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 紀錄片與 NHK 、 BBC 的紀錄片有哪些異同點?


只說說歷史人文類的

NHK:

a 敘述風格比較呆,甚至可以說很刻板,尤其是那種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全是一個調調;

b 視覺體驗一般,很少弄真人再現或3D再現,就算弄了,也非常簡單。如果沒特別的材料支持,要麼將畫面切到主持人(如果有的話),你就看著主持人嘚吧嘚,好像在看新聞聯播似的,要麼就一直顯示相關文獻的照片或字幕,頂多弄個非常簡單的流程圖,配上旁白把這段頂過去;

c BGM製作有非常專業的團隊,如加古隆等大師級Composer;

d 有些像學術專著,會搜集很多照片、文獻等,且標題都會以字幕形式顯示出來;如果是再現、電影、音樂或新聞片段,一般也會加字幕說明;

e 系列片的OP製作極其精良,總體水平可以甩其他國家紀錄片n條街,如映像の世紀、JAPANデビュー、NHKスペシャル「日本の群像」、明治Meiji、プロジェクトX?挑戦者たち?、中國~12億人の改革開放,代入感與感召力可以讓你的腎上腺素瞬間飆升。

BBC:

a 視覺體驗很好,經常有真人或3D場景再現橋段;

b 主持團隊比NHK強大,且主持人及學者、採訪對象在表達能力和鏡頭感上也明顯優於日本人;

c 風格相對NHK要輕鬆些,不那麼呆,且很多樣化,具體看製作團隊。

大陸:

a 非常喜歡弄真人場景再現,但很少加字幕說明,再現水平也烏七八糟的,參考國產電視劇水平,演員「演技」極高,一看就是演的,是假的;

b 非常喜歡插入電影片段,但很少加字幕說明,即使有,也只是說這是電影片段,至於是哪部,看編輯心情;

c 很少弄原創音樂,基本靠偷過日子,以日美OST為主要盜取對象(鳳凰一講抗日戰爭場面基本必用川井憲次sama的七劍戰歌;一到悲情橋段,馬上就是Morricone的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或Amapola;一說中國那號稱「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必是故宮~至寶が語る中華五千年~的Palace Memories或末代皇帝David Byrne的Main Theme;至於久石讓同志,他已經搖手示意別說了);

d 基本是一面倒,不是沒自己的態度與價值判斷,一切跟著紅旗走,安全第一,一定會預設前提,就是片面宣揚中華文明優越論、民族主義或沙文主義;與其說是紀錄片,不如說是宣傳片或廣告片;

e 獨立製作的作品至少在立場與態度上相對自由些,不過,在電視上是看不到的,原因,你懂的。


回答問題先排兩個名。
接觸的先後程度:BBC—NHK—國內
喜愛程度:NHK—國內—BBC

不耐煩看大段文字的請直接拖到最後看【結論】部分。


先說BBC。
看BBC紀錄片和英劇是同時,目的是學英式口音。之所以喜好程度排在最末是我個人對自然科學的主題不感興趣。
但bbc的紀錄片是三者之中最精良的,雖然不是我的最愛,但這一點必須肯定,否則是昧良心。
風格大氣,拍攝器材也好,實打實的錢砸了下去,畫面真是非常震撼,尤其拍攝的自然風景相關,十分壯美。
上一次看BBC紀錄片是2010年的事了,在記憶中,以我當時的眼光看,沒能挑出缺點(看的也都是精品)。
再重申,喜好度最低僅僅因為題材不感興趣。

推薦:《英國史》《美麗中國》《行星地球》


NHK
(在這裡向已死的道蘭字幕組致敬。ALL HAIL TO DAOLAN)
看的第一部NHK紀錄片是上面有人提到的《西藏開山大運輸》,看了這個之後我對BBC紀錄片失去了興趣,開始搜集NHK關於中國社會的紀錄片。
這些紀錄片從攝影配樂等角度來說都不如bbc,但是我很喜歡那種退後不打擾的安靜紀錄態度,而且對普通小老百姓的展現層次更豐富。解說詞也相當點到即止,不會賣力吹捧,也不會用力批評,也就是說側重展現而不是評判。
音樂我挺想吐個槽的,有好的,不多,可能大多不合我口味,不過nhk紀錄片內容很棒,看看內容就好。


推薦:《西藏開山大運輸》《關口知宏的中國鐵道紀行》《長江天地大紀行》《沸騰都市》《72小時》《不朽之都》…and SO ON!

