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金融的,但是數學不好,還有救嗎?

我是大學選的金融,但是我高中是文科班,數學也不是我最擅長的,一到大學,接觸微積分,高等數學,一下就懵了,講的啥聽不懂。
我想問一下,如何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


我覺得是這樣的:

首先,「金融」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它對應了很多具體的知識領域,其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又對應著許多具體的職業和工作內容。

比如你可能會成為量化投資分析師、對沖基金交易員、策略研究員,這些職業通常對數學要求很高,如果你一直數學不好,那隻能 Kiss goodbye 了。

但是還有另一些職業,比如投資銀行分析員、風險投資家、信託經理、保險銷售、銀行櫃員、企業財務人員,這些職業對數學要求很低,甚至僅限於加減乘除。

你可能覺得你聽到了一件天大的利好消息,但是且慢,有以下幾件事情你必須注意:

  1. 如果你想從事學術研究(Academic research),那數學好是一件必要條件;
  2. 對於數學要求不高的職業,通常會要求你「對數字敏感」(sensitive to numbers),意味著你要能從大量的財務、經濟數據中找出關鍵信息或規律性的東西,而不能看見數字就眼暈;
  3. 即使前兩條假設被你成功規避了,本科數學不好會影響你許多專業課的學習(宏觀/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進而影響你的 GPA 和簡歷,最終影響你找工作/出國;
  4. 最重要的,如果你數學不好是因為性格或能力上的「系統性原因」,比如懶惰、學習能力低下,那麼數學不好會表明你在很多其他方面能力低下(no offense),最終對你的學習和工作產生長期的不利影響。

在我看來,真正重要的是你要想清數學不好意味著什麼、會導致什麼後果,進而決定你下一步怎麼辦(努力彌補、另闢蹊徑、置之不理 etc.)。

希望我說明白了。


樓主,請喝下這碗雞湯:

只要你專業知識夠厲害,你有好的想法,數學的部分完全可以找別人幫忙。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你一定聽過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Cobb-Douglas Function), 一般形式為Y=AK^{alpha}L^{eta}mu
這兩個人裡面,Paul Douglas是個經濟學家。有一天他看著一組美國產出、資本投入、勞動投入、工資及資本回報的數據,發現雖然資本和勞動投入都在變,但是他們的回報率貌似很穩定,其中資本回報佔總產出的比例大概穩定在25%左右,而勞動回報佔總產出比大概是75%。然後他就想從這個現象中得出具體的產出函數,就是Y=F(K,L)的具體形式是什麼。也就是structural form了。可是他的數學不好,自己搞不定。於是他找來數學家Charles Cobb, 數學家用了一下Navier-Stokes Equations,就得出了F=K^{1-alpha}L^{alpha}的形式,在這個例子里alpha是0.75。這個形式現在的應用範圍已經遠遠超越了生產函數。

你也一定知道瓦爾拉斯(Leon Walras):微觀經濟學裡的Walras" Law, Walrasian Demand, Walrasian Equilibium...樓主可能不相信他的數學也不好。其實他在1880年代左右提出的一般均衡理論的時候,裡面的數學推導有錯誤。後人直到50、60年代才慢慢把這個數學證明證出來。

證出一般均衡理論的這幫人里,其中有一對叫Ken Arrow (1972年諾獎得主)和Gerard Debreu (1983年諾獎得主),樓主學金融的得知道阿羅-德布魯證券(Arrow-Debreu Securities)吧。Arrow也是經濟學家,Debreu是數學家(同時也是經濟學家),證明裡最難啃的數學部分相信也是主要由Debreu搞定的。

同樣的還有把博弈論引進經濟學的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和摩根斯坦(Oscar Morgenstern).摩根斯坦是普林斯頓的經濟學家,他找來身為數學家、物理學家、發明家還是「計算機之父」的馮·諾伊曼,於是誕生了1944年的這篇巨作"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哦還有,聽說盧卡斯(Robert Lucas, Jr. 95年諾獎)的本科是學歷史的呢。他娶了個學數學的妻子。

