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能讓大兒子接受有個小妹妹?


文:劉建鴻


一、老大的心裡不好受


大家都看出來了,老大嫉妒剛出生的妹妹奪走了父母對他的愛。原來他可以獨佔全部,現在卻連一半都還剩不到。原來自己要什麼,媽媽馬上就能回應,現在凡事都得先照顧妹妹的需求,自己靠後站。在家裡「地位」的驟然跌落,讓老大心裡真不是滋味。


然而他無法表達出複雜的心情,會用直接幼稚的行為來表達——

給妹妹洗澡,哥哥會把洗澡盆藏起來。給妹妹買的小衣服, 哥哥會抱著說是他的。

——讓父母「又好氣又好笑」。你要問他為什麼,多半他表達不出來。偏偏父母這時忙得焦頭難額,沒精力去管老大的感受(很多家長也想不到!,便責怪孩子「不幫忙還來搗亂」,甚至打罵孩子。於是老大更覺得不公平,對妹妹更多了些怨恨,之後還可能會用其他方式進行孩子氣的報復,希望奪回「本屬於」自己的愛。自然,他越阻攔報復,離重獲父母的愛越遠。惡性循環開始了

二,爭奪父母的愛是零和遊戲嗎?有沒有可能雙贏?

在兄妹爭奪父母愛的過程中,似乎存在一個困境:妹妹得到多了,哥哥自然剩下就少了。妹妹贏得了父母的關注和愛,哥哥自然就「失去」了相應的部分。


零和遊戲,似乎註定是一場不愉快的競爭。


平分愛看來是相對理想的,對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然而父母「心有餘而力不足」,在嬰兒剛出生時其實無法做到。


爭奪愛的競爭有沒有可能雙贏?其實是可能的!

  • 當哥哥照顧妹妹的時候要予以及時的肯定並「深描」。孩子畢竟只是孩子,他的怨恨不會時時留存。兄妹間的親情其實也在間或增長。如題主寫道「但有時,妹妹睡醒哭了,哥哥聽到第一時間跑過去陪妹妹玩。媽媽抱著妹妹,哥哥會摸著妹妹的小腳丫說喜歡妹妹的小腳丫。妹妹換尿布,哥哥會第一個去拿尿不濕。」以最後一個情境舉例,父母可以直接肯定他說「你那麼快幫妹妹拿過來,真是個會照顧人的好哥哥」(對妹妹好),「有你在旁邊,媽媽給妹妹換尿布都不用手忙腳亂了」(幫媽媽忙)。也可以對著還不會說話的嬰兒說「你知道嗎,剛才的紙尿布是你哥哥幫你拿過來的呢」(對妹妹說哥哥的好)。待會兒如果換好尿布妹妹情緒很快平靜下來微笑了,還可以進一步「深描」:「換上紙尿布,是不是舒服多了,呵,你對哥哥笑了,是不是想謝謝哥哥啊」(替妹妹說出「心裡話」)。承認他的努力和成效,並增加對新身份「哥哥」的認同感。
  • 他沒有主動做的時候,父母也可以創造機會讓他幫點忙適當把成果歸功於他。比如讓哥哥去拿奶瓶過來,他也許有點不太情願地拿過來在稍遠處放著,父母也可以對著妹妹說「嗯,哥哥幫你把奶瓶拿的更近了,我一夠就能夠著」,關鍵仍然是傳達了父母對他的接受和正向期待,營造了更和諧的氣氛。
  • 有時候我們可以在基本符合事實的情況下,將「好的動機」賦予哥哥。比如哥哥也許自己在唱歌「小小星星亮晶晶」,你可以抱著小妹妹說,「哥哥唱的真好聽,是不是啊」,如果妹妹露出微笑和好奇,你可以對哥哥說話「你看,妹妹覺得你唱的好聽,都笑了」,「很想知道接下來你還會唱什麼好聽的歌呢」。又例如哥哥想喝水時媽媽在餵奶,他稍微比平時願意等待也要肯定他,願意等待也是對父母的「體諒」和「幫助」!需要說明的是,雖說家長們急於改善哥哥的態度,卻也不宜勉強塞給孩子不真實的誇獎。

三、在嬰兒出生前後的轉折期間要特別重視老大,承認他的感受和付出的努力

  • 承認和接納老大的感受。「是不是覺得這幾天爸爸媽媽不像原來那麼關心你了,心裡有點難受?」及時共情會讓老大覺得父母仍是關心和愛自己的嫉妒和難過也是被允許的。孩子也更可能和家長交流內心而不擔心被批評。
  • 爸爸媽媽永遠愛你。需要一再的確認。「你愛我嗎?」「愛」,「你還像原來那樣愛我嗎?」「當然愛!」其實孩子在不確定的情形需要這樣一份情感的確認,父母可多用情感性的語言和擁抱,適當保留一些他日常的生活習慣(比如抱著他講故事書10分鐘)。有些家長用物質來補償這不是一個好方法。物質滿足會很快過去,還助長了孩子不滿足時便索要的習慣。當家長把愛的虧欠=物質補償(如昂貴玩具)時,孩子也同樣體會到了父母的愛也只是一堆沒有生命的「玩具」。
  • 給老大一份「特別」的愛。 家長每天可以專門留「特別時光」(如一個小時)給他,由孩子來主導支配,要把這段時間做足做好,增加儀式感,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例如晚餐時當著全家的面,宣布每天都有一段專屬老大的時間。玩什麼,怎麼玩都盡量由孩子來決定。特別時光如果手機響了,父母可故意不接而先詢問孩子,因為「這段時間屬於他的!」,或者一開始就當著他的面關掉手機。陪伴和照顧的時間量不夠,更要凸顯「質」
  • 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和選擇,在周末或節假日和老大做一點特別的事。時間(周日上午還是下午)、地點(兒童圖書館還是去好朋友家)、內容(講繪本還是在好朋友家搭積木),方式(搭積木,是媽媽幫你搭基礎部分,你們來「建高樓」,還是媽媽搭一個,你們各搭一個)。
  • 多傾聽和了解孩子生活中發生的事,抽空了解孩子的生活,幼兒園裡孩子最高興的事是什麼,發生了什麼沮喪的事,孩子的好朋友有什麼變化?「和原來一樣,仍然願意傾聽,隨時了解孩子生活中的變化」是愛他關心他的最好表現。
  • 肯定他的付出和貢獻。這點在上文的「雙贏」中已經做了較多闡釋。

四、父母要特別注意些什麼?

  • 表揚的時候可以要當眾表揚,給他公開的承認。
  • 批評的時候要私下個別說。有時候孩子做了不合適的事,有時可以適當忽視,或者私下和他說,再讓他做一些彌補,如果彌補了仍然給予以鼓勵和肯定(想想托馬斯小火車犯了多少錯,胖總管還是給他機會彌補,並一如既往的相信他)。要避免當眾斥責,如「爸爸媽媽都這麼忙了,你還這麼不懂事」,「妹妹還小你不知道嗎?哪有你這樣的哥哥」。
  • 自然絕對不要打!! 因為這會更讓孩子降低自我價值感,更加悲觀地確認「父母覺得我不是好孩子,真的不愛我了!」
  • 父母也不宜在兄妹中做負面比較比較總是包含著評價,「你看妹妹多安靜啊,你要這樣就好了!」,妹妹更大一點時說「妹妹多聽話啊,一叫就來」,如此林林種種的評價,除了讓孩子失落沮喪和增加對妹妹、父母「不公平」的怨恨不會有任何益處。
  • 盡量(最好!)不要因為照顧不過來把老大送到外地因為很多不可控因素。我遇到一個例子是老大被送到外地後,外地的親戚或街坊鄰居喜歡和孩子說開些玩笑的話「你爸爸媽媽是不是不要你了,才把你送過來的?」讓他的被拋棄感更加強烈,對弟妹的出生「奪走」父母的愛也更加怨恨甚至仇視。我無法理解他們這麼說為什麼會覺得好玩,也許是想看預料中的孩子會突然怨恨生氣或落寞,這是很惡意的殘忍,當然只圖好玩說笑的人也許並沒有意識到。

五、在弟弟妹妹出生前可以預先做些什麼?

  • 和老大一起看一些兄弟姐妹相處的有趣故事(比如粉紅小豬),讓他體會到兄弟姐妹會帶來的快樂。媽媽在懷孕期間就可以開始培育老大當「哥哥」的感覺了。例如讓老大唱首歌給肚子里的「小胖」(為還沒出生的嬰兒取個小名)聽,培養感情(」小胖」聽了你的歌在肚子里都動了動呢),讓他為自己有的技能驕傲。
  • 提前告訴孩子弟弟妹妹出生後可能會發生的變化,讓他有一個大致的預期,而不會到時候落差很大難以接受。

小結:家長要做的,是讓他從原來獨享父母的愛逐步過渡,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仍然是一樣多,而且還多了一份做哥哥的身份認同和對自己有能力幫助父母和妹妹的自豪感。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jijijiaoyang 或 小鴻積極教養)


由於以往接觸過的求助案例有部分與手足虐待有關,前段時間陸陸續續地看了一些有關的資料。部分資料有講到父母如何做能讓子女和睦相處,避免發生手足不和、虐待等負面情況的發生。以下內容基於整理和翻譯部分看到的資料,也有些個人的想法在內,希望對題主和準備要二胎的父母們有所幫助。若回答寫得有不足之處,請做兒童教育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士指出,會加以修正。

---

和很多父母設想的不同,家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子女,他們並不是生來就能和睦相處,相互扶持和照應。手足之間的競爭,是一種人類受原始本能驅使下與生俱來的行為。通常在一個家庭的第二個孩子誕生之後,手足間便開始出現競爭、對抗和嫉妒的行為,能夠貫穿子女們的整個童年,令父母感到有壓力和沮喪。父母若是能幫助子女們更好的相處,通過積極的教養方式解決他們之間的衝突,很有可能讓子女最終發展為親密和友好的關係。

如果幫年長的孩子適應家中有個新誕生的弟妹?