P.S.只是隨便舉幾個大家可能會感興趣的,NHK對中國婚戀養老春運空氣污染等等問題的社會紀錄片也很值得看。它家關於中國的大型紀錄片我覺得沒有好的(參照物是bbc你們懂),比如前陣子在微博上很是紅火了一陣的《中國古文明之謎》。像中日合拍的《新絲綢之路》最後一集,中國的叫做《永遠的長安》,日本的叫做《不朽之都》,後者就是以細膩溫情勝出了,這套紀錄片我推薦看中國版,但是最後一集不妨看nhk的。


國內
NHK的看了一陣子以後,漸漸從它的中國現代社會相關紀錄片看到了中國歷史和人文相關的部分,就這樣接觸到了中日合拍的那部《新絲綢之路》。
前面說中國紀錄片配樂不行都是拿現成的音樂用用的,首先國內紀錄片水準本身就良莠不齊,其次發展並不如國外所以有資金做全套原創配樂的不多,最後,真當國內沒有好配樂了?作為程池粉我第一個跳出來表示不服好么。
《新絲綢之路》因為是中日合拍,我就直接看了中國版,結果畫面和內容其次,音樂真是深深吸引到了我,包括後面知道中日版音樂不同找來聽了日版馬友友作曲的片頭,我依然更喜歡中國版。《思念與對視》《向東方向西方》《如夢》《一個人的龜茲》《永遠的長安》,都是我的深夜必備曲目。有興趣的可以去聽一聽《永遠的長安》,這首口味很適合大眾。
順著作曲的程池老師的作品表我又去看了《玄奘之路》《大明宮》,音樂依然很美,更多的是這樣的題材引起了我的興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看國內的歷史相關紀錄片。
中國疆域太遼闊歷史也太悠久,可拍的內容太多了,只是拍出來的東西實在讓人嘆氣。
舉《大明宮》為例,特效做得不錯,音樂也好,切入點也很有意思(以唐朝大明宮各殿堂的作用為切入點梳理唐朝興衰——可悲的晚唐又幾乎被無視了),但是歷史bug挺多,整體風格更偏向於景點宣傳片。旁白大量使用排比句,大概是想要像駢文那樣營造出氣勢,用詞也很綺麗,配合音樂看著很帶感,實質內容不夠豐富。

內容不豐富——這是國內紀錄片的毛病之一,更多體現在歷史人文類的片子里。我有一套1080P的紀錄片,veryCD的下載還沒掛時拖的,叫做《世界遺產在中國》,第一集真是不錯,《青城山與都江堰》,看完以後我就拖了全套,看了之後覺得被坑到。美則美矣,旁白全是廢話,幾乎只能當作純風光片來看。講武夷山朱熹和辛棄疾在九曲溪相會一起遊玩的那句開頭真是又酸又空,頗有我初中時作文字數不夠了拚命假大空的風範,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旁白對於紀錄片來說太重要了。這部紀錄片實在是毀在了空洞無物的旁白上,因為它拍得真是很美。可以去看看其中的《蘇州古典園林》那一集,然後對比NHK拍攝的風光短片《蘇州園林》,你會發現拿日本的手搔中國的靴,確實有點戳不中。
撇開歷史類,再來說說人文。
國內的紀錄片相當缺乏一種溫情。我說的溫情,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一集《自然的饋贈》里卓瑪在尋找松茸的路上一邊小喘氣一邊說母親身體不好的低聲絮叨。主題是【食物】,但那食物背後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我第一次看到這裡時立馬想起了NHK的《長江天地大紀行》,阿部力借住在香格里拉一個小姑娘的家裡,聊天之後得知註定一輩子留在這裡的她很想看一眼上海是什麼樣。隨後的節目中,阿部力從源頭沿著長江順流旅行,歷經幾個月到達上海,然後費儘力氣勸動了那個藏族小姑娘保守的父母,將她帶到了上海。人文類的紀錄片應該有這樣的態度:重要的不是拍攝的那個東西,而是與它息息相關的人們,心底最真實的感受。
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一集里,是有這樣的閃光的。但後面它一集集淪落了下去,到第四集之後,就索然無味了,更別提第二季了。

