有:炒制、壓榨、加熱熬煮,然後就銷售食用了。江蘇安徽一帶人們愛吃的菜籽油也是類似的程序。加熱熬煮,可以理解為一種粗糙的、低水平的油脂煉製,可以去除一部分易揮發的有害成分,並沉澱一些雜質。但嚴格來說,整體質量水平不高,勉強是國標四級油的水平。這類產品基本是當地生產當地消費,產量少消費周期短,質量標準略低但也可以食用,不過不能長期儲存。

市面上的所謂家用榨油機,高級一點的會有過濾,加熱的功能。但從成本來看,過濾及煉製的水準不可能做到工業化生產的程度。此外,加工原料方面,工廠生產有嚴格的品控程序。壓榨之前有多個油料預處理環節,比如篩選、風選、磁選、除塵、脫皮、壓胚、膨化,然後才是壓榨或者浸出。家用榨油機提供不了這個功能,也做不到,而這些程序都會影響到產品的質量。

人們對食用油的擔心,主要地溝油的問題,還有生產方式的問題。

地溝油的問題主要是外面餐館和街邊攤,家用榨油機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不可能出去吃飯還自帶一桶油。家裡用的油,城市裡主要是從商超渠道購買,都是正規的品牌產品,這可以放心。大企業不會為了省那點錢去幹這種事情。而農村市場的小品牌就難說了,難免一些小廠為了節省成本,或者採購環節出問題,有些不和諧的動作,這有可能。這裡插一句題外話:食品安全問題和衛生問題,農村才是重災區。

生產方式的問題,主要是浸出法工藝用到了化工溶劑,使許多人產生不安。這也是許多人認為,壓榨製取的油比浸出法製取的油要好的原因之一。

浸出法工藝使用的溶劑是六號溶劑,六號溶劑以正己烷為主。六號溶劑的沸程是60~90℃,在油脂精鍊的脫臭過程中,採用真空汽提法脫臭,即高真空(極限真空為0.67kPa)、高溫(180℃左右),在這個工藝里溶劑基本被蒸發乾凈了。根據國標規定《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GB/T 5009.37-2003),以及《大豆油》(GB 1535-2003),一級、二級豆油是不得檢出,即不超過10mg/kg。這個數量級是可以放心的。


現在消費者的理念就是,凡是工廠生產的,必是不好的,凡是手工製作的,必是好的。那麼多年的歷史就知道死記硬背貝爾發明了電話,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根本不明白為什麼工業革命那麼重要。


先普及下壓榨法取油吧。
藉助機械外力的作用,將油脂從油料中擠壓出來的取油方法稱為壓榨法取油。
按壓榨時榨料所受壓力的大小以及壓榨取油的深度,壓榨法取油可分為一次壓榨和預榨。一次壓榨(全壓榨)—餅中殘油3%~5%。預榨—餅中殘油15%~18%,預榨餅再進行溶劑浸出取油。常見螺旋壓榨機模型見下圖:

壓榨法取油就是一般物理過程,利用榨膛壓力擠出油脂。回到主題。事實上,很多農村偏遠地區至今都是用的這個方法,對於壓榨法出來的油脂,

壓榨法取油就是一般物理過程,利用榨膛壓力擠出油脂。回到主題。事實上,很多農村偏遠地區至今都是用的這個方法,對於壓榨法出來的油脂,保證了油脂的特有香味(小分子醛酮酸)、營養、活性、風味物質。比如天然VC,甾醇、4一甲基甾醇、三萜(烯)醇、維生素E、烴、高碳脂肪醇和色素等等。壓榨法取油雖然能保證這些微量的有益成分,但是同時也保留了大量的雜質,如微生物、毒素、懸浮物等,比如棉酚(脫酸可去除),芥子甙(高溫加熱可破壞),黃曲霉素(脫酸可去除)等如果不經過一定精鍊,通常不建議食用;但是對於一些油料,如果經過真正意義上的冷榨或者一次壓榨,簡單處理後由於油脂本身品質較高,也可以不精鍊。油脂企業對小包裝油上標識的純物理壓榨,首先這是針對一些油料而言,對於很多油料很不適合物理壓榨,也沒意義;其次物理壓榨只是說明取油過程,不代表不進行後續處理,比如過濾(必須),水化脫膠和精鍊等等。對於物理壓榨(多為熱榨),油顏色通常較深(色素),如果顏色澄亮明清可以懷疑下(比如花生油菜籽油等)。 簡單貼一個油廠製取加工的流程圖,以供參考:

