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國內的很多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不是獲取稿費反而倒貼錢呢?這是中國特色么?

我在國內發表了一篇論文交了2000左右,看來國內的很多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不是獲取稿費反而倒貼錢,國外不是這樣的。

請不要說「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國內給稿費的期刊我沒發過,國外免費的和收費的我也都沒發過。


我以前也以為國外期刊是不收版面費的,我發Chem Comm不收,Angew Chem 收了彩圖費(記得價錢很坑爹的,5張圖以下500歐?師兄發過8張圖的Chem Euro,交了2000歐左右),抽印本(Reprint)很貴,一份樣刊免費。前兩天和老闆聊天,聽說他為我們新發的一篇PRL付了500歐的版面費,驚嘆了一下。
Open source的期刊統統收版面費。一個影響因子3的化學類期刊可能會問你要200歐的審稿費(還沒接收呢)。


我還是贊同@采銅 的。我覺得從@笑道人 列出的學報需要付出的費用構成來看,這個收費確實是有中國特色的。
這個構成里的第一條和第六條,在國外是沒有的,國外雜誌的收費標準和明細在作者須知里寫的都很清楚,很多雜誌有彩色圖片費用,但是沒有送審費這一說,審稿的專家更多的是靠榮譽來支持這一行為,他們不收錢。而二到五條,其實就是這麼一個單位的運營成本,運營成本從哪裡來也體現了中國特色。為什麼學報的運營成本要從投稿人身上出而不是讀者來付錢看雜誌?我覺得能體現兩個問題:1.雜誌的讀者少,讀者又不願意付錢;2.投稿的人多,就是交錢也要發表。這顯然就帶有中國特色了。讀者為什麼不願意交錢看這些雜誌,但是國外的雜誌就會捨得花錢?一方面是中國人對知識產權的漠視,另一方面是對國內文章質量的不信任。因為國內學術的規範性差,而且存在嚴重官本位現象,在國內頂尖刊物發文章很難,而很多低檔次的雜誌存在文錢交易,所以讓人對國內文章的總體質量表示懷疑。不是說國外文章沒有垃圾,但是你在引用文章的時候,是引用一篇sci還是一篇國內刊物,你的底氣都不一樣。而投稿人交錢也要發表文章,就跟國內晉陞政策有關了,再加上嚴重的官本位現象,催生了嚴重的學術腐敗,有些雜誌的文錢交易可以說也是一種現象。
不是說國外雜誌不收錢,有些雜誌也收版面費,但是這不是普遍現象,如果你不想花這個錢,你可以去投其他雜誌。也有sci的雜誌是搞文錢交易收錢發文的,這種雜誌數量比較小,每個專業的人心裡都有數,你在那上邊發個文章晉陞可以,但是我參考文獻的時候會對這種雜誌里的文章存疑的。而國內這種雜誌就比較多了,於是就會普遍性的懷疑。
又看了一遍問題,所以還要補充一下。問題里還提到稿費的問題。我覺得在學術雜誌上發文章不該獲得稿費,你擁有你文章的版權就夠了。學術雜誌上發文章和靠賣文為生不是一回事兒。文人寫文章寫書出版然後拿錢,那是他的職業;而在學術雜誌上發文章的人,他的職業是從事學術研究,在他從事研究工作的時候就已經獲得報酬了,而學術文章只是他工作的一個產品而已,他要把他的研究內容向外界報道,他為介紹他的研究成果而寫文章所付出的勞動,在他的研究工作報酬中已經被付過了,而不應該再由雜誌社來付這一塊報酬,所以在學術雜誌上發文章也不該拿稿費。所以有些大的研究機構自己是有雜誌的,用來發表文章,他們自己研究機構的人發表文章就不用花錢,但是如果不是他們機構的人要在那裡發表文章,就要付一些錢,這也是某些國外雜誌要版面費的一個原因。當然,如果你不想花這個錢,你可以選擇其他雜誌發表。


就我所知國外SCI什麼的不少學術期刊都收審稿費和版面費等等。

不知提問知友什麼專業。看你寫了「愛設計」,建築類的話,可以試投稿至《世界建築》(算不算核心期刊要查你們學院目錄),該刊(目前)不收版面費。不過也不給稿費,寄送樣刊兩冊。


別的領域不好說,從材料或者化學領域的角度講,收費最貴的當屬Wiley的,同事最近一篇AM接收,彩板,OA什麼的一共花了接近2萬RMB。ACS系列貌似有不收版面費的,比如JACS,ACS Nano。Elsevier收版面費,比Wiley要便宜一些。RSC的也是,CC不收,但是也有收的,只是沒有Wiley坑爹罷了。NPG裡面的雜誌,Scientific Report收費頗貴,畢竟是向PLOS One瞄準的刊物。另外,還有不少雜誌審稿階段都要你審稿費,其中不乏很牛的雜誌。
所以,國內的雜誌收版面費,跟國外相比實在是便宜很多啦,算是國際慣例,不是中國特色。
OA的雜誌收版面費很正常,科研真的是花錢如流水,逝者如斯夫!


