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軟體大戰,那些不使用打車軟體的人怎麼辦?

一部分老年人不會玩這些軟體,車都被其他打了,這部分老年人怎麼辦?
-------------------------------------------------------------------------------------------------------
部分老年人打不到車的原因是因為沒使用應用打車,攔不到願意停的車
打車應用的惡性競爭已經脫離了應用的初衷,它使一部分人打車方便了,但另一部分不用它的人卻攔不到車
----------------------- 2014-03-05 13:55:24 MODIFIED START -----------------------
我覺得這個話題的重心應該在於 打車軟體 對 在不同情況下 對 乘客的影響,即 使用的情況 VS 未使用的情況。
而 未使用的情況可能包含:
1. 我不會
2. 我手機沒裝這個。
3. 我不知道這個軟體。
4. 我手機沒電了。
5. 偏巧當時的網路就是不給力。
----------------------- 2014-03-05 13:55:24 MODIFIED END -----------------------


從乘客的角度,上面的答案已經夠豐富了,我從另外幾個角度說點自己的看法。
一,被誤解的空駛里程
先考慮沒有打車軟體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電調系統,司機需要在在街道上空車駕駛以找到想打車的乘客。在前一個乘客下車之後,後一個乘客上車之前的路程,被稱之為空駛里程。上海計程車平均每天行駛380到400公里,空駛率在40%左右。也就是說,每輛計程車每天都有150公里在道路上空駛。

目前對空駛里程主要有這樣兩種理解:
1,空駛里程越高,說明計程車效率越低,需要降低空駛里程。
2,空駛率高,說明計程車還有提高效率的空間,一些人認為此時增加計程車供給無效,只是進一步增加空駛率而已。

空駛率和打車到底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重新考慮一下計程車最基本的作用——人們走到道路旁邊揚招,不用等多久就有車可以坐。而保證馬路邊隨時都有空車的基本條件是什麼?

足夠的空駛里程

事實上,在這篇關於紐約計程車的文章里,空駛里程被直接稱為taxi service availability的一種度量。一個簡單的模型可以告訴你為什麼空駛里程如此重要。
截至2012年底,上海市道路總長度達16688公里。5萬輛計程車每天行駛400公里,其中約150公里空駛里程。假設每輛車每天開t小時,那麼平均車速約為frac{400}{t}公里/小時。
此時你若是在任意一個時間出門揚招,每輛車正在馬路上運行的概率為frac{t}{24},5萬輛車大約有50000	imesfrac{t}{24}輛此時正在馬路上運行,平均間隔的距離為frac{16688}{50000	imesfrac{t}{24}}公里,再除以車速,這5萬輛車掃過所有路面的時間為frac{16688}{50000	imesfrac{t}{24}	imesfrac{400}{t}}小時。
由於你可能站在道路的任何一個位置,為了得到在路邊揚招到碰到第一輛計程車的平均時間,還必須把上面的計算除以2。
然而,並不是每一輛計程車都可以乘坐,每輛車為空車的概率等於空駛里程除以總里程,即frac{150}{400}。再用平均時間除以車輛為空車的概率,得到遇到第一輛空車的時間,為frac{16688}{50000	imesfrac{t}{24}	imesfrac{400}{t}}	imesfrac{1}{2}	imesfrac{400}{150}=frac{16688	imes24}{50000	imes150	imes2}小時,約為100秒左右,(註:該數字為粗略估計的平均時間,受到實際出車數量以及早高峰晚高峰時段的影響,不能與個人感受簡單比較。)即道路總長度乘以12之後再除以計程車總數和空駛里程數。
以上式子得出的結論是:在道路總長度和計程車數量不變時,揚招等候時間與計程車空駛里程數成嚴格反比,且不受其他任何參數的影響

二,叫車難的根本原因——空駛里程減少

再從司機的角度看。打車軟體的意義在於極大地減少了司機方面信息不對稱的現象,讓司機知道可以去哪裡接到生意,而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在馬路上亂轉,這極大地減少了空駛里程。根據我本人詢問的情況以及一些新聞,司機普遍認為在使用打車軟體之後,他們平均的空駛里程數減少了50至100公里左右。

