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哪些令人難以接受且常見的邏輯或思維模式?

父母打罵孩子的時候,總說他們小時候打的還要凶,你們身在福中不知福。諸如此類的話語,個人覺得十分可笑(被打還幸福?)還有哪些像這樣的邏輯?
相關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54897939


講得過你的時候和你「講道理」,講不過你的時候和你「講倫理」。


1. 缺乏界限意識,視子女為附屬品,不尊重子女對個人生活的自主權。

2. 通過道德綁架迫使子女屈從自己的意志,或指控子女不孝,或曆數撫育子女的艱辛。

3. 上綱上線,一言不合就對子女進行性格、能力甚至是人格上的貶低。

4. 價值觀單一,認為依據自身經歷得出的感性經驗是人生真理,對不了解的事物一概持否定態度,並要求子女遵循自己的價值觀。

5. 重視家長權威而忽視教育方法,喜歡講空泛的大道理訓誡子女,而非進行平等的有效溝通。

6. 不懂得情緒管理,或把子女捲入自己婚姻生活的矛盾中,或經常將負面情緒發泄在子女身上,或喜怒無常導致子女缺乏安全感。

7. 虛榮心強,將子女視為攀比的工具,不重視其內心感受和個人幸福。

8. 控制欲強,對任何瑣事都要發表意見。

9. 為人嚴苛,不能適當寬容子女的過錯,經常翻舊賬。

10. 雙重標準, 一方面對子女要求過高,一方面又認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在面對父母的上述言行時,我們都曾憤怒過,並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感到痛苦。我見過很多在父母的高壓之下變得異常叛逆的人,也見過許多性格軟弱而任由父母操控自己的人生的人,他們終其一生都很難消除這種不對等關係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希望為人父母者能夠謹言慎行,給子女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老一輩父母共有的奇怪邏輯是這個:

我們來填空吧!橫線上可以填什麼呢?

1、我經常打你
2、我經常罵你笨
3、我從不讓你去同學家
4、我逼你學琴(這裡指代一切既不擅長也不喜歡的東西)
5、我燒你的課外書
6、我丟掉你的小狗(倉鼠、烏龜、貓、蜘蛛……)
7、我讓你把最喜歡的玩具送人
8、我讓你穿得古怪
9、我當眾嘲諷你
10、我當眾給你一巴掌
11、…………


如果你反駁,這句還有配套句式:


請繼續在橫線上填空

①打
②罵
③關著
④逼 練琴
⑤丟 小狗
⑥……


(你倒是敢打隔壁二狗子,二狗子他爸媽非抽你不可。反正,我是挺羨慕隔壁二狗子的。)


把自家孩子和別人孩子進行對比的時候,往上比。
「你看王阿姨家的孩子都鋼琴十級了還年級第一,你一天天的就知道玩遊戲!」

把自己和別人父母進行對比的時候,往下比。
「我對你夠不錯的啦,供你吃飽供你穿暖還供你上學,你看好多農村家長根本就不讓女孩子讀大學,小小年紀就要出去打工!」


"你不惹別人,別人怎麼會惹你。"

我小時候一直被帶的很乖,小學只知道學習,看作文大全,小學生天地,還會鑽研雞兔同籠這種題目,成績很好。
父母也覺得他們教的好,因為我從不惹事。

代價是,下課時那調皮搗蛋那些人瘋鬧的時候撞到寫作業的我,本子被筆劃拉很長的口子,很生氣,卻不敢說話。

上課一個最皮的同學古詩背不出來,老師讓我背,我也是沒心眼,很流利背完了,老師一頓對他冷嘲熱瘋,我現在還記得下課他搪我一肩膀青色的鼻涕,我不敢還口。

後來我越退讓,身邊人就越肆無忌憚的欺負我,讓我去小賣部給他們買吃的,給我五毛錢讓買一塊錢的東西。

我現在都記得,第一次跟別人打架,回家後父母訓斥的:

"你不惹別人,別人為什麼會打你。"

