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學生如何融入當地人圈子?
聽很多師兄師姐說,出國之後基本只是和華人或者留學生打交道,很難真正進入外國人圈子,請問這怎麼避免?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留學申請季,更多「留學」相關話題討論歡迎關注。
謝邀。
如何融入當地社會是海外華人永恆的話題,很多人以為語言是最大的障礙,其實不然。我會說的各門語言都算不上精鍊,但卻是一直以來外國朋友多於中國朋友的,這裡簡單說幾點,你們感受一下。歡迎指正。
其實所謂「進入外國人圈子」,這「進入」二字便很有不同的理解。酒肉朋友不分膚色國界到處都有,可若是想要交一幫推心置腹的國際友人,則是另一回事。
首先,在某些國家,University這個詞就是「由你玩四年」的意思(咦,哪些國家的大學是剛好四年呢?),當地學生的主要工作是:爬梯(Party)、喝酒、一夜情。業餘生活是:上課、考試、寫作業。如果你恰巧是個爬梯狂人,那麼恭喜你,你應該不存在交不到外國朋友的難題。誠然,「不幸」身為中國直男,「一夜情」這件事的難度的確是要大那麼一些(對於女性同胞就容易的多啦,你們都懂),然而爬梯、喝酒這些活動還是很容易加入的嘛。很多人強調語言問題,事實上語言真的沒有你們想像的那麼重要,尤其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你能喝酒、嗓門大、會吹牛,在酒精和鼓點堆砌的夜晚,誰真的在乎你究竟說了些什麼呢?
可是,作為在中國長大的孩子,大多數並不具備爬梯狂人的氣質和底蘊,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還有,就算身為爬梯狂人,雖說在社交這件事上的起點高出其他小夥伴們一大截,可難免有時也會想著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出國時間不長,從不去酒吧夜店。我本人也十分不喜歡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或者學生社團,更喜歡私底下安安靜靜地交流,就這樣依然交了不少可以徹夜長談的各國友人。下面幾點是我的經驗,希望能有點幫助,僅供參考:
1、最基本的,自然是尊受對方社會的行為準則,尊重並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生活和思維習慣。
2、學自己真正喜歡的,而不是中國人大量聚集的專業。尤其是研究生階段,探討學業是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假設每個人都真正喜歡他們所學的專業,那麼專業本身就是「志同道合」的契合點。另外,你們都知道,在歐美上學時經常有一些小組作業之類的團隊合作項目,而本地的孩子們由於基礎教育不紮實,或者前一天晚上喝多了(我們就不要說人家生性懶惰了好不好?),往往在這個時候表現的不夠出色,作為小組或者團隊中僅有的中國人,這時候就是發揮咱們中國孩子學霸本色,力挽狂瀾,展現中華民族智慧的時刻了。這樣一來,你們就會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學術上的探討,進而發掘更多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如果你學的是一些中國人扎堆的專業,例如商科或者計算機,那麼很有可能你會與很多中國孩子同處一個實驗室、同做一個項目、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如此一來,社交圈自然也是中國人居多了。
話說回來,我覺得之所以很多留學生基本都是和華人打交道,與這點不無關係。畢竟,大多數中國人都是擠在那幾個專業里的。倘若你學一個什麼「梵語及印度語研究」,或者「非洲與非裔美國人研究」,那麼想必是碰不到幾個中國人的,並且我相信這些專業里的孩子一定都是出於真愛,那就請你和同專業里來自五湖四海的小夥伴們如痴如醉地在知識的海洋里攜手並進吧。
3、做自己。完全沒有必要為了社交改變自己的性格,變身夜店達人什麼的。一個中國人,會說他們的語言,會遠渡重洋去他們的國度生活,甚至煎炒烹炸樣樣精通,比起那些連自己的首都都沒去過的本地學生,無論是學識、閱歷、思維能力,不說甩他們半個地球,至少是不輸他們的。你只要勇敢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將自己對每件事的看法表達出來,哪怕是用磕磕絆絆的語言,他們就會表現出與你交流的興趣。其實很多時候,你只要隨便說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知識,他們就覺得你簡直是學富五車無所不知的大神,各種讚不絕口,偶爾還會請你做一回人生導師喂一口心靈雞湯什麼的。當然,做到這一步,有時還是需要學術或者專業溝通打下的基礎,否則人沒事兒憑什麼願意和你侃大山討論天下大事呢?
好吧,這些「學術社交」什麼的,主要適用於研究生或者博士階段吧。本科?還是喝酒更好使一些。
4、多掌握一門語言,有助於結實更多的朋友。這是真的,並且非常實用,我已經無數次因此而受益。當然,這裡所謂掌握,並不是要多麼精通,哪怕只是能進行簡單的對話,就足以在社交過程中成為破冰的利器。我們都知道,西方社會很多都是多民族多元化的國際化社會,總是能碰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大家都是背井離鄉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學習或者生活,作為一個文化背景遠隔千山萬水的中國人,如果能一開始就能用他們的母語交流,對他們來說是件多麼的新奇與親切呀!!這不僅能讓你交到更多的朋友,有時還會因此而得到很多便利和機會。我在加拿大時就是因為會說幾句西班牙語(真的只會幾句而已)而得到了一份全職工作的邀請。
5、去打工。比起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打工更容易交到朋友。如果說,讀書的時候可以選擇與中國同學抱堆一起完成課業,參加活動的時候可以和中國人扎堆聊天,那麼打工的時候就不可避免地要接觸來自不同國家的人,為了完成工作,你不得不和他們交流。工作時,大家都是一起被剝削的苦逼娃,正所謂同甘共苦患難見真情,那麼下了班一起喝個酒,順理成章嘛。當然了,並不是無論打什麼工都有利於社交,例如收銀台這種一個人悶頭幹活的工作,就是獨來獨往的場面,相比之下工廠里或者工地上認識人的機會就多得多。
6、有可能的話還是多了解一些當地歷史和文化,包括文學藝術什麼的,特別是和一些年紀較大的朋友交流的時候。我們一起去劃個船都會聯想到大航海時代,進而聊到文藝復興、愚人船什麼的,稍微了解一些,一方面避免尷尬,另一方面也可以為自己贏得尊重。儘管歐美的孩子已經越來越不愛學習歷史,這也是現代社會無法避免的事情,可如果你能比他們更了解他們的歷史與文化,豈不是令人刮目相看?
7、如果你生活在德國、西班牙、義大利、阿根廷等國,請熱愛足球。如果你熱愛足球卻生活在加拿大,請自求多福,謝謝。
歡迎補充。
------------------------------------------------------------------------------
補充:
由於各個國家之間千差萬別,在不同的國家結識朋友的方式自然各不相同。我上面說的幾條都是在歐美主要發達國家普遍比較適用的經驗。還有一些,例如參加社團什麼的,這個是較為明顯的英美校園文化,不大適用於歐洲大陸一些不愛湊熱鬧的國度,因此這裡就不提了。放著讓東大?偽?交際花來!!!
只說日本。
前提: 中國人朋友和外國人朋友對你來說同等重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一些必須條件:
1. 充足的精力和時間。每天18小時泡研究室的,真的有幾個中國朋友就很不錯了,不要強求。
2. 一定的語言能力。如果和外國人交朋友,語言好會優勢很大。不需要一開始就說的太溜,在這個過程中會進步的,但也不能一句話蹦不出來,帶文法錯誤但是能聊得起來就可以。
3.基本的社會禮儀。 中國人最容易犯的是遲到。再就是一些細節比如有些妹子總是苦瓜臉不願意笑,討論什麼事情總想義正言辭的說服對方啥的。如果改了,能容易交朋友許多。
一些有了更好的條件:
1.萌妹的阿魯。萌妹在哪兒都是受歡迎的。但!!!我身邊的各種交際花交際草們,有男的也有女的,有帥哥美女也有不是帥哥美女的。所以這只是一個便利條件而已,不能決定結果。
2.開朗的性格。不用說,能聊的人總是比悶罐子要更好一些。即使你不善言辭,也要掌握一些談話的方法不至於冷場。
3.細心體貼。倒不是讓你去巴結人家,但是如果能面面俱到照顧到在場所有人,我想沒理由大家不喜歡你。中國人外國人都一樣。
結識外國人的具體方法:
1. 結識外國人 - 學校的活動。
在日本有各種各樣的交流會,社團,學校組織的交流活動什麼的。切記,不要參加那種看起來中國人會非常多的活動。倒不是中國人不好,而是最後往往你的下場就是和一群中國人坐在一起說話……比如說,學中文的日本人來和中國人交流的活動,效果很差,因為本來學中文的日本人就特少。如果想和中國人交朋友那直接去中國人的活動就好了。和日本人交朋友還不如去個說英語的人和日本人互練英語的活動,日本人會多得多。
這種活動的好處是,去的人都算是社交意識比較強的,成功率比較高。要到了facebook之後你可以有理由把一次活動中認識的人一起叫出來玩,一來二去就熟了。
不是每次去都能有結果的,大概5,6次能認識一個好朋友就不錯了。
但是這個好朋友能給你帶來的是一個嶄新的交友圈子。
2.通過外國人結識外國人
當你和一個同學關係比較好之後,就有機會接觸他們的社交圈子了,然後你就可以認識更多的外國人。如果你不怕生是最好的了。
在日本的話,有兩樣活動是可以增進友情點數的,喝酒和旅遊。
3.通過外國人參加社會活動再結識外國人
很多日本同學會在facebook分享一些活動,積极參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總之就是積極,積極,再積極。當個積極分子,讓全天下都知道你愛交朋友愛玩愛吃飯愛喝酒!而且你風評還不錯不怎麼放人鴿子臨時取消大幅度遲到!