推薦:《玄奘之路》《崑曲六百年》

P.S.這兩部在各方面都不能說最好,都有各自的毛病,但是整體不錯,音樂、故事和旁白都能維持一定水準。

結論:
這裡只以大型紀錄片作比,國內的紀錄片,和NHK的差距在態度和情懷,和BBC差距在資金和製作,要走的路還是很長,但是近年來漸漸多了些觀眾,應該會越來越好的吧。

======================2015.12.15日補充的分割線======================

突然想起來吐個槽。
之前看NHK的《中國古文明之謎》感覺裡面的表演十分中二,尷尬症分分鐘要犯,因為不懂日語也不知道這片子是否被腰斬了,總之看了三集之後似乎一直沒有下文?
原說這方面BBC比NHK強,結果不小心看了BBC拍的《中國的藝術》【The Art of China】,老外對中國書畫的解讀真是……只能說他們真的沒有掌握欣賞中國書畫藝術的技巧,強行解讀real尷尬。
我期待這方面中國能做出一些好的紀錄片。

======================2016.1.25日補充的分割線=======================

剛看到BBC新拍的《中國的故事》,期待一下,下班回家看。
再次謝謝辛苦的各大字幕組,雖然我能啃生肉,但他們做的貢獻不止是翻譯並添加字幕,更多的是發掘很多好看的紀錄片,扒下來,與國內的我們分享。

以及,【道蘭】雖然被封了,但是愛好紀錄片的道蘭人還在,B站指路【馬桶字幕隊】,微博賬號【NHK道蘭】


簡單概括下
看NHK的紀錄片像在就著鹹菜喝一碗稀飯。初時平淡無奇,但滋心養胃,每每看到最後被平凡的真實所感動,引發不盡的的遐想。

看CCTV的紀錄片就像吃一盤麻辣小龍蝦。從一開始就火力全開,鮮辣可口。總是想營造出恢弘的氣勢,佔領輿論的最高點,迫不及待地想向你灌輸點什麼。但往往用力過猛,失去了紀錄片最可貴的特質:立場中立。食用過後,只覺得燒口,第二天早上菊花灼痛。

PS.個人最喜歡的NHK紀錄片是80年代的《人類以何為食:食物和文明的世界群像系列》[NHK紀錄片]民以食為天系列(1):一滴血也能利用--肉

各位知友閑來無事可以看看。就能體會我說的:就著鹹菜喝一碗稀飯是一種怎樣的享受。


NHK的更像紀錄片,鏡頭,材料,對話,基本都真實可信,但是視覺效果沒那麼刺激,而且最後往往在思想上夾帶很奇葩的私活。
國內的,優點:解說聲音好聽。。。。
缺點:除了優點基本都是缺點,不過有時候能拍到一些老外拍不到的東西。
BBC的紀錄片,
個人感覺很無聊,當然,我對自然現象不太感興趣,而其它(東方)歷史文化類的紀錄片,BBC還沒摸到門道,拍的很外行(從內容上說)。
國內獨立導演的紀錄片,大多數都很假,或者說取向太偏,太個人化,和要表達的東西相去甚遠。


我的感覺:

大陸的紀錄片(央視):我們的先人好NB,我們現在又創造奇蹟了,我們又甩了隔壁霓虹國太極國好幾圈了,我們馬上就要世界第一了,咱們要驕傲自豪,開始歡慶吧。

NHK:尼瑪,隔壁中國這個地方特別特別NB,咱們霓虹在這個上面被人家碾壓了,情況萬分危急了,所有國民,趕緊奮起啊,再不奮起咱們就要變落後國家,國會不國的啊!

