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提高幼兒園出勤率要給小孩吃處方葯鹽酸嗎啉胍(ABOB)?
在豆瓣上看到的廣播,說一個幼兒園4年來偷偷喂小孩吃abob這種葯來提高出勤率。這種葯對幼兒的身體損害很大,家長很憤慨。這其中我不明白為什麼提高幼兒園出勤率要給小孩吃處方葯abob?求問~
3月11日,陝西省西安市,宋慶-Grrr
早上看到新聞的時候,我也覺得有點奇怪。為什麼抗病毒藥物可以提高幼兒園的出勤率呢?所以我查了一些資料。
ABOB,俗名「病毒靈」,學名鹽酸嗎啉胍(Moroxydine Hydrochloride 或 Morpholinebiguanide),化學名為 N - N -(2 - 胍基 - 乙亞氨基)- 嗎啉鹽酸鹽。該藥物能夠抑制病毒的 DNA 和 RNA 聚合酶,抑制病毒繁殖,從而發揮抗病毒的作用。
我分別在美國食品藥物監督局和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網站上搜索該藥物,前者(關鍵詞:「moroxydine」和「morpholinebiguanide」)無結果,後者(關鍵詞:「嗎啉胍」和「嗎啉雙胍」)可以找到一批原料葯的批件,但未找到任何相關的禁令。
使用丁香園的用藥助手搜索其使用說明書,發現共收錄了 4 種產品:太極(西南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華南(廣東華南葯業集團有限公司)、吉林天強(吉林天強製藥有限公司)、天津金耀氨基酸(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除天津產嗎啉胍為肌肉注射液外,余 3 家均為口服藥物,產品說明也大同小異。以太極產為例,產品適應症為「用於流感病毒及皰疹病毒感染」,用法用量為「小兒:按體重一日 10mg/kg,分 3 次服用」,不良反應為「可引起出汗、食欲不振及低血糖等反應」;「兒童用藥」、「老年用藥」、「藥物相互作用」、「藥物過量」,甚至是「葯代動力學」部分,均為「未進行該項實驗且無可靠參考文獻,尚不明確」,「有效期」更是離譜的「暫定 24 個月」。
顯然,嗎啉胍屬於典型的「具有中國特色」[1]、「屬於歷史遺留問題」的藥物——按照中國藥物監管法規,允許使用,但本例卻問題嚴重。- 涉嫌超指征應用。使用嗎啉胍保證出勤率,恐怕是因為害怕感冒導致幼兒病假,因此用藥目的是預防病毒感染,而這並不包含在藥品說明書中。
- 涉嫌處方藥物使用不規範。既然嗎啉胍是處方藥物,就需要具有開具此類藥物處方資質的執業醫師的處方,及相關銷售方的證明。如果幼兒園不能出具相應的材料,那麼屬於非法用藥;如果能夠出具,理應追究醫師和銷售方的責任。
- 涉嫌藥物安全問題。嗎啉胍沒有藥物安全的研究報告,沒有兒童用藥的研究報告,出於兒童用藥特殊性的考慮,不應當作為首選藥物。何況已知的不良反應包括「低血糖」,這是相當嚴重的藥物不良事件,可能造成幼兒大腦損傷,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其實,西安楓韻藍灣幼兒園事件,間接折射出中國,至少是非一線城市地區,藥物監管、用藥觀念、藥物安全等方面的問題,同時人們也缺乏對生命最起碼的尊重。
[1] 非常感謝張旭的補充。
原因新聞裡面也說了啊,為了保證出勤。抗病毒藥物,預防感冒,這樣孩子就不會請病假了。
首先,人體實驗什麼的純屬瞎猜,可以排除,這個葯老得很,50年代就出來了,現在便宜得不得了,根本不可能現在還有人拿它作人體實驗,因為根本沒錢賺了。