# 懷孕期間 #

身為孩子的母親,可以告訴年長的孩子,自己有一個新的生命即將孕育。討論懷孕時,學齡前的兒童沒有時間的概念,可以說寶寶將會在何種季節到達。年長一些的孩子告知寶寶將在幾個月後誕生。

對於新生命的到來,由年長孩子的提問來告知一些情況。幾歲的孩子可能會問,寶寶是從哪裡來?對孩子的提問做出解釋,寶寶來自子宮,是在媽媽的肚子里。好奇的孩子會想了解更多,通過這樣的對話形式去培養孩子對孕育新生命的參與感,減少排斥心理。

在年長孩子對生寶寶流露出興趣的時候,這些活動可以鼓勵參與:

  • 看嬰兒的B超圖片。同時找出孩子以前的B超圖片、嬰兒期的照片和視頻,告訴他/她關於他的出生,身為父母的你們和其他親友是多麼的興奮,每個人都想看到和接觸他們。
  • 給孩子看來訪親友的嬰兒,或帶孩子去拜訪有嬰兒的親友。
  • 閱讀有關懷孕、分娩、新生兒和兄弟姐妹如何和嬰兒相處的書。對於年幼的孩子,可以找一些帶有文字的繪本,為孩子講解。
  • 帶孩子去做產前檢查,讓孩子聽寶寶的心跳。
  • 給寶寶起名字。
  • 為了寶寶誕生所準備的新布置和傢具上,由孩子來挑選一兩件適用的物品。
  • 讓孩子拿著娃娃練習,教他/她如何輕輕地觸摸和抱著嬰兒。
  • 打包住院的行李。

(可以考慮參加醫院提供的孕婦學習班,除了保胎、坐月子和照料嬰兒等懷孕及生產必須了解的注意事項,有的班也會提到如何向年長的孩子討論家中會添一個新生命)

交流上需要留意的地方:

  • 家中即將迎來一個新生命,這個消息需要從父母處聽到,不是由其他人來告訴孩子。
  • 如果計劃你的孩子搬到一個新的床或卧室,提前安排好,不要等待嬰兒出生後來準備。等到嬰兒出生後再準備,會讓孩子覺得因為嬰兒的出生而流離失所,加重對嬰兒的排斥心理。
  • 告訴孩子嬰兒誕生後的一些狀況,好讓他/她有個心理準備。比如,嬰兒除了吃飯、睡覺、排泄和哭泣不會做其他,這需要父母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照料,你們會覺得勞累。

# 帶寶寶回家後 #

新生命的到來可以給一個家庭帶來很多改變。父母在懷孕和寶寶誕生後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很多家庭的注意力都轉移到滿足新生兒的需求上。 一旦把寶寶帶回家,需要幫助年長的孩子適應這種轉變。儘可能讓他們參與到照顧寶寶當中,使他們不覺得在日常生活中被冷落。

很多孩子會主動想幫忙父母護理嬰兒。雖然這種幫忙可能意味著父母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但是可以給年長孩子機會跟寶寶以積極的方式進行互動。大一些的孩子可能想給嬰兒換尿布,幫著推嬰兒床,和寶寶說話、幫忙穿衣服、洗澡,或喂寶寶。記得孩子僅僅是幫忙,不要把照顧嬰兒變成年長孩子的責任,這會讓年長的孩子承擔過重的職責而對年幼的弟妹萌生厭惡感。有些場合,如母乳餵養不適合年長孩子的參與。這些時候盡量利用手頭的玩具,這樣就可以不用擔心餵奶被打斷,或避免年長的孩子產生被排擠和忽視的感覺。要是年長的孩子表示對照顧寶寶沒有興趣,不要驚慌也不要強迫他/她去做,給他/她一段時間。

父母盡量抓住機會與年長的孩子一對一的在一起,例如,在寶寶熟睡的時候。可能的話,父母中的一方每天安排出時間與年長的孩子單獨相處,有助於減少年的長孩子對新生兒的反感和憤怒情緒。在相處時可以選擇讓孩子活動,父母跟隨和陪伴的方式。允許或給予年長的孩子一些沒有與新生兒分享的,特殊的私人空間和自己的東西。

部分年長的孩子,在家中新添嬰兒後會有些退行的舉動。例如,出現一些像嬰兒那樣的舉止,自控力下降惹出一些麻煩,顯得比之前更需要父母的照料。可以向年長的孩子指出年長所帶來的好處,例如,可以選擇吃什麼,可以和朋友們去戶外一起玩。這些都是嬰兒辦不到的,陪同和鼓勵他/她外出,與同齡的孩子們一起玩。

當親友開始陸續給嬰兒送禮物的時候,給年長的孩子也準備一些禮物,這樣他/她不會感到被排斥在外。提醒親友不要把話題和關注都集中在新生兒上,年長的孩子也需要關注,想聽來訪的親友談論一些新生命以外的內容。如果親友提起他們如何能夠提供幫助,建議舉辦一些有趣的可以帶年長孩子參加的活動,並找些與年長的孩子同齡的孩子們一起玩。

鼓勵和留神傾聽年長的孩子表達對於嬰兒和家庭變化的感受。確保孩子非常清楚,絕對不能有傷害他人的舉動,以防他/她對嬰兒做出不利的行為。如果孩子表達負面情緒,承認它們的存在,不要去否定或忽視他/她的感受。幫助孩子去用語言或繪畫表達他們的感情,例如,他/她可以畫一個表達憤怒的圖像,或用玩偶的表演來表達他們的情緒。

很多因素,可以導致年長的孩子很難適應家中添了個嬰兒:

  • 孩子的性格,影響他/她如何應對這一變化。
  • 家庭關係的不平衡。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模式,或養育孩子上父親的缺席,孩子從小由母親全權照料,孩子與母親有過於密切的感情聯繫,會變得難以適應。
  • 孩子處於何種年齡階段,會影響到他/她需要父母何種程度的關注。父母是否有足夠的精力照顧,會影響到他/她的適應能力。
  • 存在經濟困難、父母的工作性質是長期在外,無暇顧及孩子的照料、不和睦等壓力的家庭,會導致孩子的適應困難。

可以通過對這些因素加以調整,來幫助年長的孩子更好的適應。例如,如果能讓祖輩、父母輩與子女的家庭關係保持平衡,父親能在養育上能付出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孩子適應這一變化會變得容易些。

---


捎帶提一下,父母怎麼幫助處於兒童及青少年期的子女們和睦相處。

基本要素:

  • 不要對子女厚此薄彼。這是個可能引起手足之間衝突和虐待行為的大問題。儘可能的對子女公平的對待,公平不等於同樣。年長或年幼的子女,由於他們的年齡可以擁有不同的特權,需要讓子女明白這種不平等是因為年長的孩子負有更多的責任。
  • 讓言傳身教發揮作用。在家庭中,父母之間或祖輩與父母之間關係不和睦,子女也會有樣學樣。若是父母和祖輩善於處理家庭矛盾,能夠善待彼此,子女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善待彼此。
  • 設置子女之間是合作關係,而不是競爭關係。不要拿一個子女跟另一個比較。例如,說這樣的話,「為什麼你弟弟可以拿到數學高分,而你不能?」
  • 不要試圖去給子女歸類和貼標籤。認可每個子女是不同的,有他們各自獨特的個性和能力。學會去欣賞他們的長處,鼓勵他們做自己。
  • 鼓勵子女之間用積極的方式交流。例如,分享他們的物品和玩具,為對方提供幫助。
  • 不要默許子女間的衝突和爭鬥,認為這是正常和合理的。
  • 孩子在餓了、無聊或疲勞的時候,更容易變得沮喪和爭鬥。留神滿足子女們的一些基本需求,提高他們的舒適度來避免他們之間的衝突。
  • 確保每個子女有足夠的獨立空間和時間,孩子需要有機會來做自己的事情,和自己的朋友玩,並擁有自己的空間和物資。

---

整理及參考的資料:
New Baby Sibling--Helping Your Older Child Adjust: Your Child: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ealth System
Preparing Your Child for a New Sibling
Sibling Rivalry: Your Child: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ealth System


有一個小傢伙,小女孩,按輩分叫我小姑。我本來和任何10歲以下、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小朋友都會保持一定的距離,只有這個小傢伙是例外。

