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究竟是怎樣一份工作?

一直很好奇編劇是怎樣一份工作,比如:
1,作為一個編劇,工作的初始條件是什麼?是導演的一個想法?還是有初步的大綱或故事規劃?
2,在一個劇組中,編劇有沒有組織架構?有沒有大小之分?他們的工作向誰負責?是導演嗎?
3,作為編劇,他們經常吐槽誰?比如一個平面廣告設計師會吐槽他們的廣告主(甲方)不懂審美,要求他們的作品「高端大氣上檔次」。同為藝術工作者,編劇的槽點和對象是?
4,編劇的收入是怎麼算的?同樣是文字工作者,和專欄作者、書籍作家的區別在哪?
5,編劇目前是僱傭制的,還是相當於自由從業者?
6,據說編劇的門檻越來越低,是這樣的嗎?如果是,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
以上,感謝。


-

編劇這個職業,其實特別好理解,就是寫劇本的。
但是也因為太好理解,很多人就先入為主了,認為這沒什麼講究。就像計程車司機一樣,大家都知道是開出租的,但這裡面的門門道道,沒幾個人能講全乎。

  • 作為一個編劇,工作的初始條件是什麼?是導演的一個想法?還是有初步的大綱或故事規劃?

只有兩個原因會讓編劇開始寫劇本,一是「接活」,二是自己想寫。
接活分很多種,資方有創意派給編劇寫,導演有創意找編劇合作,甚至演員,製片人等。

請看我的幾個相關問答:
自由創作小說 / 劇本的主題來自哪裡?
電影劇本有哪些套路?

  • 在一個劇組中,編劇有沒有組織架構?有沒有大小之分?他們的工作向誰負責?是導演嗎?

事實上電影編劇一般不跟組,在開拍前就會定稿。跟組的往往是電視劇和情景劇編劇。
如果跟組,那麼編劇的工作是跟導演直接交接的。
跑到現場去玩(這時候往往沒編劇什麼事兒了,真玩),演員覺得台詞不順口,也會找編劇一起改。

劇組有:製片組、導演組、燈光組、攝像組、場務組、服化道組、司機組、演員(及其助手)組、後期組。

這些部門,按字面理解就可以了。如果編劇跟組,那是屬於導演組的。

劇組小的話可以不到一百人,大的像3D 製作之類的就會是六七百人的組。

編劇屬於主創陣容,只要會做人做事,在組裡都是受尊敬的「老師」輩。

  • 作為編劇,他們經常吐槽誰?比如一個平面廣告設計師會吐槽他們的廣告主(甲方)不懂審美,要求他們的作品「高端大氣上檔次」。同為藝術工作者,編劇的槽點和對象是?

跟全天下的文藝創作者一樣,編劇主要吐槽自己的甲方,次要吐槽亂出主意的人。

而且這些個亂出主意,話語權還高的人,往往都會帶著一個 opening:我也做過編劇。

媽蛋,真是 u can u up 呼之欲出的節奏。

編劇在中國影視界里是挺被蹂躪的。
「曾經」是編劇,代表你不是被淘汰了就是自己放棄了,一個逃兵,有什麼資格來指點江山,那是對這幫還在堅持著的勇士的侮辱。
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們亂出主意。
關於編劇弱勢的吐槽,我寫在這裡:為什麼中國式電影「硬傷」那麼多?

  • 編劇的收入是怎麼算的?同樣是文字工作者,和專欄作者、書籍作家的區別在哪?

編劇真要分等級,其實就是按照稿酬、劇作獎項、你合作過的人來分的,排名分先後。
電影劇本能拿到500K以上,電視劇劇本拿200K/集以上的,就算沒名氣,也是接近超一線編劇。
得過金雞百花、長影、金像、金馬等電影節獎項的,也是一線編劇。
只寫過一部作品,還要不到價格,但是和姜文合作過,同樣是一線編劇。

剛入行沒背景的孩子(大多數),很多是從做槍手開始,一集就拿一兩千塊(現在每集製作成本幾乎都是百萬上下)。寫一部電影就拿一兩萬,人品好點的拿三四萬,遍地皆是。

和專欄作者和書籍作家的區別。
從文本內容的角度來說,編劇的工作成果其實不是文字,而是影像。
從收入來說,編劇的平均收入高過專欄作家,高過書籍作家那是肯定的....(這是一個槽點你們看出來了嗎)
從藝術來說,不敢評高下。我喜歡劇作,也喜歡雜文和小說。

  • 編劇目前是僱傭制的,還是相當於自由從業者?

有坐班的,也有自由從業的,亦有幾個編劇小夥伴自己攢起來做工作室做公司的例如汪海林和他的小夥伴們。
這裡奉勸剛入行的新人,一開始靠寫劇本不一定養得活自己,加入相關行業的公司,曲線救國,也是不錯的選擇。

  • 據說編劇的門檻越來越低,是這樣的嗎?如果是,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

這個問題,很好。
其實這不是單獨針對編劇的,而是所有藝術創作者。

打個簡單的比方吧,需要有人配合我一下,念中文系的朋友請站出來一下,嗯好,你們站出來了。

你們有沒有碰到過以下情況:逢年過節回家被各路叔叔阿姨要求教他們的小孩寫作文,各類文案都拋給你幫忙原因是你會「寫作」甚至還有商業計劃書入黨申請書之流,他們認為你整個大學都是在學「寫作文」,這有技術含量么,呵呵,窮酸文人嘛也就會點這些了,當然嘴巴上都是誇你才華橫溢前途無量的,咦,那邊有個土豪的兒子開了個飯店哎,趕緊過去看看吧。留你一人在原地隨風凌亂黯然神傷地谷歌「入黨申請書怎麼寫」。

有的話,請點個頭。
哇塞,你們全都點頭了。

好吧。
編劇的門檻降低是一方面,而更應該注意的是大家對「寫作」的誤解增加了。
本來土鱉沒錢,沒有話語權,現在土鱉變土豪了,可以說話了,哇塞,哪能只是說話啊,簡直就是報復性反彈。

這的確是個百廢待興的年代,我很欣慰大家有這個意識。
但是請把所有文藝創作者,首先當做一個技術工種來對待。
這是有門檻的,但是因為愛好者對於自己的過度高估以及影視製作設備平民化的兩大原因,咔嚓,門檻活生生被砍了一大截。

當然,以上所有討論範圍不包括天賦異稟的鬼才們。
你們是生活的另一個希望。

-

關於劇作,推薦我的收藏夾:
http://www.zhihu.com/collection/20431291


謝謝邀請。

上面的答案主要是關於電影電視編劇的,我來說一點關於戲劇編劇的吧。

1.工作的初始條件可能有很多種,比如一個劇院出錢請編劇寫一齣戲,這種叫Commission,能拿到Commission的編劇一般都是已經嶄露頭角或者出了名的;或者一個以前合作過的導演想拍一齣戲,所以請編劇來寫。對於編劇自己來說,最開始的可以是一個想法,一個零碎的片段,甚至一句台詞,或者自己想像中的開場或結尾時的畫面。有些人喜歡在真正動筆之前列一個提綱,把整個戲的基本結構規划出來,即李漁說的「立主腦」。當然,寫的過程中可以隨時修改或推翻這個規劃;也有的人傾向於不列提綱,覺得這樣會把自己限制住,他們更喜歡摸著石頭過河,邊寫邊決定故事接下來的走向。這是個人喜好問題,我偏向於前者。

2.戲劇作品和電影電視不同,大多數時候都只有一個編劇,合作的話一般也不會超過三個人。如果一部劇沒有一個專門的編劇,而是由導演提出一個概念,然後由全體演員共同完成一個故事結構,這樣的形式叫Devised Theatre,賴聲川早期的很多作品就屬於這一類。他作為導演,帶領大家一塊構思,所以連具體的劇本也沒有,是後來為了出書才專門又根據回憶、錄音、錄像等把當時演出的文本整理出來。電影和電視行業里,至少從我聽老師講的,組織結構更加明顯一些。拿電影來說,有人只提供故事的梗概,然後有人負責具體的台詞;電視的話,一部劇的最頂端是Creator,他們通常也是整部劇的出品人,他們為整個劇定下基調,而具體每集的故事和台詞一般是由一個編劇團隊(幾人到十幾人)來完成的。

3.戲劇編劇最經常吐槽的應該是導演。因為把紙上的文本搬上舞台,使之變得有血有肉,需要導演和編劇步調一致,有互相契合的想法,最害怕的就是導演完全誤讀了編劇的本意,把一出嚴肅的正劇排成了鬧劇。當然編劇也要學會在合作的最初階段向劇組,尤其是導演清楚地介紹說明自己的作品。另外經常被編劇吐槽的是劇構,即Dramaturg。好的劇構能夠為劇本修改和排練貢獻必要的事實信息(相當於顧問的職務)提出值得導演和編劇思考的問題。而糟糕的劇構只會說「你的戲太長了,得砍掉一些」或者「這個場景有毛病,讓我來把它修好」,甚至「我也貢獻了不少,到時候編劇也寫上我的名字吧」。劇本不是個病人,不是個有BUG的程序。而且,如果你想當編劇並且相信自己有這樣的能力,就去寫自己的劇本,請不要來腆著臉對別人的東西指手畫腳。

4.在美國,戲劇編劇的收入大概是這樣構成的:1)Commission,如果有的話;2)各種競賽的獎金,如果能得到的話;3)各種藝術基金會的Fellowship或者Grant,如果能申請得到的話。很顯然,這些都不是固定收入,而且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除非你已經很出名,Commission多得接不過來)。現在已經不是18、19世紀,每個劇團都有固定的駐團編劇,好吃好喝養著。如果想要有固定的收入,大學教授當然是最理想的選擇,但是要得到這麼一份工作,首先得獲得認可,得些獎什麼的,很不容易。所以很多剛上路的編劇都是找一份甚至兩份不相關的工作養活自己,利用剩下的時間寫東西。

5.絕大多數(95%)都是自由職業者。

6.我覺得所謂「門檻」有兩大構成要素:1)天賦;2)努力程度。天賦是個很玄的東西,沒有固定的標準。努力程度很簡單,下了多少功夫就是多少功夫,從古到今沒有變過。所以門檻不存在低了或者高了的問題。外部條件方面,藉助於各種新興媒體,編劇是有了更多的渠道讓別人看到自己的作品。

寫得比較倉促,沒有上面的答案周詳。希望對你有幫助。


謝邀。其實我並不算是一個編劇,只是一名僥倖得人青眼,入行9年的槍手而已。不過既然受到邀請,那就根據自己所見所得回答一些吧。

1,作為一個編劇,工作的初始條件是什麼?是導演的一個想法?還是有初步的大綱或故事規劃?

這些是都有可能。目前中國能夠賣出自己想法的編劇不多——這裡指的是能真正把自己的想法變成劇本然後給到資方並被購買的過程。多數是先有小說(部分是報告文學等),然後資方起意改編,於是由同時是作者的編劇將其改編成劇本。

另外,除了編劇自己的想法之外,更多的是文學作品改編、真人真事改編,當然也有大導演飯桌上一兩句話攢出個故事來然後找到編劇進行修改的。

流程一般是先有個事由/想法,然後召集導演、編劇開會或者找到編劇商量,然後編劇出總大綱,5-7K字,有的視資方要求長達50-70K字也不是不可能;然後和資方討論,根據資方意見進行修改(這裡80%以上是最操蛋的環節)。

大綱通過之後,電視劇出分集大綱,電影出分場景大綱,這一步如果資方和導演有良,那麼會共同提出意見進行探討,如果無良,那就是編劇自己做給自己看,以便進入劇本;總大綱和分集大綱都通過之後,開始進入劇本獨立創作。

劇本一稿創作完成後,資方和導演提出修改意見,進行探討之後進行精修,然後提交二稿。基本二稿就是被採納的終稿了。

至於現場修改劇本,那是現場跟組編劇根據導演的意見進行調整,由於有相當部分導演不會用之前的編劇現場跟組,而會用自己相熟的人作為跟組編劇,因此跟組編劇往往在修改過程中未能領會劇本原先的設計,將一些好的想法粗暴改掉的比比皆是。

2,在一個劇組中,編劇有沒有組織架構?有沒有大小之分?他們的工作向誰負責?是導演嗎?

在劇組中一般只有跟組編劇。編劇一般只對導演負責,不過在中國不排除特別大牌的明星現場要求編劇改台詞的。要是之前的主創編劇進組,那麼就會出現一個現象:大家都很尊敬你,都叫你老師,但背後不屌你的人也是一抓一大把。因為作為主創編劇,劇本得到資方通過之後,只要不繼續作為跟組編劇存在,其實合作關係就已經結束了。所以到了劇組現場,聽你的和不聽你的都是一個樣兒。

3,作為編劇,他們經常吐槽誰?比如一個平面廣告設計師會吐槽他們的廣告主(甲方)不懂審美,要求他們的作品「高端大氣上檔次」。同為藝術工作者,編劇的槽點和對象是?

一樣的,吐槽的是甲方,也就是資方,包括導演在內——只要導演是親甲方的。我曾經聽我師傅說過,在和資方開探討會時,連尼瑪市場總監、公關總監都有可能在探討會上來那麼一句「先說明我不懂劇本啊,但我想說兩句」——NMB你不懂你還說毛線啊?你到底是在踐踏你自己的臉,還是在踐踏編劇的臉?

