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午睡後起來,有時情緒會變得低落,內心感覺有些空虛?

  1. 很多次中午長長地睡一覺,醒來後情緒比較低落,感覺比較空虛。
  2. 而早晨醒來時就沒有這種現象。
  3. 我做過小範圍的調查,所以應該不是我一個人有這種情況。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 日常行為分析,更多關於日常行為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謝 劉柯 邀

amp;

&
該現象是Sleep Inertia (睡眠慣性)的典型表現之一,雖然不是每個人的睡眠慣性表現如此,但午睡之後的的情緒異常癥狀的睡眠慣性具有相當的普遍性,比早晨起床之後普遍的多,並非倖存者偏差式的主觀感受假象。

1. 基礎:睡眠的周期及神經內分泌調控
如其他答案中提到的,也是很多人所知道的,人在睡眠時候,大腦在進行著具有一定周期性的功能和狀態循環。根據EEG的數據特徵,睡眠周期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NREM(非快速眼動睡眠期,階段1-4)和REM(快速眼動睡眠期,階段5)。NREM與REM循環交替稱為一個睡眠周期,每次夜晚的睡眠通常有 4~5個睡眠周期,每個周期約90~110分鐘[1]。

與這些外在性的EEG信號變化同時進行的,還有人腦內部的神經內分泌變化。在答案"

與這些外在性的EEG信號變化同時進行的,還有人腦內部的神經內分泌變化。在答案"為什麼吃飯會有飽的感覺,睡覺卻感覺永遠睡不夠? - Owl of Minerva 的回答"中提到,人的睡眠和醒來(晝夜節律)分別受到兩套神經內分泌機制的調控,它們相互矛盾/對抗,構成晝夜節律的『觸發器開關機制』(The flip-flop switch)[2].

這套開關由於是一套神經內分泌狀態變化"開關",其狀態撥動到「睡眠」和「清醒」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與上面的睡眠周期中第一個周期從清醒到階段4相對應的是,神經內分泌狀態從「清醒」完全轉化到狀態「睡眠」,這需要

這套開關由於是一套神經內分泌狀態變化"開關",其狀態撥動到「睡眠」和「清醒」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與上面的睡眠周期中第一個周期從清醒到階段4相對應的是,神經內分泌狀態從「清醒」完全轉化到狀態「睡眠」,這需要接近一個小時。此後進入到神經內分泌的「睡眠」狀態強化和鎖定階段,直到進入喚醒步驟,逐漸解鎖「睡眠」狀態,進入「清醒」。

2. 睡眠喚醒過程的腦功能(情緒感知和能力)變化
劇烈的神經內分泌(神經遞質、激素、多肽等)變化通常會影響到情緒的感知和處理過程,使得情緒的表現變得異於常態或者不合邏輯。這是我們每個人在青春期,女性在經期,以及每個人的夜晚睡眠前情緒不穩定(為什麼人常會在黑夜裡,變得矯情萬分? - Owl of Minerva 的回答)的主要原因。經過比較長的午睡(~1h)後醒來,1部分提到的神經內分泌恰好以最快的速度完整的完成了『觸發器開關機制』來回變化這種情況下,人腦內的睡眠調控內分泌情況變化是最為劇烈的。這些內分泌的變化和調控起始於人腦的下丘腦/丘腦區域。該區域是人腦的舊皮層,結構和功能非常複雜而且相互交錯影響,並不像大腦皮層具有較好的功能特異性和功能拓撲性。該區域神經內分泌調控,不可避免的觸發看起來不大相關的功能變化。

具體在睡眠喚醒過程中,其影響表現為[3]:
1)在喚醒的早期,大腦的供血先在腦幹/丘腦/下丘腦等這些舊皮層區域恢復(5 min),然後在前額葉部分恢復(20 min)。

同樣的,在回答"

同樣的,在回答"為什麼人常會在黑夜裡,變得矯情萬分? - Owl of Minerva 的回答"中提到,大腦區域/結構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新皮層和非均值皮層(主要是舊皮層)新皮層負責所有的高級認知功能,但是反應慢容易疲勞,非均質皮層負責自發功能,其處理過程處於意識之外,但是它反應快速,不易疲勞。所以在午睡清醒後五分鐘是一個典型階段,這個階段舊皮層位置基本喚醒人的情緒體驗在這個時候具有原始性和衝動性,無法隔離和應對有害情緒,容易表現為對現狀的無力感,情緒具有抑鬱特徵。

