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人覺得白人比黑人好看?這種審美觀的形成與潛在種族歧視有關嗎?
以下所有集體名詞如「人類」都指普遍,普遍,普遍! 不要再說「也有人」怎樣怎樣……
看過一些理論說不同種族的面部特徵差異是主要由很多年前地理環境造成的,如靠近赤道光照強導致較黑的皮膚,氣候不同造成呼吸方面的不同導致鼻管的差異等等。
但確實絕大多數人(不僅僅是亞洲人、近幾代人)會「覺得」白人上翹的鼻尖好看,黑人寬厚的鼻型不那麼好看。人們這種很自然而然的審美標準的形成有原因嗎?與「潛在的」種族歧視有關嗎?要哭了……我的意思是
最開始的開始,對於不同長相 人所感受到的就是不同,然後才有覺得誰美誰丑。似乎人類審美的演變過程中,存在一種自然選擇,在這競爭中,白人佔優勢(因為種族更優,所以相貌上也受到更多認可?)。慢慢地白人優勝,到我們這一代時就本能地覺得白人好看。是否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就體現了非常隱性、潛在的對種族優劣的劃分?
我不是種族主義者,但我不希望這個問題站在 「反種族主義」的道德高點來回答,我反對把問題歸咎於「白人強權美學」。本人既非從事人類學、心理學研究,也不從事整形醫學,但是作為一名設計師,「美」是一個我們一直都在思考的東西。我的認知有限,此答權當拋磚,歡迎指正。
我不否認yol叔所貼的黑人圖片也是美的,但那更多是一種帶有「藝術觀念」的審美(總體上黑人的體格的確可以說是發展得最美的,肌肉感與比例俱佳)。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膚色如何,相貌差異多大,這種美依舊令我們動容。但是,這種美的本質體現的是一種「人性「之美,它與我們一般論及的本能審美不同。
有關種族差異的學術研究常常會被人輕易扣上」科學種族主義」的帽子,比如理查德·赫恩斯坦的《鍾型曲線》、菲律普·洛旭庭的《種族、演化及行為》。客觀理性地看,人種之間存在明顯的解剖學差異、激素水平差異等是顯而易見的,這種「內部差異」所導致的體表外觀差異,進而讓我們產生的審美偏好真的只是我們屈於「種族文化強權」的結果嗎?
(必須指出,「人種」一詞更多是早期體質人類學研究的概念,分子人類學興起後,這個概念正被逐漸消解,這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好事。)
上圖為不同人種的頭骨在解剖學上的差異。有解剖學基礎的人肯定知道,人類的外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的頭骨,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通過技術手段復原幾千年前屍骨的相貌的原因。
人類對於面孔的審美是否是受文化影響的結果?
心理學家 Judith Langlois 1991年曾以2-3 歲和6-8個月大的孩童做實驗,在他們眼前分別擺放由成年人評判為美和丑的兩張面部照片,研究發現,嬰兒對被成人評判為美的照片凝視的時間較長。這個研究說明了人類對面孔美醜的判別或許是一種先天機制。有研究者認為,我們對身體的美感,可能受文化的影響較大(比如唐時以肥為美,緬甸的長脖族等);但是對面孔的審美則有相當高的一致性。心理學家Michael
Cunningham 在1995年的一項研究,讓不同地域的人給不同人種的女性照片打分,發現結果的一致性達到0.9以上,顯示出人類對於女性審美的跨文化共性。Langlois 2000年對面孔吸引力的研究,也發現不同文化的個體對面孔吸引力的評估具有高度一致性,達到0.94。(同時,有些研究也指出被試者對於自身種族的的審美評價相對要高過對其他種族評價,但與上述一致性不矛盾。)
澳大利亞心理學家Gillian Rhodes也在研究中發現,在不同的性別與文化里,面容吸引力的標準大致相似。2007年,密歇根大學的Daniel Kruger的研究也應證了這一說法,認為人們在對面孔審美認知中存在較高程度的群體一致性。
我們可以先從進化生物學的角度理解最基本的審美共性。進化生物學家與進化心理學家相信,性吸引力與人類的審美存在關係,典型例子是男性更偏好胸部大(有利哺乳),臀部線條明顯(盆骨寬,皮下組織富含脂肪,有利生育)的年輕女性(最佳生育年齡),這是進化上基於生物繁衍的考量。而人類對面孔審美同樣是出於對繁殖潛能的評價。
比如男性的魅力通常與寬下顎有關,這意味更高的雄性激素,而雄性激素與攻擊性有相當大的關係。 在動物之中雌性動物也傾向於選擇攻擊性強的雄性動物為配偶,這樣雌性動物和其兒女能在較安全的環境下生存。攻擊性在進化過程中是女性擇偶的重要特徵。反過來,男性喜歡下巴尖的女性,也是因為男性不喜歡女性帶有較多的雄性激素原因。這種男女相反的面貌審美趨向,進化生物學稱為性別二態性。
但是雄性激素過高,容易造成免疫系統不佳,而人類所採取的選擇性繁殖策略同時又是偏向於免疫力強大的健康異性。生物學家扎哈維於1975 年提出了「缺陷理論」,該理論認為動物界那些付出代價的行為或身體特徵(如孔雀大而華麗的尾部)是身體狀況和基因品質更為良好的信號。因此,只有最具活力的個體才能在並不影響其免疫系統的情況下發展出最為突出的男性性徵。
再比如對於女性來說,嘴唇的厚度與依賴於雌激素的女性脂肪積累有關,飽滿、輪廓鮮明的嘴唇所顯示的隱性生物信息就是主體的高雌激素水平,而雌激素水平正是豐腴多產的基礎和標誌。而男性之所偏好長發,是因為毛髮作為散發弗洛蒙的主要輔助器官,同時男性易受弗洛蒙刺激。
有人也許會問,如何僅僅從「天擇演化」的角度解釋有些女性偏好長相較為陰柔的男子?生物學家Cellerino A.曾做過一個實驗,招募一群女性志願者,預先測試她們所處的生理期,實驗是讓她們對不同男性面孔照片的評分。 實驗結果是處於生理排卵期的女性更偏好男性特徵明顯的面孔,而處於非排卵期的女性則較偏好較陰柔面孔。Cellerino認為,女性的選擇偏好可能是基於對生育選擇:出於生殖需要,選擇陽剛面容的男子作為最佳性伴侶;在平時,則選擇更適合撫養下一代的陰柔面孔男子作為伴侶。I. Penton Voak於2004的研究則發現,醫療條件落後的不發達地區更偏好男性特徵明顯的面容,而發達地區則相反。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外貌與體表的差異受到了地理因素的影響,比如黑人的黑色皮膚是抵抗地區猛烈的紫外線產生的結果(保護體內葉酸)。而白人的白色皮膚恰恰相反,由於居住於高緯度地區,陽光相對缺乏,而維生素D的合成需要紫外線,因此皮膚反倒不需要太多的色素(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白人皮膚變白產生的時間距今大概只有5000到6000年)。但是為何女性以白為美為發展為全球性的審美傾向?印度神經科學家Vilayanur S Ramachandra提出了「貧血論」,認為白色皮膚更容易發現是否貧血,這是身體是否健康的一項指標,因此它同樣是人類出於生殖選擇的結果。(我想,或許對於男性膚色要求沒這麼高或許是因為男性在進化歷史上逐漸處於擇偶主導地位的結果,並且較深的皮膚更加凸顯男性特徵。)
人類對面孔審美還有一個最基本的共性,那就是是對稱性—--我們通常稱之為「五官端正」。
John
Manning曾研究過運動員的對稱性 ,發現臉部的對稱性和賽跑能力具有正相關性,長得越對稱的選手跑得越快 。通常對稱性在進化生物學上是這麼解釋的:人的臉和身體的不對稱性是由病媒所導致的,而愈能抵抗病媒的個體,即對稱性越好的個體,便是擇偶的最佳選擇。