很明顯,毛油都是要經過一系列的精鍊處理。

很明顯,毛油都是要經過一系列的精鍊處理。
①脫膠:通常用水化脫膠,因為毛油中的膠質不僅對油脂的質量、穩定性有影響;而且還會對油脂的加工工藝效果產生影響。
②脫酸:一般用鹼煉或蒸餾方法,目的是為了脫除油脂中遊離脂肪酸。
③脫色:由於對成品油脂質量的要求,需要脫除油脂中的部分色素,以改善油脂色澤,提高油脂質量和穩定性。
④脫臭:脫除油中的臭味物質,改善食用油的風味
提高油脂的煙點,降低污染
脫除微量有毒成分
過氧化物及其分解物
霉爛油料中蛋白質的揮發性分解物
小分子量的多環芳烴及殘留農藥等
破壞油中的一些熱敏性色素
⑤脫蠟:提高油脂透明度及煙點
提高人體對油脂的消化吸收率
改善油脂的風味及適口性
有利於植物蠟的綜合利用
好了,上面講了這麼多專業知識,就是為了說明,壓榨出來的毛油是需要一定處理的,同時國家規定的一級油、二級油、三級油等,對各項都有明確的規定,壓榨出來的油如果進行流通都要抽檢的。現在的壓榨油,因為物理壓榨出來的油品質較高,適合走高端市場,一般不做深入精鍊,只會進行一些簡單處理,比如過濾去油渣,脫膠等。
上面樓主說,擔心浸出取油裡面含有溶劑(正己烷)會對人體有害,說點不負責任的,平時少在外面吃點垃圾食品都比這強,外面餐館、燒烤攤、甜點等,都是要命般的存在,而且浸出法取油並不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這個是從國外引進的方法,經過幾十年的使用,相應的法規和風險都做了很多研究,歐美能吃,我們也能吃。浸出之後的油脂(行業稱為混合油),它有一套成熟的脫溶劑系統,出來的毛油都是要達到國家標準,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2003年批准發布了7項食用植物油強制性國家標準,包括棉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米糠油、油茶籽油、花生油、大豆油。新標準中增加了溶劑殘留的指標,規定溶劑殘留量在浸出油一、二級中不得檢出,三、四級不大於50mg/kg,規定了壓榨法、浸出法必須標識。
結束語,說點題外話。
關於國內油脂行情,目前全國的油脂廠不下上千家,但是行業寡頭就那麼幾個——ABCD+W,相信這行的都知道我說的是哪幾家,不提COFCO、Sinograin、Chinatex等,因為它們雖然都是大傢伙,可惜很多時候心有力而余不足;中國每年消費最多的是大豆油,而大豆卻不在自己的掌控中,絕大部分還是轉基因大豆,以前聲稱只用國產大豆的,要麼倒的倒,要麼部分季節生產下,實在難以為繼;中國本土的大豆因為產量和產地有限,以及種植能力和成本的缺陷,加上中美國情的不同(補貼政策和貿易手段),中國大豆長期以來被視作豆製品的原料,而且消費很有限,種植面積也在萎縮。
說下油脂的伴隨產品——蛋白,大豆蛋白可以應用的行業實在是非常多,糕點甜品、麵包火腿、飼料、水產、醫藥、代初乳(MR)等等,只要相應的市場打開,加之消費意識的增強,大豆蛋白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向,近年來有些企業開始做大豆磷脂、大豆濃縮蛋白(SPC)和分離蛋白(SPI)等蛋白衍生產品,作為畜牧飼料(Animal Feed)和水產養殖(Aquafeed)等下游產業的蛋白來源,做的都非常不錯。生產大豆濃縮蛋白的最好是非轉基因大豆,這可能會帶動國產大豆的進一步需求以及更多種植面積的可能。
關於地溝油,我想大多數人都覺得是外面小餐館的用油,從專業上來講就是油脂二次加工利用,在國外餐館酒店的廢棄油都會被召集回去做生物柴油(Biofuel),地溝油的成分複雜,很難檢測,這就是為什麼地溝油沒有GB的原因。地溝油如果二次流入餐桌,給食品安全帶來極大隱患,二次加工油脂會過度分解、裂解,產生大量複雜的有毒有機物。地溝油的來源途徑本來就嚴重不符和衛生標準,其中含有大量的細菌,真菌等有害物質一旦到達人的腸道,輕者會引發人們腹瀉,重者則會引起人們噁心,嘔吐等一系列腸胃疾病。地溝油的酸價、過氧化值、羰基價遠遠超出國家規定的食用油衛生指標。在煉製地溝油的過程中.動植物油經污染後發生酸敗、氧化和分解等一系列的化學變化,會產生對人體有重毒性的物質,比如砷,人一旦過量使用.就會引起消化不良等不適癥狀。並且在這種令人作嘔的煉製後,地溝油中含有黃曲霉素、苯並芘。這兩種毒素都是致癌物質,會導致人們身體某種部位的癌變。
關於平時選油的方法,總體而言「少量多買」,每次買少容量的油,換著品種吃。我自己買的最多的是米糠油、橄欖油、菜籽油,還有就是一些特色油脂,比如芝麻油、南瓜籽油、杏仁油、葡萄籽油、番茄籽油、核桃油、大麻籽油、亞麻籽油(推薦)、葵花籽等等。最後,我建議如果條件可以,盡量不買調和油吧,並不是油本身問題,而是更多的其他因素,在這裡就不展開了。
希望以上的一些綜合知識對這個話題有用。
覺得可以請贊一個啦。


