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有企業的意義何在?
一般講,商品價格由工人勞資,原料成本和投資者資本回報組成。國有企業的資本來自國家,少了價格組成中的一個部分,但相同產品的價格卻並不比私企便宜。那麼對於百姓而言,國企的意義何在?
五面怪有五張臉,世界上的事物基本都有多面性,從不同角度看它的臉是不一樣的。
國企存在有四張臉(四個維度),政治臉(政治維度)、稅收臉(稅收維度),控制臉(執政、控制維度),和產品供應同業競爭維度。民生臉(民生維度)很多人總提但卻是可以忽略的。
2)稅收維度@青銳吳斌的答案蠻好了,講明了國企不是今天才存在,從古至今存在了幾千年了。漢武帝喜歡打仗,沒錢了把自己的私房錢拿出來捐了,然後號召土豪有錢人們學我皇上一樣慷慨解囊,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但是這些匹夫資本家偏偏不識相,皇上號召下來了都沒什麼反應,裝作沒聽見。漢武帝不高興了,你們那點掙錢的門路還不是我給的?!信不信老子把你的路子收歸國有!開會。討論下這事,再找個文筆好的寫下。
1)看國企首先要從政治維度考慮。企業是什麼?和農業社會對比,企業就是工業社會的農田,是核心生產資料,企業股權同農田一樣,是革命的核心訴求。倘若私有化,我黨就不叫gcd了,叫私產黨好了,跟世界上其它國家沒有區別。
3)執政控制維度上面連接政黨性質,下面連接行政執行。君不見國企確實都還算聽話,各種指標、調控下達下來,國企由於性質不同,遵照執行的意願還是很強的。交稅的時候也不含糊,錢不是自己的交出去不心疼,所以對國企的收稅成本也不高。
4)我們一般人最詬病的是產品供應同業競爭的維度。產品供應上由於缺乏競爭,我們抱怨國企產品爛、服務效率低、價格還貴。那麼這麼爛的產品和服務,就沒法跟外企民企競爭,辦法就是實行壟斷,只讓國企做------結果就是大家抱怨的全部內容。
1)國企的這些弊端根本上確實是企業無實質主人、企業家精神的缺失導致效率低下、管理不到位(管理命令本身的質量、管理命令執行效果)的原因。效率低導致在價格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里首先價格高,然後賣不動,然後缺錢提高質量投入,然後惡性循環。
2)民營企業和二級市場公司在第一代創始人年紀大離位後同樣存在企業家精神缺失、效率轉下的問題。別人的解決方案是建設一整套「現代企業制度」約束和激勵職業經理人。
3)這個「現代企業制度」就是九十年代開始的國企改革的路子,至今仍在途中。
4)我本人傾向於認為職業經理人不管是董事會管還是「黨管」,都沒法和「企業家精神」同等條件拼殺。所以,在激烈競爭的、成本敏感體量不太敏感的領域,國企不要進入,讓民營「企業家」去弄。弄大了,上市後多年有一定體量了並且第一代企業家退位時,國資接管,讓其成為「全民所有制」------當然怎麼確實讓老百姓得到實惠是另外的關於「分配」的話題。但是如果你手裡都沒有,就談不上分配了。
這些年國企做了很多改革,寫書可以寫好厚的一本了。只讓某些國企做,意味著沒有市場競爭這一環。注意十八大著重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說讓他們在市場裡面玩,跟民企外企一起玩,「放開市場准入」。以前主要是分家、形成競爭格局歷練國企,現在是進一步放開准入。新一輪改革正在進行中,我還是看好的。
另外很多人一直維護國企的「民生維度」其實是不存在的。國家有稅收,利潤薄的地方補貼之,不管民企還是外企看到錢了還不興奮嗎?沒什麼事情是錢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雙倍的錢。以前還有人覺得土共的錢是隨便印的不值錢,現在人家又納入sdr了,外資土資都該放心了。說一些我切身的感受。好些年前去山西,當時正是山西煤炭行業最紅火的時候,煤老闆們開著豪車,空氣中卻滿是煤渣味,在從太原開往一個地級市的道路上滿是運煤車和煤老闆的陸虎,但道路卻已破壞的不成樣子。煤礦資源掌握在私人煤老闆手中,暴富了少數人,但與之相伴的卻是:礦難頻發,污染失控,公共基礎設施落後失修。雖然那是煤炭行業最紅火的時候,但一般老百姓們並沒有享受到什麼發展的成果,反而要為少數人的暴富而承受著巨大的代價。而那些暴發的煤老闆們,在發財以之後,到一線城市買房置地,揮金如土,卻並沒給當地留下任何可持續的產業。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到甘肅金昌出差時,發現當地的主要資源掌握在國有企業--金川公司手中。金川公司持續投入資金為當地修建基礎設施,解決民生就業問題,那裡道路寬敞,產業規劃有序,企業在開採資源的同時,並沒有隻考慮眼前利益,始終在謀劃如何實現城市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還不惜投入重金,發展綠色能源,引種綠色植物,發展當地教育。金川公司一個副總是80年代的老大學生,在金川工作幾十年了,人家和我交流時,還不斷拿金川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做對比,謙虛的表示我們要向人家學習,人家在環保方面如何如何做的好。而山西的煤老闆們只會炫耀背景和有錢……鮮明的對比,讓我深深體會到:自然資源掌握在國有企業手中是多麼重要。
————————————————————————————————
看到大家反響這麼熱烈,再補充說兩句。
中國近代之落後,關鍵在於工業化的落後。中國的崛起,本質是現代化,而現代化的核心是工業化與信息化。那是誰為中國修建了現代化的鐵路網路?是誰為中國修建了發達的高速公路網?是誰為中國開山辟路,修建了橋樑隧道?是誰為中國建立了現代化的國防軍事工業?是誰為中國提供了發展所必需的各種能源及其輸送網路,如石油、天然氣、電力?是誰為中國產品走出去提供了強大的海上運輸能力?是誰為中國建立了基礎信息網路?答案是:中國的國有企業。中國的國有企業是中國現代化的主力軍和國家隊,這是真真切切的歷史,是誰都否定不了的。
當然國有企業有其自身諸多問題,包括效率的問題、內部人控制的問題、殭屍企業的問題、虛報指標的問題、腐敗與浪費的問題等等。要認識到民營企業對中國的就業、輕工業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走出去和經濟的發展與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強調國有企業在中國現代化中的主力軍與國家隊地位的同時,不能否定民營企業作為中國經濟生力軍與先鋒隊的地位。
2020年後,中國將加速進入老齡社會,社保基金有可能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到時誰來補足這個缺口?誰來養活中國的老齡人口?是靠民營企業的募捐和慈善心?還是讓廣大退休職工自身自滅?答案只能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來補足這個缺口,讓中國安然度過老齡社會!!
最後再請大家考慮一個問題。如果中國的國有企業全部私有化會發生什麼?答案就是:一群產業-金融寡頭的出現。這些寡頭的私利就可以左右整個國家的經濟,甚至是政治!這難道是民眾之福嗎??
瀉藥,看了已有的答案,覺得該說的基本都說了,我補充說幾點:
小Q:小A,我現在在國企工作真是深有感觸,每天就是倒杯茶看看新聞,你說國家養了這麼多人也不幹活,效率低下,你說要這麼多國企幹嘛?