蟹妖。

一般論文發表或按頁面收費,或按單篇收費。
另外還會有的費用,也就是審稿費。
審稿費收稿即收,不論刊發與否。
而且大多數習慣是:只有收訖了審稿費後,稿件才可以開始走審稿流程。
(我碰到過審稿費一年多不交,然後來了個電話就問「稿子審得怎麼樣」的奇葩作者。
告知要繳清審稿費後才能開始審理流程,還喋喋不休「那審稿費不交就不審稿子啊?」
——是的,我們連您是否收到繳納審稿費的通知都不知道,審完了稿子找誰去?)
而且據我所知,很多學報在稿件被正式刊發錄用後,還會以「稿費」的名義退還或部分退還審稿費。
(另:您的稿件要是被退稿了,就別問審稿費退不退了。我們已經搭進去錢給您的稿子送審得出同行評議結論了,去問問您的導師他們審一份稿子收到多少錢?)

同時,會有部分如CNKI等資料庫、情報文獻中心等,少量購買學報或可網路發售的電子版。
大約一年會給3k到2w不等。(2w是需要你獨家授權不能賣別家才能給到的費用)
還有極少數會適當刊載一個到兩個頁面的廣告。這些廣告的年費,大約也就是5k。

這些,構成了絕大多數學報的全部對外收入

學報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即便按2塊錢一公斤出售,也不會有發行量的。所以,與普通的社會性雜誌不同,學報即不可能、也不允許追求發行量。
同時會有大量「被索取」(各高校圖書館、國家級圖書館、相關係統單位、常務編委……)等等等等。

這其間,學報需要付出的費用構成分為:
一、每篇論文的同行評議審稿費(一般稿件審理,至少要2份以上同行評審意見。二審需要由大專業常務編委審核。三審會有單位有外聘專職副主編或主編把關。最後的英文摘要還會聘請專業英語方面的專家整體潤色校改。按給他們的酬勞,單審稿費部分是以三倍甚至四倍的價格賠付的);
二、編輯校改論文格式、排版、與作者溝通、辦理各項費用及印刷的日常工作人工成本;
三、與作者溝通的網路費用、電話費用、郵寄費用;
四、辦公場所的各類年費租費水費電費郵資費(獨立信箱是要給郵局付費的);
五、版面印刷費用;
六、應對新聞出版署、中國科協等各類年審、申報、DOI碼等購買、每年編輯學習、考試費用等等等等其他費用。

相較而言,一年的收入與支出相比,過半的學報是入不敷出的。
這是由國內的印刷管理費用過高,學術期刊征繳權益不高決定的。
所以大多數學報都掛靠在一些單位名下,便利生存。高校的學報相對會輕鬆一些,因為都是由本校老師來負責審理,速度快、價格低,也比較容易刊發。

至於是否是中國特色,我可以肯定的答覆:
不是。

籌集公共資金和社會資金來維持學術出版,是國際通行的習慣標準。
甚至現在的習慣是將稿件只要通過了最終終審,立刻送到網上提前發表,待紙介版本印刷完成後,再重新排卷號期號…就是為了能夠早一點拿到錢。
尤其是在社會資金幾乎不可能順利進入學術出版行業,公共資金的流通極其狹小的中國,學報可選擇的生存範圍就更是小的可憐。
這與送好處、花科研經費無關,只和學術出版的行業現狀有關。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JXB200502035.htm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BFX200704019.htm
這裡是兩份相關研究,都比較淺,也有點早。
以咨側評吧。

至於您所購買的文獻價格高昂……很抱歉,那真的和我們這些做學報的無關。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42512/answer/13781654
純是被四大掌控下導致的壟斷價格。

4日凌晨續:
出去玩了半天,回來這麼熱鬧…
一一回復各觀點:
首先說「國外大多數學術刊物是不收所謂的版面費的」,這點很難贊同。
理學和醫科不論,工程類的就我所知大概有60%以上還在高額收取版面費。剩下40%的不收或少收里,得有三成左右是行內墊底、口碑良莠不齊的——英文刊物。

