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用車、Uber、易到用車有什麼區別?

這三者看上去都是向汽車服務的私人定製,那麼他們的發展和優劣呢?


謝張亮-Leo邀。我來談談Uber的一些特別的地方吧。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沒有先後重點順序:

1. 全球覆蓋。意味著Uber的用戶有了一個Uber App,在出國旅行的時候,無論是到巴黎,紐約,倫敦,米蘭,東京還是首爾,無論當地語言如何,Uber用戶都可以使用使用自己習慣的語言,來在當地使用Uber。

2. 提供行程明細。用戶下車後,一封含有起止地點,路線地圖,時間,里程,聯繫方式等信息的行程明細就會自動發送到用戶的電子郵箱,一切都清晰明了。

3. 極少人工干預。不會出現到達地點時,需要司機手動輸入里程是7公里還是8公里的不愉快爭論或小齟齬。

4. 司機不需要搶單。司機不需要時刻留意搶單導致精神高度緊張,也沒有搶不到單的強烈的挫敗感。 司機心情好,提供的服務自然會好一些。

5. 行程中無搶單等噪音聲音打擾。當司機的移動設備開始接單後,一直到行程結束,都不會出現擾人的新單提醒聲來干擾司機和用戶。

6. 免費移動網路。每輛車都提供免費移動網路接入,且在一個城市基本保持密碼的一致性,這樣常客幾乎可以做到無縫網路連接。

7. 免費瓶裝水,移動設備充電器等是標準配備。

8. 只做實時訂車,不作預約。這樣對司機來說,可以在休息的時候不需要打開移動終端不停惦記是否有單要搶,盡情和家人朋友享受休息的時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的工作。 而且,實時訂車,做好了可以極大的提高司機的車輛利用率和收入水平。

9. 用戶上車前無需事先輸入目的地。事實上,Uber的應用程序為用戶極大的簡化需要的操作,只需找到上車地址,按下按鈕,上車後告訴司機目的地。 然後享受旅程。

10. 所有司機的照片都是真人照片 (姓名,聯繫方式,車牌都是真實的),司機不使用其他照片,不使用昵稱,確保信息真實可靠。

11. 精選車型。 UberBLACK品牌沒有提供幾十種車型供用戶選擇,相反,只有3種主力車型,賓士奧迪寶馬,幾乎所有車輛都是黑色車身,所有車輛都是皮質座椅。這在硬體上為用戶提供了服務的保證。

12. 就近指派。當用戶按下按鈕訂車後,Uber系統會自動指派一輛距離用戶最近的車輛,無需司機搶單,用戶也不用花時間選來選去。

13. 幾乎沒有4星以下司機。利用用戶對司機的評分機制,Uber已經幫助用戶篩選掉了4星以下的司機。 因為如果司機經常提供的服務是很好,或還不錯,而一直都是4星評價,那麼隨著時間的積累,他會最終落到4星,從而可能被淘汰。 這樣的機制保證了司機力求每次服務都力求五星。讓用戶享受每次旅程。

也順便說說Uber在努力提高的地方:
1. Uber在逐步增加覆蓋半徑,比如最近已經在上海開始延展到古北和虹橋,以及浦東的陸家嘴。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天Uber都在增加車輛,會逐步拓展覆蓋半徑。 Uber進入上海的時間還短,從其他Uber已經運營了兩三年的城市來看,比如紐約或舊金山,幾乎在城市的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做到平均5分鐘內,按下按鈕,車輛駛來。

2. Uber應用程序的本地化。 我們在努力調整,增加一些本地功能,比如開始採用百度地圖,比如引入支付寶等。但還需要做的更好。

希望以上對Uber的介紹會讓大家對Uber有更多了解。 歡迎討論。 謝謝。


以下內容,基於2014年6月之前的體驗
++++++++++++++++++++++++++++++

在魔都,沒用過AA只能聊易到和Uber:


=======以上為客觀=======以下為主觀私貨==================Uber:
體驗:
和司機聊過,90%為國外客戶,我理解為Uber的老用戶到中國時候,將Uber作為酒店租車服務的替代方案。由於都是租車公司的車,所以部分車輛是「兼職」狀態。Uber開機時候接單。Uber關機時可能是在服務酒店客戶。
也因為是租車公司的緣故,司機的服務意識高於易到。包括問候、上下車開門,放行李,撐傘等基本服務都是能夠達標的。由於面向國外客戶,司機的英文水平大概也是有的。我就曾經與司機聯繫的時候,被司機直接開了英語模式。
我猜Uber司機入職時,應該有過最基本的SOP培訓。多數司機是有問必答,否則一句話不講的。多數司機是不會自顧自聽收音機而不問客戶的。多數司機是會徵求客戶路線意見的。從用戶感受來說,不差。
當然也有遇到過司機一路都在聯繫第二天的婚車業務。我坐在後排就稍顯不爽。
問題:
1.由於不支持預約服務,車輛又不夠多。暫時沒辦法支撐某些商務用車場景,比如我朋友計劃六月底來上海陪國外客戶參加展會,不想自己開車。他想用Uber,但實際上Uber做不到機場及市區範圍穩定的5分鐘車到。就只能選易到或者至尊了。
2.以魔都打車費用來看,Uber大概是翻倍的水平。就我個人來說,算貴。我的使用場景主要是:帶小朋友(1歲)出行的時候,或者急著用車又揚招不到計程車時。但是,Uber有個很奇妙的機制,在用車高峰,會自動提價2-3倍。這個機制直接就讓我在高峰時候指望Uber的想法泡湯了。出租的2倍價格,作為用車保障的溢價,還能接受。但6倍於taxi的價格,實在是吃不消了。所以說回來,還是車不夠的問題。當然,如果UberX引入,這個尷尬局面大概會有所緩解。
3.發票問題,這是個大問題。企業用戶時效有障礙,個人客戶價格有障礙,本來還有個大戶,商旅客戶市場的。商旅客戶對於室內交通費用不是那麼敏感,但對於發票及敏感。我曾經問過Uber發票的問題,說可以郵寄。但具體開的什麼項目不得而知。各公司政策能不能報,就更是未知數了。這一點,反而不如一些常用黑車關係戶方便了。


易到:
體驗:
分別在上海和三亞用過。都是預約接送機。因為是家庭出行,選擇的都是舒適型。先後派到了A6L,帕薩特、別克君威、斯柯達昊銳、沃爾沃s40。其實是多個層次的車都有的。對於客戶來說,偶爾一次「升級」感受不錯。但每次品牌、車型都不一樣,就會有一種車源路子比較野的感覺。
易到和Uber在派車上有一點區別。Uber是直接派,不能選的。易到預約用車的話,是給名單,客戶根據評分來選擇司機的。易到的做法自然會更貼近客戶需求。
具體用車上,預約很準時,延誤不加錢,很符合接送機服務的基礎要求。但到細節服務上,易到沒有什麼標準服務的感覺。包括車內內飾,也經常會有私家車的感受。實際上也的確是私家車。這點對於部分乘客可能會有「黑車」的不適感。
問題:
1.車源問題:易到、Uber等服務模式熱起來之後,是曾經有過運營資質問題的討論的。大黃蜂還曾因為這個事情上了新聞。相信目前運營資質的問題應該不存在了,至少是擺平了。但是用私家車加盟,資質之外的服務問題還是很多的。比如有些帶私車加入易到的司機,原本就是做「黑車」生意的。這就會導致司機有拉「私活兒」的習慣。比如我在三亞時,接機的師傅就在旁敲側擊的問計劃玩什麼景點之類的。我就順著話頭問了問日租不去景點的價格。司機報價是低於攜程或者易到的,但是高於去景點包車的價格。其中原因就很明白了。這個問題,對於用戶來說,半好半壞。對於易到來說,就完全不能算是好事了。私車帶來的服務標準難以統一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
2.發票問題,和Uber一樣,不再提了。

沒了。


我在深圳用過 Uber,在廣州用過易到和 Uber,在珠海用過易到,在北京用過易到。答題時間爲 2014 年 7 月底。

1. 基本上我不太在意車型,也不太在意 app 裏的定位偏移,但比較在意服務質量。易到的司機培訓得比 Uber 好得多。懂得用「敬語」(「放心李生,我知道怎麼做的。」),會笑,不該說話的時候不說話。Uber 的司機,我遇到過一個表達能力很差而且不太認路的,還遇到一個看上去像是有可能把我們拐賣掉的。這都是直覺感受,但直覺感受對於服務業很重要。我遇到的易到司機都具備職業溝通能力,讓人有信任感。遇到的 Uber 司機經常讓人有「他是不是騙子啊?」的感覺。上次還有一個 Uber 司機服務結束後主動要求我給打五星,簡直荒誕。