空駛里程的減少至之前的1/2甚至1/3,直接結果就是乘客揚招時間上升至2到3倍。如果再算上車輛趕往乘客所在地點的距離以及高峰時期使用打車軟體的人數增加,能夠為揚招乘客所用的有效空駛里程還會進一步減少,揚招乘客需要用之前4、5倍的時間打車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在我看來,打車軟體引起爭議,其根源不是補貼,也不是加價,這些因素雖然對打車難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卻不是最主要的。根本矛盾在於:
揚招乘客希望能儘快打到車,因此希望司機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開車,增加空駛里程來接到站在路邊的自己;而司機希望減少油耗,增加收入,因此要用儘可能短的空駛里程來找到下一位乘客。當司機因為打車軟體而不再是隨處亂開的無頭蒼蠅時,大幅度減少的空駛里程,成為了乘客「揚招難」的罪魁禍首。

三,司機的聲音就那麼不重要嗎?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呢?

看到政府在打車軟體的問題上翻烙餅,一會兒整改了,一會兒叫停了,一會兒又要納入電調平台了,我常常想:要是上海計程車司機有自己的工會,能聯合起來發出自己的聲音,難道會聽憑他們擺布?

根據現有的一些新聞,使用了軟體的司機每個月可增加收入二至三成。政府在打算對打車軟體實行一刀切時,是不是也應該問一問因軟體而受益的計程車司機的意見

另外兩個重要的因素是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在同樣載客量的前提下,如果5萬輛計程車每天都減少100公里的空駛里程,那麼在接送同樣數量的乘客時便可節省油料25%,按百公里10升計算,約為50萬升燃油。另外,上海市每天的機動車日均周轉量為14865萬當量小轎車cdot 公里,那麼5萬輛計程車每天減少100公里的空駛里程,相當於機動車尾氣總排放量降低3.3%。要知道當前pm2.5中尾氣排放的貢獻要佔四分之一呢。
弱勢群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這些都是公共知識分子最喜歡的話題,打車軟體剛好在這三個問題上都有正面的作用。為什麼我們此時不多考慮一些這類話題,偏偏將視野全部聚焦於所謂「揚招難」?難道只有攔不到車的老人的聲音才屬於民生嗎?

四,我對打車軟體的看法?
網路時代的一個趨勢是所有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都有可能被消除,打車軟體的作用正是如此。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改善,本質在降低交易費用,實為當今已經為數不多存在帕累托改進可能的地方。雖然我同意我們必須增加對使用打車軟體司機的安全駕駛的監督,同時也贊成對於加價行為需要有所限制,但我想這並不是政府一刀切禁止打車軟體的理由。

根據我之前的論述,在沒有打車軟體時,想要打車容易,唯一的方式就是更多的司機在馬路上四處亂開更長的距離。但更長的空駛距離顯然並不是什麼好事。與其叫停打車軟體,損害司機、資源和環境三方的利益,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找到更好的方式,讓所有人都能在空駛距離降低的情況下也能使用上計程車?

對於習慣揚招,苦於揚招難,且希望取締打車軟體,大家一起回到揚招時代的乘客,我想用一個比喻來結束:

你在馬路上站著,一群盲人在四周走來走去。你希望與盲人們進行一個小交易,盲人們也這麼想。但你始終保持沉默,等著盲人們四處亂撞。終於,一個運氣比較好的盲人走來,碰到你。那些四處亂走距離最遠的盲人,也獲得了最多的交易。
突然有一天,一些人不再保持沉默,開始輕聲呼喚周圍的盲人。而盲人也復明了,他們走向最近的發出呼喚聲的人,沒有人願意理仍然保持沉默的你。
此時,你是想學會如何發出呼喚聲,還是想把那些復明的人再次弄瞎?


