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份額上,為什麼等離子電視敗給了液晶電視?
引自知友 @Larry 答《等離子、LED、LCD 電視,各有什麼特點?》——
……敗不是指顯示效果或體驗上等離子敗了,而是指市場佔有率。看看三星等液晶四巨頭的紅火,再看看松下、長虹、鑫昊的落魄,很多人都禁不住感嘆劣幣驅逐良幣。
前一陣子郎咸平做節目大肆批評國內面板業的躍進以及針對三星的陰謀論,說等離子就是被三星陰謀打敗的。聽完也就當笑話了,郎咸平的水平是越來越靠近宋鴻兵了。
但令人深思的還是市場的選擇。到底是消費者選擇了 LCD,還是市場壟斷者選擇了 LCD?面對類似 LCD 的資本密集以及技術密集的行業,如何去判斷市場趨勢?韓國崛起的資本密集財閥路線是否適合當下中國產業轉型?
我代表顯示技術的專業工作者澄清一下吧,也算對得起當年的師傅 師兄弟們,
因為我是等離子驅動電路核心控制器晶元的設計師(Logic Designer)並因此於04年聖誕往韓國 龜尾 LG研發總部做技術交流。這問題我說兩句吧。對等離子顯示的產業狀況和技術細節理解,在整個中國大陸我應該在50名之內。
退一萬步來說,等離子在技術上,顯示效果上絕對不存在劣勢。產業化成本上優勢很明顯,因為和LCD相比,製造工藝上的精細程度 差一個數量級:等離子是 「印刷」級別的,液晶是 「蝕刻」級別的,跟IC一個級別。這也是 長虹當時決定上馬的重要原因,投資要少得多。直觀的說,車間電費和清潔級別 都不是一個級別的。
答案很簡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關鍵因素就是商業策略導致的。(這應該被寫進商戰教科書)液晶陣營的三星和夏普太能幹了。他們很快讓液晶在大尺寸上量產,65inch在夏普十代線上切的 "鋼鋼的",在策略上完全是跳躍式發展,驚呆了等離子陣營的規劃人員和我們這些從業人員。這還沒完,三星一邊把LCD整到極致,另一邊又大力投入OLED。現在和未來都這麼努力,於是,,,「產業生態」這個詞就成為 我這個小工程師 職業生涯的第一課。
後來我雖然不斷跨界,但「產業生態」的視角 就像進了基因。
其實PDP(等離子)從技術上和觀感上來說,應該比LCD有優勢。比如PDP是自發光。比如PDP響應速度快等等。參考各類評測,PDP的視覺體驗都是超過LCD的。
PDP之所以開始走下坡路,主要還是市場的運作因素居多,個人意見。- PDP缺點之一:燒屏。所謂燒屏就是指PDP在長時間顯示一個固定畫面後,屏幕上會留下殘影。在早期,這個缺點導致很多人對PDP心裡存在陰影。雖然後來PDP面板經歷了各種升級,但還是沒能完全消除掉這個天生的缺點。當然,現在的PDP不光面板進步了,電視也會自動進行圖像平移(即每過幾分鐘在屏幕上平移幾十個像素顯示,以保證不燒屏)。儘管如此,消費的心理陰影還在。
- PDP缺點之二:功耗。PDP的顯示原理決定了PDP不可能像LCD那麼省電。在如今綠色環保的概念遍及市場的情況下,消費者不願意買賬。
- LCD一直在進步:從最開始完全不能忍受的LCD,到後面的IPS、MVA……,各種改進升級的液晶面板誕生,無論是從本身的性能上還是觀感上,都與PDP接近了。
- LED其實只是個噱頭,但卻有效的讓機器的外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以前較厚的CCFL燈管機型的液晶電視,到不到硬幣那麼厚的超薄LED電視。LED背光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大部分以外觀為主導的消費者就很容易買帳了。(注意,LED並不是新的顯示技術。很多消費者被LED這個單詞誤解了。LED並不是LCD的升級版,LED是CCFL的升級版,它還是液晶顯示。只是因為液晶本身不發光,所以需要背光照明,把以前的熒光燈管CCFL升級成LED小燈泡,就成了LED電視。)
其實歸根結底一句話——光靠技術是贏不了市場的。PDP和LCD的關係,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類似於當年CDMA和GSM的關係。CDMA從技術上說,無論是功耗、語音質量還是安全性,都比GSM好,可是,消費者買賬么?