BBC:恩,今個咱來聊聊貝爾尼尼,blablabla;恩,今個咱來聊聊卡拉瓦喬,blablabla;恩,今個咱再來個倫勃朗,blablabla。國家?為毛我們拍紀錄片要考慮國家,我們研究的是人類文明;看完之後的觀眾反映是,藝術實在太瑰麗,我要勵志做畫家,我要勵志去巴黎,我要再找本書研究研究達芬奇。

對我而言,想要找民族自豪感看央視,想從外國人的角度找民族自豪感看NHK, 想真的享受一部紀錄片,還是要BBC。

============================一點更新線=============
稍微更新下,我覺得紀錄片比較重要的一點事別有太強的政治性。當然,評論裡面有評論說BBC黑中國的紀錄片黑的也很兇。人家那個專門黑你的紀錄片黑你黑的凶正說明人家拍的好。

另外,《中國人要來了》我也看過,我還看過BBC講中國富二代的那部,名字我記不住了,主要是拍的中國的超跑俱樂部的。說實在話,我覺得這是一種觀點,還真不一定就純是抹黑。我們跑去非洲撒錢難道真是為了搭救受苦受難的非洲兄弟?美國人跑去伊拉克亂弄莫非真是為了伊拉克的自由民主?說白了都是為了資源,為了政治。很多中國企業家還真就靠中國政府這門路去非洲賺到了資源錢。

有點跑題了,話說回來,《中國人要來了》這片子放給英國人自己看,英國人會有什麼反映。他們會明白中國人是他們的競爭對手,他們會知道中國已經在非洲的圈地運動中領先了,他們會有恐慌感和危機感。我覺的紀錄片就是要起到這個作用,好過央視整天只報喜不報憂的紀錄片。實在話,我還真沒見過央視有拍過紀錄片說霓虹國太極國哪裡比咱們領先了,咱們要奮起直追的。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這個問題,央視的紀錄片《超級工程》展現的內容,對中國整體的製造業、建築業、以及裝備製造業的水平來說,有多少代表性?。對不是製造業或者造船業的外行會覺得我們的製造業已經世界第一了,但是你可以看看問題裡面的回答,了解了解內情,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

另外,差距在於,BBC會拍出一些實事求是的不帶政治傾向的紀錄片,藝術的力量我就舉個例子。央視會不會專門拍個片子去誇日本的浮世繪的?不太可能吧。

這是一種心氣,是一種胸襟,更是一種態度。

我也不求央視有一點能真的拍出個實實在在,客觀去研究東亞文化的片子。但是我希望有一天,能在央視這個平台上看到下面兩個類似的紀錄片。
騰訊影像力·2013_騰訊新聞
[道蘭][NHK紀錄片]蟻族之歌

尤其是第二部,我剛來上海時候也住過沒空調的毛坯,吃過街邊的盒飯。知乎上高端人士挺多,可能真不太清楚那樣的世界。有興趣的話可以有機會去浦東外環外的城鄉結合部看看。三林那邊我去過,挺有感觸。

說著說著又跑了,拉回來。歸根到底,直面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掩蓋或者無視的,都是鴕鳥做的行為。

真心希望央視少拍點報喜不報憂的片子,多拍點報憂不報喜的片子。

以上。


視頻封面[NHK紀錄片]登天之路-西藏開山大運輸視頻據說----------我不能確認,這個片子是中國人拍的,但是賣給了NHK,CCTV不買,如果是真的,詛咒CCTV一萬遍。