其實個人覺得在市區里這玩意遠比用叫車軟體方便。如果能在公交站 100 米開外立一個,不但使用便利,還能極大的緩解計程車隨便靠邊停車造成的道路擁堵。當然最重要的是——老人會用。如果政府真的關心老年人出行,應該給馬路邊上每隔 100 米裝上一個。


遇到問題上來就談存廢而不談解決方案的都不是好的態度。


我不清楚這個問題到底是「疑問」還是「質問」,不過大家都把它當質問來答,大談社會影響和市場經濟。那我願意當疑問來回答一下。

我在北京,不了解其它城市的情況,說說自己的看法。
自己身邊所看到和聽說的打車軟體對老年人的影響微乎其微——北京打車難特別是上下班高峰時打車難已經好多年了,沒有打車軟體時你照樣打不到,只不過以前罵市政府、罵拒載的司機,現在都改罵打車軟體了。
而且北京的公共交通對於節儉的老年人來說實在太有利:地鐵兩塊、公交4毛、老人免費、售票員還主動招呼讓座,不願意擠的話只要避開上班高峰就行。
對於絕大多數老年人來說,打車不是日常交通手段,而是緊急情況下比如趕火車趕飛機或去醫院時的一種應急措施,這種時候如果打不到車確實很要命。但正如上面所說,打不到車是個老問題,原因從計程車太少到份子錢太高,都不是打車軟體帶來的。
目前來說,最可行的解決辦法就是:打黑車

北京的黑車市場欣欣向榮,正是打車難帶來的,黑車的價錢比打表的正式出租貴不少,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正式計程車打不到么。
現在四環外和郊縣居民區和商業區集中的地方都一堆黑車趴活;二三環附近抓得嚴,大部分接到電話才出車。不過人家都有自己圈子,你找到一個就找到幾十個。比較保險的方法就是手頭常備三五個較熟的黑車司機電話,如果是預定出行的話就提前一兩天約上,遇到緊急情況也不至於每個都沒空吧。
怎麼要電話?你自己隔三岔五坐黑車當然好辦了,然後碰到離家不遠趴活的上去問問,或者問問同事鄰居還有樓下小賣部的大嬸。
前面說了,老年人平時是不打車的,基本是有急事才打。那麼做子女的幫父母多記幾個靠譜黑車司機的電話,關鍵時刻派上用場,也算是儘儘孝心吧。

別的城市應該也可以參考一下,按說如果哪個城市出現了經常打不到車的情況,黑車生意很快就會火起來的。


今兒碰巧看到若干媒體都在「聲討」打車軟體,理由就是損害了老年人利益。

諸如

新浪湖南:【為了爸媽,請卸載打車軟體!】打車軟體方便了年輕人,卻讓不會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乘客打不到車了。在這場打車軟體的競爭中,他們才是真正的弱勢群體,請體諒他們的苦衷!少一分懶惰,多一份關心,為了老人孩子,請卸載打車軟體!你願意嗎?

人民日報:【馬云:打車軟體讓我媽打不到車】昨晚馬雲在「來往」中寫道:老人享受不到「競爭紅利優惠」,連起碼的打車服務也沒有了。我父親說要不是我公司參與這個競爭以及看到很多年輕人喜歡,他早罵上門來了。馬雲稱,不怕燒錢,更不怕競爭,但最怕傷害用戶利益,特別是老人孩子的利益。

看到這些,我第一時間就想起了 @逼頭死一個答案里的一句話

無論是出於道德感、同情心、或者政客對選票的爭取,對弱勢群體的傾斜往往起到反效果。

同樣適用。

說打車軟體這事之前我想起另一件事,前幾年剛剛開始搞火車票網上購票的時候,看到身邊有朋友轉發這麼一條狀態,大意是:
網上購票傷害了農民工們,他們只會排長隊買票,根本不會上網,現在網上購票,他們通宵排隊都買不到票了!還配了一幅從以前老新聞上扒下來的一幅圖,一個農民工買不到票痛哭流涕的照片,轉發量及其巨大,就差加一句一起抵制12306了。

這大約是我見過最可愛的黑12306的狀態了。當然裡面描述是否正確暫不討論,就說這條本身,其實邏輯就很怪,票是有限的,你覺得網上購票不公平,我還覺得排隊購票不公平呢,通宵排隊這事兒,民工是比白領、學生群體更有優勢的。如果要照顧農民工群體而取消,難道是農民工群體的利益比其他人群體「更重要」么(票數有限的情況下,照顧一個群體等於對其他群體利益的損害)

換到這個故事裡也是,公共交通對老年人有保護傾斜,我們認為是應當的,因為老年人群體體力不如年輕人,也容易受傷,但是否老年人在打車上應該受到更大的保護?

