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的花卉產業為什麼這麼發達?優勢體現在哪些地方?

請花卉從業者和荷蘭旅居人士來談一下看法吧

搬運的答案還請免了則個~~


關於荷蘭的花卉市場為什麼這麼發達的原因,我覺得是多方面的,但是現在想來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自然條件。和大田作物是不一樣的是,矯情的常年生長在溫室的花朵需要安逸的環境。記得我05年第一次使用Google Earth『探索』整個地球的時候,驚訝的發現在衛星圖上荷蘭有很多白色的方形房子,當時我還問我爸這是什麼,他說不知道。不過後來才知道這些其實是所謂的溫室。


荷蘭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天「相對」溫暖,夏天「相對」涼爽,這種氣候的優勢就是溫室加熱降溫的成本相對比較低。國內很多地方都曾引進荷蘭venlo型玻璃溫室,最後由於高額的加熱降溫的成本而閑置。
第二是市場條件,我覺得確實是發達國家,人們的精神需求相對比較高,會捨得花一些錢三天兩頭的就去買些花放在家裡,這些「花」不是國內大家比較接受的常綠盆栽「花卉」,而是鮮切花,二者區別在於,綠植一年下來,你可能就只需要消費一兩盆,而鮮切花你可能需要一周就要消費一兩次。在這樣的市場推動下,花卉種植公司就會非常有動力的去種花,要知道一隻鮮切花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荷蘭常年下雨,陽光非常不充足,為了保證鮮切花的品相,up的特徵,需要補光,但是補光的成本也非常高,我導師曾告訴我說在鹿特丹,海牙,阿姆斯特丹的幾個片區(上圖所示,不僅僅是花卉的溫室哈)常年夜晚也都是燈火通明啊,原因就是那些地方的溫室對那些植物補光,當然也是為了可以增加產量。同時為了迎合不同消費者的喜好,荷蘭的花卉育種公司也是蠻拼的。時代不同,人們對花的選擇不一樣,育種公司拿出所謂的「有競爭力」的花也就不一樣了。也許早些年,人們都覺得大花美,此時為了迎合市場,花卉育種公司就應該拿出大花品種;而這些年,人們覺得小花品種比較可愛,所以公司就應該推出新的迷你品種。在同一時代下,人和人之間的偏好也存在差異,比如我自己一直喜歡淡粉色的非洲菊,而我一個朋友就喜歡奶黃色的,所以,在這樣的狀況下,花卉育種公司就應該有足夠多的品種來應對不同人們的不同喜好。公司基於對最終利益的偏愛,促使他們必須花較多的成本用於新品種的選育,擁有大量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前提是,幾乎每個銷售商品花卉的公司真的已經擁有了大量的種植資源庫,大量的品種積累,一批愛育種的breeder,一系列規範的選育體系,所以年年都會推出各種花型,花色的新品種,擴繁一大批,然後放在陳列溫室,就像選秀一樣,世界各地的買家根據本國市場的口味去選擇,總有一款適合你啊。P.S. 當然了,資本主義國民擁有的小花園也是需要各種植物來點綴的,所以定期燒一點各種花卉產業的商品是必須的。


第三是政策條件,據說歐盟對所有成員國有一些功能劃區,荷蘭主要負責的是一些園藝產品的供給,所以在政府在政策上應該會有一些傾斜。

列了三個條件,好像主要就寫了一個,之後看看再來補充吧。從本科到碩士到現在都是學的花卉相關專業,我好像從來就關注花本身,從來沒去關注過花卉行業,還要學習的很多。(大媽共勉啊!這是個bug)
---------------
我看了看大家的好像寫的都有些道理,特別是 @王霜降 園藝生 提到了種球退化的問題,這個很關鍵,荷蘭出口大量的鬱金香,百合種球,適合這些球根花卉的氣候真是大自然的饋贈!