我見過無數留學生,有活動叫他們的時候,猶豫不決,或者爽快答應了然後前一天甚至當天臨時以各種理由不去,或者來了但是遲到很久談話也不在點上。這其實也無關於他們人品如何,只不過沒把這事當回事兒去重視而已,久而久之可能就失去了各種擴展人脈的機會。
結識中國人的具體方法:
1.投靠組織
通常會有很多自發的學生團體和組織。大部分都是很歡迎新人進來的。投靠組織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你可以認識很多活躍的前輩,甚至在一些團體里你還有機會接觸外國人和外國公司。
但是你要根據自己的三觀,選擇好投靠的組織。並且,勤懇做事,做實事,這樣才能真的融入進去,並且享受在這個組織或者團體里和大家共事的快樂。
我不太推薦那種人際關係太複雜的組織,會消耗你多餘的很多精力。
2.同期入學者。
在各種留學論壇上能召集到一部分一起入學的朋友。再就是入學式,學校的guidance之類的。(恩如果你是東大的可以找我,保證給你介紹)這些朋友往往是感情最深的,因為要一起面對很多問題共同解決,生活節奏同步。哪怕你以後認識的朋友再多,這些最初的同期都會是你最堅固的後盾和永遠的朋友,一定要好好珍惜。
3. 尋找key man。
key man就是在一個圈子或者一個學校里的中心人物。活動比較積極,幾乎所有人都認識他們。你跟key man熟了,他們就會帶你進入很多圈子無數的活動介紹給你,比始終跟一個小圈子裡的人交往能得到更多的機會,如果你需要的話。
4. 成為key man。
如果你是一個特別精力充沛又喜歡社交的人,你可以成為key man。
還有一點會決定你是否成為key man,就是你是否有並願意給朋友提供各種豐富的資源。比如說很多打工機會,比如說你知道東京所有好吃的地方,比如說你知道你們學校所有萌妹的聯繫方式(你夠了
成為key man的好處真的很大。雖然你本身可能不是一個牛人,但是你有很多人脈,了解各種信息。當其他人知道這一點之後,他們有信息的時候就會來嘗試讓你幫忙傳播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這樣你就認識了更多的人得到了更多的信息。有時候你自己需要辦事,找機會,都很容易實現。
然而每一個地方的圈子肯定都是錯綜複雜的,相應的,你也需要一定的精力去解決一些糾纏在一起的人際關係和事項。麻煩有時候會和好處一起接踵而來。
好了。為什麼我沒列舉研究室的人或者打工這些呢。我覺得在日本,這樣的圈子是你被動選擇的圈子,很多同學嘗試在這樣的圈子裡搞好關係,但是這些地方有沒有和自己合得來的人,是不能保證的。於是失敗了的同學會很是垂頭喪氣並且四處傳播和日本人交朋友有多麼難……其實呢,跟你志同道合的人,能恰好在你的研究室或者打工公司的概率真的非常非常小。所以你們能形成的關係,很大概率會是一個很弱的關係而不是強關係。弱關係不能給你帶來更廣的人脈和交心的友情。強關係能,但要你自己走出去不斷嘗試尋找。
謝喵。最後再補充一句,
廣交朋友不是為了那些資源和人脈,而是為了,認識多一些再多一些可以交心的人,
請珍惜那些真心的朋友。
只結合自己在美國的經歷和思考談一談。本人人在美國,在美國讀碩兩年,工作半年,持有美國男朋友一枚(截止今日1年+), bottom line: 1. 越來越覺得自己沒融入外國人圈子;2. 融入是個動態的過程,完全不融入和完全融入狀態的中國人極其稀少,只是比例的差別,問如何融入外國人圈子之前請先想清楚自己要什麼。
首先覺得這個問如何融入外國人圈子之前,我想先問,怎麼定義「外國人圈子」,又怎麼定義「融入」呢。百分之三十的朋友是外國人叫做融入么?百分之五十?百分之八十?時間分配呢,一天跟外國人打交道的時間占整個人際的比例要達到多少才叫「融入」?交往程度呢?點頭之交算么,能一起寫作業算么,偶爾能閑聊算么,能互相開玩笑勾肩搭背算么,還是一定得被當自己人才算啊?再說外國人圈子,比如我在美國,韓國朋友算么,印度朋友算么,孟加拉朋友算么,還是一定得美國人
我說實話,在美國待了幾年的人,尤其是在公司工作了幾年的人,誰沒幾個美國朋友,誰沒幾個「我那個**國朋友的故事」可以講啊。在這裡生活久了,融總是能融入一點的。想融入得多一點的話,總結一下這幾條:
1. 語言!語言!語言很重要!不是讓你說的跟native speaker一樣,但是絕對是越像越好。尤其如果想在這邊生活,跟外國人有一些可持續的深入交往,語!言!非!常!重!要!尤其是工作以後,學校里非美國人很多氛圍也自由,你說得差一點大家也能接受,但是其實也有影響,工作以後影響就更大了。為什麼?因為無論再不情願,我們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judge people by how they talk。你問他們,他們未必承認,還會安慰你,哎呀你是外國人我們都理解。其實潛意識裡,你就是會被劃為「說話說不明白的人」,「濃重的中國口音」給人留下的刻板印象會成為你的巨大負擔。很無奈但是就是如此,別說我們了,我數次聽人提起,在美國,帶有濃重的美國南部口音的人會立刻給人以「智商不夠」的印象。。。再說,語言關不過,你會很容易怯,會沒自信,會表現得舉止猥瑣,在美國,這樣的第一印象是很危險的。。。
2. 性格:就像有些答案說的,你在國內就朋友遍天下,到了美國時間稍長也一定能交到美國朋友。不要太玻璃心,能玩會玩,生活內容豐富,自信,能放得開,被傷了還能發揮沒心沒肺的鈍感力,交朋友的速度和成功率都會高很多。還有就是一開始一定很難,要撐住。
3.知識面和愛好,以及對美國生活的興趣和開放心態。天天中餐館,周末去亞洲超市買菜,對美國政治,體育,新聞,流行音樂,美劇,電影,等等都一點興趣沒有,說到美式食品就是去學校旁邊小店啃個披薩和burger。你讓美國人跟你聊什麼。。。。只能象徵性點點頭扯幾句就撤了不是么。多看電影,小說,美劇,脫口秀,新聞,去幾家進去滿眼本地人的地方吃吃飯,玩玩他們經常玩的東西,至少先了解和接受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吧。
4.心態和等待時機。心態要良好,被打擊了不要怕,一時不成功不要急,都說了融入其實沒有那麼容易也沒那麼絕對,有時候么就隨遇而安一點,開心一點最重要了。還有就是剛來的時候很多人真的是很空白的,新環境,難免需要適應,基本上就一下子回到嬰兒時代,各種最基本的說話做事要從頭學,共同話題也很少很少。這時候著急反而容易喪失信心,就徹底萎靡了。放鬆一點,就算只混華人圈子也沒什麼,要保證起碼的人際交往來維持心理健康啊!慢慢來慢慢」長大「,有時候交朋友的機會,練語言的機會,是要」積極找「,也要」耐心等「的。
說說我自己這兩年半的經歷吧,大家就權且一聽
臨出國之前,我也是那種會上網搜」怎麼融入美國社會「」要去美國留學了要注意什麼「之類的人。也聽說很多留學生就是在美國過中國人的日子,表示」我一定不做這樣的人,我一定努力去交外國朋友,不會只縮在華人圈子裡"。還看了各種勵志的,什麼人說ta給自己定了目標,一個月內熟悉各種食品的單詞然後半年完成融入外國人圈子的目標。當時看得熱血沸騰。。。
然後一出國,diao得了!(這句請用南京話讀),我一向自己覺得自己英語還湊合,在我大學同學裡也算是英語成績比較高,口語比大多數同學還是強那麼一點的人。。。出國發現死都不夠用,往日常對話里的環境那麼一丟,就SB了。然後我試過努力去抓著美國人跟我聊天,試過在課堂努力發言,磕磕巴巴的。。。試過每天午飯去學院里跟外國人一起吃,想盡辦法找話題。這樣努力了半年,結果就是:徹底SB了。
你們是不是以為會有個勵志故事,不好意思,結果其實是我放棄了,因為屢次被打擊+看不見進展,我放棄了,龜縮在中國同學圈子裡,每天宅。眼看就這麼混下去了。
轉機出現在第二年,當時基本是放棄一定要融入外國人圈子的想法,不過我這個人屬於有點害羞的外向型,所以當我作為」二年級學生「而稍微有了點底氣之後,對學院環境熟悉起來的我,有了那麼點資本可以不卑不亢地跟新入學的美國人聊幾句了,給他們講講題,講講學院,講講各個教授,而且因為不覺得一定要融入了,所以反而放鬆一點,能聊就聊,不能就拉倒(其實還是不太能聊得來的多於能聊得來的)。
然後,因為我第二年了,熟悉了課程的我開始根據我所學的方向在外系選了幾門課,然後發現總能在一堆外系人中間看到一個熟悉的面孔,是同系的學弟,原本在我們系讀本科剛畢業,現在留下來再讀個碩士。我隱隱記得這小子在之前一個學期的某門課上曾經數次無視我跟他聊天的努力,本來不準備理他,但是這麼多門課都一樣,而且基本全是外系人的教室里有那麼個本專業的同學,到底親切些,然後就打了個招呼,得到了淡淡的回應,當時覺得喵蛋又跟老子裝酷。然後因為選的課還挺難的,這娃看著很懂於是很無奈地只能問他作業,然後就慢慢熟了,然後又發現我倆居然住樓上樓下。。然後么就發現這娃其實不是傲慢裝酷,只是很害羞很內向而已,其實人很好。然後就一起做project, 再然後么。。。這丫就在某一天突然表白了。約會了一陣越來越穩定,於是就確定了關係一直至今。。。。
我說實話,交個有耐性的美國男朋友,讓我飛快地提高了英語,也加快了了解當地人生活習慣的和文化。。。當然前提是我本身英語基礎還可以,還有就是我倆剛交往的時候還是靠一起做項目打下感情基礎,因為如果是純出去date,吃吃飯聊聊天,我覺得過不了幾天就會很尷尬的發現沒話題了。。。但是由於在一起的前幾個月我們的主要活動就是一起熬夜寫作業做項目詛咒老師,這種出生入死的戰友情誼幫我們渡過了最可能因為不知道如何進行下去的約會階段。
第二個讓我提高了語言的機會,是我現在在做的這個實習。談戀愛確實幫助英文的進步,但是我曾經一度只能在他面前能放開了講英文,還有很多時候我是聽他講,出去跟別人交流還是怯。而且他一個nerd本來說話也書獃子氣兮兮的。
不過好歹英文算說得過去了,這時候剛好也畢業了,運氣很好正好來了個實習的面試機會,就被錄取了做實習,公司做電力,也做能源交易,我們組是fundamental analysis,除了日常分析,還要各種讀報告,寫報告,做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倒是不用我個小實習生做,但是組裡的人因此也是挺能說,公司氛圍也是很open很鼓勵各種communication的那種。一開始去的時候真心很怯場很怯場,尤其是特別不適應他們不管年紀多大職位多高,統統都用名字稱呼而不是某先生。。。我剛進去兩周的時候喊我老闆的名字簡直是特別特別彆扭。然後同事聊天我也各種聽不懂不敢說。。。每天坐在座位上如同驚弓之鳥。
後來怎麼好的呢,無他,熬的。就是熬的,硬著頭皮熬了三個月,因為沒有其他工作機會,就這個還是實習生不是正式職位,抓住了後面還有機會找別的,抓不住的話只能收拾包袱回國。。。。熬了三個月之後,單純是時間的累積,終於開始覺得有收穫了。跟老闆和同事交流不緊張了,發現自己英文底子還可以就是缺練導致不熟練沒自信,被迫每天說每天讀每天寫了之後,也是一下子又提高了一截。
最重要的是熟練使用之後我終於能在說英文的時候加上感情色彩了。實習之後我的辭彙量和語法其實沒有本質的上升,但是我被迫用簡單的詞句表達自己,然後因為越來越熟練了之後,可以不用分神在想句子,而可以更多專註在在說的事情上,從而可以在說英文的時候帶上感情色彩,音調起伏,而不是乾巴巴的。自從我可以有感情有自信的說英文之後,得到的反應比以前正面多了。
目前的狀態是,跟男朋友一家聊天或者同事聊天的時候話還是比他們少,但是還是可以維持相當良好的conversation的氛圍(不緊張,對話流暢,偶爾能開玩笑逗樂),每1、2周跟幾個nerd外國同學一起game night,也是話略少,但是能聊得起來不冷場,也能開玩笑逗他們或者被他們開玩笑逗。跟男朋友一起看了各種美劇和電影,沒有英文字幕偶爾說得快了會漏掉一些句子,有英文字幕的話除了特別複雜的長句基本沒壓力。Daily show有沒有英文字幕都還是很容易漏掉笑點。跟美國同學和中國同學一起出去的話,有時候一時交流卡住了我還能給兩邊分別解釋下。做夢有時候會是英文。。。也有時候聽別人說完話,五分鐘後突然會記得內容但是記不起來他們是用的英文還是中文跟我說的。有時候碰見計程車司機或者陌生人,一般只說幾句話的時候不會很明顯的露出外國人的痕迹,好幾次被恭維說不像是二十幾歲才到美國的人(其實聽到這種恭維有時候舉得蠻傷感的)。回學校跟教授一起吃飯的時候,可以聊得非常愉快融洽,說笑話的時候他會笑得很到位很真心。當然偶爾還是會有句子說的比較awkward,但是似乎進入了一個慢慢提高的良性循環了。
遺憾的是一位這是happy ending的同學你們天真了。我不是不為自己的進步高興,回頭看看自己走了多遠,我確實是驕傲的,但是扭過來再看看前面要還有多遠的路,又是很絕望的。我最好的一群朋友依舊是中國人,我每天還是會刷微博和人人,一些情景會讓我想起一句詩或者一個有意思的成語但是我無法解釋分享給別人,我無法在說英文的時候像我說中文一樣引經據典,我時不時會真正感受到一種叫做「文化差異」的東西,這東西並沒有因為我的語言有所提高而減少,反而會在深夜一個人的時候慢慢的,透骨的侵襲過來。每當我感受到它的時候,我就會深刻的意識到,我終歸是個中國人,太深的印記了無法抹去。而更傷感的是,我知道我走得有點太遠,就像劉瑜形容她自己「在外國人里太中國,在中國人里又太不中國了」。處在兩個文化之間,進不得也退不回去了。這種情緒的積累導致的就是每過那麼一兩個月,我都會達到臨界點,寂寞,痛苦,哭,zuo。。。。當然,這個情緒過去之後我又會覺得這其實也是我幸運的地方,得以了解和見識兩個不同的世界,然後開心一陣子,直到又一次被這些情緒折磨到崩潰覺得這分明是我詛咒。。。反覆不停。
沒有潑冷水的東西,現實問題就是如此,作為移民,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事情,你就是站在兩個世界的夾縫,融入外國人的圈子這件事,其實就是你往哪個世界傾斜的選擇,有選擇就會有失去有痛苦。想清楚自己要什麼,你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哪種選擇都有利有弊。各位加油。
----------------------補充一點--------------------
想了想再補充一點,其實美國這個國家呢,寬容又不寬容。他們喜歡多元化,但是只是形式,本質上,你越跟他們相近越能融入。舉例說明,男朋友君他爹是第四代ABC。但是他家還一直蠻強調文化認同感的,他家的傢具還是有很多中國的東西,他們都有中文名字(他媽除外因為是白人),家具有中文的,家裡放耶穌像也放彌勒佛,他家感恩節大餐經常會詭異的出現火雞旁邊放著白米飯的奇異景象。我說起中國一些事情他爹都聽得可認真了還頻頻點頭一副「對的對的就是這樣」的表情。他還有次跟我說:I maybe 4th generation but there are still Chinese inside.可是啊可是,他已經不會說中文啦,而且跟他聊天不用很久就能發現,他其實還是個美國人,如假包換的美國人,他的做事風格,他說話,他的經歷和愛好。各種的各種,他就是個美國人,只不過點綴了幾個跟中國有關的習慣,就像感恩節火雞旁邊放的那碗白米飯,感恩節都不是中國的節日好不好。他這樣的,就是徹底融入了美國社會,不僅不受排斥,還因為這幾個跟中國有關的小西瓜而被人覺得多元化很有趣。。。。這是我見識到的融入外國人圈子的實例。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公司同事,剛跳槽,中國人,英文非常好。她在公司融入的很好,因為她幽默,好玩,很認同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家裡經濟條件應該不錯,她沒事就飛去世界各地玩,平時也能看出來是個挺有錢有生活品味的姑娘,說起各國美食吃的玩的眉飛色舞,在這邊跟幾個白人閨蜜經常一起玩,還蠻喜歡party的。她在公司跟中國人倒接觸不多,各種美國同事都很喜歡她。這是另外一個例子。。。
太長了,今天就到這裡吧。謝謝大家耐心讀完
被@蘇菲 的答案吸引而來..且答之..掃了一下,發現答題眾基本上沒有提在國外時經常遇到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和當地有社會地位的人的關係..