我現在還記得,只要在外面跟別人打架或者起了爭執,只要父母知道,不管原因,我都要挨更重的打。

挨一頓打和挨兩頓打,我分得清,乾脆忍了算了。

也許是自卑和懦弱,每次有什麼興趣班,我都會先報什麼武術班這些,看過我答案的應該還知道我小學混了個跆拳道黃帶。

直到初中,有次放學,被小混混攔住,要錢買煙,正好遇到姨夫經過,訓斥跑了他們後送我回家,聊了許多。

他說,你不惹別人,別人也會惹你,你退一步,他們只會進一步,你只有一把他們打趴下。讓別人都知道你不好欺負,以後才沒有人欺負你,後來還和我父母說了一些別的,記不清了。大概就是我太懦弱,這樣下去不行。

之後的一次,去廁所,我們那個初中廁所在教學樓旁邊專門的一層,走的時候隔壁班的混子打火機燒了下我的頭髮。

我怒視著他,他說,咋的,瞪啥,還想打我啊?

那天我十三歲,整個小學的氣都攢在那天了,直拳打在鼻子上,他當時直接給揍愣了,喊人,他們那群混子也過來了,七八個打我一個。

人憤怒的時候是感覺不到痛的,我不打別人,專打那個燒我頭髮的。我打一拳,要挨很多拳,很多腳。

但真的不痛,滿心快意。

那是課間操,那側樓的所有學生都站在陽台看,當然,我們班主任和政教處的人也在看。

被拉開後,各自交回班主任,沒給我任何說話機會,語文書書脊迎面打來。說我給他掙了臉,全班第一個送到政教處的。

等到給我機會說明事情後,這個初中陳姓班主任說了和我父母一樣的話。

"你不惹別人,別人怎麼會惹你。"

當時我真是沒忍住笑了,滿心苦澀。

班主任火更大了,還有臉笑。

為此我站在講台邊上了一周的課,但那時我沒有一絲愧疚。

打個架,也沒那麼難嘛。

後來遇到了燒我頭髮的那個人,鼻青臉腫還有黑眼圈,哈哈,當時打架我只打他臉,他們都是踹我身上,疼幾天就好也沒啥事情。

當時揚言不會放過我的話也不了了之了。

也因為這件事情,後來沒誰會來欺負我了,相反別人遇到事情時我還會挺身而出,但是從小的自卑和懦弱在遇到事情的時候還是偶爾會冒出來,這也是我矛盾的地方,既懦弱娘炮,又無所畏懼。

父母教育的偏見,初中班主任的不負責,讓我深深的厭惡這句話,似乎出現了問題,一定是自己的原因。

"你不惹別人,別人怎麼會惹你。"

可是有些人,就是喜歡欺負弱小彰顯自己強勢。

就是喜歡手賤,欺負人取樂,

就是自私,就是喜歡佔便宜,

就是喜歡看你懦弱的樣子。

這世上怎麼會有我不惹別人,別人就不惹我,這麼好的事情。

毛主席在《論政策》里寫:「對於國民黨軍隊,應繼續採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政策,盡量地發展交朋友的工作」。

結果呢,
毛主席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說了我不犯人,人必不犯我嗎?

後來呢?把國民黨打到台灣不敢回來。

結尾改編美國隊長里一句話:

你是要懦弱一輩子,還是要痛痛快快的打一場?


我爸以前經常在吃飯的時候說我吃飯太慢,應該把我送到軍隊去磨練一下,軍人吃飯都是狼吞虎咽的,我要是去了肯定搶不過,要餓死。。。
我說:「我們的軍人吃飯狼吞虎咽,正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安心的細嚼慢咽」。
這個話題就結束了。