2) 在清醒後大約20分鐘,人腦的前額葉血流量水平恢復正常,這個時候前額葉對情緒的調控功能恢復,

2) 在清醒後大約20分鐘,人腦的前額葉血流量水平恢復正常,這個時候前額葉對情緒的調控功能恢復,會對情緒反應(原始的,衝動的)做出邏輯性的處理,壓制其有害的,違反邏輯的因素,人獲得對現狀的調控感 [4, 5]

所以,一個典型的午睡睡眠慣性情緒體驗是這樣的:在醒來後幾分鐘,人處在迷糊狀態( groggy),會體驗到恐懼、暴躁、悲傷、無力感、消極感這樣的在人腦中持續時間較長的情緒[6],這些感受是之前潛藏於我們的腦子之中,沒有上升到意識水平的。同時,由於缺乏情緒的邏輯性能力,人還會有無力應對這些困難的感覺(helplessness),這些情緒特徵跟抑鬱症類似在大約5分鐘之後,前額葉的功能逐漸恢復,我們又有了邏輯性的情緒控制力,覺得自己能應對所面臨的困難,理性對待悲傷等消極因素,抑鬱性情緒特徵逐漸煙消雲散。此外,還有些人並不表現為抑鬱性情緒,而是表現為暴躁性情緒,也就是被稱為「起床氣」的類型。

同樣的道理,午睡時間短一點 (~20min) 就可以緩和神經內分泌狀態變化的過程,盡量避免這樣的抑鬱體驗。

以上。
--------
[1] Carskadon, Mary A., and William C. Dement. "Normal human sleep: an overview."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leep medicine 2 (2000): 16-25.
[2] Saper, Clifford B., Thomas E. Scammell, and Jun Lu. "Hypothalamic regulation of sleep and circadian rhythms." Nature 437.7063 (2005): 1257-1263.
[3] Balkin, Thomas J., et al. "The process of awakening: a PET study of regional brain activity patterns mediating the re‐establishment of alertness and consciousness." Brain 125.10 (2002): 2308-2319.
[4] Banks, Sarah J., et al. "Amygdala–frontal connectivity during emotion regulation."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2.4 (2007): 303-312.
[5] Pessoa, Luiz, and Ralph Adolphs. "Emotion processing and the amygdala: from a"low road"to"many roads" of evaluating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11.11 (2010): 773-783.
[6] Verduyn, Philippe, and Saskia Lavrijsen. "Which emotions last longest and why: The role of event importance and rumina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39.1 (2015): 119-127.


相較於夜間睡眠,小憩的研究少了很多。在現有的研究中,缺少對問題中這種現象的支持或者解釋。甚至可以說,小憩在情緒記憶的選擇性修復中起到的作用和夜間睡眠相似,對於負性情緒經驗和重要創傷性事件都有一定的修復作用。也就是說,適當的小憩非但不會出現情緒低落、也不會出現焦慮不安,反而應該神清氣爽、精力充沛。然而題主和身邊的部分人確確實實的出現了這種現象,那我們只能提出一些猜想:

1、Payne等人(2015)的研究中發現,部分人在小憩的過程中,並沒有出現REM期(記憶的強化),然而同樣出現了負性情緒的選擇性調節。這和傳統的觀點有分歧,也就是說一般認為在情緒記憶的調節中不起到作用的SWS期,在小憩的過程中可能發揮了和夜間睡眠不同的作用。這種差異會不會造成在某個NREM期的覺醒時,其腦生理狀態(尤其是邊緣系統)恰好處於低活躍水平,誘發了情緒低落的錯覺。

2、在情緒的日常節律中,疲勞感水平在中午之後線性上升,這種疲勞感一定程度和外周系統活動有關,尤其在午飯食用過飽的情況下會加劇疲勞感的體驗。如果小憩的時間過久,睡前和睡後體驗到的疲勞感差異比較明顯,這種疲勞感很容易被識別為低落的情緒。我們經常有一種感覺,上午精力越來越旺盛、情緒越來越高漲,結果吃完飯睡了一覺,精力也衰竭了、情緒也低落了,就將這種變化歸結為小憩的影響,顯然並不科學。更何況有人小憩一會,太陽就下山了,光照對於低落、抑鬱的情緒有很明顯的影響,這顯然不能認為是小憩的影響。