我也只說日本..希望能從一個西日本鄉下人的視角給大家提供一點啟發..
很多知友所答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在說怎樣和學校里的同學搞好關係,融入他們的圈子..但就我而言,圈子有很多重意思..你在國外可以加入的圈子可以有很多重解釋..大家最常提及的的圈子,是學校和學校里的本土同學,這個圈子能夠給你提供足夠多的生活內容和樂趣,否則一個人在國外留學,確實也很孤獨,而且對語言之類的提升也沒什麼幫助..但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圈子..譬如日本,打工的生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歷,你在打工的地方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無論是勞務輸出到日本想著趕緊嫁個日本大叔拿到合法身份的中國女人,還是六十多歲經商失敗和孩子又不住在一起只能打些零工維持生活的老頭子..他們身上都有很多的故事,如果你有心思想觀察這個國家和社會最真實的一面的話,和這些人的關係也同樣重要..而在此之上,還有另一個圈子,就是和當地比較有社會地位,擁有豐富社會關係的人的圈子,你在這個圈子裡閃移騰挪的工夫如何,直接決定你能在這個國家混得怎麼樣..
不要把「社會地位」這個詞想得太高大上,一個擁有豐富社會關係的人對你來說他就有足夠的社會地位..一個人祖宗八代都在一個地方過活,沒積累下些社會關係是不可能的..只有半途去到別國的留學生,那才是真正誰都不認識當街大個便都沒人能把你人肉出來的..不同的人在社會的金字塔里會佔據不同的高度,但不同高度的人都有可能用他們的社會關係幫到你..
舉個例子..
我在日本時的房東,專註租房給中國留學生三十年..而他們家的本業是賣魚的,對廣島縣東部的各處魚市場魚販子都門兒清..特別是對生蠔非常有心得(廣島縣除了為紀念毛利元就而創辦的廣島三箭俱樂部以外最著名的特產)..對大多數租他房子的留學生來說,這家人就是一戶地道的話都說不清的鄉下農民(真的說不清,我快到第二年才能聽出他們說話里大部分不同於標準語的方言詞),他們的社會關係似乎毫無價值..但你別說,真的有曾經租住他們房子的留學生跟他們搞好關係,也走上了光榮的賣魚之路..現在已經接了房東家的生意,開了好幾處店,月收幾百萬不成問題..
關於這些有著社會背景的人,要接近他們,首要的素質就是:臉皮一定要厚..天下武功,唯厚不破..
這麼說是因為,你在接近這些人時,有時會自卑,或者就是覺得跟他們生活毫無交集,不知怎麼打開突破口..打開突破口的問題我一會兒說,先說自卑的問題..確實,你一個留學生,只有利己的動機,想著把人家的社會關係全變成自己的助力,這是什麼精神..(大誤)..不要這樣想,人家也是人,對吧,有些事情你覺得完全沒法下手的,對於人家就是一句話的事..當然了,如果人家不想幫你或者沒法幫你,也就一句話的事..籠共就一句話的事,又不會扒斤肉掉層皮,說了就是了..當然了,這裡就要說到,你的語言能力要好和對別人社會處事規則要懂..但這個,無論放到哪國都適用吧,我國除外,你是外國人,你丟的自行車確實就能找回來..不一樣..
臉皮厚這個事,也可以說是天生的,也可以練..因為我就是練出來的,我小時候就臉皮超薄,皮薄餡大十八個褶..(再大誤)..後來是通過培養一種「分析清楚可能的後果發現沒什麼大損失之後就不要去在意結果」的技能之後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去做,但別太在意結果..無論發生什麼,你都還是你自己,什麼都沒改變..把握自己能把握的,不要去想不歸自己控制的..
要舉栗子不?隨便舉一個對我的修鍊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吧..我12歲移民到廣州直接上初中,那學校高舉本土化大旗,連特么上課都基本是用粵語的..得益於我爹是廣州人,我在來廣州之前就已經掃了盲,但一進學校要每個字都說粵語,那還是差太遠了..我便跟同學們練著說粵語,由於經常是我要說一句話但只有倆字我能說得出來,而且這倆字還說不標準,同學們便也笑..我爹便發話:你怕什麼..他們笑你一天還能天天笑?他們一人笑你還能所有人笑?他們所有人都笑你一天還能所有人都天天笑你?他們有人天天笑你還能所有人都天天笑?..這麼一串致敬林肯的台詞之後,確實我發現,我爹說的是對的..現在我的粵語已經是母語水平,回頭看看,也還是覺得確實是那麼回事..
說完臉皮厚,講一講怎樣打開突破口..
有社會地位和社會關係的人,通常是比你年長的人..跟這些人打交道,要區分對待..一類是和你,有經常接觸,比較熟悉的人..一類,是和你確實沒什麼交集的人..
比較熟悉的人,如果在校來說,主要是你的導師,以及其他給你上過課的老師..擴大到生活來說,還有房東(如果你自己租房),以及打工地點的社會人士..對於這些人,因為自然而然地要熟悉,所以可以想辦法投其所好..這個投其所好的成本可以很低,而且還很容易敲到點上,只要你不是特別地蠢或者說是不明世故或者說是空気読めない..因為你熟悉的人,你很容易見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自己導師,他信基督,好酒,喜下圍棋..而我自己做過的事情,包括在日本最著名的佛寺東大寺里和他老人家探討福音書,包括在京都鴨川河畔跟他喝酒喝到第二天早上我在賓館醒來第一個問題是我特么在哪,以及從中國帶過一副很精工的圍棋去日本送給他..而事實上,他也幫了我很多,我回國之後,我在那邊大學遺留的一切事務幾乎都是他幫我在處理,更不用說他已經幫我寫了一打推薦信..而換過來看社會地位的對比,他是我那家大學經濟學部的部長(相當於國內大學的學院院長),而我只是一個都不打算在日本長呆的普通學生..
房東同理,雖然我真心沒打算加入到賣魚的偉大事業中去..但對於這家老煙槍來說,交房租的時候去到他家,掏包好煙敬一敬他們家中二老這個還是肯定會的(想想我敬過他們的煙包括中華,蘇煙,九五南京,芙蓉王..牌子還其次,關鍵是這些都不是日本能買得著的,要不是日本的中國店都有中南海,我相信中南海他們也很樂意)..加之我對他們家房子也很愛護,所以房東跟我一直關係也很好,次次去他們家都會給我一大兜子本地產水果不說,回國前收樓也很乾脆,沒有找我任何碴..
必須聲明的是,我本人是那種不算太規矩,各種亂七八糟愛好都有的人..在投其所好的時候,還是務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不要勉強自己做太無法接受的事情,不值得..當然,愛好越多越好..
除了投其所好之外,另一點是喚起好奇..如果對方對你都沒興趣,他當然不會記得你,更別提之後的幫助..這一點對留學生來說不難,但對逼格要求比較高..因為有些時候,無論你說什麼,人家都沒興趣..關心一下自己身邊的事情,關心一下自己的國家..因為很多人對中國還是很不了解的..
接著講和你沒什麼交集的人,怎樣打開突破口..方法很簡單..首先要製造機會認識,之後,要經過幾次聯繫和對方建立起一個基本的點頭交情..再之後,找適當的事由尋求幫助..製造機會認識通常需要你積极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最好還是高檔一點的,比如我當時所在的廣島縣經常就會有些什麼國際交流中心搞的見面會,邀請各學校的中國留學生代表去參加,和廣島縣各界的一些高端人士一起吃自助餐扯淡..別忽略這些..能去盡量去..我就有哥們是通過這種場合和廣島電視台的台長搭上了關係,畢業後去了廣島電視台實習,現在大概已經轉正職了..尋求幫助這種事是非常無本買賣的,因為你一個留學生,啥關係沒有,尋求幫助也很正常..如果人家願意幫,那對對方也沒什麼損失,皆大歡喜的事..而對你來說,如果人家幫了你,你要答謝,這又製造了一個事由,又一步加深了印象..如果人家不願幫,那也就算了,照樣謝他..也沒什麼損失..記住,尋求幫助永遠不是冒昧和失禮的事情,死纏爛打才是..分清這兩者的區別,這是必須的..
而對於這一類關係的維持,也並不難..逢年過節的發個賀卡或郵件祝一下就可以..但是如果你覺得這個人對你重要的話,多花一些心思,否則常見的情況是製造機會認識之後,因為沒有機會再見,也不太有可能去再尋求人幫助製造後續了..
最後再說一點..你是外國人,這個身份,既是限制也是優勢..你可以用這個身份擋掉很多尷尬,比如說你可以解釋說你不太懂當地的規矩等等,人家通常也會另眼相看一點..但是,別真的太不懂規矩就行了..嫁或者娶個老外當然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啦。不喜歡了大不了離婚,這作風夠老外吧?
其實最大的問題並不是能不能夠融入,而是想不想。我覺得跟老外他們保持在同學,同事,或者是所謂的朋友層次就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為了討好他們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只要你人好,沒有壞心眼,有能力,做你自己,自然有人來跟你搭話。不會有人喜歡為了融入一個圈子而否認自己本質的人。
有些留學生的生活真的蠻辛苦的。自己一個人在國外,語言基本上都不怎麼夠用,上了一天的學了,想跟老鄉吃個飯,聊聊天,有什麼錯嗎?
別說剛來一兩年的留學生了,我從學前班就在國外上的,到現在大學都要畢業也還是沒覺得真的融入。只要有兩個中國人,那肯定走在一起。個人不喜歡拿練語言當做要去跟老外交朋友的理由,太有目的性了,這樣交來的朋友能真心嗎?
我現在最親的朋友是小學認識的。當時我們夏天跳皮筋(有人從國內帶來的),冬天打雪仗。我們聽的歌都是香港的twins,楊千嬅。在家看的動畫片是國內買回來的柯南,蠟筆小新。家裡吃的是我媽做的東北菜。平時買菜去中國超市,出去吃飯都是中餐館,想來點異國風情就吃韓國或者日本菜。
當然,畢竟生活在國外,老外的存在是無法忽略的。偶爾會分到一組做project什麼的,合作都很愉快,大家分工,互相幫助。
上了中學後,我開始跟老外交朋友,因為整個學校就我一個中國人。大家在一起平時去誰家辦個party,逛逛街,吃吃飯,從來沒深交過。跟我最好的是一個韓國人,雖然我們交流也是用法語,但是我們發明了中式和韓式的法語,比如說petit coeur(little heart)就是小心眼的意思。我們兩個和其他幾個老外是好朋友,大家一起去party,sleepover,可是最終還是回到各自的母語圈子。
後來我發現其實老外之間並沒有什麼很深的友誼,大家都是好聚好散。像"Friends"裡那種友情真的是很少見。這種圈子,不融入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我可以去夜店,喝得大醉然後胡亂親人,但是我更喜歡跟最好的朋友一起做做飯聊聊八卦。我可以跟老外一起看冰球比賽,贏了之後爬到車頂上跳舞,但是我更喜歡跟中國朋友打打牌,看電影。
不請自來。
這個問題,我幾天前便有關注,感謝樓主的提問,讓我能在這裡追溯往昔,懷念幾位老朋友。
Joe,義大利中年胖子一位,神似貝盧斯科尼,大背頭,大餅臉,在我國,可封個喬姓,喚作喬胖,彼可與我大遼南院大王同姓,有遼一朝,也算是個國姓。
喬胖有多胖,一次這廝領我去採購,忽的仰天長嘯,哎呦Fxck,見其手指一豐滿女子,嘆道姑娘雖美,然床笫之歡,不能也!
我問何故?