在她三歲的時候,父母給她生了一個妹妹。
其實她的父母特別疼愛孩子,不管是她還是妹妹。不過問題出在爺爺身上。

那時候,她家裡,爸爸和奶奶忙於照顧剛生產完的媽媽和剛出生體弱多病的妹妹,她就由爺爺照看著。
爺爺是老式人,軍人氣派,說一不二,脾氣又倔又硬,非常固執。從兩個孫女出生他就從「以小見大」的角度來評判,看哪個天賦更高,更值得花心思培養。他堅持認為剛出生的寶寶比老大好。幾乎我每一次去,都能聽到他大聲說:「你怎麼玩玩具也玩不好?這麼笨!」、「就知道哭!」、「看你妹妹多聽話,比你小時候聽話多了!」……而對我們這些客人,他也非常坦率,直接說:「大的就是不如小的,你看小的多漂亮,皮膚這麼好,一臉聰明相」……等等。
當然,事實上妹妹是比較可愛,皮膚更白,眼睛更大,性格也更活潑乖巧一些;而姐姐皮膚有些發黃,單眼皮,高高的額頭,稀疏的頭髮,除了長得比同齡小朋友更高一些,看上去沒有別的優點,何況她性格本來就內向,爺爺天天這麼呵斥她,她更加沉默、反應遲鈍,爺爺就更會變本加厲地罵她,以至於後來其他人都受到影響,認為老大不如老二。

他們家這種氣氛我很快就感覺到了。
我跟他們是遠親,來往不多,只是因為同在北京所以走動一下,而且我的性格,平常比較抗拒接觸小朋友,但每次去她家,看到她在爺爺呵斥聲中獨自玩玩具的小小背影,都讓我心裡很難過。
而且,很顯然,這樣的氛圍,對於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一點好處都沒有。
長輩面前,我不能說任何話,我能做到的就是多和她接觸。最初的時候只是和她說說話,抱抱她,讓自己每次看到她的時候都顯得驚喜和高興,哪怕她沒有任何反應;陪她玩遊戲,不管她做得怎麼樣都誇她很棒;經常親親她的小臉,還特別帶小禮物給她——陶的小動物,彈琴的松鼠、背上站了一隻小鳥的大象、狗熊……一開始她拿到,沒什麼反應,後來她漸漸期待起來,因為每一次的小動物都不一樣。
再後來,她的變化越來越明顯。和她一起玩的時候,她越來越放得開了。我發現其實她是個非常聰明而且獨立的孩子。她能自己做許多事,拼圖也好,搭積木也好,一教就會,一點就明。
她也越來越喜歡笑了。有次和爸爸媽媽來我家玩,進門的時候一路歡呼著跑進來,鬧著要我抱她,我就把她抱上飄窗,我們一起往外看,看開闊的天,遠處的房子,地上螞蟻一樣的人,玩具似的車。她嘰嘰喳喳像個小麻雀。這是在她自己家從沒有過的。
曾經很擔心她因為爺爺的話敵視妹妹,但好在她並沒有。她很細心,才四五歲大,就學著照顧小妹妹,給她擦嘴巴,幫她拿玩具。不管她做得好不好,我都誇她很棒,而不是像她爺爺那樣否定她。她也做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像一個姐姐的樣子。或許開始我的誇獎是裝出來的,但後來誇她越來越真心實意。
有一天,我不太舒服,躺在她家沙發上小睡片刻,醒來的時候看到她站在我跟前,眼睛裡滿是擔憂。
又一次,她在我耳邊悄悄說:「小姑姑,我喜歡你~」
……

後來,爺爺奶奶把她和妹妹帶回了老家撫養。他們離開北京後,我很難再看到她了。
我跟她爺爺接觸不多,每次都是聽嚴厲的老人家訓話的份兒。我曾抓住過機會說過我對那孩子的看法,不知道爺爺聽進去沒有。我也暗示過她奶奶,讓奶奶不要冷落和忽視她,不知道忙碌的奶奶是不是能夠做到。
今天看到這個題目,突然想起她來了。她今年應該七歲了,不知道她過得好不好。

※※※
寫到後面發現自己偏了題。稍作總結:父母要努力,也需要注意上一輩人,因為帶孩子的往往是他們。
其他的教育方法不說,比如不斷批評、打擊孩子自信,這種孩子之間的對比是我最反感的。就算孩子想對妹妹好,都會因為這些偏心偏到胳肢窩的言論起逆反心理、因此而討厭妹妹了。
小孩子其實是一面鏡子,照出的是你自己。

※※※
很理解長期相處、帶孩子需要付出的辛苦和勞累,這不是我們這種一周相處幾個小時的人能做到的,也許那個時候,我會更沒耐心,更不負責。只是因為我和她相處的時間太短,而又真的很同情她,所以能拿出最好的一面對她。
不過,真心希望孩子的父母儘可能地給他們一個相對公正、平和、輕鬆、愉快的環境,否則,你帶來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孩子所受的傷害,也是今後無法彌補的。


別的地方看來的,覺得這媽媽做的真好。哥哥妹妹應該都會覺得很快樂很幸福吧。

別的地方看來的,覺得這媽媽做的真好。哥哥妹妹應該都會覺得很快樂很幸福吧。


首先內心要有一個大大大前提:
哥哥接受了妹妹,不代表哥哥就不會討厭妹妹,不代表兄妹以後就沒有問題,不代表以後不會有競爭,不代表以後父母就可以省心
什麼叫做接受?在我看來題主的孩子已經接受了他的妹妹。他開始關心妹妹的需要,留意妹妹的變化。讓家庭成員接受新成員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自願的情況下讓其參與到新成員的養育當中。
兒童從單一的孩子身份,增加一個「哥哥」的身份,這個身份是需要時間適應和學習的。而兄弟身份必然會和過去固有的孩子身份發生衝突。哪怕父母說我愛你們一樣多,誰都知道這份愛自然是被分薄了的。他需要學習和另一個人分享、競爭,還需要學習去照顧和體諒他人,學習把她看作是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成員。而此前的重要成員都是給予自己關愛的,唯獨此人(尤其是妹妹處於嬰兒期)是索取關愛的,要搞清楚這裡面的關係需要哥哥付出不少努力。
這時候父母在一旁可以做些什麼?

  1. 父母可以借著照顧女兒的機會,向哥哥介紹當初照顧他的過程。讓哥哥明白父母並不是對妹妹有特殊照顧,而是身處不同時期自然的過程。兒童可以從父母對同胞兄弟姐妹的照顧中感受到父母愛別人的能力,這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也代表了父母能夠在兒童有需要的時候給予同等的關愛。(這句話還有一個反面,就是責罰孩子的情形。個中傷害自行體會。)
  2. 父母可以和哥哥討論身為兄長角色的意義,討論哥哥恐懼和難受的部分。(比方說擔心有了妹妹父母會拋棄自己)
  3. 當出現與妹妹爭奪物件和關愛的時候,一方面向哥哥表示理解(前提是能夠充分理解小孩對於喪失關愛的無助),另一方面提醒他關注自己的不恰當行為。
  4. 當哥哥有意願的時候,讓他參與到妹妹的照顧當中,並且對其中關愛妹妹的表達重點表揚和支持。
  5. 強調兄妹是兩個不同的個體,鼓勵哥哥思考什麼是自己獨一無二的部分,什麼是最合適自己的。(以應對哥哥模仿妹妹退回到嬰兒狀態尋求關愛的行為)父母對子女的愛可以一樣多,但愛的方式絕對是有差別的,也應當有差別。
  6. 不要因為爭寵的問題而輕易處罰兄妹間的任意一個。偏心的結果是兩邊均受傷,這時要謹記的。同胞競爭是非常正常且富有積極意義的事情,要做的是挖掘競爭中的積極面。

(初稿於2014-10-15)


看你的問題里的描述,能看出來你很能體諒到哥哥,照顧剛出生不久的妹妹非常辛苦,仍然希望能儘力給哥哥更多的關愛,還能察覺到哥哥對妹妹嫉妒同時很多愛的舉動。你一定能很好的照顧兩個孩子。
前面回答的已經很多了,作為一個三歲的孩子,突然就要面對一個跟自己分享父母的愛的人,那感覺就像出現第三者一樣。哥哥的反應也是很正常的,畢竟他也是在一個非常需要關注和愛的年紀。他還搞不清楚會對自己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不安全感會使得他想過度的佔有,這也是本能的反應

三歲本身也是建立物權意識的階段,哥哥說妹妹的東西都是他的,也有這部分因素。不建議從引導哥哥分享的角度做工作,擁有是分享的前提。建議有意識的對家裡的物品向孩子表達"這個是爸爸的,這個是媽媽的,這個是哥哥的,這個是妹妹的",並且把哥哥的東西讓他自己找地方放好。

當然,哥哥爭妹妹的東西其實也不是爭東西,而是爭父母的愛與關注。而為避免哥哥跟妹妹爭,得讓哥哥感覺當哥哥是好事情。具體的給如下幾個建議:

一,遊戲中滿足哥哥退行的願望。妹妹還在哺乳期,哥哥也才三歲。哥哥很容易出現退行,也就是通過表現得年齡更小,甚至像嬰兒一樣無能為力,無理取鬧而幻想能獲得父母的照顧。這部分的願望是可以通過"重溫養育時光"來滿足的。媽媽可以單獨與哥哥在一個舒服的地方玩一個遊戲,允許哥哥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小嬰兒,媽媽來照顧他。比如抱在懷裡,裝作給他餵奶(用奶瓶),輕拍或者撫摸他。在遊戲中滿足他這個願望,並且可以一邊做一邊回憶以前是怎麼照顧他的,跟他講講他嬰兒時的趣事。這樣哥哥也能明白妹妹現在得到的,自己以前也得到過。遊戲中媽媽把他當嬰兒,平時可以告訴他父母對他的期待。退行願望被接納,並在特定條件下被滿足,哥哥就能更好的前行。