謝 @大腸桿君邀。

你雖然只問了荷蘭的花卉行業為什麼發達,但是在回答的時候我卻犯難了,因為在我的理解裡面,花卉強其是農業強的一個縮影,花卉的發達是和整個農業環境相關的,其實沒法把它單獨提出來看。
於是我在回答的時候,不只要思考花卉為什麼發達,有多發達,還要想辦法解釋荷蘭為什麼農業這麼發達。
在看我又臭又長的教科文之前,我們可以先看一組圖片。

彩虹玫瑰,其實是人工染色,將莖分開放入不同顏色的水裡來製造這種效果,但是比普通玫瑰活的短。於2004年由荷蘭基友發明。

彩虹玫瑰,其實是人工染色,將莖分開放入不同顏色的水裡來製造這種效果,但是比普通玫瑰活的短。於2004年由荷蘭基友發明。

庫肯霍夫,遊客春季來荷蘭必去的景點,除了花還是花,去完以後三個月都對花無感。「亂花漸欲迷人眼」,你沒來過Keukenhof你根本就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庫肯霍夫,遊客春季來荷蘭必去的景點,除了花還是花,去完以後三個月都對花無感。「亂花漸欲迷人眼」,你沒來過Keukenhof你根本就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瓦赫寧根大學的Unifarm,吃飯路過拍攝。設備先進,研究學者想玩的東西應有盡有。

三張圖,一說重視創新,二說熟諳經營,三說根植科研。

----------------------------------------------------------------------------------------------------------
1.農業分類
----------------------------------------------------------------------------------------------------------
農業分類可以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分成很多種
水稻,小麥等主食屬於arable farming,花卉行業屬於horticulture,即園藝學。在horticulture下面有包含了很多種植物水果,花卉,真菌,甚至草的生產。在這我就不粗暴定義了,要不然傷了這些學園藝的同學的心。

那麼問題來了,花卉生產和真菌生產中間有任何關係嗎?
有的,當然是有。宏觀上來說,生產它們都是為了提高人的動物福利。技術層面上來說,農業生產實際最重要的就是對於種植環境的控制,雖然種蘑菇不需要陽光,但是其他環境控制相關的技術都是通用的。所以說,花卉產業發達,實際上反映的是整個園藝相關產業的發達,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反過說,如果一個種植團伙能種出宇宙最好吃的蘑菇,那麼他們也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具備種花的能力了。

----------------------------------------------------------------------------------------------------------
2.歷史
---------------------------------------------------------------------------------------------------------
咳..正文:
自古以來,釣魚島..噢不荷蘭就是一個農業種植方面非常發達的地方。因為一方面,河流眾多,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水源充足。另一方面,荷蘭的名字,在英語裡面也叫做Low Countries,法語裡面Pays-Bas,都是低地的意思。有多低呢?1/4國土比海平面還低。這地方沒山,沒山就意味著沒礦(別跟我提頁岩氣什麼的啊).....雖然荷蘭人和其他的日耳曼兄弟們的種族專精都點的是機械和冶金等,但是荷蘭真的..什麼都木有啊!!所以他們除了種地..真的在工業革命的時候沒幹什麼...(他們有用新技術改良種地)二戰荷蘭人騎著自行車抵抗納粹鋼鐵洪流...也真是難為他們了。