我覺得我跟我爸爸的關係能改善,一方面歸功於我和妹妹態度強硬堅決不理睬他的情感控制,一方面也要感謝我爸願意反省,這點我真的很感動!
雖然有時候想起他以前做的事會很氣很難過,但總體來說我爹還是個很好的人,他喜歡看書願意反思這一點實在太難得,相比較其他答主來說我已經很幸運了。
感謝大家!祝各位好!
以下是原答案。
——————
認為你能吃飽能穿暖就該滿足了,而且什麼都不用操心,理所當然要考個好成績。
所謂懂事,就是學習好熱愛做家務從不跟他們頂嘴。
病態的讚美樸素,自家小孩不打扮不注重外表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只要表達出絲毫愛美的跡象都會被他們打擊和諷刺。
但最讓我痛苦的是情感控制。「我都這麼對你了,你還不聽我的話,你沒有良心/我養你有什麼用/你長大肯定靠不住」。
還有孩子自尊心的打擊。某一件事小事沒有做好就可以證明你沒用,你一無是處,你長大什麼都做不了。
還有經常算賬,「你這樣又花了我多少錢,那樣又花了我多少錢」以至於我很長時間都處在焦慮和自責當中。
後來上大學沒多久就基本做到經濟獨立,不找家裡要學費和生活費,我爸又受不了,反而更加變本加厲的打擊我和試圖控制我。
直到我這兩年在感情上不再依賴他們,發生了什麼事都一個人扛甚至不覺得需要告訴他們,以及對組建自己的家庭也表現的無謂和冷淡,他們的態度反而軟化,尤其是我爸,好多次跟我道歉…
我後來意識到,經濟獨立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獨立,要冷靜甚至近乎殘忍的剖析和父母的關係,分析他們的心理狀況,才能真正理解他們,原諒他們的不完美,感激他們的愛,並同時,徹底擺脫他們的控制,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做什麼事都要先找熟人。事實證明找熟人不一定就能沾多少便宜,反而積累了人情債。

有些情景下找不找熟人都一樣,找熟人也是白白的給別人帶來棘手的難題。


回家吃飯,我媽看著我,
說:「兒砸 你胖的都快炸了!!!少吃點吧!!!」
我說好吧 確實胖了不少。
正常吃飯,覺得七分飽了,撂下筷子,說不吃了。
我媽:「哎呀就這兩口菜啦,別剩下啊!還得占我倆盤子,正好鍋里還有一口米飯,我給你盛了,你把這菜都給我打掃了!」

於是,本來想吃七分飽,最後吃了十五分飽。

所以,媽,你知道我為什麼會胖的要炸了嗎?


從小到大,我被打過的耳光,被罰過的下跪多得記不清,導致我現在極度缺乏安全感,有時候我也會在想我這麼努力究竟是為了什麼,可能真的就是給自己足夠的資本,為自己創造出一個無比安全的環境。

1、恨鐵不成鋼的方式不是引導孩子找到問題,而是一味的打罵

我一直不能理解我媽,當我考試成績差後為什麼不是跟我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探討原因,拿著試卷陪我一起分析我為什麼這次會考砸,而是一看到分數後二話不說撕爛我的試卷罰我下跪。

小學的時候我學習真的是拼了命去學習,當別的小學生可以晚上看電視玩遊戲的時候,我放學的第一件事就是馬上學習,而且這種學習是可以學到十一二點的那種學習,這種自虐式的學習方式讓我非常小的時候就近視了。

原因只有一個,我不敢考低分,我一想到考了低分我媽就會打我,這種無比恐懼的壓迫感會驅使著我去努力學好每一門科目。

那麼我要是考砸了,我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呢?

小學的時候,我顫抖著拿著六十多分的數學試卷回到家交給我媽,她抓過來,掃了一眼分數,非常輕蔑地噴了一口氣,然後轉身走開。

我以為這件事就結束了,正慶幸著,結果她說,你回來,然後抓住我,狠狠甩了我一個耳光。

我當時被打得直接摔倒在地上,扶著下巴,難以置信、無比恐懼地看著高高在上的她,我躺在地上不停地顫抖,不僅僅是擔心她把我抓起來繼續抽我,還在於,我發現我的嘴巴已經合不上了,我的下巴就像被生生撕開一個傷口一般,痛得我發出含糊不清的呻吟,唾液順著我的嘴角流下來,我拚命地眨著眼睛想弄清楚剛剛發生了什麼,眼淚就滴落在地板上。

我的下顎被她打脫臼了。

後來把我送去醫院,她對醫生說我是自己摔下樓把下巴摔碎了。

我到現在依然不能大笑,因為一旦我張嘴張得太大,我的下顎會嘎吱嘎吱地響。

然而,我媽到了今天依然洋洋得意地說,我小時候要是不這麼逼你學習,你能考上人大嗎?你會有今天的成績嗎?