其次,現在北美的藥典裡面確實沒有這個藥物了。我搜了一下加拿大的Health Canada Drug Database,也遍尋不到。Google也給不出什麼特別有用的信息,除了化學分子和特性之外。這說明這個葯已經下市,所以從藥典中移去了。(我就說ABOB是個什麼東西我都不知道,也搜不到……)一般來說藥物下市有自願的也有強制的,自願的是因為葯賣不出去,賠得比賺的多,於是乾脆不生產了。強制的,一般就是因為安全性不過關,效果也不好。但是具體到這個藥物,我搜不出來到底是為什麼下市了。PubMed那篇Review裡面,提到這個藥物在60年代流行,而Thalidomide的出現(1961)可能能夠解釋為什麼現在那麼不常見(而這篇Review寫於1994年所以所謂「現在」指的是90年代)。Thalidomide事件算得上臭名昭著,好奇的可以自行搜一搜。不過我還是略微不太明白為什麼兩者會互相影響……公眾對藥物的信心倒塌?不過中國顯然沒有受到這個影響。
最後,雖然那篇Review裡面提到藥物的副作用輕微也不常見,但是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在沒有通知監護人的情況下擅自給孩子喂葯。不管喂的葯是什麼,都完全不能忍好不好!何況安慰劑都能有副作用,如果大面積的喂肯定會有小孩出現反應。即使是符合適應症、副作用很小的用藥,也是不合適的。何況,這個藥物並沒有預防感冒的適應症(倒是不一定說它對此適應症無效)。而且藥物監管方面確實有問題,藥廠怎麼能賣葯給沒有資質的幼兒園呢?
=====
在中文Wiki上看到這個內容:「中國大陸國家葯監局於1999年底發出了一份名為「國葯管安1999 421號」的文件《關於公布擬停止使用非抗生素類抗感染葯和解熱鎮痛類藥品地方標
准品種論證結果的通知》。四川省葯監局於2000年3月7日,向各地市州醫藥部門及有關企業發出「川葯管葯政字2000第56號」文稱:按國家葯監局
通知要求將我省已列入「停止使用的品種名單」中的病毒靈片(鹽酸嗎啉胍片)的生產批准文號予以撤銷。從文到之日起,我省藥品生產企業應立即停止該品種的生
產;已生產出產的可繼續銷售到2000年6月15日為止。」停用原因:藥效不確切以及國家藥品的標準發生了變化。」 其引用來源為新浪的一篇報道:國家葯監局對感冒清、病毒靈等15種藥品亮出紅牌
這個事情就很撓頭了,當然wiki也不是很可靠的信息來源。可如果國家葯監局真的下過這個文件的話,現在已經2014年了,似乎沒發現被禁的意思?希望有熟悉中國藥物監管的來討論吧。
===
據說是把地方標準的病毒靈禁了但是沒禁國家標準的。這又很撓頭了。如果停用原因是藥效不確切,應該不是跟標準有關而是跟葯本身有關吧?為什麼不都禁掉?
謝邀。不過這樣的問題讓我來回答的話我也只能幹巴巴的勸誡。比如:只有從醫師的角度告誡,處方葯不能亂吃,必須經過正規的就診後因病用藥。
撇開這則新聞背後出勤率有什麼利益不談,我得說一下,幼兒園園長這樣的思路和我們很多國人的思路很像,覺得抗生素啊抗病毒藥是「有病治病無病防身」,這完全是錯誤的,濫用這些藥物的後果只能導致今後無葯可用,耐葯超級細菌和變異病毒的出現不就證明了這一點嗎。
這幼兒園是民營的吧。
當代你國民間經營者的典型特點。你從含氮量來算蛋白質含量對吧?那我要做就是把含氮量提上去,研究一下,那答案基本上就是三聚氰胺,便宜,高氮。你搞按出勤天數交學費是吧?那我就把出勤天數提上去,研究一下,缺勤理由最普遍的就是感冒,那答案也很明確了。再舉例子,紅心的鹹鴨蛋好賣是吧?那就讓所有的鴨蛋都紅心吧,調查一番,答案基本上就是蘇丹紅。
各行各業的民間經營者都是這樣的。是這樣的了。我們是非宗教文明國度,信奉工具實用主義。