小A:那你覺得一個企業應該什麼樣子?
小Q:應該像那些私企一樣吧,大家都很努力工作,老闆也很懂得回饋員工,大家一起掙錢。
小A:那國家為什麼要掙錢?國家完全可以印錢徵稅啊!國家的作用就是讓國家的人民能夠在一個舒適的環境(廣義的環境,包括生活環境,社會環境,競爭環境等等)下快樂的生活,你不工作產能下降才是國家最關心的,企業賺不賺錢它不在乎。在國企工作的十字真諦你不會不知道吧?
小Q:「不賺錢可以,但不能出事」?
小A:對,其實許多行業需要的,恰恰就是這種態度。石油,電力,通訊這些行業,你的工作就是提供能源和服務,你賺錢不賺錢是後話,先保證國家穩定的能源、電力、通訊的供應是首要的,這是人民生活的基本。
小Q:私有企業來經營這些行業也能提供穩定的供應吧?
小A:這不一定,你別忘了,私企是盈利主導的單位,國企是政治主導的,這是兩個組織從構成上的本質區別。也就是說,私企的一切決定是從能否最大化盈利出發的,國企是是否符合政治需要出發的。舉個例子,安然的故事我想你聽過很多遍了,裡面有一個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安然控制了Texas的能源供給,而加州的電力供應主要來源於Texas的發電廠。當時美國為了得到合理的電價,建立了一種浮動電費電錶,即電費是每秒根據現在對電力的需求與供給浮動的電價,比如夏天的晚上用電的人多,那麼大家付出的價格就都很高,這是一種市場化機製為了能對人民用電有一個合理的激勵。現在試想如果你是安然,你會怎麼做?
小Q:拉電閘?
小A:對,他們就是這麼做的。因為一到夏天,大家對電的需求彈性是非常小的,哪怕電再貴我也要開空調和冰箱來保存食物,要不簡直沒法活。這個時候如果電價上去,那就是巨大的利潤。所以安然經常性的給他控制的電廠打電話,讓他們「關掉發動機維修一下」。更狠的是,他們是雙頭賺,這邊在他們「維修發電機」之前,他們的期貨交易員滿倉了電價看漲,然後boom,安然不但明目張胆地搶劫了加州人民,也在金融市場上洗劫了一番。
小Q:你說的這個是因為他形成了地域壟斷,如果我引入競爭不就好了?
小A:一些自然壟斷是不適宜引入競爭的哦,因為那樣會使平均成本更高。舉個例子,假如我要給整個北京鋪設無線WIFI,我要把整個北京大街小巷全裝上我的路由器,我裝路由器的成本假如是100億,北京假如有1000萬使用無線WIFI的客戶,我平均到每個的成本就是1000塊,也就是說我賣1000塊以上我就能賺錢了。但是現在隔壁老王發現了我這個商機,也決定做這個生意,他也花了100億去鋪這個路由,最後由我們兩家分這1000萬用戶,最後每人有500萬客戶,每個人成本100億(由於這個服務需要全覆蓋,所以我們必須全北京都鋪),最後我們的產品等於要賣2000塊以上才能賺錢。換到客戶角度,如果不壟斷,你要多花一倍的價錢才能享受到同樣的服務。
小Q:如果說你與老王以龍脈為界,天安門東邊歸老王,天安門西邊歸我,成本可能會降到50億,也是500萬客戶,不就變成1000塊了嗎成本?
小A:那我們也就同事成了城東西的地域壟斷,有沒有壟斷是看客戶有沒有選擇權,所以我們還是壟斷了。這也就是說這種行業,必須要靠壟斷才能維持,不壟斷也許就不會有這個行業了。2000塊的話,可能就不會有人用我們的WIFI,就用4G了。
小Q:嗯我明白了,事實上任何放在2000塊以上的定價都會使這個市場產生吸引力讓隔壁老王這些人加入進來。
小A:是的,所以如果是一個私企壟斷這個市場,他就會把價格定在1999.99元,每個客戶賺取999.99元的利潤。這種壟斷的定價權是能帶來超級豐厚的利潤,但是同時也比兩家或多家競爭更加節省社會資源。
小Q:經濟老師說壟斷定價後會有剩餘價值的損失DWL,那這樣豈不是很不好?國家是不是有權力限制他們的售價,比如電價不能超過X元/度?
小A:是的,事實上歐美許多國家確實是有這種監管的,他們核算一個普遍社會的資本收益率作為回報,比如5%,那麼以你的成本假如是C,那麼你的價格就是1.05C,所以保證了你的利潤率就是5%,讓投資者不覺得幹了這行虧了。
小Q:那這樣問題不就解決了嗎?雖然壟斷了,但是實際他們沒有定價權,也不需要國企介入。
小A:表面上看是這樣的,但是這些企業家都不是傻子,既然你限定了我的利潤率,我只需要把成本做的巨大就好了,全體員工配車配房,出國旅遊公司信用卡吃喝玩樂隨便來,福利全都上的最高標準的,以前公司成本100億,我賺5億,現在我把大家都弄的非常高興,燒了一大堆錢,成本200億了,我還賺10億,多賺了5億,何樂而不為啊?這一切是不是聽起來很耳熟?
小Q:是啊,就像現在官員的公款吃喝,貪污腐敗。
小A:是的,不同的是,他們的這些行為都是合法合規的,投資人自己的錢想怎麼燒就怎麼燒,我願意把錢扔在大街上你管不到我。而官員的貪污腐敗,不違法也違反黨紀,理論上是要受到制裁的。不過確實是有一些更好的博弈模型能夠解決這些燒成本的問題,但是這是一場無休止的戰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許有一天我們能找到一個最完美的答案,那這一切就都不是問題了。
小Q:但是這些問題在國企中也同樣存在啊,也並沒有解決。
小A:是的,同樣存在,而且也相當嚴重,但是相對而言,黨對幹部的監督力要比國家對企業的監督力強,司法可能拿走你的錢財,剝奪你的自由,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得罪了另外一邊,你的人生就呵呵了。
小Q:嗯,我明白了,這就是所謂的」集中力量辦大事「吧。
小A:是的,但是並不是所有行業都適合國企,比如互聯網這種輕資產高激勵高創新的行業,就容不得國企這種模式了,基本就是看能力看打拚,勝者為王。
小Q:為什麼互聯網這種行業就適合競爭?
小A:因為他相比其他行業基礎創新成本是很低廉的,往往靠的就是一個想法,結合一些程序員就可以初步啟動,後面就有A輪B輪各種融資了。所以你搞這麼一個start-up幾百萬差不多了。當創新的成本很低廉的時候,你就需要充分的競爭去將創新最大化的激發出來。
小Q:是啊,競爭還能刺激創新,所以其他行業也都要引入競爭才能刺激他們壓縮成本,創新改進技術!
小A:那倒不一定,這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創新是需要花很多錢的,一個新的葯一種新的機器都要經過許多專家長期的努力研究加靈感配合上足夠的資金供應才能做成。
小Q:那又怎樣,我沒明白。
小A:錢從哪裡來?錢從利潤里來,但是我想你經濟老師給你講過完美競爭的情況下,每家企業的經濟利潤為零的道理吧?