另外,主創編劇經常有很多好的創意,由於種種原因得不到認同,於是在拍攝、剪輯當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被觀眾吐槽的雷人事件。

以電視劇被比方吧,同樣是一部民國期間的上海灘抗日恩怨情仇劇,主角當中有一名戲子,最終高潮要以一場盛大的京劇演出收場,這名戲子要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在戲台上刺殺日本侵略者首領。結果導演改成了日本侵略者首領的家宴,而且邀請戲子到家宴上去唱京劇。理由有各種,最主要的四種:一線大腕檔期不夠了,拍不了這麼多天;導演我自己的檔期不夠了,還有第二部戲等著;戲檯子搭起來成本太高(但這一出設計之前資方是認同了的),沒錢;道具、衣服、群演都超過預算了,沒錢。有的是什麼?有的是這個導演上一部劇里用過的家宴的衣服和道具,於是改成家宴。結果這個戲子本來就義之前要唱的曲段是左慈戲曹操,生給改成了麻姑獻壽——問題這戲子是他媽老生好不好

4,編劇的收入是怎麼算的?同樣是文字工作者,和專欄作者、書籍作家的區別在哪?

編劇的收入主要是劇本稿酬。粗略分為大綱、分集大綱、劇本一稿、二稿,共結掉所有數額的80%-85%,最後拍攝播出之後還有一部分尾款,佔到15%-20%。但這部分尾款經常會被資方以各種名義拖欠甚至不給。最匪夷所思的理由是「今天財務總監心情不好,所以給不出來」。而且吧,你為了這個資方的下一部戲還找到你,就只能聽之任之,長此以往,就成了慣性。

編劇的收入從每集8K到300K不等,但一線大牌編劇能拿到20K每集(一分不少)算是鳳毛麟角的了。

5,編劇目前是僱傭制的,還是相當於自由從業者?

編劇基本等於自由從業者。想拿到劇本的活計,多數是靠口碑和人脈。也有多名編劇組成工作室的。坐班編劇很少見。

6,據說編劇的門檻越來越低,是這樣的嗎?如果是,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

連網路編輯的門檻都低得可以招高中生了,編劇招個高中生又有何稀奇?這樣的現象,首先存在的背景之一,是編劇首先就是弱勢群體,資方說不給就不給,說拖欠就拖欠,並且過程中各種橫加干涉,造成了編劇在對待文學創作時的心灰意冷和得過且過。

然後,大批懷著美好夢想的新晉人士,還沒有任何成品,就可以自稱編劇,號稱和誰誰誰合作過(即使他只寫過三十幾場劇本當中的兩三場,也叫合作過),他們接下能接的一切題材,卻根本不去考慮自己能力之內是否能辦到。

在這之後的背景,是編劇同行之間的惡性競爭。有人竟然令人髮指到拿著別人的東西署上自己的名就可以出去招搖撞騙了——這其中他沒有參與過一分鐘的創作,甚至連主創編劇本人都沒有見過。這樣的人不是不會編,而是項目來了之後,能完成,卻達不到之前預定的編劇能夠達到的水準。但是他要價低,每集50K的他只要25K,資方於是就認為,行吧,25K出這樣的活我TM賺了,還省下25K呢。

再然後,背景之三,就是各種粗製濫造的腦殘劇,無邏輯、無主體、無形象、無構思——只要有一線明星(或者能炒紅的明星)出演,只要能夠買進黃金時段,只要可以過審,那麼劇本先給最爛的N流編劇寫,省一筆錢,然後找三流編劇「您給潤色」,大不了找到二流編劇「您給把關」,而編劇看透了資方的把戲,加上所謂「潤色和把關」拿到的稿酬油又不多,也不是自己的作品,無需費心費力,長此以往,惡性循環。很多資方為了省時間省錢,能找8K一集的絕對不找10K一集的,可以說都快成為默認的行規了。

一句話,編劇的門檻不是真正的編劇自己想去拉低的。


編劇,入行兩年半,頭半年幾乎是待業中,半年自己在家寫了六個電影故事。待業實在太閑了,開始跟著相熟的導演,製片去幫忙談項目,不要錢,純幫忙,那個階段的自己,因為有點積蓄,所以在錢上面不擔憂,只是渴望交流,所以特別珍惜每一次和人談論的機會。
轉折點是來自一次義務幫忙,陪著一個熟悉的導演去見投資人,談一個雙女主找到自我的故事。投資人本來有編劇,但是編劇甚忙總是拖稿,這次開會也沒出現。 我作為導演的助手在一旁聽著投資人聊劇本大綱的事情,我當時真的出於熱心,幫投資人分析了很多這種故事如何把控以及和編劇如何溝通更利於項目的建議。
本以為打個醬油,誰知第二天就接到了電話,他們把編劇開了,邀請我做新的編劇。我就高高興興的帶上我的編劇班同學,兩個人開始創作,超級認真,每天開會到後半夜,每一集劃分故事線,結構線。一絲不苟的度過小傳,大綱,分集大綱,分場大綱,劇本寫完一半了。 投資公司出現重大人事變動,我們這個項目最後被腰斬了。
做編劇之前,就有了這個心理準備,畢竟大部分劇本最後都因為各種原因被放棄拍攝,畢竟只是第一部作品。以後再接再厲。
以後待業兩個月,有個公司要網大大綱。我想自己閑著也是閑著,就把自己最初的半年寫的其中一個故事發了。最後得到了面見的機會。
我發的故事本是個軟科幻懸疑風格的,去了以後,對方老總說自己並不想做科幻,所以這個故事雖然好,但是不想拍。 我心想,白來了,但表面也不能說什麼,只說沒事沒事大家也算認識了。
然後老總提出,他想做一個都市犯罪劇。讓我來試試寫個大綱。我答應後,寫了兩版發了過去。之後反反覆復大概磨了一個月,對方定下來,簽約,開始寫劇本。
當然最後的最後,因為網路審核,這個故事寫完了,也還是沒拍。
之後開始回爐上個學,再去學學編劇,上了半年課,我原來的搭檔,接了一個活,一個演員做製片的網劇,封閉空間犯罪題材的。我跟著他一起開始開新活的編劇會,見演員,談論,定方向。 雖然時間有點久,總算順順噹噹完成了創作。以後坐等投入拍攝了。
這三個項目都是進行的深入的,大一點的。 還有一些短片,個人創作就不說了。

工作也就是以上的樣子,賺錢還好,富一陣窮一陣,富的時候一個月買好幾個包,窮的時候門都不愛出。
整個人懶得出門,懶得做飯,懶得玩,只有碼字速度越來越快,一天碼一萬字沒問題,三五千跟玩一樣。

工作不穩定,沒活的時候壓力大,心慌的夜不能寐。工作的時候就特別辛苦。
每次收到稿費最開心,有一種躺在家不出門都能賺錢的錯覺。然後休息休息繼續忙碌或者繼續心慌。

希望有活來擾。

最後希望觀注下我的微信公眾號,暫時只是隨筆文章,以後會加入影評和編劇筆記。多謝多謝
微信公眾號:肖公子的四事而非


你好,面對你的困惑,我來解答:
1,作為一個編劇,工作的初始條件是什麼?是導演的一個想法?還是有初步的大綱或故事規劃?
答:編劇完成一個劇本,有幾種初始狀況:首先比較常見的是委託創作。有的是影視公司找到編劇,有的是導演找到編劇,這時可能會有一個故事創意,也可能有了故事大綱,然後委託編劇創作劇本。當然無論是公司還是導演,合約還是要與公司來簽。另一種方式就是編劇自己先寫出一個故事大綱或劇本,然後再去找影視公司出售。但因為風險問題,往往第一種合作模式比較多。
2,在一個劇組中,編劇有沒有組織架構?有沒有大小之分?他們的工作向誰負責?是導演嗎?
答:從劇組的角度來看,編劇不依附於任何一個部門,就是編劇組而已,它與導演組攝影組等都是平等的,沒有大小之分。編劇組內部也只有署名的前後之分,或者分工的不同,沒有大小之說。當然你若還是學生,跟著編劇老師學習,那自然就是小輩啦。理論上,編劇的工作只向合約里的甲方負責,說白點就是合約里誰給你錢你向誰負責。但實際狀況是常有各方人士出來干涉劇本的創作,有投資方,製片人,還會有導演,甚至演員,這隻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我的經驗時合約簽訂時,需要談明白創作的唯一出口究竟是誰,也就是找到那個真正說了算的人,不然各方都給意見,最終編劇會被搞死。
3,作為編劇,他們經常吐槽誰?比如一個平面廣告設計師會吐槽他們的廣告主(甲方)不懂審美,要求他們的作品「高端大氣上檔次」。同為藝術工作者,編劇的槽點和對象是?
答:編劇吐槽最多的就是製片人或者是投資方。因為行業里不懂行的製片人依然存在,經常會遇到對劇本指指點點胡說八道的人,常有的台詞就是:「以我的生活閱歷,我的故事太適合寫成劇本了,我要是寫,絕對能成為好編劇「。謹記,凡是有類似話語的人,一定是真正的外行。講故事不是只需要原素材的精彩,這裡面是有技法的。同樣,槽點也可能針對導演和演員之類的,我的編劇朋友建立了一個文件夾,裡面全都是他的劇本里本不該死卻不得不死的角色,非要把角色寫死的外部原因千奇百怪,有的是演員檔期不夠了,有的是場景出現問題了,有的是導演改戲改的邏輯不同了,有的甚至是飾演該角色的演員跟製片人打起來了,諸如此類。現在你知道編劇有時候想罵誰了吧?
4,編劇的收入是怎麼算的?同樣是文字工作者,和專欄作者、書籍作家的區別在哪?
答:電視劇編劇是按集收費,電影編劇是按照一部片子整體收費。稿酬區間較大,一集電視劇又拿不到一萬的,也有拿二三十萬的,這個一兩句說不透徹。專欄作者應該是按照稿件或字數收費,書籍作家就更不了解了,應該是版權費吧。
5,編劇目前是僱傭制的,還是相當於自由從業者?
答:大多數編劇應該都屬於自由職業者。少量也有簽了公司。編劇大腕們一般都有自己的公司,而編劇做到一定程度也可以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6,據說編劇的門檻越來越低,是這樣的嗎?如果是,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
答:很多人覺得編劇的門檻低是因為職業特性,總覺得一台電腦一個大腦就可以開始工作了,不需要外部專業技能或是人員配合。但其實完全不是!編劇的工作看上去是開開會,寫寫戲,似乎不需成本,但其實編劇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因為你長年累月的文字訓練,編劇技法的學習,觀看閱讀的眾多片子和書籍,你自己對人生的思考觀察,這些全部都是成本。這個門檻其實非常的高。
《港囧》劇本整整創作了18個月,有種演算法:3萬字的劇本,3個編劇加上導演,劇本做了18個月,平均每人每天20個字左右,這就是電影劇本創作,這就是真正的成本。

如果還想了解《港囧》劇本創作的真正方法,可以去看我的一篇帖子http://zhihu.com/question/29068221/answer/65523780?utm_campaign=webshare,真的會有對編劇非常實用的方法,圖文教學。


小眾的動畫編劇來發個聲(以下回答請自覺帶入「動畫」兩字兒):
1,作為一個編劇,工作的初始條件是什麼?是導演的一個想法?還是有初步的大綱或故事規劃?
對坐班的編劇們
分兩種,之一老闆說,來我們規划下明年的項目方向,都提交些策劃方向上來。
之二,投資方說,來,我這有個想法,想要做個片子,你們給我完善和弄出來吧。

對自由職業的編劇們
分兩種,對尋編劇的人說:有活兒么,我能接。
對來尋自己寫本子的人說:有時間,我能接。

動畫幾乎(概率在0.01%)沒有人是非常自主地寫了完整的一個東西找人投去投拍的。(如果有請告知我認識這位神)

2,在一個劇組中,編劇有沒有組織架構?有沒有大小之分?他們的工作向誰負責?是導演嗎?
分為劇本撰稿(寫的)和劇本審核(看和修改的)。
通常劇本審核也是項目策劃人。

寫的對看的負責,看的對做的(導演)負責。

3,作為編劇,他們經常吐槽誰?比如一個平面廣告設計師會吐槽他們的廣告主(甲方)不懂審美,要求他們的作品「高端大氣上檔次」。同為藝術工作者,編劇的槽點和對象是?
內部矛盾方面,是和故事板分鏡頭製作人相互吐槽。
外部矛盾方面,是吐槽給錢的人。(但誰給錢誰是老大你懂的嘿~)

4,編劇的收入是怎麼算的?同樣是文字工作者,和專欄作者、書籍作家的區別在哪?
按劇本數算。
坐班編劇有底薪,但也有基本工作量,超過的按比例給錢。
自由編劇按集數算。
編劇是想要吃純文字飯的人能找到的,收入最穩定可靠有保證的工作。

5,編劇目前是僱傭制的,還是相當於自由從業者?
都有。

6,據說編劇的門檻越來越低,是這樣的嗎?如果是,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
是。
因為大家都識字兒,也寫過作文。
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明白愛迪生那句1%和99%的名言的後半句是「但是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


1. 作為一個編劇,工作的初始條件是什麼?是導演的一個想法?還是有初步的大綱或故事規劃?