喬胖微微一笑,朗聲道:你瞧我這肚子大的,和她抱一塊兒,肚子先碰肚子,底下那話兒,夠不著了。
這喬胖三觀堪憂,頗有貝氏遺風,諸位亦可管中窺豹。
喬胖比我年長得多,多吃了幾年通心粉,老奸巨猾,乃是我老闆,經營一家義大利餐館,館中聚了一批英雄彪子,座下有比薩獸伊萬,驚天廚傑克,服務上師安德烈,幫工王子湯姆,垃圾終結者奧爾遜,以及副統領雷尼。
再說我和這喬胖的事兒,我認識喬胖,是因為我當時辭了別處的活兒,急著找下一個工作,彼時我位列澳洲三害之一,是為碩鼠、鸚鵡、留學狗,我便是留學狗,更是留學狗中狗,窮的狠。
一日我得了消息,說這萊卡區,又號小義大利城,乃西夷義大利人盤踞之所,多是有些個義大利餐館舞廳拳擊舍,這路上走的,都是義大利老少爺們兒,黑眉黑面的,喚作巴洛特利,捲髮鷹眸的,喚作內斯塔,胸大肥臀的,便是莫妮卡貝魯奇了。
當日午後,夏風拂面,白雲蒼狗,我開車到了萊卡,挨家挨戶的跟老鄉打聽,這裡送餐司機的要不,老鄉們擺手說滿了滿了,我氣餒,想著今日又不能開闢根據地,發動群眾,乃至端了資本主義的炮樓,我們這些個澳分區的同志,算是給組織抹了黑,正想著,便走到了路盡頭最後一家。
房子倚著拐角,修得清新撲鼻,由於是下午,室內一片漆黑,不見人影,門頭一筆大字,蒼穹有力,正是Castle Mola。
敲門,侯了多時,方有絡腮青年迎我入內,此人一雙手,掌大指長,遍布麵粉,一根萬寶路夾在唇角,似笑非笑,後來我知,此人便是比薩獸伊萬,十指造化如神,天下的比薩,沒有做不成的,人間的餡餅,都化了繞指柔。
「小兒,來作何!?」
「送餐司機的要不?」我怯聲問。
伊萬撇撇嘴,側身讓路,黑暗裡走來一位健碩老者,真神似羅伯特德尼羅也,手腕一枚大金錶,平頭白髮,大步流星,眯眼瞧了我半柱香,說要了。
聲音嘶啞,談吐得體。
這人就是副統領雷尼,雷尼酷愛拳擊,店內有其年輕時的拳擊手照片,我觀之,驚呼,憤怒的公牛。
雷尼給我開了價,一晚70,小費自取,每晚三小時,管飯,這對我而言,真是筆不菲的傭金,我樂的跟偽軍抓了八路似的,留了電話,就此告別,走時回望,黑暗中兩個飄忽的影子,一個坐著,一個叉手站著,腦中不禁想起了當年美國教父麥克夜守警察局的畫面。
後來我就進了這家餐館,當了送餐司機,便說幾個趣事兒給諸位樂一樂。
一
這頭一日,就是喬胖打我電話,喬胖說小友,早些來,餐館忙的很,按時算錢,我傍晚抵店,店內鑼鼓喧天,禮炮齊鳴,有個胖子在台上唱義大利情歌,伊萬說今兒有人做壽,我問那胖子是誰,伊萬說咱們大老闆,Joe。
喬胖歌畢,一眾掌聲,要我說唱的真屎,但氣氛好,更一眾義大利鄉民齊聲合唱,完了還得嘿,嘿,嘿三聲,想是傳統,跟咱們國家少數民族的巴扎黑差不多。
喬胖好唱歌,雖屎,然人不能阻,聖誕派對,喬胖喝了酒,接過話筒,說要給我唱首中國歌曲,嘴巴一蹦,出來的是泰語。
二
「Are You Gay?"
店內鎮店之寶,逢新人必問之。
有一陣,便來了個新服務生,不經世事,生的白面白膚,秀色可餐,便有主廚傑克,江湖歪號驚天廚,是說他烹煮有心得,調味匹天地,這傑克懶著一雙褐瞳,便道:「Are You Gay?」
那新人忙擺手道,我不是我不是,心覺不對,又稱但我不歧視不歧視。
傑克手捏銀叉,舞了個鳳飛九陽,指了指這廝,又道,汝可知這寨子里除了你,都特么是Gay.
再指眾人,眾人心有靈犀,忙說Gay,Gay,臉上頗是自豪,更有人好心提醒,小伙兒你上廁所可是要小心吶。
所以不但喬胖三觀堪憂,這餐館亦三觀堪憂矣。
三
安德烈自不是Gay,娶了個日本美嬌娘,生了個日意混血的女兒,水靈的賽貂蟬,這一家,頗有些幸福之家的狗血味道,店裡幫工王子湯姆,泰國人氏,常說你這閨女,苗子好,可嫁我兒。
安德烈厲聲道:虎女安能嫁犬子乎?
湯姆道:今日莫抽我煙。
安德烈道:何日喜酒?
安德烈有個壞毛病,喜說 I Like You,表情誠懇無比,每每得了幫助,便一副情深似海,自我意淫,嘴成O型,浪道:我喜歡你,讓人寒毛直豎。
安德烈另一毛病,愛雙手合十,此人覺得這是我天朝禮儀,使得不亦樂乎,每托我辦事,總雙手合十鞠躬,嘴裡中文說謝謝。
每每至此,我亦雙手合十,心裡朗一聲佛號,道個老衲心領了。
四
有次,廚師長傑克在後院正吞雲吐霧,來了倆風騷妙女,穿的長腿大胸,傑克上前攀談,彬彬有禮,一股子文藝復興的酸味兒。
談完了,妙齡女郎進了餐廳,傑克掐了煙,嘴角一抽,眯眼,盯其背影,咬牙道了聲,騷婦!瞬間達芬奇變忍者神龜,哀哉。
傑克長得本就像西恩潘,這勁兒,遙想當年西恩潘三拳怒打麥當娜,我常想也不過如此。
傑克另一事兒,至今館內瘋傳,乃他一日尋花問柳,見一妙齡女子坐於門前,嬌俏可人,便欲上前搭話,女子見了傑克,好生喜歡,起身道:Hello,Boy.
一股子大老爺們味兒,原這姑娘是個異裝男子,傑克大驚,大叫一聲,撕心裂肺,如遭捶擊,匆忙落跑。
後店內無人不知,傑克眼神兒跟喬胖的嗓子一樣屎。
五
喬胖有陣子來勁兒,要跟我學中文,說這中文裡Fxck off怎麼說,我想了想,說,滾。
於是當晚,喬胖不再說Fxck off,逢人就說,滾。
再問,Fxck怎麼說。
我道,他媽的。
後喬胖改說,滾他媽的,堪稱自學成才。
如今思來,真是有趣,這些都是我交來的外國朋友,若說是特意融入,倒也沒有,算是一份緣。
當年離開時,我跟喬胖說我要回國了,喬胖挽留,說你留這吧,這胖子一臉失望的表情讓人至今唏噓,如當年仲謀哭公瑾,我說莫矯情,Bitch才矯情,往後我結婚,蜜月旅行,該是會回來的。
喬胖當日一人坐在院子里抽悶煙,跟老熟客說咱們的小伙兒要走了,忘恩負義的小王八蛋,以後不許他來我們店白吃白喝,臨走時拍拍我肩膀,說你是個好小伙兒,加油。
好小伙兒,加油。
下班後,我和每一個人道別,和每一個人擁抱,拿著伊萬給我備的比薩,跟他們揮手,這幫二逼基佬,此一別,不知何日能相見了,我沒回家,在車裡就把比薩吃了,很好吃。
再說我本就是個義大利球迷,店裡掛著義大利隊的簽名球衣,有一次,喬胖在店裡放了首《我們是冠軍》,我很開心,以至於現在聽到這首歌,我都能想到哥幾個各領風騷數百年的屌樣。
---------------------------------------------------------------------------------------------------------------------------------
我的這個回答,大概就是通過打工的方式吧,會讓你接觸到一些外國人,但是要不要和他們交朋友,並不是僅僅靠外國人就夠了。
我和這些人認識,是因為這些人有趣,我們都愛義大利隊,我們都喜歡開玩笑,所以我們能成為朋友,並不是這些人是義大利人或者法國人或者澳洲人,如果你只是想交外國的朋友,那麼我幫不了你,如果你是想多接觸一些外國人,就像我說的,可以去打工,至於交不交朋友,那是你自己的選擇。
人的一生可能會交很多朋友,有的長久相伴,有的如我和喬胖,只在我人生的某一個時間出現,但是卻頗有些唏噓,我們這些人的友情,可能只是店裡同事的互相打趣,興許過了許多年,我再回去,怕是也沒人記得我,但這友情與記憶,卻給了我莫大的財富,哪怕它只是曇花一現。
交朋友是很有趣的事情,和外國人交朋友與和中國人交朋友,想必是沒有什麼不同,希望題主能交到有趣的外國朋友,但也不用僅僅因為是外國人就什麼朋友都交,友情是人生里很珍貴的東西,要把它分享給值得分享的人。
我今之憶眾人,從沒想過這些人是義大利人,正如思念我國內的一幫朋友一樣思念著他們,我想這才是真的友誼。
當然,亦可能我跑題了,題主只是想進這個外國人的圈子,不過我亦說,進圈子很簡單,但是這圈子能給你帶來什麼真正的收穫,泛泛之交,這圈子又何必進去呢。
最後上圖吧,由於我電腦格式化,很多合照都沒了,我是很心酸的,我放一些聖誕PARTY,在喬胖家拍的照片,合影的話我只剩下和安德烈的了。
安德烈
安德烈突然發現還有一張安德烈的好苗子閨女,傳上來,左邊第二個。
突然發現還有一張安德烈的好苗子閨女,傳上來,左邊第二個。店內
照片牆
喬胖只剩這肥碩的背影了。
喬胖只剩這肥碩的背影了。
急不得哪天了,應該是感恩節吧,後院每次都坐的滿滿的,一幫人玩羅馬COS。
急不得哪天了,應該是感恩節吧,後院每次都坐的滿滿的,一幫人玩羅馬COS。
286 Norton St
Leichhardt 2040 NSW
地址,悉尼的朋友有空可以去吃,相當不錯的一家義大利餐館。
完
這個問題我mark了幾天,一直想找時間好好回答一下。
我是一個極端的例子,我的朋友幾乎都是外國人,到了歐洲一年半幾乎從來沒和中國人的圈子接觸過。但是我有四個中國女生好朋友,都是推心置腹的那種也有遇到過很多我很欣賞和很欣賞我的人,所以也足夠了。
想先談談我在歐洲的生活。
除了上課,寫作業,準備presentation和group work之外,我只要有時間就參加朋友們的各種party(化裝舞會,燒烤,happy hour,salsa dance, club), 去聽音樂會,去english cafe或者french cafe,和朋友們一起研究各國美食,去法國朋友們的家鄉玩(我的很多法國朋友家都不在我學習的這個城市,所以我已經深度遊了很多法國小城市),夏天的時候就是每周末大家開車去大西洋的沙灘野餐然後去海里游泳,有什麼節日的時候就去參加法國朋友們的家庭聚餐,然後和他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過節,放假的時候就出去旅遊,有的國家已經有朋友在了,沒有朋友在的國家去了以後又會認識一些當地的人。
想再談談我在歐洲的收穫。
我不是一個對自己很嚴苛的人,也從來沒想過當什麼精英,我是一個普通人,但是我想做一個有追求,懂生活,會生活的普通人。
我本科學習的自動化,法語基礎是零,英語水平也一般般。來法國前在國內學了3個半月的法語,然後到了巴黎戴高樂機場說的第一句法語是:誰是廁所?