PDP雖然很好,但LCD也不差,也一直在進步。特別的,要知道消費者並不是專家,並不是每一位消費者都追求256級灰度、100%S-RGB色域,90%Adobe-RGB的面板。消費者覺得花一定的錢,能夠買到自己覺得過得去的產品就足夠了。所以從成本上來說有優勢的LCD就活下來了。
再補充一句:
LCD成活下來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也許就是經濟危機。
說白了,不管是等離子還是液晶,就只是個電視機而已。面對就業壓力,買個稍微能看的就行了,何必追求那麼極致呢?這也是家電行業成本控制越來越嚴格,產品價格越來越低的原因。雖然畫質下降了,但也不是不能看。相對昂貴的PDP自然就不再受寵了。
今天在別處又看到這個話題,跑來zhihu存底,多說一點等離子為什麼會死。
等離子屏幕由於其自身的工作原理導致的天生缺陷有:
1:頻率調製亮度導致的暗部細節噪點,以及降低調製頻率和功率後的黃綠色拖尾,尤其是在白色物體在黑色背景中移動時,影響畫質(低端產品)。
暫時只找到一張噪點的圖,開3D模式後更明顯而已
黃綠色拖尾的圖我拍過,一時找不到,這張應該是我以前拍的
黃綠色拖尾的圖我拍過,一時找不到,這張應該是我以前拍的
其實白色塊在黑色背景中移動出現的彩色勾邊現象,國外媒體有更詳細的分析
其實白色塊在黑色背景中移動出現的彩色勾邊現象,國外媒體有更詳細的分析 2:熒光粉直接受紫外線轟擊壽命短,短期內體現為燒屏烙印,長期亮度衰減。
3:等離子體產生電離輻射,需要在玻璃板內加鉛網屏蔽,仔細看可以看到黑線 。
4:尺寸越大、厚度越薄,其發光像素占屏幕比例越小,也就是開口率低,類似紗窗線越粗透光越差,表現為圖像細節粗糙。
5 暗室對比度無敵,明室對比度堪憂,原因一個是屏幕反光+熒光粉反光,也就是灰屏,另一個就是受限於功率,亮度低,還有就是玻璃氣室像素間會有橫向光干擾、漏光,所以ANSI對比度(黑白方塊交錯)不高。
附:2009年P50S10C的測試成績
6:受限於總功率和散熱要求,局部明亮畫面的峰值亮度與全屏明亮畫面亮度差異很大,如果顯示全白,亮度只有液晶的八分之一,畫面在明亮與黑暗中過渡越快,畫面忽明忽暗,若要解決,功耗增加至少4倍。
附實測數據,白色比例就是屏幕中白色像素所佔面積:
液晶的亮度通常能達到400以上,不管全白與否
7:高頻大功率驅動電路長時間在高溫大電流下工作,易損壞,表現為黑屏、豎線、橫線。
8:尺寸、色域、亮度、動態響應與功耗和重量成正比,無法在提高畫質的同時保持低功耗和輕薄,儘管松下後期產品採用新型熒光粉和小型放電氣室有所改善,但依然難以和液晶媲美。
9:等離子是主動發光技術,這是高畫質的代表,但松下索尼等更看好OLED去代表主動發光技術,所以對等離子也是不再看好,結局大家都知道了,現在倒是要擔心一下當年投資60億收購韓企歐麗安做PDP的長虹。
至於題主說了是市場份額,這些缺陷中的幾條就可以歸納,一個是尺寸不大不小,2010年前平板電視貴,等離子高高在上,品牌少,一個是燒屏這一條口碑就足以嚇退8成的購買者,加上損壞率較高,誰也不願意花錢買罪受。
謝@黃繼新 @Larry 邀,我將題目稍微做了一下修改。原來的題目是「在電視屏技術上,為什麼等離子敗給了 LCD?」,我將之修改為了「在市場份額上,為什麼等離子電視敗給了液晶電視?」。
且不說我並不認同原來的題目表述,倘若我真要按原來的題目回答了,只怕要被一些混跡於論壇的等離子黨們罵慘了。所以這裡只討論為什麼在市場份額上,等離子電視敗給了液晶電視。
回答之前先講兩點:一是市場份額上不敵 LCD, 並不代表等離子就是在畫質上或者技術上技不如人。雖說頂級液晶在顯示效果上可以說是媲美甚至超過等離子,但等離子的效果秒殺一眾低端液晶還是沒問題的。[1]
二是 Larry 同學回答中的「在看看松下、長虹、鑫昊的落魄」,我不太認同。一方面我覺得松下能將等離子堅持到如今的境地已實屬不易; 另一方面,松下屬於少數底子極其雄厚的日企之一,綜合實力屬於和索尼一個級別的(索尼有多牛逼可以參考這個回答:我國對日本在經濟、技術上究竟依賴多少?有哪些是不可替代的?)
