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不適合買股票嗎?
==========普通人不適合買股票嗎?======
(轉)投資不是生死大事,卻是生死之外最重要的事---作者:裴明憲
Journal of Indexes是我每期必看的極少數金融學刊物之一。本期的內容很無聊,大部分是訪談,主要關於行為金融學和指數投資的關係問題。有一位學者的言論令我非常贊同,我也希望更多自命為投資者的人能夠讀懂這段話:「最神秘的事情是,為什麼無論專業人士還是小投資者都認為資產管理很簡單。沒有任何頭腦清醒的人會走進一架飛機的駕駛艙並嘗試駕駛它,也沒有人會走進一個手術室並打開病人的腹腔。可是他們卻把自己的退休資產管理視為兒戲。」
以上言論說出了我長期以來的困惑:為什麼家庭主婦們可以為了買一斤菜便宜幾分錢而爭論半天,卻在買基金的時候如此迷信廣告和宣傳報道?為什麼年輕人在挑選工作的時候可以反覆斟酌、再三權衡利弊,在確定自己的退休金投資比例的時候卻像玩遊戲一樣輕鬆?為什麼許多人願意花費一個周末來研究歐洲杯或NBA總決賽的對陣形式,卻不願花費哪怕一小時來研究自己購買的股票的資產負債表?
當一個小投資者雄心勃勃地進入股市,拒絕購買基金而選擇單幹的時候,他顯然以為自己可以打敗市場,或者至少不輸給市場。他不知道,在他的對面可能坐著沃倫-巴菲特、喬治-索羅斯或吉姆-西蒙斯等經驗豐富的超級投資經理,與他做交易對手的可能是來自高盛、摩根士丹利或美林的交易員。即使是金融專業人士也經常犯下類似的錯誤,成功的銀行家、經紀人或分析師常常低估了資產管理的難度,退出現有的成功事業成立自己的基金,然後很快虧的一塌糊塗。無論如何,專業人士管理的是別人的錢,就算虧了也不是虧自己的,頂多是損失一些信譽和知名度而已;可是中小投資者為什麼要拿自己的錢開玩笑呢? (這裡有一千字限制,下文在@常開心的回答里補充)
不適合!
1、散戶沒錢
投資是需要錢的,這個錢不光是投資的本金,還包括準備投資需要的花費。
比如做上市公司調研,你得坐飛機去現場吧,得住酒店吧,說不定還要拉董秘去做個全套桑拿呢。調研完了回來,你需要買行業數據、研究報告吧,萬一還需要賣Wind、Bloomberg終端呢,萬一還需要手下有人幫你整理數據、作初級研究呢,或者你做交易的時候還需要一些比較特別的高級交易系統呢。
以上所有事情都需要錢,對普通散戶來說可能還挺貴。
運作投資和運營其他任何商業一樣,有很多正常的、必須的支出,才能維持業務高質量運轉。如果削減這些投資,必然就削弱產品質量,意味著你的投資水平很可能比其他資金實力雄厚的競爭者要差。
機構投資者(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保險、信託等等)在資金實力方面完勝。
2、散戶沒信息
信息有很多種。
比如今天XXXXXX股票大跌10%,是誰在出貨、為什麼出貨、準備出多少?一般來說機構投資者比散戶先了解其中的背景,行動更準確。
比如某某行業最近普遍存貨過剩,散戶不做調研、不認識業內人士,當然對此一無所知。但是機構投資者天天都和業內的人軟磨硬泡,在正式公告之前早就知道個八九不離十,當然更有優勢。
比如券商研究發現某公司可能有投資價值,肯定優先告訴自己的投資機構客戶,而不會先告訴散戶。等投資機構一股腦把該買的都買了,散戶才聽說XX票不錯,時間晚了。
信息優勢的作用還是挺明顯、挺直接的。散戶不在圈子裡,不容易快速、準確的獲得信息,當然吃虧。
3、散戶投資的能力也比較差
這個很好理解,就不說了。
無論怎麼看,散戶都不適合親自操盤投資。
先定義「普通人」,如果是指無金融學業和從業背景,這個不是關鍵,哪件事都有非科班做出彩的。如果是指完全不懂股票,顯然不適合。當你找到了在這個市場上穩定賺錢的方式,你就不再是普通人了。
股市實質上是什麼呢?
國家開設證券交易所,每筆交易都要收取印花稅,相當於開設賭場。各大券商拉人開戶,賺取手續費,相當於荷官。上市公司發行股票,獲得市場上的融資,相當於在賭場里支起來一個個桌子。各大莊家私募利用內幕交易或操作手法在市場上賺錢,相當於賭場里的賭神。
上面這麼多人都在拚命賺錢,那誰虧錢呢?虧錢的人如流水一般進來、出去、再進來,當然是股市中的散戶。
普通人不適合買股票的幾大理由:
1、散戶沒錢
投資是需要錢的,這個錢不光是投資的本金,還包括準備投資需要的花費。比如做上市公司調研,需要買行業數據、研究報告,或者你做交易的時候還需要一些比較特別的高級交易系統等。
運作投資和運營其他任何商業一樣,有很多正常的、必須的支出,才能維持業務高質量運轉。如果削減這些投資,必然就削弱產品質量,意味著你的投資水平很可能比其他資金實力雄厚的競爭者要差。機構投資者(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保險、信託等等)在資金實力方面完勝。
2、散戶沒信息
比如今天XXXXXX股票大跌10%,是誰在出貨、為什麼出貨、準備出多少?一般來說機構投資者比散戶先了解其中的背景,行動更準確。再比如某某行業最近普遍存貨過剩,散戶不做調研、不認識業內人士,當然對此一無所知。但是機構投資者天天都和業內的人軟磨硬泡,在正式公告之前早就知道個八九不離十,當然更有優勢。
信息優勢的作用還是挺明顯、挺直接的。散戶不在圈子裡,不容易快速、準確的獲得信息,當然吃虧。
3、散戶投資的能力也比較差
總體經濟分析的複雜程度和難度要遠遠高於普通人的想像。
是的,普通人不適合買股票,在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人們更多的選擇是將錢交給專業投資者打理。
我們與他們的差距在於教育程度,沒有很多人學習過證券或者說經濟,以為這就是一張票,票後面的東西一概不知。就像是人們評頭論足檯面上的人物,卻忘了「台下十年」。
國內的氣氛總是在宣傳著高拋低吸波段操作價值投資等名詞,卻鮮少對這些概念進行深刻的解讀。表面來看,這幾個詞多少顯得可以輕易地「顧名思義」,於是給人一種能夠掌控的錯覺。
同時,單就炒買賣股票這件事本身就具有簡單的操作性:開個戶,存點錢,買賣,足矣。這同樣造成了「這是一個一種簡單上手的數字遊戲」的印象。
甚至說,解讀盤面消息或者分析K線報表這樣的準備工作,市面上到處都是介紹這些內容的所謂「暢銷書」,書的名字都是教你玩轉股市賺大錢。
斯以至此,散戶炒股其實就是一個賭博味兒很濃的行為。很多散戶更多憑藉自己的直覺在操作,他會覺得:這隻股漲了,趕緊買。就這麼簡單。
但賭博業仍然炙手可熱,因為有贏有輸。對普通人來說,我們所說的東西無非貫上「炒股」的名頭罷了。本來在知乎是不想回答股票問題的,因為對股票已經毫無興趣,只是把它當成賺錢的手段。但最近看到這個版塊實在是平均水平太低了,也反映了中國股民的平均專業素養之差,忍不住想要回答,加上最近自己也比較閑。
先上答案:是的,普通人不適合買股票。
當你找到了在這個市場上穩定賺錢的方式,你就不再是普通人了。
如果把投資當成是種娛樂消遣,如果你從中得到了樂趣,那你可能沒有賺到什麼錢。真正好的投資都是無聊的。
這是索羅斯的名言,真偽我無法去考證,但卻深有同感。
經常聽到一種說法,叫做「玩股票」。
然而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的「玩」,都有幾個特徵:
1、耗費時間和精力。
2、耗費金錢。
3、感到開心和愉悅。
玩這個字通常伴隨著消費。如果時間精力金錢耗費多了,或者不足以支撐你去玩這個東西了,就不會感到開心和愉悅了,有可能會是失望、悲傷、無助等各種情緒。
