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信貸該如何批量發展?


不扯套話,只說實話。

所謂「批量」小額信貸,除阿里小貸以外,無論冠以「模式化」「XX通」之類任何名頭,都是投機取巧的懶人和笨人行為,最終都難以取得成功。

無論怎麼定義,小貸都是比正常貸款規模小的貸款,必然帶來企業小、規模小、安全性低的後果,相比大中型企業,都需要更高的風險回報來覆蓋成本。但銀行貸出去的錢很難上浮太高,50%的上浮也不一定能夠覆蓋成本。在大多數銀行的規定,一筆百十來萬的貸款所要求的流程和億元貸款幾乎是一樣的,所以要求客戶經理逐筆調查是不現實的,然後就有了「批量」之類的模式化方法。

但無論如何進行模式化操作,借貸需求永遠是有限的,優質的借款人永遠是有限的。第一家批量做小微的企業也許還能攬到一些優質資產,第二家、第三家就已經走在了後面。信貸資源的選擇也是雙向的,有穩定還款來源、有房產這樣優質抵押物的借款人基本不會淪為銀行批量放貸的客戶,他們希望得到更低的利率。所以批量放貸的客戶質量一定是參差不齊的,這就是試圖投機取巧的「懶」。

批量小貸往往選擇一個商圈、一個行業、甚至一個群體集中放貸,有人試圖以集體互保的方式來化解風險,這本身就是可笑的地方。一個商圈、一個行業、一個群體,他們的風險偏好和承擔經濟周期的波動基本是一致的,行業經濟景氣時集體借貸,看起來都是優質客戶,行業不景氣時集體違約,沒有任何辦法,誰也逃不掉。無論是福建茶商、順德鋼貿商,這些曾經傳說信譽爆棚的優質客戶都成了集體違約的重災區。這就是試圖投機取巧的「笨」。

所以,所謂「批量」小額信貸,都是賭,賭行業周期,賭經濟周期。背後都是客戶經理的懶,和銀行的笨。再往深了說,就是監管的行政化指標壓力,反正銀行也沒指望這些懶政和笨政能賺錢。所以經濟下行了小微壞賬多了以後,銀行又想出另外一套「批量」的方式,就是強抵押,有房就貸,沒房不接待。這當然也是懶,懶極了。

至於那些p2p金融們,如果說通過什麼創新模型自動放款、批量化授信,沒有阿里的大數據支持,都是扯淡,不挨家挨戶做盡職調查,收穫的只是批量壞賬,不會有例外。阿里的「批量」小額信貸為什麼行,因為阿里的大數據相當於自建的徵信系統,基本無法作偽的經營數據和資產數據就是最好的擔保。當這個數據量積累了十年之後,就可以作為「批量」的基礎。沒有這些都是扯淡。