3、認知上的因素也不能忽視。對於生活節奏緩慢的人,長時間的午睡意味著清醒的時候,常規工作時間即將結束,可能對於無所事事的體驗產生了空虛的感受;對於工作壓力比較大的人,長時間哪怕短時間的小憩,都意味著工作時間的損失,對於可能完成不了任務的挫折感誘發了低落的情緒。如果周邊的人都沒有小憩的習慣,那麼更有可能產生罪惡和懶惰的評價。尤其在國內的工作、學習文化中,我們甚至要推崇凌晨四點學習的謠言,小憩就更難被原諒了。

4、很多沒有小憩習慣的人在某些時候選擇小憩,更有可能是由於作息時間的突然混亂,或者上午出現了過量的體力消耗。這種情況下,小憩的模式更接近夜間的睡眠,而時間又顯然不足以完成一段完整的睡眠。在小憩之前可能身體還處於相對的興奮狀態,掩蓋了已經發生的疲勞感;而小憩之後,身體處於相對放鬆的狀態,代謝廢物累計的效果出現,出現更加強烈的疲勞感甚至痛苦。

5、最最重要的可能是取樣偏差,相對於正性情緒,負性情緒我們有更深刻的記憶。有可能在小憩之後我們積極、不變、消極的情緒各佔三分之一,然而對我們的生存更有意義的是消極情緒,悲傷、抑鬱、恐懼、寂寞都湧上心頭,讓這種體驗日久彌新。很多人也就更傾向於相信自己在小憩之後出現的都是這樣的情緒了。

總而言之,如果小憩會讓你產生這樣的情緒,那麼試試減少小憩的時間,甚至可以不進行小憩。雖然目前的研究都證實,小憩具有積極的適應性意義,但是以大多數的工作強度,並沒有十足的必要進行小憩。有關小憩和情緒之間的關係,可信而且有效的解釋理論尚需要研究者進一步的探索和發現。


謝 @劉柯 邀,嘿嘿。

一直以來在知乎上看到很多關於心理學的問題,都不敢回答。一是因為姿勢水平低下,二是問題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從生活的角度看的確很簡單,但從專業知識的角度看卻包含不少變數,每一個都有相應的理論、模型,往往需要綜合考慮。

這個問題便是一例。「為什麼午睡之後相對早晨來講心情更低落」,生活中聽起來很是平常,但要從心理學角度做一個完備的解釋,卻也不容易:

1. 中午相對早上心情更低落,會不會是時間、光照的影響?
2. 中午天氣比早上更熱,會不會是氣溫的影響?
3. 心情是一個主觀感受,會不會其實並不是中午比早上心情更低落,而是早上相對中午更冷靜?
4. 我們都知道睡眠分為幾個周期,會不會是睡眠周期的影響?
5. 會不會壓根和睡眠沒有關係,無論午睡還是不午睡,都是心情越來越低落?
6. 其他答主的答案更具有啟發性:會不會是心裡有事?……

這要是一項研究,下一步就該問卷調查、篩選變數、找被試、做實驗去了。顯然我們沒有這麼多精力,就僅針對以上幾項進行討論。

1. 就時間而言,養成午睡習慣以後生物鐘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就光照而言,對睡眠的影響一是通過視覺傳導,二是影響環境溫度、濕度和體溫。
就視覺傳導而言,光照強會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進而影響睡眠質量。有答主提到醒來時身體里可能尚有殘存的褪黑激素,導致人精神不佳,此時接受高強度光照即可緩解,就是這個道理。

2. 就溫度而言,存在一個最佳溫度(冬季23°,夏季26°左右),比這個溫度高或者低都會影響睡眠質量。需要注意的是,溫度越高人的情緒會越急躁,而溫度越低人的情緒也越低落。有答主提到人進入深度睡眠之後體溫下降,也會影響到醒來之後的情緒。

3. 關於這個問題,詳見大神的回答:為什麼前一晚覺得嚴重的事情,睡一覺起來就覺得好像不那麼嚴重了? - 周不潤的回答
簡單概括就是由於睡眠時大腦內神經遞質成分的變化,使得情緒體驗逐步減弱。這樣看來的話,早晨起床時由於睡眠時間長,情緒體驗減弱程度更高,顯得比午睡之後更冷靜。反過來講就是午睡之後沒有早上起床時冷靜了。

4. 關於睡眠周期的問題:

科學實驗表明,人睡覺的時候是大腦實際上進行著「睡眠周期」的循環往複,根據腦電儀的數據分析睡眠周期分為兩個部分。即NREM(非快速眼動睡眠期,階段1-4)和REM(快速眼動睡眠期,階段5)。NREM與REM循環交替,交替一次稱為一個睡眠周期,兩種循環往複,每夜通常有 4~5個睡眠周期,每個周期90~110分鐘。

