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保公司是怎麼盈利的?


現有的答案更加偏向於收入的來源,而非盈利的來源。

首先要界定擔保公司的概念,由於一般意義上的擔保公司什麼都能做,甚至涉及了很多灰色地帶的東西,這裡將擔保公司的概念界定為融資性擔保公司,也就是取得了融資性擔保許可證,可以從事銀行貸款擔保業務的公司。

盈利=收入-費用-稅

收入來源,@南區熊貓 同學已經講了一些收入來源,我再細化一下。

1、擔保費,視不同風險程度的不同客戶定價,一般工商企業銀行貸款擔保收費一般在3%左右,房地產企業可以收到4%-5%,一般是在期初收取。規模大實力強有較高資本市場主體評級的擔保公司也介入資本市場擔保業務,如債券、保本基金的擔保,收費視產品不同。非政策性的擔保公司,平均收費達到3%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2、資金業務,即擔保公司自有資金的投資收入。一般情況下,擔保公司會從接觸的大量客戶中遴選有承受能力的客戶給予其委託貸款,收入在四倍基準利率以內,基本在20%-24%。在做銀行貸款擔保的同時,在貸款發放之前也做一些過橋業務。在中擔華鼎事件之前,監管比較松的時候,還可以動用提取的準備金和應繳存的保證金做資金業務。

3、利息收入(不含委託貸款利息):擔保公司需要計提未到期責任準備金與擔保賠償準備金,分別是擔保費收入的50%和擔保餘額的1%,和銀行合作也要繳存準備金,做業務做得多的話一年也有不少利息。

4、其他業務,比如@南區熊貓 同學提到的諮詢費,也有一些擔保公司做了一些股權投資或別的嘗試。但這部分的佔比很小,如果體現在賬面上該部分收入很大的話,一般是為了規避監管,將擔保費或委託貸款利息拆分一部分到諮詢費等名目形成的。

費用和支出,主要是人員費用、業務開展費用、日常運營費用和壞賬損失

人員工資和業績提成能夠佔到擔保公司成本的70%。融資性擔保公司90%以上的擔保業務都是銀行貸款擔保,其他業務也多來源於銀行貸款擔保的客戶。其業務開展嚴重依賴銀行信貸部門,所以其業務團隊的設置往往是與銀行片區相關的,每個區域都要放一個團隊與當地銀行搞關係、拿項目、做業務。
業務開展費,既然要營銷銀行人員,要與企業溝通,與業務相關的抵質押等部門溝通,大家懂的。
日常運營費用佔比就很小了,房屋租金、水電列印之類的。

壞賬損失:作擔保必然會有代償,理論上只要擔保費率高於坏賬率,就是賺錢的。但如果風控不過關的話,就要賠錢了。

舉個栗子吧:

假設一家融資性擔保公司,註冊資本是10億元人民幣。

融資性擔保公司最大10倍槓桿,按照做到5倍槓桿(已經很不錯了)來算的話,存續擔保餘額50億元,平均3%費率,擔保費收入15000萬元
存入銀行保證金10000萬元,提取兩類準備金共10000萬元,按協議存款3%年利率算,一年600萬元利息收入
扣除保證金後90000萬元自有資金,按24%年利率計算,產生資金業務收入21600萬元

共計收入37200萬元

人吃馬喂租場地全部算下來7200萬元到頭了。
壞賬率按1%測算吧,不考慮不良處置,直接算核銷率,5000萬元

扣掉5%營業稅和25%所得稅(有些地方有優惠政策,暫不考慮)

[37200*(1-5%)-7200-5000]*(1-25%)=17355萬元
凈資產收益率17.355%,是不是很暴力的感覺,這是一家正經做融資性擔保業務,遵紀守法,做的還不錯的公司會有的狀態。


------------------------------------------------2013-12-05補充的分割線----------------------------------------------


回復中有些同學對舉得例子提出意見,我簡單回應一下。

第一、是為了讓大家有一個感知性的認識,隨意舉得例子,不盡完善;我不太理解為什麼會有人較真。
第二、你要戰,我便戰(旗幟鮮明的反對不列數據和調查結果就武斷的說XX不存在,或是說XX很離譜的行為):
a、確實有做到20%甚至30%凈資產收益率的擔保公司;因為實際的資金業務的收益一般遠不止24%,但是做到合規也是沒有問題的。至於怎麼做,講出來的話是不是可以收費啊~
b、2012年捲入互保鏈、挪用客戶準備金、捲入鋼貿危機、非法集資等問題死了很多擔保公司。但是,守法經營,能夠做的還不錯的擔保公司是存在的
c、成本估計。有關係的擔保公司,靠著一個省級分行就可以活的很好,50個億在保規模也不是很難做到,不需要很多的成本;也有的擔保公司依靠廣開網點增加業務量,成本相對就高一些。
d、壞賬,不良率和核銷率是兩個概念,不良率3%,核銷率可能只有1%;又及,我舉得是做的還不錯的擔保公司,不是經營不善要掛掉的擔保公司,正經擔保公司又不是慈善公司,不會純信用給人擔保放款的,不良資產處置也是一門好手藝。
e、擔保行業的前景我個人也不看好,但這並不妨礙這個行業中產生現金牛,至於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的協同效應是怎麼產生的,我偏不講~
f、之前提到過,擔保公司對銀行的依存度很高,其中對銀行授信是有依賴的。可是一個億註冊資本的擔保公司只能做3倍槓桿授信,10個億註冊資本可以做5倍槓桿授信甚至有人可以刷臉做到10倍槓桿這種事情為什麼會產生我會告訴你嘛~
g、地方性國資背景的擔保公司90%以上並非市場化的產物,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拿來作比較,呵呵。