我國小微企業最缺少的也是可靠的徵信數據。沒有這個,請別談「批量」。


這個問題問得好。曾經,我對"批量開發"很不屑,因為那些批量開發的,都TM批量出了風險。但後來想了想,不是批量開發不對,而是他們批量開發的方法不對。
NO1 為什麼小貸要批量開發?
小貸這個東西,打一個比喻,就像汽車一樣,麵包車的價格,勞斯萊斯的工藝。一筆貸款金額很少,但是調查起來很複雜,今天一個賣傢具的,明天一個批發海鮮的,後天還有一個煉地溝油的,五花八門,各行各業都有。但是隔行如隔山,你就是再能,也不會把每個行業都了解透。另一個方面,別看這些客戶小,情況還很複雜,你讓他找擔保,這個說我找我朋友的公司擔保,那個說我找我公務員姐夫擔保,還有一個說我嘛擔保找不著,你們推薦一個擔保公司吧。就這麼一筆幾十萬的破貸款,你得給他量身訂做一個方案,你說成本高不高?知道銀行為什麼不願意做小貸了吧?
NO2 批量開發的內涵有哪些?
批量開發絕不只是批量營銷,那些只把批量開發定義成批量尋找客戶的,是偽批量開發,是作死的批量開發。除了批量獲取客戶以外,批量開發還有另外兩層更重要的含義:
一、提煉共同的經營特徵和風險點,即行業分析。比如說做批發零售的,盈利的關鍵在提高存貨的周轉次數,經營風險在於上下遊客戶的穩定性,主要的財務風險是死在積壓的存貨和應收款上。當然,每個具體的行業又不一批,批發水產肉類的,凌晨三點就是開門,七點就可以收攤了,這個生意太辛苦,小姐熬個夜2點就可以下鍾了,三點起來誰都不願意,所以這個行業僱人很困難,一般是家庭經營。比如要調查銷售收入,給大企業供貨的的完全看稅票,做零售的主要看POS入賬,養豬的就看他的存欄量,方法統一,抓住竅門,才是最關鍵的。比如要調查資產金額,上一套同類設備一般需要多少錢,自己心中就有數了。
二、制定統一的授信方案。這是批量開發的最高境界——產品標準化。這裡面有兩個最重要的內容,制定授信額度標準和擔保方式。授信額度這個東西很難掌握,誰也不能說哪一個標準科學,但是最好還是有統一的尺度。比如說,一個工廠有十台機器,一台機器投資10萬,需要10萬的配套流動資金,那麼我就制定一個標準,一個機器最高授信10萬塊,數數廠里的機器數量,給他核定額度。再有一個是擔保方式,擔保方式最好是統一,比如,給大型企業供應商授信全部採用應收賬款質押模式,給工業園區授信採用廠房抵押模式,給蘋果收購商授信採用存貨質押模式。至於說聯保嘛,那是一場鬧劇。
NO3 批量開的方式有哪些?
小型企業的生存方式最主要有三種,一是依附於商圈,吸引客流;二是依附於產業集群,降低成本;三是依附於大企業,做上下游。相應的,批量開發的方式也有三種。
一是圈式。圈就是商圈,商圈又有四種,第一種是商業街,比如說北京什剎海商圈,第二種是城市消費品批發市場,比如新發地批發市場,第三種是大型工業品批發市場,比如臨沂商城,第四種是網路商圈,比如淘寶賣家。
二是群式。群就是產業集群。小型的加工製造業,必須依賴產業集群,沒有這個產業集群,他就很難生存。比如,福建南安生產閥門的成本是100元,放到江西就可能是200元。一個地區孤零零是就這麼一家企業,除非他是一個新興行業,否則就是離群的孤雁,很難生存。
三是鏈式。鏈式就是產業鏈。產業鏈包括供應鏈和銷售鏈。產業鏈金融玩法最多,各個股份制銀行都是高手,比如光大做的工程機械產業鏈。產業鏈的要求有三點,一是利用核心大企業的信用,盡量把大企業拉進來;二是盤活企業的流動資產,主要在存貨、應收、預付三個科目上作文章;三是資金要封閉運行,脫離封閉運行的供應鏈就是騙貸。
NO4 批量開的的渠道
NO5 批量開的的風險
有空再寫。


刷發現的時候看到的這問題,瞄了一眼答案,實在忍不住怒答。


本人不是專業金融人士。


先說,首先要明白在金融行業裡面,信貸一詞不是信用貸款的意思,NO,NO,NO,信貸≠信用貸款。實際上你在銀行、保險、質押等專業金融企業的除了櫃面可能會有那麼幾個不專業的工作人員用信貸一詞來等同於信用貸款外,在專業金融機構里是絕不會出現有人和你說信貸時他想表達的是信用貸款的意思,NO,NO,NO,這絕不會發生。


我猜測題主問題中的信貸意思就是信用貸款,因此本文不討論質押貸款以及擔保貸款等情況。如果不是指信用貸款,那現在那麼多城商行都是已經在發放小額貸款的,規模和額度都不小,已經算比較成熟了,沒有什麼好再討論的了。


小額信用貸款該如何批量發展?


這個問題從立意來分析,題主應該是站在國內銀行(各類金融機構)或者Zheng府的政策制定的立場在思考問題(這麼一說我頓時感覺異常的高大上),那讓我也嘗試從這個角度來思考並回復。

對銀行(各類金融機構)來說這問題里有兩個困難點:1,小額信用貸款;2,批量發展。


小額信用貸款,民間一直呼聲很高,但我一直不明白,企業本身是以營利為目標的,最起碼要對得起股東的投資啊,那都是真金白銀,省吃儉用下來的啊。對銀行來說信用AAA+提供充足的擔保毫無疑問是最優質的客戶,然後才依次是信用AA+,信用A+,提供有貶值風險或換現困難的擔保物的企業,等等等等,就不具體說了,反正信用貸款的客戶對銀行來說肯定是排行倒數的優質客戶,小額信用貸款更是倒數中的倒數。如果有一天我成立了銀行,當上了行長(哈哈,想到這個先讓我開心半天,好吧,再笑一下,哈哈哈。爽死了。),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我也會讓銀行優先借錢給優質客戶,最後再來考慮信用貸款的客戶。在借貸市場,信用客戶就是長尾理論裡面那長長的尾巴。