我覺得現在很多養生和飲食的觀點很片面,比如有人說糙米有營養,精磨的米沒有表皮,丟失的這個那個blabla...,但是唯獨對糙米表皮中富集的其它物質比如砷卻閉口不提,瀋陽張士灌區在70年代出現重金屬污染,灌渠內水稻表皮中含有的金屬鎘是其它的部位的幾百倍...這些人顯然不知道或不想提。

是不是我們中國人都是這個習慣,愛走極端,看問題不會全面去看?


問題不是出在加工工藝本身,加工工藝和執行標準本身都是科學的。
問題的根本出在廣大百姓認為現在國內食品工業有標準不執行、有標準不監管。
加工工藝再科學、標準再嚴格,生產企業不執行、食品安監不監管就全都是白搭。

加工工藝都是最先進的,但是不能保證企業都按這個加工。
行業標準都是最嚴格的,但是不能保證企業都按這個執行。

所以現在流行的「自製純天然」,本質上是因為國內食品安監部門在百姓間的公信力已經降到了最低點。
大家看看電視新聞播報的內容,教老百姓自己鑒別油、自己鑒別米、自己鑒別農藥、自己鑒別……,所有食品都要老百姓自己鑒別。

正如前幾年的奶粉事件,出問題的奶粉哪一盒不是貼有合格標籤的?哪一盒不是上架銷售的。

所以老百姓得出結論:貼有合格標籤的食品並不都是合格的;上架銷售的食品並不都是安全的。
即,官方的合格標籤不可信。

官方引導老百姓自己鑒別,要老百姓自己成為「專家」。

於是老百姓得出了結論:官方不可信,那信誰?信自己。與其我自己鑒別這自己鑒別那,那還不如我自己種、自己生產。

如果花錢買來的是安全的合格的,自然沒有人會花錢+花力去自己製作。

國內食品安監公信力嚴重缺失,才是現如今各種「純天然DIY自製」大行其道的原因。

加工工藝是不是科學,執行標準是不是嚴格不是重點。
重點是憑什麼讓老百姓相信市場上的產品是按照這個工藝和標準生產出來的。


「自榨油比油廠出產的油更健康」,原生態小清新,呵呵,呵呵呵
想起「立邦漆辱華廣告」的笑話,不要這麼反智反科學好么
一個企業家,花了幾億買地建廠,再花幾千萬買原材料,然後每月花幾百萬請人幹活,目的就是為了生產一些「不健康的油」賣給你們……呵呵

樓上幾位高票答案都從生產角度回答了:毛油雜質太多,不適合食用。
有人可能說:「我們都吃了十幾年了,還不是好好的」,建議回去讀讀統計學,我也見過抽煙抽到90歲的老煙民。

教大家一個辨別好油的土辦法:炒菜油煙大的一般不是好油,土榨油油煙不是一般的大(特別是棉籽油),高溫加熱後所產生的苯並芘可致癌。

花生油大多是物理壓榨的,大豆一般是化學浸出的(出油率高)

剛入職時上司教我:買油最好選顏色淺、油煙少的。所以第一選擇是買橄欖油(如果你不差錢),其次是調和油。
---------------------
某糧油巨頭前員工留


自己出高價買油,怎麼會買到壞的呢


看看這個圖再考慮一下毛油能食用不~

南順香港集團


樓上各位都說的很專業,俺也補充點上面各位沒有提到的但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保質期;各位知道小包裝的油品的保質期是怎麼計算的么?不是從壓榨之後就開始計算,壓榨之後還要在罐子里儲存一段時間,具體的時間長度這個得看油廠的經營情況了。然後才是開始分裝了,在生產線上分裝時才會印上保質期標識的,也就是您在超市裡面買到的商品。請務必注意,壓榨後在罐子裡面儲存的時間是沒有算到保質期裡面的。也就是說,您買的油,假如還剩三個月的保質期,而實際上距離它的壓榨時間可能已經超過這麼長時間了。當然從食品安全管理部門的一系列化學指標上進行檢測,或許問題不大。但是作為一個理性的消費者,還是有必要知會一下的。
以上各位大神的解釋一個基於現代實驗科學的嚴密分析,一個基於傳統飲食習慣的慣性推導,不可厚此薄彼,適合不同的消費人群。