二,穩定滿足哥哥被關注的需求。哥哥也需要關注與陪伴,但父母需要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照顧妹妹,這是一個現實矛盾。但陪伴的質量、穩定性與可預測性比數量更重要。每天要有固定的一段時間單獨陪哥哥玩。可以是爸爸,也可以是媽媽。不用很長時間,十分鐘到半小時都行。最好是爸媽下班剛回家的時間,也就是所謂的"重聚時光",因為孩子盼了一天了,而且妹妹還小,對爸媽回家是否第一個陪自己沒有什麼意識,但哥哥是對此很敏感的。這樣讓哥哥覺得自己是優先的,也有穩定感。玩什麼呢?讓哥哥自己定,最好是沒法跟妹妹玩的。一邊玩爸媽可以一邊故意說類似"跟你玩真有意思,你看這個妹妹就玩不了,只能跟你玩"的話,讓哥哥有自豪感。甚至說說妹妹「壞話」都可以"你看妹妹自己不會吃飯,還得用尿布,都得考別人,你就不一樣了,自己都能做,還能幫我照顧妹妹,太讓我驕傲了"。這樣哥哥被捧得覺得自己得像個哥哥的樣子,退行以獲得關注的動力就小了。同樣,這個專屬於哥哥的時間段盡量不要有妹妹在場。因為一旦分享的時光,哥哥都會傾向於覺得是為了妹妹的。

三,人都會更愛自己有參與和投入的事物。給妹妹買東西的過程,可以把哥哥納入進來。比如給妹妹選小衣服時,多問他意見,比如"你說給妹妹買紅色的好還是藍色的好?妹妹都不會說話,你來幫我出主意吧",讓哥哥參與進來,他有投入了,也會更尊重妹妹的所有權。當然,只是有限的範圍內給他出多選題,而不是"給妹妹買什麼呢?",哥哥說"不給她買"。這其實也是單獨跟哥哥相處,體現他的長大感,能力感的機會。

四,幫妹妹感謝哥哥。你提到哥哥有時給妹妹拿尿布,這是很好的機會。在給妹妹換尿布時,你可以大聲對妹妹說"你知不知道你這尿布是誰給你拿的啊?是你特別有本事,特別有愛心的大哥哥哦!來,我們一起謝謝哥哥!",其他情況也可以請哥哥幫忙,即便是一點點小忙,也可以扯到哥哥的功勞上,對著妹妹誇哥哥,對著哥哥替妹妹謝謝他。是個人被這麼誇也不好意思再搶妹妹東西了不是?像哥哥藏洗澡盆,也可以故意對著妹妹說"你知不知道你現在要用的澡盆,全家只有哥哥知道在哪,只有他才有能力幫你準備好,咱們一起請哥哥幫你準備吧"。這一步其實就是幫助建立兄妹之間的情感投入與互動

五,老大優先原則。在以後有什麼東西需要在兄妹之間分,比如好吃的,用的東西啥的,在無法完全公平的時候原則上要優先老大。因為老大生下來就是他一個孩子,老二生下來就已經有老大了。老二更容易適應不優先。而且年齡也決定了老大會很長時間比老二強,所以與其優先老二,讓老大心存怨言,冷不丁找機會跟老二找平衡,還不如直接優先老大,老大有自豪感了反而會在對老二的愛驅使下主動照顧和疼愛老二。相對強大的一方感覺到不公平時,弱小的一方其實處境是很危險的。而且兩個人很容易在更強的權威面前競相表現得退行。

而無論家裡有幾個孩子,父母避免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一個原則就是要讓孩子尊重家裡父母及其他成員的存在與合理需求。這是孩子能接受另一個同胞的基礎性心理準備。有些父母非常愛孩子,但常常有意無意的給孩子買好吃,並告訴他「我都捨不得吃,專門給你的」,想表達的是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可是長期這樣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就是「我是最重要的,好東西就得是我的」。有了弟弟妹妹後就非常容易不適應。所以想讓大寶接受小寶,先從幫大寶接受父母的需求跟自己的需求同等重要開始。

其實,幫助大寶接受二寶,最好在二寶出生前就開始做準備。歡迎閱讀在弟弟妹妹出生前,父母預先做什麼有利於引導大孩子接受、照顧新生寶寶? - 陳實的回答


這是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剛好可以回答你的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


最近,身邊很多剛生二胎的媽媽因為大寶打弟妹的問題而求助於我。聽在國內做小學老師的表妹說,今年她們學校有將近一半的女老師生孩子,其中絕大多數是二胎。而很多準備二胎的家庭,家裡的大寶都是剛上幼兒園的年齡。


外國寶寶家庭合照:這位生氣的姐姐在路邊的yard sale賣弟弟,而且還是賤賣!從1美金降價到1毛錢。

對於即將到來的變化,大寶們做好準備了嗎?

家裡多了小寶之後,很多大寶會突然變得有攻擊性,經常哭鬧,甚至出現倒退現象。倒退現象指的是突然變得像個小嬰兒,例如,想要用回奶瓶喝水,或者會尿褲子。

這不禁讓我想起以前一個學生。當時他剛來上IC班沒多久(2-3歲的蒙特梭利班級),好不容易度過適應期,表現也一天比一天好。但家裡妹妹一出生,孩子突然像變了個人,每天上學都打人推人。聽他媽媽說,在家裡他也會打妹妹。整個生活對於他來說,簡直就是天翻地覆,又得重新適應一次。


在生活中,我也接觸過不少家裡剛生了弟妹的委屈大寶寶。他們的年齡在兩歲多三歲左右。因為打人,慢慢被家庭成員孤立開來,不讓碰弟弟妹妹,被標籤為暴力的孩子。很多大人會覺得這是孩子天生小氣、不懂事,或者有暴力傾向。但真的是這樣嗎?

為此,我特地查了外國大寶們又是如何反應。結果發現,這其實是個普世存在的現象。無論是哪個國家什麼性格的孩子,在家裡生了第二胎後,都需要一個特殊適應期。而且,嫉妒心理普遍存在。

我還看到了很多外國孩子妒忌起來時天真可愛的反應。這麼好玩的事情,我迫不及待想和你們分享。

聽聽外國萌大寶怎麼說?

大寶1號

When we told our 3-year-old that we were going to have a baby, she packed her teddy bear in a gym bag and headed for the door. We asked her where she was going and she said, "I have to find new parents."
當我告訴三歲的女兒我們要生一個寶寶的時候,她拿起她的包,收拾她的泰迪小熊,徑直往門口走去。我問她要去哪裡,她說:「我得去找新的爸爸媽媽了」。

這寶寶到底是看了什麼卡通片學會的離家出走? Any ideas?


大寶2號

At one point, my 3-year-old, Hannah, suggested with a sweet smile that we build her newborn brother "a really beautiful dog house in the backyard where he can live."
孩子出生後,有一天,我三歲的女兒Hannah臉帶超級甜美大笑容,給我建議:「媽媽,不如我們在後院建一個非常漂亮的狗屋給弟弟住吧^_^」。

這位小姐姐也算是很善良了,雖然嫉妒,但要求給弟弟住的狗屋必須得是特別特別漂亮的。

大寶3號

While my new baby -- also the second child -- was napping in the living room, I overheard my 3-year-old whisper to a friend, "When Mommy"s in the kitchen, we can spit on him."
當我的新生寶寶在客廳睡覺時,我聽到三歲大的兒子和一個朋友在小聲說悄悄話:「等我媽媽去廚房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在他身上吐口水」。

估計這位寶寶的計劃最後應該沒有成功得逞吧?


大寶4號

After several months, as my 3-year-old became more vocal, each night he would offer suggestions for getting rid of his brother: put him out with the trash by the curb; leave him in the forest for a deer family to raise; or give him away to a neighbor or friend. He would also ask me if his little brother could"die sooner,"or tell me about how much he wished his brother would hurry up and become a man so that he could be an only child again.
過了幾個月,我三歲的兒子越來越會表達想法,每天晚上他都會給我一些扔掉弟弟的建議:把他放在路邊的垃圾桶里;把他放在森林里給鹿養;把他送到鄰居或朋友家。他還會問我弟弟可不可以「快點死掉」,或者告訴我他有多希望弟弟快點長大成人,這樣家裡就又可以只有他一個孩子了。

外國萌大寶們在如何扔掉弟弟妹妹這一點上真的是具備相當厲害的想像力。我估計中國的寶寶應該沒有機會說出自己在這方面的創見,有可能話只說了一半,就被長輩們呵斥住了。也有可能因為長期沒有被鼓勵自由表達情緒,我們寶寶的想法也就壓抑在心裡了。值得一提的是,上面這位4號大寶寶在媽媽的引導下,最後和弟弟建立了非常好的關係。在媽媽忙的時候,還會主動幫弟弟換尿片。

這位小哥哥一邊在賣妹妹,一邊在裝釣魚。


看了這麼多好玩的想法,大家應該都明白了大寶的妒忌和各種「邪惡」小想法是多麼正常的事情了吧?三歲左右的孩子還處於無意識狀態,尚未形成道德觀念,所以當他們說出要扔掉弟弟妹妹的時候,他們其實是在表達自己妒忌的情緒。下次咱們大寶口出狂言時,大家可別真放在心上了。我們要做的是接納和認可孩子的情緒,幫助他們表達,以及適應這個特殊時期。

當然,在二胎出生前和出生後,我們還是有很多小細節可以幫助大寶更好的適應新生活。其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有安全感,知道自己在家庭里的重要位置,以及爸爸媽媽會和原來一樣愛自己。

二胎出生前,如何幫助大寶?