小Q:嗯,是講過。
小A:如果所有廠家的利潤都等於零或者很少,他們哪有資本去創新呢?創新可不都是拍拍腦袋就想出來的啊。競爭是給了這些企業足夠的激勵去創新,但是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能力去創新,做成一件事情是需要願望與能力兩樣才能做成的哦,不想做或者不能做都無法完成這件事情。
小Q:這麼一說也有道理。
小A:所以說淘寶可怕,有時就可怕在這裡,全國各地在一個平台上完美競爭,打價格戰,消費者是買到了更便宜的東西,但是你買到了更好的東西嗎?也許吧。一個廠家沒有了利潤,就沒法去開發更好的技術,甚至可能會儘可能的降低目前產品的質量以壓縮成本降價去和其他廠家競爭。
小Q:那這怎麼辦?
小A:分兩種情況,有規模經濟效應的行業(生產量的增加降低了平均成本的行業)大規模合併重組,市場走向壟斷化或半壟斷化,價格有可能更高(因為壟斷)有可能更低(因為成本下降),總之競爭消失殆盡。第二種情況是沒有入行門檻且沒有規模經濟效應的行業,就是不斷地重複一樣提供一模一樣的產品或服務直到永遠。
小Q:那種良性競爭,理想中的環境就不存在了嗎?
小A:不是完全不存在,不排除有些行業各個廠家在品牌上有一些不同,產品有一些特點讓市場分開。比如可樂和百事,都是汽水非常接近,但是有些人去吃飯點coke,服務員問we only have pepsi, is that ok?那人會回答no it"s not ok, it"s not the same stuff.我確實遇到過這種人,還不止一個。所以這些廠家在市場上非常接近,但是依靠自己的競爭力或者產品特點慢慢將市場區分開一點點,導致產品互相具有高替代性的前提下還保持著一定的壟斷性。這是一種極其複雜的情況。
小Q:那最理想的經濟架構應該是怎樣的?
小A:總結一下,大型關於國家命脈或人民生活基本需求息息相關的天然壟斷行業,由國有企業壟斷。人民生活其他增值服務,由私有企業寡頭競爭,這樣既保證了持續創新的利潤資金支持,也具有一定的競爭是他們有動力去創新。還有一些底層行業,就是完美競爭,價格戰把利潤打到幾乎不掙錢,萬年沒有什麼變化的行業。值得一提的是,會有互聯網這種行業,前期是完美競爭(幾乎全都免費),當客戶量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利用客戶粘濁性形成巨大的行業壁壘(QQ自己的巨大的客戶群)達成壟斷,使後來再起來的做同樣事情的企業不可能生存,然後利用壟斷收費或者變相收費(增值服務或者打廣告)。
==========================================================
最終還是決定用了問答模式,我覺得這樣雖然很冗長看起來也沒有學術paper那種又是圖又是公式的嚴謹性,但是可能比較方便大家理解。我總之是最喜歡讀QA的。記得以前哲學寫作的兩種模式一種是essay一種就是dialogue吧~
以上內容有少量內容引用了我自己在經濟學有哪些違背普通人直覺的研究結果? - ParkerMa 的回答
=============================================================
感謝大家的評論,但是我希望大家在討論問題的同時言語不要過激,過激只會讓你的觀點顯得更加不convincing.
經濟學實際就是人類承認自己的人性弱點,並研究如何設置合理的機制來利用這種弱點來達到人類想要達到的目的。目前來看,我認為市場機制和國有機制都有他自己的問題,到底應該怎樣誰也說不好,我們在這評論也是都是就自己所看到的社會中的極小極小的一部分現實而以點概面來證明自己的理論或思維邏輯。而真正的真理是在辯論中體現的,大家都說出自己的局部真實,也許就有機會組成大的真實。我只是就我的思想說出一種理論,我認為我說的理論有可能是對的,只是為大家提供一種新的思考問題的思路,而不是在judge你們的人生經歷或者你一生所信仰的whatever belief
另外一個誤區我要說明一下,我生活在北京,可能看到的央企國企和許多生活在地方的知友看到的國企央企有比較大的出入,和你們個人所見到的可能會有更大的出入。而也許在地方,國企由於其壟斷地位等等原因,其實沒有給我們大家提供一個ceteris paribus(其他變數恆定)的對比。比如某地方國企是一家國有銀行,而該地方其他產業均以農業和加工業為主,這些知友可能看到的就是國企員工天天坐在辦公室吹空調,拿許多錢,而自己風吹日晒的辛勤工作還不如他們掙的一個腳趾多。但是也許這種工作的不平等可能是因為行業造成的,比如金融業(因為是資源分配行業)在產業鏈中具有較高的分配權,所以利潤比較高,員工收入比較高,也坐辦公室吹空調of course。因為在這樣的地方,人們很難找到一個和這家銀行同樣等級,在其他方面類似的企業進行比較,所以就強硬的把它劃分為國企,把自己的養雞場劃分為私企。而我生活在北京,有許多可以比較的案例,我可以看到在私有/非國有控股股份制銀行工作的同學是怎麼樣的,我也可以看到在國有銀行里工作的同學是怎麼樣的,他們有什麼樣的感受,(而且我還額外能看到在美國工作的那些在金融行業的同學是怎麼樣的),所以我得出了上面的結論。當然我看到的可能是真正的事實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但是我希望通過我的分享能夠讓大家更加了解一些現在的情況。
同樣的道理,一些知友如果一輩子生活在中國,可能只看到了中國的問題,然後假想一個比中國各方面都更好的烏托邦美國在大洋彼岸,那裡一切的一切都是好的。我相信出過國的知友可能都會說其實美國也不是那麼好,確實他比中國好,但不像大家想像的好那麼多,當然也不像新聞聯播最後十分鐘里報的差那麼多哈哈。而為什麼你只看到了中國的問題,就像陳奕迅的歌唱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說的就是這種人性,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你在中國看個感冒也許早上掛個號中午看了拿個葯下午回公司上班了一共花了200塊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而你到了美國會發現看個病可能預約就要半年,最後花掉很多錢,雖然醫保承擔了大部分,但是醫保也是很貴的,你才會明白,美國醫療如此SB,中國醫療如此NB。事實就是這樣,你老婆每天給你做飯你覺得這就是她應該做的,還總罵她經常網購,看隔壁老王的老婆不網購長得還漂亮,等有朝一日你把隔壁老王的老婆撬了你才發現她不網購但是天天去大商場花錢不止,不做飯每天還讓你給她洗腳按摩,漂亮也是一日不如一日。東西總是別人的好,人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人性的弱點。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我的錯,這是所有人的特點,但是如果你不面對他,任其左右你的生活,那就不好了。不匿。
金融類國企員工。
曾經多少個明擺就是虧錢的項目必須得上,政府就一句話,你們就是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於是乎就殺進去了,扛把子,這種時候你指望逐利性的民企來挑大樑?早就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為什麼ppp喊得震天響落地卻很有限,社會資本參與方不夠賺錢唄,這種基礎設施投資你指望全部市場化,廣大老百姓十有八九是用不起的。不說別的,高速也好地鐵也好高鐵也好,都是大幾十年回本的營生,要快速回籠資本,民企定價大概率高定價,那麼我們國家這麼多人,這些資源傾斜都偏向中產以上,普通老百姓過不過了?國家很多事情的思路是先大面積覆蓋,先要有,再要好,畢竟人口基數在那。用都用不上,談個毛線發展。
有科技廳農業廳建設廳水利廳等等各種項目,初期都是狗屎粑粑一樣的項目,經過若干年培養扶持,也才有了現在看得到的摸得著的城市發展。哦,你又要享受高速、地鐵的便利又要吐槽城投高負債低效率,不要太任性吧?醫療教育也一樣,收費差距有多大自己清楚,不建公立的全部民營,到時候又要喊貴了,上不起學看不起病。
國企是有很多問題,像我們自己都經常吐槽,但是圍觀群眾不能又吃西瓜又甩皮,那叫死不要臉。為你的衣食住行提供基本保障,這就是國企的意義所在。
....................................................................................................................