所以我才說,只要你專業知識夠厲害,你有好的想法,數學的部分完全可以找別人幫忙。

-----
可是,我也給最高票數狠狠點了贊。因為前提是你的專業知識得過關,得有好的idea。學好專業知道,微積分和高代是一定需要的,足不足夠另說,depend on你未來的職業定向。與此同時,更要想想自己比起那些數學功底好的同學,可以挖掘的優勢在哪裡。


樓主如果想今後從事金融工作,我覺得數學不差是比較基本的,但並不需要你出類拔萃,除非你是做衍生品設計的,那是純數學的世界了。

我可以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案例,名字我不說了。投行PE圈子裡有一個很senior的MD,是律師出身,整個圈子都知道他不會用Excel,不會做financial model(會看但自己不太會搭),人家是在投行從a-level開始做起的,你簡直無法想像不會用excel不會做model怎麼才能在投行里活下來,但現在人家是MD了,圈子裡沒有人會因為他不怎麼會用excel而對他有歧視,相反他很受人尊敬。

所以我覺得樓主不用太擔心,只要你是smart gay,對自己喜愛的事業有熱情,能堅持下去,我覺得沒什麼問題。職業生涯是一場馬拉松,沒有人是因為開頭的3km穿的鞋比你好所以最後贏下比賽的。


學習經濟/金融恰恰可以讓一個自認為數學不好的「文科生」重新認識數學的神奇。當你發現用一個偏導數就能衡量變數之間的影響,用一個拉格朗日乘子就能體現稀缺資源的價值,或是用一個歐拉方程就能描述最優化主體的行為時,你一定會驚訝於自己「這麼多年文科都白學了」。

數學是不分「文理」的。數學在「文科」中的應用不計其數。如果你能夠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並且打破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的「文科理科、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那麼要學好數學其實並不困難。


換個角度回答下這個問題。


1. 數學的語言性。數學是一門語言。類比英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要求就會不同。比如在英語系國家,英語能力會影響你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在中國來說,英語水平不會影響你的日常生活,但還是會影響你的職業發展等(申請外企工作等等)。

同樣對於金融的不同領域,數學能力會限制你的選擇和發展空間。數學能力未必是must have,但數學所培養的思維一定是nice to have。

2. 數學的工具性。金融不同領域會用到不同的數學工具,是stochastic calculus,PDE (比如賣方的quant們),還是泰勒展開級別(比如某M記公司的consultant)。

畢竟大多數時候,從事金融的不需要成為工具的創造者,而是需要成為工具的使用者。而學會使用工具的難度會遠低於創造工具的難度。

所以,結合職業規劃,學會使用所需要的工具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樓主放一百個心,絕大多數金融職業具備基本的數學技能足夠了
需要高深數學知識的金融崗位一般不是留給金融科班的同學們的
數學博士,物理博士,計算機博士們非常受歡迎,什麼量化啊,衍生品,策略設計,這些產品設計的方面需要很高深的數學。
就算你數學再好基本上也和那些人沒得比,沒有突出競爭力。
金融需要的是什麼?是資源
科班出身的話,你會積累大量的人脈資源,這就是你的優勢。即使你不是科班出身,資源同樣是可以累積的,知識會多花一點時間。資源也不全是人脈,各種各樣的優勢都有可能是資源,多發掘自己的潛能就好。
說到底,金融基本上都是買賣,學會包裝推銷自己的產品,學會辨別別人的產品好壞,這就很夠用了。
像券商裡面:投行、研究所、銷售、資管都是這樣


我來提供一個新角度吧,題主可自行感悟!

把數學當做攝影、繪畫、音樂、舞蹈來學,不要望而生畏,數學只不過是一種十分古老的技術/藝術,它的博大精深而又晦澀難懂的外表,容易讓人敬畏和害怕,其實數學很有趣的。

舉個栗子吧!
前一段時間在搗騰回歸分析,外行人一聽就不明覺厲啊,我和你簡單說一說什麼是回歸分析呢?

