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美國發射火箭經常失敗而中國很少失敗?

看到今天早上美國「天鵝」號,火箭升空6秒後就爆炸的新聞,感到震驚!難道美國人這麼不嚴謹嗎?

——————

然而 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失敗(動態組圖)

我打臉了


我是來做統計的
數據來源 http://www.spacelaunchreport.com/logsum.html,時間是 1957-2014年。


圖一:各國火箭發射成功率(綠字)和預計成功率(頂部黑字)。中間數字為發射次數,預計成功率是指預計下一次發射時成功的概率(貝葉斯估計):frac{k+1}{n+2}, k,n分別為成功次數與發射次數 。[更新:添加韓國數據,安加拉-羅老號計入韓國不計入俄羅斯]

一般來說,發射成功率(realized rate)越高的國家,下一次發射成功的概率(predicted rate)越大。義大利是個例外,主要是因為義大利發射次數比較少,而且運氣好都發射成功了。按照這個圖,可以大致將主要航天技術國家劃分為幾個梯隊:甲——俄國、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這是航天技術比較成熟的國家;乙——印度、以色列(法國的數據是指其早期的洲際導彈及同型運載火箭,以後法國的數據算在歐盟里,英國類似),航天工業快速進步的國家;丙 —— 伊朗、韓國、朝鮮、巴西,其航天技術工業剛剛起步。

一般來說,發射成功率(realized rate)越高的國家,下一次發射成功的概率(predicted rate)越大。義大利是個例外,主要是因為義大利發射次數比較少,而且運氣好都發射成功了。按照這個圖,可以大致將主要航天技術國家劃分為幾個梯隊:甲——俄國、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這是航天技術比較成熟的國家;乙——印度、以色列(法國的數據是指其早期的洲際導彈及同型運載火箭,以後法國的數據算在歐盟里,英國類似),航天工業快速進步的國家;丙 —— 伊朗、韓國、朝鮮、巴西,其航天技術工業剛剛起步。


當然,計算髮生成功率和預計成功率最好按照火箭的產品系列來進行比較。上圖統計了(幾乎)所有已知火箭(包含洲際導彈)系列的發射次數和成功率。美國和俄羅斯(蘇聯)進行的發射遠遠多餘其他國家,分別為上千次,成功率也很高,特別是俄羅斯。俄羅斯的特點是,單一火箭品種(聯盟號系列、R-7)發射次數多,因此技術穩定,而美國更喜歡嘗試新技術,誰讓人家是土豪呢。中國歐盟發射次數次之,成功率也比較高。中國實際上沒有成功率特別低的火箭系列——但中國的問題是火箭產品單一。長征系列除長征一以外,都是基於東風五。比較悲催的系列火箭,是巴西的VLS和蘇聯的N1系列登月火箭,沒有一次成功。

圖:成功率比較高的火箭系列

圖:成功率比較高的火箭系列

需要說明的是,成功率高不代表火箭技術就一定更發達。這是因為航空航天是個動態的、不斷發展的工業,新技術剛剛出現時往往伴隨著高故障率。但是如果不探索新技術,形成較大的技術斷層以後航空工業會迅速萎縮。這就是為什麼我國有了錢以後極力研發新的運載火箭:開拓、長征五、長征六、長征七、長征九、長征十一等。

還有幾個技術指標是運載能力和發射軌道。顯然登月跟發射低軌道衛星所需的技術難度不是一個等級的。當一個國家步入第一梯隊以後,發射率已經不足以區分其航太技術了。公認美國航天科技獨步天下,就是因為她完成過登月、火星漫遊、飛出太陽系等等這種第一梯隊的其他國家無法實現的航天項目(嚴格地講,蘇聯的火星3號在火星成功工作了大概20秒)。我國在這些項目上的進步是舉世公認的。但是單靠一國之力顯然有些吃力,航太科技走國際合作路線是大勢所趨,連冷戰中的死敵美、蘇都不得不走到一起。可惜,美國始終從中作梗,希望能圍堵住中國的技術進步,這件事情過分到美國航天領域的科學家都開始鳴不平(參看Physics Today:Ban on US–China space-program ties means missed opportunities for NASA)。

結論:為什麼美國人火箭失敗率高?因為美國人攤子大、有錢愛折騰:他們不但發射次數多,而且不斷嘗試新技術,美國顯然也有成功率高的產品(例如太空梭),載人時就會用這些,但是這些產品也無法做到100%。而中國窮,所以一直在用基於東風-5的長征系列, 所謂媒體不報道純屬胡唚。


我給出這樣圖文並茂的數據居然沒有人給我點贊?