以上是原答案。
國企分類與功能,已經有朋友回答的比較全面了。
可以移步maomaobear的答案。
另外補充一下我的觀點。
國企虧錢倒閉的也一樣多啊,不存在施捨,我只是就事論事,單就有些臟活累活國企扛了,不能在吃肉享受的時候說國企沒有存在意義云云。另外我做的國企民企項目都一樣多,自己也沒有歧視。如果誰說所有事情都是國企來做的民企沒有存在意義,我一樣不贊同。
我的觀點是針對題目來的:對老百姓而言,國企的意義何在?
這個問法本來就是有點扯淡的,不是說討論一下國企的在老百姓生活中各方面的體現,而是這麼語氣的一個反問,說個不好聽的,誰該你欠你的了?國企?國家?哪一個老百姓敢拍胸脯說自己從小到大沒有佔用享受過國企帶來的社會各種資源,能做到這點的,那也不是普通老百姓了吧。喝了國家的奶長大的,反過來說這奶營養不夠豐富純度不夠高,還不如那誰月亮比較圓的,這種俗稱白眼狼;義正言辭的扯淡,這叫不要臉。
很多國企都是虧本狀態,比如EMS要送偏遠山區,中國移動要在沒人的地方修建設備,地方的公交鐵路光靠售票沒法養活自己。但是ems偏遠山區不送誰送。偏遠地區的設備移動聯通不上誰還能做。地方的公交地鐵關係到一個城市的發展不能停。這些企業本來都目的基本不是為了賺錢,所以能收支平衡或者略賺已經不易。這是國企本身的功能性。不是說納稅人偉大了,我是納稅人我要知道錢都去哪裡了,這個聽起來是對的,但是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這個裡面很複雜,問題也多,舉個例子吧,要是沒有EMS,很多西藏甘肅的偏遠村子是不能通郵的,因為這快遞費真的會很貴,那麼做為納稅人,當然不願意花這個錢,然後就把EMS砍了。然後很多山區也就不可能收取快遞。你知道這個叫什麼嗎,這個叫多數暴政,所以,不要總覺得是納稅人了不起,你也得想想別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這也是我想說的話。
你們那些叫囂國企沒意義的,可以自己集資自費去做這些個事情,放心,國企也不會來跟你搶的。怕是到時候又不知道你們這些人跑哪裡去了,或者乾脆說這都是國家應該做的。
雖然也參與過不少省市大項目,我從來沒有覺得國企偉大,或者對別個是什麼施捨,對我而言,都只是工作而已。國企民企在我眼裡還真沒誰比較高大上誰又低人一等。在大環境下互相補充互相制約的個事情。說到坑的地方還真是大哥別說二哥,說國企低效腐敗如何如何,私企偷稅跑路也是一風景。
我自己也沒有對國企的體制很滿意,也有很多吐槽的地方,但是如果說到有沒有存在意義這個程度?知乎罵國企低效不市場化彷彿成了一個政治正確,包括一些大V,這不是扯淡么,這個吐槽,我要說。
做人要厚道。
......................................................................................................................................................
至於有說我吹牛B的知友,我本來是不想解釋的,也做做普及宣傳。
只拿一個機構做做介紹,深創投。深創投和深圳的很多金融機構一起,培育了大量的上市公司。從園區里早期的小作坊開始,不夠銀行的貸款門檻?他們用國企的身份來進行擔保。錢不夠用?提供低息委貸。至於其他的補貼、政策更不用說。培育了十幾二十年了,國有股份自己慢慢淡出了。
招行深分的一個行長在深圳工作了二十多年,有看到太多這樣的小作坊後來成長為招保萬金這樣的巨無霸,感慨萬千,而且他也回憶當時大家真心只想著法子發展,沒過多的考慮自己的利益。
這些培育出來的企業裡面,可是民企佔大多數。那你說這是為什麼,花著國家的錢來培育別人的孩子,甘當養父母?還不是為了整個國家。真要一己之私,培養起來的所有企業國有股份必須控股佔大頭,那深圳也不是今天的深圳了。兩交所的上市公司怕是要全部變成國企。
全國類似的機構有很多,也做了很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所謂的政策性虧損,你不去扛,那整個經濟就亂套了。
你只看到了你自己想看的,聽自己想聽的。我也沒必要去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最後歡迎廣大知友理性討論,我也很認真的看了每一個人的留言,本來就都沒仇沒怨的,平和點說事,有理不在聲高。我不一定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維護你發言的權利,所以有些激進的評論我也沒刪。
以上。此貼應該不更新了。
國企分很多種
計劃經濟時期的國企不僅僅是一個企業,還是一個承擔社會功能的組織。
國企職工基本是終身僱傭,退休之後養老金也是企業負擔,要養一輩子。
職工的醫療國企負責,稍微大點的都有職工醫院,解決基本醫療,費用個人象徵性的負擔一點。
職工的住房由企業分配,企業有地蓋房子分給職工,職工負擔象徵性的租金
企業有廠辦幼兒園解決子女入托問題。有子弟小學,中學負擔9-15年的教育。很多人是到了大學才離開自己的職工宿舍。
國企就業崗位可以頂替,父母退休,兒女入廠。繼續享受終身僱傭。
企業甚至有自己的商店,供應平價的食品和日用品。
這種負擔工人生老病死住房醫療的國企在非競爭環境下是可以維持的。但是引入私營企業,引入外企,開放市場後,這種負擔,和全保障下的效率是無法競爭的。
後來國企就分化成很多種類。
一類就是非壟斷的現代企業,國有隻體現在國資委控股。同時有業務和管理指導權力,有高層人事權力。國家拿利潤分紅。
國企的的福利,終身僱傭承諾基本沒有。或者僅僅小集團保留。
這種企業效率並不差。從事非壟斷行業,也能生存。
存在的意義只是相當於國家資本的保值增值,如果國家願意,收購優質私人企業的股份控股吃股息紅利,私企也就變國企了。
這種企業怕國資委這種大股東瞎指揮,亂出政策。
還有一類是天然壟斷行業,譬如鐵路,電力,通訊。私企最後也會形成壟斷。壟斷可以有高額利潤。
如果政府放縱壟斷的高額利潤,同時自己多分紅,那可以理解成附加稅,特別是一些許可才能進入的行業,可以理解為許可徵收附加稅。
但事實上政府出於多重目的(社會安定,經濟總體發展),在一些行業不但不追求高利潤,還會補貼賠上錢,達到多重目的,做這種國企就是轉移支付的福利了,公交地鐵比較典型,很多城市的公交地鐵拿政府補貼。