科學網的這篇文章(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99do=blogid=11310)混沒有採樣沒有舉例就說」國外目前總的情況是專業科學刊物一般都不收版面費(我所知道的是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法國和德國的情況)「,在談論的時候則是用一些非學術刊物和非編輯部運營機構的例子來一言以蔽之,舉例方式相當的」不科學「:
Science、Nature…之類的,壓根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術刊物。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06182
這裡舉過例。
但凡看過一眼這幾本的也知道那上面作為科技前沿信息的內容有多少、報道和評論佔了多少比例、是否都是正式的發表的學術論文?
用這樣的」信息雜誌「——這壓根算不上學術期刊了——年銷量和傳統學報比銷量比營收——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可笑的笑話。
還是說作者認為學術期刊應該都向這倆學習不搞論文發表,主動采寫新聞去?

而科技期刊集團性商業經營,其捆綁銷售、惡性銷售的結果我在上面也列了——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42512/answer/13781654
——就是您購買和使用的時候造成的不幸,再反訴壟斷就已經晚了。這對學術界有好處嗎?
http://emuch.net/html/201010/2485766.html(小木蟲上也有國內的號召)
這時候怎麼不見有人高聲讚揚讀者付費和國外如何尊重知識產權?
《拓撲學》的編委們集體因為自身期刊跟E家的合約被簽訂時限過長,所以集體退出該期刊,重組《拓撲學雜誌》。

而且,四大旗下刊物的營收,和四大的營收是不直接相關的。
因為有一種模式叫加盟,還有一種模式叫買斷。
人家不一定希望你加盟,都在努力買斷網路銷售權而已。
加盟的結果是每年買定你的稿件獨立銷售權——和CNKI之類的模式一樣。
國內不是沒有在做,但是什麼樣?一年買斷,最多五萬。

某研究機構的附屬刊物——是啊,大學可以養學報發自己的刊物,但是社會認可度低,怕自發自刊名聲不好聽——國內一線的學報也確實沒幾個高校學報——非要去外面的刊物發了才甘心。
學術團體的刊物——現在的學術團體肯花錢養學報的有沒有?有。
但是這份學報就是誰來什麼人情稿就要發什麼稿。

再查查這個作者之前的文章,隨便看上兩篇評述性質的: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99
這哥們兒向來空談,而什麼」不是趨勢「也毫無根據、沒有實際採樣比例計算。
所出的」主意「,不過是花錢了發發牢騷而已。
例如這種毫無邏輯的話:
」我對版面費就是編輯的勞動收入,是學術編輯勞動價值的一種貨幣體現的說法有保留。除非編輯沒有拿工資,這種說法才能成立。「
——我只想問問:您知道編輯的工作是什麼嗎?排版打字員?
從校改文字、更改題目、一一校對公式正斜粗體的使用、查驗文字格式、數字格式、外文字元使用規範、變數代稱行業習慣、默認物理量代稱使用、中圖分類號二級學科名稱……一直到結論如何突出主題、word里怎麼ctrl+F3切換大小寫都在一一培訓給作者。
當一個放浪不羈的作者認為編輯干涉了他的寫作自由的時候,他是否知道他隨便起的變數名稱、毫無意義的下角標和文章中動不動搞出的奇葩」科技小故事「的作者,是在給編輯過程以及讀者增添什麼樣的負擔?

一頁幾十到二百美金不等的版面費,是面向全世界不同收入人群的統一收費方式。
國內則是一頁幾十到四百人民幣不等的版面費,面向中國大陸人群收費。
我並不覺得這和實際國民收入比起來有多大差異。
@田兄 和@采銅 說的」可選可不選「。
那性質就如同」你也可以不選則寫中文稿件「一樣。

同行評議的費用,國外也有。
二、三、四、五的費用,國外同樣有。
EI、SCI之類的檢索每年審查費用,國外不是沒有。
醫學刊物的廣告是所有學術刊物里廣告最多的,甚至很多醫學學術期刊就是由醫藥廠商養著的。這種刊物可以養得起一個編輯部。
數理的可怎麼收費啊?
不收或少收版面費,由他人墊付期刊運營費用,那麼壟斷期刊出版的結果已經暴露了。

我對版面費倒是無所謂——學報的工資還不如我自己趁周末干點外快掙得多。
但是我覺得最好的辦法肯定不是不收版面費。
」為什麼學報的運營成本要從投稿人身上出而不是讀者來付錢看雜誌?「
因為追本溯源的看論文發表的目的:
是廣而告之我獲得了該成果,這玩意兒的第一第二第三署名權是誰的,成果是在哪個單位和資金的支持下獲取的,成果的概況是什麼。
讀者買到的是一個思路和已知結果,讀者需要為署名權付費嗎?

