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一般會導致哪些次生災害?


次生災害一般指的的地質災害,不過這裡還是把各種可能性寫全吧。

# 自然系(次生災害)

## 土系

### 崩塌

施法區域:山區
作用範圍:小 ~ 中
施法條件:岩體裂隙且懸空
施法時間:瞬發
破壞力:隨機

### 滑坡

施法區域:山區
作用範圍:中 ~ 大
施法條件:風化、裸露的岩體和鬆散堆積物
施法時間:施法前置時間較長,地形越陡施法時間越短,植被覆蓋可在一定範圍內延長施法時間
破壞力:中等 (對伴山居民區傷害加成 150%)

連續技能: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伺機爆發

### 泥石流

施法區域:山區
作用範圍:大
施法條件:同滑坡,且足夠降雨,或者蓄水
施法時間:施法前置時間較長,施法時間隨地形決定
破壞力:中等( 對伴山居民區傷害加成 200% )
附加狀態:通行受阻、耕作無能

### 地裂縫

施法區域:全區域
作用範圍:中
施法條件:岩層破碎帶
施法時間:施法前置時間未知,瞬發
破壞力:隨機

## 水系

### 海嘯

施法區域:沿海
作用範圍:巨大
施法條件:海水被快速擠壓
施法時間:施法前置時間較短,施法時間隨施法能力正相關
破壞力:隨機

## 風系

### 氣溫驟變

施法區域:全區域
作用範圍:巨大
施法條件:隨時
施法時間:持續施法
破壞力:隨機(對無家可歸者傷害加成 200%)

# 生理系(衍生災害)

### 飢餓

施法區域:災後人口聚集區
作用範圍:中
施法條件:存糧銷毀,所在區域無足夠食物獲取來源(可耕作土地損毀),無外界支援
施法時間:由存糧及是否獲得補給決定
破壞力:隨機

### 傷殘

施法區域:災區
作用範圍:中
施法條件:劫後餘生
施法時間:瞬發
破壞力:隨機(或造成「行動不便」、「勞動喪失」等永久狀態)

### 瘟疫

施法區域:災後人口聚集區
作用範圍:中
施法條件:屍體處理不當,水源食物不潔
施法時間:有一定施法前置
破壞力:隨機

# 「不戰」系(人禍)

## 破防

施法區域:災區
作用範圍:大
施法條件:建築抗震等級過低
施法時間:瞬發
破壞力:隨機(並導致其他技能的傷害加成)

## 自殘

施法區域:災區
作用範圍:中
施法條件:城市規劃不合理,化工、核工靠近人口密集區
施法時間:瞬發
破壞力:隨機(導致有毒有害物質泄漏,持續傷害)

## 慌亂

施法區域:天朝災區
作用範圍:中
施法條件:過分關注而舉國救援,缺乏區域性聯防及自救預案
施法時間:隨機
破壞力:隨機(導致交通阻塞,物資浪費)


如果發生在山區遇到連續降水容易導致塌方和泥石流,給後續救援工作加大困難。
其實災區最大的問題還是衛生防疫,有記者朋友去一線表示衛生情況不容樂觀,缺少潔凈水源,藥品不足,排泄物沒法處理等等。


最近早上環球資訊廣播的檔案揭秘連續幾場都是關於地震的,了解了不少知識,在這裡借花獻佛。其他的次生災害不提,這兩天聽到的最厲害的次生災害是火災和海嘯。

火災分別在日本關東大地震,美國舊金山地震和葡萄牙里斯本地震中扮演了終結者的角色。

  • 關東大地震。建築物著火引發大量的熱氣流上升與冷氣流形成龍捲風。這種龍捲風吐著火苗,把所到之處的氧氣迅速耗盡,帶來三大危害:1)將人活活燒死。2)使人窒息而死。3)將人捲起後摔死。節目中提到東京陸軍被服廠逃難的4萬難民躲過地震的浩劫,卻幾乎被大火及其形成的龍捲風燒殺殆盡,僅余幾百人倖免。這有百度百科的鏈接:關東大地震_百度百科。
  • 舊金山地震。震後隨之而來的大火造成了更嚴重的災害。好在消防局最終將一片街區炸開,形成一道隔火區,才避免了整個城市被燒光。百度百科:舊金山地震_百度百科。
  • 里斯本地震。地震時好像正逢節日,人們都聚集在教堂。來不及跑出去的人被活活燒死,大火將整個城市付之一炬,達伽馬的珍貴航海圖也不幸蒙難。百度百科:里斯本地震_百度百科

海嘯最厲害的是智利地震_百度百科。夏威夷,日本都遭受到了十幾米的海浪。


地震災害一般分為直接災害和次生災害,
先說說直接災害:
是指由於地震破壞作用(包括地震引起的強烈振動和地震造成的地質災害)導致房屋、工程結構、物品等物質的破壞,包括以下幾方面:

⒈房屋修建在地面,量大面廣,是地震襲擊的主要對象。房屋坍塌不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直接惡果是砸壓屋內人員,造成人員傷亡和室內財產破壞損失。

⒉人工建造的基礎設施,如交通、電力、通信、供水、排水、燃氣、輸油、供暖等生命線系統,大壩、灌渠等水利工程等,都是地震破壞的對象,這些結構設施破壞的後果也包括本身的價值和功能喪失兩個方面。城鎮生命線系統的功能喪失還給救災帶來極大的障礙,加劇地震災害。

⒊工業設施、設備、裝置的破壞顯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影響正常的供應和經濟發展。

⒋牲畜、車輛等室外財產也遭到地震的破壞。

⒌大震引起的山體滑坡、崩塌等現象還破壞基礎設施、農田等,造成林地和農田的損毀。

地震次生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是指由於強烈地震造成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水災等威脅人畜生命安全的各類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大致可分為兩大類:

一是社會層面的,如道路破壞導致交通癱瘓、煤氣管道破裂形成的火災、下水道損壞對飲用水源的污染、電訊設施破壞造成的通訊中斷,還有瘟疫流行、工廠毒氣污染、醫院細菌污染或放射性污染等;

二是自然層面的,如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質災害和水災,發生在深海地區的強烈地震還可引起海嘯。


泥石流,山體滑坡和中國紅十字會。


多難興邦 多了穿幫。

記得是深圳泥石流事件報道中看到的一句,覺得符合題意就想起來了,可實在找不到原出處。侵刪。


地震如果波及到城市或者其它一些人類聚居地,引起的其他次生災害中最嚴重的算是火災了。比較有名的是上世紀初的日本關東大地震引發的那個火旋風,燒死了上萬人。還有舊金山大地震的火災等等。目前對地震引發的大火還沒有特別明確的防治方法,基礎設施被破壞所引發的混亂與災難處理起來比較棘手。提高房屋和自來水管道、天然氣管道等的強度是目前防治地震大火的唯一途徑


前面@陳天提到火災,說的很對。但我稍做補充下。
在日本這個多地震國家中,火災是地震後最大的次生災害。重要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在日本投保,即使有保險公司受理地震人身傷害,條款也不包括由於次生火災的人身傷害險。
火災是這麼引發的:地震中會有煤氣泄漏。然後尤於地震一般電路會自動跳閘,再次合閘後擦出火花,引起煤氣燃燒以至爆炸。詳細見老冰寫的《冰眼看日本》


「那天早上睡得正香,突然房子晃了起來。一開始是輕輕地左右晃了幾下,把老冰晃醒了,老冰看看時間還早,翻了個身正要繼續再睡,晃動一下子加劇了,從左右晃改到了上下顛。冰太也醒了,嚇得嚎了起來,人在極度恐慌的時候是會自然地嚎叫的。大地震時有地嘯聲,床像怒海上的一葉扁舟一樣的在顛簸,窗外是呼號的地嘯,身下是冰太在驚嚎,老冰再也不會忘記那種驚恐,那種絕望,那種無能為力——罷罷罷,命喪與此了。

不知過了多少時間,據說只有十幾秒鐘,但當時就像幾個世紀那麼長,顛簸停止了。老冰穿上衣服就想往外跑,倒不是老冰那麼鎮靜還有工夫穿衣服,而是1月份的冬天,不穿好衣服就是出去了也會凍死,當時四歲的小冰就乾脆用被子一裹抱在手裡了。

可是門開不開了,門框變了型。當時老冰住的那兒治安挺好,窗子沒必要裝窗格,抬起一腳踹掉玻璃,人就到走廊上了。

後來才知道,老冰當時住的地方受災其實是很輕的,但是面前的景象已經讓老冰目瞪口呆了。老冰當時住的是公司的寮,兩層樓的鋼筋水泥房子,斷層正好從正中間穿過,房子被地震震成了兩截,中間高了起來,兩邊低了下去,房子是被撕裂的。

門前的公園裡裂開了一條寬達50公分左右的縫,公園邊上的一個小池塘里的水全乾了:順著那條裂縫流到山下去了。往路上一看一條條的裂縫和皺褶,和原來的平整模樣已經完全不同了。

電是停了,拿起電話一聽,還有撥號音,趕快往家打了個電話。冰娘睡眼朦朧地來接(當時北京時間大概只有六點),根本就沒有聽清楚這邊在說什麼就很不開心地嘟噥了一句:「知道了」就掛了電話。老冰再撥,已經不通了,從此電話不通了。

這時候電來了,一時燈火通明。但是同時,100米開外的馬路上突然伸起了一股足有四五米高的火龍,這是阪神大地震最大的悲劇的開始:火災。

日本是地震國家,潮氣還重,為了吸潮,同時能防止地震帶來的房屋倒塌壓著人,日本的建築物大量地使用木材。但同時也帶來了火災的危險。有一句日本話說世界上四樣最可怕的東西是「地震,火災,打雷,老爹」,而地震和火災在日本往往連在一起。關東大震災時也是死於火災的人比直接死於地震的人多,這次阪神大震災還是這樣。

阪神大震災的火災是這樣起來的:地震時電網自動跳了閘,地震以後又再次合閘。但是地震時把煤氣管道全部破壞了,煤氣泄漏,合閘時產生的電火花點燃了泄漏出來的煤氣頓時形成了一片火海。特別是住宅特別集中,而且幾乎全是木造建築的長田區一帶,從直升飛機上拍下來的鏡頭就是一個烈火地獄。

當時老冰一同事,自己逃出來了,他叔叔住他家邊上,被壓到房子下面了。幾個人正在想法子扒他出來,眼看著就要救出來了,這時火災起來了,他眼睜睜地看著他親叔叔在眼前被火舌吞沒。

從此日本電力公司多了一條規定:地震時不準二次送電,以免引起火災這種附加災害,這種附加災害在日語中叫做「二次災害」。」


山崩、地裂、海嘯、火山噴發...都是猜的,哈哈哈,地震嚴重的話應該也會有引起這些次災難的可能性吧。


還有急性心理創傷吧
附:《心理急救》
http://crisis.psych.ac.cn/Upload/pdf/%E5%BF%83%E7%90%86%E6%95%91%E6%8F%B4%E6%89%8B%E5%86%8C(%E6%96%B0).pdf


貪污救濟款


推薦閱讀:

地震可以預測嗎?

TAG:地震 | 自然災害 |