現在一年半過去了,我的英語和任何口音的人交流已經毫無障礙。自認為法語是中級水平,可是和很多大企業的HR用法語對話後,一致被評為couramment(流利),我很確定自己的法語講的比很多學了四年法語專業的人要好。我是我們專業,甚至學校唯一一個在2013年暑假找到兩個月實習的中國人(因為在法國找六個月以內的實習很難,尤其是不會講法語的情況下),然後在公司提供的90歐一晚的客房住了兩個月,吃了兩個月大廚燒的法餐,最後簡歷上印上了雅高的logo並且拿到了general manager的推薦信。我也是我們專業第一個拿到2014年法國實習offer,唯一一個拿到過9個跨國公司面試通知的中國人。我知道這一點點成績在牛人們看來根本不算什麼,但是我說了,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我也知道,如果一直在中國人圈子裡,這一切我都是得不到的。
另一方面的提高是在對美的態度上。因為一直和歐洲人在一起,穿衣風格,化妝風格也都有在受著她們影響。我不能說日韓系小清新不好,但是我還是更贊同歐洲人的feel。有一個好的body幹嘛不show呢?性感一點,成熟一點,女人一點不是挺好的。有的時候接受一個全新的自己往往是由外而內的。
我有很多特別好的歐洲朋友,是那種可以講很多心裡話的。當可以和他們探討深層次的問題的時候,有時候會驚異於他們的很多idea。在接觸不同的人,經歷文化碰撞的時候,我也變的越來越open-minded,越來越energetic,越來越optimistic, 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能接受不同人不同的思維方式,也越來越多的思考關於我的人生和我想要的是什麼。
可以說出國這一年半,我收穫的有型的無形的東西,遠遠超過我出國前的預期。我覺得自己每一天過得都很精彩,很開心。
最後談談我是怎麼融入歐洲人圈子的。
最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我沒什麼國際背景,但是我有一顆好奇心和上進心。
到法國之前我就告訴自己。到了法國一定不要只和中國人在一起,因為這樣就失去出國的意義了。於是到法國的前五個月,我是特別排斥中國人的。我也會很熱情的和他們講話但是沒有任何興趣和他們分享我的時間。因為我覺得和外國分享時間,就算她們是很無聊的人,至少我是可以提高我的英語並且可以了解一種文化的。於是前五個月下來英語沒有障礙了,交到了一幫子國際人(這個時期我的法國朋友比較少,因為我本身是英語授課,國際項目,所以班級里也是國際學生多於法國學生)。因為我有很強烈的desire去認識外國人,所以各種party我一個都不想落下,不管是朋友家開的party,bar還是club,那個時期我對這些新鮮事物也的確是發自內心的感興趣,所以到後來我們商學院一半以上的人我都臉熟。
不過這個時期過的也比較痛苦,因為我和外國人走的比較近,而外國人又相對來說比較獨立,所以很少能得到他們的幫助,於是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情全部要自己去處理,病了也很少會得到關懷(一是那時候和外國人沒有好到很好的程度,二是外國人的確沒有中國人那麼會照顧人那麼sweet),這些對於剛出國,依賴成性的我來說確實很難適應。更致命的是中國人圈子的冷嘲熱諷。她們曾經向我表示過好感,請我去家裡吃飯什麼的,可是我一點也不熱情,吃飯也沒有去,所以很多中國人開始討厭我了,編很多故事誹謗我,尤其是一些女生,再加上嫉妒的成分在裡面。總之有過一段日子過的挺黑暗的,我也曾經問過我自己,要不要退回到中國人的圈子裡,因為我們永遠會覺得comfortable當我們處於一個我們熟悉的文化和環境下。可是我告訴自己,不能認輸,我就讓你們這些人嫉妒到底,我要方方面面都超過你們。也是那段日子,我的內心變的強大了。因為我知道我沒有真的做錯什麼,所以我學會了live my life and fuck off the rest.
這五個月過去了我的英語已經沒什麼問題了,也大概掌握了和歐洲人交流的方法,也認識了一幫子各國的人了解了他們的文化。然後生活變得一點點的更加生動了起來。
放假的一個月我和幾個朋友去了4個國家玩,也有嘗試過沙發客。只是覺得每次旅行回來自己都像變了一個人,也更加的自信,從容了。
後來的五個月被交換到了義大利米蘭,這個時候我已經不用特意去接近外國人了,因為可以很自如的和他們交流也不再覺得外國人有什麼特別的。那五個月除了學習就是各種旅行,思考自己的career和自己想要的人生。也開始接觸一些中國人了,因為既然已經不覺得中國人和外國人有什麼區別,那麼我只接觸自己感興趣的人,不論國籍。
現在又回到法國了。這半年對法國人更感興趣,因為覺得英語已經不用提高了(因為歐洲人英語講的也不怎麼樣,畢竟不是母語嘛),所以更願意和法國朋友一起講講法語。
有的時候我也問自己是不是自己的動機性太強了。但是我覺得其實也不是這樣的。因為語言只能讓我去對一類人更感興趣,但是最終能不能成為朋友還是看要看性格的切合度,和國籍無關。我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歐洲人,尤其是法國人。
但是我覺得凡事都沒必要強求自己。喜歡過什麼樣的生活就過什麼樣的生活就好了。能否成功的做成一件事更取決於你的動機和興趣。興趣和動機足夠強的話,你總會找到一個方法的。
-------------------------------------------
P.S.1. 我突然想起來,關於這個問題我和一個蠻精英的中國男生探討過。他說他不是不能融入外國人的圈子,他就是不想。因為他覺得和他們可能聊天一個小時,談論的內容都是為什麼今晚的蛋糕這麼好吃之類的。而他需要的是很有心靈感的朋友更深層次的談話。所以他還是只願意和中國人在一起。
關於這個觀點我是部分贊同的。因為我在法國和義大利最最好的朋友也是中國人。因為文化的相似,我們更能理解彼此,也容易進行比較深層次的談論。但是我不是一個永遠在想很多問題的人,也不精英,我更崇尚比較簡單的生活態度,所以和外國朋友們討論半個小時為什麼這個蛋糕這麼好吃我也是很開心的:)))何況和他們越來越熟悉了以後我們討論的問題的範圍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寬。我的外國朋友也不是很正常的外國人,也都是很Open-minded的外國人,不然他們也不會認識我,也不會成為我的朋友。我只是覺得我的每一個朋友都很cool。
但是可能的確是這樣的,越是優秀的人,越是需要高層次精神生活,越是喜歡生活的比較complicated的人,應該會越難融入西方社會。因為大多外國人都太簡單了。
P.S.2.我想強調一下,我說的不怎麼和中國人圈子接觸並不是說中國人不好,崇洋媚外什麼的。而是指不願意只是因為孤獨和他們一起吃吃喝喝消磨時間而已。因為我覺得我有太多事情要做了。我也遇到過很多特別cool的中國人,讓我真心的無比的佩服和欣賞。有點什麼愛好,就很容易融入。交朋友是講志同道合,不在乎國籍的。如果題主在講如何social,那隻要多和同學去喝酒就成了。
結合答主在英國七年多的學習生活社交經驗,著重分享4點融入當地外國人圈子的心得。
1. 一定要利用好新生周,在開學初就報名幾個自己感興趣加入的社團,然後,堅持定期參加至少1-2個社團的各種活動。
作為當過某社團一把手多年的答主表示,事實證明,一學期下來,參加活動最頻繁的大多都是第一次活動就來的人。如果你不能堅持跟同一幫人長期地混下去,那麼,你是沒有辦法真正融進一個圈子的。友情是靠時間沉澱出來的。如果不在一開始就給自己設定好自己留學生涯的社交范,那麼,在偶們中國學聯/學生會等等各類以華人為主的社團組織超強的關愛能力之下,你可能很容易就淪陷入交友的舒適區,到後面,基本上只跟中國同胞混了。
N.B., 選社團的時候, 可以多留意下那些志願者組織,裡面的人會比較單純友好,容易交到真心的朋友。學校的學生會,裡面的人很多是有所屬黨派的,不適合初來乍到而且對英國政治不太懂的國人進去混。
2. 不要忘了,進入專業學術圈,也是一種之於當地人圈子的融入。
如果你讀的專業本身就是英國人比較多的,那麼很好辦,很多課程都會將學生們分成小組進行一些課題研究。可以和自己小組的人選好時間一起學習討論,討論結束後積極和小組成員們一起去用餐或者酒吧喝酒,時間久了,友誼就建立起來了。我去牛津之前,所在系的師生幾乎全是英國人。每隔兩周的周五下午,系裡會舉辦一個十幾人規模的seminar, 結束之後,教授便帶著所有參加者一起去市中心的餐館吃飯(當然費用AA哈)。所以,那會兒,我跟系裡經常參加這個活動的老師學生都很熟,在系裡面很有歸屬感。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嚴重意識到了參加此類學術活動的重要性。對了,當時我們全系有幾百名學生,如果我自己不主動不堅持,那麼也不可能進入當時所在系的學術圈,更不用說後面跟著老師們出去開會,有機會接觸到更大範圍的英國學術圈。當然,重點還是你要非常熱愛自己的學科,而且是發自內心地喜歡和尊重你的前輩和同輩學者。
如果你讀的是那種中國學生扎堆的專業,也不用沮喪,可以留意自己感興趣的其他專業的一些活動。學校里會有很多小規模的學生自發組織的定期舉辦的seminar, workshop等等。一般,文科專業當地學生選修的會比較多。如果你對英國歷史感興趣,可以去留意歷史系的一些學術活動,記得參加活動時多發言多微笑多表現自己,如果自身水平有限就多真誠地捧捧其他人,久而久之,就能認識一幫興趣相投的老外朋友。
N.B., 如果學術方面沒有特別的興趣,那就多花時間去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吧。
3. 學會利用臉書之類的社交媒體維繫和擴大交際圈。
在參加活動認識新的外國朋友後,只要不是自已討厭的人,都要記得加下對方的臉書賬號,這麼做不僅僅是建立聯繫。臉書有個功能塊,會推你的朋友近期參加活動的一些資訊。通過這個,你可以了解周圍的當地人都在參加什麼活動,然後,可以選擇自己也感興趣的活動去參加。膽子大的可以直接在參加活動之前和要一同參加的臉書上的朋友打聲招呼,到時候可能就會結伴而行了;或者,比較靦腆的人,直接在活動現場碰到對方時,好好打聲招呼,在這種情況下,是比較容易建立起更深的友情的。通過跟少數幾個當地人的深度交往,讓對方帶你進入他們的朋友圈,才能進一步真正地擴大你的交際圈範圍。
N.B., 記得一定要打理好自己的社交媒體主頁,發英文的時候多斟酌語氣和用詞。展示自己自信和活潑的一面。融入一個圈子也是一個被動吸引的過程,大家喜歡你,自然也願意把你拉到他們的圈子裡面去。
4. 養成收聽當地新聞廣播和閱讀報紙雜誌的習慣。
融入,是一個接受所在地區的文化價值,在不停的文化信息輸入與輸出中與周圍的人建立深層聯繫和相互認可的過程。要「融入」當地人的圈子,就要求你要像一個當地人一樣,及時了解最新的新聞娛樂資訊 ,知道他們日常遇到的關心的都是哪些事情。如果你不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文化,不了解所在學校和城市正在發生著什麼,那麼你永遠都是個局外人,永遠無法讓當地人去真正地接納你。
在牛津學習生活的三年多時間裡,我幾乎每天在廚房準備早餐的時候,都會順手把收音機打開,收聽十幾分鐘的新聞,了解牛津近期發生的新鮮事。
我還會定期閱讀校報。每所英國高校都會有至少一兩份發展地已經很成熟的校園報刊,可以幫助你迅速了解到校園裡面近期最為人知的熱點事件。牛津的兩大「校報」分別是Cherwell和The Oxford Student,一般都是每周固定時間送到各學院和系所供人取閱。每周拿到報紙之後,我會帶去圖書館,在開始專業課的相關學習之前或者中間休息時閱讀。
這些新聞資訊都能快速讓你和所在的學校和城市產生一定的歸屬感,而所獲取的這些信息,也能成為你與人交往時拉進距離的談資。
此外,去逛街或者去超市購物的時候,我也會順道買份The Guardian或The Times, 挑著看一些英國國內國際時事的深度報道。我還會定期看雜誌,最常買的是Private Eye,這是一本了解英國精英文化和主流社會對時事看法非常有趣而有深度的雜誌。
先把自己武裝成一個對當地社會文化有所了解的人,跟當地人混的時候才不會顯得被動。當然,你可以跟大家聊你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專業,自己的愛好,聊中國文化。但是,千萬不要忘記,最容易讓那些當地人產生共鳴的,是關於他們自己以及發生在他們周圍的那些事。
N.B., 收看影視劇,脫口秀之類的節目,建議去BBC iPlayer上看近期上檔的那些,這些都是英國當地人會收看的,之後遇到人交流起來,更容易找到共同話題。
最後要說的是,
不要走極端,過度排斥與中國留學生們的交往。保證自己有一半左右的可支配時間是跟當地人交往就可以了。出門在外,萬一遇到什麼難處,你會發現,最靠譜的往往還是你身邊的那幾位華人同胞哦~
我在法國南部讀書,個人經歷對在法國(或者是歐洲)留學生有一些參考價值,至於美國不了解==
我在法國工程師學校讀兩年。第一年因為一些其他事情,心思完全沒有放在融入當地生活,和法國人交流上。所以導致第二年開學時,一度感到非常孤獨與壓抑。於是我告訴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法國人又不是老虎,不會吃了我,於是就開始硬著頭皮去跟法國人交往。到現在,雖然不能說擁有多少好友,但是至少每天的生活很快樂,而且對到學校去上課也很期待,下課後跟同學一起去咖啡廳pose,每個周末也有一定的社交活動,偶爾也去去soirée(也就是法國人的party)什麼的,跟法國人聊天喝酒亂瘋。
我總結出的融入法國學生有幾點經驗:
1、別把自己當外國人,不異化自己
不要把自己當外國人,或者說當來自文化稍顯弱勢的亞洲,就覺得一定要委屈自己,事事要順著法國人來。遇到問題時,也不抱怨;小組討論分配任務時,也不說自己的想法,任憑別人給你安排什麼事。一定要主動,把自己當成跟法國學生一樣。他們吐槽老師講得無聊,你也可以吐槽;他們要舉辦什麼社團活動,你也可以參加,別覺得自己法語不好,就不能參加什麼的。第一年我就參加了好幾個社團活動,其中一個是到當地小學校教小學生科學知識。當然,我必須承認,法語不太好確實比較吃力,很多時候,小學生問我問題,我連問題都聽不懂。但這毫不妨礙我參加這個活動,同組的法國同學也很幫助我,看我被小學生圍住的時候也會來幫我解難。再舉個例子,法國學校的同學下課都很喜歡去cafeteria,就算不喝咖啡也要在那裡去待著聊天。一開始我很不喜歡去,覺得自己又不喜歡喝咖啡,幹嘛要去。但後來我發現,如果不去的話,自己就是個異類,所以我也開始嘗試著去。但我發現其實這真的挺好,下課就算不喝咖啡,在咖啡廳外站著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同學之間聊聊天,也挺開心的。所以不要把自己當成外國人,總覺得要跟法國人劃清界線,凡是法國人能做的事,能參加的活動,我們也能。