先講一下股市的實質,當然是我自己的見解,你們該噴就噴吧。
跟大多數股評家很類似的一個職業,叫做彩票分析師。現在百度一下股票預測,就會發現無數個軟體和網站。有關機構不知道這些是坑人的嗎?當然知道,只是他們搭好了檯子,這些人就像是唱戲的,靠著他們的吆喝和表演招來觀眾,然後一起開心的賺取他們的錢。
我們都知道所謂的彩票預測分析都是赤裸裸的欺騙。體彩暫且不論,認為福彩可以預測的可以直接點左上角走人了。
去年跟一個客戶吃飯,期間也談到彩票,讓我無比驚訝的是一個有幾千萬資產的人居然也沉迷過彩票,並且事到如今還認為彩票是可預測的,可見中國人在金錢面前的愚蠢程度。於是我拿來紙筆給他算了下3D的概率,當場就給他解釋清楚了。
跟彩票不同,股票確實是理論上能達到正期望值,能賺錢的。
但股市實質上是什麼呢?
國家開設證券交易所,每筆交易都要收取印花稅。相當於開設賭場。
各大券商拉人開戶,賺取手續費。相當於荷官。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獲得市場上的融資。相當於在賭場里支起來一個個桌子。
各大莊家私募利用內幕交易或操作手法在市場上賺錢,相當於賭場里的賭神。
上面這麼多人都在拚命賺錢,那誰虧錢呢?如果你去過澳門的賭場,你就知道誰在虧錢了,虧錢的人如流水一般進來、出去、再進來。
當然是股市中的散戶。
散戶跟資金大小無關,只要你不能完全理解這個市場,沒有深刻的研究過,當然也沒有找到穩定盈利的方法,無論你有幾萬幾十萬還是幾千萬,你都是散戶。
散戶啊,別人就是希望你進來然後賺你的錢,你卻在想,你適不適合炒股。就像一頭牛問自己,我適不適合被宰割呢?
是的,我沒有見過賺錢的散戶。但是我見過「曾經」或者「暫時」賺錢的散戶,最後呢?都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了。人
們習慣報喜不報憂,習慣忘記痛苦的事,所以在整個市場上,你聽到周圍人賺錢的聲音總要比賠錢的聲音多。
我入市的時候正好是俯衝到1664往上反彈的時候,到了2009年,股市漲到2000點左右,書也看的差不多了,我認為1664已經成為牢不可破的底,於是就開始買股。
買了之後就不斷漲,當時真的覺得自己神了,後來越漲離1664點越遠,那時候覺得自己精準的判斷了底部,簡直牛逼壞了。其實現在想想純屬是蒙的。
於是不斷倒騰,到了2010年初已經變成十五萬了,當時在上大二,那時候大家一個月生活費也就一千多點。實際上在2000點入市一直拿住一隻股票,只要股票不太差,都能做到翻番往上。
同時在炒股之餘追到了我們的系花,那時候真的是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
於是就膨脹了,問幾個朋友湊了二十萬,說好了如果賺了跟他們對半分,賠了我全包。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因為我經常會跟他們說股票,他們也把我當成了股神,當時把錢給我對我也是足夠的信任,認為一定能賺。
後來股市一路下滑。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滿倉的是一個叫大眾交通的股票。這是它當時的K線圖:
我大概是12塊買的,最後跌到了7塊錢左右。下跌過程中希望高拋低吸來降低成本,但實際上已經成驚弓之鳥,各種反向做T。
於是遭受朋友的質疑,冷落,跟女朋友也分手了,總之生活一塌糊塗,當時的心情真的可以用絕望來形容。幸而這隻股票最後還是反彈了,等加上自己的錢全倉到20萬的時候我把錢取出來還給了朋友,相當於自己開始投入了5萬,最後折騰了一年半,一分錢都不剩離開了股市。
說真的,幸虧股票最後反彈了,不然當時就一蹶不振了也有可能。錢是小事,最多問家裡要,但是徹底失去了信心就什麼事也做不成了。
那時候還沒聽過大數據這個詞,但是我當時研究股票無形間用的方法就是大數據。
具體舉個例子就是,比如我看盤看了很久,突然發現大盤出現一種走勢後,後市上漲的概率大。那我就統計A股過去的10年內的大盤所有出現這樣的形態後接下來走勢如何。分別上漲多少次,下跌多少次,幅度平均是多少,有多少次是出現在高位,多少次出現在低位,多少次是震蕩行情中出現的。只要能統計的都統計,然後寫到表格里,當時一統計就是好幾個晚上。後來我才知道,在同一時間,也有別的公司專門做這個,但是人家是很多人一起做,還有高端的軟體,而我一個人的工作量就等於別人一個團隊的。
數不清楚建了多少個模型了,最後找出這些模型里成功概率最大的方式。
你問我的研究有結果嗎?當然有,當時的行情不好,自己也走了很多彎路,但還是賺到錢了,從開始的心態起伏不定到只會按照自己定的規則機械的操作。最重要的是這樣的研究為我之後在股市上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但當時在2014年鑽進股市忽略其他生活大半年以後,我發現自己患上了嚴重的失眠、厭食、情緒低落。有時候在床上躺著眼淚就不自覺流下來。不是哭泣,就是一種莫名的悲傷。
在出現明顯癥狀後拖了三四個月,去醫院檢查,中度抑鬱症。開了一堆葯回家。
幸運的是,回家我一顆葯都沒有吃,居然神奇的自愈了,甚至感到了全新的蛻變,自己的思維、看世界的角度跟以前再也不同。
幸運的是,回家我一顆葯都沒有吃,居然神奇的自愈了,甚至感到了全新的蛻變,自己的思維、看世界的角度跟以前再也不同。那時候我就知道,把交易當做賺錢的手段可以,但絕不能以交易為生。
後來從事這個行業,見到一些交易高手,他們對生活幾乎已經失去興趣,也喪失了大部分喜怒哀樂這些基本的情感。而且做的越好的越是如此。不要覺得我在誇張,等你遇到這種人以後你就明白我說的了。
如果你願意成為這樣的人,那你可以試著走這條路。當你能放棄一切的時候,你才有可能在這條路上獲得成功。
但僅僅是有可能。
孫曉在《英雄志》里對劍神有這樣的描述」恨怨悲苦憎怒嗔、仁愛慈孝恥義廉。是故恨人所以得仁,無愛者必不怨,不慈者必無悲,孝而有苦,憎後恥來,義自怒生,廉人心嗔。夾天地七大苦,破人情七大礙,遂舍善惡之心,得稱劍神。「
股市如同武林,想要成為股神註定是一場寂寞空乏的長篇自我救贖之路。
現在有了自己的公司,賬戶也交給操盤手打理,自己完全不做交易了。
貼張最近的交易記錄:
現在就是做日內T+0,每天賺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五就滿足了。
現在就是做日內T+0,每天賺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五就滿足了。
至於什麼是日內交易,下面我的其他回答有講,為了防止別人說是軟文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天才在左,賭徒在右——股票交易與可怕的賭徒謬論 - 駱非語的文章 - 知乎專欄
當我們談論股票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 駱非語的文章 - 知乎專欄
如何解讀「你不適合炒股」? - 駱非語的回答
你是如何從兩千多隻股票中選出心儀的股票的? - 駱非語的回答
你的第一桶金是如何賺到的? - 駱非語的回答
小資金超短線如何實現快速翻倍? - 駱非語的回答哪些股票值得持有 10 年? - 駱非語的回答
一個人出生 誰敢肯定他能做什麼呢 ?? 哪一個人不是依靠努力學習成為行業裡面的行家裡手 。
中國人的誤區在於 打籃球就看NBA ..