2. 易到似乎比 Uber 貴一些。


噗噗,來答個玩玩,畫腦圖做到腦殼疼。

易到、AA、Uber都是線上預約用車的短租平台,易到和AA都是國內的廠商,而Uber是個舶來品。
對AA不是很了解,那就說說易到和Uber。

1、車源:
易到和Uber主要的車源都來自於租賃公司。

2、覆蓋區域
易到在國內發端較早,目前在大陸已經覆蓋了北上廣深、杭州、成都等57個城市,Uber則覆蓋北上廣深4個城市。
需要注意的是,易到的熱門城市實際也是北上廣深、杭州、成都這6個城市,在熱門城市的覆蓋度上,兩者差異其實並不大,但是易到擁有更多長尾的城市,在本地化的業務擴展上,Uber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3、價格
價格上,肯定都是比計程車要貴的。
易到用車提供時租、半日租、日租等模式,同時提供接送機服務,這些服務的模式定價是不同的,並且根據所在城市的不同,也提供了不同的價格標準,可以說,易到的本地化做的很到位,至少對當地的服務價格是做過調研和分析後才提供的價格標準。
Uber的定價沒有去對各種服務進行細化,而是統一的採用起步價+等待費用+公里計費的模式,同時有一個最低消費價格。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一些差異。
易到用戶對本地用戶其實更了解,知道各種不同的模式針對的細分人群以及對這些人群的吸引力所在,Uber則是在定價上顯示出自己統一服務體系的方針,這兩種作法各有優劣:

1)易到的作法細分了需求,這是優點,但劣勢是用戶有機會進行長時間的選擇,而選擇過多,其實是會帶來用戶流失的損耗作為代價,而由此帶來的是用戶的教育成本變高;
2)Uber的作法看似一刀切,但是用戶其實不需要思考過多,這對於使用過其服務的用戶的教育成本是極低的,但對於未使用過的用戶,則必須用戶使用一次,才會產生概念。

4、服務
1)易到用車根據車型的不同提供了不同的服務——服務標準或許是統一的,但是用車這件事情,車輛的舒適程度與性能,其實也是用車服務的組成結構之一。
2)Uber則沒有對此進行明晰的區分。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易到用車有了覆蓋更多層級用戶的可能性,但是這種做法的缺憾在於,我們永遠無法把各種類型的用戶裝在同一個籃子里,對低端用戶的妥協往往意味著降低對高端用戶的吸引力。而Uber則堅定的要佔領高端用戶私人短時用車的市場。

5、對象
易到除了提供個人用戶的短時用車解決方案,也提供企業長期用車的解決方案,Uber目前還是像上文所述,著眼點在高端用戶的短時用車上。

綜合來說,易到用車和Uber的市場有部分重疊,但相信各自在未來的發展中,會產生分化,對於高端用戶競爭,兩者會投入比較多的資源。而易到首先進入企業用車的領域,不知道會不會成功建立壁壘,阻止其他用車業務的介入。


看到積分爺答這個問題,嗚哇哈哈哈,我一定要來攙和一腳,正好寫世界盃的東西寫到一臉XX的表情。

沒錯,就是便秘的表情。

uber的優勢在於只做高端客戶,問題也出現在只做高端客戶上。

作為洋米洋面和外國大輪船,uber想切入的蛋糕其實很大。大到什麼程度呢?

娛樂行業——照顧用戶隱私。這一點uber的心得是不錯的。如果你還記得韓紅老師的尷尬,那麼對uber必然會有相當程度的信任度。當然,也許uber現在沒法承接韓紅老師這樣的客戶,重要之處在於娛樂行業細分還是比較明顯的,需求也會越來越旺盛。