是啊,感謝您的教育。我的分數都是被您打出來的。

2、孩子做出的任何選擇,都關乎他們的面子

人大法學院不是我的第一志願,我理想中的第一志願是同濟的建築系,因為我高中是理科生,我喜歡數學,我喜歡線條,我喜歡畫畫。

但是,我媽單位的人對她說,這還用選么,肯定是去人大啊,你兒子想的什麼,同濟和人大就不是一個檔次的大學。

於是她逼著我把第一志願改成人大,理由是,我的同事都笑你傻,你真給我丟臉。

結果就是,我大學四年學了一個我根本就不喜歡的專業。

我活了21年可能都從來沒有給你長過臉。

3、孩子需要的只是物質,孩子沒有任何心理需求

大二的時候我有過非常嚴重的抑鬱情緒。但這個過程我都是一個人去努力把自己治好。雖然這個過程走過了不少彎路。

放假回家的時候,我媽問我我的成績在班裡在系裡排名是多少。我回她,我覺得我可能需要調整一下我的情緒才能更好地學習。

她回答,小孩子哪有什麼心理問題。你書讀多讀啥了吧。今晚想吃什麼?

所以我看《摩登家庭》這部美劇會淚流滿面,我羨慕裡面的孩子可以與他們的父母敞開心扉。這是我從沒想都沒想過的。

4、孩子的職業能夠為自己服務才是好職業

我媽非常鼓勵我去考檢察官。理由如下:我們家是做生意的,你要是做檢察官或許能為我們家族帶來收益

至於我是不是真的喜歡檢察官這個職業,她不在乎。

希望全天下的孩子都可以有一對不打罵他們的父母。生而為人活著本來就夠難了,如果一開始就活在灰色里,長大後也可能變成我這樣,每天都拼盡全力把自己拼好,不讓自己崩潰。

以上。


今天上知乎嚇了一跳,大家的建議我都看了。謝謝大家,一直很苦惱不知道怎麼和父母溝通。但還是會想辦法看看怎麼講會合適。

認為親子之間沒有性別區別

這個暑假回家以後,我發現有些一直存在的問題仍然存在,並且更加令我如鯁在喉。

我爸在家,只要沒有客人,從來下半身只穿內褲。我已經20歲了,但在我面前毫不避諱。
導致有次我朋友來了,在客廳,他全身上下只穿條內褲就開門從卧室出來,導致所有人都很尷尬。

我忘了是從什麼時候起我上廁所是要關門的,但這個要求我爭取了很久。有時候我在上廁所,我媽便刷的一下拉開門進來拿個東西洗個手,然後出門時也不會把門關上。我必須扯著嗓子喊她才會關,還總是一副很無奈小姑娘怎麼這麼矯情的樣子。

我們家的衛生間有兩個,但是一家三口主要使用的衛生間在父母主卧內,門內正對鏡子門外正對床。有時上面那個情況甚至都發生在我爸就躺在床上時。

我是沒有自己衣櫃的,包括內衣褲都和爸媽的衣服放在一起。拉開內衣褲那層的抽屜,我爸就沒有幾次拿完東西後把那個收納盒的盒子蓋上,滿眼的男士內褲。

而我的卧室有什麼呢,一張床,一個書櫃,一個塞著非應季衣服的衣櫃。所以我的所有活動都在客廳,在卧室也會被喊出來,說客廳開著空調在客廳玩,不然開兩個空調浪費電。

可是我不喜歡啊,特別是有客人在的時候。夏天的睡衣特別輕薄,我難道是真的喜歡那件睡衣外套么,是不穿的話實在很尷尬啊。就算是只有我爸在我也會套上。自己也知道有客人來要穿上內衣,那我呢?我沒發育嗎?

