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和利率的關係?

通過Google,得知是靠物價來傳導,但是具體過程還是有點不解


匯率和利率應該大致上服從「利率平價」規則。利率平價的意思是說,你的1塊錢人民幣存一年獲得的收益,應該和這1塊錢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在美國存一年、再換回人民幣以後獲得的收益一樣多。

這裡面一共有四個變數,分別是:
1、r人民幣,人民幣的一年期利率,這是人民幣存款的收益
2、E當期,美元的當期匯率,這是你當前兌換美元的價格
3、r美元,美元的一年期利率,這是你兌換成美元以後,一年時間中能夠獲得的利息
4、E一年以後,美元(在一年以後)的匯率,這是你一年以後換回人民幣的價格。

(1+r人民幣)=1/E當期*(1+r美元)*E一年以後
這就是兩種利率、兩期匯率相互之間的關係。

你說的和物價的關係可能是指「購買力平價」,那是決定匯率的另一種機制,和利率關係不大。

和@沈一冰回答的其實是一個意思。


@沈一冰 的回答十分通俗,但是在「利率平價」(Interest Rate Parity)這個理論中混淆了「即期匯率」(Spot Exchange Rate)和「遠期匯率」(Forward Exchange Rate),還有錯誤運用了「套利」的概念。

問題出在「到到期日,A、B的匯率變為1050A=2200B」這句上面。要形成「套利」,一個很重要的條件是資產在同一時間存在兩個價格,或者已知未來價格按照無風險利率折現後與當前價格不符。一年之後的即期匯率 (Spot Exchange Rate) 既不發生在現在,其一年之後的價值也未知。因此,即使一年後即期匯率不變,或者升高,或者降低,都不能說明存在套利的機會。所以,使用當前的即期匯率和一年之後的即期匯率是不能實現套利的。

不過,使用當前的即期匯率,和當前的一年期遠期匯率是可以實現套利(或者證明市場中無套利)的。一年期的遠期匯率是一個已知未來價格的資產。因此,假設一年期遠期匯率為1A=2B,我們可以把一樓的五個步驟改為

1、借入A,假設1000單位A
2、兌換為B,得到2000B
3、B存入1年得到2200B
4、買入遠期外匯,即一年之後用2200B買入1100A。
5、一年之後歸還1050A,凈得50A。

這個才是真正的無風險交易。反之,如果當前的一年期遠期匯率為2200B=1050A,那麼市場中就無套利機會。這是利率平價理論的其中一種形式: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求中文翻譯)。

如果一定要在即期匯率上面做文章,那我們可以說「到到期日,A、B的即期匯率的期望值變為1050A=2200B」。這是利率平價理論的其中另一種形式: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另外,「利率鎖定」這個條件無需假設。一年期利率是在存款當日就已經確定下來的,在接下來的一年內不會改變,並不是隨機的。

除此之外,關於「購買力平價」(PPP)的解答羅璞和沈一冰講的已經很清楚了。當然實證研究經常得出「購買力平價不成立」的結論,因為市場摩擦(貿易壁壘,運輸成本等等)和部分商品的不可交易性。


如果可以自由兌換,並不需要通過物價。
現有有兩個國家貨幣是A和B,0年匯率1A可兌換2B,記作1A=2B,A所在國利率若為5%,B所在國利率若為10%,並作如下假設:
a.存貸利率相等且不變
b.貨幣可完全自由兌換
c.利率為無風險利率,且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影響
則可通過下述步驟套利:
1、借入A,假設1000單位A
2、兌換為B,得到2000B
3、B存入1年得到2200B
4、兌換為A,得到1100A
5、歸還1050A,凈得50A。
由上可以看到,如果利率和匯率不變,則存在無風險套利手法。而根據「免費午餐不存在」這一基本法則,可以看到兩者間如果存在利差,則A需求較B為少,則會從實際中促進A、B兩者1年後匯率發生改變,如果市場是完全高效的,則到到期日,A、B的匯率變為1050A=2200B,即剛好無風險套利所得為0。此處假設利率已經鎖定,在實際中,活期利率和匯率會同時受到影響而改變,最後趨向於一個平衡狀態。凡是處於不平衡狀態的利率/匯率都在理論上存在套利機會,但並非無風險,因為假設c實際上不成立。