長尾理論是很精彩,但那畢竟是寫給那些吃不到大頭的人看得,在能夠佔有絕對優勢客戶的情況下,沒有人對長尾會特別有興趣的。即使gmail也是從滿足客戶的主流需求再慢慢發展各種奇怪的功能來滿足少數。


銀行也是,我已經躺著賺錢能賺死我了,我幹嘛還要站起來賺錢。既然已經有足夠多的信譽優良的大企業、能夠提供充足擔保的企業來貸款,我為什麼還要冒風險借錢給信用貸款客戶?


這裡就產生了題主問題答案所需的第一個必要前提,國內要有足夠多的銀行,同時銀行業要有足夠激烈的競爭,這是長尾理論裡面重視長尾的最基本前提,這樣信用貸款才會獲得金融機構足夠的關注,才會有足夠的市場,否則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讓我先把回答題主問題的答案的前半句寫出來,首先國內要有足夠多的銀行,行業要有足夠激烈的競爭。


(當然,政府從發展經濟的角度來說,鼓勵銀行(金融機構等)放貸給小微企業這是可以理解的,但現在畢竟是市場經濟。)


讓我們繼續說,說完1:小額信用貸款,接下來是2:批量發展。


貸款是一個定製的產品(即使最常見的車貸,房貸也是分數種還貸辦法),我不能完全理解題主批量發展的意思,我假設題主批量發展就是大規模的意思,如果理解錯誤請題主指出。


一個產品要大規模的發行,需要什麼?


1, 足夠大的需求市場,2,合理的利潤


第一點,我不是專家,不好說,讓我假設現在國內已經有足夠大的一個信用貸款需求人群。不過,信用貸款主要還是80,90後或者是更年長的一些生意人,這和西方几乎人人都願意信用貸款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或者說市場還是有很大潛力可挖的。


第一個要點解決了,那第二個合理利潤呢?

貸款只要雙方都能遵守約定,那對放貸方(債權人)來說只要腦袋不殘(發放合理的貸款數目,設置合理的還款方式,還款周期等)獲得合理利潤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唯一無法獲得合理利潤的情況就是貸款周期中可能會出現的借款方違約情況,因此債權人常見的是要求質押或擔保來降低風險,確保即使在借款方違約的情況下仍能保證自己合理的利潤。


但是信用貸款的擔保物是借款人信用,這怎麼說呢,沒破壞以前信用很值錢,但有一天破壞了信用就一文不值了。對債權人來說,這就意味著血本無歸。


好了,既然違約是阻止銀行獲取合理利潤的阻力,從而進一步阻止了信用貸款大規模發展的可能,那讓我們再來分析違約情況,違約可以分成兩類,善意違約和惡意違約。善意就不多說了,天災人禍,導致借款方無法按時還上貸款,彩票都有人中呢,這天災人禍誰也說不準。


既然善意違約是一不可避免的事件,那讓我們再來思考一下,似乎無論是在質押貸款、擔保貸款或者信用貸款中,善意違約的發生概率應該是一致的。只要銀行風控模型不變,對同一企業提供同樣的貸款數目,同樣的還款方式,同樣還款周期等,借款人最初以何種方式(質押、擔保或者信用)獲得貸款並不會對他是否會善意違約造成任何影響,甚至有可能信用貸款反而能提升借款人的履約概率。


那我們繼續來看萬惡的惡意違約,惡意違約就是借款人故意不還錢。在正常的有質押或者擔保的情況下,惡意違約應該是一個違約成本大於收益的事件,因此根據經濟學基本理論,不該會有人惡意違約或者說惡意違約的更大受益方是債權人,因此可以簡單忽略這一情況。而信用貸款時借款人的違約成本只有信用,信用這怎麼說呢,反正對銀行來說,你違約了我收回你的信用,除了可以避免下次被你騙的更多一點意義也沒有,血本無歸。而對違約者來說,違約成本是個人/機構信用。