我給出這樣圖文並茂的數據居然沒有人給我點贊?


在此要反駁一些數據過期或是一些想當然爾的錯誤回答。首先是發射成功率部分。在此先推薦兩個網站,這兩個網站會定期更新發射狀態並提供過去的發射統計還有各國航天器的簡介,雖然不是資料最詳細的,但是對入門者來說非常好用,

http://www.spacelaunchreport.com/

http://space.skyrocket.de/

中文的話可以去航空航天港論壇:

http://bbs.9ifly.cn/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7

那麼先回答一下中國火箭發射成功率的部分。這邊是長征家族火箭的統計,表有點長就不貼出來了,請自己去看:

http://www.spacelaunchreport.com/czsum.txt

到去年(2013)為止長征2,3,4以及風暴系列火箭,軌道發射的紀錄是 194次發射,180次成功(長征1兩次軌道發射都成功),今年到目前為止9次發射都成功,總成功率是
93%。如果看
2004~2013年這最近10年的話,總共124次發射121次成功,成功率
97.5%。

那麼相較其他國家的火箭發射成功率呢?可以看這邊

http://www.spacelaunchreport.com/log2014.html#rate

這邊只取出現役火箭中發射超過
20 次以上的型號,按成功率排列:


型號 發射次數 成功次數 成功率

Soyuz-FG
39 39 1.00

CZ-2D
21 21 1.00

Delta 4M(+)
20 20 1.00

Delta 2
150 152 .99

Atlas 5
48 49 .98

Ariane 5-ECA
45 46 .98

Soyuz-U
750 770 .97

CZ-4(A/B/C)
38 39 .97

H-2A
24 25 .96

CZ-2(C)(/SD/SM)
42 44 .95

CZ-3B/3C
35 37 .95

Dnepr
19 20 .95

PSLV
26 28 .93

CZ-3/3A
33 36
.92

Proton-M/Briz-M
69 76 .91

Rokot/Briz/K(M)
21 23 .91

Zenit 3SL/DMSL
32 36 .89

Pegasus (H/XL)
37 42 .88

Zenit 2(M/SB)
30 38 .78

除了長征三號甲以外(受到開發早期幾次失敗影響),長征家族其他現役型號的成功率都是非常不錯的。

那麼很多人念茲在茲想當然爾說出的天朝媒體報喜不報憂呢?或是某些人宣稱的隱瞞失敗呢?事實上現在的火箭發射,官方都會早早的發布禁飛區,國外長期有人追蹤禁飛區消息以及位置來推斷不論是衛星發射還是武器實驗的各種情況,比如說這邊:

http://forum.nasaspaceflight.com/index.php?topic=35583.0

從公布的禁飛區就可以知道這枚火箭至少有兩級,應該是發射一枚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結果消息出來是實踐11-07號星。更不用說發射塔架都是公開給各國真照衛星拍的,發射通信衛星要在國際上申請頻道,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要跟聯合國申請軌道位置,難道還會有人預先預測到了這次發射要失敗提早把已上消息渠道都封鎖?更何況現在的商業發射都會買保險,中國也承接不少其他國家的衛星發射業務,例如今年8月19的發射搭載了波蘭的BRITE-PL2天文衛星,這次的嫦娥舞探月任務搭載了盧森堡的載荷,這些消息也都是公開的。

事實上中國最近幾年發射次數直追美國,甚至有些年度超過美國僅次於俄羅斯,在如此頻繁的發射下,媒體本來就不會高強度報導一些例行性的發射,會被大多數人知道的都是相對重要的任務,這些任務不失敗,一般非航天迷根本不會注意到大量發射中的幾次失敗。


首先表達就中國火箭方面的論點,我對 @孟德爾 先生的回答深表支持。

至於美帝,此次搭載天鵝號的火箭為安塔瑞斯級火箭,此火箭的發動機為NK-33火箭發動機。說起NK-33來不得了,這個機器是蘇聯毛熊利用其變態的基礎工業打造的頂級發動機,推重比世界第一,比沖也很厲害,是目前最先進的火箭發動機之一。蘇聯分裂以後,剩下的NK-33被美帝以白菜價從二毛子那幫敗家兒子手裡倒騰回家了。美帝拿到手以後,對這種發動機也非常欣賞,有好幾個公司的火箭都使用了NK-33的山寨型號,包括軌道科學公司。安塔瑞斯用的NK-33換了個馬甲叫AJ26-62,但還是一回事。