而且這個思維的可怕還不僅於此,打車軟體的存在,第一讓打車市場享有一定的自由度(加價打車),一方面可以提高計程車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計程車的運輸力(外行不知道此處該用什麼詞),提高了效率,所以打車軟體實際上是緩解了打不到車的現狀,最終獲益的所有需要打車的人。

如果因為有些人主觀上不願意使用新技術、新發明而停止了新技術、新發明,這才是真的可悲。

———————————————————————————————————
最後一句,提醒若干位覺得這東西很難的。
嘀嘀打車的流程是,點擊app圖標,等待打開,按住「我要打車」,說話,鬆手,等車。全程一次點擊,一次按住,一次說話。
這個玩意難易度估計略高於用遙控器打開電視並換台,略低於拿出手機找到聯繫人並撥號。


我抱著被狂噴不止的危險寫出這個答案。
我有兩個觀點:
(1)什麼是全局最優~ 即取締打車軟體和繼續沿用對社會總體而言哪個更好?
(2)怎麼能更優~ 在現有的基礎上我們還能做什麼?

Task1:
我們看看多少打車的人是老年人,我剛剛特意問了下計程車司機,不到十分之一。也許因為我學計算機的,我追求的是全局最優,打車軟體提升了大量年輕人的效率(可以很快打到車,也許就不會錯過某個回憶),同時也方便了計程車司機(不用空駛浪費汽油)。不過,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人群的利益,不過我相信超過90%的人,可以短時間學會用手機叫車。在追求全局最優解的條件下,用打車軟體叫車,勢必優於不用打車軟體。
如果,我們用 考慮到老人,這種不會使用智能機人群的利益 的思想來生活,那必然我們生活中很多行為也要遭到質疑。例如:火車票網購(不會上網的人必然失去),例如電影可以網上訂座。甚至寬泛來說,我買了餘額寶你沒買,因為你不會嘗試新鮮技術而導致你的利益損失,也讓你在生活上遭遇了不公平等等……


Task2:
我們做的不應該是阻礙科技的發展,而是如何更好,比如應該教會更多的人使用高科技的方式去生活,其次我們應該懲罰那些司機對招手的人拒載。而不是,簡單的,粗暴的禁止打車軟體。
我很同意這個App造成了一些不公平,但同時,我們在追求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是否應該想想有沒有比取締更好的建議。這個世界上,提出破壞性建議很簡單,例如XXX不好,就連互聯網我們也可以有它傳播盜版,暴力,色情等信息來說他不好,而提出改善性建議才有意義,如何讓互聯網更好。我希望我們在考慮這個問題時,不是去說:馬雲,你讓我媽媽打不著車了。而是:馬雲,能不能想個辦法讓我媽媽也打到車。
我一直認為從事計算機科學的人就是讓世界上其他人變懶的一項職業,我相信老人打不到車,會激發出一個潛在的App升級空間,即開發一個適合老人的打車工具,比如可以讓子女幫老人叫,即使子女並不到老人旁邊等等~

我的觀點是,往往在我們沒有嘗試的時候,我們就說老人不會。老人聽完這個結論肯定也不想去嘗試。但我相信如果App更簡單,可以讓百分之95%的人有能力學習!我覺得這個學習難度不高,沒必要說很多人無法掌握。


我很不同意上面一個人這段話

你們這些人的短視在於,你們看得到技術是要前進的,卻看不到,新趨勢是必然會滾滾而來,但是如果放任這個社會上的弱勢群體被這樣的滾滾大潮碾壓而過。

那麼,不要期望,你不會是下一個「弱勢群體」。

保護「弱勢群體」,不是因為道德和同情,而是因為,我們本應一體。

我們對弱勢群體並沒有說「就直接讓他們去死」,而是在考慮先進科技發展潮流的同時,儘力去照顧弱勢群體,比如更簡單適合他們的App!!!