根據違約成本&>違約收益這一公式,信用貸款的違約收益是量化的,是直觀可見的,而違約成本信用是未量化的。這等式的成立這裡就產生了一個要求,要量化信用,說白了就是要有一個信用評估系統,評估每個人的信用值多少錢。


合理評估每個借款人的信用價值,這才能根據各種因素給出一個借貸金額上限。比如說:我,某銀行信用放貸借我200萬,那我會按還上,但要是有一天銀行說,哥們,看你貌似潘安,情如宋玉,才勝子鍵,信用肯定杠杠的,正好我們也有資金餘額,就借你個200億吧。那這時候我就未必會去還了。但是你要是借給李嘉誠200億,那放心,他肯定會還給你的,(PS:僅打個比方,願意借我200億的銀行,我只是打個比方啊,我信用這麼好,只要你借我200億,我肯定會還你的啊。我不會借了你的錢跑到另外一個國家,重新交一圈朋友的啊。)


合理評估每個人的信用價值,依此借貸,創立符合違約成本&>違約收益這一基本經濟理念的信用借貸環境。這應該就是題主問題答案的下半句話。


總結一下,

首先國內要有足夠多的銀行,同時銀行業要有足夠激烈的競爭,然後還要有一個合理的信用評估體系,這是小額信用貸款大規模發展的前提,有了這些,小額信貸就只是銀行信貸中的一種,普通一員,沒有任何特別。這在西方已經是很成熟的一種貸款方式了。

當然上面說的這些政府都在做了,雖然進度可能不快,但進度條總有讀滿的一天,畢竟這是一個西方國家已經有很成熟的模型可以參考的。現在這些都還遙遠的很,花些年數把前提做好,做踏實,剩下不用思考,市場自然會做的。探測器飛冥王星都花了9年。


最後說句客觀的,阿里的大數據也就統計統計包裹有點用,還貸能力、信用能力這種專業的還是交給銀行吧。互聯網企業的大數據還都只是概念,如果有人當真了,只能呵呵了。現金流水、存款都在銀行,銀行才是真正掌握了經濟大數據的人。


不要和我說你的流水、存款都在支付寶裡面,這樣的情況只有企業非常小才有可能。企業稍微大一點,你和上游企業打交道,員工工資待遇,稅收等等,就知道必須要有銀行了。


不要因為互聯網企業擁有的互聯網環境的話語權而對互聯網企業盲目的崇拜。


另外,求明日漲停


批量的前提是數據!只有在積累了相對的資料庫之後,才可以做批量。
回歸到信貸的本質,是了解客戶,小微金融更看重客戶品質,當還不了解客戶的時候,就批量,個人不贊同。現在批量營銷被盲目推崇,還有打分卡,這都是需要時間積累了一定的數據,做出了可信的數據分析後才能夠應用的數據,不能急於求成。
當客戶數據積累足夠,進行了行業和商圈分析之後,那麼批量是可以試點的。
另外,批量的重要技術支持是系統要很強大!


其實樓主提出了一個非常經典的問題。盡量回答得全面一點。

  • 什麼是批量做小貸。首先先拋出幾點假定條件,限制一下問題的討論範圍。
    • 業務邊界:這裡指500萬以下授信額度,針對城市小企業法人、小企業主、個體工商戶,用於生產經營的銀行信貸業務。本回答不考慮涉農貸款,也不討論小貸公司的業務。
    • 批量的邊界:包含兩個層面,一是不同城市(分行)目標市場開展同類型產品業務,二是同一城市(分行)針對同類目標客戶開展業務。
    • 市場的邊界:這裡限定市場為非充分競爭市場(雖然目前這樣的藍海已經沒有了),盡量減少因為同業競爭帶來的變數。

  • 為什麼要批量做小貸。

從營銷端來說,批量做小貸就是批發業務,散戶就是零售業務。通過批發的方式,能夠迅速吃下目標市場,極大地壓縮營銷與調查的成本。特別是在單一城市的層面,由於小貸產品相對單一,玩法較少,小額信貸市場基本上是一個零和市場。在此背景下,搶佔市場的策略是否能夠保障速度,就尤其重要了。

從風險端來說,批量做小貸不僅能大幅提升審批和貸後效率。另外一點,一般來說,相較於公司業務,小額信貸的風險是分散的。但過度分散的風險無法滿足銀行集中管理風險的普遍要求,同時不利於對同類業務信貸質量進行前置性的控制。而批量做小貸實際上是將分散的風險打包,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了小額信貸與行業風險政策的對接問題。