2、Be open-minded and kind
我覺得open-minded是一個在國外混很重要的因素。畢竟亞洲人已經是一個相對比較shy的印象了,只有open-minded一點,對任何事都能包容,都能接納,才能更好地融入當地生活。也可以理解為要主動,熱情一點。比如見面微笑跟別人打個招呼啊,下課後跟別人主動聊聊天啊,看到別人需要幫忙就熱情一點啊之類的。總之,smile是殺手鐧,沒有人會拒絕一個微笑的人。同時,做一個kind的人也很重要。我們應該很有體會,在異國他鄉, 如果遇到一個不kind的人(老師或者辦事的工作人員),心裡會多麼難過。所以,kindness is the best virtue。那麼既然認識到這一點,我們為何不能自己也做一個kind的人呢?人人都喜歡和善良的人做朋友吧,法國人也不例外。
3、臉皮要厚,心態要好,不要玻璃心
這點非常重要。要認識到,融入當地生活,是一件」時間投入比高,收效低「的事情。也就是說,你可能投入了很多時間精力,但是收效甚微。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要心態好。你跟別人很熱情地打招呼,他可能沒理你,不要氣餒,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亞洲人聲音比較小(這個是真的,我覺得亞洲人跟歐洲人說話時聲音普遍比較小,我每次上課提問一定要舉手,老師才能注意到,光是說的話,老師都聽不到)對方沒聽到,二個是可能和對方還不是很熟,對方不記得我們是誰了。但無論怎樣,都不必在乎。反正我和你打招呼了,我做了我想做的事,理不理我是你的事,心態一定要平和。不要玻璃心,遇到一點挫折就歸結到自己是外國人,受歧視什麼的上面去。其實你在別人眼中哪有那麼重要?所以放寬心一點,做自己就好。
4、主動一點,善於找話題聊天
在國外生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體驗當地文化嘛,所以要主動一點,不要擔心自己語言差什麼的。我發現和法國人熟起來的方式之一,就是多跟他們講話。法國人之間見面打招呼都會?a va? ?a va的問候。如果別人跟你打招呼,你老是只說一句?a va的話,這樣別人會覺得你很無趣。所以,就需要我們盡量多找話題聊天。那麼其實可找的話題很多,你可以多聊校園生活:體育課選的什麼呀,周末幹嘛呀,你喜不喜歡吃這個菜啊(在食堂),你作業做完了嗎?,可以聊自己的生活,我昨晚幹嘛了呀,我參加了個什麼活動很好玩,以後你也要去啊,我假期去哪裡旅行之類的。我發現,其實真的可以和法國人多聊自己的生活。比如,之前我想去里昂的燈光節,但苦於訂不到住宿,於是我就在一次跟同學聊天時抱怨住宿都被訂滿了,剩下的好貴啥的。結果其中一個同學家就在里昂,她說 如果找不到住宿,可以去她家住。這樣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所以,不要擔心跟法國人聊天,想說什麼儘管說,雖然有文化差異,但人之常情,都還是可以聊。
5、做你自己,不卑不亢
之前說了很多一些實際的方法,但我想說,一個原則就是要做自己。就像前面提到的,不要因為亞洲在歐美前稍顯弱勢,就要事事順著法國人。人人平等,沒必要為了融入去遷就別人,委屈自己。你是什麼樣的人,就做什麼樣的事。比如我有午休的習慣,中午不睡覺下午我就整個人不好了--但中午和同學一起吃完飯後,他們很喜歡在草坪上躺著曬太陽,但我比較喜歡到圖書館小憩一會。於是我每次吃完飯就說我要去午休,也不會為了遷就同學而委屈自己跟他們去曬太陽。所以說,在交往中要有自己的原則,做自己喜歡做的,想做的事,沒必要為了誰去改變自己。我也不會為了融入而去刻意討好法國人什麼的。原則就是,不卑不亢,跟法國人交往,跟和國人交往一樣,沒什麼特別的。
6、一些比較實際的建議
有一些比較實際的,也是很多人提到過的,比如中國人其實挺喜歡自己倒騰倒騰廚藝,所以可以適當請同學來吃吃飯啊什麼的。而且我發現,其實法國人還是挺友好的,你請他們來吃了中國菜,回頭為了感激你,他們就會請你去吃一頓法國菜啥的。
前面也有人提到,可以先從其他外國同學,比如巴西呀,西班牙呀入手,和他們成為朋友了,自然有啥活動也一起high叫上你,慢慢就熟了。
可以先從有相同愛好的人入手。比如我很喜歡梅西,班裡有個同學也很喜歡梅西,這樣我們一下子就熟了。
其實有很多中國留學生應該有一個經驗是,有些法國人對中國文化比較感興趣的,以後想來中國的,就會比較願意和中國人交流。所以跟這些人多交往也很好,說不定還能找到一兩個真的好朋友。
然後去soirée 的時候,如果一開始比較擔心,可以找一個小夥伴一起去。這樣兩個人就算沒有娛樂時,也能互相有個伴。但不要一堆人一起去。試想,就演算法國人想來和你說話,看到一大堆中國人,也覺得比較難以接近了。所以,還是兩個小夥伴一起比較好。
順帶說一句,法國soirée的經驗就是要會自娛自樂。其實soirée就是一個大家放鬆,休閑的地方。遇到熟的人,就聊幾句,沒有聊得來的人,就自己喝酒看別人跳舞也挺有意思的。關鍵是放鬆自己就好,不要太在意一直要身邊有人陪伴啥的。實在無聊了,就主動一點去找別人說話唄。
說了這麼些方法,但其實我想說,社交是一個很耗費時間的東西,而且如上文所講,投入高,收效少的事情。同樣的時間,你拿來做其他事情,比如學法語,比如發展自己的愛好,比如學一樣東西,可能會更有意義。正所謂有人提到,在美國讀書,社交、學業、睡眠只能三選二。所以,這個要自己權衡好。我自己有些時候就會比較討厭在社交上,尤其是那種soirée廣泛社交上(不是單獨和好朋友吃飯聊天)花太多時間,我覺得同樣的時間我拿來讀書或者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更有意義。在這裡的很多巴西人或者是西班牙人,他們因為只來交換一學期,不在乎考試什麼的,所以天天去soiree,但是我不行,我要拿文憑,還要找實習云云。很忙,所以我也不願意花太多時間去經營社交上。
同時,也不要勉強自己要去融入,不要有那種」我融入了才是成功的「觀念。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也有自己選擇的生活,這就是前面提到的」open-minded「。我們要接受不一樣的人,以及他們所作出的不一樣的選擇。可能你就是不喜歡法國人聊天時那麼無聊的話題(法國人的對話真的很無聊,一件小事比如一種菜的吃法他們可以討論一晚上),或者你就是不喜歡把本來可以睡覺的時間拿去soiree,那麼就不要勉強自己,做你自己就好,只要你開心快樂。
同時,要接受差異性。法國人他們從小吃牛肉長大, 大冬天我都穿棉衣了,他們還穿著短T不怕凍。像法國人的soiree,早的玩到一兩點,晚的直接通宵了,然後第二天睡到中午甚至下午才起來。一次兩次還可以,每周好幾天,我們根本吃不消。而且我個人是非常不喜歡熬夜的,生理上直接抵觸,一熬夜我第二天就要死要活的。所以不要勉強自己,接受這樣的差異。我現在就最多每周去一次soiree,待到兩點多是我的極限了,第二天一定要睡夠才起來。
總之,就是做你自己,be open-minded,不要強迫去做會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無論你選擇怎樣的生活,只要自己是開心的,覺得有意義就是最好的。
Bon courage à tous!剛開始的時候會把自己和別人交流不多歸結於法語不好。一年之後也不得不承認的確不是語言夠好就足以融入的。
可能是文化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使我們成為了孤立於法國人和外國人之外的另一個群體:中國人。
同為étranger的巴西人西班牙人摩洛哥人等可以和法國人談笑風生,甚至和他們一起不無嘲諷地議論著我們這屆的中國人和誰都不熟不愛玩不融入,也在實驗課上和我的中國夥伴一起落單沒有人願意和我們一組甚至最後湊不齊人一個同學被老師隨機抓來和我們組隊後其他人還落井下石一般地嘲笑,走在路上經常有吉普賽小孩在後面指指點點les chinois,也經常有鬍子拉碴的阿人過來調侃tu es très belle。這些話語和笑聲在我聽來很刺耳。
可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和價值觀灌輸讓我做不到像某些人一樣主業是soirée喝酒和浪業餘生活是學習和讀書。也不是沒有中國學生可以融入的很好,但這意味著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在他們的社交文化上,活躍於各種soirée在喝酒和跳舞中樂此不疲。儘管對於所有文化我都是尊重和沒有偏見的,也並不排斥他們的soirée文化,並且偶爾興起也會很想去和他們一起浪一浪瘋狂一次喝到醉倒跳到盡興。我也喜歡那種瘋狂的感覺,是青春特有的味道。可是作為學生我始終覺得自己的主業是學習是讀書。儘管在這裡通用工程師的課程性質決定了我所學的很多課程比如電力系統材料科學等等可能回國之後就和我再無交集了,但我還是想盡己所能學到些實在的東西。並且隨著自己能聽懂的越來越多我也越發覺得這裡的課程設計有些地方的確有他獨特的優越性,比如兩個學年之間課程的關聯。這裡的有些老師也真的非常厲害,聽不懂的時候覺得聽不聽都沒用反正考試也是靠自學,聽得懂了會發現他們真的很厲害。儘管帶著清華給我的驕傲我始終覺得這裡的學校無論在知名度和規模等各方面都和我T大無法相提並論,但在這裡呆的越久也越發珍惜這裡好的地方。
所以我理想中的留學生活是可以努力提高語言儘力聽懂更多的課學到些實在的東西同時和他們多多交流,多交幾個外國朋友,不忙的時候去和他們一起浪一浪感受一下法國自由浪漫的文化傳統。簡單來說我希望能在學與社交之間找到一種良性平衡。
可我發現,還是做不到。因為融入分為兩種,一種是你可以和他們一起瘋一起浪,另一種是你可以和他們談笑風生。朋友也分為兩種,一種是他們對你保持友好,你有困難時會給予幫助,另一種是他們從內心裡接納你尊重你把你當成自己人。第一種很容易做到,第二種,卻太難。想要交到酒肉朋友太容易了,想和他們一起瘋一起玩也太容易了,群魔亂舞的torcho里是不會有人介意多一個danser的,他們會熱情地過來和你一起自拍邀請你跳舞男生們把女生抬起來一起嗨,我也喜歡這種感覺,只有這種氣氛下才會感覺和他們交流是毫無壓力完全不尷尬的自然的。平時他們對你也很友好,可是保持友好也等於保持距離。他們通常會很gentil地跟你解釋老師講的你沒能完全明白的問題和要求,見面也會問候一句?a va,可是你會發現當他們之間在交流時你真的真的很難插進去話,即便我什麼都聽懂了。聽得懂段子卻也只能附和著笑笑,偶爾有同感想說些什麼卻發現他們根本沒想與你對話。做projet的小組,我也很想多做些工作,可是他們討論時通常並不會自動認為我是存在的。當他們眉飛色舞地完成了討論時想起了我會問一句你有意見嗎,我能有什麼意見呢。這種時候通常覺得還是很無奈,或許他們覺得不讓我做太多是照顧我是外國人,可卻總讓我產生一種心理上的隔離感。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難以融入吧。心理上的隔閡真的很難以跨越。原因或許是他們對中國人存在一點偏見,比如我們不chaud不嗨愛死學習抱團不參與其他活動,或許也是我們對他們的文化也有排斥總覺得他們太浪自己不好好學習還看不起我們好好學習所以心理上多少有些抵觸。或者簡單來說就是像我一樣希望在自己的價值觀和他們的文化背景間尋找一種平衡,可是或許兩者之間本身有矛盾之處導致這種良性平衡的達成非常困難。
不管怎麼樣,現在覺得,沒有必要對於他們是否真的把你當朋友真的接納你看的太重,自己想要什麼要始終清楚不該因為環境而變,同時有精力了多體驗體驗他們的文化想嗨的時候也有人有機會可以一起瘋,也就夠了,臉皮放厚一點,何必去管他們內心裡究竟怎麼看你。真心的朋友本身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國內尚且如此在國外又談何容易。要相信,只要做自己,會成為你朋友的人終究會成為你朋友,不會成為你朋友的人,你為了融入做再多違背自己意願的改變也是徒勞無功。
很慶幸到法一年之後自己的心態和情緒都變了很多,覺得現在這種每天學學習看看書刷刷劇假期計劃計劃旅行周末和認識的很多其他留學生朋友一起約逛街吃飯第二天沒課且有心情的時候積攢點精力畫個濃妝去soirée嗨一嗨的生活,還是很充實的。同時也很慶幸,雖然是有那麼些法國人對我始終保持讓我不舒服的距離感,但也交到了一兩個不錯的好朋友,可以談笑風生的那種。
一句話總結,日子慢慢過,時候不早了,別等情懷老。
融入個屁
我的一個朋友,已經本科畢業工作數年,女性,最近在微信上分享一篇題為「如何融入
美國社會」的文章,我本來以為她也是無數腦殘女青年中的一員,正準備拉黑,突然看
到她在下面的評論:融入個屁,自己變牛逼才是王道。這話讓我虎軀一震,不由對她刮目相看。說實話,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美國的華人老
是講融入,融他個大爺的啥玩意?我高中時候的外教,一個澳大利亞老頭,除了給學生上課,平時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到中
國其他城市找他們澳大利亞的朋友聚會。一個義大利小青年,常年行走江湖,最大的愛
好就是關起們來看電影。在中國混,他們為什麼就不著急融入中國社會?我在清華的時候,校園裡成群結隊的棒子,租住在校外的華清嘉園,羽絨服加短褲拖鞋
走在雪地里,騎著電動車在學校里橫衝直撞,棒語滿天飛,中國學生怨聲載道。他們怎
么就不怕自己沒有融入中國社會?那麼,為什麼就美國的華人,一天到晚唉聲嘆氣,說自己融入不了?說白了,還是心虛
,覺得自己卑微。你真要覺得自己族群牛逼,你還會這樣求融入么?那我且問你麻痹,你吃著火鍋唱著K長大的,看著白娘子讀著紅樓夢長大的,聽著孫燕
姿看著趙本山長大的,偏偏到了二三十歲,要強迫自己吃著起司開轟趴,看著歌劇讀莎
翁,聽著朋克看超級碗?你丫嫌自己活得不夠累?