平均臉也是人類尋求審美范型的一種方式,它同時傾向於高度的對稱性。近年來,計算機科學有關人臉識別的研究也開始涉及到對於美貌吸引力的量化,平均臉就是其中一種方式。事實上,實驗心理學家Francis Galton早在1878年就利用投影的方式來製作合成臉,用以研究特定人群的外貌差異。1990年,美國德州大學的研究者通過計算機技術來得到合成臉,並提出了「平均臉假說「(Averageness Hypothesis)。這個假說認為,「平均臉」要比原來的臉更具有吸引力。國內生物特徵計算研究方向學者張大鵬在《人臉美學生物特徵計算》中也通過實驗指出大部分人認為靠近平均臉會使人臉更美。
完形心理學(又譯格式塔心理學)認為,判斷一個人好不好看的時間,約只需1/200秒(Ingrid R Olson的研究指出為13毫秒),因此只能掌握到瞬間的完形整體。 視覺不斷接受各種多變的人臉,將人臉信息平均成為大腦意識中的范型。
韓國仁濟大學整形外科教授李承哲在2010於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ISAPS)下屬刊物《美容整形外科》中發表一篇論文,發布了使用全球多名最漂亮女藝人的照片合成的五張平均臉。(其中包括黑人13名、白人16名、中國人20名、日本人14名,韓國人19名。必須指出的是,選取的白人里包括了有混血的Megan Fox, Jessica Alba 和 Angelina Jolie。這個研究的樣本或許不是太充分,但可以參考。)李承哲認為,最具吸引力的臉應該是本身就有足夠吸引力的平均臉,而不是大眾平均臉。
我們可以看出五張平均臉具有較高的相似性,一定程度反映了人類面孔審美具有平均的傾向性。
上圖是使用PS對五張平均臉進行簡單的疊加對比。(嚴格來說,真正的平均臉演算法是一種加權平均。)先製作中日韓平均臉的合成(右圖),再將圖與黑人、白人的平均臉以不同的圖層次序進行透明度疊加(左),我們可以發現五官重合度十分高,美貌似乎具有驚人的傾向性。(我曾經想過,如果有足夠多的美貌樣本,選取某些特徵進行相似性排列,我們應該可以建立一個更為清晰的美女傾向性坐標圖,而其平均臉可能就會是坐標原點。)
PetaPixel網站的一位用戶,在時尚雜誌《MAXIM》中選取了最吸引人和最不吸引人的照片各32張,將其合成平均臉。(下左為最吸引人的32張合成,右為最不吸引人的32張。為什麼是32?因為相關研究認為32張就可以合成具有吸引力的臉。)
我們同樣可以看到,相較不吸引人的一組,吸引人(美貌)的一組具有較高的契合度(較高的合成清晰度表明外貌契合度較高。)同時,實驗者發現較吸引人的一組較不吸引人的一組更能吻合Marquardt Phi Mask(馬夸特面具,下述)。
我們同樣可以看到,相較不吸引人的一組,吸引人(美貌)的一組具有較高的契合度(較高的合成清晰度表明外貌契合度較高。)同時,實驗者發現較吸引人的一組較不吸引人的一組更能吻合Marquardt Phi Mask(馬夸特面具,下述)。比例是人類尋求范型的另一形式。東西方藝術史上都有許多對人的面貌比例的研究,比如「三庭五眼」就出自元代畫家王繹的《寫像秘訣》。
某藝用解剖學資料中的比例:
而黃金比例則是人類另一種追求理想美貌的方式,它尋求的是背後的自然數學邏輯。西方藝術家對於完美比例有著更深的痴迷。比如米開蘭基羅所作,號稱雕塑男神的《大衛雕像》就是黃金比例的體現。而達芬奇,這位學術型畫家更是對於黃金比例有深入的研究,其著名手稿《維特魯威人》展示了人體精妙的黃金比例關係。
黃金比例與對數螺線是我們自然界中數學之美的最典型體現,從鸚鵡螺到向日葵,它頻繁地出現在眾多自然事物上。人類的中切牙(門牙)寬度是旁邊側切牙的1.618倍,近節指骨長度是中節指骨的1.618倍, 中節又是遠節指骨的1.618倍 …...人臉中體現的黃金比例。
人臉中體現的黃金比例。美國整形外科專家Stephen Marquardt利用黃比例建立了一個理想美貌模型,稱之Marquardt Phi Mask(馬夸特面具),並且宣稱該「面具」適用於所有人種。事實上,此模型也早已作為醫學整形界的參照標準之一。(官網MBA California有模型建立過程的動態詮釋)
馬夸特面具可以在人類歷史上眾多美形中找到對應。(更多的圖可以自行搜索。)
馬夸特面具可以在人類歷史上眾多美形中找到對應。(更多的圖可以自行搜索。)美國醫學博士Philip A. Young和他的團隊於2006年提出了另一種理想美貌的模式,認為理想的面孔是由虹膜的尺度決定,虹膜的尺度及其整數倍的尺度決定了整體的外貌。
上述多少有點離題,但是我想說明的一點是,在許多有關人類面孔的研究中都傾向於認為人類有一種共同的審美范型。無論最終人類能否找到理想美形的答案,但在愈加「審美全球化」的今天,我們的人類正逐步走向同化。我們可以想像,未來全球性的的混血、高度可定製的整容技術,甚至基因改造技術、基因優選生育,它們都可能把人類推向一個高度同化的未來。至少,這事正從某個國家開始,不是嗎?
再說回人類審美為何偏向白色的膚色。把這一現象粗暴地歸結為「白人強權美學」與歷史事實明顯不符,這種解釋很難說明從東亞到南亞在,在與西方几乎沒有過多接觸的古代就有推崇女性「以白為美」的現象,古典詩詞常見的「膚如凝脂、冰肌玉骨」云云,皆為對女性審美要求的寫照。1986年,Van den Berghe和Frost 從HRAF(The Human Relations Area Files, Inc. 人類關係區域檔案)的51個人類社會數據中發現,有41個社會偏好白皮膚。而其中有30個社會表現出只對白皮膚女性的偏好,14個社會同時偏好白皮膚的女性和男性,僅有3個社會表現出對白皮膚男性的偏好。一些研究則表明,白皮膚的女性顯得更為年輕,吸引力更高。臉部皺紋、雀斑等都是影響「暗區」增多的因素,這些暗區使得人顯得衰老。在特效化妝技術中,最簡單是方法就是通過增加臉部的暗區來使人顯老。
事實上,以膚色來劃分人類的的方法一早就被人類學家所摒棄,我們知道,歐美人完全沒有「黃種人的概念,一般只稱呼Asian,Mongoloid同時譯成黃種人是有誤的。
(有人舉了《成為黃種人:種族思維簡史》(Becoming Yellow: A Short History of Racial Thinking)質疑,但這本書恰恰是說「黃種人」這個概念是如何隨近代種族主義的出現而產生的。我想說明的是,在西方的傳統語境中,White 和 Black分別指代「白人」、「黑人」是自古有之,而「Yellow"則是19世紀左右才隨種族主義思想的擴張出現,現代歐美幾乎已棄之不用。
從Renatto Luschan人類膚色分布圖可以看出,僅有北歐人才擁有較白的膚色,而大部分東亞人和中亞人、地中海人、高加索人膚色差距不大。某些人自認為」黃皮膚「為本質,而覺得我們的民族以白為美是崇洋媚外、屈於白人審美的觀點是經不起事實推敲的。
從Renatto Luschan人類膚色分布圖可以看出,僅有北歐人才擁有較白的膚色,而大部分東亞人和中亞人、地中海人、高加索人膚色差距不大。某些人自認為」黃皮膚「為本質,而覺得我們的民族以白為美是崇洋媚外、屈於白人審美的觀點是經不起事實推敲的。此外,大部分以白為美的社會的膚色審美也並非認為絕對的白才是美,而是帶有紅潤「血色」的膚色。戰國文學作品《登徒子好色賦》對美得恰到好處是這麼說的:「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B. Fink和 K. Grammer等人的研究發現,膚色略帶紅色的女性,男性認為更有吸引力。對此的解釋認為略帶紅色的皮膚說明正常的血液循環,因此是健康的表現。
膚色對於審美評估的影響,有人舉了普京與奧巴馬膚色互換的圖片,我們來看張黑化的范爺。
人類的視覺是「脆弱」的,充滿錯覺的,時刻存在的視覺對比影響著我們的判斷。「對比」是藝術創作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畫過素描的就知道,要在白紙上表現一個白色的東西,那麼就得壓黑周圍的環境,讓其形成對比。黑種人臉部高光與膚色對比度大,但暗部與陰影區(美術上一般稱投影)則與膚色對比度小,但暗部與陰影是影響人對五官感受的關鍵。通常來說,繪畫上要塑造出人的立體感的關鍵是整體的明暗關係。
以128的中間閾值色階的處理結果。很明顯的,後一張幾乎沒有可識別性。