學習股票 就是巴菲特 專家 大師 。
有必要嘛
水無常形 是對的 但是 如果 水進入河道 在這一段 水只能按河道的結構走 這個 就是常識 。
炒股 也是一樣 ,有主力進入的股票 就是庄股 T+1的市場 主力10塊成本 只能把股票市場價格拉升到15塊以上 他才有逃跑的空間 這個 叫常識 。。一定要拉升 。看見一定了 賺錢難不難 。。
我現在看市場已經簡單了 ,市場只有兩樣東西需要學習 ,買盤 賣盤 。。了解這兩樣之後 再學習 主動性買盤 主動性賣盤 。再學習MACD 得了 。你已經不是普通人了 。畫個圖給你們看 。聰明人能看出巴菲特 專家 大師呢。
愛 是普通人的事情 無關大師 。。。。。
看完得票最高的兩個答案,個人感覺是, @Luo Patrick 老師說的很對,但是對普通股民幫助有限,得票第一的雖然給普通股民的建議不錯,但是並不十分正確。
補充回答一下個人看法,講兩個故事,都是關於a股市場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第一個故事是小明如何看待2014年a股市場的投資策略的。
首先小明是個比較喜歡系統思考問題的人,看待某一事件都習慣於找出所有相關事件與之的聯繫,之後從聯繫之中發覺本質原因。大家可以當他是一個系統科學家~小明對於2014年的市場判斷是這樣的:
1、 影響股價的核心因素有兩個,一個是企業的盈利狀況(或者更籠統的來講是公司的基本面),另一個是估值。前者受宏觀經濟狀況影響和公司自身價值影響;後者受當下市場風險偏好和利率狀況影響。而專門對於風險偏好這一項,又受其它資本市場狀況,政策制度和投資者年齡等社會因素影響。因此在分析宏觀層面(大盤),小明要一個個分別看國家經濟發展狀況,風險偏好(政策等相關)和流動性(利率相關)。
2、 先看經濟發展:
雖然gdp增速相較於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地區中國的增長還是首屈一指,但是相對於自身來講呈下降趨勢,傳統低端製造業生產過剩,長久以來依賴的出口增長放緩是主要問題。只有消費增速在穩定增長為gdp提供支撐。
來看看出口:
首先我們知道出口量是依賴國際經濟情況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明年全球經濟增長相對於今年會有所改善,主要原因是美帝和歐盟的經濟回暖,日本東盟等地區可能持平或下降。鑒於圖中可見我國主要出口國家是美帝和歐盟,所以出口應該是要有改善的。
不過我們的小明是個系統思維者,總喜歡看看相關的東西。雖然國際市場回暖,但是國內的勞動力價格在上升,製造業出口競爭力逐年下降,尤其是匯率升值,因此結果是出口大幅改善的概率應該不大。
3、現在來看看流動性和利率:
小明認為這個很重要呀,分析完後小明覺得這個就是殺死今年投資環境的黑衣人!
先來看看近期的利率趨勢。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天朝的經濟是下降趨勢,但是利率水平卻飛呀飛的(這裡指的是市場利率),大家都不慎惶恐~
看看這個國債收益率的飆漲,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和企業債收益率都漲的和美帝的道瓊斯指數一樣穩定,小明表示嚇尿鳥!
其實咧,結合近幾年來的經濟發展來看,這個是挺好理解的。當年為了應對這個弄到歐洲差點革命的金融海嘯,中國採用了大量的刺激措施,比如放鬆貨幣信貸啦,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啦等等,結果就是像第一張圖裡顯示的一樣,我們的經濟嗖嗖的就起來了,但是同時也伴隨著企業和政府的槓桿率在高速飛升。到了2010年,小川大哥表示不行了,俺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不然就變金融危機前的美帝了,萬惡的資本主義是終究要倒滴~所以介於這個通脹的壓力呀,央行不再施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了。這麼一來,信貸變不能滿足高槓桿下的經濟運行的需求了,所以那些市場上的需求怎麼滿足呢(高槓桿呢,大大的要錢呀)?小明轉念一想,我了個去,難怪前兩年隔壁的旺財和來福不當門衛改弄小額貸款了!前兩天還買了蘭博基尼和布加迪威龍!
由於像旺財和來福這種影子銀行的利率是市場化的,從此商業銀行貸款之外的各類資金市場開始體現出了利率市場化的特徵。小明表示難怪現在鋪天蓋地的理財產品、信託產品、非標借貸產品和受益權證這麼囂張,連樓下以前就知道宅在家裡打遊戲的企鵝都上來問我想不想要7%的理財收益。
同時,因為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負債率都很高,而央行大爸爸又不給面子要弄收縮的貨幣政策,大家就都跑去找旺財來福和企鵝了,銀行自身也願意開始將資金配置倒高風險、高受益的資產上(通過發理財產品),同時還能規避監管。想到這裡小明突然又恍然大悟,難怪去年銀行間拆借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等無風險利率飆升~
我們再來看看這個槓桿。剛剛一直叫著一切都是槓桿高惹的禍,究竟有多高嘛!
……….思密達!(喂喂,海南,就是你,說的就是你,你你你這怎麼回事呀,是要革命還是咋滴?!我還以為你只會弄海天盛筵呢!)