我說民營的,不是說公辦的就好。而是說民營的機構有很大的隨意性。精神蒼白的國民,情願官僚一點,一旦給他們放開了隨意性,結果更糟。這就是為什麼總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亂。@Klaith 的關於「典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藥物」的結論下的有些武斷了。
鹽酸嗎啉胍是老葯了,1950年代作為抗流感藥物開發出來,在很多國家地區都作為藥品上市。50年代的藥品監管和審批力度不能拿來跟現在比,在金剛烷胺出來之前,基本就是這個葯在用,我小時候也吃了不少。具體的理化性質可以參考如下鏈接:moroxydine - PubChem
在這個頁面下列出了該葯的毒性劑量:
ChemIDplus - 3160-91-6
檢索Pubmed,找到94年的一篇Review(其實是Wiki的頁面下的參考文獻鏈接)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9868507
在國家小分子化合物資源中心的網站上(國家小分子化合物資源中心),有一份FDA Approved Drug List,用「Moroxydine HCl FDA」作為關鍵詞搜索Google,鹽酸嗎啉胍位列其中:
不僅僅是這個資料庫,用「Moroxydine HCl FDA approval」『搜索的時候還會找到日本的與新加坡的裡面也有類似收錄。至於Philippine FDA,還有南非等等國家的都有批准記錄,咱們國家也不例外。說明
不僅僅是這個資料庫,用「Moroxydine HCl FDA approval」『搜索的時候還會找到日本的與新加坡的裡面也有類似收錄。至於Philippine FDA,還有南非等等國家的都有批准記錄,咱們國家也不例外。說明這個藥物並不是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
@Klaith 提出的幾點,不良反應部分與NLM的記錄相互印證,動物的半數致死量,小鼠的LD50經口服大於6000mg/kg,這個劑量說明該分子本身的毒性並不高。
從Sigma搜索到MSDS文件:MSDS - 278610
急救措施一欄,4.2,4.3兩條「此化學,物理和毒性性質尚未經完整的研究」,醫療處理「尚無數據資料」來看,國內藥廠的表述「未進行該項實驗且無可靠參考文獻,尚不明確」實事求是,並無任何不妥。
FDA Document目前確實還沒找到,想了想,既然是葯,那麼美國藥典(USP-NF)上應該有相關記錄吧。於是查詢了下最新版的USP和EP,依然沒有查到。
基於不到一個小時的檢索結果,我猜想,該藥物可能已經被移出了藥典,但是仍然作為重要的原料葯進行生產銷售,由於價格低廉,對流感敏感住療效確切,在目前的推薦用量下,毒性和副作用也屬於可接受的範圍內,所以仍然在我國等的一些國家內作為上市藥物在生產銷售。這個葯在當年通過FDA的批准其實並不困難,所以,能被一些資料庫列入FDA Approved Drug List,但是目前在FDA網站上搜索不到相關文件,很大程度上是歷史問題造成。
至於葯代動力學等等的歷史遺留問題,對於葯企而言,如果沒有必要去做,那就真的不會去做了。這也就是為啥連MSDS這樣的安全文件上都明確寫明「無可靠參考文獻」,我覺得也沒有必要拿這點去批判國內的企業和審批制度,小題大做了。
=============3.14 Update===========