我還記得我要關廁所門的執念出現在什麼時候。小學在鋼琴老師家學琴時,期間去上了廁所。正好老師後來也起身拿東西,看見廁所門大開,一邊幫我關門一邊說,哎呀怎麼上廁所都不關門。

當時我自己坐在馬桶上,都覺得特別臉紅特別難堪。可是沒人告訴過我,上廁所是要關門的。

我是什麼時候開始穿內衣的呢,初中。那種剛發育的女孩子穿的小背心第一件還是我姐姐看不下去帶我去買的。我還記得有次體育課我穿的是一件薄的羊絨衫。跑完步後有女孩子和我說,你那個,前面都露點了。
是因為我發育晚我媽沒有意識到嗎,我忘了。不過十歲有一米六,已經來了初潮的女孩子胸部發育會很遲嗎?

我甚至到現在都不知道應該如何和我爸媽說起這些事,可能在他們的理念里,性教育就是不能看吻戲床戲,不能上黃色網站吧。


看見評論里有人說我並沒有試著自己去改變那些比如自己衣服放自己房間的問題。

這麼說吧,我媽對於家裡東西放哪裡是有很固執的執念的。有時候我要是把第二天的要穿的衣服放在床邊,只要不是臨睡前,她就會把我的衣服,包括內衣全部拿出來放在房門邊的沙發上。因為以前就是這麼放的,我不能改變她放東西的習慣。

甚至是我睡覺習慣睡在床左側,但她習慣把空調遙控器放在右邊的床頭櫃里。我把空調遙控器放左邊她都要放回右邊去。方便是絕對沒有遵守她的習慣重要的。

而且我房間的衣櫃,推拉門的軌道是壞的,推開的時候很可能會整扇門砸下來,而且沒法修。所以沒法每天使用,因此裡面塞滿了反季節的衣服一年只用換季時打開就行了。


曾經和一個長輩吃飯,曰:你們這一輩的人都沒吃過啥苦,過得太安逸,以後日本人要是打來估計得第一個當漢奸。答:當不當漢奸和吃不吃苦沒有必然聯繫,苦吃多了有些時候更嚮往安逸。我就是這麼沒禮貌,因為長輩說話的邏輯像坨屎一樣。


2017.05.08更新
沒有想過這個會被大家點贊這麼多,有點方。
1.對錢過於的執著,雖然我知道很重要,沒錢萬萬不能。前幾天忙的要死,晚上抽空擼了兩把,被長輩教訓玩遊戲有什麼用,能讓你明天再吃一碗面不,能出去吃一頓不,不能掙錢什麼用???
2.自己女兒一個月掙2000不到,家裡的開支全靠女婿撐著,覺得理所當然。卻肆意鞭屍目前過的比較辛苦的男生(?_?)。
3.貪便宜。前幾天爸爸被一個推銷車用吸塵器的給騙了300大洋,送了他一張300的電話費卡,我一看卡面上寫著移動,聯通,電信通用就知道是歪的,結果是要下軟體的,坑兒啊╮(╯_╰)╭。


我:"媽,我想買輛自行車上學。"
媽:"要什麼自行車,冬天多冷。"
我:"那摩托車呢……"
媽:"摩托車?!你可是去上學的!!耍什麼帥!"
我:"……電動車總行了吧"
媽:"你騎得穩么?!你知不知道隔壁王大嬸兒子表弟的同學騎電動車摔得看不出人樣了?!!"
我:"得了,您看這辦吧。"

於是第二天,我騎三輪車上學一事,成了無數同學的飯後談資。

~~~~~~~~~~~~~~~分~( ̄▽ ̄)~割~~~~~~~~~~~~~~
人生第一次體驗什麼叫做突然千贊!!太!開!心!!了!!啊啊啊!!!
謝謝評論我,點贊我,關注我的小天使們【手動比心】給我了繼續寫段子的信心(微博一直在更段子,奈何漲2粉掉3粉,更悲慘的是這些我無比珍惜的粉絲多半是某浪派來的水軍……

ps.雖說是段子,但都是真實發生的,三輪車現在就在我家樓下停著
~~~~~


-茄啊!你千萬不敢在外面亂逛啊!你看!網上說了!這火鍋里都加了毒品!這全是地溝油!你知道嗎?吃蝦千萬不能喝飲料!有的人一覺起來腎就讓人偷了!又有人販子把小孩搶走了!他們拿個手巾一晃你就跟他們走了你知道嗎?!……
-哦,媽,我今天跟個朋友出去玩。
-行啊,跟誰?
-一網友。
-不行!網上全是騙子!!!