從前有個好奇的人種豆子,他發現有的豆子長得大,有的豆子長得小,這個好奇的人就覺得很奇怪,這是為什麼呢?通過一株一株的看自己種的豆子,他做了一個猜想:大豆子的後代會比較小,小豆子的後代會比較大(這就是統計學的假設H0),為了驗證這一猜想他找了全國各地的小夥伴幫忙從相同的袋子裡面取不同種類的豆子回去種,然後豆子在他們的悉心照料下漸漸長大,這個好奇的人就把豆子全都要了回來,一個一個標記大小,然後發現自己真聰明啊,之前的假設是正確的,太大的豆子的後代會逐漸變小,太小豆子的後代會逐漸變大,也就是說大家的個頭趨於向平均值附近靠攏,他把這種現象取名:返祖,後來又被各種人改名,變成了回歸,也即大家喜歡回歸到平均水平的地方!

你看,你理解了回歸了,接下來開始說回歸分析吧!(吃個飯先


7.29更新~
首先說個抱歉,因為部分內容是從另一個回答里直接拷過來的,所以有些內容斷章取義,有些內容文不對題名不屬實,特此修正部分內容。

必須聲明的是,這個回答主要想告訴樓主以後如果在金融領域就業,並不是所有崗位都要求數理功底強的,有些基礎崗位其實對數學要求很低,還有些看上去高大上的崗位其實對數學要求也高不到哪裡去。讓樓主不要擔心。
-------------------------------------------
別噴我,但是說實話,覺得有些崗位會四則運算就行了,微積分怕是用不上吧?拉格朗日幹嘛的?傅立葉極數?沒聽說過。。。

直接把我另一個答案中的內容拷過來,看看各種崗位對數學的要求
註:我也只是粗粗分類,沒能做到不重不漏,只是告訴樓主不是所有崗位都要求數學好的

只截取一部分,有斷章取義的弊病,有興趣可以去看原答案:什麼樣的人適合讀金融?

之前的回答是「什麼樣的人適合讀金融」,有些內容放到這個回答里就顯得不夠切題,因此,重新定義幾個關鍵詞:

學歷高(有些限定985 211、有些限定清北復交、有些限定碩士及以上)、數學好、顏值高、愛學習、家境好(資源廣)、性別男(此處只是指有些崗位偏好男生,這也不是金融行業的特例)、善交際、英語好、肯吃苦

如下按照不同類別的金融機構,將上述特點按照重要性排排序(個人觀點,歡迎來辯)

1.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

如:人行(政府機構)、工農中建、交通、招商、浦發、民生、興業、廣發、平安、中信等等銀行

家境好(資源廣)、學歷高、顏值高、善交際、性別男、愛學習、數學好


2.城商行

如:北京銀行、上海銀行、南京銀行、江蘇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天津銀行、大連銀行等等各類地區性銀行及城市商業銀行

家境好(資源廣)、顏值高、善交際、肯吃苦、愛學習、數學好

(這類了解甚少,歡迎糾正)


3.外資銀行投行

如: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德意志銀行、巴克萊集團、渣打滙豐花旗東亞星展蘇格蘭皇家銀行等等