看到大家都在討論誰應該被問責,我覺得,整個事件裡面,幼兒園首當其衝,把藥品賣給幼兒園的人員其實沒多少要承擔的責任。然後,當地的藥物監管部門難辭其咎,再就是針對兒童的藥品使用的相關規定要再嚴格一些,推動社區與醫院的聯合比較好。不得不說的是,國內相關NGO或者行業協會的缺失。我認為,很多事情,NGO操作起來,比起行政要好很多,但是國內NGO的發展和管理,走得還是太艱難了。
這裡面幼兒園的邏輯很荒唐,但又很有「道理」,之所以給孩子服用抗病毒藥,目的就是為了預防病毒感冒之類的疾病,當然這是那個半桶水保健醫生的一廂情願而已,但別否認,很多基層醫務人員想法就是這麼簡單,他們在校園裡就是半桶水,出了校門後,又基本不會再更新知識,轉回正題,孩子不生病,就能來上學,來上學就能交學費,新聞中提了一嘴,那個幼兒園的學費似乎是嚴格按照來上學的天數收的,比如3天沒來,家長就會讓學校退3天的學費(抑或伙食費)。
幼兒園為何常年給幼兒喂葯?的確是為了提高出勤率「藥物試驗」應該不是給幼兒喂葯的目的
在這次事件中,兩家幼兒園給幼兒服用的是別名「病毒靈」的鹽酸嗎啉胍片(ABOB),消息稱,食葯監局在其中一家幼兒園就搜到了10瓶共1000粒,還有一張有10000片ABOB藥品的進貨單。由於這張進貨單寫於今年3月,而食葯監局和家長又未在園內找到藥品,家長懷疑已經被孩子們吃了。從這個劑量以及許多孩子的檢查情況來看,不少家長擔心,這裡面是否會有「更大的利益驅動,比如是不是在將孩子當小白鼠進行人體藥物試驗」。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藥物試驗」之說並沒有什麼根據。首先這個葯非常便宜,100片的1瓶才一兩塊錢,而且已經有60年歷史,國外基本上已經不用,不是有什麼潛力的新葯。其次,藥物實驗要遵循一定程序,有病沒病亂喂一通,對藥物研發並沒有幫助。最後,這麼大規模的「藥物試驗」,毫無必要,一旦被揭穿,風險太高,稍有常識的藥廠都不會這麼做。
喂葯的目的應該就是提高幼兒出勤率,增加幼兒園收入
西安市政府的通報中,明確指出了園方給幼兒喂病毒靈的原因——「據涉事幼兒園負責人交代,因了解到鹽酸嗎啉胍片(ABOB,別名「病毒靈」)可以預防感冒、增強抵抗力,為提高出勤率,因此給部分班級的幼兒服用。」
涉事藥物「病毒靈」
這與許多記者調查後得到的說法相同。提高出勤率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給家長的退費,從而增加幼兒園收入。一些家長指出,按楓韻幼兒園的收費辦法,如幼兒缺勤幼兒園就要給家長退費。如超過十天缺勤,就要退一半的托費。
這個說法讓不少網友感到疑惑,為什麼幼兒缺勤,幼兒園就要給家長退費呢?從多數人自身上學的經驗來看,曠課缺勤是從來沒有退費這一說法的。
這主要是由於民辦幼兒園激烈的競爭所致。由於幼兒身體抵抗力差,缺勤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現象——一項針對四所幼兒園的調查問卷顯示,下半年的出勤率,9月份為92.28%,10月份為88.81%,11月份為80.91%,12月份為71.47%。當流感盛行的時候,出勤率更會降到很低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園是否願意給缺勤的幼兒退費,是家長選擇幼兒園的重要考慮。因此,為了爭奪生源,許多幼兒園就許諾幼兒缺勤就退費,有些地方只退夥食費,有些地方保健費等也能退一部分。
由於民辦幼兒園是自負盈虧的,出勤率高低就成了園方收入多少的重要因素。一些網上民辦幼兒園的「辦校經驗」甚至為如何提高出勤率出謀劃策,一個主要的方法就是「設立出勤獎:根據出勤率,對老師有相應的獎勵,直接調動了老師的積極性。老師會給家長、孩子做工作,克服困難,養成上幼兒園的習慣。」在這次事件中,有幼教就指出,幼兒的出勤率直接與幼教的績效獎金掛鉤。所帶班級的幼兒每月到園率超過一定天數,便可以按人數標準補貼,「如果不到10天,就只能拿基本工資了。」