你講道理,他講道德;
你和他講道德吧,他又開始講情懷;
你接著講情懷,他說你不踏實。

啊,這些個「大人」是沒有原則沒有立場可言的,他們只要贏,要你服從…

然後呢,就是你冷漠不孝,不和家長溝通~


不結婚老了以後就會橫屍街頭。


更新,這個回答半年了,總是在好不容易心態平和之後被挑起。
我今年在準備mba,跟家裡說了,爸爸這邊都支持。媽說我事多閑得,花錢還浪費時間。上個周末才知道我幾個姨媽電話打到我表妹那裡讓她勸勸我別考,不蒸饅頭爭口氣,最近在努力備考。
成都房價漲了,前陣子想買房,但是需要遷戶口,打電話回家給家裡說,媽說這樣我壓力太大了,反對。但是家裡知道我手裡大概有那麼點錢。是真的挺心灰意冷的,反正家裡也不支持,自己又忙著考研,放棄了。結果過了一個月,我媽打電話來說在老家遇到一套房子,想買下來給弟弟準備著,家裡錢不夠巴拉巴拉,哦,關我什麼事。。。還好,我爸爸不同意。嗯,我弟弟才15歲。
。。。太多事了,感覺自己說起來都有點像祥林嫂,不說全部爛心裡就自己難受。
在我媽看來,
不讓我考研是為了我好,不讓我買房是為了我好,讓我趕緊嫁個好人是為了也好,順便,以後能幫著家裡幫著弟弟,我有好多髒話不想講。她的邏輯,我真的不想懂。
寫在這裡是為了告訴自己,死活要考上mba,錢砸學校也不拿去給弟弟買房。
2017.10.27


我忍不住掛一個評論,是不是我真的錯了?我是老大怎麼了?做得再多都不夠,就因為你是兒子你壓力大嗎?我沒結婚,我也需要自己掙錢吃飯的吧,還是在這個充滿性別歧視的職場。我不在意我家的房子,我連家裡的錢我都沒奢望過,但是能不能不天天變著法問我要錢,總是說給得少。這麼嫌棄,當初不生多好。

家裡有我,還有個小我11歲,從小我帶大的弟弟。

媽媽說,現在男女平等,以後你跟弟弟平攤爸媽的撫養責任。

媽媽說,家裡條件不好,你以後要幫著弟弟,家裡的房子是留給弟弟的,爸媽的錢是留給弟弟的,你最好還能幫忙攢點。

哦,責任和義務裡面有我,權利裡面沒有我。


前陣子剛發生的事,我因為這事,這幾天都沒給我媽打電話(備註:我媽不是沒錢用,我爸一個月工資比我兩個月都多,她手裡從來不缺錢):

媽媽:你是不是在搞傳銷?

我:不是,我是正經上班,五險一金都是齊全的。

媽媽:那你每個月給我打1000塊錢證明一下。

我:我一個月工資不多,開銷大,還想學駕照想考研,用的地方多,沒法每個月給你1000

媽媽:那你肯定是在傳銷裡面,你每個月就交點房租,吃飯沒花幾個錢,錢都用哪裡去了,肯定是搞傳銷所以沒拿到錢。你每個月給我打1000塊,我給你存著,你以後要用我給你。

我:我放自己身上,我用起來也方便,而且我的確沒多少錢。

媽媽:你是不是不相信我?

我:(心裡話:是。你都沒相信過我,我怎麼相信你)


————————————————————————

統一更新,我爸爸是個對自己家人很好的人,對我媽媽,對我,對我弟弟,都很好。他對自己倒是從來不捨得。我媽的這些任何言論,我爸從來沒說過,也從來沒認同過。但是由於我媽這幾年身體不好,我爸爸現在比較慣著她,她要怎樣就是怎樣。

我從小還是有個幸福的童年的,我媽雖然現在這樣,但是在以前,對我還蠻好的,我爸爸對我超級好。可能是因為我爸給予我的,讓我對我媽有過高的期望,罷了,發發牢騷。

在該贍養父母的時候,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力。但是不是現在。

先努力吧,讓自己強大,等真正到不在意那1000塊的時候,可能就可以隨手給了,一切的根源還是自己太弱。不過,心估計還是冷的


同一件事,只要能省點人民幣,多花再多時間也是值得的~


父母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職業,但很多家長沒經過培訓就直接上崗了!