這個要去槓桿壓,果然央行大爸爸是對的!但是這個去槓桿,就要面臨更進一步的收縮。但是這個我們已經7.5%都危險了,你和我說再緊縮?下了7%的時候失業率就到要動亂的時候了,到時候釣魚島都轉移不了你注意力。所以這個槓桿一下還真去不掉,那麼工業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依舊面臨大量的資金需求,利率水平自然也就下不來啦~
上圖是美帝利率市場化時候基金髮展狀況,這個雄赳赳氣昂昂呀嘖嘖,怪不得樓下企鵝都不打遊戲了~另外小明又留意到,最後這個利率市場化完成的時候,銀行儲蓄與貨幣基金是一樣的嘛。但是我國現在商業銀行活期存款16萬億,貨幣基金產品9.7萬億,當下貨幣基金的利率還高那麼多呢,表明這個過程才剛進入正軌,所以2014還是要持續2013年的發展趨勢。果然樓下企鵝要越來越肥了恩恩。(不要忘記這些都直接導致a股資金進一步收緊哦,就知道你們都在看企鵝~)
4、風險偏好
小明去年天天看新聞,發現這個新政府上台之後的改革力度也太變態了吧,又是新三板又是自貿區又是前海橫琴開發區。上次聽前海管理局說,之前3年的工作進度,2013年半年就超過了。小明覺得,改革是會提升風險偏好的。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十八大這要是一分析起來又是一天的時間~
作為系統思考者,小明當然要把上訴東西串聯起來啦。TO SUM UP:
經濟增長不容樂觀,流動性仍然會偏緊,因此大盤整體大幅上漲希望不大,如果被嚴重低估的銀行和地產爆發,會引發一輪小行情,但是總體無法維持。市場風險收改革事件而得到提升。在大盤無法反映的情況下在中小企業和創業板上會引起結構性行情。但是基於去年創業板的集中爆發,導致當下估值水平普遍偏高,結構回落後有機會,不然屬於投機行為就另當別論啦(50倍pe漲到100倍股價也能翻一倍呢)~消費增長穩定良好。因此,具體操作上,可以尋求估值合理增長穩定的消費或醫藥類公司,或者等待創業板估值回調,年內傾向於中短期投資,大概個把月或者一兩個季度,因此投機氣息較重。
小明的故事講完啦,現在來講第二個故事。第二個故事是關於小紅的。
小紅是個典型的個體投資者,雖然也看宏觀經濟,但是才不會像小明一樣那麼較真呢!我可是運勢流,大魔物!(看懂這個梗的孩子來high five一下~)
小紅自小是巴菲特的大粉絲,覺得價值投資才是王道,投資看重公司基本面,風格簡潔明了又不失多樣化。
小紅首先是這麼想的:「隔壁家李狗蛋五年前用50w開了家公司。第一年度過困難期,第二年開始盈利50w,第三年盈利150w,第四年盈利400w,今年盈利了800w!我要是早點入股現在就一個地地道道的白富美了!」所以小紅非常看好那些營業額和凈利潤都穩定增長的公司。因為假設一家公司每年的錢越賺越多,而股票價格又不是很高的話,長期來看怎麼有可能不漲嘛!於是小紅就開始在網上搗鼓選股票。我們隨便來看幾隻小紅的投資經歷:
首先小紅是個好孩子,每天從早到晚一共要刷六次牙。從小一直是用高露潔和佳潔士。咦,去年媽媽突然買了一個叫雲南白藥的牙膏回來,過了一個月發現閨蜜小麗也用上了。女人的第六感告訴小紅這絕對不簡單!於是小紅調出了雲南白藥的歷史收益:
(2007年凈利潤增長21%,2008年41%,2009年29%,2010年53%,2011年31%,2012年31%)你丫在逗我!簡直就是祖國大好河山一遍紅啊!小紅又進一步去看了雲南白藥的相關資料,發現這個公司是圍繞核心主業白葯技術進行多元化發展的,藥膏噴霧膠囊穩定發展,而這個核心競爭力白葯還屬於國家保密配方享有自主定價權。再加之進軍日化用品,以牙膏為代表的新產品保持快速增長。所屬行業的增長也高高在20%以上。再看了看pe值,低於歷史近3年維持在30倍以上的價位,價格適當公司發展又穩定良好,所以小紅就買啦~
小紅有時候還玩玩個性化操作,比如有一家叫做帝龍新材的公司,做裝飾建材的。無意中小紅看了下這家公司2011年和2012年的年報:
小紅髮現這家公司在新開發的PVC裝飾材料業務上保持一個非常快速的發展,只不過因為初期屬於基礎,所以高的增速並無法極大的為公司總利潤做出貢獻。於是小紅就去調查了一下這個PVC材料在歐美髮達地區的使用情況和當下在國內的需求增長,覺得前景非常可觀呀。最後在看了看公司價格對應的pe狀況,小紅在適當的價格買入了這家公司。
小紅的投資方法還有很多很多,比如看康美葯業在2012年底因為財報涉嫌造假虛增兩座空山在公司凈資產里而股票大跌,但是核心競爭力並為倍改變;再比如看歐菲光在業務上從電阻屏生產轉入電容屏市場,收到三星訂單,同時產量擴張,結合世界智能手機市場和平板電腦市場的增速而帶來的扭虧為盈並高速增長;再比如市場進入高速集中化的生態園林修復行業中,東方園林依靠市政項目而得以保持的領先與同行業其它公司高資金鏈條優勢,鐵漢生態在細分高層園林治理的技術優勢,以及共同的訂單量高速發展優勢;華夏幸福,天士力,藍色游標等等。不同公司各有各的特點~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兩個故事。首先,小明對於整體經濟的分析要遠遠大於小紅,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更不要提系統歸納總結的能力。當然,這種分析也是需要依賴大量的數據和專業相關知識的。第二,小明對於事情分析的準確性要遠遠大於小紅。小紅的分析雖然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先決條件,其它方方面面的影響因素無法系統的都考慮完全。拿到市場中,有些能得到正反饋,有些可能不行。如果小紅是個有自知之明且情緒控制力很強的孩子的話,在錯誤的投資中能減少損失,吸取經驗,在正確的投資中能擴大盈利,那麼小紅過的也會很不錯。至於哪個更值得推崇,個人覺得不需要過多考慮這個問題。打個有意思的比方,大家還記得好幾年前全世界範圍內很火的一本書么?《誰動了我的乳酪》。小明就是那兩個小矮人,但是不一定要繼承他們自負的態度,而小紅就是那兩隻小老鼠。他們的目標,都是尋找美味的乳酪(盈利)。個人相信,如果大家都態度謙虛一路細心觀察細心總結,不斷發現不斷改進,最後他們都是能找到乳酪的~^_^~(當然,事後乳酪消失就是另一個故事了ˊ_&>ˋ)