以128的中間閾值色階的處理結果。很明顯的,後一張幾乎沒有可識別性。這是一個經典的視錯覺,它顯示了「視覺對比」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上下兩個方塊的顏色是一樣的,遮住中間的亮部就可以發現。
這是一個經典的視錯覺,它顯示了「視覺對比」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上下兩個方塊的顏色是一樣的,遮住中間的亮部就可以發現。五官的「立體感」被常常拿來比較,但關於這點少見相關研究,有可能與視覺的動態審美相關。歐洲人前凸的眉骨和高鼻樑通常被認為較具有立體感的關鍵,而東亞人相對臉部較寬,五官顯得較扁平。歐洲人前凸的眉骨被認為是狩獵過程中避免傷害眼睛的進化結果,狹長的高鼻子則是寒冷的高緯度地帶讓冷空氣吸入有個升溫的緩和過程。按我的一般觀察,在中國來說,「立體感」一詞應該相對傾向於「女性對男性的審美要求」這種情況,筆挺的鼻樑也是古代對男性審美要求,而對女性則要求相對要小而精緻。黑人的鼻子相較扁平,兩鼻翼間距大(鼻寬),是被大多數人認為欠缺吸引力的因素之一。我猜想,對於跨種族審美來說,可識別性可能影響人們對於吸引力的評估,而鼻子恰恰是需要最多特徵點用於識別的。
歐洲人前凸的眉骨,較深陷的眼窩所引起的光影所帶來的神秘感與男性氣質可能是帶來吸引力的原因,這一點可能更多是跨文化交流帶來的結果。
Allport在1954年提出過「跨文化接觸假說」,認為跨文化可以減少對外群體的偏見,,該理論得到了許多研究的支持。國內外均有研究顯示,跨文化接觸的確會提高對另一群體的審美評價。在中國古代,與洋人接觸少,同時信息相對封閉,我們的審美認知更容易受到文化先入為主的暗示,對外國人的認知存在偏見。所以,在古史記載的外國人,基本上都描述為「異類」。而今,我們這種偏見/歧視或多或少仍存在,至少我們13億人口大國美女比例也並不高,卻要求人家都得「長得合我們胃口」是不是太不合理了?黑人也是有美女的啊!有人舉了Iman,我也可以舉幾個,Isabel Correia, Joan Smalls, Jourdan Dunn, LeliaLopez, Chavoy Gordo,當然,還有人覺得是「白人美學」導致的結果,那我真不知道說什麼了。
Isabel Correia,
Isabel Correia,-------------------------------------------------------------------------------------------------------------------------------
以上扯得有點遠,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清楚,我說這麼多只是想表明幾點:1.人類的面孔審美存在很大的共性;2.所謂的」白人主導的審美觀」存在被高估的可能;3.黑人也有美女,而且並不偏離人類共通的審美觀;4我們虛構了一個「黃種人」的身份,把一些原本就是我們文化中的審美說成「白人強權美學」不符事實。
- 以下內容多圖,手機用戶慎入 -
這個答案的圖,真的真的,非常非常多!
結論:
經濟與進化,是影響人類審美的兩大要素。 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什麼不好看,進化審美佔據大多因素。而我們認為什麼好看的心理中,經濟強勢則佔據更多因素。
因此,今天這個問題。其實背後隱藏著兩個小問題。 1. 為什麼我們認為黑人不好看。 2. 為什麼我們認為白人更好看。
按照大眾的審美標準,會認為黑人不好看,而白人好看,與進化審美和經濟強勢有關,與膚色無關,更與種族歧視無關。
大多黑色人種的五官生長,不符合大眾在進化過程中,對於面部審美的認知標準。
接下來,我就來一步步的告訴你,為什麼按照大眾的審美標準,會認為黑人不好看,而白人好看。
這問題看似簡單,但其實相當複雜與糾結,因為其中牽扯很多延展,我只說關鍵部分。其中有部分內容摘自本人以往舊答案。
重點部分已加粗。
黑種人 - 黃種人 - 白種人
以上,是世界上的三大膚色人種之間,面部特徵相似度的排序。
各位可以留意觀察生活或影視劇。不難發現,有些黑人和亞洲人的面部特徵會看起來很像。
同樣,我們也會發現一些五官看起來特別像白種人的亞洲人。
因為,從五官的相似度上來說,亞洲人的五官特徵最為中庸,介於黑色人種與白色人種之,所以,我們會看到長得像亞洲人的黑人,也會看到長得像白人的亞洲人,卻不會看到長得像白人的黑人,或者黑人的白人。
我們的鼻子,沒有黑色人種那樣寬大,嘴唇也沒有黑色人種那樣肥厚。同樣,我們的鼻樑也沒有白色人種那樣細窄,嘴唇,也不似白種人那樣薄小。
所以,究竟為什麼,大眾會覺得白人普遍好看於黑人呢?
先來看一張圖。
看到鳳姐後,你最先注意到的,是她臉上五官中的哪一部分?
讓我們先來忘記「漂亮」這個概念,只說說「丑」。
以下內容,來自以往舊答:平面排版時,突出中文的美感有哪些方法? - eno-one 的回答
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一直本著安全第一的原則。對於事物表象的判斷之後產生的心理感受,隨著人類的進化一直伴隨著的。
出於安全第一原則,人類的天性會自動的根據物體的表現(形狀、顏色等)來判斷事物的危險程度。例如尖銳的器物與色彩斑斕的昆蟲,都會給人警示的不安全感,我們可以看看公安或消防的警戒色帶,皆是遵循了這樣的心理。
以上提到,人類觀看事物的心理活動,是第一時間先排除危險感,也可以說,第一時間是在尋找違和感。比如上圖中的鳳姐與angela baby照片對比。
當我們看到鳳姐時,我們大腦的第一反應是會先去尋找她臉上哪些部位破壞了整體美感,比如大嘴和眼袋,這也就是我們第一時間會注意到她嘴巴的原因。而當我們再看到天使拉寶貝時,我們則不會去思考到底什麼使得她看起來很美。
我曾給學生上過一門課,叫做「審美」。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要學習審美,因為他們認為審美應該是天性和本能。
希望通過我的第一個例子,大家能夠明白,發現美不是本能,發現丑才是本能。
因此「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句話,應該按照如上去理解。
說的更加直白一點,人類對於事物的第一反應不是「審美」,而是「審丑」。
黑人里,當然也有帥的掉渣的,美的讓人哭的,萌的讓人愛的。
但是,以上這些,普遍被大眾認為長的好看的黑膚色人種,他們的面部特徵已經並不是我們傳統認知中,黑人五官所具有的特徵了。
提到黑色人種,除了膚色以外,你所能想到的五官特徵是怎樣的?
大鼻孔,對不對?厚嘴唇,對不對?
以上兩點,正是為什麼大眾審美會認為黑人並不好看的原因。
接下來,再看看上圖中,我所舉例的幾位黑膚色明星,注意看看他們的五官,是不是會發現,嘴唇與鼻孔都不是那麼大?
再來多看幾個NBA里的黑人明星。仔細看鼻子和嘴唇。相較於大多黑膚色人種,他們的鼻子與嘴唇,都是更小的。
所以,這個問題需要討論的,不僅僅是,為什麼黑人在大眾眼裡不好看,而是為什麼厚唇與大鼻孔會讓人覺得不好看。
千萬不要以為我們所說的好看與不好看,只是一個特別感性的辭彙。因為在大多數時候,我們這些心理的形成,都是有原因的。
當我們評價某人長的「漂亮」,或「丑」時,其實我們在說什麼?
漂亮的人,意味基因的穩定,沒有突變。而五官的整體搭配是否和諧,則是最直觀的視覺反應。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是下圖舉例這樣,這些舉例的,只是一些病變的結果。
什麼是長得好看?
長得好看,是五官的和諧搭配,是面部五官整體的一種平衡感,沒有違和,也沒有突兀。
什麼是面部五官的和諧平衡?讓我們來從下面的案例中來做一次比較。
先來看這張。你覺得這個人長得是否好看?