且不說松下如今扭虧為盈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單單在專業領域的雄厚實力,就足以將等離子電視上的那點虧損忽略不計。
(額,說了這麼多意思就是松下是家很牛逼的公司,別看在消費電子領域不咋滴,人家其實牛逼大大的,等離子電視上虧的那點錢人松下根本不在乎...)
好了,廢話不多說了。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和等離子與 LCD 在顯示效果上的優劣並無太大關係(可參考前面 [1] 處)
等離子之所以在份額上輸給了 LCD,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 等離子電視的技術要求更高,可參與的廠商更少。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原因。
對於電視或者顯示器這類顯示產品,很多人在理解上的一個很大的誤區就在於,以為是面板決定一切。決定顯示效果的重要因素還有很多,比如背光(就 LCD 而言)、電路設計和圖像處理(機芯)。
相比較而言,做 LCD 電視,面板所佔成本的比例更高,技術要求相對較低,可以參與的企業多。
而等離子電視,面板所佔成本的比例相對更低。這是因為技術要求高,在電路設計、圖像處理晶元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能參與的企業少。
所以結果就是,那些玩的起等離子的廠家(比如松下),就可以兩手都抓(松下也生產液晶電視)。而大多數電視廠商只有 LCD 一條路可走。所以在商場中,液晶電視的數量超過等離子,是很正常的事情。
2. 等離子只適合大型電視,不像 LCD 可以四面開花,這大大限制了等離子的發展。
由於技術上的原因,等離子只適合大型電視產品。而 LCD 不僅僅可用於電視產品,顯示器、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這些產品都可以使用 LCD。這是 LCD 在發展前途上的一個極大的優勢。
LCD 面板廠越能賺到錢,就能投入越多的資金去研發、開生產線,這是讓 LCD 在和等離子的競爭中能佔據優勢的一個重要的良性循環。
3. 液晶電視率先在成本上突圍,搶佔中低端市場。
想當年無論是等離子還是液晶,價格都是高高在上,一般家庭難以承受。不過後來 LCD 電視廠商率先發力,削減成本—— 背光從 RGB-LED 換成 WLED,直下式被側置式取代,液晶電視的價格一下子變得親民了,搶佔了中低端市場的利潤。
4. 頂級液晶電視發力,在畫質上與等離子抗衡,並在高端市場上佔據越來越多的份額。
其實上面一句話已經講清楚了,下面多啰嗦一句,如果有等離子黨不認同的話,下面上松下社長大坪文雄的原話——「液晶技術的進步不斷壓低等離子的競爭優勢」。
綜上,四個原因一環扣一環。等離子技術要求高,玩的廠家少,並且只能在大型電視上發展,又被液晶電視搶了中低端市場,高端市場優勢和份額都不斷縮小,在市場份額上輸給 LCD 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等離子日漸式微已成定局,等離子的老大松下也基本上放棄等離子押寶 OLED 了。最後,其實無論液晶也好等離子也好,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 OLED。未來是屬於 OLED 的。經常聽同事說起這個事情,說說自己了解的情況:
- LCD時代,等離子和液晶,還是有可比性的,甚至圈內的部分人,還傾向於選擇等離子。畢竟等離子可以做的更大,得高端者得天下,是家電的定律。如果你曾經見過松下103寸的等離子,你真的會被震撼的。
- 真正讓等離子徹底over的是LED,不是LCD。LCD升級到LED之後,整個產品線在外觀上面,領先等離子太多了,等離子在本就弱勢的情況下,迅速over了。其實LED初期驅逐LCD,也是劣幣驅逐良幣,LED初期相對LCD除了外觀有優勢,其他都沒啥好的,特別是音效做了很大的讓步。可是消費者買賬,你有啥辦法?