天朝的情況需要通過物價,因為假設b不成立,此種情況下無法通過利差來平衡物價,需要引入購買力的概念。「購買力平價比」代表的是這兩種貨幣潛在的匯率預期。我們假設市場上僅有一種商品C且兩者都能生產,匯率依然是1A=2B不變,並作如下假設:
d.假設商品可以自由流通
e.兩地以當地貨幣計價的商品C價格相等,為1A或1B,且兩者消耗的資源也相等。
f.兩者都可以生產超過兩者總需求之和的C,且C的標價不變
g.貨幣總量不變
則我們發現在A所在國,產品C的價格是1A,若出口到B所在國標價是2B,但當地生產只需要1B,因此根據替代原理,A生產的C銷量是0,而反向從B所在國進口C,標價僅需0.5A。此時相當於B在補貼A,A所在國的消費者獲得了更好的價格,而B的資源被相對低估了。從而在原理上,兩者的資源應當是同等價值的。那麼A所在國將必須大量用A兌換B來購買C,使得A相對B貶值,最後兩者趨向於相等。
而目前,為了獲得資金,我朝即B,將上述的修正機制短路,通過不斷購買A貨幣債券將A返回到A所在國,並在固定匯率下發行B使A可以兌換B購買商品C,其結果就是B獲得了大量A債券資產和B現金,A獲得了商品C,但大量負債。


簡單直白好記的關係是:利率下降匯率上升本幣貶值,利率上升匯率下降本幣增值。具體的關係先用購買力平價說里的絕對購買力平價說來解釋。首先是理論基礎「一價定律」:假定可貿易品的運輸成本為零,則在套利作用下同種可貿易品在各個地區的價格應該是一致的,這種一致關係被稱作「一價定律」。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價定律體現為用同一貨幣衡量的不同國家的同質可貿易品價格相同。用公式:Pd=e*Pf 表示(商品是相似的可同估的,價格變動是相同的可貿易品。直接標價法下的本國物價和外國物價的關係) 如果對於兩國的任何一種可貿易品,一價定律都成立,並且在兩國物價指數的編製中,各種可貿易品所佔的權重相等,那麼,兩國由可貿易品構成的物價水平之間存在著以下關係:sum_{i=1}^{n}{alpha p} =e	imes sum_{i=1}^{n}{alpha p}

? ※其中e是直接標價法的匯率,Pd和Pf是第i種可貿易品的本國和外國價格水平;α表示第i種可貿易品在物價指數中的權重。

如果將兩國一般物價水平直接用Pd和Pf 來分別表示,則式子 ? 可以寫成Pd=e*Pf 這個式子的含義是:不同國家的物價水平在換算成同一貨幣計量時是一樣的。將式子變形可得 e=Pd / Pf

這個式子就是購買力平價的一般形式,它意味著匯率取決於以不同貨幣衡量的兩國一般物價水平之比,即不同貨幣的購買力之比。

然後是相對購買力平價。實際生活中由於各國的貿易存在交易成本,在各國物價水平的計算中不同商品的權重不同,各國物價水平很難用同一種方法來比較,從而匯率水平的絕對值也就缺少比較的基礎,所以將匯率變動的幅度和物價變動的幅度聯繫起來就是相對購買力平價。公式為:et=(PId,t/PIf,t)*eo 式中PId,t和PIf,t分別是本國和外國在t時期的物價指數;eo 是基期的匯率;et是計算期的匯率。相對購買力平價的含義是:儘管匯率水平不一定能反映兩國物價絕對水平的對比,但可以反映兩國物價的相對變動。物價上升較快(物價指數相對基期提高較快)的國家,其貨幣就會貶值。 接下來是利率平價說里的套補的利率平價說,公式:ρ=id - if 。具體推導過程我就不在這裡打出來了,百度上或者任何一本國際金融的書里都應該有。匯率變動率=兩國利率差,這是套補的利率平價,結論ρ=id - if ,本國利率水平高,本幣短期升值,長期貶值,如果本國利率低於外國利率,則外幣遠期匯率將貼水,本幣在遠期將升值。匯率的變動會抵消兩國間的利率差異,從而使金融市場處於平衡狀態。但美國在經濟恢復中利率↓,差利率↑ ,投資形成資本外套。當然這裡的匯率利率變化都是在理想狀態下的,還沒有說明出價格粘性的影響,這裡就不深入說明了,半本國際金融教科書的內容啊。。。o(╯□╰)o 大概就是這樣了。。。ps.此處借用了姜波克的《國際金融學》一書的部分內容,媽蛋,在電腦里發現了以前複習自己總結的知識點就直接放上來了。。。這裡不是論文發表的地方,所以放心的放上來了。。。 總之,好記的關係就是即期匯率和利率的變動是反向的,即期貨幣升值還是貶值的變動是和利率同向匯率反向。