至於學術期刊和知乎的對比,我在這道題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911687
的評論里闡述過不少,就不轉達了。

提問收費、運營方提成的網站,市面上已經有了,
不知道@采銅 兄認為這個能類比到學術期刊的讀者付費去嗎?

最後發發牢騷:
寫的好的不投國內刊物投國外刊物,還在抱怨中文期刊越辦越爛。
抱歉,好稿子不是靠學報要來的。中文的好稿子更不是一堆寫著英文投著英文期刊的人能抱怨出來的。


作為一個做科研的人,我表示生物學領域的大部分雜誌,包括國外的頂級雜誌,一般都是收版面費的。
學術界對次的看法是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都是職務內成果。納稅人已經給你付過工資了,所以不會給你稿費,反而為了維持雜誌的運轉,會收你的版面費。
現在學術界關心的不是付不付版面費的問題,是論文發表了之後,別人想看一下必須向雜誌社和資料庫公司付費的問題。
一些免費向所有人開放下載的雜誌,比如plos什麼的,會收取比一邊的雜誌更高的版面費,因為看這些文章的人是不用付費的。
可以看看這個文章。http://www.wang3feng.com/2012/02/27/the-copyright-of-scientific-research-papers-in-the-end-belongs-to-whom/


看了一下大家的答案,作為一個在某國際學術出版商工作過幾年的人,我覺得大家應該從盈利模式而不是學術道德上來考慮這個問題。這裡我只談Elsevier,Springer Nature和IEEE等比較熟悉的出版商的經營模式。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因為不同出版商的盈利模式不同,導致大家的主要客戶不同。大學術出版商面對的最主要客戶是高校的圖書館,說白了就是B2B的模式,他們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大量期刊來挾持高校圖書館必須打包購買所有期刊。IEEE每篇文章的價格在30刀左右,請問哪個高校老師會花30刀看一篇爛文章?他們當然是告訴圖書館你要訂閱這本期刊,如果有幾百個不同學科領域的老師都跑去提這種要求,那麼圖書館也只能向出版商屈服把整個package吃下去,雖然裡面有大量爛到沒人看的文章。

國內的模式就完全不同了,每個期刊都是一個獨立的出版商,各自為政,根本沒有和圖書館議價的能力,就算是有他們的客戶估計也就只限制在國內,根本不夠養活這本期刊。所以國內期刊的客戶就只能向作者要錢,開始賣版面費,是一種B2C模式。退一萬步說,就算有一天國內出版社聯合起來和圖書館談,由於文章質量太差,估計也沒什麼人待見,能從圖書館獲得的收入也是微乎其微。

最後談一下open access,很多人把open access和國內的版面費劃等號,這種想法看似合理,但背後的根源相差很大。首先open access是大出版商向優秀的大學和科研人員的一種妥協,具體原因請關注The Cost of Knowledge。圖書館從中煽風點火,因為他們大部分的budget都花在了出版商身上,如果以後期刊全部開源,那麼他們就有錢去做其他事情了。其次,真正健康的open access並不是給了錢就可以發表,也是需要通過嚴格的peer-review的,否則就是飲鴆止渴,具體的例子可以參見PLOS plos.org 的頁面。

其實大學教授,圖書館和出版商的論戰已經持續了十幾年了,但是每次都無疾而終。但是在出版商中堅定的要從subscription模式轉向open access的是哪個呢?Nature!道理很簡單,nature有branding,每篇文章價值很高,但是期刊數量少得可憐,雖然現在慢慢也開始搞一些新刊,但是距離稱為Elsevier這樣的巨頭還差著十萬八千里。但是一旦全部轉型open access,每篇文章收5000美元大家也是趨之若鶩,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在Nature上發文的價值遠高於5000刀,同時利用自己的品牌效應大量出新刊或者在合作刊上貼牌,基本上是空手套白狼,可以讓自己的收益大幅增長,以至於Nature現在基本上只搞open access了。那麼open access傷害最大的是誰呢?Elsevier!毫不誇張的說,如果現在把所有的期刊都從subscription模式變成open access,Elsevier這個現在全球最大的學術出版商馬上就會倒閉,因為他們的期刊數量巨大而且平均水平不錯,生產已經形成了規模效益,所以打包賣給圖書館的利潤非常高。但是一旦轉向OA,這些期刊顯然不是很多作者的首選,很多新刊可能會沒人投稿。