電信在鳥不拉屎的地方重金架設維護基站,也是強制要求社會責任的結果。
還有一些行業屬於國家級別競爭,競爭者有其他國家的資金扶持。政治背景乃至軍事支持,這些行業,讓自己國家的私企去競爭,那就是送人頭了。這種國家級別競爭的行業也得國企來。
國企現在雖然不像計劃時期國企那樣對勞動者照顧的那樣好,但是解僱,福利方面還是有點傳承的。畢竟管理者,老闆與員工之間不是你死我活的利益衝突。
而終身僱傭是很值錢的,所以有這種承諾或者隱形承諾的企業工資就可以低一點。
而國企因為僱傭的人比較多,對私人企業的用工也是一種競爭。國企好的年代,私企剝削就沒有那麼狠。以前私企也是嚴格8小時工作制的,996是不存在的。國企不競爭的地方,12小時甚至16小時工作,兩周休一天資本家乾的出來。
所以,目前國企存在還是有多重意義的。除了大家談到的規模效應外,我想補充個新的:糾正外部性。
有人說,國企的存在平抑了物價。但因為沒有細說,很容易被誤解為「國企憑空為老百姓帶來了福利」。這是不準確的。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政府不生產錢(這裡的錢並不指貨幣,請不要故意曲解我的意思),或者說,即使是再優秀的政府,其存在本身也不可能創造價值。它只是進行資源的調配。比如說,一段高鐵的票價市場均衡價格可能要1000塊錢,而鐵總的定價只有400塊錢。那麼鐵總必然是從別的地方獲得了資源,並把它補貼給了高鐵乘坐者。
看起來效率變低了是嗎?其實不是的。高鐵的存在價值,不僅僅是給人提供便利並且賺取票價。同時,它還有軍事價值,還促進了經濟的一體化,甚至帶動了產業轉型,它的好處我實在無法一一列舉。而所有這些好處,是沒有辦法完全體現在市場上的。這時候,在市場角度看並不完全理性的國企——鐵總,在衡量進了所有經濟的、非經濟的、短期的、長期的各種指標之後,它反而是最理性的。
許多其他的國企,本質上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比如鹽的統一銷售、糧價的管控等等。別忘了,維持穩定,也是在糾正外部性。
身處國企,就國企的意義自己也想了很久,很多答覆也提到了一些,說幾句自己的觀察和想法:
1. 國企並不等於低效,官僚:我所在的國企處於競爭性行業居多,內部也市場化,競爭激烈,我們叫「業績導向」;官二代紅二代特殊待遇的確有,最大的領導必須聽黨的話,是的沒錯兒;但對於大部分同事們,努力勤奮加上機遇,情商智商加上勇商,是有出頭之路的;升到領導層,非常累,周末節假日基本都在各種分析會培訓會討論會中度過,接待來訪地市領導,關係公關,鼓勵員工,很多事情; 在國企能升上去的領導,尤其是草根階層出身的,絕對是厲害的人居多。 低效率有沒有? 有的! 官僚否? 也普遍存在;但是相信我,如果你跟英國的BP,alliance boots打過交道,你就會發現,這個跟是否「聽黨的話」沒有關係!BP和AB比我見過的國企官僚低效有過之而無不及。只不過人家起步早,實力大,而大部分人「以成敗論英雄」,所以選擇性失明罷了;
2. 國企機制,利弊都有:國企考核強調聽話(跟著宏觀政策要求走),然後是盈利(國有資產保值),社會責任(不能出社會風險);
- 先說盈利,現在國資委的考核十分變態,按照盈利能力排座位,排名在前被表揚,排名退步要被批評;另一方面,不是國計民生的行業的國企領導永遠升不到中央常委;
- 而「聽話」很重要,如果不是國企承擔了長周期、大投入、高風險的若干行業先行者的角色,中國今天的經濟和國際政治地位根本做不到;具體的就不說了,很多答覆都說得很好;未來的一帶一路,在民企出去前,多少國企現在已經默默的在危險的地區搭建基礎設施;當然,對於選擇性失明失聰的人,講這個他們不以為然。
- 社會責任方面,國企=良心,這句話從考核機制上是有保障的,如果被檢查出任何質量安全故障,涉及人員從上倒下統統要處分,不論地產、零售、醫藥還是其他;國資委是會扣獎金的;講個真實的段子:之前去下屬利潤中心談業績,老總抱怨,「別人都是拿蘿蔔皮、蘋果皮混在板藍根里一起加工,我們怎麼做? 價格上打不過,我們只能不做這個產品了」。 所以從那以後,如果買葯,我只買國企的葯。很多時候,不計成本的確保質量安全,這些事情只有國企在做。即使避免不了出問題,比起民企,也要少很多。
3. 國企適合哪些人:國企長期存在,對於很有想法、追求快速成長,喜歡變化的朋友,國企會很憋悶,但即便如此,呆一段時間,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的能力會提升。
香港的財爺曾蔭權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為了對抗soros代表的國際金融獵頭的狙擊,從中央拿到整個中國外匯的支持,入市打得soros丟盔棄甲狼狽割肉而逃。之後看過他的一次採訪,印象深刻。 他說:夜不能寐,因為這違背了自由市場的原則,政府干預市場! 我相信他說的是真心話,也真心覺得他太naive。看看2008年,美國政府的bail out,一直到今天,美聯儲還在直接干預市場,這可是自由市場的爺爺了。 人家為什麼沒「夜不能寐」? 為什麼理直氣壯不講自由了?
很多時候,被洗腦的往往是所謂的Elite,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 我們不就是被「共產主義」洗腦了才會糾結往複許久,那麼「民主和普世」的洗腦有什麼理由不去警惕? 根據一個「標籤」或一個「名詞」來做廣泛的評價,本身就是錯的。
越大越佩服天朝的不少政治家(trust me,對比西方的執政體制,還是天朝層層培養的比較靠譜),他們說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真是太對了。 扯遠了,對國企,也以實踐來作為評價的標準吧。
只說正面吧
1,保證政權不被資本家所左右,別以為資本家就更關心這個國家,與馬恩說的相反,全世界工人階級是有國家的,但時下資本沒有國籍。
2,非營利項目,例如農村的修路通電通網,明顯虧本的生意叫誰做?
屁股決定腦袋。
別的行業不太清楚,單論我熟悉的高鐵行業,私人老闆修的高鐵,你敢坐么?