從16世紀開始,荷蘭就已經開始發展園藝學。在戴爾福特和萊頓附近發展出了非常專業的市場。這幫人在17世紀初就開始專業種草莓,還開始搞林業(不是天朝圈地那種),還居然把樹苗子往全歐洲賣。
在同時期,Carolus Clusius,著名植物學家,第一個將鬱金香引入了荷蘭,種植於萊頓大學。時值荷蘭黃金時代,剛剛獨立於西班牙,海權逐漸強大經濟繁榮,各階級人民產生了廣泛的審美需求,於是鬱金香變得非常受歡迎。,甚至出現了鬱金香泡沫。參見 鬱金香狂熱
(這是人類有屎以來,第一次記錄的商業投機活動,順便說下荷蘭人確實很會做生意,世界上第一個股份有限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
荷蘭在十七世紀便已經改變了農業經營的方式,以萊頓為中心,開始從單純的食物生產升級到了更高的形態並擴張出口。雖然鬱金香泡沫導致鬱金香價格一落千丈,但這場鬱金香泡沫建立起了荷蘭花卉,水果等的銷售渠道,這個行業本身存活了下來。
這並不能完全解釋荷蘭花卉發展的歷史根基。事實上,啤酒花的專業種植也是代表了荷蘭農業遠在中世紀結束的時候就已開始專業化,投機化。
在工業革命開始以後,大量的來自新大陸的食物打擊了歐洲的小麥價格,同時生活水平提高的歐洲人對於食物的多樣性有了更多的需求。由於荷蘭本來地就不多還到處都濕濕的,使荷蘭人開始傾向於種植經濟作物。得益於工業發展,現在荷蘭人可以把他們的產品更輕鬆的到處賣了。在這個時候正好英國有錢有勢,荷蘭的各類經濟作物大量的出口到了英國,在這過程中又反哺了國內市場,再一次促進了農業模式的發展。19世紀中期荷蘭和德國的鐵路系統連接以後,大量的花卉出口到了德國。從1846年到1870年左右之間,荷蘭各類horticultural的產品出口量翻了8倍多。。。。再往後到了20世紀初,如果不考慮貨幣貶值,相比1870年,又翻了將近20倍。。。。
從中世紀結束打下的底子,再到19世紀結束藉助工業發展完成的爆髮式增長,荷蘭的每一步其實都走的並不刻意,恰恰是時機正確,地理位置優越,加上荷蘭人重商有頭腦,使荷蘭在一個世紀以前便成為了一個農業強國。
----------------------------------------------------------------------------------------------------------
3.近代發展
----------------------------------------------------------------------------------------------------------
如上述,在進入二十世紀以前,荷蘭就已經成為了一個農業強國。在一戰時期荷蘭已經開始每年出口2500萬公斤的花卉產品。到了1930年代,雖然面臨著嚴重的經濟蕭條,花卉出口仍然增加到了5000萬公斤。
和荷蘭的種植產品以及國土面積有關,荷蘭的農民擁有的土地總是很有限,在20世紀初的調查顯示這些horticulture的職業的種植戶只擁有2.8公頃土地(其實不多,因為還得種土豆)。所以他們在有限的土地上自發的開始逐漸開始大量使用溫室技術....(開始開掛了).也就是說荷蘭人,在一百多年前就開始逐漸使用溫室技術,從簡單變得逐漸複雜,從使用低矮的玻璃棚到開始使用更接近現代意義的真正溫室。

1920年的大棚瓜。

1920年的大棚瓜。

雖然最早的溫室很多都是給葡萄等水果,還有蔬菜使用的,但是逐漸積累起的技術也讓他們開始把溫室應用到了花卉上。到1930年左右,一公頃的溫室已經可以生產出100萬支玫瑰/每年。而那些插花現在也第一次可以通過飛機運往更遠的地方。在這個時候,觀賞類植物的總產值已經接近整個horticulture行業產值的30%,佔到了非常大的比重。下圖顯示了各類產品在二十世紀前葉的比重。gld為荷幣單位。(bulbs 在這裡指的是Ornamental bulbous plant)


在這,必須提到一個對花卉市場促進極大的發明:
flower auctions, 鮮花拍賣行。自從荷蘭人開始大量生產出口花卉之後,傳統的銷售渠道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這些從19世紀末開始湧現的auctions大大加快了產品的銷售速度。參見Dutch auction。現在荷蘭擁有Aalsmeer Flower Auction是世界最大的鮮花拍賣行,每天的交易量在2000萬單位。這個機制的存在,使荷蘭的園藝產業很少再出現滯銷的情況,雖然行情有好有壞,但是他們總能及時地把東西賣出去,讓種植戶沒了後顧之憂。
----------------------------------------------------------------------------------------------------------
4.現代定型
----------------------------------------------------------------------------------------------------------
以二戰為分水嶺,如果說荷蘭在之前是由於歷史機緣成為了農業強國,那麼在之後,荷蘭農業站在世界之巔卻是因為科技
二戰後,得益於歐洲經濟的迅速發展荷蘭的出口事業保持了良好的勢頭。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城市發展,荷蘭從總的耕地面積和人均耕地面積上來看都在逐漸減少。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方案就是提高經濟作物的種植比例,同時努力提升單位面積的產量。大量的新科技,新技術應用到了農業生產商。其中50年代發展起來的荷蘭Venlo式溫室也成為了現代溫室的代表。
如下圖數據顯示,花卉類的種植比例在二戰後又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到了90年代,50%以上的荷蘭溫室進行的是花卉種植。