最後再多嘴一下,總體經濟分析的複雜程度和難度要遠遠高於普通人的想像,所以新聞里節目里那些大家看看就好,當作晚餐桌上和家人討論增進感情的話題圖個開心;然後作為個人投資者想要保持一個穩定的盈利也遠遠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困難,周邊過去5年年均回報超過30%甚至40%的人不在少數,放在全國範圍內就更是數不勝數了。無論是追漲停板也好,投機追高弄題材也好(比如去年手游),看新聞中政策來選股也好,只要能在不斷上下的市場周期中保持穩定的收益,就是可取的投資方法(雖然個人不了解也不推薦上述這幾種,但是大概意思大家知道就好)。不過咧,作為個人投資者能持續保持20%甚至30%以上的年均回報不要yy什麼「中國的巴菲特」哦~一來很多人都做得到,二來確實最後成不了。就好比做互聯網產品的弄出一個和微信一樣好甚至更好的app,不要yy就能成為幾十個億的大富豪。成功和能力之間的關聯指數(還是有相關性的),可能低到令人難以相信。
配圖資料來源:招商證券,Wind,東方財富網和企業公布的年報。
普通人確實不適合買股票。股票是一門投資,投資目的就是獲取收益,賺錢有這麼簡單嗎?股市小白,專業知識半桶水,就可以賺到錢了,你讓那些大基金一年才7%的收益怎麼過?基金經理都是留學或者名牌畢業,師從大師,巴菲特一年的收益才多少?7%!普通人想在股市裡賺錢我覺得還不如去買房,最起碼我國房貸規模才佔到房地產市場的10%。美國是50%!或者花心思在工作上獲取更好的成績。
注意大盤月K 逢跌到足夠低 殺進市場買入510300---300ETF 然後等大盤迴去
可能是個比較省力的玩法
證券市場的特性就是,門檻低,也是為什麼當先證券業這麼火的地步,普通人為什麼不適合買股票。
當「資產荒」的大環境下,投資標的變少,好的投資標的,往往起步很高,通脹又是每個人都需要應對的事情。
這就需要一個門檻低,安全性高(這裡指的是資金安全,不指投資損益),操作簡單,彙報可觀的標的,那麼證券市場就是第一選擇了。
證券市場現狀是越來越多「普通人」加入進來,比如「大媽」,「同學」,為什麼普通人適合。
股市出資和說相聲一樣,外表的門檻很低,但看不見的實習的門檻卻非常高。相聲有嘴就能說,但全國這麼多聰明人,也只需郭德綱等少量人玩得很洒脫。股市有身份證就能開戶,但實在賺了大錢的,不到1%。賠本的,應當逾越70%。
因而作業股市出資人,不是說干就精幹的。要具有以下一些條件:
1、有比照多的資金。股市出資不需要原材料、廠房、商業秘要、技術、專利、商標、土地,但需要資金。是不是要1000萬以上的資金?也未必。關鍵看出資收益能否逾越必要的日子本錢。比如家庭年開支在5萬元,雖然只需50萬,但年收益率能安穩地逾越20%,那資金就夠了。相反,假設有1000萬資金,但年花費開支達50萬,出資收益只需3%,那資金就不可。股市出資需要安全邊緣,當作業出資人,資金也需要安全邊緣。比如出資收益20%,資金50萬,花費年開支5萬,算是財務安閑。但這個20%的收益率是在牛市中獲得的嗎?那麼假設熊市持續10年怎麼辦?不要認為這是不或許的。美國1960年代道瓊斯指數初度過1000點後,大概17年今後,才再次到達1000點。其他通貨膨脹會增加花費開支。所以這個安全邊緣一定要考慮。降低日子本錢,是可以增加安全邊緣的。以我自己來說,在北京年開支在6萬支配,其間房租約2萬5千。假設我回老家,住我爺爺最初建,我爸擴建的老房子,房租開支便是零了。我自己種菜,當然又潔凈又廉價。估量一年2萬未必都用得掉。靜態地算,我活到100歲了,錢都夠花了。所以對我來說,做作業股市出資人,資金條件是滿足的。
2、具有股市出資的底子實質
(1)了解股市的底子知識
換了四五年,引用林奇等人的出資名言。正本這也是對股市知識不可了解的標誌之一。關於股市的底子知識,正本或許只需不到1000字,但假設不能深入地了解,在具體的出資做法中,很簡略就違反了一些出資知識。也沒有總結需要了解哪些東西,這兒隨意寫點:深入了解市盈率等估值政策;了解有些技術分析政策(不明白技術分析的人底子上不合適做股市,遑論作業股市出資人);知道股市和經濟的準確聯絡;中外股市的底子前史;區分股市頂部和底部的具體政策;了解各類出資品種(不知道可轉債和分級基金的人水平恐怕也不可格);了解利率等貨幣政策東西對股市的影響;了解各類工業政策對工業的影響……還有一個區分自己是不是具有了股市的底子知識的標誌,便是看99%的股評文章或是分析陳說,都能發現缺陷、疑問或是差錯。
(2)有一定的出資履歷
剛拿到駕照的人就想開車周遊全國,是盲目的。更何況股市出資一般是沒有通過任何練習的。沒有履歷做股市,恐怕再多的錢,也不可虧的。
(3)科學的出資理念
這和股市出資知識有關。了解股市的人,就不會把年收益率100%當作出資政策。關於理念,還有一個判其他參看標準,便是是不是喜歡給別人舉薦股市?我一年前還喜歡給別人舉薦股市,給搭檔說民生銀行早晚漲三倍。雖然事實證明民生恰恰是銀行股中漲得比照好的,但這一樣是不成熟的標誌。我現在就不給別人舉薦股市了。為何把這個作為參看標準?這兒不說明。了解人天然了解。
(4)是不是喜歡看財經類訪談節目,是不是甘願聽時寒冰、郎咸平、宋鴻兵、張庭賓等人的收費講座?股市出資需要的實質是知識豐盛,有獨立區分,有自決計。這麼的人不要說收費講座了,便是這些人免費上門講,都不想聽。
(5)是不是掌握一些出資東西。是不是曾通過上交所或是深交所的網站查過上市公司的公告?是不是熟練地用券商的行情軟體進行量化選股?