1. 親口告知,並描述即將發生的改變

關於生活中即將發生的變化,我們都要親口告訴孩子,並幫助他了解更多細節,讓他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媽媽要親口告訴孩子你懷孕了,而不是讓他通過別人的口中得知。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小寶寶出生後是什麼樣子的,家庭生活會有什麼新變化。

此外,還可以帶上孩子去拜訪剛生寶寶的朋友。讓孩子了解新生嬰兒是什麼樣子的。也可以讀相關的繪本。在讀書的過程中,讓他們有機會問問題,說出心裡的擔憂,以及說說看完繪本的感受。

很多時候,恐懼是來自於未知。孩子會害怕小寶寶出生後,爸媽就會拋棄自己,或者不愛自己了。當他知道的越多,就會更有安全感,更加信任爸爸媽媽。

2. 提前完成其他過渡期

如果你打算讓孩子在近期搬到新的房間或者睡新的床,一定要在二胎出生前完成過渡期。這樣大寶就不會覺得自己是被弟弟妹妹取代了。

這同樣適用於生活上出現的任何新變化,例如戒奶,戒尿片和開始上幼兒園等等過渡期。總之,就是要盡量避免讓孩子覺得是弟弟妹妹的出生讓他的生活出現了新變化。如果孩子有這種感受的話,會對小寶寶心生怨恨。

3. 回顧嬰兒時期

爸媽可以帶著大寶一起回顧他剛出生時的照片和錄像。讓他看看自己小時候長什麼樣子,告訴他他的到來讓爸爸媽媽多麼的開心,家人朋友們多麼迫不及待得想要見他抱他,大家多麼的愛他。

4. 參與準備工作

讓大寶參與準備工作,會讓他覺得自己在這個家庭有重要的位置,而不是被孤立在外。我們給小寶購置物品的時候,可以給大寶兩個顏色款式選擇,讓他幫忙選一種。我們還可以拿個枕頭或者毛絨公仔,教孩子練習抱新生嬰兒。

5. 爸爸的角色


在媽媽懷孕期間,爸爸要開始充當起陪伴孩子的主要角色,建立和孩子更強的情感聯繫。這樣,大孩子在小寶出生後,就不會因為媽媽陪伴的減少而特別失落。


6. 多說說擁有弟弟妹妹的好處

描繪有弟弟妹妹的新生活時,我們還可以多說說有弟弟妹妹的好處。比如拿自己當例子:

「小姨是媽媽的妹妹,我們小時候一起上學放學,一起出去玩。我生日的時候,小姨總會第一個送禮物給我。」


這樣的描繪會讓孩子對於弟弟妹妹有更多的好感,對新生活也有更多美好的憧憬。

二胎出生後,如何幫助大寶?


1. 留出時間專門陪伴大孩子。

小寶出生後,父母會變得特別忙。但是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忽略了家裡的大孩子。父母在儘可能的情況下,應該每天輪流安排一對一的親子時間,讓大孩子得到足夠的關注。

2. 聆聽孩子的聲音

多聽聽孩子說說對於新生寶寶和家裡新變化的感受。如果他表達負面情緒,我們要學會接納和認可。表達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可以是畫畫,可以是讓他打公仔,也可以讓他像獅子一樣大聲喊叫。

我們還可以繼續用讀相關繪本的方式,讓孩子提出問題,表達想法和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去聆聽孩子的心聲。

3. 不要逼孩子瞬間長大

很多大人會說:「你現在是大哥哥大姐姐了,要學會自己做這個」;「你現在是哥哥了,要學會讓弟弟妹妹」,卻忽略了孩子所在的年齡和發展水平。如果孩子還沒有準備好,我們卻逼他獨立懂事,他們有可能會變得更幼稚。因為他可能仍處在需要父母關注和愛護的階段。如果孩子在這個特殊階段想要變回小baby,我們可以盡量滿足他,多抱抱他,親親他。等他滿足後,他才可能去獨立。

孩子的成長,就像是在蓋房子。地基的需求得到滿足,才可能建更高一層的樓房。當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你卻想要他快點長大,那樣建出來的樓也將是搖搖欲墜的。而地基的需求就是安全感。有安全感,才可能有更高層的獨立。我們要盡量讓孩子知道我們愛他,呵護他,能夠滿足他們對愛的需求。

4. 提醒親友給大寶禮物和關注

家裡增添了小寶寶,親友拜訪都會帶上禮物給寶寶。但很少有人會想起給大孩子預備一份小禮物。對於敏感的孩子來說,這也可能會讓他們心裡不平衡。我們可以建議親戚朋友不用給小寶寶準備禮物,但給大寶準備一份「大哥哥大姐姐」專屬的禮物,讓他們不會覺得被忽略。親友來訪時,也別忘了給予大寶足夠的關注。多和他聊聊天,多陪陪他玩。

爸爸媽媽自己也可以幫助大寶和小寶交換禮物。準備一份禮物給大孩子,告訴他「這是寶寶送給你的」,同時也帶大孩子為小寶寶挑選一份小禮物。通過這種方式,來幫助兩個孩子建立聯繫。

5.保證獨立的空間

小寶寶出生後,最好能夠讓大寶繼續擁有他原本獨立的空間。同時,不要強迫大寶和弟妹分享自己的物品,除非他自己願意分享。

6. 培養孩子的參與感

給孩子力所能及的工作,讓他們幫忙一起照顧寶寶。這會讓他覺得自己是家裡重要的一分子,被爸爸媽媽信任也會讓他覺得有成就感。他們可以幫忙遞尿片,遞毛巾,幫寶寶穿衣服,推嬰兒車等等。當然,也不可過分要求他們幫助。要觀察他們的狀態來決定,不然,這會變成他的負擔。

哪些孩子最難適應新生活?


如果能在二胎出生前後都把上面那些細節做好,相信大寶一定能很快適應好新生活。但是,也會有一些孩子特別難適應生活中的新變化。爸媽們需要對這類孩子更加耐心,給予更多的關注。

1. 孩子的性格氣質也會影響他們迎接家裡新生兒的態度。比如,敏感的孩子會比容易滿足的孩子更難適應。

2. 和媽媽關係最密切的孩子,在新生兒出生後會最為失落。和爸爸關係密切的孩子,會適應得更快。

3. 孩子所在的年齡段也會有所影響。通常兩歲的兒童最難適應家有新成員的新生活,因為他們仍需要父母大量的陪伴和關注。如果大寶是比較敏感的性格類型,爸媽也可以考慮把二胎計劃推遲到大寶上幼兒園穩定下來之後。

4. 家庭出現壓力時,孩子也會更難適應家庭的新變化。

希望今天這篇文章能夠讓家有二胎的爸媽們多多關注大寶的心理需求和情緒表達,讓孩子對愛和安全感的需求得到滿足。一旦滿足了,他們會更愛弟弟妹妹,孩子之間的關係自然也會越來越好。

參考資料:

1. Psychology Today

8 Steps for Helping Your Older Child Adjust to the New Baby

2.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ealth System

Sibling Rivalry: Your Child: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ealth System


3. Janet Lansbury: From Resentment to Friendship - How Our Kids Can Learn to Love a New Sibling

From Resentment to Friendship

點擊閱讀相關文章
如何布置0-3歲的蒙特梭利嬰兒房? - KateZeng的文章 - 知乎專欄適合0-1歲寶寶的蒙特梭利玩具 - KateZeng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以上兩篇文章詳細介紹了蒙特梭利嬰兒房設置和玩具的選擇。希望能幫助你為二寶提供有預備的家庭環境和玩具。


適合1-2歲寶寶的蒙特梭利活動 - Kate Casa - 知乎專欄

適合2-3歲寶寶的蒙特梭利活動 - KateZeng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以上兩篇文章介紹了1-3歲兒童能在家裡做的蒙特梭利小活動。希望能幫助你為大寶準備豐富多彩的親子時間和家庭生活。

微博:@KateZeng

微信公眾號:katecasa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如果覺得有幫助的話,記得點贊哦~


又看到題主的補充,哥哥很可愛啊,也很愛妹妹啊。
(還是覺得兄妹萌過姐弟組合呀。。)
小孩子之間再親密,吵架搶東西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不過現在妹妹太小、不會說話,所以讓家長有一種「哥哥會欺負」妹妹的錯覺……
等妹妹長大了,兩個人吵得起來了,就會慢慢平衡一些的。(我的美好想像……)

另外增加一個我最近發現的小竅門。
那就是委以重任。
這幾天我很喜歡讓大寶幫忙照看一下小寶,幾分鐘。然後讓倆人獨處。
偶爾偷偷觀察,就發現姐姐很盡職得在保護弟弟,會坐在弟弟背後,兩隻手支在兩邊,免得弟弟坐不穩突然躺倒。