到了2011年,荷蘭的花卉交易已佔到了全世界花卉交易的50%,其中,鬱金香等球莖類花卉的交易佔到了全世界交易的80%。與此同時,荷蘭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西紅柿,洋蔥,種子產品出口國。
在整個過程中,天然氣給荷蘭溫室種植帶來的影響巨大。簡單說來,最初天然氣只是為了取代煤作為溫室的加熱能源,而在應用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工程改進。比如CHP的應用,通過燃燒天然氣產熱來加熱溫室,產生潔凈的二氧化碳來供給植物使用,同時產生電能來供應逐漸部署的人工光源,甚至到現在可以出售富於的電能。由於天然氣的價格波動,促使了荷蘭人絞盡腦汁利用每一J的能量,而這帶來的便是溫室結構材料,感測技術,新能源,光源乃至國家電網的綜合進步,使荷蘭人在溫室氣候控制方面逐漸做到了世界的極致。到現在他們仍然沒有停下步伐。
對於荷蘭本土的銷售渠道,在荷蘭的童鞋們應該發現荷蘭基本上沒有小賣部這種東西。其實之前是有的,但是到現在基本上全部變成了大的超市,一個城市往往只有數個大的超市覆蓋幾個不同的中心區域,而這樣的超市基本上是從包子(沒錯他們賣包子),花卉到五金什麼都賣。專業的花店當然也有但是人家主打的是情懷。事實上大部分的國內銷售農產品全部是進入了這些大超市。

現今荷蘭在農業上的優勢尤其體現在技術層面。
得益於研究機構和種植行業的緊密聯繫,每年歐洲出現的各類農產新品種中有七成是荷蘭培育的,荷蘭花農和研究人員對於花卉變異植株有高度的敏感性。
在設備上,荷蘭溫室也代表了現代溫室最高的發展水平。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一個荷蘭典型溫室的裝備。


今天在日報上看到這個話題,仔細看了答案不是很滿意,覺得可以做些補充。之前學過Michael Porter的微觀競爭經濟學,有個案例就是關於荷蘭花卉產業,去荷蘭的拍賣市場實地參觀交流過,行業內的人也認識幾個。翻了下之前的筆記,這裡共享下。文章由HBS的案例總結而來,較長,可選擇性閱讀。
-------------------------------------

1.荷蘭概況
荷蘭是北海邊的一個小國,人口大概1700萬,與德國和比利時接壤。荷蘭在國際貿易方面有很悠久的歷史。截至2009年,荷蘭是世界上第22大的經濟體,人均GDP全球第9,達到$41,367。荷蘭的物流網路非常發達。就業市場受教育水平很高,大概33%的人有高等教育學歷。荷蘭對於國際企業的稅收有特別優惠,較歐洲平均水平要低,荷蘭的企業監管標準在世界上非常領先。在荷蘭做貿易非常容易,她是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和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成員國。荷蘭第三產業佔比GDP 73%,主要集中在物流,商業服務,銀行和保險等。石油和天然氣在2008年荷蘭出口額佔比9.4%,荷蘭是世界上第三大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商和歐洲第二大的出口商。鹿特丹是非常重要的國際石油轉運中心。荷蘭是傳統農業國家,農業貢獻了 2%的GDP和3%的就業,但在總出口額中佔比17%。