上述針對四所幼兒園的調查也指出,四所幼兒園中唯一的一所民辦幼兒園的出勤率是最高的,整個下半年達到了88.87%。
這就是為什麼西安這兩所幼兒園要給幼兒大規模喂葯的原因,利益驅使而已。
給幼兒喂葯的情形是否普遍?吉林已發現類似現象
給幼兒大規模喂葯,目標僅僅是為了提高出勤率,以增加園方收入。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只要不顧良心上的譴責,不懼怕法律的制裁,很自然就會這麼干。這就使人不得不擔心,給無病幼兒大規模喂葯的情形是否普遍存在。
3月13日吉林省吉林市也報道了類似事件
情況是讓人憂慮的。就在昨天晚上,吉林省吉林市當地電視台就曝光當地一所「芳林幼兒園」涉嫌給無病幼兒大規模喂葯,這個葯園方稱作「聰明豆」,家長懷疑就是病毒靈,反映孩子有鬧肚子的,起蕁麻疹的。而園方則辯稱實際上是維生素C,目的也是為了預防感冒。目前還不清楚這「聰明豆」到底是什麼,但即便是維生素C,也不能無節制亂吃,芳林幼兒園毫無疑問就屬於這種「為提高出勤率,喂無病幼兒吃藥」的情形。
2011年的一起發生在北京的事件,也讓人懷疑是類似的現象。當時,北京通州新天地幼兒園的180個孩子在沒有感冒的情況下,被園方統一安排吃了2天兒童感冒藥「優卡丹」,其間,有孩子出現過敏癥狀。有家長發帖,質疑園方私自用藥。園方解釋稱,感冒藥為中國兒基會優卡丹兒童健康基金公益捐贈,考慮到春季天氣變化大,因此給孩子服藥以預防感冒。
「預防感冒」的背後是否也是為了提高出勤率,故意讓孩子在沒病的情況下服藥?當時沒有人追查下去,如今看來也大有可疑。據當時發現的中國兒基會名為《關於啟動優卡丹兒童健康基金「中國陽光護苗愛心行動」的函》的紅頭文件:「2010年1月,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聯合仁和(集團)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發起『中國兒基會優卡丹兒童健康基金會』。為做好對兒童的甲流防控工作,定於2010年2月起,面向全國幼兒園免費捐贈兒童流感防治用藥優卡丹;面向全國幼兒園在園孩子家庭,免費捐贈兒童健康知識手冊及流感防治用藥優卡丹。」
注意,這裡的用詞是兒童流感「防治」用藥優卡丹。「預防感冒」一向是優卡丹等部分藥物的宣傳用詞,堂而皇之地寫到中國兒基會的文件上,這簡直與有「預防感冒」、「提高出勤率」需求的民辦幼兒園一拍即合。優卡丹是2010年起向全國捐贈,那其他地方有沒有無病服藥的情形?這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令人非常憂慮。
而如果把眼光放到病毒靈這種處方葯和優卡丹這種曾引髮禁用風波的感冒藥以外,同類型的現象可能更為常見,而人們甚至沒察覺到其危害。比如,幼兒園喂孩子服用「萬能神葯」板藍根預防感冒,網上搜索可以發現這種情形相當普遍。但由於許多人可能板藍根喝慣了,並且是中藥,並沒有意識到其危害,尤其是在幼兒身上的危害。而事實上板藍根的毒副作用被人們大大低估了。
常年給幼兒無病喂葯的危害有多大?後果可能相當嚴重
給幼兒喂病毒靈的危害究竟如何?西安市衛生局組織的第一次專家討論,「一致認為」:「病毒靈的不良反應可引起出汗、食欲不振及低血糖等反應,查閱此葯的相關文獻及資料,未見其他不良反應」;「在服藥方面,日服用量未超過說明書的劑量,單次劑量僅小班孩子略微超量,且服用時間為2—3天,未長時間服用,引起蓄積毒副作用的可能性較小」。