(6)是不是看過股市出資類書籍100本以上?當然有些書要讀10次以上。假設是較多教人找黑馬的技術分析類書,就要打折。
(7)能否做到長期出資。要想賺大錢,有必要長期出資。假設在自己的出資履歷中,底子上沒有持股1年以上的履歷,那底子上可以認為不能做到長期出資。
(8)有較為崇高的目的的人,簡略成為成功的作業股市出資人看看各類影片,或是人物傳記,看看中共在短短的28年時間內就打敗日軍、國民黨戎行,攫取政權的過程中,有多少人玩了命一樣作業,捨生忘死,並且是在日子條件極點艱苦的條件下。為何這些人有如此劇烈的奉獻精神?因為他們有崇高的政策,他們有信奉。一旦一自己有了信奉,有了崇高的政策,自己多掙點錢,少掙點錢,一頓飯是不是就餐,都是屁大的事,何足掛齒。活了大概107歲的美國一同基金之父,也是一代出資大師,羅伊.紐伯格,在1920年代,便是個富二代。他的遺產,靠當時利率高達5%的美國國債,他有1000多美元的收入(當時黃金是大概21美元/盎司)。他在歐洲遊覽的時分發現,梵高檔藝術家生前窮困潦倒,他覺得需要為在世的藝術家供給支持,買下不為人知,日子貧窮的藝術家的畫。這當然需要錢,錢在哪裡,在華爾街。出資賺錢的無非是滑鼠點點,買進賣出,但基地或許會履歷長期的摧殘。以銀行股來說,中國的出資者摧殘了三年。清楚有非常明顯的出資價值,但市盈率卻從20倍降到6倍支配。沒有堅決的決計,未必受得了。再看逝世時身價約100億美元的鄧普頓,他的出資竅門之一便是請求。假設我做作業股市出資人的目的是在中國老齡化社會,養老金缺口達每年1萬億時,抵償其間1%的虧空,就算我畢竟沒有100億,20億是沒有疑問的。關鍵是從心裡實在有一個政策。
(10)愛學習
有些人做作業股市出資人,只不過是躲避社會的挑選。這是不可取的。股市做得好的人,一般在其他領域做得也不錯。相反,其他領域做得好的人,或許賠本的錢是小散戶的100倍。中國人有個欠好的陋俗,一結業就不學習了。股市中不斷有新的法規出台,不斷有新的品種問世,跟不上形勢簡略吃大虧。
(11)掌握一定的財務知識。這兒門路許多。各類管帳操作方法不一樣,財報上閃現的凈利潤就不一樣。而凈利潤的數據致使的股價的改動,就簡略發現出資機遇。
(12)了解股市出資的底子竅門。比如李劍,就把自己的方法總結為「好股好價,恰當鬆散,長期持有」。假設連市場驚駭時貪婪,商場貪婪時驚駭的底子方法都不知道,恐怕不合適在股市中生計,更不用說展開了。
(13)有倉位控制的知道。熊市前期大幅降低倉位的作用好於10種出資大師的方法。清楚是火坑,就要躲避。3、有出資致勝的方法這當然是做作業股市出資人的關鍵。聽說在國外股市,不管是50年前的股市,仍是近期的股市,一個無缺的牛熊輪迴,只需10%的盈餘,20%持平,七成賠本。而中國股市就更糟糕了,沒有賺錢的方法還想成為作業出資人,那真是天大的笑話了。
(1)是不是有自己分外的出資方法?
有些人,雖然在近期三年的熊市中,完成了100%甚至更高的收益,但假設並不是靠能清楚地表述的出資方法,就不能簡單成為作業股市出資人。舉例說,近期三年醫藥股大漲特漲,這是一種必然,仍是商場的一種偶然?每一個季度,商場都會有一些搶手板塊漲得不錯,假設不是靠分外的方法持續地從中賺錢,而是靠命運賺了錢,就不能說有方法。醫藥股能在將來三年內延續曾經三年的累計漲幅?中國將來老齡化,是不是一定是醫藥股的牛市?日本早就老齡化了,日本股市出了幾隻醫藥牛股?歐洲也是這麼。
曾經中國經濟敏捷展開,只需敢於斗膽出資實業,一般都能成為財主。但實在GDP增速降到7%支配,幾乎一切的工業都是供大於求的時分,才是檢測企業家的時分。06和07年牛市中的成功不叫本事,便是有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牛市傻瓜賠錢都不簡略。有用的出資方法,是勝率在60%以上的方法,或雖然勝率在50%甚至於下,但通過倉位控制,止盈止損的嚴格執行,能保證牛市中抓住機遇,熊市中底子躲避風險,100次生意畢竟能完成年化10%以上收益的方法。
(2)出資方法是不是可靠
能從出資過程中,總結出一定的方法,也要看這些方法是不是可靠。這需要驗證。有些方法不能通過前史數據的檢驗來驗證,只能通過實習的生意來驗證,有些方法卻可以通過前史數據來檢驗。比如以20日均線向上(下)穿過60日均線作為買入(賣出)信號,就可以通過許多股市許多個時期的行情作檢驗。股市多變,有些方法,在一定的時期是有用的,在熊市卻是賠本攻略。比如底部放量打破前期高點,在牛市中或許能敏捷賺錢,在熊市中卻或許多次被套。所以出資方法最好在原理上能講得通。比如假設有人發現,國際黃金價格出現單日1%以上的漲幅,在3天後,工商銀行會出現單日5%以上的上漲。就算這種景象出現得再多,從原理上無法說明,也不能簡單認為這是有用的出資方法。在各個領域,有用的方法一般是非常簡略的。以豐田為例,便是現在,比賽優勢仍是比照明顯的。它的比賽的首要優勢之一便是供貨商就近出產零部件,並通過零庫存,降低出產本錢。毛澤東打仗的竅門也不雜亂,其間一條便是會合優勢兵力消除敵人。在陝北,20萬國民黨戎行和2萬解放軍,但各次戰爭都是解放軍的優勢兵力對有些國民黨戎行。還有一條便是通過撤離,拉長國民黨軍的戰線,尋找戰機。
(3)出資收益是鬆散獲得,仍是會合獲得
假設以往的出資收益非常好,比如近期三年完成了年化20%的安穩收益,但只是通過少量幾隻股市的會合出資獲得,就不太可靠。假設是通過50隻以上的股市的出資,獲利概率高達70%以上,賠本股市的畢竟賠本都不逾越10%,那便是比照可靠的出資方法。做專職股市出資人,家人的了解也非常重要,平時日子也需要出色的習氣。畢竟提示一下,便是在做作業股市出資人之前,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合適?假設感受心裡有自我欺詐的傾向,就不要簡單做這種抉擇。
圈定範圍吧,普通人是沒有正規金融訓練的人,有點錢,炒的是A股
普通人不適合買股票,是很肯定的事
但普通人如果學會一招半式買股票,由於有了進出場優勢,又耗得起,是比一般機構要強得多的,一般人死在不自量力或者那次大虧
大部分賬單打出來,最嚴重那次失誤決定績效。。。那次最嚴重失誤,基本都是作死
一個普通人如果學習股票,肯潛心學習再自己耐心研究出特長,有一天能參透了本質,那麼中國市場,固定周期會送他一筆錢
為什麼?恕我直言,中國市場有特殊性,所有制和我們的人口基數,從來沒有這麼大一個基數參與的股市,世界歷史都沒有,你如何進行一種投資者教育?沒有投資者教育這個市場按書本講得通?我們的市場,長期且未來必將長期,是一種炒作風氣盛行,且情緒化極度嚴重的市場
所以先解決基本問題再談理論,首先具備點技能,就算能看開當做這個錢就是打了水漂,這本身就是一個技能,你心胸豁達,其次別自己作死,老老實實守著一畝三分地,最後,參透這個遊戲本質,具備一點點自己的特長是的,
普通人不適合買股票!
這個問題可以改成:普通人不適合買彩票嗎?