奇怪,我又不是擔保公司的員工,不好意思,只是不小心切到戰鬥模式了。


從實際操作看,擔保公司的收入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
1、擔保費:一般3%/年左右,不會太高。
2、諮詢費:這部分收入佔比可能會很大,主要是擔保公司為企業介紹了資金來源,同時提供擔保,撮合借貸交易後收取的費用。
3、自有資金投資收益:自由資金投資額最高可占凈資產的20%。雖然辦法禁止投資於高風險業務,但擔保公司往往會使用這部分資金髮放委託貸款,或者更方便些,通過私人賬戶,賬外資金拆借,收取高額利息。


1.收保護費;
2.代大哥收保護費抽頭;
3.靠和大哥關係好抽頭;
4.靠搶小雜魚從大哥那裡借來的錢

主要還是要和大哥關係好…………

但最近小雜魚們又多又不乖大哥又比較窮,所以他們那些沒什麼好關係的代點償兜點底就好滾蛋跑路了……

至於那些抽頭是百分幾這種問題……隨便啦……

反正他們該要去死的百分幾都得死


在金融行業,風險=錢,利率是資本的價格,本質其實是風險的價格。

擔保公司承擔了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和投資者的一定的風險敞口,所以獲得了相應的風險收益。他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在於,通過自身特有的徵信手段和對風險的判斷,敢於承擔其它機構和個人不敢承擔的風險,也可以理解成相當於把自身的信用租給了客戶。


盈利方法的細節樓上都答得很詳細了,其實一家擔保公司要盈利,和銀行或者其它金融機構類似,只要我的擔保收益減去壞賬、減去成本費用剩下還有餘就行了。


我是做擔保的,@stdemon這個測算裡面有一個明顯的錯誤,擔保公司做委託貸款這種對外投資性業務,目前最高比例不能超過註冊資本的20%(至少安徽是這樣)。目前總體經濟環境不好,企業還不了款需要代償的情況是避免不了的,100萬的貸款擔保,按照3%的費率收取只能收到3萬,但是一旦代償就是100萬。這錢,不好賺 (50秒前)


作為融資性擔保公司從業人員來回答一下該問題,@stdemon 已經說得比較全面了:
收入:
1、擔保費:目前市場上的平均水平是3%左右。
2、評審服務費:本來這一塊的費用完全可以在擔保費裡面收取,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①為了分散客戶的費用,另外列出了很多其他的雜七雜八的費用,②壓低擔保費率,把費用轉移到評審服務費,最終獲取政府補貼(補貼的多少跟擔保公司擔保費率高低相關聯)。
3、政府補貼:這一點是沒有人提到的,擔保公司服務的客戶大部分是小微企業,為這些企業做了相應的金融服務,也確確實實扶持了一批從銀行貸不到款的輕資產企業,所以政府相關部門對擔保公司是有補貼的,不要小看這一部分的收入,許多擔保公司這一塊的收入每年都是幾百萬。
4、自有資金業務:委託貸款的收入,利率相對來說都比較高,是很多擔保公司的收入大頭。
5、利息收入:擔保公司有大額的資金放在銀行,擔保費收入的50%和擔保餘額的1%,而且每筆業務都在銀行存有保證金,一年下來利息確實不少。
支出:
1、人員費用、日常經營費用:擔保公司主要是靠著這一批人在運轉,很大一部份的支出在這方面。
2、資金財務費用:擔保公司業務主要依託於銀行,從銀行獲得授信、業務資源需要成本,另外開展自由資金業務的時候會出現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需要從外部渠道調資金,需要支付一部分利息。
3、代償、壞賬:擔保公司經營的就是風險,企業一旦還不了款,銀行首先就是找你,所以難免出現代償的情況;另外就是自有資金業務有時候會出現放出去收不回來的情況。


不贊成3%的收益,100%風險的說法。首先擔保公司會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證金(擔保法規定的五種反擔保方式之一,最高不超過20%),其次擔保公司會以其他反擔保措施覆蓋大部分風險(房產、設備、存貨等),最後是當地政府或者協會會對擔保公司出現的損失進行部分財政補貼。從以上情況來看,只要你做的不是垃圾企業,100%的損失基本上是扯淡,甚至於執行完反擔保後還有盈餘。