我舉一個實例,低保~~~低保讓很多很多人選擇呆在家裡受救濟,而不是出去打工幹活。北京那麼多崗位缺人,保姆月嫂,而很多很多低保戶是有能力從事這些工作的,而因為懶惰他們不去!低保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懶人。所以低保逐漸也在向提供就業崗位傾斜叫做就業保。只有對真正那些喪失勞動能力的才提供低保。(這個資料是我從歷史課上聽到的,我沒有進行過查證,如果大家說不對,我會立馬刪除並道歉)

舉個也許可行的app,就是第三者叫車,你可以為其他人叫車!這樣子女不就幫助了老人!希望大家提提別的可行策略。

在當今的這個社會中,我認為公平和效率絕對是一對冤家,相互制衡。我承認互聯網企業對於效率的追求是超過所有其他行業的,所以公平也隨之會降低。我們甚至可以回首近幾年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革命,都是伴隨著效率的提升而導致公平的下降。比如我們可以看看,淘寶的興盛是否影響了很多售貨員的崗位需求?信息行業是否影響了傳統媒體行業的就業崗位?

在計程車這種非每人必需性的產業上,效率比公平更加重要,我們首要目標是效率但兼顧公平。如果哪天說急救車也是加價叫車,錢少沒有,我第一個反對!


很好……今天就有動作了

昨天晚間,快的打車宣布啟動老人關愛計劃,將會在北京試點包下5輛車,安裝一部400電話,50歲以上的老人有出行需求可以免費接送。

  快的打車稱,近期以來,無論是用戶反饋、媒體報道、政府管理部門的意見,都指出了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包括一些計程車司機忙於搶單可能導致不安全、老人小孩不會用打車軟體因而打不到車等。為此,快的打車決定,首先在北京試點包下5輛車,安裝一部400電話,50歲以上的老人有出行需求可以免費接送,試點順利的話,在上海、杭州、廣州等城市進行推廣。同時,50歲以上的支付寶錢包用戶,用掃碼支付或者快的APP內支付,優惠翻倍。

原文地址:快的打車北京試點免費接送50歲以上市民


道德制高點的屢試不爽是這個社會進步的一大枷鎖,


這個社會但凡出現一點「有悖於」傳統的做法時,都會遭受到各種各樣的刁難,好像每一個市場行為都要照顧到所有人才是好決策,但是這可能嗎?當每一個群體都不能損失任何一點利益時,發展就是紙上談兵,空頭支票。退讓、妥協各方的利益才能發展,動輒使用道德至高只會適得其反。

---03.01更新----
從題目本身角度出發,老年人打不到車怎麼辦?

0.如其他答案所列,打不車的根本原因是打的市場管制太大,沒有市場化,其他所有措施都是在彌補這一先天缺陷。
1.提高老年人生存技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現代交互邏輯
2.計程車公司承擔一定量的「老年人義務單」,不多,但是攤下來足夠解決現在很多打車難的問題,並非很好的辦法,只是能解燃眉之急
3.打車軟體公司針對老年群體進行優化軟體(老人模式,字體變大,操作簡便,綁定子女代付等),但這樣對一個商業公司來講,增加了負擔卻得不到相應的收益,如果出於「良知」,但別人也無權干涉。
……

還有很多很好的辦法,現在佔領道德至高後變成了這樣:既然你用了別人打不到車,是不是應該都不用,把時間都浪費在揚招上?把司機都費到路上?如果這個軟體不好,能解決它存在不存在的是計程車司機和軟體的目標用戶,而非一紙文書和同情牌。歸根到底,在現有語境下,是老年人願不願意學習,願不願意適應時代的發展而付出一些代價,剩下的,交給市場好了。