來點接地氣的答案吧
關於我國證券環境是否發達、制度是否完善這個問題,並不是關鍵。
一個普通市民,即使給他機會投資金融制度完善的美國、香港,他仍然面對故事無所適從,
因此,大部分股民在股票的實際選擇上,往往犯了個人偏差(七宗罪)的特點:
比如:
1,只看得懂自己熟悉的領域、或者是自己工作有關的行業。
2,一廂情願的認為銀行、百貨等生活相關的股票有投資價值,但實際上,這些年銀行的盈利開始不斷下降,受到的影響很多,其中一個是互聯網金融和地產商快速擴張照成的資金影響。
3,炒作題材、概念;沒錯,中國股市的浮躁和制度的缺點,令許多人並沒有耐心做價值投資(持有一個股票3~5年或更久),於是乎,買股票變成了炒股票,炒作題材、炒作概念,這樣子的確來錢快,但由於我們散戶相對於機構投資者的信息不對稱,要是哪天節奏錯了,足夠我們喝上一壺的。。。。
4,個人情緒影響,比如看好長線投資的一個股票,但最近因為某些原因跌了15%,你能忍受股價下跌的煎熬嗎,賣還是不賣?這時候再跌幾點百分點,你還不賣?
5,道聽途說、資訊「所謂的專家」、聽朋友介紹、小道消息、讓別人幫忙炒股,這就不用多說了,這樣做的結果說多都是淚啊
6,看不懂上市公司的財報,經營有危機都沒法發現,怎麼知道它什麼時候會變成ST,也許哪天就退市了呢(要知道,破產清算賠償是先賠償債權人,再賠償我們股權人呢)
7,沒問題,06年07年幾乎所有股票都賺錢,不過呢,要是沒有風險意識,08年這一劫躲得過嗎? 上證指數下跌超過60%呢!
而股票價格漲跌的本質是: 供求關係 (很多股民未必答得上股價為什麼漲)
綜上所述,若要成功地在證券市場(注意,這裡提到的證券市場不僅僅是股票)賺錢,最起碼需要如下幾個關鍵:
a)良好的投資紀律(理性)
b)知道行業未來的願景(有被需求的前景)
c)有充分的市場信息和數據分析能力
d)具備一定的風險意識
e)有足夠的資金,可以分散投資不同的股票,避免單一風險
而作為一個普通的小股民,這些需求你都能解決嗎?(還不包括基本的金融知識哦)
所以呀,懷裡揣著幾十萬的普通市民,建議就不要考慮買股票了,有更好的辦法(選擇)能解決上面問題
那就是:購買基金!
(對於基金的定義,可以理解為一攬子股票,債券等)
很多人就不服氣了,說:「明明我也有買基金啊,可是買啥虧啥啊」
大哥,挑選基金的關鍵是"挑人" ,因為你投進去的錢,作出的所有決策,都跟基金管理團隊有密切關係,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 「基金經理」
好在我們活在互聯網時代,可以很容易地查到每一個基金經理過往的業績,他們的風格等等;
當然,比起輝煌的業績,我個人更關心一個基金經理的風險意識和回本能力
(比如2008年金融海嘯、2011年歐債危機虧了多少,而虧的這部分,用了多長時間追回來)
比如不少牛B哄哄的基金經理,2008年只虧了10%~20%,而別人都虧了超過60%
當然,投資基金通常要的是中長期的回報,比如2~5年的時間裡賺個50%或更多;雖然基金回報未必高於投資單一的股票,
但你要理解一個道理:100元本金,買股票虧50%(剩下50元),要追回100元的話,需要盈利100%,你做得到嗎?
基金經理幫我們:選擇正確股票、避免虧損、分散投資……
舉個例子:
下圖是國內某基金公司的,一隻運作時間足夠長的基金
再來一個。。。(留意一下這些基金2008年和2009年,還有2011年的歐債危機)
這個是某著名海外基金公司與國內基金公司合辦的。。。
仔細對比每年的增長數據。。。
來幾個海外的優秀基金。。。(都是獲無數獎的,基金經理也有常勝將軍這頭銜的。。)
來個新興市場的。。
有沒有發現,這些基金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後,仍然擁有很迅速的回本能力;對比起國內某ZY公司旗下的基金,那ZY公司的基金可是2008年後、到了2014年還未回本的,浪費了超過5年的時間(機會成本)
因此,個人給出的建議是:普通人在看不懂股票的前提下,建議挑選一隻好基金,挑選一個好基金經理,然後就可以不用管了,隔幾個月看一次吧。
天天基金網、晨星網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每一隻基金的所有數據。
當然,更牛逼的做法是在海外定投儲蓄計劃,待金融危機後,所有股票都跌的很便宜時,亮出儲蓄計劃裡面的那十來萬,橫掃便宜貨(比如當年跌到幾塊錢的深發展000001,現更名為平安銀行)利用金融危機來賺錢的做法我會到處亂說嗎。我入市七年了,對這塊比較了解,分享下經驗。
普通人確實不適合買股票。股票是一門投資,投資目的就是獲取收益,賺錢有這麼簡單嗎?股市小白,專業知識半桶水,就可以賺到錢了,你讓那些大基金一年才7%的收益怎麼過?基金經理都是留學或者名牌畢業,師從大師,巴菲特一年的收益才多少?7%!普通人想在股市裡賺錢我覺得還不如去買房,最起碼我國房貸規模才佔到房地產市場的10%。美國是50%!或者花心思在工作上獲取更好的成績
1股市永遠不可能有百分之一百的準確性,假如上帝不炒股,那麼世界上沒有任何交易者能控制股市。你讓肖鋼來炒股也許不久就能虧光本金。
2短期股市是資金和股票之間的投票器,長期講是價值的稱重機。但是兩者並不相違背。因為漲跌沒有確定的,所以績優股並不一定要漲停,反而可以跌停,而垃圾股也能炒上天。原因是這裡的價值是未來的價值,而不是今天或者過去的價值。短期的波動是市場對未來價值的判斷的波動性造成的。
3一般說來越長期的預測越容易,短線的預測靠猜(靈感)。不管哪種預測都必須獨立研究後得出。炒股不能最終勝利的人不在於有多愚蠢,而在於他不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好好研究經濟學,炒股的人不懂經濟學是不行的。學點系統論知識,把他們綜合起來最後形成你自己的哲學。有人說研究太極八卦能夠炒股,這點我相信,因為這裡面包含了很多哲學原理,但是不懂經濟學仍然不行,而且要掌握經濟學,不做經濟學家但是經濟學的精髓要領悟。經濟學的精髓是什麼?是各種因素的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以及他們的均衡(靜態),在學習了更多哲學之後我希望你們能領悟到動態的均衡。這種均衡是宇宙終極真理。很多經濟學學家一大推數據一大堆理論,但是預測起來一錯再錯,原因是這些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要研究經濟學首先要從經濟學之外入手,要炒股首先要從股市之外入手。哲學是九陽真經,經濟學是屠龍刀,而操作是花拳繡腿----一種形式而已。那些把操作看得過於重要的人是想用花招走江湖,遲早要碰上採花大盜把他們吃掉。