以下是我的猜測:
是銀行與不滿足貸款條件的貸款人之間的橋樑,一個節點。

銀行的行為模式:需要擔保公司的存款或者抵押物,然後給擔保公司一定槓桿(例如抵押物價值和盈利能力X倍的貸款額度。),因為貸款人全部違約的可能性小(比如3筆違約貸款已達到抵押物的價值,就可以直接收回,擔保公司破產,銀行無損失。)。
銀行得到的好處:風險轉移,指定X家擔保公司並收取X家擔保公司的費用,完成對不滿足貸款條件的貸款人的放貸(多了份收益的可能)。

不滿足貸款條件的貸款人的行為模式可能無需抵押物也能獲得貸款,需要給擔保公司一定的費用。
不滿足貸款條件的貸款人得到的好處:獲得貸款,有了賺錢的可能。

擔保公司的行為模式:與銀行搞好關係,風險控制好,有固定的收益。銀行還有可能把一些不良(實際上很優良)金融資產賣給擔保公司,例如月底進行存款的考核,有一筆承兌匯票本月不能承兌的,可以由擔保公司打折買下來,銀行換取存款,完成指標。
擔保公司得到的好處:用一份資產承擔了X份的貸款風險,有了槓桿,擴大了收益。主要還是和銀行配合默契。


總的來說:
銀行想多放貸少風險,
不滿足貸款條件的貸款人想多貸款少抵押最好純信用,錢出來再說,
擔保公司想承擔一份風險換來X倍資金的固定收益。
PS:擔保公司與銀行及暴力組織關係密切。


主要有兩個收入來源,1擔保費收入,一般3%左右。2自有資本運作收益,我們公司超正歸木有前面人說的高利貸呀保護費呀,基本都是存放銀行的協議存款啦,買點自己集團信託公司的信託啦。最近行業不景氣,現在資本收益佔比比較大。


上面基本說了擔保公司的盈利模式。
但是擔保公司目前應該處於一個基本消亡的階段。
關鍵是收入和風險不匹配。
擔保公司主要收入是擔保費,對大多數企業都是擔保金額的3%-3.5%。
但是所擔的風險卻是擔保金額的100%。
如果出了一筆代償,無法追回,就意味著要做30筆以上同金額業務也才能追回本金。
銀行也是一個強勢方,擔保公司不代償,馬上取消你的擔保資格。一家銀行這麼做,你在其他銀行基本也無法繼續經營下去。
通過銀行委託貸款是違規的事項,雖然利潤高,面對行業風險的時候還要面臨監管風險。


本人在國內前三擔保公司工作,關於費率在2.0%-3.5%之間,10倍槓桿我就呵呵了,和銀行簽的受信都快10倍,出資方為企業和個人的擔保也佔了很大一部分,70%資金從殼公司到了地產手裡,今年形式很不好,風險頻出,風險真的很高,主要是業務過於集中,從業人員不夠專業,風控不夠嚴格。


簡單,大多擔保公司都是通過各種合同陷阱,等你逾期,然後讓你繳納高額預期罰款或者拖車費,,還有就是你無力償還的時候給你放印子錢,然後逼你變賣財產


擔保公司不贏利,擔保業務本身的風險與收益之不匹配,決定了擔保公司沒有盈利模式。擔保公司存在的邏輯有兩類:一是政策性擔保公司,是政府支持企業增信融資的行為;二是商業擔保公司,通過擔保業務積累客戶資源,發展直接投資、借貸、中介等其他業務。


樓主對於收益率的預估過高,即便收益率有這樣的存在,不良率不會低於5%。擔保公司的現狀是為了降低自身所需承擔的風險,會選擇與一些地方性商業銀行和信貸公司以及保險公司進行合作從中收取服務費和利息,但是談判的難度係數很大,以至於絕大部分擔保公司舉步維艱,不良率高居不下,而銀行等金融機構已經漸漸從與擔保公司合作降低風險轉變成為由吸收存款而來的可調用資金來提供保證保險業務所需的費用


擔保公司 分融資性擔保公司與非融資性擔保公司 你問的是哪一種? 非融資性擔保公司主要經營模式為小貸 融資性擔保公司的主要經營模式為擔保


@stdemon,那個麻煩問下
扣除保證金後90000萬元自有資金,按24%年利率計算,產生資金業務收入21600萬元

這24%是怎麼來的?


直接放貸最好,別的業務沒啥意思


現在擔保公司老多了,我們公司正在報備一個擔保公司。


理論上的擔保公司的盈利模式不是太了解,本人從實踐中跟擔保公司接觸的實際情況來簡單說兩句:
本人把擔保公司劃分為兩類:一種是國企和外企,另一種是私企性質(僅是本人個人的劃分方法)。從實際接觸中來看,劃分企業性質比較關鍵,因為基本上國企和外資大多數為融資性擔保公司,註冊資本都在1億元以上,他們的實際業務最關鍵是其實還是融資然後賺錢手續費,擔保只是在業務中佔有較小的比重。私企方面,這個本人接觸比較多,基本上是靠擔保賺錢百分之幾的擔保費用,另外一個就是放高利貸。


在擔保公司做過,直接說怎麼賺錢。
1.擔保費
2.疑難雜症附加費
3.評估費差價
4.放水


推薦閱讀:

TAG:風險 | 盈利模式 | 擔保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