接下來,再讓我們看看這個人面部的全貌。
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明確的指出,他的面部,到底哪一部分是屬於違和的元素。
所以,請明確,當我們在說一個人長的好看時,其實我們是在誇獎讚美ta的五官搭配的和諧,沒有違和的部分。
再讓我們來看看鳳姐,看看當我們去除掉了鳳姐面部五官的違和部分之後,鳳姐會變成什麼樣子。
請仔細看,眼睛是沒有改變的,僅僅加長了睫毛。但是眉毛拉長了,嘴巴縮小了,臉和鼻孔都進行了縮小。是不是看起來整個人都變了?
接下來,還是再讓我們做一組對比。這次,拿來對舉例的人,是angela baby。
下圖,是正常的baby。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是鼻子放大後的baby。
接下來,再做一次比較。這一次,我將baby的鼻子縮小。
大家可以從整體效果上,來自己判斷一下,是不是鼻子放大後會變醜。但是為什麼鼻子縮小之後不會變醜呢?後面我會回答。
接下來,我們再來繼續做比較。
這張,是五官正常的baby。
這一次,我選擇放大的部位是嘴巴。
再來看一張嘴巴縮小後的baby。
還是和之前一樣,我們會發現,嘴巴放大,人就會變醜,但是嘴巴縮小,卻基本沒有什麼影響,而且甚至會覺得鼻子或者嘴巴縮小之後,整個人會更漂亮一些,對不對。
現在,在讓我們來看一組亞洲人與白種人的面部特徵比較。
先看到的,是德克。
接下來,是姚明。
注意看白種人與亞洲人的鼻子部分,看鼻樑鼻翼的寬窄,還有看鼻頭的大小。然後再看嘴巴的比例關係。
白種人,有著更符合我們普世審美的窄鼻子與小嘴巴。所以,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會認為白種人更加符合大眾的審美眼光。
為什麼鼻子或嘴唇過大,會讓我們認為不好看呢?為什麼相對較小的鼻子和嘴巴會讓我們覺得好看?
我們的鼻子,我們的耳朵,我們的嘴巴,都會隨著年齡不斷的生長。但是,我們面部變化最小的部位就是眼睛。
所以,讓我們先從眼睛開始說起。
眼部,請注意,我說的是眼部,而不是眼睛。
眼部(眼睛,眉毛,眼部肌肉群,卧蠶......)是人的面部,傳遞情緒的主要媒介。我們大多數表情,都是直接從眼部來傳遞的。例如大笑微笑的眯眼,例如生氣煩躁時的皺眉等等。
所以,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對人眼部首先識別觀察的自主反應。
我們來看一組圖例對比
上面的兩組對比,大家可以自己來判斷一下,你的視線會在哪一張上停留更多的時間。
為什麼眼睛大就會好看?
1. 由於眼部是傳遞情緒的主要載體,也因為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觀察習慣。眼睛越大的人,越容易引起人在觀察時的情緒共鳴。
2. 由於嬰兒面部的眼睛比例,佔到了整張臉比例的更大面積,所以,眼睛越大的人,越容易讓人與嬰兒的無攻擊性聯繫在一起。
所以,眼睛大,會被人認為是好看。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漫畫人物,會刻意的增大眼睛在面部的面積,讓人覺得人物更加可愛的道理一致。
說完了眼睛,再來說鼻子和嘴巴。
為什麼說嘴巴或鼻子放大之後會不好看?
還記得一開始的時候,我給大家提到的,我們判斷一個人長得是否好看,其實是在觀察五官比例與搭配中是否和諧,是否出現突兀。
而放大的嘴巴與鼻子,對於人面部來說,就是屬於突兀的違和元素,並且,鼻子與嘴巴也並不具備眼睛那種傳遞情緒的功能。所以,鼻子或嘴巴太大,會讓人覺得不好看。
更小的鼻頭,更窄的鼻翼,更小的嘴巴,意味著這個人五官更接近與沒有攻擊性的嬰孩。與其說,我們是在覺得好看,其實我們是覺得無攻擊性。
以上,是為什麼小鼻頭小嘴巴,我們會覺得更加好看的根本原因。
總結:
1. 黑色人種的五官生長與五官間的比例搭配,更容易出現不符合我們視覺感受的違和。正是這些突兀違和感的出現,讓我們覺得黑色人種不好看。
2. 白種人的五官生長與比例搭配,除了不易出現違和感之外,更由於切合嬰孩面部的一些面積體積細小特徵,所以讓人從視覺心理上更易接受,從而覺得好看。
為便於查看,所有答案都在個人收藏夾內( ENO[觀點與成長]ENO[美學與穿搭]),希望幫到需要的人。
答案如需轉載,請務必標註出處。
(多圖預警)
讓我講個故事吧。
大年初二,我閑得發慌,和表妹一起去動物園。天氣冷得要死,我們只好在室內的猩猩猴子館取暖。
每種猴子都被放在單獨的小房間里。嘰嘰喳喳,很是熱鬧。我從長長走廊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又走回來。一面走,一面看走廊一側籠子里各種各樣的猴子們。
我看到了金絲猴,覺得挺好看:
我又看到了黑葉猴,覺得難看:
我又看到了……哎,等等。
為啥我會覺得金絲猴好看,黑葉猴難看?!
為啥捏?!
難道因為一個是白金,一個是藍黑(誤)?難道我種族歧視的本性,甚至在人畜無害的動物園猴子身上也難以掩蓋?我難道真的是一個骨子裡的種族主義者?!
我心頭湧上一陣沉重的自我厭惡,走到了一旁的長椅上,沮喪地坐了下來,決定好好反思一下自己。
。。。。。
。。。。。。
。。。。。。。。。。。。。。
五分鐘過去了。
。。。。。
。。。。。。。
我突然明白為啥我覺得金絲猴長得好看了。
確實是因為金絲猴臉白,但是臉白並不是關鍵,關鍵是:因為金絲猴臉白,所以我能看清它的表情。
因為臉白,就算在光線陰暗的猴子猩猩館裡,我也能清楚地看到它的眼睛,鼻子,嘴,我能看清它的眼神是清澈還是渾濁,是淡然還是恐懼,我能看清它嘴角最微弱的扭動,每一絲最輕微的表情變化,我都能盡收眼底。
(免得你們往上拉我再貼一次,是不是很貼心呀)
但是黑葉猴呢?本來屋裡已經很黑了,它的臉根本就是一團黑乎乎的毛團,在我眼裡,根本就是一個又一個無面人在跳來跳去,我怎麼知道它是不是在看我,是不是在用陰險的眼神看我,我怎麼知道,下一個瞬間,它是不是會對我發起攻擊?
(就像這樣)
這僅僅是在一個動物園裡,猴子們在一扇玻璃背後,就會讓我有這樣的感覺。
如果是在野外呢?
如果是在幾十萬年前,赤手空拳的人類祖先,所戰戰兢兢生活著的森林裡呢?
換了你,你會覺得看到一個能夠看清面部表情的生物更讓你安心,還是一個一團漆黑的黑臉怪,更讓你安心呢?