NHK看得很少,沒發言權。

國內的紀錄片有好作品,比如舌尖一,無論從結構還是立意來看都屬優秀之列。而且,和好的國產劇一樣,國內紀錄片自然有其價值體系,那些中國特有的東西,在國外的作品中是找不到的。

但我認為國內紀錄片尚未突破的限制,在於對視覺語言的深入拓展。國內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紀錄片,都以旁白引領畫面,而非相反。畫面和文字誰為主?其實在不同的紀錄片中可以各有取捨,但是,紀錄片既然以電視為媒介,若不將視覺語言的功能發揮到極致,未免有些辜負攝影機。

這方面BBC就做得很好。譬如Wild China,裡面拍滇金絲猴的一段,其構圖、音樂、剪輯,都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股雪地獨行的禪意。而BBC配的解說詞很少,談的基本也與我感受到的這種意味無關。


這種純粹通過紀錄片藝術傳達出來的意味,讓畫面不再只是文字的輔助,它們是彼此獨立的,但又能各自傳達出信息。

而像舌尖這樣的國內紀錄片,畫面也極其精美,但旁白與畫面互為補充,大多數時候畫面僅起到輔助作用。譬如查干湖冬捕和諾鄧火腿的兩段,構圖無可挑剔,但單靠畫面傳達出的信息量和旁白有很大重疊。

又比如,第三集的醬油。


這個鏡頭簡直美哭了,但這時的旁白是「江南的春天綿長而不劇烈的冷」,實際光這個鏡頭已經足夠表達江南、春天、綿長而不劇烈的冷這幾個意象,這就是我所說的文字與畫面的重複。

第一集說挖藕就比較好。


↑這個畫面,告訴你挖藕人工作的時間是天才蒙蒙亮的清晨,湖面上還有水霧,隔著屏幕透出一股寒意。後面的旁白中也沒有「挖藕人很早就要起床」、「挖藕人十分辛苦」之類的廢話。

總的來說,我覺得國內的紀錄片,在立意和視角上有自己的優勢,但還可以再大膽、任性一些,其實多半觀眾是可以甩掉旁白這根拐棍的。

以上。


NHK的紀錄片敘事客觀,條理清晰,取景和拍攝技術很好。很多時候會從普通百姓(底層)的真實生活入手,通過普通的生活來深入思考。對於中國關注很多。直到安倍上台之前,歷史觀相當正,關於二戰承認侵略,毒氣戰,慰安婦,在南京的虐殺行為,但是顧及右翼勢力不會使用「大屠殺」「30W」的字眼。題材除了二戰還有藝術,考古文物,近現代中國改革和現狀,大國崛起,國內外大事件,科技,百姓生活紀實,建築工程等。獲獎次數很多,普遍評價較好。當然安倍上台之後NHK有右傾,比如在某個討論日中關係的節目中請到櫻井良子做嘉賓,有些誇大中國的問題。不過並沒有CCTV宣傳的那麼可怕。大部分的紀錄片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BBC紀錄片沒怎麼看過,但是聽說喜歡黑中國,後來看了一部的確如此。其他不太了解。
CCTV紀錄片的話在電視上放的還是歷史題材居多,考古發現和侵華戰爭之類的,個人感覺敘事比較空洞,關注現實比較少,還是自己體會一下吧,與國際一流紀錄片還有一定差距。


NHK的紀錄片,特別是和記錄中國有關的紀錄片,最常見的是題材十分現勢,手法多用對比,背後功課做得很紮實以致一些問題的背後闡述要更為深刻(當然,什麼是真相又是另外一回事),敘事客觀,看完後唏噓不已。