學歷高(有些只要清北復交)、英語好、愛學習、家境可、數學好、肯吃苦、性別男、善交際、顏值高


4.證券,基金類

如:申萬宏源、國泰君安、中信、國信、安信、海通、國金、光大等等證券

上投摩根、華夏、華安、國泰、融通等等基金

學歷高、肯吃苦、愛學習、數學好、性別男、善交際、顏值高、家境好


5.保險公司,金融租賃,信託,資產管理

如:中國人壽、泰康人壽、中國人保、太平洋保險等等保險公司

交銀融資租賃、東方資管、新華信託等等

善交際、愛學習、肯吃苦、顏值高、數學好(如果作精算師,這就是絕對的第一)、家境好


上述,很多在排序的時候也很糾結,因為重要程度實在難分伯仲~

補充一句,如果想要搞研究,數學還是必須學好的,畢竟現在金融類的研究數學建模最關鍵,理論研究太難突破,以上~


先握個爪。~T_T~ 我學的是財務管理。同樣是數學渣渣。上高中的時候數學就沒及格過。〒_〒
進了大學 高數 線代 概統都是六七十分飄過~ 分雖然不高但考前預習的時光也是異常艱辛。上課聽不懂老師講課會很煩躁。然後思緒就會神遊飄忽起來。發發獃 玩玩手機 抄抄我看不懂的板書。就這樣捱到了結課。
雖然身為理白。但考前還不想放棄治療。泡圖書館一頁頁地刷書啊。背背題型啊。問問周圍會的人啊。預習的時候還真是爭分奪秒。 考前心情很焦躁很忐忑。但幸好還沒掛。阿彌陀佛~么么噠。
可能會有人問。明明知道自己數學不好。為毛還作死選跟數學關聯度很高的專業。我只能說是陰差陽錯。想過轉專業。但後來想到在我們學校適合女生學的最好的專業也就是財管了。便妥協了。
也思考過自己該怎麼走好未來的路。數學這麼差。考研的話數學無疑是一大致命的軟肋。不考研的話光靠拚命拿證 拚命提高自己的專業實力就可以補救的么?。。。迷茫。
說到這兒。貼一篇今天在一個上看到的一篇問答吧。
———————分割線———————————————
有勁不知道往哪裡使的時候,真是能力配不上理想?
檸檬味的芒果問:之前聽別人說過一個觀點,「迷茫是因為你的能力還配不上你的理想」,這個觀點真的對嗎?
@jhouselife 答檸檬味的芒果: 這句話在某種情況下也許是對的。
一個人迷茫,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不知道要往什麼地方努力,不知道怎麼繼續走,不知道自己未來要怎麼度過……就是因為害怕虛度人生、害怕浪費青春,有一顆向上的心但又找不到方向的人才會迷茫,你見過有幾個安於現狀的人是迷茫的?迷茫的人,都是有理想的人。是啊,有人問了,既然你有理想,那你就往那個理想前進去奮鬥啊。
可是,我們大多數人,對理想可能就是說我將來想過事業有成、衣食無憂、不負此生的生活。那麼,對於自己想要什麼事業,怎麼個不負此生法,我相信,這才是大多數人迷茫的原因。有理想的藍圖,但不知道怎麼走。好像有千條萬條路,可是,因為現實的種種原因,結果第二天起床,還是老路一條。我當然不是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那類人說話,我的重點是:有很多人,很有潛力,很努力,可是,他沒有機會,沒有平台,沒有一點點指引。就像盲人摸象,像瞎子走路一樣,總是兜兜轉轉,原地踏步。
今天周六,我還是在上班,我也還是利用午休的時間來打下這些字。因為我也正在迷茫,來新公司不過一個星期,依然是一個遊戲公司,是我不願意再踏入的遊戲公司,可是我現在依舊坐在遊戲公司里上班。為什麼?國慶前,找工作的時候,我告訴自己,就像去年剛畢業一樣,進一個新的行業,一切從頭再來吧。我投了簡歷,各個行業,不管對方要求是什麼,我盡量投,結果,沒有一家遊戲以外的公司給我電話。而遊戲公司的電話卻此起彼伏!因為我的簡歷告訴了那些人,我是遊戲行業,我在大公司呆了近一年,我有近一年的工作經驗,在遊戲行業我這種職位算是有一點點資深了。現在問題來了,沒有其他公司給你電話,而遊戲行業卻願意付你恰當的薪水,而你當時家裡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弟弟生病,自己在廣州還在付房租,要還銀行學費貸款,還要存錢補給家裡……你會怎麼選擇? 於是,今天我照舊在一家新的遊戲公司加班,寫著自己也不知所云的新聞,玩著複雜、無聊、不明就裡的遊戲。那些文章說,能力配不上理想才迷茫!一個人的能力是怎麼獲得的?是通過一次次反覆的訓練和實際的職場來練就的,不是你在家裡看了本書你就有能力了。
一個前台,她當10年的前台,她與10年前的自己相比,能力並沒有任何提高,職業能力開始固化,她的工作真的就是十年如一日地重複下去!她對前台那些工作只是變得無比熟練,她可以輕鬆搞定前台工作,更可以當個小組長或者小主管來教新來的前台如何工作而已。可是,如果是一個向上的前台,她有上進心,而公司願意給平台給機會,她的能力才能在鍛煉中提高。如果連這種機會都沒有,她怎麼鍛煉?
去年剛從學校出來,啥也不懂。但我知道自己學習能力很強,無論是哪個公司,只要願意任用我,我都可以達到他們的要求。但是,面對一片空白的應屆畢業生,有誰相信呢?即使我考了四六級,拿了計算機證,也拿了學校里亂七八糟一大堆獎,但我自己非常清楚那些獎怎麼來的,英語是怎麼過級的。所以,我的問題來了,一片空白的我,好像去哪裡都可以,但路只有一條,你可要怎麼走?於是,我每一次求職,都是拋硬幣,瞎碰的。哪個公司願意要我,我就去哪裡,不問什麼行業不行業。 陰差陽錯入了遊戲行業,還呆了近一年,有了一年經驗了,結果怎麼也跳不出去了。我會媒介,會文案,會PS會PPT,還弄過小段時間平台運營和項目管理……好像了解得特別多。可我並沒有在哪裡獲得長遠的發展,現在在做的文案工作,我心裡很明白,已經走到頭了,我呆十年,十年後的工作還是和現在一樣。日復一日地重複,五年後?十年後? 我相信不僅是我,即使是那些總監、經理,在職場中,工作得心應手之後,剩下的就是熟練和重複了。誰不迷茫?有誰不迷茫?別說我等小員工,那些創業者,領導者,都迷茫。他們的收入可以滿足他們的物質慾望,但卻無法填補對於後面已知人生的空虛。
每一天,我都想離職。但想完離職之後,又繼續想,我得努力堅持。因為只有我一個人,只有自己,我甚至連商量的人都沒有,身邊沒有一個能溝通工作困擾的朋友,因為有時候別人比我還困擾我還要扮演正能量去安慰他們。再痛苦再孤獨再迷茫,都找不到人商量。
我也讓自己活得很累,努力健身啊,練書法啊,學日語啊,拚命看書啊……亂七八糟一大堆,卻沒有哪一項取得矚目的成就。可我還是告訴自己努力學習,說不定哪些就用上了,可以時來運轉呢?我不知道能怎麼辦,再痛苦可我還要生存,我也有夢想。但夢想再大,如果你連現實中基本的生存都無法滿足,又怎麼談夢想?
「餘生,是已知的未來;未來,是未知的餘生。」 或許,迷茫唯一的好處是,我們的未來還未可知。
——————————分割線————————————