昨天,某個高票答案推送到我的時間線。忽然想起了公交車上兩位阿姨的對話。
70多歲的老人,不想麻煩孩子,打算自己坐車去醫院看病。結果攔不到計程車,好容易擠上了公交車,又因為人太多,沒人給讓座。老人全然沒有抱怨,只是在念叨:聽說有個打車軟體,還能補貼。我等了半天沒有人拉,再擠公交過去,醫院排隊又晚了。

有些事情,並不是簡單的「不會就去學,學不會是因為你笨,你笨活該就受罪」這樣簡單粗暴的理論就能解釋的。我很奇怪居然會有上千的贊。

或許你們的父輩還很年輕,50多歲也能接受新生事物。不要忘記,現在70歲以上的老人有幾千萬,他們學不會智能機是件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你會說他們怎麼不去擠公交,還能免費。我想有這種想法的人,都不一定會給老人讓座。
老人出門,或者是幫孩子去買菜做飯,或者是接送孫子上下幼兒園,或者是獨自去醫院看病。如果單純為了個人休閑,去附近公園溜溜彎豈不是更輕鬆。
當老人在默默無聞為我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不僅理所應當,還在苛求他們的落伍。

回到這個軟體,不可否認它的作用更大。那我們能幫老人做點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當你看到馬路上有老人攔車時,停下來用打車軟體幫下他們,耽誤不了幾分鐘時間。
當你在馬路上等車時,看到有老人攔車,讓給他們先坐,耽誤不了幾分鐘時間。
當你在公交車上看到老人時,能讓座盡量讓座吧。
當你在公交車上也沒位子時,老人路過身邊,伸手幫忙扶一把也是好的。
平時自己多去儲備些菜,老人就不用擠公交去趕早市。平時多關注老人身體,老人就不會單獨打車去醫院。平時自己早起半個小時,老人就不用幫你去送孩子。

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比簡單的說句「誰讓你不去學」要溫暖的多。


很遺憾,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因為任何技術革命,短期內,通常都會使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害。

拿閱讀為例,當大部分人開始上網閱讀,導致傳統紙媒體衰落,報紙質量下降,這樣不會上網的人都受害;

拿購物為例,淘寶上價格更合理,實體店價高,當用戶從實體店轉向淘寶後,實體店的銷售額下降,但房租水電一分也不會少,只能把價格定得更高,這樣所有不上淘寶的人都受害;

等等。

但是這些技術的總體效果是整個社會的效率更高。打車軟體也一樣。


把淘寶京東都禁了吧,不然大批書店倒閉,老年人怎麼辦?


有人認為不使用打車軟體是自己跟不上時代。這是錯的。因為無論從現行計程車管理體制,還是從乘客的利益出發,打車軟體都在損害他們。
從管理體制上說,計程車行業不是充分競爭的市場,而是受到政府嚴格管控的公共交通行業。這個行業的准入、退出、運行機制都有很明確的規定。它和公交、地鐵等一樣,服務的人群應該具有不確定性,而不是定製,不能利益最大化的選擇乘客,特別是不能有議價和拒載行為。
從乘客的利益出發,當前的現實是,在高峰期時段,計程車是無法滿足乘客需求的,而基於非高峰期的乘客需求,計程車的數量不可能無限提高,必須有一個限度。因此,乘客無法保證他的每一次用車需求都能夠在司機眾多選擇中脫穎而出,要麼放棄,要麼加價。這種加價很有可能演變為層層加碼,在某些時段和地段形成實際上的價格上漲,最終大家都付出了代價,只有更有錢的人才能上車。
因此我支持將取消目的地的做法。


老年人座公交低費甚至免費,公交地鐵有人讓座。他們如果不工作的話意味著時間很寬裕為什麼打車?如果工作的話那就和年輕人一樣為何要照顧?如果需要計程車完全可以避開高峰時段,那會沒人搶出租不是么?
再者,現在是2014年,為何不學?因為不學習活該受歧視不對么?老人手機,大屏手機怎麼就不用?蘋果手機那麼多語音控制,大字體設置和發音設置是幹嘛的?您都打出租了總不能說買不起吧?