2.花卉產業

在鮮花交易市場的鮮花已經被採摘過,很容易腐爛,保鮮期為5-8天,主要交易的花卉有玫瑰(rose),康乃馨(carnations)和菊花(chrysanthemums)。花卉經過精心培育,以提高其品質,各種經過多代選擇的花卉能很好的滿足不同客戶群的需求。每個鮮花工廠的生命周期大概是3年,而每種花的成長周期則各不相同。鮮花的收割,評級和包裝一般都是手工完成。一旦經過採摘,鮮花非常容易腐爛。鮮花在運輸過程中有盒子保護,有各種不同尺寸的盒子能保證鮮花在運輸過程中不至於損傷,此外,高度發達的物流系統能控制運輸時的溫度,讓鮮花經過拍賣行,倉庫,零售商或者超市最終呈現到消費者面前時依然光鮮亮麗。


消費者購買鮮花用於做禮物,婚禮/喪禮等特殊場合,也作為室內裝飾或者公眾場合的修飾。鮮花價格根據其稀缺程度、質量和季節波動很大,富裕的國家人均鮮花花費很高,荷蘭在這項上排名第三,僅次於挪威和瑞士。50%以上的鮮花通過花店售出,雖然目前互聯網只佔鮮花銷售的1%,但是發展迅猛,潛力巨大。

全球主要花卉生產國有荷蘭、哥倫比亞和美國。而主要的出口商則是荷蘭、哥倫比亞、厄瓜多和肯亞。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鮮花進口國,其次是英國、美國、荷蘭和法國。荷蘭通過拍賣會的形式大量進口鮮花再出口到歐洲或者世界其它國家。


3.荷蘭花卉產業集群

提到荷蘭鮮花就不得不提到鬱金香,這種花在1570年從土耳其進口到荷蘭,在1610到1637年間繁榮的鬱金香泡沫中,牛頓作為接盤俠損失慘重。早期荷蘭的鮮花主要出口到德國、法國、英國和俄羅斯,兩個鮮花交易市場(Bloemenlust and Centrale Aalsmeerse Veiling) 在1912年由鮮花種植商和中間交易商集資建成。隨著歐洲整體的經濟狀況提升,鮮花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多。到在20世紀60年代,荷蘭拍賣的鮮花經由卡車運送到歐洲各國,各個歐洲主要的鮮花出口商紛紛開始在荷蘭建立機構,截至2009年,KLM(荷蘭皇家航空)每天運送超過 10,000磅鮮花到美國。

早在20世紀50年代,荷蘭就開始在鮮花種植上和其它國家建立聯繫。在鮮花的生產和創新上荷蘭人一直處在領先地位,如特別的物流管理和鮮花運輸(1972),人工照明(1978),溫室氣候控制(1983),機械種植和收割(1985)。

荷蘭的鮮花,包含再出口的話,在2009年佔到全球鮮花出口額的60%和歐洲的66%。超過90%的鮮花被出口到德國,法國,丹麥,芬蘭等國家。相對來說,在有自己鮮花生產的國家,如西班牙和義大利,荷蘭鮮花在當地的市場份額較低,分別只有20%和29%。荷蘭產的鬱金香和集合花佔到全球出口額的100%,而玫瑰也佔到24%。


3.1 鮮花種植商

截至2007年,荷蘭有大概3,770名鮮花種植商,他們能提供不同品種、質量和價格的鮮花。這些種植商們聯合起來整合鮮花的市場營銷和銷售,從2003年到2007,荷蘭鮮花的產值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達到56億歐元。

大部分鮮花種植商都是荷蘭鮮花協會(Dutch Flower Council)會員和荷蘭鮮花種植研究協會(Dutch Flower Grower』s Research Groups)的成員。荷蘭政府也積极參与到鮮花種植的環境保護工作中,以維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2 供應商

荷蘭是世界上鮮花花種培育和供應的領導者,也是世界級鮮花培育組織的集散中心,在這裡各種新品種被源源不斷地培育出來。

3.3 拍賣行

Plantion和FloraHolland拍賣行交易超過20,000個品類的鮮花,而且每天有1,200到1,500個新品類被引進進來。荷蘭鮮花拍賣的交易量每年增長迅速,相應的拍賣基礎設施也在不斷投資建設中。