但是這個發動機這麼吊,本身也存在很大的軟肋,就是可靠性比較差。所以洛克馬丁這種不差錢的軍火商採用了可靠性更高的RD系列(還是毛子的)。但是像軌道科學、基斯特勒之類矽谷火箭公司就不一樣了,這種互聯網性質更濃的、更傾向於低價高質不服跑個分的企業則用起來就很爽了。

所以從上面就能看出來,美帝目前都能把火箭發動機搞成外包項目(還是包給毛子),本身是技術傾向保守還是純粹為了省錢都不好說,但是說美國人不嚴謹那可還是很值得商榷的,


我錯了……我以為是技術原因,直到五胖二號失敗的話題在知乎消失……
原答案我刪掉了。
什麼可靠性計算,什麼工藝管控,什麼風險控制,當我沒說過吧,我是豬,我是豬,我是豬


據NTI網站2013年9月25日報道,美國武器製造商洛克希德公司9月24日發布新聞稿稱,美國海軍於本月早些時候成功進行了四次無彈頭的三叉戟2D-5型彈道導彈試射。加上本月成功的試發射次數,美國自1989年以來已有148次成功試驗了由潛艇發射的D-5彈道導彈。洛克希德公司稱,該可靠性記錄相比其他所有重型彈道導彈都更好。


美國航天任務多啊,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我對深空探測非常痴迷,所以常會瀏覽JPL的官網(國內上不了),每次看都特別激動,因為美國的深空探測計劃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讓人目不暇接。 中國目前深空探測任務還只有嫦娥工程和以前被俄羅斯搞丟的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真心希望以後有更多更大型的任務。

給大家看看JPL過去,現在,未來參與的航天器任務(只是JPL參與的,這些航天器大部分都是深空探測器或者科學用途的衛星,和大家經常看到的工程性質的衛星不太一樣)。

目前還在執行的任務(第一個卡西尼剛結束,JPL還沒來得及更新):

已經停止的任務(實在太多了,當然有少量不是科學衛星,還有少量是外國的比如Hayabusa):

馬上開始的任務:


首先妄測下為什麼題主會有這樣的觀感。如果題主不是這方面的愛好者,只是被動地接受以央視新聞為代表的信息,那可能確會有此類感覺。一方面中國航天自1996年之後成功率的確非常高(兩次失敗一次部分失敗);另一方面美國人(以及其它國際)的發射在中國的媒體上早就不是什麼大新聞,甚至上面級把衛星打錯軌道都沒什麼報道,只有CRS Orb-3這樣連發射台一起點了的大爆炸才叫新聞,被題主看到並驚嘆了。

延伸:與中國航天失敗的發射有關的信息,只要肯搜索,網上到處都有,連1996年長三乙撞山的鏡頭央視都播出過。除了非常早期的一些失敗可能資料較少,最近的若干次失敗都有報道,而且最後的原因也都公布過,雖然可能不起眼,但不等於封鎖了消息。再說對航天發射失敗低調處理又如何,難不成要把每次都弄得像溫州動車事故一樣媒體無理性狂歡?這誰折騰得起。現階段中國航天還沒有透明到像西方國家那樣每次發射前都公布presskit等等,先做到出了問題能給客戶一個交待並保證及時歸零不再出問題是主要的。

其次是航天發射成功率本身的一些看法。這方面目前暫時排名第二的匿名用戶和 @KC Li 給出了令人信服的數據。以下是個人總結的一些有趣(?)的現象:

  • 成熟型號、多次連續發射的industry workhorse成功率相對高,比如Space Launch Report 2014 Launch Stats 這個表裡面列出的排前幾名的一些型號,但是:
  • 成熟型號、多次連續發射的industry workhorse也會偶發失敗,比如Space Launch Report 2014 Launch Stats 這個表裡面列出的排前幾名但有一兩次失敗的型號,包括目前中國當前使用的CZ2/3/4各系列。運載火箭系統太複雜,總有翻船的時候。
  • 帶有試驗性質的新型號首發失敗概率不見得大,但是:
  • 新型號首發或連續成功不能阻止它在某個時期人品用光炸個不停,比如H-2,以及:
  • 新型號首發失敗不能阻止它後面表現很好,如印度的PSLV。
  • 帶有玩票性質的新型號什麼時候失敗概率都較大,比如Falcon 1(Falcon 9表現就很好)。所謂玩票指的是在火箭研發過程中過多地使用了互聯網企業思維,以為火箭=LEGO(此處表達可能不準確,歡迎指正)。
  • 要素不夠完整的航天工業體系製造出來的產品失敗概率都較大,比如印度(特指GSLV)、韓國、伊朗、朝鮮以及美國某些私營航天企業。
  • 最近若干年的航天任務失敗更多是歸因於上面級失敗。數據說話,全球近幾年軌道發射歸因於上面級的失敗次數 vs. 總失敗次數(不計入朝鮮和伊朗):2009年:4/4(包括CZ3B-Y8);2010年:3/4;2011年:6/6;2012年3/3;2013年2/4;2014年截至今日:3/4。芯級直接點了的真是已經算是個大新聞了啊。

先說結論吧——題主實際上是在拿中國80年代研製的老火箭與美國21世紀研製的新火箭比發射成功率,這種田忌賽馬的比法,不光中國,你還可以得出印度火箭發射成功率超越美俄的結論。

前兩天美國發射失敗的是Antares,也叫金牛座2,新火箭,之前成功一次,這次就蔫了,金牛座1更糟糕,成功率2/3。

我國現在使用的長2和長3系列火箭,都是80年代發展起來的,80年代到90年代恰恰就是我國發射事故頻出的時期,其中還有個把震驚世界的大事故,CCTV都轉播了,所以覺得中國火箭發射成功率高的肯定是00後。同理,無論美俄歐日,凡是正在積極推進新技術,發展新火箭的,失敗率都是直線上升。像SPACEX的獵鷹1就是個採用60年代技術的渣渣,首發照樣三連敗。最極端的例子,美國60年代某軍事衛星項目連續7次失敗,照樣推下去,美國空軍有的是錢,只看硬邦邦的參數,不看成功率。

而一旦技術進步速度慢下來,數據就好看多了。我國現在火箭發射成功率確實很高,主要的原因是產品已經成熟了,換一種說法,就是只用可靠的產品。同理,俄羅斯的聯盟號火箭用了將近半個世紀了,發射上千次,現在幾乎和事故絕緣。日本從2004年到13年好像也是全部成功,13年泄了一次。火箭這東西有個規律,發射次數越多,成功率越高(也有部分原因是不成功的項目都被砍了,活不到成熟,比如太空梭)。

具體情況可以看 胡傑 的回答。

由於80,90年代中國經濟發展形勢很嚴峻,所以決策層取消了大部分新型火箭發展計劃,要求只用老火箭改進,盡量推進商業化,別給國家增加負擔。長征3號首發是1984年,長征4號首發是1988年,長征5號是2006年立項的,首發已經延後到2016年,這中間有將近20年,中國航天的發展處於停滯狀態,配套工程YF 100和YF 77也是2000年以後才立項的。

(其實90年代中國已經有放棄航天事業只保留低級發射和戰略導彈的想法,像航天二院等單位已經有大規模分流和下崗的方案,只是因為海灣戰爭美軍帶來的刺激太大,這才把航天保下了。當然也不只中國,90年代是全世界航天的退潮期。)

而這一時期中國航天的主要思路就是繼續完善老火箭,用長征2捆來捆去,湊出足夠的運載能力完成商業發射,擠進國際航天市場。(悲劇的是由於眾所周知的某個歷史事件,中國一直受到國際制裁,恰恰不許進入商業發射市場,我國現在航天能夠涉足的商業發射只是全世界的15%,剩下的投標都不可能)有人可能認為長2系列既然能夠發射載人飛船,說明性能還是足夠用的,這裡可以對比一下天宮一號和美國1977年發射的天空實驗室的數據,天宮1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重8.5噸,天空實驗室長36米直徑6.7米最大寬度27米重90噸。總之,從90年代到現在,我國航天事業的主要任務就是兩個,養活自己+振奮民心。至於新技術,有餘力可以做,但不作為主要方向。

長征2系列最受詬病的除了技術落後運力低,還有就是燃料有劇毒。這也是每次發射我國都要清空大片地區並第一時間封鎖現場的原因。蘇聯航天之父科羅廖夫在60年代就嘲笑這種燃料(不過他的對頭挺喜歡的),我國居然作為主力堅持用到了21實際,從這個細節也可以看出高層對於航天的態度——別跟老子扯什麼人類希望,西部人民還在吃草你知道不知道?