通常是監製、製片人或導演直接跟編劇接洽,提出命題或故事想法,這個想法簡短到三言兩語就能概括,爾後由編劇完成初步大綱,三五千字。大綱被資方認可,就能簽約發展項目。

除了常見的開會頭腦風暴、主創一起湊故事之外,也有編劇單獨把控故事創作的。這時候,編劇相當於承擔了故事創意和策劃的工作。我做編劇十年,沒接觸過策劃,都是跟製片方或導演談,個人完成構思。香港電影片頭,有「故事」的署名。國內影視業的分工沒那麼精細,有時候片頭列一堆策劃,是人情、論資排輩還是名副其實很難說。實質上劇本的前期階段是「故事策劃」,這部分工作如果沒有鞏固,寫成的劇本要翻天覆地去改,會額外耗費很多時間。

像現在大熱的「IP」,熱門小說、甚至歌曲都售出了影視改編權,這部分是「故事概念」,有些內容紮實的小說提供了故事情節、人物設定和人物關係,但依然需要有經驗的編劇將其轉化成劇本,否則IP就是空頭。

委託創作最常見,而由編劇個人構思並最終將故事概念拍攝成大銀幕作品,似乎僅是作者導演的專利。少數與著名導演合作、有成熟作品的編劇或許能實現這一步。總體來說,編劇是被動的,自主權小,在故事構思上,缺乏自我發揮的空間,依賴於命題或改編。因為自創的故事和劇本一旦賣不出去,耗掉的成本就要自己承擔,也造成編劇不敢投入自主創作。

2. 關於組織架構和吐槽

沒跟過劇組,劇本定稿就完成工作。吐槽不解決實際問題,有那功夫還不如多鑽研業務。

3. 編劇的收入是怎麼算的?同樣是文字工作者,和專欄作者、書籍作家的區別在哪?

個人編劇好說,團隊合作,根據對劇本貢獻的多少分配稿酬。如果劇本過硬,編劇稿酬可以占電影成本的3-5%,因為劇本是全片的基石,決定最終完成片的質量。但實際情況,可能1%都達不到。一方面劇本面臨不斷修改的命運,有時候是劇本確實不達標,導演乃至其它主創都參與了修改打磨,有時候是地位問題,知名度和片方的重視程度直接決定了編劇待遇。以文字謀生,拋開名氣因素,編劇薪酬比專欄作者、書籍作家更高。

4. 編劇目前是僱傭制的,還是相當於自由從業者?編劇的門檻越來越低,是這樣的嗎?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

編劇是自由職業,很少有影視公司聘用,一般是通過人脈介紹或自己投稿。從入門來說,編劇的門檻並不高,我沒有受過科班教育、也沒看過任何劇本和教材的情況下,就完成第一部電視劇的9集劇本,後來在央視八套首播。第一個戲就有署名,當時稿酬也高於同輩。這些不算是門檻。真正的門檻是要在眼下這種工業和市場環境中,做出與眾不同、精緻考究的作品,反而會感到處處受牽制。也就是說,進門不難,在這個行業越往深處走,門檻越高。


大家說的我都看了,基本上操蛋的情況就是這樣,更寫實的請大家去看微愛,那部電影對我來說不是劇情片,是紀錄片。


但是,我想說點積極的。萬一有剛入行的小朋友看到,這一行其實也有不那麼操蛋的一面。


1,作為一個編劇,工作的初始條件是什麼?是導演的一個想法?還是有初步的大綱或故事規劃?

工作分為幾種,求名求利還是藝術追求。

求名,給署名。

製片方即使給了一個奇爛無比的點子,即使片酬只有兩三萬,剛入行的編劇也會考慮答應。這種比較折磨人,你得為了自己的名字跟製片方鬥智斗勇,初始他們可以給你一個「我就要和同桌的你一毛一樣的故事」這樣的點子,但是你必須化腐朽為神奇,寫出一個相同類型但是自己滿意的故事—畢竟,編劇屬著你的名字。

求利,給錢,沒署名。

這就要看編劇的個人素質如何權衡了。一般是已經有了一個大綱或者分場或者完整的劇本,但是製片方或者導演或者演員不滿意,臨時抓你去改劇本。你要記得的是,雖然是他們給錢他們是老大他們說了算,但是,他們在求你辦事,如果你不是那麼看重錢的人,(我沒說我啊,給錢給到位了我節槽真不要啊:)你可以很有自己的想法和創作的。大不了一拍兩散嘛。


藝術追求。

那就是藝術範圍的事了。你問一個編劇為什麼要提筆寫第一場的第一個字。他能從昨天早上吃了叉燒包分析到今天下午看了一本論述海洋生物族群關係的書。

我會告訴你,卡梅隆寫泰坦尼克號其實是因為他想拍海底世界因為他做了好多年潛水員么?

我會告訴你,我寫了一部關於靈魂互換的懸疑愛情片,是因為我做了一個夢么,醒來刷刷刷就記下了大綱么?

當靈感一閃而過的時候,編劇會知道,這是他等待多年的時刻。他厚積薄發,閱眾片,見眾生,哭天喊地,孤獨求索,就是為了這一刻,飛筆疾書,表達自己心中所想。

劇本創作和小說,散文,詩歌不同,你要說這都是文字表達,對,大提琴和鋼琴還都是音樂表達呢,技術上的區別就是這麼大。

2,在一個劇組中,編劇有沒有組織架構?有沒有大小之分?他們的工作向誰負責?是導演嗎?

有的。電視劇不清楚。電影裡面,如果有一個團隊,比如姜文用了六個以上編劇,這些編劇是平等的,都向姜文負責。

也有一個編審帶著手下幾個槍手(或者稱為助手),同時接幾個活。這個我只是聽說過,不能確認這種情況在院線電影里的發生情況。我身邊做編劇的朋友,都是自己動筆,不乏寫到比較大製作的院線電影的。

另外,我看到上面回答編劇不用跟組的,不知道這是不是指的電視劇。我了解過的電影劇組,全都是必須編劇跟組的,尤其是比較有名氣的導演,更不可能拿著劇本就一成不變地開拍了。(有個例外是李仁港是沒有跟組編劇的,他每天晚上自己改劇本。)其它的,寧浩姜文徐克周星馳婁燁,沒有哪個導演不是白天拍完晚上改第二天的劇本。王家衛就不聊了,老師早年跟他合作過,說出來都是淚。尤其現在很多電影有特效部分,隨時因為技術問題,演員問題,場地問題要修改劇本。編劇並不止是電影工業的第一個環節,也是貫穿始終的。
(當然,好萊塢不一樣,在這裡不聊。)

(留坑,飯煮好了)


以下是萌芽雜誌對我的採訪,近萬字,可能是我個人目前最完整的對編劇這份工作與目前編劇行業的見解。見笑了各位。

Q每每有人問起我們的某個作者現在發展得如何,總會讓氣氛變得尷尬,因為差不多一多半的答案都會是:某某某不寫了,現在干編劇了。老實說,如今讀者與你對自己身份的認知,是不是也基本接近這樣一種狀況呢?

A當年我考上戲,得知考試後有新概念比賽,於是備考的時候,投了一篇文章。結果考表演系第一關就被刷下【蘭】了,因為普通話不標準啊。那來都來了,於是又考了戲文系,過關斬將的,就這樣讀了四年的編劇。中間我寫了許多小說,出了幾本書,到頭來,還是成為了一個職業編劇,所以對我來說,是這個想當演員的人,走上了編劇的路之前,寫了幾年小說。

Q而就你了解到的情況來看,《萌芽》與「新概念」這邊出來的作者里,最後轉職為編劇的,是否確實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團體?而編劇能作為今天靠寫字吃飯行業里「從業者進化的最終形態」,最根本的原因也正是因為只有這種形態才可以賺到錢么?最新看到的消息是,編劇收入十年翻了有六倍,而在我們這發個小說有時還不用繳稅……差距真的已經到了這樣的程度了么?

A人挺多的。作家是一種境界,編劇則是一個身份,你說你是作家你出書你就是了啊,呸。但是你說你是編劇,你有活你就是了。這種驅動力最主要的就是錢的差距,而差距之大就像是《教父》電影里說的——我開出了一個他難以拒絕的條件。我只能說,寫一本小說,賣一兩萬冊,你拿到的錢,可能就是人寫一集劇本的錢,這樣的編劇,車載斗量,當然,反過來也有,你寫三十集劇本的錢,可能就是人賣一本小說影視版權的錢,只是這樣的小說作者,一手數的過來。我覺得寫小說寫著寫著突然編劇了,大多數都是窮凶極惡了。編劇編著編著寫一小說,倒是有種返璞歸真的逗趣。

Q因此你能否首先來給大家總結看看,大眾眼中的「編劇」形象,現在大致都有哪些主要的方面呢?而這其中又有哪些刻板印象,純粹是圈外人的誤解?畢竟每當說起一個前途無量的作者放棄文學之路轉而投身編劇的一員,為什麼總是有種愛國青年誤入偽軍的蒼涼感呢?

A大眾,其實是不了解編劇的。特別是有時候你做一個小說改編的項目,寫好了,人說是原小說好,寫差了,就是你的錯。其實對於編劇來說,小說也好,新聞事件也好,一種情愫也好,不過都是一個選題而已,你得經過萬分辛苦的勞作,才能把這些有的沒的東西變成一個可以提供給導演拍攝,演員表演,製片工作的本子。這是一種踏實,看得見的工作,也就世俗與趨於不貧窮,這種稍微的富貴自然讓骨子裡都是窮酸臭的堅守落魄文人不滿。所謂蒼涼是為他覺得蒼涼,為他覺得蒼涼了,也就不覺得自己多悲涼了。

Q因此後來看到《杉杉來了》一躍而紅,特別是經由各種渠道聽說這居然是一部「除了女主角的眉毛之外,其它槽點甚少」的業界良心國產劇,這裡頭,你在劇組的作用應該是不可低估的吧?能從創作、選角到拍攝的各個方面,給大家介紹下《杉杉來了》最主要的成功點么?

A《杉杉來了》真的來了,編劇我,就走了。沒有人需要表揚編劇,因為這是顧漫的小說,這是張翰的魚塘,這是趙麗穎的杉杉,這是我偉大的公司的產品,而我,像是一隻勤勉的老牛,耕完荒地你們種蘿蔔,挖了水坑你們築大壩,過完橋……是吧。我個人覺得,《杉杉》的成功,在劇本創作方面,在於一個,我沒有很大的野心,這就是一盤青菜,我沒想著要成為滿漢全席。一般人上手一個項目,總會找木桶最短板,然後補齊,我呢,找了這個木桶的最長板——飯桶,然後讓長的更長,就好了。她的成功在於我不想太成功,似一個人造美女,罩杯,身材,臉蛋,大腿,皮膚,我就選了一樣,而不是變成一個四不像。

Q為何連著名的「陽光健氣屌絲」張翰都撐得住狂霸酷炫大總裁的角色?是因為衣服領子一直立著的神奇功效么?據說張翰為了演好這個高冷角色,特地自己貼了50萬來添行頭,一件「很亮的黃色運動衫」就被眼尖的劇迷發現在《兒與少年裡》花同樣穿過,所以確實是真的么?但所有人總是圍著他叫「大老闆」這種拉低全劇level的失誤,又是出於某些考慮才保留的么?而張口就扛下1000萬的債務,又神奇地通過開珠寶店日進斗金立刻還清的橋段,也是為了向韓劇看齊才硬加上的么?

A因為我寫劇本的時候已經確定張翰來演這樣角色了,這就是編劇,趙本山來演與張翰來演,我是要給不同的體位的。張翰確實花了那麼多錢去買衣服,但是我們良心公司會讓他自己掏錢么——我也不知道。其實劇集中本來是叫他總裁的,但是我們製片人覺得這樣叫太俗了,大家都這樣叫,我們偏偏叫老闆!以俗制俗!至於你說的後面的橋段,我們創作中有兩個邏輯,一個是生活邏輯,一個是故事邏輯,偶像劇丫就不能談生活邏輯,這生活中他就不存在,所以你與我說所有的細節成立不成立,我覺得你就是與我過不去,至於劇中的故事邏輯,特別是偶像劇的邏輯,就是你愛我我愛你我們卻不能好好在一起但是最後還是要在一起,就這一條。

Q當然我特地看了下觀眾接受度還是很不錯的,紛紛為杉杉自圓其說,表示「關鍵是杉杉心地善良,單純,父母也都是良善之人,家教很好,所以遇上封騰就有了福氣很正常呀……」作為編劇,能聽見這樣的解說,你是否也特別欣慰?而這部劇最終能有這麼好的反響,必須說已經路人皆知的「魚塘梗」絕對功不可沒。老實說,「你要讓所有人知道這個魚塘被你承包了」這麼天才滿溢、承上啟下、一擊即中、朗朗上口的台詞,你是巧遇了什麼機緣,才妙手偶得之的呢?以你的理解,這句話最動人的地方,是否也可以詳細來解析下?面對有些無事生非之人嘲笑魚塘又土又low的言論,你們和張翰本人,又是怎麼看的呢?把比喻義的「魚塘」換成真實義的「魚塘」送給女生,是否會是一種更感人的表達呢?