總而言之,學術出版商為的只是自己的商業利益,並不是什麼高尚的行業,大家都是評估自己手中的資源和優勢後制定對自己最有利的商業模式並努力佔領道德制高點打壓其他模式。僅此而已。


@采銅

換個角度看,期刊和資料庫提供知識交流和傳播的平台,研究者通過這些平台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與peers交流互動,最終的結果是名利雙收,這絕不僅僅是貢獻,中外皆是如此,這不是什麼不正之風,也不必看成功利,無數學者都是依靠高平台的期刊發表了他們的成果而聲名遠揚甚至流芳百世的。(正常情況下)研究者有課題經費來支撐這些工作,但期刊和資料庫呢?沒有基本的資金支持甚至利益趨勢,靠什麼來經營這些浩瀚無邊的知識?好點的雜誌的審稿人,可都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們憑什麼費時間一個字一個字的看寫那麼多審稿意見?你可能覺得該換種方式,比如財政撥款給期刊社和資料庫,後者通過稿費的形式來犒勞投稿者。這種模式放在宣傳刊物可以,但是在學術界卻本末倒置了——論文不是為投稿而寫,雜誌不是為發行而辦,冷門領域的一個期刊可能平均一篇文章只有幾百人看,但仍然要辦,因為有這麼個領域在這兒,有人需要一個專門的地兒討論專門的事情,但很明顯,這不便宜。

我不贊同拿「國內」說事,縱然「國內」的學術刊物質量較低,但這更多是國內學術水平本身就不高造成的,以及語言問題造成的——高質量的論文都投給英文的國際性的期刊了,投國內的,老外又看不到啊,閉門造車嗎?剩下質量想對低一些的留在國內發表,雜誌的影響力高不起來,國外的主流資料庫不收錄這些雜誌,這些雜誌分享不到來自更廣泛讀者的收益,發行量、下載量、引用量低下,不收錢怎麼經營?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學術論文的核心價值並不在論文本身,而更多在其背後的研究或者實踐,論文是一種彙報、思辨和交流。而其他形式發表的知識,比如文學,其價值更多在於其創作本身,二者沒有可比性。

還有,科研經費一直都涵蓋論文發表費用,所以其實本來期刊和資料庫就間接接受著經費的資助。


我可以說我在國內學術期刊上發表過論文並且不但沒交版面費還得稿費了嗎?
是在中國知網收錄的學術期刊上,不過確實不算高大上那種。
交版面費很普遍,也不是中國特色。
至於原因我感覺是因為學術期刊讀者少,主要靠圖書館之類的單位訂購,所以不能像大街上報刊亭里賣的那些報刊一樣靠銷量創收。而且由於銷量少,也基本不會有廣告,所以要辦刊除了管老闆要錢就只能向投稿人索取了。而投稿人為了自己的論文能夠發表一般也都願意承擔一定的費用,他們可以從項目經費中支出這部分費用。這就造成了學術期刊和普通雜誌在資金來源上很大的不同。


全世界許多地方都會收錢,但細節因雜誌而異。出版商出版雜誌是為了利潤,不是為了奉獻自己到」積累人類智慧的偉大事業「中來。收不收錢取決於出版商的盈利模式和商業策略。


- -因為能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收益大於支出,需要所致,君不見多少評職稱是需要達到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一定量的學術論文的硬性要求的


我發了一篇在某省級期刊上,500一版。從我給編輯論文到收到錄用通知不到一個小時,編輯就叫我打錢過去。一小時能省什麼稿?我想他們也不會去麻煩吧,反正錄用通知上寫了抄襲他們不負連帶責任。

後來收到樣刊,錯別字都沒改。整本雜誌500頁左右,根據文章字數排版字體有大有小,行距有寬有窄,因為他們最好能在一頁里擠下一篇。完全就是一本學術垃圾,為雜誌題名的還是我國一位著名文學家,老先生若泉下有知,絕對能氣活過來,把這倆字抹了!