利率和匯率都可以看成是貨幣的價格。
利率是你在借貸市場上用借出貨幣的方式能獲得多少收益;匯率是你在外匯市場上能換來多少的外幣。
第一、既然是貨幣的價格,那麼利率和匯率都受供求規律的支配,也就是供給越高,價格越低;需求越高價格越低。
第二、既然都是貨幣的價格,那麼二者都應該受這一種貨幣供給的影響。既然都是a國和b國貨幣的價格,就不應該a國貨幣在借貸市場上價格高(利率高),但是在外匯市場上價格低(匯率低)。
如果第二條不成立,第一條會促使第二條成立。
例如,a國貨幣在借貸市場上價格高(利率高),但是在外匯市場上價格低(匯率低)。那麼國外的資金擁有者出於套利的考慮會用本幣換取外幣,從而進入該國的借貸市場。
這樣根據第一條,一方面,在外匯市場上本幣的需求增加了,價格自然也要增加;另一方面,在借貸市場上貨幣供給增加了,價格自然也要減少。
直到第二條滿足。
這是從供求規律的角度看這個問題。具體的傳導機制可以參見上邊幾位的描述。


匯率和利率並沒有單純的線性聯繫也沒有通過物價傳導的說法。

不過我們知道人是逐利的,如果出現明顯的套利機會,就會導致人和資金大量進入,將套利空間縮小。所以無論是匯率和利率,還是匯率利率和物價,最後都是通過是否有明顯的套利機會來相互影響的。

匯率簡單的分為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利率也是如此。短期而言,固定匯率和利率就都是固定的,直到主動改變,又或是外匯儲備和銀行無法支撐而被動改變。

而浮動利率和匯率,就直接受供求和市場風險偏好等多種因素直接影響。

樓上的例子就是通常的套利簡化模型,當存在這種套利的時候,就會有人和資金進入將套利空間縮小,最終反映到匯率利率物價上來。

所以為什麼發達國家往往更多倚重於市場化來調節匯率和利率。
就是因為市場是變化的,人的逐利導致市場的平衡也必然是動態的。

話說這些雖然是經濟學的基礎,但話題要擴大下去內容是非常廣闊的,書籍的話《經濟學基礎》這些就有相關分析。


人們最初開始重視匯率與利率的關係是在1980。當時美國以所謂的里根經濟學為理念,推行高利率政策,從海外吸引了大量資本流入美國。這是導致20世紀80年代上半期美元升值的一個原因。

在這之後,一時間在外匯市場上不僅是對美元需求增加,同時對當時利率較高的通貨,澳元、紐西蘭元、英鎊等的需求也在增加,匯率常常出現被抬高的現象。在外匯市場上把這一現象稱為利率匯率,即特指以利率水平作為變動的主要原因的匯率。

利率匯率與我們增加存外匯存款是一樣的動機,如果能這麼來考慮的話,理解起來就簡單了。為了獲得更高的回報,就產生了對高利率通貨的需求。這麼一來,高利率的通貨的匯率自然就走強了。

但是,高利率的通貨未必一定就能產生市場對其的需求。比如,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利率有時會達到百分之幾十。那麼是否產生了對這百分之幾十的利率的通貨的需求呢?實際上世界的資本並沒有流向那裡,原因就是存在風險。政治不穩定風險,持續的高通貨膨脹風險,這些風險使人們存有顧慮,擔心其匯率會大幅下降。事實上,高利率通貨的匯率是貶值的連續。想憑藉高利率喚起海外資本的需求,從而保持通貨量,這需要幾個必要的條件。

① 政治穩定。

② 具有能吸納海外資本的巨大資本市場。

③ 具有流動性,無論何時,即使想把資本漲價也能賣出去,同時具備自由的市場,不存在資金出入的限制。

④ 高利息→需求增加→匯率上升,但這樣的利率匯率也是有條件的。

⑤ 利率與匯率的關係:

⑥ 高利率→資本流入→買該貨幣→匯率上升

⑦ 高利率→有風險→匯率下調→匯率下降

⑧ 低利率→資本流出→賣該貨幣→匯率下降


相當於房價和房租,再多說一句都是胡扯。這個問題很多專家教授其實都沒搞明白,長篇大論的,學生更是雲里霧裡。


匯率是貨幣在世界金融市場上的價格,利率是貨幣在本國金融市場上的價格。


木有時間回答問題,先上個圖

exchange rate quoted as USD/CNY 這裡USD和CNY只是為了方便理解,實際上任何以X/Y形式的匯率,都按左x右y的順序寫入上述方框就行。
第一行是現時,第二行為未來時間點
3% 為左側貨幣利率,5%為右側貨幣匯率
四條直線(兩橫兩豎)表示等價

這樣匯率和利率關係如下
F/S = 1.05/1.03
匯率和通脹關係如下
F/S =(1 + inflation2) / (1 + inflation1)
記住自下而上,自右而左就行了(反過來,自上而下,自左而右也是一樣的)

還有個隱藏大招是關於covered interest arbitrage 的,用這個圖可以非常方便的決定arbitrage策略,有時間再寫


上面人說的全是理論,真實世界中關係比較單純。利率升高,意味著息差增大,吸引資金流入,匯率就會升高。不過息差只是匯率走向的一個因素,有時候其它因素佔據主要矛盾,也會有相反走勢。


不太明白為啥高票答案都會扯到遠期匯率。雖然是挺嚴謹的也很高大上,但是感覺並沒有太大必要吧。題主應該就是簡單問問加息降息對匯率的影響吧,應該也不會涉及到國際貿易什麼的。反正我就按著普通意義上的匯率來答了,如果題主還想了解遠期匯率的話就在小窗吧。

不想說的太專業(因為是壓根就不專業。。),所以我們採用擺事實講道理的原則來答這題。

---------------------------------------------------------------擺事實-------------------------------------------------------------------

先拋出觀點,利率和匯率這倆貨沒有什麼,其實是呈正相關性的,或者說互為因果。


我們先舉個栗子:現在放眼全球,美國經濟算是一家獨大,現在處於加息通道里。如果英國今年6月不作那一波死應該也是在加息過程中的,然而腐國人民真是不能理解。

好吧跑題了。回到我們的問題。美國近幾年都處於加息通道中,雖然加的像蝸牛一樣。我們先來看看近年美國利率變化。


圖片截圖自東方財富網。

上圖是美國近年來的利率走勢圖。美國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包括後來的四次QE,知道2014年才退出QE,然後2015年底第一次加息,馬上今年12月又會有第二次加息。

再來看看對應的美元走勢,也就是匯率變化。

圖片截圖自匯通網。

圖片截圖自匯通網。

圖片展示的是美元指數的月K線圖,也就是圖上一根K線就是美元指數一個月的走勢。漲的非常非常屌的。

兩張圖我們就可以看到了,美國的利率增長是從2015年7月底開始的,但匯率的增長卻是從2014年5月就開始了(一根線就代表得向前推一個月),從這也可以看出這兩者並沒有絕對的相互影響關係,並不是一加息匯率就跟著飛,也不是匯率一漲利率也跟著走,事實證明這倆貨都不是老司機。那這會不會是偶然呢?會不會恰恰就趕上美國利率和匯率同向波動呢?

來我們看看我們大天朝的情況。

圖片截圖自東方財富網。

圖片截圖自東方財富網。

我們大天朝的利率一向都是世界最高(利率計算時間不同,其實並不高。只是數字大。),但是也架不住金融危機的摧殘,一路走一路降,現在已經1.5的年率了。

再來看人民幣匯率。


圖片截圖自匯通網。

注意,這裡是美元兌人民幣,也就是1$可以兌多少(圖上的數字)人民幣,所以價格越往上走就代表人民幣越貶值。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天朝的匯率也是自2014年起開始一路貶值的。

So,無論是美帝也好,還是天朝也好,包括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在內,利率和匯率一般都是同向波動的。

---------------------------------------------------------------講道理-------------------------------------------------------------------

我們都是文明人,那麼現在我們就來講講道理。為啥利率和匯率會同向波動。

題主說Google告訴我們他們是靠物價來傳導的,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準確,利率和匯率其實都是由流動性來主導的。換句話說就是大筆的現金流。