A這句話,在顧漫原小說中有,只是場景不在魚塘邊。要不是張翰來說,也不會火。與這句話本身沒有太大關係的,我在微博里表達我寫這句台詞之類的話,被顧漫粉絲追著打,意思是這句話是人家原創,你是抄襲。拜託,這就好比公司買了一些蘿蔔青菜給我這個大廚,讓我做飯,我拿起青菜說我用青菜炒了一個菜,別人說這是顧漫種的青菜哎,你幹嘛那麼不要臉說青菜是你的。你們明白這中間的意思了么。這種東西火起來,其實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為就這句話本身,簡直一文不值。這個劇在精神層面上,帶來什麼了么?少年,漸漸長大了你就明白了,這個世界留給你表達的缺口,讓你輸出的東西,與你心中那點光是完全不一樣的。

Q不過你們劇組脫穎而出,是不是還得感謝同期的另兩部大製作高逼格青春偶像劇《白衣校花與大長腿》和《來自星星的繼承者們》的聯袂登場?有作為學習資料分別都仔細看過嗎?能否先來談談大致的觀感並來看看它們與《杉杉來了》的不同之處?正常人第一反應是不是都要去伸手掏墨鏡?畢竟世界首富長腿哥和身中一箭穿越到今天的三阿哥都實在太!耀!眼!了!先來說說長腿哥,開場你是否就已經要對編劇的歷史知識不禁嘆服?且聽旁白怎麼說:「如果能在這世上遴選出三位頂級的鑽石王老五,他一定位列其中。這個男人叫任浩銘,他具有最古老的哈布斯堡家族貴族血統,這個家族的成員曾出任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皇帝,波西米亞國王,西班牙國王,葡萄牙國王和墨西哥皇帝。」先不要笑,硬要把墨西哥也提一提,是否正是嚴謹地考慮到了這麼純正的歐洲血統,實在沒辦法生成這位乍一看也長得有點像張翰的男一號呀?唯一的小瑕疵是他明顯有點O型腿,但和長也不衝突,對不對?而女主角的設定則更是強過你們那呆萌小吃貨杉杉的依樣畫瓢,人家霸氣地並不多做解釋,而是告訴大家,「阮清恬剛剛進入學校,就在校園中引起了轟動,要問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她長得實在是太美了……」這是不是一種大膽,卻真正為觀眾著想的突破?再來看看台詞,女主剛開始就遇到了「芙蓉姐姐」的搭訕:「我們做朋友吧……」,然後很有禮貌地回應道:「抱歉,我想孤單一些。」,一種高級文藝的氣息是否也油然而生?當然最酷炫的自然是劇中大量毫無PS痕迹的「實景」拍攝畫面,當你漫步在中世紀城堡、巴黎埃菲爾鐵塔、私家湖畔、直升機和布滿油畫的居室等種種背景圖片之前,是否確實有一種真人版最高等級QQ秀的觸感呢?特別是這麼一來角色都還沒有影子,在不經意間又襯托出了他們高貴和神秘的血統吧?所以最終觀眾將此劇類型定為:劇情 / 喜劇 / 科幻 / 懸疑 / 驚悚 / 恐怖 / 奇幻,是否也是對一部偶像劇的最高褒獎?而相比這部,《來自星星的繼承者們》是不是在命名上就已經凸顯出了更多的自信?讓之前於正與瓊瑤關於抄襲的官司簡直成了小兒科?你別說,讀起來其實特別順口對不對?即便以後推出續集叫《來自星星的繼承者們沒關係是愛情啊》是不是也毫無違和感?特別和《大長腿》不同,令這部劇出彩的地方主要是形式和劇情上的突破。我們來看看開篇的劇情:「雍正年間,三阿哥弘時聰穎伶俐智勇雙全卻受人挑撥後導致皇上對自己日漸疏遠。因此遭人嫉恨,被人追殺。中箭後的他意外穿越300年後的21世紀,成為林氏集團的准繼承人…… 「這種反穿越過來的」繼承者「還是蠻霸氣的吧?關鍵一過來就這麼高貴的投胎準頭我們都得學學……

A這就是我前面說的,《杉杉》承蒙厚愛,是因為我沒多少野心,我連綠茶都不想做,大夥就給我表彰了。但是大家做劇呢,更多的思路還是這個元素我要加,這個東西我要用,你以為DQ呢,加好幾個作料。都加進去,好么,也挺好的,總有人需要看的,你出門沒見過帶大耳環,大項鏈,大手鐲,幾個戒指,渾身亮晶晶的人么,這也是一種審美。可是對不起,《杉杉》不是,杉杉是穿了一件打底衫就出門了,反而香艷無邊。我做很多劇本的前期策劃也是,老闆會說要這要這,要那要那,我要我要。他要要,你能不給么,你心裡不想給,但是身體是誠實的呀。你看那些農民一樣的審美,大多數是煤老闆主導了創作,你看那些還算不錯的創作,則是一個高明的老闆與製片放權。

Q所以能否以從業者的角度來給我們介紹分析看看,如今電視劇產業,特別是編劇這一塊,最流行的題材和設定都有哪一些呢?和往年相比,都有了哪些新變化?比如現在製作方提出「青春校園劇「的方向,你們領會起來要點都有了哪些不同呢?又有哪些設定和橋段,是已經過時,需要盡量去避免的?但不管時代怎麼變,「皇家」、「貴族」、「匹配的血型」這些傳統要素還是不會缺少的吧?

A除了劉和平老師等幾個金字塔尖的高人,大多數我所能接觸到的編劇,他們都是在跟隨與重複。真正能夠決定流行的,一定是會編劇的導演,或者成製片的編劇,只有這兩類人,才能真正將自己的東西表達出來,比如郭寶昌(大宅門),比如劉和平(北平無戰事)。劇本,表導,製作合為一體,才有可能呈現藝術。現在製作水準是真的越來越好了,反正電影畫質基本上慢慢會是主流,韓國服化團隊已是標配,5分的劇本,因為製作與演員,可以到8分的收視效果(不是藝術效果),但是也有一些8分的劇本,因為後期不精良,只有5分的收視率。所以編劇像是俄羅斯輪盤賭,你可能是個爛編劇,你的劇火了。你可能寫的很好,你的劇拍一半,主演吸毒進去了,上哪說理去啊?青春劇,很少有校園劇,倒是我去年做的一個,是真正從初中,高中,大學一路寫過來的。也是改編一本暢銷小說,我的寫法很質樸,我就好好完整地寫一個故事,沒了。我不迎合什麼網路觀眾,不迎合什麼00後,你喜歡TFBOYS你不放屁了就?你喜歡EXO你不吃飯了?戲劇最根本的就是那幾樣,慾望,生死,愛情,寫好了就好了。喏,寫這個採訪的時候我正在寫的這個戲,就沒有貴族,就沒有皇家,這些橋段都沒有,但是我相信,會好看。可能採訪刊登出來的時候都已拍了,要播了,請去我的微博關注下吧。我重複一句,如果你要做編劇,你去了解下戲劇的起源。就明白人類最根本的求生,求愛,這些慾望是永恆的,至於大長腿,幾罩杯,這些就像是處男在談體位,他的頭頭是道,只會讓你心裡發笑。

Q比如說回到《杉杉來了》,你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叫」傻白甜女主「,這和以前韓劇中流行的呆萌屌絲女主感覺還是不一樣的吧?畢竟她最大的魅力居然是讓別人看她吃飯就會很開心?這是為了迎合現在許多女孩覺得強調自己是個吃貨就萌萌噠的社會心理么?把握這種類型的核心要點,大概都有哪一些呢?

A我覺得我談戀愛,曾經對女朋友說過一句話,我說我看到你就飽了,人不開心了,我說,因為你秀色可餐。所以女生在對被設定為很下飯這件事情上,其實是不反感的。《杉杉來了》原小說叫《杉杉來吃》,所以我為什麼要寫一個愛吃的女孩,因為上來的材料是這個,我還真沒空去研究什麼都是吃貨,一研究下來發現都是騷貨怎麼辦, 是吧。所以這個東西不能事後諸葛亮,我還是那句話,編劇能把上來的材料,做成一道吃不死人的菜,就合格,能填飽肚子,優秀,好吃的!我靠,幾近完美了就。

Q而當韓劇男主已經開始放棄傳統強項,向」被強迫症所折磨的推理小說家「這麼文藝的方向轉向時,我們認真來把」霸道總裁「這塊做好做強,是否也是如今行業里的第一要務?而同樣是」霸道總裁「,分別又有哪一些不同的風格和打造方式呢?關鍵是,以往大夥認識的總裁少,你編起來也沒有太大壓力,可現在人人都是王思聰的老婆,要是再搞得太沒見過世面,是不是要鬧笑話?特別是有一個走紅的模板我一直沒琢磨明白到底惹人共鳴的地方在哪裡,需要你給解釋一下。就是那種」
我每天從五萬多平米的床上醒來,面對兩百多名漂亮的女僕,然而我並沒有因此而感到快樂,我只希望能擁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的苦痛,我們平常人為何總是有來消費的需求呢?進入這樣的人物內心,不應該有障礙嗎?曾經那些迷倒眾生的」花美男集團「青春劇,為何反而就不太流行了呢?而與之相比,講述那種命運輪迴糾葛的古裝穿越劇和滿足角色扮演需求的抗戰/諜戰劇,是否還是兩個依舊長盛不衰的主題?也分別有什麼新的發展值得一提么?那些「碧血灑橫店,英名熒屏揚」的壯士們,是否也都到了轉型回爐的當口?而《古劍奇譚2》在豆瓣上拿下了媲美頂級美劇的8.9分,應該也是因為製作精良外加情節精彩的關係吧?畢竟國民女神楊冪和國民男友李易峰都已經沒有了……除這些之外,還有什麼特別有創意的新劇值得向大家推薦么?今年以來,許多影視公司的老總已經一個接一個開始定調子,表示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狗血劇不再吃香的新時代」,並很有耐心地分析道前幾年跟風嚴重,導致同類型劇越來越狗血,讓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因此肯定是要被市場淘汰的。就你的經驗而言,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呢?對你在創作上應該也是一種莫大的鞭策吧?

A悲哀的是,有些觀眾是領先創作者的,也領先製作者,更領先投資者,這種領先是令人絕望的。領先者是孤獨的,領先者的思想也深入到行業內人根本不會涉及的地方,你想的是戰術與理論,編劇當初這麼做,可能只是這一集我交給槍手寫了,這一集景找不到只能簡化了。就像是小學做語文題,我們分析人家這樣寫那樣寫都是為了什麼,其實他們這樣拍那樣拍,在藝術上沒有過多講究的。我也想做一個有節操的編劇,帶著我自己對生活的理解,與對編劇這門手藝的熱愛,去捶打一個精品來。那時候,我們再來談談這些,現在,這是個好問題,但我是一個爛答案。

Q正好是否可以來和大家簡單介紹下手頭正在創作的一些項目,分別是怎樣的題材,中間有哪些有意思的部分?有可能挑戰「於媽」和「管叔」的江湖地位么?特別是讀者們最想要了解到的,編劇這一行具體的流程和工作,究竟是怎樣的可以來和大家詳細分享下嗎?

A《杉杉》之後有做電視劇項目,小說改編的。我無法多說,挑戰別人就算了,能夠安撫投資人的錢包,與原小說作者書迷的玻璃心我就謝天謝地了。畢竟我和所有寫東西的人向來只比誰更帥。哈哈。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萌芽的這個連載,女一號,就特別不是電視劇的女一號,電視劇的女一號再如何鬼怪精靈,再如何女漢子,本質還是要忠誠,善良,高大上的。但是我這個小說《你都不配我毒舌》的女一號,她自我,貪婪,虛偽,當然,不是特別壞,但絕不特別好。我覺得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共性,我們都是一個精緻或者粗獷的利己主義者!我想寫這樣一個東西。寫著寫著很觸目驚心,但是很好看,至少我組織了一批讀者看,都覺得這是我寫過的最好的故事。因為他比小情小愛來得真實一些。你問的很好,編劇是有流程的,一般來說,定選題,做什麼題材的,什麼主題的,然後多大集數的,這前面有一個策劃案,編劇寫的話就是編劇闡釋,這些大的數值定了,進入故事,出一個故事大綱,過了,寫分集,就是每集的故事,然後進劇本,有些編劇還會自己寫一個分場,再落實劇本。這中間任何!記住,看著我的眼睛,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讓你推翻重寫!

Q之前我們從老朋友夜X老師處了解到的情況是,這是否本質上就是個不斷碰壁與妥協的漫長過程?還是這僅僅是他個人的食古不化方才造成的麻煩?所以首先,在你看來,怎樣的同學,可以有資格來進入到這一行業呢?我們從身邊接觸到的情況來看,總以為如今編劇是一個沒有任何門檻的行業,任何不具備基本文字水平,甚至只要能玩微博微信的公民,似乎都可以直接參与到編劇的工作中,表示現在在XX工作室幫幫忙,參與策劃……事實上你們對吸納社員,還是有哪些基本要求的嗎?需要創作過小說劇本,或至少遍覽世界經典劇作電影么?而在心理上,又要做好哪些心理建設,方才可以投入到這一工作中呢?