在高鐵領域,雖然央企也是企業,需要考核效益指標,控制成本是重中之重,但任何領導及個人都不會讓你為了成本去偷工減料。現在實行質量終身制,因為質量出了問題會被終身追查,也沒有任何人會來保你,再加上層層質量把控體系,作為業內人士,對中國高鐵質量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如果我是私人老闆,你讓我修高鐵,明天我就敢拿竹竿木棍代替鋼筋,將來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
馬克思當年曾曰過,面對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資本家敢於叛國。
市場經濟的好處在於能夠充分調動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去不擇手段地牟利。如果規則規範,那麼手段可以用法律限制在合理範圍內。由於調動了主觀能動性,增加了勞動效率,某種程度上來講自然促進了社會發展。
壞處是,有些行業如果允許「不擇手段」地牟利,會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然而國有企業在極端情況下,卻可以放棄利潤,以保證社會穩定為第一條件(想想那麼多虧本保就業的國企)另一方面來說,很多事情不是調動「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能夠促進國家發展的。另一方面來說,單純依靠稅收,並不足以支付國防等必要開支,所以國有企業的存在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真正的問題不在於該不該有國有企業,而是許多國有企業的制度該如何改進。我不管你們某些人多鼓吹國企私有化多好,我只知道,中石油是國企,可以讓我們的加油費不至於高的離譜;三大運營商是國企,可以讓我在山溝溝里也能收到4G信號;鐵路是國企,可以讓西藏,新疆那些貧窮偏遠地區通鐵路;鹽是國企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吃質量有保證,一塊錢一包的鹽;自來水的國企,我們還能在山溝溝里也用到自來水;電網是國企,我們再貧窮,再偏遠,即使通電的成本可能那個地方几千年用的電都不夠成本的,也能有電用,這一切的一切,都因為他們是頂著國企的帽子,因為他們掛著全民所有制的牌子,他們名義上,還是為我們這些最基層的普通人掙錢的企業,我不敢想像這些企業私有化之後那些貧窮山溝裡面的人,還怎麼生活?是不是會被這個社會拋棄?所以,鼓吹私有化的,停停好嗎?我們真正享受到國企國有福利的人沒有什麼話語權就要這麼被你們代表嗎?
謝邀。。。。簡單聊聊。。
國家資本主導的全民所有制企業一般在理論上的考量在以下幾點:
1,理性參與者假設。
簡而言之,就是在保證企業性質和市場參與的情況下,淡化企業主體的「逐利性」,來作為一個強勢的參與方。而這個假設的主要作用是國家資本主導的產業政策執行的一個工具。比如,對於周期長,利收預期小,甚至區域市場都沒有培養起來的投資,正常市場參與者是避之不及的,而在產業政策主導下,作為理性參與者的國企,可以伴隨政策的公共項目收益的指導下,來進行這個方面的投資,並且迅速鋪開。
最佳的例子,你可以去查查美國懷俄明州几几年才開始全州電網整合,以及美國人煙稀少的公路區的基站密度。。這種投資基本上只能是國企這類理性參與者來做。
2,對於某些產業進行功能化。
功能化的本質是國家產業政策對於戰略資源和公共資源的統一調配,其本質依然是商業性的,不是福利性的。但是以執行公共政策,以及公共建設為第一目標,其次才是盈利。就如同十五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國有經濟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主要包括:涉及國家安全行業、自然壟斷行業、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幹企業。」當然功能性基礎的背後也是產業政策伴隨的融資成本較低。
這裡面包括進行大規模建設的資源性,公共性企業;
也包括,從事長期技術研究和專業產品生產,幾乎不過多考量市場化的老牌企業。
也包括公立,具有商業性的公共服務機構。
3,財政收入主體,和主體經濟的載體。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我國是由國有資本主導,利用產業政策的實行,對於區域經濟進行統一規劃和政策配套,在進行招商的一種產業管理制度。那麼國有企業作為主體經濟體,是產業政策的執行者,也是產業規划上先期投資的主體,以國有資本在撐起一個規劃的基礎,並進行高效的產業配套建設。而國企本身作為體量龐大,運營結構複雜的企業,國有資本的經濟收入本身也是公共財政的後援地之一。
4,外部市場內部化。
準確的說是國有資本主導的市場內部化的執行,原理論由Peter.J.Buckley提出,用於解釋集團公司的跨國投資和多元化體系經營,當然,這裡區別在於,原理論認為外部市場不完全才使得跨國企業不得不採取縱向一體化的經營模式,但是中國經濟的特殊性,在於我們的產業鋪開本身就是國有資本主導縱向一體化,外部經濟本身也深受這個主導的影響,故而同樣由國有資本主導的國企也是這類縱向一體化的實體。主要包括以下三條:
1,外部市場機制本身的縱向一體化,這主要針對同中間產品(如原材料、半成品、技術、信息、商譽等)的性質和買方不確定性。
2、外部市場因素的不確定性,而在產業政策理論的指導下,要規避外部市場的不確定性,就是乾脆建立縱向一體化的產業實體。如果實現市場內部化,即把市場建立在公司內部,通過內部轉移價格可以起到潤滑作用。
3、市場內部化可以合理配置資源,提高經濟效率。而我們的整個國民經濟本身就是政策統一配置資源的存在,故而國企就是這個機制的執行者而已。
4,我國的海外投資,一部分是集團公司的商業化競標。另一部分國家戰略投資,尤其是對於後發國家的公共基礎,公共服務的投資,依賴的仍然是產業政策機制,那麼利用國企將縱向一體化擴大,進行對外遠期投資,將中間產品完全置於自己的經營主體下,自己去把持後發國家市場公共基礎建設某一個領域的每一個層級的產業鏈。這和大部分跨國公司的多元化經營和對外投資的動機基本上是一樣的,只不過多了「機制執行者」的角色,並且未必需要交易成本最優和內部轉移價格(即內部交易的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時),其原因是國企未必需要如西方跨國公司一樣去經營一個內部的全球分工體系,國企的規模經濟優勢和產業多元優勢是產業政策本身賦予的。。
差不多就這些