所謂匯率,其實就是這個國家貨幣的價值,就像一個商品會有標價,匯率就是貨幣的標價,只不過它是相對標價。也就是說貨幣其實在流通中也可以算作是一種商品,它就也會受到供求的影響。了解了這個我們後邊就好說了。

一塊鑽石因為它很稀有,所以它很貴;如果現在全世界只剩下一根香蕉,這根香蕉能賣到幾千萬一克,但是因為現在香蕉很多,所以它很便宜。

同樣的道理,如果在市場當中流通的人民幣非常多,那人民幣自然會貶值。比如你手裡有上千億資產,買東西時候你根本不會再看價格了,看見啥買啥,如果你是這樣,你隔壁老王也是這樣,樓上老張還是這樣,最開心的自然是商家。商家會覺得我一盒餐巾紙100塊錢居然都賣完了,那我賣105塊錢呢?哎又賣完了,110塊錢呢?於是就這樣,物價蹭蹭的往上漲,在市場當中流通的人民幣也越來越多,反映的就是經濟繁榮,物價上漲,其實也就是人民幣貶值,購買力下降。


那對於商家而言最大的買家是誰呢?當然是國家。所以如果國家出手,人民幣的貶值幅度是最大的,那國家怎麼出手呢?印錢嘍。但國家又很狡黠,印出來的錢肯定捨不得撕,也就是印多少錢市場就多多少,可還有這麼多人把錢存銀行呢不動呢啊!這會兒印錢不是浪費嗎?我得想個轍先讓他們把放銀行里睡覺的錢調動起來,這個時候國家就想到了利率。於是,國家就降息了。我把你放在銀行的收益降低,沒了收益你放這就沒意義,就得拿去花了吧。所以在反映上就是國家降低利率,貨幣貶值,匯率也跟隨降低。隨之而來的就是物價上漲,因為貨幣在市場中的流動性大幅增加了,換句話說也就是貨幣數量增加了,不值錢了。什麼時候銀行里的錢實在出不去了,再怎麼降息也沒用了,這會兒就是國家開始印錢的時候了,也就是量化寬鬆政策(QE)。

這麼做的後果就是物價不斷上漲,利率不斷降息,貨幣不斷貶值,匯率不斷降低;換來的是全國商品換手率大幅增加,交易數量大幅增長,商業非常繁榮活躍。

但一直這樣也不是個事兒。因為最根本的,這麼干物價會一直上漲,這會直接影響廣大普通人民的幸福生活!一個饅頭今賣5毛一個我吃得起,過倆月賣500塊錢一個了誰也吃不起了,那到時候謀財害命啊什麼的就止不住了,所以物價上漲也要有個度。當物價漲幅差不多的時候,不能再漲了,怎麼辦?原先你拿去消費錢再放回銀行睡覺不就得了嗎,於是這時候國家就會開始加息。你的錢放回銀行,利息越來越高,躺被窩都能掙錢,那誰不樂意,於是大家又都把錢放回銀行存著。這時候,相對應的你能用來支出的錢就變少了,原先可能你會買的東西現在你不買了,商家當然還是希望貨物賣出去優先,沒人買了咋辦呢?這時候就開始降價了,500塊錢的饅頭就又變回5毛了。

現在的市場,就是物價不斷下降,利率不斷上漲,貨幣不斷增值,匯率不斷升高;相應的商業發展會有所放緩。

那麼就在利率這一加一降過程中,還有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就叫國際資本,也叫國際遊資,還可以叫國際熱錢,巫師索羅斯就屬於這裡的大拿。國際遊資更多的做的是偏向投機的買賣。當你開始加息的時候,雖然你的商業遲滯了,但是你的貨幣卻增值了,你的匯率升高了,我的資產放在你那就是增值的,於是這些遊資就會進入市場,增加市場貨幣量,這會倒逼國家更快速加息,讓錢以更快速度流回銀行,利率更快攀升,現在的美國就是個例子。而當你開始降息的時候,你們國家的資產普遍貶值,遊資就回撤走,到別的正在加息的國家裡去,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近幾年經常能聽到「資金外流」這個片語。

---------------------------------------------------------------結束語-------------------------------------------------------------------

其實利率和匯率的關係簡單化就是上邊我所說的那樣。當然真是市場中還有很多因素要考慮,最簡單的人民幣離岸和在岸就不完全一樣,但是我們普通人也不用太怎麼了解離岸的,並且,我現在有點餓了。。所以就先說這麼多吧。有什麼問題或者想交流的私信或者留言就成。