A你太壞了,又挖坑,幸虧我與夜X老師是非常不錯的同行,他是我很敬佩的一個編劇,日後必大紅大紫的編劇。我們經常一起參加一些奇怪的會,一起遊山玩水,然後我們一起住在一個房間里。我相信我們彼此每一次凝望,心裡都不會對彼此說出傻逼兩個字。雖然我們的路子不同,他身上沉澱的文學素養與人文上的東西是我不夠的,但是我不追求,我不追求我就不怕了。他當編劇是創作,我當編劇是工作。但是他也得賺錢,他養著一群人呢,這可能就是他所能遇到的最大的困境。帶著一群人與另一群人戰鬥,永遠比我一個人周旋與一群人累。但是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也是所有有志做編劇的同學必須具備的,那就是熬與忍。我這不是做項目呢,也有一些小夥伴說,啊跟著你寫啊,然後呢,都沒到這一步,自己就懶死了。我都不屑說,是,以後有一天你一萬五千字(一集)能賣五萬塊,但是這背後你得曾寫了一百萬一千萬字,我不是嚇你。你再怎麼看不起我,不認同我,但是我的努力還是被看的見的人讚歎的。還有你是神經病你是變態都無所謂,但是你得懂交流,你看一千部電影又怎麼了,我們的霸道總裁還是愛上了灰姑娘,你看過一千本名著怎麼了,我們的霸道總裁他就是看不上女二號。懂這個意思吧,不要拿你自以為是的閱讀量與知識儲備去否定你做的這些。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奮鬥到修鍊到有資格去痛訴這個市場,畢竟這個市場的混亂反而是好事,讓牛鬼蛇神都來了,不然你憑什麼有資格去寫一個劇,不是你覺得別人寫的爛你就可以了。謝謝。

Q接下來就要說到這個行業長久來最為人詬病的潛規則,你們開展工作的方式,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開始過渡為層層往下外包,剝削新入行廉價勞動力的體力與創意的呢?是不是可以給大家透露下一次典型的創意會是如何開展的?既然大家的水平層次不齊,最後寫出來的東西風格各異,作為主要編劇你又要怎麼來統籌和整合呢?能否舉例來說?而新人編劇直接一人寫出一部完整優秀的劇本,是否在如今這個產業結構里,也是不太可能來出頭的?然後就是,大家往往對於編劇工作有著這些相關的聯想:軍訓式的創作方式——有任務時集體在某商務樓里關禁閉一個月,寫不完禁止出行,緊要關頭家屬探望送飯也是受限制的;白天是一定無法開展創作的,一定要半夜吃完夜宵兩點之後才能開工;創作時必須要不停地喝水/喝酒/抽煙/吃關東煮等等;因為長時間沉浸在非正常的情感思路里,實在是很難找到男女朋友的……這其中究竟有哪些真相呢?你自己在創作中,又有哪些個人的習慣和要求?而你的同行,一般又會來不斷吐槽編劇工作中的哪些方面呢?面對自己實在難以駕馭的狗血要求,一般又是怎麼來克服,最終滿足製作人要求的呢?能否列舉下至今遭遇過的最奇葩要求?而在面對預算限制時,有時候是否也確實只能放棄「大場面」的追求,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PS的表現方式來替代?而除了層層下放的潛規則之外,還有哪些外人一般不太了解的「陰暗面」,是需要提醒將要入行的同學們來注意的呢?不過憑一般經驗來想想,以編劇的整體外形水平,演員們會遭遇的那種「潛規則」的情況,應該是不必擔憂的吧?

A首先,層層外包的編劇應該槍斃——這樣很多人都死了。你拿十萬一集,找一個一萬一集的來寫來交差。製片人知道么,知道,又能怎樣,因為掛上那個名字,電視台認,導演認,演員也認。所以編劇最高的境界,也是武功的最高境界,放下筆,拿起了錢。還有一點我特不認同,就是剝削新人勞動力與創意,說實話,新人的勞動力與創意都沒有那麼值錢,為何一定要覺得一個職業編劇的需要剽竊一個新人呢。我帶過一些人,頂多,是教學相長,對,確實,有時候也在一枝一葉上給出一些閃光點,或者拿出我的本子能指出一些病灶,但讓他自己去寫,就等於丟他進蒼茫大海,他就沒了。行業內也流行大編劇搭骨架,下面的人填血肉,這種本質都是搶錢,反正我的本子,我會找人幫忙一起討論,一起修正細節,但是從頭到尾,執筆的還是我自己。我相信夜X老師也是,下面的人,畢竟還不能獨當一面,你讓他去,殺了他也是殺了自己。與小說創作最不同的是,真正的編劇一般都是定製型的,你要什麼,我寫什麼,然後一手錢,一手貨,什麼自己寫好了拿出去賣,鳳毛菱角(《士兵突擊》也是放了好幾年才賣的)。而編劇的創作習慣,確實更為可怕與殘忍,因為很多劇,你在寫,人家開始建組了,整個組都靠著你開始運作,真的,在踢掉你之前,你是很重要的。我覺得什麼白天不能寫,都是很矯情的,甚至還有產房外用手機寫的呢。創作中不斷吃奇怪的東西是存在的,抽煙,喝酒都是常態,我的習慣是不斷吃巧克力,大概一晚上能吃掉一盒。不會有人來潛規則編劇的,因為編劇真的是靠水平說話的。反正竟然從來沒有人說要睡我才給我活。悲哀!

Q不過作為你的朋友,有時我們吃飯聊天也會無奈提起,像是你的微博風格,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自從成為編劇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淪為了「心靈雞湯」、「無主情話」和「十萬個冷笑話」的根據地,對於這個,你個人也是有著更深層次的考慮的么?一直關注你微博的媽媽和粉絲們沒有說過什麼嗎?有一種說法是,我們有些當了語文老師的作者會表示,批十份作業必須要來看幾頁《聖經》洗洗眼,不然長此以往會破壞自己的創作能力,既然要靠這行吃飯,每天強迫自己寫一些段子和雞湯,是否也是成為優秀編劇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項操練呢?會不會在寫作方面把自己徹底玩壞?能否就此具體來談談看,你對如今「段子」和「段子手」的理解?比如最流行的基本套路,大致都有哪一些?特別重要的是,創作起來都有哪些訣竅嗎?其實很難嗎?畢竟你看李娜說起來都是一溜一溜的:「女人只有兩條出路,一是嫁個有錢的老公,二是自己賺很多錢。第一條是沒戲了,看來我只能走第二條道路。」……不算難吧?能為我們對比介紹下都有哪些「優秀的」和「差勁的」的段子案例么?比如「喜歡就是放肆,而愛就是克制」這種,換到別的角色嘴裡說出來,是不是就缺了點高冷的效果了?而「遇到你用光了我一生的運氣」這種台詞,你又讓對方怎麼拿出勇氣來與你在今後相守呢?而若和美劇中的段子劇——《破產女孩》、《生活大爆炸》來比較的話,你感覺彼此間「點」的差異在哪裡?許多人現在以身為一個「段子手」為榮,並確實得到了無論出版界還是影視界的偏愛,在你看來這也是件順理成章的事情嗎?這個時代大家最習慣消費的東西確實就是一個個「段子」么?我們之前來過一個實習生,就表示她去廣告公司面試,啥都不用帶,只是拿出手機讓面試官刷一下她的朋友圈,人家就錄用她了。現在劇本創作這塊,最看重的是否也正是這一能力?比如《來自星星的繼承者們》,很多人就表示,雖然設定是雷了一點,但你真的去看的話,其實是可以接受的呀。因為他不是那種四五十分鐘一集的「正劇」,整個就是個「段子劇」,十幾分鐘哈哈哈哈笑點很密集一下就過去了……這確實也是值得借鑒的一種做法嗎?所以《愛情公寓》系列也是我了解下來初中生最愛看的電視劇?特別是,有的觀眾還會特別提醒我們,既然是「段子劇」,你就不能用原來的標準和視角來看待它啊,你覺得一眼望去滿是槽點,但其實人家編劇的目的就是給你編段子,整槽點啊,要的就是這個樂子……你是否也同意這種說法呢?尤其是,他們最喜歡觀賞此類製作的平台不是電視,而是彈幕網站,覺得看的時候打開彈幕,這酸爽……你們老年人是不可能明白的……你也有這樣的體會么?能否也正好來談談你對彈幕乃至彈幕影院的看法?我有個朋友就比較極端,表示影院如果都能允許彈幕,那是不是也要允許人家泡腳、打電話、搓麻將啊?你的創作能接受別人來彈幕觀賞么?我的感覺是《爸爸去哪兒大電影》倒是可以,新發布的《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之秘密計劃》應該也合適……

A我在微博上發段子不表示我已經成為一個段子手式的寫手。就像是那些在微信上代購的,我相信他們本質上還是好人來的。做為一個非常照顧讀者情緒的編劇或者小說作者來說,我倒是在微博等平台很自我,不是讀者要求我在微博上發這些,而是我自己想發,我覺得很好玩。因為你愛看不看,我收你錢了嗎。我覺得段子的本質還是包袱,只是現在的人等一個包袱響,只願意給140個字,人們都變得很焦躁。於是我們有很多網路劇就是段子集合,這也挺好的,他們愛叫編劇,也是編劇。他們放棄了框架,放棄了故事,放棄了人物,專註於皮毛。那你怎麼辦,上天沒給你這門手藝活,你學不來的。市場的寬容也是市場的殘忍,現在沒事,什麼都來,貓狗段子手,大家一起做編劇,但我相信這個行業會洗牌的,你說是一個編劇寫一個段子容易,還是一個段子手寫一個三十集的電視劇容易?所以不要害怕,你的微博沒那麼火,是因為那不是你的主場,那只是你情緒垃圾桶,而那,又是別人吃飯的家,兩相比較,何必在乎一城一池?我無法接受彈幕,我嘗試過,但是我看不下去。這種感覺就像是你坐高鐵的時候,車廂里有熊孩子跑來跑去,你沒有心情去看風景,只能逼我現在坐火車只坐商務艙。所以多樣化是必然的,但是市場仍舊可以細分,我覺得以後在電影院泡腳啊,吃瓜子啊,打牌啊可能會出現,因為有些電影你在家裡也是泡腳吃瓜子才能看的。要想寫這樣的戲,更需要天賦。就我個人而言,我寫的東西被彈了,就感覺我被脫光了放在廣場,大家來往,七嘴八舌議論之。我已經過了一個讀者千辛萬苦找到我告訴我很喜歡我寫的東西就很開心的年頭,但是這個社會日後必須會發展到你看一本電子書,上面悠悠飄過這個作者是傻逼啊這樣彈幕的小時代。

Q所以最後不知你是否同意這樣一種說法,即無論觀眾還是從業者,如今多數人都基本認可影視業其實就是種娛樂業,你要在這上頭搞深度,搞創意,無疑就是種幼稚的行為?傳統文藝作品應當著重表現如何認識人的困境,但為何到了國產電視劇這一塊,就成了只有劇里的人才真正活得有品質,有尊嚴,連個煩惱都是王思聰式的幸福的煩惱呢?網路平台與電視平台,其實也還是不一樣的形態,需要不同的思路?就像美國的普通台和收費台,劇集的風格和尺度也都是大不一樣的。《來自星星的繼承者們》首播點擊破千萬啊有木有?但問題是,明明日、韓、美甚至泰國劇,也還是有著大量需求的啊,但為什麼一到國產劇我們的要求就變得不一樣了呢?你覺得其中的問題出在哪裡?而這種認識,是否也決定了我們只能和別人的差距越拉越大,類型越來越單一,根本沒可能整出《絕命毒師》和《廣告狂人》這種質量的貨色?

A其實是這樣的,說出來雖然有些傷人,但事實上是,我們的文化還在農耕時代,或者說是大河文化,而你所列舉的美劇等其實是草原文化,海洋文化,甚至慢慢已經發展成太空文化。大河文明的遙控器還掌控在日落而息的骨子裡還是農民的父母手裡,他們要看的就是家長里短和稍微有趣一點點的故事。我們做電視劇,是要於無聲處聽驚雷,微博上很喧囂,沒用,事實上,還有十億人沒微博呢,沉默的是大多數,而這大多數里,就貢獻著收視率。我可以與朋友聊我們愛看什麼美劇,但是我覺得我無法回答為什麼你們不做這樣的東西啊。送你一句詩,意思都在這了,雲在青天水在瓶。

Q能否正好和大家分享下每個國家你最喜歡的幾部劇集,說說它們最吸引你的特點?以專業眼光來看創作得最好的角色和橋段,分別又有哪一些?而你又在平時的創作中,學習借鑒過哪些部分呢?比如塑造一個「暖男」,真的只要把他寫得不太「Hot」又不太「Cool」就ok了么?不過反過來看,既然好多老總已經放話我們已經走出了「雷劇時代」,《雷神》這種題材今後碰也不會碰,那相比日韓美泰各國,我們分別又有哪一些優勢呢?是否可以最終實現田忌賽馬,最終做到尺度比韓劇大——見面就啃滾床單不用等;節奏比日劇快——女主男主說話都用「好聲音」華少的語速;招數比美劇多——各種猴拳譚腿梅花劍;歷史比泰劇豐滿——三千年前就可以組團考古盜墓啊……?

A志在走向編劇之路,或者覺得沒有好劇看的,我就推薦幾個吧,美劇《24小時》,總共九季,這是束煥老師也一直推薦的經典。看三遍,我想, 牛也會講故事了。港劇《大時代》,日劇《半澤直樹》,行業劇標杆。英劇《極品基老伴》,這個好玩,說的是老年基友(是真的基友哦)的日常故事,但是英國人那種犀利智慧的幽默,會讓你的台詞能力大升。德劇《屌絲女士》,這是所有屌絲系列的鼻祖,那麼嚴肅的民族,可以做出這樣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智商是第一位的。但我還是要推薦幾部國產劇,《大宅門》《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還有《杉杉來了》。都是良心推薦,與我自己沒有利益相關的,嗯。其實我個人還非常喜歡看《鄉村愛情》系列,我覺得這也是目前我所能想到的我們的優勢所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噢耶。

Q不開玩笑的說,你覺得一個好編劇,如今最需要考慮到和具備的素質,大概都有哪一些呢?你自己在創作時,有沒有什麼一直依然堅持著的底線和準則?比如「不打女人」,或「在夜宵的攤檔上絕對不出現價值2000元以上紅酒的——空瓶子」?而內地劇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在你看來也還是道具和髮型么?比如一個地攤上30塊的玻璃罐子,隨便怎樣也不能被說成文藝復興時期巧匠的手筆啊,對不對?古代阿哥就算穿越過來,搞個古惑仔的黃毛是不是也還是有點過分了?而未來的編劇行當,在你看來又會向哪個方向發展,可能會流行起那些新的題材呢?有專業人士分析接下來大熱的必然將是民國題材,因為那時候中的洋的混在一起,玩復古奇情沒有比這個背景更好的了,是這樣么?而拋開一切限制來說的話,你自己最想寫一個怎樣的故事?而你最新的長篇連載,也可以和大家談談大致的構思想法么?是否受到編劇職業的很大影響呢?之後拿來改電視劇的話,你感覺最重要的都有哪些地方,會對製作人和編劇提怎樣的要求?邀請哪幾位最中意的演員呢?