順便一提,按照現在的立項進度看,2030年之前中國不會進行載人登月,能夠進行登月的火箭按規律算應該是長征9,貌似沒動靜。


中國90年代火箭發射失敗集錦


之所以有這種印象,原因之一是以央視為代表的官媒報喜不報憂,即使報道了也是低調處理,很少成為新聞熱點。最近的一次失敗就發生在去年:中巴資源衛星發射失利 長征四火箭不敗金身被破
原因之二是中國航天火起來的時間是神舟系列大紅大紫以後,之前的發射關注的人不多,而我們那時候年紀都還不大,信息也閉塞。(感謝 @貝利pele 提醒!)

以前我也這麼天真地以為天朝的神舟系列就是牛,就沒聽說過哪次失敗了,不是每次都成功了么,每次看直播都信心滿滿,從來不認為結果會有懸念。

中國航天最成功的神舟系列飛船,製造了不知道多少像我這樣單純無知的航天粉……我想很多知友應該都記得03年神舟五號吧,記得那是中國第一次載人航天成功,記得楊利偉。

直到看到了央視製作的一些紀錄片。像《撼天記》就是印象很深刻的。
中國90年代火箭發射失敗集錦 另請參閱:中國運載火箭發射列表

從1970年到2000年的30年間,我國發射長征系列火箭共計67次,成功61次,6次失敗或部分失敗,發射成功率為91%。
在1994~1996年間曾一度幾次發射失敗,使我國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聲譽處於低谷。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經過一系列質量整頓後終於打了個翻身仗。自1996年10月到目前已連續25次發射成功,這在世界衛星發射界也是不多見的。
目前長征火箭失敗次數如下:

  • 1. 1973年9月18日,酒泉,風暴一號發射長空一號 失敗
  • 2. 1974年7月14日,酒泉,風暴一號發射長空一號失敗
  • 3. 1974年11月5日,酒泉,長征二號發射返回式衛星失敗
  • 4. 1976年11月10日,酒泉,風暴一號發射長空一號失敗
  • 5. 1979年7月27日,酒泉,風暴一號發射實踐二號(一箭三星) 失敗
  • 6. 1984年1月29日,西昌,長征三號發射東方紅二號通信試驗衛星失敗
  • 7 .1991年12月28日,西昌,長征三號發射東方紅二甲失敗
  • 8. 1992年12月21日,西昌,長征 2E發射澳星失敗
  • 9. 1995年1月25日,西昌,長征2E發射Apstar-2 失敗
  • 10. 1996年2月15日,西昌,長征3B發射Intelsat-708 失敗(火箭點火升空22秒後發射爆炸,造成6人死亡,50多人受傷,這是中國航天史上最大的挫折,也是世界第五大航天事故。事故發生後,中國航天商業發射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一些商業發射被取消。之後的整整10年,中國都沒有進行國際商業發射。)
  • 11. 1996年8月18日,西昌,長征 3發射中星七號失敗。

另外,關於「國際公認中國火箭發射成功率最高」的說法,也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成功率算不上最高,其次失敗次數不多是因為發射次數也不多。相比美俄的發射量,中國發射的火箭少得多。
(下面這張圖亮點很多,大家一起來找找:)

按照維基百科上的統計,截至2014年10月24日,中國累計發射運載火箭197次,成功187次,發射成功率:94.92%。

按照維基百科上的統計,截至2014年10月24日,中國累計發射運載火箭197次,成功187次,發射成功率:94.92%。中國運載火箭發射列表

當然啦,我們的媒體只會大力宣傳:近幾年來發射成功率100%……中國火箭5年發射成功率100% 創世界宇航界紀錄中國航天發射成功率世界最高

多說一句:
看到這些發射失敗甚至造成人員死傷的案例,其實心裡挺心酸的。
航天事業,在我看來,屬於全人類共同的事業。每一次發射,每一次進入太空,都是全人類探索宇宙的一大步。在這方面來說,航天無國界,都是人類的偉大努力和進步。而每一次失敗,都是那麼殘酷,令人感到人類的渺小。
看完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遇難的紀錄片,我的心情與看到長征系列火箭發射失敗一樣沉重。
宇宙,等待著人類的探索腳步。