哪怕那個黑臉怪是童叟無欺,人畜無害的,可愛的,小猴子。
因為我們看不清,因為,那臉上,沒有光。
人是生活在光中的生命,我們不是夜行動物,黑夜給我們帶來的,恐懼大於庇護,我們沒有一雙能夠在黑暗中發光的眼睛。我們所能做到的,不過是儘可能地在光下,尋找自己的生存機會。
而白皙的膚色,相比黯黑的膚色,更加反光,能夠帶來更多信息,被人類的眼睛所接收到,讓人覺得,那個白一點的陌生人,似乎更加沒有攻擊性,就算ta有什麼不軌的意圖,也能夠更加容易的通過微表情,而被人所發現,所感知。
而那個黑一點的陌生人呢?我看不清你的表情,看不清你的神色,你的微表情在我眼裡是一團混沌,我根本不可能坐在大太陽底下,久久長長地觀察你,理解你,我們的相遇,只是在陌生森林裡的一次邂逅。我只知道,我看不清你,因此我不知道。你對我來說,更加未知,也意味著,更加危險。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又怎麼樣。
千千萬萬年來,人類就是這樣度過的。深色的膚色掩藏了太多信息,除了表情,還有皮膚的健康程度,膚色的均勻程度,皮膚的粗糙程度,這一切都標誌著一個人是否健康,在遠古的標準下,也就是說,是否美麗。不過歸根結底,我們覺得膚色白皙的人更美麗,其實不過是因為,在幾十萬年前,你的祖先看到一個膚色白皙的陌生人,心頭所掠過的,那一絲絲,莫名的,安全感,而已。
=========================
這是一個故事,講述者不對其中有可能涉及到的任何涉及實證研究論證的部分負責。
啊哈哈。每個人種所」美「之處不同。
在德國待的時候,確實被日耳曼人的冰脂凝肌震撼到,尤其是15~18歲的小姑娘,皮膚真的是好到沒話說,吹彈可破毫不誇張,配上金髮碧眼,可以說真像是個藝術品。但是,如同很多人知道的一樣,白人衰老得太快了,25歲以後雀斑,皮膚褶皺基本是以不可阻擋的速度侵襲,再加之肥胖,所以大街上耷拉著皮膚的中年婦女牽著瓷娃娃一般的女兒並肩走的景象讓我一度難以適從。
德國的黑人不多,而現在在美國,每天看見滿大街的黑人,觀察後的結論是黑人的面部五官絕對比不上白人和東方的黃種人——不夠立體,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有的黑人的身體形態真的是讓白人和黃種人望塵莫及,這種形體的美不是靠健身或者鍛煉所能匹敵的,許多黑人的身材簡直像是PS出來的,男女都一樣,黑人男子肌肉群很容易就出線條,黑人女子腰身高,豐乳肥臀且四肢修長,而且衰老不太明顯。
而亞洲人中,最具代表的還是中日韓三國人,亞洲人在外形方面,五官優於黑人次於白人,身材次於白人和黑人,但是亞洲人的優勢第一是衰老較緩慢,亞洲人中,過了40歲還風韻猶存的人大有人在,這是白人完全不能匹敵的。另外,氣質一直是我認為遠遠要高於五官的一項指標,也就是許多歐美人眼中的東方韻味。亞洲人有自己獨特的韻味,而不像許多白人女子,五官過於生硬陡峭,而看起來接近男子。
一言蔽之,白人美在五官,黑人美在形體,黃種人美在韻味。上帝是公平的。以上,主要站在一個男性角度評價。
中國人接觸黑人才幾十年的時間。白人則不同,早在唐代,西北的胡人與中原人就有了廣泛的交流,其中不乏高鼻深目的白人。明代以後,無論是北邊的沙俄還是南邊的葡萄牙人、荷蘭人,中國人對於高加索人種早已有大量的接觸了。說的通俗一些,看得多了,自然就看得順眼,看得習慣。
黑人真正進入我們的視野是在建國後,在毛主席的領導下,中國人發現原來世界上還有「非洲國家」這個概念,與我們同屬第三世界。
朝鮮戰場上,美軍第二十五師第二十四步兵團就是一個著名的黑人團。說它著名倒不是因為戰鬥力多強,而是因為全部兵員由黑人組成,嚇退了志願軍第一次衝鋒(沒錯,是真的嚇退的)。你能想像志願軍戰士在夜襲的時候刺刀挑開睡袋看見一個黑糊糊的腦袋時候的心理陰影嗎?!
審美觀的形成需要歷史的積澱和認識。黑人往往身型更健美,皮膚也更光滑,但國人要接受黑色的審美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洗滌。
最後貼一張著名的照片:沒有人生來就懂得歧視。人人生而平等,無論黑白,一樣都是上帝的作品。
黑人的整體色彩太過單一了,五官毛髮都像是一個平面。不符合中國傳統繼承下來的審美觀,跟種族歧視毫無關係。
看看中國古代形容美的成語:唇紅齒白、明眸皓齒、冰肌玉骨、面若桃花……可見我們的老祖宗眼中就是要有色彩的對比才能顯得美,而白人就具備這些特點,底色淺,易對比。
人的審美是認知中很複雜的一項構成,審美是天生和後天環境影響的共同結果,就像人天生就對有著比較對稱五官的人比較感興趣,而五官對稱的人往往更美。隨著人的成長,認知的更加完善,人對美的認識進一步的提高,開始有了美醜的辨別,美的事情往往和愉快的心情,好的感受聯繫在一起,比如你會發現很多男孩子在尋找伴侶的時候會認為以他們媽媽的模樣作為標準,雖然他們的媽媽可能不是那麼的美,但是在他們認知形成中,這便是美,一種帶著安全感,快樂的美。
而丑,往往和臟,惡,恐怖,等一切給人帶來負面情緒的東西聯繫在一起。比如孩子害怕黑暗,大人也總是拿著黑暗來嚇唬孩子,因為他們總會覺得黑暗裡有一切不可知的可怕東西,遠不如一個艷陽天能讓人看清東西來得好。
在很多兒童動畫里,也就自然而然的拿著白作為善,而黑則作為惡。像是西遊記裡面,妖怪的洞府總是陰森森的,你都不知道哪裡會跑出來一個奇形怪狀的怪物來嚇唬你,比如這個,你一看就知道是壞的:
但是下面這個就很迷惑人了,比如你讓豬八戒遇上下面這個,他肯定不會拿起釘耙,而是長著雙手樂呵呵的跑過去,因為這是美的:
當西遊記開始形容天庭的時候,一定會白到你發怵,因為一定要突出天庭的正義,光明,連天庭的兵都是高大帥氣的,而不像地府那樣陰森詭異:
這是人類的一種近乎發自於本能的「刻板印象」,那就是白就是好的,美的,而黑,就是丑的,惡的。一個更典型的例子,當你第一眼看到下面兩個人的時候,你更喜歡哪個?
中國的古典名著對於黑和白的出現很清晰,形容人美,其中一定會有白,形容人凶神惡煞,一定有黑著一條。
這並非歧視,而是人逐漸培養成的一種審美選擇。
而對於黑人和白人這個問題,這樣理解起來就很簡單了,你第一次看見黑人的時候,是什麼感覺?反正我十六歲來美國讀高中,見到黑人舍管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好大一隻猩猩。(沒有冒犯,真的就是這樣覺得的。)然後就很羨慕那些分到白人舍管的小夥伴們。
首先黑這一條,就讓很多人不喜歡了,哪還有心思細看他們的面貌?細看下來,黑人及其厚嘴唇,塌鼻樑,都不在我們對於美的標準裡面。(你要有舒淇那麼性感那麼獨特的五官搭配有個厚嘴唇也另當別論是吧)
首先,黑人是很大一個範圍,因為非洲是人類發源地,非洲的種族差異,或者僅僅計算撒哈拉以南的黑人的種族差異,也是所有區域中最大的,黑人內部的dna差異比白人和黃種人之間還大。
黑人的相貌是隨居住地區而不同的,其中居住在中南部的桑人由於趨同進化,和東亞人種極為相似。非洲沒有寒帶地區,所以沒有和北歐人種類似的,但是非混血的金髮的黑人、高鼻的黑人也是存在的。衣索比亞的黑人是地中海文化圈熟悉的人種,希臘羅馬人也誇過他們美貌。而在北美,混血的黑人相貌就更多了,但是以尼格羅人種最多(尼格羅也是非洲的最大人種族群),東非黑人反而少見。
上面有個很多黑人照片的答案,裡面大部分不是典型北美常見的尼格羅人種。
如果限制到北美常見的尼格羅人種,也就是非洲中部到西海岸被掠為奴隸最多的黑人,厚唇捲髮,,相貌特徵是炎熱氣候決定的,其審美和東亞、西歐有很大差異,因為大家生活的氣候環境不同,好看不好看是見仁見智。
好看不好看是個主觀問題,比如說東亞人常說北歐人種好看,但是扣除金髮碧眼的顏色特點,只看相貌,其實國人並不太接受高鼻深目特徵極其明顯的相貌(其實我覺得從諷刺漫畫來看外國也不喜歡)。大家喜歡的相貌,大多都是人類平均相貌然後有自己的顯著特徵,特徵明顯但是又不過分。
身材方面,黑人有身材很好的,也有以東亞眼光根本不能看的,不能一概而論。贊同@小白勞工 ,我的答案是這種自然審美的形成與潛在種族歧視幾乎無關。
非專業,就個人的粗淺理解說一說。
一個文化中佔主流的自然審美形成,是和當地人種、環境、歷史有密切關係,且隨時光不斷變化著的。我國唐朝以胖為美,這種豐滿濃麗的追求與唐王朝的世界地位、開放姿態,乃至皇室中的鮮卑血統有關。日本曾流行把牙齒塗黑,背後其實有保護牙齒、避免齲齒的原因,黑齒有健康美的意味。而現在呢,除了少數人群,幾乎全球都以雪白、亮潔、整齊的牙齒為美——黑人皮膚黑,牙齒就顯得很白,對比效果特好,你看我國的老牌黑人(還有黑妹)牙膏,不就包含了對黑人所擁有自然美的認可和追求?