以上。


我嘗試用簡單直觀的方式說說我的理解:

1.利率(無論是準備金率或者銀行隔夜拆解幾率)提高或降低都會影響到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因為存貸款利息差是商業銀行的一個重要利潤來源;

2.如果美國(比如)提高利率到年化5%,那麼任何持有美元的人都不會去投資年化收益低於5%的項目(無論是實體還是金融),而是直接存銀行吃利息,也就是說投資的收益肯定要高於銀行利息,這樣很多低收益項目就會受到抑制,得不到資金甚至資金被抽走;

3.如果中國(比如)的存款年利率是4.5%,那麼中美兩國之間就存在0.5%的利息差,那麼國內的美元資金就會大量流入美國(收益高),那麼中國國內的美元就減少了,當有人需要購買用美元計價的商品或償還美元計價的債務的時候,會發現市場上美元很難找到,只好花更多的人民幣去換取所需要的美元。這種大家都願意用更多的人民幣換取美元的情形,在外匯市場就是美元相對人民幣升值(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

4.把3裡面的人民幣換成歐元、日元、泰銖、港幣、韓元等等也是一個道理。

所以,美元加息--國際美元流向美國(存在或投資在美國收益升高)--國際流通中的美元減少--各國都需要用更多的本幣來換取美元--所以美元升值。反之亦然。

PS:上述講的並不全面,國際匯市還有很多更複雜的邏輯和玩法,我只是希望能用大家能聽懂的人話來解釋這個問題。但上述1-4我認為是匯率與利率的本質關係,其他玩法都是基於上述原理衍生出來。


低vol的時候,高利率貨幣對低利率貨幣緩慢升值。
高vol的時候,高利率貨幣對低利率貨幣迅猛貶值。

還有所謂的interest rate parity,什麼forward rate no arbitrage都是騙人的。靠這個賺錢的人07-08就死光了。forward exchange rate裡面有一個 basis risk,是靠supply/demand來決定的,所以的確沒有所謂的free lunch。


簡單地說,利率是貨幣資金的使用成本(即利息)與本金的比率,是貨幣銀行學的一個重要指標;匯率是用本國貨幣表示外國貨幣的價格(直接標價法),是國際金融學的一個重要指標。
在經濟學中,有兩個比較主流的匯率決定理論:購買力平價說和利率平價說。購買力平價說的基本思想就是兩國貨幣匯率等於兩國可貿易商品的物價水平之比;利率平價說的基本思想就是兩國貨幣匯率的遠期升貼水率等於兩國貨幣的利率差,即若本國利率高於外國利率,就會帶來國際套利性資金的流入,使得本國貨幣的即期匯率上升、遠期匯率下降,即表現為本國貨幣遠期貶值(貼水)。
總而言之,利率與匯率是在利率平價說中通過資金套利活動建立起相互變動關係的,不是通過物價傳導的;而物價是另外一種(與利率無關的)匯率決定理論的因素。這樣解釋不知道樓主明白了沒有!


之前的回答介紹了匯率與利率關係的基本要點,但當今最前沿的研究表明匯率與利率的關係背後相當複雜。利率主要通過主權債務風險(亦具備反向因果),泰勒規則(產出缺口以及通脹預期),全球失衡(國際資本流動的資產評估效應),實際均衡匯率失調,期權期貨市場投機性活動等等渠道作用於匯率;而各國的異質性相當高,有興趣可以看運用投資組合方法研究外匯市場的論文。另外,非拋補利率平價對利率預測匯率的進行了計量上的限定,因此其預測結果不如無約束的利率期限結構因子。


r=r*+E-e/e
r是本國利率,r*是外國利率,E是未來的利率,e是當前的利率


我覺得這位朋友的回答是非常好的,但是因為太過於專業,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可能難以讀懂,所以我想嘗試更平實的在這個問題上進一步的展開。

——利率平價理論

上面的回答中很多都說到了利率平價理論。簡單的說,利率平價理論分為拋補與無拋補兩種。

拋補平價理論,錨定的是遠期的外匯匯率價格。

也即是說,如果兩個國家之間存在著利差,那麼這兩個國家的外匯遠期必將扭轉掉這兩個國家之間的利差,否則將形成套利機會。更通俗的說,如果A國利率5%,B國利率10%,那麼兩國匯率A/B(A為計價貨幣,B為本幣)一年期遠期將較當前即期匯率貶值5%,否則這兩者之間將存在套息機會。而在當前的市場有效性面前,只要一出現這樣的套利機會,那麼交易者就會立馬行動,在即期市場買入A/B,而在遠期市場做空A/B。所以拋補的平價理論是絕對會實現的。