心理學中的很多研究都在告訴我們:其實真正需要上培優班的往往是父母。

本文就嘗試著指出親子關係中父母錯誤的教育模式,並談談應如何改變。

一、父母存在的錯誤思維

1、教育子女=控制孩子

被父母控制、禁錮,甚至是道德綁架的孩子,是被世界遺棄的孤兒。

這種專制型父母,往往有以下兩個理念:

  • 孩子是「我」的延伸。一些家長無法從自己的生活中獲得滿足感,於是他們便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加體,子女的優秀與否成為了滿足他們自尊的主要途徑,特別是極大地依賴於從其他人對孩子的評價中獲得滿足從某個角度來看,很多父母正在自私地利用孩子來為他們帶來自我價值感!
  • 為了你好,所以我要替你決定。為了你好,也許是世界上最爛的理由,因為它總是讓犯錯者站上了道德的高地。父母對於自己的經驗太過自信,所以總是功利地告訴孩子對和錯,卻忽略了孩子的喜怒哀樂。如果總是被剝奪選擇的權利,子女將無法積累有效的生活智慧,步入社會後他們也許就將無從選擇。為了你好,到最好也只是為了他們自己好而已。

受以上兩種理念的影響,為了對自己的兒女嚴加管教,父母便走入了把命令當建議的權利控制誤區。

上面的對話,屬於比較常見的教養方式。「不行」,「嚴禁」這些詞似乎是讓孩子聽話的尚方寶劍。

他們習慣對孩子發號施令來快速解決問題和麻煩,而不是耐心傾聽和積極接受。

因為父母這一稱呼,讓其在子女幼年時極易獲取權威。因為孩子在來到這個世界上時完全需要他人來獲取營養和愛撫,他們不具備滿足自己需求的手段,而這些手段被父母擁有和控制!

正是掌握了滿足孩子需求的資源,所以父母可以用心理學上的強化和懲罰來控制孩子的所有行為。比如玩泥巴時打她的手,而背古詩時給予擁抱和輕吻,逐漸他們便會知道父母討厭和喜歡的事情,但不幸的是孩子卻不清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什麼。

權力一定會帶來秩序,孩子會變的聽父母的話,做被允許的事情,但這種方式有其不可避免的致命性。

  • 用權力教養孩子需要嚴格的條件。心理學上最著名的「巴浦洛夫」牌狗,用事實告訴我們使用獎勵和懲罰控制行為,必須要在合適的時機,一致的標準和適度的手段才能習得目標行為,否則巴浦洛夫的狗即使聽到了鈴鐺聲依然會無動於衷。很多父母,在獎勵和懲罰孩子時,往往缺乏一致性,比如有時允許孩子在吃飯前玩積木,但當父母心情不好時,卻禁止這一行為,這時孩子就會產生迷惑,是非觀便模糊不清了。
  • 父母的權利往往具有時效性。當滿足孩子需求的所有資源不再完全依賴於父母時,父母的權利就會逐漸減少。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可以從學校,朋友,社交活動等其他地方來滿足自己成長的需要,這時父母會震驚的發現他們失去了對子女的影響力,之前的相處模式會立即失效,而矛盾在青春期則會迎來大爆發,孩子會用叛逆,獨立來對抗父母的控制。

所以使用權威來控制孩子的言行,似乎讓複雜的教育變成了是和否的單選題,但卻讓子女離父母漸漸遠去。

因為受到權利強迫的行為時,孩子並沒有被真正說服,一旦權威消失,他就會恢復到自己的行為模式,因為他本身的需要沒有真正改變!