其他行業——中產甚至富人階層不開自有車的理由有很多,他們也不在乎租車的花費。

企業用車——解決了企業自有車的各方面顧慮。特別是現在越來越多被提上檯面的「企業隱私」。

弱點在於,uber能否打造足夠強健的信用體系,能夠將各種人為的意外因素壓縮到可控範圍之內。其中對於司機的素質培訓和風險約定,是最重要的保證。

租車行業,最難規範的基本上就是司機素質。特別是做高端客戶,這個信用口碑是脆弱的,很容易被放大。uber在這方面,還有大量的本地化工作要做。


AA用車除了接送飛機、時租、包車、預約等常規業務,還有意向針對家庭需求推出的定製化服務其實相當有亮點,但這同樣是一把雙刃劍,對於責任風險,目前無法進行準確判斷。

接送小孩上學和孕婦接送,都是非常敏感的服務地帶,AA敢做、想做,先說一聲「勇氣可嘉」,但這兩項愛心業務,最大的問題還是在「託付成本」和風險上。

在我們國家,監護人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並不是特別完善,「接送小孩上學」業務,我理解為「無監護人在場的接送方式」——對監護人來說可以節省時間成本,但風險極大。如果沒有記錯,目前監護人與第三方監管人/機構有合理(只是相對合理)委託關係的,應該是只有學校和具備住院資質的醫院。這裡希望得到各位高人的補充。

從這一角度來說,AA是在做好事,值得肯定,但合法與否,尚待商榷。特別是當大部分學校沒有校車的時候,AA承擔了部分校車的義務,這是值得鼓勵的。

孕婦接送同樣,按照AA的說法,「車上將配備我們從專業機構聘請的孕期陪護人員」——這個資質如何規定,誰願意進行資質出具、並承擔由此產生的一系列風險,真不好說。如果硬要對孕婦所在家庭進行界定,則難以推廣。

這兩種模式在城市面積越來越大的趨勢下,會形成巨大的利益鏈條,先行者能得到可觀收益,也要承擔諸多負面效果。


易到用車目前更多地考慮到普通業務的細化和優化,在普通業務進行深挖,試圖在垂直市場形成巨大差異化,這是紅海的競爭。現階段,易到用車追求的是規模效應,從重點來看,更偏向於商務和旅遊兩個維度,定位是好的,關鍵在於執行力。

有意思的是,易到用車現在有做「海底撈」的傾向——推薦最合理線路、可以和司機進行互動,降低道路陌生感,建立用戶和司機之間的信任度,試圖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切入,打造過硬的租賃業務鏈條和雙向信任機制,這為將來可以衍生的其他業務打下基礎。

租車這個行業,在硬體供應上,大家的起點和內容不會相差太多,至於特斯拉兜風或者法拉利 458城市體驗,基本還是噱頭居多。要實現市場下沉,規模做大,對線路和司機的信任更靠譜。說到底,最終還是C2C的標準。

租車行業面臨的難點,不僅僅是積分爺說的用戶教育成本,在C2C的基礎上,如果有可靠的信用體系,用戶的教育成本將會轉化為合理的收益。我個人認為,租車企業對信用體系的學習成本和構建成本,是未來市場競爭的成敗所在。

在專有司機這一塊,AA租車在網站上有個人推薦,表述相對簡單,為企業自己采寫,真實度的確是有水分的。

易到的司機情況,目前在網站上看不到,和uber一樣,都是在APP上有。而且過於簡單。

但是三家公司的APP,註冊方式都存在問題,而且問題很大。我在不同操作系統的手機上用過,這個涉及到用戶體驗的關鍵環節——特別是Uber的付費方式選擇,無論是支付寶還是信用卡,都存在信息泄露風險。


uber在中國做的是limo服務,真正意義的計程車市場並沒有涉足。和海外不同。
易到目前的業務更像uber在美國提供的計程車服務。但在產品上是limo的選擇定製方式。舒適車型及以上的體驗都很好,不遜於uberblack。
aa租車沒有用過,暫不評價


做為資深打車軟體用戶,個人體驗當中,AA的軟體是不錯的,覆蓋城市廣,但沒有相對選擇性;Uber是很坑的;易到司機與乘客之間可以互相選擇,享受重返活動之後,而且價格也相對便宜,但軟體本身比較渣,用戶體驗不是很好。


我體驗過AA和易到用車,一般在北京用AA,外地用易到,以前在北京也用易到,後來AA出來了在qunar做了個促銷,於是就用他了。

對比區分

車況

  • AA據說都是自己的車,車都很新,用了幾次發現車牌都是連著的,應該是自己的車為主。
  • 易到用車則是什麼車都有了,多數情況下選的車和來的車不一樣。有次去廣州,定了帕薩特,來了輛賓士C級車,只要120塊錢,嚇死我了。

價格:

  • AA相對來說價格便宜一些,至少在北京,接機是一價全包的,體驗非常好。時租價格也不算貴,大約是計程車的1.3倍的樣子。AA接機在qunar定比在他們官網APP定便宜不少。。
  • 易到演算法很多,又是公里又是等候費又是時間什麼的,反正算下來非常不好,有次晚上到上海,從虹橋到外灘附近被搞了220塊。

APP使用:

  • AA早期版本體驗很好,最新的這個版本體驗很不好,主要是沒有預約用車了,直接改成了隨叫隨到,但是會出現沒有車的情況。另外幫別人訂車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能提前計劃。
  • 易到的APP體驗還不錯,風格簡潔明了,翻轉選車的方式也能一定程度上解決車輛不是自己的體驗問題。

服務

  • AA用車的司機服務比易到的好不少,AA的司機明顯是有訓練的,有標準的服務,第一次用AA的時候,在機場由於誤機的原因累個半死,司機竟然是在出口等的,幫忙拎行李什麼的,到了車裡發現司機提前知道我是一個人,特地把副駕駛往前挪到頭,後排空間就大很多。水、鞋什麼的不管什麼車都是標配。偶爾會碰到「升艙」定帕薩特來奧迪啥的。
  • 易到用車司機服務差很多,兩次在上海碰到抽煙的,路上邊開邊打電話的,走的路不對了我提醒了還很不爽的。最差的是司機從不會到機場出口,只在停車場等著。還是在上海的一次,司機在停車場樓下死活不願意上樓,在找不到的情況下,我說到某個集合點的標誌下等,司機不幹。另外,很少碰到搶單的車號和實際車號相符的。

基本上就這些了,僅供參考。


1、運營模式不同。uber和易到用車採取加盟制,AA打車採取自營制。所以在司機的標準化和管理力度上AA要強一些。也就說AA的服務是公司的總體服務水平,uber和易到是各個加盟公司的服務水平,看運氣。

2、發展模式不同。uber和易到的加盟制輕資本的特點,易於城市化的擴張,從一個城市很容易擴張到另一個城市,AA模式輕擴張,重資本,採取多元化思路,例如樓上說的接送小孩和孕婦,加大單個車輛的效用。

3、資本計算方式。uber和易到的估計是按照市場佔有率和車輛數量來計算,發展快,估值高。AA用車採用「車效」的計算方式,以求達到每輛車最大使用效率。所以公司的戰略層面的打法是不一樣的。


三者的模式大致相同都是向用戶提供車輛的私人定製服務。目前來說AA用車採用直營車隊模式,所有車輛司機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確定了五大保障
「車輛保障」所有服務車輛車況良好,及時保養,所有車輛均配有安全氣囊、側安全氣簾及ESP車身穩定系統。
「司機保障」確保司機駕齡符合要求,無事故記錄,無犯罪記錄,實名登記,家訪考察。
「運營保障」司機由專門的「運營管理」團隊直接管理,每一個車隊(10-15人)配備一名運營主管。
「流程保障」訂單確認信息詳細的記錄了服務司機的姓名、車牌號及聯繫方式,而所有的訂單信息在後台也均保存完善。
「技術保障」每一個車輛均配有GPRS定位系統,所有車輛的當前狀況,行駛路線,後台一目了然。
這樣產生的問題是公司拓展慢,只能先做好一個區域後才能擴展下一個區域

易到用車目前採用的是合作加盟機制,如果你有私家車那麼你就可以過來了所以易到用車在擴展地點方面是比較快的。

uber是商務租車的鼻祖,從國外傳遞到國內,本土化路程不好走,採用的是和當地租賃公司合作關係。


曾經凌晨五點叫過uber的車,後來聽司機說他在車上睡覺忘記關掉系統了,不然那會是下班時間叫不到的,於是慶幸自己運氣真的很好,因為那天有一個很重要的考試……如果趕不及,估計我的大學生涯就毀了……
先說說我身為用戶的體驗吧,我是綁定支付寶帳號的,它會自動扣款,不用我任何操作,到了學校門口我就徑直下車了。
當時我是預約了6點,後來磨蹭遲到了約十分鐘,包括我自己下樓去全家買早點的時間,司機來得很準時,直接停在小區門口,態度也特別好,不會因為凌晨很早就吵吵嚷嚷的,開來的是一輛奧迪,看到我過去還下車來給我開門。
一路上司機挺專業的,那會是一月份大冬天的,他還會詢問衣服穿的夠不夠,感覺挺溫暖的。
後來得知我是去考試的,下車的時候還給了幾句祝福。整個過程沒有一絲不快。
所以對uber的印象一直特別好。後來有介紹給同學,打過幾次,他們都反映不錯。