國內的紀錄片,官方的多山水花鳥。獨立的多以導演的價值去想為準,偏現實記錄。

BBC的如 @untouchablest 所言,製作成本高,畫面很美,是嘆為觀止的


有點想哭,這裡真正的紀錄片黨有多少呢?非得拿中國題材比那BBC是有多吃虧。。。你們眼裡的紀錄片就是講中國的嗎。就像中國講英國一樣當然無法真正了解並客觀一樣。。


說實話我BBC關於中國題材看的太少反而不太了解這些,但是科技自然啊世界史啊宇宙啊這些類似題材真的是BBC甩其他無數條街。。這些才是紀錄片的精髓啊。。。這些國家地理比不上BBC,更別提NHK了。。。敘事風格比較宏觀,主持介入非常自然而有帶入性。。鏡頭更是沒得說,而且是真下血本啊,感動。舌尖的敘述風格就是學BBC的。。
推薦的太多了。。比如。中世紀生活。。生命。。與古生物同行。。隱密王國。。但是如果你只對時事題材或者中國題材感興趣就當我沒說。。


NHK敘事風格太以小見大了,不適合講比較嚴肅科學題材反而適合講述人文題材。。。如題和節奏慢的要死。。就連我這個動漫宅女看講動漫題材的我都看的想睡覺,還是擅長講小人物小情懷,一點也不大氣。像我這種喜歡科教類紀錄片的看了幾個NHK的表示還是算了吧。。。還不如中國的呢。。看點小品類的紀錄片還行,長點的還是算了。

中國近年來紀錄片比以前好太多了,曾經就是挖墳挖墳看的真心塞。。但最近看的幾個非常喜歡。。比如大明宮。。棒死了。全面超過NHK。。不過國產的看的還是少。。獨立紀錄片講的題材太現實不是我喜歡的題材看的比較少但國內外的看過一些基本就是感覺很偏激。。


答案有些跑題,所以我匿了。
說一下,有些人,(基本前面答案里的所有人),差不多得了,說什麼事兒都能扯到政治上去。
NHK我不了解不評價,BBC典型的雙重標準,外國人都一個樣天下烏鴉一般黑,英美很多媒體都對別國各種偏見,在別國媒體圈裡評價爛得要死,你們還不辨是非的誇。
CCTV紀錄片好的多了去了,正經連個中國歷史都背不下來,就在這裡各種黑中國。
一邊說國內的人被洗腦了,然後又一邊倒的誇西方,原來你們所謂的客觀就是拍西方馬屁唄。
尤其是上面那位,什麼叫做侮辱了英國和日本?!請你拿出實例來,不要在這裡亂扯一通。英國日本隨便說一說中國地大人多吃得好,然後各種批判中國各方面制度文化和歷史人性,對本國一概而過,這就叫做總體客觀,內容詳實,理由充分?!
麻煩上面這群民主狗別在這裡故弄玄虛好么。不過是個紀錄片,你們也能看出這看出那,都挺能說啊,一到做就這不行那不行了,你們不是眼裡揉不得沙子么,你行你上啊。


BBC的紀錄片,涉及到西方題材,非東亞題材以及自然科學地理題材都是非常不錯的,畫面考究,製作精良,經費充足,陣容強大。可以說能坐擁世界紀錄片頭把交椅。
但是和它的母公司媒體一樣,一旦涉及到和中國或者其他傳統敵對國家的題材,呈現的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特別是由於缺乏甚至最基本的認知,對於中國的紀錄片無論是人文歷史還是現狀,硬傷偏頗非常多。
NHK側重於人文關懷,但是和BBC不同的是在呈現方式上喜歡單純地展示,涉及到立場的態度不多且考據嚴謹,不會出現很多靠YY得出來的結論。對中國的題材可以說是NHK的強項,因為日本對中國非常了解,文化也很相近(相對於西方),所以拍攝關於中國的各種題材的紀錄片(歷史,藝術,社會問題,文明等)會顯得非常真實(不偏頗也不讚揚)。當然,日本人注重面子,很多比較黑的東西他們也不會拍。但是一些社會熱點問題關注的點還是比較深刻的。
CCTV的紀錄片屬於比較新的領域,各種題材都在嘗試。這幾年CCTV的紀錄片水平越來越高,具體體現在製作水平提高,題材越來越廣泛,內容越來越飽滿,關注點越來越貼近社會。不過CCTV很多紀錄片都有一個缺點,就是視角太高,顯得冰冷空洞,與NHK的人文關懷風格很不一樣。還有就是受限於立場問題,很多題材和觀點不能出現在片子里,這是現在CCTV很難克服的問題。不過總體上來看現在CCTV的紀錄片還是在努力提升自己的。