國企的存在,有個重要的作用,是收稅,對,向民眾收稅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個農民社會,小農經濟的特徵是自給自足,很多人都在貧困線上掙扎,生活都不容易。這個時候,誰要想從他們口袋裡掏出錢來,那還不得和你拚命?但是,有一個群體必須從農民們手裡掏出錢來,那就是官僚統治階級,以及下屬管理的軍隊,他們本身並不從事產生直接價值的勞動,需要老百姓生產的東西來供養,而且還要辦大事。而獲得這些供養資金,以及所謂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資金,就是得靠稅收了。無論是中國,還是歐洲,稅收一直以來是個巨大的難題,也是促成無數次造反和改朝換代的原因。古代典籍中無數次描寫稅收官如何暴虐欺負農民,但卻沒有描寫農民是如何想出各種辦法逃稅的,收稅的沒有手段,怎麼能從農民手中收到稅呢。
但是,中國的統治階級多聰明,掌握了農民的心理特點後,後來就發明了新玩法,那就是漢代桑弘羊開始的鹽鐵專營。通過國家暴力頒布法令,壟斷了人民群眾生活的兩大基礎物資(沒有鹽無法生存,沒有鐵無法生產)。這一招非常厲害,農民的特點是短視,智商有限,不會思考。你要直接從他口袋裡掏錢,和要殺他沒有區別,因為這是針對他個人的,還是直接拿走,非得和你拼了;但你換個方式,讓鹽和鐵漲價,他就不會反抗,因為他搞不懂這漲價是怎麼回事,並沒有人直接從他個人口袋直接掏錢,而且看起來大家都是公平的,這和暮四朝三、朝三暮四的故事是一樣的,錢還是到了政府口袋裡,方式不一樣,被收稅一方的感覺就不一樣。
這種玩法的效果很好,即使到了現在,也一樣玩。就好比房價問題吧,我記得十多年前,天涯等論壇上,大波群眾還在大罵「無良開發商」,因為他們根本不思考,也理解不了是誰通過賣地、收稅的方式,從房地產暴漲裡面獲得了最大利益。中國的表面稅收,看起來一點都不高,比歐洲低了n倍,比美國也低,但民眾總是感覺,這麼多年來,GDP漲了無數倍,自己生活水平卻沒有相應倍數的增長。但實際稅收呢?如果你考慮賣地的收入的話,你就明白了,就土地這一招,不但你個人每個月通過銀行還款賬戶在交稅,甚至你的老闆也是在為此交稅。你間接交的稅,比你直接在稅務局交的稅,多了無數倍,這就是中國式稅收。土地的事情,只是其中一個例子而已。
好了,現在你應該也能理解自古以來,國企存在的意義了。通過壟斷 鹽、鐵,以及後來更大範圍的 土地、礦產、能源、水務、電力、電信、煙草、金融等諸多基礎資源,不但可以實現神不知鬼不覺的轉移民眾財富,實現無反抗情況下的實質稅收,也可以實現對其他基於這些資源之上經營的所有私營企業進行收稅,而且這種收稅是收的如此間接,以至於可以達成,明面上中國稅收很低,但朝廷卻非常富裕的目標
你們可以反過來算一下,如果沒有這招間接收稅方式,完全明著從私營企業和個人收入里收稅,中國真正的稅率會是多少
------------------------------
今天過來一看,居然這個回答這麼火。但非常遺憾,看到評論里,有一批人,讓我真的很無語。在神邏輯,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說
就是以下的神邏輯:
國企一大作用是稅收 = 國企一無是處 = 要取消國企 = 取消國企變成私營來干 = 私營都是逐利的,私營的良心大大的壞 = 私營肯定干不好,還要賺老百姓的錢,比國企還壞 = 還是國企好 = 答主說的都是錯的 = 答主是傻逼
我真不知道怎麼回應這些人,想了一下,沒什麼好說的,讓笨人繼續笨著吧,沒時間幫他們。就問兩句話:全球發達國家,有哪個是國企壟斷全部基礎設施的?這些私企經營基礎設施的國家,國民買不起房,用不起電,喝不起水,打不起電話嗎?國企給予你這補貼那補貼,地鐵2元,公交五毛,請問這補貼的錢又是哪裡來的?天上掉下來的?國企自己印出來的?
不,收稅收的。補貼的錢,虧損的錢,無非是從其他地方收上來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稅收本身就是起這個作用的
真無法理解,我全文沒說一句國企不好,更沒說稅收不好,我只是客觀的分析了國企的稅收作用,一群自卑敏感的噴子都激動成什麼樣了。你們說了半天,國企各種好,說白了就是部分補貼。但沒有隱形稅收,這補貼的錢哪裡來?你們到底是想反駁我,還是幫我論證?我也是凌亂了。
稅收本身是必要的,我說了n遍,不是繞著彎收,就是直接從你口袋裡掏。說實話,看了一眼評論,我對知乎更有信心了,智商水平直接向微博和貼吧看齊,商業化有戲。這也更加證明了,繞著彎讓國企收你們的稅是英明和正確的選擇
怎麼看待新浪微博迎來第二春? - 青銳吳斌的回答
-------------------------------
今天又來看了一眼,這個答案底下還是很熱鬧哈。有些噴子似乎連文字寫了什麼都不看,就開始瞎噴。可以,這很知乎。點擊下面看我之前回答的一個問題
你感覺中國最讓人不解的是什麼? - 青銳吳斌的回答
另外,一批噴子罵我智商低,不懂經濟學,不懂國企,是個傻逼。我覺得吧,智商低我認了,確實不敢稱聰明。不過不懂經濟學,不懂國企,不知道你們怎麼看出來的?看到知乎給我弄了個微電子的學歷證明,就覺得我不懂經濟學?我不可以還有經濟學學位嗎?我一年到頭和企業家在一起,我不懂經濟?看到我填的職位是創投,就覺得我不懂國企?我就不能在國企工作過嗎?就不能有國企高管好友?瞧這些腦子,真是不會繞彎,所以確實理解不了繞彎收稅的事情。
我從來沒有說壟斷國企變相收稅是不對的,我非常理解其實這也是礙於形勢,因為確實有些人的智商只適合這麼做,他們無法接收和理解明著提高稅收。
國企如果有問題,不在於稅收,而在於如下兩點,一是收取這些稅的效率,也就是人員冗餘,機制落後,大量浪費;二是收取的稅,沒能達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目的,在其中被人貪污了。如果沒有低效浪費和貪污腐敗,那稅收是明的暗的都無所謂
本人確實曾經在央企就職。我當時的職位級別,應該比知乎里大部分國企的人都要高。我們做早期投資,履歷都是透明的,隨時可以查。我一批朋友,都是央企管理。
好了,這 下 噴 子 們 可 以 閉 嘴 了 吧
你們可能把你們自己和我的位置搞反了
另外,「關注了0,關注者0」,沒有頭像的ID們,你們也可以歇歇了,你們這些評論員的工資,恰恰是百姓的稅收,你們又找錯攻擊對象了
--------------------------
如果你們看不懂中文,我再說一遍我的觀點:我當然贊成政府收稅,而且我贊成政府直接收稅,在現有基礎上提高稅率和降低起征點。因為直接收稅的效率更高,而不用通過壟斷國企繞著彎收。越繞彎,中間的成本就越高,越浪費。但我也理解國家的苦衷,看看評論吧,介於這幫人的智商,通過壟斷國企繞著彎收,有利於穩定。有什麼樣的國民,就有什麼樣的統治方式。效率和穩定,有時候不可兼得,這真是無奈。當然又有朋友會說,這樣的國民,不就是教育和宣傳系統造成的嗎?不,我不想討論這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我只知道每個人都有必要為自己智商負責,不管什麼環境1、保證行業穩定,避免人為導致行業過大波動,成為該行業的生命底線,任何行業都有國企,而且最多爛到國企水平,絕對不會崩
2、偏遠地區基礎建設及經濟帶動,比如中鐵建西北強制吃沙小20年,北方兵器山溝里窩了2代人之類的
3、對於最優秀的一批人,能提供他們民企永遠不能提供的資源和平台,對於最無能的一群人,只要聽話耗夠時間,就能有一份溫飽的工作,並且給他們的子女一條路,