好吧。這篇是有點雞湯。但看後多少會有點感觸吧。我想說。只要你想。只要意志尚存。只要信念不倒。只要你肯說服自己一定能行。數學再差又能如何?數學都差了那麼多年了。想突然間腦洞大開具備良好的數學素養。這現實么?金融雖然離不開數學但又不是只學數學。還是多看些財經類的雜誌 多關注一些財經新聞。培養自己對專業的敏感度更重要吧。
共勉~
爪機黨。排版亂。見諒~


謝邀,題主沒有給出「有救」的定義,我只能在此猜測,題主想要的「有救」等同於「在金融領域找到工作並獲得穩定收入」。

單從這個定義來看,有救,完全有救。金融領域的一線員工,工作中運用到的數學都只有小學水平,很多時候不用心算,計算器就搞定了。櫃員,會計,客戶經理,理財顧問,擔保公司,券商,保險業務員,你能做的比比皆是。收入2000-10000+不等,這裡面的差距是差在你的營銷能力而不是數學水平。

如果題主志向不止於此,「我要在金融行業賺大錢,買房子,搞項目,成為中產階級的中上游!」 那答案是有救,還是有救。這時候對你的數學水平要求大概也就提升到高中層次,你得對自己每天過手的數據和公式有一定的理解,會用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二次方程,會算臨界數據,對利潤成本公式的變化要瞭然於心,如果投資商鋪或者與人合夥,對你的價位啊費用啊分紅啊敏感一點問題也不大。我接觸過的幾乎過半產業業主,都只聽總報價,不深究其中的點數,如果有心操作,空間還是比較大(當然人家也不在意那幾個錢)。在這個階段,人的收入基本就和時間分割開了,脫離了「有做有拿沒做沒拿」的盈利模式,可以做的事就太多了,年收入50w起無上限。我所接觸的人裡面,有銀行中高層,券商主管,民間融資,財務總監、信託高層等等。和上面一樣,考驗的是營銷、人脈、後台、原始資本甚至以職位本身為核心的內部鬥爭,而非數學。