在睡眠周期的循環中,如果剛好趕上REM階段的喚醒會產生特別的生理狀態反應。

找了個圖湊合著看看:


REM階段,其實就是「做夢」的時候:

腦波迅速改變,出現與清醒狀態時的腦波相似的高頻率、低波幅腦波,但其中會有特點鮮明的鋸齒狀波。睡眠者通常會有翻身的動作,並很容易驚醒,似乎又進入階段1的睡眠,但實際是進入了一個被稱為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簡稱REMs)的睡眠階段。因為,此時除了腦波的改變之外,被試的眼球會呈現快速跳動現象。如果此時將其喚醒,大部分人報告說正在做夢。因此,REM就成為睡眠第五個階段的重要特徵.

有研究表明,喚醒正身處這個階段的人(術語:睡眠剝奪),會導致一系列負性情緒。
午睡與夜晚不同,時間極為有限,如果我們不湊巧正在做美夢的時候被叫醒了,就更容易情緒低落了。

5. 確實是這樣,一天之內心情是呈規律性變化的,而這與皮質醇有密切聯繫。詳見大神回答:22:00–6:00 睡覺真的比 2:00–10:00 更有利健康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但是!
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午睡是有助於降低皮質醇含量的!
於是,午睡質量好不好,也影響到了情緒的變化。

6. 其他原因:
存在,毋庸置疑。午睡的時段,恰好是一天中承前啟後的時候。早上的遺留任務還未結束,下午新的任務又要開始,就算是沒睡心情也好不到哪裡去,更不用說剛剛睡醒,工作記憶尚未調用的時候了。
===============================================
整個答案寫到這裡感覺像個亂七八糟的工地,最後做個小結:

午睡:
接受光照不夠,褪黑激素分解不及時,情緒低落程度+3
睡眠時間過長,進入深度睡眠,體溫下降,情緒低落程度+2
睡眠時間相對晚上較短,情緒記憶消退不完全,情緒體驗獲得【強化BUFF:105%】
睡的時間太短,剛做夢就被叫醒了,情緒低落程度+1
午睡時段皮質醇含量降低,情緒低落程度-5【睡眠差BUFF:效果打六折】情緒低落程度-3
腦子裡一堆事,情緒低落程度+1

綜上所述!
六個影響因素共同作用,導致午睡之後更心塞!
但從作用機制上看,有改進之法!

午睡的時候昏暗一點!醒來了先瞅瞅太陽!
午睡時間短一點,半小時之內,總之別進深度睡眠就好了!
而且這樣就不會在美夢中被叫醒了!因為不會做夢!
情緒記憶消退不完全又怎麼樣!反正影響也不大!
腦袋放空空,午睡更輕鬆!

睡眠質量上來了,更好地降低皮質醇!

最後祝題主和諸位中午睡個好覺!
(艾瑪,咆哮體,累死我了)


午睡,我們俗稱打盹,其實這在睡眠障礙的專業中是有特別意義的(napping:http://en.wikipedia.org/wiki/Nap)。

我在這個回答里用圖示說明了睡眠階段的劃分(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580086/answer/15555323),主要是NREM睡眠的各個階段。而午睡區別與其他睡眠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NREM睡眠的第3、4期的比例會增加,這是有助於補充我們夜間睡眠中的不足。

但對於成年人來說,午睡的時間不應超過1個小時,如超出的話,可能會引起睡眠惰性(sleep inertia:http://en.wikipedia.org/wiki/Sleep_inertia)。對經常午睡者的研究表明,他們的睡眠惰性僅僅為4~5秒,而非經常午睡者的睡眠惰性可長達25~30秒。午睡後的情緒狀態可能也與此有關。


可能是因為午睡時間太長(超過30分鐘)進入deep sleep mode,醒了之後會感覺特別疲勞。


誒呀 居然有人同感 被解救了
大概因為早上睜眼看見朝陽 早飯香 人們大多和自己一樣 起床做準備
下午醒來 大家都在各忙各的 等待著的是夜晚來臨 與周圍有種抽離感 很容易覺得虛無