比如父母用懲罰和責罵控制孩子不要打架,但孩子本身卻是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滿足尊重的獲得,由於父母一直忽略了這個信息,所以成年後沒有了父母的權威,他的價值觀依然沒有改變:武力才能贏得尊重。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權利的使用相反會使父母喪失影響力。

2、釋放天性=撒手不管

開放的教育理念讓很多年輕父母更為注重個性化發展,他們知道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需要給其自由成長的空間,所以就抱著順其自然的態度來看待關於孩子的所有問題。

在外做客,東翻西找弄壞了朋友的手工品,他們說沒事,小孩喜歡動手是好事;

學校打架,欺負別人沒有媽媽,他們說沒事,小孩打打鬧鬧才是天性;

逃課上網,早戀抽煙學業成績一落千丈,他們說沒事,誰的青春不瘋狂;

。。。。。。

其實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任性」的爸媽!

這些父母把放任當自由,問題當個性。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子女的成長是需要在一定的社會規則和安全範圍內進行的。

他們也許只是把順其自然當作忽略孩子的借口,不願意給予孩子充足的關心、陪伴和呵護。

他們輕易的卸下了父母的責任,卻讓孩子過上孤兒般的生活。

二、父母可以這樣改變

1、聽著孩子長大

小至呱呱墜地的嬰兒,大到成家立業的青年,父母在與其相處時,要學會去傾聽他們的故事,而不是一味的忽略和控制。

也許父母認為對的選擇,對孩子來說卻是萬劫不復。

如上圖所示,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去嘗試和體驗,而不是一味用自己的經驗去否定他們的選擇和夢想!

2、說出你的感受。

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總是壓抑著自己真實的情感,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總在用命令和懲罰的手段和孩子保持著距離,這樣讓孩子無法獲得來自父母的真實信息,因此讓親子之間的溝通變的低效和失真。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本來應該5:30就回家的女兒,直到晚上7:30才到家。在這兩個小時里,媽媽非常擔心女兒是不是出了意外。

媽媽:你死到哪去了?下次再這麼晚回家,乾脆就別回了。

女兒:不回就不回!

上面的這段對話,是很多父母面對這種情況的反應模式。媽媽看到平安回家的女兒,她的第一感受一定是高興的,但在表達情緒時總是急於給予孩子教訓的父母,讓彼此都受到了傷害。

我們來換個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者,心理學家戈登提倡的方式

媽媽:哦,謝天謝地你安全回家了,看到你我真高興,我很擔心你遇到了什麼意外(給女兒一個擁抱)

女兒:媽媽,你很高興看到我,是嗎?

我們可以發現,在父母說出了她真實的情緒信息時,孩子很快就感受到了來自媽媽的愛,而且孩子也願意為父母做出改變。

所以,父母在和子女溝通時,可以像上述對話一樣,用以下表達式傳遞愛:

  • 對某一行為的描述;
  • 父母的感受;
  • 這一行為對父母產生的具體影響。

這種方式會讓孩子直接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同時父母也把自己真實暴露在孩子面前,親子關係自然也會很和諧。

最後,引用紀伯倫在《先知》里的一首詩來結束這個問題的回答

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求的孩子。

他們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因你們而來。

儘管他們在你們身邊,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愛給予他們,卻不能給予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努力仿效他們,卻不可企圖讓他們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行,也不會滯留於往昔。

圖片來源:《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Adele Faber

相關問題回答:

親子關係良好的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相處的細節是怎樣的? - 知乎


有一次要請客 純粹是很平常的大家庭吃飯 需要提前去飯店點菜單。
去之前我爸讓我和他一起去 說讓我也點幾個菜。
我反覆確認了好幾遍 :真的可以讓我也點幾個么?(當時我19)
他說:是的。
然後我們就去了,我就開始點,點了大概8個。
他說:不行 一個都不行。
我說:你不是說好讓我點的么?
他說:你點的不符合規矩 常有的那個菜你都沒點。
我說:那這樣吧 你點6個 我點6個 咱們各自選想要的。
他說:好
然後我點了6個 之後 給他看。
他說:不行,你這些都不好,聽我的。
然後他點了12個,遞給了飯店服務員。
---------------------------------------------------------------------------------------------------------
從此我就知道 ,跟對方講理。首先要站在同樣的重量級上。
接下來再有點菜的機會,我都直接跟他說:離我遠點 我不想和你說話。


推薦閱讀:

給孩子「自由」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那麼好?

TAG:心理學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父母 | 親子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