如果題主志向還不止於此,要成為精算師、量化投資分析師、甚至經濟學家、金融學家、意見領袖,那倒是需要點數學的。


我高考英語三十多分,大學讀的是英語師範,沒考過四級,到我現在卻和外教一起從事英語教學工作。請不要低估自己。


沒有。


個人認為數學不好的文科生選擇了金融專業,大學四年在學業上是會很---辛苦的。
因為金融有好多數學相關的課程啊,如高數概率論線性代數計量經濟學etc,學得不好不僅打擊自信心還會拖低成績績點,直接影響獎學金出國申請各種機會。
所以,如果對數學特別恐懼的孩紙,建議慎重選擇金融專業。


答主自己就是學金融的文科生,並且深深陷在「文科生數學不夠好」這條定律里出不來。
這成為了我的借口,數學我只拿它做考試難關,從來沒有給自己機會發現數學的美和價值。
直到現在,面臨保研的關口。
我所有夏令營被拒,幾乎到絕望的邊緣,而於此同時年級上另一位與我相差無幾的同學卻offer大豐收。
不甘心的上前打聽,才知道她已經自學高級計量和c語言,能熟練用spss跑數據和matlab編程和建模。
我感嘆,說:你們學理科的就是厲害。
她回道:不,我是學文的。

我想剛進大學時,我與她其實差距不大的,一樣是文科生,一樣學數學。但不知不覺中,我為自己設了上限。
其實文科生不是學不好數學,只是你認為自己學不好,然後就真的學不好了。


決策者不需要懂數學,匠人才需要,比知識量沒人比的過電腦,比計算速度沒人比的過電腦,人腦的牛逼之處是整合和運用,劉備計謀不行,顧諸葛亮給他打工,武功不好,顧五虎將給他打工,能僱人乾的活就僱人干,自己要乾的是僱人幹不了的活。所以你要是打算做決策者,數學好不好無所謂,你要是打算做被僱傭的,數學需要好


沒關係的。


我也是文科生,我也是學金融的。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1.關於文科生與理科生?
上大學後,寢室里有兩個文科生,兩個理科生。然後,我的感覺是,文科生高中的答題訓練讓我們更傾向於感性思維,思維更注重全面性(就像高中文綜答題,時踩點給分,所以列點較多,刻求全面,但每一個點後面的闡述則並不是長篇大論的細緻),思維是廣度和橫向擴展較多。
但理科生的思維則是縱向發展較多,注重深度,他們更注重一層一層的推導,一個問題一步一步的往下深究,刨根問底的那種。

感覺里,文科生的思維更像一個十字架的「橫」,而理科生更像那個『豎「(當然,這種事情不能一概而論,個體都是有差異的,文科生里也有」理科生「,理科生里也有」文科生「,我只是描述一個我自己觀察到的大致現象而已)

2.關於文科生的數學和金融?
我也是學金融的文科生,當然,已經走到大四的尾巴了。雖然高中學的數學比理科生淺,但依然不太影響我的大學數學類學科的成績(並且都是平時上課比較水,靠考前5-7天突擊考的,原諒我其實比較懶),依然高數96,計量經濟學95,概率論100。在這裡,希望可以和題主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方法吧。
--------------------------------------------------------------------------------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不要老想著自己是文科生,所以數學弱,所以數學弱。你必須改變你的想法,樹立自己對數學的信心,文科生又怎樣?文科生也能把數學學得不比理科生差!(但如果你是實在是厭惡數學到自己看見就能吐出來,那當我沒說。只要你沒討厭到這種程度,你又有想要學好的心,那麼再差也差不到哪去的)
第二,刻意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上面我所提到的我感受到的文理科思維的差異,是為這裡做鋪墊的。想要學好數學,除了信心外(對一件事的信心是你想要成功的做任何事的前提),還有就是數學所需要的思維,你需要有意去訓練自己和培養自己。你需要在你文科生的橫向思維上,加一個「豎」。多看看可以增強自己邏輯思維、思辨能力的書,多做做可以訓練自己邏輯思維、思辨能力的事情。具體怎麼做,題主可移步知乎關於邏輯、思辨訓練類提問下面的答案。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對我邏輯訓練最多的是,做科研!跟著導師做課題,自己帶隊參加科研比賽,從立項書到結項書,每一步都在增長我自己。