一樓Athonic 回答的很詳細,工業制油流程差不多就是他說的那個樣子,不過我認為家庭自用榨油機榨出的油應該還是比工業製作的好,原因為雖然家用的沒有經過一系列精鍊處理,但是家庭自榨油時所用的原料絕對是放心可靠的,我想大家如果自己做肯定會挑選質量很好的花生或者其他類堅果,並且用前也會仔細清洗,所以上述的微量有害物質在家庭自用時應該會很容易的避免。另一方面,家庭自榨油時每次榨出的量也不會很多,一般家庭每次榨油只會榨出兩三斤油脂,即出即食,所以在防腐方面並沒有很大的風險。

我想現在大部分人選擇家庭自榨油的原因主要在於對企業甚至行業的不信任,就像一樓所述勸告大家盡量不要選擇調和油,所以家庭自榨油的一個最大優勢就是原料及質量的絕對放心!這是目前國內食品安全環境下外購商品很難做到的。


地溝油橫行欺市,有這樣的問題也真心醉了!
中國食品因為國情複雜,千丟萬丟丟他老姆,丟了誠信!
如果拋開成見,其實家用榨油機,真心是垃圾機,!它廣告可以去告它的欺詐,簡直是磨人機!

浸出油!如果嚴格控制質量,品質會優於自榨油!但真心懷疑,出貓!

民間有很多的油坊,足以說明自榨油江湖地位很高的


首先上結論:不健康。
其次,毛油不可長期食用!毛油不可長期食用!毛油不可長期食用!
家用榨油機榨出的都是毛油,不要說什麼精挑細選原料可以避免有害物質的產生,各位只要自己去檢測下毛油的質量指標就知道了。我用液相色譜檢測過毛菜籽油的苯並芘的含量,結果出來以為機器壞掉了,複檢樣品,然而機器並沒有壞。
至於浸出油,事實上一般浸出油都經過了工業精鍊,溶劑殘留比較低,和毛油中含有的若干雜質及有害物質比起來不值一提。


汽車都去燒原油好了。


我爸在農村的老家就經營一家油坊,說下我的看法。

我們家的油坊所用的機器就是@Athonic 圖片上的機器,地處安徽南方池州,主要加工和售賣的是菜籽油,正常情況下出油率在30%多一點,這個一點可能是1,可能是2,但是不會超過35%,我爸說超過35%的出油率油的口感就會下降。

家用榨油機榨出的油跟浸出油哪個更健康這個我不確定。但是可以根據我們家油坊的一些情況透漏一點細節:1,我們家油坊榨過油的餅(油渣)是會被當地的植物油廠收購去進行二次加工的,當地稱之為「廢油」;2,榨出的油的確要進行過濾,農村的土辦法是加少許的水,沉澱幾天即可食用,保質期估計在1年多到2年左右;


專業的答案都已經是蠻多的了,最後我個人說一點,新生知乎犬一隻,求輕折。╯ω╰
本問題應該是想要一些比較專業的回答,專業的答案也都亮出來了,明顯的是家用榨油機比工業生產成品油總體上比較遜色,而且很多不可控的危害因素。大家都是比較明白這個道理了。
可是很多人還是堅持很多地方吃這個作坊壓榨毛油很多年了,依舊什麼事都沒有,工廠生產的未必就符合安全標準。
首先反駁第一點,借一位答主的話,八十幾歲的老煙民都有,可是咱不能就否定抽煙有害論。明確的害處就擺在這裡了,為什麼還是要舉些個例來否定呢?主要是大規模的科學實驗數據已經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也就是大幾率地會發生這樣的事,為什麼還要拿自己的健康去搏一搏,證明這個事不是這樣的。哎呀我要表達的可能說不清,諸君見諒。
第二點,大家不信工廠產品主要還是對政府,監管,黑心商家的信任度低。畢竟我國發生太多這樣的事了。可是這個問題是討論科學的結果呀,也就是說,科學得出的結論是這樣的,而安全標準也是經過大量實驗數據制定的,是可靠的。只要整個鏈條都按照標準去實施,是沒有問題的。所以結論是顯而易見的。也就是這個問題跟大家的信任度無關呀,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不可以說我不相信黑的是黑的就來否認黑是黑的對吧?要是大家都來否認科學實驗得出的東西,用『人類用了幾千年都沒事,現在就來說它有毛病我會信嗎?』,這樣是不利於科學進步的呀,我們的科研人員,日夜兼程,終究是為了人類社會可以更進步,不能因為一些其他環節出的錯來否認他們的努力。借男票一句話,不能不願意聽有理有據的論證,而只想用『存在即是合理』這句話來打倒一切。
奴隸制度還存在了幾百年呢!(傲嬌臉)
(○』ω』○)