話再說回來,我們家姐姐還會搶弟弟正在玩的玩具,和題主共勉吧。

-------------------------------------分割線-----------------------------------------------------------------------------
來點正能量吧。
我家老大也是三歲時升級做了姐姐(在今年三月,其實只比題主早幾個月而已)。
開始的時候她的抵觸情緒也非常嚴重,比如不讓我餵奶,不讓陪她的人抱弟弟,為這事兒前所未有地歇斯底里的哭喊。特別是第一個月,曾經讓我非常懷疑生老二的決定,——本來想給她個伴兒,結果怎麼反而讓她這麼生氣這麼難過。
現在姐姐三歲半,弟弟半歲,雖然不會是一天到晚和睦融洽,但已經基本上不會發生直接的衝突了,姐姐也常常抱著弟弟親。
回過頭想,我覺得確實我們有些努力起了作用:

1. 花時間陪大寶。
我一次偶然才認識到,有的時候大寶鬧不讓弟弟吃奶,不完全是吃醋、佔有媽媽,而是怕媽媽不陪她玩。小孩子大多數時候其實不能認識到自己的真正需求,他們說不出來的,得家人細心去發現。
後來我們都花大量時間陪她,頭兩個月除了餵奶,我幾乎沒怎麼抱過弟弟,有空就陪她玩,給她買新玩具新衣服,也會告訴她,因為生弟弟所以媽媽才有這麼長時間陪她,不然媽媽要上班,blabla……
三歲是個有點尷尬的年紀,各種自我意識蓬勃發展,但又剛好差一點到上幼兒園,過渡到新的階段的時間。這個點上,小朋友發現自己的人生有了巨大變故(不誇張),他自己還沒有能力來調節、去適應這個變化,只能多靠大人陪著。
不知道題主的大寶上幼兒園了沒有,如果上了幼兒園,或者小區里有認識的一起玩的小朋友,可能會好很多。

2. 把姐弟/兄妹情感講給大寶聽。
我大多數時候都相信,在溝通中要像對待大人一樣對待小孩子。所以有些道理,不管是大道理還是我自己的三觀,我都不厭其煩的跟大寶一遍遍說。一遍沒有用,就再多幾遍。不要小看三歲小孩子的接受能力。
反正我們一直在跟大寶說,你看弟弟多喜歡你,他最喜歡姐姐了;弟弟現在太小需要姐姐保護他,等他長大了會保護姐姐的;等弟弟長到多大多大了,就可以跟姐姐一起怎樣怎樣玩了(越具體越好)。。之類之類的。
不要覺得孩子小就放棄講道理,要相信小朋友總是能夠明白這些話的。

3. 姐弟/兄妹一起成長。
光嘴說也不行,當然還要讓他們倆「相處」:躺在一起啦,抱一抱啦,一起吃東西啦(我閨女一年多沒吃奶瓶了,看見弟弟吃也要吃這種事說不說呢。。)。
我家現在最有愛的時候是清晨,大寶二寶每天早晨醒來(都睡大床),弟弟躺在床上手舞足蹈,姐姐咯咯笑著坐在邊上看,有時候姐姐會爬到弟弟身邊躺下,抱著他的小臉蛋親一親,甜甜地叫幾聲「弟弟~弟弟啊~」。
堅持兩個小朋友一起長大其實挺累的,尤其是開頭,不過真是越來越甜的感覺。

4. 公平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最重要,是以上一切的基礎。
但坦白講我覺得自己說不好。
只簡單說說我自己在努力爭取去做到的事情吧。
(1)姐姐的玩具就是姐姐的,大人要拿給弟弟玩,要徵得姐姐同意。(當然姐姐去上幼兒園之後就……)
(2)弟弟有新玩具、新衣服的時候,姐姐在附近的時間段也要有新玩具、新衣服,或者其它可以讓姐姐覺得開心的事(比如去現場看巧虎之類)。
(3)弟弟獲得的權利,如果姐姐也要求同樣待遇(合理範圍內),我們盡量滿足。
睡覺是個明顯的例子。弟弟出生之前,姐姐是自己睡小床的。
弟弟出生之後,為了餵奶方便,而且我們房間也確實再放不下嬰兒床了,所以弟弟就跟爸爸媽媽睡大床。那麼自然姐姐不高興,覺得弟弟可以睡大床,為什麼我不能睡。
後來權衡了一下,我們決定,我帶著姐姐弟弟一起睡大床,可憐的爸爸現在天天睡小床(小床拉開有2m長,沒有虐待大人,特此聲明)。
(4)弟弟的新衣服給姐姐先穿一下這種小事也都依著姐姐吧(沒原則啊沒原則)……其實我一直覺得,家裡的小孩子天生就比大孩子多一個人愛他/她,所以應該對大孩子更好一些。於是我媽還覺得我偏心姐姐。。

先這些,想到再補充吧。

加油題主,相信你們哥哥的接受情況會一天天見好,就像妹妹一天天長大一樣快。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二胎政策逐漸放開了,這個問題一定是很多家庭需要關注的。我說說我侄子侄女的經驗吧。他們出生在美國,兩個人相差五歲。妹妹是我侄子堅持要要的,很奇怪吧?不過這個是有原因的,主要我侄子呢算是二代移民,從幼兒園開始就老被小老外欺負,沒辦法,那些男孩兒長得高大呀。所以他就和爸媽說想要個妹妹,說如果是小弟弟的話會搶他玩具,但如果是妹妹的話,他願意share自己的玩具。

然後呢,妹妹就生下來了。結果生下來之後哥哥開始不對勁了,五歲的娃突然說要含奶嘴...我嫂子和我說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就給她提了個建議,我說如果是這樣,你就加倍對哥哥好。為什麼呢?因為你加倍對老大好,他就會有一種責任感,覺得自己應該和父母一樣去照顧小的,會自然而然覺得自己是老大,是長輩,有義務照顧小的。如果只是單純的平分愛,那真的很難一碗水端平,兩個孩子什麼時候都會去比到底是不是公平。要是太寵愛小的,那不用說,有什麼問題大家也能想像。所以我給我哥嫂出的主意就是加倍對大的孩子好,讓小的也明白要尊敬大的,不可以任性。

現在哥哥八歲,妹妹三歲了,兩個娃相處十分好,哥哥愛護妹妹,妹妹也特崇拜哥哥。當然也會吵架,有次當我面鬧脾氣的時候我就講哥哥:「當初是你要要妹妹的是不是?你爸爸媽媽生了妹妹都是為了你對不對,那你還跟妹妹計較幹嘛呢?妹妹比你小五歲,她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間永遠比你少五年,你還不對你妹妹好一點啊?」 哇塞,說完這個話之後我侄子立馬反應過來了,出去逛街給他們買玩具,跟我說:「你也要給我妹妹買,別忘了妹妹。」 我帶他們去坐小火車,五美金一個人,他嫌貴,說:「你就帶我妹妹坐吧。」我寬慰他:「五美金一個人,但是十美金的話就可以兩個人再帶一個人,我想坐,你就當是陪我吧?」 於是哥哥欣然答應,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動這個小孩的善良。


拋磚引玉,時間比較緊,如有錯誤望指正。

兒童心性發展過程中在不同的年齡可能會表現出一些特別的行為或者狀態,此時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理解與寬容,積極引導孩子讓其自然的度過這一階段。
根據題主描述大概可將題主遇到的問題歸位孩子的「佔有慾膨脹」表現在題主所描述的「給妹妹洗澡澡,哥哥會把洗澡盆藏起來,給妹妹買的小衣服, 哥哥會抱著說是他的,抱著妹妹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哥哥會擋在妹妹前面不讓看。」行為中,其實在這一「特殊」時期來說,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形成,從「自己」出發,慢慢知道有「你」、有「他」、有別人。而自我意識的奠定,直接影響孩子和外界的關係。因而,孩子的獨佔行為,其實是孩子認識自我的必經階段,與「自私自利」有著明顯的本質區別。作為父母來說,遇到這種情況其實不必感到奇怪。
在這個階段來說,父母應當注意的是第一,孩子在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也就是說在形成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在開始的階段,總有強烈的排他性,當自我意識確立之後,才會有包容性,才會接受他物。

第二,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不願意和別的孩子分享父母的關愛。這說明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不夠。

第三,孩子佔有慾強烈,形成了自私自利的個性。雖然專家指出,這種佔有慾是正常的心理現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通過教育,「以我為中心」的意識逐漸淡薄,這種佔有慾會逐漸地減少或消失。

總而言之,孩子表現出佔有慾實質上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建立的表現方式之一,是正常現象。在一些情況下應當滿足孩子的一部分「合理」的需求,積極引導孩子,將他引導入一個良性循環之中。

最後,對於父母而言,

首先不要無原則地遷就孩子佔有的慾望;

其次可以讓孩子經常與夥伴一起玩,體會分享的快樂;