第三,我自己總結的學數學的一點點小方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僅供參考)因為文科生學數學很容易落入的陷阱是:單純的背公式和公理,但卻對它們背後的東西囫圇吞棗。大學數學,當然也有背背背!就能解決的試卷,如果題目夠簡單只是單純的考查能夠運用公式就可以了,但這種學習,一旦題的難度提升你就蒙了。所以,最紮實的做法是你不僅要背的到所有的公式和公理,你還得知道關於它們的三點:(1)它為解決什麼問題而誕生?---教材上的每一個章節引言里拋出的問題,就是為了引出這個公式和公理誕生的,即是其源頭。(2)它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公式和公理,教材上有推導過程的,一定要看懂(看不懂問老師總可以咯~)(3)它運用的前提和限制條件?-----有些公式和公理運用的前提是很容易在答題里被忽略的(比如要求xxx不為0時才能適用該公式等條件)

以上三個分別對應了如下問題,該公式和公理應該在何時何地用?怎麼用?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然後剩下的就是做題了,熟能生巧吧。

期末複習數學小Tip,上面我也有提到過,我複習數學類考試一般都是提前一個禮拜左右,具體複習方法如下:第一,先看書!把書上所有的東西都看一遍,看懂!看懂的意思就是做到第三點下的(1)(2)(3)都搞清楚。第二,就是做課後的習題,加深印象,檢查是否真的看懂。第三,就是自己找往年的考題練習,檢查盲點,再針對性加深對不熟知識的複習。

先就醬吧,以後有空再更。歡迎指正,謝謝~
---------------------------更更更的分割線---------------------------------------

關於文科生學習數學,我覺得還有必要更的Tip主要是知識點梳理和練習了習題之後的總結:
1.知識點梳理:
由於我的複習時間一般為1個星期,因此效率還是比較重要的,我除了第一遍會看書以外,在最後臨考前一天還會再次回顧複習一下知識點。由於數學書一般還是比較厚的,因此我自己會提煉所有知識點出來自己做成一個薄版的「數學書」,當然是薄的只有幾頁。。。。。當年看書的時候我會每看完一章,就總結一章的內容,一般包括定義、公式及其注意事項,難以理解的公式我還會在下面舉個例子幫助理解。
2.習題總結:
數學題大家很小就做過了,舉一反三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但真的練題效率的提高非常重要。每次做題,做錯了的我都會做一個總結,錯在哪裡?是公式的運用前提沒有注意?還是思路就錯了?還是完全做不來?(完全做不來就要對應教材重新深入學習這個知識點到這一類題完全不壓力了。。。)還是什麼。。。。。同時我會把相應的教訓總結對應到之前自己的知識點梳理旁邊,用紅筆做標註,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其實你把你每套模擬題或者往年考試題拿出來看,要是不總結和提醒自己,呵呵,其實老錯一個考點的問題。。。。。所以避免重複犯錯對於提高分數非常重要!