家長找到的證據顯示2011年園方就開始喂葯
這無疑是個維穩式的回應,所謂「未見其他不良反應」,其實在多個廠家生產的鹽酸嗎啉胍片說明書上,在「兒童用藥」一欄明確標示的是:「未進行該項實驗且無可靠參考文獻,尚不明確」——從這個角度看,這次喂葯倒真的說得上是「藥物試驗」,因為危害到底有多大,現在根本沒人知道;而所謂「引起蓄積毒副作用的可能性較小」,則是建立在用藥分量確實少的情況下才成立的,但按市政府的通報,具體服藥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核實,而按家長們的說法,這次喂葯時間可能持續多達三年以上。從有孩子體檢顯示腎積水,有孩子長期肚子疼、厭食、身上出紅疹、生殖器官紅腫等等來看,後果可能相當嚴重。
有醫學界人士指出,病毒靈臨床試驗少,無可靠證據支持其功效,在國外根本就不用;更無兒童臨床試驗,目前孩子已出現肝腎尿路等副作用,長期潛在副作用還無法預知,孩子一生的健康可能受影響。
給無病幼兒喂葯事件反映出三大問題一些幼兒園用藥觀念有極大問題,並且毫不在意家長幼兒知情權
這次事件反映的問題,首先是用藥觀念方面的。不管是被拘留的園長趙某、無醫師資格的保健「醫生」黃某,對藥物的預防作用都非常無知,但這樣的人卻非常多。事實上,除了流感疫苗,沒有藥物可以預防感冒。藥劑師冀連梅痛心地指出:「藥品是把雙刃劍,用對症是葯,不對症是毒!西安的幼兒園只是冰山一角,那些晨檢時集體給孩子們噴病毒唑(利巴韋林),喝板藍根、噴口腔消毒液的幼兒園老師們,是什麼讓你們相信這些藥物會有預防流感病毒的作用?除了疫苗,世上沒有神奇的預防流感病毒的藥物」。
除此之外,事件還反映出私自用藥的嚴重性。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教育機構隨意給孩子用藥,情形非常普遍。有醫生指出,這種做法是嚴重不符合規範的。理論上,即使是家長帶來的葯也是家長自己寫好名稱、時間、怎麼吃,然後由保健大夫管理,孩子吃完,老師和大夫要簽字的。
部分教育機構辦學目的只為賺錢,膽大包天
在這次事件中,有家長反映,「孩子一旦生病請假,園方就表現得非常緊張,打電話追問生了什麼病,什麼反應,我們一直以為園方很關心孩子,為此很感動,但現在想來有些不正常。」這說明,園長、保健「醫生」,包括普通幼師,都是知道這麼喂葯是可能會出問題的。就常識而言,人們也不會在沒有病的時候吃藥。然而即便如此,園方還這麼做了,可謂膽大包天。這表明,一些只顧掙錢的民辦教育機構,在監管缺失的情況下,的確可能出現非常嚴重的問題。長期關注慈善公益事業的媒體人周筱贇認為,宋慶齡基金會對這件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河南宋慶齡基金會的大量劣跡表明,營利性的事業與公益的帽子結合,往往公益就成了幌子,用來遮蔽醜事。
北京真愛教育服務機構主任郭斌指出,所有的教育機構都跟青少年兒童有關,其本身應具備公益性、社會性,不能是完全的商品,「什麼樣的人來辦教育,這真的很重要。」
部分幼師為錢驅使,沒有師德,為虎作倀
這次事件另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是,為何這麼可怕的事情能夠持續了這麼久?如前所述,幼兒園方將幼師的利益跟喂葯捆綁在一起,這或許是一個可信的解釋。然而,這麼傷天害理的事情,就不如錢來得重要嗎?有家長稱,喂葯的事幼兒園領導安排每天一次,但部分老師是隔天一次——幼師們的良心也就到此為止了。聯想到前兩年頻繁發生的幼師虐童事件,師德淪喪的問題究竟該如何解決?