北京的打車軟體很難用嗎?我在倫敦,我這裡有一個 73 歲的老爺爺,他打車的過程:打開 iPhone,找到黃色的打車 app 的 icon(他手機上根本也沒幾個 app),然後再按屏幕上一個大大的黃色按鈕,再按一下確認,就打上車了。

整個過程就按三下……會不會是北京的打車 app 太複雜了?(我沒見過)

再補充一個,我自己手機上的打車 app,整個過程也是按三下,而且賬戶連接信用卡,什麼都不用帶就可以上車,連小費都是自動算在信用卡上(可選 0-20%)。

另外我很反對那些不尊重老年人的言論。老年人和我們的思維完全不同,這是我們這些從小就玩遊戲機玩電腦的人無法想像的。如今的老年人四五十歲甚至更老才見到第一台電腦,而那時候的他們早已超越基層,工作上也不需要他們會用電腦。如果你正處在大腦的 prime 發育期,你要經歷十多年才能感覺到 「學習越來越吃力」 這種感覺。而在那之前,你是很難感受到老年人是怎麼思考、接受新事物的。我認為目前普遍的城市老年人做得已經很好了。


要麼改變遊戲規則,讓揚招也可以加價拒載,要麼禁用打車軟體的補貼和家價,不得輸入目的地。。。

在沒實現的情況下,只能讓自己孩子幫忙手機叫車和付費了。

另外我很驚訝許多人以為打車軟體侵犯的是弱勢群體而已,他侵犯的明明是所有遵守揚招規則的個人和司機的權益。

揚招是不了解對方目的地的,揚招是無法議價的,在規則被完全破壞的情況下,怎麼可能不限制他們?這就好比我有能力開鎖,但我能你給我錢我就幫你把人家鎖給開了嗎?

最後補充一下,我支持計程車市場徹底開放,包含但不局限於揚招車有議價權,私人車可申請收費載客,由服務雙方決定是否有拼車權等……但在規則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我支持保護遵守規則的人的利益,譴責因為破壞規則而得到便利還自以為是自己聰明的行為。


歐們國家的IT男太高大上,老人們高攀不起。
難道不應該是,做一個專門針對老人的打車軟體?

其實很簡單,做個招車電話的快捷連接,一按就接人工服務,這樣就可以了呀


打車軟體的出現,方便了軟體的用戶,卻也使得不用軟體的人打車難度增加,而不僅僅是對老年人。

問題其實是,不用軟體的人怎麼辦?
1.堅持抬手打車,無非就是多等等
2.跟上潮流,使用軟體
3.等待新的打車方式出現

路邊攔車和看報紙一樣都是過時的方式。人們當然可以選擇不跟時代發展並自己承擔損失。
不過時代發展那麼快,我相信很快就會有更加方便的打車方式出現,到時候只要按一下按鈕就行連老年人也會用。


為什麼故事不是一個老人在偏遠的地方叫不到車了旁邊出現了一個路過的年青人用手機幫他叫了一輛車?
如果連打車軟體也沒有.那麼他就只能等了.
再換個思維.如果在用車高峰期.就算沒有打車軟體他就能叫的到車?

最TM討厭把這種東西架到人文和道德的高度了.報社現在都是傻比來的吧
社會道德的展現形式第一步本身就不該是放棄個人優勢去拉平差距.而是以自己的優勢幫助別人
與其說打車軟體使年輕人在打車的時候更有優勢導致很多不用打車軟體的人(包括老人和其它人)打不到車.為什麼不改成號召使用打車軟體的人在別人需要打車的時候能幫個忙?

打車軟體本身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加強了計程車的使用率.按總打車人數不變.總車數不變的情況下.只會讓打車效率越來越高.這樣每輛車的承載次數才會上升.自由度才更高

國家該做的不是叫停這個叫停那個.該做的是引導事物正規化.比如強制不允許加價.納入評分評級制度與獎金接軌.接受拒載舉報等.不管使用何種措施.引導他成為一種積極向上的事物才是正途.

現階段畸形的並不是打車軟體這種事物本身.而是打車軟體所實行的營銷策略是畸形的.
試想一年兩年甚至十年之後.打車軟體依然能夠實現補貼么?難道我們離共產主義越來越近了?
與其去管制一個產品本身.不如去引導這個產品的銷售形式讓他快速進入正軌.