如果你要看風景畫片兒的話,就遠離NHK的片子,畫面真的不好看啊。BUT它的人文關懷非常濃,探討的問題還是能讓人深思的,而且不造霓虹是不是有點呆板,片子的呈現雖然客觀,但是有時有點呆板。總之,個人最喜歡的就是NHK。
BBC可以當風景大片兒來看了,有時候對於政治或歷史問題還喜歡意淫,
CCTV無力吐槽,之前看過一個跟NHK相同題材的片,後者對歷史的追問遠大於前者,BUT av還是有精品的,不能全部打死,我們也有非常優秀的紀錄片工作者,有一個專門下載紀錄片的網站,那上面推薦的av紀錄片都不錯


bbc少黑點兒
nhk少誇點兒
cctv就只拍吃的吧!(?????)


看的紀錄片不多,最近一陣子才迷上了紀錄片,並且看的都是一個主題——中國。下了班打開電腦登錄b站,輸入NHK或者BBC加中國,隨便找一部就看起來。剛剛坐在馬桶上覺得要記下些感想,搜了下知乎正好有這個問題,寫下給大家看著玩。(雖然我不確定還有人能看到這段字)
以下是一位普通觀影者的感受和腦洞:
我發現中國人通過外國人的眼睛再看自己的國家這事非常有趣 ,雖然每一部都帶有不同程度的主觀色彩,但是通過訴說的角度和方式又能反過來窺見製作方的世界觀。
BBC紀錄片可以看出來這個腐國人(至少製作人)普遍還是挺有文化,也比較注重和尊重歷史,當然了有時候同樣一件事同樣一個事實用不同的話說出來感覺不一樣。腐國紀錄片挺擅長玩這種文字遊戲,有些評價中國的話像在諷刺但是說的話也基本沒錯,並且八成還是用一種「只有我們有文化的國民才能聽得懂這裡的梗,我們真是又禮貌又幽默」的語氣說出來。那些時候我總在想,可能有無數個和我一樣的天朝人民都在這個時候露出了「我就靜靜看你裝逼,誰讓咱看的盜版就不反駁你了」的表情。BBC紀錄片里能找到讓你覺得這片子「正兒八經」的鏡頭,由於我都看的中國主題紀錄片,有些時候讓我感覺藝術高於生活了(這地方我去過,實際沒這麼好看),但心裡還是挺樂意接受這種方式的「讚揚」。
NHK的紀錄片風格明顯沒有BBC那麼大氣和正式,雖然它本來就是在電視上播,可我還是要說這些紀錄片相對於BBC的「電影感」而言有種「電視感」。日本和天朝文化上接近一點,有些時候看到紀錄片里為了節目效果大驚小怪的驚嘆,會突然覺得「你少給我來這套了,我們都懂的」。另外日本人關注的點有時候很細節很奇怪,彈幕經常會出現「小日本真沒見識」,我倒是覺得這麼說有點小氣。海邊長大見到大山感到驚奇,山裡人看見大海覺得新鮮,本來就挺正常的。另外日本紀錄片總是強調個人的努力和做什麼事要有感悟,有時候旁白會給片里的體驗者加油或者稱讚他的努力,會感覺輕微齣戲。不夠話說回來,這樣的旁白有會感覺挺有人情味的。
剛剛一口氣看完了兩個加拿大兄弟騎摩托環中國的紀錄片,不知道是不是他們自己找人拍的。似乎可以想像出要是一個英國人看這部片子心裡一定會偷偷秀優越,覺得「這兩兄弟挺野性的,但是關注的點真膚淺,簡直是觀光客一樣。」(並不是我覺得不好看,只是腦洞而已)
手機碼字好費時 不知覺好晚了 碎覺 明天搬磚 去晚了工頭要罵人啦