結語
有網友總結到,寶寶送幼兒園,每天接到寶寶起碼要養成三問一看的習慣:1、老師打你沒;2、老師摸你沒;3、老師喂你什麼東西沒;然後看看寶寶身上是否有什麼不對勁。這真是一個無比正確而又讓人覺得悲涼的事實。
此文本人轉自騰訊今日話題---哈--
因為這種葯的適應症為「用於流感病毒及皰疹病毒感染」,幼兒體質差,抗病毒能力弱,一人得感冒會傳染給其他幼兒,一旦幼兒大量感冒,必然出勤率低,而出勤率低則幼兒園收入減少。
《陝西省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規定,「幼兒當月在園天數不足當月法定工作日數一半(含一半)的,按保教費、住宿費繳費額的50%退還;超過當月法定工作日數一半的,不退還所繳保教費、住宿費。」 在操作中,「法定工作日數」被定為10天。
楓韻幼兒園多位家長證實,孩子在幼兒園裡扎堆,確實更易患感冒腹瀉等小病。感冒至少得歇一周以上,部分家長就會順便多請一兩天假,當月1100元左右的學費就省了下來。一併節省的,還有每天15元的餐費。所以,為了利益,園長給幼兒長期服用該類藥物避免園內幼兒大量得流感從而影響出勤率。營收壓力被傳遞給了幼兒園教師和保育員。她們的工資直接與孩子們的出勤率掛鉤。
因為他們不知道有板藍根顆粒
~~~~~~~~~~~~~~~~~
本來純屬抖下機靈,哈哈,下面有人說我不懂,我就多說兩句吧。
以前大家都是喝板藍根的,但是自從去年4月份那次的禽流感開始,板藍根被惡搞以後,很少有人相信板藍根了。其中就包括什麼「保健醫生」,這是背景。最近一次禽流感概念的時候,病毒靈的價格被炒高百分之五十。原來七八毛一袋的現在賣一塊二三,原來一塊出頭一瓶的現在賣一塊六七,這就是因為原來板藍根扮演的角色被病毒靈替代了。但是最最關鍵的問題是板藍根是乙類非處方葯,而病毒靈卻是處方葯。就現在醫藥的監管來說,不是說處方非處方葯的獲取難度有差距,僅僅說明了藥品的可能帶來的危害。乙類非處方葯有哪些呢,板藍根顆粒、夏桑菊顆粒(這個屬於清涼飲料,和王老吉差不多,以前是食准字,升為葯准字絕逼意味著更嚴格的製造工藝)、成人裝健胃消食片(對應的兒童裝健胃消食片被化為甲類,不是說會產生什麼副作用,是因為小孩吃片劑有被被卡住的風險,但是吃糖果的話,也是有這種風險的)、口服葡萄糖粉(口服葡萄糖粉有食准字的,也有葯准字的,但是明顯葯准字會規範一些,不用解釋,吃多了會尿糖唄,但是吃糖果吃多了也會這樣),我舉上面的例子只是想說豈止葯不可以亂吃,飯也是不可以亂吃的,但是如果非選不可以的話,同種商品我選擇葯准字。繼續ABOB的問題,病毒靈流向的市場主要分兩塊,一塊是小診所給人包小藥包掉了,我觀察他們給成人包感冒藥主要就是(病毒靈兩粒、大阿司匹林或者安乃近或者撲熱息痛一粒、安坦或者咳必清或者必嗽平一粒、土霉素或者氯黴素或者紅霉素一粒、維生素C一粒、地塞米松一粒),這是他們的習慣,我相信如果那個「保健醫生」出去開黑診所也會有這習慣。另一塊流向了養殖業,打成了粉末拌在了飼料里。無論是第一種途徑還是第二種途徑選擇病毒靈的原因都是它便宜,人家總不能拿利巴韋林餵豬吧。這兩塊市場同時也是病毒靈還在生產的原因。這次事件出了以後,有些地方就出了某某城市沒有病毒靈在銷售的報道,好像挺光榮似的,卻不知道病毒靈作為基礎藥品,被國家葯監局批准生產,如果在一個城市都找不到的話,那麼這個城市是不是該考慮藥品供應健不健全的問題呢?手機碼字,先寫這麼多。
樓上去驗證這葯的安全性幹嘛?只要是藥品,就不能亂吃,藥品是有生理作用的,這是藥品和食物的重大區別