這裡我忍不住多說兩句,曾經我媽他們下屬的一個國企工廠破產,是09年的事情,我大學放暑假被我媽抓去當秘書司機保鏢三合一,全程參與了破產的後半部分工作,兩件事印象很深,一件是開大會聽訴求時一個男人哭的都快跪下了,說他兒子太貪玩高中沒畢業,在家就等18歲了進廠當工人,廠子破產了他兒子什麼都不會從小又吃不了苦,以後怎麼辦;另一件是說到破產重組只會留下不到三分之一的青壯年時,團結無比的工人們瞬間分化開來,互相之間打量戒備的眼神我一輩子都能記住,那是一禮堂的眼神,人人都是敵人,只有他自己才是最無辜的受害者。
堵路的時候聚眾打牌,名單宣布之後抽選會面開頭第一句話肯定是「領導,我就不明白,XXX他那時候如何如何為什麼他能留下來」,吃喝偷原料大保健被警察抓上班睡覺遲到早退什麼事都給你列舉出來,基佬扒灰玩嫂子都是輕口味的,我聽了一個月的勁爆生活小秘密,最後感覺,如果沒有國企,這群廢物至少一大半得餓死
——————————————————分割一下有時間在再編輯
經濟方面不擅長,但講三個事情分享一下吧:
第一個:我一個中學同學在北京市銀監會工作。08年金融危機,美國一些經濟學家和銀行家來中國訪問,想了解中國銀行界是怎麼規避金融危機的風險。據說那些人了解了一圈,最後說,你們確實有優勢,但是你們的優勢我們沒法學。。。中方問,你們覺得我們的最大優勢是什麼。美方回答:你們有黨的領導。(對方回答的時候很認真,並沒有調侃的意思)。
第二個:2015年去東北大型石油煉化企業調研,在2014年底-2015年初的時候,國際成品油油價遭遇「斷崖式下跌」,價格倒掛(就是成品油的價格比原油還要低)。這時候,私營的煉油廠規避風險,紛紛停止煉油。但國家不能無油可用啊~這種情況下,各地成品油保供任務只能交給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這樣的國企,企業虧本也得保證供應,四個月虧本幾個億。這就是明知道虧本也得干。到了15年3月份,市場價格提升,私營地煉廠又開工煉油了~
第三個,關於經濟思想史方面的例子。近期剛好在看民國及抗戰期間經濟學家的思考和論文,簡單介紹一下。其實那個年代多數經濟學家(其中很多人後來分別以經濟學家、高官的身份在大陸或台灣地區主導經濟建設和政策),無論是留美還是留歐背景,多主張中國加強國營經濟。原因很簡單,中國積貧積弱,軍事落後經濟凋敝,所謂「民國黃金十年」的放任式發展,結果是經濟結構畸形:輕工業尚可,但重工業基礎幾乎全無;區域經濟分布畸形:多集中在東南沿海沿江地帶和租界,特別是一半的工廠在上海,日本佔領後,基本的戰略縱深都沒有;私營經濟的非計劃性,導致產業結構不合理,工業門類畸形,許多工業門類嚴重依靠進口……除了「軍事國防」,大家都注意到了要強調「經濟國防」的概念(現在很多人記吃不記打,忘記了當時中國挨的打受的傷,總覺得今天的和平和其他國家的尊重是天然的,只能說圖樣圖森破)。幾乎有點思考的經濟學家,無不主張在於重工業、軍事工業等關係國計民生的行業,藉助國家的力量通過國有企業急速發展壯大的。——這些經濟學家不是不了解經濟自由主義那一套,只是因為他們非常直接而且深切地了解和能夠感受到,在當時落後的中國,指著私營企業按照微觀經濟理性點滴積累,還沒等你強國,估計就已經被滅了。。。關於這段,找時間專門寫一篇文章回溯一下當時的經濟學學術大牛們的文章和思考。先列一些名單,省得自己忘了,也供大家檢索。包括但不限於:翁文灝、劉大鈞、霍寶樹(1923年赴美國入意利諾州立大學學習運輸管理,後入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屯卜爾大學深造,獲碩士學位)、陶孟和(1910年赴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政治學院學習社會學和經濟學,1913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顧毓瑔(經濟學家、紡織機械製造專家。曾任中央大學教授、中央工業實驗所所長,國民革命軍德國軍事顧問團工程師)、任美鍔(地貌學家、海洋地質學家)。。。
大家說的很對~我來補充點個人見聞。
我爸是中石化下屬燕山石化的,雖然他並不是石化工人而是個老師,但是我在那長大,通過我爸的描述,對燕化還是有些了解的,不過我爸學理的我學搬磚的,對化工和經濟不怎麼專業,描述不一定準確,但大概這意思吧。
中石化在你們心裡肯定是特別拉風那種油老大吧,但是燕化的煉油廠幾乎總是在虧損著,因為中央讓你賣多少錢你就得賣多少錢,當年油價暴漲的時候,人家小企業甚至有的就直接不幹了,小加油站關門,但是東煉廠不能停,虧損也得加大生產,生產越多虧得越多,但不產還不行。
等到原油價格終於降了吧,那些小企業開工了…國家也開始下調油價,但問題是那些原油是按之前談好的價格來的啊,這油拿來煉半天還不如來的價格高呢,加上小加油站又各種優惠價格戰,那沒轍啊繼續賠吧。
還有,燕化其實早就不需要這麼多管理人員了,但是不能裁啊,得好好養著啊,反而那些工人還不夠了,但是,得維穩啊…不過最近也開始搞什麼「三定」,還不就那回事。
還有就是,這麼大個化工廠,各種化學品從乙烯到汽油到橡膠什麼都生產,其實效率並不高,但是燕化的第一目的根本不是盈利,而是保障首都blabla的各種需求…
所以國企常常得服從「企業的社會責任」,國家叫你頂住你就得頂住,你看這玩意…能指望私企么…
在園區工作,投資玻璃門觸手可及。倘若沒有國企支撐,經濟早就萬劫不復了。現代企業,管制極其複雜。任何專業企業,盈利專業企業,都不可能符合政府部門的合規審查。
民企所謂的競爭力,都只是存在於政府一定程度的低效之中。你不找我審批,一點事沒有。你找我審批,我只是竭盡全力避免擔責。國企混改,ppp,都沒有既定的審批模式。如果市長不擔責,根本動彈不了。
另外,個人認為,始終在於完全自由的競爭環境和完全規範的法制環境。香港央企在世界金融危機衝擊下,同樣就剩一點點。既不見得央企相對於民企一定能抗壓,也不見得央企相對於民企就沒有吸引力。
前蘇聯倒下才多久啊。
如果把國企拆了,研究所要不要拆?
看到上面有個說國企都是廢人的,能有幾千贊真是。。。
如果從效率之類的角度看,歲數略微大一點的私企和國企一模一樣,只有小的或新的私企能有高效率,然而這高效率的背後是什麼?
是我們這群普通人被當成狗用!兩個人干五個人的活拿著三個人的錢!最大限度的剝削我們這群普通人!
從我們每個人的角度看,假設國企是一個人干一個人的活拿一個人的錢(國企工資不高),那私企工作效率是高了,但是你自己收益率肯定比國企低,付出的得不到回報的,就是平民所希望的社會?
再看看外企,在中國的標籤就是錢多工作不是特別累,但是人家國家有完善的法律保障,這法律保障是資本家主動給員工的??
這麼多人趕著勁兒的要主動給資本家剝削,到底是智商問題還是智商問題啊?
還是這麼多人都以提高社會生產效率為己任?你一普通人工作是為了啥?提高生產效率是為了啥?是為了把自己獻給資本家剝削?資本家給你應得的報酬了嗎?
是精英,最後的歸宿可以去大私企,可以去大國企,可以自己做資本家,仔細想一想,你是精英嗎?國企的凈利潤就是稅。
推薦閱讀:
※國內二線城市過上美劇《成長的煩惱》那樣的家庭生活一年大概需要多少錢?
※排量稅為什麼不能改成「馬力稅」?
※選擇太多,對消費者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