A幹嘛不打女人,有些女人就要打!這是電視劇允許的,當然,打好女人的人,會死得很慘,這也是電視劇的規則。至於你說的瓶子啊,頭髮啊的問題,我這也要說一下,這些都屬於服化道(服裝,化妝,道具),這方面的錢呢,製片人還是會卡的,雖然這些錢遠不及男二女二的酬勞——但是那些是不能省的,至於一個道具,一個場景,是吧。我還是看漲編劇行當的,因為拼演員,拼製作,很容易到一個頭。但是劇本的質量卻是有無限提升的空間。民國劇的話,一直是大熱的啊。這幾年的比如說《一代梟雄》啊,《打狗棍》啊,如你說的,那是一個熱血,又傳奇的年代,能寫的東西還是蠻多的。我最新連載的長篇《你都不配我毒舌》,就是我自己左手編劇,右手小說的一次博弈,我第一次把小說拿給老大看的時候,她說,故事挺好的,但就是那影視化了,屬於文字的那些魅力不在。我給影視公司老闆看這個故事,他說,故事不錯,就是不夠影像化。這倒讓我明白了一件事情,故事是不錯的,但是表達方式還要斟酌,那在這中間能不能找到一個平衡呢,小說那種散漫的敘事,可不可以加上一個強情節的電視劇的驅動,而電視劇那種狗血淺薄的事件能不能換算成有血有肉的枝幹。語言可以鏡頭化,但是鏡頭語言不也有抒情與寫意的么。甚至那種平鋪直敘的講故事方式可以運用蒙太奇么。特別是人物設置,女一號一定要善良,向上么,電視劇必須,小說呢,未必。而在創作的過程中,我是嚴格按照編劇的流程來的,包括人物的設定,情節的鋪張,故事的節奏,甚至是情緒的分配(再緊張的諜戰劇也總會有逗趣緩和的一面,再雞飛狗跳的生活劇也有寧靜致遠的一刻),那我小說中每一集要讓你胸悶多少字,捧腹多少字,我都是設計了的。人會問,這樣設計好的東西,不會顯得很枯燥么,請問蘋果枯燥么,設計過的才叫藝術品,隨便來的那就是耍流氓!對這個東西表達好感的製片人也有,但是我一點都不著急,我先看看這個故事在紙上跳舞是什麼樣子的,我才有心情看他在熒屏里摔跤是什麼形態的。另外我還要特別感謝的,是仲祺,小遇,骨頭,蛋蛋,倩倩等人,這個故事從第一章開始,每每新的章節出來,我會叫他們來家裡,分角色朗讀,討論,我則觀察他們的反應,以做修正,人們說寫小說要耐住寂寞,但是我的操作很熱鬧,很影視劇的手法。我也希望你能在字裡行間感覺到我的苦心,萌芽刊登我的小說,你們閱讀我的小說,絕不是因為我有寫作的夢想,我愛寫作,而是我寫的這個小說,有一定的可看性。而我呢,也是這樣的,我絕不是為你們而寫作,也不是為我自己而寫作,而是為我們之間你看的爽了我寫的舒服了你付出幾塊錢我得到一些稿費你有東西消遣我有舞台起舞這樣的平衡來的。謝謝,夜X們加油,國棟我也加油~

聯繫郵箱ilovefootball@126.com

微信425957316(不聊天)


編劇的工作其實又簡單又不簡單。

編劇的兩種

編劇對我來說有兩種:專業編劇和非專業編劇。唯一差別是專業編劇可以用編劇養活自己而非專業編劇沒有這個能力或要求。非專業編劇的工作很簡單,就是在家寫劇本,不用考慮寫完後會不會有人買。當然,一個編劇剛出道都必須經歷一個從非專業到專業的過程。很少人可以一開始就依靠編劇來生活。我做編劇大概三年還可以完全靠編劇養活自己。


如何做一個專業編劇

專業編劇大部分的時間不能用來寫劇本。我們想想,你需要多少時間寫一個靠譜,能賣得出去的劇本?3個月?6個月?在這個時間有些人沒有收入是okay的,但是大部分的人不行,需要一個另外的工作為了生存。我之前的同學和現在的很多學生都放棄編劇的原因主要是他們發現一邊打工一邊寫劇本特別的累,每天幾乎沒有什麼時間或精力去寫劇本。這個問題很難避免,所以有些人說只能有錢人才能玩藝術。我個人建議是給自己一段時間,最好一年,只做編劇,不做別的。當然,這一年你可能需要家人的支持或之前的儲蓄但我覺得如果你真的想做編劇的話,這個付出是必要的。

但是有了這個時間也不能只用來寫劇本。因為如果你要花6個月寫一個劇本,一年可以寫兩個靠譜的劇本,寫完如果沒人買怎麼辦?不是你的編劇夢就結束了嘛?編劇已經夠難了,我們必須提高成功的概率所以我們不能把所有的時間賭在寫劇本上面。


專業編劇不寫劇本幹什麼呢?

編劇行業的現象是:95%的項目不會完成的。就是說大部分的項目不會被拍成電影。由我個人經驗大部分的項目只會進行到20%。稿費通常會分成幾個階段按到項目的進展付給編劇。20%包含10%的訂金,和3500-4000字的故事梗概。通常寫到這裡項目就因為各種原因就停止了。所以可以看到大部分的項目根本不會進行到寫劇本的階段。

通過這樣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編劇要養活自己其實不用天天寫劇本。編劇主要的工作是拿到項目,先賺到定金,好好跟導演製片配合,努力賺到梗概的錢,保持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但心理明白這個項目差不多到這裡就結束了。

這樣的工作模式雖然聽的有點殘酷,但其實對雙方都有利。這樣的合約會保護編劇的時間和權利同時給製片方足夠的空間和靈活度,讓他們更願意去花這個開發的費用,畢竟相比電影製作來講編劇的費用還是算小錢。

如何拿到項目

要會講故事。就是那麼簡單。講故事是個編劇最重要的技能,因為認識有話語權的人的機會特別少,時間特別短,他們也沒有時間讀你的劇本,所以你要在短時間內證明自己的能力,最快,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講故事。有些編劇對口述故事很反感,覺得他們的故事沒發在哪么短的時間表達清楚。但是專業人士不會接受這樣的借口的,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一個編劇講不清楚自己的故事他的故事寫的肯定也不清楚。我也很同意這樣的觀點。我教編劇五年了,從來沒有學生講不清楚故事但是寫的特別清楚。所以口述不只是幫助你推銷自己,也會幫助你清晰化你自己的故事。所以我建議大家一開始學習編劇的時候,主要的時間還是花在講故事上面。

成為專業編劇的第一步

成為一個專業編劇不容易,也不適合大部分的人。但是你真的想試試的話我可以給你們一些建議。

直接開始寫劇本。不要想太多,也不要在乎寫的好不好。可以到網上看一下專業劇本的格式,但不要看太多,也不用看什麼劇本教學書。寫劇本的時候最好天天寫,一直寫到完,然後再回去修改,或者寫下一個。這會幫助你養成一個好習慣,因為無論一個劇本再爛都比一個沒寫完的劇本好。

認識一些同類的人。編劇是一個很孤獨的職業,本身就很痛苦,如果一個人閉門造車會更痛苦,效果也不會理想。上電影學院最好的一點就是可以認識到有一樣追求夢想的人。大家可以互相鼓勵,幫組,聽彼此的故事,這會幫助避免編劇的一些枯燥和煩惱,也是一個很好的聯繫講故事的方法。

這些建議只是我個人的學習、工作和教書的經驗,也沒有那麼的全面。每個人的路都不一樣,所以如果我說的不適合你,沒關係。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創作過程結合到實際的市場需求。希望這對大家有一些幫助。

謝謝!


@

李暘 的答案已經足以作為標準。


1,作為一個編劇,工作的初始條件是什麼?是導演的一個想法?還是有初步的大綱或故事規劃?

初始狀態就是大編劇和導演和製片人,大家坐在一起聊,可能是編劇已經有一個成熟的大綱,或者是導演有一個點,然後大家一起聊,覺得這個事成熟了,就開始各自去找投資人聊,如果投資人有看中的,就開始立項,投錢。第一筆錢就是編劇的錢。先是有個大綱,然後分集大綱然後跟著一步一步完成劇本創作。
2,在一個劇組中,編劇有沒有組織架構?有沒有大小之分?他們的工作向誰負責?是導演嗎?

編劇是屬於前期,基本上跟攝製沒關係,除非你自己就是製片。有時候一個人無法完成一部電視劇,大編劇立好了骨架,會分發一些給地下的槍手填肉。一個編劇的核心是自己對故事結構的把握。所以很多大編劇都是把控走向,台詞啊這些都可以交給底下的槍手去做,編劇的工作理論上只對製片人負責,偶爾可以綜合參考導演的意見。但不是主要,以製片人的意見為準。

3,作為編劇,他們經常吐槽誰?比如一個平面廣告設計師會吐槽他們的廣告主(甲方)不懂審美,要求他們的作品「高端大氣上檔次」。同為藝術工作者,編劇的槽點和對象是?

吐槽審查.....吐槽....窮....吐槽...軟廣...
請參考」哇,這是我第一次來美特斯邦威這麼高級的服裝店,好開心,好快樂「
相信我,真的不是編劇腦殘。

4,編劇的收入是怎麼算的?同樣是文字工作者,和專欄作者、書籍作家的區別在哪?
收入分好幾檔,幾千一集到十幾萬一集都有,最終體是進化成製片。跟寫書的,從工作狀態來說,沒啥區別。收入區別還是有,寫東西的時候行文邏輯不一樣。

5,編劇目前是僱傭制的,還是相當於自由從業者?
有簽約編劇,也有誰都不靠的,最常見的還是圈子,大家都有固定合作夥伴。比如張藝謀和嚴歌岑,比如馮小剛和劉震雲,王朔。

6,據說編劇的門檻越來越低,是這樣的嗎?如果是,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
是,會寫字兒都能幹編劇,一個三流編劇,跟寫微電影的,跟做一些三流電視的都能叫編劇,但是還是區別於真正的編劇。這一行很多門檻是看不到的。


我是一個喜劇編劇。

我在這裡談談自由職業喜劇編劇是怎麼接單寫稿子的?

毫無資源的情況下怎麼拿到稿子寫?

所有剛開始寫段子的朋友,都沒有人脈和資源接稿子寫。

你需要自己開拓自己的人脈和資源。

自由職業就是業務員,自己就是產品,你需要不斷的推銷自己,才有機會接到單。

前期,什麼話也別說,花時間找渠道投稿段子。

任何可以讓你發表段子的渠道都不要放過(本公眾號長期接受段子投稿,投稿熱線:

119542713@qq.com)。

在自己毫無經驗和履歷的時候,不要問一個段子可以拿多少錢,而是獲得更多的發表機會,以便於增加自己的簡歷資本。

微博,朋友圈,知乎這些網路社交平台我就不多說了,只要有段子就往這裡發,總沒有錯的。(朋友圈控制數量的發)。

可以找需要笑話的雜誌投稿。

可以去微博找你所知道的喜劇節目,看投稿渠道,或聯繫渠道都可以,把自己的好段子發過去。就算他們不需要段子,你也可以做到宣傳自己的作用。

投稿段子的時候,可以附上自己的喜劇簡歷,讓有機會讀到你段子的人對你印象深刻。

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要不斷的投稿,不要怕自己的段子不行,不要妄想等到自己寫段子真的好笑了,再投稿。你需要的是機會,這個機會可以鍛煉你提高,只有商業稿子的洗鍊自己才能成為真正靠寫段子糊口的喜劇編劇。

也不要怕丟臉,在你沒有任何成績的情況下,沒人會留意你,在乎你。不要臉的投稿,主動私信你覺得有可能讓你寫段子的人或公司,宣傳自己。

經過一段時間(一個月或幾個月不等),你就會得到一個寫稿子的機會。

有哪些稿子寫呢?

作為初出茅廬的喜劇編劇來說,一開始可能接觸不了出名的衛視節目,可是你可能都想像不到,在中國市場上,有多到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網路節目,各個小城市的小節目,還有廣告植入,廣播節目等。

這些節目都是我們可以接來寫的。

一般喜劇稿子分這幾類:

主題段子:像今晚八零後那樣,給一個主題,你根據主題寫出段子來。

新聞段子:給你新聞,你根據新聞寫出段子。

短劇(三到五分鐘):如暴走大事件的惡搞廣告,snl的短劇等。

以上三類的稿子最多,而且基本單兵作戰就可以搞定。

還有一些比較需要團隊作戰或者個人跟劇組的項目。

如:

情景喜劇

動畫

網劇

網路大電影

作為半路出家的喜劇編劇來說,我們寫正劇是基本寫不過科班出生的編劇的了。

我們不用跟他們搶飯碗。要發揮我們的長處,我們寫所有涉及喜劇(段子)有關的項目。

網劇,網路大電影等這些團隊項目,我們就可以作為喜劇工種,發揮優勢,提供段子,喜劇橋段等。

我們前期甚至不用會網劇的基本架構就可以發揮能力了(一般網劇結構和人物有主編把握)

在中國,喜劇行業還沒有成熟的人才儲備,競爭不激烈,所以,我們這些能力不太強,半路出家的喜劇人才有機會參與影視工作。甚至有機會參與院線電影.