這是銀河系。紅圈所在是太陽的位置。

這是銀河系。紅圈所在是太陽的位置。

再貼一張非常有趣的動態圖,告訴我們另一個參考系下太陽系是怎麼運轉的:(感謝評論的知友)

好吧,知乎不支持動態圖么?這圖片一定要看動態圖才有意思啊!看鏈接吧:

好吧,知乎不支持動態圖么?這圖片一定要看動態圖才有意思啊!看鏈接吧:
【太陽系在太空中行進的動態圖】求科普 聲明:該圖嚴格來說不嚴謹,權當做示意圖吧


航天發射還是個高風險的事情,中國早期衛星發射失敗率還是蠻高的,所以搞衛星的都說「好心(星)碰到壞蛋(彈)」。隨著技術的不斷積累,火箭成功率越來越高,這個時候才發現大部分衛星上天都不行。
基本上2000年以後,衛星和火箭技術都逐步成熟,成功率都很高。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有很多金牌火箭,連續發射成功率非常高。近幾年也偶爾有發射失敗,這個也都有公開報道。
國外近幾年俄羅斯發射失敗率很高,歐空局發射相對較穩定,美國近幾年報道的失敗較多,大部分是新加入航天領域的公司(如鼎鼎大名的SpaceX),本來就是高風險,還要搞一些花頭,不交學費才怪。
有人說中國發射少、失敗了報道少,這是不對的。航天發射這麼大的動靜現在想隱瞞是不可能的,所以發射數量多少、成功與否都可以從公開報道進行統計。


轉眼這個回答已經快兩年了,時間過得好快。
這個回答所有的信息都來源於我爸爸和他的戰友們,但是如今,爸爸卻已經不在了……
大家也給了些評論和贊,很多我沒法回復,原因是爸爸在15年9月,五十一歲的年紀猝死離世,自那之後,所有問題我再也不知向誰問詢,向誰探求,也是自那之後,屢屢看到朋友們點贊,我才知道,原來一直以來爸爸對我的影響這麼的大,原來子欲養而親不待是這樣的殘酷。
小的時候,爸爸和我說過很多關於部隊生活,戈壁灘上自力更生,發射任務的崇高與興奮;神舟五號發射的時候,他在電視機前激動的來回踱步,訴說當年,滿臉通紅;零九年的時候他和戰友們一起回到酒泉,帶著部隊表發的老戰士的基地照片回家,掛在了最顯眼的地方,這些他的青春,他的故事,從前大多聽過便飄到了腦後,直到爸爸離世,這才意識到,所有的耳濡目染都早早深入骨血。
眾說紛紜,各有見地,我只是將曾經的聽聞憑記憶寫出來,對於這一塊的專業知識知之甚少,也在逐漸試著多去了解,希望大家有什麼想法繼續補充。
祝願所有航天人,祝願這個世界,這個國家越來越好。

————————————————————————————————————————————————
我爸以前在酒泉發射基地當兵,屬於發射系統。至今他還有好些戰友在酒泉服役,有幾個如今的軍階官職也比較大。除去明確不能說的,交談中仍舊可以發現他們透露的一些信息,關於題主說的問題:一,美國的年發射數量比中國多的多,各類軍事商業發射任務把發射日程排得滿滿的。發射基數大那必然出風險的幾率也會變大。二,我國的發射任務中,其實也出現過多次發射失敗,甚至損失較大的失敗,但這些消息已經心照不宣地被封鎖保護。總歸不是什麼好事,確實也沒必要滿世界宣傳。三,中國太窮,輸不起。一個發射任務就是好幾億甚至更多的資金即使投入,加之中國人的性格向來保守求穩,盡量會保證安全,這樣的雙重原因下,我國的發射任務都進行的比較謹慎。不管是軍事上,還是商業化發射,因為咱們沒人家美帝家底厚實,只好盡量一遍成功了。
這些在發射工程一線的工作人員,承受的壓力極大,向他們致敬!