好了。。。。。我也不談什麼數學愛好興趣的高雅情懷了,我也沒啥這類情懷。。。。。只針對考試針對應試教育給點自己的經驗。謝~


有,放棄就好


各種專業分析各位大神都說過了,我只想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如果你早就發現你對數理化都不怎麼擅長的時候,請你千萬不要走上金融這一步。因為你可能缺乏的是,學好數學的思維模式。
我從小就是語文英語比數學強很多,初中時加入物理化學已經把我折磨的夠嗆,高一未分科時,560個人,我考試排466名……物理從來沒有上過40分,化學算是理科里的文科成績還好,但到了有機化學,就抓瞎了。生物沒學過沒經驗,作為一個密集恐懼患者,看細胞圖看得我毛骨悚然。然後分科後,很幸運我遇到了一個好老師,最終高考數學139算是最好水平了。
但這並不能說明,數學是可以學好的。誠然我的老師教學水平很高,但當時的學習時間分配,比如說我有五個小時自習時間,我有兩個半小時可能都在學數學,然而在這樣的付出下,我的數學也沒有上過140。也就是說,同樣的投入,我已經可以搞定其餘五科了……這個投入產出比也是酸爽。就我個人感覺,高考數學140是個坎,過了說明你基本上已經把這一門學懂了,開竅了,過不了嘛~那就說明這只是在茫茫題海中積累的經驗。
於是我考上了我的母校……也只能說這是我人生的一個很錯誤的決定……一開學我就發現,數學我完全學!不!懂!
且不說那些純數學的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不怕你們笑話,我真的是全靠作弊才勉強及格,光是那些偏數學的課程,我也一竅不通。一個簡單的公式,一個變數的變化引起經濟的變化,別人秒懂,我卻在為這種此消彼長的關聯一頭霧水。而大學裡課本上那些東西,真特么是太抽象了。你如何向一個完全沒有見過票據的人解釋匯票本票的承兌期限?你如何向一個沒有任何證券市場經驗的人講解證券公司的經營?你又如何讓一個人理解金融衍生品的計算公式?……
學不懂數學,導致了我整個成績的不堪入目,正如樓上很多知友所言,出國也基本上沒戲了。
更糟糕的是,這樣的狀態讓我整個人非常不自信,覺得自己什麼做不好。不要聽別人說什麼多做題,多用功,我還自不量力的報了CPA,結果別人一天能看一章,我一整天一個分錄都沒想明白……加之考啥啥不過,除了四六級沒一點難度,我連考個證券從業都能掛了……想想多打擊人。如果一件事情,你再努力都只能做到及格,要付出別人數倍的努力,如果不是自己非常喜歡,真的沒必要的。
另外數學學不好是會對你整個系統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的,數學學不懂,金融工程計量經濟學統計學等學科也很難真的學透,金融是一門很需要實務工作的學科,特別是一些明顯思維偏向文科的人,即便考前劃重點你背會了也能考個八九十分,你實際理解了多少呢?你腦子裡的金融是碎片化、不成體系的。我希望大家不要用「我有一個朋友」來鼓舞題主了,題主可以去嘗試,但結果我覺得真的性價比太低。
數學不好對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沒考研,因為相關專業都得考數學……and我校金融學專業得上400分,我數學能考50都不錯了。有人說銀行對數學要求很少,是的,我作為一個銀行從業者,可以說除了開發部門,業務部門用到數學的情況很少,因為銀行業務細分到每一個人的時候,已經是程式化的操作了。但缺乏數學思維,你在理解產品和業務的時候,其實挺一頭霧水的。比如我至今都搞不懂我行的主代銷基金哈哈哈。即便你工作不怎麼需要數學,比如我行很喜歡讓人寫點歌功頌德的東西,你可以一遍兩遍地說,啊,我是多麼熱愛工作,我是多麼樂于堅守崗位,讓你對銀行業的發展趨勢真說點什麼,你可能只剩下,金融產品同質化……同業競爭激烈……我們要進行差異化競爭提升綜合素質,主要靠服務……這都是什麼傑寶玩意兒。你都愧對你的專業,但是你可能真的連當年財報都看不懂,也只能寫出來這些傑寶玩意兒。
如果你還在大一,甚至大二,即便你已經大三大四,你都有重新選擇的機會。無論是轉專業,研究生期間去學別的專業,都來得及。或許你會耽擱一兩年,但想想以後的人生還很長,這一兩年,真的不算什麼。


多看課本,從網上搜教程,多練題有助於消化數學理論,數學拿不下,別想玩金融


推薦閱讀:

債券市場為什麼在 2012 如此火爆?
什麼是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的過程是怎麼樣的?
人民幣的購買力是不是一直在降低?歷史有沒有相反的情況?
普通人不適合買股票嗎?

TAG:金融學 | 數學 | 大學 | 金融 | 學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