平時在家怎麼寫稿子?

寫段子不像寫文章,需要塊狀的時間,因為段子字數不多,構思好了,幾十個字就是一個段子了,所以寫段子可以在碎片時間寫。

做編劇的好處就是隨處隨地寫稿子。

除了在家坐在電腦前寫段子,我們甚至可以坐地鐵的時候,坐公交的時候用手機寫段子。

我之前接一個項目,是一個周更的節目。我和一個廣州的朋友一起寫這個節目。

我們的工作就是晚上語音碰稿子,再分配任務寫。寫完互相修改,一個人最後整理。整個項目結束了,我們都不需要見面。

有時候,甲方提出修改意見,我們可能一個人在坐車,一個人在外面,我們就用手機溝通,立刻碰稿子,在手機進行修改,發給甲方。

接項目可以做包工頭嗎?

我做過喜劇節目的包工頭。

這是我做過最累的工作。

寫喜劇節目不像其他正劇,給你大綱,你可以分派給大學生碼字,喜劇寫出來的東西好不好笑,別人一看就看的出的。

你沒辦法給沒經驗的寫手寫,因為只要寫手寫的不好笑,基本都是包工頭自己重新修改的。

做喜劇節目的包工頭,肯定是最辛苦的,而不是最輕鬆的,根本沒辦法輕鬆,再好的寫手,都會有寫不好笑的時候,這時候,包工頭就要修改,補救。

最痛苦的是和甲方溝通。

甲方的喜劇審美千變萬化,你寫的東西逗不到甲方笑,就算段子質量再好你也要重新寫。

很多甲方不是專業喜劇人員(是的話,也不用找我們寫啦),他覺得這個段子不好笑,是給不了你具體建議的,不好笑就是不好笑,你基本要重新寫。

喜劇編劇寫的東西被採用,過程有多坎坷呢?

你要逗笑甲方接頭人,甲方的編劇,導演,製作人,有時候還要逗笑後期,經過重重關卡,這些人都覺得這個段子好笑了,你的段子才能被採用。

要知道,每個人的笑點不一樣,每個人的喜劇審美也不一樣,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有一個人說,這個段子好像不是很好笑,你的段子很有可能就會被否稿了。

賺錢是不容易的呀。



昨晚寫劇本寫到三點,怒馬一萬字,一氣呵成。然後站起來發現小腿抽筋,趕緊洗了把臉睡覺。
編劇是個容易猝死的行業,沒假期沒休息,要是跟劇組那真的什麼苦都要吃,還要忍受做槍手沒錢沒名的痛苦。
雖然收入相對於傳媒電視台 節目 報社 廣告狗高很多,可能一集電視劇人家一個月工資。但是別人以為在家躺倒不坐班,找個咖啡館聽著歌寫寫字,其實很不容易。甲方和投資方就是你老子你大爺,為了他們改改改。人家又是你衣食父母,恭敬不如從命,只得耐著性子對自己的作品大動干戈,面目全非也是正常。
同學戲稱,好不容易生了個孩子,然後在窯子里見到他:)
然後身邊很多人也遇到過,談談構思,偷了你的創意,比稿拿了你的本子,然後說我們投資下來才有費用,不給定金,合同和你玩文字遊戲,要賠償幾倍違約金,動不動買斷版權,後期不給你一毛錢分成。然後這種只能吃啞巴虧,畢竟金額不大,也是自己簽的名,請律師打官司不值當。很多劇本其實都胎死腹中,能見世面被拍出來或者說掛名的很少很少。
不過嘛,寫作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格拉斯說寫作是暗無天日的自殺。確實很多身邊的人物,聽到的故事,甚至自己的影子都在作品裡,一家有一家的風格,不過生活在經驗里,直到大廈崩塌,每一個劇本都有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不管他是你的我的。
我的願望,其實以後不太想做這行,畢竟出頭難也辛苦,寫的東西不被認可也正常,記得編導演老師就說學藝術就要皮厚一點,你要面對的是全社會的指責和審視,找不到頻道相同的觀眾再正常不過。一顆強大到混蛋的心很重要,對我而言,作品能被觀眾看到,折射的光能投進他們的眼睛就好。


奉勸有志從事編劇行業的後輩,如果你們有其他特長或愛好,請不要當職業編劇。

本熊不是第一個這樣說的熊,第一個說的人是史健全史爺。對影視戲劇有熱愛,最好是去當製作人/製片人,話語權比較大。不怕傳播負能量,就怕你們頭腦不清醒。

1,作為一個編劇,工作的初始條件是什麼?是導演的一個想法?還是有初步的大綱或故事規劃?

工作的初始條件是你必須自己有腦袋,有想法。這點很重要。

如果一個人腦瓜空空如也,讀書少,別說當編劇去立項,他連編劇助理恐怕都當不好。

記得我初中數學老師說:如果你們連這道數學題都不會,就回家種田去吧。這句話給我的啟發就是別扯什麼文科理科的。同理,作為編劇,別扯你是負責什麼的,所有事情都應該你來發起,所有的細節也都應該你親自填補。

你應該是個既細緻又有抱負的人,應該想當帝王,而不是只想做個出謀劃策的謀士。

如果不是這樣,後面的事情只會把你這個人越搞越糟糕。

編劇這一行容不下攪屎棍。

本熊見過很多又年輕又有文藝夢的後輩,進劇組上來就給你一頓噴,各種提意見。從美學史一直聊到故事大結構,把我們都給噴迷糊了,他卻連他說了什麼都複述不了。

如果這位老兄沒想好要講什麼,我覺得最好先閉嘴認真聽我們講。

成熟的影視劇組會有影視策劃/文學策劃來激發編劇的想法,但別依賴他。如果他想法比你想法靠譜,他自己早就去當編劇了,還用得著輔佐你這個編劇?

在戲劇圈,有個和策劃近似的崗位叫做戲劇構作(Dramaturgie)。他們比策劃更知識分子脾氣。乾的是提意見的活兒,拿的是藝術家的薪水。爽吧?戲劇構作當年都和大家一樣做過編劇夢,卻出於種種原因沒能當上編劇。總之,別人提的故事大綱或者規劃,聽上去都不錯,理論無法聯繫實際,都是空想。

編劇是自己和自己較量。生活狀態下的你可以是個逗比。一旦進入工作狀態,你就必須比所有人堅強。不要以為做人矯情就能寫出以矯情為主題的故事。

永遠不要相信導演。

特別是在案頭工作階段,導演提意見都是在省自己的事,然後給你搞事情。

鑒於我們特殊的文化環境,導演行業99%都是跨行混的,個中流氓不在少數,更別提文化不文化、藝術不藝術。剩下1%的靠譜男女,他/她自己就兼任編劇,也就不需要你了。

說到編劇和導演,輿論會給那些既編又導的創作者起一個昵稱「編導」……其實「編導」說的是媒體的事兒,是非誠勿擾里拍VCR那些人。

如果有想做成一件事的野心,又已經拿出了一個不錯的編劇成稿,那就應該向製作方大膽提出由自己來擔任導演。導一次作品,會對他的編劇技術有很大提高。

通過做導演,你就知道整部作品是怎麼回事。

而且當導演不需要什麼技術,坐在那兒就行——本熊這樣說有點誇張,有辱某戲劇學院導演系的古風。但好的導演大多從編劇轉型,其次是演員轉行。做導演和做編劇很不一樣。導演不怕不懂,不怕當啞巴,最怕嘰嘰喳喳下指示。但編劇一定要懂,不能沉默。

2,在一個劇組中,編劇有沒有組織架構?有沒有大小之分?他們的工作向誰負責?是導演嗎?

好萊塢電影公司也好,美劇的編劇公司也好,一個劇組的編劇團隊都有嚴格的分工。這點在羅伯特·麥基的書里有提到。本熊沒有親眼瞧見,不知道美國佬是不是真這樣分工。據說有的編劇擅長寫台詞,他就專門寫人物台詞。有的擅長搭結構,他就去搭結構。搞得像一個施工隊。

麥基老爺子認為一個龐大的編劇團隊里,最重要的那個人貢獻材質(質素、戲核、懸念、麥高芬、IP,都是一個意思)。其他人的工作都根據他腦洞出的材質進行展開。

至於一個故事的材質或者說戲核是怎麼設計的,誰也不知道。也別指望哪個學院能教會你。麥基也教不了,他老爺子說有人善於發現材質,這就是才華。

在編劇團隊里,不論你做的是什麼,都得向最終署名的那位編劇負責。當然更多的情況是聯名署名。比如你是張三,我是李四,合起來署名「三·四」,聽上去很有逼格。而整個編劇團隊呢,應該向製作組負責,也就是給你發錢的那個人負責。把劇本寫完,拿到酬勞,就算交差了。

當然,實際上不會那麼容易交差。因為即使製作人是腦殘,導演也會早早摻和一腳。而且導演提的一般都是特別不靠譜的否定性意見。恨不得讓你重寫。

你太把他當回事,搞得你很難受,最壞的情況就是重寫;但你不把他當回事,導演就向製作方打個小報告,說你劇本怎麼怎麼著,你這個人怎麼怎麼著。

製作人一拍腦門,明天就換編劇。你傻眼了。

事實上,劇組裡所有人包括編劇都應該向金主負責。金主,也就是資本家,項目投資方,就是我們爺爺,我們祖宗,我們的爹。本質上製作方也只是拿金主的錢辦事兒。國內比較精的製作人未必讓你和金主見面,這樣他比較方便欺上瞞下。而在好萊塢,編劇都是要拿項目書直接和金主見面的,省得製作人挑事兒。

有些很不入流的商人自己也不太care如何賺錢。他們砸錢到藝術里,在意的還是睡劇組裡哪只妹子……

有個在CBD上班當白領的傻妹子曾問本熊,為啥她談了一個帥哥男朋友人不錯,也是經商的,事業有成,但就是哪裡缺點感覺,好像根本不愛她,不懂談戀愛。本熊點起一根煙,不緊不慢地說: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所以在龐大的資本面前,導演的那些唧唧歪歪也就不足為重了。

3,作為編劇,他們經常吐槽誰?比如一個平面廣告設計師會吐槽他們的廣告主(甲方)不懂審美,要求他們的作品「高端大氣上檔次」。同為藝術工作者,編劇的槽點和對象是?

作為編劇的本熊時常吐糟金主(正如上一條問題),但很想吐槽的還是自己。人家金主沒啥可吐槽的。他們當年辛苦挖煤的時候本熊還在視金錢如糞土。

倒是本熊不知道,設計師什麼時候開始講究審美了——如果搞平面廣告的人都開始挑剔審美,那你讓編劇該怎麼挑剔?絕食嗎?

本熊時常說,每個設計師的夢想都是當藝術家。每個藝術家都想當設計師。我的意思是,那都是策略。你說客戶不懂審美,潛台詞就是你很懂。稍微有點閱歷的製作方都不會吃這一套。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獨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能坐在那裡悠閑地開腦洞的機會不多。大多數情況下,你做出來的東西和實際上呈現出來的東西已經八竿子打不著了。所以我相信大多數編劇都吐槽過自己的作品。

4,編劇的收入是怎麼算的?同樣是文字工作者,和專欄作者、書籍作家的區別在哪?

文字工作者這個概念聽上去很彆扭。

知乎上的網路寫手也是文字工作者。但你們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就是有些知乎大V自己就是編劇。不見得他們在編劇行業幹得多出色。換句話說,也可能是編劇干不下去,才跑來互聯網混粉。

可見編劇的收入不行,至少不如知乎好……

另一方面,如果你本身是個文化人,上過幾年學,年輕氣盛,那麼從事編劇工作,再在編劇業沉寂個十年八年的,再加上一些才氣,應該就能在影視圈得到一個較為體面的編劇身份。

大多數沒上過學的孩子即使比你努力幾倍,他們進入影視圈的唯一方式就是混劇組。除了當演員,還有當跟焦員,器材押運,劇務場務等等。運氣好的、學習能力強的將來能混到攝影助理,各種助理,運氣不好的就回家種田。

國家取消農業稅以後有些農民真心過得比編劇好,舒服。

電視劇編劇的收入有兩種給法。

獨立編劇按集給。如果只有你一個人在寫,八十集就給你八十集的錢——你們別把電視劇編劇吐槽集數長太當回事。聽著是不是多巴胺上去了?如果你再把分場承包給你的學生,那就師生內部分賬。當然作為老師的你也可以獨吞。

反正他們是你學生,學生就是用來欺負的。

還有一種是團隊work,比較均衡。那就看製作人怎麼權衡你和其他人的重要性了。

提醒一下,在國內,你最好別只是貢獻個戲核。人家拿了你的戲核,不給你一分錢,還把你拉黑,到時候你就哭吧。知識產權在國內就是坨狗屎。活兒多錢少是常有的事兒,沒拿到錢,人家影視公司就倒閉不做了也是常有的事兒。即使許諾給你很多酬勞也是空頭支票,錢沒到手裡,一切都存在變數。拖欠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門,玩兒消失不見人常有的事情。

簽版權合同然後和甲方打官司?