你恨自己怎麼不能融入的時候,應該怪你媽當年為何不外F.
謝@Luyao Zou 邀請!
我的經驗是,融入圈子基本不可能,融入生活還是比較現實的。
首先,咱們定義下什麼叫做圈子?
個人覺得,圈子根本上是一群人因為生活體驗、興趣愛好、三觀、文化認同等原因而自發匯聚到一起的一個群體,其中任何人都不是強迫的、都是發自內心喜歡的。
比如典型的戰友圈、二次元圈子、XX國人圈子等等,像那種為了利益而自身不願意甚至還要掩飾而加入的就不叫圈子,比如官場圈沒有幾個人會享受吧?
那麼,老外的圈子會小到讓你感到不可思議
他們的圈子定義更像是比我剛才那個定義還要嚴格,類似於好朋友們。。。注意,是很好的朋友!
我和組裡同事們關係都很好,好到讀博士四年來每年導師團隊們給我評價同事關係和團隊合作這一項都滿分的那種,但你讓我說和他們混到一個圈子了我不敢承認,其他人也沒人會承認彼此之間是一個圈子。
哪怕大家幾乎每周在一起喝酒喝醉,見了面各種無底線玩笑,但大家只要向別人介紹,哪怕向女朋友老婆介紹,基本都會用一個固定的詞,「colleague/同事」。
我的經驗,外國人的圈子一般都是由興趣和很早之前的共同經歷發展而來的,而且這個圈子會特別固定,一發展幾十年常有的事情,這種融入難度太大了。
經驗一:一同事經常和我們一起喝酒,但他無意中透露過他有個威士忌酒鬼圈子,從大學喝到現在十幾年的那種,每個月都會秘密集會大家一起喝酒,每人帶一瓶上等威士忌,大家品酒。組裡沒有任何人去過。
經驗二:一同事辦了較小的婚禮,也邀請我們去了(算關係很好了)。去了之後發現他和幾個從來沒見過的人關係巨親近,後來才知道他們從小玩到大,從初中起還整了樂隊甚至發過專輯。組裡也沒有任何人知道過此事。
經驗三:組裡退休大教授每年去羅馬尼亞玩一次,開車上千公里,都是跟固定的朋友一起去。組裡待了幾十年的人也僅僅知道有那個人而已。
那麼,這個問題應該改變為,海外留學生如何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一起吃飯、出去玩、喝酒吹牛、看電影之類的這個程度,升級為朋友/friend。
那這樣的話我就有經驗了,建議如下,
1。要自己有生活
找你討論學習、科研、課程的永遠是同學或同事,得成為一個有生活有趣的人,在課程和科研之外找點共同覺得有意思的事情做。大家都是人,吃飯喝酒看電影都會開心,約一個妥妥的沒問題,而且一起玩的時候真心不要聊學習和科研了,要不就沒有下次了。
所以,自己得是個有生活的人,別當書獃子只想著自己的學習和科研。。。在國外見了很多,的確不跟老外交流的中國人,但他們有很多也不跟中國人交流,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可取。
2。有明確的興趣愛好
個人比較喜歡喝和研究啤酒,在這裡認識了挺多家釀愛好者甚至酒廠老闆,有時候大家也約著喝喝酒之類的,吹吹X也了解下本地人生活,比較好玩。
我也知道有中國人打橄欖球、羽毛球、乒乓球、玩樂隊、玩魔術、玩遊戲認識了一些老外朋友,關係都挺好的。
3。文化感染力
注意,這個並不代表你要精通他們的文化。我的意見是,要有自己的文化特點,也要對別人的文化略知一二。
換言之,你得首先是個標準的中國人,跟他們能說清為啥中國人就不玩AA制、談戀愛為啥費錢、廣東人到底吃不吃福建人,諸如此類的。
另一方面,你也得大概明白荷蘭跟比利時德國世代撕逼、英國跟所有歐洲國家世代撕逼、義大利和德國算是歐洲嶄新國家,都能有笑料可以談。
至於世界四本最薄的書:義大利戰勝史、英國食譜、美國歷史和德國笑話這種有高級文化感染力的,每次跟老外聊都有驚喜,只要你能接得住他們的問題,基本場面會在短暫尷尬之後變得大家歡樂地很感人,至少能多喝一瓶酒。。。
當然,高端了你也可以聊一聊政治和體制之類的敏感話題,如果擅長的話基本上能找到很高年齡段、身份相差較大的朋友,要注意分寸,無腦吹和無腦黑都很招人討厭。
4。吃飯
老外和中國人一個德行,都喜歡吃飯社交好么,根本不像無良媒體說的那樣好么?沒事兒帶他們吃中餐,老外挺喜歡的(至少我們組是慣例了),然後組織逛酒吧,每次都不錯。
5。語言能力
這個不用說了,語言是交流的載體,越好就越好。
但也不必慌張,跟他們講話的時候把自己代入成一個跟你在一起會講中文的老外,就不會擔心自己犯錯誤了。其實,對於任何外國人講非母語語言,有語法和發音和辭彙問題太正常了,但你介意稍微會講一點中文的老外么?
別人其實根本不介意你,是你太介意了自己。
綜上,不要勉強融入他們真正的圈子,基本不可能,成為朋友融入生活還是很有可行性的。
安利一些回答,
太空精釀:如何看待留學群體中的訪問學者?
太空精釀:有哪些不親臨發源地就吃不上的外國美食?
太空精釀:如何在外國人嘲諷中國人的時候進行有效的反擊?
太空精釀:不同的啤酒風格,為什麼誕生在某些特定地區?歷史原因是什麼?
改變你的作息
1.白天外面玩,晚上圖書館-----你將得到一群中國人的小夥伴
2.白天圖書館,晚上外邊玩-----你將得到一群國外的小夥伴
3.白天圖書館,晚上圖書館-----你將得到圖書館管理員的小夥伴卡(為什麼不是精英學生?人家才沒空搭理別人)
4.白天外邊玩,晚上外邊玩-----你將得到酒吧老闆的小夥伴卡----
所以說,你缺哪個交際圈,就用相應的作息時間,如果成功了。。記得通知我。。我也考慮下233
你有沒有想清楚為什麼你要融入當地人圈子呢?因為這樣很cool?因為你想長期在這個國家工作生活下去成為它的公民?還是因為師兄師姐說這樣更好?
紮根在中國學生的圈子就一定是不好的嗎?有多少中國碼農在加州看著玻璃天花板,看著國內土豪或新貴風生水起,年復一年思考著歸與不歸這個問題,最後只有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出生在美國的孩子考上醫法商學院上?
反正,我選擇欣賞美國的風景,但我沒興趣融入美國人的圈子。這個,如果你本身是比較內向的人,在國內也沒什麼朋友那種,那麼在國外也很難有很多當地朋友,但是這無關緊要,即便是當地人自己,也有的是性格內向孤僻,像你一樣生活的,沒必要強迫自己改變生活方式。
所謂的融入當地社會,不一定非得是像當地人那樣生活和思考,你只需要對當地社會常識有所了解,有足夠的動力在當地工作和生活下去,這就夠了,多元社會多元社會,像你這樣的人就是其中的一元,如果都是相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那還叫什麼多元社會?
我真不懂了。為什麼要融入他們的圈子呢?
說說我的經歷,在荷蘭留學本科三年,期間去過英國和美國短期留學,接下來繼續要去扭腰混日子。我在最開始的兩年也摸不到頭腦,只顧著泡圖書館後來還得了「圖書館女神」的稱號(實在是。。。),但是今年開始開竅了,不少身邊的外國朋友都曾很認真地評價我是他們見過最open-minded的中國人(不光是在我面前誇而已,在我別的朋友面前也這麼評價我)。有點被flattered到,我真覺得和中國人相處是有不同的,至少我在歐洲人面前會更放鬆些。有幾點我覺得很重要:
1.請一定要很尊重對方的國度、文化、信仰、以及性別,be open-minded。像「棒子」、「阿三」這樣的辭彙如果我碰到朋友脫口而出,我會很嚴肅地制止,開玩笑也不行。同樣的還有stereotype甚至discrimination之類的笑話都最好不要說,包括gender上的歧視與偏見之類的,某些男生真的不要自作聰明,什麼「你這麼久了都沒有男朋友快點去找呀不找來不及了blahblahblah。。。」,出國了三觀什麼的請調整下。
2.要提醒自己是地球人,而不是中國人。你要知道,留學生的身份是多重的,一旦你出了中國你就不需要再被國界束縛,請做你喜歡的樣子,不要再搬用那套中國的社交模式,請將自己放到與對方平等的level,不擺架子,也不要自作自賤。但是也請不要刻意遠離中國人的社交圈,不要刻意只結交西方人,你要知道即使是發達國家林子大了也什麼鳥都有,請按人品分類,不要按膚色和國籍。
3.Be funny, be funny, be as funny as u can. 沒人喜歡和嚴肅的人聊天,尤其是聚會上,如果酒精可以幫助你,那就社交前喝一小杯提提神,(這招對我特別有用,每次喝點酒之後英文溜了好多,膽子也大了,整個人就更外向起來招人喜歡)。如果不知道怎麼去get西方世界的笑點,建議多去看看美劇情景劇facebook上的段子呀等等,熏陶下來需要一段時間的慢慢來不要著急。
4.對別人充滿好奇,問合適的問題,仔細聆聽很重要。你會發現,其實西方人的邏輯不複雜,他們很重視交流生活里的細枝末節,直接簡單,而不是中國式的假大空含蓄隱喻啥的,特別累。所以讓自己整個人的表達方式變得簡單些,直接些,會讓你更容易和西方人交流。
5.說到直接,真的,請有啥說啥,不要以為別人會猜透你的可愛小心思,honestly, they don"t care。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直接說你覺得這樣不好。生活因此簡單、高效,何樂而不為。
如果你能做到以上五點,加上能努力做個好學生,有自己堅持的愛好,我相信你的留學生活一定不會無聊。不用刻意去參加很多party,畢竟作為留學生最重要的還是學業和就業,找值得去的社交場合吧,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唉,Party不是必要,國人圈子未必要躲,為了能有外國友人而降低交友標準更不可取啊!