我要換個角度講個彪悍的故事,考慮考慮還是匿名下
關於出席率和收費的事情。 政府有文件規定幼兒園一個月連續超過半個月沒有出席是要退半個月的學費-保育費,三天以上退夥食費。
我們所在的是省政府的當地最好的幼兒園(難有之一),這個幼兒園收費比私立之類來說是便宜很多,一學期4000比私立一個月的還便宜。
但是某次我們小朋友因為急性支氣管炎和手足口病一個半月沒去幼兒園,幼兒園答:「一個半月900的保育費不退的,因為小朋友學籍還在,我們學校放寒暑假是幼兒園放假所以不收保育費。」
囧,這是我第一次知道政府文件可以如此解讀。
關於用藥
某次去小朋友苦著臉喝幼兒園提供的營養水,後來看飲食一周安排貌似什麼山楂糖水之類的……
小朋友說太難喝,我就拿過來(好像很沒媽媽形象)喝了口,我要吐了,太難喝了,又苦又澀,根本是難喝的…… 水……
問他們老師,你們喝這個嗎? 老師說沒喝,是幼兒園特別提供的,可能冰糖放少了。
我當時的感覺是什麼亂七八糟草藥水啊…… 冰糖肯定是沒放…… 太難喝了。
我都不好意思再叫小朋友喝。
但是吃點苦也沒什麼,因為就家裡是肯定不會吃這種苦,但是社會上會有,所以還是鼓勵小朋友喝了。
我估計當時那水要老師喝老師都不會喝,要是讓所有家長喝點可能就都要抗議那種難喝。
還好貌似不是葯。
病毒靈這種葯給小朋友吃真是太…… 不尊重人權了。因為小朋友在他們眼裡是商品而不是人,一切為了利潤,給小朋友吃病毒靈就象給牛奶加三聚氰胺一樣順理成章。
我記得小時候學校給我們吃過一種甜甜的打蟲葯,還有穿白大褂的阿姨挨個詢問藥效和有沒有奇怪的感覺。當時覺得挺好玩,現在回想,只怕做了小白鼠了。咱們的學校太可pia了~~~每次看到這種都覺得心寒,久而久之竟然麻木了,中國人,你究竟是怎麼了?
如果園長等相關人等不知道服用這些葯的危害,也就是說他們認為服用這種葯對小孩是有好處的(「可以預防感冒」),那麼為什麼不先徵求家長同意呢?難道他們不知道在未徵得監護人同意的情況下,私自給幼兒服藥的風險嗎?為了提升出勤率,就要承擔這麼大的風險?我想任何思維正常的人都會有所權衡的吧。這種事情不可能就一直這麼做下去而不曝光的,遲早的事兒啊,一兩個人想不清楚還可以理解,但是整個幼兒園有多少老師?還有相關利益鏈有多少人牽扯了進來?這麼多人難道都犯傻了了?我覺得事情沒有一些答主說的那麼簡單,不單是出勤率的原因。
我很有發言權。其實這個藥效果不錯的,但副作用極大,要不停喝水。有時還會出現頭暈噁心的癥狀。我個20多歲的成年人尚且如此,小朋友們就不用說了。
公交車上聽到好多家長誰說單位有好幾個娃就在這幾個幼兒園,有的都腎積水了。
我記得小時候有一種針劑叫馬琳雙胍,後來就沒有了。這個葯還真沒聽過,我在直轄市。是不是小地方葯管的松????
特想問問,假如幼兒園給喂的是板藍根或者類似的常見中藥,家長是怎麼想?還會這麼義憤填膺 嗎?
最起碼最基本來說,幼兒園的保健醫生等同虛設,其實我們單位的校醫也沒有行醫資格,關係戶進來的。
除了涉及到出勤率,經濟效益以外,是不是還有讓孩子們做小白鼠的可能性呢?任何藥物,即使是預防性用藥也是有用藥風險和禁忌症的,抗病毒類藥物對於肝腎功能的損害是顯而易見的。幼童的各項生理功能尚處在發育階段,會造成什麼危害還是未知數?
另外沒有利益驅使,所謂的幼兒園老師還有園長,保健老師等等所有人,會熱衷於給孩子們吃藥?你以為買葯不要錢啊!藥品生產廠家、藥物代表應該不會放棄這個有潛力可挖的市場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