(譬如老股民的倉位思想,這是一種降低利潤降低風險的做法,而不是賺錢的法則,符合人類規避風險的天性,但是股市對你的天性不感興趣,而且你的天性一點也不會幫助你的賬戶增值,一般情況下是失去絕大部分機會。而紀律更是無稽之談,我們說紀律是人制訂的,是你自己制定的,你怎麼能夠確認制定的紀律的就是正確的,存在你對股市沒有把握而對自己制定的股市紀律卻有把握的情況嗎?另外紀律為什麼那麼難以遵守,是不是經常要割肉?那麼這樣的系統值得去守護嗎?你確定虧損百分之30就離場,可是憑什麼不是百分之20或者百分50?上帝告訴你的嗎?既然你不是上帝為什麼要遵守區區數年時間內形成的某些經驗得出來的紀律呢?股市存在數百年了了,你總結了多少?憑什麼自信你的紀律?另外有些人說股市虧錢容易賺錢難,還舉出來例子說虧損百分之50要賺百分之100才能回本,100大於50所以賺錢難虧錢易。這tmd是胡說八道!五個跌停還剩59%的本金,虧41個點。五個漲停就是161%的本金了,顯然61&>41,賺錢容易。嘿嘿其實都是謬論,股市賺錢虧錢概率是一樣的,保持平常心即可。)
我勸絕大多數股友買基金,但是我知道大部分人不會聽我的勸告。其實基金大體能夠跟上指數。而散戶絕大部分跟不上,牛市賺得少,熊市賠的多。
不要相信技術分析。技術分析賺來的錢遲早全部吐出去。用技術分析賺錢的人賺錢的原因不是技術分析而是他本身的股性(天生適合炒股的一類特質),在他們說看懂的時候就是那種靈光一閃的時刻,但是下次同樣的圖形和指標組合出現不一定就會有同樣的走勢,這時候他們就說看不懂。所以穩定賺錢的技術分析者不是毫無情感的圖形分析者,而是有血有肉的思想融合在技術分析裡面了。
我個人不主張完全放棄技術分析,但是那些人說的技術分析是散戶可能打從莊家牙縫裡搶食的唯一武器這種說法我不很贊同。要是非要說出個子丑寅卯,那麼再加上一句才完整:技術分析是絕大部分散戶誤入歧途走火入魔的直接推手。
最後寫個建議:1最好買基金不要炒股2最好不要用槓桿3用槓桿最好量力而行。關於第三點我的解釋是,假如你能賺錢那麼資金少複利滾下去也會變得很大,假如你不能賺錢,那麼你無疑會虧掉手續費和利息,假如你有可能賠錢,那麼用槓桿會導致你的虧損加大最後影響到你的心理和行為加速虧損。
謝邀。
「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與其說是善意的風險提示,不如說是免責條款。
個人看法,「股市沒風險,風險在自己」,這句話說的可能比較矯情,不參與當然沒風險,懂得如何參與也能規避風險,那麼去參與又不願意學習,與其抱怨市場,不如審視自己。
學習是普通投資者唯一的救贖,不是普通人適不適合的問題,是不願意學習的人都不適合。
有人說應該交給專業人士打理,前幾年套到現在的基民多了去了。
A股市場的投機屬性在這擺著,經濟發展更是無法形成推動股市長期牛市的基礎。
A股從最初的目的,就是國企解困,並非意圖建立一個良性循環的金融市場,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通過市場放大民眾財富。
所以想參與,學習吧。
端午小長假,談一個上班族的話題,會不會有點煞風景了~
只因最近很多讀者朋友都叫多多多寫一些股票投資方面的技巧,然而,又有多少朋友了解自己是否合適入市的呢?
所以,今天要給那些蠢蠢欲動的朋友來一劑預防針,先打再說。
多多之前說過股票投資的門檻不高,現在開戶可以免費,傭金也越來越低,有萬2.5-3的,碰上搞活動的時候還可以低至萬1.5。而購買股票只需1手起,也就是100股,每隻股票的價格不同,如果一股5塊錢,那就是500元。
由於資金門檻低,不少散戶,特別是退休後的大爺大媽們反正閑著也是閑著,本著高買低賣這一簡單的想法,很容易就被朋友、券商等帶入市。
對於跟風入市的行為,多多是不認同的,雖然投資股票所需要的資金不多,但要掌握的投資技巧可不少,尤其是對短線投資的朋友來說,貿貿然入市的風險很高。
回到今天的主題,普通上班族是否合適炒股?
這是一個因人而異的話題,所以首先大家要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做一個評估。
一般開通股票賬戶的時候,無論是在線下還是線上,都會要求先做一份風險測試,比如多多之前給大家推薦的這個→《風險承受力測試:哪種理財適合你?》
在明確自己有能力承受股票投資的風險後,可以入市了嗎?別急,炒股有風險,你還要確保自己有興趣研究、有知識儲備和有耐心等待,最後才開始實踐也不遲。
在多多看來,無論幹什麼,首先要有興趣和熱情。有句話說得好「興趣能製造天才,努力只能製造碩士」,如果沒有興趣去做一件事,又不花點功夫去研究,那麼在這個七輸二平一贏的市場上,最多只能充當炮灰的份。
而知識儲備方面,最基本的要掌握一些證券常識(包括但不限於股票交易的一些概念、基本面和技術面的分析技巧等),最好還學習點經濟學和會計學基礎。
最後一點,耐心。普通上班族由於無法時時刻刻盯盤,多多一般就建議做長線投資,這時候就考驗一個人的耐性了。其實推崇價值投資的巴菲特曾經開玩笑說,價值投資有小學的數學水平足夠了。簡單來說,要想長期跑贏大盤,你需要有明確方向的判斷力和定力,在長期的投資時間內保持冷靜、淡定、有魄力和信念等。港真,很多人認為這些玄而又玄的東西沒用,但往往最後勝利的王者都絕不是浮躁、被動或缺乏主見的。
看完以上三點,可能很多上班族會對股票市場望而卻步。其實不懂炒股不要緊,還有一種合適股市小白的投資品種——股票型基金;沒有時間也沒關係,還有一種很合適大忙(懶)人的投資方法——基金定投。
聲明:本文由本人原創內容,暫不支持轉載,未經允許私自複製者必將對其追究責任!本文僅對新手股民提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股民朋友不懂手中個股如何操作的新手股民可以觀看筆者主頁簡介,關注筆者,筆者願意用綿薄之力祝你在股市少走彎路!
普通人不適合買股票。據我自己觀察,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工具是:銀 行 存 款。原因呢?是因為: 正數,哪怕再小的正數,也 比 負 數 大。
沒有一個普通人應該適合炒股,也沒有一個普通人不合適投資!
關鍵在於你對待市場的態度。
而實際情況是,絕大多數人都是以賭博的心態來參與股票市場,結果自然是絕大多數人不合適。
普通人非常適合買股票做為自已的資產配置,可以讓自已的財富和上市公司一起成長,但是有年齡限制,超過60歲就不易買股票了,因為超過60歲的普通人風險承受能力較低,越是年青的人群越是適合買股票,中國人的話這裡推薦貴州茅台做為資產配置。
但普通人決對不適合炒股票,大多數普通人的非從業者炒股票是不專業的投機行為,當然了決意在股市上做出來的人就另當別論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