別把外國人太當回事,想想如果他是中國人我會怎樣和他相處。越是做真實的自己,越能得到真誠的回應。
在哪裡找朋友:同課程,運動場所,學術研討,社團活動,有主題的聯誼等。 這裡交到的朋友比夜夜party的酒肉朋友真摯長久的太多。在外闖蕩十年,四個國家生活過,做過不下十種不同的工作,從外賣,搬運,後廚,清潔,24小時便利店...再到大學臨時副講師,然後到現在的博士後科研,這些工作讓我接觸到世界範圍內各種不同的人和事。而我的本職的科研工作,讓我領略了優秀的自我包裝和營銷的方式以及優雅的讓人心潮澎湃的邏輯思維和創新精神。我對柔摔運動的熱愛,讓我在各個國家和不同的人們在身體和意志層面上激烈地對抗過,我見識到過來自不同國籍的愛找借口的天生失敗者,和有巨大行動力和決心的唯我獨尊的天生的勝利者和掠奪者。
我做了這麼多的自我介紹是想告訴你,我下面要說的一些關於祖國和海外個人的想法也許會對你有所啟發,不管你知不知道我,不管你喜不喜歡我。
或許是由於受到孔子文化的熏陶,在很小的時候我就感受到中庸思想的含義,大概就是不溫不火,不要走極端,或許這又和太極陰陽有些聯繫吧。這樣的人文思想對一個社會的和諧穩定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大智慧。可這樣的思想會帶來兩個副作用,騎牆派和羔羊派。在國內相對安全的大環境下,這兩個派系可以生活的很好。但是如果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和來自非孔子文化的國家的人打交道,對方是不會看到你的智慧和手腕的,相反,對方會把你當做一個容易戰勝的目標,在合適的時機把你拿出來用一下,達到自己認為的利益最大化,例如:在你身上發泄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負面情緒,拿你的種族和國家開玩笑,以標榜自我授予的自由平等戰士的頭銜。這造成了對我們自己的負面影響和增加了越來越多這樣的施暴者的自信心,使得凌駕於我們之上好像變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看了個數字, 大概說2016 年一年在海外被暴力殺害的中國留學生就31個人(具體數字可能有出入),而他們所在的國家不都是治安很差的國家,大體都是發達國家,讓人用槍,用刀,用棍棒打死,幾千里外的父母跑來收屍。具體起因各種各樣,或許,在我有限的見識里,發現了一個可能的共同點,那就是施暴者斷定受害人反抗的程度會比來自其他族群的人小一點,權衡下來,就知道對誰下手了。
我從來沒有懷疑過人類的刻板印象有多麼愚蠢得沒有極限,這種愚蠢對於某些群體的人是有利的,而對於我們而言是極其不利的。我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是我們遇到真正危險的時候表現得真的比其他人軟弱很多,還是我們平時遇到小事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中庸思想讓別人誤認為我們天生是軟弱可欺的?我想我永遠找不到一個十全十美的答案,但是我或許能想出一些獨立於這個問題和答案本身的解決方法。方法有兩個,都是對準源頭:第一個方法是讓全世界的人知道孔子思想,讓他們知道這是一種被低估的智慧,不是軟弱的表現。另一個方法,就是反抗,當然這必須是建立在尊重所在國法律的基礎之上的行為。兩種解決方式都任重道遠,但個人覺得第二種適合普通人群操作,而且容易產生短期效果。畢竟有個中國女子在某國(槍支合法)一個人槍戰三個入室搶劫犯並成功自衛的例子,引起了各大媒體的強烈關注,從而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你有槍,我也有,你會用,我更會。這告訴了潛在的施暴者,如果你非要傷害別人,別選我。這是叢林法則。而這個發出的信號,體現了孫子兵法里推崇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兵之上者。我想,不是所有人需要通過槍戰的方式發出類似的信號的,這是極端的方法,應該用於極端的情況。我們實際可以在中庸思想的基礎之上,在普通生活瑣事中,達到發出一個個這樣小信號的目的。這驅使我們必須要在原有的中庸思想里加上抗爭的理論基礎。
抗爭是門藝術,我們姑且把我們的目標定為保全和壯大自己吧。我沒有看到過有比《毛澤東選集》更深刻地討論戰略的著作了。我們作為一個個在異國他鄉的個體,要面對的是一場持久的力量懸殊的論戰(用來消除別人對我們的刻板偏見)。所以把毛澤東的戰略思想當作這場論戰的指導思想是合理的。
身在異國他鄉,合理合法的抗爭談何容易?尤其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更是難上加難。這裡討論的抗爭是通過合理合法的戰略實現的,不是暴徒的無理謾罵和濫用武力。抗爭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以下都是些我認為的要注意的幾個點:1. 確定對方的真實目的,一定要把文化差異和刻板偏見區分開。大多數人真的是懷著善意的好奇心來小心翼翼得和你討論他們心中對我們的疑惑的。但是如果一個和你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在和你剛見面不熟悉的時候就問你「吃不吃狗肉」這類問題,以及各種毫無顧忌得批評你的國家和制度以及人權,那麼這個人不是極其的愚蠢就是對我們有極度的偏見甚至仇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方沒有物理攻擊性,或者你覺得你可以有效自衛的話,我給的意見就是直接用任何你能想到的最讓對方產生不良情緒的語言反擊,如果對方是未成年,醉漢,或者有潛在的攻擊性,不要有半點遲疑,馬上走開。2. 面對潛在的對生命的威脅,你一定要記住行使正當防衛的權利,這當然要根據你所在國家的法律來確定分寸,在極端的情況下,命是自己拼出來的。以下建議僅供參考:防狼噴霧作為很有效的防禦野生動物的工具,可以準備在身上,遇到危險的時候把它亮出來,形成威懾,並把另一隻手臂伸直,如果對方繼續靠近觸碰到你伸出的手臂,那麼也許就不要有過多的顧慮了。自己的生命安全高於一切.3. 對於站在道德高地上帶著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抨擊我們的習俗或者無法避免的政策的,我們的應對手段是複雜的,我要著重講一下自己的心得,拋磚引玉。首先你要知道你在別人的地方,你是少數群體,所以你要團結可以團結的人,即使團結不了,也不要得罪。其次你還要明白,你的目的不是讓施暴者意識到自己的言行不當,而是讓你的施暴者在其他圍觀的,但是可能團結的其自己的族群面前顯得目光短淺,為人極端,以及愚蠢。如果沒有圍觀人群,那麼說一句請不要和我說話,就可以不用和其往下交流了。如果有,實際操作起來一定要小心謹慎,公開得論事實講道理,務必要保持冷靜的理性思維(不要涉及過多愛國主義色彩,因為愛國是你反抗的動因,不是支持你的論戰的論據),盡量不要升級到更高層面以及出現不必要的結論似的發言(比如「你這是種族主義」之類),因為這樣做往往打擊不夠準確,甚至擴大打擊面,得罪了本來可能中立甚至可能偏向你的人群。這一點要謹記,一個聰明的來自人數優勢群體的施暴者經常用的戰術,就是把你廣義化,讓其他中立人群覺得你保衛自己的國家是從小接受的教育的結果。你要理解,很多人對我們國家的認識停留在一個很受限制的層面。所以你要向人們展示的是,你是和他們一樣的有著共同是非觀念的普通人,一定要把自己個人化,具體化,突出自己的感受。讓受眾了解你清清楚楚的知道對與錯,美與丑,而最終目的是讓受眾知道你的施暴者對我們的矮化和醜化的行為是低級的,損人利己的。損人利己的價值觀在西方普遍的價值觀里是站不住腳的,這一點一定要注意。在西方,崇尚個人利益最大化,但是一定是建立在不損害別的個人利益的基礎之上的。記住這一點,對你了解西方個體的行為是非常有幫助的。舉個例子就是,你可以包裝自己營銷自己,但是你不能因此而損害別人的利益,這樣做是有失人心的危險的。如果你觸犯了這個遊戲規則,再加上一旦你的批評不中肯,那麼你很可能就是會被認為是異類,那麼你通過交流並贏得勝利的幾率幾乎就沒有了。但是如果要批評,不要牽涉個人感情,要站在客觀角度闡述問題,就像各大新聞媒體一樣,你甚至可以用一些策略把事實闡述得和自己的觀點一致,讓受眾自己去思考誰對誰錯。
最後一個例子:如果你是唯一一個在營利性俱樂部里的中國成員,某個資深會長當眾特別點名諷刺中國的男女不平等現象(我個人認為男女不平等是個世界性的永恆議題)。那麼你要做的首先是冷靜下來,確認其目的是什麼:可能只是頭腦簡單,不知道這會引起你的不適;也可能是其真的覺得這是個問題,需要站出來說給別人聽,呼籲別人對中國這種男女不平等的現象出份力;還有可能是其需要在別人面前把自己打造成捍衛男女平等的衛士。而把中國作為目標的原因很簡單,第一,你是唯一的中國人,人數處於絕對下風。第二,其斷定在其看來軟弱可欺的你,會自己消化這個行為給你帶來的不適。無論是這些原因中的哪一個,在我看來,擺在你面前的只有兩個選項:抗爭和忍氣吞聲。
?我的同胞,如果你選擇抗爭,那麼你不是孤獨的,我來說下我的建議給你聽吧。首先,你要做到的是冷靜,打一場有準備的論戰。然後要找到你因其言論感到不適的根本原因,確定之後,想一想如何讓組裡別的和這個施暴者一個文化背景的成員和你的感受產生共鳴。那麼你就會想到,其言論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假設這個目的是:把自己包裝成男女平等的自由戰士,用來吸引更多女性會員(前面說過這是個盈利性組織)。這種行為違反了一個基本的西方道德觀念,即前面討論的,你可以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是你不能損害別人的利益或感受。如果你理解了這一點,你所有的論戰都要圍繞著以下幾點來進行:第一點,你或許可以說男女不平等在中國是客觀存在的,但是你覺得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而且中國正在努力改善;第二點,你可以強調自己的第一感受是什麼,受到這種傷害的感覺是什麼,你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第三點,你要反擊了,你問大家或者施暴者,為什麼會有這種言論,是不是你個人的感受在這個群體里是可以被忽視的,你還可以問,是不是文化差異的問題,是不是這種言論放在別的群體是被接受的;最後你要說明白,這種損人利己的宣傳方式是不能被你接受的,但是你尊重對方的言論自由,你也保留自己退會的權利。
上面討論的歸根結底,是如何在用一個事實上弱勢的身份在別人主導的社會,通過理性的方式爭取自己的合法權利。所以請謹記一點,做這些的前提一定是所在國家是有完善的法律的。在這個基礎上,弱勢群體可以合理地發出聲音。法律,是我們的朋友,是弱勢群體抗爭的基礎,這是極其重要。法律是告訴物理實力強大的個體或組織,不能通過暴力手段侵犯弱勢群體的生命,財產和尊嚴。可是這並不意味著合理合法的抗爭是條容易的路,這當然是條艱難的路。這個世界不是每天都在上演一個人孤獨但堅定地對抗強大勢力并力挽狂瀾的戲碼,你遇到的更多的可能是內心深處的脆弱和被別人認同的渴望。也許這就是一些同胞走向全盤否定自己的本身文化,全盤接受所在地區文化的原因之一吧。就個人來講,我的理解能力一定是片面的。但是我想我是理解這些同胞的,因為我內心也是不夠堅強的。誰不願意平平靜靜的生活,被社會主流接納?誰不願意安安心心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妻兒環繞,每天快快樂樂?那麼,對於這些同胞,我要說,如果你不選擇抗爭,也請盡量的說些無關緊要的話吧。請不要抹黑祖先父輩家人來自的地方吧。全盤否定自己來自的地方,我們還剩下什麼?
有時候我會想,隨著祖國的強大,以後的情況會越來越好的,可是我立刻又鄙夷自己這種坐享其成的懦弱想法。這句話對於我是一句自我欺騙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牛頓說過,一個運動的物體,如果你不給其施加一個外力,這個物體會一直保持這樣的運動;因為達爾文說過,一個強盛的族群必須通過不停的演化來和不同的環境抗爭才能擁有生存的權利;最最重要的是,因為主席在1949年說過,中國人站起來了。
一介書生,依然可以夢到鐵馬金戈,為國馬革裹屍;一介書生,依然可以夢到八方來朝我中華大地,看我中華教化四方。?
我曾和一個一起摔跤的巴斯克朋友說過,中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我們是世界的中心。他笑笑沒有說話,我也笑笑,心裡說走著瞧吧。
祝願祖國繁榮昌盛,祝願祖國的飛機大炮航空母艦越造越好。
ThinkerNoName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