- 等離子其實是有一些優勢的,比如高速情況下不拖尾、亮度等。可是液晶的快速迭代,部分彌補了上面的差距,同時還有一個用戶是否買賬的問題,能否說服用戶和助推企業的實力有很大關係。其實劣幣驅逐良幣的例子,家電行業裡面還有一個大故事,就是國內曾經的風冷冰箱完敗於直冷冰箱。
另外一個個人觀點是主流廠家的能力問題,三星和LG代表的韓系,在全球平板電視市場攻城略地的背景是日系家電企業的逐漸式微,曾經如雷貫耳的Sony、松下都有走下坡路的傾向。松下其實是一直主推等離子的,可惜企業肌體實在是老化了。消費電子的技術迭代實在是太快了,日系的企業行動明顯滯後了。據我了解,年前LED的成本已經降到LCD以下了。在如此快速的迭代面前,守舊和保守基本意味著等死了。Sony丟失電視全球霸主地位,也是判斷錯了平板電視的發展方向,最後只能屈身與三星合作。
文中LED是指,國內普遍指的使用LED背光的LCD電視;因為普通消費者都將這種電視稱為LED,我覺得就不更改了,而且更改之後,確實表達起來太費勁。
關於兩個產品技術積累和發展方向的瓶頸,不是太了解。坐等大牛。
等離子雖然色彩、色階都有很大優勢,但工藝顆粒太大了,只適合大屏,小屏還得用LCD。
當初我看到等離子電視時,直觀的感受就是色彩效果好顏色鮮艷。但是由於像素點太大,所以只能用在大屏幕上,才能做到足夠的像素滿足一定的清晰度,顯然這玩意當時也只能用在電視上。無疑,電視產業這些年衰落了,平板手機才是主力軍。等離子技術縱然有優秀的顯示效果,但是沒抓到市場主力,衰敗也是必然的。所以關鍵不在於是液晶平板突破了大尺寸的瓶頸,而在與等離子平板沒能做得更小。因為前者才是市場的主力,主流在此,那麼由於大規模產業化的,各種成本都會越來越低,等離子只能是越來越孤家寡人。
技術上我不懂,不論等離子技術多麼牛,但作為消費者,我只知道它的缺點也很明顯。
首先就是燒屏,這個是無法迴避的硬傷。
其次是小屏不行,家裡地方小,放不下太大的屏,並且大屏價格太貴。
光是這兩點就決定了它註定是有錢人才能享受得了了的,沒法像LCD這樣大眾化。
至於說功耗問題,其實有人做過實測,等離子因為功耗是與顯示內容相關的,只有在全白屏時才會是最大功耗,正常使用的話,平均功耗倒並不比LCD大多少。相反LCD不論顯示什麼內容,背光總是亮的,反而功耗並沒有想像中的小。當然現在用LED背光以後應該會小一些。以後OLED應該會更小一些吧。
松下想封閉技術一家獨大,逼著別的廠商只能跟著lcd混了。戰略上的失誤,並不代表等離子不好。其實大屏等離子也有,就是技術封鎖,太貴,論成像跟健康,等離子比不差,就是後期研發沒跟上,因為對市場的預期看衰,誰也不敢砸錢。
當然lcd細膩,便宜,可選性強。但為了孩子的視力健康,而且本人眼睛看眼睛容易疲勞,已經買了兩台松下等離子了。
06年初我的CRT電視壞了,準備換一個平板電視。當時和我媳婦兩個拿張《怪獸電力公司》的碟子見平板電視就請售貨員放來看,幾乎看遍市場上所有平板。我們最終選擇了松下42寸等離子電視,一萬多,現在想想當時也是真下狠心了。現在已經11年半了,經常看別人家的液晶,比較下來還是等離子的好看,整個屏幕依然如新。如果有,我還是選擇等離子。
等離子,在視覺效果上【不能戰勝】液晶,而市場上【輸給了】液晶。
手機平板這樣的市場,完全就是液晶獨佔。而成本上,一條老世代的液晶面板基板生產線,就算不能生產大屏幕面板了,他照樣可以生產手機平板的小面板,這樣的成本差異和市場差異,等離子怎麼可能不輸?