黑人美嗎?當然可能很美,尤其是身體。跳國標舞會有舞者把皮膚塗黑,健美大賽參賽者也會把皮膚塗黑,因為黑色最容易凸顯身體肌肉的線條。黑人的皮膚還是所有人種中最好的,細緻、光滑、閃閃發亮。黑人的臀部線條更是贊,普遍挺翹,大多數黃種人則相對扁平,需要刻苦的鍛煉才能勉強改善——但是,那種像獵豹一樣飽滿、優美的身形,並不是人人都有的,不論白、黃、黑,絕大多數路人身上都掛著大坨贅肉,或者大片排骨,這個時候奢談不了太多身體肌肉美,黑色皮膚在這種情況就並不佔優,大家談論美,更多地還是集中在面部五官。
那麼從膚色上說,自古以來,在我們還不知曉黑人存在的年代,中國人對美的描述中,對白皙肌膚就推崇最多,上面一些答案都列舉了不少了,還有「一白遮百丑」這樣的俗語。很多身體疾病都可能在皮膚上表現出來,比如黃腫、灰暗、長斑,黃種人如果能擁有天然白皙、紅潤、無斑、細緻的皮膚,顯然他/她的身體是健康的,而且可能不大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家境較好——人類的審美無疑是要和性選擇聯繫起來,更可能傳遞基因的外觀特徵「更美」,這種審美是很自然的,造就了我們對白皙的追求,對暗色皮膚的不感冒,美黑什麼的,都是現代潮流,黑美人什麼的,人都長得特美才行。
而且白皙的皮膚和黑髮、黑眼睛(金髮、紅髮、褐發、碧眼、綠眼、紫羅蘭眼……)、紅唇視覺對比更強烈,容易分辨,鼻子的輪廓也更明顯,相較黑色皮膚是五官更好的「畫布」。題外話扯一句:我覺得黑人穿什麼都特別「潮」,因為啥顏色的衣服配黑皮膚都特別有調調,他們也鍾愛顏色鮮明的服飾,黑皮膚對整體造型的助力挺大的,和對五官的襯托相反。
大多數黃種人的五官本來就不夠立體,黑下去五官就更容易糊,哪怕是輪廓很贊的美人,譬如古天樂,也只能美黑到某個程度,再黑一點,就會覺得是不是過了點。黑人也是一樣,同樣的五官,很多人會覺得膚色淺的更好看,無非是因為淺膚色對五官輪廓的表現更好(另請參考@吳聊 答案的貼圖)。再說人種造成的五官差異。我們對於人體的審美,其實處處都存在著數學公式。譬如女性的腰臀比,譬如腿長與身長的黃金比例,在五官上也如此,用我們老祖宗的標準就是「三庭五眼_百度百科」。
研讀過三庭五眼後,你會發現,黑人普遍較寬的鼻翼(熱帶地區呼吸散熱需要)、較大較厚的嘴唇、眉間距眼間距都更不容易符合這個「數學標準」(並非「白/黃人標準」)。題主所說的「大部分人都覺得黑人「面部特徵」沒有白人好看」,我覺得可以用這個來解釋。
當然所謂「好看的人更多」的白人、黃種人絕大多數人也都不符合這個標準……過高過窄過長的鼻樑,和扁塌的鼻樑一樣,都「不美」。而且就和中日韓三國人的長相其實有差異一樣,不同民族的白人、黑人長相差異也很大。拉丁人和斯拉夫人長得就是兩回事,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南,膚色最深的的黑人和其他地區的黑人,比如很多膚色比較淺的非裔美國人,長相差距也很大。可只要是五官比例接近這個數學標準的,其實都是好看的。如下圖都是典型的黑人長相,左圖爽朗的姑娘是不是比右邊的要好看呢?當然了,美人兒就更不消說了(之前貼的碧昂絲是混血,想換成純的黑美人……換了一個超模,後來又查證了也有韓國人血統- -我再找!)感謝上面vittua mitta 答案里manoe Liu和安雅的評論,讓我查到當年Michael jackson的「Remember the time」里令人驚艷的皇后Iman!是不是美得令人窒息,一見傾心?
當然了,美人兒就更不消說了(之前貼的碧昂絲是混血,想換成純的黑美人……換了一個超模,後來又查證了也有韓國人血統- -我再找!)感謝上面vittua mitta 答案里manoe Liu和安雅的評論,讓我查到當年Michael jackson的「Remember the time」里令人驚艷的皇后Iman!是不是美得令人窒息,一見傾心?我……不再執著「純正」了。這位超模是索馬利亞人,按一般人的觀念,肯定是純正黑人了,但是一查資料,「索馬利亞人」屬黑白混血的衣索比亞人種,他們分布於東北非,是閃米特人與黑人的混合。體質上他們中高身材、長頭型,與地中海人種相似。他們是牧民,他們後人是圖西人、索馬利亞人、馬塞人和厄利垂亞人。他們也是尼格羅人種的一部分。
所以,現在單以黑人、黃種人、白種人這樣的標準來劃分都很難精確了,世界民族融合越來越多,我國的現在漢人也是多民族融合後的結果嘛,北方人南方人長相差異也不小啊。再來個普通的非洲姑娘吧,雖然陽光角度導致照片上眼睛有點噓,仍看得出很美。沒有去黑人比較多的地方實地觀察過,不清楚黑人美人和路人比例的分布。但是就白人而言,單瑞士和法國街頭打望的結果,本人沒有發現這些地區的白人相貌「美人」的比例有多高。雖然普遍高鼻、深目,大多也就是路人。但是到了義大利,俊男美女就真的滿街……
樓上也有答案提到,其實「平均臉」是最美的,所謂「平均臉」並不是大眾臉,而是融合了所有人特徵的臉,最符合數學標準,誰看到都會認為美。平均臉非但不是很多人吐槽的「怎麼大眾臉能這麼美?」,它才不是大眾臉呢,那是標準的大美人臉。所以如果能「平均」全世界民族特質的臉,那一定美爆了,那也是血統複雜的混血兒常常看上去和畫一般妙不可言的原因吖!
平均臉,我覺得都美爆了(這張圖引得比較不嚴謹,這感覺是美女or明星取樣的。全一點的平均臉,還有一些大學的學生有製作過不同學校的平均臉,網上可以搜到)。混血黑人大美女哈里貝瑞,是不是就很接近平均臉?
混血黑人大美女哈里貝瑞,是不是就很接近平均臉?--------------------------------------------------------------------------------------------------------------------
此外我認為審美會受到文化潮流的影響,正如殺馬特造型是當年某些視覺系藝人玩剩下的,正如我國古代對東亞潮流妝容、服飾、建築的影響一樣,現在的世界流行文化輸出,還是以西方白人製造為主,群眾會受到影響很正常。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人總是比較欣賞和自己較接近的,一開始中國人接觸到白人,也大不欣賞,覺得黃頭髮綠眼睛很怪異,但白人的膚色不但符合對白皙皮膚的追求,相較黑人皮膚與我們也更接近。加之後來我們又向他們學習,文化上的傾向性令我們更容易接納白人,慢慢不以為異。
黑人不論是外表,還是文明,和我們的差異顯然要比白人更大,暗色的皮膚也本是我們自古所不喜的,可這種心理都說純是」種族歧視「個人又覺得過了。現在黑人音樂舞蹈、體育明星的擁躉也很多,他們有題主描述的這種想法的可能性就更小,當然他們也可能在欣賞黑人,模仿黑人裝扮的同時,依然能欣賞白人的美,這並不矛盾。
當然還有部分人,的的確確就是有那麼點種族歧視,作出謬斷也不稀罕了,因此開頭說「這種自然審美的形成與潛在種族歧視幾乎無關」。
------------------------------------------------------------------------------------------------------------------------
反對+沒有幫助 yolfilm 的高票答案。
(頁面上一堆被我拉黑的五毛同學,諸位的民族主義,碰到白人婆娘全豎白旗了?都被狗吃了?)(連審美觀都不能堅持,遇見白人騷首弄姿,全都五體投地啦?那不是精神的奴隸,又是個啥?)