還好我寫的也是學術垃圾,學校規定必須要發一篇,實在沒辦法造一篇出來。上面答題的很多人可能真的是有在研究,有在搞學術,我很敬佩你們。但我想也有很多人是和我一樣的,因為很多次我在知網上看期刊,裡面都有大段大段的雷同,而我好歹還做了語句結構調整。

我算了算這本期刊收的版面費至少有25萬,有些版面上排有幾篇實在擠不進一頁的文章的超出部分,超出不到半版統一按半版算,所以這些版面上可能有750元。以這編輯的辦事效率,我估計這雜誌社只需要三到五個編輯,一個收錢的,類似一個淘寶店,編輯就是客服,收錢的是老闆。

當時拿到樣刊我就想,要不是弄不到刊號,還讀什麼書,上什麼學,這種生意多好做!


對於一個技術期刊編輯來說,收不收版面費其實對編輯也是一種折磨。其實版面費又不會和我們的收入掛鉤,收了又如何,不收又如何。對於我來說,往往看到好的文章,一般我可以直接放行。但是對於雜誌本身來說,有一筆版面費對雜誌也是有好處的。發行的成本確實是很高的,如果讀者從郵局訂閱,這本雜誌定價的45%是直接被郵局拿去,如果再除去印刷成本、包裝成本,還剩下多少?也請作者體諒編輯的難處,你們發篇文章,或者就能評個高級職稱,收入立馬增加,而編輯呢?發了你這篇文章就能賺很多麼。新聞出版總署現在強令出版單位全部改成企業,盈虧自負,很多學術期刊大可以一關了之。然後大家都投國外雜誌,國內反正本來就如作者所說的那樣。。不行!


這個問題挺簡單的,如果只考慮經濟問題,就是出版方要收支平衡。學術刊物買的人少,加之國內的環境,價格也很低。刊物價格可以對比國外期刊價格。所以說考慮到收支平衡,就需要投稿的人交錢了。
當然這只是最簡單的層面,腹黑一點說,中國不允許隨便發行刊物,所以如果你掌握一家刊物,卻沒有競爭,很怎麼樣的,當然是多賺錢。


美國免疫學會簡直窮瘋了。


我要來反對一下@笑道人。
我只知道電子這個領域。
IEEE一般不收版面費,但超長的論文按超出頁數收費。沒有稿費,審稿也沒有錢。國外也有收版面費的,但都是open access,如hindawi。就是說要不向讀者收錢,要不向作者收錢。
國內我只發過一篇核心,要交版面費,讀者下載還要收費。這就屬於不要臉了。


除了彩圖,迄今為止投的刊物沒出過一分錢。審稿也沒收過錢。國外幾大出版公司旗下的刊物收費的我是沒見過。


現在在聖地亞哥參加國際計算機視覺大會(ICCV),不能認同 @笑道人 的回答,

理學和醫科不論,工程類的就我所知大概有60%以上還在高額收取版面費。剩下40%的不收或少收里,得有三成左右是行內墊底、口碑良莠不齊的——英文刊物。

如果我們計算機視覺領域還有幸列入不論理學和醫學的工程學,從最頂級的IJCV,TPAMI,到稍微次一級的TIP,PR再到更次的CVIU,PR letters, 都是免費刊登。TIP記得超過頁數和彩圖會加錢。所以在我們領域來說,稍微有點檔次和自尊的期刊都是免費。我覺得所謂60%收取高額版面費的多半是整天充斥我郵箱的那些垃圾期刊。

我不知道 @笑道人的統計從何而來,如果有心的話,我建議使用
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
對其中幾個大領域的TOP journals 統計一下,看看有多少在收版面費。但是每個小領域最好只選取最TOP兩到三個期刊,大家別誤會,就我們計算機視覺領域來說,我不是說剩下的良莠不齊,我是說剩下的都是垃圾。


其實 笑道人,回答的已經很全面了,但是覺得不夠簡單,所以簡述一下:
期刊收版面費,審稿費是國際慣例,但是一般好的文章還是會有稿酬的;中國特色基因在於期刊少,而想要發表論文的人挺多(特別是行政評級等的要求催生)
期刊雜誌社的收入來源單一,而學術期刊廣告收入可以忽略不計(少得可憐),受眾群體又少,發行收入也沒有,那他們怎麼活下去,收點版面費糊口吧,收著收著發現大有錢賺,所以 就中國特色了。
因為期刊都是必須要掛靠一個主辦單位的,好的期刊會得到上級單位甚至國家的補貼,所以也有期刊免費投稿發表、不受審稿費,稿件質量高的話也給稿費,所以不要一概而論,國內期刊目前是分層式特色,所以期刊行業業亟待整頓


剛在一個垃圾期刊上發表了一篇垃圾論文花了1100塊的飄過,不過學校可以報銷的無所謂


推薦閱讀:

TAG:學術 | 論文 |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