而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崛起,導致了電視機已經不是一個家庭的屏幕的核心與唯一。只能做大屏幕的等離子,顯然生不逢時。有數據表明,等離子電視市場的末期,一個家庭的屏幕,按照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機這樣排列的,百分比比例大約為55/15/15/15。也就是等離子電視就算他佔了一半的電視屏幕份額,也就只有整個市場的7.5%,剩下的幾乎90%的屏幕就是液晶的。
另外,自發光的顯像技術,自誕生以來,就有致命缺點,就是老化不均勻,結果是【燒屏】。不管是CRT還是等離子還是OLED,都是如此。只要相關產品是作為耐用品而不是消耗品,那麼這個缺陷無論如何都會導致劣勢。作為大型耐用家電的代表,同時還是相對昂貴的大屏幕電視設備,【燒屏】這種問題是絕對不會被容忍的。這也是為什麼到現在液晶都沒有被淘汰的原因,因為耐用性和可修復性都太高了。
這樣一來,等離子顯示技術,他面對了液晶這麼一個有史以來缺點最少的顯示技術的最鼎盛時期,被淘汰是必然的。
當你看到一台等離子400w,而同尺寸的液晶只要70w
當你看到一台松下的等離子貼心地幫你「保存」了剛剛欣賞了很久的的圖片
請問你有什麼理由不請它走呢?
等離子屏是氣體放電,要高壓驅動。功耗大,體積大,解析度低。成本高。效果好。
事實上郎咸平說的沒有錯。
當時中國的電視技術從傳統的CRT走向下一代,產生了液晶/等離子兩個分支。
技術:等離子:輻射小,角度大;液晶:解析度高。二者各有優劣。
國外:歐洲市場液晶和等離子各佔半壁江山。
國內:等離子以長虹為代表,技術較高;液晶技術方面日韓遙遙領先。
日韓聯合通過規模效應大打低價,衝擊中國彩電市場,向國內企業提供低價液晶屏(屏是液晶核心技術)。
國內一眾企業出於成本比較,放棄等離子轉投液晶,並接受日韓的供貨。僅長虹孤零零堅持等離子,不久就被業界的潮流淘汰。等到液晶完全取代等離子後,日韓通過限量供應來催高市場價格。國內企業因為長期放棄技術研發,液晶屏和電子槍已經完全依賴於日韓,形成了一個不可逆轉的生態。日韓依靠核心技術的壟斷,吞掉產業鏈70%的利潤,國內企業僅僅是賺個辛苦費。
我個人的理解是:關於搶佔市場份額上。韓國的三星給予日企帶來的傷害很明顯,或者說不可磨滅。也就是作用了兵法上的反戈一擊,給所有等離子生產商美好的未來願景。等整個電視生產行業都認為未來是等離子的世界時,就反過來,說自己三星生產的液晶成熟而且價格低於其它生產者。
再簡言之,就是關於「賭未來」,不管是液晶還是等離子都是適用於屏幕,大家就都誤以為未來趨勢是等離子,但隨時可能變成另一個方向——液晶。姑關於市場份額的搶佔上,輸在了戰略和預計,而非技術
三個字:性價比!
如此簡單,為什麼這麼多人熱衷於等離子的優點卻完全不在意它的缺點呢?回答已經說的很多了,不複述。
為什麼等離子敗給液晶,一句話,差,不敗沒天理。
對比度是致命傷,灰灰的屏幕,像上個世紀的CRT電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