好吧,還來增補了「白人的強權美學污染」以求切題……敢情認為黑人不如白人美的統統都是被白人強權美學污染過?這高帽子戴得好,古人還沒有被白人「污染」時候對白皙和五官標準的追求,就被統統無視了?若以為黃種人最美怕又要有民族主義之嫌了,原就只有這位永遠最正確先生的審美才是宇宙間唯一的真理~
在某些人看來,所有問題都可以用政治正確來劃隊伍,只看屁股不看觀點,不同意自己的就是五毛,認為白人更美就是精神奴隸,還 腦補「全豎白旗」、「全都五體投地」,邏輯和客觀「被狗吃了」?這種態度,簡直堪比「兩個凡是」,你和你反對的東西,有什麼區別?
所謂在黑人的世界中,真正的美,豈是白人能夠企及的?
這個黑人世界中「真正的美」又是怎樣的美?有統一的標準嗎?不同國家、民族、地區的黑人是同一種審美嗎?他們對飾品、紋身、身型的追求一樣?哪些黑人追求的審美算不得真正的美?這個標準是黑人定的,還是yolfilm先生用自己的標準去定的?
其實yolfilm先生貼的圖裡面,有幾張以我的標準看真心是美,令人稱讚不已,可那些美男子若拿到這個部落來參加選美,恐怕也只能名落孫山吧?
審美有時候是非常兼容並包的,很多人能欣賞古希臘羅馬雕塑之美,也能欣賞東方典雅仕女之美,能欣賞絲竹悠揚,也能感受鼓點節奏。但審美也可以是非常個人和主觀的,它受環境、閱歷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正因為有不同的美的追求,世界才更多姿多彩!現在V字臉大行其道,不也有很多人不屑一顧,強烈呼籲大氣圓臉、方臉嗎?這些不同的審美,誰受誰污染?
一定要認為XX之美豈是XX能夠企及的,未嘗不可,這代表你個人的審美情趣。可要因此向持不同意見者大扣黑帽,就只能呵呵。
唉,剛發現某答案又再次增補了……如果一開始答案就像現在這個版本能自圓其說,倒也還能勉強接受。
只是解釋過後還是有問題,喜歡白這件事,真不需要白人來污染啊啊~
總體上說,和種族歧視關係不大。
中國自古以白為美,詩詞歌賦古典小說都有大量描述美女皮膚之白的文字,大多數人不知道有黑人存在。
以白為美,是大自然的選擇,皮膚白的婦女,在吸收陽光來促進鈣的合成方面是有優勢的,而缺鈣將導致婦女所生嬰兒夭折。
至於高鼻子,也是自古即有的審美標準,「隆準」是一種福像。這應該也是有自然選擇的因素在,但具體是怎麼形成的,我不清楚。
不過關於鼻子形狀和種族的關係,大家可能有誤解,黑人的鼻子主要是鼻翼比較寬大,但不代表黑人的鼻子「塌」,有些黑人的鼻翼雖然寬大,但鼻樑其實是很高挺的,根本不算塌,可能比我們中國人很多人還要高。身為黃種人,印地安人和毛利人雖然比白人鼻翼要寬大,但鼻樑卻常常和白人一樣高挺。
當然,除了自然選擇會影響審美觀,國際主流文化也會影響審美觀,比如80年代的時候,全世界都像歐美人一樣喜歡大臉妹子,導致時尚美女們都留著飛機頭,穿著有寬墊肩的衣服,嘴唇畫得巨大無比(中國人喜歡的傳統美女是小臉小嘴削肩),我們現在看看香港台灣80年代的明星,都是那個樣子。可是西方的審美一變化,我們也立刻跟著轉了。現在再看到鄧麗君這樣的,你肯定不會覺得是美女。而有些明星的打扮,用現在的眼光看,簡直是口味太重了。
嚇壞了。體質人類學的觀點還拿那麼多贊?現在是18世紀么?
一個金髮碧眼大波長腿大眼高鼻樑白人妞走過,群眾不禁暗吞口水。
一個全身黢黑塌鼻樑前額突出瘦如竹竿的傳統黑人妹子緊隨其後,群眾視而不見。
忽然有人跳出來說,黑人的美與白人的美是不一樣的,這是兩種美,如果你只是覺得白人美,那是因為你不會欣賞黑人的美。群眾開始不明真相。
群眾想,到底什麼是美呢?
群眾不知道,喜歡白色的肌膚,豐滿的胸脯,金色的秀髮,立體的五官,早已寫入你的基因當中。
不要背叛自己對美那一瞬間的感覺。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我貼一張我的前女友(左邊)
我覺得五官里對相貌加成最大的是鼻子
眼睛細一點嘴巴大一點還有迴轉餘地
但塌鼻樑寬鼻翼大鼻孔就很難改善了
匆匆掃了一眼答案,講事實的少,夾私貨的多。
首先,「好看」的人就是稀有的。不扯遠,諸君自己照照鏡子,幾個敢言「中上之姿」?挑幾個人中龍鳳出來論證整個民族,忒耍流氓了。
再者,「好看」是個很當下的事情。看百年前清帝的嬪妃,只恨不能給萬歲爺送幾個120元的充氣娃娃;可能再過百年,今日我但求跪舔的女神,也成為後人嘲諷的貨色。人家問「白人是不是比黑人好看,這事和種族歧視有無關係」,你就事論事地答了就成。私貨是內褲,天天大街上露是要被判猥褻,關15天小黑屋滴。
普遍意義上白人是不是比黑人好看?
分兩塊:樣貌上,白人得一分;身材上,黑人得一分。
白人圖片太多我就不貼了。攝於奈及利亞拉各斯。左側是豪薩人,純正黑人,而且一眼就能看出是蘇丹系的。右側雖然也是豪薩人,但是混了阿拉伯人血統,有那麼點歐羅巴地中海人的趕腳,不明顯就是。
攝於奈及利亞拉各斯。左側是豪薩人,純正黑人,而且一眼就能看出是蘇丹系的。右側雖然也是豪薩人,但是混了阿拉伯人血統,有那麼點歐羅巴地中海人的趕腳,不明顯就是。
看左側這位哥們:鼻寬、鼻孔大、唇寬、唇厚。依當下審美,頂多算陽光,實在難說好看。這樣的相貌我當時在摩洛哥市場一抓一大把,習以為常(而右邊那位混了阿拉伯血統的哥們鼻子就稍微挺一些)。你再想想白種人那高而窄的鼻子。鼻子位於面部正中,美醜影響整張臉的感覺。今以鼻子高挺為美,白種人在這方面有絕對優勢,自然在相貌上比黑人好看,沒什麼好說的。
攝於拉各斯的摩洛哥市場。左側盆里的水洗手,藍色袋子里的水拿來喝,中間那盤是咖喱牛肉神馬的菜,右側那堆木薯粉蒸出來的白色小山是主食。
攝於拉各斯的摩洛哥市場。左側盆里的水洗手,藍色袋子里的水拿來喝,中間那盤是咖喱牛肉神馬的菜,右側那堆木薯粉蒸出來的白色小山是主食。
這張拍的時機不對,不過這位老哥閉上嘴的時候,嘴唇從側面看也超過鼻子了。照今天的審美,確實不能稱為好看。
實地生活中,個人覺得黑人與白人,眼、眉、顴等差距還算小,但是鼻唇上的差距太大了。黑人的扁鼻寬口失分太多,沒辦法。
但身材是逆轉點。
攝於拉各斯。在家裡後院挖井的小工。(別指望當地的自來水)
攝於拉各斯。在家裡後院挖井的小工。(別指望當地的自來水)
看到沒有?濕了沒有?尿了沒有?