鮮花拍賣行是一個讓批發和零售商集中購買鮮花的市場,在這裡鮮花被大量打包出售並重新分裝給零售商或者終端客戶。大量的鮮花包裝好後被集中運送到拍賣中心,通過機器自動分裝,然後打包成小的包裝用於展示和拍賣。

據估計大概80%的荷蘭鮮花是通過拍賣形式賣出,而在荷蘭鮮花拍賣會中賣的的鮮花佔全球鮮花交易的40%。

代表兩大拍賣行的是荷蘭鮮花拍賣協會(The Dutch Association of Flower Auctions)。該協會為鮮花行業知識共享、供應鏈合作、市場交流、政策法規影響等方面提供平台。

3.4 物流

鮮花經過銷售後會被運送到目的地。截至2008年,荷蘭有693家鮮花出口公司,物流費用佔到鮮花拍賣價格的20%。鮮花運送到目的地後會被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以保證產品質量和環境安全。

3.5 研發

Wageningen的國際植物研究中心是一個在鮮花培育和生物種植方面享有盛名的研究機構,能為荷蘭的鮮花產業提供很好的創新支持。

4. 競爭對手

截至2009年,有超過10個國家每年鮮花出口額超過1億美金。哥倫比亞,厄瓜多和肯亞是西半球崛起的三個鮮花供應商。而中國生產和消費鮮花的能力也與日俱增,有望成為這個市場上的有力競爭者。


哥倫比亞是全球第二大的鮮花生產商,僅次於荷蘭,其主要市場是美國。哥倫比亞出口的鮮花中物流費用佔到最終鮮花價格的75%到80%。

在1998到2008年間,厄瓜多每年鮮花出口額已13%的速度增長,達到了5.66億美金,其主要出口國家有三個:美國 (72%), 俄羅斯 (10%)以及荷蘭(6.7%)。同哥倫比亞一樣,厄瓜多的鮮花物流費用也佔到70%到85%之間。這點同荷蘭經營了差不多一個世紀的物流運輸網路無法相比。

截至2008年,70%的肯亞鮮花生產企業為荷蘭種植商所有,而鮮花產業是肯亞第三大外匯來源,僅次於旅遊業和茶業。肯亞的鮮花被運送到歐洲,通過荷蘭的拍賣網路賣往世界各地。聯同荷蘭農業部,Wageningen大學和肯亞農業部早在1994年就建立了學生交換項目。

儘管現在中國鮮花只佔到全球1%出口額,但是增長迅速,中國生產的鮮花90%流向了北京和上海。據統計,早在2007年,中國就擁有全球最大的鮮花種植基地,佔地72,700公頃的溫室和 224,600公頃室外種植地。昆明的鮮花市場和荷蘭的拍賣行也有過合作。

未來挑戰


荷蘭鮮花市場面臨價格上升和環境方面的挑戰。在2006到2008年間,天然氣的價格漲了一倍,而這個是荷蘭鮮花產業一個重要的供應。

此外,越來越多的拍賣行客戶只希望使用部分拍賣行的系統而非整套服務,如物流系統服務。荷蘭外的一些批發零售商也開始越過拍賣行,直接和鮮花種植商接觸,越來越多的交易在網上發生。

荷蘭鮮花產業下一步應該走向何處?是更關注於產業的增值服務:如物流支持和品種培育,還是進行本土生產以進一步提高競爭力呢?