對不起,面對大公司,合同就是一張廁紙。人家有專門的律師團隊陪你玩10年,你能耗得起嗎?小公司你就更別指望了,老闆改名換姓逃到衣索比亞你連知道都不知道。儘可能接活兒都來自靠譜的組織,多和靠譜部門打交道。如果做不到,對方也應該是你死黨的死黨。

據本熊了解,能把專欄作者當作職業來謀生的,在中國恐怕不超過十個人。

除了養生八卦網路段子,現在誰去付費閱讀專欄?比起專欄,出書相對簡單一些。只要你能拿到書號。自掏腰包,付了版面設計費和印刷費,那你肯定能署自己的名。這個版權還是有的,只是能不能指望出書過活,得看你本事。

編劇就不同,很多編劇還在水底下當著槍手,地位很悲慘。但即使是編劇界槍手,也勉強能過活。編劇的兩極差距很大,但專欄作者們的生活都差不多。

還有就是你在書店裡搜劇作集,你會發現除了莎士比亞易卜生這些已經死掉很多年的人,頂多出到哈羅德·品特,看不到一個當代中外編劇的編劇集。

為啥?

因為腦殘才會把自己的劇本在投拍之前就出書。

在劇場上演過或者投拍過的劇本,一般也不會成書,除非是晚年快死了,一般也就出個DVD。一是出書賺那點錢還不夠養個生活助理。再者,即使是廢稿,將來也是有機會投拍的。第一部拍過了,還有續集。續集拍完了,還有三部曲。所以編劇的電腦里都有很多閃閃發光的廢稿。

有的編劇會把廢稿留給自己的子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這就是IP,這就是文化財富。

其實我們的上一代已經留下了很多戲核,只是你們平時沒認真聆聽。到了90後這一代,有些天賦比較高的藝二代已經有些苗頭髮芽了。所以有誰缺點編劇天賦的,走捷徑就是學黑客技術,然後去偷編劇的電腦,裡面值錢的東西應該很多。

很抱歉,稍微有點腦子的編劇都有兩台電腦,一台永遠不聯網,只用來寫作。

5,編劇目前是僱傭制的,還是相當於自由從業者?

這個問題比較尖銳。

自由職業者(freelancer)在我們國家是罵人的詞,類似於罵誰誰是女權主義者,誰誰長得像個黑人。被罵的人聽著不太舒服,卻不知道問題在哪。問題就在於,自由職業本就格調很高,但上綱上線,你擔當不起這個稱號。

沒活兒乾的編劇說自己是搞自由職業的,屬於沒出息。

長年沒活兒乾的編劇,就不用考慮天賦什麼的了,趁早找個踏實的工作上班去。

本熊認為把編劇分成體制內外比較好。

比如國家單位或地方影視戲劇部門養著的那些編劇。這些部門每年能要到一兩個重大題材,比如反法西斯xx周年,八·一建軍節等等,花國家的錢,出個相關的作品。而且肯定有市場。從編劇的角度看,這都是命題作文,肯定是主旋律想都不用想。

體制內的好處是過審特別輕鬆,一路綠燈,甚至有一個團隊幫你去把關。而且,體制內編劇都解決戶口,有退休金,當然如果你能活到那時候還沒過勞死。

體制外編劇也分兩種。

一種是影視公司養的。這種一般不會讓剛入行沒幾年的年輕編劇獨立做項目。民營的影視公司財力或招商能力都比較有限,背後的金主資源也不多。萬一你做了個狗屎先鋒藝術,讓幾家股東賠光光,到時候要你狗頭也賠不起。

此外,由於寒酸的特點,民營影視公司又會不斷去壓榨你的創意。正如馬克思老爺子說的,資本主義就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剩餘價值。欺負不了上面的金主,就去欺負你。因此,無論那些影視公司看上去逼格多麼高,你在這種被剝削的環境里就是個劇本工人而已。你開著全世界最大的腦洞,卻拿著施工隊的薪水,類似於「文字工作者」的概念。

唯一能指望的就是這樣的團隊咬牙做出一個牛逼東西,也許花費幾年工夫。比如《大聖歸來》,一戰成名。蛋糕做大了,你的機會也就更多。

最後一種才是真正的freelancer,就是那些已經成名了的獨立編劇(名字你們都知道)。他們的活兒都是別人找上門,然後他們在一大堆活兒里挑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做它個三五年。這樣能出精品。這些freelancer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室,自己的助理或者經紀人,做得更大的甚至有自己的編劇公司——所以又和freelancer的理念漸行漸遠。

你們會好奇:既然他們那麼會寫劇本,還組建編劇公司幹什麼?不怕後輩們剽竊創意嗎?

沒錯,好的編劇根本不需要輔佐,不需要團隊(我自己把錢掙了,幹嘛分給你們)。他頂多雇個貼身打字員,省得靈感快打字慢——打字員也最好用自家裡的孩子。

成名編劇(甚至還有許多導演)組建公司,根本目的是到處購買創意版權。

因為成名了,蛋糕做大了,搞知識產權的就會盯上。這時候你再公然去剽竊別人的創意,哪怕你剽竊美國佬的創意,人家也會不遠萬里發一封律師函搞你,你就準備吃國際官司吧。所以就要買創意版權,屯起來,說不定哪次項目就用上了。

創意上哪兒去買?哪兒都賣。短篇小說,網路文學,段子,甚至你七八姑八大姨隨口給你講的生活瑣事,都有可能被組裝為故事的戲核。生活素材是一回事,你有沒有能力組裝是另一回事。

本熊給藝考生講編劇課時就總說,別以為你爸媽離婚了,你就能寫個離婚的故事。別以為你在地鐵上被色狼摸過,就能寫個窺視與被窺視的懸疑片。很多人窮困潦倒一輩子,也沒能拿貧窮編個什麼感天動地的故事。

編劇的性格,和編劇寫故事的能力,完全是兩碼事。

如果你想立志做自由職業式的編劇,你必須內心敏感,思維縝密。

朋友開始向你傾訴自己的事情,比如妹子傾訴她男朋友的破事兒,你不要急著打斷她,不要分析,不要幫她出主意。她男朋友怎麼家暴了怎麼變態了關你屁事?你只需要記住這些事情的細節,因果聯繫,以及她說這件事時用到的語言,這是原汁原味的台詞,說不定哪次寫劇本就用上了。

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成為freelancer。

6,據說編劇的門檻越來越低,是這樣的嗎?如果是,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

全世界所有職業的門檻都在降低,只有做好人的門檻正在提高

編劇入行不難,它不需要學歷,不需要工作經驗,也不需要關係,更不需要顏值——當然長得漂亮做什麼都吃香,什麼都不做也有收入,漂亮的女編劇尤其吃香。知乎大V們的思路是,他說他是編劇,他就真的是個編劇了。可見門檻之低。

但雖然門檻低,想做好,特別難。現在互聯網很發達,任何信息量都是相互連接的,在後現代的語境里,不存在商業和藝術的差異。

因此,頂級編劇是在挑戰全人類的想像力

為什麼有門檻低的說法,你們得問江湖騙子。他們把你們忽悠到影視圈,讓你們去搞藝術,說不定能收不少的中介費。但本熊還是覺得吧,不要輕易進來,進來了,就不要再想著出去。

老老實實跟著前輩學習,做成一件事情很重要。

農忙時豐收,農閑時看書,談戀愛,就是這樣。


每天寫一些自己不想寫的項目,然後努力融入一些自己想寫的東西,即使寫農村致富劇也要寫出三千年歷史恢宏大氣「康熙訓斥群臣」的氣勢,然後被撤回重寫,掙扎良久,還是得寫自己不想寫的東西, 一切為了生存。

啊啊啊啊啊!我想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啊!


講故事的人


一財君只能回答第1、第3和第6個問題,希望一定程度上能夠解答題主的疑惑。

1.作為一個編劇,工作的初始條件是什麼?是導演的一個想法?還是有初步的大綱或故事規劃?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根據編劇接的活不一樣有不同的模式。

傳統的模式還是按照編劇自身的想法寫好劇本,然後再找人拍攝。曾經寫出《霸王別姬》、《活著》編劇蘆葦告訴《第一財經周刊》,從2000年到今年他寫過十幾個劇本,但最終拍出來的只有兩部《圖雅的婚事》和《狼圖騰》。

正是因為能被拍出來的概率比較低,所以職業編劇也會接一些活。根據《心花路放》的編劇董潤年的介紹,從2003年開始寫第一部情景喜劇《清明酒家》到完成第一個電影劇本,他用了10年時間一直寫電視劇,處於「接活兒」的狀態。「接活兒」就是接受委託創作,題材故事都由資方選定,編劇在一定範圍內完成命題作文,這也是大部分編劇的工作形式。

現在還有一種新的創作模式,就是邊寫邊拍。《七月與安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有很多場戲都是在拍攝過程中寫就的,甚至拍到一半時並不知道結尾是什麼。當時編劇李媛只寫了一個多月,電影就開機了,進入劇組第一天看了周冬雨的表演後,李媛又覺得需要改動劇本,因為發現演員的表演與劇本中的人物出現了偏差。

3,作為編劇,他們經常吐槽誰?比如一個平面廣告設計師會吐槽他們的廣告主(甲方)不懂審美,要求他們的作品「高端大氣上檔次」。同為藝術工作者,編劇的槽點和對象是?

雖然一財君沒有跟編劇經常接觸從而得知他們的吐槽對象,但是在對多個編劇採訪中總結出了幾個編劇普遍面臨的難題,也算是他們工作的槽點了。

首先是編劇的地位和話語權問題。從職業邏輯來講,編劇在一部影視作品中的話語權是有限的——大多數情況下,當一個編劇交出完整劇本時,他的工作就完成了。雖然近年來編劇的市場價值的話語權都有提升,但速度相較於幾何式上漲的導演與演員就顯得微不足道。甚至有些戲因為演員的檔期問題說刪就刪,導致影片的邏輯並不清晰。

當然,獲得更多資源之後,一些編劇也開始嘗試往產業鏈上游延伸,尋找更多機會和更充分的創作空間。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作家轉型編劇兼導演的張嘉佳,雖然他的《擺渡人》並沒有得到市場很多認可。又比如在今年春節檔上映的《大鬧天竺》中,束煥不僅是編劇,還作為出品方出現。

其次是市場的喜好問題。工夫影業創作中心負責人田野告訴《第一財經周刊》,他過去一年裡讀了超過200個劇本,大部分的主題是喜劇與玄幻。這也和觀影的主體——城市白領尋求放鬆的主要需求相契合。但他坦言,這200個劇本中有90%都是「爛劇本」。

最後還有審核問題。審查不僅對題材設限,還包括內容情節。比如,電影里不能出現劫匪搶劫銀行的鏡頭,搶劫的對象只能是基金公司、合作社之類,而且搶劫過程中如果出現槍支只能是玩具槍。又比如,現在的驚悚片題材最後的指向只能是實施者的心理疾病……這些具體的審查要求幾乎把這一類型打死,因此最終觀眾看到的故事講述方式只能是一個用過多次的老梗,無法創新。根據作家哈金的小說改編的《等待》是《活著》的延續,展現了從文革結束到1980年代末的中國城鎮家庭生活。然而,這部已經寫完15年的作品因為涉及軍婚遲遲無法過審。

6,據說編劇的門檻越來越低,是這樣的嗎?如果是,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

根據一財君的採訪情況,編劇的門檻確實是越來越低。

隨著互聯網公司和資本手持所謂故事IP進入電影市場,許多非職業的創作者也開始進入編劇行業。編劇於是被認為是電影產業鏈中壁壘最低的環節,與「故事」相關或不相關的人集體湧入。

比如張嘉佳與江南,他們兩個人都曾是圖書市場上的紅人,按時下熱門的說法,他們有IP效應。在江南看來,作家開始寫劇本主要在於年輕題材的出現,很多成熟編劇還無法快速理解年輕人的語境,無論玄幻還是二次元,一時都難以掌握,而年輕編劇雖然創作能力不足,但在理解能力上佔優。在江南的編劇公司,一個電影劇本7天就可以寫完。

為了能夠更高效地產齣劇本,也有很多編劇公司在創新創作的模式,多是以編劇組的形式。比如,靈龍文化設置了6個編劇組,每組6個人,共同負責劇本開發。編劇可以更多參與故事討論,編審則負責以專業的編劇技巧完成劇本。可以說,是編劇與編審共同完成了一個劇本的創作。

派樂傳媒生產劇本的方式也主要是集體創作。在派樂傳媒,編劇需要坐班以便隨時策劃溝通,而且每一個項目都不會只由一個編劇完成,獨立編劇在派樂傳媒並不存在。一個劇本的產生通常是由策劃團隊確定題材,再在策劃團隊中選定具體的編輯團隊,然後由首席編劇帶領3到4名編劇共同完成,最後由總編劇把控。

但這樣的方式雖然可以保證產出的數量,卻難以保證產出的質量。因為劇本創作歸根結底是與人相關的,一個影視項目中「核心人物」的審美能力決定了最後的結果。編劇公司合眾睿客的創始人應蘿佳認為,現在有一個了解前端的核心人物,便能綜合各方意見做一個判斷,與編劇共同決定最終走向的核心人物太少了。

最後歪個樓,一財君對於編劇的收入不是很了解。但是觀察到知名編劇與資本的關係變得曖昧了。《像霧像雨又像風》和《京華煙雲》的編劇張永琛創辦的派樂傳媒拿到了過億元的投資,奧飛動漫入股了編劇江南的靈龍文化,基石基金用1億元綁定了編劇李檣,後者同時還是嘉映影業的合伙人,而《泰囧》的編劇束煥的另一個角色是升維傳媒的董事長。


說真的,我們編劇也是有專業的,叫戲劇影視文學= =


想想現在每天被老師斃稿子,看來還是幸福的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電視 | 編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