從產品端來說,批量業務更有利於小額信貸產品的豐富化。對於單筆客戶,在小額信貸產品上的要求非常單一,一個流動資金貸款配上聯保或是抵押等擔保方式,就能憑藉靠粗線條通吃天下。但往往缺乏對於細分客戶定製化需求的應對。當將一類客戶以批量的方式來做時,由於形成的一定的規律和特徵,使得產品設計能更有針對性地讓貸款資源投放到目標客戶。

  • 散戶與批量的關係

首先要明確的是,銀行在開展小額信貸業務過程中,通過散戶做小貸是必經之路。一方面是歷史原因。許多銀行在開展小額信貸業務時,由於極度風控、營銷以及產品方面的積累,只能通過限制業務總授信額度的方式逐步摸索。可能在業務早期階段,一年的授信額度趕不上一個現在小額批量項目。但經過較長時間的探索,通過單筆業務的積累,逐漸形成有針對性的風險偏好、容忍度、隊伍建設、行業及營銷政策以及產品儲備,最終實現散戶到批量、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第二點要明確的是,銀行即使大範圍開展批量業務,也絕對不會放棄散戶。從梯隊成長的考慮,散戶永遠是鍛煉新人的最佳入口,從批量業務實務來說,批量項目仍然需要單筆授信,即所謂的「批量業務散戶做」的形態。

那麼銀行逐漸從散戶業務金化到批量業務就可以看成小貸業務不斷發展的過程。一旦通過做散戶形成一定規模以後,比如吃下某商圈3成的客戶或是某行業協會的一部分會員時,自然會形成對該類客戶需求、周期、風險等方面的把握,歸納提煉後,反映到產品、風控端,從而成為批量進行營銷的先決儲備。

  • 如何做批量

綜上,批量業務不僅僅是營銷端的策略形式,也代表著在中後台以及人員架構上的一系列準備工作。

一般來講,銀行開展批量業務是以團隊的形式進行的。在這點上和公司業務非常類似,特別是前期市場調查、kp營銷、營銷客戶都需要團隊作業。

在目標客戶選擇上,一般延續散戶時代後期的政策,有意將客戶逐漸收攏集中。延續前面的例子,當吃下某商圈3成的客戶後,銀行逐步掌握一定話語權,便可以通過與商圈管理方溝通,開展較為廣泛的合作,比如協助推薦客戶或是協助完成貸後等工作。此時市場管理方方面也樂於同銀行合作。

除了商圈,產業鏈、供應鏈等均有介入做批量的可能,即所謂的「一圈兩鏈」。具體的授信方案上,可以參考民生銀行早期的1+N做法,以及後來的商貸通產品。


做供應鏈或商圈。找大量經營範圍同質的客戶做經營性貸款。在樓上討論理論的時候,有人已經考前期跑商鋪發傳單,後期靠客戶轉介紹,悶聲發大財了。而且據我的了解,這批人應該不會上知乎~


說起小貸,大家有很多爭議和誤解。探討小貸批量化,不得不先回答這麼幾個問題:
多小才夠「小」?不同模式的優缺點(銀行 VS 互聯網金融)?批量化的難點何在?目前如何改善營銷和信審流程以實現批量化?未來的趨勢是什麼?下面拋磚引玉,一一探討:

市場定位:小微有多小

政府定義:俗稱四部委定義,例如IT行業是員工100人以下,或者營業收入1000萬元以下的,都屬於小微企業。衙門的文件自然更具有權威性和法律效力。當然,跟其它由官老爺們推出的文件一樣,煩瑣而不嚴謹。按照老爺們規定 , Instagram十億美元收購案也應該屬於小微金融了!