參考資料:

The Dutch Flower Cluster (NOVEMBER 15, 2013), MICHAEL E. PORTER, JORGE RAMIREZ-VALLEJO, FRED VAN EENENNAA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謝邀。在荷蘭幾年,但是對花卉產業並不太了解。。學商科的,不敢說太多,想哪兒說哪兒先。

瓦大的農業科學真的牛,新出的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s的排名,瓦大名列世界第一。。(見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U.S News Rankings)

另外,和花卉產業緊密聯繫的旅遊業發達也是個原因。兩者結合的很好。鬱金香季的時候,大量湧入庫肯霍夫的遊客,帶來的交通、住宿、餐飲等方面可觀的經濟收益,還有周邊lisse地區花田騎行項目的開展,也體現了荷蘭人發達的商業頭腦。阿姆的辛格花市,也是遊人必到的景點之一。(雖然只是在運河邊賣花和紀念品。。。)還有每年都舉辦的花車遊行,也吸引著眾多的遊人。


放張花車遊行的照片。。那天還是挺熱鬧噠,遊客也很多。

就先想到了這麼多。。


謝謝邀請,水平所限寫不了很多。簡單的說幾句,1 歷史悠久,產業的發展需要時間,可以理解為資本的積累。2 專業化 機械化程度高,荷蘭以球根花卉聞名,從種植到分裝以及球根品級的劃分大把部分流程都是機器完成。3 氣候適合,海洋性氣候冬溫夏涼,春夏季不是很熱,這樣可以延長一些品種(鬱金香 風信子)的生長時間,而鬱金香風信子在部分溫帶地區 亞熱帶 熱帶 種植一次就會退化,這也是荷蘭成為球根花卉大國的條件之一。


原因之一,因為有瓦大。


看到這個問題有瓦大的大牛的回答,我只能做有限的補充了。
以上答案都忽略了荷蘭花卉產業的一個重要組織FloraHolland! 荷蘭鮮花拍賣公司。這個公司是花卉銷售上的一個重要一環:連接growers wholesales ,為他們提供銷售平台。而且加入FloraHolland的購買者在交易完成後3天內必須給growers付款,這樣大大減輕了growers資金鏈上的壓力。所以荷蘭花卉90%的出口均是在Flora的行經行的。
很有意思的是荷蘭鮮花拍賣同其他物品的拍賣恰恰相反:從高價到低價。
拍賣後花卉會通過荷蘭發達物流鏈運往世界。大體上90%左右的花卉通過卡車,10%左右通過飛機和輪船。
荷蘭花卉產業的發達不僅僅體現在種植技術,也體現在supply chain。全世界其他的花卉拍賣行都是在模仿荷蘭。

偶爾看到的問題,粗略的回答一些,見諒。

利益相關:曾經為FloraHolland」打過工「


瓦大的溫室補光燈是找我們訂的,而國內某些企業非要花5倍的價錢去買荷蘭GAVITA或EP的燈具和飛利浦的農用鈉燈。。。。。


不光花卉產業發達,除了糧食作物,農業都很強。不說人的因素了
1氣候溫和,夏無烈日,冬無嚴寒。
2.水資源充沛,河流分布廣。
3.靠近北海氣田,冬季加溫成本低。
4.海運發達,運輸成本低


————————————
先說為什麼它的花卉產業發達:
好多回答,各種材料數據,其實都是在描述些已經發生的荷蘭花卉產業的各種角度看過去的樣子。並沒有說明為什麼。那到底是為什麼呢?最確切的答案是「想多賺點錢討生活,恰好碰上了這麼個機會並抓住了」。
荷蘭的地質礦藏資源是相對比較貧乏的,而氣候條件又多陰雨極少陽光普照。早些時候想要好的資源就靠領先的航海技術去各種打啊搶啊,後來各地文明也都發展起來能打扛住打擊了,他們不好搶了。然後生活條件又想繼續提高發展,搶不動就拿東西換吧,恰好外面資源相對豐富的地方都富裕了,該提高精神生活了,對花卉有需求,荷蘭天氣種鬱金香還正好合適,那就搞吧,既然都種鬱金香了,那再弄點切花月季也能創收,那能賺錢的都種,都研究唄。然後花卉產業就發達了。