看過的紀錄片還是國內的比較多,但基本全是獨立紀錄片了,舌尖上中國也只瞄了幾眼。其次是bbc,再才是nhk。單看題材的話,中國獨立紀錄片那叫一個精彩,絲毫不遜劇情片,而且每每看到離奇的人物事件,都會內心感慨「卧槽這是紀錄片啊!」,就是完全無法相信這是事實那種感覺,再就是可以了解到非常多非官方消息,不會被cctv洗腦,有助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啊。看bbc最多的是宇宙題材的紀錄片,因為個人十分喜愛,也不得不承認他們做自然科學類確實無人能敵,製作優良,本著對科學的敬仰我一般都會打五星。nhk看過的不多,他們比較注重拍平民生活吧,但又沒國內獨立片子拍得那麼苦逼,不過看過的幾部配樂都很不錯。所以題材上:國內(獨立紀錄片)&>bbc&>nhk。製作水平:bbc&>nhk&>中國獨立紀錄片


看了這麼多答案,怎麼這麼多一上來就噴的,而且噴也沒噴到點子上,估計你們也沒看過幾部中國的記錄片。單從某部片子里出現「彭德懷在廬山會議上對毛澤東說,你在延安操了我四十天娘,我操你二十天行不行?」這樣的台詞來說,國產(國產不等於央視)記錄片已有很大進步了。前幾年出現的《森林之歌》覺得不錯,《五大道》基本都在肯定租界里洋人的正面作用,給了我們一個與歷史課本完全不同的視角。希望出現技術性的回答,不要先入為主的噴,中國的紀錄片在進步。另,NHK越來越像央視了。


上次上課的時候放了一個cctv拍的道教的紀錄片,之前也沒注意過那天太無聊了研究了一下
以一個純外行的角度來看,還是覺得這片子是在黑。
角度單一,拍任何人物的動作或者說話都是一個焦距,從頭到尾只會機械的移動攝像頭,解說和畫面不配而且解說無邏輯,畫質差。
國外的是真的深入且找了無數相關資料才開始著手拍的,語音簡單畫面精緻。
國內拍出來的效果,就和交作業前夜趕出來一篇無關痛癢抄來抄去的論文隨便一交完事差不多,而且資料都是百度百科上拉的。


我悄悄告訴大家,有關部門相比之下更喜歡NHK,討厭BBC


BBC的自然紀錄片拍的不錯,《行星地球》《人類星球》《冰凍星球》都是很優秀的片子。特點是畫面很漂亮,而且整體給人感覺非常震撼,BBC這方面的設備、攝影師、導演都是全球一流的。但是人文類的就不成了,全都是私貨,各種歪曲事實,各種胡說八道。
NHK的片子擅長從小處著手,見微知著。而且人文紀錄片相對較為客觀,只是呈現事實,基本上不摻雜政治觀點。
央視的片子拍攝手法和拍攝設備都距離世界一流有很大的差距,好處在於相對比較嚴謹,而且敘事結構比較順暢。除了《舌尖上的中國》,《大國崛起》《總師傳奇》《國寶檔案》《故宮》都是比較優秀的作品。


推薦閱讀:

有哪些關於法國巴黎的好電影?
《舌尖上的中國》有哪些幕後故事可以分享?

TAG:紀錄片 | 英國廣播公司(BBC) | 調查類問題 | NHK 紀錄片 | CCTV 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