銀行定義:而且由於發改委的管製作用,銀行的小微範疇必須符合此項規定。基於四部委定義基礎上,大家都在努力小微化,一般而言另外在限制授信額度1000萬以下的。部分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的分行會有屬地化的考量,上限也大多在300-500萬之間。額度必須小,才有可能解決效率和風控的問題,所謂有所為才能有所不為。

其它:小貸公司大多走社區深耕的路線,10-500萬都有。互聯網金融大家比較熟悉了,額度可以更低到幾千塊錢。
銀行、小貸公司和純線上的金融公司都在宣傳自己才是「真正做小微的」,其實是基於各自的業務範疇說的。前者百萬量級為主,後者十萬-萬量級居多

群雄逐鹿:主角是誰
大家定義不同,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現在到底誰是小微貸款的主角


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可謂佔據天時。P2P崛起,餘額寶橫空出世,以低成本、大規模客戶群體的優勢給銀行措手不及。但是線下業務銀行解決不了的信用問題,是不能靠純線上解決的。在信用體系缺失的中國,互聯網金融來勢洶洶,但是還屬於未來

小貸公司本地化一般做得比較好,可謂佔據地利。但是不僅缺少槓桿,而且不能夠跨區操作,想像空間是有限的。最近鱸鄉農村小貸公司成功登陸納斯達克,號稱要融資通過併購實現規模擴張,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銀行在市場、資金方面都佔優,可謂佔據人和。線上C2C一年交易量萬億,而我國的小微企業GDP估計在15-20萬億量級,線上線下市場孰大孰小可想而知。而且大部分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還是在100-300萬之間,從這個規模上看也更仰賴於銀行放貸,而不是P2P之流。商業銀行對小企業的重要性,是目前其它機構無法取代的。如果銀行不能批量化開拓小貸市場,那麼是銀行的悲哀,也是小企業的悲哀。
據有這麼龐大的市場,為什麼鮮有聽說銀行小微做得不錯的呢?

小貸困境:想說愛你不容易
銀行之所以在小貸上喊了多年口號,而發力緩慢,是小貸自身的特性和難點決定的。

線下長尾業務缺乏規模效應: 1家億元貸款的大企業 VS 100家百萬貸款的小企業,你願意管理哪個客戶群?後者工作量得有多大?線上還可以用系統輕鬆解決;而線下,客戶經理恨不得有三頭六臂才行。還要考慮到小企業一般少有存款和中間業務,可能要200家小企業才能抵上一家大客戶。這個服務成本和工作量高得嚇人

信用記錄不齊全:小微企業財報不健全、會計科目不完備不說,甚至有可能連營業執照都沒有,為了逃稅漏稅,流水也常常走私人賬戶。徵信真是無從下手啊(PS:這些都是金融互聯網化沒法解決的問題,必須從線下入手解決)

缺乏合適的抵押品:信用不好,那麼走抵押呢?這恰恰是小微企業的軟肋,資本薄弱,缺乏抵押品。信用貸才是發展方向。真是矛盾啊

近期的批量化之道:系統的力量
打造一輛汽車最重要的是引擎和制動器,打造貸款業務最重要的是業務端和風險端,一個負責發現,一個負責拒絕。對於銀行來說,要破解線下長尾的規模困境和信用風險問題,光靠基層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是不夠的,擔保公司也是靠不住的,一定要有系統的解決方案。

批量化營銷:通過商圈、供應鏈、行業協會等集群式營銷,圈定優質客戶,配以產品給予集體授信。然後再逐個突破。通過化零為整,客戶經理才有可能同時處理上百個客戶

標準化風控:設立貸款剛性准入條件,通過不同產品組合緩釋風險,並且運用精準定價覆蓋風險,才能夠在控制不良率的同時加快信審速度
其它幾個回答如百夫長的蠻詳細的,這邊就不具體展開了。只能說這些要求看似簡單,其實都需要有整套系統和模式的支撐。例如要集體授信,信審人員就要先期介入調查,那麼信審的動力何在?在KPI和彙報條線上是否需要相應調整?對於很多商業銀行來說,做到其中一點不難,但是要改變已有的大企業業務模式,難上加難沒有破局的變革決心,銀行小微批量化就是一句空話

天下大勢:線上線下聯姻
作為長尾業務,長期看來當然需要低成本的服務方案,確實只有互聯網才能解決。阿里金融號稱幾分鐘的審批效率真是讓銀行艷羨不已。押品不是問題,長尾也不是問題,信用記錄才是。一旦全民的信用記錄互聯網化,那麼傳統銀行危矣。但是徵信系統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商業銀行也不會坐以待斃,民生、平安都在磨拳擦掌,躍躍欲試。十年之後,是銀行把互聯網金融收歸麾下,還是互聯網新貴們和銀行平起平坐?有志者,事竟成吧