再次父母要給孩子以適當的滿足,不能粗暴地拒絕或者一味地滿足他的一切要求。

關於

心性發展階段Psychosexual Stages

心性發展階段即古典精神分析創始人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人格發展論。佛洛伊德認為:(1)性活動在出生後即有明顯的表現。(2)性(sexual)與性器(genital)不同,前者的意義較廣,可包括與性器無關的活動。(3)性活動包括從身體某些部分獲得快樂的功能。在人格發展歷程中,隨同本我、超我、自我人格結構之發展,在性心理的發展中,自出生到青春期共分為五個階段:口腔期(oral stage)、肛門期(anal stage)、性器期(phallic stage)、潛伏期(latency stage)、及性愛期(genital stage)。其中以前三個時期最為重要。每個階段都有其發展任務及發展危機。要能克服發展危機,完成發展任務,才能進入另一發展階段。
1.口腔期:初生嬰兒到一歲的發展。此期快樂的來源是脣、口、吸吮、吃、吮吸手指頭;長牙之後,來自咬牙。所以口腔是情慾帶,而口腔的滿足與否是形成個人人格特徵的主要因素。父母細心照顧嬰兒,能夠滿足嬰兒的需要,嬰兒便會有樂觀、信任別人、自信的性格;反之,則沮喪、不信任別人、和悲觀的行為表現。口腔期以自我為中心。
2.肛門期:是指一歲至三歲的人格發展。由於身體的成長,幼兒對周圍的人有所認知和反應,社會化隨之開始,而外界對地也有要求與期望。此期以肛門活動為獲致快樂的行為,主宰著人格發展。兒童從排泄中減少壓力和不愉快。因此兒童要學習決定本身衝動和外界規則之間的關係。要接受如廁訓練,習得延緩排泄。故母親訓練衛生的習慣方式和態度,影響兒童人格特質和價值觀的形成。兒童的反應有順從或反抗兩種。嚴厲的訓練方式,造成頑固、吝薔、冷酷、破壞、脾氣暴躁等性格;說服的方式,則易於養成慷慨、勤奮、創造等性格。
3.性器期:為二至五歲的階段。兒童仍停留在自我中心階段,但開始對性器、自己和雙親的關係產生好奇心。兒童發現性器為快樂的來源,玩弄性器成為自發性慾(autoerotic)的滿足;男童出現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與閹割焦慮(castration anxiety),女童出現戀父情結(electra complex)與陽具嫉羨(penis envy)。這些課題,有賴積極的同性認同和消極的自身壓抑來解決。由於認同作用,兒童將分享尊長的權威與價值觀,並內化為人格的一部分,是形成良心,建立超我的時期。
4.潛伏期:六歲到青春期。是平穩而安靜的性驅力潛伏階段。性驅力被壓抑在潛意識中,是生理上的自然發展而非文化上外在抑制。此期兒童對家庭仍然有所倚賴,但是生活重心移到學校,要學習誠實等重要概念,建立超我;也要學習競爭、面臨成就需求下尋求平等地位;因此認同同性別同儕之理想和價值觀念,除學習社會行為外,也學習生活上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5.性愛期:指從青春期到成年期以異性為對象的發展階段。快樂的泉源是成熟的性關係。此期不再以自我為中心,改以利他的動機去愛異性而愛人;不再受快樂原則或道德原則所支配,而受現實原則支配;融合各階段的快樂來源,形成健康的成人生活。一方面減少對雙親的依賴,培養獨立自主的生活與工作能力;一方面開始從事生涯規畫,準備結婚成家及職業活動,以奠定成人生活的模式。


我爸媽生小孩之前也沒問過我意見 重點不是這個~
我媽生我弟之前就做了B超 知道是男孩 廣而告之
就有些傻叉大人來跟我開玩笑說:「你爸爸媽媽有了弟弟之後就不要你了/不喜歡你了/會把你扔了blabla~。」
我弟生下來的時候我五歲半

這幫大人不知道為什麼會覺得嚇一個小孩很有趣 繼續說得更厲害
這些傻叉大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話可以造成多大的傷害
我真心實意地相信了這句話
為這句話還跟我爸媽置氣 咆哮 離家出走 討厭我弟
我媽極度重男輕女 加深了我對我弟的到來的防備和討厭

只要偏心 給的東西一樣是沒用的 包括語言
比如 我媽說同一句話 畫風根本不一樣:
我怎麼會生出XXX這樣的兒子?
我怎麼會生出XXX這樣的女兒?
語氣差別中的語意差別 嘖嘖嘖 不堪回首

題主謹防自己孩子周圍有人對他說類似的話
謹防自己偏心小女兒 忽略大孩子的感受
沒有更多建議了

………………我是一條補充的分割線………………

我還能心態平和地回答這個問題的唯一原因是:我爸超級重!女!輕!男! 歐耶~
就是這麼屌~(≧▽≦)/~

………………我也是一條分割線………………
評論區顯示 受害者不止我一個 嗨點何在啊這些大人


是之前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

就像@文祥茂 說的:在你閨女出身之前,你兒子就是老大,家裡全聽他的,你們都寵這他。他也認為,這個世界都是圍著他轉的。然後你閨女出身了,然後所有人都不圍著他轉了。
所以,以後會轉兩圈,一圈給哥哥,一圈給妹妹。

即使沒有第二個孩子前,第一個孩子也不應該是家庭的中心:家庭的中心當然是夫妻關係,然後才是父母關係,最後才是親子關係。
三個關係的順序極其重要,否則,問題多多。


微博上有張很溫馨的圖,一時找不到
說的是媽媽在喂妹妹吃米糊,哥哥看到了也要吃
媽媽沒有說:這是妹妹的,你不能吃。而是說:好的,給你也做一碗。
然後哥哥說:我也要像妹妹(嬰兒)那樣媽媽抱我吃
媽媽沒有說:你長大了別胡鬧了。而是說:好的,媽媽抱你。
然後抱著喂哥哥吃著小嬰兒才吃得米糊,問哥哥好吃嗎?哥哥不回答,原來哥哥在扮小嬰兒,還不會說話。
吃完了,哥哥跳下來說,我又是大孩子啦!

所以,教育,是門藝術……


帶他多看點妹控動畫?


我不是針對題主,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我只是在這裡發表自己對另外一件事情的意見
難道二胎就一定是個正確的政策嗎?
我鄭重的問一下為人父母的各位,如果有兩個孩子你真的能做到一樣愛嗎?我看過一向調查,絕大部分父母承認,兩個孩子中,有一個讓自己更疼惜。
也許你接受過很好的教育,你知道要給兩個孩子平等的環境,但是在日常瑣碎中,能保證不流露出半點騙疼之態嗎。
不要以為那是一個孩子,他就不敏感了,我很小的時候就能感受到父母對兄弟姐妹時不時流露出的偏愛。
我見過很多不稱職的父母,偏愛其中一個孩子,不被偏愛的孩子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舔舐著自己的傷口。
為什麼沒有人指出正確教育獨生子女的方法,而是簡單粗暴的要求生二胎。
我見過一個姑娘,很努力很善良,可是他的爸爸更愛她的妹妹,不論她多努力,爸爸好像都沒看見一樣。後來她考研衝刺更好的學校失敗,父親的不屑讓她幾乎崩潰,她覺得這輩子都不能做出一件事讓父親改變對她的看法了,在朋友的看護下才慢慢打消了輕生的念頭。
沒錯這個姑娘也不夠強大也有心理問題,但是如果她是獨生子女她不會有這種舉動,她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人把她當成唯一,會珍惜生命,考研失敗也能從頭再來。
兩個孩子,勢必有不同的性格,哪怕你一樣疼愛,你也無法明白,隱忍性人格的孩子有過多少疼痛。從來都是愛哭的孩子有奶吃,我看到一個訪談,雙胞胎弟弟愛哭愛纏著媽媽總是直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哥哥則站在角落看著媽媽安撫弟弟,哥哥在學校里也總是不輕易表達自己的想法,一直影響了他一生
如果你不能做到讓兩個孩子都不受傷害的成長,不要選擇生兩個孩子。


家裡來了一個陌生人,原本關心自己、一直陪著自己的父母都去關心這位陌生人,誰都會不爽的。

想像一下,你的丈夫未經過你的同意,就把一個陌生女子接到家裡,然後一整天都只關心她,你會有什麼感受?孩子是不可能知道,你是單純的沒有時間陪伴他,或是你根本就移情別戀了。

除非,你親自告訴他。

我當初是把所有相關的資訊都告訴大兒子——我們家裡有個新成員了,名字叫什麼,是個女孩子,她目前的狀況是怎樣怎樣,需要怎樣照顧,還不會自己吃東西,和你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每天需要多少時間去照顧她,她的食物是什麼,她哭的時候,我們需要怎樣處理。

我會告訴孩子的東西是非常得多,他想要知道什麼我都會告訴他。對於小女兒我有什麼看法,我也會如實相告。我連抱小孩到手酸、哄小孩到很累這點都會告訴他。

他要是想抱抱孩子,我也會盡量給他試試。我也會把剛出生的孩子脆弱的情況告知,告訴他什麼地方要小心。很多時候,我甚至是直接給他嘗試照顧一下(當然我會在旁邊看著)。

在娃娃笑的時候,我是會叫他一起過來看,跟她介紹這個就是你的哥哥。

在新鮮期過去後,他很快就失去了興趣。

他對事情越是了解,越是不會胡思亂想。

很多時候你不用去美化事情,你需要的只是如實相告。

等他們長大一點,告訴你,他們在一起是會玩到瘋的。兩個人在一起會產生的活力是你絕對想像不到的。他們會把你的家、你的書、你的電腦給拆了。那時候才頭痛呢。(笑)