樓上專業人士的回答真的很專業,鼓一下掌先。不過知乎上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說前提的xxx就是耍流氓」!所以這些回答,顯然有些誤導。
首先看前提:
1、家用,這麼講究都自用榨油機了,顯然是現榨現吃,那些脫膠、脫酸、脫色什麼的為了現代化大工業生產、貯存和銷售而存在的工藝,還有必要嗎???
2:還是家用:選料:這麼講究都自備榨油機了,誰還去榨棉籽油、菜籽油??花生什麼的會不精挑細選,而買來陳年老貨,長期貯存???所以出現黃曲霉素什麼的,只能說太不小心了。
3:家用:油煙:這個確實是個問題,難以解決,這個還是大工業產品會好些,但見仁見智,自己看著辦吧。
所以,家用榨油機未必不可行,要知道現代大工業榨油法一共才出現多少年?而人類榨油吃已經多少年了?所以儘管放心去吃自己榨的油,但是一定要現榨現吃,避免長期貯存,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把好原料這一關,不然最後也可能比地溝油強不了多少


親身體會。我從小吃花生油,物理壓榨,村裡的油坊出,冬天的時候,油坊里也得光膀子。超市油,我從不吃,其實我從不關心轉基因啊調和啊等等,原因就一個,超市油,不香!包括香油!我從老家帶油吃,曾經一房東狂蹭油吃,說,這特么才是真花生油


我想這個問題我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曾就職過大型油產品生產企業,車間混了許久,熟悉浸出和物理壓榨流程,也從事過家用榨油機企業,
浸出來的油稱為毛油,需要再加工才能變成可食用且顏值,味道好的油;因為在浸出及再處理上會添加一些東西,所以……遜色與物理壓榨來的油;
物理壓榨就是對原料進行加熱通過擠壓的方式使油和渣分離,後期也極少添加其他東西,很純正,但這個壓榨工藝再精良也不可能100%提取出油,一般壓榨後的渣會通過浸出法二次提取,
市面上銷售的家用榨油機是採用物理壓榨法,原料可自行挑撿 (剔除了沙石,泥等雜物),企業的設備還不能100%出油,這個家用設備出油率就可想而知了,目前來說能使用家用榨油機的都是有錢有時間的人(市值榨油機都幾千,並一小時才加工原料二斤左右)
壓榨法都需要加熱,加熱即可增發水分又可激發出油香,有意思的是:原料加熱後冷卻再加熱是不出油滴


基本看完了所有回答
做個總結,其中很多內容上訴回答中都有提到(歡迎補充)

1、首先需要注意,我們說的是家用榨油機;既然是家用,那麼自榨油時所用的原料絕對是放心可靠的,我想大家如果自己做肯定會挑選質量很好的花生或者其他類堅果,並且用前也會仔細清洗,所以上述的微量有害物質在家庭自用時應該會很容易的避免

2、再來就是大家所說的雜質不可使用,我覺得這要分兩點

①、可以直接生吃的原料,精加工不是必須的雜質其實就是脫脂堅果粉,這個其實可以食用的。黃曲霉素什麼的,關鍵原料要選得好。
②、不可生吃的原料,如棉籽、菜籽,應該是精加工後好一點吧。

3、來說說保質期

自己榨的油,含有水份,儲存期限,夏天7-10冬天30天。

超市裡的油保質期都是1年-1年半,是放了添加劑和防腐處理。而且批量生產是到生產線上分裝才會印上保質期,也就是說,您買的油,假如還剩三個月的保質期,而實際上距離它的壓榨時間可能已經超過這麼長時間了。

最後說一點,主要是想反駁以下上訴有人說到「正規品牌產品可以放心」這一觀點。

就早期曝出的奶粉事件而言,不都是貼有合格標籤的?沒曝出之前難道會是不正規品牌產品?


推薦閱讀:

TAG:食品科學 | 食品安全 | 食用油 | 食品加工 | 榨油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