信貸首先是面向個體的,每個人的徵信數據都不一樣,很難也不應該標準化。所謂的批量也意味著部分風控規則已經公開了,能不能提高效率還不一定,被人利用了批量包裝材料批量騙貸倒是很有可能。實際上很多地方都出過這樣的案例,一些中介針對銀行的某一類貸款產品,內外勾結,包裝了一批借款人騙貸,利用時間差連續騙了幾家銀行幾千萬。

有效的能保證真實性的數據是信貸風控的基礎,信貸審核過程需要用系統化的工具降低人工介入的成本,偷懶是風控漏洞的源頭。


在經濟形勢處於下行階段,很多行業多出了風險,批量業務開發除了全面分析經濟形勢外,更要關注批量客戶的經營年限,跨界經營的情況,資本積累情況,要注意循序開發,以及銀行自身的能力儲備情況。


題主這個問題問的太大了。

批量可行性後,下一步是不是直接人工智慧?

先是智能審核,然後再是智能開公司,智能放款。


德國IPC交叉驗證技術, 不過成本也提高的, 需要人海戰術.


難點在如何徵收壞賬吧? 經驗豐富的徵收人員才是這個行業所缺的
小額貸款靠的就是高利率賺錢,靈活快速。欠了10萬還不起,行慢慢的從工資裡面扣,等於10萬買下你這個人的勞動力,不斷壓榨,複利後弄回來20萬,這波不虧。
和銀行一樣搞信用記錄,精算,根本不適合,那和銀行有什麼區別。這就是合法外衣的高利貸,日本已經弄了20多年了。


依靠社區化與村居化,做適合大眾的普惠金融這是我們目前在探索的道路。
簡單來說分為三點:
一是搭建平台借力;當地政府或部門、市場方、協會商會、核心單位、信用村等,杭州那邊有個項目搞定了一個商貿城市場方,搞定了200戶。
二是優化流程;簡單來說就是批量獲客、批量維護。比如與第三方合作、產業上下鏈、通過商圈;
三是產品交叉多樣化營銷。首先要了解己方產品,私人定製、群體定製。


目前的小貸行業基本處於錢多人傻的階段。看起來就像是起步階段。這個行業目前還沒有形成一種行業交流。比如銀行貸款會在徵信上體現出來。這就會形成種默認交流,至少每個銀行間會知道你在其他哪裡有做過貸款?。
然而對於小貸行業來說,這是才是很致命的傷…

顯示全部


平安的貸貸平安就是批量化的。


其實題主應該關注的是小額貸款公司的平台如何...而不是批量發展業務。其實小貸公司的經營理念是以面蓋面,簡單明了的說就是發放100萬,利息30萬,針對人群為20人,每人5萬。那麼即使不良高達20%,也有10萬也就是10%的盈利....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小貸公司的客戶群體很龐大,大筆金額的業務很少的緣故。所以也就是說在小貸公司的平台上,永遠是廣撒網式的節奏,如果硬要說業務開展,很簡單的出門打廣告,廣告內容為街邊貼士一樣的...辦理無抵押貸款...


信貸行業的改革勢不可擋,人脈貸為你掃除一切繁瑣的障礙。

一個產品的生命力在於實用價值。相信每位信貸員都能體會到對於客戶資料整理的複雜性,越多的單子意味著越大的整理難度。目前一切需要人工操作的工作,潛在客戶、老客戶的信息整理:客戶貸款金額、時間、後期服務等等。一個十分嚴謹的人也不免出現些許差錯、遺漏,但這直接決定了一個信貸員的收益。相信許多人也不再使用紙筆,本子來記錄這些信息了,互聯網操作的意義在於可以快速整理好這些數據,減少人工操作的時間成本。

在整理好信息資源的情況下進行工作,一切變得清晰、簡單。提單、查單、結算以及提現的綜合性服務,讓你的工作效率又提高了一個等級。

小貸公司的多選性,你不只有一個選擇,一個客戶可以選擇多個小貸公司。如果你只有一個選擇,你肯定會覺得比較輕鬆,可是你肯定也會覺得可惜,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人脈貸掃除了你的這些遺憾,全面地資源比較以後,最快速度下給你最優質的小貸公司供你選擇。