再說荷蘭花卉產業優勢:
說優勢肯定是跟外面比的,就拿我大中華來說,相對我們它地廣人稀,相對我們它起步很早經驗豐富,法律政策上相對我們它出口方便……唉,編不動了。
其實,優勢什麼的都外面人說的,他們自己心裡是苦逼的。實在是沒辦法了啊,發展製造業?沒那麼些適合的勞動力啊;種糧食?天氣不好,成本降不下來,沒有養牛擠牛奶划算……他們也很想發展點別的,只是絕大多數的國家主要經濟基礎都是一步步註定要走上揚長避短的道路上,外面我們能看出來的優勢越尖端越突出,代表著這樣的經濟越不穩定,跟生態系統穩定性類似,能依靠的經濟收入來源越多,出了問題後影響越小,好比我大中華,沒有說哪個行業崩盤了大中華就徹底崩了,荷蘭就說不準了。
————————
國家企業個人都相通的,某方面發達優勢一定是先天條件和自身投入和機會共同作用的結果。
人人羨慕的長處優勢,很有可能是擁有者最大的軟肋。


謝邀。
很久前就收到了邀請,這個本人學疏才淺,不敢獻醜,這幾天終於找到了一個我認為還不錯的內容,分享給大家,抱歉,不了解的東西還有很多,我會繼續努力。
荷蘭的園藝業 http://wms.mofcom.gov.cn/aarticle/subject/ncp/subjecthy/200603/20060301783873.html


標準化,自動化。你百度一下荷蘭一些農機公司的宣傳廣告就有答案了。


個人覺得。。。發展到這一地步了。養花也是一種職業。平等的工資自然有愛好的人就去研究養的自己就好。我說這話的意思是我爸也喜歡養花。但在中國。高考考個養花會有人同意嗎。畢業了不從事專業你說你要去研究花會有人同意嗎。所以不知道斷送了多少花卉大師才無法前進的。


因為鬱金香泡沫,打下基礎.


不同意高票答案。

這都是鬱金香泡沫後遺症。

鬱金香原產地在中國,後來順著絲綢之路傳到了歐洲。由於這種花很難種,很稀有,比較好看,又帶表了東方文化,所以在歐洲很值錢。後來,荷蘭人開始瘋狂投資這種花,形成了人類歷史上最著的投資泡沫——鬱金香泡沫。泡沫破裂後,荷蘭鮮花產業走上了良性發展道路。幾百年後的今天,很多人忘記了鬱金香泡沫,只記得發達的鮮花產業。


荷蘭的鮮花市場實際上也不只是表面上的那樣風光亮麗,荷蘭鮮花市場面臨價格上升和環境方面的挑戰。在2006到2008年間,天然氣的價格漲了一倍,而這個是荷蘭鮮花產業一個重要的供應。此外,越來越多的拍賣行客戶只希望使用部分拍賣行的系統而非整套服務,如物流系統服務。荷蘭外的一些批發零售商也開始越過拍賣行,直接和鮮花種植商接觸,越來越多的交易在網上發生。


早在20世紀50年代,荷蘭就開始在鮮花種植上和其它國家建立聯繫。在鮮花的生產和創新上荷蘭人一直處在領先地位,如特別的物流管理和鮮花運輸(1972),人工照明(1978),溫室氣候控制(1983),機械種植和收割(1985)。荷蘭的鮮花,包含再出口的話,在2009年佔到全球鮮花出口額的60%和歐洲的66%。超過90%的鮮花被出口到德國,法國,丹麥,芬蘭等國家。相對來說,在有自己鮮花生產的國家,如西班牙和義大利,荷蘭鮮花在當地的市場份額較低,分別只有20%和29%。荷蘭產的鬱金香和集合花佔到全球出口額的100%,而玫瑰也佔到24%。
荷蘭是世界上鮮花花種培育和供應的領導者,也是世界級鮮花培育組織的集散中心,在這裡各種新品種被源源不斷地培育出來。


自我觀點,不喜勿噴。自然環境,荷蘭人對花的喜愛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氣候了,咱們雲南不是也很適合種花的嘛


你是說荷蘭省洛特丹的牡丹嗎?


推薦閱讀:

TAG:荷蘭 | 花卉 | 花卉栽培 | 園藝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