每個下午醒來都好想念小時候


我也是,如果午睡超過40分鐘,不管上午精力多充沛、心情多好,一午睡起來就徹底變了個人似的:飢餓、全身乏力、空虛、無端端悲從心起...。如果偶爾某幾天午睡在30分鐘以下並且入睡了,下午狀態就好很多,但是很難保證經常睡得短同時又睡得香。
這樣每天午睡起來後的一個小時任何事都不想干。為了提高一天工作效率,我乾脆繞過午睡帶來的情緒低落問題,而在上午做文章。我注意到,我只要前一天晚上睡眠超過6小時,第二天上午都能保持極其充沛的精力,腦袋也轉得非常快,而且基本不用刻意就能很專註,經常到了吃午飯是還沉浸在工作中。所以我乾脆每天提前一個小時到公司,一個上午三個小時就基本上把一天工作任務的80%完成了。而午睡起來,反正啥事都不想干,乾脆先去樓下曬會太陽,然後上會網,等情緒逐漸回升再開始做事。而且盡量把耗腦力的事放到上午。


1.因為起床後會有一種罪惡感,大家都去學習了,你卻在睡覺(當以發現起來時,寢室只有你一個人時尤甚)
2.沒睡過點,起來想到下午有課,要從匆匆忙忙的去上課(或者因為起來後發現要有很多事情去做)
3.沒睡夠
以上僅分享個人親身經歷


因為中午醒來沒飯吃 ,而早上醒來有飯吃


我覺得可能是睡多了。

一點睡到一點半,兩點。明顯還困睡不夠。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一點要睡到五六點,一起來天都黑了,家裡就自己,一盞燈也沒開。一下午沒了,睡得也乏了,生物鐘也亂了,晚上也不知道睡不睡,睡也睡不著,明天還有事。

自然一種乏力和抑鬱就湧上心頭。


誰說的,我睡午覺過後都精力充沛啊!
主要是有研究說午覺最好是在30分鐘之內是最好的時間段,如果超過半小時反而會引起頭暈什麼的,而且越睡越多不容易起來。


午睡剛醒的時候,還處於些許的迷糊當中,類似於還沒有回過神來的一種狀態。這個時候看到周圍的人都在各忙各的事情,感覺自己已經與這個世界相脫離了,頓時有種悲涼的情緒襲面而來...


睡眠喚醒了你本來就有的悲傷。


那要取決於你睡多久
一般午睡都是半個鐘多。就沒這種感覺

如果睡一個下午
你睡一下午起來就感覺被世界拋棄了

因為你睡覺的時間別人都在忙碌著


_
晚上的話是人都要睡
除了特殊原因個人原因也只是通宵或者偶額一夜無眠
正常人不睡會死

如果你睡了一個上午起來也會有這種空虛感

因為被人在努力的這段時間你在睡覺

相當於這段睡覺的時間
你記憶空白。而別人有回憶。。也就是有存在感

而你卻與世隔離地沉浸在夢裡
或者連虛幻的夢的記憶都沒有

你睡覺的時候就像路邊躺著的一塊石頭
別人都有跡可尋
他們或者看到路邊的那塊石頭
或者想起路邊那塊石頭
或碰到那塊石頭

但那都是別人的世界。不是你的

你只是別人眼裡的石頭

你自己的世界裡卻沒有其他事物的痕迹

就感覺空虛。煩躁
因為你感覺與身邊的人脫軌了


心情的低沉還是跟生理狀態有關的,午睡超過45分鐘後,人就會進入深度睡眠狀態,人體體溫開始下降,等到你醒來後,會感覺非常疲倦,喪失了判斷力。而改善這種狀況的最佳方式就是接受高強度的光照,讓體內還殘存的褪黑素儘快消失,並且適量的運動有助於體溫的回升,幫助身體快速地回復正常狀態。


睡醒了,餓了。僅此而已。


我也不清楚這是什麼原因,只知道在讀小學的時候,從中午睡到了下午,突然醒來空無一人,感覺像是世界末日,竟然哭了一會兒。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頭不能雕刻,用臟土壘砌的牆面不堪塗抹,對於宰予還有什麼好責備的呢?
嗯,題主,你的身體就像宰予,在享受大白天睡午覺的快樂,你的大腦就像孔子,對大白天午睡充滿不安。
是否低落空虛,要看午睡對你來說是否是必需品。
如果對自己一天要做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午睡只是個短暫休息養足精神的過程,醒來立刻去做事,就不容易低落呀。如果醒來不知道接下來幹嘛,很容易失落。


所以午睡都不敢睡太久 超過兩小時的話 起來就得花一個多小時把自己的認知調回來 弄清楚是在哪時哪地。。。這種感覺很不開心


我有的時候也有跟題主一樣的情緒,當時內心OS是這樣的:「靠。。。又浪費了一個多小時。。。」,甚至有的時候是「靠。。。一下午又沒了。。。」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心理學 | 生理學 | 情緒 | 神經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