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東西為什麼易變黃?


說一些我的想法吧,主要討論有機物(紙張、塑料、橡膠等),白色的東西,通常情況下顯白色是因為在可見光波段沒有吸收,但是這些物質一般在紫外區(有的在遠紫外區)也是有吸收的。當在環境中發生氧化之後,就會有新的生色團產生(如各種雙鍵),這一反應的結果就是共軛鏈長增加,那麼物質本身在紫外區的吸收就會發生紅移,最先開始吸收的自然是藍紫色光,從而顯出黃色。一些材料本身(如紙張中的雜質)因為含有較短的生色團也會吸收藍紫色光。

對於@金釗立 提到的熒光增白劑分解,這也是一個因素。熒光增白劑一般是能夠發射出藍紫色熒光的物質,主要是為了抵消材料本身吸收掉的那部分光。有興趣的話可以在黑暗的房間內,用驗鈔的紫外光照射列印紙,不少列印紙都添加了熒光增白劑(比如我們學校列印核磁譜圖的紙),這時候列印紙就會發出淡淡的藍光。熒光增白劑分解之後,材料本身吸收藍紫色光的效果就顯現出來了。

另外還有一些材料經過二氧化硫脫色的,因為二氧化硫脫色過程是可逆的,在環境中會重新分解產生二氧化硫,從而顯出原本的顏色。

在補一段關於@金晨羽 問的為什麼出來的是黃色而不是淺紅色,補充一點我的想法。因為生色團是一點點變長的,所以不會一下子跳過藍紫色光而去吸收綠色光的。而且,即使時間很久之後,我也不認為會變成紅色,因為即使有一些生色團已經紅移到了綠色光,大部分生色團之間還是彼此分立的,因此,短的吸收藍紫色光的生色團相對於更長的吸收綠色光的生色團比起來概率還是要大得多的,數量上也要多得多的。因此在光譜上可能只是長波處的起峰位置逐漸紅移,如果是這樣的話最終的歸宿就是黃的發黑了。

這些推斷其實是因為我很久以來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有機實驗中觀察到製備無色或白色產品時,出現的雜質往往是黃色至棕黑色,偶爾也會有黑色的,幾乎很少見到其他顏色的雜質。一直想搞清楚這些雜質是什麼,但至今沒有結果。不過倒是有一些有用的信息就是其中不少黃色的雜質在核磁氫譜上沒有明顯信號。

這方面沒做過實驗,不敢下定論,具體的原因可能還是需要實驗來驗證。

突然發現,還有人研究過紙張變黃的問題。
Phys. Rev. Lett. 108, 158301 (2012)


這是因為氧化反應。發生的環境條件基本都是陽光直射(紫外線侵蝕)、空氣、潮濕

所有顏色都會發生,只是白色的更容易被我們注意到,因為本身沒顏色……如果你把變黃了的放到水裡並加一些氧系清潔劑,浸泡一段時間,就能讓他變回白色了。


一些白色織物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光學增白劑or熒光增白劑 (FWAs)。當這些「劑」在暴露在光+大氣的環境下,或長時間貯存時,會分解。有時候會整個織物變得灰呼呼or泛黃;也有時候只有暴露於在線時的部分才會泛黃。FWAs也會被氯漂白水破壞。一旦FWAs被破壞了,就再也不能變回白色了,已經不能再應用到織物上了。

除了衣服,傢具、白皮革之類的人造物,變黃程度基本和製作工藝及材料有大關係
比如傢具,木器底材上有酸性或鹼性物未清理乾淨;或者底材經漂白處理,表面有殘留的過氧化物;
再如皮革,涉及到膠水的材料,塗層的材料,製革過程中的溫度控制等。


不過牙齒表面變黃不是氧化的問題哦。牙本質本身就呈淡黃色。顏色變深很大一方面是因為食物色素貼在牙面上造成的染色,比如吸煙、飲濃茶、喝咖啡,以及某些中藥。(這裡先不說牙病/身體有病的問題)


reference:
http://lc.chinalaundry.cn/jishu/2011/0928/174.html
http://sg.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27043204AAnu06y
http://www.bmlink.com/news/805637.html


白色的相簿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憋太久了。


原因很多,有可能是營養不良、上火了,或者縱慾無度,或者禁慾太久,最後,祝你身體健康。


主要是熱和光破壞結構穩定 所以需要穩定劑 穩定劑的質量也有差別 很多原料本身的顏色是淡黃色 至於為什麼是黃色不是其他顏色就不知道了

附 黃變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一、黃變是什麼意思?

黃變是指物品暴露在自然光、紫外線、熱、氧、應力、化學浸蝕、水分等等環境下及不正當生產工藝等狀況下顏色發黃的現象,這就是黃變的基本定義。

二、產生黃變的主要原因:

1、聚合物結構本身的影響,聚合物大分子鏈鍵之間存在鍵能,當提供的能量大於鍵能時,則分子鏈容易產生活性集中,會使聚合物在使用和貯存的過程中產生逐步的降解導致黃變。
2、光線的影響,當應用材料吸收光能後,在吸收部位上的分子鏈就會產生碳碳鍵或是碳氫鍵的裂解。產生黃變現象。
3、熱量、氧分子的影響,應用材料會隨著時間的長久發生氧化反應,熱量會加速材料的氧化過程。形成過氧化結構後,容易形成遊離基,導致透明、淺色、白色材料變色。氧對不飽和的二烯烴材料破壞作用最為顯著,熱的作用,除了能活化氧化外,還能導致—C—C—鍵的斷裂和雙鍵的破裂導致材料黃變。
4、其它因素的影響,變黃還與應用材料中添加的助劑、存在的水分、雜質以及加工生產工藝有關。混入各種化學或機械雜質的原材料都會降低聚合物的穩定性。原因比較複雜,需要針對性進行分析排查。 三、常規的解決方法:
1、根據聚合物的各種特性,在產品配方中考慮使用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劑、穩定劑等助劑。
2、嚴格控制原材料質量,各項技術指標必須達到制定要求。
3、聚合物材料在加工前應進行嚴格乾燥處理。

4、生產環節的環境控制在合理的溫濕度範圍。


我用高中化學的知識來回答一下

很多白色的東西都是利用其他物質的漂白性漂白的

而容易變黃的,則是利用SO2漂白

漂白原理是,SO2與物質發生反應生成新的物質

而這種物質呢,不穩定,遇熱易分解

SO2跑掉了,就剩下原來的顏色了


所謂的白色( http://en.wikipedia.org/wiki/White ),在三原色原理中,只是三種類型的光在感光細胞上投射幾乎相等的量所呈現的色彩。
在補色原理(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92%E8%A3%9C%E8%89%B2)中藍紫色與黃色是一組補色:

上圖中相對的顏色即為補色。

上圖中相對的顏色即為補色。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lors
白色(white)為100%紅+100%綠+100%藍,而淺黃色(light yellow)為100%紅+100%綠+88%藍,黃色(yellow)為100%紅+100%綠+0%藍。
也就是說藍色基色的相對減少,會使顏色偏黃。
而在自然界中,藍色(http://en.wikipedia.org/wiki/Blue)的動植物都是相對極少的,也因此藍色顏料在紅,赭石色,粉紅色等顏料之後出現,紫色也是如此,物以稀為貴,紫色也由此變成一種高貴的顏色(倫敦奧運的紫紅色據說以前是英皇室的專屬色,禁止民間使用)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84754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72090
其相對的黃色也就更有優勢。

究其原因,動物對也紫藍色敏感度是最高的

單色光譜刺激,敏感度優先順序分別為藍色、綠色、紅色 (

單色光譜刺激,敏感度優先順序分別為藍色、綠色、紅色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lor_vision)

Red light, on the other hand, stimulates L cones much more than M cones, and S cones hardly at all; blue-green light stimulates M cones more than L cones, and S cones a bit more strongly, and is also the peak stimulant for rod cells; and blue light stimulates S cones more strongly than red or green light, but L and M cones more weakly.

為了躲避天敵,動植物就不會選擇太過敏感的藍紫色色素。而大多藍色果實是由劇毒的,比如:

山菅蘭

山菅蘭

七筋姑

七筋姑


生物色素中
血紅素、類胡蘿蔔素(包括胡蘿蔔素和葉黃素等)、某些蛋白、烯醇鹽、黑色素、黃酮類化合物、葉綠素、花青素等,比較有代表性的藍紫色色素有花青素(http://en.wikipedia.org/wiki/Anthocyanin)。

PH由低到高花青素(甘藍提取物)的顏色變化。中性時為紫色,鹼性為黃綠色,鹼性紅色。藍色的PH值範圍很小(有人說這只是深紫色,嗯...)。

PH由低到高花青素(甘藍提取物)的顏色變化。中性時為紫色,鹼性為黃綠色,鹼性紅色。藍色的PH值範圍很小(有人說這只是深紫色,嗯...)。

對於植物色素而言,比較佔優勢的是葉綠素、類胡蘿蔔素和花青素。
葉綠素比較脆弱、高溫強酸強鹼就會被破壞,而黃橙色的類胡蘿蔔素相對穩定,這也是比較容易顯黃的原因。

對於果肉,許多水果在成熟或者受到機械損傷時,都會顯黃,一般稱為褐變,其中涉及酶活性的變化。多酚含量會減少,丙二醛含量上升,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活性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酚類物質被氧化為褐變產物醌(說到底還是氧氣的作用,其中抗氧化物和氧化酶也起一定作用)。

血紅素的代謝

血紅素會在微粒體酶的作用下首先生成膽綠素,而後膽綠素會進一步代謝轉化成膽紅素。膽綠素是一種深綠色的物質,膽紅素則呈現橙黃色。在血紅素分子破壞之後,其中的鐵離子會釋放出來,與鐵蛋白結合,形成金黃色的含鐵血黃素。

血紅素會在微粒體酶的作用下首先生成膽綠素,而後膽綠素會進一步代謝轉化成膽紅素。膽綠素是一種深綠色的物質,膽紅素則呈現橙黃色。在血紅素分子破壞之後,其中的鐵離子會釋放出來,與鐵蛋白結合,形成金黃色的含鐵血黃素。
黃酮類在自然界也多以黃色出現。

一點淺見謝謝指正


白色的東西本來是反射所有顏色的光的,但隨著東西老化(如纖維斷裂等)它會吸收一部分藍顏色的光。這時候我們看到的是藍色的反色---黃色。有些漂白劑會加入藍顏色的色素也是這個原理。


推薦閱讀:

TAG:日常生活 | 化學 | 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