我和他們共處了大半個月,發現他們每天攝入的熱量奇高,各種炸雞薯類,食量與我相近。而運動量不見得有多大,天性懶,每天真正的工作時間不足三小時。但你看看這肌肉線條,左邊是高光版,右邊是磨砂版,擼去吧。
而我認識的白種人中,能夠達到這樣的肌肉線條者,零。注意!我認識的白種人全部都有健身習慣,或器械或游泳。其中兩個直接就是健身控,每日以折磨自己的肱二頭肌為榮。但就是這種強度,他們的肌肉線條依然無法和黑人的普通工人相比。
據說從生物學上,黑種人的肌肉纖維紅肌較多、骨骼密度較大、汗腺更發達、脂肪含量更低(我指的是「正常狀態下」),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含量也更高,所以能夠形成、保持更加明顯的肌肉線條。這裡的論據有待方家指正,僅供參考。但是日常對比中,我認為黑人,尤其是非洲黑人,的確在身材上比白人要好。
PS:親眼所見,黑人十六七歲女子,臀型極翹:稍一彎腰,就可以在臀部放上一個杯子。
所以,這種審美觀是因為種族歧視造成的嗎?有影響,但絕對不是主因。坦白地說,這就是人種在大樣本上形成的差距,沒什麼可YY的。
樓主「但確實絕大多數人(不僅僅是亞洲人、近幾代人)會「覺得」白人上翹的鼻尖好看,黑人寬厚的鼻型不那麼好看。」是否與種族歧視有關的問題需要從美感的產生說起。
咱們如何判斷一種體征,甚至是一種行為是否可以被歸結為「美」?
答案是「有利」。那些對人類種群生活「有利」的體征與行為,就會被我們視為「美」的,換句話說,某種「體征」展現了某種對種群生存有利的優勢,我們就會視其為美。
舉個例子,對女性的審美,唐人矮胖,漢人尚瘦,非洲還有追求脖子長的,但無論是維納斯還是敦煌的飛天壁畫所反映出來的古今中外「經典」的女性之美,無一不具有腰臀比例大這一標準特點。為什麼?因為腰臀比例大適宜生育,在古代,人類的死亡率很高,為了能夠保證自己的基因能夠抵禦無所不在的風險,最終得以延續,多生孩子是必然選擇,所以適宜生育的女性,就成了最好的伴侶選擇,而腰臀比例大這一明顯體現著生育優勢的體貌特徵就成為了「美」的標準。
同理,四肢修長,身材勻稱,五官端正,皮膚光滑……甚至口氣清新或者富有光澤的頭髮等等這些特徵,都在某險方面體現著個體的強壯或者健康,而個體的強壯或健康本就是一種生存優勢,於是這些體征也就全部成為了「美」的標準。
至於樓主所說的鼻子問題,我們要注意到鼻骨是軟骨,而人體的發育特徵是營養會先供應對生存競爭更加重要的硬骨,然後才供應軟骨。這時,鼻樑高挺在古代那個普遍營養不良的年代,就成為了「營養充沛」的外在體征。這既體現了「鼻樑主人」現在在生存競爭中所取得的優勢地位,也體現著將來對後代更好的營養供給,於是,鼻樑高挺成為了「美」。我覺得很同意@愛爾文同學的觀點。如果單純從美不美的這個觀點出發,至少最開始要確定美的標準。很多人都知道湯加人以胖為美,這裡的胖就是他們的標準。
之前見過一張圖,就是講黑人、白人和黃種人普遍的身材比例的。大學時候,學校很多黑人的留學生同學,他們高大的身材(無論男生女生)、寬肩膀、勻稱細長的退,長小腿,高跟腱,不用健身可以的健身和塑形就已經有很好的身材。這個對當時我們幾個努力練習健美的學生都羨慕不已。所以,首先,黑人在體態上是美的。當然,偶爾也能聽到說某某同學(中國人)腿很長,很好看巴拉巴拉。我想模特的身材應該是很好了的吧。大都是都是長腿,勻稱的身材。平面模特也需要精緻的五官。這些在三個人種中都是存在的。但是黑人朋友普遍存在的黑皮膚就像之前聽說的那樣,由於黑色會帶來未知,所以也讓人產生了不那麼好看的感覺。有人說一白遮百丑,我覺得純色的,沒有瑕疵的膚色和相對明朗的五官是美的重要特徵。試想一個長的 很好看的人,滿臉的痘痘,痘痘里還有膿,再或者五官張的很好的人,分布很均勻,太集中或者太分散,都不會好看。所以,既然美是一種追求,那麼前提就是這種狀態並不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各個人種身上的美,應該也是都所不同的,就像以前看印度電影一樣,有時候女主角也會讓你感覺很驚艷。甚至也有印度或者黑色、白色人種的世界小姐冠軍、世界著名男模、男明星一樣的,美是一種和諧與平衡吧。
審美標準有很多,衡量不同種族人美不美的標準也就不同甚至相衝突。至於為什麼白人的審美標準佔主導,乃至其他人種甚至也競相追逐白人的審美標準,拿別人的鏡子比對自己的短處,我個人理解是跟經濟社會的物質發展水平(內容)以及自航海大發現全球一體化(渠道)以來的西方優勢 分不開的。
渠道,把你的美放到檯面上。
先說說渠道吧,沒有渠道再好的戲也出不來啊。本來我們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幾大洲基本處於隔閡狀態,沒有什麼外來移民沒有遠洋交通工具沒有全球媒體,我們的審美標準形成源自我們所處的社會,它是集體產物。十六世紀前基本就是這樣的,但之後西方經濟政治勢力隨著他們的商品(工業品文化商品)深入全球各地,到二十世紀特別新千年的信息技術讓歐美標準可以具備了全球投射能力,不論你身在何處,你看的電影、比賽,玩的遊戲吃的快餐,聽的音樂哪個不是歐美主導的?那麼相應地,聖經里的上帝是白人你不奇怪,你覺得白人比黑人美也就不奇怪了吧?因為我們的審美標準很大程度同化了,審美標準的同質化是全球性問題,但在全球化的弱勢方——非歐美地區主要就是西方化或者說歐美化吧(西方化這次政治意味太濃還是盡量少用)。
反觀我們,從媒體角度有拿得出手的國際化媒體嗎,迄今沒有。文化產業,影視娛樂這方面勉強暫時有向東南亞的輸出,其他基本是沒有還手之力,比如開放電影市場不限量好萊塢電影引入,那國產電影基本就徹底沒市場了。這還是經濟上僅次於西方的亞洲,黑人社會這方面的影響力就更低。
這不是什麼陰謀論,大家千萬別誤解成我在誘導大家得出西方人試圖戰略性的扭曲我們審美觀來摧毀我們……
內容:為什麼感覺白人比其他人種美?
審美我理解就是一個社會集體價值取向,社會共同體形成的,而所謂美的標準是趨向於有利於群體繁衍後代為佳,舉個例子比如男人覺得女人腰臀比大性感,是因為它有利於生育,女人認為男人發達的肌肉性感,這說明這個男人獲取資源能力很強可以保護自己。當然這是舉的身材的例子,但回到「臉」上,臉主要有膚色和面部結構兩部分,白人由於在現代化中的領先地位和成功,所以他們的審美標準和價值取向也就引領了世界範圍內的潮流,就像他們的文化產業一樣(文化產業發達同時也是基於他們早前的工商業積累)。所以平均來看,一個白膚色的人和一個非白種人,白人社會地位、教育水平相對更高,自然白人從膚色到面部五官結構也就符合如今「全球村」的審美標準了。前面說過技術已經使得全球範圍內的審美標準趨同提供了物質基礎,那麼如果有這麼一個全球村存在,最美一定是金髮碧眼白膚了,事實上這也是歐美和很多非西方社會的普遍看法吧,而實際上呢,只是西北歐地區審美的全球性擴張,這種擴張不同於幾百年前的西歐國家的商品傾銷或者武裝入侵,它是無形的看不見的手,隨風潛入夜。
只可惜這個不是通過個人努力或遺傳可以改變的參數(女人的腰臀比,男人的肌肉),你不能把自己塗白吧?,這也是我覺得這類審美標準不健康的重要原因。雖然還真有人這麼干,臉上抹二斤麵粉,頭髮染的焦黃。
附:有兩個問題,與大家探討下。
比如中國內部,好像也是自古以來對於女子有「一白遮百丑」之類的說法,或者審美標準,這個為什麼產生?我覺得這個看法確實普遍存在,這又給了推崇白人美的同學一個口實。還有為什麼感覺上不同類型社會裡女性膚色普遍比男色淺?其實不是黑人不好看,關鍵是實在看不清楚!!!
別裝,黑人也喜歡搞white chick! 日本av沒見過黑人女主角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