記得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里說過這個。

首先,在你閨女出生之前,你兒子就是老大,家裡全聽他的,你們都寵著他。他也認為,這個世界都是圍著他轉的

然後你閨女出生了,然後所有人都不圍著他轉了。

他會認為是你閨女造成這樣的。他還不知道兄妹之情,但是他能明顯感覺到由於您閨女的存在,自己被冷落了。

改變方法就是,對他不要太冷落。更好的是,讓他感覺到閨女的到來帶給自己很多好處。

請參考下面艾瑞卡的的做法,摘抄自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

媽媽不是沒有準備的。
安安近四歲的時候,媽媽的肚子已經大得不像話,好像一個隨時要掉下來的大西瓜。安安把耳朵貼在這個大西瓜上,仔細聽裡頭的聲音;聽說裡頭那個傢伙會游泳,有點兒笨,可是長得還可愛。我們兩個本來都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媽媽做女人的禮物。最重要的是,裡面那個傢伙出來的時候,會給我從天上帶個禮物來。
飛飛從肚子裡頭出來的時候,果真帶來了一個給哥哥的禮物:一輛會翻筋斗的越野跑車。安安覺得,這嬰兒雖然哭聲大得嚇人,可是挺講信用的,還可以忍受。
媽媽聽說過許多恐怖故事,都跟老二的出生有關。老大用枕頭悶死老二;老大在大人背後把老二的手臂擰得一塊青一塊紫;老大把熟睡中的老二從床上推下去;老大用鉛筆刺老二的屁股;老大用牙齒咬老二的鼻子……
媽媽私下希望那從子宮裡帶出來的越野跑車會軟化老大的心,不讓他惡從膽邊生,干下不可彌補的罪行。從醫院回到家中之後,她就有點提心弔膽的,等著賀客上門。
住對面的艾瑞卡第一個來按鈴。媽媽斜躺在客廳沙發上,正摟著嬰兒喂著奶,當然是媽媽自己身上的奶。艾瑞卡手裡有兩包禮物,一踩進客廳就問:「老大呢?」
安安從書堆里抬起頭,看見禮物眼睛一亮。
艾瑞卡半蹲在他面前,遞過禮物,說:
「今天是來看新寶寶的,可是安安是老大,安安更重要。艾瑞卡先給你禮物,然後才去看弟弟,你同意嗎?」
安安愉快地同意了,快手快腳地拆著禮物。艾瑞卡向媽媽那兒走去。
「你怎麼這麼聰明?」媽媽又是感激,又是佩服。
「哎呀——」艾瑞卡把「呀」拖得長長的,一面用手無限溫柔地撫著新生嬰兒柔軟若絲的頭髮,「這可太重要啦!我老二出生的時候啊,老大差點把他給謀殺了,用枕頭壓,屁股還坐在上面呢!用指頭掐,打耳光,用鉛筆尖……無所不用其極哩……」
她壓低了聲音說:「小東西真真美極了……」
臨走時,艾瑞卡在大門口又親了親安安,大聲對媽媽喝著:「我覺得還是老大比較漂亮,你說呢?」
然後搖搖手,離去。
此後,媽媽發現,人類分兩種:那做過父母的,而且養過兩個孩子以上的,多半和艾瑞卡一樣,來看嬰兒時,不會忘記多帶一份給老大的禮。那不曾做過父母或只有獨生兒女的,只帶來一份禮。
他們一進門就問:
「Baby在哪裡?」
為他們開門的,只比他們膝蓋高一點點的老大,站在門邊陰影里。
他們大步走向嬰兒小床,低下頭去發出熱烈的讚賞的聲音:
「看那睫毛,多麼長,多麼濃密!看那頭髮,哇,一生下來就那麼多頭髮,多麼細,多麼柔軟!看看看!看那小手,肥肥短短的可愛死了……」
客人努起嘴唇,發出「嘖嘖」的親嘴聲,不時「哦——吔——啊」做出無限愛憐的各種表情。
老大遠遠地看著。
客人把禮物打開:「你看,淺藍的顏色,最好的質料呢!Baby的皮膚嫩,最配了……」
「來來來,讓我抱抱Baby……」
客人抱起香香軟軟的娃娃,來回跟著,嘴裡開始哼起搖籃曲,眼睛眯起來,流露出萬分沉醉的柔情蜜意。
老大在遠處的台階上坐下來,手支著下巴,看著這邊。
直到走,客人都沒注意到客廳里還有另外一個孩子,一個他本來認識的孩子。
晚上,該刷牙了,老大爬上小椅子,面對著洗手台上的鏡子,左看看,右看看,看自己。
「哈?」媽媽好奇地瞅著。
「媽媽,」老大的眼睛不離開鏡子里的自己,「媽媽,我的睫毛不長嗎?」他眨眨眼睛。
「長呀!」
「不密嗎?」
「密呀!你怎麼了?」
「媽媽,」他的眼睛有點困惑地盯著自己,「我的頭髮不軟嗎?我的手,媽媽,我的手不可愛嗎?
「……」
媽媽放下了手中的梳子,把老大擁進懷裡,竟覺得心酸起來。

10.17:把自己在回復里的內容幫上來吧。
我有三個姐姐一個哥哥,家中我最小(不要打我)。從小到大,父母哥哥姐姐都是圍著我轉,反正好吃的我都是吃雙份,即使他們沒得吃。三姐到鎮上念初中,15塊一星期,早餐0.5,中晚個1,6天半,我生日她就會給我買一份1塊的老婆餅。去年我侄子出生了,雖然我21了,還是很失落的!!!哥哥不陪我玩War3了,姐姐也不幫我買衣服了……後來我慢慢才想到,愛是個圓吧,你傳遞下去,愛才會一直都在,也會回到你這裡。媽子晚上才打電話問我工作辛不辛苦,嗯嗯!!!


寶貝想不想以後長大了可以保護一個既漂亮漂亮又聽話的女生…………


今天看到的一個華德福幼兒園的真實例子。
媽媽懷了小寶寶後跟老師商量能不能寶寶出生後,在班裡給兒子辦一個儀式,祝賀兒子有了一個小妹妹,老師答應了,後來媽媽生了小妹妹後,就準備好了一家四口的故事,還準備了四根長短不一的蠟燭,讓爸爸代表媽媽去班裡和大家一起舉辦儀式,爸爸把蠟燭拿出來,最長的是媽媽,第二長的是爸爸,第三長的是哥哥,最短的是妹妹,爸爸從和媽媽的相遇說起,彼此是如何點亮了自己的蠟燭,然後又有了哥哥,然後又有了妹妹,把一家人的經歷用故事的形式講出來。班裡的小朋友都替哥哥覺得開心,祝福他有了小妹妹,同時大家也覺得那是自己的小妹妹。我覺得這是個不錯的辦法,雖然這是在華德福幼兒園的故事,一般的幼兒園是難以做到的,但是題主可以改成在家裡辦一個類似的小儀式,具體的就要發揮題主的聰明才智咯。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是特別痛恨妹妹的。

小時候家裡窮,有了妹妹後家裡更窮。因為違反了計劃生育,除了上交數目驚人的罰款外,父母的工作也收到了影響。生活可以說很凄苦,而我那時就把這種凄苦歸咎於妹妹。

妹妹出生後是跟著奶奶一起生活的,那時候父母想偷瞞著把妹妹的戶口跟我一起落戶,弄成龍鳳胎。

每次周末回家看奶奶(也是看妹妹,但我那時是討厭她的),奶奶都會拿出好吃的給我吃,妹妹也會坐在一邊吃,而我覺得那是奶奶留給我的,真討厭!

臨走的時候,妹妹總會大哭,這時母親會拿出零食哄她,還會給她零花錢。真是有心機啊,竟然還會裝哭!我真是恨死她了!

二胎的問題終究隱瞞不了,妹妹也到了該上學的年紀,於是父母把妹妹接了過來。剛來那會兒,妹妹留著短髮,臉蛋黑黑的,雖說跟個假小子似的,卻靦腆的很。我帶她出去玩,她一會兒就想回家,弄得我跟大伙兒不歡而散,真是討厭。她數學跟不上,考試倒數,真是蠢笨丟人。小夥伴們吃火腿腸,我肯鹹菜;他們有新衣服,我幾年沒換;他們有玩具,我只能自己做。。。都是她!害得我這麼苦。

可不知從何時起啊,要是有人說她壞話,我就想把他干翻。家裡來了客人,帶來的禮物,她一定會等我回來一起吃,一直到我上了高中,一月只能回家一次,妹妹還是把好吃的留起來等我回來家。父母不在的時候,我就做飯,下麵條、煎雞蛋、炸香腸、炒土豆絲...會做的菜越來越多。當然,如果我一個人在家,一袋泡麵就夠了。

小時候,我打她,她罵我,我們扭成一團。
長大了,我背她,她逗我,我們扭成一團。

她吃我吃剩的零食,穿我穿過的衣服,騎我破舊的車子,用我劃爛的課本.....

那時我真是個自私的混蛋。

去年妹妹有了男朋友,高高瘦瘦,帥是挺帥,就是不吃肉。我問妹妹,你喜歡他嗎。有點。我說,你是個吃貨。。。

後來,妹妹跟他分手了。

題主,我想告訴你:妹妹,是上天賜給我的天使。小男孩終究會長大的。^_^


推薦閱讀:

TAG:兒童 | 兒童教育 | 二胎 | 家庭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