【什麼是批量做小貸?】

首先先拋出幾點假定條件,限制一下問題的討論範圍。

業務邊界:這裡指500萬以下授信額度,針對城市小企業法人、小企業主、個體工商戶,用於生產經營的銀行信貸業務。本回答不考慮涉農貸款,也不討論小貸公司的業務。

批量的邊界:包含兩個層面,一是不同城市(分行)目標市場開展同類型產品業務,二是同一城市(分行)針對同類目標客戶開展業務。

市場的邊界:這裡限定市場為非充分競爭市場(雖然目前這樣的藍海已經沒有了),盡量減少因為同業競爭帶來的變數。

【為什麼要批量做小貸?】

從營銷端來說,批量做小貸就是批發業務,散戶就是零售業務。通過批發的方式,能夠迅速吃下目標市場,極大地壓縮營銷與調查的成本。特別是在單一城市的層面,由於小貸產品相對單一,玩法較少,小額信貸市場基本上是一個零和市場。在此背景下,搶佔市場的策略是否能夠保障速度,就尤其重要了。

從風險端來說,批量做小貸不僅能大幅提升審批和貸後效率。另外一點,一般來說,相較於公司業務,小額信貸的風險是分散的。但過度分散的風險無法滿足銀行集中管理風險的普遍要求,同時不利於對同類業務信貸質量進行前置性的控制。而批量做小貸實際上是將分散的風險打包,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了小額信貸與行業風險政策的對接問題。

從產品端來說,批量業務更有利於小額信貸產品的豐富化。對於單筆客戶,在小額信貸產品上的要求非常單一,一個流動資金貸款配上聯保或是抵押等擔保方式,就能憑藉靠粗線條通吃天下。但往往缺乏對於細分客戶定製化需求的應對。當將一類客戶以批量的方式來做時,由於形成的一定的規律和特徵,使得產品設計能更有針對性地讓貸款資源投放到目標客戶。

【散戶與批量的關係】

首先要明確的是,銀行在開展小額信貸業務過程中,通過散戶做小貸是必經之路。一方面是歷史原因。許多銀行在開展小額信貸業務時,由於極度風控、營銷以及產品方面的積累,只能通過限制業務總授信額度的方式逐步摸索。可能在業務早期階段,一年的授信額度趕不上一個現在小額批量項目。但經過較長時間的探索,通過單筆業務的積累,逐漸形成有針對性的風險偏好、容忍度、隊伍建設、行業及營銷政策以及產品儲備,最終實現散戶到批量、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第二點要明確的是,銀行即使大範圍開展批量業務,也絕對不會放棄散戶。從梯隊成長的考慮,散戶永遠是鍛煉新人的最佳入口,從批量業務實務來說,批量項目仍然需要單筆授信,即所謂的「批量業務散戶做」的形態。

那麼銀行逐漸從散戶業務金化到批量業務就可以看成小貸業務不斷發展的過程。一旦通過做散戶形成一定規模以後,比如吃下某商圈3成的客戶或是某行業協會的一部分會員時,自然會形成對該類客戶需求、周期、風險等方面的把握,歸納提煉後,反映到產品、風控端,從而成為批量進行營銷的先決儲備。

【如何做批量】

綜上,批量業務不僅僅是營銷端的策略形式,也代表著在中後台以及人員架構上的一系列準備工作。

一般來講,銀行開展批量業務是以團隊的形式進行的。在這點上和公司業務非常類似,特別是前期市場調查、kp營銷、營銷客戶都需要團隊作業。

在目標客戶選擇上,一般延續散戶時代後期的政策,有意將客戶逐漸收攏集中。延續前面的例子,當吃下某商圈3成的客戶後,銀行逐步掌握一定話語權,便可以通過與商圈管理方溝通,開展較為廣泛的合作,比如協助推薦客戶或是協助完成貸後等工作。此時市場管理方方面也樂於同銀行合作。

除了商圈,產業鏈、供應鏈等均有介入做批量的可能,即所謂的「一圈兩鏈」。具體的授信方案上,可以參考民生銀行早期的1+N做法,以及後來的商貸通產品。


公眾號:下款口子

QQ群:534921185


公司+農戶,政府擔保+政府推薦,說白了,只要有擔保,批量很簡單。靠純信用很難,發展了也是給自己挖坑。中國農村不僅僅是信用環境的問題。


誠信體系沒有大的變革前,風險沒法控制。


推薦閱讀:

中國銀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二者是怎樣的關係?

TAG:金融學 | 經濟 | 銀行 | 信貸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