我們聽到的看到的信息,是別人想讓我們聽到的和看到的。


成功率差不多。只是美國攤子大,最終玩廢的顯得多


美國低:放的多,而且嘗試了很多新東西,低點正常

中國高:中國官方對發射失敗很低調甚至封鎖消息

但是!單就新千年以後,中國發射的成功率確實是高的髮指!說獨步全球的不誇張

96年到09年長征系列就沒失敗過,09年掛了一發。
期間風暴號失敗了好像有兩次

11年和13年分別失敗了一次。長征2和長征4

今天(161227)剛發布的航天白皮書印證了這個。過去五年發射86次,成功率97.7%,確實比美國高不少(86次失敗2次) !可以說基於統計數據的預測很大程度上被打臉了。 這也沒辦法,統計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在於,所做的計算都基於許多假設,比如假設無法準確預估很多幕後的變數在一段時間內不變,然而對於中國這怎麼可能。更何現代況社會如此複雜,怎麼能靠表觀的數據去推定未來的發展。要知道新千年以後中國的綜合工業水平有長足進步,在這種情況下,航天發射的情況和以前是有很大不同的。早期失敗的偏多,不是因為人員體系不夠謹慎小心,而是技術水平實在太差(外國友人參觀衛星車間以為中國人忽悠他們,太簡陋了)。而中國的相對落後與近期的發展又不是一個正常過程(相對封閉,積累一陣子以後導致落後,而開放接軌後迅速提高),這種情況想靠數學統計去模擬可以說就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吧,有些「統計」和很多統計的預測,做不做沒啥意義,基本上就限於學術層面(裝逼秀優越)。尤其對中國這種快速變革的社會。

86次只失敗2次這種事能維持嗎?我看未必。
航天是個巨大的複雜的系統工程。這方面我們並不比美國做的好(倆都是綜合型工業大國,水平不會有太大偏差)。美國工業基礎還更好,但中國的計劃型國有體製做這種事情比較有優勢。而且中國因為窮還在歷史上「名聲」不好,航天活動在90年代幾次重大挫折後求「穩」,不太搞大躍進,甚至十幾年不上全新的火箭型號。最近幾年在自身工業實力提高,火箭型號成熟的基礎上發射成功率高於美國是理所應當的。

之後,隨著中國深空探測,新型大火箭使用的開展,中國航天會越來越多的踏入未知領域。而且由於廣泛的開展商業化,整個體系的較原先封閉的計劃體制也會降低可靠性(但大幅度降低成本)。模式會很多大程度上和美國趨同。如果還在成功率上領先美國,基本就是靠航天人的敬業精神了。然而在如今放個衛星連新聞聯播都不一定能上的今天,那種為國爭光的使命感在下降。再面對吹吹牛賣賣肉做個直播都能賺你十倍收入的花花世界,航天隊伍那紮實肯干任勞任怨的科研純潔性還能維持多久,很擔憂啊。。。。


為什麼ps4經常會卡 小霸王從來不卡


我好像挖墳了。。但是無意中翻到,看到一篇兒一篇兒的說是什麼因為國內不報道的,也是醉了,您真心了解嗎?真心調查過嘛?說話不用交稅就可以隨便說是吧?
客觀的說,我們成功率就是高啊,雖然成功率並不能說明我們的空間技術就牛逼的世界第一了,當然這跟發射數量以及現有掌握技術的成熟度有關,我們技術不如NASA是不爭的事實,但仍然不能否認我們的進步已經很不容易了,真是服了一群人天天見不得一句誇中國的話,你行你移民,不行不服就憋著!


樓上有一點沒有指出,按照我們老師的說法,是我們國家不敢邁大步,每次只在新技術上取得一點點的進步,大多採用之前成熟的技術。而且,一旦發射失敗,在中國的社會環境下是要有一批人要倒霉的,所以誰敢邁這麼大步……而美帝步子邁得大,新技術多,雖然有很多失敗,但也取得了很大的技術進步(甚至有一些逆天的黑科技),總之付出代價大,回報也是大大的,技術進步快。當然人家美帝比我們天朝有錢……大概就這樣了


你感覺而已。。。。中國重大的幾次都成功了,給人印象深刻。平時的發射也有失敗的,不怎麼報道而已。實際成功率都差不多。


推薦閱讀:

首次登月有兩個人,為什麼只有阿姆斯特朗那麼出名?

TAG:美國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 運載火箭 | 航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