-------下邊是吐槽.和話題無關了-------
這不就像叫車電話似的嗎?你自己沒有電話.別人用電話叫車你覺得傷害你的利益所以你呼籲大家以後不要打叫車電話.什麼JB狗屁邏輯.

吐槽一下.媒體的評論文章我現在是一概不看.寫手都不知道是吃什麼長大的.一沒腦子.二沒邏輯.寫個東西嘩眾取寵也值得討論一下?與其管制不如無為而治.多關心關心怎麼合理使用比一刀切好的多


問題是打車軟體和智能機做的還不夠人性化吧,而不是新技術的問題啊。


問題不是出在打車軟體本身。對打車軟體進行譴責,只不過是一些媒體或個人走著他們試圖操控讀者情緒的老路罷了。
打車難的問題出在打車軟體的合作方為爭奪移動支付市場而進行的補貼,使計程車司機更樂意選擇通過app打車的群體。
以及,移動支付軟體對打車者的補貼,激發起了部分本來打車需求不強烈的人的需求,選擇了打車,使有限的資源變得更加緊張。
另外,據我觀察,打車軟體打車有可能造成打車人通過軟體召車後無故(有可能攔了別的計程車)退訂的行為,也造成了運力浪費的情況。
老年人打車難問題,包括老年人操作打車軟體難問題和普遍打車難問題。而老年人打車難的問題,只不過是在打車難問題上加上了老年人這個定語罷了。故著重需解決的應該是打車難問題。要做的,是規範計程車管理規範,禁止司機無端拒載,以及對打車軟體使用者進行信用記錄,而不是對軟體本身進行譴責。
至於老年人難上手打車app,跟老年人難上手智能電視一個問題,不應在這裡跟普遍的打車難混為一談。完全可以單獨列出一個類似於「如何向老年人普及電子設備」的問題來予以解決。
以上。


政府會補貼最貧窮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讓他們有飯吃有衣穿,但是沒人要求政府補貼紅燒肉補貼真絲內衣吧,一個是基本人權,一個是高級享受。

同樣,政府補貼老人做公交地鐵甚至免費,但是從來沒聽說過政府補貼老人打車,就是因為基本的出行權是通過公交地鐵實現,而不是通過計程車實現,計程車天生就不是生存必須而是高級享受。

至於個體,比如家庭偏遠又需要去醫院看病的老人達不到車,那麼同樣可以說我是個窮人但是我就是胖一個月的補助吃不飽咋辦?任何政策只能考慮絕大多數人。

難道打車軟體對老人沒有好處嗎?以前他們要在寒風或者酷暑中揚招不知道多久,而且只有經過他們的車才知道這裡有一位老人要打車,現在如果教會他們,讓老人可以在家裡打車,甚至等計程車到了門口再出門,而且可以讓更多範圍的司機知道這裡有人打車,難道這樣的場景不是老人希望看見的?

有人說道12306,其實在運力不足、不考慮黃牛這樣的規則外條件的前提下,現在已經是最好的方案了。民工用他們的身體,白領用他們的智力,都能用自己擅長的東西去獲取自己的利益。否則,上大學的時候第二天有考試還得通宵排隊和已經放假的民工拼體力,為啥沒人說這是對大學生的不公平?

聰明人總會利用規則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每次技術的進步都是有人被淘汰,很殘酷但是這就是現在的環境,全球的環境都是這樣。這個聰明不是智商高,而是一個人的綜合頭腦,肯學習智能手機應用的老人也很多,像洒家母上那樣看電視只會音量+-頻道+-的也大有人在。

上面有朋友說的好,這只是把政府不願意動自己的蛋糕解決打車難的問題,不願意取消份子錢或者類似的方式開放計程車市場,然後用打車軟體來背黑鍋,再很聰明的拿老人上演苦情戲罷了。


推薦閱讀:

TAG:互聯網 | 計程車 | 打車 | 滴滴出行 | 出行 O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