唯一不足的就是,車太少了,我在廣州,那次凌晨是從海珠區的昌崗家裡叫的,但是在學校就很難叫到,一般都是出去外面(廣州大學城是單獨一個島嶼)然後才會叫到,很少或者幾乎沒法在學校叫到車,希望接下來uber可以增加車輛。

另外,價格方面大約貴計程車40%左右,因為司機的服務時間也要算錢的。
另外兩款還沒有體驗過。


我算是個專車重度使用者了,最先知道的是Uber。Uber、易到、滴滴、一號(快的)、AA我都用過。自從有了專車我就很少打的士和開車了。
先分別說說這幾家專車給我的印象吧:

Uber:車型比較統一(在深圳坐的最多的Uber高級轎車都是Audi A6),車內乾淨簡潔,司機態度大多數都很禮貌。每次行程完事之後都會有個行程單發到我郵箱。但是相比較其他專車而言,價格稍高,司機對路況不太熟悉,覆蓋範圍稍差。但我最滿意一點的是Uber的付款方式,只要綁定信用卡或支付寶,只要卡里有錢,就不需要在下車之前付款或等待司機確認。

易到:各種車型都有,一般我用易到都是選擇經濟型,偶爾會選舒適型。最滿意其覆蓋的範圍,車況參差不齊,司機態度普遍不錯。但是在高峰期或者有時去交通路況較差的地方就不好叫車了。司機一般都對路況比較熟悉,價格適中。雖然可以綁定信用卡或者充值賬戶,但是每次下車都得等司機確認訂單。

滴滴:車型也算比較統一了,司機服務也不錯,付款就是微信支付,但比易到更為繁瑣。價格中上。

一號:我用的最少的,就叫過5次。而且在市中心經常也叫不到車,看來車的數量很少。

AA:我不知道是我的卡有問題還是AA的移動支付端有問題,綁定信用卡總提示我信用卡信息錯誤,只成功綁定過一次平安銀行的信用卡,其他的中行、工行、光大都失敗。付款體驗是上述這裡面最差的。但在攜程里接機送機我都用它。司機服務很不錯,跟滴滴差不多一個水平。價格稍高,車的數量也少。

但這幾家專車有一點我是不滿意的,就是索取發票的方式。基本上都不能像計程車那樣即時列印,這個對於部分需要報銷的客戶來說極不方便。


為啥不提一下pp租車咧?

AA和易到都是和小租車公司合作。AA是自己培訓,易到好像木有。
uber直接和私家車司機玩,木有中間合作。

先碼到這裡,回家繼續。


沒人說定位么?uber直接停在你身邊就能上車,易到和aa沒用過。但其他的叫車app都要和司機通話,告訴在哪裡什麼的,超麻煩。唯一遇到的uber在app里操作完,根本不用說話,司機只要接單了,一會就停在你身邊了,超神奇。就是啞巴都能用uber打車


Uber有沒有提供給乘客人身意外保險呢?我體驗過易到用車,每次乘車都會免費為乘客購買保險


最近開始用Uber往返機場,因為可以接機,不用排隊,很好。
車是師傅自己的。中年有錢有閑族。
接機服務是之前送機是跟師傅談的,師傅說可以接到我後我再搜索附近uber就可以了。


大家千萬不要用易到了,車幾乎是永遠打不到,我這半個月就打到了一次。就算打到了,平時只要20塊的路程易到要收40-50+,而且還是比亞迪之類的車,所以它那沖100變200完全就是騙人的營銷手段毫無意義,根本不會省錢不說,錢還退不了,投訴電話也是永遠接不通的。我就當花錢買了個教訓,希望大家別再上當。


aaa


易到就是便宜 但是便宜一般沒好貨 素質低 不安全 不建議用


前面很多好老的答案。2015年以後優步與其他打車軟體的區別很明顯那就是優步專註錢途遠大的增量市場,而其他打車軟體全部去爭奪存量市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推薦閱讀:

打車軟體大戰,那些不使用打車軟體的人怎麼辦?

TAG:優步(Uber) | 易到用車 | 出行 O2O | AA用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