但是,拋補的平價理論,只是解決了當下這一個節點,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之間的關係。匯率是不斷變化的,遠期匯率也是在不斷的變化的,對於預測匯率走勢,拋補平價理論並沒有給出任何答案。

無拋補平價理論,則認為本國的貨幣的預期貶值(升值)幅度,等於與外國利率的差值。也即是說,如果本國利率低於外國利率,那麼本國匯率預期將對外國匯率上漲,而如果本國利率大於外國利率,那麼預期本國匯率將較外國匯率下跌。

無拋補平價利率,與拋補平價理論不同,是一個對於未來匯率的預期。拋補平價理論是受到市場的套利行為所保證的,而無拋補則不然。

無拋補理論的假設,是資金是風險中性的,而且資金是無盡的,資金流動是不受限制的,會向著更高收益率的地方流去。當前流入高息國家的貨幣會推高當前高息國家的幣值,但是越多的貨幣流入,也就會拉低高息國家的利率。與此同時資金流出低息國家,也會反方向增加低息國家的利率。如此,則當前流入高息國家的資金,在某一時點將轉為流入原先的低息國家,從而預期未來高息國家的幣值將較當前的低息國家下跌。

很多研究都表明了,在短期或者中期走勢之中,無拋補理論都沒能成立。而在超長期走勢之中,有一些無拋補理論成立的例子。但這並沒有辦法證明這個理論的正確性。或者說,這些超長期走勢證實的例子,或許也僅僅只是偶然性的例子。

所以,利率平價理論,對於指導匯價而言,特別如果你是一個交易者,簡單直白的說,並沒有什麼用。

——套息交易(carry trade)

而事實上,與無拋補利率平價理論相反,往往是資金從低利率國家流向高收益率國家,也就是說,高收益率國家相較於低收益國家,其貨幣是升值而不是貶值。

因為現在很多發達國家的利率都非常低,那麼常用的手法就是從低息國家借入資金買入高息國家貨幣,比如AUD/JPY這些。這種東西需要槓桿,所以在全球金融環境相對積極的時候(也就是VOL低的時候),套息交易的存在會導致高息貨幣相較於低息貨幣慢慢的上漲。但是,注意這些套息交易一般而言都是上槓桿的,那麼一旦全球金融市場風向不對了,有金融危機什麼的這些危險,那麼這些套息交易會在短時間內大量平倉。

相較於無拋補利率理論,套息交易更符合當前的市場常態。

但是,利率只是決定匯率的眾多因素之中的一個。而如果想靠利率來預期匯率走勢的話,則可能相當有難度。

利率平價理論已經自己就顯示出了其不合時宜。套息交易呢,用來事後分析倒不錯,事前來預測的話就跟拋硬幣差不多。有證明套息交易成功的例子,也有高息貨幣不斷貶值的例子(比如近幾年來澳元跟比他低息得多的美元)。

也因此,正如格林斯潘所說:「having endeavored to forecast exchange rates 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I have understandably developed significant humility about my ability in this area.」


在外匯市場上,一國貨幣利率的變動會引起其匯率的變動。一般情況,一國貨幣如果升息,則該貨幣的匯率容易上升;而當一國貨幣降息時,則該國貨幣容易貶值。
但在這一關係中,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外匯市場時常也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比如當正式公布加息時,該國貨幣不升反而下跌 ,而當正式公布息時,該國貨幣不跌反升。這一現象表明市場已經提前消化加息的利好或者降息的利空。
所以,投資者對貨幣利率與匯率之間關係應把握以下操作技巧:一般一國貨幣升息的趨勢時,則買入該國貨幣,一旦消息證實時,則以拋售為主;反之,一國貨幣有降息趨勢時,則賣出該貨幣,一旦消息證實時,再買回該貨幣。


Why that long?


For domestic investors, an attractive interest rate differential in favour of a foreign country should be reflected in the
corresponding exchange rate.


In this way investors willing to trade this spread will see their profits offset once they convert the
invested currency back to the currency of the domestic country.


推薦閱讀:

TAG:經濟 | 匯率 | 金融 | 利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